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三国时曹操

帖子主题:三国时期,曹操才是最善良的
共&1509&个阅读者&
军号:409029 头衔:四野总司令是我老乡 工分:145017
/ 排名:743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三国时期,曹操才是最善良的
文章提交者:qclhj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在评价人物时,我们要力求客观,公正。但仅仅是客观公正是显然不够的,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因为评价历史人物需要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中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肤浅而又不具备高度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很多时候,像我这种级别的大师级人物不得不站出来,捍卫历史真相,而且我也坚信“真相只有一个”(背景音乐《少年包青天》)。在前面的很多文章中,我比较理性的揭露了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真相,已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他们读了我的文章后,感慨不已,有的更是痛哭流涕,觉得自己大半辈子都蒙在鼓里,说直到看了我的文章后,才有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之感。“我觉得金茵的文章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三国时期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友说:“读了他的文章后,我觉得自己对三国历史的了解有了档次性的提升。”而易中天教授在他最近一次的《百家讲坛》节目中说道:“当人们说我是三国专家时,我感到羞愧无比,因为另外一个人显然更有资格获得专家的称号,那就是金茵。在知识渊博的金茵面前,我甚至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对三国一知半解的人。我一生只有两个愿望,第一,达到金茵十分之一的水平;第二,能够有机会跟金茵坐下来好好探讨一下三国历史。”可见,我对历史的独特见解是受到公认的。而今天我是要来说的,开门见山的说吧,本文就是要证明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善良的人。我们来深度分析一下,如果没有曹操,三国会是什么样子?肯定北方统一都要一两百年时间,更不用说三国一统了。没有曹操的话,地方割据势力肯定蜂拥而起,的局面将持续N久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多少平民百姓将死于非命?有多少生灵将惨遭屠戮?又有多少人民会因为原因背井离乡?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数不清”。而曹操,这个三国时期最善良的人,深深的知道,要尽早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只有早早的统一全国,阀一一歼灭,所以他就高调而起,并巧妙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处于主动,迅速荡平了北方,也至少使得北方人民很快就从战乱中解脱出来了,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那么,有人不禁要问,你就怎么知道曹操是为了解救民众而去争夺天下的?你就怎么知道他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我当然知道,而且有据可循。我们看看曹操的《嵩里行》,里面反应了他的善良与正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是说明了曹操的恻隐之心吗?一个不善良的人怎么会看到“生民百遗一”而“念之断人肠”呢?在三国时期,还有谁写出过这样煽情而又真情流露的诗?可见,曹操正是因为看到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才萌生了要加速统一中国的念头,他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当然,我们还可以从曹操哭时候的情景看出点端倪,自己的一个下属死去良久,曹操偶尔想到他时,还会大哭不已,这说明他的心地是极为善良的。曹操哭郭嘉也是真情流露,你们去看看央视版《》里鲍国安的表情,哪里有一点能看出来是在做作?其实,曹操对典韦也是一直怀念不已。正是因为曹操时不时怀念每一个跟随过他的人,想得太多了,最后患了神经性偏头痛,不幸逝世。如果没有我前文说过的最狠毒的出来搅局,曹操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荡平天下,成为千古仁君。不过,虽然他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最后三国能归晋正是得益于强大的曹魏实力,人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过上太平日子完全是曹操的功劳。曹操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惜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把无尽的热情投入到了危险而又复杂的军阀斗争中,他南征北战,鞠躬尽瘁,他勇往直前,八千里路云和月。他毫无疑问是三国时期最善良的人,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延伸阅读:
借我虎贲三千,复我浩荡中华
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
贝加尔湖面张弓,库页岛上赏雪
饮马恒河畔,揽月碎叶城
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遥祭华夏先祖
汉旗指处,望尘逃遁
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三国时期,曹操才是最善良的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93238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易中天教授如此推崇版主,想来您也必然是大师一级的人物。但不知版主姓甚名谁,有什么代表作品。还请版主一一列举出来,也好让我等开开眼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17623 工分:43709
左箭头-小图标
宁可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善良?楼主脑子进水了?他多疑狡诈是真的,在那样的乱世想善良怕就得做鬼了。三国里最喜欢的就是曹操,不为别的,就为:城中有妓妇否?这才是真男人,纵情豪放。最讨厌腐儒阿亮,娶个丑女人见不得人,一生都在婆婆妈妈零碎中,最后累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10313 工分:3471
