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多少容量的高性价比固态硬盘推荐,性价比高一些

现在多少容量的固态硬盘,性价比高一些_百度知道
现在多少容量的固态硬盘,性价比高一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看你做什么盘用,和你打算用多久如果只是尝试,短期升级,可以卖小容量的60G/64G 只当系统盘使用如果追求性能和运行速度 ,建议买256G如果性价比考量,就选128G
口碑营销策划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固态硬盘现在买多大容量的好_百度知道
固态硬盘现在买多大容量的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固态硬盘主要放系统和软件安装,日常120G差不多了。存储数据没必要用固态硬盘。
采纳率:25%
要么500G的,软件,游戏都装进去,把系统要么120G的做系统分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目前最大容量的固态硬盘是哪家公司产的?-固态硬盘,固态,大容量,哪家
感谢提问,鉴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所谓"最大"可能永远只是个瞬态,会被不断打破,所以本次答案也仅限于答题的这个时间点。目前正式公布过,且有成品的最大SSD是希捷(Seagate)去年展示的60TB Nytro系列。该硬盘也只有一个主控,而闪存晶粒超过一千个,为此希捷使用了ONFi桥接芯片,映射扩大主控的闪存通道。该硬盘拥有两个SAS 12Gbps接口,持续读写速度1.5GB/s、1GB/s,随机读取150000 IOPS,随机写入未公布,峰值功耗15W。上面这个是企业级,消费级最大的来自三星,型号PM1643,容量为32TB。最后再说两点,1、Intel近日宣布了一种代号“Ruler”的全新形态SSD,专为服务器、数据中心打造,号称可以在单面颗粒的情况下提供1PB(1000TB)的惊人容量。不过为此,Intel制定了一套新的标准,使其完全不同于从传统硬盘承袭过来的2.5寸、3.5寸规格,也不同于PCI-E扩展卡,如下图:2、刚前文提到的60TB希捷SSD日前也在纸面被更新。“Nytro 1000”系列则是新的企业级SATA SSD,基于3D TLC闪存,容量可以做到64TB,但不同于去年展示的60TB样品,这次接口从SAS改为全速的PCI-E 3.0 x16,内部由八块PCI-E 3.0 x4接口的M.2 SSD组成,彼此通过PCI-E桥接互连,而不再依赖一颗主控。性能方面,希捷称QD8持续读取速度可以高达13GB/s,QD64随机读取则可达2000000 IOPS。明年上半年出样。读写性能强劲不负众望,这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固态硬盘 _评测体验_当贝优选
读写性能强劲不负众望,这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固态硬盘
在机械硬盘读写性能仍裹足不前的时候,对它的不给力而懊恼的时候,固态硬盘在这些年内无论在速度与容量都翻了好几番,具备机械硬盘所不能比拟随机读写性能等优点,对系统性能提升非常明显,固态硬盘受到的关注度大幅上升,让它迅速成为消费者购置时优先的选择。随着游戏软件体积越大,120GB/128GB容量的固态硬盘明显完全不能满足日常存储所需,240GB/256GB的价格还是让普通用户不好接受,台电作为传统存储设备厂商在用户群中的认可度较高,固态硬盘的产品在市场中显露头角,其杀手锏应该就是性价比爆表,让囊中羞涩的玩家买到性能不错的产品,这些体验的台电极光A850固态硬盘京东售价449实在极具性价比,比同级五六百的售价要低一些,实际的读写性能表现如何呢,小酥这次通过详细测试数据以及拆解告诉你。台电极光A850固态硬盘采用了全铝外壳,左上角与右下角分别台电LOGO跟SSD标识,主体以活力橙为色调,磨砂质感摸起来很不错,不沾指纹也不容易出划痕,这外观更为迎合年轻玩家的审美眼光。金属外壳与外部空气接触的面积大,使得散热能力更好,进一步提升高负载时固态硬盘的读写稳定性,凸起的台电LOGO显得特别亮丽,表面斜纹批花处理方式使其极具金属感,有质感而又不突兀。正面四周边缘均以CNC精密切边抛光处理,经过高精度打磨视觉效果非常精致,过渡处用手摸上去没有明显的凹凸感,边框上有四个螺丝固定孔,还有一张易损保修贴纸,该位置下隐藏着固定外壳的螺丝,要拆解这块固态硬盘先撕掉它,保修服务也将不复存在。固态硬盘背面参数规格贴纸,简单描述了产品的型号和功耗大小,产品通过了CE、FCC等多项认证,输入电压5.0V电流1A功耗为5W,功耗方面控制的相当不错,低功耗不仅意味着更长的续航时间,同时也带来更低的发热量。这款固态硬盘采用一颗螺丝三个暗扣设计,边缘处预留了四个扣孔,从侧面看铝合金外壳的厚度很饱满,外壳的坚固性还是不错的,这极光系列固态硬盘容量有240GB和480GB两个版本可供选择,具体原因在拆解篇中告诉你。配置接口方面没有什么可说的,采用了最为普遍的SATA 3接口,人体或者环境产生的静电可对内部元件造成损害,无论在接触或者安装时也要注意不用接触针脚,官方标称连续读写速度分别高达500MB/S跟300MB/S,一个入门级固态硬盘到底能否达标呢?在展示速度测试之前首先插入拆解内容。固态硬盘的质量好坏处决于主控芯片和闪存颗粒,这两个关键性元件的质量,小酥接下来对这个固态硬盘进行拆解,徒手拆解会极大地损害电路稳定性,也将面临坏掉的命运,强烈建议各位不要起拆解的念头。