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不应该进行具有国际法律义务具有的co2

评论|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 中国是否要当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
微能网,每天为您分享光伏、电力、储能、生物质等能源行业新闻资讯、最新政策。
继退出TPP之后,“不走寻常路”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做出一项令全世界震惊的重大决定——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美国当地时间6月1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即日起,美国将停止落实不具有约束力的《巴黎协定》。
中国是否应该接招去当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
中国在碳排放问题上应如何处理
碳排放交易逐渐变成了国际舞台上的新型政治博弈,中国不应该被舆论压力牵着鼻子走。根据美国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DIAC)2014年发布的各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排名,中国位列全球第48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仅是美国的46.3%、日本的78.5%以及德国的84.4%,我们有理由维护合理的碳排放权益。
《巴黎协定》将国界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地理边界,一些国家可以通过进口替代的方式从其它国家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而不计入碳排放。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控制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加工制造业一般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链生产端的外包形成对发展中国家隐蔽的碳排放转移,被称作“贸易隐含碳”。
现在主流的碳排放研究视角都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的,认为只要产品生产是在某个国家进行,相应的碳排放就属于该国家的排放,没有考虑产品是否在该国家消费。若根据产品消费而非产品生产的角度计算二氧化碳排放,中国的碳排量将大大降低。
发达国家已经迈入后工业化时代,从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第三产业,并且人口较少增长较慢,碳排放基本不会有较大增长。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人口负担较重,与已经走过这个阶段的发达国家在同一时刻不具备可比性,碳排放总量限制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的道路上制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存量,然后将高排放的工厂外迁至发展中国家,当发展中国家经济向好的时候,发达国家找“减缓全球变暖”这种政治正确的理由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显然是不公平的。减排的责任应该按照历史总排放量来划分,大气中现存的二氧化碳排放绝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家自工业化时代产生的,中国没有责任为发达国家过去的大肆排放负责,发达国家应该对控制温室效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这种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碳交易监管机制的不成熟和碳减排执法人员的不足,使碳交易在我国很难监管到位。碳权是能够出售获利的,因此通过文件虚报、数据作假等作弊方式获得配额、抵减碳权的动机一直存在。例如在碳排放总量设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容易受到当地企业的游说,以获得更多的碳排放空间。或是企业故意把过去的历史排放多报一些,来获得更多的碳权。
金融企业对碳交易有极大的兴趣是因为他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概念,创造新的金融市场进而推行绿色金融产品制造利润,如果我们尚未设计出公平且健全的碳交易方案,而本末倒置地匆忙着手进行碳交易,那就要谨防碳交易偏离了节能减排的初衷而演变成新的金融泡沫。
如果全国的碳排放交易启动,发达地区的工厂想要维持当下的生产水平,只需要从欠发达地区购买碳排放权,欠发达地区的工厂失去排放空间相当于卖掉了自己的“发展权”,这样会间接加剧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当欠发达地区需要发展的时候,还得向发达地区购买碳排放权,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本将会明显增加。
中国碳减排应量力而行
