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微乎北京曳尾科技有限公司司是如何与高校取得联系的?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深圳再次证明,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深圳再次证明,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深圳再次证明,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精选一[摘要]:一年一度的强刚刚发榜,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10家中国企业首次上榜,中国平安集团位列非国资企业第一名。一年一度的财富500强刚刚发榜,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10家中国企业首次上榜,中国平安集团位列非国资企业第一名。我们还是来看看国内城市在这个榜单上的表现:1以上便是中国拥有500强企业的全部城市,其中北京上榜企业达56家,稳居全国第一,在全球亦超过东京与纽约,是全球五百强企业最多的城市。上海、深圳、香港则位居国内第二梯队,台北、广州、杭州则位居第三梯队。不过,如果剔除央企这个特殊存在,深圳以5家上榜企业位居榜首,北京、上海分别有4家,杭州有3家,广州、南京、佛山、厦门分别有2家。如果再剔除国资控股企业(国资占比超过50%),深圳会有6家企业上榜(可加上招商银行,其国资股份未超过50%),再次高居榜首,北京有3家,杭州南京佛山有2家,上海广州只有1家上榜,厦门没有。也就是说,如果只统计非国资控股企业,深圳是《财富》世界500强的最大赢家。10年前,深圳只有平安集团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如今已经有6家企业上榜,而且均为深圳土生土长,分别是平安集团、华为、正威国际、招商银行、万科、腾讯。其中,平安集团在上榜的中国民营企业中第一,华为排名第二,正威国际排名第三。也就是说,中国最大的三家民营企业,居然全部出现在深圳。这说明什么?深圳拥有国内最强的民营企业孵化能力,它和国际上另一座盛产企业巨头的城市——西雅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未来5到10年,比亚迪、大疆科技、华大基因等种子选手亦有望进军世界500强,深圳的弹药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都要充足。这再次印证了一句至理名言:国企看北京,外企看上海,民企看深圳。北上深共同构筑了中国经济的三座塔尖。从中我们亦可以窥见深圳相比上海的独特性:上海和深圳是中国经济的两位头部悍将,但最近20年来,二者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上海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对外代表国家形象,成为全球顶尖企业布局中国的桥头堡,越来越呈现出国家城市的特征——超强的向内聚合能力;而深圳则在创新创业领域另辟蹊径,培育出一系列世界级的本土企业,到全球各地攻城拔寨,越来越呈现出经济中心城市的属性——超强的对外辐射能力。这是一场中国式的门户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竞赛,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代表国家参加全球竞争。但以中国之大,培养出世界级的国有企业不难,吸引到世界级的跨国公司过来也不难,但在短短20多年时间培育出世界级的本土民营企业,才是难上加难。2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靠什么取得如此大的经济成就呢?答案是把握住了当今全球的两大潮流——与科技。最近10年,全球经济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唯有科技与金融欣欣向荣,看最近几年的财富500强名单,这种洗牌效应非常明显,新兴的科技与金融企业爆发式增长,而能源、重工、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名次则屡屡下滑。放眼全球顶级城市,基本上都归功于这两个领域的出色表现,比如科技之于硅谷、东京,金融之于纽约、伦敦、香港。当前,深圳已经在科技与金融领域出现“新四大金刚”格局。本世纪初,深圳曾有华为、中兴、平安、招商“四大金刚”的说法,如今,四大金刚仍然光芒四射,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老“四大金刚”已经不能准确地代表新时期的深圳精神了,因此,我提出一个“新四大金刚”的说法,分别来自四个战略级新兴产业。第一位金刚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是今天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科技产业,包含了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智能硬件、、软件工程等多个领域。这个领域的生态级领军企业毫无疑问是深圳的华为,这家企业的销售额、资产、员工一半以上在国外,是目前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中国能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立世界级影响力,相当程度上得靠华为的带路。第二位金刚来自互联网,这是今天中国唯一一个可与美国抗衡的产业,目前这个领域公认的领军企业有两个,分别是腾讯与阿里,但我更看好腾讯,首先腾讯的用户规模、用户粘性、产品设计、连接力、可塑性,都比阿里要强。其次,阿里对互联网本身的深耕细作不如腾讯,也缺乏一个可以对抗微信的核武器级产品。未来中国能否在互联网产业上攻占全球市场,更大程度上还得靠腾讯的带路。第三位金刚来自生物科技领域,这被认为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波产业革命的爆发点,谁能赢得这个领域,谁就能赢得未来。目前,这个产业才刚刚繁荣,还没有形成特别大的领军企业,最被看好的种子选手就是深圳的华大基因,这家企业刚刚成功上市,市值达到80亿,已经向世界级领军企业迈出了重要一步。深圳乃至整个中国在这个产业领域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得看华大基因的努力了。第四位金刚来自金融领域,金融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刚刚召开的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只有金融强起来了,国家才有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各行各业都开放了,唯有金融等极少数行业至今没有大规模开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金融不够强。未来,金融业在中国经济的崛起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个领域可以多说一点。那么,中国金融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哪里呢?论金融业的整体规模,肯定是北京上海最强,但论金融创新以及国际化水平,很可能还是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正是依靠大胆创新,深圳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个创业版、第一个股份制保险企业、第一个股份制银行……正是依靠创新,深圳在缺乏垄断性资源的前提下,培育出平安集团与招商银行两大创新型金融企业,其中平安集团以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在高度垄断的拿下第一把交椅,目前该集团的已达5.77万亿元, 2016年经营收入达7744.88亿元,在今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中排第39名,位列中国非国有企业第一名,同时位居企业第一名。所以,我认为金融领域的生态级领军企业不是四大行,而是来自深圳的平安集团。原因很简单,这家企业从一开始就是从市场竞争中打拼出来的,无时无刻不在创新和改变,例如,他们已经在新兴的领域占足了先机:中国最大的——,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之一——平安好医生,都是平安集团一手打造或者参与组建的。不仅如此,在科技引领金融的理念下,这家企业搞起了当今最前沿的黑科技——,包括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等五个门类,都玩得风生水起,其中人脸识别技术还取得了一项世界第一的荣誉:根据5月9日国际权威人脸识别公开测试集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最新公布的测试结果,平安科技人脸识别技术以99.8%的识别精度和最低的波动幅度领先国内外等知名公司,居世界第一。和互联网公司比金融,和金融企业比科技,还有哪家金融企业可以与平安集团比创新?3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生物科技、新金融,这四个关乎中国经济未来的核弹级产业,都能在深圳找到闪亮的坐标——华为、腾讯、华大基因、平安集团,“新四大金刚”可谓呼之欲出,他们将在各自领域带领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若干年后还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已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因为我们还没有发展出一些世界级的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也仍然处在中低端,中国经济要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民族产业。经过30年的外向型发展,传统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与外需萎靡的双重夹击,东部地区的增长引擎已然放缓,东北地区几乎全线坍塌,中西部地区的增长虽然可观,但因循的仍然是旧模式,其前途不明。举国四望,以科技与金融创新而著称的深圳,是不可多得的一抹亮色。在此背景下,深圳有望承担一项国家使命,那就是依靠“新四大金刚”这样的生态级领军企业,带领中国经济走出去,实现全球化的宏伟目标。来源: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深圳再次证明,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精选二[摘要]:一年一度的财富500强刚刚发榜,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10家中国企业首次上榜,中国平安集团位列非国资企业第一名。一年一度的财富500强刚刚发榜,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10家中国企业首次上榜,中国平安集团位列非国资企业第一名。我们还是来看看国内城市在这个榜单上的表现:1以上便是中国拥有500强企业的全部城市,其中北京上榜企业达56家,稳居全国第一,在全球亦超过东京与纽约,是全球五百强企业最多的城市。上海、深圳、香港则位居国内第二梯队,台北、广州、杭州则位居第三梯队。不过,如果剔除央企这个特殊存在,深圳以5家上榜企业位居榜首,北京、上海分别有4家,杭州有3家,广州、南京、佛山、厦门分别有2家。如果再剔除国资控股企业(国资占比超过50%),深圳会有6家企业上榜(可加上招商银行,其国资股份未超过50%),再次高居榜首,北京有3家,杭州南京佛山有2家,上海广州只有1家上榜,厦门没有。也就是说,如果只统计非国资控股企业,深圳是《财富》世界500强的最大赢家。10年前,深圳只有平安集团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如今已经有6家企业上榜,而且均为深圳土生土长,分别是平安集团、华为、正威国际、招商银行、万科、腾讯。其中,平安集团在上榜的中国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华为排名第二,正威国际排名第三。也就是说,中国最大的三家民营企业,居然全部出现在深圳。这说明什么?深圳拥有国内最强的民营企业孵化能力,它和国际上另一座盛产企业巨头的城市——西雅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未来5到10年,比亚迪、大疆科技、华大基因等种子选手亦有望进军世界500强,深圳的弹药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都要充足。这再次印证了一句至理名言:国企看北京,外企看上海,民企看深圳。北上深共同构筑了中国经济的三座塔尖。从中我们亦可以窥见深圳相比上海的独特性:上海和深圳是中国经济的两位头部悍将,但最近20年来,二者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上海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对外代表国家形象,成为全球顶尖企业布局中国的桥头堡,越来越呈现出国家门户城市的特征——超强的向内聚合能力;而深圳则在创新创业领域另辟蹊径,培育出一系列世界级的本土企业,到全球各地攻城拔寨,越来越呈现出经济中心城市的属性——超强的对外辐射能力。这是一场中国式的门户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竞赛,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代表国家参加全球竞争。