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外国人辱骂中国人被打用相机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国人?吵闹爱拍照的老外为什么没人批评?
温哥华港湾()专栏作者无忧花开:“中国人去哪都被歧视,真是心好累。”写下此文,源于朋友圈一度被这篇热帖刷屏。贴子里,无数定居海外的华人朋友以及留学生、游客接龙似的吐槽自己遭遇和所受到的“不公正礼遇”。
于是乎,国内的朋友向我甩来这样一个问题:“在加拿大,你有感觉到被歧视吗?”
或许因为我出国时间短,从移民登陆至今,满打满算一年零九个月,期间家里有事还回去了四个多月,所以听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偶尔有吧,没觉得多严重。”且在这种念头涌上大脑时,内心还本能提醒自己“是不是太敏感。”
毕竟,人在海外,处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完全异于国内的社会环境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生疏或者不够本地化的时候,当地人表现出不习惯、冷漠也是无可厚非,想想我们在国内,去外地出差、旅游什么的,不也经常会遇到习俗冲突吗?不过因为同在我天朝土地,没人“上纲上线”而已。
回到这篇热帖,谈到的关于国人素质的批评,大多指向了讲话声音大、喜欢插队、乱涂乱画、不讲卫生、爱贪小便宜……
其实无论在国内还是加拿大,无论部分国人口中还是许多的西人嘴里,常常读到或听到批判中国游客无序、喧哗、爱拍照多过看景致的类似评论。情绪激动者,对中国游客“口诛笔伐”,对国人的素质全盘否定。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以我个人有限的海外生活经验而言,不尽然。
老外真就那么安静?
去年10月,婆婆病重,我们一家要紧急回国。因为孩子旅行证的问题,我比先生晚走一天半,揪心婆婆的病,恨不得马上踏进家门,所以机票根本没有余地去选,只要了最快抵达国内的那一班机,时间很不好,落地北京已是深夜。
差不多11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又带着当时还不到3岁的孩子,一路下来说不出的疲倦。走下飞机,都出现一种类似“解脱”的幻觉。
飞机停靠远机坪,我领着孩子(实在抱不动了),背着随身行李(当妈的都懂,孩子随身要用的东西得有多少),自然走在了人流的末端,第一辆摆渡车没赶上,后面这辆清净不少,且刚好和下班的机组人员同乘。
车里所有人都安静地站着,因为疲惫,沉默无语。
我让孩子站在车厢一个角落,用身体护着他,两只手在包里翻腾,想把出关的证件理清。身边4位西人,我不确定他们是不是加拿大土著,但都穿着航空公司制服,也都是碧眼金发,一上车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聊着,在如此的安静的氛围里,他们的声音显得异常突兀,让人心烦意乱,不少乘客投去了愠怒的目光。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位中年华裔员工和一位上点年纪的西人女士,他们见乘客不满的表情,即刻向周遭投来抱歉的眼神。我笑了笑,忍不住和那位华裔员工嘀咕了句,“老外总说中国人吵,我看他们可也不算安静啊。”那位员工没有回答,只是更加歉疚无奈地冲我继续苦笑。
倒是身边的年长的西人女士听懂后,很紧张地开口说:“Sorry!”同时一边提醒那几位年轻人,一边解释,“他们几个都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一切都很好奇,所以声音大了些,吵了大家。”
我客套地回复“没关系,可以理解。”心里不停发出地反问则是:“大多数中国游客的喧哗,何尝不是因为第一次到那里的好奇?”