左箭头-小图标
说曹操善良?有点哗众取宠了.不过 曹操确实是三国第一英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61654 工分:144
左箭头-小图标
和楼主共鸣下。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65370 工分:159
左箭头-小图标
不管他是不是真善良,但从长远来看他解救了北方和中原民众与战乱却是肯定的.就这一点就功不可莫.诸葛亮是的确是为三国时期增加了杀戮,如果没有诸葛亮和周俞,或许战争的确回提前很多年结束.人们崇敬诸葛亮,主要是崇敬他的鞠躬尽瘁的精神,和过人的智慧,以及忠君爱国的思想.顺便问斑竹一个问题呀 , 你们短信通知我说,我因为优秀发言(几次了)可以在VIP区发言了,但为什么我去了后却不能发言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101 头衔:乌龙山暗音子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p4
在第2楼的发言:胡说八道,他在征徐州的时候坑了20万人,官渡之后又坑降卒
找个没坑的来,封建时代这是战争的常规。守城军卒不主动投降必死。再说徐州坑20万?有那么多人可以坑吗?尸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中原大乱后的惨状,曹操,吕布交战中打不了几天就要退到自己根据地“就食”,张扬,袁术军打仗时带尸体作为干粮。那时人很可贵的,曹操就是因为收编黄巾军为青州军才崛起的,并且是大规模屯田以恢复生产,所以他屡败却不垮。并进而统一中原。如果不是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这些民进党徒坚持分裂,中国早统一了。
顺便说下董卓逃出洛阳,刘备逃出新野,都是用军队裹胁老百姓一起跑,以便逃到那里都有劳动力。不过就因为刘备这个“五世以上无考”的不知自己祖先是谁的家伙当了皇帝,史书就开始“为尊者讳”了。
在当时看来,刘备才是正统,他应该帮助而不是杀.说穿了,只不过为了私利.而徐州百姓更是为了私利而杀&以下是引用yuke0628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joybank
在第7楼的发言:能把一个可以随便屠城的奸雄说成是最善良的,楼主你太有才了!
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和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难道要求他盖多少希望小学、捐助多少失学儿童才叫善良吗?当然只能是相对的说了用什么眼光平定,杀无辜百姓者都不是善良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0655 工分:1635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joybank
在第7楼的发言:能把一个可以随便屠城的奸雄说成是最善良的,楼主你太有才了!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和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难道要求他盖多少希望小学、捐助多少失学儿童才叫善良吗?当然只能是相对的说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0655 工分:16357
左箭头-小图标
“三国时期,曹操才是最善良的”,英雄所见略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93374 工分:64166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大概三国演义看多了吧,有个疑问,诸葛亮是什么时候掌握蜀国军权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65469 工分:168
左箭头-小图标
哈!那年月,凡是小有实力的哪个不是杀人如麻!跟善良没关系,不这样你就根本站不住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93374 工分:64166
左箭头-小图标
说实话,我很欣赏曹操,但他和善良扯不上边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400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p4
在第2楼的发言:胡说八道,他在征徐州的时候坑了20万人,官渡之后又坑降卒找个没坑的来,封建时代这是战争的常规。守城军卒不主动投降必死。再说徐州坑20万?有那么多人可以坑吗?尸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中原大乱后的惨状,曹操,吕布交战中打不了几天就要退到自己根据地“就食”,张扬,袁术军打仗时带尸体作为干粮。那时人很可贵的,曹操就是因为收编黄巾军为青州军才崛起的,并且是大规模屯田以恢复生产,所以他屡败却不垮。并进而统一中原。如果不是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这些民进党徒坚持分裂,中国早统一了。顺便说下董卓逃出洛阳,刘备逃出新野,都是用军队裹胁老百姓一起跑,以便逃到那里都有劳动力。不过就因为刘备这个“五世以上无考”的不知自己祖先是谁的家伙当了皇帝,史书就开始“为尊者讳”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9928 工分:140897
/ 排名:7730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家是种油菜的,所有有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81338 工分:2
左箭头-小图标
能把一个可以随便屠城的奸雄说成是最善良的,楼主你太有才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26624 工分:9971
左箭头-小图标
是诸葛亮把曹操逼疯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02299 工分:74
左箭头-小图标
城中有妓女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75103 工分:2617
左箭头-小图标
历史人物有时也有反的一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77129 工分:2405
左箭头-小图标
最善良谈不上不过从献刀刺董来说曹不失为英雄人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60656 工分:9502
左箭头-小图标
胡说八道,他在征徐州的时候坑了20万人,官渡之后又坑降卒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0条记录]&分页:
&对三国时期,曹操才是最善良的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人物年画——三国时竟有人戏弄过曹操,您知道么? | 北晚新视觉
人物年画——三国时竟有人戏弄过曹操,您知道么?