在特朗普当选并撤销“清洁电力计划”,全球碳减排领域处于普遍悲观的情况之下,各国尤其是欧盟期待中国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气候领域的领导力正由西方逐步转向东方的吹捧性言论顿时四起。中国经济面临着减速的“新常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某些国家不想承担责任,于是把中国捧到了台前。是否应该接招去当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目标和政策行动不会改变。首先,中国的大气污染状况使我们必须进行能源转型,就目前的能源结构而言,空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的产生有较大的同源性,煤炭控制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既可以降低空气污染,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空气质量是为了本国人民的健康,即使没有《巴黎协定》,迫于生态压力我们也会这么做。其次,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飞速发展,光伏、风电、水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光伏和风电的成本近年来迅速下降,有望在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由于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凸显,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随着配售电改革的推进,人们会更愿意选择绿色电力,由此带来碳减排效益毋容置疑。再者,光伏行业已经成为中国领跑全球的行业,15年间,风光发电累计拉动总GDP增长约14.3万亿元,累计拉动投资约5.4万亿元。
未来储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微网和氢能等低碳产业可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就业有拉动效益,绿色和平与中国风能协会发布的《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协同效益》报告预测,到2030年风光发电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接近24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接近530万人,带动的总体就业人数接近770万人,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行业在未来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就业压力。
我们不需要承担不属于我们的义务。气候变化治理的全球领导力是需要中国花钱的,而中国在过去几年以及未来面临经济放缓的压力,不能过于追求所谓的国际声望,而是量力而行。发达国家的人民呼吸着优质的空气,享受着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还不用承担商品在原产国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国人民还得呼吸着糟糕的空气,为其他国家在中国的隐含碳转移埋单,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中国要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领跑全球,优先发展绿色实体经济打造实实在在的领导力。
我国应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以期找到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公平的碳排放责任分担。我国空气污染的监管和治理应优先于碳减排,希望人们用上绿色电力却戴着雾霾口罩的情景不会出现。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供职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无关)
来源:能源杂志
【微能网】小编编辑整理
能源界第一交流平台
微信ID:weienergy
智慧停车及充换电分盟
智慧停车场
充换电设施投融资平台
ID:smartEVunion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在全球关于二氧化碳排放谈判中的立场及理论依据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在全球关于二氧化碳排放谈判中的立场及理论依据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国际上为了限定各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签订了一份协议是?_百度知道
国际上为了限定各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签订了一份协议是?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到2010年,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包括6种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利昂(氟氯碳化物)等。到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家应减少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之后才具有国际法效力。各个国家之间可以互相购买排放指标,也可以以增加森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按一定计算方法抵消。中国年排放28.93亿吨二氧化碳,人均2.3吨,美国年排放54.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20.1吨,欧盟年排放31.7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8.5吨。?
