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子产品小孩购物上瘾该怎么治怎么治?

您的位置:
> 电子产品对眼睛影响 该如何应对?
电子产品对眼睛影响 该如何应对?
摘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一台平板电脑或一台智能手机的价格对于大对数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压力,许多家长会给孩子选择这些电子产品作为玩奖励,但这种做法对许多孩子来说产生消极的影响。
  如今电子产品可谓是五花八门,它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丰富着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闲暇时光。上班看手机,吃饭看手机,上厕所看手机,甚至开车也会看手机。电子产品逐渐的&侵略&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行为习惯。手机与平板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之我而来的新型疾病也是层出不穷,诺基亚公司一项调查显示,不少人对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瘾&,有些人甚至没事就看一眼手机,一天能看多至150次。英国心理学家警告说,过度沉迷手机会导致严重心理问题,同时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像&手机依赖症、没手机恐慌症、震动环停放综合征&等从未听说过心理疾病已普遍存在,由于长时间控制手机且拇指为&战斗&主力,久而久之可能导致。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英国43%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过去5年中曾出现过大拇指疼痛。半数人说,手机用多了会感觉大拇指没有力气。
  电子产品普及带来的另一个明显副作用是近视发病率大幅上升。&聚焦诊所&创始人戴维&阿拉姆说,自智能手机1997年问世以来,英国人近视率增加35%,预计未来十年还会增加50%。这一情况在我国也是不容乐观。电子产品不仅让成年人欲罢不能,而对于比起那些自制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更是影响较深。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一台平板电脑或一台智能手机的价格对于大对数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压力,许多家长会给孩子选择这些电子产品作为玩奖励,但这种做法对许多孩子来说产生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影响更是巨大。&00后&,是网络化生存和电子化生活的一代,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正在成为他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娱乐习惯,甚至娱乐方式。由于没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很多&00后&正在成为&电子娃娃&。他们把电子产品当成玩具,长时间沉迷其中,对身心健康造成及其不良影响。迷恋电子产品,不仅会引发孩子视神经疲劳,导致视力下降、&干眼症&等,长时间久坐不动,对孩子的身体也没有好处。而且过分依赖电子产品,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孩子和其他人面对面沟通的技巧,从而变得孤僻。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懂得多,会的也多。而这些与孩子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以及网络有关。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很多信息来源于网络,00后出生的孩子最大的已经升入初中。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信息的过滤能力还未形成,网络上内容良莠不齐,很容易误导孩子的思想与心智。这也造成了当代孩子早熟早恋现象。过多的接触网络与电子产品容易成瘾。最近一个网络热词&消逝的童年&很引人深思。
  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全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者600多万,儿童斜弱视者1000万。而青少年近视率平均达40%,大学生近视率远远超过7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青少年视力不良、近视发病率高居不下是一个逐步发展过程,而且伴随着迅猛的生活现代、信息化、电子化进程还有加速趋势。
  许多年轻的父母,对婴儿哭闹很是没辙,这时iPad也就派上了用场。不少家长发现,电子设备是哄娃&神器&。只要把这些东西塞在孩子手里,就可以让他们立刻安静下来。但是,让小朋友用电子产品会对他们的视力产生影响。不仅如此,美国医学专家指出,常用iPad等触屏电子设备还会影响他们的手掌和手指部位肌肉发育。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也可以学到知识,但医生却认为此种方法存在明显弊端,在他们看来,在屏幕前的时间太长有损孩子们的身体发育。
  马里兰州学习与治疗中心职业临床医学家林赛&马尔佐利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如果孩子们总用iPad,而不是用笔在纸上涂涂画画,那些(手掌和手指的)肌肉的力量就会很弱。&
  她说:&我见过许多到我们这里看运动神经发育迟缓问题的孩子,有些孩子的肌肉力量退化。&
  有医生建议说,家长可以让孩子使用触屏电子设备上的教育软件来学习知识,但要限制使用时间,每次不能超过15分钟。
  2013年底出台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使用触屏电子设备的儿童数量在过去两年中增加了一倍。两岁以下婴幼儿中,有40%用过这种设备,8岁以下儿童中使用比例更是达到75%。
  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儿科医师蒂莫西&多兰说,触屏电子设备对孩子有很大吸引力,&他们用手指一碰就会触发反应,这会令他们感到惊喜&。
  但医生们认为,触屏是一种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产品,这种技术太新了,以至于研究人员无法预测它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这也正是让医学界人士忧心忡忡的地方。
  多兰说:&有些家长毫不干涉,让孩子一玩iPad就是三四个小时,这无异于在玩火。&
  美国儿科协会新出台的指导方针显示,两岁以下的儿童不要使用任何电子产品,两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在各种屏幕前的时间总共不要超过两小时。另外,家长不要在儿童的房间中放置电视或者电脑。
  英国先前一项研究显示,经常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玩电子游戏会给孩子埋下健康隐患,导致他们面临以及后背疼痛的危险。这项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有3/4的小学生和2/3的初中生出现后或头痛症状。
  英国物理疗法专家洛尔纳&泰勒说:&我们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给他们提供资源,令他们感到舒适,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发挥自己最大潜能,自愿多参加体育锻炼,不要让疼痛影响他们的生活。
  怎样才能让孩子避免电子产品的侵害呢?
