柔宇上市科技近期会上市吗?创始人刘自鸿有没有做出什么表示?

柔宇创始人刘自鸿:5年打造科技“独角兽”日 10:40
来源:南方日报&&&&热门:             
当前位置:
柔宇科技刘自鸿谈柔性显示屏的发展
作者: 51Touch     时间:     源于:网易科技    总点击:
【导读】:创业一开始无疑是艰难。虽然业界对柔性显示屏这项技术趋势看好,但即使像三星、LG这样的大厂商,都因为良品率问题很难大规模量产,而且柔性屏量产之后,找到相应的终端形态也是个难题
柔宇刘自鸿:柔性显示是系统性创新 将颠覆现有产业链。2012年年初,纽约的雪非常大,刘自鸿和师兄余晓军坐在车里聊了很久,最后终于说服师兄和他一起创业,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淹没了车子。
2012年5月,刘自鸿在深圳、硅谷和香港同步成立柔宇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8月,柔宇发布厚度仅为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之后,柔宇科技一路受资本追捧,完成4轮融资,估值超过30亿美金。&
1983年出生的刘自鸿是不按照套路出牌的人:被保送清华大学化学系,但是他选择了放弃,最后自考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斯坦福毕业之后,刘自鸿进入了IBM总部,2012年选择了离职创业,拿着只有3000多块钱的工资,美国、中国两地飞;作为创业公司,却要和老牌面板厂商PK,自建工厂。创业5年,一方面受到政府和资本的追捧,另一方面质疑声不断,被质疑柔性屏很难商用。
近期,记者采访了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
专家说这事能成要30-50年
早在创业之前,刘自鸿在斯坦福(2006年左右)开始在从事柔性电子和柔性显示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博士学位。当时全球对柔性屏研究的团队很少,不用说产业界,就连学术界对这个方向的研究都很少。
但刘自鸿认为柔性显示将会是下一代信息技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2年3月,他决定离开当时的IBM,然后找到同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师兄弟余晓军、魏鹏,在深圳和硅谷、香港同步成立了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一开始无疑是艰难。虽然业界对柔性显示屏这项技术趋势看好,但即使像三星、LG这样的大厂商,都因为良品率问题很难大规模量产,而且柔性屏量产之后,找到相应的终端形态也是个难题。
一些投资机构在投他们之前,找了大量专家问相关技术。专家们的反馈都是,柔性屏这事至少30、50年才成,别太认真了。
刘自鸿不信,柔宇科技于2012年投入研发。2014年,柔宇科技发布厚度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不足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
&2014年我们东西拿出来之后,很多人一开始还不太相信,来了之后都看到了,真的是做出来了。&刘自鸿表示,&2015年,陆陆续续的有更多的包括下游厂商、消费电子的终端厂商,传统的显示面板厂商,他们也都开始积极加入到柔性电子的这个大行业中。&
豆腐上盖大厦
据刘自鸿介绍,第一天开始柔宇科技所有工艺、技术路线的开发都是在产业级的设备上做验证的。&中间其实有很多的过程,有的时候能把一个demo做出来,并不代表它一定能够实现产业化。在这个摸索过程中,我们砍掉了自己以前很多能够做出来demo,因为它不适合产业化的技术路线。&刘自鸿表示,这个过程外界是看不到。
刘自鸿经常用&豆腐上盖大厦&来形容柔性显示屏的挑战。这一创新带来的是系统性改变:需要材料的创新、工艺的创新、器件结构的创新,电路的创新等等。换而言之,柔性显示屏要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仅是柔宇一家的事情,涉及到产业链的全新改变。
柔性屏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指标,是&良品率&。
良品率关键因素是工厂:有没有经验的人对工厂的管理非常重要。刘自鸿也是从全球各地召集了大量在这个行业有经验的人士加入。
自建工厂:被迫的选择
在创业之始,刘自鸿并没有想着自建工厂,而是想把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的技术路线验证好,然后将解决方案打包给有资源和经验的传统面板厂。
但是,路线并没有按照当初设定的演进。
2014年发布0.01毫米的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之后,确实有很多面板厂商找上柔宇科技。但这些厂商希望,柔宇把技术和产品路线图先提供给生产线,并在产线上跑通后,再签合同。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团队怎么好答应去做这样的事情呢?工艺很难通过专利去保障的。&刘自鸿表示,团队都反对,让面板厂代工制造柔性屏这条路无法走。
为了尽快能量产,刘自鸿决定自建产线。
在2014年之后,柔宇科技连续进行了几次大规模融资,除此之外,还会通过银行债权融资方式来支持产线的建设。
据了解,柔宇科技的世界首条类6代大规模柔性显示屏生产线。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建设周期为年,二期项目建设周期为年。&两期全部接完之后,年产量大概是5000万片的规模。&刘自鸿表示。
自建工厂的烦恼和价值
记者:柔宇选择自己建了产线,而不是和其他工厂去合作,这个原因是为了控制良品率吗?
