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普通家庭马化腾腾盛赞的这款产品,能够续写QQ秀的传奇吗

注册 | 登录
大王叫我来巡山
产品经理就业培训班,12周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200+名企内推,保障就业
这是一款神奇的产品,一款三个月用户上亿的产品,一款堪比王者荣耀的产品,一款马化腾夸奖的产品。
“我早就说,QQ秀可以在手机上实现的嘛!”
这是马化腾第一次知道厘米秀开始在手机QQ中发酵时,对QQ厘米秀产品负责人,也是当年QQ秀的负责人贺飏说的第一句话。
QQ厘米秀是腾讯SNG(社交网络)事业群即时通信综合部推出的产品,它结合了个性角色、装扮,个性聊天动作,集贴纸玩法等多重元素,在从2016年1月上线至今,成为在将近十亿用户量级的手机QQ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互动功能之一。
虽然马化腾的鼓励让贺飏感到欣慰,但压力也很快随之而来。包括马化腾等许多腾讯高管的目光都开始注视着这款产品,原因也很简单:厘米秀继承了腾讯第一款增值业务产品QQ秀的基因,每个人都希望它能在移动设备上重新续写当年QQ秀的传奇。
厘米秀第一次出现在腾讯集团的视野中是在2016年腾讯第三季度的财报中,其中特别提到,QQ的智能端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1%至6.47亿,这种活跃度受益于厘米秀等新功能的带动。而根据腾讯相关人士的估算,厘米秀目前创造的收入可能已经逼近巅峰时期的QQ秀。
手机QQ在高用户基数的情况下,持续增长已经变得艰难,厘米秀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为这款老牌的互联网产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之所以没叫“手机QQ秀”,而是起名叫“厘米秀“,按照贺飏的解释,是由于手机屏幕不像PC一样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QQ秀,在手机屏幕中,这款产品可能只有1厘米的显示空间,因此后来团队决定使用厘米秀这个名字。
手机屏幕的大小一直掣肘着贺飏在移动端对QQ秀品类产品的探索。
2008年,QQ秀在当时红极一时,但是直到2016年,厘米秀才开始在移动端出现,这期间贺飏的团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QQ秀到底在手机上该怎么呈现?
贺飏从2009年开始分管QQ秀,见证了QQ秀的从鼎盛时期开始逐渐平淡,而这期间,虽然贺飏也在管理其他产品的开发,但对QQ秀在移动端的实现,可以算得上他的一个心结。
很难想象,在年轻人当中口碑颇好的厘米秀竟出自一位中年大叔之手。
腾讯人对QQ秀有着独特的情结不足为奇。2003年,QQ秀第一次在腾讯内部出现,这款产品彻底改变了腾讯过往主要依赖运营商分成的业务模式,也开启了腾讯红钻贵族的收费设计。2007年,QQ Zone发展为重要的社交网络平台,活跃用户超过1.05亿。QQ秀的出现让腾讯的自我造血能力大大增强,也为后来搭建增值服务的帝国奠定了基础。
“QQ秀在手机上就没了?这个事还是挺可惜的。”
马化腾当时跟贺飏说。
不仅仅是马化腾,包括贺飏和当年QQ秀的团队都在前期都曾思考这款产品该如何开发,而在厘米秀出现之前,他们还有过多种方案:
在手机上划分一个区域,把QQ秀直接搬过来。但早期手机屏幕不够大,性能不够快,分辨率也低,而QQ秀原来所用的技术是Flash,后期为了让衣服的穿着更加逼真,绘画绘制的层次是很多,效果的渲染会拖垮手机资源,直至卡死。
独立做一个APP。但形象换装类游戏可玩性很低,如果要丰富游戏,就需要有世界观、情节、关卡这一类的东西,然而这些元素似乎也不是团队非常擅长的。
“刚开始大家挺无奈,都想不到好的解决方式,直到手机性能变好了,屏幕也大了,我们才意识到时机来了”,贺飏说。
腾讯即通部门在这两年调研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QQ年轻化的策略,许多中学生的聊天经常是没有信息含量的,因为这部分群体社交场景充分重合,也没有太多事情关注家庭学校以外的信息,因此经常是发消息“你戳我一下”、“我戳你一下”。
