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听说什么共享认养农业模式式创业,求指导?

农业创业:绕过那些坑 “丰收”并不难_网易财经
农业创业:绕过那些坑 “丰收”并不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个企业成功,往往是抓住了关键的机会,是团队做出了比普通人大胆的决策,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点,拼全力去抓住,然后上市成为独角兽,而其他公司就沦为贫民。
今年以来,领域越来越受者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非常主动、大规模地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和工作。无论是从业态的分布,还是从国家政策、产业动向来讲,农业都是一片蓝海。最近在以太举办的农业行业上,来自顺为资本、领鲜金融、埃森哲的行业专家们,为农业领域的创业者们透彻解析了农业领域的创业关键点。本文内容来自以太bit沙龙现场实录。领鲜金融罗璞:农业是一块待开拓的处女地很多农业生产主体经营状况非常好,但由于在农村而贷不到款。比如奶牛养殖,三五千头每个月的收入达到四五百万。在城里这就是不小的企业,但在农村,没有房,没有地,就拿不到贷款。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甚至农村生产利润率达到30%、40%,50%、60%,但银行就不给贷款,原因是贷款主体(包括农户、合作社、不太规范的农民企业)是农村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农村极其缺乏金融服务。尽管创业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需求是存在的。农业仍是一块待开拓的处女地。一个企业成功,往往是抓住了关键的机会,是团队做出了比普通人大胆的决策,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点,拼全力去抓住,然后上市成为独角兽,而其他公司就沦为贫民。在金融也好,农业领域也好,总有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够比别人扎的更深,做得更多,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成长起来。但无论如何,不能照搬以前金融机构的做法到农村,这是百分之百不行的。而把传统金融机构模式改变一下在农村做,则意味着农业金融领域成为一个新领域,其承受的风险非所有人可以理解的。比如,一个客户资产大、利润率高,我愿意认定为优质客户;但怎么说服我的投资人、包括信贷投资人,去接受新的方法呢?投资人大多是从传统金融体系出来的,他们理解的就是传统金融体系的做法。你告诉他农村市场值得做,而且原来的方法不可行,要接受新的方法,这是比较棘手的。更具体一些,哪些城市信贷金融体系可以放在农村,哪些成功经验可以拿到农村做,这个度的把握对创业者来讲是非常大的考验。创新到什么样的程度,最适应当前的农村市场,创业者必须心里有数。顺为资本程天:投资人偏好哪种商业模式?农业创业的关键点可简化为三个:钱、人、模式。钱,一方面是投资人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包括政府。从钱的角度目前相对容易一些,虽然资本市场是寒冬,但从总体拉长时间段来讲,还是创投的好时代,农业创投目前还是非常活跃。,我们有些项目也部分享受到政府补贴。对比三方面,钱的问题是其中比较好解决。当然,要拿到匹配的资金还是有难度的。人,是个难题。目前来看,创业者既要有传统行业的经验,最好出身农村,又应不完全依赖传统背景,至少对互联网思维、新潮的东西、技术、运作方法有了解。因为能把这两者结合得好的人才稀缺,而他还要有能力组织起一个团队,愿意每天跑农村,这是很难的。在北京、上海、深圳,要拉一个全标配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并不难,如果拉出一个真正愿意扎下去做、配合得好的团队,真挺难。关于模式,有一个难点是差异性问题。不管是地域,还是人群,在中国的土地上都有非常多的差异性,因而在模式优化上有很多不确定性,更没有前车之鉴。虽然国内互联网已经发展多年,但农村互联网项目仍处在相对早期、风险较高的时点,尤其是T4到T6(把中国的各行政区划分成六档:T1到T6,T1到T3是地域区分,T4到T6是县级以下的),大家对于哪种商业模式能够成功还不确定,也没有达成共识。就顺为而言,在选择创业团队时,针对不同的商业模式还是有些偏好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可供大家参考。农村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可总结为三种:一是结合T1到T3已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移植移。但要避免盲目移植,要智慧地、有选择性地移植。二是结合地域属性,将商业方式与当地情况做更精细的匹配。三是微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传统商业模式上进行改良,这个出发点风险较大。不管做流通还是电商,我们更倾向于非上手直接做传统电商的项目,而是结合原有商贸流通的门店或其他主体(代售,村民组织,信用社等)进行升级改造。因为,按传统模式做农村电商在T4到T6仍很难实现,留给淘宝、等电商大户去做会比较好。个人觉得不适合在目前时点赌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更多的应是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改良。埃森哲罗宏春:警惕那些农业创业伪命题鉴定伪命题主要是看它的逻辑过程。逻辑来自两三个方面,跟商业模式是相呼应的。首先要搞清创业做什么,产品特性是什么。比如做化肥,化肥是标准品,在网上应该很好卖,但标准品单位质量价值很低,运输起来成本很高,这就很难。化肥是的上游是非常不标准化的,这时就要尽量往标准化方面引,做背书并建立很好的信誉。另外在用户分析上,农民也可以细分为专业户、规模户,散户农民、超大农户(散户就是100亩以下的,中等就是规模化的,大型的是土豪地主,一个人承包3万亩地)。散户、中等规模和超大农户的采购方式一样,信息化程度低,社区文化也不一样,对金融的需求是还未被发掘的。如果现在教育他们,若干时间以后才会意识到需求的存在。其实比较黄金的客户是中间那段,规模户和专业户,他们有非常好的需求,对互联网接入有比较好的前提条件,金融需求成为他们的真实需求。我再具体说一下其他非黄金的客户。散户的需求可能是伪需求。而大户因为人员管理规模大,需要一定的能力和金产。但大户做融资又比较难,因为他们已经是融资从业人员瞄准的。大户融资需求是天然与上游厂家对接良好的,本来就不需要中介,可以直接从厂家拿货。用户要分很多层面,创业者应该研究产品、用户、当时社会环境和形态。我经常跑农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村正在发生非常巨大的去农业化,人口大量外流。未来中国农业竞争力在国际也是比较低,农业竞争力跟我们商业模式有什么关系呢?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你分析那些场景,就发现很多事情实现起来很困难。因为你想入口时只能从切口入手,针对自己那部分用户,针对特定的产品,再顺应趋势。而农村现在去农业化,趋势就是土地正在流转,农业开始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土地越来越大,越来越专业,种后一定卖掉,自己吃不了那么多。按照这种趋势,从很多伪需求里找到将来有发展空间的来做,才能避免掉到坑里。农村和城里的东西不一样,一定要按照逻辑理清需求,应该亲身去了解整个农村的发展趋势,才知道什么是最合适的。比如做生鲜水果,水果这种东西本身有个缺点,如果单位质量价值太低,意味着不适合从你家到我家,运一趟,10块钱3斤,利润又被吃掉了。有物流,有渠道,搭配来,这叫柔性物流,点对点行不通,支线、干线,通过干线走到北京,社会化的物流结合自有物流,这样才能真正形成C。直接做C,按我个人的逻辑打分很低,不这样建议。但如果你利用了社会化的物流,你可以做C。苹果是非标准化的,这时应该做到差异化,用互联网实现的不仅仅是信息的展示,同时还需要实现价值的体现,实现差异化,或者形成品牌化。简而言之就是:第一,直接2C不行,要利用社会化物流,柔性;第二,如果2C一定做到差异和品牌,通过互联网营销,不仅是信息展示。顺为资本程天为农业创业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如果真的做农村互联网,要耐的住寂寞。创业者看到城里的各种报道,难免心动。农业创业人说一上手就可以大规模复制,这是很难的。就拿农业补贴政策来讲,每个地方千差万别。所以不要轻易说全国复制这种话。第二,有很多农村创业项目属于流通领域。这两年投资界发明了一个交易额的名词。交易额很重要,但是不能唯交易额论,不能以单一指标衡量。要看对交易额的掌控情况,对交易额的升级创新,以及附加改良在里面。第三,找几个点做深做透,然后往下发展。我们投的案子有个共性,是首先要在某一个村、某一个乡镇,甚至在某一个县做的特别好。不管花费多长时间,至少在某个地方已经有了一定做深做透的案例出现。这类业务不一定要盈利,但有一定机制让它滚起来,或者带有一定前瞻性滚起来。这时把这个案例在其他地方改良优化,在某个地方去复制,可信度大大增加。
第四,不要太理想化,也不要抱着颠覆、革命的想法。具体来讲,很多业务模式是说先做A,尽管A本身没有太大价值,但做完以后可以再去做更有价值的B。在这个早期阶段,坑很多,先做一个没价值的再做B,你真的有这个情怀吗?这要好好想想。农资最近非常火,但仔细看看,总共就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上手做农资,另一种是绕一大圈做其他业务再做农资。农资领域上手就要颠覆传统供应链,还是有难点的。需要仔细考虑一下,是不是有熟人经济因素在里面,你上手之后能不能卖?另外,有一些小组织有垫资功能,说先搞农资再搞其他。你不如就先搞其他,回过头来搞农资,可行性大些。
本文来源:虎嗅网
作者:以太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人农大毕业后,在农业创业方面摸索和坚持了四五年,现在西北(甘肃)从事蔬菜种植,租有土地50余亩,温室20座,起步阶段,一切惟艰,深切渴望能通过此论坛结识一些专业的人才或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以利于迅速做大做强。农业创业项目方面的策划文章本人写过多篇,限于篇幅,在此帖子上略谈几点,欢迎海内朋友多多予以指教。
