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必要参加同学会被要求上USBCC的同学

有没有电脑上的手柄游戏推荐一下啊,两个人一起玩的那种
准备买俩手柄无聊时教妹子一起玩手柄游戏插电脑上玩
雷曼。。。。3飞都能一起玩
divinity original sin enhanced edition超级爆笑的合作RPG,特别重新设计过手柄UI。
[quote][pid=77427,1]Reply[/pid] [b]Post by [uid=]泽丽法[/uid] ( 10:07):[/b]divinity original sin enhanced edition超级爆笑的合作RPG,特别重新设计过手柄UI。[/quote]这不是神界原罪?
[quote][pid=77427,1]Reply[/pid] [b]Post by [uid=]reytwery[/uid] ( 11:25):[/b]这不是神界原罪?[/quote]是神界原罪加强版
战斗砖块剧场这个
割草无双来一发
战棋类楼上的神界3也不错
hell diver pc 版要出了不来一发[s:ac:上]
拳皇13、街霸4的PC版每次看到色系的问题都觉得我可以来答了!但是看看别人答的又都很好…还是插嘴一个吧。&br&&br&要说苹果偏色不,我先给一个答案:偏。——因为&b&没有不偏色的显示器&/b&。那么到底有多偏?再一个答案:挺少。&br&&br&先解答题主的主问题,“MacBook Pro 和 iPad 的屏幕颜色都不准,为何大家都看不出来?”&br&&br&因为没有那么不准,而且&b&大多数人对色彩是没有基准感的&/b&。&br&&br&基准感是啥?就是对色彩的记忆。和唱歌一样,很多人自己清唱就五音不全,去KTV一跟上伴奏就准了,这种就是没有基准音高的记忆。色彩也一样,&b&绝大多数人在没有比色卡的对照时是看不出来偏色的&/b&。只有有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在没有对比色的时候一眼看出来一个颜色是否偏色。&br&&br&那么为什么说没有那么不准?这需要扯一下色彩模型。我还是简单说一下。&br&&br&我们经常看的用来对显示器的“色域”,也就是能显示的色彩的范围,进行描述的图是这个:&br&&img src=&/dcde52feab758de063b87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这个图用纵横两轴分别表示色光的两个频域的值,而颜色就是两个频域组合的频率(波长)对应光的颜色。&br&&br&( &a data-hash=&1fcd4bb2fdfd1f4& href=&///people/1fcd4bb2fdfd1f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Bluebear& data-hovercard=&p$b$1fcd4bb2fdfd1f4&&@Bluebear&/a& 指出:“话说,上面那个图是CIE色度图,而且用的旧的CIE1931,根据格拉斯曼混合定律和颜色方程。图本来是三维的,但是红绿蓝三种颜色和已知的情况刻可以做成二维。”请作为扩展阅读的参考。谢谢Bluebear。)&br&&br&这个图的好处是它把所有可能展示的颜色平面地显示了出来,但是它几乎没法表示色彩之间的关系。比方说,看到上面张图背后的那个弧线边缘的淡化的色块吗?那&b&边缘是黑体辐射的光谱线,围起来的部分就是使用发光效应能产生的所有可能颜色&/b&。看了这个图完全不知道什么显示器好什么坏、颜色之间什么关系、各种色彩处理都是干啥啊。&br&&br&所以此时,需要请出另一种描述性更好的色彩模型:Hue色彩模型(主阅读:&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HSV_color_spa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SL and HSV&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模型大致长这样:&br&&img src=&/186bc1f3be9a589f4f892d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186bc1f3be9a589f4f892d6_r.jpg&&&br&是的它长得像个陀螺,是个3D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解释起来很容易:中心轴线上越高的颜色越亮(亮度),离中心越远的越浓(饱和度),而绕圆周一圈的则是三原色各自按照120度放置在圆上、其中的颜色就是混杂相邻两色成的混合色、角度上离哪个更近哪个就更多(色相)。这话有点儿罗嗦,不过多读几遍应该容易懂。但是这个模型非常好用!我们拿它来解释色彩相关的事儿就非常容易了。&br&&br&首先,&b&白平衡是干啥?就是寻找这个模型的中轴线。&/b&&br&&br&人的视觉世界总有背景色彩,在一个特定背景色彩下白不再是一个纯白的世界中的白色了。想象上面这个陀螺按照它的规律扩展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空间,白平衡就是要在其中找到这样一根轴线能够对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建立如上的陀螺一样的模型。所以顺便说一下,你觉得找到这样一根轴线容易吗?很不容易!事实上没有一个白色的基准是几乎不可能准确建立白平衡的。所有照相机、手机摄像头的白平衡说白了都是在靠猜(没有基准灰度的时候),谁家白平衡更准谁家的猜测更准确。&br&&br&&b&校色是干啥?就是首先建立白平衡,然后将这个陀螺“搓”到完美的双圆锥状。&/b&&br&&br&所有显示器的色彩空间都不可能如同上图一样完美。有的上半截和下半截不一样高,有的不圆,最难看出来的则是看起来形状很好但是色彩对应的角度不对。比方说MacBook Pro和iPad,题主说的大红变洋红就是因为这些屏幕的色彩角度有微小的差别同时白平衡偏向青色方向移动了一点点。校色的过程就是去通过一些基准来检测屏幕本身能力对应的模型,然后通过参数调整将这个模型“搓”成尽可能完美的状态。&br&&br&&b&所以看到这里题主能明白怎么调整单个颜色偏色了吗?答案是不行,必须整个模型一起调整。&/b&&br&&br&最终终于可以说到我想说的话了。为什么摄影行业喜欢苹果?因为苹果出厂的时候有校色(此处请参见更新,可能有另外的解释)。有校色过程不等于颜色准确(因为还需要视乎你的应用环境在安装后进行校色才能尽可能准确),但是对于大多数设计、摄影等色彩处理专业人员来说,这意味着&b&大多数苹果生产的显示设备上看到的颜色是一致的,是有标准的&/b&。非专业显示器,有可能同一型号不同个体颜色都不同,而苹果的MacBook到iPad都是很接近的。一般只有数万块的专业显示器有这样的待遇。&br&&br&但是出厂校色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专业的色彩处理人员一定要对所有的色彩从采集到显示的所有流程上的设备进行校色,比如相机、扫描仪、显示器,不然你是无法保证你拍下来的颜色和你最终看到的颜色是一样的。在题主的例子里&b&你的相机和HP显示器可能恰好和现实颜色很接近,但是这一点是没有保证的&/b&。如果恰好你的工作环境比较接近苹果的预设校色条件,你的问题可能就是“XX相机、HP偏色这么严重为什么没人发现”了。&br&&br&&br&……为了避免有人怀疑我推销我决定不说专业人士都应该备一套专业校色系统。——太贵了。如果我真的推销这个我大概会发财。&br&&br&最后批发解释一些常见修图技巧的色彩学原理。老照片模式就是将Hue模型收缩并移动到黄色区域,然后向下移动(沿轴线下沉)让整体明度降低。大多数照片后期把图调明亮,也就是所谓的拉曲线,就是将这个模型“膨胀”变成圆棒子状让大多数颜色变得更明亮或者更暗还有更浓。过曝就是将整个“陀螺”向上拉。HDR就是通过拼合在多个“陀螺”的条件下拍摄多张照片然后组合,以求获得超出设备单次拍摄能力的总的“陀螺”大小。&br&&br&-----更
新------&br&&br&一旦一个答案被上百人点赞我就诚惶诚恐,一来惶恐自己什么地方说错了,二来惶恐没能尽述的部分被人抓出来示众。若是发现没有这样的事,又会担心是不是知道的不屑来评论。为了让自己安心,特增补一些简单的说明。&br&&br&1、苹果产品在我从业的时候是肯定有校色的,那是2011年底左右,我所有见到的从eMac到iMac到iPad到iPhone到MacBook都有表现一致的屏幕。之后我就不能确定了,按照之前的经验苹果的产品质量和水平是逐年下降的,也许之后就不再校色了也说不定。(果粉请尽情拉黑。)&br&2、此处介绍的色彩模型仅仅是Hue空间模型的一种,而且并不是一个描述现实的模型。之所以用它是因为容易理解,且就算说的不太对也并不和完全正确差多少。烦请各位有兴趣的多多阅读所贴Wiki链接上的引用。色彩系统虽然是个非常直观的系统,但是要熟练掌握其“形状”需要能够想像人眼见不到的颜色,非常有趣但是也有些困难。如果没有兴趣深究,本人有信心本回答给出了一个正确的入门。&br&3、一定要澄清的是,现实中进行校色、白平衡、照片处理等操作并没有我说的这么简单。我陈述了基本原理,就好比我说1+1=2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原理是一样的,虽然这么说不错但是这么说显然略去了大量技巧和细节。&br&4、感谢您阅读!欢迎留言!&br&&br&-----更新2------&br&&br&根据 &a data-hash=&e5a90c821& href=&///people/e5a90c82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孙方超& data-hovercard=&p$b$e5a90c821&&@孙方超&/a&兄台所说,苹果产线上没有校色,只是供应商甄选严格,产品一致性好。因为他了解的情况比较新,请以此为准。&br&虽然没有校色意味着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由于品质较好一致性较好,苹果产品依然能给消费者相对一致的体验,对于设计者来说也是很有益处的。&br&感谢所有的指正。
每次看到色系的问题都觉得我可以来答了!但是看看别人答的又都很好…还是插嘴一个吧。 要说苹果偏色不,我先给一个答案:偏。——因为没有不偏色的显示器。那么到底有多偏?再一个答案:挺少。 先解答题主的主问题,“MacBook Pro 和 iPad 的屏幕颜色都不准…
&img src=&/50/46a7b9ccab7bcad71377c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0/46a7b9ccab7bcad71377cf_r.jpg&&之前有计划按照技术指标的难易与常用程度的顺利来更新一个系列专栏,专门讲一下技术分析过程中各类关键的常用的技术指标的使用方式,这个系列后来耽搁了下来。之后更新了一个《走势图里的信息量》的使用看盘与复盘系列,这次把两个系列统一到一起,按照看盘过程中要使用的实际顺序来详细讲解一些实用的技术指标使用方式,尽我所能的做到由浅入深和完整全面。&p&今天的更新主要想继续讲一下MA均线系统发明者——葛兰威尔创立的均线使用八项法则。之前讲过前四个买卖点,今天继续把后四个买卖点写完。&/p&&p&&img src=&/da4494dcfea4bcad8ab352_b.png& data-rawwidth=&793& data-rawheight=&500& width=&793& data-original=&/da4494dcfea4bcad8ab352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这是葛兰威尔均线八项法则中的八个关键点,为了适用于大家的习惯观察顺序,我们把这几个点的名称重新对应一下,(图中)1买——(文中)买点一。(图中)2买——(文中)买点二。(图中)3买——(文中)买点三。(图中)4卖——(文中)卖点一。(图中)5卖——(文中)卖点二。(图中)6卖——(文中)卖点三。(图中)7买——(文中)买点四。(图中)8卖——(文中)卖点四。&/p&&p&今天的更新从图中5卖,也就是卖点二开始讲起。&/p&&p&&b&卖点二, 在股价/指数运行到最高点之后,K线从顶峰开始回落。K线和均线出现了交错,K线从原本的运行在均线上,转变为运行在均线下方。卖点出现在K线与均线的交错之后。&/b&&/p&&p&关键点,K线处于均线之下。&/p&&p&K线和均线的位置关系,一定是发生了交错,而且卖点在K线距离均线下方稍近的位置上,因为后续走势可能比较危险,所以尽量不要在K线向下穿越均线之后,已经远离均线时再行动。