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信用贷款无抵押可给50岁以上人贷款吗?爸妈现在在外面说搞什么投资贷款7万元,我怀疑是传销被骗了。

校园贷变传销?“拉人”就可免自身贷款利息_直事儿_37阅读
校园贷变传销?“拉人”就可免自身贷款利息
9月11日,北京魏公村地铁站随处可见某校园贷广告。新京报记者宓迪摄火热的校园贷市场在高压政策下开始有了新变化。线上、线下校园贷企业均“拉拢”学生成为推广代理;有学生曝欠10万校园贷款每天打工6小时还债当前时值新生报到、学校开学之际,新京报记者9月11日走访北京几大高校,发现在个别高校附近地铁站内有大量网贷广告。部分学生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在校园内能看到很多校园贷类的推广信息,今年则较多通过QQ等线上推送信息。8月银监会普惠金融部网贷处处长许晓征表示,对校园网贷整治提出“停、移、整、教、引”。在高压政策下,开始有校园贷企业宣布转型。9月5日,趣店集团(原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宣布已暂停了校园地推业务,今后将专注于消费金融业务。网贷之家CEO表示,近一年来校园贷平台数量整体上呈现增长,但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的关注、监管的趋严以及行业规范的逐步落地,未来校园贷的平台数量会减少。校园贷领域研究者、91征信联合创始人薛本川预测,整体看今年校园贷平台市场形势表现相比往年预计会有很大的变化。【走访】高校附近地铁站遍布网贷广告9月11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均未在显眼处看到相关张贴的海报。不过新京报记者留意到,分期乐在北京魏公村地铁站(附近有多所高校)投放了大量的海报、壁画等广告,为其购物节进行宣传。多位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去年这个时候还能够看到很多校园贷的广告,但今年感觉销声匿迹,并未看到宣传。几位中国石油大学学生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没有注意到大规模推广校园贷的现象。不过有学生反映,这段时间QQ好友动态上会不断出现校园贷类的推广信息,“看起来诱惑很大”。9月6日,趣店(原趣分期)方面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已经逐步停止了校园地面推广,今后将专注于消费金融业务。【暗访】“不会告诉父母你在贷款”9月9日,新京报记者以学生身份进入一北京大学生贷款QQ群。之后有两名网友询问是否需要贷款,并留下电话。新京报记者以大学生要贷款的名义联系上述人员,并获悉两人均为北京同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推广人员,负责校园贷款业务。“我们是线下金融公司,比一些线上校园贷款公司更安全。”工作人员李明(化名)称,其公司校园贷款利息原来为每月5%,也就是年化利率60%。“目前我们线下为了寻找优质客户,降到了2%,一百块钱一个月只需要两块钱利息,我们这个利息不挣钱。”该推广人员表示。另一名工作人员张信(化名)则表示,每月利息在0.99%到1.99%之间浮动:“客户资质不同,每月利息也不同。如果客户家庭条件好、每月生活费高、学历高、借款用途明确、还款来源清楚,利息较低。”张信介绍,贷款额度同样存在浮动,由客户的地域、还款能力等来决定。“你是北京人吗?如果是北京人,一次可以借款3万以内,如果外地人,最高借款一万。”张信解释,之所以由此规定,担心外地学生毕业后离开北京,“我们不可能去外地催收还款。”还款能力越强,学生可贷款额度越多。“家里生活费给的多,可以多放款,”张信表示需要查询学生的银行卡流水记录,以核实其生活费用。李明向记者介绍,学生入学模式不同,贷款额度也不同。“相比较全日制学生,成教、网络教育的学生贷款5000元以上比较困难。”李明说,该类学生可能随时离开学校,“不易控制”。两人均表示,贷款额度较大时,需要到公司面签。“带着学信网账号密码、学生证、身份证、银行卡等四样东西,对客户资质没太严格要求,面上过得去就行。”但张信表示,出于风控的把控,还需要安排下户人员去学生宿舍一趟,“要知道学生的具体住址,比如哪天不还钱,方便在宿舍找到。”但在审核父母电话时则相对宽松。