但以中国之大,培养出世界级的国有企业不难,吸引到世界级的跨国公司过来投资也不难,但在短短20多年时间培育出世界级的本土民营企业,才是难上加难。2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靠什么取得如此大的经济成就呢?答案是把握住了当今全球的两大潮流——金融与科技。最近10年,全球经济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唯有科技与金融欣欣向荣,看最近几年的财富500强名单,这种洗牌效应非常明显,新兴的科技与金融企业爆发式增长,而能源、重工、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名次则屡屡下滑。放眼全球顶级城市,基本上都归功于这两个领域的出色表现,比如科技之于硅谷、东京,金融之于纽约、伦敦、香港。当前,深圳已经在科技与金融领域出现“新四大金刚”格局。本世纪初,深圳曾有华为、中兴、平安、招商“四大金刚”的说法,如今,四大金刚仍然光芒四射,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老“四大金刚”已经不能准确地代表新时期的深圳精神了,因此,我提出一个“新四大金刚”的说法,分别来自四个战略级新兴产业。第一位金刚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是今天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科技产业,包含了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物联网、软件工程等多个领域。这个领域的生态级领军企业毫无疑问是深圳的华为,这家企业的销售额、资产、员工一半以上在国外,是目前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中国能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立世界级影响力,相当程度上得靠华为的带路。第二位金刚来自互联网,这是今天中国唯一一个可与美国抗衡的产业,目前这个领域公认的领军企业有两个,分别是腾讯与阿里,但我更看好腾讯,首先腾讯的用户规模、用户粘性、产品设计、连接力、可塑性,都比阿里要强。其次,阿里对互联网本身的深耕细作不如腾讯,也缺乏一个可以对抗微信的核武器级产品。未来中国能否在互联网产业上攻占全球市场,更大程度上还得靠腾讯的带路。第三位金刚来自生物科技领域,这被认为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波产业革命的爆发点,谁能赢得这个领域,谁就能赢得未来。目前,这个产业才刚刚繁荣,还没有形成特别大的领军企业,最被看好的种子选手就是深圳的华大基因,这家企业刚刚成功上市,市值达到80亿,已经向世界级领军企业迈出了重要一步。深圳乃至整个中国在这个产业领域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得看华大基因的努力了。第四位金刚来自金融领域,金融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刚刚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只有金融强起来了,国家才有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各行各业都开放了,唯有金融等极少数行业至今没有大规模开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金融不够强。未来,金融业在中国经济的崛起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个领域可以多说一点。那么,中国金融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哪里呢?论金融业的整体规模,肯定是北京上海最强,但论金融创新以及国际化水平,很可能还是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正是依靠大胆创新,深圳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个创业版、第一个股份制保险企业、第一个股份制银行……正是依靠创新,深圳在缺乏垄断性资源的前提下,培育出平安集团与招商银行两大创新型金融企业,其中平安集团以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在高度垄断的保险行业拿下第一把交椅,目前该集团的总资产已达5.77万亿元, 2016年经营收入达7744.88亿元,在今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中排第39名,位列中国非国有企业第一名,同时位居中国保险企业第一名。所以,我认为金融领域的生态级领军企业不是四大行,而是来自深圳的平安集团。原因很简单,这家企业从一开始就是从市场竞争中打拼出来的,无时无刻不在创新和改变,例如,他们已经在新兴的金融科技领域占足了先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众,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之一——平安好医生,都是平安集团一手打造或者参与组建的。不仅如此,在科技引领金融的理念下,这家企业搞起了当今最前沿的黑科技——人工智能,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技术等五个门类,都玩得风生水起,其中人脸识别技术还取得了一项世界第一的荣誉:根据5月9日国际权威人脸识别公开测试集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最新公布的测试结果,平安科技人脸识别技术以99.8%的识别精度和最低的波动幅度领先国内外等知名公司,居世界第一。和互联网公司比金融,和金融企业比科技,还有哪家金融企业可以与平安集团比创新?3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生物科技、新金融,这四个关乎中国经济未来的核弹级产业,都能在深圳找到闪亮的坐标——华为、腾讯、华大基因、平安集团,“新四大金刚”可谓呼之欲出,他们将在各自领域带领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若干年后还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已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因为我们还没有发展出一些世界级的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也仍然处在中低端,中国经济要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民族产业。经过30年的外向型发展,传统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与外需萎靡的双重夹击,东部地区的增长引擎已然放缓,东北地区几乎全线坍塌,中西部地区的增长虽然可观,但因循的仍然是旧模式,其前途不明。举国四望,以科技与金融创新而著称的深圳,是不可多得的一抹亮色。在此背景下,深圳有望承担一项国家使命,那就是依靠“新四大金刚”这样的生态级领军企业,带领中国经济走出去,实现全球化的宏伟目标。来源: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深圳再次证明,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精选三xitouwang中国的实践者官网网址:热线:400-788-9566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质量、速度与前景早已把北上广3座一线城市抛在了身后,甚至一直被深圳视为学习榜样的香港,也即将被深圳刷到身后。大胆预言,未来5年,深圳将一骑绝尘领跑中国城市,北上广将不敌深圳。抛弃论后的12周年成绩单深商全球伐谋,深圳王者归来经过新一轮产业调整后,深圳经济竞争力已强势回归。2016年,深圳GDP预计增长10%,明显高于北上广3座城市。21世纪初,深圳经济增速放缓,2002年一度被贬为“被抛弃”的对象。在最为迷茫的2001年,深圳市政府设立2005年(“十五”)、2010年(“十一五”)GDP目标分别为3000亿元和5000亿元。而事实上,2005年GDP深圳接近5000亿元,超过计划目标67%;2010年接近1万亿元,超过计划目标近一倍。相对北上广,深圳这一GDP背后的支撑力量不是国企,不是外企,不是合资企业,而是深圳本土崛起的深商!2015年的成绩单,更是再次向中国宣告,深圳才是真正的“王者”。12年前的深圳 金融业保二争一成京沪金融企业“迁都”首选地若非政策的偏斜,相信深圳在金融产业方面超越上海是早晚的事情,因为深圳的金融企业从一开始在“没娘”的环境中野蛮成长,狼性十足,比起养尊处优的北京国字头金融实体,上海外资型金融实体,深圳的金融实体更能代表中国未来的方向。而不但没有迁离深圳,反而在深圳加大了投资:蛇吞象,收购深发展,迅速打开局面;大手笔,在福田中心区建设全国第一高楼——66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树立深圳和全国的新高度。近年,在深圳本土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上海、北京的部分金融业巨头亦最终选择了深圳这片事业沃土,包括太平保险总部、中国人寿(海外)总部、生命人寿总部等。其中,历史悠久的太平保险经历从上海迁至北京后再迁至深圳福田中心区。福田CBD未来夜景效果在文化沙漠上发展中国最强的文化产业,领略现代文化要靠深圳!这些年,深圳发展了文博会,并发展了自己的动漫、游戏、音乐、演艺、旅游等文化大产业。从电子产业转型的华强文化一样牛气逼人,一部《熊出没》让全国人为之震撼。港中旅华侨城的旅游产业,占据全国30%以上的份额,A8音乐是中国最大的音乐商务平台,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任何一项文化产品拿出来,在中国都无人能敌,这就是文化沙漠上崛起的文化产业,没有包袱,也许走的更快些!离开的深圳还是要回来的,深圳总部经济才叫中国总部经济!2000年之前,由于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上升,喜之郎总部搬离深圳去了广东阳江。2010年之后,经历了人才困乏,管理下滑的情况后,喜之郎总部又悄悄把总部迁回了深圳。也许,离开深圳,你再也找不到当初跟你一起上兵伐谋的人了,再也找不到深圳的激情燃烧的日子了。事实上,深圳的总部经济才是中国真正的总部经济,深圳的总部经济以深圳和全国的总部企业为主,非国资,非外企,非合资!深圳规划的五大总部经济基地——福田中心区、深圳湾、后海、留仙洞和龙华核心区发展迅猛,引入了诸如中海油、阿里巴巴、百度、喜之郎等总部企业。在福田中心区和后海金融商务区,一共有25家金融企业在建自己的总部或者区域总部。福田中心区近期实景全中国只有深圳才配有高科技之城,中国创新之都的称号!“四大金刚”之一的华为,2002年销售额221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到了2400亿元,增长了10倍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2002年销售额187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到了752亿元,增长了4倍以上。此外,深圳重点扶持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卓有成效。华大基因研究院,在基因筛选方面世界领先,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基因工厂。深圳的科技企业,从出生开始就瞄准了全球市场,参与世界竞争,这与北上广三大城市专注于国内市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深圳是唯一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唯一一座城市,没有深圳这个碉堡,中国的科技产业无从谈起!一座拥有350多家上市公司的城市!“深圳三十年前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香港的千分之二,目前约为香港的95%,本世纪初,深圳人均GDP只是台湾的1/3,2013年已经超越台湾。中国的高速增长在全球是特例,是特殊环境下的高速增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原副市长唐杰日前在深圳一场“名家讲堂”中讲到。为何拥有如此多创业公司?深圳是个由无限个传奇故事编织起来的年轻城市,如今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济重镇、贸中心和创新发展的代表。深圳有逾350家上市公司,其中约220家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还有约130家在包括香港、美国等地上市。唐杰表示,没查到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像深圳一样拥有350家上市公司。那么,为什么深圳有这么多上市公司?资料显示,深圳已经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移动通讯设备生产和技术创新城市,正在成长为生物、新能源与材料科学的引领中心。在深圳之前,全球似乎还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年里实现由农业经济向知识信息经济的连续跳跃。现在的深圳生产着近万种高新技术产品,是十年前的十几倍,其中半数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深圳是大陆拥有PCT专利最多的创新型城市,是最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性企业的聚集地。