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显卡 赛扬会不会带不动显卡有外观不同的

GTX 1060 3G和6G对比 | GTX 1060 3G和6G性能差多少_什么值得买
本是同根生:GTXGB 显卡,到底怎么选
前言GTX1060&3GB最后还是来了!最开始说GTX 1060将会推出一个3GB显存版本,随后说不会发布,直接发布GTX 1050,然后还是GTX 1060 3GB上市了。看来NVIDIA也是相当纠结&GTX1060&3GB是从GP-106核心阉割而来,流处理器从原来的1280削减为1152个,显存从6GB拦腰减半为3GB,这也是为啥这两款的显卡的价格差距比较大,毕竟不只是显存的容量不同,其实这明明是两个型号的显卡,应该叫GTX1050Ti或者GTX1060SE啥的,但是并木有,让一些小白朋友有点晕&。不明白NVIDIA为啥要这样故意混淆视听!从参数很容易看3GB版的流处理器减少了10%,那么理论上3GB版应该有6GB版90%以上的性能,这没啥可说的。显存容量就直接减半,这种幅度的缩减就比较大,一上市就引来了些争议。&有黑的:就算的性能,但是只有3GB显存,跑分可能高,实际游戏,可能只有有970,960的效果,未来几年内3GB显存必定被各种爆!&有粉的:大显存就是个噱头,误导消费者,玩4k,8GB都得爆显存,爆显存也是偶尔卡顿一下 马上就调整回来了,是1080P,基本没有差别,性能差一点,便宜三五百块钱,咋不划算!&价钱党:为毛要执着GTX1060呢,加钱买GTX1070呀!在Pascal出现之前,显存还是2GB主流;4GB高端,只有GTX980TI这种卡皇才有6GB的显存。一觉醒了发现3GB/4GB成为主流;6GB/8GB成为高端,未来的卡皇还可能会有12GB的显存!这个世界的变化真是快啊,但我忽然想起几年推显卡的手段呢&&为了服务大众,我来简单测试下这两款显卡的差距,看看3GB是否够用?大显存是否噱头?==============================显卡外观与拆解从朋友借了张:影驰GTX 1060 GAMER 6GB&自己入手:影驰 GTX1060 骨灰黑将 3GB&现在发帖居然还要购买凭证,好严格啊&,避免再说我做广告,把商家遮蔽吧。虽然一个是GAMER系列一个是骨灰系列,其实只是外观配色有不同,用料和频率基本都是相同的,这也让对比测试也更加合理。影驰的显卡,名人堂是第一档的产品,GAMER和骨灰紧随其后,算是第二档产品。黑色风扇的是GTX1060 骨灰黑将3GB;红色风扇的是GTX 1060 GAMER 6GB。高度上都是占2个显卡卡槽,标准的厚度。GTX1060没有SLI接口了,大概是NV也惧怕2张1060组SLI后爆发出洪荒之力,直接干掉老大1080。做为甜点级的产品居然都不支持SLI,确实是一大遗憾。供电也是一样的:2个6pin,比公版多一个6pin,可以说是供电加倍了,当然6+2pin供电理线方便点,而6+6pin供电显然能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力,各有优点。此外2个6pin的间距蛮远的,同时卡扣也是在上面,方便拆装电源接口。侧面:GTX1060 骨灰黑将3GB的侧面LOGO是&GALAX&;GTX 1060 GAMER 6GB的LOGOSHI &GAMER&,都是带信仰灯的哦!三个风扇三热管的散热配置,对GTX1060是足够的。2款和PCB的长度也是一致的,自己量下散热长度为285mm左右,背板长度大概不到270mm,同时也是PCB长度。I/O接口也是一样的:包括1个DVI接口、3个DP接口和1个HDMI接口,和公版保持一致金属背板的开口也是一样的,LOGO不一样而已;背板的开口处能看到两颗聚合物电容,以前的小黄豆基本已经绝迹江湖。拆解来看看PCB板也完全是一样的布置,都是采用了5+1供电,相比公版的3+1相供电设计算豪华了;供电采用了全固态贴片电感、1上2下MOSFET,固态电容为被比尼吉康收购的。再来看看细节:都是颗小核心,3GB的编号是GP106-300-A1;6GB的编号是GP106-400-A1。显存都是来着三星GDDR5显存颗粒,3GB的一颗容量应该为512MB;6GB的一颗容量应该为1GB;供电的主控都是一颗uP9511P,只是后面的编号有不同。聚合物电容,也是小编号有不同。散热器也是一样,都是3根6mm的热管,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镀镍。GTX 1060 GAMER 6GB风扇外面的保护壳上有LED灯条,侧面的LOGO也有灯,都能通过软件进行RGB灯效调节GTX1060 骨灰黑将3GB只有侧面的LOGO有灯效,也是能通过软件进行RGB灯效调节的,效果上要略逊一筹。===========================理论性能测试自己硬件平台如下,测试GTX1060应该没有瓶颈。CPU:& &&&i7-6700K(OC:4.5GHz)主板:& 华硕MAXIMUS VIII RANGE显卡:& 影驰&GTX1060 骨灰黑将3GB&&&&&&&&&&&&&影驰 GTX 1060 GAMER 6GBSSD:& && M6G+ 128G M.2 2280内存: & 影驰 GAMER DDR4 机箱:& COOLMAN Beast 机箱电源: &SURPASS 500全模组电源系统: &Windows 10驱动: &NVIDIA ForceWare 372.70先来跑分咯!可以看到基础频率为1557MHz,Boost的频率为1772MHz,测试中记录的最高频率为1961.5MHz,完全一样的啊,所以测试中完全是同频,非常完美的对比测试哦&,此外测试的功耗为最大的功率。3DMark113GB6GB运行完测试3GB的最高温度为52度;6GB的最高温度为59度;核心差10%而已,温度差的还蛮大。新3DMark3GB6GBUltra是以4k为基准的测试,不过显存消耗并未超过2900MBTime Spy3GB6GBHeaven ExtremeValley Extreme HD做个汇总方便大家看,可以看到3GB的性能达到6GB的93~95%,真的是相差不多啊,而且从跑分上来看已经是公版GTX980的水平了,当然要说明的是所有测试中最大显存消耗均未超过3GB。