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八极拳的人早死如何练熊步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开门八极拳实战散手的应用
霍氏八极散打:李志强、吴海勇
八极拳法述略
一、八极拳之名称
&&&&「八极拳」一名,不知始自何人。此拳初因握拳成把,而不紧攒,状如乡间农具耙子之型,遂名「耙子拳」。
&&&&&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古今拳家&&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
&&&&&所述「巴子拳棍」,「巴子拳」即是「耙子拳」。而本门之八尺棍法,活把穿梭,与众不同,名「耙子棍」,即此所谓之「巴子棍」。
&&&&&其后当系门中擅文之士,感于「耙子」之名,太嫌粗俗,乃改称「八极」,较为文雅。推其时间,约在清初。
&&&&&盖北方少入声,故读「耙子」、「八极」之音近似。易其字而不改其音,加以拳术家十九不文;兹既不拗其口舌,又复不改其故音,则虽易其文字,彼亦不知计较。
&&&&&因此,逮于清末,「八极」之名,渐已通行。除本门发源地──河北省、沧县、东南乡一带而外,鲜有人知「耙子拳」之土名矣。
&&&&&至于为何择取「八极」二字?除音近之外,是否尚有特别意义?已因全无记录,而难可知。勉强推究,可作三解;当初择字易名时之命意,或不出于此乎?
&&&&&北方称武术曰「把式」,亦作「八式」。学武之人,便叫「八(把)式匠」,「练八(把)式的」。
&&&&&是故命名「八极」,即是勉励门中弟子,努力用功,将本门「八」式(武术)练至武术之「极」点之意。是为一解。
&&&&&又因本门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字,亦即人体之八部位,以提醒学习者注意。
&&&&&因之,「八极」二字,亦可解作:时时提撕警惕,要求将此「八」个部位,精求熟练,达到「极」点之意。是为二解。
&&&&&汉、刘安《淮南子》:「九州岛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是故,八极又系八方极远之地之称。
&&&&&而本门所练之劲,曰「十字劲」。亦即是向四面「八方」,尽量向外撑、向外发,期其达于「极」度。则又与八方极远之意,不谋而合。是为三解。
二、八极拳之由来
&&&&&八极拳术,不知始自何时。然戚继光《纪效新书》,此拳既已「有名」,则推其时间,当不致晚于明初。
&&&&&自明而上,憾无可考。但此拳之风味,质实古朴;起始之时代,当非太晏。唯确切之期,不能妄度耳。
&&&&&&此拳发源于河北省沧县东南乡,离城七十华里一带之村镇,此一地带,俗名便叫「八极窝」。其实,除八极拳外,当地也是「劈挂掌」之老家──尤以旧属沧州府,民国后划归盐山县之罗曈一带,练劈挂者尤盛于八极。
&&&&&沧县自古为武术极盛之地,因有「镖不喊沧」之谚;意谓镖师到沧县,无人敢「喊镖」的。而沧县武术,又以东南乡一带最强。寇盗强梁出没,民风剽悍尚武,俗称「雁过拔毛」的,便是此处地方。
&&&&&惜此地风气保守,武术家门户谨严。虽有此等好拳术,但却并不外传。外人艳羡,窥得一二,亦万难尽其全艺。即连沧县城里,所练之八极,已然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三、八极拳之近况
&&&&&满清末年,沧县东南乡,一处极小之村落──张沙地方,出现八极门中不世高人──「神枪李书文」老先生。
&&&&&李老先生,字同臣,本农家子,自幼从近邻孟村金家,习练八极拳术。后又参研劈挂掌法,并将二门融而为一,使之相得益彰;因有「八极参劈挂,神鬼都害怕」的美谚。并且,除拳脚外,最精大枪之术,所向无敌,武术界尊之曰「神枪李」而不名。
&&&&&李老先生闯荡直、鲁、豫,及东北各省,一生未逢敌手。所传弟子,有霍殿阁、霍殿魁兄弟,赵树德,李健吾,柳虎臣,任国栋,许兰洲,张骧伍,那玉昆郎舅,窦世龙,徐志清,丁仲杰,刘云樵,刘序东叔侄等人,皆有誉于时;而今唯关门弟子家师刘云樵先生在台,一人而已。
&&&&&其中张骧伍先生,曾任「中央武术馆」副馆长,而沧籍之马英图、赵树德、韩化臣三先生,更曾任教馆中。于是自第二期起,乃定八极拳为必修课。馆中学生,人人擅此;而以二期毕业之李元智先生,较最精到。
&&&&&李先生初则留馆任教,后又设帐「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术」,「陆军军官学校」等地,所至皆以八极拳术教导学生。对于八极拳之推广,实有贡献。
&&&&&迁台以后,军中研编「战斗体育教材」,李先生参预其事,遂亦编入八极拳。五十四年「勿忘在莒」运动推行,更将军中拳术,全部定一总名曰「莒拳」,而八极拳列为「甲种」。
四、八极拳之特点
&&&&&八极拳在沧县时代,虽然传播未广,行于一隅,然已名满武林,为公认之名门拳技。
&&&&&传至南京而后,习者綦众;直至今日,更因刘云樵先生之倡导,而有愈来愈盛之势。其所以能致如此,自亦有其理由;亦即谓,八极拳必然有其特性与优点。研练所得,条举凡八:
&&&&&一是训练有程序:我国拳术,内容虽极高妙,然训练之方法极不科学。能循序渐进,订有层次之拳种极少;而八极为难得几种之一。
&&&&&它以「小八极」奠其基,「大八极」肆其术,而「六大开」宏其技,「八大式」极其艺。再加以几种内外功夫,依次练来,时日愈久,趣味愈多,非唯引人入胜,几致欲罢不能。
&&&&&&二是发劲有方法:打拳不发劲,只是健身操;根本无武术之意义可言。然时至今日,许多拳种,其发劲方法已经亡失。即使苦练一世,也万万无法致用。
而八极拳之发劲方法,不但仍然保有,而且方式简便;依法行来,极易获致功效。
&&&&&三是实用为目的:八极拳绝不花巧,质朴大方。一手一式,目的唯在应敌。不讲究美观,而要求实效。
&&&&&四是跺子为基础:拳术之根源在腿足,而腿足之训练极艰苦。自来习拳之人,多有不堪其苦而中废者;而更坏是躐等以进,自欺欺人,练成一身不能真受考验的无根之学,最是误人第一。
&&&&&而八极拳将跺子、碾步等等训练,融入套路之中。除非不练八极拳,要练必须先过此一关。受不得苦,只有自行退出,根本不予任何投机取巧、躐等逾份之机会。是以,八极拳便不容易冒牌,冒牌者一认便知。而且亦不可中辍,中辍了便难以再练。
&&&&&五是简单而易学:八极拳除不花哨之外,而且招式极简单,学来不费事。只需用功练去,便可有成。其所注重,乃在练习时所下之功夫如何。绝不以繁巧复杂,或玄虚莫测之表面,来为难、来迷惑学者。
&&&&&六是变化而愈出:八极拳之动作简单,却又万非拙陋。不但不是初级肤浅之技,反而是经过浓缩,提炼出来之最后结晶。
&&&&&所以,面目虽极单纯,含蕴却极丰富。熟练之后,变化无穷。随敌势而衍变,如镜之照形,无不一一现其真影,无穷无尽。
&&&&&七是招式最捷近:八极拳以接敌致用为目的,经长期提练得结晶。是故,一招一式,不但施用于最致命之部位,最恰当之时机,而且是同类几十、几百种招式中最捷近之一种。
所谓捷近,亦即是最快速,最省事,最直接,最稳当,而又最有效果,最具变化之意。充分足以说明八极拳招法之高妙,趣味之深厚。
&&&&&八是技巧最完整:八极拳之训练,有数套拳架为程序;而每一套路,又各有若干种不同目的,不同功效之训练法。至于其应用接敌,则无论自保、制人,上中下盘,长攻短战,一皆算无遗策,用之不竭,绝无所偏,更无所缺。
&&&&&所以,其技巧完满充足,实可以满足学者欲望,解除学者困疑。可以不待外求,只要透过本门本有之系列训练,定可造就成技艺高超之拳术人才。
五、八极拳之套路
&&&&&八极拳之套路,以「小八极」、「大八极」、与「六大开」、「八大式」为基本。兹分述之:
&&&&&「小八极」,又称「小八极拳」、「八极架」、或「八极架子」。传出沧县以外之后,亦有称之曰「老八极」、「旧八极」(拳)、及「死八极」(拳)的。
&&&&&这是入门的第一套拳法,极为重要。讲究要练得沈坠、稳重、匀称;以奠定基础。
&&&&&「大八极」,又称「大八极拳」、「八极拳」。外传以后,又有称为「新八极」(拳)、与「活八极」(拳)的。
&&&&&它是第二套拳法,拳式便捷,发劲猛脆,手法细腻,脚步灵活,除了加强锻炼「小八极」中已有的训练而外,更在那已有的基础上,作更进一步的训练。
&&&&&「六大开」除真正本门而外。颇多异传。所以,闻知其名者多,但曾经练习的人少。但这是继「小八极」、「大八极」之后,极其紧要的功夫。所以特别列出本支的拳谱,用供参考:
