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手册出名的教授有哪些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资料.ppt 9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拉伸强度变化率
层间剪切强度变化率
表4-2 蒸气沉积法处理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④溶液还原法与净化法 溶液还原法工艺:首先使碳纤维通过处理液并干燥,然后加热使沉积在碳纤维上的物质分解,其产物与惰性碳纤维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活性较高的碳,从而使碳纤维易与树脂润湿。 溶液还原法处理液成分:三氯化铁液(1%-5%苯溶液或水溶液) 净化法工艺:使碳纤维通过净化处理液除去纤维表面的污染物。 净化法处理液:10%硫酸 *
拉伸强度变化率
层剪强度变化率
Fe(C2H5)2+1%-3%甲苯
FeCl3+1%-5%苯(水)
苯代聚对二氯萘(PPQ)
+170% +0.1%氯仿 表4-3 溶液还原法与净化法处理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工艺:玻璃纤维的偶联剂对碳纤维不适用,碳纤维采用钛酸酯涂层,或聚二氯二甲基硅烷涂层,然后后再在1000℃惰性气体中加热6h,经偶联剂涂层后的种碳纤维易与环氧树脂复合。 ※后者用量为纤维的(1~2)%,对纤维的流布性好,能填平碳纤维表面孔穴和缝隙等表面缺陷。
⑤涂覆偶联剂法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液体在外压下浸润纤维的条件是:
所加外压必须能够克服纤维之间的毛细管压力Pc。毛细管压力由下式决定
Pc=4?lv(?f /df)cos?
式中,?f 、df 分别为纤维体积分数和纤维直径。 可见,?f
/ df 越大、?lv越大,则Pc的绝对值越大。 (3)增加液态基体压力 *
但是, Pc值还要取决于cos? 的符号: ▼当? ?90o时,cos? ?0,则Pc为正值。是完全润湿的情况,液体基体可自动浸渗纤维束; ▼当? ?90o时,cos? ?0,则Pc为负值,是不润湿的情况,此时必须施加大于Pc的外压才能使液体渗入纤维束。
* ▼通过改变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气氛,也可以控制固体下液体之间的润湿状况。 ▼例如,在气氛中含10%的O2时,可使银的表面张力从1.2J/m2 降低至0.4J/m2(降低至约1/ 3),此时,银很容易润湿用镍涂层的Al2O3晶须。 ▼固体或液体表面吸附某种气体后,可以改变?sv 或?lv(使表面张力降低)。
(4)控制加工气氛 * 界面层作用机理是指界面发挥作的微观机理。 一、物理(浸润)理论
界面浸润理论于1963年由Zisman提出
主要论点:液体树脂应完全润湿增强材料,为此,在复合过程中树脂基体的表面张力必须小于增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这个理论主要是考虑两个理想清洁表面,靠物理作用来结合,实际上就是以表面能为基础的吸附理论。
认为:基体树脂与增强材料之间的结合主要取决于相互之间的浸润性。
3.2.2 界面层的作用机理 *
浸润的好,则被粘体与黏合剂分子之间紧密接触而发生吸附,则黏结界面形成很大的分子间作用力,同时排除了黏结体表面吸附的气体,减少了黏结界面的空隙率,提高了黏结强度。
浸润理论可以解释界面结合机制的两种模式,即机械粘接和物理吸附。
但是却难以解释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所产生的效果。往往当经过某种偶降剂处理后,基体对增强体的浸润并未改善,但界面强度却有所提高。
于是提出了化学键理论。
* 二、化学键理论
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中,化学键理论是最重要的界面理论。
化学键理论认为: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必须形成化学键才能使黏结界面产生良好的黏结强度,形成界面。 例: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发展论坛暨第七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会成立大会在合肥召开
近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发展论坛暨第七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会成立大会在合肥召开。会议由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安徽金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承办,参会代表共计72人。
会议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秘书长张博明教授主持会议,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陈祥宝院士、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孔涛到会并致辞。
复材学会秘书长 张博明
复材学会理事长 陈祥宝院士
会议选举出第七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会组织机构。陈祥宝院士为顾问委员,邢丽英研究员为主任委员,艾迁、包建文、崔红、冯志海、李书乡、魏化震、肖军、肇研、周良道、祖群等10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敖明等45名专家为委员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会上邢丽英研究员代表第七届委员会作了发言。
聚合物基分会主任 邢丽英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发展论坛特邀了8篇学术交流报告,分别为陈祥宝院士的“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重点”、魏化震研究员的“军民融合形势下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李书乡董事长的“国产高强系列碳纤维研发及应用现状”、冯志海研究员的“高性能树脂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及展望”、祖群教授级高工的“高性能特种玻璃纤维研究与应用、肖军教授的“热塑性铺放预浸料制备及成型技术探索”、包建文研究员的“高韧性结构复合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和邹纪华研究员的“国产杂环芳纶纤维研究及应用”。
8位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阐述了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的最新动态,使与会代表受益匪浅,纷纷提问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来源: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复合材料与工程_专业知识库_阳光高考
密 码:
 | 
复合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专业名称:复合材料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408
门类:工学
学科:材料类
学历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近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
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
学长们毕业都从事那些职业
该专业有哪些课程是你感兴趣的
统计信息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16 年12月30日)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
南昌航空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金陵科技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