“会侧面确认下是否是你的父母,不会和你父母说你在我们公司做贷款,我们也知道上学孩子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张信向记者表示。万一出现逾期,滞纳费如何计算?两人均表示,其公司滞纳费每天为借款钱数的2%。“我劝你别有这样的想法,二外有个学生借了1万元,逾期6天,缴纳了逾期费1200元。”张信说。【链条】鼓励学生“拉人”,提成可达2%在向记者介绍公司校园贷业务时,李明鼓励记者做其公司的校园代理。“我们分组,每个组有领导,目前我们定的是每个学校有三个代理,你们学校客户可发掘,但目前没有代理。”“带来一个人,每个月减去1%的利息,带来两个人给你免这次贷款的利息。拉来四个客户底薪1000元加提成、五个客户底薪2000元加提成,提成是介绍来客户的贷款额度的2%。”李明“鼓励”记者,现在适逢iPhone7面世,正是推广的好时机。“我们已经算好了,iPhone7每期分期只需528元,可以向你的同学介绍分期,利息超低。”除了学生代理,校园贷公司还与一些手机店、驾校、培训机构等合作。烟台一高校内手机店的老板许丹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其曾先后与多家校园贷公司合作。“这些年,校园贷公司层出不穷,有的已死、有的刚出来,我们目前合作的平台是烟台当地的金融公司。”据了解,手机店、学生、贷款公司三方形成合作模式。“我只负责推广,其他的由贷款公司和学生联系,出现什么后果我也不清楚。我并不支持学生贷款买手机,没钱不买就行了,但我不能有钱不赚。”据许丹透露,“学生用贷款公司的钱购买我的手机,同时贷款公司还给我提成。”许丹说,如果贷款公司能够挣10个点的钱,其可以分成一到两个点。两年前校园贷“最火”时,许丹一天可办理七八个贷款购机业务。“据我估计,可能10个学生里就会有两三个使用校园贷。”许丹说。- 企业爱学贷学生代理提成千分之十五由爱财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爱学贷2014年上线,其宣称是“深受欢迎的大学生信用分期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爱学贷官网称,其对接3000万在校大学生群体和相关商家企业,提供购物、旅游、培训等分期消费服务。“已经拥有1500名员工和6万人的地推团队”。江梧(化名)去年在爱学贷校内推广人员处得知公司招校园代理,其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当时爱学贷工作人员在校内大量宣传。”成为代理后,江梧就经常去各个学生宿舍发传单,做宣传,以及负责签单,“起初每个月有工作业绩要求,现在改革不要求量了。只是推销的越多,提成就越多,每一单按签单的金额提成千分之十五。”江梧介绍,之前代理挺多的,但是后来由于公司给的工资减少了,不怎么挣钱,所以很多代理都不做了,“目前学校大概还有5、6个代理。”“用爱学贷的,真正借款的很少,一般都是分期付款买东西,用的学生挺多。”江梧称,“借款提现会有3000元的上限,月利息2%。”江梧称,每个人的量不一样,其最多一个月做过20单。至于是否和学校社团合作,江梧介绍,这需要看个人选择,有的和社团合作,给对方提成,主要也就是社团学生帮忙发传单。江梧表示,她主要的工作是发掘有意向的同学,让其填信息表,负责面签,然后由后台审核。据江梧了解,也有学生出现逾期,但逾期问题主要由后台处理,和他们这些代理没有关系。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爱学贷分期服务授信申请表》显示,办理借款的学生,需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及联系方式。该申请表并未就一旦产生逾期,处罚金额会怎么计算等问题做出回复。9月12日,新京报记者以学生的身份致电爱学贷客服,客服人员介绍,逾期还款将每天收取当期累计账单的1%。逾期过长将派出法务人员联系当事人及相关联系人。名校贷实际借款成本可达1.23%新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借款成本和借款流程是名校贷遭到“吐槽”较多的两个部分。名校贷官网称,作为大学生借款平台,提供给在校大学生消费、创业、助学、应急等方面的无抵押借款服务。新京报记者浏览名校贷手机App、官方网站,都能在显眼处看到名校贷月息0.99%(折合年利率11.88%)的广告,但实际上据多位人士在互联网上反映,实际付出的成本并不止这些,还包括第三方支付手续费以及名为“咨询费”的“押金”。