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燃料电池产业链研究好还是钠离子电池好

氢燃料电池汽车不是转向是未来
氢燃料电池汽车不是转向是未来
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环保汽车,中国应该进一步明确燃料电池车的发展规划目标。不能仅看到眼前的电动车技术。
自今年6月发布量产氢汽车将于2015年上市的消息以来,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一轮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孰是孰非的热议,国内舆论也不乏对中国以纯电驱动为战略取向的质疑。前不久,中汽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就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问题进行研判,笔者也有机会和德、日等业界人士就此探讨。梳理诸多观点并笔者的几点认识在此与关注氢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发展的人士分享。
第一,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环保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且一次加氢续驶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相当于汽油车,一直以来被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一。但是,由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储氢装置等技术和成本、寿命问题,以及加氢站建设和成本问题在短时期难以攻克,相比动力电池技术已取得积极进展,并初步具备市场推广条件的电动汽车而言,氢燃料电池汽车仍被作为终极环保汽车,也就是说,插电式汽车、汽车在市场化进程上仍优先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关于这一点国际能源署(IEA)、日本经产省的预测数据可以佐证。按IEA预测,2030年以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以插电式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主,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世界汽车销量中的比重约为2-3%。年,插电式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顺序和市场大格局保持不变,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比将提高到15%左右。日本经产省最新预测为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日本汽车市场保有量的比例约为3%,插电式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占比为20-30%。
第二, 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仍面临重大障碍。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能够量产得益于其在氢燃料电池技术和成本、寿命的突破。基本解决氢燃料电池体积输出密度、低温性、高压氢燃料罐小型/轻量化和安全性问题,氢燃料电池寿命可达10年以上,车辆成本相比5年前大幅度下降,Mirai在日本销售享受补贴后相当高档汽油车价格(约人民币28万元)。但是,包括丰田在内的日本人士对氢燃料电池普及仍持谨慎态度,因为,Mirai享受补贴后,价格仍高出同级别汽油车一倍多,而且,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样面临基础设施问题,直到目前,建设一座加氢站的成本高达5亿日元(约3000万人民币),如此高的成本没有相当数量的保有量,加氢站根本无法盈利,也难以维系,所以,尽管日本政府给予建加氢站成本一半的补贴,但响应者寥寥。
还有就是是氢源问题,氢同电一样是二次能源,至今仍主要来源化石燃料(天然气、石油),如果不能广泛利用低成本光伏、生物等电解的氢,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终极环保汽车将遭质疑。既如此,丰田为什么急于推氢燃料电池汽车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占领先机需要,丰田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算是20年磨一剑,终于能先于其他主要汽车制造商在技术、成本、寿命上有突破,并具有商业化能力,足以彰显其在汽车引领世界潮流之后又一次赢得先机,对于丰田品牌、丰田在世界汽车市场的地位意义非凡;二是满足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需要,美国是丰田最重要的战略市场,加州也是实施世界最严格的排放法规市场,该市场成就了普瑞斯混合动力汽车,但是2018年开始,在加州符合ZEV法案(Zero Emission Vehicle,零排放车辆)可为环保车积分的车型中将不再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对丰田影响较大,加推氢燃料电池汽车对保持在美国市场地位十分重要。
第三, 世界主要车企备战氢燃料电池汽车。尽管氢燃料电池汽车远未达到市场普及阶段,但正如大家所知,除丰田公司外,通用、、公司相继发布量产燃料电池汽车,戴母勒、、等均有2020年前推出氢燃料电池商品车计划。当然,也有一部分公司基于对成本、基础设施,以及市场接受程度的判断,把量产车时间表设定在2025年左右,如公司等,但是,作为技术或产业化储备,和其他公司一样都有大规模的投入。同时,为分享氢燃料电池技术、降低成本、促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主要汽车制造商间积极开展合作,目前已形成丰田和宝马、戴姆勒、、-日产、本田和通用公司三大联盟,如这些联盟能有效运作,或将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时代提前到来,但在我们看得到的未来(如2030年前)还难以改变插电式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顺次格局。
第四, 氢燃料电池汽车中国还没有准备好。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开发已有15年左右历史,在技术上有一定积累,并相继开展奥运、上海世博会等示范运行。近年来,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比差距加大,主要体现在:氢燃料电池总体上处于工程化开发阶段,功率特性、冷启动、可靠性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世界标杆产品比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技术领域所拥有的专利数目不多,技术标准未形成体系,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基本不具备商业化条件。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相比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门槛高,需要巨额投入,而我们技术和产业基础薄弱,资金和技术力量投入严重不足,技术链不完善,产业化能力较弱,除上汽外,大多数整车企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没有开展实质性研发和产业化准备。关键零部件基本不具备产业化能力,产业链尚未形成。