第一路:贴山靠。
第二路:弸。
第三路:猛虎硬爬山。
第四路:搨掌。
第五路:挑打顶肘。
第六路:虎扑。
&&&&&「八大式」更是本支八极、套路训练之压卷。因为同「六大开」一样罕传,各家练法,很有出入。也条例其拳谱于下,广泛地请教高明:
第一路:冲捶。
第二路:劈山掌。
第三路:迎面掌。
第四路:圈捶。
第五路:降龙。
第六路:伏虎。
第七路:探马献肘。
第八路:虎抱。
&&&&&以上是本门所授的拳套,每一套路子又因训练目的之不同,而各有不同之练法若干种。特别是「六大开」与「八大式」,不同的练法最多,意味最云深长。
六、八极拳之劲道
&&&&&八极拳劲之训练,亦有层次。大抵先习「沈坠劲」,再练「十字劲」,而终至「缠丝劲」。依序行来,逐步精进,以为本门各种拳势发劲之基石。
&&&&&所谓「沈坠劲」,不仅是练腿脚,乃是要将四肢百骸,每一部位,皆练得一运劲时,更有沈、垂、下坠、稳固、而屹立如山之势。绘图于后、黑影部分即示劲力沈坠之处。(图一)
&&&&&所谓「十字劲」,简单来说,就是向上、下、左、右四方,作如同十字形的撑展的劲。就是要将「沈坠劲」中所凝具的劲力,再向四面八方抽引弸张的意思。绘图、以为补充。(图二)
&&&&&所谓「缠丝劲」,就是要将「十字劲」转绕回环,三盘牵引而出之的劲道。无往不复,流走周循;灵活、敏锐,可以随遇而出,应感而发。图绘一例,略示端倪。(图三)
&&&&&此处所述,为八极拳中,最基本之劲道,及其训练之程序。至于在此基础之上,所滋生的各种拳势之劲道,如弹、捅、砸、弸等等之类,概未涉及。
【&图&一】
七、八极拳之功法
&&&&&八极功法之表现于手足部位,也是最基本的,为「熊步」、(熊形。)与「虎膀」(虎形。)二功。其中熊步为八极门之所独有,关系到劲道的训练,亦关系到应用的步法。而且它的练法很多,绝不是外间那种一摇一幌,半步半步向前走的玩意。
&&&&&至于「虎膀」则是上肢的训练,以拔出肩背之劲为目的。意思是打通脊背,以畅功劲;是它的效用。但因为它训练的动作,在外观上,乃是将左右二「臂」,向前「捅」打的。所以,也常书作「捅臂」。
&&&&&八极气功,以「哼」、「哈」二气为基本。但在作哼哈二气的训练之前,又必须经过气沈丹田,(蓄气、纳气。)与气运周身(引气、行气。)的两步基础功夫。第一先使你有气可用,第二更使你能在不同的部位运用;否则只是空谈,是一世也出不来功夫的。
&&&&&等初步功成之后,再依身体不同之部位,及不同使用之时机,而分出鼻的「哼」、与出口的「哈」两大类,来配合动作,发劲致用。当其鼓荡急切,激奋猛烈之时,亦每每引吭吐气,开声喝叱,不为奇也。
&&&&&八极功法之中,必须以器械佐助的,为「贴山靠」、与「打沙袋」二法。「贴山靠」外间每书之为「铁」山靠,以强调此功之坚强,有如铁石。其实如真正曾练过此功循序渐进之训练的,必了解由于初习之时,的确是平「贴」在墙(古人则以平滑之「山」壁用功。)上用功挤「靠」的,所以,仍当以「贴山靠」为是。
&&&&&至于打沙袋,几乎是各门各派之所共有的一种训练方法。但也因各自的需要不同,而练法每每有异。八极门中沙袋之锻炼方法极伙,不易企及。而且沙袋的种类既多,使用的方式各异。购置已非容易,摆设更费地方。尤其其中有些戴在身上的沙袋,由于没有沧县本地那种特殊的细沙。(沧县风俗,婴儿都将下身套在用火炒过的沙布口袋中,不包尿布,而随时换沙,又卫生、又舒服。)实在难于制作。因而,时在工业社会的今日,便每因物质条件之限制,而无法一一都设置起来,充分锻炼了。
八、八极拳之应敌
&&&&&八极应用对敌之基本姿势,一曰「三尖对」、一曰「猬缩式」。所谓「三尖对」者,就是鼻尖、手尖、足尖这「三」个「尖」要「对」准在一直在线之谓。而且,要时刻保持此一准绳,永远以此尖端对准敌方。只要此式不被哄动,不被破解,则我永远安藏在此「三尖对」的护卫之中,绝不可能被人袭击;而且可以随时袭人,长攻深入,而不必畏惧。八极拳之所以能身入虎口,而安如泰山者,以此。
&&&&&所谓「猬缩式」,乃是应敌之时,蜷曲了身子,求低、求小的一种方法。但它又不是害怕、躲藏的怯敌姿态。而是虽然蜷曲,但却如同刺「猬」似的一「缩」身,就竖起了全身的箭毫,以戒备应战「式」子。式子越低、越小,则可能招致攻击的面积亦越小;而攻击来时,我手足顾应招架所需要移动的距离亦越短。尤其是得有机会,发动攻人时,可以立刻发动,不必先作内收之准备动作,最是快捷,方便。
&&&&&八极应敌,下面是「捆锁步」、上头用「封缠手」。所谓「捆步」、是从外门侧进,以足捆堵敌势,使不得展。所谓「锁步」,则是由中门直进,以足锁扣敌势,使不能出。然后在这两种步上衍生出种种其余的步法来。
&&&&&至于「封手」,多用在主攻之时,封住敌人出手之门。而「缠手」,则多在敌人先发,已经攻来时,以此缠而出之。二法相辅相生,再从而变化出其它各种手法来。
&&&&&八极拳应敌之时,除了身手方面的技巧而外,在精神、意念上,又讲究「狠、稳、准」、「奸、滑、急」。「狠」是存心;「留情不动手,动手不留情」。而且对自己也要狠,其最高之境地,则有「舍身」打法,不易习得。「稳」是态度,八极应敌必先沈气「内转」、「不动如山」。一定要做到时机之把握,部位之命中。八极拳法,「一打气,二打血,三打阴阳两不接」。必须按部施术,乃克功奏效成。
&&&&&「奸、滑、急」又是进一步的修练。眼要「奸」、步要「奸」、手亦要「奸」。乃可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滑」则是变化,哄诱;到极致时,可以引领对方之动作、掌握敌人之意念,而求取胜利,弄人于股掌之上矣。「急」则指一切的意绪动作无不是「急上又加急」的要求。机会一纵即失,门户稍开则闭。一招慢、招招慢;可以亡身丧命而有余。是故,一切要领,必须还要归到一个急字,才是「百战不殆」的保证。&
八极拳之跺脚——跺子
八极拳的跺脚、擤气和发力,共同构成了八极拳劲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成为八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基本特征,失去了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极拳的本质。因此,基本要素奠定了整个拳术技艺的基础,是习拳者必须首先掌握的技术,它对拳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八极拳的习练者和爱好者很多,但都普遍地存在基本技术不过关,甚至不入门的现象,从而导致虽苦修多年而难以登堂入室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从本讲开始将对八极拳的基本技术陆续进行分析讲解,希望能对八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和启示,从中悟出八极拳的精华所在。
八极拳的&跺脚&也称&跺子&,是构成八极拳独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极拳劲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跺脚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双脚跺、单脚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练形式,在练习时有轻、重、缓、急、明、暗的区别。
一、跺脚技术的作用。
跺脚技术的作用有四:一可助拳势,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盘。
所谓助拳势。一是通过跺脚技术的练习,使全身劲力协调和顺,从而有助于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发力,增加打击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脚产生的山崩地裂的气势,可产生威慑敌胆的作用,在心理上给对方施加压力,使之产生畏惧感,起到先声夺人之效。
所谓固根基。是指发力产生的沉坠劲,通过跺脚直透地表,扎向地下,使人脚下生根,下盘稳固,也就是在瞬间迅速增加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所谓增功力。即是经过长期的跺脚练习,可增加下肢的劲力,且可产生透力,武林中练功有蹬踹石滚之法,我们是蹬踹地球之法。