由于测试中功率一直在变化,所以很难测出一个平均的功耗,只是找了个最大的功耗,所以也不是非常准确,参考一下吧,3GB的功耗也只是比6GB稍低一点,官方给出3GB和6GB的TDP都是120w,这个结果也能符合官方的说法。测试的功率其实是输出功率,算80~90%的效率,真正的输入功率大约也只有200w出头,现在主流的平台功率就这些,太让卖电源的伤心了吧&用FURMARK测试一下温度和功耗的情况:10分钟后3GB的温度为59度;6GB的温度为93度,明明功率基本一样,温度的差异很明显,难道是个体的差异?由于测试中显卡频率并不是最大的,所以功率反而没有比前面的测试高。3GB:6GB=========================游戏性能测试开始游戏测试了,显示器的分辨率其实是:10),在设置中强行设置为1080p,为了和主流显示器一致。杀手5、热血无赖、古墓9、地铁四款游戏的抗锯齿、画质、特效都开到最高,2款显卡benchmark测试中的平均帧数都能超过50,虽然没有余量了,不过也能基本保证游戏流畅运行。巫师3和孤岛3如果抗锯齿、画质、特效都开到最高,帧数只有40多,所以很难说流畅了,巫师3关掉毛发的特效后,能增长到50帧以上了;孤岛3把抗锯齿降到MSAA 2X可以到60帧了,由于这两款游戏没有benchmark,所以测试为特定的场景,可能无法代表整个游戏的表现,像孤岛3如果是室内场景帧数就会高很多。这6款游戏即使在2k分辨率下,显存的消耗也不会超过3GB,所以2款显卡的差距基本和理论跑分呈现的趋势一致,平均起来3GB达到6GB性能的95%,非常超值了。奇点灰烬如果抗锯齿、画质、特效都开到最高,40帧也达不到,抗锯齿调至MSAA到4X、各种画质都调至中可以达到接近60帧(其实这款游戏画质消耗的资源比抗锯齿要大的多),6GB版本消耗的显存要比3GB多些,高开时也超过了3GB,不过也很难断定3GB的显存不够了,因为游戏都是很贪婪的,如果显存比较大也会多占用些。从性能的差距来看平均起来3GB达到6GB性能的96%,和前面的一致,貌似3GB的显存也是够用的。单独分析下DX12开最高的情况,使用MSI Afterburner软件记录下显存和内存的占用情况,发现3GB版的内存占用量要多点,也很有可能占用些内存容量,这种显存消耗在3GB左右的很难分析清楚,反正从效果来讲,3GB版也能胜任了!GAT5也出现了设置相同,6GB版本消耗的显存要比3GB多些的情况,【MSAA:X8;画质:非常高;进阶影像:关】这组测试,3GB版本直接显示显存不够了,没法确认这组设置,真是连给个暴的机会都没有。从性能的差距来看平均起来3GB达到6GB性能的90%,要低于前面测试的结果,而且抗锯齿、画质、特效开的比较高的情况下,3GB和6GB的差距又会增大,但是看内存消耗,却没有出现奇点灰烬中3GB版的内存占用量要多于6GB版的情况,而且3GB进行的3组测试最大显存消耗均小于3GB,也没有明显爆显存的现象。不过10%也算正常的差距吧,毕竟流处理器的差距也算10%。全开显存超过3GB直接就不让你用,真是不给面子啊!&最后来测试显存杀手古墓丽影崛起,这款最新的游戏大作基本可以算做显存黑洞了,抗锯齿最大可以开到SSAA 4X,画质可以直接选非常高,会自动设定各种特效,但这时并不是所以的选项都是最高,有2~3个选项算是中等特效吧,试过全开,6GB的版本帧数只有30帧,也被爆显存了,所以这种测试没有进入统计。而且试过用GTX1070测试这款游戏,8GB也会被完全占自,真感觉这款游戏是有多少显存就会用多少显存的黑洞&。可以看到显存基本被用到满,随着抗锯齿、画质、特效开的越高,两款显卡的差距也越大,最大的差距是3GB性能只有6GB的75%(还不是特效全开高的情况下),而且测试中也能明显发现3GB很多场景帧数只有十几帧,明显被爆了。只有抗锯齿开到FXAA,3GB的性能才能接近6GB的90%。DX12的三组测试,使用MSI Afterburner软件记录下显存和内存的占用情况,发现3GB版的内存占用量到了11GB左右,6GB版使用内存只有8GB左右,明显3GB版显卡借用内存了,不过毕竟内存的频率低,还是难救的回来,=========================科普“抗锯齿”从前面的测试可以看出很多游戏的抗锯齿设置对显存的消耗是很关键的,而抗锯齿又有很多种:SSAA.MSAA,FAXX,不了解的人看了也会很头疼,这里简单科普一下:抗锯齿(Anti-aliasing):全称应该是为”抗图像折叠失真“。在游戏中有些物体边缘总会呈现三角形的锯齿俗称“狗牙”,抗锯齿就是指对这种物体边缘边缘进行柔化处理,让图像边缘看起来更平滑更柔和,使画质效果更好,消除多边形结合处的错位现象,降低了图像的失真度。第一代的抗锯齿技术就是SSAA超级采样反锯齿。效果非常好,简单来说就是把分辨率更高的图像压缩到低分辨的画面上去,比如把4K的图像压缩到1080p给你看,图片当然非常清晰,画质也高。可想而知这种对整个画面进行处理方法的代价非常大,对资源消耗也会异常高。第二代的反锯齿技术是MSAA多重采样抗锯齿,只对Z缓存(Z-Buffer)和模板缓存(Stencil&Buffer)中的数据进行超级采样抗锯齿的处理。简单来说只对多边形的边缘进行抗锯齿处理而不是整个画面了。这样MSAA对资源的消耗需求大大减弱了,当然理论上在画质上是不如SSAA。但是即使是MSAA,也是会消耗一定的资源从而影响到游戏的帧速。于是就有了FXAA快速近似抗锯齿(Fast&Approximate&Anti-Aliasing)&。它相当于MSAA效果的一种高性能近似值。运行于目标游戏渲染管线的后期处理阶段,也不会使用DirectCompute,而只是单纯的后期处理着色器,不依赖于任何GPU计算API。所以对资源的占用就非常少,影响帧速的作用也少了。虽然没有狗牙了,不过使用FXAA图像会显得比较模糊,锐度会下降。也使得画质不如前两者处理的效果好。除了这三种最基本的抗锯齿外,还有CSAA、SMAA等等,有兴趣可以自己百度下。古墓丽影崛起中最高的抗锯齿就是SSAA了,难怪会被爆显存,截取下不同抗锯齿设置下的图片效果,看看有啥不同!FXAASSAA X2SSAA X4明显可以看出FXAA相对模糊,SSAA处理的画面则要好的多,不过我没感到SSAA X2和 X4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可是这两者的帧数却又10多帧的差距。