美国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1年3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澳大利亚也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澳大利亚是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第二高的国家。?
中国于日签署了该议定书。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交存了中国政府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
经过近8年争拗后,京都议定书终获得120多个国家确认履行公约,包括俄罗斯于2004年11月接纳后,终使议定书能在日起正式生效。
采纳率:5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次下载&&|&&总114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40积分
5人评价2页
2人评价39页
2人评价1页
1人评价18页
2人评价19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40积分VIP价:32积分&&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了全球关注。为了应对该问题,国际社会做出了诸多努力,如历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诸多协议,各个国家也承诺一定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而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水泥工业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产生了巨大的CO2排放量。据统计,水泥工业是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耗工业,并产生了第二大的工业部门CO2排放量,加重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水泥行业CO2的排放控制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有重要影响。
&&本文就国际水泥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并从政策层面和国家层面对国际水泥行业CO2排放控制进行简述,在此基础上,对国际水泥行业CO2减排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1&国际水泥行业CO2排放控制
&&2001年全球水泥产量为17.5亿t,而到2012年增加至约38亿t,10年间平均增速约7.5%见图1。按各地区划分的水泥产量变化见图2,其中各地区均以2001年为基准100。
&&10年间亚洲、非洲和独联体国家的水泥产量均有显着增长,较2001年分别增长近2.5、2.2和2.0倍;而大洋洲、美洲、欧洲水泥协会成员国和欧盟的产量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而据世界水泥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组织(CSI)统计,目前国际熟料CO2排放系数平均值为853kg/tcl,单位水泥CO2的排放系数约为0.55~0.95kg/t。
&&面对巨大的水泥产量及CO2排放量,各个国家或地区采取了诸多措施来缓解水泥行业CO2排放量的持续增长。在此以美国和欧洲为例进行简述。
&&在水泥标准方面,美国现行ASTM标准允许一定条件下在水泥中掺加部分混合材,而之前的标准一直不允许混合材掺入。除此,由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California AirResources Board)提出了加州地区的低碳水泥标准,旨在2020年实现吨水泥CO2排放量达到0.69t,并实现CO2减排24%。其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石灰石混合水泥比例和使用低碳燃料等见表1。
&&除上述标准外,美国环保署(E PA)和美国能源部(DOE)于1992年启动的“美国能源之星计划”对提高水泥行业能源效率,降低单位产品CO2排放量具有显着促进作用。该计划为包括水泥行业在内的特定工业部门建立了企业能源性能指标—EPI,并为企业提供免费测试。EPI取值位于0~100分。环保署定义行业内全国平均得分为50分,而能源效率更好的工厂得分75。2013年8月,美国第五大水泥生产商-意大利西麦斯公司宣布,EPA和DOE判定其在美国的5个水泥工厂具有优良的能源性能,并已获得“能源之星”的称号。
&&欧洲水泥标准将通用水泥分为5大类,并规定了每类水泥中混合材的最大掺量。图3表示了从2000年到2010年欧洲水泥品种的变化情况,可知允许混合材掺量&5%的CEM I类水泥有明显下降,而这对减低单位水泥CO2排放量有促进作用。
&&除此,成立于2 0 0 5年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 UETS)是京都机制下最重要、最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交易体系。EU-ETS涉及到了包括水泥行业在内的主要工业部门,并为每个部门制定了完整的温室气体监测与报告协议。要求每年3月31日前报告上一年度的排放数据,并由政府指定的独立第三方来核查。经过核查的上年排放量如果超过发放的配额(EUA),则必须到市场上购买超出的数量。2008年,EU-ETS市场总共交易CO2 31亿t,交易额919亿美元。
&&除交易系统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就积极采取自愿协议的方式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随后又不断对其进行修订和强化。自愿协议主要分为完全自愿、采用法规及能源税或碳税作为推动、将能源税或碳税和严格法规相结合三种方式。在现有的自愿协议中,比较成功的是英国气候变化协(ClimateCha nge Ag reements)、丹麦的能源效率协议(Energ yEfficiency Agreements)以及荷兰的长期协议(Long-TermAgreements)。上述措施对间接降低水泥行业CO2排放量均有显着促进作用。