第一, 各个行业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有其先后顺序,社会刚刚由纯粹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之时,工业产品的价值就凸现出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成倍提高,工业产品,渐渐不再稀缺,其价值也就成倍递减;随后,高科技产品兴起之时,其价值同样不菲,例如最开始的电视、电脑、手机等无不是天价,但同样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其价值也就一日千里的降下来了;随后,由于能源产业需求旺盛,能源产品相对稀缺,能源产品的价值逐步攀升,但是,理论上的能源的供给是几乎是无限的,如太阳能、核能、人造太阳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在不久的将来,应该可以实现能源的廉价供应。
不论是工业、高科技产业还是能源产业,其产品都是人工制造的,技术是可以成几何技术增长的,所以该类产品的供给都可以几乎无限制的增加。然而,食物却不能人工制造,只能从农业中获取,而土地是有限的,植物所能利用的太阳能也是有限的,技术进步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绝对不可能使产能象工业产品一样成几何技术的增加,事实上,几百年来的技术进步,也不过使得农业的产能提高了区区三四倍而已,而这样有限的提高却以大量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为手段,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可以说,只有农业产品是地球上真正的稀缺资源,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的供应都是很有限的,而需求又是绝对的“刚需”,而且对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所以经济越发展,农业产品(食物)的价值也就日益凸显,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食物的价值相对于工业产品都是很高的,例如韩国,一只烤鸭的价值甚至高于一台很好的笔记本电脑。
  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业价值将日趋体现,随着大量农民转化为市民或者退休,农业中劳动力因素飞速减少,规模化公司化经营将成为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现在进入农业行业,顺应这个趋势,竞争少,优势多,很有希望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领跑者。
第二、先入行得先机,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以较低的门槛慢慢做大,这是优势;劣势就是为人先者往往缺少完备产业环境的配套服务,缺少足够可以借鉴的经验,缺少资金和人才,在没有路或者路很窄很险的情况下开路,需要非凡的勇气、意志、胆识和智慧,绝不象一般人认为的农业很简单,不就是种种地或者养个动物而已,当然,保本相对不难,但真正能做好和做到可持续发展,绝非易事。
第三、入行选择,很多年轻的农业创业者进入农业行业,不管种植还是养殖,首先考虑的是做别人没做过或者较少做的项目,不去种菜种粮,先想种个什么市场上少见的品种;不去养鸡养猪,先想着养个孔雀山鸡之类。以为做的人少,价格高,竞争就少,利润就大,为人所不为,出发点固然是好。但应理智分析,并非做的人少就表示稀缺,稀缺是相对于需求的,供给虽然很大,但若需求更大,那就是稀缺,同样的做的人少,供给是不多,如果需求比供给还少,那就是过剩。
所以,并非选择特种养殖或种植就是好的,电视上很多这类的节目都是宣传特种养殖或者种植的,很多都是陷阱。当然,如果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有完备的市场销售途径,有稳定存在的需求,选择这类项目是可以的,如果没有,千万不要幻想自己就能开拓这个市场,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开拓一个市场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创造或者是引导一种市场需求,并非一日之功夫,也非一己之力。 对于势单力薄的创业者,非洲的土人不穿鞋,不去卖鞋是明智。
初入此道的创业者,最好是选择有明确市场需求的大众类产品,而不去片面的追求“奇、怪、险、少”类产品。成功不仅仅在于选择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把选择的事情做的比别人更精通更有效率,即便选择经营大众类产品,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没有多少知识的农民,也比较容易做的比他们更好更有效率。
第四、种植与养殖。农业创业,很多人偏重于养殖,以为其周期短,场地小,操作相对简单。实际上,养殖业竞争激烈,各种大中型养殖场具备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小型农民养殖户具备廉价的场地和劳动力优势,在这重重竞争之下,养殖业的利润相对来说很固定,养猪赚钱两三年,赔钱两三年,总体看利润是固定的,且巨大的防疫风险随时能让自己血本无归,翻不了身,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资金有限的初级创业者进入该行,风险很大。一只鸡吃三斤料,长一斤肉,就是本事再大的人也不能让鸡吃两斤就长一斤肉,如此以来,怎么能体现出比别人更有效率和竞争优势。
  种植则不同,当然种粮的利润也基本稳定,因为产量很难提高。但是种菜则不一样,种的好的人,一亩能产三万斤,种不好的人只能产三五千斤,同样的投入,产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差异,因为,种植需要的技术和经验显然比养殖要多的多,温度、水分、土质、肥料、栽培管理,所有的条件都随时在变,没有足够的技术和经验支持,是难以把所有变量统一成一个可以实现的整体目标的,但养殖就简单的多,一切技术都是集成的,饲料、防疫都是集成度很高的产品,只需要按规定的程序操作即可。在全国范围内看,菜农的技术和产能都处在中等严重偏下的水平,以色列一亩西红柿可以产50吨,寿光有经验的菜农可以产到15吨,但其他省份的生产水平一般都在5吨以下。 可以说,在种菜领域,竞争很不充分,还有相当大的产能提高的空间,因为这个领域参与竞争的基本都是经验和知识都不充分的农民(因为土地流转困难,很少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大公司能够参与到这个领域),这个领域及其适合年轻的农业创业者,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很弱小,较容易通过技术和知识的进步,成倍提高产量,以获得相应利润。
第五、产量与质量。如第四跳所述,在种植(种菜)领域,通过技术进步成倍提高产量以获得相应利润的可行性很大。通过质量的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提成倍提高价格,从而获得更大利润是否可行,还得具体讨论。首先,质量提高就技术上是否可行,很多人认为现在农产品的产量这么大,离了化肥农药是完全不现实的,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技术到位,不但能够生产出完全不含农药化肥的蔬菜,同时也能够保证产量,甚至能提高产量。(具体技术细节在此不详细说明了)。第二、分散经营,全国几亿农户生产出的蔬菜,无论如何是达不到标准的,因为无法实现有效监管,农民技术水平有限,怎么提高产量怎么来,怎么能提高杀虫效果怎么来,势必难以避免大量使用化肥和剧毒但廉价的农药。而蔬菜品牌经营商,并不直接生产蔬菜,而是从分散的农户手中收购起来,再打上自己的品牌,品牌在流通环节产生,又怎能保证真正的无公害或者绿色,所以,广大消费者对所谓的品牌蔬菜并不认可。如何重建消费者对真正高品质无毒蔬菜的信任,需要相当的市场营销手段。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第六、蔬菜、粮食与肉类。粮食可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较低,而肉类是粮食的衍生产品,同时养殖业的机械化程度也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而蔬菜产业虽然可以部分实现机械化,终归是难以脱离人工,所以蔬菜的价格增长速度将远远大于粮食和肉类,发达国家蔬菜价格高于肉类价格的现象很多。 同时,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蔬菜,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比精耕细作的农户分散种植节约至少50%的人工投入,在人工成本越来越体现在蔬菜价格的时代背景下,节约下大量人工成本的规模化经营,其竞争优势可见一斑。  
第七、现代化农业(尤其是在蔬菜种植领域),还不成规模和体系,人才实在太少太少,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几乎都进入了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部门。几乎没有人能够心甘情愿的进入到一线农业生产领域,这个将近全新的领域,一切都成为为题,资金、市场、产业配套环境等,都得需要去开拓,但最成问题的还是人才,本人毕业后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四五年,深知其中酸甜苦辣和艰难险阻,在这个领域,需要忍受寂寞和不理解,需要耐心、决心、勇气、创新、体力、脑力、管理、营销,真正艰难,所有这些品质和能力,也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具备的,需要精诚的合作,广泛的参与和整合资源。  因此,本人深切的希望有志于此,有这个决心和勇气的朋友们,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更深入的合作。  
  对园艺产业化一直很感兴趣,很愿意交流。        帖主继续!!!