未经同意随便拍照的老外
先生的公司和中国有些不多的业务往来,偶尔会安排一些员工到国内交流。这次回国我们刚好赶上一拨儿,先生奉命招待两天,我作陪。
按照公司给的行程安排,要吃一顿北京烤鸭,8个加拿大小伙伴,平均年龄差不多得有40岁,多是土生土长的大温人士,进了全聚德,齐刷刷一块儿掏出手机、相机,对着烤炉和鸭子以及处理鸭子的厨师一通猛拍,或站或坐或俯身,还有一位男士直接上了椅子以便寻找角度,总之就跟玩了酷闪似的,这帮人迅速融入人流,折腾了好一会才算作罢。
转天中午,我和先生带着他们前往一家知名的山西饭店用餐,店内精美的12生肖和18罗汉的创意面点造型迅速吸引了这些老外,看到正在制作面点的师傅,感叹技艺精巧的同时,他们一样是拿起相机就对着年轻的女面点师不停拍照,对方一脸愠怒,却始终没有做声。
我和先生都很惭愧,碍于面子并未开口阻拦,直到其中两个人想逐一拍摄展示柜内的面点造型时,先生才在经理的请求下,告诉他们“这里不可以拍照,一定想拍也要征得对方同意。”并将柜台上中英双语“请勿拍摄”的标识指给他们。
老外们脸红,申辩着:“我们拍照时他们没说不行,我们就认为不反对便是同意。”我和先生均未作答,他们尴尬地笑了下。讲真,我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态度在生气,才沉默以对,只是想起加拿大的很多西人都时常将“中国人出门就知道拍照”“中国人不懂尊重他人”的观点挂在嘴边,想想他们说的,再看看眼前一幕,有些哑然。
一切源于“好奇”
其实,无论在中国,还是去过的其他亚洲国家,包括加拿大人在内的很多西人,每次见到本地手工艺品,特产,或是看到贫困的当地居民、可爱的小孩、令他们好奇的事物,都会拿起相机,极少或者从不问“可以拍照吗?”便按下快门。在他们眼中,好像一切都理所应当,对方没有拒绝便是默许。
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加拿大或者其他欧美地区,便即刻会跳出来很多人标榜出所谓的“素质与文明”,老外们会立刻拒绝,也会在商品前摆上“禁止拍摄”字样。甚至,个别极端者还会用中文标注,多伦多的枫叶景区内,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写下此文,绝非想掰扯出到底谁素质高,谁素质低,只是觉得这些种种行为,无论国人还是加拿大人,都可以归结为那位西人女士口中的“好奇”,出门在外,无非是想领略异域风情,感受当地文化,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而当“诗和远方”终于呈现在自己眼前时,都会本能地想要拍照记录,即刻发社交软件炫耀也好,当成回忆日后翻阅也罢,无非是想给自己的人生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城上,老外们的墨宝
而东西方对这些行为的态度与容忍度的差异,则源于两地文化背景的本质不同:崇尚“谦虚礼让”的国人大多深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华待客之道影响,不太善于开口说“不”;而西方世界则更喜欢批判与直接表达个人观点,他们更加强调推崇自我的“个体感受”,很擅长说“不”。
其实,入乡随俗,在哪说哪,做人做事只要记得诚信二字,其它在我看来,还真都不叫事儿。
本文首发于“这才是温哥华”
读懂真正的温哥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太经典了,看完这些图分分钟明白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差别 - 简书
太经典了,看完这些图分分钟明白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差别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一位导师在课上放了一组PPT讲的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文化上,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图片特别生动,形象,我觉得特别有趣,虽然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了,但我还是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相信看完这些图,你也会分分钟明白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同的地方。01、面对太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外国人出门很少撑伞,就连女生也基本不撑。不管是平时出门,还是出门旅行他们都比较喜欢沐浴阳光。而中国人出门一般都要擦防晒霜,女生一般还要撑一把伞。我一个朋友在欧洲留学,刚去的时候老外问她家里是不是很穷。我朋友当时一脸懵逼,心想自己好像没做什么吧,为什么会被问家里是不是穷呢。结果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朋友皮肤很白,老外认为她肯定是家里穷没钱出去旅游,所以才没被晒黑。02、洗澡的时间
外国人都习惯早上洗澡,而中国人习惯晚上洗。这完全是文化差异了,外国人可能觉得早上起来洗个澡迎接新的一天会比较精神,而中国人呢,喜欢晚上睡觉之前洗洗去一身疲惫,睡个好觉第二天才有精力吧。不过还有一点也很奇怪,外国人洗脚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晚上不洗澡的时候就洗个脚再睡觉,可外国人没这习惯,他们要洗就洗澡,从不单独洗脚。对于他们晚上睡觉不洗脚的这个习惯着实让我很费解。03、美丽的标准