&&除各个国家或地区针对水泥行业所采取的CO2减排措施外,国际大型水泥集团也采取了相关碳减排措施见表2[1]。
&&2&国际水泥行业CO2减排技术
&&水泥行业CO2主要来源于钙质原料分解、燃料燃烧和电力消耗,而国际水泥行业CO2减排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优化水泥制备工艺,减少煅烧热耗和生产电耗;应用替代燃料,减少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减小单位水泥中熟料的比例,降低整体CO2排放水平等。
&&2.1&工艺过程技术
&&据CSI对约占世界水泥总产量25%的967个水泥企业的统计,2011年全球水泥行业吨熟料热耗为3560MJ,而考虑熟料理论热耗和烘干原料用热耗,水泥窑炉热效率已达70%以上,能效进一步提高幅度并不大。然而,针对工艺过程技术,国际水泥行业依然做了诸多工作。
&&“筒-管-炉-窑-机”是熟料煅烧的核心设备,近年来国际上围绕上述核心设备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新型低压损旋风筒、适用于二次燃料使用的分解炉、两档短窑和旋转盘式冷却机。
&&旋风筒内筒是“涡流探管”,它可以处理旋转的携带固体的气流,并引出旋风筒。但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气流常造成不利的流动状态,其反映就是内筒具有很高的压损,最高可达旋风筒总压损的90%。而A TEC公司研发的置于内筒中的导流叶片可以减小压损,其可“困”住旋转气流,并在旋风筒中心形成稳定的涡流管,使其压损降低30%见图4a[2]。
&&针对水泥行业二次燃料处置种类的增多和处理量的增加,国际水泥行业针对传统分解炉进行了诸多改造。通过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相关软件对分解炉进行模拟分析,有助于详细了解分解炉内部的工艺过程,实现分解炉的高效运行见图4b。同时,对应用二次燃料的分解炉进行模拟研究可确定二次燃料最佳喂入位置、喂入量等参数。与传统长径比为15的三档窑相比,长径比为10~13的两档窑具有以下优点:设备重量降低约10%左右,运行平稳,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等。除此,现有新型干法技术中入窑生料分解率多在95%,回转窑热负荷已大大减轻,长径比更小的二档窑完全能够满足熟料煅烧的功能,同时窑筒体表面散热量也更低。自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台L/D&11的二档窑在欧洲投产以来,二档窑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国际上新建生产线投入的二档窑数量已超过三档窑。如2004年以来,洪堡公司出售的窑中,两档窑占53%,三档窑占47%见图4c[3]。
&&与传统的单筒或多筒冷却机相比,第三代固定篦板式冷却机在冷却效率、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而面对单机窑产量提高、替代原燃料大规模应用所导致粉状熟料量增多的情况,第三代篦冷机存在冷风难于透过粉状熟料料层,导致未冷却的熟料量增多,冷却效率低等缺点。针对其缺点,20世纪90年代末期,FLSmidth公司推出了第四代推动棒式冷却机,其篦床完全固定,并在篦床下安装了机械空气流量控制阀调整充气和熟料层的风量分配,配置了独立的推料单元。而第五代冷却机—旋转盘式(RDC)冷却机见图4d是根据“旋转盘”原理进行操作,在该熟料冷却机中,活动篦板由旋转盘取而代之,该圆盘转一圈用时30min,输送效率达到了100%。冷却机进口安装了固定篦床,与窑出口成90°角,这就消除了由窑和熟料冷却机不同中心线引起的熟料颗粒离析的问题[4]。
&&除熟料煅烧外,粉磨工序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据统计,粉磨工序电耗占水泥生产总能耗的60%以上。因此,新型高效粉磨技术始终是国际水泥行业研究热点。除OK磨机、非凡MVR立磨外,作为世界第一台磨辊驱动式磨机,TKRT公司开发的Quadropol RD立磨见图5a,吸引了全球目光。与传统磨盘驱动式磨机相比,Quadropl RD磨机具有以下优点[5]:
&&(1)更强的喂料粉磨能力。传统的磨盘驱动,磨辊运动靠物料的摩擦,因此磨辊较磨盘运动慢,导致在磨辊前容易形成物料的堆积,影响粉磨;而使用磨辊驱动可以使磨辊运动速度较磨盘快,从而使物料以更统一的方式进入粉磨间隙,提高粉磨效率。
&&(2)低功率和低齿轮扭矩。磨辊驱动时,驱动力可以根据磨辊的数量得以分散,单个磨辊驱动功率降低;同时由于磨辊较磨盘运动速度快(大约为后者的两倍),使其传送的扭矩也减半,这对于粉磨量较大的磨机更有优势。
&&(3)高运行稳定性。由于是磨辊驱动,即使一个磨辊驱动发生故障,也不会对磨机的使用产生很大影响。世界第一台Quadropol RD立磨见图5b,于2012年年底在墨西哥的C r u z A z u l实现应用,其驱动功率为3×1 550kW,用于生产CPC 30RS水泥(熟料大约占75%,火山灰和石灰石大约占25%),设计产量为175t/h,细度为45μm筛余3%。运行表明,在预期粉磨细度内其产量可达180~200t/h。同时,该立磨实现了全自动启动,即只需按一个按钮,即可在10min内实现正常生产。
&&2.2&替代燃料技术
&&根据CSI调查数据,2011年,全球水泥行业用燃料中(以能量为基准),传统化石燃料占86.71%,生物质燃料占4.04%,替代化石燃料占9.25%。而大部分替代燃料的CO2排放因子较传统燃料要低,因此替代燃料技术可以降低单位熟料CO2排放量。考虑不同国家燃料储量和种类的巨大差异,应用于水泥行业的燃料也有较大差别见图6。
&&替代燃料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废弃物鉴别和相关特性分析、处置方式的确定、废弃物储存、预处理、燃烧、燃烧后监测等。针对不同废弃物类型、热值、水分、表面积等,处置技术有较大差异。在此仅介绍替代燃料的预燃烧技术和日本日挥株式会社的污泥燃料化系统见图7。