刘自鸿: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想去自己建产线。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一开始你想的太大,是不务实的。一开始我们想的更务实的方式是,我们把核心技术做好,产业化的技术路线验证好。然后把解决方案包括技术、专利授权给一些已经非常有资源和经验的传统的面板产线或者制造厂商。
这样,柔宇可能变成一个轻资产的公司了。
在2014年发布了技术后,很多的制造行业包括面板的制造公司找来跟我们谈合作生产的事情。但我们在接触到后,觉得不太容易去推进。原因在于有些制造商希望我们把技术、工艺先拿到他们的产线上去全部跑通后,才签合同,而不是先签。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的团队怎么能答应?因为没有保障,工艺和配方等东西是没有办法通过专利进行保护的。团队有很多顾虑,就无法进行下去。
记者:自建工厂对整个公司来讲,是不是成为一个大的包袱?
刘自鸿:是。我觉得有很多事情就像人生一样,一些选择是被逼出来的。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为了快速地把这个事情能够实现它的价值,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用途。所以不能僵持一些商务方式上,我们只能选择一个即使很艰难,但有价值的方向。
柔性屏从科学原理上是正确的,而且已经验证通了。自建工厂,无非是需要花很多时间、需要花很多精力、需要很多资源去共同支持完成。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执行力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哪怕有再多困难,也要咬牙坚持去把事情做好。
后来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包括组建团队,后来看到有很多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同事加入。
记者:工厂2017年底会正式量产吗?产量大概会是多少?
刘自鸿:对,目前新的产线是在2017年年底2018年春节前会投产。
两期产线全部完成,大概是一年5000万片的规模。
产能和良品率如何解决?
记者:目前很多大厂都没有很好解决柔性屏的产能和良品率的问题,柔宇怎么做到?
刘自鸿:2012年创立公司时,我们所有的工艺、技术路线的开发,都是在这种产业级的设备上去做验证的。中间其实有很多的过程,我们有的时候能把一个demo做出来,并不代表它一定能够实现产业化。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其实是砍掉了自己以前很多能够做出来demo,因为它不适合产业化的技术路线。而这个过程在外界是看不到的。
2014年当时拿出来0.01mm的柔性显示屏时,背后牺牲了很多相关的demo技术之后拿出来。这个技术我们从头到尾验证都可以在产业级的产线上进行大规模量产。
当然所有的新技术在进入到市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包括它的产能、应用的渗透性,都还会有一定的过程。
记者:柔宇今年初曾经推出一款可穿戴手机,什么时候能量产呢?
刘自鸿:这款可穿戴手机叫作FlexPhone,目前还没有正式的量产,但是我们把原型机做出来了。量产的话,可能就是说一个是包括是哪家公司正式去生产这个东西,品牌渠道用哪个,这是一个。
第二个就是说,这个可穿戴手机里头其实有很多的部件,因为还有电池、电路,不是光有显示屏。我们已经用了很多创新的技术把这些东西能够整合到这样一个很酷的产品当中。它的量产也还有其他对应的这些部件,它们生产能力也要对应的能跟得上,所以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柔性屏工业化的节点
记者:目前柔宇的收入情况是怎样的?
刘自鸿:我们创业开始就没有把技术仅仅停留在技术创新。公司有个坐标轴,X轴是0到1的创新,有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3D移动影院智能终端等,Y轴是从1到无穷的产业化。
目前2C的销售规模相对来说大一点。2B这块随着我们新产线的投入,比例也会迅速地增大。
记者:柔宇成立四年估值30亿美元,十多位投资人加持,核心原因是什么?
刘自鸿: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柔性电子、柔性显示是下一代信息技术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会影响到很多的行业,它是一个平台性的技术。
国家的信息产业硬件有两个基础,一个是芯片,一个是屏幕,叫&一芯一屏&。手机、手表、Pad、电视机等人跟机器交流的方式,都是通过显示屏进行。它是信息社会非常基础的组成部分。
第二国家在大力提倡创新,我们在这个大潮当中。
记者:人的需求是存在的,但是技术有没有到工业临界点,是否能产业化?