一位知乎名为“李江河”的用户称,“这些(校园贷)软件会培养我们超出自己能力的消费习惯,跟高利贷没啥两样。”名校贷称,所谓咨询费是指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人群收取的“押金”,费率在5%-20%之间,如果借款人按时归还,这笔钱可以退还。举例来说,借10000元,实际到手8000元,借款本金按10000万元算,其中2000元如果没有逾期则可以退还。浙江煜华律师事务所林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根据法律规定,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名校贷0.99%的月息有涉嫌虚假宣传的嫌疑。新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借10000元,按照名校贷0.99%的月利率,要付出约1188元的年利息;如果实际到手9500元,“月息”就达到了1.04%,如果到手8000元,实际“月息”就达到了1.23%。另外,如果逾期,还将面临不超过总借款额20%的服务费“罚金”。名校贷有关负责人9月13日回应新京报记者表示,对于没有逾期的情况,名校贷会以信用奖励的形式返还与咨询费同等的金额到用户账户,相当于免除了咨询费,同时进行了信用激励。不过她也表示,0.99%利率的本金并没有扣除咨询费。学生说1“每天打工6小时还10万校园贷”“我每天工作最少6个小时,还不够还的。”女生小陈叹气。为了偿还所借的校园贷本息,这种上课加打工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半年,小陈告诉新京报记者,“现在还有7万多的欠款没还。”在青岛读大三的小陈9月8日刚刚过完20岁生日,然而这个生日没有聚会,没有唱K。那天晚上她在一家餐厅做服务员,工作到晚上10点。欠了10万依然能贷一年前,小陈接触了校园贷。分期付款带来的“便宜、省事”,还有购物的快感让她喜欢上了这种借贷模式。半年内,小陈分别在趣分期、分期乐等15家校园贷平台上借贷消费,购买了多种苹果电子产品、名牌包包、化妆品、尼康相机等。每次的金额都不大,一千、五千,但很快,她发现自己不经意间已经积累了10万左右的欠款,每个月要支付四千左右的本金和利息。新京报记者根据这15家校园贷平台的公开借贷信息综合统计,小陈的借贷成本在30%,也就是说她10万元左右的欠款,有3万是需要支付给平台的利息。校园贷平台会记录她的学校、专业、家庭情况、个人身份信息,会联系朋友进行电话回访。“但他们并不了解我的财务情况”,小陈说,没想到渐渐累积到了10万这个数。“虽然我欠了10万,但我现在还是能用校园贷借款。”“还不上款听见手机铃声就害怕”“如果我不能按时还款,他们就会给我、我的家人朋友打电话催还借款。稍有延误,他们就会给我打电话。”小陈说,还不上款听见手机铃声就害怕。小陈开始打工,主要在餐厅当服务员,有时和上课时间冲突,“那就只能逃课了。”每天最少工作6小时,但每月还需要再从生活费中挤出一些还欠款。除了上课就是打工,这种状态已持续半年。“还有7万左右的欠款,希望能早点还清。”电话里,传来啜泣的声音,小陈挂断了电话。学生说2三个平台交替使用“拆东墙补西墙”“一开始贷款少的时候,觉得很爽,后来欠钱越来越多,就开始焦虑,持续到现在。”今年夏天本科毕业的王雪(化名)从2015年1月份开始接触校园网贷平台并借款。一年半时间,她交替使用3家网贷平台,累计借款4.7万元,目前尚未偿还的金额仍有1.7万。“以贷还贷”联系到校园代理后,王雪拿着填有身份信息、父母电话的申请单和身份证在学校标志性的地点拍了照,提交后便成功提现3000元。在贷款还不上的压力面前,王雪选择“以贷还贷”,通过另一家网贷平台提现数千元。除了生活花费,王雪借款中的两万多元是用于考研所需的补习班和复习资料,而母亲当时并不太支持考研。王雪说自己也有攀比的心理,有钱了手就比较松,会不计后果地去买东西。王雪交替使用分期乐、趣分期等三个平台来维持资金的畅通。她形容这是“拆东墙补西墙”,她称,这些平台不会看前期有无贷款,自己也特地在央行征信中心进行查询,结果显示“征信良好”。2015年底,考研结束后王雪用家里存在自己账上的3万元钱补了贷款的空当。但还是不够,最终通过网贷填补剩余的几千元借款。“因为害怕一直没说”遇到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王雪的母亲也接到过催债电话。“态度特别恶劣,上来就开始骂人”,王雪向母亲称是诈骗电话。“目前还有一万七的贷款,打算跟我妈说,”王雪称,之前也考虑跟母亲讲,但因为害怕一直没说。