  家长要从小给小孩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过早的让小孩接触电子产品,对3岁以下幼儿,应禁止接触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图书和游戏是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学习工具;3岁到6岁的孩子可以看电视,但要以儿童节目为主,每天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7岁以上孩子可以接触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但要与父母约定使用的时间、内容.不饿能让小孩长时间的接触电子产品,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校应当禁止青少年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当今的电子产品的智能性太强,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有的同学会深深的沉溺于电子产品中,不仅下课玩有的上课都会偷玩,这样会严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势必会影响大家的学习,因此学校应当明令禁止同学携带电子产品进校,从而规范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避免电子产品对同学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社会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媒体过度的对电子产品进行宣传,要输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给予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形成拥有新型电子产品即走在时代前列的风气,要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防控近视有高招,一起挑战近视0增长吧!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您的位置:>>>正文
电子产品引健康忧虑:痴迷手机引发心理疾病
   诺基亚公司一项调查显示,不少人对智能手机&上瘾&,有些人甚至没事就看一眼手机,一天能看多至150次。心理学家警告说,过度沉迷手机会导致严重心理问题,同时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痴迷于智能手机会造成一系列心理疾病,比如&没手机恐惧症&。英国《每日邮报》日报道说,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英国邮政部门的一次调查中。那次调查显示,英国53%的人在手机丢失、没电、欠话费或者连接不上网络时会感到焦虑。
   没手机恐惧症的典型症状是不愿关机、总想看看有没有未接来电或者新信息、经常给电池充电以及带着手机去卫生间。
   痴迷手机程度更深的人甚至会出现在睡梦中发短信而不自知的情况。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入睡后两小时内,除了会产生令人尴尬的对话外,还会打乱深度睡眠进程,导致人起床后感到精疲力竭,影响大脑功能。
   另外,还有70%的手机用户患有&震动幻听综合征&,不时感觉手机在震动。心理学家说,这是&期待焦虑&作用的结果。
   手机对身体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大拇指是操作手机的&主力&,但这让它与腕关节形成一个并不自然的姿势,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腱鞘炎。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英国43%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过去5年中曾出现过大拇指疼痛。半数人说,手机用多了会感觉大拇指没有力气。
   《每日邮报》说,电子产品用得太多还会导致头部习惯性下垂以及驼背,这会增加大脊椎压力,导致脖子、头和肩膀疼痛。
   电子产品普及带来的另一个明显副作用是近视发病率大幅上升。&聚焦诊所&创始人戴维&阿拉姆说,自智能手机1997年问世以来,英国人近视率增加35%,预计未来十年还会增加50%。
   另外,人们在聚精会神盯着屏幕时,眨眼的频率会减少1/3,这会使眼泪蒸发率更高,从而引发干眼症,最终导致对眼睛的永久性伤害。
   专门研究网络成瘾现象的斯旺西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尔&里德说,手机会影响人际关系。不少人即使是与朋友、家人聚会时也拿着手机,不过他们总是嘴硬,不承认自己离不开手机。这样的人通常存在冲动控制困难问题,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还会因此被朋友圈排斥、引发抑郁。
   那么,如何才能戒掉电子产品瘾?
