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fx8300x0系列cpu是不是就

当前位置 & &
& 是时候升级你的CPU了 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
是时候升级你的CPU了 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
17:18:09&&出处:&&
编辑:鲲鹏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6-22][06-22][06-22][06-21][06-21][06-21][06-20][06-20][06-20][06-20]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为啥不少人都选择Intel的CPU啊?AMD的质量很差吗?两者究竟何区别啊?求客观答案!!!
<p class="detail" data-data='1、AMD的A系列、FX系列、速龙系列、羿龙系列的CPU都是什么区别啊?2、长时间玩大型网游或者大型单机游戏(如,GTA5、BattleField4、极品飞车13、古墓丽影9、使命召唤9以上等等著名单机游戏)选哪种好啊?这里的“好”,意思是长时间、全特效的玩,不会因为超出部件的承受限度而减少部件的寿命。3、CPU如果确定了,主板和显卡该如何选择呢?(以2中的游戏举例为准)4、3A平台是什么(具体到各部件的型号)?怎么样?它的功能的侧重点在哪里?玩2中的各个游戏,3A平台比起DIY的高配置,性能如何?5、高配置游戏电脑的电源该怎么选?额定功率是以什么为准的?'>1、AMD的A系列、FX系列、速龙系列、羿龙系列的CPU都是什么区别啊?2、长时间玩大型网游或者大型单机游戏(如,GTA5、BattleField4、极
按时间排序
AMD和Intel的CPU是没法进行比较的,毕竟都不是一个厂商,所以根本无法比较,只能说Intel的发热量比较小,AMD的发热量比较大,不过AMD的优势在于超频比较不错。而且性价比比较高。相对来说Intel的CPU稳定性更好一些。还有就是某些游戏对AMD的平台优化做的不好。玩起来没有Intel的流畅。电源方面你可以参考下面的文章下面给你介绍一款中关村在线-功率计算器的用法,可以让你更明确的知道你的电脑应该选多大功率的电源(如下图:)使用方法:第1步:电源功率计算选择电源额定功率自动对应第2步:组件功率计算点选组件按钮,选择组件组件功率列表中自动对应第3步:电源和组件功率配比点击功率配比按钮配比结果动态显示
您可以邀请优质答主更快回答您的问题
新手上路2000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15844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6409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5363个回答
疯狂的制帽匠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3714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3067个回答
windcircle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2457个回答
加载更多答主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Intel台式机处理器详细解读-共享资料网
Intel台式机处理器详细解读
英特尔台式 CPU 发展史古老处理器 ......................................................................................................................................... 2 4004 ................................................................................................................................................ 2 8008 ................................................................................................................................................ 2 8080 ................................................................................................................................................ 2 8085 ................................................................................................................................................ 2 8086 ................................................................................................................................................ 3 8088 ................................................................................................................................................ 3 80186 .............................................................................................................................................. 3 80188 .............................................................................................................................................. 3 80286 .............................................................................................................................................. 3 80386 .............................................................................................................................................. 3 80486 .............................................................................................................................................. 4 PENTIUM 处理器 .................................................................................................................................. 4 Pentium ........................................................................................................................................... 4 Pentium 2 ........................................................................................................................................ 5 Pentium 3 ........................................................................................................................................ 6 Pentium 4 ........................................................................................................................................ 7 旧双核处理器 ................................................................................................................................... 14 Pentium D ..................................................................................................................................... 14 Pentium EE ................................................................................................................................... 16 酷睿处理器 ....................................................................................................................................... 17奔腾双核系列 .............................................................................................................................. 20 Core 2 Duo E4x00 系列 ............................................................................................................... 24 Core 2 Duo E6x00 系列 ............................................................................................................... 25 Core 2 Duo E7x00 系列 ............................................................................................................... 25 Core 2 Duo E8xx0 系列 ................................................................................................................ 26 Core 2 Duo Q6x00 系列 ............................................................................................................... 27 Core 2 Duo Q8x00 系列 ............................................................................................................... 27 Core 2 Duo Q9xx0 系列 ............................................................................................................... 27 Core 2 Extreme 系列 .................................................................................................................... 27酷睿 I 处理器 .................................................................................................................................... 28第一代酷睿 i 处理器(i7) ........................................................................................................ 28 第二代酷睿 i 处理器(i7/i5) .................................................................................................... 