“我觉得校园贷这种东西利用了学生的弱点,主要是自控能力,”王雪说,“比如广告会写,只要花一点点钱,就可以随便去玩了,也不用承担一些后果。广告里把好的一面说得比较重,把那些具有危害性、不好的东西巧妙避开,让你看不到。”学生说3“三次贷款消费都没告诉父母”“目前我同学用校园贷挺多的,但主要是买东西,而不是借钱,”大三学生小林说,同学常通过校园贷分期购买各种消费品,大到电子产品,小到运动鞋、甚至网站会员等。第一次是帮朋友“刷单”大一时,小林的朋友兼职做分期乐的校园代理,校园代理收入与推销出去的“单数”挂钩。为帮助朋友“刷单”,小林在分期乐上用3元购买了一个移动wifi。小林也曾在学校内手机店用分期形式购买了一个iPad。“一些本地金融公司和我们学校的手机店合作,学生购买手机时,手机店推荐学生用贷款分期购买,”小林介绍,其学校内所有的手机店均与金融公司有合作。2016年4月,小林在分期乐上买了一个iPhone6 plus,活动价5888元,共分12期还钱。彼时,iPhone6 plus市场价在5400元左右。“这个手机在实体店买,没有那么贵,”小林解释,在分期乐贷款购买时还需要付手续费。“说是零首付,但不可能贷款没有利息,手续费就是利息,”小林已经记不起每期具体的手续费用。审核人员没向父母说明在办贷款无论线下、线上办理校园贷款,都需要填写父母、同学电话,并且核实父母电话的真实性,但小林三次贷款消费均未告诉父母。“他们也给我家人打电话了,但是说是快递或者编造其他理由,只是要确认我留的父母电话的真实性,”小林说,负责审核的相关人员均未向其父母说明其在办理贷款。小林每周六日在学校外饭馆兼职,一天100元。除了兼职打工,也有学生从生活费中省钱还款。小林说,未曾听说有同学逾期还上贷款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还不上也不会去贷款,大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要面子,不好意思欠钱。”“直事儿”(微信ID:cndsn-zxbdw)直销报道网 网址:http://www.chndsnews.com/广告热线QQ:
扫描二维码关注直事儿
微信号:cndsn-zxbdw 描述:您好!欢迎关注《直销报道网》网址http://www.chndsnews.com 每日推出业界最新、最具影响力的直销新闻,让您实时掌握有关直销政策、直销企业、直销高管、团队领袖、直销精英生存状态等最新动态。阅精选内容,知精华新闻。疯狂的“现金贷”!竟然有人借55个网贷平台,凑齐首付买房,然后拒不还款
这两天看到知乎一个帖子,有网友自称借了55个网贷平台,18.7万,凑齐了首付买房,还号召乡村邻里骗网贷资金盖房子。
有些网友理直气壮的表示,“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反正网贷不上征信,也不敢拿我怎么样。”
赚钱是本事,骗钱那叫犯罪。
这些老赖,真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网贷利息过高的你可以不还高出法定利息的部分,但人家本金和合法的利息,还是要还的。
跑题了,我今天写这个现金贷,不是来批判骗子的。只是感觉到这仅仅是冰山一角,现在太流行这种贷款了,无处不在的宣传。其实利息高的吓人,比高利贷有过之无不及。
趣店老板罗敏说,你借钱不还,不会去催你,坏账就当做福利了。
如果骗子都恶意去榨取这个福利,借钱不还,那网贷平台还能做下去吗?损失的可以是投资网贷平台的投资者。
风险在于,各行各业都跑来做现金贷的越来越多了,国美、搜狐、网易、京东等大企业都有涉足,有的上市公司靠现金贷逆袭,典型代表是一个叫二三四五的企业,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靠现金贷,赚了1个亿。
重点是,这些钱,虽然是小额分散,但很多借款人,同时在几十家平台上借钱。一个平台一万,30个平台,就可以借到30万,够有些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买房的首付款了。
下面是知乎上的网友留言,随便截了一个图。从多个平台贷款逾期不还的还真多。
现金贷的井喷,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也正是二三线城市,楼市兴起的时候。虽然不是说现金贷都会进入楼市,一两万,大部分都是学生贷的多。但你贷款5万十万以上,除了做点小生意资金周转,或者买房买车外,你的日常消费用得着花这么多吗?