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201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TOP25中,仅以中美两国比较,美国高通、英特尔、微软、联合技术、谷歌、惠普等6家巨头一共申请专利8161件,而中国的华为、中兴、腾讯、华星光电、华为终端等共申请专利达8031件,毫不逊色。数据显示,深圳服装行业从10年前占全国40%,现在稳定的占到75%,深圳服装业十年销售收入涨了4倍。“现在出门到商场去数女装品牌,只要是名牌店,深圳的品牌占比一定高于50%。”另外,深圳除了双创,还有创意,包括时装、黄金珠宝行业等。唐杰认为,企业家与城市的创新精神是深圳最宝贵的财富,深圳成为我国创新增长的标志,其创业、创新、创意与金融中心互动,使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持续在15-22名之间。此外,深圳还走出了一条由低向高、渐进快速的产业升级转型之路,并正在成为科学发现的重镇。中国35年生活水平增长16倍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萨默斯2015年在中国演讲时曾表示,“在过去的35年当中,中国GDP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每8年生活水平翻一番,35年的时间内增长了16倍,由此带来了更多经济的变化、更多的繁荣、更多的创造、更多的生产、更多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发展之迅速、涉及面之广,与世界经济互动如此之强,在工业化史,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是定将载入史册的经济奇迹。”唐杰认为,“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节点,低端产业产能过剩要集中消化,中高端产业要加快发展,过去‘生产什么都赚钱、生产多少都能卖出去’的情况不存在了。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需要更多驱动力创新。”“从数量增长转向创新增长的关键是要实现五大观念转变,即重视资本积累转向重视知识积累,从重视物的投入转向重视人的投入,从重视现有产品转向重视未来产品,从重视工艺技术转向重视科学创意,从重视服从转向重视分歧。”中国经济面对什么问题?唐杰列举了几大因素:经济增速放缓、股市债市波动、人民币贬值、经济全球化随着美欧危机退潮。问题发生的机制一是对外开放与国内调整间的平衡,二是供给与需求的纠缠。“减速是一个客观过程,减速期经济环境空前复杂,对宏观经济管理要求也空前提高。从整体看,短期可控,客观长期发展模式的良性转变有较大风险,也有很多机遇、坚实的基础和成功转型经验。”他指出,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事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过去三十余年,深圳取得了伟大成就,遇到过挫折,也有过‘深圳被谁抛弃’的迷茫。创新发展与结构调整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我们永远都在路上,面对新一轮结构调整,深圳要以构建大都市区的大视野,来突破所谓的‘空间不足’的误区。深圳没有理由骄傲,没有理由固步自封,没有理由懈怠,只能持续不断的负重前行,不断探索新转型升级的道路。”为什么深圳平均每26人就开有一家公司?说到国内城市的创业环境,不少人首推北上广,其实一座城市是否适合创业,创业者除了考虑能从城市索取什么,或许更要思量自身能够给予城市什么、城市有多需要创业者的存在。(南方都市报)说白了,相对于北上广这种老字辈大城市来说,在深圳这个没有老本可吃的新兴城市,创业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内燃机,甚至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次“创业”之举产生的果实。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迅……正是因为天生的创业基因和对创业者的推崇备至,深圳才会有这些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的诞生;正是因为深圳不靠关系不靠讨巧的纯粹市场竞争环境,深圳的民营企业才能迸发活力,激荡求存。2013年深圳市商事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也就是说,如果按常住人口推算的话,深圳平均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商事主体,平均每26个人开有一家公司!在深圳,你不需要有钱,不需要有背景,不需要有人脉,只需要你有想法,只需要你野心够大,你坐下来把你的想法告诉你身边的朋友,你就会找到一群跟你一样对创业饥渴的人。对机会饥渴的资本,对场地不限条件的硅谷科技园,这就是神奇的深圳,这就是未来的深圳,这就是不可战胜的深圳!来源: ipo观察(ID:ipo2012)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前海金融城邮报(weqianhai)、深圳梦(szeverything)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喜投网,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喜投网()是一家金融生态系统公司,围绕大众消费领域,提供、新媒体、社区和互联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高达12%;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注册送10000体验金,邀请好友注册赠送180000;注册请点击阅读原文。《深圳再次证明,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精选四摘要:丨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首发丨作者:毕亚军/责编:杨芷嘉相信他们的乐观以及他们看见的未来,因为,曾经不相信过……【1】“我对未来保持十足的乐观。”杭州四季酒店,总是善气迎人的微微一笑:“乐观和悲观永远丨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首发丨作者:毕亚军 / 责编:杨芷嘉相信他们的乐观以及他们看见的未来,因为,曾经不相信过……【1】“我对未来保持十足的乐观。”杭州四季酒店,总是善气迎人的虞锋微微一笑:“乐观和悲观永远是相对的,汽车来了,马车夫就是悲观的,但后来整个社会都在车轮上前进。”谈到阿里、腾讯纷纷站上全球市值前10大,他更信心满满:“未来10年,他们还会释放出更大的价值,在世界舞台更强更大,是绝对可以的。”“中国为什么不能有世界性的国际大公司?”虞锋说,7年前,他们就已很笃定,“一定会有的,这个趋势很明显。”也因此,他和马云把“云锋”打造成一个“+教练+顾问”的合体,“不单提供资本支持,更重要的是输出能力,为企业,行业赋能、增值。”助力中国产业走向更高更强,走向世界级。至今,一直安安静静做大事的“云锋”已鸭子划水般投资了数十家公司,助力出华大基因、药明康德、菜鸟物流、优酷土豆、、运满满等一批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行业变革者和领跑者。而华大基因的A股上市,药明康德的即将A股上市,还给A股里程碑的改变,它意味着中国的世界级科技企业正告别海外上市的旧模式,开始为国内资本市场贡献价值,国内资本市场则更深度全面地成为中国的世界级科技企业成长的土壤。带着对未来的乐观,已经收获了前瞻的人还在布局更大的前瞻,而这一次他们前瞻的,除了中国企业将成为世界级,还包括让中国企业引领世界。虞锋说,人工智能、、,即将被5G重塑的崭新世界,基因工程,中国都已不落后,而且还会因为更大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拥有真正领先全球的机会。也因此,在一些悲观论调的背后,“云锋”却只争朝夕,瞪大眼睛扫描着每一个可能赢在未来世界的新机会,并兴奋地与之一起拼,一起赢。北京上地,中关村元老康德集团董事长钟玉,则在为他打造基于先进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级生态平台老骥伏枥。在今年福布斯全球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年度榜单上,其上市公司康得新已与特斯拉、亚马逊、腾讯、百度一起上榜,排名第47位,且在材料领域取代了他们对标学习多年的3M的地位。这些年,康德新先后成为预涂膜、光学膜的全球领军企业,也是全球裸眼3D引领者,全球最大、唯一碳纤维汽车轻量化生态平台的缔造者,但在钟玉看来,好戏却才刚刚开始……和“年轻人”虞锋一样,“老革命”钟玉看好的,同样也是中国的世界级机遇:从世界的跟随者到领导者,从中国第一成为世界第一。不光是虞锋、钟玉这样站在科技产业最前沿的人,包括最传统行业,甚至最偏远的山区,也处处都有为未来只争朝夕的乐观主义者。当年提出要对标优衣裤的海澜之家,持续多年高增长之后,已然对对标优衣裤不再那么有兴趣,而是超越优衣裤,提出了要打造时装品牌管理集团的新目标,同时还静悄悄地开出了中国的“无印良品”。8月14日,海澜之家与凭借UR快速崛起,志在比肩Zara的快尚时装签订《》,拟首期认购其不超过10%的股权。2016年,UR的营收约为20亿,海澜之家希望发挥其厚积多年的经验优势,助力其到2020年实现营收超100亿。收购UR不到2个月,9月23日,海澜之家旗下生活方式类家居品牌——海澜优选生活馆于张家港曼巴特购物广场与消费者见面。作为专注国民优质生活精选的一站式家居产品集合店,店内近2000种产品种类,遍及服装、生活杂货以及时尚家居领域;十大优选商品系列,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全部所需。海澜之家大手笔转型升级的同时,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的赤水河畔,中国酱香酒的核心重镇四川泸州古蔺二郎滩,已有百年建厂历史的老牌企业四川郎酒集团也正以雄心开启黄金新10年。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郎酒光是品牌投入就已砸出15亿,分别以“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新定位,对标茅台,重拳打造青花郎;以“来自四川,浓香正宗”强推郎牌特曲,同时还在全国掀起“小郎酒”热潮。而其掌舵人汪俊林的记事本上,已经写上了2020年上市,年销售最低超过200亿的新目标。与此同时,将二郎滩打造成世界酱香酒谷和世界特色小镇的宏图,也在被他如火如荼的推进。支持汪俊林雄心的,是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和大机会,当然,也是大挑战。汪俊林掀起白酒业新战事之际,和他同样看好消费升级这个大趋势的山东企业家——鲁花集团孙孟全,则默不作声地打响了一场食用油的升级战。这位从田间地头走来的企业家,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在外资把持的食用油市场一路顽强,开创了“鲁花”这个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大品牌。9月上旬,以多年耕耘创新出一套高油酸花生种植路数的他,带着自己的新成果,正式推出了油酸含量高达75%的高油酸花生油,一举甩开金龙鱼和福临门,打响中国食用油下一轮竞争的第一枪。有人卖,有人买;有人悲观,有人乐观;有人退场,有人进场;有人越来越不好了,有人正在拥抱有史以来的最好的现在……时代正在巨变,产业正在分化,但时代和产业的轮子依然在滚滚向前。在国际国内不乏唱空的声音中,华商韬略接触的绝大部分企业家,却无不对未来充满乐观与希望,无不正以更大的努力酝酿更大的爆发。甚至有人直接喊出,新常态,新中国的动人概念。这个新常态是,中国经济不断从大到强到更强大,中国产业不断接轨甚至领跑全世界的新常态;这个新中国,是一个由这些新常态企业的生生不息,蒸蒸日上构筑的一个创新和活力不断爆发,快速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中国。要去相信他们的乐观以及他们看见的未来吗?最好是相信。因为,我们曾经不信过……【2】12年前,中国企业还在集体仰望世界500强。如今很少被财经媒体提及的世界最牛CEO杰克o韦尔奇,以及一众外商500强的中国CEO,正好似今天的马云、任正非,牵引着财经媒体的神经。当年,中国一共才有18家企业入围《财富》的《世界500强》,其中3家还是来自港台。而榜单的前30名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中国企业排位最高的是第31,它的名字叫中国石化。犹记得,正是这个榜单,以及与榜单有关的一句话,或者说一个说法——“集世界500强韬略,铸中国商界精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为什么不可以集一集我们中华商人的韬略,来给大家一个可能更相近的参考呢?于是,有了华商韬略,也有了我们12年来,持续专注于包括中国大陆企业家在内的,对全球华商的采写、出版与报道。也有了12年来,我们所深切感受到的中国力量。2005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位列第一的是荣智健家族,被评估的资产为16.44亿美元,如今轮番当首富的马云、马化腾分别以3.7亿美元和2.58亿美元,位居榜单的第27和第68位。但在2005年,李嘉诚的财富已被评估为13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折算,超越千亿人民币大关,跟随李先生以10亿美元以上财富入榜的中华商人也已浩荡,只不过,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来自东南亚,甚至美国。