所以如果自己的显存容量低些的话,完全可以合理地减低抗锯齿的设置,效果也不会有太大的降低。此外前面讲过出现狗牙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分辨的制约,分辨率越大,画质就越好,所以如果是2k或者以上分辨率下进行游戏的话,可以降低抗锯齿,以提高帧数,效果也不会差。======================总结通过辛苦的测试&,大体可以判断&:1)在显存够用的情况下:3GB版能达到6GB版性能的90%以上,而均价应该会低三到五百左右,就显得非常超值了。2)如果显存需求略超3GB,系统会调用内存来救急,效果也不会太差。3)如果显存需求远超3GB,调用内存也没用了,爆显存就成为必然。会不会爆显存,要看不同的游戏情况,即使爆了,也不要无脑黑,也可以通过调节设置来平衡帧数和画质,毕竟是甜点级的显卡,不能太任性的直接特效全拉最高愉快地玩,还得自己动手仔细调节摸索。价格上,6GB价格现在2000左右,对于甜点级产品来说,左右的3GB无疑会更甜点。当然6GB版也是值得选择的,如果说3GB是适合当下的,适合网游的,那6GB版就是属于未来了,以后的游戏大作很可能对显存容量的要求会越来越多,6GB会应对的更加从容,此外在高分屏下也会有优势,如果想长期使用的,6GB会更合适点。以上大体就是我的见解,可能不全对,但是不可能全不对吧&。本人纯属业余,时间精力有限,测试很难做到完美,这次也缺少高分屏的测试;GTX1060 的价格区间还有A卡的竞争:480 8GB/4GB 、470,也没一起进行对比测试(主要是没借到&),以后有机会再慢慢玩。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32)
飞利浦星球大战BB-8版电须刀 SW5700
COZY STEPS 2018春季新款时尚浅口尖头平底休闲鞋
红米Note 5
网易严选 YX-TL-01A 智能马桶盖
日本乐天国际 好物研究师 2000RMB体验金
赞128评论37
赞278评论156
赞158评论61
赞1746评论1129
赞781评论458
赞573评论300
赞576评论369
赞437评论668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div id="click_content_aid_
<div id="favrite_content_aid_
2016年度巨献(6):Radeon RX 480显卡横评
2016年度巨献(6):Radeon RX 480显卡横评
19:49&&|&&作者:
&&|&&关键字:,,,,,,,
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两个架构之一,Polaris架构在今年市场上最重要的表现就是Radeon RX 480显卡,那么市面上哪一颗是最闪亮的北极星呢?我们的横评会告诉你。
本文约10605字,需18分钟阅读
在风云变幻的硬件市场上,每一年都不仅像一座高地,更像一场江湖,虽然用无数的产品参与其中,但是话题与争议永远属于那些在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在今年的硬件江湖中,似乎再也没有可以任何产品可以掀起比GeForce
GTX 1060、Radeon RX 480这两者更大的舆论风波,如果今天有一篇新闻里同时出现这两张显卡,我一闭眼就猜得出评论会如何发展。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两张显卡能够吸引如此之多的眼球和口水是有必然的客观原因的:正面相对的定位、相去不远的性能、彼此都有自己擅长的表现领域,再结合近年发展中的曲曲折折,他们一上市就意味着年度最火热的两张显卡早晚有正面交锋的一天。不单是我站,国内外很多硬件网站都将关注点的比重极为慷慨地分配给这两张显卡,不知不觉间,他们也早早地在我们年度横评的方案中榜上有名,成为不可动摇的头两号座次。其实北极星对应的天体是一直在变化的,目前的北极星是小熊座内最亮的恒星:勾陈一(Polaris)而在14000年之后,天琴座最亮的恒星:织女一(Vega)将会是地球新的北极星首先还是来说说Radeon RX 480的架构和本身的规格。从2011年底Radeon 的GCN 1.0开始到Radeon RX
480发售已经有四年多的光阴,GCN后面的版本号也屡屡进位到4.0,最终成为驱动Radeon RX 480的那颗Polaris
(北极星)架构。新一代架构的全新之处从“北极星”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来:利用新的14nm
FinFET架构大幅降低功耗,彻底甩去头上那顶高能耗的帽子。当然,这梦想是否能成功放飞还需要我们后面的测试来进一步看看。GCN 4.0:Polaris虽然已经是GCN 4.0,微架构依然没有多少变化,仍然是每组计算单元(Compute
Unit,CU)包含64个ALU单元组成,但是在新制程的驱动下,AMD官方表示Polaris架构相比Radeon R9
200系列的Hawaii架构,核心的CU单元性能提升15%,效能则为后者的2.8倍(以上分别以Radeon RX 480、RX 470相比R9 290、R9
270X得出)。从芯片面积来看,Radeon R9 380/X是366m2,而Radeon RX
480已经缩小到232m2。很明显,这一代Polaris架构本身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在性能上突飞猛进,而是优先扭转能耗比的劣势。从命名上来Radeon RX
480取代的是Radeon R9
380/X,收纳36组CU单元之后一共拥有2304颗,显存控制方面是中规中矩的中高端配备:256-Bit位宽配备4/8G
GDDR5显存,从成本和性能定位来说是合适的,32组ROPs也和上一代一致。Radeon RX 480相较于前辈和对手的规格一览参选的五张Radeon RX 480显卡一览不过严格来说Polaris架构的进步之处并不仅仅有以上的Highlight,大家应该还记得在2012年的NVIDIA Kepler架构中首次引入GPU
