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号码你可以找人吗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以走商业保险吗_百度知道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以走商业保险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个电话问下就行了,但是个人建议你去些名气大..这样如果以后出现了相关问题,你可以放心的去找他们..、新一站保险、黑板擦保险、声誉大的公司,比如人人保险
采纳率:9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商业保险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外科手术机器人: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解读智能医疗
财报挖掘机
港股那点事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AI)是当今全世界最前沿最热闹的阵地,除去炙手可热的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医疗界无疑是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前途和价值的金矿。
一个当下最出名的案例是,美国北卡罗林那大学医学院专家让IBM的Watson智能平台(注:Watson得名于IBM创始人Thomas J. Watson, Watson平台是一个集群,一共有2880个节点。设计目标是能解答人类语言自然表达的提问,懂得分析大量非结构性数据,拥有自我学习能力, 并能实时回应的计算机)分析诊断了超过1000例癌症病例,结果发现在超过99%的病例中Watson给出了和人类肿瘤科专家一样的治疗方案。一位患有急髓白血病的东京女性已经被医生判了死刑,但是Watson在10分钟内阅读了相关的4000米厚的医学资料,给出治疗方案救活了她。这一事件让全人类震惊。
类似这样智能医疗方面的论述,市面上的文章可谓是汗牛充栋。虽然阿尔法狗斩杀人类棋手如切西瓜一般手起刀落,且据说Deepmind通过智能电力管理技术已经让谷歌的4亿英镑收购款回本,但毕竟人工智能还刚处于实际运用的起步阶段。IBM的Watson据称拥有包括肿瘤和基因遗传服务、医疗成像服务,生命科学服务等六大健康AI板块,IBM自身也为此持续投入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但毕竟人工智能,特别在医疗领域离普罗大众还有一定距离。
在这里,我们换个方式,从智能医疗分支的应用领域:外科手术机器人入手,以小见大,一叶知秋。结合港、中、美三地相关上市公司的年报与数据,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挖掘出人工智能医疗正在或者将要实现的投资价值。
▌一、外科手术机器人领跑者:达芬奇
早在1985年,美国人就尝试用 Puma 560 工业机器人辅助进行脑组织活检,它可以精确控制神经外科活检。这也是手术机器人最初的雏形和探索。
(Puma 560 工业机器人)
三年后的1988年,Puma 560被用在了前列腺手术中。该系统也促成了PROBOT的出现,它是一个专门为前列腺手术设计的系统。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专门用于手术的外科机器人。
直到1994年,美国Computer Motion公司研制的伊索(Aesop)持镜机器人,实现了比人更精确、一致的镜头运动,迈出了机器人微创手术系统研发关键的一步。但它并不能独自执行指令进行手术操作,而只是一只“扶镜”的电子机械手。
1996年,Computer Motion再祭出宙斯(Zeu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尝试用于微创手术。
(宙斯(Zeu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真正的大杀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外科手术的操作模式。该产品由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研发生产,其设计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来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
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 Devices Inc 纳斯达克:ISRG)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阳光谷。一开始公司就引入了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菲尔德基金、塞拉利昂资本和摩根斯坦利。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技术源于拥有官方背景的斯坦福研究院(SRI),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一群科学家在斯坦福研究院开始了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初衷是要研制出适合战地手术的机器人。而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得名于500年前画家达&芬奇在图纸上画出的最早的机器人雏形。后人以此为原型设计出了用于医学手术的机器人,并以“达芬奇”的名字命名。2000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被美国药监局正式批准投入使用认证,成为全球首套可以在腹腔手术中使用的机器人手术系统。