所谓攻下盘。是指跺脚是比较隐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对方之脚,踩中则可碎其脚趾脚骨,踩不中也可占据中门,乱对方之步法,所谓脚踏中门既是此理。同时又可吃住对方下盘,施展三盘连击的技法,使对方防不胜防,极具实效性。
二、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
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主要有四:一是抬脚过高,二是落脚不实,三是力点不明,四是劲力不合。八极拳的跺脚与其它拳种的震脚不同,特别是与长拳的震脚有很大区别,其技法也非常细腻。
抬脚过高是由于习练者不求甚解,简单模仿,不明其理,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而造成的,他们总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拳谚云:&八极八极脚不离地。&八极拳的腿法要求高不过膝,步法则要求贴近地面而行,以保证下盘的稳固。
落脚不实也就是通常八极拳师所讲的放脚片,听起来啪啪直响,声音清脆,虽然有很好的表演效果,但由于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是从地下发出的,在室内练习时你会感到地面、墙壁都在颤动。
力点不明主要是指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从而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影响练功效果及对正确方法的掌握。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十趾抓地,决不允许脚跟先着地。
劲力不合是产生各种错误的根源,主要表现是单纯为了跺脚而跺脚,形成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有的人为了增加跺脚的劲力,身体先向上起再向下沉,反而弄巧成拙,把劲打散了。练习跺脚不得要领,即影响整体拳技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损伤,轻者容易使足部受伤,严重者会震动大脑,引发脑血管病变。
三、怎样正确练习跺脚技术。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习场地。跺脚的练习最好选择在土质地面上进行,水泥地太硬易受伤,地板有弹性不易产生透劲、实劲,地毯太软总有使不上劲的感觉,久之也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是要循序渐进,由轻渐重,以轻为主。轻跺脚也就是所说的用暗劲,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发力,要通过多练暗劲,使劲力和顺,周身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尝试发力,也就是老拳师们所说的&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即使已经具有一定功力以后,也要少打明劲,更要少放足劲(即十分劲),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甚至受伤。错误的东西一旦形成并养成习惯,以后改起来就难了,即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跺脚要与擤气相合。拳术的内外是否相合,主要是看气与力是否相合,气与力合是拳术六合的关键,跺脚本身也是一种发力,因此跺脚与擤气相合,也是完成跺脚技术的必备因素。跺脚与擤气相合的主要标志就是两者同时产生,同时完成,不能有超前和滞后的现象,更不能在跺脚时没有擤气。擤气的程度要与用力的轻重相一致,以便用内气的下贯来防止地面的反作用力损伤身体。
四是姿势要正确。跺脚时抬脚不可过高,下跺发力前脚应该尽量降低高度。腿的弯曲要适度,过直不利缓解地面的反作用力,过曲则易使跺脚与整体劲力脱节,从而产生局部用力、整体不合的现象,因而初练时拳架应略高一些为妥。
五是练习跺脚要与其它动作配合。练习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可结合步法先练无上肢运动的跺脚动作,然后增加简单的上肢动作,逐渐应用到较复杂的动作中去,但不能操之过急,造成因上肢动作而影响跺脚的质量。
六是跺脚要与整体劲力相合。跺脚是整体发力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十字劲中向下沉坠劲的一种反映,它不应该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发力时把腿脚催下去的,所以凡是有发力的动作必须有跺脚,跺脚劲力的大小直接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跺脚技术虽为八极拳的基本技术,但对整个拳术技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原理及作用绝非一篇文字所能概括,其深奥之处更非文字所能揭示,但习练者如能将此文内容理解透彻,在练习时细细体悟,并假以时日,跺脚技术自会日趋精纯,整体拳技水平更会有很大的提高。&
从八极拳架的训练看武术圈的迷失——徐纪(转自天下武林网)
编者按:徐纪先生是名副其实的武术家,他对武术有一种强烈的,长期积累的,职业的爱好,发之为文,则有飘逸幽远的书卷气。本刊&惟佳言之务得,思有惠于后学&,把徐先生的文章推介给读者朋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篇《从八极架的训练看武术圈的迷失》道出了他对八极拳独到的见解,可谓取精用宏,厚积薄发,读者敞开胸膛尽量吸收,不只可以真切领略到八极拳历史的辉煌,更能体悟到,八极拳何以在国内、海外武林独树一帜的奥秘&&
  八极拳的源流
  八极拳真正的由来不清楚,争论很多,没有确切可信的,大家都同意的结论。我们只知道,传人近代,是在河北的沧州。代有传人,高手辈出。把八极拳创出很大的名气,而流传到全国各地。譬如到了东北,也到了西北地区;以及南下南京、上海。八极拳确实是一个在全国各地,都受到欢迎的门派。
  个人的传承
  我个人的传承,是跟随刘云樵先生学习八极拳的。刘老师的师傅,也就是我的太老师,是有名的神枪李书文老先生。李老先生造诣高,学生又多,就形成他这一支八极拳的风格。他的学生之中,较有名的是:把八极拳带到东北的霍殿阁先生,他担任末代皇帝宣统的保镖,当溥仪到东北的时候,他也跟着前去。刘老师本人,大家都知道他一直担任蒋介石侍卫的训练工作。另外,和刘老师同时习艺的李健吾先生,留在大陆,没有来台湾,担任中南海的警卫训练工作。
  八极拳的推广&
  八极拳曾经被引入南京中央国术馆,列入必修课,因此推动到了全国各省各市。到了台湾以后,曾经在宪兵里头传承;后又在军队里普遍习练。刘云樵老师本人,从开始的私人课徒,到后来成立&武坛国术推广中心&,所教习的主要项目,就是八极拳。&武坛&的学生很多,现在在各大专院校担任国术社教练的,有十几二十位,遍布各地。&武坛&学生到国外的也很多,因此也把八极拳带上国际舞台。譬如在日本,八极拳受欢迎、被需求的程度,仅次于太极拳。我个人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教拳的项目中,八极拳是重点之一,很受到国外武术界的尊重,也受武术学习者的欢迎。八极拳到了今天,已经做到国际化,有了世界性的声誉。
  八极架的功能
