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高质量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相关信息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_百度知道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中国股市是抓瞎。在股市中只有投机,消息只是起到参考作用,参考技术指标,加上经验和感觉,别的都是瞎扯。
随时、随地的企业家商学院
主营:EMBA培训 总裁班 EDP
让我想起晋国
后来三家分晋
之后是秦国的天下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15:31:50来源:海外网
字号:大中小
制图:张芳曼开栏的话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更好地领会、贯彻十九大精神,本版今起推出“聚焦十九大报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系列报道,围绕相关问题约请专家展开讨论,敬请关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性论断。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新阶段会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新趋势?我们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攻关夺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两个一百年”目标挺进?如何理解“转向高质量发展”?强调质量而非速度,强调发展而非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再一次做出明确的路径选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论断的本质含义,就是我国经济已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集约型增长。”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看来,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划时代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再纠结经济增速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而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郑新立强调。2016年,我国“百强县”以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1%的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5%;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9%。纵观“百强县”的发展要诀,无一不是从原有资源、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高质量发展阶段’表现在产业结构上,是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在经济效益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转变;在生态环境上,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最终将体现为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加。”郑新立说。——充实发展内涵,以更充分更平衡为目标,增进人民获得感。从结果导向看,“高质量发展阶段”更突出百姓的获得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指出,“高速”指向数量或规模,往往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目标,用以标注“快不快”;“高质量”则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有的目标,强调质量和效益,是回答“好不好”。“增长仅指经济总量的扩张;发展的内涵则更为丰富,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培勇说,我国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经济发展要从单纯追求总量扩展,转变为适应人们更高标准的、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责编:吴正丹、童芳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十九大报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_网易财经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十九大报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十九大报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开栏的话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更好地领会、贯彻十九大精神,本版今起推出“聚焦十九大报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系列报道,围绕相关问题约请专家展开讨论,敬请关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性论断。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新阶段会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新趋势?我们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攻关夺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两个一百年”目标挺进?如何理解“转向高质量发展”?强调质量而非速度,强调发展而非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再一次做出明确的路径选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转向高质量发展 这一论断的本质含义,就是我国经济已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集约型增长。”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看来,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划时代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再纠结经济增速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而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郑新立强调。2016年,我国“百强县”以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1%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5%;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9%。纵观“百强县”的发展要诀,无一不是从原有资源、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高质量发展阶段 表现在产业结构上,是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在经济效益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转变;在生态环境上,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最终将体现为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加。”郑新立说。——充实发展内涵,以更充分更平衡为目标,增进人民获得感。从结果导向看,“高质量发展阶段”更突出百姓的获得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指出,“高速”指向数量或规模,往往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目标,用以标注“快不快”;“高质量”则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有的目标,强调质量和效益,是回答“好不好”。“增长仅指经济总量的扩张;发展的内涵则更为丰富,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培勇说,我国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经济发展要从单纯追求总量扩展,转变为适应人们更高标准的、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为何现在提出“转向高质量发展”?直面新时代矛盾,突破发展瓶颈历史地看,经济发展在重复“繁荣—衰退—复苏—增长”波浪式前进的同时,以科技、人力资源等要素进步为新动能,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向上的总趋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们直面新时代主要矛盾,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须选择和紧迫任务。——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求我们放弃速度偏好,重视发展质量。高培勇认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是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一致的。目前,我国能源、原材料消耗总量偏大,单位GDP能源消耗偏高。“粗放型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这样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郑新立指出。近几年,华北、华东地区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一些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发生率上升。“如果发展需要付出人民健康的代价,那就违背了发展的初衷。党的十九大提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是回应百姓关切,直面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郑新立说。“中国经济保持了连续几十年的高增长,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中国人从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巨大的实惠。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分配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仍然存在,人民群众对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诉求不断提升。”