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测试:核心数多少无所谓,单核细胞性能够强就可以

到底是多核心重要还是单核性能重要?【amd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1,295贴子:
到底是多核心重要还是单核性能重要?收藏
众所周知,在相同价格的情况下,intel单核性能强,而amd以核心多著称。但是现在电脑都有几十个进程,是不是核心多更重要呢?
amd,苏宁电脑O2O购物节,爆款低价,每天整点领千元神券,爆款直降等你抢!amd,苏宁易购正品低价,支持货到付款!7天无理由退换货,100个城市半日达!
求大神问,多进程和多线程的区别
玩游戏时,你需要一颗占用率更低的四核处理器。玩游戏不解闷,同时聊QQ、YY、解压、扫描、PS等等,你需要一颗六核处理器。极限多开,你需要一颗更低占用率的八核处理器,游戏办公两不误。
技术上说无所谓哪个更好,但现实是大多数公司设计软件时以英特尔为标准。即一个核心运行主线程,其他核作为协处理器而存在。农企单核性能弱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
公关没做好所以对农企差,谁叫他没钱呢。不过不不是太高要求农企妥妥的
全看钱,单核性能强的多核。
我正在用六核,多开的时候~cpu占用不高,爆的是内存,所以考虑多核单核的问题都要先考虑内存的问题。
都很重要…而且你要知道 越贵越好就行了
反正我够用了,只玩大三亿,看电视剧,其他游戏无兴趣
北京南电科技专业电子元器件代理分销商 主推KEC HTC-KOREA MAPLESEMI
造房子要先搞地基 地基做得好,房子也能造的高一点,所以我觉得单核很重要,单核做的好再搞多核,并且也做好了,才是完美,比如INTEL 唯一做的不好的就是性价比,多核性价比差
个人觉得多核
多少核无所谓,关键是不能买老型号。
加入群【计算机℡硬件◇交流群】
单核够用的情况下再说多核
单机游戏或者网游大作考验单核不过像我们这跑虚拟机的………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单核心性能强都占优势首先单核程序就不用说了吧其次,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多核心适合多任务,并不是绝对的,单核心性能强,实际上多任务之间协作能力也强,实际上操作上的体验会高很多,而你要知道,现在的Windows 就是一个单核软件,系统本身仅仅做单核优化,单核心性能弱会直接印象系统流畅程度。单核心性能强,意味着核心之间交换数据少,浪费的时间少,效率更高。 什么时候多核心低单核心性能才占据优势呢? 比如像虚拟机,VPC等软件,在没法安装附加软件的情况下,即便你单核心性能再强悍,也占据你一个核心的时间,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多核心会占一点优势其他情况下单核心性能占绝对优势,这就是为什么苹果要把单核心性能做强,所以你看起来苹果双核秒了高通八核多核心的出现仅仅是为了应对单个核心工艺上塞不了更多晶体管,导致核心臃肿而出现的。随着工艺的进步,实际上多核心并不这么依赖了
都重要,看用途。我是趋向多核的,除非你是玩星际2或者wot那类网游。反正6个核心我觉得爽
其中一个单核弄个高性能,其他卫星核弄一百个低频
反正是即要单核性能强又要核心数量多而且框框还不少不出点血你能满足?
这几年4核还顶得住,新的应用一般都支持到4线程可以说双核已经淘汰,英特尔的奔腾赛扬之流单核再强也是渣渣i3有超线程目前用起来还是杠杠的,应该说刚刚够用,双核够强,多线程也勉强能应付农企现阶段的CPU购买意义不大,核心是多,可是没多少应用支持多核心,单核不及对手走堆核路线应该算是无奈之举吧
自从用了睾贵的AMD5000双核变四核之后,四核以下的u,单核能力再强都觉得没我的垃圾好用,i3伪四核除外
核心多   --不作死就不会死
我来反问楼主1.请问4790K跟5960X 谁的单核强?2.请问4790K卖多少钱?5960X卖多少钱?3.如果单核比较重要,那4790K是不是价位应该高於5960X?4.综合以上三点,你怀疑Intel的专业吗?