  第八,前面有个河北保定的朋友的帖子,距离京津很近,距离市场近,占有地利优势。该帖子提到缩短蔬菜流通环节,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高效营销模式,这也是必然的一个趋势。
通常来讲,终端市场价基本是地头收购价的一倍,巨大的差价就是消耗在一级一级的流通中,并且,由于流通时间常,很多蔬菜的品质是难以保证的,例如瓜果类,都是七成熟就摘掉,目的就是延长保存时间,可以说,很多城市消费者基本没有机会吃到纯正新鲜的完全成熟的瓜果类蔬菜。 如果实现从田间到地头24小时内销售完毕,那将对产品品质是一个质的提高。  
要想实现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完全摈弃现在批发市场式的销售渠道,建立自己特有的销售渠道,而且该渠道有具备差异化特征,能够明显的跟批发市场模式区别开来。我以为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以小区为单位,建立小区专供菜店,该做法有如下优势:一、以小区为单位,可以有良好的天然壁垒,避开小区外的过度竞争,二,小区内的房租相对较为便宜,三、小区内消费者相对固定,可以方便的计算和预算出每天的销售量,为合理高效配货提供依据。
  分析的较透彻!!!    亦如郎咸平所说的“行业本质”概念。    透彻的分析市场,准确的切入,才能确切紧握行业的本质。    物流是其关键的一环,尤其冷链是国内弱项。
  第九,关于高品质蔬菜,很多想从事蔬菜产业的人和大多数城市消费者,由于长期受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以为种出完全不含农药残留的蔬菜时不可能的,即便能种出来,也是长相不好,卖相差,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首先,化肥残留,使用化肥的历史不过区区百年,百年前,不用化肥,一样可以种菜,实际上,化肥真正的定位应该是作为补充植物营养,而不是完全成为植物的主要营养。植物需要营养,就好比人要吃饭,对于植物,真正的饭应该是有机肥,有机肥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几乎全部营养元素,是物质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化肥就好比是输液的葡萄糖,只是在缺营养的时候,应急使用的,输液往往比吃饭的效果来的快,但输液不能代替吃饭,而营养充足,体质健壮的植物也完全不必要输液。  
其次,农药残留。检测的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是有机磷有机氯和重金属农药成分,这些农药主要是用作杀虫剂,且不说现在有比较健康低毒的杀虫剂(当然价格较贵),就是完全不使用杀虫剂也完全可以做到,现在基本是设施栽培,设施内是一个密闭的小环境,而虫害主要是飞行传播,只要能有效阻挡住飞虫,就可以杜绝大多数虫害,一个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全年全天候设置密闭防虫网,当然,如果是规模化种植,可以规模化防虫,采取有效措施将虫源阻挡在种植区域之外。其他的,还有物理治虫、生物防虫等措施,对于虫害不严重的情况,这些措施效果相当不错  
最后、病害,病害的防治不可避免要使用一些“杀菌剂”,杀菌杀病毒的药物,其实就是抗生素,这些所谓“农药”基本都是无毒和极低毒的,对人体健康基本不构成威胁,也不在检测范围之内,而科学管理,水肥充足,植株健壮的情况下,植物生病的可能性不算很大,就如同健康的人可以很少用抗生素一样  
综上,规模化经营,栽培出无公害和绿色的蔬菜,并不困难,其产量和卖相也不是问题,甚至能比普通蔬菜更好,而有机蔬菜,严格说,是自然生长的,不包含反季节蔬菜。种出来并不难,难的是在这个信任缺失的年代,如何打出品牌,让消费者真正信任,因为检测部门的公信力显然是已经基本丧失了,不用很复杂的手段,都可以拿到所谓绿色无公害的牌子,这牌子不值钱,不能让消费者放心,只能通过自己的营销手段重建信任。
  分析的好,但好像现在ZF对农业投资和支持很少,即使是农业创业贷款也行啊。    很多人有很多想法,但都由于缺少启动资金而不能尽快实现。    政府宁愿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工业,(哪怕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哪怕就是为了一点形象工程而大量的资金投入,没办法,他们都是为了政府的绩效考核(GDP).    希望能够加大投入农业,农业才使可持续性发展,绿色环保的终身行业。
  很多人有很多想法,但都由于缺少启动资金而不能尽快实现  
都是被启动资金卡了脖子啊
  资金固然是一个问题,但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从十几亩几十亩地做起,有几万块钱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慢慢起步。  比资金更重要的是管理人才,规模化种植,完全不同于农民精耕细作的模式,要想从生产领域节约资金,实现基本的自动化,以大幅度的降低人工成本,需要很多独创的适应本地条件的而又经济实惠的一些设施和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例如卷帘系统,卷膜系统,喷水系统,喷雾系统,自动发酵施肥系统等等,当然这些系统都有专业的公司生产出的现成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一是价格昂贵,再就是基本上只有在蔬菜产业高度发达的地区才能买到,还有就是这些产品处在刚刚推向市场方面,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自己独特的生产需要。
因此,需要管理者自行因地制宜的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材料反复设计、实验以制造成自己需要的成本低廉而方便好用的系统,这个工作显然用雇来的农民是完不成的。  
生产管理方面,农业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程序,也不能象工业生产可以方便的按工种或者计件方式实行定岗定额的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的工作相当琐碎多样,每天的工作都不一样,而我们的员工就是雇来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如何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全面培养员工的工作技能,也是一个相当费考虑的管理问题  
再有,大多数地区,非大规模的蔬菜产区,往往缺乏完善的低头收购市场,产品出来,如何自己解决销售渠道,乃至于以后更高级一些的品牌化运作,更是需要相当水平的管理和营销才能。  
总之,对于创业者来说,经营的也许不过区区几十亩地,但需要的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一点都不亚于一个公司的CE0,因为,在创业者面前,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一切都是全新的,需要披荆斩棘的不断开拓和创造,需要意志体力和精力等各方面的高度过人之处。  
但是这样的人才太少了,即便有,用在农业方面的人才也确实太少太少了。因此,本人通过此贴,试图寻找和拜访到那么一位两位的志同道合的人才,希望人才济济的天涯能够让在下略有收获。
  朋友 我很想和你交流交流
你的联系方式?