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认为,必须关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转换生产方式、调整利益格局,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破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我们要适应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必须淡化速度 执念 ,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要素投入,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认为,依靠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以创新驱动来消解全球化红利和我国人口红利不断下降的不利影响,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的瓶颈制约,尽快实现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该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已经初战告捷,未来仍应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有底气、有经验。”白景明指出,目前,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产业势头强劲、新经济加速成长,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正逐渐走出阵痛期、步入收获期。“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所得税5843亿元,增幅仅为0.6%;而今年同期工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1.3%,增幅特别明显。这里面有去年基数较低、今年价格上涨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企业主动调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释放强劲动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协调发展补足短板,让发展更趋稳健;绿色发展坚定推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天地更加广阔;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凸显……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已经初战告捷,站在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上。不过,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当前仍有相当数量资金、土地、劳动力资源,沉淀在严重过剩产能、高污染产业中,拖累了经济转型和效率提高。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这些要素资源逐步转移、注入新兴、绿色产业中去。又如,简政放权成效显著,企业轻装上阵,但各部门、各级政府之间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亟须提速。“应该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才能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 放管服 改革成效,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汪玉凯说。再如,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从近两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曝光的案件看,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牺牲绿水青山,要速度不要质量的顽症、陋习仍然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可逆,高质量发展任务不能等,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六大战略举措,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以自主创新的技术带动质量效益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更好地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未来仍应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高培勇指出,未来经济发展仍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些任务同十八大以来所形成的经济政策框架是一致的,即:建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基础之上的,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政策框架。接下来,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将这些政策持续深化、细化,并予以刚性落实。”高培勇说。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全文)_网易新闻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制图:张芳曼开栏的话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更好地领会、贯彻十九大精神,本版今起推出“聚焦十九大报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系列报道,围绕相关问题约请专家展开讨论,敬请关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性论断。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新阶段会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新趋势?我们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攻关夺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两个一百年”目标挺进?如何理解“转向高质量发展”?强调质量而非速度,强调发展而非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再一次做出明确的路径选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转向高质量发展 这一论断的本质含义,就是我国经济已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集约型增长。”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看来,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划时代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再纠结经济增速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而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郑新立强调。2016年,我国“百强县”以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1%的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5%;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9%。纵观“百强县”的发展要诀,无一不是从原有资源、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高质量发展阶段 表现在产业结构上,是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在经济效益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转变;在生态环境上,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最终将体现为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加。”郑新立说。——充实发展内涵,以更充分更平衡为目标,增进人民获得感。从结果导向看,“高质量发展阶段”更突出百姓的获得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指出,“高速”指向数量或规模,往往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目标,用以标注“快不快”;“高质量”则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有的目标,强调质量和效益,是回答“好不好”。“增长仅指经济总量的扩张;发展的内涵则更为丰富,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培勇说,我国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经济发展要从单纯追求总量扩展,转变为适应人们更高标准的、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责编:吴正丹、童芳
为何现在提出“转向高质量发展”?直面新时代矛盾,突破发展瓶颈历史地看,经济发展在重复“繁荣—衰退—复苏—增长”波浪式前进的同时,以科技、人力资源等要素进步为新动能,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向上的总趋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们直面新时代主要矛盾,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须选择和紧迫任务。——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求我们放弃速度偏好,重视发展质量。高培勇认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是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一致的。目前,我国能源、原材料消耗总量偏大,单位GDP能源消耗偏高。“粗放型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这样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郑新立指出。近几年,华北、华东地区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一些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发生率上升。“如果发展需要付出人民健康的代价,那就违背了发展的初衷。党的十九大提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是回应百姓关切,直面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郑新立说。“中国经济保持了连续几十年的高增长,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中国人从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巨大的实惠。