对于这个文化差异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外国人一向比较直接,美丽的东西就是要秀出啦。中国人就不一样,往往比较含蓄委婉,穿衣服也比较保守。也难怪我从来看懂欧洲的时装秀,总觉得那些色彩鲜明又暴露的衣服丑到爆,还卖得那么贵。完全是因为文化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审美自然也不同。当然这幅图还可以理解为外国人偏暗的人,他们认为人黑些更好看,而中国人喜欢皮肤白的,正所谓一白遮百丑嘛。04、一日三餐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外国人早餐喜欢吃冷的,吃冷肉,和冷牛奶。牛奶在高温加热下营养就会流失,如果煮沸的话营养几本流失得差不多了。很多外国人比较注重营养,所以他们喝鲜牛奶都不加热的。但中国人嫌腥味重,喝不下。其实牛奶加热到50~60℃还是可以的,腥味不大,而且营养也不会流失很多。中国人一日三餐都喜欢吃热的,尤其是早上,早上吃包子,豆浆之类的都是趁热吃,还可以暖胃。吃冷的反而容易拉肚子。05、交通工具
曾经外国比较流行开小轿车的时候,中国流行骑自行车,没办法那时候的中国经济落后,穷,买不起小轿车。而在中国文革时期过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被称为新婚必备三大件。那个时候能有一辆自行车是件很光荣的事。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小轿车也越来越普及,带它给人们交通带来便利的同时还有对空气的污染。外国人现在又开始流行骑自行车,但中国的小轿车数量一直有增无减。也难怪现在出门必堵,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一堵就是一两个小时。06、处理问题
外国人一般遇到问题就直接提出来,而中国人往往喜欢逃避,选择明哲保身,能忍就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然这幅图还可以把图中的圆看成井盖,这也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外国的井盖随便踩,不用担心会掉下去。至于中国的,慎踩,而且中国很多路上的井盖不是凹下去就是凸出来的,有的井盖站踩一头另一头还会翘起来,根本就不敢踩。反正我身边很多人遇到井盖都会绕道而行。07、心情和天气
外国人的心情比较容易受天气的影响,而中国人的就不一样,天气再坏也可以开开心心的。这一点我比较喜欢中国人的,毕竟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还不如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再坏的天气我们也要开开心心面对。08、准时
不得不说这张图真精辟,说实话我平时看时间就是这样的,十二点差五分,十二点过十分对我来时都差不多是十二点。中国人都喜欢整点,我也不例外。一般八点开会或者上课什么的总有一字些人会迟到那么几分钟,在很多人眼里迟到几分钟没什么,又没有错过重要的内容。殊不知迟到几分钟不是错过什么内容的问题,而是原则性问题。迟到几分钟在很多人看来没什么,但迟到不是小事,它代表的是一个人办事的原则,如果一个人经常迟到,还谈什么原则问题呢。所以这一点真得向外国学习,一定要守时,有原则。一般戴手表的人都比较守时有原则,所以从现在开始可以买只手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守时。在所有外国人中最有原则的应该算德国人,过马路时车辆那一方的红灯先亮,一般这时候很多人就开始走了,但是德国人不会,他们一定会等到行人道的绿灯亮了才走。09、自我
这个更是比较典型,一般外国人都比较自信,做事也有些张扬,我行我素。总之就一句话来形容自大,有个性。相反地中国人讲究的是谦卑,谦卑不是自卑,而是一种谦虚,大部分中国人为人都比较谦虚。但是也有小部分一不小心把谦卑演变成了自卑。这样也不太好。该谦虚的时候还是要谦虚,毕竟没有人喜欢喝自大的人在一起,该自信时也要自信,自卑会让一个人错失很多机会。10、意见的表达
一般外国人都比较直接大胆,就像外国的女孩一样,喜欢一个人直接就上去表白了,或者给出很明显的暗示。而中国的女孩总是藏着掖着,害怕他知道又害怕他不知道。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做事方法的差异。一般外国人有什么事直接就说了,而中国人往往要先说起他的再慢慢地绕回来,就像借钱总要先问候,聊聊天。一般谈话半小时,最后的五分钟才是关键。11、餐厅环境
外国人的餐厅一般都比较安静,很注重环境,一走进去觉得大声说话都是一种罪过。而中国的相对来说就比较吵闹,大家都喜欢边吃饭边说说笑笑。如果是在火锅店的话基本没法安静下来,如果再碰上一些聚餐的脸面对面说话都听不太清楚了。还有就是一些大排档的店也特别吵。这个就是因人而异啦,我觉得在热闹的餐厅要有胃口些,我就听喜欢大排档的氛围。不很多时候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影响到别人不说,本身也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所以还是视情况环境而定。12、周末街景
我相信对于这张图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周末上街人真的很多街上都是人挨着人,要是遇到放假什么的人就更多了,有时候半个小时都进不了地铁站。遇上放假去景区看的根本不是景色,放眼望去全是人,逛景点不过就是挨着人流走一圈,而且还不是自己走,是被人推着走的。一个是中国人口真的很多,二是大家出行都挤在同一时间段了,很多外国人不会周末出去逛街,一般人家有什么需要平时上下班途中就买了。13、旅游