42 第三代酷睿 i 处理器(i5/i3)(第一代智能酷睿)................................................................. 56 第四代酷睿 i 处理器:Sandy Bridge(第二代智能酷睿) ...................................................... 71 第五代酷睿 i 处理器 Ivy Bridge(第三代智能酷睿) ............................................................ 102 第六代酷睿 i 处理器 Haswell(第四代智能酷睿) ................................................................ 123CELERON 处理器 ............................................................................................................................. 136第一代 Celeron ........................................................................................................................... 137 第二代 Celeron ........................................................................................................................... 137 第三代 Celeron ........................................................................................................................... 1371 第四代 Celeron ........................................................................................................................... 137 第五代 Celeron D ....................................................................................................................... 138 第六代 Celeron ........................................................................................................................... 140 第七代 Celeron ........................................................................................................................... 140 第八代 Celeron ........................................................................................................................... 141古老处理器 40044 位主理器,主频 108kHz,运算速度 0.06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每秒百万条指令),集成晶体管 2,300 个,10 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640 bytes, 生产曰期 1971 年 11 月。80088 位主理器,主频 200kHz,运算速度 0.06MIPs,集成晶体管 3,500 个,10 微米制造 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16KB,生产曰期 1972 年 4 月。80808 位主理器,主频 2M,运算速度 0.64MIPs,集成晶体管 6,000 个,6 微米制造工艺, 最大寻址内存 64KB,生产曰期 1974 年 4 月。80858 位主理器,主频 5M,运算速度 0.37MIPs,集成晶体管 6,500 个,3 微米制造工艺, 最大寻址内存 64KB,生产曰期 1976 年。2 808616 位主理器,主频 4.77/8/10MHZ,运算速度 0.75MIPs,集成晶体管 29,000 个,3 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1MB,生产曰期 1978 年 6 月。80888 位主理器,主频 4.77/8MHZ,集成晶体管 29,000 个,3 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 内存 1MB,生产曰期 1979 年 6 月。801861980 年 (16bit)801881981 年 (16bit)8028616 位主理器,主频 6/8/10/12~25MHZ,运算速度最高 2.66MIPs,集成晶体管 134,000 个,3 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16MB,生产曰期 1982 年。8038680386DX,32 位主理器,主频 16/20/25/33MHZ,运算速度最高达 10MIPs,集成 晶体管 275,000 个,1.5 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4GB,生产曰期 1985 年 10 月. 80386SX,16 位主理器,主频 MHZ,运算速度 6MIPs,集成晶体管 134,000 个,3 微 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16MB,生产曰期 1988 年。3 8048680486DX,DX2,DX4,32 位主理器,主频 25/33/50/66/75/100MHZ,总线频率 33/50/66MHZ,运算速度 20~60MIPs,集成晶体管 1.2M 个,1 微米制造工艺,168 针 PGA,最大寻址内存 4GB,缓存 8/16/32/64KB,生产曰期 1989 年 4 月。Pentium 处理器 Pentium1993 年,英特尔发布了第一款以新商标―Pentium 命名的 Pentium(奔腾) 处理器。按照以往惯常的命名规律这款处理器应该是 80586,但是因为实际上 “586”这样的数字不能注册成为商标使用,因此任何竞争对手都可以用 586 来混 淆概念,扰乱市场。事实上在 486 发展末期,就已经有公司将 486 等级的产品标 识成 586 来销售了。Pentium 的诞生为 Intel 在处理器上铺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Pentium 处理器采用新一代的 P6 架构,得到了专利保护,并且不再向 AMD 和 Cyrix 授权。P6 架构与 Pentium 的 P5 架构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前集成在主板 上的二级缓存被移植到了 CPU 内,从而大大地加快了数据读取和命中率,提高 了性能。最初推出的处理器初始频率是从 60MHz、66MHz,后来一直到 200MHz 以上。 第一代的 Pentium 代号为 P54C,32 位主理器、总线频率 60/66MHZ,运算速 度 90~240MIPs,集成晶体管 3.1~3.5M 个,1 微米制造工艺,273 或 296 针,最大寻址 内存 4GB,缓存 16/256/512KB,生产曰期 1993 年 3 月。 第二代的 Pentium 代号为 P55C,集成了 310 万个晶体管,内建 MMX 多媒 体指令集。32 位主理器,主频 150/150/166/200/233MHZ,总线频率 66MHZ,运算速 度达到 435MIPs,集成晶体管 4.1~4.5M 个,1 微米制造工艺,SOCKET7 接口,最大寻 址内存 4GB,缓存 16/256/512KB,生产曰期 1993 年 3 月。 还 有 高 性 能 的 处 理 器 Pentium PRO 。 32 位 主 理 器 , 主 频 133/150/166/180/200MHZ,总线频率 66MHZ,运算速度达到 300~440MIPs,集成晶 体管 5.5M 个,1 微米制造工艺,387 针 Socket8 接口,最大寻址内存 64GB,缓存4 16/256kB~1MB,生产曰期 1995 年 11 月。 Pentium PRO 是英特尔首个专门为 32 位服务器、工作站设计的处理器,可 以应用在高速辅助设计、 机械引擎、 科学计算和医疗等领域, 主频有 150/166/180 和 200MHz 四种。 英特尔在 Pentium PRO 的设计与制造上又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 共集成了 550 万个晶体管,并且整合了高速二级缓存芯片,性能比 Pentium 更胜 一筹: 1)将 L2cache 与 CPU 封装在一起――“PPGA 封装技术”(L2cache 在 486 和 Pentium 中都是设置在主板上),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总线互连,连接线 路也被安置在封装中。这使得内置的 L2cache 能更容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 (如 Pentium Pro 200MHz CPU 的 L2 Cache 的运行频率与 CPU 相同),从而大 大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 2)外部地址总线扩展至 36 位,处理器的直接寻址能力 64GB,为将来发展 留下余地。 3)采用动态执行技术,这是 Pentium 处理器技术的又一次飞跃。该技术通 过预测程序流程并分析程序的数据流,可选择最佳的指令执行顺序。意即指令不 必按程序为它规定的顺序执行, 只要条件具备就可以执行,从而使程序达到更高 的运行效率。 Pentium Pro 的先进设计思想, 为以后的微处理器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entium 21997 年 英 特 尔 发 布 了 Pentium II 处 理 器 。 64 位 主 理 器 , 主 频 200/233/266/300/333/350/400/450MHZ, 总 线 频 率 66/100MHZ, 运 算 速 度 达 到 560~770MIPs,集成晶体管 7.5M 个,1 微米制造工艺,全新 SLOT1 接口,最大寻址内 存 64GB,L1 缓存 16kB,L2 缓存 512KB,生产曰期 1997 年 3 月.(233~333MHz, 2.8V Klamath 核心, 66MHz FSB; 350~450MHz, 2.0V Deschutes 核心, 100MHz FSB)其 内部集成了 750 万个晶体管, 并整合了 MMX 指令集技术,可以更快更流畅的播 放影音 Video,Audio 以及图像等多媒体数据。Pentium II 首次引入了 S.E.C 封装 (Single Edge Contact)技术,将高速缓存与处理器整合在一块 PCB 板上。在行5 销宣传上,英特尔特别凸现 Pentium II 的多媒体能力,这也很大促进了多媒体技 术的流行。 Pentium II Xeon 1998 年英特尔发布了 Pentium II Xeon(至强)处理器。Xeon 是英特尔引入的 新品牌,当时 Intel 公司为了区分服务器市场和普通个人电脑市场,决定研制全 新的服务器 CPU, 命名也跟普通 CPU 做了一些明显的区分, 称为 Pentium II Xeon, 取代之前所使用的 Pentium Pro 品牌。这个产品线面向中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工 作站市场;是英特尔公司进一步区格市场的重要步骤。Xeon 主要设计来运行商 业软件、因特网服务、公司数据储存、数据归类、数据库、电子,机械的自动化 设计等。 Pentium II Xeon 处理器不但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缓存,更重要的是可以 支持多达 4 路或者 8 路的 SMP 对称多 CPU 处理功能,它采用和 Pentium II Slot1 接口不同的 Slot 2 接口,必须配合专门的服务器主板才能使用。Pentium 31999 年英特尔发布了 Pentium III 处理器。从 Pentium III 开始,英特尔又引 入了 70 条新指令(SIMD,SSE),主要用于因特网流媒体扩展(提升网络演示 多媒体流、图像的性能)、3D、流式音频、视频和语音识别功能的提升。Pentium III 有了解压 DVD 的能力,可以使用户有机会在网络上享受到高质量的影片,并 以 3D 的形式参观在线博物馆、商店等。 第一代的 Intel P3 处理器采用 Katmai 核心, SLOT 1 接口, 它采用 0.25 微米 制造工艺, 拥有 32K 一级缓存和 512K 二级缓存 (运行在芯片核心速度的一半下) , 包含 MMX 指令和 INTEL 自己的“ 3D”指令 SSE。主频 450/500MHZ。2.0V, 100MHz 总线频率, 512kB L2 cache,slot1 接口 第二代 P3 采用 copper mine 铜矿) ( 核心以及 Socket 370 架构, 外观上与 Socket 7 非常像,也采用零插拔力插槽,对应的 CPU 是 370 针脚。