Boost 1.0,原本就是首张突破1 GHz频率的在频率上非常好看,相比之下Radeon阵营这边则比较沉默。而在今年的非公Radeon RX
480之中,频率定在1300 MHz的就不在少数,当然,这同样是制程和架构优化带来的积极变化,虽然在这一点上Pascal架构的表现堪称妖孽。性能上Radeon RX 480和GeForce GTX 1060接近,超过GeForce 而接近GTX
980,配合合理的价格非常能让人接受,是老兵理想的替任者。这一次我们所选参加横评的Radeon RX 480包括一共五张显卡,包括蓝宝石的超白金(Sapphire Radeon RX 480
Nitro+OC)、华硕的猛禽系列(Asus Radeon RX 480 Strix)、讯景的黑狼进化版(XFX Radeon RX 480 Black
Edition)、迪兰恒进的“X”系列(PowerColor Radeon RX 480 X-Serial)和酷能系列(PowerColor Radeon RX
480 DualCool)。衡量性能的绝大部分因素都来自GPU Clock,从数字上来看这五张的起步都很高,最高的蓝宝石超白金达到1342 MHz,讯景的黑狼进化达到1338
MHz,而定位并非第一梯队的迪兰酷能系列也有1279MHz。
评分标准:超能指数评分细则评分标准:在长期的显卡、主板、存储设备、电源等等产品的评测历史之中,我们根据设备的不同类型总结出一套成熟的评分标准,包括对于产品设备的素质的超能指数以及评价产品是否值得购买的性价比指数,首先说说超能指数,它主要衡量产品的造型是否美观、视频接口是否完善、供电部分的用料是否足料、尺寸是否对于机箱和散热器友好,以及最为客观的性能、散热、静音、超频、功耗五个方面。具体项目的分值如下:一、外观&造型:10分二、规格与功能:35分(1)视频接口:3分(2)供电、用料:15分(3)兼容性于易用性:5分(4)特色功能:10分(5)附件:2分三、数据测试:55分(1)基准性能:15分(2)超频性能:10分(3)散热表现:10分(4)噪音音量:15分(5)功耗控制:5分以上分数求和之后的总分就是超能指数,衡量的产品本身的性能表现。另外一个衡量标准就是性价比指数,计算公式为:性价比指数=K·超能指数/价格+2·保修年份(K为修正系数)说完评分标准我们再来看看本次的测试平台。此前我们惯用高端的是Intel -E Core
i7-5960X处理器,不过由于较多读者向我们反映X99平台太不亲民,因此我们此次选用更新、更主流的KabyLake架构的Core
i5-7600K处理器、华硕ROG MAXIMUS IX FORMULA Z270平台,详细情况可以参考下方图表。上图标注的显卡频率为默认最高的Turbo频率
参测显卡外形测试:圆润小巧更受欢迎对于评测的开篇评测内容,首先我们以显卡的外观开始,这也是全文唯一的主观内容部分
。在这次的五张显卡中他们的设计语言各异,我们就一款一款的评价。首先来看看华硕的Radeon RX 480 Strix。它的模具几乎直接照搬GeForce GTX
1060 Gaming的设计,坦白来说这样的外观确实算得上是辨识度广,没有很多厂商一样盲目的堆砌RGB灯效,反倒使用的很克制,只有导风罩的边缘和背板位置使用RGB。相较于其他选手要么棱角分明、要么圆润流畅的外形
,华硕的猛禽系列倒是夹杂着这两种风格,三颗风扇周围的导风罩仿佛是拼接起来的板甲,这样的设计还是很不错的,放在机箱里也很稳重,我们为他打出8.5分。再来看看迪兰的酷能系列。相对于这次参选的其他四张显卡,酷能的定位并不高。从酷能的正面定妆照来看,它走的是棱角分明、甚至是有几分狰狞的路线,比如在官方的宣传资料中它的风扇就被成为“双叶刀锋扇”,但必须承认的是,酷能本身的颜值并不算突出,显卡本身的塑料感还是比较重的,而且在这个竞相推出RGB灯效的市场中,酷能被点亮后甚至可以用“沉默”来形容,而在很多厂商绞尽脑汁尝试差异化的背板上,酷能甚至完全没有装饰,如同黑洞一般,未免显得过于低调,因此我们在这里为酷能打出6分及格分。酷能看完之后再来看看同样是迪兰品牌中的“X”系列。相比定位低一级的酷能,“X”系列的外观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在造型上几乎完全是酷能的反面,作为唯二使用三风扇的参选显卡之一,“X”系列显得狭长而尖锐,而看到中央那个鲜艳得甚至有些饱和的猩红色“X”字样,压迫力似乎扑面而来。不过小编个人不是很喜爱的一点就是为追求在并不长的身躯上塞进三个风扇,每个风扇的直径其实并不大,散热效果先不提,视觉上也会显得有些拥挤和狭窄。迪兰“X”系列在散热器的侧部也没有免俗,“X”
Logo在被点亮后会闪耀出猩红色的眼光,不过缺少RGB灯效是一个遗憾。背板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美化,但是缺乏精致感,最后我们为其打出7分的成绩。蓝宝石的超白金系列可能是被网友关注最多的一款显卡,它的颜值也是小编颇为偏爱的一款,首先它足够圆润、轻巧、尺寸也控制的很趁手,这在目前有些盲目做大的风潮中还是有些先见之明的。虽然同样是塑料导风罩但是蓝宝石没有做出多少廉价感,灰色的配色和RGB灯效结合在一起让小编很是喜爱,最后小编为其打出9分的成绩。讯景的黑狼系列是一个让小编颇为犹豫的对象,单就显卡本身来说黑狼并不算是多么精致的显卡,作为双风扇设计的它并没有控制好长度,证据就是它的身长和三风扇的迪兰“ X”系列已经很接近,导风罩的外观也缺少特色和亮点,黑洞洞的有些单调,但是相比上一代Radeon
300系列的“煤气灶”的外形,黑狼进化已经在流线型的外表上有所改观,因此我们为其打出7分。那么在这唯一一个主观的环节,我们最后的胜出者是蓝宝石的超白金系列获得9分,华硕猛禽系列紧追在后获得8.5分,迪兰的“X”系列和讯景的黑狼的外观小编个人觉得是中上的水平,拿到7分,而定位主流的迪兰酷能系列则外观平平,我们为其打出6分。