&/p&&br&&img src=&/35fd6ac91fd276afc7bfba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41& width=&1920& data-original=&/35fd6ac91fd276afc7bfba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卖点二是一次非常关键的卖出机会,但是是在八个关键点中判断难度相对比较大的一个,因为上涨趋势彻底转为下跌趋势之前,谁也不知道之前股价/指数是否是这轮行情中的最高点。而且其它各个关键点除了K线和均线的位置进行判断之外,均线的形态会进行一些协助判断和印证。但是在卖点二这里,均线的形态变化往往还不是那么的明显。所以卖点二往往需要和后文提到的卖点三配合使用。&p&&b&卖点三,在股价跌破均线,并在均线下方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K线出现反抽,但是反抽无力越过均线,由原本的在均线下方运行,在改变短期趋势之后,继续运行在均线下方。&/b&&/p&&img src=&/aa00be1af89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41& width=&1920& data-original=&/aa00be1af89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p&关键点,K线位置在均线附近。&/p&&p&K线和均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反抽过程中贴近或者接触到均线,特别情况下甚至会稍微突破均线一点。卖出时间点的选择上,尽量在均线和K线距离较近时进行,必要时需要一些MACD等趋势性指标的辅助验证。&/p&&p&均线本身的形态,一定是斜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原来的明确上扬转变为趋平甚至倾斜向下,这样可以明确判定上涨趋势在这里即使不是完全终极,也是临近尾声。如果前期进场及时获利丰厚,在观察到均线弯折之后,借反抽逐步减仓,最好不要有侥幸心态。&/p&&p&&b&买点四,在股价长期呈下跌趋势,在均线下方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K线和均线之间的距离拉开到非常之大,偏离率创下或者接近历史极值的时刻。&img src=&/dc53c1a28c3dfd30068e2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41& width=&1920& data-original=&/dc53c1a28c3dfd30068e2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b&&/p&&p&关键点,K线运行在均线之下。&/p&&p&K线和均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持续下跌过程中,K线逐步拉大与均线之间的距离。K线与均线距离非常遥远。&/p&&p&均线本身的形态,K线持续走强的情况下,均线也是随之不断下行的,但是如果两者之间的偏离程度达到或者接近历史极限值时,买点四很可能会出现。但是一般这种回升和反弹来的非常快而且短促,反弹之后的大方向仍然是向下的。所以有买点四是所有四个买点中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最差的一个。&/p&&p&&b&卖点四,出现在买点四之后,K线明显突破均线,K线在均线之上,但是K线的形态依然处于严重的倾斜向下态势,整个回升走势仅仅是超跌反弹造成的一次假突破行情。&img src=&/ed1a2feb219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41& width=&1920& data-original=&/ed1a2feb219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b&&/p&&p&关键点,K线运行在均线之上。&/p&&p&K线和均线的位置关系,在较大幅度的反弹回升之后,K线位置略高于均线位置,K线和均线有一点距离,但是并不十分遥远。&/p&&p&均线本身的形态,这个卖点往往是超跌反弹之后的假突破行情,因此这个卖点出现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均线本身的形态处于长期下跌之后的明显倾斜向下。没有因为反弹回升的出现而导致明显的斜率变化,对K线有明显的压制作用。&/p&&p&到这里葛兰威尔的八项均线使用基本法则就算详细的介绍完毕了,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p&&p&因为这毕竟是1960年代的技术指标分析理念,虽然完成了简单有效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有很多特别的注意事项,以及后来针对葛兰威尔均线法则的一些修正和调整等等。这些我们会在后文中逐一详细的展开来讲。&/p&&p&但是大多数投资者其实应该仔细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均线这么一个极为常见,甚至可以说我们视为最熟悉不过的技术指标,有多少投资者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葛兰威尔?有多少投资者真正对照盘面实际情况来仔细阅读和试图理解过葛兰威尔的均线八项法则?有仔细读过这八项法则的投资者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细致的在实际操作中试图使用这八项法则进行判断和操作?&/p&&p&很多投资者之前问过我说,为什么一些优秀的投资者敢于公开自己的判断和操作系统给大家分享,难道不怕大多数投资者都掌握了这一系统之后,借这个系统获利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小了么?其实今天讲到的葛兰威尔和均线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这个判断和操作系统公布于世已经50多年,而且和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指标直接相关,而在投资者总数量中,知道它的占比有多少?使用它的占比有多少?其实真正在使用的比例占所有投资者总体数量的比例真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一种判断和操作方式被公开真的不会对市场有什么本质性的影响,大多数人依然是无知且无畏的。&/p&&p&但是这也证实了另外一个大家一直好奇的矛盾说法,凡是比较成功的投资者都认为投资持续盈利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对于大多数新手投资者来说,持续稳定的盈利好像比登天还难。其实真相是没有那么难,持续盈利的投资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和简单,唯一难的是跳出什么都不懂,还不努力学习,亏损了骂政府骂市场,就是不怪自己水平不够的怪圈。&/p&&p&所以关于投资的知识,学一点就比别人强一点,就会在市场上更别人存活的更久,而存活的更久就意味着更多的经验和更多的时代性大机会。即使最近几个月市场低迷不振,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多学一点。&/p&
之前有计划按照技术指标的难易与常用程度的顺利来更新一个系列专栏,专门讲一下技术分析过程中各类关键的常用的技术指标的使用方式,这个系列后来耽搁了下来。之后更新了一个《走势图里的信息量》的使用看盘与复盘系列,这次把两个系列统一到一起,按照看盘…
&img src=&/50/53b84c092c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50/53b84c092c_r.jpg&&作为一条苦逼大学狗,每年都会有那么两次觉得自己脑子不好使——考试周。一星期学五六本书,总觉得自己脑子要烧坏了。&p&考试周结束,又有一个脑子要烧坏——电脑的CPU。想想看,考试周一结束,电脑要连续征战多少个白天与黑夜,比我考试周睡得还少。没有一颗强大的CPU,电脑真的分分钟罢工,卡顿、死机、重启,让人称“挂帅”的你又多了一份上天台的冲动。&img src=&/50/81a047dcb342db3350acaa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0/81a047dcb342db3350acaa2_r.jpg&&CPU是电脑的大脑,负责处理所有数据。&b&挑选一颗CPU,是DIY一台电脑的第二步。&/b&通过一台电脑的CPU,可以大致看出这台电脑的定位、用途、这名DIYer的野心(qian)有多少。也只有挑了CPU,才能更好地挑主板、CPU散热器、内存等其他部件。&/p&&p&&b&那么第一步是啥?当然是储备有关知识!&/b&本专栏不是给你们发配置单的地方(公众号才是),既然想成为DIYer,就抱着从头开始的决心看下去。&/p&&br&&br&&p&&b&第一问:市面上有哪些CPU呢?&/b&&/p&&p&生产台式电脑CPU的品牌有二:AMD和Intel。&/p&&p&&img src=&/50/ee5ea2af9bebd3bde6dd49c_b.jpg&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2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50/ee5ea2af9bebd3bde6dd49c_r.jpg&&Intel可谓街知巷闻,而AMD却因种种原因饱受诟病。私以为AMD有点像手机CPU厂家:联发科。其产品以多核心和强劲的集成显卡为特点,主要瞄准中低端市场。很多人不清楚这一点,买了AMD的产品后种种不满,只能说是没有好好看阿汤哥的专栏呗。&/p&&br&&p&&b&一、常见的、能轻易买到的AMD处理器又可分为三个系列:FX系列、速龙(Athlon)系列、A系列。&/b&&/p&&br&&ul&&li&&b&FX系列&/b&是AMD的旗舰级多核心处理器系列,没有集成核心显卡,需要另外搭配独立显卡。如AMD FX-8350。FX-8350拥有八个核心,也就是大家很喜欢念叨的八核。但不少人会觉得八核心太水了,原因在于很多软件并没有对多核心处理器进行优化,也就是说软件在使用的时候没有调用全部核心(毕竟主流的Intel处理器通常只有2~4个核心,谁吃饱了会去帮AMD优化。),八核往往也难以一起发挥作用。但像Adobe CC系列等对多核心处理器做了优化的软件可以开动CPU的多个,甚至所有核心,从而提高性能。&br&&/li&&/ul&&br&&img src=&/50/8e0e39dbab56d543ef1e919a806f8928_b.jp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50/8e0e39dbab56d543ef1e919a806f8928_r.jpg&&&ul&&li&&b&速龙(Athlon&/b&&b&)系列&/b&是AMD的入门级多核心处理器,也没有集成核心显卡。如AMD Athlon X4 870K。过去,四核处理器还未风行时,速龙往往被誉为低价神器,当时的速龙是看似二核实为原生四核的处理器,原因是处理器出厂时因成本问题会屏蔽两个核心,用户买来后可以进行&b&开核&/b&瞬间变身为四核心处理器。现在的速龙处理器基本已经不需要这么麻烦了,但却因性能不足没人买单。&br&&/li&&/ul&&br&&img src=&/50/313ade47aa7c0ac489f302f01e7f3cd3_b.pn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2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ul&&li&&b&A系列&/b&是AMD最为骄傲的系列,原因是A系列CPU集成了核心显卡,我们往往称之为APU以示区别。如A10-7870K。APU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了媲美独显的核心显卡。7870K的核心显卡性能堪比R7 240,别的不说,玩LOL是足够了。旗下又分四个级别:A4、A6、A8、A10,性能依次增强。&br&&/li&&/ul&&br&&img src=&/50/e15fd214a0ba50a19abf0_b.jpg& data-rawwidth=&1106& data-rawheight=&1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6& data-original=&/50/e15fd214a0ba50a19abf0_r.jpg&&&br&&br&&p&&b&二、Intel处理器可分为四个系列:赛扬(Celeron)、奔腾(Pentium)、至强(Xeon)、酷睿(Core)。