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适合居住的地方街头哪些地方适合商业摄影

【卷首语】街头摄影大师们都去哪里拍照?
我的图书馆
【卷首语】街头摄影大师们都去哪里拍照?
大家知道街头摄影大师们都喜欢在哪里扫街嘛?摄影博客1416教室对各位大师的作品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我们一起来看看: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巴黎生活在巴黎的布列松几十年来在巴黎的各个街区陆陆续续地拍摄,我们选择了布列松1994年出版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关于巴黎》(HenriCartier-Bresson: à Propos de Paris)一书为样本,对其中的131张照片(时间跨度是1930年代-1970年代)做了一个粗略的地点统计,布列松喜欢去如下地点:第一区,太子广场,艺术桥,巴黎大堂,中心市场,杜伊勒里码头,du Vert-Galant广场,杜伊勒里宫花园,杜乐丽花园第四区,瑞弗里大道,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前第五区,蒙特贝罗大街,植物园第六区,圣米歇尔大道,圣叙尔比斯广场第七区,滨河路,塞纳河旁的游泳池第八区,香榭丽舍大道,协和广场,波艾蒂路,马德莱娜教堂前,戴高乐广场第十区,拉夏贝尔大道,巴黎东站,巴黎北站第十一区,美丽城,勒努瓦大道的跳蚤市场第十二区,狄德罗大道第十三区,圣伯纳德,奥斯德利兹火车站附近第十九区,维莱特公园第二十区,欧洲广场,圣拉扎尔车站,大皇宫前,梅尼蒙此外,还有横跨多个区的巴士底广场、共和广场、玛莱区、特伦娜街和奥斯曼大道等地区。看起来,布列松在巴黎的所有街区几乎都有涉足,街道、广场、公园、车站、河畔,以及各大博物馆和教堂门前,他都时不时出现。 布列松的街头奇遇第一区,西岱岛,太子广场,巴黎,1953年。第十二区,法国嘉年华,巴黎,1952巴士底广场,巴黎,1953.第一区,瓦尔嘉朗廣場公园,西岱岛,巴黎,1953.巴黎植物园,1959年。第三区,Le Marais区,1951年。LaDéfensede Paris雕像,1972年。巴黎奥斯特里茨车站附近,1932年。 盖瑞·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在纽约温诺格兰德一直是位多产的摄影师,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他经常挂着台相机出现在美国的大街小巷,不知疲倦甚至是疯狂地拍照,留下两万多个胶卷,在他去世后,约有6600个胶卷(近25万张照片)未被冲洗和编辑。在纽约,他喜欢拍摄城市街道的行人、舞会、街头竞技表演、机场和动物园等公共领域里一切挑动神经的事物。 下面我们根据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提供的,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他在世界各地拍摄的134张代表作品,摘取纽约部分,除去未标注具体地点的地方,可以粗略看看他在纽约街头的常去地。科尼岛公园大道动物园肯尼迪国际机场第五大道中央公园麦迪逊广场花园哥伦比亚大学Bronx动物园温诺格兰德的街头奇遇中央公园动物园,纽约,1967年。公园大道,纽约,1959年皇后区,世界博览会,1964理查德·尼克松竞选集会,1960年。戴安阿伯斯(Diane Arbus)在中央公园,1969年。TonyRay-Jones(托尼·雷·琼斯)在纽约英国摄影师在1961年获得耶鲁大学奖学金后,来到纽约,认识了不少街头摄影师,如乔尔·迈耶罗维茨(JoelMeyerowitz)和温诺格兰德。年,他在美国拍摄大量的彩色照片,纽约是主要据点。他喜欢爵士,对设计也颇有兴趣和讲究,这些多少可以在他照片中映射。 下面,我们根据2013年出版的《Tony Ray-Jones :American Colour 》一书,来简要看看这位英国人在纽约街头拍摄地的偏好。 