在微信成为了腾讯内部最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手机QQ却走着泾渭分明的路线。跟PC时代不同的是,QQ在朝着移动端迁徙的过程,开始把主力目标用户定位于年轻人。腾讯的公开数据显示,QQ活跃用户数据中,其中90后占到了最高的39%,00后用户达到了11.3%。
“大家不是在沟通信息,而是一起玩”,贺飏说,我们觉得应该让这些群体的沟通方式更丰富一点,互动感更强,而不仅仅是换装。
贺飏选择从年轻人喜欢的表情包着手。
在当时手机QQ的表情包都是Gif和H5等格式的图片播放,但正巧当时团队内部开发了一套技术难度颇高的引擎,可以触发使得个人形象的图案富有动作,也可以渲染形象,并在手机QQ的聊天对话框中实现。
与此同时,这些可以互动的形象打包到手机QQ中只有几十k的大小,因此这些形象在实现换装功能的时候便驾轻就熟。为了满足年轻人形象上极强的个性化需求,在形象换装功能上,贺飏的团队中集结了许多在腾讯内部负责配件装饰,人物形象设计的高手。
在原来的QQ秀当中,由于拥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因此普遍人物和形象设计相对中庸。“厘米秀不应该是每个人都喜欢,能够让年轻人喜欢就够了,形象设计一定要极端”,贺飏说,后来团队在换装设计上, “已经武装到了牙齿”。
首先在服务的设计上,厘米秀增加了大量款式,为了突破固定的思维开脑洞,贺飏团队在接下来开了10几次会议寻找夸张另类的元素。后来事实证明,包括杀马特的发型、夸张的晚礼服等形象是在厘米秀中是最受欢迎的。
厘米秀就这样在一个个脑洞中开始。2015年10月,这个想法在内部产生。为了不大张旗鼓开发一款成功确定性并不强的产品,贺飏仅仅在内部找来了一个小团队开始研发,初期形态开发时间大概经过了3个月时间。
一切准备就绪,测试开始。
2016年1月份,厘米秀开始了第一次测试,正如贺飏预料,产品的设计反馈不错,许多用户都对可以互动的换装秀感到新奇。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峰之后,厘米秀的用户留存率却开始大幅下滑。
贺飏有点失望,在他眼里,在手机QQ这样庞大的平台中设计一个功能,不应该是这种局面。在焦虑之下,贺飏的团队开始寻找原因。
除了相对单一的玩法,测试方法是也是日活跃率不高的原因。在当时第一次测试的之时,团队抽取的种子用户都是分散的,每个用户都是孤立的,所以没有人跟种子用户一起互动,用户就会觉得意思不大。
接下来,厘米秀开始改版。在玩法上, 厘米秀则借鉴了当年在QQ空间风靡的农场游戏,设计了偷胶囊。这是一款轻量级的小游戏,团队觉得,这种方法一方面让用户把非聊天场景的零散时间用起来,提升了厘米秀的耐玩度;另一方面,利用偷胶囊集齐贴纸,可以获得装扮和动作,最终反哺了最初的互动形象的功能设计。
第二次测试开始了。
贺飏的心里还是忐忑不安,为了尽可能不影响非种子用户,贺飏把厘米秀的设计成邀请制的形式,只有已经玩过厘米秀的用户向用户发送邀请,下一个用户才能参与。
除此之外,为了获得足够的社交动力,贺飏此次选择测试的种子用户更为集中,他们选取了河南省当中几个学校作为核心用户进行推送。一般而言,腾讯产品会优选选择深圳作为种子用户测试地点,但在当时,甚至连贺飏的同事们都不知道有这项测试。
“手机QQ会给予许多产品流量资源,但这一次我们并没有过多利用集团的资源,而是单纯依靠用户的口碑进行用户扩展”,贺飏说。
这一次测试终于获得成功。团队发的种子不到五万个,短短三个月时间,厘米秀的用户达到了亿级的规模。贺飏称,厘米秀的日活比率非常高,日渗透率更是“匪夷所思”的活跃。
厘米秀就这样秘密运营了一段时间之后,马化腾才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这个产品活跃度开始快速增长,并赞扬了贺飏的团队。
虽然贺飏一再解释,厘米秀并不作为承担手机QQ营收的目的,但也在手机QQ固有会员和广告的基础上,新增了“小钻”的产品,开始给腾讯公司作出营收贡献。
按照贺飏的规划,接下来,将以个人形象为基础,在简单的互动之外,添加更多轻游戏种类,这既可以丰富玩法,也能获得一定的收益。除此之外,许多用户已经开始用厘米秀的形象进行小说创作。这个产品的玩法可延展的想象空间。