  顶你,分析的不错,楼主继续、
  诚心想与楼主交流,楼主是否能留下联系方式呢?我的QQ
  多谢楼上各位关注,在下邮箱 电话 QQ多年没玩了,晚上申请一个。  帖子写的有些长,或许乏味,但我想真有想法并深思熟虑的想从事农业这一行,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盲目加入的人,应该有耐心读完的。  近日忙于冬茬菜的种植,白天忙且累,比农民还不如,还请有联系意向的朋友,最好不要白天手机联系,敬请谅解。
  讓中國人吃上優質的蔬菜
  帖主从事蔬菜种植的地方是西北甘肃,种植业对于土壤里的水需求量是很大的,而西北是极度缺水的地方,在这里种植,一方面效益可能会受限制,另一方面对加剧生态破坏,自食恶果,所以建议去南方降水多的地方创业
  很好,能总结才能进步!  
  甘肃缺水,所以大力发展温室产业,因为地总要种的,不种温室就种大田,大田比温室要多费一倍的水,如果温室用喷灌滴灌技术,其耗水量仅仅不到大田的四分之一。我所在的甘肃武威,03年,视察民勤定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温室产业,可以说是国家级的战略性产业调整,主要目的就是要节水,目前,该地在政府的扶持下,建设了大量温室,但当地农民技术水平有限,出现了大量空置现象,本地地多人少,不论地租还是温室租金,都相对十分低廉。  
另外,温室产业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光照,此地年光照时间达3000小时以上,而长江以南地区光照严重缺乏,基本在1000小时左右,冬季光照更少,不适合建温室,这也是温室产业主要在北方地区的原因。
  看得出楼主对农业有很深入的思考和见地,学习了!
  学习了!顶!
  感谢果园小生活的一句话——让中国人吃上优质的蔬菜  尽管从事农业在一般人眼里可能就是种地,是不被看重不被理解的,也是需要忍受相当的压力、孤独和实际困难的  但这句话可以给人前进的动力,给予事业的宗旨,再苦再累,沮丧、挫折或者失意之时,想想这句话,足以给人工作的意义和崇高感,给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仅仅作为种田或者做个小生意赚点小钱。  也希望所有从事农业的人以此自勉,我们的工作的是高尚的,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的宗旨和最高目标就是提供给广大消费者优质无害健康的食物
  所言极是!!!    地域确实是影响产业化普及程度的重要因素。    楼主继续!!!
  所言极是!!!    地域确实是影响产业化普及程度的重要因素。    楼主继续!!!
  欢迎来青岛发展
    楼主 加你QQ了
我是一刀断天涯    看完了
很有感触!
  能很快达成共识的人少,人才难求
  这两天确实忙的不可开交,有些朋友的电话没有接,在此表示歉意。  通过基本技术的应用,可以打幅度的提高产量,这不难实现,而然,种出来是不是能及时方便的销售出去,这个问题还需要探讨。  一般来说,各地蔬菜产业的发展情况不一样,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主产区,大量生产蔬菜,主要以外地远程销售为主;二是分散种植区,少量而分散的种植蔬菜,市场以当地市场为主;三是纯需求地区,蔬菜生产难以本地市场需求,主要靠外地运进蔬菜来补充市场需求。  这三种地区的划分实际是以供求关系为标准的,在主产区,规模很大,是供大于求(本地需求),以外销为主;在分散种植区,基本是“自产自销”,本地的供应满足本地的需求,规模中等;在纯需求区,则规模太小,严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外地蔬菜。  
如果规模很大的地区,有完善的地头收购市场,完全不担心销售,在地头就有大量的收购商,而且价格往往比本地零售价还要高,因为是销往外地(主要是大城市),但需要产品品相必须要好;如果规模很小的地区,也不太担心销售,因为本地需求旺盛,可以比较方便的到本地批发市场销售,或者卖给小菜贩。   
但是,如果规模不大不小的地区,满足本地市场绰绰有余,而由于规模还不够大,还没有形成外销能力(没有大量收购发往外地的大车),缺乏地头收购市场,这就需要警惕了,在这样的地区创业,销售就很可能成为问题。卖往本地市场,又便宜量又少,自行卖到外地,成本极高。  
不幸的是,规模不大不小,既非主产区,又非主需求地,这样的地方在全国属于多数地区,所以想从事该行的广大同仁,在做之前,最好好好考虑一下销售的问题,是不是有地头市场,如果不是,是不是方便的靠近大城市(主需求区),如果两者都不是,就要考虑成本最高的一种方式——打品牌,自己开拓自己产品的独特销售渠道。
搞几张你的蔬菜种植地的照片来看看啊!!!    我很期待!!!    谢谢!
  相机老婆拿走了,老婆在兰州,一般每周末来探视一回,周末来了,一定上。  两地遥望的日子不好过,虽然只有两百多公里,但在外面打拼久了,特别的想安稳一下,两百公里也似天涯。  在此发帖,也存着些“海内寻知己”的希望,希望还有不惮于闯荡和拼搏的年轻朋友,或许能够共同到兰州郊区的黄河边上发展,兰州的市场和气候条件客观讲还是相当不错的,关于这个,我将陆续在此帖详细介绍。  谢谢各位关注。
  楼主对养殖存在误区,养殖同你说的种植一样,需要合理的管理和成熟的技术,有的人2斤料能长一斤肉,有的人4斤料长一斤肉!
  受教了,谢谢帖主,我现在就读于南京农大,喜欢农业,所以到处积累农业经验
  讨论农业创业,仅仅是把种植与养殖做一个比较分析,分析的结果可能会令部分搞养殖的朋友不满意,但绝没有看不起养殖业的意思。  
事实上,我认为创业不在于选择什么,关键是要选择的做到最好,做到超过同行,超过竞争者。广义的讲,只要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和项目,任何行业和项目成功和赚钱的机会几乎是一样的。如果有哪一个行业特别能赚钱,必然有大量的人快速加入,竞争者多了,利润也就下来了,这就是简单的市场规律。从这个意义上,种植与养殖赚钱的机会是一样的,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我们做分析,只是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针对特定的对象的分析,这里的创业者或者是打算创业者,多数是资金有限的年轻人,我们有限的资金是与广大农民竞争好呢,还是与诸多具备实力的养殖企业竞争好呢。我们有限的资金和能力投资在需要土地较多的种植上,土地可以形成比较天然的区域垄断资源,而养殖不需要太多土地因素,更重要的是资金因素,今天你开的养殖厂很好,马上别人就可以复制,甚至可以复制的更好,种植就不一样,你有机会征或租了几十亩地,哪怕资金再雄厚的投资者,也难以很快征得成本上千亩的土地,正是因为土地流转的不畅,所以这个因素直接限制了大规模农业公司的进入,也就限制了强有力的竞争者,这对我们年轻的小创业者有力。  
且不说没人能做到两斤料长一斤肉,就是有,两斤料与四斤料也不过是一倍的关系,而种植的产量则是做不好是4000斤,做的好是4万斤,是十倍的关系,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大。而且气候市场等限制条件也更多,能有技术水平施展的空间,养殖业则技术成熟而集成,赚钱主要依靠大资金投入和稳定的利润。  
总之,在种植上,由于现在行业水平有限,所以就有更大的创造性的空间,而养殖则相对成熟的多,创造性空间也就小些。  
创业,就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楼主说的话在理!    对市场类型分析的透彻。    对种植蔬菜创业、技术应用与效益提高的辩证关系分析的很透。    应是经过深层次思考的。    受益匪浅!!!    楼主继续!