时代广场唐人街第五大道中央公园斯塔滕岛(Staten)渡轮雷·琼斯还拍摄了不少节日游行——感恩节、复活节、Memorial Day大游行等等。雷·琼斯的街头奇遇中央公园,纽约,1963年。复活节游行,纽约, 1964年。纽约, 1963年。纽约,1963年。中央公园,纽约1963年。 大家扫街又喜欢去哪里呢?网站还给出了一份扫街指南,大家看看:拍摄地点(不是拍景观或静物,而是表现人与这些地方的关系)集市,家具市场,建材市场游乐场广场,休闲娱乐文化、社会活动中心学校附近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河边,海滩渡口,港口商业街(杂货店,理发店,小吃店,品牌专营店,大型百货,店铺,超级市场,洋品牌店,山寨品牌店,书店等,与这些有关的人和事)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公交站点地下通道电影院、剧院、音乐厅前广场博物馆、美术馆前楼盘,城市大楼前各大街道,各条小巷这些交通、运输工具上的人运输车自行车摩托车私家轿车公交车拖拉机三轮车发生在街头的活动庙会开业仪式红白喜事街头表演商品展销会嘉年华 大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欢迎收看第29期由北航摄影协会出品的影协周刊~本期继续为大家带来精彩丰富的内容~ 首先《传奇摄影大师Rondal Partridge》一文给大家介绍一位擅长拍静物的传奇大师~ 假扮老人两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I used to be you》一文带你欣赏下摄影师Kyoko Hamada的创作~ 最后就是作业展示环节啦,今天给大家带来董黎箫同学和曹智威同学的动物主题作业~想看这些精彩内容,点击最上面的“北航摄影协会”小蓝字关注我就可以啦~每周都有新鲜的摄影资讯带给你,更有摄影协会的活动发布哦~想加入摄影协会的北航同学,请加QQ群。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在外国街头如何拍陌生人?这位久居英国的摄影师告诉你技巧在外国街头如何拍陌生人?这位久居英国的摄影师告诉你技巧豆瓣少年百家号今天,图研所请来了一位旅居英国多年的街头摄影师。几年来,他坚持在英国街头按动快门,拍摄到了许多精彩作品。无数次快门背后,这位摄影师获得了哪些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可以与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看看。For the Occasion1. 你好,请简单介绍自己。真名就不提了哈,网上各种平台常用名 Rusamuk,或者简写 Rus。目前在英国读博刚结束。2012年底开始真正接触并喜爱上摄影,资历实在非常浅。2. 可以说说你为何独爱街头摄影吗?首先是爱其巨大的偶然性与不可复制性。然后从拍摄者的角度来说,是喜欢它对摄影师观察和预判能力的持续高强度挑战。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喜欢其所容许的从街头和生活的场自由取材编故事的空间。再次从欣赏者的角度说,会被不同作品所捕捉到或展现出的不同摄影师的气质、视角、态度所吸引。最后,因为街头摄影的形式非常适合目前生活在繁忙城市的现状和节奏。只要带着相机只要出了门,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取材。Oxofrd Blues3. 器材方面,可以看见 Rus 的大部分照片都使用徕卡 M9 拍摄,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街头器材选择标准吗?M9 是三年前作为外貌协会会员的我二手购入的 :P。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直到现在还不时地会在这台机器外观相关的事情上折腾。在 M9 之前我主要用 A7 转接一些 M42 口的老镜头,以及曾短暂的用过一段时间 M8。选择器材时属性优先级降序排列大概是:快门声量,操控,体积重量,画质。