&/b&&/p&&ul&&li&&b&赛扬(Celeron)系列&/b&是Intel最低端的处理器,如Celeron G1840。&br&&/li&&/ul&&br&&img src=&/50/1c1dbfbbafd72a2d1b7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0/1c1dbfbbafd72a2d1b76_r.jpg&&&ul&&li&&b&&b&奔腾(Pentium)系列&/b&总体比赛扬强,但比酷睿弱,如Pentium G4500。&br&&/b&&/li&&/ul&&br&&img src=&/50/ebebcbba10c6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0/ebebcbba10c63_r.jpg&&&ul&&li&&b&至强(Xeon)系列&/b&实际上不属于台式机处理器,而是服务器处理器,所以它是这里所介绍四个系列中唯一不配备核显的Intel处理器,按性能划分为E3、E5、E7,依次增强。其中最为著名的Xeon E3 1231 V3,由于性能逼近Core i7而价格与Core i5相近,而且可以直接安装在LAG 1150的主板上,不少追求性价比的DIYer都纷纷抛弃i7而选择E3处理器,也就是至今都很热门的E3大法门。Intel也发现大家喜欢钻这个空子,所以故意让新推出的至强处理器只能搭配C232芯片组的主板,而不能安装在酷睿的100系主板上了。(上有对策下有政策,华硕和微星已经推出了可以兼容新至强处理器的主板啦!不知道会不会又重新集齐七龙珠召唤E3大法呢?)&br&&/li&&/ul&&br&&img src=&/50/3a8bc59a37e65ef0458c_b.pn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50/3a8bc59a37e65ef0458c_r.png&&&ul&&li&&b&&b&酷睿(Core)系列&/b&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分为i3、i5、i7三个级别,性能依次增强,如Core i7-6700K。&br&&/b&&/li&&/ul&&img src=&/50/da3f15df7cac703ef48cd0cbae846959_b.jpg& data-rawwidth=&642& data-rawheight=&2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2& data-original=&/50/da3f15df7cac703ef48cd0cbae846959_r.jpg&&作为最火爆的处理器,型号不多怎么对得起(keng)顾客呢?Core处理器的命名之复杂,变化之多,令人发指。但通过处理器的名称,我们可以知道很多,甚至不看参数就可以直接判断性能如何:&p&&b&栗子:Core i7-4770K&/b&&/p&&p&Core:酷睿系列处理器;&/p&&p&i7:i7级别;&/p&&p&4:第四代处理器,即Haswell;&/p&&p&770:可简单理解为性能编号,在处理器代数相同的情况下,号码越大性能越强。&/p&&p&K:不锁倍频,即可以进行超频。如果没有“K”,表示不可以超频。&/p&&p&&b&另外,笔记本CPU往往带有HQ、U、M、Y等编号:&/b&&/p&&p&HQ:表示锁倍频的笔记本CPU,不可超频。&/p&&p&U:表示超低功耗版的笔记本CPU,目的是减少CPU耗电延长续航,当然,要在性能上打折扣。&/p&&p&Y:极低功耗版笔记本CPU,比U还省电。但已不生产,原因是工艺的改进使U系列的功耗已经足够低了。&/p&&p&M:指笔记本CPU。新的CPU已改为用“H”表示。&/p&&p&由此就可以根据CPU名称判断其性能如何啦!比如Core i7 6700K,是第六代酷睿i7不锁倍频版的处理器,700是i7-6XXX中数字最大的,性能最强。所以Core i7 6700K是截至本文发表前最高端的台式机处理器。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变大神了?&/p&&p&&b&其他处理器,甚至显卡、硬盘的型号都可以按类似方法解读,之后的专栏文章中将会陆续介绍,请多多关注哦!&/b&&/p&&br&&br&&p&&b&第二问:有没有更靠谱一点的区分CPU及其性能的方法?&/b&&/p&&p&当然有:&b&看参数,跑分。&/b&跑分不用多说。以下着重介绍常见的CPU参数。&/p&&ul&&li&&b&架构:&/b&可以简单理解为处理器的处理数据的方式,是不同处理器最根本的差别。大家都很熟悉的X86架构就是AMD和Intel的台式机处理器架构。x86架构下又细分为更多不同的架构,不同架构的产品形成不同的系列,以上所介绍的各种系列的CPU便是以架构不同来区分的。&br&&/li&&li&&b&制程:&/b&是指CPU的制作工艺,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制作精度,常见单位为纳米(nm)。精度的提高,对CPU的性能、功耗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制程的提升可以大幅度提升性能,并降低功耗和发热。一般来说,用第X代处理器标志制程的进步。如Haswell系列为第四代22nm,Skylake是第六代14nm。&br&&/li&&li&&b&主频:&/b&可简单理解为CPU的工作频率,常见单位为兆赫(MHz)、吉赫(GHz)。工作频率越高,固然性能越强,前提是架构和制程一样!这就是为什么AMD处理器主频接近5.0Ghz,性能却与主频在4.0GHz左右徘徊的Core i7系列相去甚远。&br&&/li&&li&&b&缓存:&/b&电脑把要处理的数据临时存储在内存中,再发送给CPU处理,然后返回到内存中准备呈现给用户。但内存发送的速度比CPU处理的速度慢,导致CPU处理完一批数据后没事儿干了。缓存的发送速度比内存快得多,可以让CPU“忙碌”起来。内存先把数据发送给缓存,缓存再发送给CPU,这时内存继续发送数据给缓存;CPU的数据处理完了,紧接着从缓存中调取数据继续处理,从而实现连续处理数据。缓存和内存一样,固然是越大越好。&br&&/li&&li&&b&功耗:&/b&又称TDP,耗电量。当然是越低越好啦!&br&&/li&&li&&b&插槽:&/b&插座有不同的形状,两个孔的、三个孔的。CPU也有不同的插槽。Intel的插槽一般叫LGA,如LGA1150和LGA1151;AMD的一般叫Socket,如Socket AM3+和Socket FM2。CPU的插槽与主板上CPU的插槽一一对应,如果没配对好,轻则无法安装,重则直接报废,要注意哦!&br&&/li&&li&&b&核心显卡:&/b&集成在CPU中的显卡,可用于处理图像信息。有关知识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br&&/li&&/ul&&br&&br&&br&&p&掌握了上述知识,你已经有能力评价一款CPU的性能如何啦!但问题来了,&b&每天捧着泡面抠着脚打着撸的你到底需要多强大的CPU呢?&/b&&/p&&br&&p&刚上大学,就听到有人问:“你电脑是i7的么?”,“不是......”,“干嘛不买i7的?”。幸好这位年轻人不是问我,不然我真的会忍不住糊他一脸。我深浅体会到了现在的年轻人对电脑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世纪初的水平,只有i7才能拯救打撸卡顿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介穷书生,选购CPU和选购其他所有电脑硬件一样,应该遵循&b&不在够贵,只在够用&/b&的原则(当然够用并非指打撸勉强达到60FPS的水平,之后的文章中会详细说明。)&img src=&/50/53ba1324e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53ba1324ec_r.jpg&&&/p&&br&&br&&p&&b&能好好分析自己的需求,是一个人有良好消费观的体现。&/b&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大家才会明白,CPU到底要买多好的,关键在于自身需求,&b&而不是看有多少预算。&/b&&/p&&p&我个人简单把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分为三类:&/p&&ul&&li&&b&文书工作,家庭影音,网上冲浪:&/b&AMD A8、Intel Pentium、Intel Celeron、AMD Athlon(按个人推荐顺序排列)&br&&/li&&/ul&&br&&p&AMD A8拥有最强大的核显,首推。而AMD Athlon不配备核显,这一层的消费者往往也不需要中高端独显,另外购买低端独显显得有点累赘,除非预算很低,否则不推荐。&/p&&br&&ul&&li&&b&网络游戏,低端单机,各类初级编程、图形处理软件:&/b&Intel Core i3、AMD A10、AMD FX&br&&/li&&/ul&&br&&p&平时打打撸,用Core i3的核显足矣,更不用说AMD A10的核显。性能方面Core i3与AMD A10难分伯仲,但前者在功耗、发热和优化上更占优势,故首推前者。AMD FX则可以更自由地选择独显,但私以为核显平台对于这层用户更重要。&/p&&p&如果喜欢玩剑灵这类要求较高的网游,则应该选择i3或A10,然后搭配一张独立显卡了。&/p&&br&&ul&&li&&b&高端单机,各类高级编程、图形处理软件,跑分狂人DIY发烧友土豪:&/b&Intel Core i7、Intel Xeon E3、Intel Core i5&br&&/li&&/ul&&br&&p&很多人小看了i5的性能,其实就高端单机而言,i5足矣,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显卡和SSD对高端单机的体验影响更大。当然,编程、图形处理等软件没哪个人用着嫌处理速度太快的,尤其是那些预算无限的人,还是选择前两者吧。&/p&&p&i7和E3间的争论喋喋不休,而两者间的区别在上面已解释过了,不差钱为什么不用i7呢对吧?&/p&&p&具体型号的选择,基本可以按照&b&数字越大越好&/b&的规律进行,当然,架构是否最新、倍频是否解锁、主频高低、缓存大小、核显等因素也要综合考虑。i7-6700K与i7-6700仅一“K”之差,主频却相差了0.6GHz之多,Intel头上一个大写的坑字。&/p&&br&&p&如果没钱买最新一代的CPU咋办?&b&优先考虑买同一代,性能稍低的型号。&/b&如买不起i5-4690可以选择i5-4590。&/p&&p&实在不行,也可以&b&退一步买上一代的产品。&/b&例如没钱买Core i7-6700K可以买Core i7-4770K(为何不是第五代就让读者们自己考究啦!)。但容忍是有限度的,让我买Core i7-3770K连门都没有!我不要!因为制程的差距已经大大拉开,性能实在落后了,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买的是新电脑!如果预算落到这个份上,还是去买i5吧骚年!&/p&&br&&br&&p&当然,不同的DIYer有不同的抱负(qian),&b&作为DIYer最重要的修养,便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不人云亦云。&/b&前提是这些想法是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以上经验仅供参考和入门DIYer学习,等各位把玩CPU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自然有自己的一套。&/p&&br&&br&&p&&i&专栏的第一篇,是有关CPU的基础知识。本专栏旨在让更多对DIY有兴趣的朋友入坑,同时传播DIY精神,希望能让更多人消除对电脑的疑惑、成见和一些奇怪的误区。一千个DIYer有一千种装机方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会DIY比要一份配置单更有用。敬请继续关注本专栏,学习装机技巧(gan huo),关注科技资讯(shui huo),走上人生巅峰(zhuang B).&/i&&/p&&img src=&/50/6ffcadef34f100eca107c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i&——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侵权必究——&img src=&/50/fb7ecedb_b.jpg& data-rawwidth=&7795& data-rawheight=&38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95& data-original=&/50/fb7ecedb_r.jpg&&&/i&&/p&