  八极架的功能,真是太重要了。比方来说,它是一把钥匙;必须要有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八极拳的大门,进入八极门的殿堂。也就是说:通过练习,它会介绍八极拳基本的技术和它的风格。如果是没有学过拳的人,要通过八极架的练习,进入八极拳的门户。那么学过其它门派拳术的人。也要先经过八极架的洗礼,才能够把八极这个门派的技术和风味,同学习者以前所学习的拳术,作一个区分。我们要体会这些技术,和其它门派不同的所在。拳术都有他的共同点;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出他的不同之点,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学习目标的设定
  在这个练习之中,还要打好我们下盘的基础。下盘当然是各门派入门的重点,八极拳并不例外。此外,在内里上,也就是内功、气功的训练,也要练到合乎要求的程度。更要通过八极架的训练,来了解八极拳的实际攻防应用,他的技巧何在?我们练一个八极架,套路只是一套,但要达成的目标是多元的。
  一般的误解
  我们练套路时,一定要主动追求;其中应该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要误解,以为练了这个套路之后,套路就能够自动的把我们变好,提升到某种程度。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套路本身,绝对不会为我们做这些工作。我们是练习者,以套路为一个凭借,然后追求我们上述各个不同的目标。
  八极架的这个架字,就是基本架构的架。最好的比方,譬如说盖房子,基本的支架是已经挖好了地基。把柱子和梁给上好了。虽然还谈不到室内装潢,甚至于还没有隔间,那里是卧房、那里是客厅?但是,如果我们希望将来有一个舒适而且合用的建筑物的话,最重要的,其实在于基本架构规划得好不好?建得结不结实?这个套路,就是把地基、栋梁、柱子、房顶,给架构起来用的。
  当然,八极架之外,八极门还有其它套路练习。也就好比盖房子,还有其它的一道一道的步骤。以八极拳来讲,除了八极架之外,有一套拳法叫八极拳,这两套套路流传的比较广。也有人把八极架叫作小八极,而八极拳叫大八极。很有趣的,也有一种说法,把八极架叫死八极,因为他练的时候动作比较缓慢,好像比较死板。而八极拳叫作活八极,因为他在表演的时候比较灵活、多变。也有把八极架叫作老八极、旧八极的,等于是从前旧的功课。而把八极拳叫新八极,比较而言是新的,是后来的课程。除了八极架和八极拳之外,八极拳还有六大开和八大式这些个套路。
  这些,就是八极拳的主要套路。有些个支派,还有其它套路练习。有些支派也承认曾和别的拳术门派交流,而得来一些不同的套路,则多半是把外来的套路,打成八极拳的风格就是了。
  我个人所练的八极架,当然是得自于刘老师的传授。因为我强调套路本身不能带给学习者绝对的帮助,多练套路不是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套路也不需要很长。因此,我把其实已经相当精简的八极架,再做了一点精简化的工作,也就是去除掉里头几个重复的动作。其实去除的也不多,开始的时候去掉一个蹬脚,中途去掉一个重复的顶心肘,以及接近后段去掉了重复的几个冲捶而已。因此,现在所练的,是已经很难再简化的套路。通过这一个套路,我们从中再来追求对我们真正有所帮助的种种锻炼。
  基本功的练法
  学习八极拳的正确方法,并不是一上来就从八极架第一招开始练起的。正相反,是练若干个从八极架之中抽取出来、提炼出来的基本功架,我归类了有八个动作。等把这八个动作都练好了之后,把他串起来,加上一些过渡的动作、相关的动作之后。就是八极架了。换句话说:如果八个动作打好之后,要追求八极架这个套路,那简直太容易、太简单了。
  而这八个基本功架的练习,并不简单。我这里列出来的顺序,第一是顶心肘,第二是十字撑,第三是托塔,第四是避裆,第五是双栽捶,第六是打崩,第七是冲捶,第八是金鸡抖翎。又千万不要误会的是:并不是因为你专门练这八个动作,就可以把入门的功夫练好了。而是要在练这八个动作的时候,还要做三件事}情,分别说明如下:
  第一是,这八个动作,要分别它的动作和姿势的不同。动作是我们在动,姿势是静态的。静态的并不是完全不动,而是内里在运转;运动是要有运也有动的:中国运动哲学的要求。当把一个动作打完了之后,不要以为这是完毕,这是动作的完成,外在的动作不动了,在那里摆成一个姿势。摆姿势干什么呢?是内在的运转,开始在那里运行,一定要这么做。练八极拳的人,常常就在摆着姿势的时候,外表不动的时候,在静止的状态中,来做所谓的数息,就是数丹田的呼吸。意念集聚在丹田是第一步,每一次这样子摆好的静态姿势,所数的呼吸,如果一呼一吸做一个单位,一般要求慢慢增加到八个单位。
  第二个阶段要求的功法,是摆好姿势内里运转的时候,把气引导着,从丹田运引导到身体八个不同的部位,那就是:头、肩、肘、手、尾、胯、膝、足。
  第三个阶段,更要有能力把内里的气,跟外在所做的动作相配合。做任何一个动作的时候,不再是外表的、单纯的手脚表现。而是要加以内气的填充,把外面的动和内里的运相结合。
  八极架有很多的跺子,这八个基本动作有八个不同的跺子,每一个都不一样。有单、有双;腿脚和地面的关系,就有不同的接触和细微精密的区别。所以八极拳跺子很多,但是并不都一致。各种跺子有不同的讲究,这也是通过八个基本功架练习来求得的。
  基本功还要把上肢、躯干部位,以及下肢结合起来。我设计有各种的练功法,譬如说顶心肘、十字撑、托塔、避裆&&为了把躯干部分参加进去,每一个基本功,都配着有一个辅助的练功法。通过练功法,就能够把基本功更快速、更明确的带上正确的道路。只要照着这个道路去走的话,就一定可以到达你的目的地。
  桩可以是个木桩,一个木柱,也可以是一棵自然生长的树木。在桩的训练时,所做的动作,仍是前面所叙述的这八个基本。简单说:就是把这八个攻击动作,打到木桩上头去。
  打的时候,第一,很重要的是,毕竟练习的工具是一具坚硬的木头,有些动作和基本功并不一致。修正的主要是我们的手臂、拳头、跟木桩的接触部分。第二,由于角度的关系,我们脚底下打的跺子,因为要避免受到木桩的阻碍,也有一些个挪移。就是把八个基本功做了适当的调整,使他适于在木桩上练习。
  这种练习一方面是锻炼我们的手臂,在锻炼的时候要注意,过猛会使手臂瘀伤。瘀伤外在的调理当然就是使用跌打的药品,来活血散瘀、止痛消肿。但最根本性的防治、是在内气的保护。
  也就是说:在练桩功的时候,一定已经相当能够调动丹田气。每一次与树干的接触,都一定有气布满在接触的部位。这样子,也就不至于受到伤害了。这样锻炼,当然可以增加手臂的功能、力度、以及外动和内运的配合。在古代来说,在纯武术的立足点来看,手臂是我们主要的武器,或是说主要的护盾,自应注意锻炼培养。其同时,练桩也是对于气的修炼。因为我们在打桩的时候、打跺的时候,这些跺子是让我们起气、聚气,做为内动外运配合用的。
  除了个别的锻练之外,还要跟树干木桩一起来练,就设定了一个要求:不能够慢慢来运气用劲,必须在合理的、合适的节奏中,起发内在的气功,配合外在的动作,来投递我们的技巧。我之所以说是合理,因为现在毕竟只是练习,人不能一步登天。不过,合理的要求,合理的节奏,我们总要能够将他慢慢建立起来。而武术要应付的,永远都是一个非常的局面。也就是常常都是在不合理、在非常时期、在意外的状况下,我们要有适应的能力。为了培养这个能力,我们先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节奏之中,要求身体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除了手、脚内气的配合之外,桩功给我们非常好的的脊椎训练。脊椎是身体的大支柱,手、脚其实都衔接在脊椎上;当然是通过肩和胯。我们与其花很多的时间锻炼枝节,不如多用一点功来锻炼纲领。在人体上来说:就是人的脊椎骨。
  因为前面有一个桩,在锻炼的时候,我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把人和桩的关系如何的联系?如何的加以利用?使长在背后的脊椎骨,得到更全面、更完美的练习。
  所以,桩功也是多日标的。我个人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带领学习者,达到八极架训练的目的。
  武术的基本架构
  我想要用一个三角形来说明合理的武术结构:这个三角形的上端是套路,这是一个角。而在下面,有两个角;这两个角,一个是攻防的应用,一个就是锻炼的功法。
  今天最大的误会,最大的悲剧,就是练武只练一个角。指的是最上面的角,就是套路。而认为学完了套路,就学会了这趟拳了。