身边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现金贷,有可能演变为中国式次贷。
此前我提出过中国式次贷这个概念,主要是指银行消费贷,因为动辄二三十万,三五十万的消费贷,是有效补充房贷不足的资金来源。
有的人觉得是危言耸听,中国式,中国式,那就跟美国各种证券化模式不一样,我们的主要只是涉及银行,互联网金融企业,但是,但是,次贷都是指对还款能力不太好的购房者贷款,这种依靠消费贷,现金贷,作为首付来源的,本身就是自身的储蓄款不足,而月供呢,靠自身的收入其实很多也是还不起的,又得靠消费贷现金贷作为月供资金来源。所以说,中国式的次贷,并没有夸大其词。
这几天写稿子不在状态,想偷偷懒。下面这是水皮总写的,我直接复制过来了,大家看看。
《谁来管管中国式次贷?!》
水皮,华夏时报总编辑
现金贷好像一夜之间就成了风口。
市场的疯狂往往伴随着危险,这个危险并不是来自管理层的清理整顿,事实上,银监会对此的敏感要早于我们这些市场的观察者,但是,可但是,现金贷依然有失控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卷入的人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确切地讲,水皮特别担心,现金贷如此发展下去,早晚有可能演变成中国式的次贷。
现金贷作为消费贷的分支,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美国的说法则是发薪日的贷款,因为他们喜欢寅吃卯粮,现金贷就成为他们短期资金周转的一个方式,类似的产品在国内2013年左右就有,但是规模有限,市场的喷发始于2016年的下半年,这个时间节点特别重要,因为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房地调控,而控制按揭贷款规模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不仅限购限贷,而且贷款利率基数也一加再加,贷款的规模则相反一压再压。
不过,政策导向是一回事,市场现实又是一回事。
我们可以看看公开的数据。
目前的中国房地产不是如同大家想象中的急速降温,而是背地里热得发烫。
今年前9个月,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1.6亿平方米,9.19万亿的销售额。2016年是地产最火的年份,相同的数据一个是15.7亿平方米的销售面积,一个是11.7万亿的销售额,按目前的走势,2017年全面超2016年不是一句空话。事实上,目前11.6亿平方米是同期历史最高纪录,9.19万亿的销售额也是历史同期纪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9月末,商品房的待售面积同比持续下降,降幅比上月扩大1个百分点,楼市库存创下新低,低于2014年底6.2亿待售面积,目前的去化周期只剩5个多月,根据国土部的标准,库存6个月已属非常紧缺,换句话讲,去库存的进展不是太大而是太太太大,现在不是去库存的问题而是补库存的问题,显而易见,虽然一线城市的调控效果显著,但是由于三四线城市的补涨欲罢不能,去库存实际变成了居民加杠杆接盘的过程。
与此同时,来自央行的数据则显示,居民的长期贷款数则出现了巨大的下滑,2016年8月,新增数字是5286亿,但是2017年同期,这个数值变为4470亿,也就说少增800多亿,而短期贷款2016年8月数值为1469亿,2017年同期则变成2165亿,多增数值接近700亿,一般而言,长期贷款可以理解为居民按揭贷款,而短期贷款可以理解为消费贷款,同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告诉我们,国内零售增长不过是10%左右,事实上,消费贷在今年1-7月份却增长了1.06万亿,同比多增7700亿左右,去年全年不过增加8000多亿。
对比房地产的热销金额和居民按揭贷款的变化,每个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而消费贷变相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充当首付款也正是管理层重点清理整顿的领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限了银行的消费贷,火的则是银行外的现金贷。
现金贷的火在于没有门槛,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干,大公司可以干,小公司也可以干;互联网金融可以干,新闻门户也可以干;上市公司可以干,小民散户凑桌也可以干;说白了,民间借贷,民不举官不究。更何况已然形成“小贷大战”的格局,现金贷排名前十的公司,月放款可以达30亿,排名前二十的公司,月放款可达20亿,排名前三十的公司,月放款可达10亿,利润单月可达数千万,年化收益远远超过36%的法律红线,如此暴利,难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天上会掉馅饼吗?
地下却有陷阱。
消费贷—现金贷—首付贷—次级贷,这是一条非常明确的链条,上了线的已然下不了线,没上线的却在跃跃欲试,本质上就是高利贷,失控的风险已经在逼近,再不当头棒喝,完全可能重蹈美国十年的覆辙。
谁来管管中国式次贷?!
要避免这些人故意赖账,应该把整个社会的失信人联网,互联网金融借的钱不还,都应该上征信,这样才能让人生畏。否则大家都不还钱了,最后危机慢慢就形成了。
延伸阅读:
上万现金贷平台陷争食混战!资本大鳄、炒房团、高利贷纷纷涌入
如今现金贷市场的火热盛况,已超过所有人想象。“现在已不是几千家现金贷平台了,而是上万家”,某贷款超市的负责人蓝青称。
现金贷正在悄然取代游戏产业,成为新时代的变现利器。互金平台、互联网公司、上市集团等巨头来了,高利贷、炒房团等一些投机者,也来了。他们两三个人,凑够几百万就开干,甚至有专门的代理公司,帮他们套牌产品,提供获客、运营和风控等一条龙服务。
而就在浙江一带的沿海地区,已形成了一条专门帮人套牌产品的代理产业链,几十个人的小团队,月利润数千万。各路玩家加入这场旷世盛宴中,去急速抢夺这块肥腴多金之地。
有意思的是,行业的头部玩家,却在理性地看着这场争食混战,并准备悄然退出战场……
人人都爱现金贷
现金贷火热的核心原因是,这实在是一门暴利生意。
现金贷的利率并不低。特别是小额现金贷(国外名为Payday Loan),年利率高达100%,甚至1000%。
“只要坏账率不是太过分,就可以盈利”,蓝青称。
从上市公司二三四五最近披露的2017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就能看出,现金贷的吸金能力有多惊人。
该公司上半年创下了净利润4.5亿的成绩,而其中的现金贷产品“2345贷款王”,成为该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
实际上,行业内的盈利情况,已到惊人的地步。
掌众金融俨然已成为行业领头羊,旗下的产品是“闪电借款”,6月份的单月放款额已达54亿。
据一本财经统计,目前排名前10的现金贷平台,月放款金额在30亿之上;
排名前20的平台,月放款金额都在20亿之上;
排名前30的平台,月放款金额都在10亿之上。
这些头部的现金贷公司,盈利能力有多强?