作为一条苦逼大学狗,每年都会有那么两次觉得自己脑子不好使——考试周。一星期学五六本书,总觉得自己脑子要烧坏了。考试周结束,又有一个脑子要烧坏——电脑的CPU。想想看,考试周一结束,电脑要连续征战多少个白天与黑夜,比我考试周睡得还少。没有一颗…
&img src=&/50/b66c53c8e95585bee4ef00ea79f85dc0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0/b66c53c8e95585bee4ef00ea79f85dc0_r.jpg&&&p&&b&广!东!下!雪!了!&/b&60年来首次!作为在外省读书的广东人我感觉自己腰板直直的自带背背佳特效,经常被嘲笑“广东不冷连雪都不下”,现在终于打脸了吧!广东有多冷?&b&你们4、5度的时候洗个澡不擦身子不进暖气房在室外站一会,嗯,和我们这边4、5度的时候&/b&&b&穿着棉袄&/b&&b&差不多。&/b&&/p&&img src=&/5c61eeb842a7beeb9d26_b.jpg& data-rawwidth=&1308& data-rawheight=&1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8& data-original=&/5c61eeb842a7beeb9d26_r.jpg&&&p&在某些方面想要打别人的脸其实挺简单,但如果你是广东人,或者你想在主板的选购上打别人脸,没有60年的功力积累还真不好打。主板作为起承载作用的硬件,对性能的影响并不直观,其用料也难以道清,最重要的是同一款主板的寿命又随使用者的暴力程度和人品随机波动......总之,&b&很难说出:“叫你别买这板子的啦!”这种话。&/b&&/p&&p&但其实如果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主板对整机的性能影响还是可以观测的,你会发现主板对整机的体验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总之,&b&主板的挑选,是很重要的。&/b&很多人攒机对主板却不够重视,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脑频繁重启、硬盘丢失、读写缓慢、网络不良、机身过热等,分析来分析去没结果拿到电脑城被人骗换硬盘换散热器是常有的事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曾经的我就试过呢(傲娇状)。&/p&&p&&b&挑选一块主板,是DIY一台电脑的第三步&/b&。&b&第一步,还是储备知识!(&/b&&i&你敢不敢翻到最后直接看干货?)&/i&&/p&&br&&br&&p&&b&第一问:主板是个啥?有啥用?&/b&&/p&&p&简单来说,主板是由集成电路和插槽构成的电路板,为其他电脑硬件提供安装位置、供电和其他功能。&/p&&p&一般用户用得到的是主板上的这些东西:&img src=&/a5b494e75c2c1a86d4929fd4_b.jp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9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a5b494e75c2c1a86d4929fd4_r.jpg&&&/p&&p&大部分插槽的名字反映了该插槽的功能,通俗易懂。其中&b&背板I/O(Input/Output)接口&/b&含USB、VGA视频接口、RJ45网口,音频接口等;&b&SATA接口&/b&用于连接SATA接口的硬盘;&b&插针&/b&与机箱上的接口线连接,为机箱提供电源键、USB、音频等功能。&/p&&br&&br&&p&&b&第二问:世界上有哪些主板,怎么分类?&/b&&/p&&p&主板多是以&b&芯片组&/b&分类的。芯片是有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组就是由多块芯片构成的芯片集。过去,芯片组有两名成员:在主板上方靠近CPU的北桥(也称主桥,North Bridge,NB)芯片和右下方与PCI槽相邻的南桥(South Bridge,SB)芯片:&/p&&img src=&/0a20b7b22a4d55b1afb536c3db10ae72_b.jpg& data-rawwidth=&1744& data-rawheight=&21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44& data-original=&/0a20b7b22a4d55b1afb536c3db10ae72_r.jpg&&&p&NB主要控制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SB主要控制I/O(Input/Output)接口。随着成本和稳定性的需要,NB的部分功能如内存控制器和核心显卡被集成到CPU中,剩余功能与SB集成在一起,形成看起来只有SB的现在的主板的样貌,称为单桥(PCH)。&img src=&/c8f9b60bf7b6d4ea4394c_b.jpg& data-rawwidth=&2369& data-rawheight=&30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69& data-original=&/c8f9b60bf7b6d4ea4394c_r.jpg&&&/p&&p&过去,NB肩负着CPU运算的重任,故芯片组均以NB的类型命名,如H81、B85、Z87等。相应地,也把搭载不同芯片组的主板简称为H81主板、B85主板等,便形成了主板的分类。&/p&&br&&br&&p&&b&第三问:不同芯片组有啥区别?&/b&&/p&&p&&b&1.芯片组不同,可承载的硬件规格就不同。&/b&一般来说,&b&更高端的芯片组,可承载的其他硬件规格就更高。&/b&&/p&&p&如100系主板(如Z170、B150等)可支持DDR4内存。&/p&&img src=&/d3c3c8056eff06ad981f4a631d9115cf_b.jpg& data-rawwidth=&3648& data-rawheight=&2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48& data-original=&/d3c3c8056eff06ad981f4a631d9115cf_r.jpg&&不同芯片组支持的最大内存频率、M.2接口的支持与否等区别不胜枚举,大家都可以问度娘,在此不一一列举。&p&&b&2.芯片组不同,可承载的硬件数量就不同。&/b&一般来说,&b&更高端的芯片组,可承载的硬件数量就更多。&/b&&/p&&p&如H81主板只有2个内存插槽,也就只能插两条内存;而B85主板则拥有最多4个内存插槽。&/p&&p&&img src=&/7cdd0bbecefcd2cd918bf3e9_b.jpg& data-rawwidth=&1890& data-rawheight=&1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90& data-original=&/7cdd0bbecefcd2cd918bf3e9_r.jpg&&此外还有USB接口数、PCI-E总线数、SATA接口数等各种接口数量上的差异大家都可以问度娘,在此也不一一列举。&/p&&p&&b&3.芯片组不同,拓展功能也不同。&/b&一般来说,&b&更高端的芯片组,拓展性就更强,可玩性也更强。&/b&&/p&&p&比如B85等非旗舰芯片组难以进行多显卡SLI,不仅是因为PCI-E总线数不足,而且本身芯片组就对SLI进行了限制。(部分主板也可以通过破解解除封印)&/p&&p&&img src=&/1a1b0ed780a626f6cc8161f_b.jpg& data-rawwidth=&3780& data-rawheight=&28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780& data-original=&/1a1b0ed780a626f6cc8161f_r.jpg&&仅有Z系主板原生支持超频。其他差异大家都可以问度娘,在此还是不一一列举。(BTW,部分主板也可以通过破解,解除超频锁定)&/p&&p&&b&4.芯片组不同,价格自然就不同。&/b&一般来说,&b&更高端的芯片组,肯定就更贵啊怎么可能更便宜呢。&/b&&br&&/p&&br&&br&&p&&b&第四问:那芯片组对性能有什么影响哎?&/b&&/p&&p&&b&单纯地讨论芯片组对CPU和显卡的发挥有无影响,可以说基本是无影响的,或影响基本可以忽略。&/b&&/p&&p&但是,&b&以上所述芯片组之间的差异,决定了芯片组对平台性能的影响力。&/b&&/p&&p&更高端的芯片组支持更高规格、更多的硬件,并且有超频、SLI等功能的加持,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力是很强的......当然,&b&更高端的芯片组对钱包隆起程度的影响力也更强!&/b&&/p&&br&&br&&p&&b&第五问:主板都有哪些牌子?不同牌子之间又有啥区别?产品又是怎么样的呢?&/b&&/p&&p&与CPU市场不同,主板市场并非由少数厂家支撑,而是百家争鸣。不同的品牌,做工、品牌理念、面向用户和定位自然有别,&b&这些品牌的故事、理念和产品今后将会随机抽取进行评讲,还请多多关注本专栏哎。&/b&&br&&/p&&br&&img src=&/4f42a32e0d53010a37fd_b.jpg& data-rawwidth=&1890& data-rawheight=&1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90& data-original=&/4f42a32e0d53010a37fd_r.jpg&&&p&一般来说,各主板厂商都会生产各种芯片组的主板,有时也会只挑主流芯片组主板进行生产以保证利润。同一品牌,同一芯片组的主板又按照用料、做工、南桥芯片设计、附加功能、外观、板型等分为不同型号,确保不同价位都有产品覆盖。&/p&&p&于是乎出现了同一品牌,同一芯片组,却出现了大量看起来没什么卵区别但价格却不一样的主板的情况,例如单单华硕的B85主板就有:&br&&img src=&/2ecd6bb61d0ae22c6ff401_b.jpg& data-rawwidth=&279& data-rawheight=&7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9&&&/p&&p&看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b&沈振来问我为什么跪着选他家的主板。&/b&&/p&&br&&br&&p&&b&第六问:问题来了,所以这些主板到底有什么卵区别?怎么判断哪个比较好?&/b&&/p&&p&选合适的主板芯片组很简单,&b&到底买哪块才是重中之重的难点。&/b&下面围绕这张图,我们就同一个芯片组的主板到底能有什么区别进行讨论:&img src=&/388fdcde1e8ab_b.jp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9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388fdcde1e8ab_r.jpg&&&/p&&p&&b&1.板型&/b&&/p&&p&板型是最直观的区别,常见的板型&b&由大到小分别为XL-ATX,ATX,M-ATX,ITX。&/b&这里的命名是比较混乱的,尤其在电商购买时往往分类不标准:&/p&&p&XL-ATX一般也记为E-ATX;&/p&&p&ATX也称Standard-ATX,是标准板型;&/p&&p&M-ATX即Micro-ATX,其实包括正宗的M-ATX和μ-ATX:M-ATX为正方形;μ-ATX为宽度比M-ATX小的长方形,尺寸比M-ATX更小;&/p&&p&ITX又称Mini-ITX;&/p&&p&购买时注意识别。&img src=&/e2a4e009bbdf746efadf30_b.jpg& data-rawwidth=&782&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2& data-original=&/e2a4e009bbdf746efadf30_r.jpg&&&/p&&p&尺寸小的主板,插槽固然也少。其中M-ATX一般瞄准低端市场,用料也会比较低端,价格上一般比较便宜。