性能高,是 P3 时期6 每 mhz 处理能力最高的处理器,最高到 1.1G。533MHZ~1.13GHZ, 1.6V, 100/133MHz 总线频率, 256kB L2 cache,Socket 370),0.25~0.18 微米制造工艺。 第三代 tuladin(图拉丁)核心的 P3,采用 socket370 接口,主频 1.13G~1.4G, 总线频率 133MHZ, L2 缓存 512K,Socket370 接口, 0.13 微米制造工艺,超频能力 非常好。 Pentium III Xeon 1999 年,英特尔发布了 Pentium III Xeon 处理器。相信大家都还记得,采用 “铜矿” 核心的奔腾 3 处理器那几年是如何的风光,至今都还被誉为一代经典产 品,而作为 Pentium II Xeon 的后继者,除了在内核架构上采纳全新设计以外, 也继承了 Pentium III 处理器新增的 70 条指令集,以更好执行多媒体、流媒体应 用软件。除了面对企业级的市场以外,Pentium III Xeon 加强了电子商务应用与 高阶商务计算的能力。Intel 还将 Xeon 分为两个部分,低端 Xeon 和高端 Xeon。 其中,低端 Xeon 和普通的 Coppermine 一样,仅装备 256KB 二级缓存,并且不 支持多处理器。这样低端 Xeon 和普通的 Pentium III 的性能差距很小,价格也相 差不多;而高端 Xeon 还是具有以前的特征,支持更大的缓存和多处理器。Pentium 4出了 4 代: 第一代 P4 处理器是 Intel 在 2000 年 11 月 21 日发布的 P4 1.5GHz 处理器, 从 那以后到现在近四年的时间里,P4 处理器随着规格的不断变化已经发展成了具 有近 10 种不同规格的处理器家族。在这里面,&P4 XXGHz&是最简单的 P4 处理 器型号。第一代频率从 1.5-2.0G,基于 Socket 423 (核心代号为 Willamette)结构 的,其处理器管脚数为 423 根。采用的是 rambus 内存,前端总线达到了史无前 例的 400mhz,由于内存性能不佳,并且昂贵,所以出货后不久就被淘汰了。 第 2 代 P4 处理器采用了 Willamette 核心和 Socket 423 封装,具有 256KB 二 级缓存以及 400MHz 前端总线。之后由于接口类型的改变,又出现了采用 Willamette 核心和 Socket 478 封装的 P4 产品。与早期的 423 接口相比,这次在 结构上并没有做过大的调整,这点从核心代号上就可以看出,新版的 P4 只是对7 一些早期产品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 由于 Socket 478 和 Socket 423 的 P4 的 CPU 内核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二者的差别仅表现在其封装形式的不同。 从技术角度看,Pentium 4 包括一系列增强的功能: (1)超级管道技术(Hyper Pipeline-Technology)。 分支预报和防御管线在 Pentium 4 中是 20 个进程的深度,这整整是 Pentium 3 的 2 倍,并且还对每一个管线的复 杂进程进行简化, 它使 Pentium 4 刚刚推出就达到 1.3gHz 的时钟频率,而且为将 来主频的提高预留了充足的提升空间。(不过现在频率提升对 Intel 来说已经不是 问题,因为 Intel 已经宣布取得革命性成果,可以在 cpu 中集成 10 亿个晶体管并 使其工作在 20gHZ,这种晶体管称之为 Intel TeraHertz 晶体管。) (2)新型快速执行引擎(Rapid-Execution Engine)。Pentium 4 在执行常用指令时 的速度将是运行其他指令速度的 2 倍,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 (3)超大通路设计。更加宽大的通路使处理器内部指令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行 排列和执行,从而使台式机获得更高的性能表现! (4)数据流 SIMD 扩展指令集 2(SSE2)。Pentium 4 具有一组 144 条新的指令, 与以前 Pentium 3 处理器的数据流(SIMD)扩展指令的大量软件兼容,这些新指令 提高视频和加密的处理性能,而且支持下一代互联网计算应用。 (5)超高速的系统总线。第一代采用 willamette 核心的产品采用 400Mhz 的系 统总线,于采用 133Mhz 系统总线的 Pentium3 的传输率提高 3 倍,已获得更丰 富的音频,视频,和 3D 应用体验,Intel 鼓吹的“数字多媒体中心”就是很好的应 用!严格的讲,应该叫做 100Mhz 的 4 芯导线泵的前端总线,Pentium 4 总线每 一时钟周期发送 4 次 2.新型快速执行引擎(Rapid―Execution Engine)。Pentium 4 在执行常用指令时的速度是执数据。 第三代 P4 Pentium 4 A(P4 A) Intel 为了提升处理器性能,发布了采用 Northwood 核心、具有 400MHz 前 端总线以及 512KB 二级缓存的第 3 代&P4。 新 P4 处理器中的 L2 Cache 容量由原来的 256KB 增至 512KB。由于采用了 更先进的 0.13 微米制造工艺,Northwood P4 的核心面积已经缩小到 146mm2, 几乎为 Willamette P4 的一半,更小的核心可以大大降低处理器的生产成本。8 Northwood P4 的核心电压也从 Willamette 的 1.75V 降到 1.5V,这样带来的优点 是大幅降低了处理器的发热量和功耗。 由于这两种处理器在部分频率上发生了重叠,为了便于消费者辨识,Intel 就在出现重叠的、基于 Northwood 核心的 P4 处理器后面增加一个大写字母&A& 以示区别,于是就诞生了 P4 1.8A GHz、P4 2.0A GHz 这样的处理器产品。需要 提醒大家的是, 在这些新 P4 当中未与早期 P4 发生频率重叠的产品依旧沿用&P4& 的名称,比如 P4 2.4GHz。 Pentium 4 B(P4 B) 在 Northwood 核心全面推广以后,Intel 决定再次对 P4 处理器进行改进,推 出了基于 Northwood 核心、采用 533MHz 前端总线、具有 512KB 二级缓存的 P4 处理器。尽管这些处理器在核心架构与二级缓存容量上都与 P4 A 相同,但由于 前端总线被提升到了 533MHz,性能也得到了提升。为了与主频相同的 P4 A 处 理器区分开来,Intel 又在处理器名称后面增加了字母&B&,未出现频率重叠的 P4 则不需要添加字母后缀。这类处理器的代表产品有 P4 2.4B GHz 等。 Pentium 4 C(P4 C) 2003 年二季度, Intel 对 Northwood 核心的 P4 处理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升 级,不仅处理器的前端总线从原来的 533MHz 一举提升到了 800MHz,而且改进 后的 P4 处理器还能够支持超线程技术 (由于处理器仍然沿用了 Northwood 内核, 因此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容量仍然是 512KB)。此次升级彻底奠定了 P4 处理器在 市场上的领先优势,产品型号也相应地改为 P4 C。其中 P4 2.4C GHz 与 P4 2.8C GHz 是该系列最具代表意义的两款处理器,也是 2003 年 5 月至 2004 年上半年 Intel 在中高端市场的主打产品。 第四代 P4 Pentium 4 E(P4 E) 进入 2004 年, Intel 发布了全新的 Prescott 核心, 并以此推广下一代基于 LGA 775 封装的第 4 代&P4 处理器。不过考虑到对现有平台的兼容,Intel 推出了采用 Socket 478 接口、基于 Prescott 核心的 P4 处理器。这些处理器具有 16KB 的一级 数据缓存以及高达 1MB 的二级缓存,支持增强型超线程技术。由于 Prescott P4 在频率上同样与原有的 P4 B、P4 C 发生了重叠,所以 Intel 将 Prescott P4 命名为9 P4 E 以示区别。目前市场上 P4 3.0E 与 P4 2.8E 的性价比非常出色,深受中高端 消费者的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 Prescott 核心的 P4 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它们 前端总线仅为 533MHz 且不支持超线程技术, 主要目的是接替原来由 P4 A、 B P4 系列所把持的市场分额。或许是出于市场划分的考虑,Intel 将此类&缩水&的 Prescott P4 处理器归类到了 P4 A 系列中,比如 P4 2.4A GHz、P42.8A GHz,希 望大家在购买的时候注意区别。 Pentium 4E 采用 90nm 制程, 兆二级缓存, 1 支持超线程技术、 800MHz FSB, 还有 SSE3。仍然是 Socket478 的 mPGA(PIN GRID PACKAGE)版本。此外 Intel 还发布了基于 Presoctt 核心 533MHz 外频的 2.4A 和 2.8A,和其他 Prescott 核心 的 P4 基本特性没有任何区别,但不支持超线程功能。而在 2004 年中旬,Intel 将全面推动其新一代 Socket T 的 LGA775 封装。 新核心 Prescott P4 拥有了更多令人神往的新特性:首先,由原来的 8K 一级 数据缓存增大一倍,变为 16K。指令缓存保持不变为 12K。而二级缓存也翻了一 番,达到了 1MB,这个数值已经和 AMD Athlon 64/FX 持平,并提供三级缓存接 口。 16K 的一级数据缓存中, 在 分配了 4K 用于动态分支目标缓存 (Branch Target Buffers,简称 BTB)在剩下的 12K 缓存中,也追加了 2K 用于追踪分支目标缓 存。 之所以对此尤其重视, 是因为分支目标缓存在存放分支预测目标信息和指令 编译、二级缓存资源分配方面起很大作用。这次 Prescott 创纪录的采用了 31 级 超长流水管线的 NetBurst 微体系结构来进一步有效提高主频率,如果不能进一 步提高程序的分支预测命中率,系统效能则会不升反降。因此 Intel 采取增大分 支目标缓存这个有效措施来尽量避免预测错误。 而在预测错误的同时, Intel 采用 另一措施有效避免效能浪费,即指令追踪缓存(Instruction Trace Caches,简称 ITB),它可以在指令分支一旦预测出错的情况下,不必从头再来,而是通过读 取指令追踪缓存回到最后的错误出重新进行运算处理,大大提高整体效能。 二级缓存增大一倍也使这颗 CPU 有了向更高级迈进的理由。相对于 AMD Athlon 64/FX,如果二级缓存还是维持在 512K 的水平,商用性能就很难与其相 抗衡。其实 Intel 使用 1M 二级缓存已经尝到了甜头,那就是他的迅驰处理器 Pentium M,1M 二级缓存使他在各项性能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优秀的性能加10 上 Intel 极好的理念使他的笔记本市场在 2003 年风光无限。 可见提高二级缓存确 实可以对 CPU 性能提升起到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是它的增强型超线程技术与新的 SSE3 指令集。新的超线程技术由 原来的每时钟周期欲取 3 条指令扩展到 4 条, 这意味着每个虚拟逻辑执行单元可 以同时处理两条指令, 而此时两个虚拟逻辑执行单元共享一级缓存,能够更有效 地提升多线程的实际执行效率。新增加的 13 条 SSE3 指令集在 144 条多媒体指 令的基础上增强超线程同步指令、 视频编码指令、 以及浮点和复数运算增强指令。 当然从历史角度来看, 每一次指令集的增加都需要之后一段时间软件的配合才能 发挥其应有功力,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Pentium 4 5XX(P4 5 系列) 针对新发布的若干款处理器,Intel 于今年 4 月制订了新的处理器命名规范, 引入了&处理器号&的概念。该规范中规定,基于 Prescott 核心、具有 800MHz 前 端总线、1MB 二级缓存、支持超线程技术并采用 LGA 775 封装的 P4 处理器对 应的处理器号为 5 系列(即 P4 5XX)。以 P4 520 为例,它具有 2.8GHz 的主频, 与 P4 2.8E 规格基本相当,唯一的区别就在于 P4 520 采用了 LGA 775 封装,而 则 P4 2.8E 采用了 Socket 478 封装。 Socket 775 接口 Pentium 4 部分型号还会加上一个后缀字母(一般是 J,代表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型号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者支持的特性越 多。 Pentium 4 5x0:表示这是 Prescott 核心、1MB 二级缓存、800MHz FSB、支 持超线程技术的产品,但不支持 64 位技术。 Pentium 4 5x5:表示这是 Prescott 核心、1MB 二级缓存、533MHz FSB 的产 品,但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和 64 位技术。 