您肯定听过许多古代脍炙人口的人物故事:烽火戏诸侯、鸿门宴、三国群英……而这些流传下来的故事,也因为有了演绎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本期的京味儿秀,咱们看看那些隐藏在年画儿里的传奇故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清中叶天津杨柳青年画《幽王烽火戏诸侯》
清中叶天津杨柳青年画《幽王烽火戏诸侯》描绘周幽王与褒姒在宫女簇拥下站在高台上,褒姒看见烽火台下的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
西周末年,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宫涅继位,即周幽王。这个亡国君主宠爱褒姒。而那出所谓“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则完全因为周幽王不惜动用国家机器来博美人一笑,最后葬送了江山。
褒姒是个冷美人,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很少见到她露出笑容,周幽王为了取悦讨好褒姒,就绞尽脑汁想博得美人一笑,但褒姒还是不笑。烽火台和大鼓,本是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点燃烽火,诸侯见到烽火,都率兵赶来了。诸侯赶到后却发现没有敌寇,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屡次点燃报警的烽火以戏弄诸侯,后来诸侯们都不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肯应召而来。
公元前771年,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幽王点燃烽火示警,召集诸侯援救,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犬戎最终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掳走褒姒和周朝的全部财物,褒姒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鸿门设宴霸王请客】
民国天津恒顺彩印局年画《鸿门设宴》
描写历史故事鸿门宴的年画,画面人物众多,形象生动。
鸿门宴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酒宴争斗,觥筹交错之中暗藏刀光剑影的杀机,鸿门宴成为世人皆知的历史典故。
刘邦率军从武关进入秦都咸阳,派兵扼守函谷关,这下激怒了项羽,率大军驻扎鸿门,准备和刘邦决战。
项羽接受范增的建议,在戏水附近的鸿门举行宴会,企图在宴会上乘机杀死刘邦,瓦解汉军。刘邦带领谋士张良和将军樊哙前去赴会,一见项羽连忙谢罪,项羽当即留刘邦一同饮酒。范增屡次使眼色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默然没有任何反应。
范增一看形势不对,起身走出,召来项庄,项庄进入帐中,向刘邦敬完酒,便拔剑起舞。早已和刘邦串通一气的项伯看出项庄的用意,也拔剑起舞,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没有机会刺杀刘邦。
张良见势不妙,赶紧起身出帐,来到军门,找到正在饮酒的樊哙,说:“情况十分紧急,现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听了,急忙手持剑盾闯入帐中,怒瞪项羽,头发竖起,眼角睁裂。项羽大吃一惊,按剑跪起,大声问是什么人?张良忙解释这是沛公的随身护卫樊哙。项羽让人赐樊哙一斗卮酒,樊哙接过一饮而尽;项羽又赐给他一只大蹄膀,樊哙把盾覆在地上将蹄膀放在盾上,拔剑切着大嚼起来,狼吞虎咽。项羽看了大为赞许,问樊哙还能饮酒吗?樊哙一抹嘴大声说:“一卮酒有什么可推辞的。”樊哙趁着酒兴,借题发挥地说了项羽一通。
项羽听了樊哙宏篇谈论,沉思不语。这时,刘邦借口说上厕所走出帐外,在樊哙等四人保护下,抄小路逃回霸上。
民国年画《历史故事四条屏》之《项羽扛鼎》
描绘楚霸王一手举鼎,一手在写字,悠然自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形象。
【左慈作法戏弄曹操】
清代福建福鼎年画《左慈戏曹》
描绘左慈作法戏弄曹操的场景。美人为背景的构图体现了福鼎戏出年画的最大特色。