毕竟,在手机QQ固有的兴趣部落平台中,厘米秀作为一个其中部落的用户量,已经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跃升到了跟《王者荣耀》、《天天酷跑》等游戏部落一个级别。
作者:林腾
来源:http://36kr.com/p/5067521.html
收藏已收藏 | 24赞已赞 | 10
大王叫我来巡山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数据分析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14个回答20人关注
17个回答60人关注
19个回答24人关注
16个回答21人关注
7个回答34人关注
89个回答78人关注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被马化腾盛赞的这款产品,能够续写QQ秀的传奇吗? | 产品观察
在手机QQ固有的兴趣部落平台中,厘米秀作为一个其中部落的用户量,已经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跃升到了跟《》、《天天酷跑》等游戏部落一个级别。
「我早就说,QQ秀可以在手机上实现的嘛!」
这是马化腾第一次知道厘米秀开始在手机QQ中发酵时,对QQ厘米秀产品负责人,也是当年QQ秀的负责人贺飏说的第一句话。
QQ厘米秀是腾讯SNG(社交网络)事业群信综合部推出的产品,它结合了个性角色、装扮,个性聊天动作,集贴纸玩法等多重元素,在从2016年1月上线至今,成为在将近十亿用户量级的手机QQ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互动功能之一。
虽然马化腾的鼓励让贺飏感到欣慰,但压力也很快随之而来。包括马化腾等许多腾讯高管的目光都开始注视着这款产品,原因也很简单:厘米秀继承了腾讯第一款增值业务产品QQ秀的基因,每个人都希望它能在移动设备上重新续写当年QQ秀的传奇。
厘米秀第一次出现在腾讯集团的视野中是在2016年腾讯第三季度的财报中,其中特别提到,QQ的智能端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1%至6.47亿,这种活跃度受益于厘米秀等新功能的带动。而根据腾讯相关人士的估算,厘米秀目前创造的收入可能已经逼近巅峰时期的QQ秀。
手机QQ在高用户基数的情况下,持续增长已经变得艰难,厘米秀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为这款老牌的互联网产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之所以没叫“手机QQ秀”,而是起名叫“厘米秀“,按照贺飏的解释,是由于手机屏幕不像PC一样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QQ秀,在手机屏幕中,这款产品可能只有1厘米的显示空间,因此后来团队决定使用厘米秀这个名字。
手机屏幕的大小一直掣肘着贺飏在移动端对QQ秀品类产品的探索。
2008年,QQ秀在当时红极一时,但是直到2016年,厘米秀才开始在移动端出现,这期间贺飏的团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QQ秀到底在手机上该怎么呈现?
贺飏从2009年开始分管QQ秀,见证了QQ秀的从鼎盛时期开始逐渐平淡,而这期间,虽然贺飏也在管理其他产品的开发,但对QQ秀在移动端的实现,可以算得上他的一个心结。
很难想象,在年轻人当中口碑颇好的厘米秀竟出自一位中年大叔之手。
腾讯人对QQ秀有着独特的情结不足为奇。2003年,QQ秀第一次在腾讯内部出现,这款产品彻底改变了腾讯过往主要依赖运营商分成的业务模式,也开启了腾讯红钻贵族的收费设计。2007年,QQ Zone发展为重要的社交,活跃用户超过1.05亿。QQ秀的出现让腾讯的自我造血能力大大增强,也为后来搭建增值服务的帝国奠定了基础。
「QQ秀在手机上就没了?这个事还是挺可惜的。」
马化腾当时跟贺飏说。
不仅仅是马化腾,包括贺飙和当年QQ秀的团队都在前期都曾思考这款产品该如何开发,而在厘米秀出现之前,他们还有过多种方案:
在手机上划分一个区域,把QQ秀直接搬过来。但早期手机屏幕不够大,性能不够快,分辨率也低,而QQ秀原来所用的技术是Flash,后期为了让衣服的穿着更加逼真,绘画绘制的层次是很多,效果的渲染会拖垮手机资源,直至卡死。
独立做一个APP。但形象换装类游戏可玩性很低,如果要丰富游戏,就需要有世界观、情节、关卡这一类的东西,然而这些元素似乎也不是团队非常擅长的。
“刚开始大家挺无奈,都想不到好的解决方式,直到手机性能变好了,屏幕也大了,我们才意识到时机来了”,贺飏说。
腾讯即通部门在这两年调研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QQ年轻化的策略,许多中学生的聊天经常是没有信息含量的,因为这部分群体社交场景充分重合,也没有太多事情关注家庭学校以外的信息,因此经常是发消息“你戳我一下”、“我戳你一下”。
&在微信成为了腾讯内部最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手机QQ却走着泾渭分明的路线。跟PC时代不同的是,QQ在朝着移动端迁徙的过程,开始把主力目标用户定位于年轻人。腾讯的公开数据显示,QQ活跃用户数据中,其中90后占到了最高的39%,00后用户达到了11.3%。
&“大家不是在沟通信息,而是一起玩”,贺飙说,我们觉得应该让这些群体的沟通方式更丰富一点,互动感更强,而不仅仅是换装。
&贺飏选择从年轻人喜欢的着手。
&在当时手机QQ的表情包都是Gif和H5等格式的图片播放,但正巧当时团队内部开发了一套技术难度颇高的引擎,可以触发使得个人形象的图案富有动作,也可以渲染形象,并在手机QQ的聊天对话框中实现。
与此同时,这些可以互动的形象打包到手机QQ中只有几十k的大小,因此这些形象在实现换装功能的时候便驾轻就熟。为了满足年轻人形象上极强的个性化需求,在形象换装功能上,贺飏的团队中集结了许多在腾讯内部负责配件装饰,人物形象设计的高手。
在原来的QQ秀当中,由于拥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因此普遍人物和形象设计相对中庸。“厘米秀不应该是每个人都喜欢,能够让年轻人喜欢就够了,形象设计一定要极端”,贺飏说,后来团队在换装设计上, “已经武装到了牙齿”。
首先在服务的设计上,厘米秀增加了大量款式,为了突破固定的思维开脑洞,贺飏团队在接下来开了10几次会议寻找夸张另类的元素。后来事实证明,包括杀马特的发型、夸张的晚礼服等形象是在厘米秀中是最受欢迎的。
厘米秀就这样在一个个脑洞中开始。2015年10月,这个想法在内部产生。为了不大张旗鼓开发一款成功确定性并不强的产品,贺飏仅仅在内部找来了一个小团队开始研发,初期形态开发时间大概经过了3个月时间。
一切准备就绪,测试开始。
2016年1月份,厘米秀开始了第一次测试,正如贺飏预料,产品的设计反馈不错,许多用户都对可以互动的换装秀感到新奇。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峰之后,厘米秀的用户留存率却开始大幅下滑。
贺飏有点失望,在他眼里,在手机QQ这样庞大的平台中设计一个功能,不应该是这种局面。在焦虑之下,贺飏的团队开始寻找原因。
除了相对单一的玩法,测试方法是也是日活跃率不高的原因。在当时第一次测试的之时,团队抽取的种子用户都是分散的,每个用户都是孤立的,所以没有人跟种子用户一起互动,用户就会觉得意思不大。
接下来,厘米秀开始改版。在玩法上, 厘米秀则借鉴了当年在QQ空间风靡的农场游戏,设计了偷胶囊。这是一款轻量级的小游戏,团队觉得,这种方法一方面让用户把非聊天场景的零散时间用起来,提升了厘米秀的耐玩度;另一方面,利用偷胶囊集齐贴纸,可以获得装扮和动作,最终反哺了最初的互动形象的功能设计。
第二次测试开始了。
贺飏的心里还是忐忑不安,为了尽可能不影响非种子用户,贺飏把厘米秀的设计成邀请制的形式,只有已经玩过厘米秀的用户向用户发送邀请,下一个用户才能参与。
除此之外,为了获得足够的社交动力,贺飏此次选择测试的种子用户更为集中,他们选取了河南省当中几个学校作为核心用户进行推送。一般而言,腾讯产品会优选选择深圳作为种子用户测试地点,但在当时,甚至连贺飏的同事们都不知道有这项测试。
「手机QQ会给予许多产品流量资源,但这一次我们并没有过多利用集团的资源,而是单纯依靠用户的口碑进行用户扩展。」