Pentium 4 5x0J: 其与 5x0 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 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5x5J: 其与 5x5 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 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5x1:其与 5x0J 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 64 位技术 EM64T 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11 Pentium 4 5x6:其与 5x5J 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 64 位技术 EM64T 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551 541 531 524 521 90 纳米 90 纳米 90 纳米 90 纳米 90 纳米 1MB 1MB 1MB 1MB 1MB 3.40 GHz 3.20 GHz 3.00 GHz 3.06 GHz 2.80 G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533 MHz 800 MHz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P4 XE,P4 至尊版) P4 XE 也被部分玩家称为 P4 EE, Intel 面向骨灰级玩家推出的一款极高端 是 的桌面处理器产品。早期 P4 XE 采用了 Northwood 内核,具有 800MHz 前端总 线以及 512KB 二级缓存容并支持超线程技术。为了提高处理器的性能,Intel 不 惜血本地为 P4 XE 增加了容量高达 2MB 的三级缓存, 这在 Intel 的桌面级处理器 中是史无前例的。从以上规格我们不难发现,早期 P4 XE 实际上就是追加了三 级缓存的 P4 C 处理器。 随着 P4 核心与封装形式的升级, Intel 在今年 4 月发布了采用 LGA 775 封装 的 P4 3.4XE GHz 处理器,该处理器基于全新的 Prescott 内核,同样配备了 2MB 三级缓存,可以看作是 P4 5XX 系列的加强版。由于历代 P4 XE 处理器制造成本 极高,售价也相当昂贵,但性能提升却与价格不成正比,看来只有特别发烧的玩 家才能体会到&物有所值&的乐趣。 Pentium 4 F(P4 F) P4 F 是 Intel 首次面向桌面市场发布的 64 位处理器产品。它基于 Prescott 核 心, 采用 0.09 微米制程, 具有 800MHz 前端总线以及容量高达 1MB 的二级缓存。 与 P4 5XX 系列不同,P4 F 处理器内建了 Intel EMT64 计算技术,同时兼容 64 位和 32 位计算。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几款 P4 F 处理器均采用了 LGA775 封装,至 于今后是否会推出 Socket 478 封装的产品目前还不得而知。从性能和价格来看, P4 F 同样是面向硬件发烧友的高端产品。 Pentium 4 6XX(P4 6 系列) 6 系列处理器的进步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2 1.采用 EM64T 技术,支持 64 位运算,提供 64 位内存寻址能力,支持 64 位 操作系统和 4GB 以上内存。 2.奔腾 4 6 系列处理器仍然基于 Prescott 核心,90 纳米制程,但二级缓存 容 量倍增至 2MB,因此处理器核心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也增加到 1.69 亿。我们都知 道处理器的性能与 2 级缓存容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二级缓存的增加当然会提 升奔腾 4 6 系列处理器的性能。 3.处理器的发热量和散热器的噪音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此次奔腾 4 6 系列 处理器采用了和移动型奔腾 M 处理器相似的增强型 SpeedStep 动态节能技术, 可以在低工作负荷的时候降低 CPU 频率以减少发热量, 并且降低处理器的功耗, 配合具有温控功能的风扇和主板(目前的产品大多具有此功能),还能够减少噪 音。 4.奔腾 4 6 系列处理器加入了 Execute Disable Bit(EDB)硬件防病毒功能, 可以阻止部分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能够支持此功能的操作系统有 Windows Server 2003 Service Pack 1、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SUSE Linux 9.2 及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 Update 3 或更高版本。 Pentium 4 6x0:其与 5x1 系列的区别在于两点,一是二级缓存增加到 2MB, 二是支持节能省电技术 EIS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6x2:其与 6x0 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虚拟化技术 Intel VT 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6x1:表示这是 Cedar Mill 核心、2MB 二级缓存、800MHz FSB 的 产品, 其与 6x0 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在于采用了更先进的 65nm 制程的 Cedar Mill 核心,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670 661 660 651 650 641 640 90 纳米 65 纳米 90 纳米 65 纳米 90 纳米 65 纳米 90 纳米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3.80 GHz 3.60 GHz 3.60 GHz 3.40 GHz 3.40 GHz 3.20 GHz 3.20 G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13 631 63065 纳米 90 纳米2MB 2MB3.00 GHz 3.00 GHz800 MHz 800 MHzPentium 4 Xeon 2001 年英特尔发布了 Xeon 处理器。英特尔将 Xeon 的前面去掉了 Pentium 的名号,并不是说就与 x86 脱离了关系,而是更加明晰品牌概念。Xeon 处理器 的市场定位也更加瞄准高性能、均衡负载、多路对称处理等特性,而这些是台式 电脑的 Pentium 品牌所不具备的。 Xeon 处理器实际上还是基于 Pentium 4 的内核, 而且同样是 64 位的数据带宽,但由于其利用了与 AGP 4X 相同的原理--“四 倍速” 技术, 因此其前端总线有了巨大的提升, 表现更是远胜过 Pentium III Xeon 处理器。Xeon 处理器基于英特尔的 NetBurst 架构,有更高级的网络功能,及更 复杂更卓越的 3D 图形性能,另一方面,支持至强的芯片组也在并行运算、支持 高性能 I/O 子系统(如 SCSI 磁盘阵列、千兆网络接口)、支持 PCI 总线分段等方 面更好地支持服务器端的运算。旧双核处理器 Pentium DPentium D 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 形式是 Pentium D 8xx 或 9xx, 例如 Pentium D 830 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D 8x0:表示这是 Smithfield 核心、每核心 1MB 二级缓存、800MHz FSB 的产品。基于 Smithfield 核心,实际上就是将两个 Pentium 4 处理器所采用 的 Prescott 核心封装在一起。这三款产品都采用 800MHz FSB、90nm 制造工艺、 每核心 1MB 二级缓存、全部采用 Socket 775 接口、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 和 64 位技术 EM64T,除了 Pentium D 820 之外都支持节能省电技术 EIST。 Pentium D 8x5:同样基于 90nm 制造工艺的 Smithfield 核心,只不过前端总 线降低到 533MHz FSB,采用 Socket 775 接口、每核心 1MB 二级缓存、支持硬 件防病毒技术 EDB 和 64 位技术 EM64T, 但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 EIST。 其与 8x0 系列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前端总线降低到 533MHz FSB,二是不支持节能省电技 术 EIS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14 840 830 820 80590 纳米 90 纳米 90 纳米 90 纳米2MB 2MB 2MB 2MB3.20 GHz 3.00 GHz 2.80 GHz 2.66 GHz800 MHz 800 MHz 800 MHz 533 MHzSmithfield 核心 这是 Intel 公司的第一款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于 2005 年 4 月发布,基 本上可以认为 Smithfield 核心是简单的将两个 Prescott 核心松散地耦合在一起的 产物,这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缺点是性能不 够理想。 Smithfield 核心的两个核心分别具有 1MB 的二级缓存,在 CPU 内部两个核 心是互相隔绝的, 其缓存数据的同步是依靠位于主板北桥芯片上的仲裁单元通过 前端总线在两个核心之间传输来实现的,所以其数据延迟问题比较严重,性能并 不尽如人意。 Pentium D 9x0:基于 Presler 核心、每核心 2MB 二级缓存、800MHz FSB 的 产品,其与 8x0 系列的区别有两点,一是采用了更先进的 65nm 制程的 Presler 核心,二是增加了对虚拟化技术 Intel VT 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 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D 9x5:同样基于 65nm 制造工艺的 Presler 核心,与 9x0 系列的唯 一区别仅仅只是不支持虚拟化技术 Intel V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 完全相同。 960 950 945 940 935 930 925 920 915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3.60 GHz 3.40 GHz 3.40 GHz 3.20 GHz 3.20 GHz 3.00 GHz 3.00 GHz 2.80 GHz 2.80 G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15 Presler 核心 基本上可以认为 Presler 核心是简单的将两个 Cedar Mill 核心松散地耦合在 一起的产物,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缺点是性 能不够理想。Presler 核心采用 65nm 制造工艺,全部采用 Socket 775 接口,核心 电压 1.3V 左右,封装方式都采用 PLGA,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节能省 电技术 EIST 和 64 位技术 EM64T,并且除了 Pentium D 9X5 之外都支持虚拟化 技术 Intel VT。前端总线频率是 800MHz(Pentium D)和 1066MHz(Pentium EE)。 在 CPU 内部两个核心是互相隔绝的,其缓存数据的同步同样是依靠位于主板北 桥芯片上的仲裁单元通过前端总线在两个核心之间传输来实现的, 所以其数据延 迟问题同样比较严重,性能同样并不尽如人意。Presler 核心与 Smithfield 核心相 比,除了采用 65nm 制程、每个核心的二级缓存增加到 2MB 和增加了对虚拟化 技术的支持之外,在技术上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基本上可以认为是 Smithfield 核 心的 65nm 制程版本。Presler 核心也是 Intel 处理器在 NetBurst 架构上的最后一 款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Pentium EEPentium EE 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 Pentium EE 8xx 或 9xx,例如 Pentium EE 840 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EE 8x0: 表示这是 Smithfield 核心、 每核心 1MB 二级缓存、 800MHz FSB 的产品,其与 Pentium D 8x0 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超线程技术 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EE 9x5:表示这是 Presler 核心、65nm 制造工艺、每核心 2MB 二级 缓存、1066MHz FSB 的产品,其与 Pentium D 9x0 系列的区别只是增加了对超线 程技术的支持以及将前端总线提高到 1066MHz FS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 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965 955 840 65 纳米 65 纳米 90 纳米 4MB 4MB 4MB 3.73 GHz 3.46 GHz 3.20 GHz 1066 MHz 1066 MHz 800 MHz16 酷睿处理器2006 年 7 月 27 日,Intel 正式发布了基于 Core(酷睿)微架构的全新双核心 处理器。