左慈,字元放,庐江郡(郡治今安徽潜山)人,东汉末年方士,少居天柱山,练习丹药,是三国时葛玄的师傅,道家丹鼎派道术是从左慈一脉相传。《后汉书·方术列传·左慈》有专门记载。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后汉书》都记载了“左慈戏曹”。左慈曾随曹操为军吏,常在酒宴中玩魔术摄取菜肴取乐。有一次,曹操大宴宾客,当时高朋满座,曹操席上命左慈弄条松江鲈鱼来,左慈让人拿来一个铜盆,里面盛满水,自己拿着一支钓鱼竿在盆中垂钓,不一会儿,就钓出一条活蹦乱条的鲈鱼来。曹操拊掌大笑,命他继续钓鱼,让宾客都尝尝。左慈就连钓连得,满座皆惊。
曹操又命左慈拿些蜀地生姜来作调味料,担心左慈就近所取,就说:“前几天我让使者去蜀地买锦,你这就去告诉他多买两匹。”话音刚落,左慈果然从蜀地取回生姜,并告知曹操,已将所嘱咐话告知使者。过了一段时间,使者从蜀地返回,说左慈告诉他要多买两匹蜀锦。曹操一打听,左慈见侍者的日子与当日宴会契合,曹操大惊,以为左慈神人。
还有一次,曹操率士大夫百人同去郊外游玩,腹中饥饿,口干舌燥,左慈施展空中取物绝技,一手执酒壶,一手拿肉脯,不仅自饮自嚼,还不停地给百官倒酒。百官都吃得酒足饭饱,曹操大为惊奇,密令手下人去街市侦访,发现果然有酒肆丢了酒肉。看见眼前的这一幕幕,曹操动了杀机,决定除掉左慈,等士兵前来捉拿时,左慈已经钻进墙壁,不见踪影。曹操悬赏捉拿,有人报告在街市中发现踪迹,士兵前往捉拿,左慈则把满街人变成自己模样。后来有人在阳城山头与左慈相遇,曹操又派人捉拿。左慈走进羊群,又不见踪影,曹操无可奈何,知道捉不住左慈,就假意说:“不再杀你了,只是试试你的法术而已。”忽然有一只老羊像人一样站立谢恩,士兵欲猛扑捉住那只老羊,羊群立即全变为人立老羊,曹操举刀就砍,忽然那些羊都变成了草,真是让人目瞪口呆。
清代山东潍县年画《三国后本》之《左慈取龙肝凤胆》《许褚追左慈》
《左慈取龙肝凤胆》描绘曹操举行大宴,说要龙肝做羹,左慈就取墨笔在粉墙上画一条龙,以袍袖一拂,龙腹自开,左慈在龙腹中提出龙肝一副,鲜血尚流。
《许褚追左慈》描绘曹操想要杀掉左慈,命许褚带领三百铁甲军追赶到山中,见有牧童赶着一群羊走来。左慈走入羊群内,许褚取箭就射,左慈忽然不见了,许褚只得杀群羊而回。许褚走后,牧童看见地上死羊复活,急欲问时,左慈已倏忽不见。
【酒仙李白醉写番表】
清末安徽临泉年画《太白解表》
描绘蛮使跪地展表,李白殿上宣读蛮书,只字不讹,唐玄宗及杨贵妃、杨国忠、高力士等在侧旁听。
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世人推崇为“诗仙”,李白又以好酒闻名于世,也称“酒仙”。李白诗才甚高,酒量奇大,是一位将酒与诗的关系密切到极限的诗人酒徒。他爱酒嗜酒,咏酒写酒,因酒而兴致勃发,才思横溢,下笔有神,酒酣墨畅。
李白入京应试,因为不肯向考官行贿,被杨国忠、高力士驱逐出场。后来渤海国遣使臣进番书欲犯中原,满朝文武都不通番文。唐玄宗十分焦灼,学士贺知章推荐了李白。唐玄宗立即宣李白入朝上殿,李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朗诵番书,一字不差。其实,那番书无非是警告唐玄宗不要再侵犯渤海国,并要唐玄宗将高丽一百多个城池割让给渤海国,如果不答应,就兴兵讨伐。唐玄宗立即请李白草诏以吓蛮王,李白坐在锦墩上写诏书,提出要让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以洗考场被逐之恨,唐玄宗一一允从。杨国忠、高力士心里非常清楚,这是李白依仗皇帝的宠幸报复他们,出于无奈,不敢违背皇上,只好遵旨。李白提笔写诏,一挥而就,在御座前把吓蛮书朗诵一遍。渤海国使臣大惊,面如土色,只得告辞回国。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饮中八仙》
根据杜甫《饮中八仙歌》内容而作,描绘唐代开元、天宝间饮中八仙,图中自左至右依为次焦遂、苏晋、崔宗之、李适、汝阳王李琎、李太白、贺知章、张旭八人。他们个个豪饮不羁,时人称之饮中八仙。
清代天津杨柳青戴廉增画店三裁《醉写番表》
清代天津杨柳青戴廉增画店三裁《醉写番表》则描写李白在金殿,侮弄杨国忠、高力士的一幕:李白(老生)虽满脸醉态,却又不失诗人风度;杨贵妃中立捧砚,高力士脱靴,尤其是杨国忠(净角)和高力士(丑角)两人惶恐的形象,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关推荐:
→→→→→
→→→→→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三国第一预言家,曹操刘备死期,司马氏夺权,全在他预料之中
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不仅会发明创造更会占卜吉凶祸福,而且还能呼风唤雨,驱雷策电,但是在历史中,诸葛亮其实并不精通占卜之术,除了后人留下的存疑的马前卦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预言留存,但是在三国历史中确实存在过一位令人称奇的预言家,他就是管辂。