先把隐藏在侧面的这块保修标贴之下的螺丝拧下,在沿周边撬开就可以了,经过小心拆解后终于能看到台电极光A850本体,PCB板覆盖面积不大还不到外壳的尺寸的一半,采用了少见的双面PCB板设计,在背面能看到一片闪存颗粒,PCB板与外壳间有一层静电保护膜隔离。主控芯片负责调配数据和控制整个SSD系统,通过拆卸图片可以看到的主控芯片采用了慧荣SM2258XT,兼容主流2D/3D TLC NAND颗粒与支持SATA 6Gb/s接口,SM2258XT是SM2258无缓存版本,此款台电极光A850固态硬盘并无采用高速缓存设计,PCB上并没有单独的高速缓存芯片,带缓存读取小文件的速度当然会更快,没缓存好处是突然断电不容易丢失数据,闪存颗粒读写速度跟反应速度本身就很高,是否内置缓存对读取速度的提升作用不大,且受接口传输速率的限制,至少对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并没明显区别,支持NVMe传输协议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就另当别论了。在闪存颗粒方面,台电极光A850固态硬盘采用了Intel原厂的16nm 3D NAND的TLC闪存颗粒,PCB正面那颗闪存产品编号为29F01T2ANCMG2,单颗闪存容量为128GB,虽说TLC在三种颗粒里面价格寿命最短,日常情况使用下那点运算和擦写量,远达不到消费级TLC闪存的设计寿命,再者这些年工艺已经进步了很多,TLC闪存耐久度还是值得信赖。闪存颗粒分为两种版本,PCB背面产品编号为29F64B2AMCMG2,Intel原厂闪存颗粒体质寿命方面完全不用担心,Intel有着世界一流的颗粒制作工艺,对其产品小酥是非常有信心的,台电极光A850固态硬盘240G跟480G版本的PCB布局应该没有任何区别,两面同样具有一个空焊的位置,闪存颗粒摆放方向也一致,具体的读写性能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重点,小酥接下来用性能测试数据说话。拆解就到这里结束了,接下来是上机测试,,建议SATA 6Gb/S接口配套SATA3线,以达到最高的数据传输速度,这次主要台式主机作为测试平台,使用华硕主板以配件的形式附赠SATA 3数据线连接,平时所使用SATA3数据线绝大部分是由主板厂商附送的。在这次测试中,为了更能体现出这款固态硬盘性能的极限,小酥使用四代I7 4770处理器,主板方面搭配华硕的Z87芯片组主板,BIOS中打开AHCI选项,驱动方面采用intel快速存储驱动,固态硬盘本身是不需其它的驱动,默认情况下微软系统自带的驱动。接下来的演示与测试均以Windows 10系统为例,当新购置了一块固态硬盘,首要的任务是对硬盘的分区大小进行更改,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器来操作,进入途径有两种,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右键单击此电脑,选择“管理”选项进入磁盘管理器,如果打算将固态硬盘用作为系统盘,初始化磁盘建议调整为GPT分区,不过需要配合UEFI使用,Windows 10都已经原生支持UEFI,启动速度比BIOS+MBR更快。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分配磁盘空间,系统分区的分配空间越大越好,因为需要安装其它应用程序,分区时需要注意4K对齐,不然会让读写速度降低了很多,这会对固态硬盘的性能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格式化选项中将分配单元大小调整为4096。UEFI+GPT的劣势在于分区比较麻烦,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器只能完成个别操作,除了自带的磁盘管理功能外,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第三方软件,部分功能至少Windows自带磁盘管理不能做到,例如MSR分区之类的操作需要使用第三方的DiskGenius分区软件去完成,创建新ESP分区跟创建MSR分区两个选项按需勾选,MSR保留分区是GUID分区表磁盘都要求的分区,ESP引导分区安装系统时会动创建分区,如若需要却又不急于安装系统可以先行创建。系统安装方法就不去赘述了,先一起来看看CrystalDiskInfo信息,能够直观反映固态硬盘的使用时长、读写量等信息统计,台电极光A850固态硬盘的实际容量为224GB,符合240GB的标注容量,同样市面上的大部分120GB只有的容量为112G,全新的主机读取量写入量一般为0,由于小酥应测试的需要在硬盘中写入了不少数据。基于真实使用场景进行压力测试,使用AS SSD Benchmark持续读写速度测试,测试文件大小设置为10GB,1GB对持续读写性能基本不具鉴别意义,这款台电A850固态硬盘485MB/S的顺序读取速度,450MB/S的顺序写入速度,在入门级固态硬盘中表现出应有的水平,应付日常生活工作中各种场景绰绰有余。AS SSD Benchmark界面中有两处绿色字体部位,第一行iaStorA是英特尔的AHCI驱动程序,msahci是微软通用AHCI驱动,第二行如果是绿色字体说明固态硬盘已是4k对齐,如显示红色字体则是需要重新格式化4K对齐,AS SSD compression Benchmark将读写速度曲线都罗列出来,速度曲线应该算是比较平稳。