事实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正式名称应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是目前全球最成功及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其也代表着当今手术机器人最高水平。实施手术时主刀医师不与病人直接接触,通过三维视觉系统和动作定标系统操作控制,由机械臂以及手术器械模拟完成医生的技术动作和手术操作。广泛适用于普外科、泌尿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前列腺切除手术上应用最多,现在也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脏瓣膜修复和妇科手术中。
与普通的内窥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内窥镜剥夺了医生直接使用工具的直觉,却没给他们3D立体感;其次,腹腔镜技术难度远超预期,学习曲线很长。达芬奇在视觉上拓展医生视野的同时,3D影像弥补了2D平面影像欠缺的距离感。此外,身高近两米的达芬奇,“手艺”却精细得可以操作绣花针。之前网络上的一段达芬奇在玻璃瓶里为一颗葡萄缝合葡萄皮的视频表演就曾技惊四座。
达芬奇机器人1996年推出了第一代,2006年推出的第二代机器人机械手臂活动范围更大了,允许医生在不离开控制台的情况下进行多图观察。
2009年在第二代机器人的基础上增加了双控制台、模拟控制器、术中荧光显影技术等功能,进而推出了第三代达芬奇Si系统。
第四代达芬奇系统在2014年推出,灵活度、精准度、成像清晰度等方面有了质的提高,公司在2014年下半年还开发了远程观察和指导系统。
相对于普通外科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主要优点是:
1.因三维视觉可放大10-15倍,使手术精确度大大增加,术后恢复快,愈合好;
2.创伤更小,使微创手术指征扩大,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失血量;
3.增加视野角度,减少手部颤动,机器人“内腕”较腹腔镜更为灵活,能以不同角度在靶器官周围操作,与人的手臂一样,达芬奇机械臂也有肩、肘、腕三个关节。然而人体的肩、肘、腕,活动角度十分有限,当到达极限时动作就必须重新调整。而达芬奇的三个关节可以上下左右任意移动。最神奇的是达芬奇7自由度的“EndoWrist”手腕,虽然直径只有0.5-0.8厘米,但却比人手灵活得多。人手上下翻转角度最多180度,而达芬奇的手腕可以自由旋转540度,能够在狭窄的人体胸腔、盆腔中自由弯曲、旋转,实施抓持、切割、缝合、打结等动作。
以上这些优点使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能够在有限狭窄空间工作,有效减少参加手术人员,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工作方式:本质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通过模仿外科医生的手部动作,再通过控制台的指令来进入病人体内进行手术操作,以实现精确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ly surgery),最大程度减轻手术患者因手术创伤而引起的痛苦,并减少相应恢复时间和住院成本。
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主要核心来自于三个关键技术:可自由运动的手臂腕部EndoWrist、3D高清影像技术、主控台的人机交互设计。所以,本质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最重要的核心还是医生。因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际上只能称之为外科医生的辅助设备,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判断,而不能替代外科医生的存在。至少目前的技术尚不足以支撑无人手术。但可以预见随着AI的发展,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想起一部电影《极乐空间》里面介绍的一台关键设备:Medbay智能医疗仓,患者只需身躺里面,智能医疗设备就可以完成从扫描、诊断、治疗、修复的一切过程,让身体完成重启,给你一个全新的你。在另外一部科幻电影里《普罗米修斯》也曾介绍了一台智能手术设备:完全自动化的诊断和手术平台Medpod 720i,而且还分男用和女用两种,其为电影中的科技巨头维兰德公司发明(为了真实,电影剧本里还加入了设计专利号:16,572,092):
言归正传,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截止日,达芬奇系统全球累计安装3745台,其中美国有2474台,美国之外地区有1271台。截止2016年上半年,全球共完成达芬奇手术300万例,其中2015年全球共65.2万例,同比增长14%。2016年上半年全球达芬奇手术案例增长幅度大约为16%,美国之外的增长幅度大约为23%。
而根据公司发布的2016年全年财报显示,2016年,公司全年总收入达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达芬奇外科系统完成了约有753000例外科手术,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15%。增长主要得益于美国普通外科手术以及全世界泌尿外科手术的增长。直觉外科公司预计总的达芬奇系统发行量将在2017年增长9-12%。
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手术界的垄断地位,让它能常年保持70%的毛利率,而净利率则一直高于20%。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机器人行业的高门槛,还有就是严谨的FDA审批(FDA的监测系统有几大类,其中手术机器人需要通过PMA和510k的要求)。