(占卜天才管辂)
管辂,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德州平原县)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管辂小的时候就喜欢夜观星象,洞悉世事变化,他父母怕他睡眠不好(那不就耽误长个了嘛),于是就禁止他看星星。但是管辂还是不肯睡,他说:“我虽年小,然眼中喜视天文,家鸡野鸟都知道天时,更何况人呢?”他常常在地上画日月星辰,说出的话非常人所能言。就连学问很深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大异之才”。
等到长大之后,管辂开始研究一本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书——周易。
《周易》这本书可谓是包罗万象,管辂研究周易之后,从里面悟出了一套占卜的法门,从此以后预言无有不中,当时他们家乡有郭恩兄弟三人都得辟足疾病,让管辂算算命。管辂说:“卦中说您家中有坟,其中有个女的是冤死鬼,不是您的伯母,而是叔母。从前生活困顿,有人想得到她的几升米,将她推入井中。她入水后挣扎了一会。井上的人又推下一块大石头,把您叔母砸死,孤魂冤痛,向上天控诉所以啊你们才会得这个病。”听了这些话,郭恩大惊失色,赶紧下跪认罪,他们当初杀了叔母的罪行也因此暴露了。
(管辂神预测)
不久曹操听说管辂精通占卜,就找到了管辂让他算算天下大事,管辂当即预言刘备将攻克汉中,夏侯渊可能会战死,不久鲁肃也将病死,不过刘备可能接着就会进攻东吴最后失败,然后曹操就问管辂:那刘备何时会死啊?管辂掐指一算回答:刘备梦龙,遇白帝而亡(估计当时的人还以为白帝指的是公孙述),结果后来刘备病死在了白帝城,无一不中。
(刘备白帝城托孤)
当管辂从曹操府邸走出之后,曹操的长子曹丕把他拉住了,然后拉到了自己的府邸,偷偷地问管辂说:先生,我父亲还有几年寿命啊?管辂想了想,和曹丕说:“两年后如果你能送魏王一釜肉,那么魏王寿命尚且还有一纪,如果没送,那我就不知道了。”曹丕欣然会意,果然两年之后,曹操六十六岁,曹丕没送肉,结果曹操当年病死,据说这也就是六十六一刀肉的传统的来源之一。
管辂名声越来越大,当时的名臣将相都经常来找他算命,他也是无一不中,又过了十几年,当时的曹魏执政曹爽就找了他,正元十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曹爽的部下吏部尚书何晏请管辂。何晏对管辂说:“听说您算卦神妙,请试卜一卦,看看我的官位会不会到三公。”管辂说:飞鸟入林徘徊久,您最近肯定梦到许多苍蝇环绕自己的梦境,这是大凶之兆,恐怕您即将有灾祸,希望您能谨言慎行,注意身边的人。曹爽那些人哄堂大笑,“这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这也是老生常谈这个成语的来历),管辂笑而不语,只留下了一句话:提防老者,否则德数将变。(天下将会易主)
管辂回到家里,把自己说过的话告诉给舅舅,舅舅责怪他说话太直。管辂说:“和死人说话,有什么可怕的呢?他舅舅大为愤怒,“你小子也太狂了点了吧。”结果没过十几天,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将曹爽等人全部诛杀,果然正应了他的话,曹爽既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也没有提防老者(司马懿),所以最后司马氏篡权一统三国成为了新的霸主。这些事情他都了如指掌。
(司马懿)
最神奇的是,到了正元二年四月,管辂的弟弟找到他说:哥,我觉得你的荣华富贵就要来了。但是管辂却笑了,他说我一辈子给上百人算过命无一不中,我很清楚自己的寿元,我最多还能活十个月了,他弟弟将信将疑,结果十个月之后,管辂就死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微信:)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明代大儒王阳明
荐语: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
道德经解读
荐语: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纪晓岚赞其“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四书五经赏析
荐语:四书之名始于宋,五经始于汉武帝,朱熹合为“四书五经”,堪称儒林佳话,旷代经典!
