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cmos sensor3cmos 怎么点测光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数码相机怎样使用方法(3篇)
数码相机怎样使用方法(3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数码相机怎样使用方法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2)前侧光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3)侧光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4)侧逆光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5)逆光“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6)顶光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7)底光“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1)正面拍摄。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2)侧面拍摄。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3)仰视拍摄。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4)俯视拍摄。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1)简单柔和的背景。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2)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2)打破均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3)框架式构图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5)圆形构图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6)S 形构图S 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 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 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S 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 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S 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7)十字形构图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 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 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3、对焦的重要性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 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篇二
数码相机的操作规程指导书 编制: 审核:批准: 盐城中诚建筑机械安全检测有限公司电话:8--8005 传真:8地址:盐城市大数据创新应用产业园B 区3号楼1楼 日数码相机使用方法 一般数码相机的机顶转盘上常见有Auto/A/S/P/M字样,这些字符都代表什么呢? 下面就来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Auto/A/S/P/M,它们到底有什么差别。(1)Auto 顾名思义,这是全自动档,在传统相机中Auto 会根据内置测光表给定一个快门一个光圈,就这么简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按下快门就可以了。在DC 中相机还要再多做一些工作,那就是白平衡和ISO ,当然在默认模式下,也是Auto 白平衡和ISO。 (2)A(AV) 所谓A 档,是指光圈优先模式。这个也是最多人喜欢用的模式了。那么A 档都作了什么呢?还是从名字开始。光圈优先,在这个档内你所能调节的只是光圈,相机会根据内置测光系统给出一个恰当的快门速度,保证相机正确的曝光量。当然,在DC 内你还可以手动控制白平衡,控制曝光补偿控制测光模式(点测/矩阵/中重)这些是Auto 所不能的。那我们就称他为半自动把,光圈优先可以很好的控制精深,如果你明白倒易率的原理,还可以很轻松的用光圈控制快门速度。(光圈越大快门越快反之越小)。所以这个档能让你完成基本上你所有的拍摄工作。当然你要很小心快门溢出(大光圈下快门速度过快,超过相机的额定速度,此时相机会有提示)。(3)S(TV) S 档和A 档刚好相反,它是快门速度优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你所能调节的不是光圈拉,而是速度,当然你也可以调节诸如白平衡曝光补偿测光模式等,相机会根据你所选定的速度给出一个合适的光圈,这个模式一般用再运动摄影,或者固定速度摄影,比如你要拍流水,要固定快门速度1/4,此时用S 档最好了。不过请注意,S 档会出现光圈溢出的情况,(告诉快门时,超过最大光圈,或者低速快门时超过最小光圈)。你也可以根据倒易律通过速度调节光圈。(4)p档就是program 档,程序曝光,其实说白了他就是一个A 档和S 档的组合,在这个档你可以调节白平衡,曝光补偿,测光模式,相机会根据内置测光系统给出一组合理的光圈快门组合,你只需要用拨盘从中间选出一个合适的,在这个模式下你不用考虑溢出。其他的和A/S是一样的。(5)M档就是全手动档,在这个档内内置测光系统不能控制光圈和快门,光圈速度随意调节,如果经验不足,没有外之测光表,这个档很容易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只有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才使用M 档。