ITX用于组装小巧精致的Mini台式机,这类台式机更多是为了美观和给发烧友装13用的,所以某些主板厂商机(jiao)智(hua)地瞄准这些高端用户推出用料精良的高端ITX主板,所以某些产品比ATX主板还贵。&img src=&/3259a2cfbbbee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3259a2cfbbbee_r.jpg&&&b&2.I/O接口&/b&&/p&&p&之前提到,不同芯片组可支持的I/O接口的类型和数量是不同的,另外,I/O接口也由主板厂商的设计决定:&img src=&/140e95feda74dd_b.jpg& data-rawwidth=&1275&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5& data-original=&/140e95feda74dd_r.jpg&&&/p&&p&同为Z170主板,技嘉和华硕的产品在USB接口数量上就不一样:技嘉 Z170X-GAMING G1有10个USB接口,而华硕 Z170-DELUXE为6个。这两款主板的音频接口在材质上也有明显区别。&/p&&p&I/O接口的差异影响着实用性,购买时应仔细比较,并判断自己所需要的I/O接口。&/p&&p&&b&3.供电模块&/b&(上图中圈出的仅为CPU供电模块)&/p&&p&电力从电源传输到主板,主板进行稳流和调制后传输给各个硬件,供电模块的作用便是为硬件提供稳定、纯净的电流。供电模块的构成比较复杂,普通DIYer一般关注&b&供电相数、电子元件的质量&/b&等。其中电子元件的质量取决于生产元件的厂家,主板厂商一般会把所用的元件品牌型号列出,这里不予讨论,仅讨论供电相数。&/p&&ul&&li&&b&供电相数:&/b&一相供电由一个电感,一个电容和一对MOS管组成,用于滤波、稳流。随着CPU性能的增强,对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板的供电相数也越做越多。&br&&/li&&/ul&&br&&p&&img src=&/d77ae60de53fce9ba42b178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77ae60de53fce9ba42b1783_r.jpg&&如图为技嘉 G1.Snipper 3主板,通过数电感或MOS管数量发现共15相供电,查阅发现其中两相供CPU内存控制器,一相供CPU核心显卡,描述为12+2+1相供电。&/p&&p&供电相数多,自然可以提供更稳定的电流。但过多也是有弊端的:首先,电子元件多了,价格自然也&b&贵。&/b&其次,电子元件的增加使电路变复杂,后果便是主板设计更加困难,小厂商设计跟不上却又想增加供电相数,结果就是供电设计不合理,容易坏;采用更优秀的设计,设计成本又上来了,只能从用户中赚回来,又变&b&贵&/b&。供电模块多,发热问题也很严重,如果设计时不加装供电模块的散热片,发热过大容易导致元件烧毁;加装散热片又会增加成本,还是一个字:&b&贵&/b&。&img src=&/5ccacb0ef2c53c3a28528_b.jpg& data-rawwidth=&723& data-rawheight=&6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3& data-original=&/5ccacb0ef2c53c3a28528_r.jpg&&&/p&&p&&i&(图为某主板的供电模块散热设计,散热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了一个厂商对产品的追求和细致程度)&/i&&/p&&p&总而言之,供电相数,够用就好。一般来说,对于不超频的用户而言,供电相数10相以内足矣,5、6相已经差不多了,主板厂商设计主流芯片组的主板时也不会采用太多相,但基本上也不会出现供电相数不足的情况,否则怎么卖得出去呢。但超频用户,还得尽量选择供电相数较多的主板,以保证超频稳定。&/p&&p&&b&4.内存插槽&/b&&/p&&p&这里主要强调的也是内存插槽的数量。尤其是分类模糊的M-ATX主板中,μ-ATX一般仅有两根内存插槽,购买前看清楚。&/p&&p&&b&5.SATA接口&/b&&/p&&p&SATA接口是连接硬盘的接口,数量和种类便是关键。&img src=&/9be8f5c0e86af995abf3ecaec42a8db9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9be8f5c0e86af995abf3ecaec42a8db9_r.jpg&&&/p&&p&目前SATA接口分为2.0和3.0版本,后者传输速度较高。不同主板提供的SATA接口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购买时应注意。&/p&&p&&b&6.PCH设计&/b&&/p&&p&某些主板总是比其他主板便宜,乍一看不知所以然,其实可能是PCH设计偷工减料。这里主要是指PCH散热设计。&img src=&/bff76df87a5e3df937ba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ff76df87a5e3df937ba2_r.jpg&&&/p&&p&&i&(图为PCH处采用了主动散热的主板,PCH散热设计和供电模块散热设计一样,体现了厂商的设计精神)&/i&&/p&&p&和供电模块散热相似,我们并不能通过PCH散热的有无判断主板在使用过程中会不会出问题,中低端主板的散热并非刚需,而是锦上添花的设计。但对于高端主板,面对高强度使用的消费者,主板设计的这些小细节有时还是能让DIYer对之青睐,或嗤之以鼻。&/p&&p&&b&7.PCI-E接口&/b&&/p&&p&PCI-E接口是大家都很关心的接口,毕竟显卡、无线网卡、采集器等硬件都需要它,不同主板的PCI-E接口数量和种类可能不同,应按需选购。&img src=&/add0e3c50ec49_b.jpg& data-rawwidth=&1188&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8& data-original=&/add0e3c50ec49_r.jpg&&&/p&&p&如同为Z170的这两款主板,七彩虹战斧 C.Z170-D3 V20配备的是2条PCI-E X1、2条PCI-E X16和1条Mini PCI-E,意味着最多安装两张显卡;而技嘉 Z170X-GAMING G1配备了3条PCI-E X1、2条PCI-E X8、2条PCI-E X16和2个M.2接口,可以搭载四张显卡,还可以安装M.2接口的SSD。&/p&&p&对于普通用户来说,PCI-E接口的数量和种类并不太重要,能装个独显打打撸、插个无线网卡就行了。但对于高端用户来说,多卡SLI或CF、视频采集卡、无线网卡等一起上的时候,PCI-E插槽还是十分重要的。&/p&&p&&b&8.其他芯片&/b&&/p&&ul&&li&&b&声卡&/b&&br&&/li&&/ul&&br&&p&其中比较火爆的就是映泰的Hi-Fi系列主板,通过优质声卡、电容、金属分割线和金属屏蔽等设计,提供所谓的Hi-Fi级音效。虽然不清楚实际效果如何,但映泰的Hi-Fi系列主板是让我对映泰主板留下较深印象的原因。&img src=&/da2f142298dfebdb263b6d0_b.jpg& data-rawwidth=&3008&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8& data-original=&/da2f142298dfebdb263b6d0_r.jpg&&&/p&&p&&i&(图为映泰Hi-Fi B150S1主板的音频模块,右上角看到声卡设计有金属屏蔽罩,电容和放大芯片区域由金属走线隔离,为Hi-Fi音效鞠躬尽瘁)&/i&&/p&&ul&&li&&b&网卡&/b&&br&&/li&&/ul&&br&&p&比较有名气的便是Bigfoot Networks为网游打造的Killer杀手网卡。&img src=&/c94b9fdf0c6eab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c94b9fdf0c6eab_r.jpg&&&/p&&p&虽然Killer网卡并非所有游戏主板的标配,也并非把别的网卡甩开几条街,但“杀手网卡”四个字打在主板宣传上足矣吸引很多消费者买单,可能是《Death Note》看多了吧。&/p&&p&&b&9.其他功能&/b&&/p&&p&相对于前面八点来说,其他功能的搞头就比较多,而且比较能抓住消费者的痒点了。一下列出脑海中瞬间蹦出的几个其他功能:&br&&/p&&ul&&li&&b&游戏加持(kai gua?)&/b&&br&&/li&&/ul&&br&&p&个人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数华硕的ROG玩家国度和PRO GAMER系列主板,都配备有Sonic Radar声波雷达功能,可以根据游戏中的声音辨别敌人的方位,听起来就觉得会被封号。&img src=&/f5ce8dc30ea39d2b48d1e6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f5ce8dc30ea39d2b48d1e6e_r.jpg&&&/p&&ul&&li&&b&主板稳定性加持&/b&&br&&/li&&/ul&&br&&p&当时年幼无知的我以为打游戏和下雨天更配哦,结果主板电容被闪电击得鼓起。随后一个月内进行着无休止的重启。年幼无知的我还以为是硬盘或电源损坏,花了300大洋换了块硬盘,无果,就差没换电源了。后来才知道是主板电容坏了,拿去30块钱换了颗电容搞定的惨痛经历让我正视了主板选购问题。&b&一块好主板真的很有必要。&/b&&/p&&p&市面上有不少宣称防雷击、防静电、防尘的主板。个人觉得比较靠谱的数技嘉超耐久系列主板,采用更高额的电容防电流涌动,全固态电容,防雷保护芯片和改造的PCB板等,对主板进行防护,也提高了整机的寿命。&img src=&/f942ba695a6_b.png& data-rawwidth=&1288& data-rawheight=&8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8& data-original=&/f942ba695a6_r.png&&&/p&&ul&&li&&b&网络加持&/b&&br&&/li&&/ul&&br&&p&例如华硕的GameFirst网络优化软件。BTW,这些软件都是认主板的,即别的型号主板可能用不了,更不用说别的品牌了。所以,想体验这些软件的消费者只能等着被宰咯。&img src=&/c91fdac4962035fec25e3ccc112ace05_b.png& data-rawwidth=&832&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2& data-original=&/c91fdac4962035fec25e3ccc112ace05_r.png&&&/p&&ul&&li&&b&外观加持&/b&&br&&/li&&/ul&&br&&p&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长得好看真的能赚钱。你看换个配色粉丝就多起来的技嘉Sniper系列,用了非常打眼的绿色。目前还真没哪家和它重样。&img src=&/206f30eb61ae9ebad5cd6_b.jpg& data-rawwidth=&2256& data-rawheight=&1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56& data-original=&/206f30eb61ae9ebad5cd6_r.jpg&&&/p&&p&还有华硕 B150 Pro Gaming/Aura主板,自带LED灯光特效软件,可调节动感光波波长,亦可切换为氪金之呼吸灯模式,实为制造光污染之必备神器。当然,价格也受到信仰之力提升无数。&img src=&/494a0e9f9bb1a77bdd72c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94a0e9f9bb1a77bdd72c_r.png&&&/p&&br&&br&&p&&b&至此,主板的功能、分类和异同就说清楚了。&/b&相信选购主板已经没有大碍了。&/p&&p&就拿老汤我的实战经验为例子:选择了锁倍频的CPU:i7-4770;就搭配同样不支持超频的次旗舰芯片组:B85;品牌选择的是进能打天下退能守国家的国产名牌华硕;型号为8相供电,各种接口都够用,附送Sonic Radar开挂功能的B85 PRO GAMER。这就差不多了。至于电容什么品牌、颜色什么的都没在意过(后来还是有点后悔的,&b&详情请继续关注之后的文章哎&/b&),&b&购买一款价格是那么一回事儿的一线品牌主板的优点在于你不用考虑做工差不差这种琐碎问题。