“月放款10亿,除去坏账、流量成本、运营成本,净利润大概是六七千万”,某现金贷平台的CEO莫心源称,因此,排名前10的平台,每月纯利润2亿左右。
“这简直是惊人的数据,现在一家上市公司年利润5000万,都算经营状况非常好,但一家头部现金贷公司,一年利润可高达24亿”,莫心源称。
年利润20多亿,这就是行业领头现金贷公司的暴利现状。
某现金贷平台的CEO曾公开称:“公司利润好到不好意思说。”
而整个现金贷行业,正处在“蒙头赚钱”的阶段。
“公司领导给市场部下了指令,偷摸把钱挣了就行,不要整这么多幺蛾子,参加这个会、那个会”,某现金贷公司的市场负责人称,正因为大家都避免发声,让整个现金贷行业充满了神秘性。
现金贷就像是吸金利器,让所有的人,垂涎欲滴,行业进入争食时代。
人人都做现金贷
早在2013年,手机贷就已上线,此后,用钱宝、闪电借款等平台出现,算得上中国现金贷最早一批玩家。
但现金贷的真正爆发,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
“去年下半年,出现了上千家现金贷平台”,蓝青称,大多以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主。
但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很多意想不到的玩家涌入现金贷。
如P2P大军,玖富的叮当贷、你我贷等。
“很多P2P平台将现金贷,当成逃离监管重压的出口”,蓝青称,有近一半的P2P平台,开始转型现金贷。
而即将上市的趣店,其招股书显示,支付宝导流的现金贷,已成为其主要的利润来源。
现金贷本来是属于金融从业者的专场,却开始变得浑浊起来。
有意思的是,有流量的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涌入。
五大门户网站,已集体加入现金贷,并推出产品。
5大门户的现金贷产品
因“匿名爆料”而红极一时的无秘,在去年年初就推出了“借钱快”。
另一网红陈欧,也在微博宣布在聚美优品上推出“颜值贷”。
而宣扬自己不是“下一个乐视”的暴风,也成立了暴风金融,推出现金贷“暴风借到”,借款额度在元之间。
具有大量屌丝流量的今日头条、映客,都曾被曝出在做现金贷,只是事后双方都矢口否认。
可以看出,现金贷正在悄然取代游戏,成为“变现法宝”。
“以前有流量的公司,都靠做游戏变现,现在大家集体挤到现金贷来了”,蓝青觉得这个新的变现手段,正在重塑诸多行业。
巨头唱罢,一批军力雄厚的上市大军,也加入了混战。
这群上市大军,是否要做现金贷尚不可知,但他们纷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并积极在各地谋取牌照。
卖牛奶的伊利入场了。
6月,伊利股份发布的公告称,投资3亿元设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已获得互联网小贷牌照。
接着,游戏公司也来了。
上市游戏公司恺英网络全资子公司上海恺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几家公司共同设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恺英占股65%。
大数据公司也跟上了。
标榜“社区商业大数据”的三泰控股,将投资3亿,成立成都三泰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从事线上发放小额贷款等业务。
就连做烟花的,都来了。
烟花起家的熊猫金控,早在2015年10月,就成立了熊猫小额贷款公司。在财报中显示,2016年上半年,只有新成立的熊猫小贷盈利。
据一本财经统计,目前,共有61家上市公司公告涉足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
“上半年,进来的都是屌丝企业;下半年,进来的都是大公司”,多位业内人士总结,现金贷已成了巨头和上市公司眼中的肥肉,人人皆想分食。
而上市公司的加入,意图则更耐人寻味。
“他们主要是为了用利润来冲财务报表”,某上市公司的现金贷平台的负责人称,他们设置了层层手段,让现金贷收入,能纳入利润中。
此前,上市公司靠卖房盈利,传为业内谈资,而如今,却换成现金贷。
P2P、互联网公司、上市企业,各路玩家汹涌杀入,重注押宝现金贷,一度让行业出现了百舸争流、万团大战的盛况。
蓝青称:“这是一个人人都做现金贷的时代。”
套牌产业链
利益的强大诱惑下,除了吸引巨头,也吸引了大量投机者。
金融毕竟是一个有门槛的行业,然而,一条完整的辅助产业链正在形成,让其成为毫无门槛的生意。
大量的投机者,正是如此乘风而上。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现金贷平台,主动找到蓝青所在的贷款超市。
最近,他发现了一件颇为蹊跷的事。