视频输出接口:齐头并进、VR Ready分胜负显卡的视频输出接口没什么特别好说的,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AMD的公版也已经提供合理的设计。但是按照兼容友好程度的考虑我们还是来评价一些对于多平台使用场景的使用方便情况,还是首先来看看华硕的猛禽:包括两处DisplayPort 1.4接口(下右),两处HDMI 2.0b接口(下左),其中包括一个VR Ready特别接口,以及一个DVI接口(最上方),在齐全的同时还有对于VR的支持,我们为其打出满分3分迪兰酷能的视频输出接口拥有三处DisplayPort接口、一处HDMI接口,以及一处DVI接口,定位主流的它并没有VR Ready特性。我们为其打出2.5分。迪兰“X”显卡的视频接口方案和自家的酷能完全一致,没有VR Ready接口,因此得分和酷能一致得到2.5分,具体我们不再赘述。蓝宝石的超白金和华硕猛禽是唯二支持VR Ready特性的显卡之一,它的视频接口方案和华硕猛禽一致:两处DisplayPort接口、两处HDMI接口(其中一个为VR Ready)以及一处DVI接口,一样获得3分。最后再来看看讯景黑狼的视频接口方案,和迪兰的一样(其实也就是公版的方案),这里同理不再赘述,获得2.5分。最后在本环节的得分如下:在大家的同质化方案下,蓝宝石超白金和华硕猛禽作为维二支持VR Ready HDMI接口的显卡,可以得到3分的满分,剩下的三位竞争者虽然方案齐全,但是没有对于VR的亲和,因此获得2.5分。
安装兼容性:轻巧才是美安装兼容性部分衡量的是显卡对于机箱的友好程度,也就是用户使用该显卡所付出的精力的成本,包括显卡的长度、重量、插槽位和供电接口四个数据,该组得分越高说明该显卡对于机箱越亲和、玩家选择他的成本越低。还是从华硕的猛禽开始,它的设计其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它的重量最重(1075克)、长度最长(298毫米),PCB和散热器的设计其实甚至超过Radeon RX 480自身的客观需求,在大家的插槽位和供电接口都很亦步亦趋的情况下非常被动,因此只能获得3.5分(满分5分)。迪兰酷能在这部分显示出作为一张主流系列显卡的特质:重量最轻、长度最短、供电接口也只有6Pin,因此获得5分。迪兰的另外一张“X”同样是三风扇,所以长度达到282毫米,重量也有840克,获得4分。蓝宝石超白金是一张设计很紧凑的显卡,所以他的长度只有241毫米,重量也控制在770克,可以获得4.5分。最后的讯景黑狼的长度为280毫米,这一点很不应该,因为已经迪兰“X”系列的三风扇长度相去不远,重量也很接近,我们为其打出4分。该环节得分总结如下:
显卡规格用料:夜空中最黑的星在这部分我们主要考察显卡厂商对于PCB电子元器件的用料和设计,还是按照厂商首字母的顺序先来看看华硕的PCB:猛禽系列的PCB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首先大家可以看到7+1相华硕订制的SAP
II电感和来自钰邦的5KW10系列电容,三星K4G80325FB-HC25显存芯片,IR 3555M MosFET,供电主控为ASP 1300系列,来自钰邦的5KW10系列电容、SAP II电感IR 3555M MosFET再来看看迪兰,虽然酷能的价格和“X”有200元以上的价差,但是它们的PCB是一脉相承的,采用的都是6+1相封闭式电感,万裕ULR电容,IR
3567B主控、4983NF系列MosFET,显存芯片也都是来自三星的K4G80325FB-HC25,其实GeForce GTX 1060
6GB使用的显存芯片也是这种。迪兰“X”系列和酷能的PCB设计几乎没有区别蓝宝石超白金的用料稍好,6+1相黑钻4电感,钰邦5KW18电容,IR 3555M MosFET,IR 3567B主控,比迪兰的用料更好。讯景的黑狼拥有6+2相供电,其中6相为Ture X全金属封装铁素体电感,IR 3555M MosFET,IR
3567B供电主控,电容方面特征不多,可以确定的是820uf、限压2.5v的固态电容。综上,由于讯景在电感方面的用料较为慷慨,我们将黑狼定位本回合的第一名,得到15分,华硕猛禽系列稍逊拿到14.5分,蓝宝石超白金拿到14分,而迪兰的酷能和“X“系列两位选手的分数都是13.5分。
显卡附件:重点果然都在显卡上显卡附件部分同样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说明的地方,虽然大家在拆封的时候肯定很希望盒子里面装着很多内容,但现实是在参测的显卡包装盒中绝少有出驱动光盘和说明书以外的内容,华硕的猛禽好歹还有两条扎带,分量最重的讯景黑狼进化也只有一条双6Pin转8Pin的转接线。因此对于仅仅提供驱动光盘和说明书的选手我们统一打出0分。迪兰“X”的随卡附件华硕猛禽的随卡附件蓝宝石超白金的随卡附件讯景黑狼的随卡附件最后公布本环节的得分,提供两条扎带的华硕猛禽获得0.5分,赠送双6Pin接口转8Pin接口的讯景黑狼获得1分。
显卡特色、亮点部分虽然显卡的发展道路一直是追求越来越高的性能,但是根据跑分衡量一款显卡的价值实际上是挤压市场的一种行为,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商根据自身的条件来为显卡增加额外的特色和亮点,以拉大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化表现。前有开拓后有追赶,风潮来临的时候也是市场审美集中化的时候,比如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甚至泛滥的RGB灯效和庞大、硕长的板身,因此独特的设计和功能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环节我们会统计显卡有哪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部分,首先是华硕的猛禽。华硕在板卡市场耕耘多年,手握大量的技术积累,我们测试的这张猛禽就拥有Aura
RGB灯效、FanConnect风扇系统和VR Ready HDMI接口,可以给8分。而迪兰的酷能系列则没有太多亮点,本身也是通过更易于接受的价格攻占更多的玩家,我们为其打出6分的及格分。而“X”系列则拥有辨识度极高的猩红色“X”散热上盖,并且拥有双BIOS功能,可以给出7分。蓝宝石超白金拥有6模RGB灯效、Nitro Booster一键加速、风扇快拆设计、VR Ready HDMI