数码相机的机顶转盘上常见有Auto/Av/Tv/P/M档拍摄模式 在Auto/A/S/P档中曝光值是被内置测光表锁定的,通过调节光圈是不能改变曝光值的,所改变的只是景深。只有在M 档中才会改变曝光值,因为M 档中是不受内置测光表限制的。 在A/P/S中想改变曝光值要靠调节曝光补偿,在A 档中调节曝光补偿实际上是对速度进行调整,在S 档中是对光圈进行调整,在P 档中对两者进行调整。------------------------------------ p、a 、s 、m 档什么值范围适用于什么环境、距离等? 相机品牌:SONY 型号:DSC-H50分辨率:闪光灯:reserved 曝光时间:0.02sISO感光度:ISO-100光圈值:F/3.2曝光补偿:0/10焦距:10.2mm 曝光模式:Pattern ======= P ——程序 傻瓜相机的基本功能S——快门优先 可以设定快门速度 A ——光圈优先 可以设定光圈大小 M ——手动 光圈、快门数据要手动设定 拍摄是主要注意光圈和快门的应用,需要自己慢慢联系体会。基本原理是这样的: 先说光圈,首先光圈决定光线经过的量,光圈越大,光量越多进入软片反之越少;其次光圈大小也决定景深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拍人物特写尽量用小光圈,背景虚化,层次感强;还有就是用光圈来控制像差了再说快门,首先快门速度也可以控制进光量,光线环境差可以选择慢快门,但首先保证是拍摄静物,而且手不要抖啊,否则用架子好了。快速的曝光速度用于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或者用于体育摄影,一般的入门单反恐怕还达不到要求,慢速快门则可制造拖尾和流动效果,比如拍摄烟火和夜间车辆灯光-------------------------------------------------------------------------------------------所谓P 档,就是程序曝光模式。由相机本身根据内部储存的曝光资料来生成一个相对合适的光圈和快门的曝光组合进行曝光。所谓A 档,就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即由使用者设定光圈大小后,由相机的内部处理芯片根据现场情况和所选定的测光模式,设定快门速度进行合理曝光的模式。所谓S 档,就是快门优先曝光模式,即由使用者设定快门数度后,由相机内部的处理芯片根据现场情况和选定的测光模式,设定光圈大小进行合理曝光的模式。所谓M 档,就是手动曝光模式,光圈和快门完全由使用者自行决定,成败与否与摄影者的经验、能力密切相关P档,其实和单反的P 档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但由于大多数DC 的操作性并没有单反那么简单,所以要实现弹性操作,实在是不讨好的事情。只有少数顶级DC 才有这种优势。P 挡的原则与单反是一样的,不过由于DC 的光圈范围相当小:只有F2.8~8(少数有F11),所以,最优光圈优先一般是取F4下的光圈优先。A档,其实DC 下的A 档,有时有种有毛不算秃的感觉。毕竟光圈范围太小了。多数只有2.8、4、5.6、8、11五档而且由于DC 的光圈物理孔径小,任何一挡光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较大的景深。所以几乎不可能相单反那样去追求背景的虚化,光圈的运用范围相对就窄了不少。只有在近摄或者微距的时候,光圈才不是摆设。S挡,光圈范围比单反更小,ISO 设定比DSLR 更少,而且调整不易,所以只能在非突发事件的时候起作用。不过DC 的快门时滞,是S 档最致命的死穴,往往快门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快门释放的时间落后于手指按下快门的时间,往往就会再快的快门速度也只能把奔跑的人拍个半截——还有一半跑出画面了。只有熟练的高手,才能用S 档去凝固那一瞬间。而慢速使用时,更需要滤镜的支持——DC 的最小光圈太大了,过慢的快门会因为没有足够小的光圈来匹配造成曝光过度。M档,由于DC 在半按快门锁定焦点的时候,会出现拍摄结果的预览图,这样就为M 档在DC 的使用上提供了无限的魅力。既然可以预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光圈快门数值,从而轻松得到理想的照片。所以M 档,是资深朋友在使用DC 时使用最多的一个档。 和单反不可预见结果的情况不同,DC 的M 档不需要考虑太多问题,只要在液晶屏上的效果满意,就接近了成功。所以P 和M 应该是数码相机最最常用的两档。其实可以这样使用——平时用P ,创作用M ,轻松摆平一切。 A :光圈优先,光圈由摄影者设定后,快门由相机设置自己调节ISO 和感光系数。 P: 程序曝光,类似自动档,快门、光圈由相机设置,不过可以自己调节ISO 和感光系数在光圈的自动调节过程中几乎照相机是按照镜头伸缩也就是焦距来改变光圈大小。S :快门优先,快门由摄影者设定后,光圈由相机设置 自己调节ISO 和感光系数在光圈调节过程中 不仅仅根据焦距而是根据进光数量来决定的。M :手动曝光,快门光圈都由摄影者自己设置自己调节ISO 和感光系数。至于各种档适合拍什么倒没有定论,如果你是新手或者想简单操作的话就可以选择P 档或者auto (自动)档,当然可能不会拍到特殊的效果;如果你对快门有特殊要求但是对光圈设置不是很了解,比如想拍运动的小蜜蜂,就先把快门调到1/1000,选择S 档,光圈由相机自动设置;反之如果你需要大光圈需要景深,却不了解快门设定,就可以选择A 档;如果你是达人,各种情况下的相机设置都很清楚的话就可以选择M 档了,祝你成功。 篇三
摄影从这里起步!6大基本概念深入串讲
来源:ZOL作者:佚名
序言:随着数码时代到来,很多朋友都用上了DC也就是DIGITALCAMERA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也凭借其便利的使用,或超薄或超绚或超专业的外型已经抢夺了传统相机的半壁江山~
随着数码时代到来,很多朋友都用上了DC也就是DIGITALCAMERA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也凭借其便利的使用,或超薄或超绚或超专业的外型已经抢夺了传统相机的半壁江山~
虽然DC已经深入民心了,但是很多朋友对相机技术和专有名词却不是很明白,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朋友,买机器第一句话就是问“你的相机是多少W象素的拉”等等这些不是太专业选购的话~所以我想做个相机技术知识普及的系列报道,好让不了解相机的朋友将来买相机可以多和商家侃侃,让他们不能轻易用”象素“来左右你的口袋中的MONEY,也让稍懂点的朋友更加的深入了解~那么首先我们从"光圈景深的关系"来讨论吧!