例如,1994年研制出AESOP机器人、1998年更高级的ZEUS机器人的computer motion 公司比ISGR更早进入市场,不过,因其产品一直没有获得FDA认可。所以迟迟没有打开市场,只好于2003年被直觉外科公司收购。收购了computer motion 以后,直觉外科公司如虎添翼,其构筑的知识产权保护产生了较大的技术壁垒。
另外,对于操作者而言,存在一个超高替换成本。由于手术机器人需要特定的培训和后续的服务和配件,已经采购其机器的医院,如果之后想更换机器人(当然目前还只有达芬奇可供选择),会面临非常高的替换成本。所以直觉外科公司一旦锁定用户实现销售,没有特别大的质量和技术问题客户是不会放弃使用的。同时,对于医生而言,学习该机器也需要一段时间,一旦习惯了一种操作方式后,很难再去适应其他的机器的,因而就潜在的设置了技术壁垒。
(数据来源于直觉外科公司年报统计)
2000年6月直觉外科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ISRG),上市以来,公司股票呈现长牛走势,股价也屡创新高,最大涨幅超过70倍。
股价狂飙的背后,是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05年以来。当年,达芬奇机器人被美国FDA 510k批准用于妇科微创手术,使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极大扩展。该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60%,净利润从上一年的2300万美元增长到了9400万美元,而股价出现了3倍的上涨,首次超过100美元。
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几乎已经成为美国医院的标配,在包括社区医院在内的全国5000多家医院里,达芬奇机器人的装机量已经达到2400多台(根据2016年报),只要是略具规模的医院,肯定会配备达芬奇机器人。
除了美国本土市场外,另一个较大的市场是欧洲市场,也是达芬奇最先开拓的市场。在获得FDA的510 k认证之前,达芬奇机器人就拿到了欧盟的CE认证,从而打开了欧洲市场。
达芬奇机器人之前执行的手术更集中在一些癌症和复杂精密手术,自2000年开展首例手术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以来,北欧国家超过一半以上的前列腺手术由手术机器人完成。而在美国,这个比例高达83%,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前列腺手术已成为一种“标准术”。相对于美国市场来说,欧洲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创了一个特别牛的商业模式:耗材智能锁死策略,确保了收入的源源不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是一种高值耗材,使用时临时安装到机器人上面。每条机械臂使用10次后便不能继续使用,机器人就会自动锁死,必须更换新的机械臂后才能重新开机。机械臂的价格在美国从700美元-3200美元不等,国内大概每条10万人民币,而每台手术平均至少要使用4条臂。注意,从2009年开始,公司的配件及服务收入超过系统销售收入,未来这种趋势还会持续。虽然这增加了患者的使用成本,但是对于直觉外科公司来说,却是保证稳定营业收入的杀手级运用。
据统计,每一例手术,需要消耗的耗材就价值700-3200美元。按每台手术机器人一年执行200个手术来计算,每台机器人的工具配件收入可以达到14万-64万美元,每台机器人每年的协议服务达10万-17 万美元。这样测算,每一台达芬奇机器人的经常性收入可以达到24万-81万美元。
▌二、复星医药:达芬奇的中国代理商
目前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由于装机数量的局限,达芬奇的手术渗透率还很低。在我国,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属于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国内任何医院引进该设备,均需卫计委直接批准,所以引入速度一直较慢。
2006年,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被引进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各地共引进了59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去年共完成手术11445例,历年总计完成手术22917例(数据来源于复星医药2016年报)。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是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
十年前,复星医药开启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在华经销之路(过去,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的唯一代理商是美中互利公司,2014年2月复星医药联手TPG以3.69亿美元收购美中互利)。在布局的前八年,复星医药对于这一新概念的医疗器械一直都处于投入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对医生培训的不断投入,让中国大量优秀的外科医生学会使用并接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并用它来做临床、发表科学文章、做各种研究。在目前,医生培训的最近地点还是在中国香港(大中华区唯一的培训基地位于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培训周期为2~3天。但前期的不懈投入,现在已经开始取得回报,这样的成效更直接的是体现在了财务表现上。