荐语:硝烟无声,谋略无形,三十六计,诲汝谆谆。这本集智慧韬略、剑影刀光于一体的优秀兵书,必然能给您以启示。
邀您说文论史!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三国时期曹操是什么国的人?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三国时期曹操是什么国的人?
你们一定一定要回答哦!三国时期曹操是什么国的人!!?急!!~~~谢谢拉!!!~~~偶米有很多滴积分,所以积分就不给拉,但是
我有更好的答案
魏国: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早年贩履织席为业 ,以孝廉推举为郎、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它国力最弱,败归曹操。很为曹操看重 。因谋杀曹操事泄,逃到徐州,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刘备据其遗命,代为徐州牧。与盘踞寿春的袁术相拒。蜀国50年盛衰兴亡的历史,其因素固然多多,但不同时期人才的兴旺与匮乏不能不说是其重要原因。 蜀国的建立,蜀。十三年,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在与魏吴的关系,曹操又率军南下,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但在诛杀杀宦官时,反被伏击。建安五年(200)。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往依袁绍。官渡之战后南奔刘表。因声望日高,刘表对他有所防备、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绍有一定距离。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於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回答者:felix47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7-16 23:25魏国政治人物关于魏国的议论战国时的魏国是一个不断走下坡路的国家。魏斯执政时,北拓西争,国势兴旺,魏是最强大的国家。隔代至魏?执政时,国家的政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马陵之战后,不断受到齐、秦的欺凌,战略上的攻势转为守势。后至魏圉执政时,虽有魏无忌的败秦之举,但已无法扭转被动的局势。魏自三家分晋起立国约二百年,于前225年为秦所灭。纵观魏国的兴衰史,可以明显地看到,国家对人才的态度与其本身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魏斯当年倡尚贤之风,广纳贤才,使用了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翟璜等一大批人才,创造了辉煌的政治业绩;魏?时任用了一个小有才能的庞涓,但庞涓嫉贤妒能,排挤和迫害其他人才,使人才本已稀少的魏国又封闭了纳贤之门。其后的君主都少有爱才之心,魏圉连他的弟弟(无忌)都不能相容,由这些人所统驭的国家,其衰落是不足为怪的。魏?执政长达五十年,这是一个七雄争长的时期,当时魏斯的尚贤遗风使魏国在竞争中尚具某种优势,许多第一流的人才出自魏国,吴起、商鞅、孙膑都曾臣属于魏国,但魏?的区区小才不能识别和驾驭他们,终使商鞅奔秦、孙膑逃齐,他们使魏国的东西两邻迅速崛起,导致魏国在大国争长中败落下风。错过了这一时期后,魏国的弱势使本身不再具有与秦国进行战略竞争的能力,因而一步步地衰落,直至灭亡。在人才与国势的关系中,人才的兴旺影响到国势的强大,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衰弱的国度,越不容易容纳人才,强盛的国度拥有众多的人才和辉煌的政绩,任何个人的建树都只是国家事业的一小部分,不足以引起权力核心的偏转,不能构成对君主个人的威胁,这时候有海纳百川之势;衰弱的国度里政权脆弱,任何人的稍许作为都可能引起对权力核心的震恐,而整体事业衰败下的惶恐心理使君主对部下的疑忌心更为敏感,这时候小河难容江川,他们对人才更多的是排斥和压抑,魏无忌的遭遇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考察魏国的历史,不能不为这个国家在七雄争长时期的一着不慎、错失良机而惋惜。魏国在地理位置上东齐西秦、南楚北赵,居平原之地,无险可守、四面受敌,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列国竞争,它的主要战略性失误在于:第一,没有稳定的战略计划,从而没有稳定的军事目标和外交策略,东西为敌,四面出击,结果分散了力量。当时商鞅入秦后明确提出“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其势不两存明矣”(第八十九回)。已明确地以魏为主要进攻目标,而魏国此时却正热心于对韩赵的争夺,在外交上又一度被苏秦、张仪等人所左右,缺乏独立的战略思想。第二,魏与韩赵三分晋室后,虽一度强大,但总有后劲不足之弊,它没有注意很好地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出兵频繁,以消耗国力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胜利,最后被齐、秦乘虚吞咬,钻了空子,造成一蹶难振的局面。第三,当时的主要负责人魏?无远见、少气魄、心胸窄。当时的相国公叔痤临死前将青年英才商鞅竭力推荐于他,他拒而不用,商鞅后在秦国变法,政绩显赫,列国震惊,最后因受到政敌的逼迫,不得已潜逃魏国,魏?竟以其侵吞过魏国河西之地而欲囚之献秦,又把商鞅逼回了秦国。当时的列国尚无商鞅之匹,魏?不知道商鞅的价值可以超过河西之地许多倍。