很多人外国人出去游玩都不会带相机,就一个背包然后就走了。而中国的各个景点很多人都带了相机,没相机也会用手机拍。尤其是对于女生而言。其实很多女生出去玩不过就是选一套漂亮的衣服,化个美丽的妆容,然后拍照,发朋友圈,发微博。要是出去玩不拍照就好像是没去过一样。14、生活方式
中国人喜欢热闹,是标准的群居生活。一般出去逛街,看电影,或者吃饭总喜欢几个人一起,而外国人更享受一个人的自由。各有各的好吧,不过有时候面对那种连上厕所都要人陪的朋友还真的有点无语。15、对待愤怒
外国人一般都比较表里如一,有什么情绪直接就表达出来了。而中国人就比较比较喜欢隐藏自己的情绪,心里再不开心也会面带微笑。如果你太喜形于色,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别人会说你幼稚。16、排队
额,不得不说这张图还是挺形象的,确实也是在中国很多地方大家都不太爱排队,开始排得好好的。后来又一两个人插队,索性大家都不排了。就是这么没原则,凭什么别人都可以插队自己却要排队呢。这种现象在一些小的地方可能更为严重。当然一般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当遇上这种情况时从两边排队时最快的。不过讲真,我很不喜欢这种排队方式,规规矩矩排成一列纵队,工作人员办事的效率也高得多。17、聚会
外国人一般聚会也就两三个人一起,而中国人就不同,喜欢一群人一起,人多点热闹才好玩。一群人在一起唱唱歌,打打斗地主,玩玩杀人游戏就过了,而几个人在一起根本玩不开。话又说回来有些时候人太多想聊聊天都不行,而且人多,往往意见也多,想做什么事也不好统一。所以还是各有各的好吧。18、时尚
就时尚而言中国人和外国人是反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中文,学使用筷子,用勺子。就像我们学校的留学生一样,来中国后基本不去吃西餐,都是吃吃中国菜,感觉他们很尝试各种中国菜。而中国就比较流行吃西餐啦,越来越多的西餐店开起来了,就连很多自助海鲜店都有自助牛排,而且也特别受欢迎。19、领导
很多人都知道外国人是特别注重人权的,在他们眼里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该拥有自己合法的权益。不管是国家领导,企业家还是普通人都是平等的。而中国人却始终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很多地方领导总是要高人一等,一般去哪里都是领导走在前面,各个人也想尽一切办法讨好领导。在美国奥巴马排队买早餐,赶时间,和前面的母女商量让自己插队,以请她们吃早餐为条件。结果母女两个真的点了,毫不客气。如果是在中国吧,领导来了主动让位,请领导吃早餐,哪还有让领导给钱的道理。我们每天以名字见人,而名字却又和身份,地位,权利,相关联。20、孩子
在外国爷爷奶奶这辈人是很少小孩的,除非父母特别忙才帮忙照看一下。孩子的责任大部分在父母。而中国的很多孩子生下来就给爷爷奶奶带,有了孩子后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中心全部在孩子。想想现在的公主病大概就是这样来的,从小被人围着宠长大的孩子,难免会把自己当做小公主。21、人际关系
外国人的人际关系往往比较简单,几个人组成一个小团体。就像他们聚会一样,都是几个人一起的。而中国的聚会往往是一群人一起,最后你会发现很多朋友的朋友自己也认识,最后大家都成了朋友。总甚至有的朋友都不知道是怎么认识的,总之莫名其妙就成了朋友。朋友多了人际关系也特别复杂,有的人明明特别令人讨厌但是没办法,每天相见还是要笑脸相迎。很多时候朋友虽然特别多,但真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是真心的。22、老人的生活
相信很多人看美国的电影,电视之类的都深有感触,往往他们的两个老人都是搀扶着,前者一只狗在公园散步,但是很少牵孩子的。中国的就不同,不管是傍晚的公园,还是在清晨,随处可见老人带孩子出来散步的。这也可能是外国的老人很少负担孙辈造成的。23、对待新事物
外国人对待新事物都比较平静,新的东西出来不会立刻去尝试,而是慢慢地接受。相反地中国人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经常认为新的东西一定好,所以很多时候买东西就一定要买最新版本。苹果手机出新款时往往都是中国人排队争着买,而在国外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最后以上就是我搜罗的关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差别,这些差别都是因文化而异,没有谁比谁好很多的说法。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有需要互相学习的地方,不得不说的是中国人在排队,守时这方面真得和外国人学学。我没有出过国,对外国生活的这些了解全是靠身边出国的朋友和一些书上得到的。如果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我只是觉得这几组图很有趣,想和大家分享。
最大的梦想是找个相爱的人过平凡的生活,结婚后出一本记录我和他点点滴滴的书。微信号yxziuy
新浪微博 尹希浅
微信公众号qianqianxqx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如需转载前往/material/author?id=144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人惊奇中国人种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