  其实,只练了套路,如果不好意思说那是极其空洞、几乎等于是零;起码也要说,他在三角形中,只做了一个角。
  他当然可以自娱、娱人。如果做得正确的时候,不伤身体的话,可以做为一种健身操,也是不错的。如果练给别人看,练的很流利,很优美的话,也有娱乐的效果。套路并非是一无可取,不是说他全无价值。&&&
  但是如果只练套路,就认为是练了武术的全部的话,这个误解就未免太大了。这种误会也常误导练武的青年人,认为练完了套路就完成了工作,就期待着收获。我说的期待,并不是坐在那里等,而是每天猛练套路,练很多很多的回数,以为会进步。这个时候,就带来失望。有人失望了,就离开了,再也不练。也有朋友失望了,不免回头说武术的坏话,说是虚空的;或者说:所有东西都失传了,反正也练不到了。&&&&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三角形下面,其实还有两个角。其中之一是攻防;武术毕竟是讲个攻防。不能够说今天的时代不同了,有了枪炮。其实岂止是枪炮,我们已经进入到按钮战争、太空战争的时代了。今天练拳,并不是在讲一刀一枪;今天练武是要锻炼我们的身心两个方面。但是,动作一定要正确。什么是动作的标准点呢?那就是攻防的命意之所在了。
  因此,攻防不可不讲。讲攻防并不是鼓励打架,决不是提倡暴力。而是透过攻防,才能了解所练的套路,才能检查动作的正确与否。
  又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常常看到讲究攻防的个人、及武术团体,练的套路是中国的,攻防的用法却是外国的。有的时候是东洋的,有的时候是西洋的。中国拳术的用法,和外国完全都不一样。这就更让我们警惕到:攻防不可以不讲。如果没有讲究攻防,而拿外国武术来张冠李戴的话,他就格格不入。或者是套路练起来的时候,就有那么一股奇特的洋味。所以攻防是套路之外,三角形的另一个角。也惟有攻防概念正确以后,演练套路时,才会充实,才有意义。
  更重要的,尤其是对现代社会更具有积极意义的,是武术之中非常完美、高妙功法训练。古时候讲&止戈为武&,是武德的要求。练武不要去作乱,反而要平息动乱,带来安和乐利的社会人生。今天更要讲&化剑作犁&,把杀人的刀剑,变成生产的犁耙。也就是说:要用武术,为人类社会的幸福健康作服务。
  武术之中,什么样的东西给我们带来健康呢?当然就是功法的锻炼。武术家不谈天堂与地狱,武术是每天都时时刻刻面对生死关的,这个关口是随时可以发生,随处都存在着的。所以武术练气功,对于精气神的修炼很是实在,没有花花绿绿的神话。因为,这是武术的基本立足点。这些武术中的良好功法,可以抽取出来给社会大众,为他们的健康谋福利。而练武的人,注意这个三角形,更是不可不练功法。这些功法除了生理的利益之外,也涉及到心理上头。如果没有这种功法的要求,和套路攻防相配合的话,中国武术就不能展现他特有的风格。
  因之,关于武术的训练,是三角形缺一角而不可的。介绍八极架的时候,为什么要谈到基本功、内气、桩的锻炼?也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练武的基本取向
  今天练武,许多人常常把沣意力放在别人身上。说个笑话,是为别人练的。说得更实在一点,就是脑袋只想到用我们的拳脚打到别人身上,造成什么样的战果。这个不是不重要;武术嘛,总有攻防在其中。但是,要真正能够达到强有力的攻防能力,注意力还不如放在自己身上。
  练武总要把自己身心两方面锻炼得结实,提升他的境界。然后,在紧要的、必须的状况下,把武术用在别人身上时,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简单地说,武术是用中国锻炼的程序来锤炼自己,心思要放在自己身上。我说明不是外在的动作而已,还要加上你对内在世界的认识、开发。也就是说:要把身心两方面都同时提升,平衡和谐,一同前进。
  练武的人之所以把身体练坏,常常就是只有想到别人,也就是敌人,而追求单纯的杀伤力,没有考虑到我是不是具备投递强大力量的基本体能?打个比方说:一个小船上头,不能装很大的炮。大的军舰上,才有大的炮,甚至于有很多口的炮。如果小船装大炮,发射时,小船本身都承受不了,就要翻了。
  我们今天考虑到武术的时代意义,不是在古时候,武术是军队国防的需求。也不像从前练武为了能够去当保镖、护院,讨生活。所以有的时候为了生活,委屈了自己的身体,做出某种程度的牺牲。今天练武、&化剑作犁&;为社会、为健康而服务,没有理由为了武术的锻练,而来残害学习者的健康。因此,我觉得应该探讨的是,到底为谁练?一定先要为自己练;这跟自私与否的道德权衡不是一回事情。一定要在练武的时候,时刻检讨自己:不但是外在的手足,而且是内在的器官,它的感受、反应、种种&&比如前面谈到的八极架,并不是只有套路,以及攻防的用法,而且还要把气充实起来,锻炼起来。
  中国武术和外国武术不同的地方,价值之所在,正就是在于他顾虑到身心两方面平衡和谐的要求,他是有运也有动的。
  武术呈现的问题
  文化的问题太大,不是在这里所能够谈的。但是,武术亦因为西化的取向,使今天的武术教学和练习,产生许多问题。我们不必去分辨哪个好、哪个坏。但是,东西文化、中外文明有所不同,这是任何人不能否认,不用花力气,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从清朝末年开始,因为受到外国的侵略,中国人在急切之下产生醒悟:要学习外国人的长处。基本上这是正确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学习西洋长处的时候,并不需要丢掉自己的长处。不错,中国文化里头有许多不好的东西,应该要抛弃,应该要戒除。这跟学不学西洋文明没有关系;不学西洋的长处,也要把自己的缺点戒除才是。
  在我国实施西化教育,开办洋学堂之后,对于学西洋下了很多功夫,成绩也满好。无论是科技,无论是民主。但是西洋所谓的体育,实在非常肤浅。譬如西洋的篮球运动、水上运动、冬季运动&&他们不是不动,而是大动特动。但可惜,只有外动,没有内运。不合中国的运动理想,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运动,而应该只叫活动,如:田径活动,登山活动,球类活动&&他们这些活动极其发达,有个别进行的,有两人对抗的,有团队竞赛的;&有趣味,有锦标,有世界性的竞赛大会,也可以在一个小小的学校来进行。人家的成功,是他的推广得法,可钦可敬。
  但是这些活动本身,许多都是有偏差、有缺憾的。它们只有动、没有运。因此,许多金牌得主、职业选手健康不好,寿命短促。原因是过度的动,为了金钱和荣誉。像这样的西洋活动,玩固然好玩,以言体育的价值,可就不高了。
  中国人讲运动,一开口就是运和动放在一起,是分不开的。外在的动一定要有内里的运。而内里的运,是消耗管制的机窍之所在。有了内里的运,就不会使外在的动过度,而过动伤身,就有了保险丝。
  今天在体育的立场来讲,要提倡中国的东西;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也要提倡中国的东西。武术的锻炼,更须要把中国的文化带进去。中国的武术如果没有自己的哲理做基础的时候,不管练什么套路,打出来的一定是&西洋&拳!外在形态,一招一式全部是中国拳,但是整个对这一招一式的诠释、解读,全部是西洋的。因为我们接受的,都是西洋教育;我们对于身体的认识,和对四肢躯干的使用,都是西化的。
  中国的拳术要讲内外的配合,要讲全体的发展,它是四度空间的,它没一招一式是单一动作;都是复合的。它没有单目标的,它也没有绝对目标。它随时变化,运用灵活。
  这些东西,都需要文化的基础。今天的传统文化,被摧残。今天的教育,已不能给年轻人传统文化基础。那只有反过来做:提倡武术。通过武术的锻炼,来教育年轻人,教育他中国的文化。从中同肢体文化、运动文化,奠定他基础的文化。也许将来他不只是把拳脚练好、武术提升,更因此使他能够终于有机会重返中国。到那时学习武术就不只是自卫防身的能力,甚至也超过对健康上头的益处;更扩而大之,这是一项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了。&
刘云樵新闻
養氣還元-劉雲樵
劉雲樵先生專訪節目
真正的武术哪里去了——刘云樵
&& 數千年的中國武術,今天正面臨存亡絕續的關頭;內憂不靖,外患益 烈,世人只日見它化為糟粕,其博大精深的神髓,已罕得一見!      