根据复星医药公布的2016年年报,截至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2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93亿元,分别增长16.02%和26.36%。其中,医疗器械代理业务的营收增幅高达18.23%,而带动这块业务增长的关键正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数据来源于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2016年报)
根据复星医药2016年报,因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量在2016年继续快速增长,从而带动耗材销量增加,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提升。2016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手术量约为19000例,同比增长了约54%。
由于垄断优势,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第一批售价达到了惊人的2500万人民币,第二批售价1800万,而该机器人在美国的售价只有1000万人民币/台,即使在韩国和日本的售价也比中国便宜。除了机器本体价格高之外,耗材和维护费用也极其昂贵,除了机械臂等耗材损耗,还要加上保险、维护等成本(约150万人民币/年),达芬奇的手术费用分摊到患者身上就非常昂贵了。目前国内使用达芬奇的手术费用大约要额外加收3~4万元,且这些费用无法用医保报销。
但即便如此昂贵,从一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据制造商Intuitive Surgical统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蝉联2016年全球单台机器人手术量的冠军,达到了惊人的888台,比2015年创造的世界纪录又提升了52台。日,该院引进浙江省首台手术机器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普胸外科、心胸外科、妇科、肾脏病中心等科室全面开花,机器人全年无休,机器人手术量迅速攀升,长期占据全国单台机器人月完成量的榜首。
▌三、博实股份(002698.SZ):达芬奇追赶者
中国拥有13亿的人口,14年的看病就诊量是70亿次,相比美国,医疗机器人的需求空间非常大。在没有医保支持的前提下,自主研发无疑是让机器人手术价格下降最直接的手段。针对昂贵的设备购买价格和稀缺的购买指标,一些机构开始了手术机器人系统自主研发。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联合攻关,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目标已越来越近。
然而,一般研发手术机器人都需要雄厚的资金和尖端的技术做准备,整个研发涉及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学分析、机器人等多个学科。想要入行就必须要有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的研发投入。所以,国内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医疗企业不少,但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不多。
海军总医院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联合开发的机器人系统CRAS是国内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先行者,已完成第五代的研制和临床应用。该系统系统选用PUMA260、262机器人作为系统辅助操作的执行机构。
日,海军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实施了我国第一台机器人手术,由海军总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医用机器人,在两名医生和一名计算机专家的共同指令下首次完成立体定向颅咽管瘤内放射治疗术,从而掀开我国医用外科机器人应用新的一页。
而对标达芬奇系统的真正追赶者是博实股份,日博实股份(002698.SZ)发布公告称,设立全资子公司,微创外科手术及智能器械项目,公告显示,拟以新投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出资人民币2000万元认购思哲睿医疗新增注册资本275万元,拟占思哲睿医疗整合及增资后注册资本1375万元的20%。
此次投资标的为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及智能器械完整的项目,即项目的全部研发、中试、产业化前端准备及审批、未来产业化收益及相关全部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等完整的项目投资。依据本次投资协议,思哲睿医疗将收购项目团队持有的苏州康多机器人全部股权,康多机器人将成为思哲睿医疗全资子公司。(注:苏州康多机器人公司致力于医疗机器人高端装备的研发,是目前国内专业从事医疗机器人系统及其配套产品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医疗装备领域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医院长期合作,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医工交叉合作平台,并按照医-工融合的思路从技术层面对医疗机器人及医疗装备相关的标准、检测、实验、培训及服务功能实施整合,促进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化)。
博实股份的背景是哈工大唯一上市平台,2013年11月,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微创腹腔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的验收。验收专家表示,这一手术机器人的“问世”,打破了进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垄断,将加快实现国产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