由于上一代采用 Yonah 微架构的处理器产品被命名为 Intel Core Duo, 为了便于与前代 Intel 双核处理器区分,Inte 新一代笔记本处理器采用相同的命 名方式――Core 2 Duo。其中包括移动处理器(Merom 核心),以及桌面处理器 (Conroe 核心-4M 二级缓存)(Allendale 核心-2M 二级缓存),而最高性能 的桌面服务器芯片命名为 Core 2 Extreme(Woodcrest 核心)。 采用统一的微架构应用于桌面、移动和服务器平台是 Intel Core 微架构与上 一代 Netburst 微架构处理器不同。Intel Core 微架构可谓整合了 Yonah 微架构移 动平台的高效率与上一代 Netburst 微架构的强大功能。用于桌面平台的 Conroe 核心和 Allendale 核心 Core 2 Duo 以及 Core 2 Extreme 所采用的新技术有: 1) Intel Wide Dynamic Execution(英特尔多路动态执行)----每时钟周期可传递 更多的指令,从而节省执行时间并提高电源使用效率。Conroe 核心为 14 级有效 流水线, 每个内核可同时完成四条完整指令, 从而可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和能效比。 2) Intel Intelligent Power Capability(英特尔智能功效管理)----旨在提供更高的 能效性能,可以单独协调每内核的英特尔增强型 Speedstep 技术(Enhance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EIST)和增强型空闲电源管理状态转换&Enhanced Halt State (C1E)&以及 Intel Thermal Monitor 2(英特尔热量监控器 2)过热保护机制等功 耗管理技术, 在系统空闲时通过把处理器倍频降低到 6 倍频以及降低处理器核心 电压等措施,有助于节省功耗,降低发热量。 3) Intel Smart Memory Access(英特尔智能内存访问)----通过降低内存延迟提 升系统性能, 以此来优化可用数据带宽的利用率,以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向处理器 提供数据从而提高整体系统性能。 4) 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英特尔高级智能高速缓存)----提供性能更好、 效率更高的缓存子系统。 两个内核的一级数据缓存之间可以直接交换数据,并且 两个内核共享二级高速缓存, 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内存负荷以减少能耗;并在一 个内核闲置时, 通过支持另一个内核利用全部二级高速缓存来提升性能。该技术 还为专门针对业内领先的多线程游戏做了优化。17 5)Intel 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英特尔高级数字多媒体增强技术)----全 面提升了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 将广泛用于多媒体和显卡应用程序的指令执行 速度有效地提高一倍, 可以扩大应用范围, 包括超逼真的画面和人工智能等功能, 从而让游戏玩家获得前所未有的更刺激、更过瘾的电脑游戏体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Core 2 处理器的短流水线特性所带来的高效率, 曾经名噪一时、在 NetBurst 微架构处理器中被广泛采用的提升长流水线处理器 效率的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已经被彻底抛弃,不再被 Core 2 处理器所支持。 Conroe 核心采用 65nm 制造工艺,核心电压为 1.3V 左右,封装方式采用 PLGA, 接口类型仍然是传统的 Socket 775。 在前端总线频率方面, 目前 Core 2 Duo 和 Core 2 Extreme 都是 1066MHz, 而顶级的 Core 2 Extreme 将会升级到 1333MHz; 在一级缓存方面,每个核心都具有 32KB 的数据缓存和 32KB 的指令缓存,并且 两个核心的一级数据缓存之间可以直接交换数据;在二级缓存方面,Conroe 核 心都是两个内核共享 4MB。Conroe 核心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节能省电 技术 EIST 和 64 位技术 EM64T 以及虚拟化技术 Intel VT。与 Yonah 核心的缓存 机制类似,Conroe 核心的二级缓存仍然是两个核心共享,并通过改良了的 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英特尔高级智能高速缓存)共享缓存技术来实现缓存数据 的同步。 Allendale 核心于 2006 年 7 月 27 日正式发布,仍然基于全新的 Core(酷睿) 微架构, 目前采用此核心的有 1066MHz FSB 的 Core 2 Duo E6x00 系列, 800MHz FSB 的 Core 2 Duo E4x00 系列。Allendale 核心的二级缓存机制与 Conroe 核心相 同,但共享式二级缓存被削减至 2MB。Allendale 核心仍然采用 65nm 制造工艺, 核心电压为 1.3V 左右, 封装方式采用 PLGA, 接口类型仍然是传统的 Socket 775, 并且仍然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 节能省电技术 EIST 和 64 位技术 EM64T 以 及虚拟化技术 Intel VT。除了共享式二级缓存被削减到 2MB 以及二级缓存是 8 路 64Byte 而非 Conroe 核心的 16 路 64Byte 之外,Allendale 核心与 Conroe 核心 几乎完全一样,可以说就是 Conroe 核心的简化版。 在所支持的主板芯片组方面,按照 Intel 的说明,只有 Intel 975X、P965、 Q965、Q963、946PL 和 946GZ 才支持 Core 2 Duo,并且只有 975X 和 P965 才支18 持 Core 2 Extreme。 但实际上目前所有支持 Intel 双核心处理器的芯片组应该都能 支持 Core 2 Duo 和 Core 2 Extreme, 只是主板供电模块必须要符合 Core 2 处理器 的供电规范,目前支持 Core 2 处理器的 945G、945P、945PL、945GZ 甚至 865G 主板都已经上市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946PL 和 946GZ 只支持 800MHz FSB, 所以只支持 Core 2 Duo E4x00 系列,不能使用 Core 2 Duo E6x00 系列。另外,其 它第三方芯片组厂商的部分芯片组,例如 nVIDIA nForce 590 SLI IE、nVIDIA nForce 570 SLI IE、nVIDIA nForce 570 Ultra IE 以及 VIA P4M900 等等也能支持 Core 2 处理器。 Yorkfield 和 Wolfdale 核心都源自 45nm Penryn 架构,是现有 65nm Core 架 构的升级版版,会在核心架构上进行一些改进,并引入 SSE4 指令集,其中 Yorkfield 是四核心 Core 2 Extreme 和 Core 2 Quad 的继任者,Wolfdale 则是双核 心 Core 2 Duo 的下一代。 Core 2 Duo 系列采用了全新的命名规则,由一个前缀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 形式是 Core 2 Duo 字母+xxxx,例如 Core 2 Duo E6600 等等。 前缀字母在编号里代表处理器 TDP(热设计功耗)的范围,目前共有 E、T、L 和 U 等四种类型。其中&E&代表处理器的 TDP 将超过 50W,主要针对桌面处理 器;&T&代表处理器的 TDP 介于 25W-49W 之间,大部分主流的移动处理器均为 T 系列;&L&代表处理器的 TDP 介于 15W-24W 之间,也就是低电压版本;&U& 代表处理器的 TDP 低于 14W,也就是超低电压版本。目前已经发布的产品还只 有 E 系列和 T 系列,2006 年底左右会增加 L 系列和 U 系列。 在前缀字母后面的四位数字里,左起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的系列,其中用奇 数来代表移动处理器, 例如 5 和 7 等等,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就表 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例如 T7x00 系列的规格就要高于 T5x00 系列;用偶数 来代表桌面处理器,例如 4、6 和 8 等等,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也 同样表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例如 E6x00 系列的规格就要高于 E4x00 系列。 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就代表规格越高,例如 E6700 规格就要高于 E6600,T7600 规格也同样要高于 T7400。 Core 2 Extreme 系列也采用了与 Core 2 Duo 类似的命名规则,仍然由一个前 缀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例如 Core 2 Extreme X6800 等等。19 目前前缀字母只有&X&一种,不过与 Core 2 Duo 系列不同的是,前缀字母在 编号里并不代表处理器 TDP(热设计功耗)的范围,&X&的含义是&Extreme&,具有 极速、顶级的意思,代表这是最顶级的 PC 处理器。在前缀字母后面的四位数字 里, 左起第一位数字仍然代表产品的系列,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就 表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 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就 代表规格越高。奔腾双核系列奔腾双核处理器是 Pentium D 处理器的代替品,性价比高。 第一代奔腾双核 基于 Core 微架构,Conroe 核心,主要是二级缓存被削减至 1MB,时钟频率 较低。 E2220 65 纳米 E2200 65 纳米 E2180 65 纳米 E2160 65 纳米 E2140 65 纳米 第二代奔腾双核 像以往一样,新的制程和工艺都从高端开始应用 45nm 也不例外,从第一颗 45nm Core 2 Extreme QX9650 开始,英特尔普及 45NM 的大业逐步先前推进。随 着中高端 E8XX0 产品率先上市后,中端市场也由 E7xx0 接管,至于中低端市场 英特尔为了稳固地位,也迅速推出了基于 Wolfdale 核心的 45nm 的第二代奔腾 双核 E5xx0 系列弥补空缺,来形成完整的产品线。同样是 LGA 775 封装,功耗 为 65W。Yorkfield 和 Wolfdale 都源自 45nm Penryn 架构,是现有 65nm Core 架 构的升级版版,会在核心架构上进行一些改进,并引入 SSE4 指令集,其中 Yorkfield 是四核心 Core 2 Extreme 和 Core 2 Quad 的继任者,Wolfdale 则是双核 心 Core 2 Duo 的下一代。 1MB 1MB 1MB 1MB 1MB 2.40 GHz 2.20 GHz 2.00 GHz 1.80 GHz 1.60 G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20 E5xx0 系列的第一款产品型号为 E5200, 相比上代奔腾 E2xx0 系列产品 E5200 不仅在缓存容量上提高了一倍达到了 2M, 而且在频率上达到了 2.5GHz。 这些规 格的提升完全得益于 45nm 制程。 从规格上看虽然 E5200 要比上一代 E2xx0 系列强了许多,但是为了避免与 定位中端的 E7xx0 系列出现产品线重叠, E5200 在保留了 45nm CPU 架构的前提 下, 缓存被砍去 1MB, 而且 45nm 标志性的 SSE4.1 指令集也被删去, 另外 E5200 虽有 12.5 倍的高倍频使主频达到与 E7200 相仿的 2.5Ghz, 但是 FSB 却被降为 800, 相比 E7xx0 系列的 1066FSB 在频宽方面的性能 E5200 肯定是不可逾越的。考虑 到产品本身的定位 Intel 将奔腾 E5xx0 系列做这些适当的削减并不会令人感到意 外。E5800 45 纳米 E5700 45 纳米 E5500 45 纳米 E5400 45 纳米 E5300 45 纳米 E5200 45 纳米2MB 2MB 2MB 2MB 2MB 2MB3.20 GHz 3.00 GHz 2.80 GHz 2.70 GHz 2.60 GHz 2.50 GHz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Pentium E6300 是首款 1066MHz FSB 的奔腾双核处理器,它采用 45nm 工艺 和 LGA 775 接口, 频率为 2.8GHz, 基于 Wolfdale 核心。 