&&针对大颗粒和未处理物料,结合分解炉开发的预燃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2]。虽然该技术建造成本较高,但针对特定的废弃物其可运行时间较长。如在德国Rüdersdorf水泥厂针对废弃物处置建设的流化床热解系统已投入使用数年,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由Polysius公司和FLS公司开发的“预燃室”技术和“热盘”技术见图8a,也在部分水泥企业投入使用。而由于该系统较为复杂,且投资较高,因此并没有得到普及。针对上述系统缺点,Polysius公司开发了过程预燃技术见图8b。其通过在分解炉或三次风管上集成预燃烧系统或热解系统,实现对替代燃料的分布处理。较“预燃室”技术和“热盘”技术,该技术处理量稍小,但过程简单、有效而环保。面对未来替代燃料质量下降和成本升高,过程预燃技术前景较好。
&&针对污水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进厂污泥经计量后,直接送入水泥回转窑窑进行协同处置。
&&(2)在水泥厂配套建设一个烘干预处理系统,利用预热器废气余热(温度约280℃)将污泥(含水率约80%)烘干至含水率低于30%,对烘干所产生的大量废气进行再次处理;含水率低于30%的污泥经输送及喂料设备送入分解炉焚烧。方式(1)因处理量小且污水污泥直接入窑对窑操作有较大影响而不被推荐。针对方式(2)的处理方式,日挥株式会社开发了污泥燃料化系统,其包括蒸汽加热器、直接接触式多段干燥机、旋风筒、循环风机等见图9。通过该系统处理,可获得水分含量&10%,粒径&50mm,热值约16.75kJ/kg的干燥污泥。该系统的优点如下:
&&(1)工艺简单,运行容易。循环利用污泥的蒸发蒸汽,仅排出剩余蒸汽的简单工艺。
&&(2)对恶臭气体容易采取相应措施。干燥机内为微负压,不会有恶臭气体漏出,恶臭气体在热源炉内可以得到分解。
&&(3)干燥热源的多样化。蒸汽、空、低温废气等热源可以得到利用。已投入的污泥燃料化设备规格:处理能力62.5t/d,燃料产量13.2t/d,占地面积450m2。包括住友大阪水泥等公司均采用了该系统。
&&2.3&其它方面
&&除了工艺过程技术和替代燃料外,国际水泥行业在新型低碳水泥研发、降低水泥中熟料比例、CO2捕集和贮存(CCS)技术、水泥水化基础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就。如针对降低熟料系数,国际水泥行业在提高混合材活性、优化水泥中颗粒的级配、开发高掺量混合材的新型水泥、研发各种用于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外加剂与改性剂、开拓纳米技术在水泥基建材中的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全球水泥行业熟料系数随年份的变化见图10。
&&针对基础研究工作,国际水泥行业也取得了诸多进展。如2002年成立的欧洲水泥基础研究合作组织NANOCEM针对影响水泥宏观性能的纳米级或微米级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水泥水化过程、控制收缩的界面力、硅酸钙水化物的纳米级晶体结构、环境中水分等向混凝土内部的迁移过程等[6],这为未来水泥行业持续的节能减排工作奠定了基础。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水泥行业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各国、各地区,甚至部分水泥集团都做出了相应的减排部署或计划。针对水泥生产过程中CO2的主要排放源,国际水泥行业在工艺过程、替代燃料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之一,水泥的产量在短期内仍会以较高速度增长,因此降低单位产品CO2排放量将会是未来工作的重点。而随着水泥生产工艺的逐步优化,传统的能效提高技术、燃料替代技术和熟料替代技术等措施对降低单位产品CO2排放量的作用将会逐渐降低,而新型低碳胶凝材料的开发和CO2捕集和贮存技术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史伟。中国水泥工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
&&[2] Rainer Nobis. 6th International VDZ Congress 2009 [C].Germany:Verlag Bau+Technik GmbH,.
&&[3]Dr. Joachim Harder. Trends in cement kiln pyroprocessing[J].ZKG International,2012(2):12-20.
&&[4]Dr. Joachim Harder. Latest trends in clinker cooling[J]. ZKGInternational,2011(2):25-31.
&&[5]Thomas Schmitz. QUADROPOL RD-The world’s first verticalroller mill with driven rollers. 7th International VDZ Congress,2013,Germany.
&&[6]Karen Scrivener. 10 years of Nanocem:Research Highlights.7th International VDZ Congress,2013,Germany.
(责任编辑:曾家明)
文章来源:《中国水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0 人参与评论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水泥网www.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会员咨询:400-
24小时热线:3
杭州总部:1
商务合作:2
北京信息总部:010-
中国水泥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律义务具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