  感谢江翔同学的持续关注  理论分析固然是重要的,比理论分析更重要的是实践经验,没有实践经验的分析往往是大而空洞的  比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有创造力和行动力的人才。创业就是资源的整合,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资源的整合。创业需要各方便的素质和能力,很多都是完全相反的素质和能力,一两个人是不能完全具备这些能力的,缺少任何一点,都是木桶最短的那块板,其他的再长,也很容易前功尽弃。   所以,需要真诚而广泛的合作,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互补性的可能是性格截然相反的人才得合作,这个很难
  楼主,我觉得我们完全有合作的可能和意向,我们的项目在四川成都,目前土地、团队、外联和资金资源已全部落实到位,我们希望整合更多的像你这样的资源,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走的更高更远。QQ: 注明:农业
  谢谢楼主的诚意实言!    在实施中确实存在所说的情况,真的是少了那一项或点都不行,尤其是人的问题。    单打独斗是万万不行的,合作是必由之路,合作的方式或形式应是多样性的。    实现预期的目标艰难而曲折。    继续关注!!!
  在下在此可以事无巨细,毫无保留的把俺在这个领域的所有收获和想法真实的表达出来,并不担心泄露或者损失什么  好的主意好的运作模式,并不用担心别人的复制,重要的不是主意和模式,而是执行的人才,最大的商业机密就是人才资源,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有更坦诚的想法的交流。
  我也是学农业的,也曾经有过楼主这样的想法,支持楼主
  看的出lz是实干型的。    天涯上这样的真实的经历太少了,支持支持
  执行的人才最重要,经典!!!    赞一个!    执行力是事业成功的最后一棒。    即使是无灵魂或思想的项目,凭空依赖于执行力仍然能使项目运行,只是会走向歧途或结出恶果。传销或邪教在一定程度即是如此。    乱说了!呵呵!    曾在内蒙、宁夏、甘肃等地旅行时,偶然观看过当地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让人多少有些感性的认识,也浅显的思考过一些问题。    以色列干旱地区的农业尤其出色,特别是在园艺方面更顶级的水平。对中国干旱地区应有所借鉴。    无论是以色列、日本、台湾园艺水平都很高,可以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但是在国内的具体的实施中,如何结合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确是非常辛苦的事。    亦如楼主据说:“需要管理者自行因地制宜的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材料反复设计、实验以制造成自己需要的成本低廉而方便好用的系统”。这才是精髓所在,也非一日之功!    再一个是楼主所说的品牌问题:“种出来并不难,难的是在这个信任缺失的年代,如何打出品牌,让消费者真正信任”。这是后期的一个难点,应属商业活动领域的事儿,需要系统性解决,也非小农生产能解决的事儿。    总之,蔬菜种植行业是一个比较辛苦的活儿。    还是想想听听楼主的[实务经验和深思运见,学习学习!    继续关注楼主!!!      ^-^
  哈哈,楼主对农业比较热心。  但是楼主讲到现在似乎还没有讲到关键问题,你运作的模式是什么样子的,给了一个行业的前景;一个不成熟的生产加一个未知的销售能创作利润吗?我并不是笑话你,我对这方面也很感兴趣(还有一个关于农业的小项目准备做)我只是把自己认为的讲出来  种植要到山东潍坊学习学习,还有外国的很多经验,是很棒的。  你种植蔬菜用鸟巢温室+气雾培的方式比较可行,技术方面也是还需摸索,至于销售这个市场也是比较难开拓的。  前面你说和农民竞争,我认为凭借农民土地免费这点我们已经是失败者了。  还有你说的销售模式的创新型可做,但是也是摸索中前进,你也可以参考CSA(社区扶持农业模式)  你可以重点参考一下鸟巢温室+气雾培的蔬菜种植模式。有时间QQ聊吧
  气雾栽培属于无土栽培,需要自动化程度很高,投资巨大,以目前国内的菜价还不足以支持这样的投资,再者,中国的耕地面积足以支持生产蔬菜,并不特别需要如此高密度的种植模式。   无土栽培虽然产量能有显著的提高(数倍),也可以方便的控制病虫害,几乎不用农药,但其蔬菜品质并不高,虽然不用一般意义上的化肥,但其营养液的配置那是纯化学物质,可以说比化肥更化肥,因为缺少土壤和有机质,加之生长速度快,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普遍很高,长期看,无土栽培不是一种健康的栽培模式,就好像转基因一样,只能是在人类社会食物严重不足的条件下的无奈选择。
  再答楼上,  在下就是潍坊的,距离寿光十几公里,家乡是蔬菜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效率最高的产区,从几十年代,亲身经历了这个产区的形成发展与壮大。  
我的运作模式很简单,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做大众菜(不存在销售问题,只有价格问题或者运输问题),先利用技术的提高,成倍提高产量,以获得基本利润和发展壮大的能力,之后走品牌化运作,高品质蔬菜,品牌提高价格,并缩短流通环节。  
这就是战略方向,在这两个目的实现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展多种符合经营。寿光种西红柿亩产三万斤以上,紧邻寿光的昌乐的产量要小三分之一,本地产量在7000斤左右,所以成倍提高产量是完全可行的,目前这一步也基本做到了。品牌的运作,就是以小区菜店模式为起点,现在刚刚起步。  
以上措施正在实行当中,怎么能说是“给了一个行业的前景;一个不成熟的生产加一个未知的销售能创作利润”?  
再者,农民有免费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势,但是很多地方土地租金并不高,象本地,不超过一百元,免费劳动力固然是优势,但农民模式中50%以上的劳动力都是可以利用技术轻松节省下来的。 例如,寿光农民一个棚一年加入十方鸡粪,这些鸡粪需要小车一点点推到地里,一锹锹散看,很辛苦也很费劳动力,你的棚多,有规模,一千块买个吸粪泵,一个化粪池或者沼气池,轻松就可以吧发酵好的粪很快而均匀的散到地里,另外,卷放草帘,人工喷雾,铺管浇水,耕作土地,起垄开沟等等凡事较重的体力劳动,都可以用适当的机器替代。农民为什么不用,因为他就一两个棚,不经济,人工可以应付的,没必要多花一份钱  
相对于规模化种植可以方便的轮茬轮作,多品种经营,控制条件,防治病害,提高产量,农民的这一点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势,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技术提高产量,技术是什么技术,就是不生病的技术,很简单,学农的都知道,几十年前老掉牙书本上的技术,甚至拿个显微镜就可以直观的看到时什么细菌或病毒,但这些技术,对于农民,就是高科技了,农民能辨识的就是经验范围内的一两种病,多数还要咨询卖药的用什么药好,所以农民的产量就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学习了,期待。。。
  51#楼阿舍利所说的雾培技术,    曾在几年前也关注过,始终疑惑的是.....?    为什么全国那么人有大资金或掌握销售渠道的商家不投入?玄机.....    肯定是有难以解决或克服的问题,最终很难实现产品的安全和有机认证,其品牌就难以树立了.....    在论坛之外也请教过楼主,其所答复与52#楼说的一样。    是一语解惑,或然开朗啊。    专家之言还是有说服力的。呵呵!    更愿意听听53#楼里所说的技术层面经验和方法。    继续关注楼主!!!      