与之前规格最高的 Pentium EGHz)相比,Pentium E6300 的主频高了 100MHz,同时 FSB 频率也21 由 800MHz 提升至 1066MHz。随着 Windows 7 发布日期的临近,全新的虚拟化 时代也要随之到来,为此,Intel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 VT(虚拟化)这一项 技术进行普及。奔腾双核 E6300 便成为了这一技术的普及者,但依然没有提供 最新的 SEE4.1 指令集,这令其在多媒体能力性能表现被打了折扣。 E6800 45 纳米 E6700 45 纳米 E6600 45 纳米 E6500 45 纳米 E6300 45 纳米 第三代奔腾双核 从 LGA1366 到 LGA1156,Intel 已经几乎确定了下一代平台的基本路线,然 而 Core 酷睿家族高贵的身价下,无论是 i7、i5 还是 i3,都显然不是面向真正的 主流市场。随着 32nm 产品的启动,Intel 也格外慷慨的在首批中就导入了奔腾双 核产品,具体型号为 Intel Pentium G6950,基于第三代酷睿 i 核心 CPU。G 自然 代表的是核心内建了 GPU, 6950 的数值也大体说明了 Intel 对这款产品的定位。 而 Intel Pentium G6950 主频为 2.80GHz,外频 133MHz,倍频为 21,为原生双 核设计, 每个核心有 64KB 的一级缓存和 256KB 的二级缓存, 两个核心共享 3MB 的三级缓存,相比 Core i3,Pentium G6950 减少了 1MB 的三级缓存,同时并不 支持 Turbo Boost 技术,也不支持 VT-d、TXT 及 AES 指令集,频率也比 Core i3 530 略低,因此整体规格可以说是低了一个档次,不过借助 32nm 制程的威力, 其 TDP 仍保持在 73W。 从架构上来说, Intel Pentium G6950 依然是由 Nehalem 架构改进的 Westmere 微架构衍生而来,与 Core i3 同为 Clarkdale 架构,支持 Intel 最新的 MMX、SSE、 SSE2、SSE3、SSSE3、SSSE4.2 多媒体指令集,具备 EM64T 64 位运算指令集和 EIST 节能技术。 Intel Pentium G6950 在马来西亚封装制造,内部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最高支 持规格是 DDR3-1066,同样比 Core i3 略有降低。 2MB 2MB 2MB 2MB 2MB 3.30 GHz 3.20 GHz 3.06 GHz 2.93 GHz 2.80 G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22 Intel Pentium G6950 采用 LGA1156 接口,内部封装的图形核心是由 GMA X4500HD 显示核心改进而来,支持 DirectX 10.0 特效,核心频率为 533MHz,同 时可以通过增加执行单元的数目以及 Cache 容量来提高性能。 很多消息已经支持,并且已经确认的英特尔将在明年初发布新架构 Sandy Bridge 产品,虽然没有确切的命名和型号,但是酷睿 i3、i5 以及 i7 将被取代则是不争 的事实。但是,根据最新的消息来看,基于 Core 2010 架构的 Pentium 处理器将 多存活一个季度时间。Clarkdale 是双核心版的 Westmere,并整合了 45nm GMA 图形核心。而 Sandy Bridge,图形核心(GMA)会与处理器(CPU)集成在同一个内 核(Die)里。Core 2010 就是指采用第二代 Nehalem 架构的酷睿以及奔腾处理器, 这些处理器预计将在明年第一季度被取代。但是 Pentium G6950 是 Core 2010 中 唯一一款采用双核双线程设计的 Westmere 32nm 处理器, 而酷睿 i3 采用四线程, 但是不支持睿频功能。 第四代奔腾双核 Intel 奔腾 G620 采用最新 32nm 工艺和 Sandy Bridge 架构设计,双核心。处 理器默认主频 2.60GHz,外频 100MHz,倍频 26。两颗核心共享 3MB 高速三级 缓存,并且支持双通道 DDR3 内存,融合 HD Graphics 2000 核芯显卡,TDP 功 耗仅为 65W。 集成了独显核心,显卡的基本频率为 850MHz,显卡最大动态频率 1.1GHz, 这样的性能不仅能满足 1080P 高清电影的播放,应付主流的游戏也不在话下。Intel 奔腾 G620(盒) 适用类型 CPU 系列 是否盒装 CPU 主频 最大睿频 外频 台式机 奔腾双核 是 2600MHz 1100MHz 100MHz23 倍频 插槽类型 CPU 架构 核心数量 线程数 制作工艺 热设计功耗(TDP) 一级缓存 二级缓存 三级缓存 内存控制器 超线程技术 虚拟化技术 64 位处理器 集成显卡 显卡基本频率 显卡最大动态频率26 倍 LGA 1155 Sandy Bridge 双核心 双线程 32 纳米 65W 2× 64KB 2× 256KB 3MB 双通道 DDR3
支持 Intel VT 是 是 850MHz 1.1GHzCore 2 Duo E4x00 系列采用 Allendale 核心,前端总线被降低到 800MHz FSB,不支持虚拟化技术 Intel VT 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E4700 65 纳米 E4600 65 纳米 E4500 65 纳米 2MB 2MB 2MB 2.60 GHz 2.40 GHz 2.20 GHz24800 MHz 800 MHz 800 MHz E4400 65 纳米 E4300 65 纳米2MB 2MB2.00 GHz 1.80 GHz800 MHz 800 MHzCore 2 Duo E6x00 系列其中具有 2MB 共享式二级缓存的型号采用的是 Allendale 核心, 而具有 4MB 共享式二级缓存的型号采用的是 Conroe 核心。采用 1066MHz、1333MHz FSB、 65nm 制造工艺、 Socket 775 接口, 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 位技术 EM64T、 64 节能省电技术 EIST 以及虚拟化技术 Intel VT。 E6850 65 纳米 E6750 65 纳米 E6700 65 纳米 E6600 65 纳米 E6550 65 纳米 E6540 65 纳米 E6420 65 纳米 E6400 65 纳米 E6320 65 纳米 E6300 65 纳米 4MB 4MB 4MB 4MB 4MB 4MB 4MB 2MB 4MB 2MB 3.00 GHz 2.66 GHz 2.66 GHz 2.40 GHz 2.33 GHz 2.33 GHz 2.13 GHz 2.13 GHz 1.86 GHz 1.86 GHz 1333 MHz 1333 MHz 1066 MHz 1066 MHz 1333 MHz 1333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Yorkfield 核心和 Wolfdale 核心都源自 45nm Penryn 架构, 是现有 65nm Core 架构的升级版版,会在核心架构上进行一些改进,并引入 SSE4 指令集,其中 Yorkfield 是四核心 Core 2 Extreme 和 Core 2 Quad 的继任者,Wolfdale 则是双核 心 Core 2 Duo 的下一代。Core 2 Duo E7x00 系列基于 45 纳米制造工艺的酷睿 2 双核 E7000 系列产品将取代 65 纳米制程的 酷睿 2 双核 E4000 系列成为英特尔主流市场上的主力,它在千元左右价位上体 现出的优异整体性能对于很多消费者都极具诱惑力。它在前一代 65 纳米制程酷 睿 2 双核 CPU 的基础上,对微架构进行了更多重要改进,采用 Wolfdale 核心架 构, 包括导入以 SSE 4.1 全新指令集为核心、可提升高清视频编码/解码效率的高25 清增强技术 (Intel HD Boost) 该技术可以进一步大幅降低播放高清视频对 CPU , 资源的占用率,让 PC 在并行运行高清视频播放等多个以往较耗费系统资源的应 用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E7500 45 纳米 3MB E7400 45 纳米 3MB E7300 45 纳米 3MB E7200 45 纳米 3MB 2.93 GHz 2.80 GHz 2.66 GHz 2.53 G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Core 2 Duo E8xx0 系列基于 45 纳米制造工艺的酷睿 2 双核 E8000 系列产品将取代酷睿 2 E6000 系 列。Intel Core 2 Duo E8200 处理器采用最新的 45nm 工艺制造,采用 Wolfdale 核 心架构,由 4.1 亿个晶体管组成,相比之前 65nm Conroe 架构的 2.91 亿个晶体管 有了很大的提升,采用双核心设计,LGA775 接口,主频为 2.66GHz,外频为 333MHz, 倍频为 8X, 一级数据缓存为 32KBytes, 共享 6MB 的二级缓存, 1333MHz 前端总线,支持 MMX、SSE、SSE2、SSE3、SSSE3、SSE4.1 多媒体指令集,具 备 EM64T 64 位运算指令集、 EIST 节能技术。 内核电压 1.21V, 热设计功耗 65W。 Intel Core 2 Duo E8200 处理器在功能方面, 提供支持 Virtualization (虚拟化) 和商业用博锐技术(Intel VPro)技术,还引入了快速的 Radix-16 除法器,能够 加快除法以及平方根的运算速度。增加了“Shuffle”超级推动引擎,能够加速 SSE 指令集以&bit-by-bit&一位接一位的传输速度。 E8600 45 纳米 E8500 45 纳米 E8400 45 纳米 E8300 45 纳米 E8200 45 纳米 E8190 45 纳米 6MB 6MB 6MB 6MB 6MB 6MB 3.33 GHz 3.16 GHz 3 .00GHz 2.83 GHz 2.66 GHz 2.66 G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26 Core 2 Duo Q6x00 系列此为 Core 2 四核系列,Conroe 核心,65 纳米工艺 8 MB 二级缓存。 Q6700 65 纳米 Q6600 65 纳米 8MB 8MB 2.66 GHz 2.40 GHz 1066 MHz 1066 MHzCore 2 Duo Q8x00 系列此为 Core 2 四核系列,Conroe 核心,65 纳米工艺 4 MB 二级缓存。 Q8300 65 纳米 Q8200 65 纳米 4MB 4MB 2.50 GHz 2.33 GHz 1333 MHz 1333 MHzCore 2 Duo Q9xx0 系列此为 Core 2 四核系列,采用 Yorkfield 核心,并引入 SSE4 指令集,45 纳米 工艺。 Q9650 45 纳米 Q9550 45 纳米 Q9450 45 纳米 Q9505 45 纳米 12MB 3.00 GHz 12MB 2.83 GHz 12MB 2.66 GHz 6MB 6MB 6MB 6MB 2.83 GHz 2.83 GHz 2.66 GHz 2.50 G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Q9500 45 纳米 Q9400 45 纳米 Q9300 45 纳米Core 2 Extreme 系列这是 Intel 目前最顶级的 PC 处理器,同样基于 65nm 制造工艺的 Conroe 核 心,采用 1066MHz 、1333 MHz 、1600 MHz FSB、Socket 775 接口,支持硬件 防病毒技术 EDB、64 位技术 EM64T、节能省电技术 EIST 以及虚拟化技术 Intel VT。“X”的含义是&Extreme&,具有极速、顶级的意思,“Q”的含义是四核处 理器。27 QX9775 QX9770 QX9650 QX6850 QX6800 QX45 纳米 45 纳米 4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12 MB 3.20 GHz 12 MB 3.20 GHz 12 MB 3.00 GHz 8 MB 8 MB 8 MB 4 MB 3.00 GHz 2.93 GHz 2.66 GHz 2.93 GHz1600 MHz 1600 MHz 1333 MHz 1333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酷睿 i 处理器 第一代酷睿 i 处理器(i7)Intel 的 Tick-Tock 计划 “Tick”, 预示着 intel 将每隔 2 年的奇数年份中推出更先进的处理器制造技术, “Tock”,预示着 intel 将每隔 2 年的偶数年份中推出新架构处理器。 2006 年,Intel 发布名为酷睿 2 的 Core 架构处理器,随后,Tick-Tock 计划启 动。2007 年 intel 发布了采用 45 纳米制程 Penryn 架构的处理器,使已光彩夺目 的 Core 架构不但身兼强大的性能又增添了完美的能耗比。凭借改良后的微架构 及制程优势,巨人 Intel 没有留给竞争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不断的发起猛攻并 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产品的全线布局。 2008 年 11 月基于代号为 Nehalem 架构的新一代处理器 Core i7 如期赴约, intel 履行了当初“Tick-Tock(工艺年-构架年)”的承诺。和先前新架构处理器总是先 亮相于服务器或移动平台不同的是,此次基于 Nehalem 架构的处理器产品首先 出现在了桌面平台上。28 为什么叫 i7?互联网上有一种比较有意思的解释:从 Pentium 4 开始,到后 来的 Pentium D、Core 2 Duo,i7 刚好是第七代产品。