我校是江西省高校中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本专业具有明显的航空特色,是“材料物理与化学”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示范硕士点的支撑专业,是“十一五”国防重点建设专业,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学制四年,主要培养具有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相关知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复合材料,特别是航空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性能检测、研究与开发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力学及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产品设计、航空复合材料修补、航空复合材料检测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系统掌握复合材料原理、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及设备、产品设计、性能检测等专业知识,并受到复合材料设计、生产、修补等方面系统的实践操作训练,具备从事复合材料,特别是航空复合材料设计、成型与加工、性能测试以及新材料、新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化工、建材、通信等行业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从事复合材料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及产品销售等工作。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组建于2010年,归属于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基于对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调研,本专业科学制定培养方案,设立了树脂基复合材料和树脂涂料两个培养方向,于2011年招收了首届本科生35名。
经过四年的建设发展,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体系,教学实验室面积650m2,教学科研仪器价值近350万元。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地市级项目6项。近四年,本专业教师一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3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12项,其中已授权4项。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10名(兼职2名),教授4名,副教授1名,讲师5名。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2名。教师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丰富的博士后及访问学者的经历。本专业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科研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复合材料与工程研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具备复合材料配方或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和开发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熟悉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和设备原理,了解复合材料学科前沿发展信息,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复合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复合材料性能学、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复合原理、材料表面与界面、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力学B、有机化学C、材料物理化学(2)、材料物理化学(1)、无机化学C。
毕业生情况:毕业生可到建材、交通、化工、能源、航空等领域的企业从事复合材料及装备的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教学、研究和开发工作。本专业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
本专业学制四年,具有复合材料与工程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利;具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专业所在的材料学学科为河北省重点学科,所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河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支撑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能在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性能测试、产品开发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产品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多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合材料导论、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复合材料界面、功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等30 多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专业着力培养从事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及结构的设计、分析与评价的教学、科研、开发与生产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需要,为树脂基复合材料行业输送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仪器分析原理、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检测、聚合物加工工艺、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等。
本专业是目前南京地区唯一以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及结构的设计、分析与评价的专业方向。教学队伍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其中江苏省“333工程”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1人。专业建设建立在有力的平台支持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培养。目前,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紧密依托于复合材料设计与工艺仿真实践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科研创新平台)、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功能复合材料实践教育中心筹)、南京市材料分析与测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京市生物医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不仅为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可进入更高层次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自本专业组建以来,年均有30%的学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进入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考研成功率高达78%。或进入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相关的企业与行业工作。