从最次要的属性说起:关于画质,其实只要 10MP 以上我觉得就够平常使用了。 重量上,总重 1000g 之内为好。例如 600g 上下的 M9 配 460g 的 Lux 50 ASPH 铜制银版,对我来说是随身携带的总重的极限。操控,虽然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是却也是最可以在通过长期使用来逐渐适应的。简言之,目前相机设计方面还在刮着的复古风我觉得挺好的,让相机操控更方便快捷很重要。快门声比较小且短促对我来说比较重要。实话说个人觉得这也是器材的隐蔽性上唯一能做再文章的地方了。至于别的像是说什么拿着旁轴相机就能隐身于闹市人群中之类的流传已久的刻板印象,在这个时代其实早已经沦为情怀和噱头。只要你举起相机,总会有人注意到的。最后想说的是,选器材,听从自己的心比纠结参数数据重要,尽量选能让自己有拍照欲望的器材吧。4. 那么你现阶段最喜欢的器材组合是什么?M9 搭配手上的几只 50mm 镜头。目前最常用的是 Lux 50/1.4 Pre-A,在这之前最常用是 Lux 50/1.4 Asph。其余的里面最喜欢的目前是 Konica M-Hexanon 50mm F2。Waiting5. 从图片中看的出 Rus 还是很喜欢大光圈的,但使用手动镜头大光圈拍摄难度颇高,在移动的街头拍摄中更是如此,能否与大家分享一下对焦技巧及如何练习?用大光圈时,个人常用的拍摄方法有几个,都不是什么新东西。第一个是基于预对焦再加上手指肌肉记忆的盲拍。首先预对焦到自己平时最喜欢用的拍摄距离,然后在行走中根据场景和被摄主体的,依靠手指对对焦环转动角度的大致肌肉记忆调整实际对焦距离。第二个方法是基于对主体移动距离的预判,在用取景器加拧对焦环时加入一点提前量。不要一直追逐对焦在被摄主体身上,而是对焦在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上提前一点的位置,然后等在被摄主体走入焦平面的时候按快门。第三个是我从一个 Youtube 频道 The Mijonju Show 里面学习到的,关于更准确地估算拍摄距离的方法。首先了解清楚自己的身高或者手臂上举时可以够得着的最高点是多少米(或多少尺,如果你的镜头刻度是尺为单位的话)。然后在估算自己和被摄主体的距离时,想象自己趴在地上时候要手臂长+自己身长叠加几次才能够得着被摄主体。我个人亲测觉得这个方法比纯粹用眼睛看着估算要更准,大概是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本体感觉是最熟悉的,就好像你看到地上有一条沟,你其实很容易就感觉的到自己是不是能跳过去一样。如果被摄主体和你的距离小于一个身长,那么你可以借助平时积累的其他参照,比如我的经验告诉我在伦敦的大部分地铁上我和对面座位的人的距离是1.7米,那么我在估算较短距离的场景时,会看被摄主体和我的距离是比地铁上对面座位的距离长了还是短了多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还挺好用的哈哈。Evening6. 35/50mm 似乎都是 Rus 经常使用的焦段,可以分享一点自己在不同场景中两个焦段的选择标准吗?我的焦段选择和个人习惯的观察以及拍摄距离非常相关。平时我带 50mm 出门更多,因为最习惯的观察和拍摄距离也主要在5-7米之间。如果当天要去集市等人多的地方,我会选择 40mm 或者 35mm,一方面盲拍成功率更高,另一方面离被摄主体更近,则可以避免如用 50mm 的时候路人容易闯入视阈或形成遮挡的问题。当然也有很多人在人多环境里选择更长焦的镜头,通过虚化来突出主体。这个确实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则,黑猫白猫而已:)另外我必须稍微澄清一下的是,我并不抵制裁切和二次构图。街头瞬息万变,有时候故事发生在更远的地方,与其强求不剪裁而在前行的过程中失去拍摄时机,我宁可先拍摄下来,再通过剪裁来模拟实现更长焦段镜头所能捕捉到的视角。这个当然也是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我觉得不必纠结拘泥于什么“街头摄影就是必须用 28mm 或 35mm 或 50mm”这类的画地为牢性质的条条框框。