第一章:光圈景深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谈「光圈」,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
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f1.4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接下来我们要来谈谈「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在我们的初级课程中并不教大家如何看景深表,一来是学起来乏味,二来是一般拍照的人真的很少在查这个功能。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首先需要一位模特儿来跟自己配合一下(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就行啦,美丑别挑剔,我们现在作的是光圈景深练习课程,不是在拍写真),然后找个背景较具变化的场地(例如在公园),将相机接上快门线架在三角架上。因为待会我们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快门的速度可能会拉的很慢,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拍摄,可能会得到晃动的画面。
接下来准备好一张纸笔来做纪录用。首先装上你常用的镜头,检查一下镜头光圈值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然后将它记录起来。以我们这次的镜头为例,从最大光圈f2.8开始、然后是f4、f5.6、f8、f11、f16。
请模特儿就定位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拍照了,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可以把相机切换到「光圈先决」模式。一开始我们从最大光圈开始拍起,然后依序调整光圈,一直拍到最小的光圈为止,一边拍别忘了一边要记下你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值。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因为可以交给相机来测光,所以只要依序变动光圈就可以了。使用手动相机(像是FM2)的人就要自己变化合适的快门值来配合每一段光圈,反正就是先设定好光圈,再寻找可以曝光OK的快门就对了。至于不知道如何使用「光圈先决」、或是不会作正确曝光的人,请翻阅自己相机的使用说明书,里面都会教你怎么作的。【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以上相片为F3.5,7X光学变焦,1/250秒快门,由于大光圈和长变焦,我们得到了清晰的主体虚化的背景,浅景深非常适合人像的拍摄~
其实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光圈长焦距往往适合人像和静物的拍摄,可以造成浅景深的效果,也就主题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而一般来说,MM时尚机器都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焦段略长,诸如10X焦的DC就能做到的效果了。。。【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第二章:快门的初识
上一节选集讲到了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其实摄影说白了就是一个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而光圈和快门,都是来控制暴光多少的方法而已~上节说到光圈值越大光圈也就越小,进光量也就越少,反之大家举一反三~暴光也就是取决于进光的多少,过暴会因为光线太强损失很多细节,弱暴却是光线太暗使得画面同样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控制好暴光度,而暴光其实简单的来说是取决于光圈和快门的,上节讲述了光圈,这一节就让我们来学习下快门的知识~
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的一个装置(有些中、大型相机的快门是做在镜头上),用来控制每一张拍摄底片的感光时间。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相机上面快门的组合:11/21/41/81/151/301/601/01/甚至很多专业相机快门值达到30~1/16000
上面每一组数字的单位都是秒,譬如1是一秒、1/15代表的就是15分之一秒、1/125代表的就是125分之一秒,这个意思就是说每一次我们照相时,让底片曝光的时间。跟光圈一样,上面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间都有「一格」(或说是「一级」)的差异。例如1/8跟1/15两个快门相差了「一格」、1/125与1/250也有「一格」的差距。
眼尖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上面的每一段快门时间,都是以倍数的方式在增减,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的时间都是次一段快门的两倍。越大值的快门进光时间越长,相对的让底片接受光量的大小就会越多,快门跟上一课谈的的光圈组合搭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以上相片就是用慢快门1/2秒以上,F2。8手持拍的,这样的快门和光圈的组合造成了烟花菊花状态~打个比方,要是你想拍出夜色下,车流如丝带的效果,这就必须要你有三角架,有稳定的拍摄场地,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将快门打到10秒或者更长,这样在条件允许状况下你就能拍出那样的效果了。【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而以上的相片就是由于没开闪光,并且机器快门为1/2秒,F2.8光圈,手抖造成了数码相机常见的“鬼影”现象,因此在手抖的情况下,快门过慢那么就应该用闪光来防止抖动,但是却要损失主体背后的细节,因为闪光几乎会让细节全黑~【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因为DC相对传统相机来说,CCD或CMOS成相原理的不同,决定了快门时滞总会慢一点,所以DC拍摄时更容易造成抖动,也就我们常看到的“鬼影”效果,所以我们在购买长焦距的DC时,可以选择同时购买三脚架,对于更专业点的来说,可以选择购买快门线,当然DC自带的防抖功能也能帮助你降低几档快门的~