&& 中國有句老話:(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充份肯定了習文修武的功效。 初則可以啟迪童蒙,正心修身,及其成功,小則殺賊平亂,保護鄉里,大則安 邦定國,造福千萬黎民。這才是中國五千年來,所以要求文武合一教育的終極目的。然而,試問今天的武術,成了個什麼樣子啦?雖然我不能日夜憂憤,亦不願在此肆意抨擊,但我不能過於緘默。試看現在海內外流行的武術,粗﹐俗﹐鄙﹐淺﹐舞﹐樣板,而在充斥整個武術園地,以假亂真,魚目混珠的情況下 能不使人憂心嗎?目前科技日益昌明,武術在農業社會裡,和現代社會裡,其意義功能自是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是修煉身心最好的途徑,能夠使一個人化弱為強,進而入道,得道。這種修煉的方法,只要是人,不管處身那個朝代,那種社會裡,都是渴望需要的。                           
&& 事實上,修煉武術有成就的前輩們,都能體悟到:要想得道,從<武>的根基上,兼修<文>的功夫,是最切實而有效的道路。這就是為何古代如此重 視文武兼修的道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近數百年來,中國不但貶低而拋棄 了<武>的修煉,連帶<文>的方面,也淪落為虛妄,不切實際的浮文飾詞了,這不是很可悲的嗎?明朝王陽明倡導<知行合一>,影響了當世。其傳習錄中,他一再強調<靜>的功夫,認為做學問﹐敦品行,要從定心做起;而<致靜>是對付心猿意馬的最佳針砭。他得力於此,所以文事﹐武功才能卓絕一代﹐流芳千古。
&& 在武術修煉中,<定﹐靜>是一個最基本而又始終一貫的要求。在四書<大學>中,就開宗明義地主張:<&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然而,在當今一般文士,對於止﹐定﹐靜的功夫從何做起?裡頭的境界是什麼?恐怕十之八九不見得就明白。如此這般讀<大學>一書,則它是它﹐ 你是你。書中義理何嘗有半分入你腦中﹐引起變化?古人讀書講究<學﹐問﹐思﹐辨>外﹐還要<篤行>;這步工夫有幾個讀書人做得到?宋﹐明以來,玄理﹐八股的腐儒多如過江之鯽,恐怕就是犯了這個毛病吧!
&& 從武術的入門修煉上看,做老師的教弟子,一開始即先練定式站樁,求的就是個止﹐定的工夫;在這定樁中,進一步要學生儘量放鬆,並且要鬆透,不可有一絲一毫的緊張,所求的便是個定中有<靜>的工夫。待日久功深,定靜有常,則漸漸在變化中能安;能安能靜,才談得上<功夫>二字,才能慮﹐才能得。因此,在行家眼裏,<大學>中<止﹐定﹐靜﹐安﹐慮﹐得>的工夫,絕不是一些知識的空話,而是早晚實際修煉的<功課>。
&& 這步工夫根基有了以後,做老師的就要求學生在招式運\動上﹐氣勁變化中,必須刻刻求安靜,這叫<動中求靜>。前頭定靜樁步中,腦子雖然無思安靜,卻是要求氣機之<動>,這叫<靜中求動>。古代導引術以意領氣,行遍身軀,也是一種修煉的法子。 
&& 以<動中求靜>而言,<八卦掌>一般人只知道<轉圈子>是練八卦掌的象徵,但轉圈子做什麼用呢?說穿了,無非是在不斷的盤旋繞轉中,仍然能夠身體放鬆﹐腦子精神安靜舒適,然後再<靜中求動>達到專一而不亂。否則﹐一但和敵人搏鬥,血液一下子沖上頭部,臉紅脖子粗,心臟快要跳出腔子似的;結果,敵我拳腳怎麼來怎麼去?全然無知!雙方都是亢奮﹐激昂地拼命對打著,沒有半分計量,勝負全靠體能,跟過去的練法﹐打法和戰法,一點也不相干。我們看看這十多年來的武術比賽,不就是這種亂拼一氣的場面嗎?
&& 太極拳經中有<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的主張,試想一想,鶻﹐貓這種狠辣﹐靈敏的動物,在窺視﹐捕食時,那種剎那間閃電一擊的威勢,不正是搏擊要求的標準嗎?在極動之中,仍有如雷達般的清晰﹐冷靜,不正是鶻﹐貓一擊之狠的精神狀態嗎?準此而言,當今的武術比賽,那種摟摟抱抱﹐胡纏亂打的樣子,實在是不堪聞問,真是連鶻﹐貓都不如了。不過,比起現在大陸上粉裝衣錦\﹐戲劇化的<樣板武術>來,我們的武術還是比較健康的。但是,像大陸這種叫人作嘔的東西,國內也有人在編造﹐翻印﹐學習﹐提倡,而自 稱之為<武藝>,自命要把武術藝術化了。這不但是嚴重的誤解武術的真諦, 而且貽笑大方。
&& 因此,武術修煉中,要求<動中求靜﹐靜中求動>的工夫,是不可或缺﹐且是交互修煉﹐一體而不可分的。在動中,招式的變化,沒有心意的冷靜﹐便沒有高度的殺傷力;沒有氣勁的運\用﹐只有手足舞蹈,那就成了<樣板武術> 或是<舞術>,花拳繡腿,不值識者一笑。在定靜中,求氣機之培煉發動,仍 須在心思清靜的前提下,使其身體健全,而自然而然地產生。看時下為賺錢求名之輩,動輒提倡某某<氣功>速成,從數月﹐數日﹐到立刻即有感應,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種人,不管是出自無知或爭利,實為中國武術的罪人。
&& 真正的中國武術,求靜的工夫乃是孟子所說<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意思;和<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道理一致。而不論是養心﹐煉氣,中國五千年來聖賢心傳,所傳的就是這個。談道統﹐論正統,捨此其誰? 
&& 這步工夫,加上拳法﹐義理的融合,不論是向<武>或<文>的方面發展,自然就形成一個人的氣勢﹐氣概或氣節了。比如,義理上,培養忠烈思想的,自然具有一種壯烈氣勢,如武聖關公即是;胸中正直不屈的,自有一股正氣如<正氣歌>之文天祥;飄逸之氣,如好劍術的詩仙李白;毫雄之氣,如楚霸王項羽;忠義之氣,如<還我河山>的岳武穆等。這些歷史上垂名後世的英雄秀士,雖不以武道的成就揚名於世,但實際上,他們的武功文采,卻都是植根在武道的培煉上,才得以氣雄萬人,雄距一世,在青史上留下不朽的榜樣。然而,凡夫俗子不知道這步工夫的厲害和寶貴,所以一生終是懵懵無知,和草木同生死罷了。
&& 雖然,不必每一個習武者都有這些成就,但是,最起碼的大原則﹐大目標是不能錯的。尤其是身上負有責任的政府主管﹐社會團體的領導者,這些人主宰了一代風氣的轉變,在觀念上更不能有所偏差。因為你提倡什麼,社會大眾 缺乏辨識能力,多半就會跟著走,蔚成潮流;這不是很嚴重,很需要慎重思考的事嗎?
&& 中國的哲學思想,所強調<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可說是放諸四海皆準﹐顛撲不破的道理了。問題是為什麼來修身呢?近三十幾年來,提倡文化復興﹐民俗技藝的人,不遺餘力地大聲疾呼,動用大筆經費。前者把孔孟的大道理搬來挪去,要人這樣那樣﹐要仁要義﹐要孝要悌,卻叫人不 知從何下手?不知如何循階而達?好比稚童大呼要上天摘月亮一般,徒然空言罷了﹐無甚益處。至於民俗技藝呢?則視其為文化遺產,在學校﹐社會大力擴展捏麵人﹐踢毽子﹐魁壘戲﹐摔泥巴。我倒不是否定這些遊戲的價值,只是說,中華文化就是這些雕蟲小技﹐就未免大荒唐了!難道從前岳飛﹐關公是靠這 些培養成功的嗎?這真是天大的笑話!而這些居然是政府文化部門推行的主要內容呢!!