Port接口优化,最为丰富可以发出9分,最后讯景黑狼进化版凭借快拆风扇设计、双BIOS切换和辨识度极高的包装盒可以拿到7分。最后,在进行性能部分的测试之前,我们来看看外观部分的总得分,蓝宝石超白金凭借39.5分的成绩问鼎第一,华硕猛禽以38分获得第二,讯景黑狼以36.5分获得第三,这三张也是此前受到关注最多的三张,而相似性很高的迪兰酷能和“X”系列在得分上也很接近,分别为33分和34分。
基准性能测试:主频决定命运外在部分赏析完毕之后我们终于开始内在部分的评析,最先开胃的部分首先从基准性能开始,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对于五张显卡的定位和强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很多用户平时的印象一样,显卡的运行频率对于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我们测试的五张显卡中,有四张显卡的频率都非常高,达到1310
MHz以上,他们是华硕猛禽系列、迪兰“X”系列、蓝宝石超白金系列和讯景黑狼进化系列,分别可以冲击1310 MHz、1330 MHz、1342
MHz、1338 MHz,我们不妨在测试前按照频率高地推测性能排行(当然温控方案也是很重要的)。按照惯例,我们选择3DMark挖掘显卡的基准性能,所选的环节包括基本的Fire Strike、进阶的Fire Strike Extreme和针对DirectX
12的全新环节Time Spy,一共三项测试环节。显卡方面不施加任何手动调节,温控方案和风扇转速设定全部按照出厂状态(一下得分全部取自GPU图形分数)。和我们猜测的接近,基准频率为1338
MHz的讯景黑狼进化取得最高的成绩:13940分,迪兰的“X”系列紧追在后取得13896分,蓝宝石的超白金系列获得13893分,他们三者之间的差距很小,同时也作为性能最高的Radeon
480第一梯队可以获得5分满分,在这之后是主频稍低的华硕猛禽系列取得13468分,与第一梯队有四百多分的差距,因此获得4.7分,至于本身就并非定位于性能竞争力迪兰酷能系列获得12938分,排名最后,获得4.3分。可见基本上性能高低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频率。最后结合三个测试环节的总分,蓝宝石得到15分满分,迪兰“X”系列以14.9分紧追在后,讯景黑狼以14.7分同样只有很小的差距,华硕猛禽得到13.9分,而主流的迪兰酷能也只有主流的分数,拿到13.2分。
散热性能测试:群砂中的宝石在上一个环节我们发现性能和GPU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但另一方面我们其实也知道温度对于性能的持久发挥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在散热性能的测试中我们同样要关注大家对于发热的控制如何。首先来看待机温度,我们在开机之后、等待驱动等自启程序全部正常启动,也就是开机温度稳定后通过GPU-Z取得温度数据。不过这里还是要说说这五张显卡的风扇转速智能调速情况,一个比较让人夸赞的一点是:参选的五张Radeon RX
480显卡全部支持待机风扇停转功能,这种方案对于追求安静的体验十分有益处。在风扇全部停转的条件下,对于温度的控制更考验厂商对于散热器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蓝宝石超白金和讯景黑狼在待机条件下可以稳定在35℃,讯景“X”系列和华硕猛禽紧追在后,前者可以稳定在36℃,后者可以稳定在37℃,这种细微的差距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他们四者可以拿到满分2分,而温度控制最不理想的是迪兰的酷能系列,它也是唯一一位温度超过40℃的显卡,最后稳定在42℃,分数也只有1.5分。随后我们再来通过3DMark Stress Fire
Strike压力测试环节测试五张显卡的负载温度最大值,最热的是讯景的黑狼,温度达83℃,但是另外几位成员的温度也很接近,华硕的猛禽和迪兰的酷能都是81℃,后者的“X”系列温度稍低,可以控制在80℃,最清凉的是蓝宝石的超白金,领先的身位非常大,可以将温度控制在71℃,换算成分数之后,蓝宝石可以获得7分,而超过80℃的的华硕猛禽、迪兰酷能和“X”系列、讯景黑狼都可以拿到6分。待机和满载加权之后,蓝宝石超白金以9分获得领先,华硕猛禽、迪兰“X”系列、讯景黑狼获得8分,而待机温度最高的迪兰酷能获得7.5分。
风扇噪音测试:处子才是真美在此前的测试中我们发现不少参选显卡在满载之后会达到很高的转速,那么他们的环境噪音如何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温度和静音这一对矛盾中我们一贯的立场是向静音倾斜,因为风扇噪音对于体验的负面影响是大于温度的。在这一次的噪音测试中还是和此前的GeForce
GTX 1060一样,采用我站完全占有知识产权的密闭静音室,通过营造一个接近于理想环境的密闭空间,减少环境噪音对分贝仪的影响。测试噪音的原理是这样的,首先通过此前的散热测试得到五张显卡的待机和满载时的风扇转速情况,之后拆下显卡上的PH2.0标准接口,将显卡风扇连接至特别定制的转接线中,接入订制PWM调速模块,从而实现将静音室中的显卡的转速完全符合实际使用中的转速,使用带记忆功能的分贝仪记录2分钟的风扇运转噪音,选取其中的最小值作为样本,此时环境噪音为38.3分贝。首先我们还是要拿出转速表作为参考:以下便是我们的风扇噪音测试成绩:首先看待机情况,由于五张参选的显卡全部支持待机风扇停转,因此待机条件下五张显卡都是满分2分。再看满载状态下,最为极端的是讯景的黑狼进化,它是唯一一张负载下风扇会以全速转动(99%)的方案的显卡,3851
RPM的转速让人印象深刻,结果就是噪音榜上的头名:72.8分贝,8分拿到5.5分,合计7.5分。噪音第二大的显卡也是转速第二高的迪兰“X”系列,负载下转速会达到3026