复合材料与工程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四年制本科 工学学士
& 本专业紧密追踪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沿理论,围绕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加工技术,通过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材料科学为主线,以工程技术为纽带,培养学生掌握复合材料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之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复合材料学科前沿发展信息,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从事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材料设计、产品设计、工艺和设备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材料工程技术人才。
& 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复合材料表界面、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高聚物合成工艺学、材料有机化学、材料复合原理、树脂基功能复合材料等。
& 特色课程:(1)校企合作课程: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橡胶制品与加工、实体设计等;(2)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复合材料综合实验等;(3)研究型和工程训练型课程和项目:复合材料课程设计、科技创新与自主实践、工艺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企业专家讲座、专业前沿讲座等。
& 毕业生可从事与复合材料相关的纤维、橡胶、塑料、高分子化工、涂料、能源材料、汽车、建筑、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息通讯、轻工等领域工作,在相关企业和设计研究院担任工程技术人员和研发工程师,从事设计、研发、分析、生产、测试、评价、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材料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点分布
按数量排序
本专业推荐人数较多的高校
按推荐人数统计(本校学生实名推荐)
本专业录取分数较高的高校
考生所在省市
考生所在省市
第一批(548)
第二批(494)
第三批(438)
毕业生规模&&&&海洋工程材料丛书--海洋工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精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丛书名:海洋工程材料丛书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北京化工大学吴大鸣教授设计发明出一种新的高导电导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SCFNA
构建网络是制备高性能导电导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关键,目前广泛采用的自组装成网模式因自组装力不足,难以得到密实的网络,导致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远低于预期值。进一步增加导电填料的体积分数,虽然会增加网络的密度,但对网络上导电粒子平均间距的进一步减小贡献不大,反而会造成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大幅下降。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该探索能够有效减小导电网络上粒子间平均间距的新加工方法。北京化工大学塑料机械研究所所长吴大鸣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SCFNA)制备导电导热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其实质是在限制自组装网络摆动自由度的条件下,对松散的自组装网络进行强制压缩组装。从而对功能分散相施加远大于自组装作用力的“强制组装力”,强制“挤走”导电粒子间的聚合物,实现了导电网络的密实化,为大幅度提高导电性能提供了可能性。在填料含量不变的前提下,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成数倍甚至成数量级的提高。同时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也获得了数十倍提高。该方法目前在热塑性复合材料,热固性复合材料及光固化复合材料均获得显著效果。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复合材料期刊Composites Part A。
通过制备方法的创新,实现了用“强制组装”方法替代目前“自组装”方法构建网络的重要突破,相同配方条件下,采用SCFNA法制备的聚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电性能高出2-4个数量级。制备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电性能提高1-5个数量级。同时,获得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关于强制组装厚度上的导电渗流现象。相关研究得到业内同行的高度关注,有望较大程度地推进聚合物基导电导热复合材料技术的进步。同时对于开辟注射机与螺杆挤出机新功能具有重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图1 工艺路径
图2 SCFNA理论模型
图3 SCFNA制备聚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各流程中碳纤维网络演化规律
图4 熔融共混法与强制组装法制备聚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对比
图5 聚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关于强制组装厚度上的导电渗流现象
相关成果主要有:
《Composites Part A》, 102(2017):88-95;
《RSC Advances》,7(2017):14761-8;
《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 57. 3(2017):268-274;
《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 57. 3(2017):268-274;
《Advance in Polymer Technology》, -11,doi: 10.1002/adv.21815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121(2017):492-500
一种限域空间微纳米精密组装法制备高性能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方法[P], ZL ;
2017“光威杯”中国大学生高性能复合材料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英北京化工大学-Bradford大学学术交流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的支持。相关论文的第一作者主要有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后高小龙,博士孙靖尧,第一通讯作者吴大鸣教授,联合通讯作者黄尧老师。
论文链接:
/science/article/pii/S02956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