这一次测试终于获得成功。团队发的种子不到五万个,短短三个月时间,厘米秀的用户达到了亿级的规模。贺飏称,厘米秀的日活非常高,日渗透率更是“匪夷所思”的活跃。
厘米秀就这样秘密运营了一段时间之后,马化腾才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这个产品活跃度开始快速增长,并赞扬了贺飏的团队。
虽然贺飏一再解释,厘米秀并不作为承担手机QQ营收的目的,但也在手机QQ固有会员和广告的基础上,新增了“小钻”的产品,开始给腾讯公司作出营收贡献。
按照贺飏的规划,接下来,将以个人形象为基础,在简单的互动之外,添加更多轻游戏种类,这既可以丰富玩法,也能获得一定的收益。除此之外,许多用户已经开始用厘米秀的形象进行小说创作。这个产品的玩法可延展的想象空间。
毕竟,在手机QQ固有的兴趣部落平台中,厘米秀作为一个其中部落的用户量,已经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跃升到了跟《王者荣耀》、《天天酷跑》等游戏部落一个级别。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开氪」
&这么多好货?阿财就没看见!你是不是遇见了“假阿财”?!阿财家楼下有个卖鞋的铺子,三年前就在天天用高音喇叭播放录制的吆喝,“还有三天闭门歇业,清仓大甩卖,欲购从速。”~~~仔细想想,你家楼下,或者菜场附近,是不是也有这么一家店呢?“XX保险产品马上停售,大家抓紧购买。”这样的宣传策略,实为营销员们饥饿营销的惯用“销售伎俩”。其实,早在2010年,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就约谈了以“产品停售”进行宣传促销...&摘要:2017年,监管部门重点加强资管产品嵌套问题,这使得资管嵌套问题再次成为金融领域热点话题。资管嵌套最早可以追溯至银信合作,后资管市场开发后,资管嵌套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归纳看,资管嵌套主要可分为规避监管政策、扩大投资范围以及交易结构需求等典型模式。未来,资管产品嵌套的监管治理,将使得资管行业面临挤水分、瘦身的痛苦过程;资管机构经营发展会发生进一步分化,主动管理能力将成为关键竞争要素,对于资管嵌...&今天独自一个来加班(),打开电脑便看见昨天提交的产品文案和效果图,觉得缺点什么,但是说不上来。昨天下班的时候还觉得挺好,殊不知今天看到的第一眼却觉得里边有很大问题,有什么不对劲?创业公司,平时上班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总是没有时间集中精力耐心的提炼产品文案,今天既然有时间就任性一把,好好的改一下,看看会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坐下来,花了近两个小时改出了三个板,如下所示:【品宣文案一】——...&雷锋网招人了!加入雷锋网,分享AI时代的信息红利,与智能未来同行。听说牛人都。雷锋网按:十年前的1月9日,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重新定义手机,自此带我们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十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款科技史上伟大产品的诞生历程。本文由雷锋网编译自InternetHistoryPodcast,原文作者BrianMccullough。日,乔布斯在MacWorld上猜了个谜语,...&文/马文微信公众号/马文的文老婆怀孕四个月了,每次看我玩这个游戏,总要兴冲冲猫在一旁观战,还打趣说这是“优质胎教”。对宝宝有没有用我不敢说,但对各位产品经理,我毫不迟疑抬手就是一记全力猛推:狼人杀,你值得拥有!笼统点讲,狼人杀跟天黑闭眼杀人游戏类似,各方势力通过发言、猜身份、投票、杀人等行动,除去对立方,以求最终胜利。这游戏里每时每刻都在考验产品经理的几个核心能力:洞察理解、判断选择、表达呈现。而...&
公众号推荐
播善减贫,成就他人,让善更有力量!
做专业的金融市场分析与操作指导
草根投资官方服务号,草根投资(cgtz.