  江翔兄,出于懒惰,把与你的邮件原文复制过来了,勿介意。只是有人提到气雾栽培,略作回复而已。  确实是又回到技术层面了,原帖已有该内容,有重复之嫌,出于对51#楼阿舍利质疑精神的尊重,又啰嗦了一些。  至于行业前景,要辩证去看,种大白菜是一个普通的事,是成熟的也是快接近夕阳的产业;但把白菜种好出口到韩国去的话,那就是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了。所以说,不在于做什么,重要的是做好,要有革命性的变化和进展。  种菜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把菜种到世界应有水平,应有的产量和安全水平,则是一个崭新的行业。中国出口的水果和蔬菜,也就那几种,土豆生姜大葱类的不大需要农药的品种,就连苹果,也仅仅只能以苹果汁的形式出口,因为我们的质量达不到,以普通发到国家的标准,我们的绝大多数水果蔬菜都是严重超标,甚至有毒的。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做,怎么改进,怎样的制度改进,这都是很严肃很有挑战性也很有前途的事业。  这种改进或者说是革命,必将进行,也正在进行,土地流转,规模化,可追溯制度等等,无不在表明这场革命的序幕,这是涉及到几亿农民,也就是中国大多数人的一场宏大的战略性进程,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年轻一代找准切入点,顺应这个潮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非洲土人完全没鞋穿的时候,不要去卖鞋,开拓全新市场,不是中小创业者可以胜任的;他们都已经穿上鞋子的时候,也不要去卖鞋,与众多实力雄厚的鞋子生产商竞争,也不是中小创业者可以胜任的。 当有少部分土人开始买鞋的时候,这是中小创业者介入的最好时机。而现代化农业现在正处于这么一个时机点上,不容错过。
  但其营养液的配置那是纯化学物质,可以说比化肥更化肥,因为缺少土壤和有机质,加之生长速度快,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普遍很高  楼主这个观点很好.
  一路看下来,赞同LZ的很多观点!继续关注……  
一直想做生物链式的模式,现正四处找机会学习  
  这个论坛帖子不少,但我感觉有信息量的帖子不多,充斥着简单简洁的信息,求资金,求合作,养这个,种那个。。。。。在这种简短信息的后面隐约可见一颗颗充满激情和躁动的心。  这种状态是危险,急切的渴望着想去创业,想去打拼一番,然而剑指何方,要去干什么,还不确定,或者大致有个意向性的主观了解,就轻易地去涉足了,这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不知己知彼,百战不胜。  创业的很多,成功的人很少,成功的几乎都是因为执着专一和坚持,而多数人一个项目浮皮潦草的做了一下,失败了,换一个,如是再三,就失去了热情,退出了创业活动,我一路走来,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要么亢奋冒进,要么彻底一蹶不振。  以我微薄的经验,在这里奉劝各位一点,那些搞什么山鸡野猪中药之类的所谓特种养殖或者种植,绝大多数都是炒种的,炒是什么,炒本质上就是传销,必须有下家的支持和接棒才能获利,否则,他们宣传的那么一本万利,为什么不自己扩大规模自己做。
  楼主客气了,怎么会介意呢, 你能真诚直言足见你的赤诚之心!    充分的多形式交流很必要,何况是真实的经验和知识呢。 呵呵 !    楼主说的抄种子事儿,是确确实实的恐怖与可恶。前几年海南的圈地种木薯,安徽火龙果、甘肃仙人掌等事件,不知有多少人血本无归,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上至高官达人,下至黎民百姓......。    对一个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执著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继续关注楼主!
  很感动,楼主分析的很透彻啊~  现代人大多会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能够考虑长远的,可能都是经济充裕,有责任感,同时又有点理想的。  而像楼主这样,不是钱多的厉害,而有理想有良知,并能将其付诸于行动的,确实令人敬佩呢...  向您学习,并请教,在外地区承包山地的可发展性?或者在甘肃与您一起经营的可能?...  
  楼主的分析的确让本人受益颇多!我最近正和朋友合伙打算做蔬菜的连锁经营,目的就是为了做大之后,可以实现24小时从田间到客户。真正让客户感受到新鲜、无公害的蔬菜。恳请楼主在此能多给些建议!
  我想创业,也决定从事蔬菜种植,我现在正在寿光考察,这几天看了很多温室大棚,并和很多当地菜农交流,一位好心大哥还带我逛了一天,把他十来年的经验一一给我讲解,我非常感动!我对大棚的建立,一些常见的蔬菜种植技术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和实践还有距离。不过让我惊讶的是:发现那些所谓的绿色蔬菜,其实就是用化肥、农药和激素让蔬菜长大的。菜农们说不用化肥、农药和激素没法提高产量。他们种植的蔬菜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我很吃惊,难道我之前在上海看见那些昂贵的所谓绿色蔬菜,就是这样种出来的吗?  
我看见这些更加坚定我要创业,种出真正的绿色食品。  
我觉得蔬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种蔬菜毕竟和那些办公室上班的人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差距。怎么能吸引那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这决定中国农业的发展速度。管理、技术和市场开拓都非常的重要。寿光的一些技术可能是在国内比较先进的,可是这些菜农不懂得市场的运作,他们种植的蔬菜还是比较的便宜,大部分的利润还是被那些菜贩子赚去了。管理还是比较混乱,土地利用的不是很充分,菜地里很脏.....。我还没开始种植,以前也没种过地,虽然看到了很多问题,还没找到好的决绝方法。希望大家多多交流,相互进步。
  回楼上,你说的很对,在上海北京等大超市看到的所谓绿色蔬菜,绝大多数就是这样种出来的,实际上,多数消费者也对这种在流通环节,而非生产环节产生的所谓绿色蔬菜,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信任。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自己租地种菜,形成所谓的专供或者特供,足以说明目前这种分散的种植模式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  
  有一年,美国一家复印机制造公司要招聘一位优秀的推销员,老板从数十位应聘者中初选出3位进行下一步的考核,其中包括来自费城的年轻姑娘安妮。  
老板让他们在一天时间里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可是,什么事情才最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呢?走出公司后,这几位推销员商量开了。一位说:“把产品卖给不需要的人,最能体现能力了,我决定向一位农夫推销复印机。”“这个主意太棒了!那我就去找一位渔民,把复印机卖给他。”另一位应聘者兴奋地说。安妮说:“这太难了!我还是选择做容易点的事情吧!”  
第二天一早,老板召见了这3位应聘者:“你们都做了什么最能体现能力的事?”  
“我死缠硬磨,终于把一台复印机卖给了一位农夫!”一位应聘者得意地说,“要知道,农夫根本不需要复印机,但我却能使他买下一台!”老板点点头,没说什么。“我费尽口舌,终于在太阳即将落山时说服一个渔民买下一台复印机。事实上,他根本就用不到复印机,但是他买下了!”另一位应聘者同样得意洋洋地说。老板仍是点点头。接着他扭头问安妮:“那么你呢?小姑娘,你又把产品卖给了什么人,是一个系着围裙的家庭主妇?还是一个正在遛狗的阔夫人?”  