他们是当时世上最有实力的中华商人,也是中国内地无数民营企业家们仰望的高山。这样的背景下,当我们可以和这么多的10亿、甚至百亿美元先生谈个话;当身价高达百亿美元的老先生,说将乘坐私人飞机前往北京接受访问。我们那个内心,还是有点小骄傲的。但就是这些老先生,在谈到内地的发展时,却常常说出当时的我们不太相信,更多认为他们是谦虚,是给祖国一点面子的恭维话。2005年,雅虎以其中国资产和10亿美元为代价,取得了阿里40%的股份。一位在美国科技业干到顶层的华人大佬谈起这件事,轻描淡写地吓死人:用不了几年,阿里就会比整个雅虎更值钱。▲划红线的内容可能是马云对所谓专家并不感冒的原因之一另一位在美国科技界呼风唤雨的华人大佬,对联想收购IBM泼了点冷水,认为这是买了一个夕阳的生意,却对当时正与世界强敌“思科”激战正酣的“土狼”华为点赞,认为华为超越“思科”将是大概率,而且强调,在其他一些领域,中国企业也都会陆陆续续打出来,改变世界产业的格局。2007年,筹备出版《家》,上海香格里拉,著名银行家、旗下首都银行掌握菲律宾20%银行市场的郑少坚先生,掷地有声:很快,全世界最赚钱的银行,一定只会是出现在中国。再过两年,筹备出版《我们在中国》,讲述外资500强在中国的故事。一位世界巨头的中国本土CEO,聊到最后,带着对某些外商在中国傲娇的不满和脏字说:xxxx,要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成为“二等公民”(指被中国本土企业拉下马)。大约5年前,一位台湾超级富豪则在他的办公室,开口就是祖国大陆,把我们都吓了一跳:我们现在最羡慕祖国大陆的企业家,一年就可以相当于我们的一辈子,10年内,华人首富一定不再是香港的李嘉诚,而是祖国大陆的某个人。“某些人(指一些泼冷水的绿色台商)对此不服气,不相信,也不愿意去相信,但这是大势所趋。”得中国市场得天下,将来还是中国企业家的天下,中国内地超过我们是一定的,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不会是很长时间的问题。这是很多海外华商企业家一路上跟我们强调的话。理由是,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国人足够聪明智慧,足够勤劳刻苦,足够致富欲望,甚至,中国人比全世界的人都更爱创业,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为中心——“背靠这么强大的母国市场,没有发展不好的道理。”他们相信中国会坚持改革开放,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他们相信中国经济一定会发展好,中国企业一定会在各个经济和产业领域快速的崛起。他们也都跟随中国发展,跟了的,都成了赢家。【3】这些商界老革命、老前辈的话,在当时,往往超出常人的想象力,但现在,都一一应验了,且应验得比当初的预言更有想象力。阿里早就比雅虎更值钱,以前在很多人心目中比MSN土的QQ,则从小企鹅厂长成了全球巨人,甚至率先在世界舞台折腾到比阿里更高(市值)的位置,而MSN在中国,已经不见了身影。甚至,当年(2005)才刚刚从柜台走上互联网的京东,都已闯入2016《财富》世界500强。而到2017年,中国上榜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已从2005年的18家增加到115家,依然以传统行业为主打的榜单前四强,中国人占了仨;而在入榜的6网世界500强中,中国和美国则各占一半。如今的全球银行业,打开,站在最前的也是中国人。在《福布斯》2016年全球最大银行排行上,利润最高的三家银行,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2005年销售额才453亿人民币的华为,2005年销售额就高达248亿美元的思科,则已变成了2016销售额751亿元美元,同比增长32%的华为,2016年销售额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的思科。当年身价均不足4亿美元的马云、马化腾,则早已以将近400亿美元的身价越过李老先生。曾被外资霸占的众多领域,本土力量也已夺回阵地。从日化到家电,再到手机、高铁、航母、大飞机,一个接一个,纷纷大突围……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和消费大国,面板曾经长期制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中国制造”最具代表性的产业难题。重围之下,一位企业家、京东方(BOE)董事长王东升站出来,投资、投资,在被质疑为烧钱中持续投资;苦干,苦干,在被嘲笑为蛮干中苦干。将近20年奋战下来,2017年1月,京东方的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液晶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三。在半导体核心元器件工业中,第一次出现了领导世界格局的中国企业。与之对应的是,2017年第一季,进入收获期的京东方实现净利润24.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0余倍,以及2018年中国面板业将成世界第一(目前第二)的产业新格局。比面板更难的是,中国是世界最大芯片消费国,如今每年生产11.8亿部手机,3.5亿台电脑,1.3亿台彩电,全部世界第一,但90%芯片却要进口。在这死死受制于人,一点脾气和话语权都没有的领域,又一个企业家、清华紫光董事长赵伟国站出来:能买的买,能自己干的自己干,一出手就是千亿美元世界前列的大布局,誓言未来五年,手机芯片做到世界第一,进入世界半导体前三,血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被外资握住“心脏”的耻辱。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带来的经济崛起,从一开始就影响着世界,尤其在经济领域。谁看空中国,谁就是在做空自己。这是诸多海外华商、外商的心声,也被诸多海外华商、外商,用或正面、或反面的事实与案例应证。从香港到台湾,从台湾到东南亚,从非洲到欧美,30多年的沧海桑田,大致上,最大的赢家和最大的输家背后,都有一个关键词:中国机遇。谁把握了这个机遇,谁就成为了赢得时代的人;谁错过了这个机遇,谁就被时代抛弃。而且,赢得和抛弃,其力度和速度都超出想象。1985年,台湾商人大都还对大陆抱有警惕,郭台铭却跑到深圳,以一句“眼前看到的土地,我全要了”,开始了背靠大陆的传奇。没有大陆,也就没有他今天的“科技界的成吉思汗”。现在想来,真不知是远见让他有了勇气,还是勇气造就了他的远见。跟郭台铭一样逆袭的,还有旺旺集团老板蔡衍明。这个叛逆富二代,在台湾几乎走投无路之后,靠给大陆的上千个县长写信,投资盖厂卖雪饼,卖出一个台湾新首富的新身份。同样靠大陆13亿嘴巴爆发的,还有原本偏居台湾一隅卖食用油的康师傅魏家,也就20来年,他们就靠一包方便面和几瓶水成就了一个王国。在郭、蔡、魏们崛起的背后,则是台湾一些老牌财团的相对落寞,纵然他们也在把握机遇,但把握慢了,力度小了,也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别人家。反应慢了,力度小了,都不行,这就是中国机遇。台湾的财富和产业格局被大陆改革开放洗牌,只是一个缩影。香港、东南亚,更广地区,30年来一直在蒸蒸日上的人,打开他们的记事本,密密麻麻写着的,很多都是跟有关的事。东南亚首富郭鹤年,这位被邓小平称为“你和我一样,都是引路人”的隐形巨头,正是靠着中国,将东南亚首富的宝座稳稳盘踞。如今,他旗下以金龙鱼为开端在中国发起来的粮油业务已是宇宙级的规模,而他更出名也赚得更大的,则是香格里拉酒店,以及当年不希望把这么重要一个项目交给外国人干,做出来的北京国贸。与郭鹤年齐名的正大集团谢国民家族,不光在中国干着年销售额累计近1000亿元的实体生意,还悄然在中国金融业构筑了一个隐秘王国:2013年,以总对价727.36亿港元接盘汇丰宣布持有的全部中国平安股份,成为中国平安,持股15.57%;2015年,连同日本伊藤忠成立正大光明,一口气吃下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股份约20%的股份。如今,郭鹤年的国贸往东几百米,中信集团总部大楼——“中国尊”已超越国贸成为北京新高度,与“中国尊”相对的正大总部——世界华商中心大厦,同样也已拔地而起。拔地而起,拔起的还是四个字:中国机遇。何止是华商。过去二三十年,尤其是最近10多年,全球有多少商人敢忽视中国机遇?包括硅谷最屌最炫酷的,哪一个敢不把中国放眼里?乔布斯够屌够炫酷,但从找富士康代工开始,就走着依靠中国崛起的道路,从制造到市场,一路分享。到了库克,更是动不动就往这边跑。马斯克也够屌够炫酷,然而他不但着急忙慌地把特斯拉卖到中国,现在还急着要将生产中国本地化。谷歌退出了中国,退出的只是搜索,甚至搜索都退得不干净;Facebook至今没入中国,但小扎到天安门跑步,跟马斯克、库克一起到清华大学当顾问,一定不只是因为自己的太太是个华人。【4】当然,也有无视中国机遇,嘲笑中国机遇的。甚至,无视的,嘲笑的,不乏国人本身。无论什么时候,都有那么一拨人,你一说个事,他就是这不行,那不行。尤其是,自己人,肯定不得行。比如,一心要在芯片产业杀出血路的赵伟国,现在最大的挑战之一,可能就是国人自己的不相信。紫光的“中国芯”雄志能实现吗?一些国人深表怀疑,冷嘲热讽,但外商却已紧张起来,围追堵截。一个例子是,紫光投资数年的一款相对低端的产品问世,与客户签了约,却被对手通过威胁客户(你要买他家产品,我就不给你其他你只能找我买的产品)泡了汤。另一个例子是,今年5月26日,高通(中国)、建广资产、联芯科技(大唐电信)与智路资产宣布,联合创立合资公司瓴盛科技(贵州)有限公司(JLQ Technology)。市场普遍预计,这家公司一旦成立,将成为高通围剿紫光的打手,因为这些年,高通旗下的展讯在中低端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联发科,并不断发力冲击中高端市场,对高通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高通要在展讯尚未真正具备与之分庭抗礼的能力之前,将展讯打趴。而要打趴展讯,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霸主优势,甚至披上中国企业的外衣,打掉展讯在中低端市场的主导地位,让实力还不够的展讯高不中,低不就,甚至断粮断奶,直接扼杀在冲向高端的摇篮中。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明眼人一看就透的阴谋(高通用少量的投入,就可以让中国人斗中国人,进而阻击中国向其高端市场进攻),竟然还一路绿灯,当它被包括紫光在内的众多中国半导体产业支持者批评时,网上竟然出现一大片质疑紫光,认为紫光既然有本事就该不惧竞争,甚至搬出所谓开放公平政策来为合资站台,来反对紫光反对的声音。但在这些人如此支持中国开放半导体,不要特别保护半导体产业的另一边,却是美日韩对中国人的严防死守。紫光收购美国西部数据功败垂成,郭台铭收购东芝半导体同样功败垂成,都是鲜明的例子。即便郭台铭曾愤怒地批评日本政府出手干预他的收购,但日本政府最终还是毫不客气的干预了。外人都相信,甚至害怕,自己人却不信,不自信,甚至说风凉话,使绊子,这也是中国企业、中国经济一路走来的写照。但就是从不相信中,走出了高铁、核电、核高压、航空母舰、大飞机、神舟、蛟龙、天眼;走出了华为、阿里、腾讯、美的、海尔、海信、格力、福耀、紫光、京东方……以及奥巴马演讲时风一吹就露出来的“ZPMC”(振华重工),以及越来越多闪耀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以及这些企业牛闪闪的存在。曾经,也有人不自信中国能建设自己的先进的钢铁厂,但今天,网上的段子是:全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名:中国(不包括河北省);第二名:中国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名: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瞒报产量)。即便这一路的确充满坎坷,的确存在纷繁的挑战和问题:1989年,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外商撤出中国;1997香港回归的喜庆尚在,亚洲便乌云压顶;2003年的“非典”,2008的金融海啸……即便一路上,都有人在呼喊,中国经济要出大事,中国经济又要出大事了。但中国和相信中国,最终都走过了,走出来了,走出一个风生水起,一个势不可挡。忽视中国的,不相信中国的,换来的,大都是一个悔之晚矣。历史再拉长一点,中华民族还经历更多挑战,更多不相信,更多坎坷,但也都走过来,走出来,走到今天,走出一个生生不息和伟大复兴。2000多年前,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各出现一个超级大国领导着世界,那也是最近2000多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东西方共同繁荣的盛世。那时,东方的超级大国叫汉朝,西方的超级大国叫罗马。那时,一代雄主汉武帝先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世界上第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商路——丝绸之路;后又为避免匈奴,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搞起了新意思,试图以此与西方超级大国——罗马,交流和对话。再之后,罗马走向衰败,但中华民族依然在变幻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以郑和七下西洋的“示中国富强”,将国际影响推向巅峰。郑和之后,中国人的身影渐渐在海上消失了,西方接过了航海大时代和全球大发现的旗帜,再之后,闭关的中国开始积弊积弱,不但从海洋上消失,也在经济乃至文化上,与世界潮流渐行渐远……然而,星移物换,沧海桑田,2000年的兴衰更替,人类历史走到今天,又迎来一个东西方共同繁荣且各有一个超级大国领跑的新盛世。只不过,罗马帝国已不见了踪影,但东方领跑的,依然还是咱中国人。汉武帝两千多年前开创的道路,在今天,又焕发出了崭新的生机。往事越千年,世界多变幻。