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分配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仍然存在,人民群众对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诉求不断提升。”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认为,必须关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转换生产方式、调整利益格局,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破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我们要适应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必须淡化速度 执念 ,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要素投入,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依靠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以创新驱动来消解全球化红利和我国人口红利不断下降的不利影响,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的瓶颈制约,尽快实现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该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已经初战告捷,未来仍应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有底气、有经验。”白景明指出,目前,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产业势头强劲、新经济加速成长,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正逐渐走出阵痛期、步入收获期。“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所得税5843亿元,增幅仅为0.6%;而今年同期工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1.3%,增幅特别明显。这里面有去年基数较低、今年价格上涨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企业主动调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释放强劲动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协调发展补足短板,让发展更趋稳健;绿色发展坚定推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天地更加广阔;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凸显……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已经初战告捷,站在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上。不过,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当前仍有相当数量资金、土地、劳动力资源,沉淀在严重过剩产能、高污染产业中,拖累了经济转型和效率提高。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这些要素资源逐步转移、注入新兴、绿色产业中去。又如,简政放权成效显著,企业轻装上阵,但各部门、各级政府之间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亟须提速。“应该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才能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 放管服 改革成效,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汪玉凯说。再如,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从近两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曝光的案件看,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牺牲绿水青山,要速度不要质量的顽症、陋习仍然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可逆,高质量发展任务不能等,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六大战略举措,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以自主创新的技术带动质量效益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更好地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未来仍应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高培勇指出,未来经济发展仍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些任务同十八大以来所形成的经济政策框架是一致的,即:建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基础之上的,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政策框架。接下来,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将这些政策持续深化、细化,并予以刚性落实。”高培勇说。(本报记者 曲哲涵)来源:《人民日报》(日 10 版)
责编:吴正丹、童芳
(原标题: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海外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TEI网讯 日,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三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新时代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解读》报告,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家注意,这里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并没有说进入高质量发展,这个字义上是有差异的。目前正在转,但是还没有转到这个阶段,希望大家理解,这是政府努力的目标确定了。
  下一阶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一个是目标,这是很高的整体国家战略的基本定位。
  下面谈一谈如何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方面有三点:
  第一点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一个是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特别是粗放发展方式,这些东西都是很难以为继的。经济循环不畅问题,这是特别强调的。
  中国在内部发展的时候,内部经济循环不畅问题非常明显,特别是对内开放的程度,有时候低于对外开放,这对于我们经济下游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特别大的挑战。金融危机以后,到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或者发展中国家他们对新技术、新变革的高度重视,对中国中低端产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的需要跟以前不一样。为了实现新格局的变化,人民的需要必须要形成新的中高端的供给。
  新常态强调两个双中高,一个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是关于速度方面。第二是关于经济结构,从过去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新的高质量发展落在这个基础上做内含外延的延伸。
  第二点是为什么转向高质量发展。前面几位专家都提到了,要面对中国社会进入新阶段以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15年之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是把经济发展重视速度转移到重视质量。如果要理解社会矛盾主要的转化,关键在于理解什么叫不平衡、不充分。
  从宏观上怎么理解不平衡?从国家的层面怎么理解不平衡和不充分?不平衡主要是社会体系结构,主要是比例关系,包容性和持续性不够,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不充分是总量和水平还不够,发展不足,潜力没有释放出来,就是发展的短板问题。特别是中国的人均水平,跟世界的先进国家还有特别大的差距。
  清华大学的胡鞍钢先生做出一个判断,中国在总体上超过美国了。如果这个结论大家都认同的话,可能对我们的很多方面会造成一定的误判。我们不说是跟美国,跟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存在诸多差距,就是我们的距离很大。
  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是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国情非常重要的。第一大表现,是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来,实体经济跟虚拟经济的不平衡。现在金融占整个GDP的比重比较高,超过了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英国。我们占比在2016年达到了8.4%。不仅是这样,大量的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循环,“脱实向虚”,不仅内部循环,把实体经济很多东西吸纳到虚拟金融去,造成经济这两年,实体经济回报率很低,大家都是玩虚的。这一块对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健康发展是有阻碍的。
  第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或者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
  接下来是收入分配不平衡,这一点就不讲了,主要是经济协调。
  下面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等,老百姓很关心。
  然后是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纺织工业可能对生态的正向和负向的环境与生态会出贡献。
  不充分主要是市场竞争,国家做出了很多工作,包括去产能。
  第二最突出的是投资效率,现在地方政府为什么发那么多债,说明政府通过投资的建设,把中国这两年的基本设施水平提高很快,但效率确实越来越低。这一块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第三是潜力,从总量上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加上人口的分母之后大大缩小。中国跻身到世界第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把六个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解决好,中国真正在结构上得到优化的话,就会跻身全球一流的国家。这是从宏观上讲的。