Martin Parr 在近期让 Kai Wong 做的一个小采访中才提过说接下来有兴趣尝试多用 135mm 来拍摄。好吧,马格南老大也这么无拘无束,咱们广大爱好者们更可以放松点。Halo7. 如果翻看 Rus 的 flickr,可以看出在某一个时间点后 Rus 的风格就一直非常统一了。是受某位其他摄影师的影响吗?能否分享一个或几个最喜欢的摄影师?我倒没有坚持去模仿特定的哪些摄影师,其实主要是大师们我也模仿不来啊。主观上我其实也并不太追求统一风格。若硬是说有一点所谓个人“风格”(有吗?)的逐渐形成,也许是和拍摄方法和习惯的慢慢固(僵)定(化)有关吧?摄影师里面我一直比较喜欢 Josef Koudelka,尤其是他那些相对更脱离具体时代环境背景(或者说更 timeless)的照片。另外一个目前比较喜欢的是何藩,尤其是他作品中那种看似如生活细节中一个随意瞬间,然而构图精妙又极具形式美感的特点。总体来说,个人对 pictorialism 一脉的作品都比较有兴趣。但我接触得摄影史还是太浅,就不班门弄斧了。这里倒是可以推荐一个 Youtube 频道:The Art of Photography。无法登陆 Youtube 的朋友也可以看看其主讲人 Ted Forbes 的其他平台和 podcast,http://tedforbes.com。哦最后提一个,近两年来越来越喜欢 Martin Parr。英国老爷子笑容可掬的平民视角后面犀利的观察和思考让人非常着迷。8. 在街头拍摄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是难忘的事?特别的困难倒没有什么,街头摄影本来就是有时候顺利有时候竹篮子打水。不过个人感觉每次拍摄前“热身”挺重要的。Matt Stuart 的一个参访中提到,他有时候刚出门拍摄的一段时间内会让自己尽量多拍多按快门,这样有助于让自己更放松更进入状态。我个人的经验也是如此,有时候如果一直都不拍,真正有趣的场景出现的瞬间手臂反而如有惯性一样就是抬不起来。所以能热身就尽量先热身吧(胶片玩家可先用手机来做这个以节省成本 :P)最后回来说难忘的事,或曰是个涨点经验的事情吧。有一次碰到一个老太太让我删除拍到她的一张照片。我当着她面删除了后本打算笑笑过了,但她开始对我说你不经允许就拍路人是侵犯肖像权是违法的云云。我于是多嘴回应了一下说其实这在英国的公共场所是不违法的,结果她开始生气地教育我说她过去在牛津大学教书说你要学会听别人的意见云云。最后谁也没说服谁,大家心里都不高兴。这个事情之后,我想想觉得也许我不去纠正她的话这个事情大概就结束在删掉一张图。个人对这类事情现在的看法是,首先了解自己拍摄地区的相关法规还是很必要的,然后其实在外拍摄也不必太较真就是了。但话虽如此,现在平时出门书包里面长期都放着一叠打印好的伦敦警察厅官页上关于公共场所拍摄录影权限的法律条文和相关陈述,以及遇到警察询问时警察执法的权限和自己人身权利的说明。当然,目前还没有出现过不得已要取出这份文件的时候。No Smoking9. 在后期处理方面,有没有能与大家分享的?你的处理风格属于哪一类?黑白片现在越来越懒后期了,基本看看直方图两端,尽量把握好细节丰富性和对比度的平衡关系吧。彩色的话后期一般比较关注整体色调带来的氛围。对于后期水品不咋的我来说基本上在第一眼觉得“哇效果不错”的基础上,再往回减弱一点各种调整的力度就好了 :P10. 最后,在未来的摄影中,有没有什么计划或打算?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计划。不过打算把过去拍的照片重新认真整理一下,有时候回顾整理和展望未来同等重要。另外近期很想开始尝试学习一下自己冲洗胶卷。到底是从 C41 卷还是一般黑白卷的冲洗开始学比较好呢?还请广大胶卷玩家们多指教!MetamorphosisNerveFather and Son街头摄影总是充满奇遇与未知,你永远不会知道在下一个街角会遭遇什么,也从不能保证每次出行一定会有所得。但也正是这份不确定性赋予了街头摄影独特的魅力。作者:机佬最有态度的摄影号,满足你每天的好奇心( 微信公众号“机佬” 或在Weibo搜索 “机佬周刊”)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豆瓣少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南有南城王子,北有北城少年。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街头摄影师必备的 5 种品质