沧海桑田望过去,历史的风吹雨打中,从两千多年前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屹立世界中央的:只有咱中国,也只有咱中国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百家号】,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就在华商韬略!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转载请关注华商韬略回复“转载”获取授权。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3900《深圳再次证明,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精选五截至8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已经满月。对标世界级经济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先天优势”、如何加快成长,备受关注。承载“创新基因”眼下,湾区经济已成国际经济版图的一大亮点,是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发源地。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在7月30日北京举行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上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利于港澳与内地更深层次融合,促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基本国策,还可拓展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支撑。“最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好的载体。”“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构想是水到渠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它不仅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契合,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中国需要形成世界级的创新集群、贸集群和产业集群。含着“金钥匙”出生“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这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优势在于政治定位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中国明确提出建设的第一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地方层面,属于“国家级”。在开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南方推大湾区建设,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言无疑是“加速器”。辜胜阻认为,如果说纽约湾区定位于金融,旧金山湾区定位于科技,东京湾区定位于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创新。这里有深圳这一创新型城市,有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华为、腾讯等世界级创新公司,应定位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发展高地。成长核心在哪?有人说,从国际化层面来看,香港应为粤港澳大湾区这条巨龙的“龙眼”。魏建国认为,作为国际金融、物流和贸易中心,香港具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理念、能力和人才优势。也有人说,从创新发展层面看,深圳应为“龙头”。辜胜阻表示,具有典型移民文化的深圳是创业创新最好的城市之一,也是创新型经济的主引擎。在这里,创业、创新与创投形成了“铁三角”,实现了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大批人才集聚于此,形成了创业“新四军”。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近70%,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虽然从不同层面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以创新打破制度壁垒,实现城市间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在胡鞍钢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在于“一国两制”。但也要看到,受行政因素限制,广东与港澳之间有效的协调机制虽已建立,但还需要在交通管理、人员流动等方面加强协调。此外,广东内部也要进一步打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胡鞍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须不断创新制度安排,打破“一亩三分地”限制,形成大格局,不能各搞各的。“所谓‘大’,不是为大而大,而要为强而强。”魏建国称,在地跨两种经济体制、三个不同区域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首先需创新体制,让任何一家企业都能健康成长;其次要创新理念,不能各自为阵,而应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来源:中国新闻网支持我就点赞吧 ↓↓↓《深圳再次证明,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精选六喜投网xitouwang中国普惠金融的实践者官网网址:理财热线:400-788-9566中国经济保持了40年的高速增长,近期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城市特别是超级大城市发展,以其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器。眼下中国学术界就发展超级大城市和推动形成都市圈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希望进一步扩大特大城市的经济规模或经济效率提升至更高水平的地方政策受到决策层支持。更有建议认为,应在相邻的经济中心城市之间建立更深度和更紧密网络联系的都市圈。可以期待,假如城市驱动的增长趋势持续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望达到全球的平均值。近年来中国开始流行青睐超级城市和城市圈的这种观念丝毫不奇怪,它跟过去10年来中国试图要升级其增长模式有关。尽管制造业高度发达,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慢于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尽管中国今日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仅有一半的人口是城市居民,而生活在超级大城市的人口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中国过去25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像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的角色也并非举足轻重。这在工业化最为迅猛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极为典型。在这些地区,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相对于那些中小城市,大城市被束缚在国有部门的体制之下,在生产性资本的积累、吸引(FDI)落地和本土企业家精神上并无压倒性优势,反而那些中小城市借势而为,一举崛起成为制造业中心。上世纪90年代之后,苏州昆山迅速崛起,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电子产品的制造中心。在广东省内,类似昆山这样的小城市,比如东莞、惠州、中山、顺德,也获得与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制造业崛起机遇,担当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重要角色。即使今天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活力的超级大城市之一深圳,也只是伴随其作为出口加工区的工业化进程而逐步演变成今天超大规模,1979年在中央政府批准其成为经济特区的时候还只是个边陲小镇。过去10年的情况表明,特大城市和城市化滞后的状况正妨碍未来经济增长潜能的释放。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中国清醒地认识到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其人口规模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城市、特别是超级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崛起至关重要。固然中国已有常住人口在2000万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个超级大城市,它们在中国被称为“一线城市”,但超级城市的数量与中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显得不成比例。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且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依然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还有数个在经济和人口规模上具有演变成为超级大城市潜力的二线城市,如成都、天津、杭州、武汉、苏州等。即便是对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也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它们目前在经济发展的潜能和容纳的人口数量上已经接近临界值,除非继续保留绵延已久的行政区划限制,以及对城市土地开发比例的严格控制。为了更多特大城市的发展,中国应放弃限制城市土地开发的配额管理制度。这个从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制度不仅严格限制了城市可以开发的土地数量,而且长期以来把过多的建设用地用于建造制造业的厂房。事实上,在不可阻挡人口流向超级大城市的过程中,对土地开发数量的控制加速了中国的一线城市的地价和房价。认识到了特大城市在发挥规模经济和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这些特大城市正在试图通过“撤县改区”来缓解甚至突破这些行政区划对其经济潜能释放的制约。在中国,大城市在行政区划上不仅包括城区部分,也包括广阔的郊县乡村。以上海为例,尽管上海的行政区划面积约是6340平方公里,但其城区面积也只有一半,另一半则是郊县。所谓“撤县改区”,就是由这些城市把城区的范围扩展到了县的界域。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杭州、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城区经济发达,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扩散力,周围的县改区之后,它们布局和规划经济发展的空间得以扩大,这无疑为未来城市升级和容纳更多人口创造了条件。中国试图转向城市引导型增长模式的另一个推进战略是,因势利导大幅度提升城市群在未来经济增长中扮演的主导角色。中国地域辽阔,尽管地理上不乏城市群,但以经济实力而言,最重要的空间集群无疑是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湾区的城市群。在那两个湾区,得益于包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和杭州等超级大城市的经济扩张和辐射能力,两个巨大都市圈的轮廓已清晰可见,可谓水到渠成。都市圈的形成能大大提高经济活动的空间密度和获得来自经济互补性的巨大经济效率,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器。政府在国家战略上推进这两个都市圈的成型和发展,无疑将驱动中国更大的经济发展能级。今年3月,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构想并要求尽快制定建设规划方案,其目标是建设成为全球创新发展高地、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优质品质的生活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了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2010年至2016年,粤港澳湾区的11个城市GDP总量从2010年的5.42万亿人民币增长至9.35万亿人民币,约合1.34万亿美元,仅次于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的经济规模。