一些浙江一带的公司找过来谈合作,但一家公司旗下,却有几十个产品。
“今天叫金什么宝,明天叫银什么宝,后天叫铜什么宝,名字和产品页面,都极为相似”,刚开始蓝青以为是一家公司的马甲,结果却发现,这些小平台,背后居然不是同一家公司。
事实上,这些名为“金融服务外包”的公司,是一个新崛起的产业链,专门做套牌的现金贷产品。
徐俊哲是宁波一家代理公司负责人,他的公司,已帮近百家套牌现金贷平台上架。每个平台月放款金额,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
“我们本来是一家P2P公司,实在不怎么挣钱,就自己开始做现金贷,发现居然出奇地挣钱,就将P2P业务停了”,徐俊哲回忆,一年前,他们就是如此踏上了现金贷之路。
后来徐俊哲很多朋友看着眼红,都找过来说:“你这么赚钱,带着我们一起做吧。”
“做现金贷,最缺的是什么?是钱,有人拿钱过来,为什么不一起干?”商业嗅觉灵敏的徐俊哲很快就发现,代理套牌,是更赚钱的一门生意。
徐俊哲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出资方和他们公司共同成立一家公司,出资方出钱,他们出技术、运营、风控等所有服务。
出资方只占股30%——也就是说,他们的收益,将按照三七比例来分成。
浙江等沿海地区,有钱的生意人多,民间借贷发达,这个新模式一崛起,很快吸引了大量有钱人。
“合作的出资方,很多都是行业里的大老板,有煤老板、餐饮老板,但大部分,都是以前放民间高利贷和炒房团的人”,徐俊哲称。
“当地的民间高利贷,放个几百万还可以,但要放几千万,就很难了,但用现金贷线上放款,就可以轻松做到”,徐俊哲称。
民间借贷来了,温州的炒房团也来了。
“我们3个人凑了2000万,就做了一个现金贷平台”,徐俊哲的一位朋友称,他们以前用钱炒房,知道这项暴利生意后,纷纷来投靠。
尽管只能分到三成,“但一般半年到一年就能拿回成本,剩下的,就是净赚”,徐俊哲称。
而这个只有几十人的金融服务外包公司,月利润高达数千万。
“利润好得让人咋舌,负责流量的商务,每个月可提成几万,而负责风控和运营的,工资高达十几万”,徐俊哲称。
而全国,类似徐俊哲这样的套牌代理公司,正在逐步增多。
目前主要集中在浙江沿海一带,这个模式,成为当地有钱人的秘而不宣的致富秘诀,“几个人凑够几百万,就可以开干”。
套牌代理公司,就如现金贷肆掠背后的推进器,让行业一步步走向疯狂。蓝青称,“这就是为什么现金贷平台上万的原因”。
而现金贷背后的扶持产业链,远不止这些。
市面上有大量的大数据公司,销售现金贷系统,价格低至十几万。
任兴然是一家现金贷平台的风控经理,而他们家的信贷系统,就是花12万购买的。
“在这套系统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风控模块,就可以使用,比如,接入一些第三方的数据产品、黑名单、芝麻信用授权等等”,任兴然称。
而很多风控或者大数据公司,也将转型重点,放在了现金贷的风控系统中。
他们合作的形式,是根据放款额来提成。
“新用户,提成4%;复贷用户,提成1%”,某现金贷系统的负责人称。
如此算下来,放款1亿,也能获利数百万。
很多现金贷公司,正在将他们全套的系统出售,称具有“整套的现金贷解决方案”。
“我们的前身就是瓜牛分期,因为做得很好,就开始卖系统”,系统销售人员称。
其销售的现金贷系统
而合作的方式,就是先花10万,安装一个客户端,然后再往系统中充值,就可直接使用。
“反欺诈数据,是5万包年,但调用其他风控数据,就要付费,比如,调用运营商的数据,一个用户是一到两元”,销售人员称。
也就是说,大概只需要15万,就可以直接上手做一家现金贷公司;如果再想省事,可以直接找一个套牌代理公司,当甩手掌柜。
一家现金贷的头部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有各种人要求过来参观学习,或者以合作的名义来和他们接触。
其联合创始人俞静称,刚开始他们言无不尽,但很快就发现,这些人参观完了,就直接将他们的模式复制走。
“有家平台来考察,负责人带着十几个员工来,最后说,想买我们的系统”,任兴然觉得可笑,他们的系统,也是买来的。
所有的玩家,都在急速奔跑,目的只有一个:赶在监管到来之前,先捞一笔。
“如果不是担心监管风险,会有更多的平台冲进来”,蓝青称,监管前段时间对ICO的问题,表现的坚决和果断,让很多试图涌入的平台,望而却步。
但依然有很多侥幸者和投机者,观望许久之后,跃跃欲试,“想先进来狠赚一把再说”。
今年上半年开始,大量不懂金融的平台疯狂涌入,市场开始变得浑浊。
砍头息、逾期天价罚金、债务不封顶、暴力催收,头部的平台,眼睁睁看着市场被这些急功近利者蚕食殆尽。
这块本来是金融从业者的地盘,被诸多业外之人挤占。
有流量就开始做现金贷,头部平台对此嗤之以鼻。
“目前各家还在抢地盘的状态,明年会达到饱和,到时候,流量将更加昂贵”,这也就意味着,占据流量的平台,将收获颇丰,又何必此时涌入,自己掺一脚?