&/b&&/p&&br&&br&&p&然而,主板型号之多令人发指,一件件进行对比实在太蛋疼。老汤我固然要在此放出一&b&大波&/b&干货:&b&《简单粗暴无脑选购主板大法好》&/b&&/p&&p&&b&方法论与世界观:主板越大越好,外观越酷炫越好,看起来很装13,恩,就选它!&/b&&/p&&p&&b&第一步:选择芯片组。&/b&玩超频选Z系,不玩超频选B系;&/p&&p&&b&第二步:选择价位。&/b&&/p&&p&&b&第三步:比较同价位的产品。&/b&300附近看评论;500附近看参数;1000附近看附加功能;1500以上看够不够炫酷、灯光够不够多、散热片够不够夸张、颜色够不够装13。&/p&&br&&br&&p&咳咳,克制一下即将要被剁掉的手,&b&看完下面这点Tips再下单吧。&/b&&/p&&br&&p&&b&1.&/b&Intel芯片组的规格由Intel统一规划,所以芯片组之间的差异取决于Intel的决策。这种决策当然有失误的时候。8系主板就被认为是分级较为失败的一波产品,原因是旗舰级的Z87芯片组性能太弱,与B85芯片组没有形成明显的分级,于是出现了B85主板大卖的状况。&/p&&br&&img src=&/dcfbe71cbd7a5e1316efe1bcd0208a04_b.jp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dcfbe71cbd7a5e1316efe1bcd0208a04_r.jpg&&&p&所以,在选购主板时,也&b&不能盲目选择最贵的芯片组。&/b&一般用户都会&b&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次旗舰芯片组。&/b&按目前Intel的命名规律,便是&b&选择B系主板&/b&,如最新的B150主板和红透半边天的B85主板。&/p&&p&&b&2.&/b&别忘了主板是放在机箱里面的,主板的大小从侧面决定了机箱的大小。如果钱包太鼓买了XL-ATX主板却想配一个不占太多位置的ATX机箱,那老汤我只能对你说:&/p&&br&&br&&h2&&b&晚安&img src=&/879ea94a85c018f631b0ce_b.jpg& data-rawwidth=&239&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9&&&/b&&/h2&&br&&p&&i&专栏第二篇是对主板的简单讲解,还有很多进阶主板知识没有细数,旨在引起新入坑的DIYer们对主板的重视,而不是予之以鱼。两日赶出此文,日日码字到凌晨两点,已身心疲倦,意已决,下一篇写一波水货,敬请期待。有推荐内容欢迎私信。&/i&&/p&&br&&br&&p&&i&——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侵权必究——&img src=&/fb7ecedb_b.jpg& data-rawwidth=&7795& data-rawheight=&38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95& data-original=&/fb7ecedb_r.jpg&&&/i&&/p&
广!东!下!雪!了!60年来首次!作为在外省读书的广东人我感觉自己腰板直直的自带背背佳特效,经常被嘲笑“广东不冷连雪都不下”,现在终于打脸了吧!广东有多冷?你们4、5度的时候洗个澡不擦身子不进暖气房在室外站一会,嗯,和我们这边4、5度的时候穿着…
&img src=&/50/1e269fd5b0ddbad945cc18f1c79e2aaf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0/1e269fd5b0ddbad945cc18f1c79e2aaf_r.jpg&&Apple Pay正式上线想必是这几天最热门的话题了,&b&不知道你绑定银行卡了没?&/b&没有余额宝似的增值服务、没有淘宝等大型支付入口,苹果想必是要在腾讯、阿里都着急地把支付与社交融合之际,利用Apple Pay打造一个更纯净、快捷、简单的支付工具。想法很不错但一定也会碰到老对手:立马宣布Sumsung Pay要进行测试的三星。&br&&img src=&/fa1e6adbf524c_b.jpg& data-rawwidth=&142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0& data-original=&/fa1e6adbf524c_r.jpg&&&p&其实谁胜谁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b&我们消费者有戏看了&/b&括弧笑。理念多元化的今天,两强相遇未必是勇者胜了;功能相似,核心价值不同的产品,往往有各自的消费者买单。我们不能说哪一方的粉丝傻,只能说三观不同的公司和人成就了百家争鸣的市场。而这样的市场,往往是推动一家家企业创新、改革、转型、竞争的动力,这其中此消彼长、你追我赶的故事,便是我们口口传唱、喜闻乐见的,&b&戏&/b&。&/p&&p&似乎各个领域都有那么几家巨头上演着一幕幕戏码:CPU界的AMD和Intel;手机OS界的苹果和谷歌;电脑OS界的苹果和微软;&b&人界的你和别人家的孩子&/b&......当然,还有GPU界的AMD和NVIDIA。今天我们就来精通精通显卡的那些事儿。&/p&&img src=&/71c748e8e897333cab53_b.png& data-rawwidth=&2984&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984& data-original=&/71c748e8e897333cab53_r.png&&&p&挑选显卡是DIY一台电脑的第四步,也是重中之重的一步,显卡的选择是否得当,关乎着游戏跑得顺不顺畅。要知道&b&对于某些发烧友来说59FPS和60FPS的差别与考试得59还是60的差距一样大。&/b&&/p&&p&&b&第一问:显卡是什么?&/b&&/p&&p&显卡可以简单理解为具有图形处理能力并能输出图象的电脑硬件,分为核心显卡和独立显卡。核心显卡集成在CPU内,独立显卡则是与CPU独立的硬件。&/p&&p&独立显卡的构造很像一台小电脑,大致由两部分组成:&b&图形处理器(GPU)和其他结构(显存、PCB板、供电模块、散热模块、输出接口、外壳等等)。&/b&&/p&&br&&img src=&/b152dfc29fde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152dfc29fdea_r.jpg&&&p&&b&第二问:显卡有哪些?市面上的显卡又有哪些不同呢?&/b&&/p&&p&显卡由GPU和其他结构组成,那么不同的显卡的这两个部分固然是不同的。&/p&&p&&b&一、不同的显卡GPU有不同&/b&&/p&&p&&b& 1. GPU的品牌不同&/b&&br&GPU是一种处理器,即一种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其研发和设计非常复杂,反正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干的。目前设计消费级GPU的三家企业为&b&超微半导体(AMD)、英伟达(NVIDIA)和&/b&我们的老朋友&b&英特尔(Intel)。&/b&AMD原本并不设计GPU,后来收购了冶天(ATI),才做起了GPU。&br&&/p&&p&在国内,&b&使用AMD GPU的显卡俗称A卡,使用NVIDIA GPU的就叫N卡&/b&,Intel GPU也可以叫做I卡,但由于Intel GPU全为核心显卡,这样叫的人比较少。&/p&&p&&b& 2. GPU的性能不同&/b&&br&&/p&&p&GPU和CPU相似,是一种处理器,所以也有相似的常见参数如&b&架构、制程、核心频率&/b&(单位为&b&兆赫MHz&/b&,后面会详细讲)&b&、功耗等&/b&&b&。&/b&需要复习的同学请返回专栏首页或去我的公众号,点击关注,然后参考《DIY从入门到精通——CPU》中的有关内容!&/p&&br&&p&GPU作为图形处理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参数:&/p&&p&&b&显存类型:&/b&目前有SDDR3、DDR3、GDDR3和GDDR5四种,同容量的情况下性能依次增强;&/p&&p&&b&显存位宽&/b&:GPU一个时钟周期内发送数据的位数,单位为bit,当然是越大越好的;&br&&/p&&p&&b&显存带宽:&/b&GPU的实际数据带宽,计算方法为&b&显存带宽=&/b&&b&显存频率*显存位宽/8&/b&;显存位宽是决定显卡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越大越好;&/p&&p&&b&3D API:&/b&是指与GPU对应的编程用应用程序,目前有DirectX和OpenGL,其中&b&最重要的是显卡是否支持最新版本的&/b&&b&DirectX。&/b&&br&&/p&&p&&b&辅助供电:&/b&主板的PCI-E 16x插槽可以为显卡提供电力,但有的GPU功耗较高,需要额外辅助供电。&br&&/p&&img src=&/9e6eba4c9f4dc7f80dafccb_b.jpg& data-rawwidth=&3008&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8& data-original=&/9e6eba4c9f4dc7f80dafccb_r.jpg&&&p&还有一堆越大越好的参数,比如&b&晶体管数、流处理器数、纹理单元数、ROP单元数、N卡特有的CUDA Core数&/b&等等,这些参数都代表着GPU在不同方面的处理能力。&/p&&p&通过比较参数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一款GPU的性能。但为了方便,我们往往通过GPU的命名判断一款GPU的性能大概如何。下面就来简单无脑地说说GPU都是怎么命名的:&/p&&ul&&li&&b&AMD GPU&/b&&/li&&/ul&&br&&p&分为&b&HD系列&/b&和&b&R系列&/b&。R系列于2013年底正式发布,取代HD系列。&/p&&p&&b& a. HD系列&/b&&/p&&p&HD系列GPU&b&姓HD,名为4位数字,可伴有后缀。&/b&&br&&/p&&p&&b&栗子:AMD HD 7970 x2&/b&&/p&&p&&b&HD:HD系列&/b&;&/p&&p&&b&第一位7:&/b&&b&代数&/b&;这里为7代;代数的升级往往代表着架构和制程的升级,即一般情况下HD 7970相对HD6970有着较大的提升;&/p&&p&&b&第二位9:&/b&&b&定位&/b&;同一代下常分为7、8、9三级,分别指低、中、高端;这里的9即为高端;&/p&&p&&b&第三位7:&/b&&b&性能&/b&;同一定位下常分为3、5、7、9四挡,性能依次提升;这里的7即表示HD7970为HD79XX中性能第二强的GPU;&/p&&p&&b&第四位0:&/b&基本无意义;&/p&&p&&b&x2:&/b&&b&后缀&/b&,这里代表双核心GPU,即一张显卡由两块GPU共同组成。&b&若有后缀“M”表示为笔记本显卡。&/b&&/p&&p&于是我们可以判断任意一款HD系列的显卡究竟是哪个水平了,比如HD 8970M是HD系列8代高端显卡中性能最强(没有推出HD 8990M)的单核心笔记本GPU。&br&&img src=&/ff9b6ab74d0_b.jpg& data-rawwidth=&3456& data-rawheight=&2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456& data-original=&/ff9b6ab74d0_r.jpg&&随着R系列的发布,HD系列已经很少人购买,但有时会用于进行直观的性能比较。&br&&/p&&br&&p&&b& b. R系列&/b&&/p&&p&R系列GPU&b&姓R加1位数字;名为3位数字,名前可伴有前缀,名后可伴有后缀&/b&;也有同姓R但名字特殊的型号,如R9 Fury、R9 Fury X、R9 Fury x2、R9 Nano等。&/p&&p&&b&栗子:AMD R9 M290X&/b&&/p&&p&&b&R:R系列;&/b&&/p&&p&&b&加1位数字9:&/b&&b&定位&/b&;共有5、7、9三级,分别指低、中、高端;这里R9表示R系列高端;&/p&&p&&b&M:&/b&名前缀&b&,&/b&表示笔记本GPU;&/p&&p&&b&第一位2:&/b&&b&代数&/b&,这里为2代。(注:R系列没有1代)&/p&&p&&b&第二位9:性能;R5系列有3一档;R7系列分4、5、6三挡;R9系列有7、8、9三档&/b&,数字越大性能越强;这里9即为最强。&/p&&p&&b&第三位0:&/b&基本无意义;有时代表性能,目前只有0、5两档,且仅存在于部分型号,如R9 295 x2。