分享到微信
& 街头摄影师必备的 5 种品质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怎么玩街拍
资深街头摄影师才知道的15个技巧
怎么玩街拍
资深街头摄影师才知道的15个技巧
11:54:29 蜂鸟网
&&作者:摄影迷
&&责编:窦瑞冬
  对于爱好者来说,街拍绝对是生活中少不了的环节。但如何做好街拍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的,下文来自Matt Stuart,Nick Turpin和David Solomons三位资深街头的摄影技巧建议,每个都值得一看。拍摄前要有规划  多数人会认为街头摄影就是带着相机上街到处走,因此没什么计划就带着相机出门,结果发现这样拍下来没什么效率还很耗体力。所以不止广告拍摄要规划,街头摄影也要规划,这样效率会更高。了解相关法律  在美国有些州街头摄影师可以出售在街头拍摄的照片,街头摄影在美国一些地方被定义为艺术。但在更多地方法律让街头摄影变得相当“卡”,比如在法国你不能随便拍人,因此最好事先了解街头摄影的相关法律,这样能比较自在的在街上摄影。知道何时不该拍照  街头摄影拍了一阵子之后你会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保持好奇心,但要知道什么时候停。别像观光客一样什么都拍,通常有经验的街头摄影师速度很快,在被注意到之前就已经离开现场了。很多时候你要知道什么时候不该拍照,例如看到有人打架,为了安全最好不要拍。避免与人发生冲突  最好避免冲突,但当别人发现你在拍他的时候该怎么办?微笑,这个方法通常有用。或拍完之后假装看别的地方,假装自己是观光客。需要被拍摄对象允许吗  通常状况下,街头摄影师不会询问是否可以拍摄某个对象,街头摄影要拍的是很自然的状态,事先询问的话根本不可能拍到人们自然的样子,而且事后询问应该很少人会愿意让你保留照片。锁定合适的拍摄地点  在街头摄影时通常我们都很想走遍整个城市,发掘所有好玩的场景,但这样很累,而且也会因为不断走动而失去很多很棒的瞬间。建议锁定一个小区域,街头摄影的优势是就算在同一个点,也会因为不断的变化而产生无限可能,你永远不知道在同一个地点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选择有趣的主题  找寻有趣的人物, 然后跟着他们走一小段,不要变成跟踪,虽然这样有点像跟踪狂,但这也会给你机会拍到很棒的画面。在街头走动时常常就会在下一个街角看到某个有趣的事物,你要做的是要去找到一个最棒的角度,或是等待,并在你觉得最棒的瞬间按下快门。 下午拍摄效果最佳  光线绝对能影响氛围 ,街头摄影大部分的时候靠的是自然光,我认为中午的阳光太强,最棒的拍摄时间是上午跟下午,尤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左右,那个时候的侧光很容易形成戏剧化的氛围,光影很多元,造成的影子很长,也容易逆光拍摄剪影效果。训练你的直觉  从举起相机到按下快门往往来不及“思考”刚刚为什么要拍那张照片,街头摄影大部分的时候是靠感觉,走在路上时看到某些场景或人物让你有感觉,就算那个感觉很微弱,很小,通常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准备拍摄了,往往会拍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请学会等待  如果你看到某个很棒的场景,不要只拍一张,拍一张,等一下,看看那个场景有什么变化,下一秒也许更棒。相机不离身  街头摄影都是在平常生活中找到拍摄主题的,不是在某个婚礼,也不是在你出游的时后,通常我会建议喜欢街头摄影的朋友随身带着相机,随时准备拍摄状态,同时保持相机有足够的电量和存储空间。镜头越短越好  相机越小越好,镜头越短越好。街头摄影要尽量保持低调,建议带轻巧一点的相机,把体力放在走路跟拍摄上。建议使用自动模式  大部分的时间建议用自动模式,这能让你专心拍摄而不用去担心相机的设定,但自动模式在有时某些光线条件下测光会失灵,所以要随时依照光线的变化选择全手动模式。反应一定要快速  有几个方法加快在街头上拍摄时的反应时间,拍到更多的画面:  (1)将相机握在手上,而不是挂在脖子上,这让我拍摄反应比较快;  (2)不时地通过观察环境;  (3)预测、观察某个人,预测他的下一个动作,多练习这种预测,下次你看到某个状况时你会变得自动反应将相机举起来按快门;  (4)练习盲拍,熟悉镜头的距离,事先对好焦,拍的时候不看观景窗;