而思哲睿医疗实际上就是哈工大承接的863计划“微创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在2013年落地产业对接成立的企业,思哲睿医疗成立以来主要处于产品研发阶段,尚未形成营业收入。
思哲睿医疗项目团队以杜志江先生为领军人,专业从事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系列化机器人手术器械等高端外科手术设备和智能医疗器械的研发。项目团队中,拥有博士、硕士多人,包括国内一流的机器人专家团队、临床专家、医学博士,学科齐全。项目团队瞄准外科临床的实际需求,研发了两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和系列化机器人手术器械。
经过第一代样机的完善,并通过活体动物实验的不断验证,目前已完成第二代样机的产品定型,即将进入型式检验。在申请临床实验许可证后,将开展临床实验。如进展顺利,需要2~3年时间才能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如果产品验证成熟,直接竞争对手就是美国达芬奇的医疗机器人。未来将能够提供腹、胸、盆腔外科手术一揽子解决方案,覆盖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十余个外科手术科类。
(数据来源于博实股份(002698.SZ)2016年报)
另外,根据 GCiS的最新调研,中国现在有不到20家医疗机器人的生厂商,除了博实股份旗下思哲睿医疗,至少有六七家新兴公司处在产品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而且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已完成临床试验,正等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审批:
新三板企业天智航(834360):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骨科医疗机器人产业化的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机器人产品,并于2010年获得了产品注册许可证,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公司,填补了国内空白。2010年以来天智航的骨科机器人已经应用于中国的十多家医院,完成了大约200台手术。公司的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创伤骨科、脊柱外科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针对硬组织的操作机器人中,目前以色列的Mazor、法国的Medtech也有骨科机器人,但天智航的机器人定位精度更高并具有实时追踪功能,具备全创伤全脊柱手术的能力,技术全球领先。)天智航的GD-2000 机器人现在价格是 540万元人民币。最新的医疗机器人Phecda (针对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正在等待 CFDA 的批准。
北京柏惠维康科技有限公司:由刘达教授于2010年8月成立,目标是推进Remebot 系统的商业化。Remebot 是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包含六轴和一个 CT/MRI 视觉成像系统,这使医生能够进行更加精确的神经外科微创手术。 Remebot 由王田苗教授及其团队最早于1998年在北京研发。尽管 Remobot 早在本世纪初就完成了临床试验,并完成了第一次远程手术,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知识产权问题,该技术一直没有实现商业化。在2015年, CFDA 收到了柏惠维康公司允许其生产并发布第六代 Remebot 系统的申请,预计该审批程序会在2017年完成。
妙手S :2017年4月,由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联合研发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妙手S”,成功完成了8例手术(包括胃穿孔修补术、阑尾炎切除术(3台)、右半结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妙手S”是天津大学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较国外同类产品有三点技术优势。第一是运用了微创手术器械多自由度丝传动解耦设计技术,解决了运动耦合问题,固定、防滑、防松,更有利于精度保持。第二是实现了从操作手的可重构布局原理与实现技术,使机器人的“胳膊”更轻,更适应手术的需要。第三是运用系统异体同构控制模型构建技术,解决了立体视觉环境下手-眼-器械运动的一致性。目前已经申报国家科技计划,力争在五年内实现手术机器人的产业化。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比,国产手术机器人价格“平民”,预计比普通手术仅高3000元左右。
NSRS:香港理工大学成功研发了全球首台内置马达外科手术专用机器人系统NSRS,这项研究借助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外科临床经验,并已成功应用于动物实验。该技术预计两年后进入临床试验,最快将于2019年推向市场。该系统内置马达驱动机械臂,可经由单一切口或自然腔道进入人体进行各类腹腔或盆腔手术。该系统运作精确,并能提供良好的力度反馈,为微创外科手术领域开创了新的一页。