鉴于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人均GDP尚不及东京湾区的一半,且还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指日可待。以上海为核心的环杭州湾大湾区的构想也正在引起高度关注。这个湾区很可能覆盖上海南北两翼、跨越浙江和江苏两个重要经济省份约10个关键城市。这一湾区的打造对整个长三角一体化和中国的长江流域经济带战略的提升都将产生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环杭州湾背靠宁波舟山港、洋山深水港这样的世界级大港。20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居全球之首。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正在建设,这是目前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GDP计算,环杭州湾大湾区的经济规模应该也已接近旧金山湾或东京湾的规模,而且还拥有中国目前11个自贸区中的两个。中国正在政策上试图引导大量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在鼓励新技术驱动的产业发展。这意味着,相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对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而这需要重新考虑大城市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如何做到由大城市来引导更有效率的经济增长。这是中国在其新一轮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来源:凤凰财知道(ID:icaizhidao)作者:张军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喜投网,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喜投网()是一家综平台,背景硬、严、团队强。自2014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成交额超165亿元,活跃投资人数超50万;50元起投,预期高达12%,发展稳健,声誉良好,获得了投资人、资本市场与监管方的高度认可。通过本微信“阅读原文”注册送10000理财基金,邀请好友注册再送180000理财基金。《深圳再次证明,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精选七来源:正和岛《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被视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权威榜单,每年发布一次。主要依据当年3月31日前的企业财年业绩数据进行排名,若企业财年截至日期晚于3月31日,则计算上一年的数据。昨日(7月20日),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沃尔玛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位,前三阵营中的其它两家则为中国公司——国家电网和中石化。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十四年增长,今年达到了115家,其中10家中国公司首次上榜。民营企业中的华为首次打入前百强,排名第83位,较上一年的第129位提升46位。在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有10家企业的盈利为负,这似乎与世界500强这一身份极为不符。排行榜又透露了哪些信息?又该如何解读?在榜单中的不俗表现是否可以证明中国企业足够伟大?中国企业家在未来又该如何把握发展机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系统解读。中国的世界500强数量3-5年或超美国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十四年增长,达到了115家,位于上榜国家的第二名。美国与日本分别排名第一、三位,公司数量则分别是132家、51家。在这115家中国企业中,大陆109家企业(未加台湾地区)的总营业收入达到了6.04万亿美元,占《财富》世界500强总营收的22%,占中国2016年GDP的55%。榜单中, 80%的中国入榜企业是地方国企或央企。具体到行业,中国除了金融业,最多的行业分布是能源、炼油、采矿公司和房地产、工程与建筑公司。10家中国公司首次上榜,其中新上榜公司多为民企,且最多的行业是贸易,有3家;其次是2家来自互联网服务和零售的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唯一新上榜的房地产企业是碧桂园。在民企中,华为以785.108亿美元营业收入首次打入前百强,排名第83位,较上一年的第129位提升46位。▲ 上榜2017世界500强前50位的中国公司500强榜单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企业的发展水平,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接受《财富》中文版特邀撰文,对500强榜单做了这样的解读:中国大企业迅速崛起。中国经济在2016年以6.7%的增长速度重夺世界经济增速第一,并且带动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今年第一、二季度又都保持了6.9%的GDP增速,这样的宏观经济有利于大企业的进一步崛起。以此类推,中国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企业数量有可能在三至五年内超过美国。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新进榜单中的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整个榜单中所占的比例增至20%。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市场力量的顽强蓄积。民营企业相对而言有较高的,更多民营企业的崛起反映出中国企业2.0时代的逐渐到来。尤其是阿里巴巴和腾讯首次进入榜单,再加上去年进入榜单的京东,全球6家互联网服务大公司中国和美国各占一半。美国的三家为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今年新上榜的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表明新经济在中国的崛起,这些企业正在以极大的冲击力改变着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渐成为中国伟大企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候选者。大而不强:10家上榜企业盈利为负分析榜单中国企业所在的行业及盈利能力,同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进入榜单的中国企业的行业和所有制分布也没有实质性变化在进入前200名的中国企业里,大部分是国企、央企,民营企业是很少的。这样的分布,与我们国家过去30多年靠发展的模式是相吻合的。持续三十多年的高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材料和能源等要素,这些领域里容易出现规模领先的企业。虽然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简单的投资拉动向创新和效率驱动的转型,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层面--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种转型带来的变化。再做一个横向对比,以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企业和美国最大市值的企业为例,可以看出来,中国企业如工商银行、中石油等都是提供要素(资金、原材料、能源等)的企业;美国最大市值的企业则是苹果、谷歌、微软等创新型企业。2.中国上榜企业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而不强的状况财富500强榜单是按销售收入排名的,虽然号称500强,但更像500大。伟大企业的界定标准不是销售收入,而是盈利能力。中国109家上榜企业的(ROA)仅为1.65%,一块钱的资产只能产生1.65分的税后利润;而美国企业的平均为4.79%,是中国企业的2.9倍。2017年世界500强最赚钱的公司中,苹果以457亿美元的利润卫冕冠军,中国的四大行“工建农中”则紧随其后,位于第2-5名。而在109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有10家企业的盈利为负,这显然与世界500强这一身份极为不符。在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是否又催生出大批伟大的企业?中国没有产生大批伟大的企业就整个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刘俏把1978年至2015年的时代称为中国企业的1.0时代,总结在这30多年里,出现了4次创业高峰:1.1980年代是一个严重供不应求的时代,只要胆子大,把产品制造出来就有需求。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鲁冠球这一代企业家成长起来。2.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很多高校教师、机关公务员下海,开创了第二次创业浪潮,著名企业家有陈东升、郭广昌、等。3.从19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出现一波互联网浪潮,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等互联网企业家脱颖而出。4.近几年的双创浪潮,大部分创业者还处于磨炼期,很难讲他们的企业能否成为影响力深远的企业,但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双创时代。这个时代里,国企改革起起伏伏。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工商银行等企业的成功也许有一些争议,但值得肯定的是,它们在中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很多国企企业家做了很多担当。而民营企业华为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受厚爱的企业,连续30年保持较高ROIC。如果用一句话来勾勒中国企业的1.0时代,那就是大企业的崛起,但规模上的“大”并不等同于“伟大”。管理经典著作《基业长青》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建立一个伟大并长胜不衰的公司?中国的企业是否伟大?是否能够基业长青?是否能够保持比竞争对手高的利润?如此看来,中国似乎缺少伟大的企业!那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什么并没有催生出大批伟大企业?刘俏从外因与内因角度,做了细致的分析:1.外因,重点以增长模式为例在一个投资拉动增长的大环境里,对企业而言,做规模比创造价值更有意义。我国基本上是以经济发展为导向,鼓励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长指标上进行竞争,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官员有更好的晋升机会。这也导致企业更注重规模。我国的信贷增长速度,在2001年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都超过了名义GDP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我们为了拉动GDP增长,开始借助一些非常的手段。导致的后果是,企业越来越大,但创造价值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另外,根据对上市公司群体的数据分析,国企作为一个群体的信用风险要更高一点,更可能违约;但是,国企的要低于违约风险更低的民营企业。这样一个悖论,反映出金融体系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厚此薄彼。▲中国国企和民企平均ROIC时间序列图(),来自刘俏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事实上,在大部分年份里,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以下简称ROIC)比国有上市公司更高。不得不承认的还有一个现状是,民营企业很难做大,国企本来就很大,还容易做得更大。以工业企业为例,国企数目占总工业企业比例已经降到4.9%,但拥有40%的资产。国有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是私有工业企业的12倍。但是,国有工业企业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是比较低下的,导致1.0时代的中国企业在ROIC方面表现较差。提高国企资本使用效率非常重要。2.内因,重点是企业家自身认知的问题1.0时代的企业,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喜欢讲多元化,都要做金融。