&/p&&p&&b&X:&/b&名&b&后缀&/b&,表示增强型号;&b&若有后缀“x2”表示双核心。&/b&&/p&&p&至此我们可以判断几乎所有R系列的显卡是什么水平了,比如R7 340是R系列3代中端性能最弱(性能在3代中总排名倒数第2)的单核心台式机GPU。&img src=&/2c8a02e4c0bc368ff26b57a_b.jpg& data-rawwidth=&1970& data-rawheight=&12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70& data-original=&/2c8a02e4c0bc368ff26b57a_r.jpg&&&/p&&ul&&li&&b&NVIDIA GPU&/b&&/li&&/ul&&br&&p&NVIDIA GPU&b&姓GT,姓后可紧接后缀;名为3位数字,名后可伴有后缀&/b&。也有姓GT但名字特殊的型号,多指Titan系列,如GTX Titan、GTX Titan X、GTX Titan Z、GTX Titan Black等。&/p&&p&&b&栗子:NVIDIA GTX 980 TI&/b&&/p&&p&&b&X:GT的后缀&/b&,代表性能更强;&/p&&p&&b&9:&/b&&b&代数&/b&;这里为9代;其中8代全线为笔记本GPU;&/p&&p&&b&8:性能&/b&;分1到9共九档,这里的8代表第二强;&/p&&p&&b&0:&/b&基本无意义;有时可代表性能,分为0、5两档,仅存在于部分型号如GTX 765M。&/p&&p&&b&TI:后缀&/b&,表示增强型号;&b&若后缀为“M”则为笔记本GPU。&/b&&/p&&p&我们一起来看看GTX 860M是啥玩意?没错,就是8代第6档性能的笔记本GPU。&img src=&/24ba6e7fe68ae4b1efa3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24ba6e7fe68ae4b1efa3_r.jpg&&&/p&&ul&&li&&b&Intel GPU&/b&&/li&&/ul&&br&&p&Intel GPU均为核心显卡,有HD和锐炬(Iris)两个系列。&/p&&p&&b& a. HD系列&/b&&/p&&p&HD系列GPU&b&姓HD,名为3位或4位数字,名前&/b&&b&可伴有前缀。&/b&其中3位命名从Skylake开始沿用。另有最古老、性能最弱的一款为HD Graphics。&/p&&p&&b&4位命名栗子:HD P4600&/b&&/p&&p&&b&HD:HD系列;&/b&&/p&&p&&b&P:&/b&&b&前缀,&/b&表示企业版,性能上与民用版几乎无异;&/p&&p&&b&4600:性能;&/b&基本上数字越大,性能越强,从无规律分布。&/p&&br&&br&&p&&b&三位命名栗子:HD 530&/b&&/p&&p&&b&530:性能,&/b&与4位命名规律基本一致,但不能根据数字大小与4位命名的HD系列GPU直接比较。&/p&&p&由此可见HD 4400便是一款在HD系列中排名第七的民用版GPU。&img src=&/bea566db978e34b7977e5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ea566db978e34b7977e5_r.jpg&&&/p&&p&&b& b. Iris系列&/b&&/p&&p&Iris系列GPU&b&姓Iris,姓后可伴有后缀;名为3位或4位数字&/b&。其中3位命名从Skylake开始沿用。&/p&&p&&b&4位命名栗子:Iris Pro 5200&/b&&/p&&p&&b&Iris:锐炬系列;&/b&&/p&&p&&b&Pro:姓&/b&&b&后缀&/b&,表示专业版,性能有所提升;&b&若姓有后缀“P”则为企业版;&/b&&/p&&p&&b&5200:性能&/b&,基本上数字越大,性能越强,从无规律分布;&/p&&br&&br&&p&&b&三位命名栗子:Iris 540&/b&&/p&&p&&b&540:性能&/b&,与4位命名规律基本一致,但不能根据数字大小与4位命名的Iris系列GPU直接比较。&/p&&p&由此可见Iris P580为锐炬系列企业版的顶级GPU。&img src=&/023bc710426afafdf9f8d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023bc710426afafdf9f8d_r.png&&&/p&&p&Intel GPU的命名十分混乱把自己都搞混了,所以Intel把自家的GPU&b&分为GT1、GT1.5、GT2、GT3、GT3e、GT4e共六个等级,性能依次提升&/b&,每个等级下有多种型号,以下是目前的分类:&/p&&ul&&li&&b&GT1&/b&包含HD Graphics、HD 510;&br&&/li&&li&&b&GT1.5&/b&包含HD 515;&br&&/li&&li&&b&GT2&/b&包含HD 4200、HD 4400、HD 4600、HD P4600、HD 520、HD 530、HD P530;&br&&/li&&li&&b&GT3&/b&包含HD 5000、HD 5100、Iris 540、Iris 550;&br&&/li&&li&&b&GT3e&/b&包含HD 5200、HD 570;&br&&/li&&li&&b&GT4e&/b&包含HD 580、HD P580。&br&&/li&&/ul&&p&&b&满头大汗.jpg&/b&&/p&&p&如果实在对参数命名啥的不感冒,直接看显卡跑分和游戏帧数也不失为一种选择。&br&&br&&/p&&br&&p&&b& 二、不同的显卡其他结构不同&/b&&/p&&p&这里仅限独立显卡。A、N、I公司设计出GPU后,通过外包生产得到成品GPU,这些GPU会有三种用途:&br&&/p&&ol&&li&AMD和Intel的部分GPU用作CPU的&b&核心显卡&/b&。&/li&&li&AMD和NVIDIA的部分GPU用于生产&b&公版显卡&/b&。&br&&/li&&li&AMD和NVIDIA的部分GPU卖给显卡授权生产商,用于生产&b&独立显卡&/b&;&/li&&/ol&&p&&b&公版显卡&/b&,是A、N公司为了宣传GPU而生产的,其实就是在告诉显卡授权生产商:“使用这款GPU做出来的显卡是这样的!”,一般公版显卡的性能、用料比较基础,只是用作示范。当然,粉丝们可以买来作纪念。&img src=&/910dbd2f07db84cb1868a7_b.jpg& data-rawwidth=&1969& data-rawheight=&17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9& data-original=&/910dbd2f07db84cb1868a7_r.jpg&&&/p&&br&&p&而像大家熟知的&b&华硕、技嘉、影驰、蓝宝石、铭瑄、映众、迪兰、七彩虹等等&/b&,就是所谓的&b&显卡授权生产商。&/b&由它们负责&b&设计显卡的其他结构、调试GPU,并将两者结合&/b&,生产出不同牌子的独立显卡。&/p&&p&&b&调试GPU&/b&也会影响GPU的性能,显卡厂商主要是对GPU进行超频提高核心频率,所以一般的非公版显卡性能要强于公版。超频有风险,超频过后要加强供电设计、散热设计等一系列其他结构,所以有的厂商也会原封不动地直接使用GPU。&img src=&/b1ca3c8b08cac92d1c232_b.jpg& data-rawwidth=&643&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3& data-original=&/b1ca3c8b08cac92d1c232_r.jpg&&&/p&&p&厂商买到GPU后,会根据市场走向、产品定位、研发实力等条件设计不同的其他结构和功能:&/p&&ul&&li&&b&供电模块:&/b&有关知识在《DIY从入门到精通——主板》里已经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啦!&img src=&/8a1c27afa4b71208d30c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a1c27afa4b71208d30c_r.png&&&/li&&li&&b&显存:&/b&指显存容量和显存频率,与厂家所使用的显存品牌型号有关;显存容量和显存频率当然都是越大越好啦;&img src=&/b313b9c1a8e990c0bc807_b.jpg& data-rawwidth=&3888& data-rawheight=&2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88& data-original=&/b313b9c1a8e990c0bc807_r.jpg&&&/li&&li&&b&PCB板:&/b&PCB的线路设计、芯片的排布、元件的焊接工艺都体现了一个厂商是否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对于所有的硬件,PCB线路设计紧凑整洁,芯片排布有条理,元件焊接工整干净,才是合格的产品;&img src=&/5b93b88e562b6eb54b233_b.jpg& data-rawwidth=&2732&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2& data-original=&/5b93b88e562b6eb54b233_r.jpg&&&/li&&li&&b&散热设计:&/b&显卡是电脑中发热最厉害的硬件之一,优秀的散热设计对显卡的稳定性有着巨大影响。热管的数量、形态、位置,风扇的大小、数量,都与散热能力有关。除了对散热设计进行评价,拷机温度测试也是直观的评判标准,台式机显卡一般来说待机温度与室温相近,满载温度60~75摄氏度左右都算是及格的。有关散热设计的知识会在今后的文章中详细叙述,还请多多关注哎!&img src=&/65f72d4a15d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5f72d4a15da_r.jpg&&&/li&&li&&b&功耗:&/b&虽然显卡的GPU才是功耗的主要大臣,但别忘了显卡厂商对GPU调教过一番,加上其他元件的加持,最终产品的功耗可能离GPU功耗渐行渐远。&/li&&li&&b&噪音:&/b&风扇呼呼转,噪音肯定是有的。静音风扇、只能调速甚至停转都是厂商的降噪手段。&/li&&li&&b&外壳及背板:&/b&DIY还有一个终极目的,便是打造一台极具个性的电脑。在这个过程中,炫酷的硬件外观也是必不可少的。什么信仰灯呼吸灯光污染通通在挑战着人类的审美极限;&/li&&/ul&&br&&img src=&/c1dcbfab7f9bbf12bbcaf8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c1dcbfab7f9bbf12bbcaf8_r.jpg&&当然,除了显卡正面的装饰外,还有显卡&b&背板&/b&,毕竟安装好显卡后,背板面试朝上的。显卡背板除了&b&好看&/b&,还可以起到&b&加固&/b&PCB并促进&b&散热&/b&的效果;&img src=&/266a431d6f91f85ad2f9de306c0bd29a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66a431d6f91f85ad2f9de306c0bd29a_r.png&&&ul&&li&&b&其他功能:&/b&和主板丰富的其他功能相比,显卡上能存在的其他功能就远远不够丰富啦。令人欣慰的是追求差异化和发烧的路上,某些厂家还是能在狭缝中找到突破口。令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七彩虹iGame显卡的&b&一键超频&/b&。&img src=&/d3dfb782fafe33df05a4c0ced47fd52c_b.pn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d3dfb782fafe33df05a4c0ced47fd52c_r.png&&&/li&&/ul&&br&还有就是&b&双显卡支持&/b&了,虽然如今很多显卡都具备双显卡SLI或CF的能力,但部分型号还是不能做到,有双显卡需求的同学在购买前记得Check清楚是否具备SLI或CF的能力。&img src=&/1a992e89f980d94f8c49d4_b.jpg& data-rawwidth=&1340& data-rawheight=&7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40& data-original=&/1a992e89f980d94f8c49d4_r.jpg&&&ul&&li&&b&显示接口:&/b&处理好的图像信息以什么接口输出,也是一个重点,显示接口与显示器的兼容性就是要考虑的方面,下面来详解一下各种显示接口:&/li&&/ul&&br&&p&&b&VGA接口&/b&是应用广泛而缺点较多接口了,能最大传送分辨率的模拟信号,画面损失比较严重。