看个人用途,我觉得我还是更看重单核性能(当然i3战FX六核,这差距太大,果断选FX六核)
必须多核啊,单核性能再高,满载死机,再说现在游戏无论是哪个u都够用,专业大型渲染也没多少人用的到。性价比多核是不二的选择,何况桌面级别的处理器比如8350做不到的至尊八核十六线i7也别想太多,别被网上评测带入误区,什么解压渲染,我还真没见过有人天天搞几十个G的文件去压缩解压,如果是大型动画渲染,比如像阿凡达那样的电影,就是用云河那样的超算也要渲染个把月,不是桌面级别处理器可以完成的。再说真要用桌面级别处理器渲染,我用你装一台至尊i7的钱买三台8350联机渲染,不把你甩n条街?
回复 哈刚铜嘎 :AMD实在是太让我失望了,即便是省电型的FX-8370E,功耗仍然比Intel最强的i7-5960X还要高,性能被各种辗压就不说了,单性能能输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多核性能也输是怎麼回事?我不知道这FX-8370E是出来做什麼的?跑龙套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牙膏撕裂者!AMD 16 核心旗舰最深测试
牙膏撕裂者!AMD 16 核心旗舰最深测试
今年的PC市场,显卡,内存,SSD等都比较惨淡,不过却成为了多年来CPU爆发性更新的时代,Intel一改牙膏厂的惯例,新品发布到手抽筋。随着Intel紧急更新X299主板提前布局,AMD也终于祭出自己的发烧级平台X399系列,CPU的名字叫做Threadripper (线程撕裂者)。这也是自Intel X48开始推行独立发烧级平台之后,AMD首次推出直接对位的产品。到底AMD卧薪尝胆多年是否可以真正开花结果,就让我们实际测试一下。产品规格介绍:AMD这次新发布的Ryzen ThreadRipper CPU名字很长,为方便表述文中都会以TR4起头,不写Threadripper了,因为新平台的接口名称就叫TR4。 TR4系列中最高端的产品型号为1950X,规格是16核心32线程,频率为3.4~4.0GHz。这个规格明显高于Intel现有的i9-7900X,在Intel发布7980XE之前,明显1950X会暂时坐在消费级王者的宝座上。1950X往下会有至少两个型号,1920X(12核24线程)和1900X(8核16线程)。这次用于对比的分别是i9-7900X、i7-6950X、i7-7700K、R7 1800X,分别取自双方发烧级和主流级平台的最高型号。产品包装与附件:1950X的包装可以说是史上最豪华的CPU包装,从外观上来说,有点像一台老式电视机。相比于Intel的祖传纸盒,TR4的包装无论是材质还是尺寸都要强不少。包装侧边有一条纸质封带,在封带背面可以看到CPU的取出教程。包装主体分为三个部分,上盖、下盖(摆放附件)、CPU舱。这个厚泡沫倒是很符合我们的国情。下盖中会有一个小的储物位,里面放有CPU的两个重要附件。CPU附件主要有三个,说明书、安装螺丝刀、一体式水冷扣具。主板上的CPU底座需要用到梅花螺丝刀拆卸,虽然采用标准梅花螺丝,但是因为有点特殊,所以CPU会附送螺丝刀。X399主板的散热器孔位与过去任何平台上的都不同,所以需要用到定制的散热器扣具。鉴于现在风冷口扣具跟进的不是很快,所以AMD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一体式水冷扣具。这个扣具来自一体式水冷主要的代工厂Asetek,可以带来较大的兼容覆盖面,只要是Asetek代工的圆形水冷头方案,基本都能兼容。 CPU舱后部有一个巨大的旋钮,扭开就可以看到CPU本体了。CPU被放在整个包装最中间的位置,保护的很好。拿下钢丝卡扣和顶部的塑料盖,就可以取出CPU了。需要注意的是,扣在CPU上的橙色支架是不需要拆卸的,后面装CPU的时候还要用到。CPU本体介绍:接下来介绍一下CPU本体,从外观上来说这次的1950X比较类似于AMD服务器级的皓龙系列。都说1950X很大到底有多大,从图中就可以直观对比出来。图中分别为1950X、6950X、1800X和7700K,尺寸上来说1950X真的大很多。用女王大人的手对比一下,这个CPU已经快赶上手掌大了。从拆解图上就可以知道为什么1950X会这么大。它是基于服务器32核CPU制作的,所以会保留四颗晶圆的配置。