问题是,多元化很容易让企业做大规模,却未必能把企业做强。当讲多元化、追求规模、追求大而不倒的时候,企业已经背离价值创造了。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家在经营管理思维上还是有很多误区,这在1.0时代也比较常见。一大批好企业是中国经济真正的未来刘俏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做了一个预测,按照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指标不同取值的话,一共分为四个场景:第一个是高质高速的增长,速度8%以上,效率很高,但几乎不可能实现;第二个是我们的现状,很高的投资率但是ROIC低;第三个是中等收入陷阱,两个指标都很低,中国获得1%、2%实体经济的年增长速度,这样的话人均GDP收入很难达到12000美金,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第四个,假如我们通过改善微观基础,涌现出一大批好企业,提高中国经济的ROIC,不需要太高的投资率就能获得相对比较合理的增长,这种情况才是新常态。第四种状况是最理想也最可能实现的状况,是中国经济真正的未来。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一大批好企业,需要有不一样的经济微观基础。在推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的增长时,投资率和ROIC都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的增长率=ROIC * 投资率。当企业的ROIC水平低的时候,要保增长,只能靠投资。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经济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资本总量已经非常大了,边际收益开始递减了,即ROIC开始下降了。这时候还要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必然靠提升投资率。投资资金的来源就是银行的信贷,所以最近10年时间,我们看到的是债务水平的高企。背后的故事是,企业要增长,但是ROIC低,只能借新债还旧债,一方面能实现增长,另一方面能让债务问题不至于爆发,最后导致债务水平越来越高。在ROIC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再提比较高的增长目话,就还得靠投资,靠信贷,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2016年一季度,金融附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9.5%了。换句话说,100元GDP里,9.5元都是金融行业贡献的,这里面还没有算地下钱庄和P2P。这意味着,金融服务的中间环节太多,中间费用太高。同样一个指标,美国过去130年平均在4%-6%之间。换个角度看,北京和上海金融附加值占GDP比例已经达到17%,超过了伦敦、纽约和香港。但这并不能说明北京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了,只能说明我们的金融确实效率不高,收费太高。我们的存贷款长时间保持在3%,最近降到2.5%。利差越大,说明金融越赚钱,但是也伤害了实体经济。这也反映出我们传统的、靠债务驱动的增长模式,发展势头已经受阻,未来的成长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脱实向虚在加剧,金融有金融的精彩,实体有实体的无奈。但是为了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速,我们又必须靠银行的贷款。未来中国何以产生伟大的企业?刘俏认为中国企业的2.0时代已经开始,何以产生伟大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前置条件?他和团队有以下方面的探讨。外因是在制度层面上,我们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制度基础设施,包括:提升金融中介效率,改革金融体系,加速国企改革、财税改革、企业减负,保护私有产权等。内因是在企业层面上,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重塑微观基础的重中之重。企业家们要认识到,企业的最终发展要转移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方面。一家企业提高TFP,最终会反映到ROIC上,这是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优势。经济学家用TFP来表示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TFP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过去30多年,TFP的提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均GDP里近80%都要用TFP解释。我们认为过去的发展是粗放的,目前中国的TFP水平仅为美国的20%,但这也正意味着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刘俏对未来经济总量有以下的估测:1.到2030年,如果GDP增速保持5.5%,通胀在3.5%,那么中国的实际GDP将达到157万亿,名义GDP将达到250万亿。5.5%的GDP增速是个假设,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我认为,保持5.5%的增速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保守估计下,我们还有这么大的增长空间。2.到2030年,中国的名义总规模将达到900-1000万亿元(现在是260万亿元,中国最大的金融机构工商银行的资产规模是22万亿元)。3.到2030年,中国拥有4亿“九零后”,2亿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力人口。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在哪个历史阶段有这么高质量的劳动力数量,美国现在是9000万,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从另一个角度说,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大的消费力市场,他们的消费偏好,对产品的认知,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将左右未来很多行业的方向。比起“中国制造”,“为中国制造”更值得思考。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创新无外乎四种: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效率驱动的、以技术为基础和以科学为基础。在1.0时代,我们把前两种创新做得非常出色,比如我们的外卖是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我们的建筑工人效率非常高,等等。在2.0时代,企业需要注重以技术和科学为基础的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夯实专利基础。这是企业在2.0时代的必争之地。中国经济重塑微观基础,真正提升ROIC的可能性有多大?研发占GDP比例超过4%的国家就两个,以色列和韩国。中国目前是2%,如果能提到4%,将会取得很大的成就。1.0时代最大的行业是金融业,那么,2.0时代的增长点是什么?刘俏预测:到2030年,会有众多优秀企业从医疗健康、大文化、旅游、新能源、新金融以及智能制造等行业中崛起。医疗健康现在占中国GDP的比重是5.6%,这个数字在美国是17%。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在资本市场上,医疗健康板块的热度逐年加剧。文化产业2014年占GDP的比重是0.6%,将来是一个5%以上的行业。除此之外,新能源、新金融、智能制造等方面也有这样的机会。靠什么样的企业、靠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去充实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机会?值得企业家们思考。现在到了中国产生伟大企业的时候了!未来它们将主导中国经济的若干个战略领域。中国企业家更理应有所作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编辑:孙涵宇)《深圳再次证明,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精选八来源:正和岛《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被视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权威榜单,每年发布一次。主要依据当年3月31日前的企业财年业绩数据进行排名,若企业财年截至日期晚于3月31日,则计算上一年的数据。昨日(7月20日),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沃尔玛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位,前三阵营中的其它两家则为中国公司——国家电网和中石化。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十四年增长,今年达到了115家,其中10家中国公司首次上榜。民营企业中的华为首次打入前百强,排名第83位,较上一年的第129位提升46位。在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有10家企业的盈利为负,这似乎与世界500强这一身份极为不符。排行榜又透露了哪些信息?又该如何解读?在榜单中的不俗表现是否可以证明中国企业足够伟大?中国企业家在未来又该如何把握发展机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系统解读。中国的世界500强数量3-5年或超美国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十四年增长,达到了115家,位于上榜国家的第二名。美国与日本分别排名第一、三位,公司数量则分别是132家、51家。在这115家中国企业中,大陆109家企业(未加台湾地区)的总营业收入达到了6.04万亿美元,占《财富》世界500强总营收的22%,占中国2016年GDP的55%。榜单中, 80%的中国入榜企业是地方国企或央企。具体到行业,中国除了金融业,最多的行业分布是能源、炼油、采矿公司和房地产、工程与建筑公司。10家中国公司首次上榜,其中新上榜公司多为民企,且最多的行业是贸易,有3家;其次是2家来自互联网服务和零售的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唯一新上榜的房地产企业是碧桂园。在民企中,华为以785.108亿美元营业收入首次打入前百强,排名第83位,较上一年的第129位提升46位。▲ 上榜2017世界500强前50位的中国公司500强榜单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企业的发展水平,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接受《财富》中文版特邀撰文,对500强榜单做了这样的解读:中国大企业迅速崛起。中国经济在2016年以6.7%的增长速度重夺世界经济增速第一,并且带动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今年第一、二季度又都保持了6.9%的GDP增速,这样的宏观经济有利于大企业的进一步崛起。以此类推,中国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企业数量有可能在三至五年内超过美国。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新进榜单中的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整个榜单中所占的比例增至20%。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市场力量的顽强蓄积。民营企业相对而言有较高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更多民营企业的崛起反映出中国企业2.0时代的逐渐到来。尤其是阿里巴巴和腾讯首次进入榜单,再加上去年进入榜单的京东,全球6家互联网服务大公司中国和美国各占一半。美国的三家为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今年新上榜的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表明新经济在中国的崛起,这些企业正在以极大的冲击力改变着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渐成为中国伟大企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候选者。大而不强:10家上榜企业盈利为负分析榜单中国企业所在的行业及盈利能力,同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进入榜单的中国企业的行业和所有制分布也没有实质性变化在进入前200名的中国企业里,大部分是国企、央企,民营企业是很少的。这样的分布,与我们国家过去30多年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是相吻合的。