刘自鸿:技术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我们从来没有指望一个突破的技术能在一天之内或者一个月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了。它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到今天为止,柔性屏主要的技术问题我们都已经解决了,开始到了快速产业化,进入到各行各业进行使用的阶段。
未来仍然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包括终端产品结合柔性显示怎么去设计,有没有在柔性显示现有的性能基础上再有新的材料、新的工艺的突破,使它的成本更低,结构更简单,性价比更高。
柔性显示技术有希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显示技术方向。
记者:有没有指标说明柔性屏已经到了工业化的节点?
刘自鸿:柔性屏首先要解决的是在薄膜上能够做大量的集成电路。之前集成电路都是做在硅片上或者是玻璃上,液晶显示屏以前都是做的玻璃屏,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屏幕是方的。
这个需要做很多层的材料和电路,不是把材料铺上去就可以了,还得把它像盖房子一样的定义好各个地方是什么,去做成这样的电路。
以前这么复杂的电路在玻璃上没有问题,但一旦换成柔性基材时就会有很多问题。因为柔性基材没有像玻璃那样耐高温,也没有那么平整。怎么在这样的一个基材上还能够做到均匀的、稳定的、可靠的大规模的电路,是一个比较难做的事情。
2014年时,这些核心的技术问题基础上我们都解决了。接下来更多的工作是去做大规模的产业化。
相关阅读: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 028--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
业务合作QQ:
触摸屏软件制作与技术支持:
媒体合作QQ:
2000人超级QQ触摸屏群:1220106柔宇科技刘自鸿:柔性“黑科技”创造未来
来源:&&&&日08:26
深圳柔宇科技创始人、CEO刘自鸿。(王星&摄)
  人民网深圳4月5日电(吕绍刚 夏凡)一个圆柱形卷轴,轻轻拉开就变成一块高清大屏,并且具备PC机功能。日前,2016中国IT领袖峰会论坛上,深圳柔宇科技创始人、CEO刘自鸿展示最新研发成果。
  柔性显示屏,以及柔性触摸屏、移动影院,是柔宇三大“黑科技”,让柔宇在不到四年时间里声名大噪。在知名科技杂志《环球科学》“2015年度创新榜”中,柔宇入选“5under5”――即5家创立不到5年,却在科技创新上有着出色表现的企业。
  “人们对于便携性和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存在矛盾,而柔宇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诞生的。”提供更先进的显示方式,同时满足两大视觉核心需求,这一目标刘自鸿从未动摇。“激情和信念十年未变。”他说。
  “显示屏能不能薄如纸张?”
  3月22日,在深圳科兴科技园大楼里,刘自鸿端着茶杯,在自己19楼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极目远眺。拥有数层楼的办公室、500多名员工……说起这一切的开端,刘自鸿总是回想起,斯坦福大学那一片柔软的草坪。
  2006年,年仅23岁、刚从清华毕业来美攻读电气工程学博士的他,时常躺在草坪上漫无边际地畅想未来。“当时我在想,一定要做一件能持续很久、伴随人类发展的事。”刘自鸿说。
  “人类的信息输入方式,70%是依靠视觉。”刘自鸿很快把目光瞄准了人类五感之一的视觉。改变显示方式,就是改变视觉的输入。“看得方便、看得更多,是视觉的两大核心需求。”他说,这就要求显示要有便携性和高清大屏。
  但这两大核心需求常常是相互矛盾的,高清大屏显示往往意味着厚重、大体积。“为什么所有的显示器都是方方正正、固定不变的?能不能像纸一样,如薄膜一般?”刘自鸿突发奇想,要做一个轻薄的、可以折叠的显示屏。
  于是,他没有选择任何一个老师的课题,而是独辟蹊径,以“柔性显示”作为博士研究方向。当时这个领域的研究者非常少,但他的研究计划,还是打动了学校里的一位教授,帮他争取到了项目经费。
  2012年,刘自鸿拉上了几个伙伴,在硅谷和深圳同时创业。硅谷自不必说,而深圳却是他在全国转悠了一圈才选定的地方。这里良好的创业环境、包容开放的活力吸引了他。“深圳分明就是另一个硅谷。”刘自鸿说。
  “刚开业时,我们只有三个人、三个小花篮,连门牌都没有。”在深圳留学生创业大厦不足百平方米的房间里,柔宇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扎了根。
  “在豆腐上盖大楼,我们做到了”
  公司成立早期,刘自鸿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白天处理美国事务,晚上忙深圳工作。这些年,他在中美往返的旅程超过100万公里,只恨分身乏术。“凌晨两三点收到他的邮件,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公司了。”CEO的这股拼劲,让很多员工记忆犹新。