第五, 氢燃料电池汽车中国还有机会。首先,国家层面应进一步明确规划目标,如在2020年以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要具备商品化能力, 并加大示范运行和推广运用。其次,有能力的整车企业应把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纳入规划,再有,国内相关科研资源要向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领域倾斜,强化基础研究,并会同整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强工程化研究,集中攻克功率特性、寿命、冷启动、续驶里程、成本等难题。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中国应谋定新能源汽车全局,当为今天而战,为明天出征做好准备!(本文作者许艳华,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电动邦有删节。)
延伸阅读: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钠离子电池中namo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钠离子电池中namo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阿贡实验室的钠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储能先锋-钠离子电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17上半年钠离子电池前沿综述精选
由于地球上钠元素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有类似的工作机理,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未来大规模储能应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成为目前电化学能源工程研究的热点。本文精选了2017上半年度的钠离子电池前沿综述,主要内容包括“钠离子电池的进展和展望”,“新兴钠离子全电池的纳米电极材料”,“快离子导体电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应用中的挑战和机遇”,“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进行原子尺度修饰和电极材料设计得到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等等,现在就让我们来一睹为快吧~
1、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综述: 钠离子电池的进展和展望
能源生产和存储技术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其资源不足且成本较高等弊端也逐渐显露,促使研究者们利用资源丰富的钠元素组装得到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相似储能机理,使其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储能设备。韩国汉阳大学Yang-Kook Sun教授(通讯作者)等人通过对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包括碳材料、过渡金属氧/硫化物)目前研究进展的介绍以及利弊的分析,强调在提升材料比容量的同时仍要关注如何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此外,综述中也说明了除电极材料以外,合适的电解液、添加剂以及隔膜也对电池的最终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钠离子电池的电池结构设计和电极匹配还存在许多挑战。
文献链接:Sodium-ion batteries: present and future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7, DOI: 10.776g)
2、Small综述: 新兴钠离子全电池的纳米电极材料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由于其相对于锂离子电池拥有储量丰富且成本较低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钠离子电池真正实际应用前,如何由研究成果的电极材料转换成为可用的最终钠离子电池,建立一个半电池和全电池的桥梁是一个极具挑战力的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的麦立强教授和安琴友(通讯作者)等人通过该综述介绍了水系和非水系钠离子全电池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目前的研究进展,鉴于全电池与半电池紧密的联系,综述中强调了无论是电极材料的结构、组成和匹配性都对电池的最终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对各类材料进行了介绍。另外文中进一步说明了,要真正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电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匹配性和电池技术都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文献链接:Emerging Prototype Sodium-Ion Full Cells with Nanostructured Electrode Materials (Small, 2017, DOI: 10.1002/smll.)
3、Advanced Materials综述: 快离子导体电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应用中的挑战和机遇
NASICON型材料有着许多优异的特性,比如稳定的结构骨架、高的电子导电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可应用于诸多领域,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电极,固态电解质,锂氧气电池的薄膜,燃料电池和气体传感器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教授(通讯作者)等人在综述中分析了NASICON型电极材料的优缺点,强调要获取理想电化学性能电极结构的设计原则,除了材料的形貌以外,合成方法对最终的电化学性能也有密切的联系。此外,综述中对近期基于NASICON正极和负极材料的结构如何增强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NASICON系统提供了一种通用且十分有用的平台用于保证正极和负极工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相比于其他钠基、锂基材料,NASICON活性材料由于其高电子导电性和相对低的能量密度,该材料能够进一步在功率指向型储能设备中有更多的发展潜力。
文献链接: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for NASICON-Typ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Advanced Sodium-Ion Batteries (Advanced Materials, 2017, DOI: 10.1002/adma.)