本文版权归蜂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摄影迷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24小时热文12345678910
24小时热帖112560次25790次32542次41619次51555次61513次71432次81224次91070次10933次您现在的位置: >>
街拍不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 你必须知道的10条著名街头摄影忠告!
如果你想要在街头摄影中练就敏锐的洞察力去拍到绝美的照片,街头摄影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先辈们,曾经用他们的作品为我们铺设了一条很好的道路。不仅如此,阅读这些摄影名家的的格言,也能有助于你快速掌握街拍摄影的精髓。有那么几条简单又发人深省的摄影忠告,曾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摄影人,以下我们就整理出来分享给各位。
1.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 罗伯特&卡帕
这是第一条深深影响着我对待街头摄影态度的一句名言。当我刚开始拍摄时,面对陌生人的胆怯让我不敢靠近他们,去用镜头语言讲述他们的个性故事。慢慢地,我学着鼓起勇气去接近我的拍摄目标,不但更加接近他们,而且开始和他们去沟通交流。 但是不要混淆了这种接近就是单纯的接近被摄目标,你必须在足够接近的情况下,注意拍摄画面的和比例关系。
2. &摄影者容易错误地将自己的情感作为评判一张照片好坏的标准。&&&盖里&维诺格兰德
当你出去扫街时,你会觉得你是一个捕捉者,拍完随意地跑回家对照片进行后期,然后上传到网络和周围的人们分享。然而盖里&维诺格兰德的忠告帮助我意识到放慢摄影的节奏很重要,也不要将自己的情感左右一张照片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盖里&维诺格兰德在理解他的作品时甚至会用一整年的时间去理解其中的形式和内容。现在我试图用几天或者一周的时间去决定我的照片是否应该值得保留。这帮助我使得自己的照片更为客观,也证明了我当时认为好的照片实际并非如此。
3. &虽然我不善言辞,但我用照片表达我自己。&&&海伦&莱维特
街头摄影的一切都关乎故事的陈述,亦是一种自我的表达。当你看着那些街头摄影师们,你可以深入阅读他们的灵魂。布列松最初被公认为为是个画家,他在自己作品中表达着一种浪漫主义。克拉格&赛梅柯20年来一直被评价为一个喜剧演员和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着自己的幽默。我在大学学习的是社会学,这也解释了我为什么喜欢接近我的被摄目标并且和他们交流的原因。
当你出去拍摄街头巷尾时,请思考你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以及如何用自己的照片表达自己。
共2页&[1]&&&
来源: 作者:
查看网友评论
& 笔& & 名*:
& 评论内容*:
本栏目浏览访问排行
本主题相关文章
热门机型专题
精彩文章推荐
版权所有 &中国摄影网&&
如有任何问题,请发电子邮件:
版权申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歌曲遥远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