   里德建议,不要在上床睡觉前查看社交网络或电子邮件。电子产品发出的光会抑制褪黑素产生,而褪黑素是对睡眠至关重要的一种激素。另外,不要随身携带充电器,这可以让你为节约电而少看几次手机。
   他说,人们在上班路上不要玩手机,可选择看书代替。拍照时也可以用数码相机而不是手机。另外,&开发&一些不需要手机的娱乐项目,比如运动、面对面与家人或朋友聊天。还有一个&戒瘾&的有效方法是写日记,记下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目的,这样你就能真正了解自己整天拿着手机是在做什么。
   婴幼儿用iPad影响肌肉发育
   □荆晶
   不少家长发现,电子设备是哄娃&神器&。只要把这些东西塞在孩子手里,就可以让他们立刻安静下来。
   但是,让小朋友用电子产品会对他们的视力产生影响。不仅如此,医学专家指出,常用iPad等触屏电子设备还会影响他们的手掌和手指部位肌肉发育。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也可以学到知识,但医生却认为此种方法存在明显弊端,在他们看来,在屏幕前的时间太长有损孩子们的身体发育。
   兰州学习与治疗中心职业临床医学家林赛&马尔佐利接受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如果孩子们总用iPad,而不是用笔在纸上涂涂画画,那些(手掌和手指的)肌肉的力量就会很弱。&
   她说:&我见过许多到我们这里看运动神经发育迟缓问题的孩子,有些孩子的肌肉力量退化。&
   有医生建议说,家长可以让孩子使用触屏电子设备上的教育软件来学习知识,但要限制使用时间,每次不能超过15分钟。
   2013年底出台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使用触屏电子设备的儿童数量在过去两年中增加了一倍。两岁以下婴幼儿中,有40%用过这种设备,8岁以下儿童中使用比例更是达到75%。
   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儿科医师蒂莫西&多兰说,触屏电子设备对孩子有很大吸引力,&他们用手指一碰就会触发反应,这会令他们感到惊喜&。
   但医生们认为,触屏是一种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产品,这种技术太新了,以至于研究人员无法预测它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这也正是让医学界人士忧心忡忡的地方。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育儿快速导航
电子产品当玩具 当心孩子玩上瘾
核心提示:当下最火的玩具已经电子化,PSP、iPhone、iPad才是潮爸、潮妈买给孩子的时尚礼物。这些所谓的时尚礼物是否适合孩子们?
专家提醒:
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长高 查询结果。
  当下最火的玩具已经电子化,PSP、iPhone、iPad才是潮爸、潮妈买给孩子的时尚礼物。这些所谓的时尚礼物是否适合孩子们?   积木、玩偶、小汽车已经不能满足孩子对玩具的需求,当下最火的玩具已经电子化,PSP、iPhone、iPad才是潮爸、潮妈买给孩子的时尚礼物。在明星一家的访谈中,他就表示过,iPad就是保姆。自己与朋友吃饭聚会时,常会带着五六个孩子,同时也会带着五六个iPad,孩子吃完饭开始折腾时,就会发给每人一个。接下来,就会看到一圈孩子安静地坐在那,各玩各的。这些所谓的高级游戏是否适合孩子们?  于小姐的孩子琪琪今年4岁,性格活泼开朗,喜欢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一起玩。幼儿园的老师向于小姐反映,近1个月时间,琪琪变得不愿意和同学交流,经常吵着要回家。于小姐表示,孩子回到家就会拿起新买的iPad玩游戏,一直到睡觉前都放不下。  5岁的小雷对iPhone的操作已经比爸爸刘先生更加精通,里面的游戏更是他在幼儿园和小朋友谈论的主要话题。自从迷上爸爸的手机,小雷经常在晚上悄悄拿走,一直玩到深夜。刘先生表示,刚开始给儿子玩手机只是想给儿子展示一下手机的功能,没想到儿子玩上了瘾。  提醒1 并非高端的就好 不必追潮流  有些家长喜欢追潮流,幼儿园里哪个孩子有了新玩具,自己就必须给孩子买同样的玩具。这样做到底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还是家长的虚荣心呢?玩具本身的作用是为了让孩子在娱乐中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选择适宜的玩具非常重要。尤其对低龄宝宝来说,适宜的玩具能促使幼儿的大脑发育,培养兴趣爱好,在玩乐的过程中促进智力的提升。好的玩具也可以使家长与孩子互动,拼图片、看图讲故事都能使孩子增进对生活的了解,锻炼孩子的灵活度。并不是高端的玩具才是好玩具,其他家长买的玩具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提醒2 电子产品当玩具 是把双刃剑  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接触到最新鲜的事物,是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比其他同龄孩子知道得更多。实际上,对幼儿来讲,接受新鲜事物的好坏也是把双刃剑。家长把iPhone、iPad一系列电子产品给孩子当玩具,也给孩子带来“游戏的诱惑”。幼儿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和爱好的控制能力都是比较低的,包括一些成人都会对游戏上瘾,更不要去四五岁的幼儿了。于是家长抱怨:孩子为了玩游戏不愿意吃饭,变得不爱交流。太早让幼儿接触到这类诱惑力大的电子产品,常常是弊大于利。  对于已经对游戏上瘾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去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多参加互动性活动,分散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家长在平时应用这类电子产品时,也应对孩子有所顾忌,不要经常向孩子展示一些游戏。