每个晶圆相当于一颗1800X。但实际上,1950X只会启用其中的两颗,另两颗仅用于平衡电气性能,不参与运算。从背面看,1950X的针脚数也是多到夸张。相比于过去的AMD消费级产品,1950X也用上了与Intel相同的LGA设计。把CPU针脚留给了主板,CPU的安全性提升不小。CPU安装教程:TR4的CPU安装有些复杂且与之前的都不同,所以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CPU底座上有三颗梅花螺丝,分别标注1(图右)、2(图左下)、3(图左上)。拆卸的顺序是3、2、1。第一层盖板会自己抬起,然后将两个蓝色的卡扣往上拨,拉起下面一层。取出第二层上的保护盖板。取下最下层的保护盖板,注意不要碰到主板上的CPU针脚。将第二层中的透明保护盖换成CPU,并合上扣好。此时CPU就已经被临时固定。最后将三颗螺丝按照1、2、3的顺序全部拧紧。需要注意有以下两点:1、第二层的盖板只能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CPU正确贴合底座需要依靠第一层金属盖板固定,所以如果三颗螺丝存在未拧紧的情况,可能会导致CPU接触不良,出现问题。2、拧紧螺丝的过程中,最上层的盖板会出现小幅位移,影响其他螺丝的固定,所以建议一开始的时候螺丝先只拧一点,等三颗螺丝都进到螺牙里面之后再拧紧螺丝。X399主板平台介绍:接下来通过一张X399主板来简单介绍一下TR4主板平台的特点和差异。这次用到的主板是ROG ZENITH EXTREME。先上一张主板的拆解图,从拆解图上就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代X399,主板厂商重视程度还是挺高的,产品很有旗舰的样子。主板采用LGA设计,CPU针脚数达到了4094针。服务器上的代号是SP3,消费级代号是TR4。CPU供电为8相,采用的是IR的数字供电方案,这算是顶配了。由于主板供电部位空间比较紧张,供电的输出电容全部摆在主板背面,用聚合物电容替代。CPU SOC供电放在了显卡插槽下面,供电用料就差了一些,只是普通的DrMOS。CPU外接供电是双8PIN,这对于超频的人来说会有帮助。内存插槽跟X299一样是八根四通道,总算有高端的样子了。内存供电每一侧均有两相,用料上相对比较弱,采用是的一上一下的MOS配置。这次X399大部分都采用四卡交火的插槽配置,主板上至少会有四根显卡插槽。主板芯片组是台湾封装,感觉比Intel的裸晶圆逼格高多了。主板后窗接口比较常规,除了USB 3.0接口以外,比较有特色的就是一组A+C的USB 3.1接口和三频的无线WIFI。磁盘接口方面,主板提供的是六个SATA和一个U.2。M.2主板可以支持三个,一个在南桥散热片下面,可通过南桥散热片散热。另外两个是在主板外侧的转接卡上面。这算是ROG的一个特色设计,用内存插槽的标准件转接两个M.2插槽。主板还提供一个前置USB 3.1插座,可以转接机箱前置的TYPE-C,虽然我觉得PC上用TYPE-C并没有什么卵用。主板音频系统采用的是ALC1220+ESS 9018的方案,是目前旗舰主板的通用方案。主板还提供了ICS的时钟芯片,可以帮助超频时的频率调节。产品测试平台:以下为测试平台的详细配置表,主要对比的是以下6款。X399测试平台用到的是ROG的ZENITH EXTREME,也是目前价格最高的一款X399主板。X299的实测是平台还是X299 AROUS-GAMING 7。AM4是主流向的B350。由于不支持XFR的关系,测试结果会稍稍低于X370上的测试结果,基本在2%以内,具体要看XFR的提升幅度。Intel 115X的测试主板用的是Z270-Phoenix GAMING。内存是海盗船的DDR4 8G*4。实际运行频率是2133C15。显卡采用的是蓝宝石的480 8G超白金。VEGA终于要发布了,这张480可以退役了。SSD是三块Intel,系统盘用的是比较主流的535,以保证测试更接近一般用户。240G用作系统盘,480G*2主要是拿来放测试游戏。游戏越来越多,只能加SSD了。为了稍后测试芯片组的PCI-E效率,这边还用到了750 400G。产品性能测试:简单评测结论:由于测试项目很多很杂,为了避免小白看晕,首先提供一下精炼版的测试结论:- CPU综合性能上各项目平均下来1950X比7900X高出近20%,不过目前32线程的规格已经明显超出目前很多测试软件的极限。