虽然 Intel 官方并没有对这 种猜测进行回应,但我们相信这其中必有原因。 制程和架构 CPU 性能提升两大法宝 众所周知,排除时钟频率的差异,从根本上提升处理器性能的途径有两个: 1、更新制程。制造工艺的改进理论上可以带来功耗的降低,使得产品的默 认时钟频率可以更高, 直接提升性能。同时如果在更新制造工艺的同时对微架构 进行细微的调整,那么产品的性能也会得到提升。45 纳米的酷睿 2 处理器就是29 一个典型的例子。Intel 全新 Nehalem 架构图 2、更新微架构。从奔腾 4 时代的 NetBurst 切换到 Core 架构后的 Intel,一 举击败了曾经风光一时的 K8 架构,帮助 Intel 重新登上性能王宝座。Core i7 虽 然商标名称仍然为酷睿,但产品的架构已经从 Core 更新为 Nehalem,并且仍然 采用高-K 材料设计的 45 纳米制程打造, 因此在性能上的表现值得期待。 关于 45 纳米制程,我们之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因此在进入测试环节之前,我们还 需重点对 Nehalem 架构进行介绍。 那么,我们首先通过视频来对基于 Nehalem 架构的 Core i7 处理器进行基本 了解: LGA 775 散热器全废 Nehalem 针脚有变化 自 Intel“9”系列主板芯片组开始,CPU 针脚被移植到了主板上,改为触点式 封装的 LGA 775 处理器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伤。Core 架构 发布以后,这种封装方式被延续下来,而所有酷睿 2 处理器也采用 LGA 775 阵 脚,与上一代的奔腾 4、奔腾 D 接口完全兼容。但到了 Nehalem 架构虽然也延续 了触点式封装,但却将产品的针脚更改为 LGA 1366 和 LGA 1160(不久前有传 言又改为 LGA 1156),其中 LGA 1366 处理器面积由原来的 37.5mm*37.5mm 提30 升为 42.5mm*45mm。Core i7 Extreme 965 与 QX9770 背面对比 代号为 Bloomfield 的四核心 Core i7 处理器全部产品会采用 LGA 1366 封装, 针对主流市场的桌面级四核心处理器 Lynnfield 以及 Cleaksfield 将会采用 LGA 1160(也可能是 LGA 1156),而未来整合 GPU 功能的代号为 Havendale 的桌面 双核产品则将在更晚时候发布,同样采用 LGA 1160 封装,不过接口定义可能与 Lynnfield 有些不同,因此可能相关主板不会兼容。 采用 LGA 1366 和 LGA 1160(LGA 1156)接口后,主板的孔距直接提升为 80mm 和 75mm,因此 LGA 775 平台的散热器无法兼容最新平台,虽然这种设计 为主板及散热器厂商带来了一些麻烦, 但通过接口的差异化设计, Intel 将顶级玩 家与主流用户直接分离出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后续服务的针对性进行。 为何只有 133 外频? QPI 总线替代 FSB 由于采用了全新的微架构设计,Core i7 的规格相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改变。 其首批上市的型号中最高端的 Extreme 965 主频达到 3.2GHz,与上代产品 QX9770 持平,但却采用了 133MHz*24 这种低外频、高倍频的设计,与 QXMHz*8 的方式完全不同。我们知道,依赖于 FSB 总线传输,Intel 奔腾 4、 酷睿 2 处理器都非常依赖处理器外频,为何这次的旗舰级产品外频却只有 133MHz 呢?31 Core i7 Extreme 965 CPU-Z 规格:超低外频*高倍频设计 因为 Nehalem 架构采用了全新的 QPI 总线。随着处理器核心数量的增多, 继续公用一条 FSB 总线显然已经力不从心, 为了改变 FSB 的瓶颈, Intel Nehalem 架 构 采 用 了 类 似 于 Hyper-Transport 总 线 的 全 新 数 据 传 输 总 线 Quick Path Interconnect,让其与内存直接交换数据。QPI 总线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它可以 将处理器的每颗核心分割为独立的小块,每个核心之间也可以通过 QPI 总线进 行连接,根据市场定位,QPI 总线的条数会进行调整。目前桌面级 CPU 的 QPI 总线为 1 条,但服务器级别的 Nehalem 处理器则会配备 2 条甚至 4 条 QPI 连接, 因此 QPI 总线的引入让 Intel 在服务器领域的竞争力大大加强。Nehalem QPI 架构设计示意图 与竞争对手相比,Intel 桌面级处理器的 QPI 总线频率最高可达 6.4GT/s,即32 使是定位非旗舰的 Core i7 920 和 940,也具备 4.8GT/s 频率。QPI 每个方向的的 位宽可以为 5、 10、 20bit, 因此每个方向的 QPI 连接宽度可提供 12-16GB/s 带宽, 这样一来一条 QPI 连接的带宽可以达到 24-32GB/s。 第一批 Nehalem 处理器使用了 20bit 的连接位宽, 提供了大约 25.6GB/s 的数 据传输能力,从理论上超越了竞争对手所采用的 HyperTransport 3.0。QPI 总线的 引入也使得 Intel 可以更加保守地设定处理器外频, 将巨大的超频空间留给玩家, 因为一旦采用高倍频设置,即便是小幅度的外频提升也会让 CPU 的时钟频率得 到飞跃! CPU 直接控制内存 峰值带宽 32GB/s 讲到 QPI 总线就不得不谈谈 Nehalem 处理器的内存控制器。内存控制器 (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简称 IMC,由于 Core i7 通过 QPI 直接与内存交 换数据,因此 CPU 内部就必须集成一个控制内存的部门。首批上市的 Core i7 内 存控制器支持 3 通道 DDR3 内存规格,彻底抛弃 DDR2。其三通道内存默认运行 在 DDR3-1066, 也可以很容易地运行在 DDR3-1333, 以达到 32GB/s 的峰值带宽。 通过内存控制器设计,Nehalem 处理器达到了酷睿 2 处理器的 4 倍内存带宽,使 得每个核心可以支持最大 10 个未解决的数据缓存命中失败和总共 16 个命中失 败,比酷睿 2 的单核心 8 个总共 14 个提高了不少。33 内存控制器架构图 内存控制器和 QPI 总线的结合工作,令数据延迟大大降低,直接的表现就 是我们在运行大型软件或大型 3D 游戏时的数据加载时间大大减少,这对无法忍 耐长时间数据加载的玩家确实是一个利好消息。玩 Core i7 并非一定要插 3 条或 6 条内存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 Core i7 处理器是集成 3 通道 DDR3 内存控制器, 但并不表示我们必须搭配 3 条内存或 6 条内存来组建 3 通道系统才可以发挥其威 力, 笔者曾尝试过采用 2 条内存测试, 结果表明在装载 2 条内存的情况下 Core i7 可以开启双通道模式,虽然与 3 通道相比在内存带宽上存在一定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 32bit 操作系统对 4GB 内存的支持并不到位, 而在 2GB 内存配备已经成为主流的情况下,Intel 将 3 通道的规格引入也确实符合了现实。 采用 3 条 1GB 内存组成的 3 通道内存系统将恰到好处地为整套平台带来内存效 能上的提升。 重新启用超线程 恐怖 8 线程设计 Nehalem 架构还重新启用了曾经在 NetBurst 上应用过的超线程技术, 不过已 经更名为同步多线程技术(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SMT)。我们知道, NetBurst 架构上的超线程技术局限于 FSB 和内存传输数据带宽,实际带来的性 能提升可能并不明显, 因此后来的酷睿 2 处理器直接抛弃了超线程技术。但这次 Nehalem 架构将 QPI 和集成内存控制器引入后直接带来惊人的带宽, 重新启动同34 步多线程技术毫无疑问不用再担心传输带宽所产生的瓶颈。8 线程设计能将运算周期缩短 20-30% Nehalem 架构所采用的同步多线程技术基于 2 路设计, 即每颗核心可以同时 执行 2 个线程。 在多任务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性能,采用这种模拟的逻辑运算核 心绝对比直接增加一颗物理运算核心成本低。Intel 表示 SMT 技术可以在能耗增 加不明显的情况下提升 20-30%性能。 ● 动态超频? Turbo 技术简介 首批发布的 Nehalem Core i7 处理器 TDP 为 130W,在这个 TDP 设定范围内 用户可以开启一种名为 Turbo 的技术来提升 CPU 在某些应用中的时钟频率。例 如在大型 3D 游戏中,可能多核心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效能提升,对处理器进行超 频反而效果更好,如果这个时候开启 Turbo 模式,并且将 TDP 设定在用户所采 用的散热器允许范围内,那么 CPU 在这个时侯可以对某颗或某两颗核心进行动 态超频来提升性能。35 新增加的 Turbo 技术让处理器超频智能化 实现 Turbo 技术需要在核心内部设计一个功率控制器, 大约需要消耗 100 万 个晶体管。但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因为在某些游戏中开启 Turbo 模式可以直接带 来 10%左右的性能提升,相当于将显卡提升一个档次。值得一提的是,Extreme 版本的 Core i7 处理器最高可以将 TDP 在 BIOS 中设定到 190W 来执行 Turbo 模 式,在个别应用中进一步提升 CPU 时钟频率,带来效能上的提升。 8MB L3 Cache 引入 Core i7 缓存架构面目全非 Nehalem 处理器的缓存架构相对于之前的奔腾 4、酷睿 2 产品,也有了较大 的变化。 随着 45 纳米制程的引入, 酷睿 2 处理器的最大 L2 缓存已经达到 12MB, 类似于 FSB,继续无休止地提升 L2 缓存并不一定能带来明显的效能改善,因此 在 Core i7 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缓存架构。36 依赖二级缓存的时代已经过去 从 Core i7 的缓存架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它选用了共享 L3 缓存的方式来暂存 数据。桌面级四核心处理器的产品动用了 8MB L3 缓存。4 个核心除了共享 8MB L3 缓存外,每颗核心内部还单独具备 256KB 的 L2 缓存,另外还为每颗核心配 备了与 Core 架构极为类似的 64KB L1 缓存。 这里必须说一下缓存延迟问题。 纳米酷睿 2 处理器的 L2 缓存延迟周期为 45 15,而 Intel 工程师表示 Nehalem 架构的 L3 缓存可以达到 30-40 周期,不过每颗 核心独立拥有的通用 L2 缓存周期只有 12,因此 L3 带来的高延迟问题一定程度 上由 L2 进行了弥补。另一方面,4 颗核心共享 L3 缓存,在数据命中失败后可直 接重新从内存寻找数据,而不是在缓存中重新进行侦测。Intel 称 Nehalem 上的 L3 缓存为 Smart Cache,想必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 SSE4.2 指令集加入 办公性能大幅提升 45 纳米加入了 SSE4.1 指令集,令处理器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得到最大 70%的 提升。 Nehalem 架构的 Core i7 处理器中, 在 SSE4.2 指令集被引入, 加入了 STTNI (字符串文本新指令)和 ATA(面向应用的加速器)两大优化指令。37 Nehalem 架构加入 SSE4.2 指令集 STTNI 主要针对 XML 进行文档和数据处理进行优化,使这一方面的应用性 能达到上一代产品的 3.8 倍。ATA 则主要增加 CRC32 计算校验码,另一方面让 POPCNT 用来计算一个 16/32/64 位整数里面中多少个为 1 的位。 目前 Intel C++ Compiler 10.x 和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VC++均已经实 现了对于 SSE4.2 的支持。具备 SSE4.2 指令集的 Nehalem Core i7 处理器在办公 应用中的性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 45 纳米 Core 架构时代,Intel 首次为旗下产品加入了 SSE4.1 指令集,他 的出现令 45nm 工艺产品相比 65nm 产品的多媒体性能提升了将近 70%。在 Nehalem 架构产品上,Intel 再一次添加了新的指令集 SSE4.2,换来的性能提升 自然不言而喻。38 SSE 4.1 版本的指令集增加了 47 条指令,主要针对向量绘图运算、3D 游戏 加速、视频编码加速及协同处理的加速。英特尔方面指出,在应用 SSE4 指令集 后, 纳米 Penryn 核心额外提供了 2 个不同的 32 位向量整数乘法运算支持, 45 并 且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了 8 位无符号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 16 位、32 位有符号和无 符号的运算, 能够有效地改善编译器编译效率,同时提高向量化整数和单精度运 算地能力。另外,SSE4.1 还改良了插入、提取、寻找、离散、跨步负载及存储 等动作,保证了向量运算地专一化。 经过我们的测试,SSE4.1 指令集的处理器比不具备此指令集的同档次处理 器的视频编码效能提高了 70%,在游戏中也有很明显的性能提升。