  提醒3 电子玩具应限时 别超半小时  幼儿园在时会发现,不少孩子出现了。这与孩子爱看电视、玩游戏有很大的关系。建议除非很有必要,家长不要给幼儿配备电子玩具、手机等。即便是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也应控制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要把握孩子的用眼时间,可以指导孩子多做眼操。特别是两三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眼睛在这个年龄段功能发育最为敏感,应该正确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责任编辑:黄巧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育儿观点PK台
婴儿洗衣液评测
育儿频道精彩热文
育儿 相关话题
人气38256/2人气7402/7人气64554/2人气19921/5人气41243/11人气39234/2
向在线育儿专家提问
宝宝喂养、发育儿科
新生儿、儿童常见病儿科
儿童营养、心理行为儿科
请详细描述您的疑问,有助医生快速帮您解答!
只要填资料就能免费领取巧虎早教课程...
宝宝需额外补DHA?专家说吃这些就够了....
如何预防春季咳嗽
39育儿频道
扫描关注智慧妈妈微信
如果有一个小孩子没有得到那个玩具,那对父母来说将是一场大灾难。但是分享并不应该是早期儿童教育的目标,现在有一个新的教育方向——不鼓励父母教育孩子分享玩具。孩子电子产品上瘾怎么办
前面提到了过早使用电子产品对儿童可能存在的几点危害,当然凡事皆有两面性,我们也不能一味否定电子产品的作用,它的广泛普及自然有它的优势和道理。比如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讲,他们可以通过感受电视、电脑、手机上的声音、色彩、图像等来培养感知能力,大一点的孩子学着操作这些电子产品,也能增强其协调和反应能力,具有开发智力、辅助学习的教育功能,孩子能从中获取父母不能给予的知识。某些电子游戏与软件的研发设计,确实有利于开阔儿童眼界,对大脑开发也有益处,苹果正是依靠大量教育软件提高市场占有率,iPad既能玩游戏,又有很多早教软件,儿童电脑、学习机、点读机、复读机等经过商家的作用夸张化推广,不仅孩子,甚至连家长心里对其产生依赖,而且不少家长普遍感觉到,各类电子产品似乎具有一种“魔力”,能让孩子瞬间被吸引并且安静下来,俨然一个让家长省心不少的“电子保姆”,有了这位“电子保姆”的看护,父母们到也颇感轻松,这些优势无疑深受年轻家长的喜爱。
虽然,电子产品软件具有互动性与教学性的特点,可毕竟无法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人际交流方式。如今“00后”独生子女的父母多为“75后”,他们普遍文化程度高、思想开放且经济条件优越。可是,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时间和精力却极为有限。这是“电子保姆”兴盛的一个原因。同时,当代城市生活,属于孩子的社交空间太过贫乏,孩子很难有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只得用电子产品来排解寂寞。离开电脑,他们都不知道该和谁玩。而与电子产品的过分亲密,带给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社交能力的减弱。无论是游戏,还是教学软件,都是单向地对孩子进行信息灌输,这给低龄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力都带来一些限制。而儿童的合作精神、勇气、同情心,则需要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逐渐培养,频繁的“人机交流”,会让孩子变得孤单、冷漠。许多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以及自闭症和抑郁症患儿,在交谈中得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能交流、沟通的人,所以,才在网络中寻求寄托与释放。由此可见,如何有效与孩子沟通,建立正确的教育理解,已成为家长的必修课。
