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的华为员工培训方法诟病问题

导读:8.1.1受训者对培训过程的总体感受如何,8.1.2培训的考核成绩好、中、差的比例,8.1.3培训所导致的工作行为是否发生变化,8.1.4培训后所产生的与生产和工作等有关的行为后果,8.2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8.2.2培训师的传授能力与受训者的领悟能力之间的差异,8.2.3组织者对培训的方式、方法选择是否正确,8.2.5受训者对培训活动的参与态度、学习态度如何,如果培训的效果达不到培训的目8.1.1 受训者对培训过程的总体感受如何; 8.1.2 培训的考核成绩好、中、差的比例; 8.1.3 培训所导致的工作行为是否发生变化; 8.1.4 培训后所产生的与生产和工作等有关的行为后果,如效率、效益是否得到了提高等。 8.2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8.2.1 教材内容与受训者接受能力之间的适合度; 8.2.2 培训师的传授能力与受训者的领悟能力之间的差异; 8.2.3 组织者对培训的方式、方法选择是否正确; 8.2.4 教学的进度(速度)与受训者需要消化的时间是否协调; 8.2.5 受训者对培训活动的参与态度、学习态度如何。 如果培训的效果达不到培训的目标,应从以上各因素中去找出问题的症结,采取措施,尽可能让员工培训达到理想的效果。
9. 附件 附件一――员工培训管理工作流程图 附件二――员工培训记录卡 附件三――年度员工培训计划表 附件四――培训授课内容效果调查表 附件五――员工培训个人总结报告书 附件六――培训管理工作反馈表
附件一: 员工培训管理工作流程图
提出培训需求
计划与方案 审
是否批准 是 实施培训 否
考核鉴定 否 是否合格 是 登
附件二: 员工培训记录卡
龄 培训时间
况 培 训 内 容 成绩(收效)
附件三: 年度员工培训计划表
年度: 实施时间
附件四: 培训授课内容效果调查表
培训师情况 课程内容 时间地点
请 按 以 下 内 容 说 出 你 的 看 法 1. 课程是否有讲授必要:非常重要□、尚可□、不必要□ 2. 课程内容是否满意:很满意□、一般□、不满意□ 3. 是否听懂了课程内容:清楚□、似懂非懂□、不懂□ 4. 授课方式如何:很好□、可以□、不好□ 5. 听后感觉效果如何:很充实□、一般□、空洞□ 6. 你很感兴趣的地方是: ① ② ③ 7.应当重点讲授的地方是: ① ② ③ 8.你认为需要改进的工作有哪些: ① ② ③ . . .
日 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出国留学、考试资料、外语学习、行业论文以及华为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华为培训管理规定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7页
华为公司员工培训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宗旨
为贯彻公司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指导思想,建立持续、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学习型组织,贯彻公司战略导向,推动管理进步,培养适应业务与组织发展需要的各级管理领导人才,提升全员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同时为规范和促进公司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华为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球范围内的员工培训管理。 华为公司是指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全球范围内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全资子公司,但不包括各地的合资公司。
第三条 基本原则
(一) 紧密结合并支持公司业务发展和组织发展战略
根据公司战略目标、阶段性业务重点及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对组织和员工现在与未来的要求,确定公司培训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二) 基于岗位胜任,分层分级开展培训
员工培训目标的设置须基于员工所承担岗位对其技能与素质的任职要求,针对性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主管和员工建设分层分级的课程体系并开展培训。员工在转正、晋升及任职资格评定前,须完成公司要求的相关培训。
(三) 实战导向
培训须围绕业务开展,重在实效。不断总结业务实践经验并转化成培训课程,原则上培训案例应有1/3当地业务实践案例,师资队伍70%以上应由具有一线成功经验的各级干部和员工组成。案例学习、导师辅导、岗位实践等是行之有效的员工培养方式。
(四)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
员工能力的提升是各级主管的责任,更是员工自己的责任。公司提倡员工自我学习、团体学习、持续学习。除课堂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外,公司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与提高,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
第1页/共7页
寻找更多 ""2,080被浏览2,264,181分享邀请回答94017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481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华为MBO试验中 拟回购全部期权重梳股权结构_业界-经营与管理_科技时代_新浪网
& 业界-经营与管理 & 正文
华为MBO试验中 拟回购全部期权重梳股权结构
http://www.sina.com.cn 日&13:41 ZDNet China
  China 8月25日北京报道 (特约记者陈许/记者高飞):如果上市是华为已经开始的一次向公众公司转变的过程。那么在华为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之前,一个棘手的问题将一直困扰这个通讯制造强者,这就是华为内部一直无法明晰的股权。
  MBO现身