一般单眼相机上面的快门组合还有一种称为「B快门」(就是在快门转盘上标示B的快门),它是藉由快门按下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一次曝光的时间,所以没有一定的秒数,至于上面的快门组合同学们倒不一定要强迫自己把它背下来,不过倒是要记得每一段快门的差距都是一倍这样的观念。象一般数码相机在LCD和EVF中就能直观的看出调整快门和光圈值后的效果,这也是DC能够越来越占领相机市场的一个原因之一~
第三章:曝光EV的调整
前两节已经说到了光圈和快门的初步知识,其实很直白的说,摄影就是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通过合理的构图和暴光来达到理想的相片~
光圈和快门都是物理上控制暴光的,而数码相机中的EV却可以通过调整相机内部软件来控制更合理的暴光度~应该说合理掌握了EV可以更好的帮助摄影者得到暴光更准确的相片。
很多玩家在挑选数码相机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率,像素,分辨率大小等问题,对于数码相机曝光参数的注意往往不够,而这确实数码相机拍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说到曝光则不可能不提到EV——曝光值。曝光值与光圈、快门以及ISO感率有关,当ISO固定时,EV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特定组合。
我们用一个光圈快门对应表来讲述EV的概念。
第一行是光圈序列A,从f/1,f/32,而左边则是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从1秒至1/1000秒。我们以EV=6为例,从表中找出任意一个6,看它的行和列分别对应的数值,比如第8行第4列是一个6,那么它对应的光圈序列是F1.4,快门速度为1/30秒。【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EV光圈快门对照表这个表很简单,大家应该很快就看懂的,不过普通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大多在f/2.8,f/8之间。
玩过数码相机的人都知道有曝光补偿这一说法,曝光补偿分为正补偿和负补偿两种。正补偿即曝光量要增加的意思,标示为EV+;负补偿即曝光量要减少的意思,标示为EV-。而从表中可以看出,EV0是1秒、f/1的组合,EV20是1/1000秒、f/32的组合,可见曝光量最大值是EV0,最小值是EV20。这和数码相机中正补偿、负补偿的表示方式恰好相反,也就是说正补偿EV+,其实EV值要减小;而负补偿EV-,EV值要增加。【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以上片为EV无增减拍的片]【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而这幅呢,为EV增加0.30的片,根据两幅同一场景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EV带给我门的将是不同暴光组合,可以使摄影者发挥自己最丰富的想象来玩弄光线~【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数码相机的曝光模式
现在的数码相机曝光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程式自动模式和全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是指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它的优点是可让拍摄者根据需求控制景深。
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是指在拍摄者选择确定快门的基础上,由相机根据测光信息、CCD感光度和人为设定的快门时间,自动选定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大小。即快门时间手动选择,光圈自动调定。在该模式下,大多数相机无论是手动选择快门时间,还是相机自动调定光圈系数,都会在LCD屏幕上和取景器内显示。
手动曝光模式下拍摄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可惜有此功能的数码相机不多,不过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部分用户对于曝光调整的需求。有曝光补偿的数码相机能使相片的明暗度得以改变。
用自动曝光模式在大多数光线下都可以拍出不错的效果,但严格地说,自动曝光的设置并非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可以完美地完成曝光控制,它也有一些自身的缺陷,由于所拍物体处于不同的环境光线下,因此如何正确控制曝光显得至关重要。闪光灯、反光板等自然非常有用,正确使用曝光补偿是对这一缺陷的最好补偿,使相机能拍出高质量的图像来。现在商用数码相机一般均提供曝光补偿功能,调节范围则一般在?2.0EV左右(一般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值的步长是1/3EV,有些是1/2EV)。一些较好的数码相机还具有自动曝光包围拍摄(AEB)功能,也就是在用户自己设定的自动曝光补偿的步长下,连续拍摄3,5张照片,让用户从中挑选出效果最接近实物的来,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闪光灯在开启AEB功能的时候无法使用。.