材料牛资讯详戳:
4、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综述: 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进行原子尺度修饰和电极材料设计得到高性能钠离子电池
可再生清洁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等能量具有间歇运行的特性,要实现这些能源的实际应用就需要大型固定式储能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储存和输出,而钠离子满足大规模固定式储能系统的需求。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基础上,能够解决钠离子电池中的很多问题,该技术不仅能在电极材料的表面沉积一层极薄的薄膜,还能对纳米材料的尺度、形貌、组成以及结晶性等进行控制,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阿肯色大学的Xiangbo (Henry) Meng在综述中简要介绍了ALD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说明了钠离子电池中应用该技术进行材料合成的最新进展,说明了该技术在表面改性和材料设计方面的优势,显示了在新材料设计及合成过程中,ALD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潜力。
文献链接:Atomic-scale surface modifications and novel electrode designs for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batteries via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DOI: 10.742g)
5、Energy & Environment Science综述: 高性能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克服钠离子电池挑战
由于含钠层状氧化物的柔性和多功能性,且作为电极材料钠离子能够快速扩散从而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该材料被视为钠离子电池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同时,锰元素的成本低、环境友好促使其形成的层状氧化物NaxMn1-y-zMyTMzO2(其中TM表示一种或多种过渡金属元素,M表示一种或多种非过渡金属元素)成为备受关注的材料体系。西班牙CIC EnergiGUNE和巴斯克大学的Teo?filo Rojo教授(通讯作者)在综述中介绍了钠锰层状氧化物的最新进展,分别对目前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锰含量进行了介绍,并进一步讨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并提出了该材料之后的发展方向。
文献链接:High performance manganese-based layered oxide cathodes: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s of sodium ion batteries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nce, 2017, DOI:10.566k)
6、Energy & Environment Science综述: 室温可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设计策略及研究进展
由于地球上钠元素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有类似的工作机理,都是通过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实现其储能过程,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未来大规模储能应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成为目前电化学能源工程研究的热点。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马紫峰教授(通讯作者)等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针对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过程遇到的电解质技术瓶颈问题,深入分析了国内外钠离子电池电解质研发现状,全面回顾钠离子电池的液体、固体或凝胶型等三类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满足各种电极材料体系及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功能需求的电解质设计策略,并基于不同电解质组成和形态,首次勾画出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图,阐述了不同电解质类型及其电化学窗口和能量密度的变化规律,为钠离子电池研究提供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
文献链接:Electrolyte design strategies and research progress for room-temperature sodium-ion batteries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nce,2017, DOI: 10.524e)
材料牛资讯详戳:
7、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综述: 纳米层状金属硫化物作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电极的研究进展
在考虑成本和储量两大因素的背景下,钠离子电池日趋成为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设备。为了实现钠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长循环稳定性、较高的安全性等优势,组成电池的电极材料也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层状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MX2, M=Mo, W, Sn, V, Ti; X=S, Se, Te)具有高导电性、机械稳定性、热力学稳定性以及结构稳定性等一系列优势,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合肥工业大学的许俊教授(通讯作者)等首次全面概述了层状金属硫族化合物作为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纳米结构设计、晶体结构调控、掺杂/合金化以及复合材料的设计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另外,基于对MX2的了解与研究进展分析,对今后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献链接:Recent progress in layered metal dichalcogenide nanostructures as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DOI: 10.003k)
8、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综述: 喷雾热解法制备得到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锂/钠离子电池的发展,研究者们在实验室中研发出了许多能够提升电池性能的先进电极材料。要真正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生产的转换,就需要找到合适的制备技术和制备手段。喷雾热解法的高度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能够实现在线连续生产,为合成具有复杂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电极材料提供了很好的手段。马里兰大学的Michael R. Zachariah教授、王春生教授和韩国科学技术院的Jang Wook Choi教授(通讯作者)通过对目前喷雾热解法制备得到的相关锂/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并强调了由喷雾热解法得到的特殊结构及其结构对最终电池性能的影响。另外,虽然喷雾热解法具有强大的制备能力,但是其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在研究成果产业化过程中,还需要挖掘更多生产工艺及手段。
文献链接:Recent Progress on Spray Pyrolysis for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s in Lithium and Sod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7, DOI: 10.1002/aenm.)
9、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综述: 金属硫化物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对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使得研究者们更多地将目光着眼于低成本、高效的钠离子电池上。研究发现,金属硫化物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和高的比容量,是极具潜力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韩国汉阳大学Yang-Kook Sun教授(通讯作者)等就金属硫化物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并简要说明了各个材料所对应的储能机制。除此以外,综述中还提出了目前金属硫化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旨在于促进对于金属硫化物相关电化学过程的全面理解,从而能够由材料本身出发,设计得到具备所需活性和稳定性的金属硫化物,进一步提升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文献链接:The Application of Metal Sulfides in Sodium Ion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7, DOI: 10.1002/aenm.)
由前面的精选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使得研究者们更多地将目光着眼于低成本、高效的钠离子电池上。然而从研究成果到实际运用,乃至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钠电还面临着许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研究人员,继续在制备工艺、电极材料的改进以及匹配上作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早日实现钠离子电池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本文由材料人新能源学术小组 沐雨若晴 供稿,参与新能源话题讨论请加入“材料人新能源材料交流群 ”。
材料牛网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
ID:icailiaoren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