“不!我把产品卖给了三位电器经营商。”安妮说着,拿出几份文件递给老板说:“我在半天里拜访了三家经营商,并且签回了三张订单,总共是600台复印机。”  
老板喜出望外地拿起订单看了看,然后宣布录用安妮。另两名应聘者觉得卖给电器经营商丝毫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他们本来就需要这些产品,这也根本体现不出安妮有任何能力。老板说:“我想你们对于能力的概念有些误解,能力不是指用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一件最不可思议的事,而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更多最容易的事。你们认为花一天时间把一台复印机卖给农夫或渔民,和用半天时间把600台复印机卖给三位经营商比起来,谁更有能力,又是谁对公司的贡献更大?”两位应聘者听后说不出话来。  
安妮自担任这家公司的推销员后,工作出色。后来,她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世纪全球最伟大的百位推销员”之一。安妮说:“我的成功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做更多最容易做的事情!”  
而在我们的营销界,流行的是“把冰箱卖到北极”、“把梳子卖给和尚”的之类营销故事。相比之下,安妮·穆尔卡希的“能力观”,值得思考和借鉴
您也再线啊。我就是上次 给您电话的那个小伙子,叫胡自安  我现在遇到些麻烦
还没有解决
建一个1.5亩的温棚大概要5-8万
我想从五十亩起种,可是投资对我来说太大,您对温室大棚的建立,有比较省钱点的办法吗?
  转帖以上一篇小文章  希望很多在农业创业上一味追求&奇偏险怪&,一心想做别人不曾做过或者很少做过,热衷于那宣传的极高利润的项目,如特种养殖或者特种种植,或者无土栽培等种种&新鲜”技术的人,能够从这小文章中有所借鉴。那是不是轻易容易做到的,是不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是不是把“冰箱卖到北极”式的理想主义或者英雄主义。
  本人也是学农的,对种植业比较感兴趣,希望与大家一同交流学习。QQ:
  蔬菜产业的地域性分析。  蔬菜产业,不管是陆地菜还是温室菜,最重要的气候条件就是光照和温度。发展错季节或发季节菜,光照条件是第一位要素,搞过温室的都知道,即使温度不低,要是碰上连续10天阴天,是相当头疼甚至致命的事,从光照条件上说,广大南方地区(长江以南)年光照时数多数在2000小时以下,冬天太阳更少,基本不适宜做温室产业(当然可以用简易大棚或者露天生产些对光温需求少的蔬菜品种)。很靠北的地区,例如东三省,新疆,内蒙大部,冬天温度太低,保温措施不好做,也不是很适宜冬季生产,西藏,青海地域辽阔,但交通部便,市场太小。因此,从地域上讲,非常适合搞温室产业的也就是华北平原和中西部少数几个省份。具体省份有: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还有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  山东人口密集,土地有限,多年发展蔬菜产业,每年农药用量在20万吨以上,土质和水质污染的很严重,多年重茬发展,病虫害日益难以控制。河南和安徽负担着全国很大比例的粮食生产任务,政府在鼓励温室发展方面举措不大。苏北气候过于温暖,植物细菌病毒虫害数量多且传播速度快。山西耕地少。河北同样人多地少,想连片大量的租地不容易。  在以上的列出的几省中,权且把陕西宁夏和甘肃定义为西部,其他的定义为东部。东部省份优点是靠近经济密集区,有市场便利,缺点是人多地少,在土地流转还不很畅通的情况下,难以大量拿地,并且相对的气温高而光照低些(相对西部),而且温室产业发展的较多,病虫害多且传播快,要想生产绿色蔬菜需要的技术水平高,有难度。  西部三省,缺点就是市场条件差点,优点是地广人稀,容易租地,气候干燥,温室少,光照强,不利于病虫害传播(例如兰州这两年的高原夏菜就比较受东南沿海市场的欢迎,因为很少用农药,露天菜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设施栽培了),并且由于光照强,生长出的蔬菜和水果品质普遍高于东北地区。还有优点就是劳动力价格低。  单纯从生产上说,西部地区生产成本更低,产量更大,而且比较容易生产出高品质蔬菜,从政策上讲,国家更倾向于扶持西部,农业优惠措施也更多一些,从未来趋势上说,市场越来越需要真正安全绿色的高品质蔬菜,西部的蔬菜产业也将是中国未来农业的战略性所在。  
  答胡自安兄:  大棚的造价可大可小,成本也可以方便空置,如果你想节约资金,滁州的温度还是较高的,大棚后墙不用土或砖,而是直接用粗主干做成骨架,用塑料蒙上,后面放些玉米秸秆之类的档风保温,可以节约三四千,如果还想节约,可以不用保温杯或者草帘,而是设计成双层膜,同样也可以基本达到保温效果,如果按这个标准建造,一个棚(一亩地)做好用不到一万块。  
  楼主见解很深呀!不愧实践出来的!我写的那些也就小巫见大巫了!
  楼主辛苦了,像这样具有开阔思维的贴子,是最受欢迎的。。天涯常有这样的人,在经济版我见过两个专农业方面的贴子,很深度数反映了三农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    大规模的农村青年被城市化,工业化淘空了。全国大部份农村已没有活力,在农村生活的人从来没有觉得农业还有发达的机会。。但是看到农业有发展前途的人,要想进入农村,那是没那么容易开展的。所以,创造性思维就是很难趟过城乡的隔阂。。。
  楼主分析的很透彻!
  打造品牌的一些策略:  市面上很多所谓绿色的蔬菜,多数是在流通环节的贴牌而已,不用太多手段,便能拿到监管和检测部门的注册商标和检测报告,而太多的假品牌被曝光,消费者丧失了对品牌蔬菜的信任。公信力丧失,既然很难仅通过注册品牌就取得消费者信任,要想把真正的绿色产品卖好,让人家相信,需要一些独到的运作方式:  第一、专卖。生产的绿色蔬菜只在特设的小区菜店内销售,从田间到菜店直供直销,不走其他途径。  第二、信息公开。恐惧源于无知,多数城市消费者对蔬菜的生产不熟悉,加上大量有毒食品的渲染报道,想当然的以为多数蔬菜必须有农药残留,离了农药化肥种不菜。 消除这个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普及一般的蔬菜生产知识,例如印制特殊的宣传材料,简明扼要的把蔬菜是如何种出来的,如何避免农药化肥等知识传达给消费者。这样,我们卖的不仅是蔬菜,还顺带“出售”种菜的知识和氛围,消除消费者疑虑,体现人文关怀。  第三、全流程开放,种植基地的所有信息,全流程全透明开放给消费者,每种菜的采摘时间,种植时间以及使用的农药等情况通过适当的方式真实的反馈给消费者。如果规模较大,一个比较极端的方法就是,把种植基地的实时视频资料全天候的传到自己的网站上,接受全体网民的监督。
  顶一下
  说的好。    继续关注!!!
  我也想从事农业创业,不知从何处入手,不知楼主及朋友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感谢。
  学习了!