- 1950X这次的优势更多的体现在了理论性能测试和系统带宽上。- 游戏性能上由于1950X内部总线结构相对复杂,所以游戏优化相对来说还是有欠缺的,明显是要弱一点。- 功耗表现则比较有意思,图表中统计了从待机到满载的各种情况。分解下来看,1950X在待机时功耗较大,但是满载烤机功耗明显低于7900X,所以两边一拉两者出来的结果1950X只是略低于7900X。CPU的实际运行状态测试:1950X在单核运行的情况下最大睿频频率可达4.15G。比基准的睿频更高主要是因为支持了XFR技术。多线程情况下频率可以达到3.65G。频率上都会高于目前的1800X。性能测试项目介绍: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 CPU性能测试:包含系统带宽、CPU理论性能、CPU基准测试软件、CPU渲染测试软件、3DMARK物理得分· 搭配独显测试:包含独显基准测试软件、独显游戏测试、独显专业软件基准· 功耗测试:在独显平台下进行功耗测量这篇文章的数据量比较暴力,如果觉得晕,就慢慢看吧,要知道真相总是要付出点代价的。如果觉得无所谓,被坑的时候别抱怨就行。CPU性能测试与分析:系统带宽测试。内存带宽上,1950X的内存带宽与7900X接近。缓存上1950X L1比7900X弱25%左右,L2和L3则明显优势很大,尤其是L3。这应该和CPU架构也有关系,7900X修改了总线架构,重视L1而弱化了L2和L3。CPU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可以测试很多CPU的基本性能。1950X的总体测试情况较好,比7900X总体高出25%左右。CPU性能测试,主要测试一些常用的CPU基准测试软件,还会包括一些应用软件和游戏中的CPU测试项目。1950X成绩介于7900X和6950X之间,三者互相之间的差距正好是以3%为一个台阶。1950X也是遇到了7900X类似的问题,现有的测试软件很难真正测出CPU的性能,而包含了较多的单线程测试项目也加剧了1950X在这个大项中的劣势。CPU渲染测试,测试的是CPU的渲染能力。CineBench三个版本测试多线程性能1950X分别是7900X的107%、118%、136%。提升还是很夸张的。不过最终统计中会加入OPENGL和单线程测试这两个RYZEN明显不占优的项目,所以这个大项上1950X总体会弱于7900X。3D物理性能测试,测试的是3DMARK测试中的物理得分,这些主要与CPU有关。这个部分3DMARK 11中6950X、7900X、1950X三款基本一致,说明这个测试已经没办法体现这个位置CPU的区别。3DMARK中SKY以上的测试还是可以体现出这三款之间的差异。不过相比主流级的7700K和1800X,差距并不够明显。CPU性能测试部分对比小节:CPU综合统计来说1950X最有优势的是系统带宽和理论性能测试。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就是单线程和多线程,这边也做了一下分解。单线程:1950X得益于更高的XFR频率,所以单线程性能相比1800X会略有优势,不过相比Intel这边还是明显弱一些。多线程:多线程测试则是1950X明显更强。这次参与测试的CPU排出了一个比较平顺的梯度。平台功耗测试:1950X的功耗测试比较有意思,1950X在待机、高清播放等低负载情况下功耗偏大,但是在CPU烤机时则明显低于7900X。最后上一张横向对比的表格供大家参考。性能部分仅对比与CPU有关的测试项目,并不包含游戏性能测试的结果。功耗测试差异较小的原因是其中包含了待机、蓝光视频、游戏测试等日常使用测试,所以看作是日常使用功耗会更为贴切。简单总结:
关于CPU的性能:1950X就目前而言已经拿下了消费级的性能宝座。对AMD这样的小公司来说还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过跟Intel 7800X游戏性能差点被1600灭掉类似,1950X的游戏性能表现也不算好,所以相对来说更适合偏工作站的使用环境。关于CPU的功耗:功耗上来说,1950X还是控制的比7900X好不少,满载功耗会比7900X低,但是1950X的待机功耗偏高,这个还是有必要去做优化。关于CPU的一些使用建议:正如前文所说的,1950X的整体架构变化比较大,所以这边从散热、电源的个方面简单总结一些使用上的建议。首先是散热部分,由于散热器孔距是特殊的,所以暂时只有少量的CPU散热器支持。所以目前来说与CPU自带扣具匹配的一体式水冷还是最好的选择,具体大家可以看评测最后附录的散热器支持列表。其次是电源部分,虽然1950X的的满载功耗会低于7900X一些,但是电源上还是建议尽量保守。一定要是用线材16AWG的电源,18AWG或虚标线材的电源应该很容易出问题,自己包线也要谨慎选择线材和端子。其次支持双8PIN CPU的电源应优先选择。总体来说虽然Intel已经确认月底以前发布i9-7980XE,让AMD没办法爽太久,但是对于AMD来说这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代表AMD CPU在全产品线上都重新回归到与Intel的竞争序列,相信Intel短期内也不敢再牙膏了。小伙子听说你还没用上锐龙?附目前已知的TR4 CPU散热器兼容列表:一体式水冷(采用CPU附带扣具):Arctic:Arctic Liquid Freezer 120Arctic Liquid Freezer 240 Arctic Liquid Freezer 360海盗船:Corsair Hydro Series H115i Corsair Hydro Series H110i v2 Corsair Hydro Series H105 Corsair Hydro Series H80i v2Cryorig:Cryorig A80 Cryorig A40 Ultimate Cryorig A40EVGA:EVGA CLC 280NZXT:NZXT Kraken X62 NZXT Kraken X61 NZXT Kraken X52Tt:Thermaltake Riing 3.0 RGB 360 Thermaltake Riing 3.0 RGB 240 Thermaltake Water 3.0 Ultimate Thermaltake Water 3.0 Extreme其他散热器(散热器自带扣具):Arctic Freezer 33酷冷至尊:Cooler Master Hyper 212 EVOEKWB:EKWB Waterbolck for DIY loops EKWB CLC安耐美:Enermax Liqtech TR4 360 Enermax Liqtech TR4 240猫头鹰:Noctua NH-U14S TR4-SP3(air) Noctua NH-U12S TR4-SP3(air) Noctua NH-U9 TR4-SP3(air)原网页已经由ZAKER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男人的浪漫《战舰世界》硬件需求测试
日 16:20&&&转载:&& 作者:Blade&&
  《战舰世界》对显卡的要求相当亲民,目前主流级的显卡如GTX 750 Ti/R9 370等都已经可以满足游戏的需求。而在CPU方面,虽然多核心或者超线程技术对游戏的帮助并不大,但《战舰世界》是非常看重单核心性能的。  如果你要问什么是“男人的浪漫”,那答案之中肯定会有“大炮、巨舰”,而这个也正好说明,为什么WARGAMING旗下“战争三部曲”的第三作《战舰世界》会受到大量玩家特别是男性玩家的关注。在《战舰世界》中,玩家将在炮火纷飞的大洋上,指挥着属于自己的巨舰与敌人对抗,无数人儿时的梦想将在这里实现。  《战舰世界》对显卡的要求相当亲民,目前主流级的显卡如GTX 750 Ti/R9 370等都已经可以满足游戏的需求。而在CPU方面,虽然多核心或者超线程技术对游戏的帮助并不大,但《战舰世界》是非常看重单核心性能的。  如果你要问什么是“男人的浪漫”,那答案之中肯定会有“大炮、巨舰”,而这个也正好说明,为什么WARGAMING旗下“战争三部曲”的第三作《战舰世界》会受到大量玩家特别是男性玩家的关注。在《战舰世界》中,玩家将在炮火纷飞的大洋上,指挥着属于自己的巨舰与敌人对抗,无数人儿时的梦想将在这里实现。  《战舰世界》基于BigWorld Plus游戏引擎打造,同时引入了Havok物理模拟引擎,游戏中的火焰、浓烟、云朵、水花以及其它细节均属于粒子特效,以达到模拟真实的效果。  