人类发展不能排除新鲜事物的产生,就像各类儿童电子产品的出现,实际上是儿童对技能的一种掌握。电子产品本身并无利害区分,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不少家长在发现孩子着迷于电子产品后,都会强行阻拦,可往往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不应扼杀孩子的这种喜好,因为,他们喜欢必然是有理由的;其次,要耐心聆听孩子喜欢的理由,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后,再告诉他们该怎样正确地使用电子产品,以达到娱乐与学习的双重目的。只要家长适度理性,就能避免孩子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一般来讲,3岁以下的孩子应该禁止电视和其他电子类东西,图书和亲子游戏应该是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学习工具,3岁到6岁的孩子可以看电视,但应该以儿童节目为主,每天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7岁或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接触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但要与父母达成共识,例如使用的时间、内容以及电子游戏的种类等。
电子产品的出现实际上是把“双刃剑”,从利的方面来讲,软件中海量的信息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获得在现实生活中难得的知识,同时,一些游戏的设计也能让孩子提高手脑并用的能力;从弊的方面来讲,就是过度沉迷电子产品,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危害。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能单纯地用满足孩子的喜好来衡量,而是要多与孩子交流,关注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家长要多挤出时间,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和良好品质,使孩子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积极有效地学习生活,遇到各种困难,能努力克服。家长应该经常腾出时间来跟孩子聊天,了解生活需要与兴趣,引导孩子产生正当的兴趣,提高孩子判断是非能力。与孩子共同创造一些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游戏或学习方式,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积极为孩子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让孩子真正做到“手脑兼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合理安排好孩子学习,娱乐作息时间,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家庭中的亲子教育具有强烈的驱动力,能激发孩子追求真理克服困难,调节着个人言行,指导道德行为方向。只有借助亲子教育,美化孩子的心灵,才能使他们学会做人,正确地去追求人生价值,使知、情、意、行达到和谐统一。同时,学校与社会也应当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尽量为孩子创造走进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帮助孩子心智健康地成长。
& 总的来说,我们归纳为以下6个要点:
  1、尽量减少家里的电子产品数量,或很好地将它们隐藏起来。
  2、大人以身作则,自己不当着孩子的面玩电子产品,因为家长是孩子行为的榜样。
  3、不把电子产品作为“交易筹码”,比如“好好吃饭就给你玩”之类的。在规定时间内孩子才能用电子产品。
  4、找一个比电子产品更好的东西推荐给孩子,让孩子用玩游戏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如图书、玩具、户外亲子活动等。
  5、陪伴和引导孩子玩电子产品,增强亲子互动也能掌控孩子玩的时间。鼓励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以增强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6、增加和孩子的互动活动,多抽时间陪孩子聊天、运动,带孩子去户外走走,孩子注意力就会慢慢被转移。别为了解放自己,害了孩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职场人如何克服“数码通信工具上瘾症”,职场人如何克服“数码通信工具上瘾症”
下载积分:2990
内容提示:职场人如何克服“数码通信工具上瘾症”,职场人如何克服“数码通信工具上瘾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8:29:3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9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职场人如何克服“数码通信工具上瘾症”,职场人如何克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产品对生活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