医疗机器人是数字化高端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极为迅速,且潜力巨大。美国市场研究咨询机构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公司最新报告认为,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在2010年就已达到了40.93亿美元,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高达12.6%。尽管北美市场在2013年的全球市场中仍然一枝独大(占比48.0%),但亚太地区年的CAGR被定为15%,显著高于其它地区,被认为是增长最快的市场。
而手术机器人是整个医疗机器人市场中占比最大的部分。Grand View Research,Inc公司调查发现,在2013年的医疗机器人市场中,手术机器人占据了65.0%。据Winter Green Research报告,2014年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32亿美元,而到了2016年手术机器人的市场销售金额达到了40亿美金。报告表示目前北美市场目前为最大市场,而由于政府医疗投入加大,医疗系统重组和人们对微创手术意识加强,未来市场重心将逐渐往亚洲市场转移。并且,伴随着下一代设备、系统和器械的发布,手术机器人将从目前的大型开放手术,覆盖到身体中的微小部分。预计2021年将达到200亿美元。
而在我国,根据研究机构GCiS在2016年的调查报道中指出,当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价值是7.91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34.4%。到2021年,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价值预计至少会增长到22亿元。从外科手术到康复护理,机器人似乎都已经准备大干一番,改造中国医疗护理产业的方方面面。机器人将重塑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甚至是初级治疗、家庭和社区护理。在一些高端医院,外科机器人已经开始帮助进行外科手术,这使得手术更加精确,创伤更小。
随着医院相继(响应政府政策)升级自己的康复医疗设备,康复机器人的销量也大量增加。但是医疗机器人产业在中国仍是新兴产业,很多国内企业仍处在和临床试验阶段。
(数据来源: GCiS,中国机器人市场(2016))
尽管有很多争议的声音来自于人工智能医疗是否会淘汰医生,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人工智能在临床中,是帮助医生去辅助决策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电脑计算的结果,在实际临床中用于辅助医生进行决策并且提高手术运行效率。
未来,或许当外科手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紧密结合,并解决了柔性控制、精准感控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后,真的能够实现精准的自主全自动手术。到那时,或许外科医生真的只能另谋职业了。
(注:本文论述中所涉及的任何公司都不构成投资建议!)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该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简介】&
财报挖掘机 | 格隆汇&专栏作者
标准财报控,专注周期白马小蓝筹,
秉承价值投资理念,追求安全稳健收益。
推崇的价值观是:投资生活两不误,一生只需富一次!
【精华推荐】
港股资讯 & 新可能
格隆汇app 隆重上线
立即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体验格隆汇app!
一键分享到: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答题活动,瓜分百万红包~
港股今日跟随上涨,恒指升至31500点附近。主要指数涨幅在0.5%-0.8%之间。不过,市场观望情绪明显,大市成交仍未迎来量能的显著放大。
当前周期股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对于一些股市&恐高&的朋友来说,可能已经不敢轻易入场。这时候,不妨试一试转向思维思考问题。例如,周期商品里面,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必需品,且有前景预期,然而现在还处于滞涨阶段的标的呢?
博彩行业是一门好生意,满足人类的“瘾”需求,而澳门的赌场护城河很深,方圆数里都没有竞争对手,国内赌博想去近一点的,第一反应还是澳门,虽然东南亚那边比如越南、柬埔寨也有赌场,但是体验感远不如澳门。
人的精气神有了,科技、经济各种发展应该是题中之义了。所以,完全不必大张旗鼓地招商,只要打造本地的环境形成价值洼地,资本自然就会涌入。
于4月底启动大修的福州西三环,眼下正式进入了封闭施工阶段。昨日,记者从福州市政工程管理处获悉,西三环浦上大桥
【私人管家】一个村庄,却没有路,乍听起来好像并不美,但是,当你来到这里,你会发现自己错了!
【私人管家】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在,酒店的精髓也在于它内在的装修风格,拥有中式风格的酒店越来越受大家青睐。如果没有中国元素,就如同没有了贵气与灵魂。
希澈来啦向日葵希天才小爱现在公布#如果爱#第三季首位嘉宾。他是歌手、演员、节目主持人、电台DJ、歌曲作词家,
一辆指挥车开道,两辆军用卡车紧跟其后,近四十位全副武装的武警官兵,一路从福州开往南平! 如此慎重,因为车里装
格隆汇旗下公众号。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确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资线索、投资机会与投资心得.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靓机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