对曝光作出怎样的调整还是决定于摄影者本身,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什么时候该加大补偿、什么时候该减小补偿”。选择什么样的亮度最终是由摄影者的眼睛来掌握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则:一般来说,白色和高亮度多的对象,应增加补偿;黑色和昏暗的区域广的对象,应减小补偿。
这里拍摄了一张蓝天白云的图象,相机设置为普通的自动曝光模式,此时相机主要是针对主要图景周围较黯淡的背景设置的曝光值。从图像效果可以看出,这张图像明显存在曝光过度现象,白云和蓝天的颜色都显得很淡(图1)。为了获得更好的曝光效果,可以使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来降低整个图象的亮度。经过曝光补偿设置为-1来降低整个图像的亮度,整个图像的色彩显得相当饱和,有着相当突出的细节,云更白、天更蓝(图2)。【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图1【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图2【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玄机认为,摄影很多时候不要局限于机器的优劣,当然专业的相机更能帮拍摄者实现更多的拍摄想法,光圈,快门,EV,镜头等等都是一台DC基本固定的,所以在了解了这些技术后,最要紧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和独道眼光的培养~不知道本人的愚见是否大家认同“独到的眼光胜于专业的镜头”
第四章:ISO值光圈快门关系和运用
这一节和大家说说ISO的知识以及这几者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里面都有这个设置,它是胶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普通家用的胶片一般ISO值是100,这好像一个标准值一样,在这个值下面,我们基本可以实现各种场合的曝光正确,建议初学的朋友可以使用这个值来进行操作。如果低于100,比如50或更低,那么画面质量将有所提高,画面更细腻,适合于拍摄人像或风光静物等场景,层次非常丰富。低感光度带来的影像是照成感光时间加长,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来补充曝光,以达到正确的画面要求。如果感光度值高于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么,胶片画面的颗粒感就会增强,CCD画面就有噪点产生,它的好处在于可以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这样通过缩小进光量来达到正确曝光。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合理运用可以产生比较特殊的效果。在比较暗的环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个好办法。
光圈:镜头的通光量有光圈的控制作用,通常镜头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过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带来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当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准确,否则比较浅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点的偏差。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过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景深,这样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风光或者环境,清晰度范围很大。
配合光圈的变化,可以调整快门的速度来实现正确曝光,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比如你的光圈确定为F8,那么快门越快,进来的光亮就越少,快门越慢就进光更多,快速的快门可以把运动瞬间凝结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如果放慢快门速度,那么,主体不动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会变成模糊的运动效果,画面的生动性加强。【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光圈和快门的关系:
当一个景物的正确曝光确定以后,你可以变换不同的曝光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个场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确曝光值是F8,1/125,那么,你可以选择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种组合,来控制画面的表现方式,这里面就是一个摄影常用的规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证曝光量的正确,可以放大一挡光圈,同时提高一挡快门,或者缩小一挡光圈,同时放慢一挡快门。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放大或缩小几档光圈,就要相应的加快或放慢几档快门。这样才能维持曝光总量的正确,保证画面质量,而画面效果就是通过不断变换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来达到的。当然,这种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拍摄月夜星空,等等特别的环境,这里就不是简单的倒易率能解决了,更多依靠摄影者的经验和技巧,这是需要实践来总结的。
以上片,就是用ISO100,F2.81/80秒这样的组合得到的,而摄影者将聚焦定在了前面的塘葫芦上,由于IOS的过低,光圈过大,因此民间艺人挥动的手是动态模糊的,人物作为背景也是虚化的~
ISO值的运用:
ISO值可以控制曝光量,通常增加一挡ISO值,光圈就可以获得一挡缩小,或者快门获得一
挡加快,反之亦然。这也是需要根据画面效果的要求来调整的。当然在一般数码相机来说,高ISO会带来更高的稳定性和感光度,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成象效果的降低,比如在ISO50拍摄和ISO200拍摄的同一张样片来看,ISO的画面几乎肯定的是比后者要干净,噪点也要降低不少,所以在使用一般DC的人们,在光线不太好的状态下,选集推荐使用脚架而不是一味的提高ISO来提高稳定性~
第五章:CCD指标以及象素的秘密前面说到了数码相机一系列技术部件的知识,而现在我们回到最让普通消费者比较注意的地方那就象素的知识,很多朋友问的第一句话,你的数码相机是多少象素的,其实这一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象素越高就能带来更高的清晰度,他只能带来在电脑上看更高的分辨率而已~接下来,让我了解下CCD和象素之间秘密吧~【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到底需要多少CCD像素,
CCD,是英文ChargeCoupledDevice的缩写,中文译名即“电荷耦合器件”。从功能上看,它负责将镜头传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类似于普通光学相机的胶片。
CCD光电转换是通过CCD上面布满的许多感光点(MOS电容)来实现的。一张图片,就是通过这一个个的感光点来描述其色彩、亮度与灰度的。
对CCD感光点,我们通常的另一种描述是“像素”。理论上,像素越多,拍摄时就能使被拍摄物的影像分得更精细,对图像的描述也会更精细。也就是说,要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像素个数,即CCD感光点的个数。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CD像素的个数,构成了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被绝大多数人当作了唯一重要的参数,尤其是在普通消费者那里,“唯像素论”已经变成了主流消费观念。开头的例子中,那位同事,就是了为500万像素,甚至连变焦能力和镍氢电池都可以容忍。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像素的个数呢,
有人说,如果要达到普通35mm光学相机的画面质量,数码相机的像素至少要到千万以上。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好像是,即使如600万像素级的高档家用数码相机,其成像质量也无法与普通的光学相机相比。
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上面的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一切皆取决于我们的应用。在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出版、影像、广告行业等,它们经常需要将图片放得很大。对这种应用,即时目前最先进的千万像素级数码相机,与传统光学相机相比,也捉襟见肘。而在家用领域,却极少有把照片放大到7寸以上的需求——即使7寸照片,200万像素也完全满足需要了。
下面列出一组分辨率、像素与实际成像大小的关系:600×800=48万像素=3寸照片【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700×1000=约80万像素=5寸照片(3.5×5英寸,毫米规格89×127);
800×1200=约100万像素=6寸照片(4×6英寸,毫米规格102×152);
=约150万像素=7寸照片(5×7英寸,毫米规格,127×178);
=约200万像素=8寸照片(6×8英寸,毫米规格152×203);=约310万像素=10寸照片(8×10英寸,毫米规格203×258);
=约400万像素=标准照片(8×12英寸,毫米规格203×304);
=约400万像素=宽幅照片(8×14英寸,毫米规格203×356)。
(注:以上分辨率是相应尺寸照片所需要的分辨率,可能与数码相机所能调节的分辨率档次略有不同。一般地,图片的分辨率乘积就是所需像素的个数。在同一相素数情况下,所能成像的最大尺寸也大致相差无几,热纾?00万像素产品,其可调节的分辨率档次在数码相机中可能表现为,也可能表现为。)