而 SSE4.2 指 令集则将重点放在了文本处理上。据英特尔透露,Nehalem 的 SSE4.2 指令集中 的 7 条指令用途各不相同, 有面向 CRC-32 和 POP Counts 的, 也有特别针对 XML 的流式指令。帕特? 基辛格表示,SSE4.2 指令集可以将 256 条指令和并在一起执 行让类似 XML 的工作性能提升 3 倍! X58 芯片组 LGA 1366 的专属 为了细分市场,Nehalem 架构的 Core i7 处理器采用了 3 种不同的阵脚封装 模式,Intel 将高端的四核心产品设定为 LGA 1366,其配套的主板芯片组当之无 愧地采用了“X”系列,即代号为 Tylersburg 的 X58 Express。39 Intel X58 Express 架构图 Intel X58 Express 基于 LGA 1366 的 Bloomfield Nehalem 微架构处理器设计, 搭配 ICH10R 南桥。 由于 Nehalem 处理器开始集成内存控制器, 因此 X58 Express 主板芯片组支持 3 通道 DDR3 内存规格。另一方面,主板北桥芯片集成 32 条 PCI-Express 通道,可以实现双 16X 的 SLI(需 NVIDIA 官方验证或外挂 NF200 芯片实现)、CrossFire 功能,并且可以拆分为 4 条 8X 通道,实现 3 卡 SLI 或者 4 路 CrossFire 功能,大幅度提升 3D 游戏性能。 目前,微星、华硕、技嘉、映泰、富士康、精英等台系传统大厂已经陆续拿 出了各自的 X58 Express 主板,本土品牌翔升也有相关产品开发,而 Intel 原厂 X58 也在早些时候送达了中关村在线。除了 Intel 原厂 X58 主板外,其余 ODM 合作伙伴的 X58 产品都通过 NVIDIA 授权加入了对 SLI 的支持。 NVIDIA 对每款 X58 授权的费用是 5 美金,而板载 nForce 200 芯片实现 SLI 则需要至少 30 美金 的芯片费用,因此 ZOL 收到的首批 X58 主板统统采用了授权支持这种更为经济 的方案。当然,要为顶级玩家打造 3-Way 16x SLI 功能,部分厂商肯定也会不惜40 重金购买 nForce 200 芯片进行支持。 虽然 Intel 首款自家的 X58 主板――DX58SO 并不支持 SLI 功能,但我们并 不排除未来 Intel 与 NVIDIA 达成协议后会通过授权的方式让其具备这一功能, 而且 Intel 也极有可能重新为玩家打造一片更为豪华的 X58 主板,只要市场有这 个需求。 性能总体评价:多方面压倒性优势 基准运算能力出众 经过 74 项全方位的测试, 基于 Nehalem 架构的 Core i7 处理器基准运算能力 的确相对于上一代产品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在 Everest Ultimate 中,Core i7 的 运算能力有 15%-89%的性能提升,而 SiSoftware Sandra 2009 给出我们的成绩则 是浮点、整数运算性能分别提升 54%和 47.9%。如此巨大的基准运算性能将直接 为 PC 带来多方面应用的全面提升。 内存效能让人吃惊 得益于 3 通道 DDR3 内存控制器的导入,Nehalem Core i7 处理器一挽以往 内存效能不足的窘境,直接将内存读取、写入、复制、延迟的效能提升到一个全 新的境界。另一方面,QPI 总线的设计让 Core i7 突破 FSB 的瓶颈,灵活的总线 设计思路可以让基于 Nehalem 架构的处理器在服务器市场大放异彩,彻底改变 以往由内存效能和 FSB 带来痛楚。 多线程威力巨大 超线程技术的回归虽然并不能带来双倍的性能提升, 但这种设计直接让 Core i7 在 3D 图形渲染、视频制作和处理上与上代产品相比取得压倒性胜利,随着越 来越陡应用软件加入对多线程处理器的支持,具备 8 个逻辑运算核心的 Core i7 将牢牢把握多任务处理领域的话语权。当然,这一切应该建立在传统机械硬盘瓶 颈得到有效解决后。 游戏性能略显不足 仅仅在《失落星球》等个别游戏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不足。 虽然 Intel 在 IDF 上用《失落星球》演示了 Core i7 带来的 30%游戏性能的提 升,但经过我们对多款主流游戏的测试发现,Core i7 为游戏性能提升带来的拉 力明显不足。 也许在低分辨率下还有一些优势,但在较高分辨率下就明显与上一41 代产品体现不出太大差距。 Intel 曾经建议在
下进行测试, 但我们认为 如此强悍的平台仅仅在
分辨率下运行游戏未免有些不切实际。 也许是 主流游戏并未针对 Nehalem 架构进行开发,我们预计在接下来陆续发布的新游 戏中 Core i7 会体现出一些优势来。另外,针对主流游戏对多线程支持不足的情 况,我们建议大家适当地运用 Nehalem 架构的 Turbo 功能来提升执行效率。 I7-965 45 纳米 I7-940 45 纳米 I7-920 45 纳米 8MB 8MB 8MB 3.20 GHz 2.93 GHz 2.66 GHz 4.8 GT/s 4.8 GT/s 4.8 GT/s第二代酷睿 i 处理器(i7/i5)2008 年 11 月 18 日,Intel 正式发布了采用全新 Nehalem 架构处理器酷睿 i7 家族。随后针对 Nehalem 架构处理器的全方位测试也不断的对外公布。人们惊 讶的发现,采用 Nehalem 架构的酷睿 i7 家族在性能方面不仅超越了其前代 Core 架构,更将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一瞬间酷睿 i7 变成为了追求极致性能 的骨灰级玩家和大规模科学运算用户的首选产品。 Nehalem 架构酷睿 i7 家族虽然性能强大,但是其过高的价格让广大的普通 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发布近一年的时间里, LGA1366 平台的市场占有率不足 Intel 整体市场的百分之一。其实这样的数字并不感到惊讶,毕竟 LGA1366 平台仅仅 是面向极限性能用户的产品。2009 年 9 月 8 日,随着 Intel LGA 1156 平台的正 式发布,Intel 不仅为广大玩家带来了酷睿 i7-870、i7-860 和酷睿 i5-750 三颗 Lynnfield 核心处理器,同样也标志着 Intel 以不同平台区分产品定位的市场战略 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 此次 Intel 发布的三款产品核心代号命名为 Lynnfield,是 Nehalem 架构的第 二个系列产品(第一个是核心代号为 Bloomfield 的 i7-900 系列)。从下面的路 线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 Intel 规划中,采用 LGA 1366 接口的 Bloomfield 系 列产品占据最高端市场,而在性能级市场上则会出现 LGA 1366 和 LGA 1156 两 种规格 i7 产品并驾齐驱的场面。42 Intel 产品路线图最后在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主流级市场上划分则非常细致, 就目前来看, i7、 是 i5、Q 系列和 E 系列分而食之,未来则会由基于 Westmere 架构的 Clarkdale 核心 产品统领入门级市场。 这样一来, Intel 在明年年初就会完成全线产品的更新布局。 在那之前,我们先以酷睿 i7-870 和酷睿 i5-750 为例为大家说明最新 Lynnfield 核 心 i7、i5 处理器的性能特征。 原生四核 Intel 新发布的 Lynnfield 核心 i7、i5 处理器继承了 Bloomfield 核心 i7-900 系 列的很多优秀特质,比如原生四核心、8MB 大容量三级缓存、内建 DDR3 内存 控制器、采用 QPI 总线、集成 SSE4.2 指令集等。不过新一代 Lynnfield 核心处理 器仅整合双通道 DDR3 内存控制器,不再对三通道内存进行支持,其次就是 Lynnfield 核心 i5 处理器取消了 SMT 超线程技术,只能为用户提供四核四线程。 超线程技术 Nehalem 微架构处理器的原生四核心设计能够使处理器的四个核心直接连 通,增强处理器各核心间的通信效率,使处理器在多线程任务中运行更有效,充 分发挥处理器的运算潜力。43 我们已经在 Intel i7-920 上切实感受到了 SMT 超线程技术的价值,和之前奔 腾 4 处理器的“HT 超线程技术”比较接近,它让 Nehalem 微架构处理器摇身一变 成“八核心”, 在一些支持多线程技术的软件中获得可观的性能提升, 到目前为止, 我们只能在像 i7 系列这样的高端处理器上见到这种技术,而在 i5 这样市场定位 稍低的产品线中超线程技术则被简化掉了。 Lynnfield 与之前的 Bloomfield 一样基于 Nehalem 微架构设计,都采用了三 级缓存结构,从下面两幅示意图中可见,在 Nehalem 微架构之前,Intel 产品一 般都采用二级缓存设计,在 Core 双核处理器中两颗核心共享二级缓存,而在 Nehalem 微架构处理器中,四颗核心每颗都拥有独立的二级缓存,并设计有三级 缓存由所有核心共享,这与竞争对手的产品设计方案类似。老产品的核心和缓存设计 从上面图中可以看到,对于 Core 双核心产品而言,是两颗核心共享二级缓 存,而 Core 2 Quad 以及 Core 2 Quad Extreme QX 这样的四核产品则是将四颗核 心分为两组,每两颗核心共享一组二级缓存。44 Nehalem 微架构处理器的核心和缓存设计 在我们拿到的两款 Lynnfield 核心处理器中, i7-870 的每个核心都拥有 256KB 的独立二级缓存,四颗核心共享 8MB 三级缓存,i5-750 在缓存方面也采用了同 样的配置,但是它不支持超线程技术,用户只能获得 4 核 4 线程的性能。 集成内存控制器和 PCI-e 控制器 Nehalem 微架构的第一个产品 Bloomfield 也就是 Core i7-900 系列,内置了 三通道 DDR3 控制器,在各种测试中三通道 DDR3 也确实显现出了不凡性能。 但是如果玩家想在 X58 平台上实现最高性能,那就必须使用三根或者六根内存 构建三通道内存系统,这样堪称奢侈的配置足以让大多数玩家望而却步。45 而现在 Intel 又为我们带来了 Nehalem 微架构下诞生的第二个产品序列 ―Lynnfield,它搭配与之对应的 Intel P55 芯片组使用,市场定位比 LGA 1366 平 台稍低,但集成度却更高,不仅内置双通道 DDR3 内存控制器,还将 PCI-e 控制 器也集成到 CPU 内部,之后的 Clarkdale 还会整合 GFX 图形单元。 这样一来处理器集成了传统北桥芯片组的大部分功能,所以在新一代 Intel P55 平台上便不再区分南北桥,大家只能看到一个 P55 芯片,这款芯片可以看作 是传统南桥芯片的加强版, 新的芯片被称为 PCH (Platform Controller Hub) PCH , 与 CPU 之间采用 DMI 总线进行通信。 CPU 内部采用 QPI 总线 在 Intel i7-900 也就是 Bloomfield 核心处理器上市之前,CPU 与内存和 I/O 接口之间的连接总线为“Front Side Bus”,简称 FSB,而 Intel Nehalem 微架构则 拥有两条外部总线,一条用于 CPU 内置内存控制器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另 一条用于 CPU 与 I/O 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这种新的总线结构被称为 QuickPath Interconnect,简称 QPI。46 LGA 1366 平台 QPI 总线示意图 而在 Lynnfield 核心处理器中, 由于在处理器内部包含了内存控制器和 PCI-e 控制器等部分,相当于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北桥芯片组,但 CPU 与这几个部分 之间的通信依然采用 QPI 总线,与 LGA 1366 平台基本相同。47 Lynnfield 核心处理器依然采用 QPI 总线 之所以看起来不太一样,是因为我们在上面的示意图中只能看到 CPU 与 PCH 芯片之间采用的是 DMI 总线,看不到 CPU 内部的 QPI 总线,所有 QPI 总 线的工作都在处理器内部完成, 整个平台总线结构与传统结构是一样的,只是把 北桥芯片合并到了处理器中。而 PCH 芯片对带宽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尽管 DMI 总线带宽只有 QPI 总线的十分之一,也足以满足 PCH 芯片的使用需求。 电源管理与 Turbo Mode Nehalem 在 CPU 内内置了一个电源控制单元,这个单元能减少“漏电现象” 的发生, 并促生了“Turbo Mode”的技术, 于是 Nehalem 微架构处理器能独立控制 每颗核心的电压和频率,也能为内存控制器、I/0 单元和缓存独立控制电压,在 以往的产品上是不能实现核心单独更改电压、频率的,而采用 Nehalem 微架构 的处理器可以做到这一点,从而松弛有张的控制功耗与性能的比例。48 电源控制单元 由于 CPU 内置电源控制单元能监测每颗核心的功耗, 所以 CPU 就知道每颗 核心到底耗用了多少电,也知道每颗核心发出的热量,这也就为 Turbo Mode 的 出现提供了基础。Turbo Boost 技术49 在 Turbo Mode 下,每颗处于活动状态下的核心可以独立的提升频率,虽然 Turbo Mode 技术的实现并不需要玩家关闭其他核心,但这个动态频率调节技术 的基础还是在于整个 CPU 的功耗和热量上,减少一颗或几颗核心的运作将会提 升这个超频核心的超频幅度, 在某些对多线程不感冒的程序里可以达到更好的性 能效果。 超频测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x3800cpu用什么主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