为了让更多的玩家可以享受游戏的乐趣,《战舰世界》的开发人员对游戏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号称在保证视觉效果不变的前提下,硬件资源消耗能降低70%,因此在《战舰世界》的最高画质下,当前的主流配置也能流畅运行游戏。  现在《战舰世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地区开启不删档测试(国服除外),各位热血男儿已经准备好驾驭你的战舰了吗?  《战舰世界》最低配置需求:  - 操作系统:Windows XP或以上  - :Intel Core 2 Duo 2.6GHz或 FX-4170以上  - 内存:不少于2GB  - 显卡:GeForce 9600 GT或以上,显存不少于512MB  - 硬盘:可用空间不少于30GB  - DirectX:DirectX 9.0C  《战舰世界》推荐配置需求:  - 操作系统:Windows 7或以上  - 处理器:Intel Core i3 2.4GHz或 FX-6300以上  - 内存:不少于4GB  - 显卡:GeForce GTX 550 Ti或Radeon HD 7770以上,显存不少于1GB  - 硬盘:可用空间不少于30GB  - DirectX:DirectX 9.0C  《战舰世界》测试平台以及相关设置说明  游戏的测试平台基于超频至4.0GHz的Core i7-3770K处理器打造,测试中使用了GeForce GTX 980 Ti/970/960/760/750 Ti以及Radeon R9 390X/390/380/280/270/370共计11款显卡,操作系统使用的是Windows 7 64-bit SP1旗舰版,显卡驱动方面N卡使用的是GeForce 353.30 WHQL,A卡则使用Catalyst 15.7 Beta驱动。  测试分为显卡与CPU测试两部分,进行显卡测试时,CPU维持在4核8线程模式,主频为4.0GHz;进行CPU测试时,显卡选用GeForce GTX 980 Ti,CPU则通过调整频率和开启/关闭核心数量的方式模拟不同档次的产品。  《战舰世界》画质设置  《战舰世界》目前没有提供内建Benchmark,不过其支持录像回放功能,我们将通过回放录像的方式进行测试,使用Fraps记录游戏的平均帧数和最低帧数。测试用的录像源自于实际游戏,时长约为9分钟,测试时游戏选用1080P分辨率,画质方面开启全部特效并设置效果为最高。  显卡测试:主流级的GTX 750 Ti/R9 370就足够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战舰世界》对显卡的需求,测试时使用超频至4.0GHz的Core i7-3770K处理器(运行在4C8T模式),游戏选用1080P分辨率,画质方面开启全部特效并设置效果为最高。游戏支持录像回放功能,我们将通过回放录像的方式进行测试,使用Fraps记录游戏的平均帧数和最低帧数。  《战舰世界》对显卡的要求可以说是非常亲民的,目前主流级的GTX 750 Ti显卡已经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平均60FPS以上的成绩。而GTX 760或以上级别显卡在平均帧数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游戏已经达到了自身的图像渲染极限,高端显卡已经无法体现出其高性能的优势。  因此对于《战舰世界》来说,现有的主流级显卡如GTX 750 Ti或者是R9 270/370等已经可以满足游戏的需求,玩家们没有必要为这款游戏升级高端显卡。  CPU测试:核心数多少无所谓,单核性能够强就可以了  在CPU测试中,我们通过调整CPU主频和开启/关闭CPU核心的方式来模拟不同档次的产品,测试时使用GTX 980 Ti显卡,游戏仍然维持在1080P分辨率,画质特效则全部开启并选择最高级别。  与显卡测试的表现不同,《战舰世界》对CPU的要求并不低,其主要体现在游戏对CPU主频的需求上。越高的主频在游戏中就可以获得越高的平均帧数,因此支持超频的CPU在《战舰世界》里可以说是真正有用武之地了。  