RPM,噪音也自然不会小(但还是比黑狼要安静近10分贝),何况是参选选手中唯二使用三风扇的显卡,噪音达到63.8分贝,仅次于黑狼进化,获得6.5分,合计8.5分。噪音第三大的显卡为同样是三风扇显卡的华硕猛禽系列,和迪兰“X”比较接近接近,为59.6分贝,但是它的转速和迪兰“X”系列就有很大的差距,仅仅是2135
RPM,可见它的风扇噪音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获得7分,合计获得9分。第四名和第五名的噪音又明显小一些。蓝宝石超白金的满载转速为2307
RPM,比华硕猛禽要稍高,但是噪音控制要领先一个身位,只有53.4分贝,因此可以获得7.5分,合计9.5分。转速控制最理想的是迪兰酷能系列,他的转速远低于2000
RPM,只有1704 RPM,因此它的噪音也控制的最舒适,只有52.9分贝,同样该环节获得7.5分,加上待机的2分合计获得9.5分。
超频性能测试,过程曲折却收获甚微显卡的基准性能对于竞争力的意义无需赘述,但是二次起步的空间对于显卡的附加值也有重大影响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旗舰甚至是大部分高端定位显卡来说超频能力是证明他们身份高低的一张名片,也是厂商集中宣传的一个Sweet-Spot,因此超频测试对于我站的来说一直是不能割舍的一部分。限于篇幅,我们这次将测试中的尝试性质的步进频率和成绩省去,直接展示最后一次稳定的超频频率,也就是获得最后成绩的频率。这里需要额外说明的是,最后评价的总分以最后稳定通过测试的3DMark为准,分数越高超能指数得分越高,而不是此前在横评中很多读者误解的,以超频空间的百分比作为评价标准,后者只是作为形象的参考。还是按照惯例,我们采用MSI Afterburner软件手动解锁功耗限制,采用默认电压,以50 MHz为步进逐步向上超频,然后使用3DMark
FireStrike环节验证频率稳定性,并以此作为性能提升的依据。首先来看看成绩最好、超频之后成绩最高的选手:迪兰“X”系列,它的起步本身就已经很高,达到1330 MHz,默认的3DMark
FireStrike的成绩为13896,在如此高的起步阶段,它又是唯一一个可以接近1400 MHz的存在,但是在1400 MHz非常不稳定,最后在1395
MHz圆润柔和地通过负载,最后获得14436的分数,虽然它跨越的距离换算成百分比并不傲人,但是实际高度已经值得购买他的用户欣慰,这一环节它获得10分满分。PowerColor Radeon RX 480 X-Serial得分硬件监控情况蓝宝石超白金紧追在后,它的起步频率是最高的,达到1342 MHz,这也是Radeon RX 480非公阵营中最高的频率。它虽然不能和迪兰“X”一样摸到1400
MHz的后腰,但还是以1387 MHz的频率通过负载,这同样是一个值得羡慕的高度,最后获得14318分的成绩,和迪兰“X”非常接近,最终获得9.8分。第三名的获得者可以说是在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迪兰酷能在前面的测试中大家可以看到主流定位和高端的定位的区别:让出性能高度,换取更好的噪音。起步本身并不高的它默认频率猪只有1279
MHz,因此它的空间是最大的,最后可以稳定的以1365 MHz通过负载,跨越8.74%的距离,最后得分14096通过测试,获得9.5分。剩下的两位参赛者,也是成绩靠后的两位,他们的超频过程非常值得吐槽,首先是讯景的黑狼进化,这是几乎没有一丝超频空间的“乖乖狼”,小编从50
MHz步进开始一步步的缩小超频步伐,但是它依然无法通过负载,花屏也非常频繁,最后小编只能讽刺性的以1353(相较于默认频率仅提高15
MHz,和没有超频是一个性质)的成绩通过3DMark
FireStrike,但讽刺的是成绩竟然出现下降,从13940下降至13907,幅度为-0.24%,成为唯一一个幅度为负的,这里只能打9.3分。最后的一位参赛者,也是成绩排行最后、超频过程最辛酸的属于华硕的猛禽,首先它的超频空间非常小,相较于讯景的“乖乖狼”并没有宽松多少:1335
MHz,相较于默认频率的1310 MHz仅提高25 MHz。但是如果我告诉你1310 MHz和1335
MHz只是这张显卡本身设定的游戏模式和超频模式下的两个频率,你会怎么想?是的,它同样可以说没有超频空间,或者说只能向“官超”低头。更让人沮丧的是,华硕的猛禽通过MSI
Afterburner甚至干脆就没有办法稳定的通过负载,小编的1335 MHz还是在华硕自家的GPU Tweal
II软件下实现的,因此从超频之后的成绩来看,华硕猛禽的超频后FireStrike分数为13896,得分为9.3。最后总结,该环节最后的胜出者为迪兰的“X”系列,第二至第五名为蓝宝石超白金、迪兰酷能、讯景黑狼和华硕猛禽。
功耗测试,Polaris架构唯一的短板在过往的几年中AMD和NVIDIA竞争的时候最大的薄弱环节就是对于功耗的控制,这一点在Radeon 200系列,也就是GCN
2.0的时候最为明显,这一次Polaris架构最为明确的目标就是扭转(最次也要赶上)功耗的差距。我们还是利用我站自主研发的功耗仪作为工具,直接连接PCI-E接口和显卡的供电接口,直接测量单卡的功耗情况。测试分为待机功耗和负载功耗两个部分,待机功耗选择开机后进入桌面两分钟后、待软件、驱动等正常运转之后测量功耗情况,直接读取功耗仪上的最大值,之后使用3DMark
FireStrike Stress压力负载全程运行,测量过程中的最大值(注:最大值可能在某一点大于实际功耗)。测试结果表明五张显卡的功耗虽然相比28nm的前辈有进步,但是面对Pascal架构的GeForce GTX
1060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大家的待机功耗都集中在19-26W之间,而满载功耗则有210-230W之间,相比之下还是有进步的空间。其中华硕猛禽系列的功耗控制最为亮眼,待机功耗为19.3W,负载功耗213.2W为最低的一张,可以打满分10分,而迪兰的“X”系列和讯景的黑狼系列的表现也很接近,可以获得9.4分,迪兰酷能的表现也很接近,可以获得9.0分,功耗最大的也是频率设定最高的蓝宝石超白金,最后拿到8.7分。
参选显卡超能指数、性价比指数经过一系列的评选、拆解和测试之后,我们终于能一窥到底谁才是市面上最亮的一颗Radeon RX