  第四个方面是有效供给,一方面老百姓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也有很多的新产品、新服务,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很高的,中国的应用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原创特别是能够引领消费潮流的、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化的需求,这种很少。
  第五是动力转换不充分,从这一届政府以来,我们一直推新动能转换。新常态三期叠加以后,最后一条都是动力转换。新的东西在不断涌现,新旧的融合在不断加快,但是整合规模贡献还是相对有限。国家统计局测算的新动能,在贡献上是30%左右,也就是说至少有60%靠老动能。如何让新动能激发老动能,这是需要考虑的。
  完成这些东西的改变,就是我们的制度创新,这一点也是不充分的。要把制度的创新,真正落实下去。
  通过国际比较,中国迈出中等收入陷阱或者真正迈向发达国家要做什么,要做很多的研究。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当中,就有13个从中高速成功迈向高速行列,我国正处在转型期间。
  如何理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大家讲了很多,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
  第一从发展的战略目标看,高质量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一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这在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的会议中,特别提到了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覆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更大的概念。中国要真正建设现代化强国,首先必须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要满足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从七个方面。
  第二方面从发展理念来说,在十三五的时候,五大发展理念,对高质量发展都有具体的解读,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协调就是不平衡问题,要让不平衡变成平衡变成内生的动力,而不是通过政府不断推动,推一点解决一点,那这个东西就不行的。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所有的发展应该是绿色、低碳的,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开放成为必由之路,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那是更高层次的。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阳光照到所有原来照不到的角落,经济发展普慧到每一个公民。
  从发展机制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与增长动力转换有成效的发展。从发展成效看,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是效率提升、比例协调、效益优先的发展,也是供给体系和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现供给动态平衡的发展,更是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发展。当然这是非常理想的。
  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淡化对经济增长速度和数量的追求,更看重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更看重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协同发展,更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际上在短期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怎么提升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
  经济保持稳定的增长一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从速度效益转向质量效益的过渡阶段,必须围绕稳定的经济增长,没有稳增长,那调结构、惠民生是很难做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很难获得。
  如何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具体应该怎么做。从产业体制上看,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这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产业的提升,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那就会接近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第二从需求端看,不断满足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需求引领供给,供给催生新的需求。
  第三是最近强调的,国家发改委第二个重大的课题,就是如何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又回到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三大重点“科技、时尚、绿色”。
  原来邓小平先生提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把我们的创新放到第一支柱水平,创新比科技更大的概念。但创新下面核心的东西,实际上还是科技。怎么提高到劳动、资本、土地、资源,要素,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议题。如果把这篇文章做好,应该说对高质量发展是很重要的支撑和抓手。
  第四就是从回报来说,2017年经济效益有所改善,特别是工业企业全面提升,初级产品的贡献率有更加明显的感觉。高质量发展就是投资要有回报,从经济角度来说,企业有利润,员工要有收入,政府要有税收,特别是最后一点,能够充分反映各自按照市场评价来贡献。如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些东西就不能按照市场的评价做出贡献区分。
  第五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流通,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大起大落,这是经济发展必然的要求,要保持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第四大问题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的一环,那么现代化体系的建设又是高质量发展重要前提,两个项目相结合。另外一个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第二点就是坚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个变革实际上是我们决定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三大变革。
  怎么办具体落实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家来看是四个方面,第一是实体最重要,第二是创新,第三是现代金融,以及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十九大提出的三个新的有效,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建立这样一个体制,是我们重要的保证。为了完成这个,我们必须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跨越两大关口,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还有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关口,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如果干活的人和管理的人都不行,那高质量发展就体现不出来。
  高质量发展如果从供给端来看就是提高商品服务供给,更好满足日益提升、日益丰富的需求,跟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促进高质量的需求,释放被抑制的需求,哪些需求被抑制大家要看到,我们讲过去不平衡、不充分的时候有好多需求,释放被抑制的需求,进而带动供给端升级,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
  实现高质量的配置,发挥市场在市场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8年要开始做的,为了鼓励民间投资其他企业,产权制度跟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两个制度。另外就是理顺价格机制,打破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配置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高质量的发展注重投入产出,就是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扭转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逐年下降的态势,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矿产、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分配问题就更多了,中国的分配问题首先是几个城市,精准脱贫。因为在2020年,我们注重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在还有三千多万平困人口没有脱贫,这三千多万都是生活在这一贫困的地区不好解决的问题,把这块解放出来。第二就是中低端人口包括前段时间北京驱赶的这些人口,他们到哪去是很大的问题。还有城市的中低产或者中产阶级,他们业面临收入问题,获得有尊严、有体面的生活的问题,要把黑色的贪污腐败分子抓起来,把他们的收入给社会做出更多贡献,这一块要解决好,完成高质量的发展,比分配发展还要活。
  最后是高质量的循环,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特别是要解决房地产的问题,解决经济当中存在的突出失衡问题。如何让市场发挥基础资源配置作用,在2018年要解决这方面的供给侧改革。
  谢谢大家!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18-01-21·
16-12-20·
16-01-15·
15-12-23·
15-03-12·
14-02-25·
14-02-25·
14-02-25·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理解高质量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