  经验与知识  农民有经验,但其实并不会种菜,种黄瓜的往往只会种黄瓜,换个茄子就种不好,这就是产区一个较大区域内往往就只有一个品种,也是菜农常年习惯于只种植一个品种,虽重茬严重也部改换的原因。  几千年来,传统的农民更多的是种粮的经验,种菜是全新的领域,尤其是反季节,尤其是设施农业,尤其是现代化农业,农民也是全新的去面对这个领域,不过有个区区几年十几年的经验。而农民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接触的面很窄,所以这个经验就很容易片面化,他们觉得横着种好,就坚决反对竖着种,缺少全面对比分析的能力,也没有太多的余地去容许他们对比实验。  他们的经验是啥,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长期的劳动操作锻炼出来的宽泛的动手能力,这个年轻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不服不行,你或许可以设计出很多新奇的东西,一线的劳动者可能部识字,但一经他的双手,就可能知道这个玩意哪里有毛病,怎样才能更简单巧妙实用。  怎么去种,随便一个大学生或者高中生看看书,都比农民明白而高明。但如何通过双手把理论变成实际,农民比我们更强。你尽可能知道嫁接的每一个细节,了如指掌,但你就是嫁接不来,大字不识的老农民,即便他不知道什么是嫁接,但他就可能很快就会操作。  知识和动手能力的组合,这是管理者,也是创业者需要去面对的很重要也很棘手的问题。 如同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有的人是从亚当·斯密那里学到的见识,有人则是从他二大爷那里学到的,我并不厚此薄彼,一定认为前者看待问题就比后者可靠。但是我想,要是有人既学亚当·斯密,又学他二大爷,并把两者做个比较,他就一定会变成相对聪明的人。要是他固执地相信他二大爷,却不愿亲近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智慧,或者一生中极少有机会听说相悖的观点,却有着强烈的行动欲望,那么就他的人生来说,我列举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为危险”
  嗯!说的在理。        继续关注!!
  首先我很认真的看了石头哥贴,哥够爷们!  
第二,给石头哥点支持,在你的语言里,我看到了希望,虽然它很微弱。  
我是农村长大,学的是农学专业,但一天也没有在和我专业相关的地方工作过。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几乎都进入了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部门。几乎没有人能够心甘情愿的进入到一线农业生产领域。这是石头哥说的。我是身有体会,我的同学99%的都没有在生产一线,这是个现实。  继续关注  
  我建了个农业种植致富群给大家提供一个园地,像楼主这样有水平的人真不多见,欢迎楼主来做管理和大家加入探讨,共同致力于蔬菜种植一起致富
  好贴,支持下去啊!
  你好,我是在海南搞水果木瓜种植的。而且我是一窍不懂,希望可以得到指点,也希望有这方面技术的朋友可以支持。谢谢!
  一下子全部看完了LZ写的内容及所有留言,受教了不少  本人现在还在外面打工,做园林绿化有4年多了,在校学的就是这个,感觉以本人的能力和性格做这个不会有什么成就,也想自己做点事,最近感觉发展农业应该很有希望,所以想回信阳老家做设施农业。  现情况如下,望LZ以及各位看客不辞赐教,谢谢  1.本人所学园林,大专毕业,虽说不是农林专业毕业,要掌握好种植技术,该不在话下;  2.信阳处于河南省最南边,区域位置也不错,位于郑州武汉南京西安中间;大的灾难性天气不多,雨水充沛,冬季气候不是太冷,如果做大棚的,应该可以做到四季不限时栽植(这是我的理解,不知道可不可以)。光照时间2000小时。  3.因为不是在我自己的乡镇,所以准备和一个当地有地的人合伙做(我这方只能出钱和我自己,这样合作模式希望大伙给点意见),因为还没回家见合伙人所说的土地(30亩多)所以暂时只有合作意向。  4.第一年我自己准备5W左右资金,先做蔬菜,具体什么菜,回家看情况再定,个人认为种蔬菜资金回流快,长期打算是做基地模式,种植方式以大棚为主。      
  /topics/2844937/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有关食物的心理学,生物学和政治学》    电驴可以看~    
  楼主的经验很好,值得借鉴,顶一下!
  回楼上:  感谢顶贴支持,特别是有内容的回帖  1、种植技术完全可以较快掌握,不在话下  2、信阳土、水、温、光合适,完全能做到四季不限时连续种植,品种和茬口选择需因地因市场而宜做好选择。  3、合作,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值得关注和费思量的,合作的好,则是优缺互补、竞相激励、前途光明;合作不好,则是优缺相抵、互相扯皮、功亏一篑。当然,人无不可用之人,人无不可合作之人,关键是合作制度的建设,做到彼此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做到责、权、利对等状态下的公平,做到包容性增长。这并不容易,还望慎重考虑。  4、5万块,30亩,规模稍微有点小(当然也可以起步),在这个规模上,必须考虑节约资金见效快的种植方式,不适合一开始就搞温室,要知道,一个最基本的温室,建设成本都在两三万。  5、此贴有一聊城网友,称在当地可拿下一百道五百亩地,有一些资金,邀本人前去考察,或可合作。电话里其意甚诚,我亦有意前往一探。如楼主是在外工作,能适当忍受离家之苦的话。或可在聊城开展一更大之合作,以利更优整合资源。  
  我是农学专业毕业的,现在在做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很想搞农业啊。  不过一来没资金,二来没社会经验,而且又是女生。。额,打算过个两三年再说吧!  楼主很用心,好贴,关注中
  一提社会,很多人就会感慨“社会很复杂”,创业、社会、经验、合作等等似乎均是复杂的事,教人望而却步。  社会真的很复杂吗,那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看,从简单的角度去看,它就是简单的,规律都是简单的,真理也都是简单的,再复杂的东西,也不过就是由简单构成。有得人着眼复杂的表象,把简单的事变复杂,把复杂的事变更复杂;有的人着眼简单的本质,把复杂的事变简单,把简单的事变浮云。  创业,需要后者,需要简单的思维逻辑,需要有简单眼光的人,简单意味着深刻。  一说人际关系和社会经验,似乎就是复杂的代名词。有句俗不可耐的话叫“先做人后做事”,这个做人,如果理解成做个诚实善良的人,似乎多少还可讲通,但往往被理解为善于搞人际关系,做个圆滑的到处吃的开的人,如果是这样的理解做人,那么我想说:会做人了,就不会做事了  创业是经济的范畴,经济和政治是截然不同个的,政治讲究人际,讲究通融圆滑,讲究不得罪,讲究因人成事,讲究留一手的言行不一,这是复杂的事业;而经济讲究简单,讲究效率,讲究不能因人废事,讲究对事不对人,总之呢,把人际关系那一套与经济管理要尽可能彻底的隔开,在经济和管理的运作中,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越小越好。  而这是一个泛政治的社会,更是一个泛人际关系的社会,多数的人总是自然不自然的就把人际关系和复杂的行为方式带到了管理中,带到了创业中。家族企业难以做大,创业中的合作也总容易分崩离析,公司中总是充斥着那种压抑的人际关系的氛围,做事的人吃瘪,混事的人却处处吃香拿实惠。  都是因为人为复杂化了,所以创业,需要简单的人,需要单纯的人,当然更需要简单而深刻的人,但若没有深刻,宁要原始的简单,也不要相对成熟的复杂。
  在天涯上第一次看到楼主对蔬菜种植分析得如此透彻的帖子,非常感动,非常佩服。中国的农业技术水平是很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包括人才、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等。我是农村长大,在上海创业近10年,今年秋收刚刚涉足农业,在江苏如皋租地120亩做蔬菜种植基地,楼主的一些见解我深有同感,希望以后有机会合作交流。蔬菜基地已有24小时实时视频,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远程看到基地现场情况。我QQ
  我在北京打拼十年了,因为热爱农业,近期打算在老家河北
内蒙等地考察关于农业项目。如有意我们可以合作QQ
  喜欢踏踏实实做事,也喜欢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农业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