&img src=&/0c8dd4b9f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0c8dd4b9f_r.jpg&&&/p&&p&&b&DVI接口&/b&也是应用广泛的接口,虽然能传输的分辨率也有限,但画质基本没有损失。主流的DVI接口又分为DVI-I和DVI-D:&img src=&/70c0bb07d803fd98fa81b_b.jpg& data-rawwidth=&274& data-rawheight=&2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4&&&/p&&p&其中DVI-I可以通过DVI转接口转换为VGA接口,提高了兼容能力。&/p&&p&&b&HDMI接口&/b&支持4K输出,图像质量上乘,根据设备大小需求,又有HDMI、mini HDMI和micro HDMI三种规格。对电脑多屏输出的兼容性较DP差。&/p&&p&&img src=&/b217f482add9aceaf5d0fa6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217f482add9aceaf5d0fa6_r.png&&&b&DisplayPort&/b&,又称DP接口,图像质量上乘,相对于HDMI接口来说对电脑的兼容性更强,也支持4K输出,根据设备大小需求分为DP和mini DP接口。&/p&&p&&img src=&/5b7abdad984ef7fdce366_b.jpg& data-rawwidth=&579& data-rawheight=&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5b7abdad984ef7fdce366_r.jpg&&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一款拥有相应显示接口的显卡即可。&/p&&br&&br&&p&&b&第三问:那我到底应该选哪一款显卡呢?&/b&&/p&&p&选显卡毫无疑问要先选GPU再选具体型号。&/p&&ul&&li&&b&GPU&/b&&br&&/li&&/ul&&br&&p&GPU又多又乱,找准自己所需的GPU十分麻烦。但阿汤哥我作为&b&攒机小能手&/b&,怎么可能没有&b&傻瓜式选购方法&/b&呢!下面分享我的&b&两种方法论和一个前置技能!&/b&&/p&&p&&b&首先,&/b&购买显卡最好选择最新一代的GPU,实在预算不够也可以选择上一代的GPU,或者购买性能低一档的GPU,&b&尽量不要选择上上代的过时产品。&/b&&/p&&p&接下来就是选择性能档位和定位的方法论啦:&/p&&br&&b&方法论一:根据命名选显卡。&/b&&br&&p&上网电影音乐码字:N卡1、2、3档,A卡R5,I卡HD Graphics;&/p&&p&普通网游撸啊撸PS视频剪辑:N卡3、4、5档,A卡R7,I卡HD 4400以上;&br&&/p&&p&高端网游普通单机:N卡5、6档,A卡R9系列7、8档;&/p&&p&高端单机土豪多屏:N卡7、8、9档,A卡R9系列80X、9档。&/p&&p&具体选哪款,就要看你的&b&钱包隆起程度&/b&啦!&/p&&br&&br&&b&方法论二:根据价格选显卡。&/b&显卡价格比较稳定,基本与性能成正相关。&br&&p&上网电影音乐码字:300大洋及以下;&/p&&p&普通网游撸啊撸PS视频剪辑:500大洋左右;&/p&&p&高端网游普通单机:1K到1.5K大洋左右;&/p&&p&高端单机土豪多屏:2K大洋以上。&/p&&br&&br&&p&&b&前置技能:对位追踪:&/b&了解哪些型号的AN卡性能相当。如果我选好了一款AMD的GPU,还想看看NVIDIA同级的GPU咋办,通过触发“对位追踪”技能便可以轻松应对。&/p&&p&比如需要与GTX 770匹敌的性能,那么就应该选择其对位R9 280X。&/p&&p&技能的习得既可通过自身积累,也可通过直接比价格得知。但要一口答出对位GPU还是要有长年的积累呀各位!脚踏实地啊喂!&/p&&br&&br&&ul&&li&&b&具体型号&/b&&/li&&/ul&&p&挑选好GPU后,查找使用该GPU的显卡,比对其他结构,选出最适合自己和自己钱包的一款,便大功告成了喂!&br&&br&&/p&&br&&p&&b&第五问:哎哎哎等下等下,相同性能的核心,AN卡到底有何区别?&/b&&/p&&p&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也是“对位追踪”是一个前置技能的原因。但这个问题如果讨论太深容易被A、N各自的粉丝围殴。&b&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阿汤哥决定留下几道线索,让各路DIY新手自己探秘!让各路DIY老鸟自己看着办!&/b&&/p&&p&首先,我们从&b&硬件层面&/b&说说A、N卡有什么卵区别。A、N卡的GPU有着根本性的差别——架构。抛开容易被揍的性能比较不说,在功耗和发热上A、N卡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不同产品功耗不同,发热也不同,A、N卡的表现应该是不相伯仲的。&/p&&p&正是由于GPU的差异,不同的显卡授权生产商对A、N家的GPU也抱着不同的态度。就现在的市场来说,基本所有显卡厂商都抓紧推出N卡的主流产品,尤其是甜点级的6、7档显卡,而8档显卡的设计生产最能体现厂商的扎实功力,所以也非常抢手。甚至对于同一GPU,同一一家厂商,都会推出各种性能高高低低的让你摸不着方向的产品来填满价格间隙。&img src=&/0db34c343cfecdae2f1e1f6d_b.jp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1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0db34c343cfecdae2f1e1f6d_r.jpg&&&/p&&p&而A卡则有点狼狈了......以至于对位的三款GPU加起来产品数还不到N卡的一半。A粉们不要骂我,我也是个伪A粉!真的!我发誓!我自己用的就是R9 280X!当时绝对不是因为因为比GTX 770便宜才买的!&img src=&/deaff51a63d2f3f390f7a792c86662ee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1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deaff51a63d2f3f390f7a792c86662ee_r.jpg&&&img src=&/217b60a2f25f72b627b32eb935bca6ec_b.jpg& data-rawwidth=&641& data-rawheight=&1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1& data-original=&/217b60a2f25f72b627b32eb935bca6ec_r.jpg&&&img src=&/a0441e38fed9_b.jpg& data-rawwidth=&693& data-rawheight=&1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3& data-original=&/a0441e38fed9_r.jpg&&&/p&&p&产品少了,选择也少了。但并不意味着A卡是失败的。市场选择的,并不一定是最强者,一家企业的口碑、定位、三观、宣传,在它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况且在硬件方面的暂时领先,也不意味着NVIDIA可以高枕无忧,毕竟我们消费者所面对的并非硬件,而是软件。&/p&&p&在&b&软件层面&/b&上,A、N卡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AN两家往往会与游戏作品合作,推出针对某款游戏研发的补丁和驱动,还有应用程序进行云优化,大大提高这款游戏的流畅度、画质等等体验。&/p&&p&举几个例子吧,与N卡合作的就有大家熟悉的撸啊撸!还有使命召唤12、GTA5和我最喜欢的孤岛危机1、2、弹头等等。N卡偶尔会针对热门游戏推出所谓的“狗血”驱动,让游戏流畅度大大提升,可谓是低配党的福音。&img src=&/bbe75e5b0c351aec0e621ef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0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bbe75e5b0c351aec0e621ef_r.jpg&&&img src=&/d791c8075aae0b26fb89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d791c8075aae0b26fb89_r.jpg&&&/p&&p&当然A卡也不示弱。AMD Gaming Evolved针对AMD GPU尽心游戏的画面优化,效果也是不一般的。诸如生化奇兵、神偷、我的世界、L4D2、DOTA2、男友系列还有我最喜欢的孤岛危机3都有优化哎!A家过去发布的Mantle“鸡血”补丁与N家可谓是闹得鸡犬不宁。&img src=&/aba52bc7ff9e0cb6210db2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aba52bc7ff9e0cb6210db2_r.jpg&&&img src=&/7c0aacbbace75f6bf112c04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7c0aacbbace75f6bf112c04_r.jpg&&&/p&&p&&b&不仅如此,PS4和XBox ONE的CPU和GPU都由AMD定制,是不是棒棒哒!&/b&N粉不要打我!我其实也是伪N粉哎!我以前用A卡打的都是N卡补丁!怎么样!够义气吧!&img src=&/cfad52d9ceaaeec3e7d48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cfad52d9ceaaeec3e7d48_r.jpg&&&/p&&br&&br&&p&&b&第六问:显卡的选择还有什么要点?&/b&&br&&/p&&br&&p&GPU的选择个人认为有两大难点,分别是在看参数选择和看命名选择的过程中产生的。&/p&&ul&&li&看参数选择CPU和GPU都有一个难点:架构升级与产品性能的关系。&br&&/li&&/ul&&p&假设有定位相同的两款GPU,采用新架构的核心某些参数比旧核心低,那性能到底孰强孰弱?&/p&&p&新核心往往伴随着调教不周和其他BUG,需要经过消费者验证才能逐渐明了。所以要弄清架构升级与产品性能的关系,多逛逛论坛,看看跑分,是最佳解决办法。&/p&&ul&&li&看命名选择所有的硬件产品都有一个难点:是否为“马甲”。&/li&&/ul&&p&所谓“马甲”,就是参数基本不变,尤其是核心架构都没变,但却改了个名字作为新产品发布的产品,通俗点讲就是换汤不换药。&img src=&/deb73efa1a08dfb4fb78_b.jpg& data-rawwidth=&864&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4& data-original=&/deb73efa1a08dfb4fb78_r.jpg&&“马甲”在显卡领域尤其常见,因为AN两家竞争激烈,每年都要推出新的产品线,一些低端型号升级余地很小,但又必须有新型号满足低需求的消费者,只能换汤不换药了。在我国,“马甲”显卡被“亲切地”称作“马甲卡”。高端型号马甲卡基本不多,不然会被消费者揍得很惨。&br&&/p&&p&马甲卡的诞生与否,型号是多少,与AN两厂的胆量有关,规律难寻,让你摸不着方向,但低端和笔记本显卡往往是马甲的重灾区。唯一的判断方法便是看参数了。&/p&&br&&br&&br&显卡就是一台小电脑,水深,事多;也正因如此,显卡的选购才如此备受重视,很多人不惜大力削减别的硬件来换取一块更好的显卡,听起来有点激进,但显卡确实这么重要。其实摸清了显卡的门道之后会发现,&b&显卡其实是最好挑的硬件!因为当你摸不着方向时,紧跟冯小刚的正确指导,准没错!&/b&&br&&img src=&/574f89cddccb91643bcb4f4e5c423d1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老师竟要求女同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