持续三十多年的高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材料和能源等要素,这些领域里容易出现规模领先的企业。虽然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简单的投资拉动向创新和效率驱动的转型,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层面--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种转型带来的变化。再做一个横向对比,以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企业和美国最大市值的企业为例,可以看出来,中国企业如工商银行、中石油等都是提供要素(资金、原材料、能源等)的企业;美国最大市值的企业则是苹果、谷歌、微软等创新型企业。2.中国上榜企业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而不强的状况财富500强榜单是按销售收入排名的,虽然号称500强,但更像500大。伟大企业的界定标准不是销售收入,而是盈利能力。中国109家上榜企业的平均总(ROA)仅为1.65%,一块钱的资产只能产生1.65分的税后利润;而美国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4.79%,是中国企业的2.9倍。2017年世界500强最赚钱的公司中,苹果以457亿美元的利润卫冕冠军,中国的四大行“工建农中”则紧随其后,位于第2-5名。而在109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有10家企业的盈利为负,这显然与世界500强这一身份极为不符。在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是否又催生出大批伟大的企业?中国没有产生大批伟大的企业就整个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刘俏把1978年至2015年的时代称为中国企业的1.0时代,总结在这30多年里,出现了4次创业高峰:1.1980年代是一个严重供不应求的时代,只要胆子大,把产品制造出来就有需求。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鲁冠球这一代企业家成长起来。2.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很多高校教师、机关公务员下海,开创了第二次创业浪潮,著名企业家有陈东升、郭广昌、马明哲等。3.从19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出现一波互联网浪潮,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等互联网企业家脱颖而出。4.近几年的双创浪潮,大部分创业者还处于磨炼期,很难讲他们的企业能否成为影响力深远的企业,但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双创时代。这个时代里,国企改革起起伏伏。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工商银行等企业的成功也许有一些争议,但值得肯定的是,它们在中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很多国企企业家做了很多担当。而民营企业华为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受厚爱的企业,连续30年保持较高ROIC。如果用一句话来勾勒中国企业的1.0时代,那就是大企业的崛起,但规模上的“大”并不等同于“伟大”。管理经典著作《基业长青》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建立一个伟大并长胜不衰的公司?中国的企业是否伟大?是否能够基业长青?是否能够保持比竞争对手高的利润?如此看来,中国似乎缺少伟大的企业!那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什么并没有催生出大批伟大企业?刘俏从外因与内因角度,做了细致的分析:1.外因,重点以增长模式为例在一个投资拉动增长的大环境里,对企业而言,做规模比创造价值更有意义。我国基本上是以经济发展为导向,鼓励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长指标上进行竞争,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官员有更好的晋升机会。这也导致企业更注重规模。我国的信贷增长速度,在2001年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都超过了名义GDP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我们为了拉动GDP增长,开始借助一些非常的手段。导致的后果是,企业越来越大,但创造价值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另外,根据对上市公司群体的数据分析,国企作为一个群体的信用风险要更高一点,更可能违约;但是,国企的贷款要低于违约风险更低的民营企业。这样一个悖论,反映出金融体系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厚此薄彼。▲中国国企和民企平均ROIC时间序列图(),来自刘俏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事实上,在大部分年份里,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资本收益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以下简称ROIC)比国有上市公司更高。不得不承认的还有一个现状是,民营企业很难做大,国企本来就很大,还容易做得更大。以工业企业为例,国企数目占总工业企业比例已经降到4.9%,但拥有40%的资产。国有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是私有工业企业的12倍。但是,国有工业企业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是比较低下的,导致1.0时代的中国企业在ROIC方面表现较差。提高国企资本使用效率非常重要。2.内因,重点是企业家自身认知的问题1.0时代的企业,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喜欢讲多元化,都要做金融。问题是,多元化很容易让企业做大规模,却未必能把企业做强。当讲多元化、追求规模、追求大而不倒的时候,企业已经背离价值创造了。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家在经营管理思维上还是有很多误区,这在1.0时代也比较常见。一大批好企业是中国经济真正的未来刘俏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做了一个预测,按照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指标不同取值的话,一共分为四个场景:第一个是高质高速的增长,速度8%以上,效率很高,但几乎不可能实现;第二个是我们的现状,很高的投资率但是ROIC低;第三个是中等收入陷阱,两个指标都很低,中国获得1%、2%实体经济的年增长速度,这样的话人均GDP收入很难达到12000美金,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第四个,假如我们通过改善微观基础,涌现出一大批好企业,提高中国经济的ROIC,不需要太高的投资率就能获得相对比较合理的增长,这种情况才是新常态。第四种状况是最理想也最可能实现的状况,是中国经济真正的未来。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一大批好企业,需要有不一样的经济微观基础。在推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的增长时,投资率和ROIC都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的增长率=ROIC * 投资率。当企业的ROIC水平低的时候,要保增长,只能靠投资。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经济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资本总量已经非常大了,边际收益开始递减了,即ROIC开始下降了。这时候还要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必然靠提升投资率。投资资金的来源就是银行的信贷,所以最近10年时间,我们看到的是债务水平的高企。背后的故事是,企业要增长,但是ROIC低,只能借新债还旧债做投资,一方面能实现增长,另一方面能让债务问题不至于爆发,最后导致债务水平越来越高。在ROIC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再提比较高的增长目标的话,就还得靠投资,靠信贷,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2016年一季度,金融附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9.5%了。换句话说,100元GDP里,9.5元都是金融行业贡献的,这里面还没有算地下钱庄和P2P。这意味着,金融服务的中间环节太多,中间费用太高。同样一个指标,美国过去130年平均在4%-6%之间。换个角度看,北京和上海金融附加值占GDP比例已经达到17%,超过了伦敦、纽约和香港。但这并不能说明北京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了,只能说明我们的金融确实效率不高,收费太高。我们的存贷款利差长时间保持在3%,最近降到2.5%。利差越大,说明金融越赚钱,但是也伤害了实体经济。这也反映出我们传统的、靠债务驱动的增长模式,发展势头已经受阻,未来的成长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脱实向虚在加剧,金融有金融的精彩,实体有实体的无奈。但是为了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速,我们又必须靠银行的贷款。未来中国何以产生伟大的企业?刘俏认为中国企业的2.0时代已经开始,何以产生伟大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前置条件?他和团队有以下方面的探讨。外因是在制度层面上,我们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制度基础设施,包括:提升金融中介效率,改革金融体系,加速国企改革、财税改革、企业减负,保护私有产权等。内因是在企业层面上,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重塑微观基础的重中之重。企业家们要认识到,企业的最终发展要转移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方面。一家企业提高TFP,最终会反映到ROIC上,这是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优势。经济学家用TFP来表示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TFP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过去30多年,TFP的提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均GDP里近80%都要用TFP解释。我们认为过去的发展是粗放的,目前中国的TFP水平仅为美国的20%,但这也正意味着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刘俏对未来经济总量有以下的估测:1.到2030年,如果GDP增速保持5.5%,通胀在3.5%,那么中国的实际GDP将达到157万亿,名义GDP将达到250万亿。5.5%的GDP增速是个假设,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我认为,保持5.5%的增速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保守估计下,我们还有这么大的增长空间。2.到2030年,中国的名义金融资产总规模将达到900-1000万亿元(现在是260万亿元,中国最大的金融机构工商银行的资产规模是22万亿元)。3.到2030年,中国拥有4亿“九零后”,2亿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力人口。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在哪个历史阶段有这么高质量的劳动力数量,美国现在是9000万,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从另一个角度说,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大的消费力市场,他们的消费偏好,对产品的认知,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将左右未来很多行业的方向。比起“中国制造”,“为中国制造”更值得思考。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创新无外乎四种: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效率驱动的、以技术为基础和以科学为基础。在1.0时代,我们把前两种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