从上面的对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普通家庭,如果没有特殊的放大需要,那么,300万像素应该是一个性价比都比较好的产品档次,甚至,200万像素也说得过去。如果在一种较低价位上,片面追求高像素值,那就极有可能损失相机的其他功能,而这些功能,比如变焦能力、微距拍摄能力、镜头质量、芯片处理速度等,对数码成像的质量而言,同样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300万甚至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画面质量倒不如部分200万像素级产品高的原因。现在的一个市场趋势是,许多厂商正利用用户对像素的盲目崇拜,玩起了像素升级的游戏。当然,升级的代价是成本的迅速增高。即以索尼的P系列看,其P52、P72与P92相比,除了像素由300万增加到500万外,功能几乎没有其它质的改变,然而,就是这个像素的变化,就引起了价格从2500元到3500元的变化——几乎增加了1000元~
为了迎合用户对像素的偏好,有些厂商还在插值像素上大做文章,比如说富士的SuperCCD技术。而插值像素的真面目是,通过软件运算得到新的像素数,从而提升画面的分辨率。由于新像素不是CCD的物理感光点产生的,也即不是对画面的真实描绘,虽然画面可以翻倍地增大,但画面质量必然有所降低。因而,购买时一定要搞清楚光学像素与插值像素的值到底是多少。【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被人忽视的CCD大小
如果拿索尼的MVC-CD300与P92这两款产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前者是300万像素,而后者是400像素,但前者价格却比后者高了近2000元~个中原因在于,除了镜头的不同外,CCD面积的大小也是影响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MVC-CD300是300像素,CCD面积为1/1.8;而P92是400万像素,CCD面积才只有1/2.7英寸——像素多的面积小,像素少的面积反而大。
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只关注CCD像素数的消费者可能忽略了CCD面积这个更为重要的参数——可能,还有人把CCD的大小理解成了显示屏LCD的大小。而有的产品似乎也不太愿意告诉消费者这个参数,干脆不标明自己CCD的大小。
CCD面积的增大意味着什么,
在同样的像素条件下,CCD面积不同,也就直接决定了感光点(MOS)大小的不同。感光点的功能是负责光电转换,其体积越大,能够容纳电荷的极限值也就越高,对光线的敏感性也就越强,描述的层次也就越丰富。相反,如果感光点的体积过小,就容易出现电荷溢出的现象,使画面出现噪点。
不仅如此,CCD的大小还直接决定了焦距的长短。数码相机由于CCD面积远小于传统光学相机的35mm胶片,因而,它的镜头焦距就可以做得很短。如果增大了CCD面积,则必然要带来镜头焦距的变长,这自然会提高生产的成本。同理,如果CCD小一些,那么,相机的在焦距变短的情况下,也能做出类似长焦的效果,当然,其拍摄图片的景深也会大打折扣的——这也是家用数码相机拍摄景深无法与专业相机比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这一点,有些数码相机玩家并不看好那种仅升级像素个数却不改变CCD大小的做法,他们认为,如果CCD面积相同,倒不如去买像素值低的产品。如果再联系上面对照表中的数据,在CCD像素处于一种浪费的状态时,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对于专业数码相机,其CCD面积往往做的比较大,比如尼康D1x,其像素仅为547万,但价格却高达3万元左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CCD面积高达23.7mmx15.6mm。与之相较,我们前面说过的索尼P92,尽管其像素为400万像素,比D1x仅少100多万像素,但其CCD面积却只有1/1.8英寸(即8.1mmx6.64mm),远远小于D1x。【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这张是由FUJIFILM S304 300W象素 1/2.7英寸CCD的DC拍出的片]【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而以上这张为本人去广东旅游在火车上拍到的铁路沿线收废品的老头的片,机器为美能达A1【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500W象素,2/3英寸CCD,当然在实际尺寸下,相对前幅相片,后者尺寸大很多,分辨率也高很多~
对于300万级的家用数码相机,一般CCD的大小为1/2.7英寸——即使400万像素级产品(如索尼的P92)达到了1/1.8英寸,但考虑到100万像素的增加,其MOS的体积并没有增加,CCD的相对面积也没有发生变化。但如果300万像素级的产品,其CCD面积却只有1/3.2英寸,那么,其成像质量肯定要打折扣;而有的虽然标称像素值很高,比如部分国产300万像素级产品,但却不肯标明其CCD大小。对于这两种情况,消费者在购买前一定要问个清楚。
想必大家看完了这个文章,对象素和CCD有了一定的了解吧,那么走到卖场或者和其他玩家交流时,就不要光说“你象素是多少啊”这样话了拉~至少,可以把玄机帮助大家学习摄影的前4篇文章总结起来,那么我想下次你和其他人聊摄影时,也能说出点点道理拉~
第六章:白平衡的定义和运用
提到白平衡也是数码相机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参数,比如,要是你在作画,明明是红色的花,而由于你的颜料调不出那种红色,那么你的画肯定会要失色不少~因此,DC中的白平衡技术,也就是让拍摄者来调整出适合当时光线以及色彩的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在当时光线条件下,怎么使一张白色的纸更好的还原本色而已~