至于CPU核心数以及线程数,它们对《战舰世界》的作用就远不如主频明显了,四核心CPU在游戏中的平均帧数也就比同频率的双核心CPU高出2FPS,基本上不会觉察到任何差距。因此对于《战舰世界》来说,它实际上更看重CPU的单核性能。  总结:多数游戏PC已经满足流畅游戏的需求  大炮、巨舰被誉为“男人的浪漫”,有多少热血男儿的梦想就是指挥着自己的战舰在大洋之上叱咤风云。虽然说在现实世界中能实现这个梦想的人仅为少数,但《战舰世界》却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能为自己儿时的梦想而战斗。  从我们的测试成绩来看,《战舰世界》对显卡的要求相当亲民,目前主流级的显卡如GTX 750 Ti/R9 370等都已经可以满足游戏的需求,在1080P分辨率和最高画质下畅玩游戏。至于比GTX 760/R9 270更高级别的显卡在游戏中已经体现不出性能差距,这主要是受限于游戏引擎自身的渲染极限。  而在CPU方面,《战舰世界》的要求并不低,虽然说多核心或者超线程技术对游戏的帮助并不大,但身是非常看重单核心性能的。这意味这在架构相同的情况下,主频越高的CPU会带来越高的游戏性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持超频的CPU会比同架构但不支持超频的产品更加实用,例如的K系列处理器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国产CPU单核性能有多强? 结果让Intel惊到
国产CPU单核性能有多强? 结果让Intel惊到
吴天说侃科技中国公司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关注国产处理器发展的人应该知道国内现在还有两个痛点,一是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国内最先进的还是28nm,比Intel、三星、TSMC要落后两代以上。第二个遗憾就是高性能处理器了,尽管申威处理器已经帮助太湖之光实现了TOP500第一,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甘心,非要跟Intel比输赢才算,而且必须要看单核性能。那国产CPU到底是什么水平?科技日报称国产CPU单核性能已经达到了Intel Core i3处理器的一半性能。国内核高基项目已经开展十多年来的,所谓核高基是指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三大产品,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中,它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并列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在这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CPU处理器无疑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原文列举了国产CPU这么多年来取得一些重大突破,包括采用全国产CPU处理器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整机在2016年的第47次和第48次世界超算TOP500排名中位列第一;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完成的“全球大气非静力云分辨模拟应用”获得2016年度戈登贝尔奖,实现中国这一领域零的突破。“十二五”期间,部分采用国防科技大学“飞腾1500”CPU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也曾多次排名世界超算第一。不过全文吸引我的地方是介绍了国产CPU在性能上的进步,特别是单核性能上,其中提到飞腾、龙芯、申威和兆芯等国产CPU的单核性能从“十二五”初期不到Intel i3CPU的10%分别提升到36.4%、33.3%、25.8%和51.5%。