财经自媒体,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
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资本市场
学习财富知识,实践理财技巧,分享故事,偷
关注颐和府邸,了解更多资讯和项目信息
小饭桌,创业从这里起步。这是国内优质创业
专业的投顾团队,优质的服务体系,一流的软
绿盾企业征信系统:帮助企业见证信用、保障被马化腾盛赞的这款产品,能够续写QQ秀的传奇吗? | 产品观察
在手机QQ固有的兴趣部落平台中,厘米秀作为一个其中部落的用户量,已经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跃升到了跟《王者荣耀》、《天天酷跑》等游戏部落一个级别。
「我早就说,QQ秀可以在手机上实现的嘛!」
这是马化腾第一次知道厘米秀开始在手机QQ中发酵时,对QQ厘米秀产品负责人,也是当年QQ秀的负责人贺飏说的第一句话。
QQ厘米秀是腾讯SNG(社交网络)事业群即时通信综合部推出的产品,它结合了个性角色、装扮,个性聊天动作,集贴纸玩法等多重元素,在从2016年1月上线至今,成为在将近十亿用户量级的手机QQ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互动功能之一。
虽然马化腾的鼓励让贺飏感到欣慰,但压力也很快随之而来。包括马化腾等许多腾讯高管的目光都开始注视着这款产品,原因也很简单:厘米秀继承了腾讯第一款增值业务产品QQ秀的基因,每个人都希望它能在移动设备上重新续写当年QQ秀的传奇。
厘米秀第一次出现在腾讯集团的视野中是在2016年腾讯第三季度的财报中,其中特别提到,QQ的智能端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1%至6.47亿,这种活跃度受益于厘米秀等新功能的带动。而根据腾讯相关人士的估算,厘米秀目前创造的收入可能已经逼近巅峰时期的QQ秀。
手机QQ在高用户基数的情况下,持续增长已经变得艰难,厘米秀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为这款老牌的互联网产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之所以没叫“手机QQ秀”,而是起名叫“厘米秀“,按照贺飏的解释,是由于手机屏幕不像PC一样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QQ秀,在手机屏幕中,这款产品可能只有1厘米的显示空间,因此后来团队决定使用厘米秀这个名字。
手机屏幕的大小一直掣肘着贺飏在移动端对QQ秀品类产品的探索。
2008年,QQ秀在当时红极一时,但是直到2016年,厘米秀才开始在移动端出现,这期间贺飏的团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QQ秀到底在手机上该怎么呈现?
贺飏从2009年开始分管QQ秀,见证了QQ秀的从鼎盛时期开始逐渐平淡,而这期间,虽然贺飏也在管理其他产品的开发,但对QQ秀在移动端的实现,可以算得上他的一个心结。
很难想象,在年轻人当中口碑颇好的厘米秀竟出自一位中年大叔之手。
腾讯人对QQ秀有着独特的情结不足为奇。2003年,QQ秀第一次在腾讯内部出现,这款产品彻底改变了腾讯过往主要依赖运营商分成的业务模式,也开启了腾讯红钻贵族的收费设计。2007年,QQ Zone发展为重要的社交网络平台,活跃用户超过1.05亿。QQ秀的出现让腾讯的自我造血能力大大增强,也为后来搭建增值服务的帝国奠定了基础。
「QQ秀在手机上就没了?这个事还是挺可惜的。」
马化腾当时跟贺飏说。
不仅仅是马化腾,包括贺飙和当年QQ秀的团队都在前期都曾思考这款产品该如何开发,而在厘米秀出现之前,他们还有过多种方案:
在手机上划分一个区域,把QQ秀直接搬过来。但早期手机屏幕不够大,性能不够快,分辨率也低,而QQ秀原来所用的技术是Flash,后期为了让衣服的穿着更加逼真,绘画绘制的层次是很多,效果的渲染会拖垮手机资源,直至卡死。
独立做一个APP。但形象换装类游戏可玩性很低,如果要丰富游戏,就需要有世界观、情节、关卡这一类的东西,然而这些元素似乎也不是团队非常擅长的。
“刚开始大家挺无奈,都想不到好的解决方式,直到手机性能变好了,屏幕也大了,我们才意识到时机来了”,贺飏说。
腾讯即通部门在这两年调研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QQ年轻化的策略,许多中学生的聊天经常是没有信息含量的,因为这部分群体社交场景充分重合,也没有太多事情关注家庭学校以外的信息,因此经常是发消息“你戳我一下”、“我戳你一下”。