&& 諸君,中國文化講究天人合一,認為那是極高超的境界了。在武道修習中,這是有法可循﹐一點也不玄的。武術中,講人為本。人之一身分為頭部﹐身軀﹐腿足,為天地人三盤。上盤吸收天然空氣,下盤擇取地理靈氣,中盤保存人初元氣,是天地人一氣貫通的。所以人生天地之間,一呼一吸,無時不與天 地連;一動一靜,無時不與天地合。一個對武術有深刻體認及造詣深厚的人,明白人和天地萬物相存的利害關係,就能夠身受其利,而不受其害;能夠吸收到天地萬物的好處,而避免它的害處。
&& 所以說,中國武術有奪天地造化,參萬物化育的工夫。古人所謂參天地﹐贊化物的理想,才不致淪為唱高調,而是確確實實可以循序漸進﹐一步步達成的。
&& 中國所以主張<文武合一>,是理論﹐實踐並重的教育,只有在這個根基 上才能落實。綜觀歷朝歷代,專做文章理論,而不修心養氣的,常常流於空言高論。這個現象,在今天還是存在著!
&& 因此,武道是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釋家修養。一門高深的武術,必然具備有完整的修煉方法。從站樁定式起﹐生理的調整﹐內心的修煉﹐血氣的培養﹐力勁的運化﹐拳法器械的應用﹐乃至於兵法戰略等等,才算得上通盤完全。雖然各門各派特色不同,然而其注重心意﹐氣勁之鍛鍊;氣勢﹐境界之培養,應無二致。而且唯有理論和實踐﹐默悟和修煉並重,這種武道的教育,才較有可能造就出一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淫﹐有節操的大丈夫。我們現在要復興中華文化,要重健中華雄風,除了這個武道的教育外,恐怕是別無他途了!願有識之士共同三思復三思之。 
先師 劉雲樵大師 67年文章
金立言教官 恭錄
●刘云樵,字笑尘,河北省北头村人,生于1909年农历2月12日,于1992年元月24日在去世,享年84岁。
  师从&神枪&,是李书文所收的关门弟子。擅长、、等。
  ●刘云樵,字笑尘,沧南集北头世家。始祖刘义,明代自即墨迁沧。累代官宦成进世者,一十二人;富甲乡里。十六传,至其父之沂,为庠生;伯之洁,为廪生,均入保定军校习陆军,有誉于时。一九0九年,阴历二月初八日,刘氏诞生于乡,为十七世(《县志》只及十五世,且未邀刘氏族人参与修撰)。上有二姐,皆不幸而早世,遂为东支唯一之男丁。然自幼孱弱,腹大如鼓,父母忧之。其父祖两代之保镖,太祖及迷踪两门高手----张耀庭氏,遂负专责,照拂幼主,日施推拿之术,徐徐而运动之。体稍健,即以太祖长拳开蒙。刘父位尊体胖,亦练此拳,以代体操。时而父子同练,百零八式,慢拉架子之时,刘父每曰:「云樵,你长大也不必做官发财,只把身体弄好,续了咱们刘家的香烟,历代祖宗都要感激你的恩啊!」。继习迷踪,体益健。刘父大喜,以张氏亦系其家佃农,以田尽赐之,厚给养老之资送归。
  其同时,刘父四出探访,必欲物色最佳名手,以课娇儿也。于是套大车、卑词色,迎神枪李书文氏归,与刘氏同饮食起居,专攻八极、劈挂之艺。三载纯功,精进勇猛,仅得小八极一套。刘氏设宴,酒酣,稍稍问如此,李氏怒目曰:「他该练什么我不知道﹖」阖座色沮。
  盖李氏技艺精绝,而脾气异常。生平较技,伤于其手下者无数。尝为直督李景林督办之西席,以故忤之,景林遣之归。李氏衔之,思有以为报。景林以剑名,有「天下第一剑」之誉。而李氏每薄之曰:「穿个大挂练剑,又不会,一拳打死!」
  一九三一年,刘氏艺成,李氏携之游鲁。盖以为欲进其艺,必试实敌,为唯一不二之法门。且欲觅机缘,挫辱景林。而刘氏世家子,与冯玉祥、张继等为亲眷。北洋军中,民国官场,多甚素稔,可资庇荫也。
  抵黄县,下榻于李氏门人,第五路总指挥----张骧伍将军司令部中。骧伍实善景林,多为缓颊回护。刘氏则日出访友较技,拳械无敌手,一时有「小霸王」之誉。
  某日晨,出指挥部后门便是丁家花擙蔚堣坏蝼阴虼|馆,见国术班中,一慈祥老者方在「误人子弟」。刘氏搦战,竟受其一招「展拍」打翻在地。骧伍知悉六合螳螂掌门高人----丁子成氏,遂代为设法,礼聘丁氏,课此莽撞小师弟以螳螂之技。
  其间又遇骧伍之八卦业师----宫宝田氏。稍一试习,便深好之。乃随宫氏赴烟台,深求其艺于北山寓所。骧伍查缉烟毒,清剿土匪,杀人实伙;鲁人至以「张阎王」、「张剥皮」呼之。而没入之烟土,则以之为小师弟之贽敬,献供宫氏享用。刘父在乡,又月汇银洋为束修。刘氏遂以黑白两色之学费,深造阴阳八卦之神掌,亦可谓奇遇矣!
  李氏长日无俚,落寞殊甚,遂辞骧伍护送,飘然只身返里。经潍县,耳其大名,求较技,又毙敌。人乃伪为敬畏,挽留款待,竟毒杀之!绝代高手,竟殒其身;时在一九三四年也。骧伍知会刘氏,复仇缉凶两无着落。兴会颇败,怅然遂作归计。
  一九三六年时,天津租界日军将校,有太田德三郎者,为日本剑道高段名手。素轻吾华武术无用,而剑技尤属花法,直如舞踊,不堪一击。于是公开求战,又无应者,其势益张,以为吾华无人。刘氏闻讯忿然,夜车赴津,订约假法国公园,公开比剑。天津武术界为之奋兴,咸来搦阵。及期,双方持木剑争锋。太田挥刃直扑,刘氏侧攻应之,「一剑化三影」,连中其胁,太田为之弃剑抚膺而降。
  于是津门武林,咸善待之。晤师兄霍殿魁,殿魁讶其八极、劈挂同出一师,而多有不牟。与八卦孙钖稍熟稔,适宫氏函至,钖大惊,方知刘氏竟亦八卦中人。遇山西任德奎,以为其形意可观。赵堡王树森,陈氏太极拳压众。而沧州同乡李玉祥,则以青萍剑法负誉津门。刘氏尤爱梁家嘴,七十八国术馆馆长王云章之寸八番,欲从之学。云章轻之,漫不为礼。率为刘氏趁机痛击于其诸弟子前,大骂夺门而去。此时少年英发,十五二十之大端也。
  刘父以习武旨在强身,而爱子沉溺太过。年岁渐长,宜务正业。乃于一九三七年入朝阳大学,攻法律。不料泸沟炮呜,全面抗战。刘氏脱身走西北,入西安军分校,习万人敌。
  毕业入伍,自排长始,屡战积功,升连、营、团长,至上校军阶。数次负伤,一度被俘,解郓城。自分必死,辞色不稍屈。日军善与战俘格斗,以为戏侮,且习实战。刘氏必连败之,锐不可当。日人敬其勇、服其技,反以军中配给之肉食罐头分享。于是防范稍懈,刘氏越垣夜遁,从其后而欲脱逃者,不知凡几!但闻枪声如雨下,可怜枪下魂矣!