  “做出一块柔性屏就像在豆腐上盖一栋大楼。”长期在这个领域钻研,刘自鸿深知难度多大。他说,与液晶屏不同,制作柔性屏要在一个极薄的薄膜上,作出千万个的晶体管,再把发光的材料做上去。这对技术和工艺的要求都非常高,但柔宇做到了。
  2014年8月,柔宇成功研发出厚度只有0.01毫米,卷曲半径为1毫米的柔性屏幕。0.01毫米,只有圆珠笔芯直径的1/50,比头发丝还细,这成为了目前全球最薄的柔性显示屏。
  为了实现产业化,2015年7月,柔宇在深圳龙岗建成首条超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触控产品量产线,设计产能达100万片/月,国内领先。“现在,我们正准备将产线继续扩大,提高产能,生产出更多的柔性显示产品。”
  四年来,柔宇横跨中美两地,建成了自己的研发生产大楼和产业园区,获200多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估值超过10亿美金。
  面对如此快速的成长,刘自鸿认为是水到渠成。“在设计完善之前,我们并不注重市场宣传,只是沉下心来做产品。”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积淀,柔宇真的做到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柔性显示将颠覆液晶屏的时代”
  在世界为这最薄的柔性屏震惊之时,刘自鸿已经开始畅想他的下一个未来了。2015年9月,柔宇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式高清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
  这款产品外观和耳机无二。但它却把超高清大屏显示与立体声头戴消噪耳机完美融合为一体,分辨率相当于目前主流智能手机显示屏幕的10倍。“让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体验观影乐趣。”刘自鸿说。
  柔宇从柔性屏转投移动影院,是为了跟风,还是迫于产品化的压力,外界众说纷纭。“其实,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研发了。”刘自鸿回忆,当时VR的概念还不为大众所熟知。偶然一次贴着屏幕睡着的经历给了他启发:用光把影像投在眼前,就能获得高清的画面。
  “柔性屏,是在物理上实现便携与高清的统一。而移动影院则是用光学的方法实现。”移动影院的构思让刘自鸿很兴奋。这种产品的应用场景可以是所有地方。“只要把设备往头上一戴,就像进了电影院一样。”
  很快,他在公司成立了一个项目组,代号“007”,在不影响柔性屏业务的情况下,秘密地开始这项技术的研发。“折叠式是我们的首创,也是最难的地方。”刘自鸿说,此外,如何让人能舒适佩戴、自由调控,人体工学、控制系统也是研发的重点。最终研发出的Royole-X,共有315种零件、1126个元器件,融合了柔宇现有专利中的近100项。
  十多年前,液晶屏的革命推翻了CRT屏幕,刘自鸿说:“不久的将来,柔性显示也将颠覆液晶屏的时代。”数据显示,目前柔性显示有近3000亿美金的市场和近万亿美金的上下游产业链。
  随着应用的不断推广,柔性屏的“革命性”正在逐步显现。在2016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柔宇发布了一款弧形汽车中控。这款产品仅靠一个弧形屏幕,就能够将传统汽车中控台的显示、按键等全部集于一体。“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弯曲,对汽车的结构设计和人车互动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除了汽车领域,可穿戴电子设备、衣物、智能家居等都是柔性屏未来的应用方向。”刘自鸿说,柔性显示不光会改变一个产品,从上游的材料,到下游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甚至软件和移动互联网,它最终会影响一个生态系统。
  每一个来到柔宇的访客,都会被前台桌前那句醒目的标语吸引:We invent the future。“我们从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这是刘自鸿的雄心,也是柔宇的信念。(完)
  刘自鸿,1983年生,江西人,柔宇科技有限公司CEO,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2006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硕士毕业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博士学位。2009年10月加入美国IBM公司。
  2012年3月,辞去美国IBM公司的工作,开始创业。在美国硅谷和中国深圳同时创立了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移动影院是柔宇的三大核心技术。目前,柔宇拥有全球最薄的柔性显示屏、全球首款可折叠式高清智能移动影院等突破性产品。
(责编:王星、陈育柱)
图片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柔宇科技 上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