&在微信成为了腾讯内部最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手机QQ却走着泾渭分明的路线。跟PC时代不同的是,QQ在朝着移动端迁徙的过程,开始把主力目标用户定位于年轻人。腾讯的公开数据显示,QQ活跃用户数据中,其中90后占到了最高的39%,00后用户达到了11.3%。
&“大家不是在沟通信息,而是一起玩”,贺飙说,我们觉得应该让这些群体的沟通方式更丰富一点,互动感更强,而不仅仅是换装。
&贺飏选择从年轻人喜欢的表情包着手。
&在当时手机QQ的表情包都是Gif和H5等格式的图片播放,但正巧当时团队内部开发了一套技术难度颇高的引擎,可以触发使得个人形象的图案富有动作,也可以渲染形象,并在手机QQ的聊天对话框中实现。
与此同时,这些可以互动的形象打包到手机QQ中只有几十k的大小,因此这些形象在实现换装功能的时候便驾轻就熟。为了满足年轻人形象上极强的个性化需求,在形象换装功能上,贺飏的团队中集结了许多在腾讯内部负责配件装饰,人物形象设计的高手。
在原来的QQ秀当中,由于拥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因此普遍人物和形象设计相对中庸。“厘米秀不应该是每个人都喜欢,能够让年轻人喜欢就够了,形象设计一定要极端”,贺飏说,后来团队在换装设计上, “已经武装到了牙齿”。
首先在服务的设计上,厘米秀增加了大量款式,为了突破固定的思维开脑洞,贺飏团队在接下来开了10几次会议寻找夸张另类的元素。后来事实证明,包括杀马特的发型、夸张的晚礼服等形象是在厘米秀中是最受欢迎的。
厘米秀就这样在一个个脑洞中开始。2015年10月,这个想法在内部产生。为了不大张旗鼓开发一款成功确定性并不强的产品,贺飏仅仅在内部找来了一个小团队开始研发,初期形态开发时间大概经过了3个月时间。
一切准备就绪,测试开始。
2016年1月份,厘米秀开始了第一次测试,正如贺飏预料,产品的设计反馈不错,许多用户都对可以互动的换装秀感到新奇。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峰之后,厘米秀的用户留存率却开始大幅下滑。
贺飏有点失望,在他眼里,在手机QQ这样庞大的平台中设计一个功能,不应该是这种局面。在焦虑之下,贺飏的团队开始寻找原因。
除了相对单一的玩法,测试方法是也是日活跃率不高的原因。在当时第一次测试的之时,团队抽取的种子用户都是分散的,每个用户都是孤立的,所以没有人跟种子用户一起互动,用户就会觉得意思不大。
接下来,厘米秀开始改版。在玩法上, 厘米秀则借鉴了当年在QQ空间风靡的农场游戏,设计了偷胶囊。这是一款轻量级的小游戏,团队觉得,这种方法一方面让用户把非聊天场景的零散时间用起来,提升了厘米秀的耐玩度;另一方面,利用偷胶囊集齐贴纸,可以获得装扮和动作,最终反哺了最初的互动形象的功能设计。
第二次测试开始了。
贺飏的心里还是忐忑不安,为了尽可能不影响非种子用户,贺飏把厘米秀的设计成邀请制的形式,只有已经玩过厘米秀的用户向用户发送邀请,下一个用户才能参与。
除此之外,为了获得足够的社交动力,贺飏此次选择测试的种子用户更为集中,他们选取了河南省当中几个学校作为核心用户进行推送。一般而言,腾讯产品会优选选择深圳作为种子用户测试地点,但在当时,甚至连贺飏的同事们都不知道有这项测试。
「手机QQ会给予许多产品流量资源,但这一次我们并没有过多利用集团的资源,而是单纯依靠用户的口碑进行用户扩展。」
这一次测试终于获得成功。团队发的种子不到五万个,短短三个月时间,厘米秀的用户达到了亿级的规模。贺飏称,厘米秀的日活比率非常高,日渗透率更是“匪夷所思”的活跃。
厘米秀就这样秘密运营了一段时间之后,马化腾才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这个产品活跃度开始快速增长,并赞扬了贺飏的团队。
虽然贺飏一再解释,厘米秀并不作为承担手机QQ营收的目的,但也在手机QQ固有会员和广告的基础上,新增了“小钻”的产品,开始给腾讯公司作出营收贡献。
按照贺飏的规划,接下来,将以个人形象为基础,在简单的互动之外,添加更多轻游戏种类,这既可以丰富玩法,也能获得一定的收益。除此之外,许多用户已经开始用厘米秀的形象进行小说创作。这个产品的玩法可延展的想象空间。
毕竟,在手机QQ固有的兴趣部落平台中,厘米秀作为一个其中部落的用户量,已经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跃升到了跟《王者荣耀》、《天天酷跑》等游戏部落一个级别。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开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化腾表情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