  刘氏引军入陕,遇天津旧识灌云人李增树于西安,时任西北农民银行保镖。增树久居山西,形意功纯,擅大枪,求一较。鏖战移时,而终屈于刘氏绝技左把枪下。
  又在宝鸡,遇前开封国术馆马金义馆长,极擅心意六合之技,谈武论艺于茶肆,有不洽意,起立试手。金义奋身抢中盘,刘氏以八极拳一记「托窗」,化力还力,掷送之飞越茶案而仆。金义叹服,明日亲送国术馆顾问聘书,遂订深交。
  一九四九年,随军渡台湾。曾任伞兵大队长,翱翔于青天白云之上,意气犹不稍减。后调国防部人事室主任,诠叙鉴定赴台官兵之阶等。己觉案槽劳形,非所胜任。再转联劝总部,督造眷村,大庇诸军眷属皆欢颜。而刘氏清廉自守,书空咄咄,蜗居于台北近郊,景美镇头,日据时代旧市场,光复后以甘蔗板隔间,以为军眷临时宿舍之三间蔗板屋,一小方天井中。年未知命,即己慨然引退矣。
  台北之新公园,为练武名所之一。传道其中者,不乏名手。六合螳螂在台唯一传人----张详三,课徒于兹,三十余年如一日。一九六六年间,偶与二非武术界,然时来打拳运动之人士闲话,其一曰:我们沧州刘云樵,如何如何&&;另一则谓:应是我们天津刘云樵,怎样怎样&&;详三莞尔,道是「只怕是我师弟,俺们山东黄县的刘云樵吧!」而三人之中,唯沧州某实同乡,知刘氏在台,引见详三,握手恍如隔世。
  由是遂不能隐,稍稍与武林游。其时,立法院中每逢周日,例为武术界聚会之所。其会议室某号,为太极拳学会活动之地。而共和厅中,则各派名手云集,有「聚义厅」之谑号。时论以为:「台湾的武术,台北最盛;台北的高手都在立法院『开会』」云云。
  刘氏与诸巨子游,怅然若有所失&&,乃收生徒三五,痛施严厉之钟炼。凡经启诱,不数月竟判若两人,于是众佥惊佩,益挽之参与武术之组织及活动。
  时有全国技击委员会者,胡伟克将军主其事。遇刘氏,大惊诧;每数日必谋一晤以为快。又为引介蒋纬国将军,纬国惊问:「是跟我同守潼关的刘云樵吗﹖」
  一九六八年,初膺重寄,代伟克以中华国术代表队副领队身份,手提劲旅,往访马来西亚。宣慰侨胞,交流武林,并为马国之社会研究所筹募基金,在吉隆坡盛大义演,极获成功。
  一九七0年,应聘赴菲律滨。于马尼拉开办太极拳、八卦掌,及昆吾剑班。因逢菲国水灾,更参加慈善义演,账灾救难。
  一九七一年六月,创刊《武坛》武术专门杂志,好评虽多,而经营之能力恨拙!延至一九七三年,以财力告磬结束。
  然该刊附设之武术训练班,滋长茁壮;续以武坛国术推广中心活跃。其教练今在全岛大专院校之武术社团任教者,二十余所。又因学生多系知识青年,出国升学、就职者多,以故武坛弟子遍布亚美欧洲,其中位高望崇者,殊不乏人。则于提升武术之格位,转换世人之观感,实有极不寻常之大影响在。
  日本武家,耳刘氏名,多赴台湾受教,始识江海之大。大陆开放后,乃兴继续访求八极、劈挂之动机,热力久持不稍退。非唯沧州一地;益以北京、上海;即使西北、东北之八极拳家,无不受访求教,或更迎赴日本。据该国统计调查,除陈太极拳外,八极实为最受欢迎之门派。溯其源始,刘氏实肇其绪端。
  刘氏应门人弟子之请,亦曾于一九八二年访美。一九八三年赴日。其在台北,亲自主持武坛中心之训练工作,未遑稍息。每年寒暑两季,分中南北区,在埔里 (中) 、关仔岭大仙寺 (南)、及角板山风景区 (北) 之集训,迄为全岛注目之武林盛事。
  综观刘氏武学,除杨氏太极拳与六合螳螂拳,以性情不近,习而未深,宜置不论外,其太祖长拳式多而慢,有「撑慢拳」之说;动作古朴、深沉饱满,与戚氏拳经之图片,实多类同;而与直鲁豫三省无虑五七种之太祖长拳不牟。
  其迷踪则计头二三套。头套「迷踪架」,有对打;二套又名「十面埋伏拳」,亦有对打;三趟全系单招,以习实用。此又与河北、山东等地,各门各式迷踪、燕青之内容,大不一律者矣。
  至于其八极、劈挂,尽得神枪李晚岁之学。非唯与他系之技法不一,既与李氏早年、及中年之所传授,亦有出入。据此不同,实可观见李氏一生之演化过程,而妙悟个中精义之所在也。
  八卦掌法,门门不同。而胶东宫氏一支,刘氏几得其全传----盖宫氏因人设教,实无绝对之程序。其妙处在有层次、有方法,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以故刘氏之八卦,于循序渐进、如升梯阶之套路若干而外,更有基本、有功法、有辅助之器材,及八卦独门之兵刃也。
  刘氏之刀,自幼以太祖门之夜战刀奠基功,而极肆其艺于劈挂刀。与乡人刳木为刀,以练刀盘、及刀把之技。今世尚能真用柳叶刀之刀法特性,而不与其它刀式、刀法混为一谈者极罕见。而刘氏在台上课所用之榉木刀,以生胶为盘,能保存柳叶刀法之真意。
  世今人多知景林神剑、技高法深,而不知实出昆吾之术。景林以提倡武术为职志,然于昆吾剑法,终生秘之,不轻示人。刘氏初得此技于骧伍,习而好之。以按吴殳《手臂录》中之《剑诀》一诗,如水入水,信系古方。然李氏见而鄙之。以为景林做官之辈,何来苦功﹖而苟无功力,则再好亦是空谈。因命骧伍试剑,每每一击径夺其剑于地。于是亲为刘氏剖析,不改昆吾套路,而每式另设发劲之法。造就刘氏之剑,如虎添翼。有单招、有套路、有用法、有发劲;使吾华剑法薪传,得获完璧。
  刘氏常谓:八极一名,想系读书好学之士所题。早先在乡,土名就叫耙子;以其组拳空握,有类农具之故也。而戚氏拳经,着录天下名拳,有谓巴子拳棍者,正是此物。刘氏之八极棍法,身长八尺,挟把穿梭,并无套路。先习单练,再作对打。招招实用,招里藏招,古战阵之陈法也。
  大枪为李氏生平得意负誉之神技,刘氏实承其学。每晨授教,始以基功单招,而经以小缠、车轮。手臂青紫愤然,终岁无完肤!以故刘氏枪法精绝,不可方物。攻则贴杆深入,守则见肉分枪。非唯执此一艺,更化枪法入诸器,诸器皆妙。「枪为百兵之祖」,于是处得其注脚。
  刘氏论武之文,散见《武坛》等杂志,未结集。其《八极拳》一书,有台、港二地之中文版,及在东京日文版行世。新着《昆吾剑》,分上下册,己杀青。《劈挂掌》则在校阅定稿中。武坛诸弟子札记之嘉言懿训,早已积成卷帙,顷亦在分立门类,排次整理之中也。
武壇八極拳劉雲樵大師
功力八极拳-功力训练
霍氏八极撑锤、上步掌:霍文学演练
看了好多人的撑锤、撑掌,为什么都要晃半天呢?
八极拳吴连枝拆教(1)
何松吉长春八极拳
何松吉,吉林省著名八极拳师,曾于受邀赴日交流期间,在日本与合气道、空手道等高手切磋,数年不遇对手。 多次应邀至海外传授八极拳术器械,并与各国格斗好手交流切磋,未尝败绩。1987年聘任吉林省武警一支队散打教练,并于任教期间培养出多名武警战士入选中南海保镖。
1988年的八极拳实战
功夫傳奇II--威风八極
安剑秋 - Trailer ( 预告片 )
不能打,怎么敢说自己是练武的。这人有功夫。
安剑秋 八极拳 靠桩与用法
怎么练,怎么打。练什么,打什么。
安剑秋 - 八极拳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门八极拳练功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