480,蓝宝石超白金凭借91.5分的分数荣获第一,它在基准性能、散热噪音控制方面的表现很出色。第二名属于华硕的猛禽,它的分数也不错,获得88.1分,它在功耗控制方面的表现非常好。第三名是讯景的黑狼进化,他的分数为85.3分,他的功耗控制也不错。第四名是迪兰的“X”系列,它的基准性能也很高,超频的空间更是一马平川,最后分数为84.8分。最后以主打性价比的迪兰酷能垫底,分数为81.7分。最后的性价比方面,华硕的价格最贵,因此虽然有三年质保,但是性价比依然最低,最后拿到73.5分。迪兰酷能的价格最经济,但是由于超能指数本身并不高,因此性价比指数也只有80.3。至于价格、质保完全一致的迪兰“X”系列、蓝宝石超白金、巡警黑狼进化则完全依靠超能指数来衡量,依然是超白金最高获得87.7,讯景黑狼进化获得76.9,迪兰“X”系列获得75.9。
总结:获奖显卡及点评由于在超能指数和性价比指数两项评比中双双领先,并且有不小的领先身位,因此我们将年度产品的金牌授予蓝宝石Radeon RX 480超白金显卡,他在价格并不突出的前提下,在基准性能、散热、噪音和超频等多项测试中都可以脱颖而出,同时在显卡本身的兼容性和用料上也有优势,此外蓝宝石超白金本身也是受到关注最高的一张显卡。同时我们再将视线转移到其他几位选手的身上,华硕的猛禽系列本身的素质其实也是过硬的,作为维二拥有RGB灯效的Radeon RX 480显卡,猛禽的颜值其实也很不错,虽然重量和长度不算小巧,但是喜欢硕大身型的玩家依然会喜欢它,同时猛禽对于功耗的控制也是可圈可点。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猛禽对于频率的限制非常严格。讯景的黑狼一开始是小编期望颇高的一张显卡,本身频率非常高,性能也颇为强悍,虽然噪音过大的问题在之前的测试中一直有所耳闻,但是在这次横评中被暴露的非常明显,希望讯景在明年的Vega显卡中可以改善这个问题。对于外形,乍看上去黑狼进化其实亮点不多,甚至是一种颇为沉闷的设计,但是相比Radeon 300系列的方正外形要好得多,其实小编个人非常喜欢那张深红(Crimson)显卡的风扇,希望讯景也可以发扬这一点。小编对迪兰的“X”系列在此前也有不小的期待,因为从前的“恶魔”系列一直不错。在这一次的横评中我们可以看到“X”系列虽然和酷能系列采用一致的PCB设计,本身也没有称得上豪华的用料,但是“X”系列和酷能系列的超频性能都非常好,尤其是是前者是超频最可靠的一张显卡,玩家甚至可以稳定地在1400MHz的频率玩游戏,这是颇为难得的。至于外形,这里就见仁见智吧。由于在2016年AMD推出的显卡并不多,Polaris架构是唯一的亮点,因此我们在今年为AMD显卡特别策划的年度横评也只有Radeon RX 480和Radeon RX 460两篇,在大家看完本篇Radeon RX 480的同时,敬请期待我站在随后几天随时会推出的Radeon RX 460横评。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鸡年大吉!
本文读者还喜欢
我也觉得有点过分了
已有1次举报
那我就不往下看了,我买的超白金233
已有1次举报
Axe斧娃&编辑&:温度测试是在室温25℃左右的办公室空调环境测试的,封箱通过FireStrike压力测试。温度在70-80摄氏度才算正常吧。。。50-60℃也太理想了
23:35 已有1次举报
游客:建议去看看京东评论,大多都是60出头的温度,说过70的都不多(个别差评的就不说了,几家厂商似乎是迪兰的说温度高点的比例多些)都是家用,常年打开机箱盖为了散热的真不多,何况现在是冬天,现在似乎更流行静音,都说要把盖子盖上更安静些啊!
才看到,晕,你说的是跑压力测试,很抱歉,文章中未注意这点,这个似乎是连续跑个几十遍吧,个人用户真没那个耐心和时间干等着,说的只是跑一遍的基准测试温度,压力测试只是挂着跑个甜圈furmark,该干别的不影响,证明还算稳定而已。那你那个温度可能就是显卡的最高温度了,实际使用会低很多的,即使玩单机应该也不会那么高,实际使用你那个温度只能是偶尔出现的峰值温度了。
Axe斧娃&编辑&:温度测试是在室温25℃左右的办公室空调环境测试的,封箱通过FireStrike压力测试。温度在70-80摄氏度才算正常吧。。。50-60℃也太理想了
23:35 已有1次举报
建议去看看京东评论,大多都是60出头的温度,说过70的都不多(个别差评的就不说了,几家厂商似乎是迪兰的说温度高点的比例多些)都是家用,常年打开机箱盖为了散热的真不多,何况现在是冬天,现在似乎更流行静音,都说要把盖子盖上更安静些啊!
游客:不拿出厂默认设置测试用啥?
默认功耗墙150W,评测测出了200+W的功耗,说明小编已经拉了功耗墙了,该状态已不是默认,既然都不是默认了,为何不顺手把电压降一下?
不拿出厂默认设置测试用啥?
温度测试是在室温25℃左右的办公室空调环境测试的,封箱通过FireStrike压力测试。温度在70-80摄氏度才算正常吧。。。50-60℃也太理想了
已有1次举报
说得很好,一棵树木不代表一片森林。小编总体评论还算公正,比如外观啦,炫酷啦、噪音啦,做工啦,默认噪音啦,但是性能上评论有些地方太水,蓝宝整体确实是最有优势的,但和别的比差价太多,只有双11凌晨那几分钟能抢到1699的价格,常年均价1800左右,黑狼进化不少时候都是1699“特价”,配合优惠卷1500多。黑狼最大的毛病是默认风扇转速太过,直接起飞了,不过amd官方显卡驱动里拉一下就ok了,所以说评论出厂风扇转速噪音,还是要看你到底打算把温度控制在多少,我是宁愿上限高些,自己联系温度来调整,而不是夏天时如果温度觉得高,想加大风量却拉不了上限
(你可匿名或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帐号可,或使用和直接登录)
粪土当年万户侯!
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
关注超能网微信账号
酷冷至尊天猫店开张~
2000元价位手机该如何选?
1000元买哪部手机?
现在市面上有哪些智能音箱可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卡会不会烧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