而其中特别点名的是兆芯公司,这也是为数不多做X86处理器的国内企业,“国产兆芯x86通用处理器的成功自主研发和量产,令国产桌面处理器在性能方面完成了一次跨越式的提升,从“十二五”初期的不足国际整体水准的7%提升到了目前的50%,综合性能体验达到80%。”从这个报道来看,国产CPU单核性能已经达到了Core i3处理器一半左右的性能,不过这是宣传性的报道,原文并没有提及具体的对比,比如是哪款Core i3处理器,达到51.5%性能的又是哪款国产处理器,不过我们可以来推测一下。原文说的不足10%性能是十二五初期,而十二五计划是年,这个初期大概是年,Intel同期的Core i3处理器应该是Sandy Bridge、Ivy Bridge的了,我们降低点难度,就选SNB的Core i3-2100处理器吧。至于达到SNB Core i3一半性能的处理器基本上只有兆芯的了,因为申威、龙芯、飞腾等处理器使用的不是MIPS就是ARM或者SPARC架构,单核性能跟X86相比有点难,而兆芯的也是X86指令集,官网上列出的最新产品是ZX-C+系列,28nm工艺的四核及八核处理器,不过今年以来他们展示了最新一代的ZX-D处理器,工艺、架构都没多大变化,4核版频率最高还是2GHz,支持AVX 2指令集,支持DDR4内存。由于兆芯的处理器大部分都活在PPT或者展会上,主要产品也是流向政府采购,所以实际性能很少有人了解,该公司倒是公布过几次,如下图所示:官方的宣传图中提到过ZX-D 4核处理器的SPEC2006测试成绩,单任务整数(SPECint_2006)、浮点(Specfp_2006)都在20分多点,多任务整数达到了60多分,浮点也有45分的样子。既然是比单核性能,那就看单核分数吧,特别是整数性能。在SPEC网站上可以找到多个Core i3-2100处理器的SPEC整数结果,多数都在36-40分,这么一比的话ZX-D性能还真的能达到Core i3一半左右的性能了,不过别忘了ZX-D处理器频率不过2GHz,而Core i3-GHz,换算到同频率的话,兆芯处理器差不多能达到Core i3的三分之二了。不过SPEC2006的测试很负责,不同的配置跑出来的结果差异很大,包括编译器在内的设置都会有影响。此外兆芯公布的数据是否真实也要打个问号,他们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先例,早前在宣传ZX-D处理器时兆芯就用过下面这张图:这里跑的是Fritz Chess国际象棋,大家应该很熟悉了,软件支持多线程,所以ZX-C+、ZX-D四核处理器的性能还可以,8核3GHz的ZX-E(这个是16nm工艺的,大概还在流片阶段吧,并没有发布呢),性能跟Skylake架构的Core i5-6600相近了。不过这个表格因为很多数据并不准确而被人吐槽,后来被官方和谐了。另外,AMD的Raven Ridge APU性能也在这个表格里被曝光了,这时候AMD的Ryzen处理器都没上市呢。搜罗了一下午的数据,主要就是为了验证这篇新闻中说的国产CPU的单核性能,从有限的结果来看,如果没有夸大数据,那么国产CPU的单核性能还真有可能达到十二五初期的Core i3一半左右的性能,这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但是也没什么骄傲的,2017年还没上市的新品性能达到五六年前的处理器的一半水平,这说明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兆芯的ZX-C+系列的FC-1080 8核处理器在Sandra中的CPU理论测试中也不过是跟Core i3-2100相近,都在38-40Gflops左右,即便双方频率上有一个是2.0GHz,一个是3.1GHz,但差距就是差距,Intel有先进的制造工艺,国内现在只能依赖TSMC或者国产的28nm,兆芯下一代的ZX-E才能用上16nm,但这个处理器现在还是放卫星状态,具体什么时候上市都是未知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最美的你,献给最好的世界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单核性能天梯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