“你看,为什么谷歌就不做现金贷?”现金贷平台CEO莫心源称,中国有太多的非理性玩家,看到一个行业好,就疯狂挤入,最终导致行业腐烂。
行业正在释放一些高危信号。
“行业的共债现象(一个人同时在多个平台上借款),已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蓝青所在的贷款超市,监控所有现金贷平台的数据,他发现共债现象,已高达90%以上。
任兴然作为一线的风控人员,对于这个现象,感受更为深刻。
他们接入了一家能提供共债数据的公司,分数越高,表示借款平台数越多。
结果,他们发现数据失灵了,“几乎每个人都是100分,每个人的借款平台数都超高,如果不放款,一个人都放不了”。
“很多人都是借新还旧,当借的平台太多,就像雪球越滚越大,就可能资不抵债,陷入债务危机”,蓝青称。
“现在涌入了太多乱搞的平台,这个行业一年内就会崩盘”,莫心源预测。
“大崩盘”,是行业所有人不敢提,但却难以回避的命运。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正在出现两极分化。
头部的平台,表现得理性而克制;而底部的小平台,却彰显了疯狂和贪恋。
头部平台曾多次尝试过挽救行业,他们组成过联盟,呼吁人性化对待借款者,但整个市场充盈着暴利狂欢的喧嚣,理性的声音,变得细若蚊声。
据一本财经调查,大部分的头部平台,都在收紧风控,放款量只减不增。
此外,他们也在寻找新的出路。
一些人,开始了出海之旅,将技术带到东南亚,复制这一模式;
一些更聪明的平台,开始将眼光从底层人群的小额现金贷挪开,开始往中部人群的大额现金贷转移。
其实,除掉中国有信用卡的30%头部人群,和小额现金贷服务的20%底层人群,中部还有50%的人群,亟待开发,这可能才是未来的最大金矿。
而更决绝的是,一家头部的现金贷平台,正准备退出现金贷。
他们对市场已丧失信心,在他们眼中,现金贷不是长久生意。
“现金贷公司都不想对外张扬,偷摸把钱挣了”,莫心源称,在国外,小额现金贷(Payday Loan)是一个非常污名化的行业,“甚至比放高利贷的地位都低”。
而莫心源,在国内从事这个行业,心中也无法找到荣誉感,都不太好和朋友家人说自己的职业,“只能当成挣钱的生意,但根本谈不上是事业”。
而资本市场,对现金贷同样冷眼相对。
“一家公司的年利润是1个亿,结果投资机构给开出的估值,居然也是一个亿”,莫心源称,这在圈内传成笑谈,却有难以言说的苦涩。
“在美国,小额现金贷的PE,同样低得可怜,只有2到3”,莫心源称,这也就意味着,你的年利润是1个亿,估值也只有2到3亿。
因此,很多现金贷公司,都转型为“金融科技”或人工智能公司,输出自己的技术,以抬高估值。
“要净化行业,应该提高准入门槛”,莫心源称,这毕竟是一个金融行业,而不是任人啄食的肥肉。
行业的自律、净化。提高从业者素质,迫在眉睫。
校园贷、大数据行业,皆是前车之鉴。
当行业负面和危机爆发时,监管来临,没有任何人可以独善其身。
综合自樱桃小房子、一本财经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贷平台哪个好贷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