第二个速度测试软件是HD Tune Pro,基准测试就不跑了,直接跑文件基准测试,文件长度同样设置为10GB,在写入文件的大概二十秒内的时间,曲线比较微小且平稳地增增减减,整体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读取测试过程速度一切正常,不仅速度快稳定性也有保障,和主流消费级SATA接口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相比并无明显差距。小酥对从前面的传输速度测试来看相当的乐观,持续读写速度和最大读写速度与宣称的差距不大,超高速传输的固态硬盘除了安装在主机内部,亦可搭配移动硬盘盒使用,尤其是对于那些摄影师或者高清爱好者,这类需要经常更换读写数据的朋友们更为重要,可以弥补机械硬盘速度慢不耐震动所造成的不便与限制,无需长时间等待便可完成数据传输。搭配移动硬盘盒使用容易受底层SATA to USB控制芯片因素影响,传输速度肯定是不如采用SATA 3数据线连接,USB3.0接口下读取写入平均速度为381MB/S与342MB/S,性能只达到SATA 3线连接方式的76%,即便如此读写速度令人非常满意。4K随机读写成绩就比较难看了,这个锅还得要硬盘盒的底层控制芯片来背,对移动存储数据基本都是持续读写,4K随机性能的重要性不高,而在数据传输稳定性的成绩很相近,即使有些波动范围还是比较小。机械硬盘因高容量低价格优势一直坚挺着,目前大部分台式机用户通过固态硬盘搭配机械硬盘,这个组合不仅降低购置成本还能提供更佳的性能,这对于笔记本用户来说只能是在其中二选一,对于笔记本这种经常移动且受冲击较为频繁的环境,小酥会优先推荐固态硬盘。固态硬盘和传统机械硬盘比起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速度快且稳定,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在100-200MB/S,固态硬盘则在400-500MB/S,众所周知在使用固态硬盘时,载入游戏的时间会更短,以《使命召唤14:二战》为例子时间缩短了超过一倍。这个台电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均在450MB每秒以上,各位最关心的还是带来那些方面的提升,附上一个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对比视频,首先是系统启动速度的展示,固态硬盘下系统启动时间只要12秒,而机械硬盘则需要接近半分钟的时间,大型游戏方面采用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普通机械硬盘在游戏加载的耗时是一分多钟,而固态硬盘则只用了17秒,差距可以说是非常的大。固态硬盘优异的读写性能,可以大大减少游戏载入时间,显著提高启动系统速度,对日常试用的影响是非常明显,那种一点即来的感觉真的很爽,小酥测试多个游戏跟程序后,将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证明了不同磁盘速度对载入时间的影响。谁想慢悠悠坐等开机加载浪费时间,载入速度提升近一倍到三倍不等,仅仅对启动速度有飞速提升,特别是大地图的游戏性能会明显加强,移动时出现频繁读取地图数据的现象,树木房屋需要一定时间才会加载出来,这个时候就得卡一段时间了,足以让对方拿着上好膛的枪对着自己,网络游戏使用固态硬盘那是必须的,不然真的非常影响游戏体验。固态硬盘优越的性能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稳定的性能与可靠性还是消费者首先需要考虑的,这款台电A850固态硬盘选用了Intel原厂的16nm TLC闪存颗粒,Intel作为存储行业一流的厂商,其闪存颗粒品质无论在可靠性及耐用性还是比较有保障的,至于TLC闪存的寿命那根本不是事儿,真正在乎数据安全的才不会把重要数据都寄托在一块硬盘上。从以上测试中相信大家也都能看出台电A850固态硬盘的优势了,开机启动跟读取载入所用的时间长与短给予用户自身完全不同的体验,根据持续读写测试,与时下主流固态硬盘基本处于同一性能级别,性能上表现不算出彩同时也没有瑕疵,价格定位上依然走注重性价比的路线,对比其它著名品牌的240GB/256GB固态硬盘有着超过百元的价差,性价比表现可谓最为抢眼,消费者追求个性价比也实在太正常,最重要的是主控跟闪存颗粒没有缩水,对于追求高性能存储的主流玩家来说非常值得考虑的。优点:1,Intel原厂闪存颗粒性能和质量都可以得到保证。2,活力橙的全铝外壳,好看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散热。3,450MB/S的持续读取写入速率稳定可靠。4,便宜得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了,待改善地方:1,软塌塌的包装外壳实在让人担心能否承受长途跋涉的奔波。
大家都在看
QQ: 用户QQ群: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当贝优选微信公众号
浙公网安备 45号 浙网文(6号 浙ICP备号 Copyright & 2013 - 2018 DangBei.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性价比固态硬盘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