白平衡即WhiteBalance,这个概念来自数码相机的运用中。在数码摄影中,如果白色还原正确,其他颜色还原也就基本正确了,否则就会出现偏色。我们知道: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物体的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的不同而产生改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颜色。人眼可以辨别各种颜色,而DC的CCD不具备这种功能;为了能让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与人眼所看到的基本一样,就需要“白平衡”来调整。白平衡能使DC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见的基本相同。
如果使用传统相机,我们只能用日光型或灯光型胶卷加上一些滤色镜来调整色温。DC在调整色温方面的方便之处就是可以在相机内直接设置白平衡,使景物的色彩比较准确地重现。通常我们在拍摄时可以简单地使用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是DC根据当前画面,找出最亮点(白点)和最暗点(黑点),然后以此两点算出色温。使用自动白平衡能应付许多通常的拍摄任务,拍出照片的效果也不错。
不过,自动白平衡虽然方便,但准确度有限,所以现在的DC除了自动白平衡以外还预置了日光、阴天、白炽灯、日光灯等多种自定义白平衡,让拍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选择合适的白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光线条件是多种多样的,灯光类型也各不相同,于是许多DC又增加了手动白平衡功能,即按标准白色设置白平衡参数。在拍摄现场光照条件下,用DC的镜头对准纯白色物体,并使景物充满DC的取景范围,手动调整白平衡。【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另外,在拍摄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白平衡。
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因为电子闪光灯发出光线的色温与日光基本相同,所以应把白平衡设置为日光,即使是在拍摄夜景时也应如此,这样的设置对近景人物色彩的还原也比较好,而远景灯光在照片上一般表现为温暖的黄色,为大多数人所喜欢。如果你在拍摄夜景时只有远景而没有近景人物的话,则可以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以下就是三张同一场景不同白平衡得到的不同效果的样片~
【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
而这三张图片,都拍摄的是KFC蛋塔,而哪中白平衡更能体现色彩的本色,我们不得而知,或者说用白平衡来创造意义的拍摄物体,用本来非原色的东西来烘托主题或者相片内容,那么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 .cn】花草是摄影爱好者经常拍摄的东西,拍花时不要用自动白平衡,根据当时的光源调整就行了。如果在日光下拍花而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则可以让白色的花拍摄出来带一些蓝色,如同情人节花店出售的“蓝色妖姬”!
现在学校教室、单位办公室基本是用日光灯照明。日光灯看上去是白色,其实是我们的眼睛在“自动白平衡”。日光灯发出的光的光谱不是连续光谱,只能用近似色温大约4000K来表示。在日光灯下拍摄时可以设置白平衡为日光灯;如果你嫌拍出来的照片有点偏绿色,也可以设置白平衡为日光,然后在镜头前面加一个专用的日光灯滤光镜,它是品红色(Magenta)的,只是市面上不常有卖。
在拍摄日出或日落时,色温比较低,别用自动白平衡,也不要设置成白炽灯,而应设置成日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会比较红一些,更加符合日出或日落时的氛围。
通过六章的讨论,我们对光圈,快门,暴光EV,ISO感光度,CCD以及白平衡这六种DC中最常用的技术参数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仔细看看,说着简单的东西,其实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千变万化的组合来得到千变万化的摄影效果,其实万变不离其中,所有这些的改变和组合,唯一目的就是得到暴光准确的相片,加上摄影者独到思维的构图,那么一张好PP也就亮相于众人面前~DC是方便的,我们不要盲目的崇拜专业的DC,虽然专业DC能带给摄影者更多的创作灵感,但是后期的处理更是能弥补前期拍摄的瑕疵~因此,不管您现在正在使用何种DC,其实他都只是一支内容丰富的笔,而真正使其丰满的是摄影者您本身~
玄机对摄影的理解就是“独到的眼光胜过专业的镜头”~希望大家能喜欢这篇文章,玄机也希望该文章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是思维的活跃而不是困惑于DC机器各种各样技术参数的束缚~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ony cmos 拍摄字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