  秉承华为一贯缄默的风格,华为的MBO过程一直在悄无声息中进行。而华为公司负责宣传的傅军向记者这样解释华为的MBO情况:华为的MBO目前应该是还没有开始。具体情况我们目前也还不太清楚。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为人士向记者称:华为的MBO工作早已开始,并已经对其内部部分部门进行了培训。今年华为的员工除了可以购买华为每年向员工提供的期权之外,尚有另外一种选择:即购买华为的MBO股。而在对员工的培训中,华为公司表示:这部分MBO股的来源,部分主要来自离职员工的股权。而这次MBO股的购买与以往期权也有所不同。MBO股采取一次性购买,同时在三年内不得转让、抵押。而此前的期权则存在每年的兑现期。对于三年不得转让、抵押的原因。则是华为方面表示公司将在三年内上市。
  而这次MBO股的价格,华为将以每股2.74元的价格向员工出售,每人限额为100万股。总额为10亿股。而员工自己出资15%,其余员工将以个人名义贷款。
  但此前在华为内部还存在一种说法:华为有意将原有期权全部回购,再实施MBO,让二级部门中层普遍持股,但这种做法在一开始就存在问题,许多华为老员工至今没有坐在二级部门领导的位置上,这一方案无疑无法保证老员工的利益。因此一直没有下文。不过如果真的实行对员工股权回购的话,拥有华为期股的员工数量极大,持股百万级的员工就不下千人,再加上高层持有的数额庞大期权。清理期股的成本将及其高昂。同时以华为股权的复杂性,这也将会是一笔算不清的帐。
  梳理股权
  对于已经在华为内部实行了多年的员工持股方式,此前已被广市场人士诟病。据悉,华为的员工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所持股权在公司净资产中的所占比例。这一切使老华为员工手中的期权更像是公司对于内部员工的一种奖励制度。
  而今年5月,华为老员工对华为的一场官司,更是使华为的股权问题再次暴露在阳光之下。而华为内部的股权结构实际上早已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变得错综复杂。而许多华为内部也有许多声音表示:华为给员工的股权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因为员工所持股权与公司的净资产和利润并不对应。员工得到的不过是每年的分红。
  而对于华为复杂的股权,根据《经济观察报》此前的报道:早在1997年华为进行了第一次增资,即员工持股制度改制。而当时华为在册的2432名员工的股份全部转到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的名下,占61.86%;其余的股东为华为新技术有限公司工会(33.09%)和华为新技术有限公司(5.05%),其中华为新技术以现金出资。此后,华为又经过三四次未分配利润增资与股权变更。2001年9月,华为接受财务顾问的建议,以股利8.8亿元实行增资,将华为新技术有限公司工会手中11.85%的股权并入华为技术工会名下。最近华为的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华为的股东已经变更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自然人华为主管财务的常务副总裁纪平。而华为新技术有限公司名下的股份实际上包括华为与各地电信管理局与华为成立合资子公司的股份,而这些股权之间的关系复杂。具体情况在华为除了任正非等几名高层无人知晓。
  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股权关系,一位国内知名的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华为的MBO股方式,使其员工增加了新的选择性。作为一种新的可选方案。可以规范其以前在实行期权时留下的问题。华为的MBO想法,基本上是希望在上市前进行一次股权梳理。
  上市,上市
  华为是需要上市的。一方面华为必须兑现对员工的股权承诺,并赋予员工新的利益保证。而这一部分在过去的多年里,期权一度成为了华为激励员工的最好手段。但随着华为迟迟不能上市,期权这一剂良药,对于华为老员工来说已经渐渐成为了苦水。一位华为的老员工向记者抱怨说:现在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公司迟迟不能上市,留下来没意思;如果出走,手上又攥着许多公司的期权。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同时上市对于理顺华为的股权关系也是一条必由之路。上市可以彻底明晰华为的产权关系,早在去年下半年,已有消息称华为已聘摩根大通为财务顾问筹措上市。但如果不捋顺华为的股权结构,上市显然只是镜中之花。
  另外业内对于任正非的接班问题早有传言,而在任正非退下来之前,将华为改变为一个上市的公众公司无疑符合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华为未来的发展。
  从业绩的情况来看,华为近年来的收入有所下降,2002年华为号称的220亿收入中有1/4由国际市场贡献,但随着今年年初思科的侵权诉讼,这部分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外界对华为的收入的担心。同时今年来华为在业务发展方向上对3G和小灵通的判断,也导致了中兴等对手的赶超。在小灵通上,中兴通讯等厂商通过这项业务得到了数十亿的销售额。在3G的研发上,华为将视线集中在WCDMA上。这也由此导致了华为在联通项目招标的落马。同时由于华为压宝3G,对于3G的前期投入,使华为无论是在资本和人力上的投入都是巨大的。而在3G拍照迟迟没有音讯的情况下,这种投入还将继续下去。而这种等待将是巨大资金投入的。
  梳理股权上市,对华为更深层次上的意义,是将华为转变为公众公司过程中的一部分。但MBO方式能否成功,在国内众多企业在实行MBO落得折戟沉沙的教训面前,MBO对于华为来说,究竟是陷阱还是通途。结果说明一切。
【】【】【】【
】【】【】
新 闻 查 询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相关链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每日2条,30元/月
 电话:010-8   欢迎批评指正 |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网(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8次下载&&|&&总7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2积分
0人评价6页
38人评价41页
5人评价298页
0人评价25页
4人评价64页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2人评价48个文档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2积分VIP价:1积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公司员工培训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