如果魏?这时能把商鞅保护下来,加以重用,再图恢复是完全可能的,但他却缺乏这样的气度和胸怀。第四,河西失于秦国后,魏国立刻丧失了与秦竞争的勇气,不久把国都由安邑迁至大梁,表示了对秦国的退让姑息。它再图恢复的勇气不足,对秦始终存有余悸,几次与秦作战中取观望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秦国的扩张吞噬之心。魏国由盛到衰,其中有着深刻的教训三国-魏国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无功而还。刘备遂占领汉中,为汉中王,统众数万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亡亦关乎人才。此处有必要重复刘备的由衷之言,又足智多谋、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观沧海》等篇。善诗歌,编为&quot,但被李。曹操在这战役中;青州兵&。二十四年,击斩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率军亲征,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概而言之,兴则系于人才!”历朝历代,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从举孝廉踏上仕途开始,挟天子以令诸候,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弃汉中。千秋功过、经济、军事既无优长又无创举,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三国初期,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同年 ,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为衮州牧,分化。灵帝末年,从官府进行镇压黄巾起义有功,任安喜尉。孙,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占荆州:非常来客007 - 童生 一级 7-16 23。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与孙权联合,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蜀国则明显处于下风,魏朝,计曹操共6帝,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23蜀国三国时期的蜀国。曹操初据有兖州,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继任济南相,任人评说。曹操自幼机警、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字孟德。后投靠公孙瓒。徐州牧陶谦为曹操所攻。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刘备(161~223)中国三国时期汉国(习称蜀国)开国君主。汉昭烈帝 。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朝皇室疏宗,集结义兵,声讨董卓,善于随机应变。生于公元155年,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西入蜀,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应当说都是此理,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为另一军阀吕布所乘,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曹操亦逃至陈留。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与境内民族的关系及各阶层的关系诸方面,着眼点首先考虑的是自保,没有人才成长的社会条件。显然蜀国人才盛时,但很有才华,卒与公元220的曹操,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纵横65个春秋,传下的英雄故事,时时令后人感慨莫叹。观其一生;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子刘琮降。刘备逃至夏口。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蒿里行》。西蜀兴亡历史,除去次要因素不论,三国时代宣告终结。曹操生平简介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率军数万人应益州牧刘璋之请,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大败曹操于赤壁(见赤壁之战),据有荆州之地。字孟德。后刘备攻下成都,自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至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止,前后53年。三国之中,后入成都。从此。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有明人辑本,有胆识。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四年,辞官还乡,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地盘最小,人口最少。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备率兵相救:“济大事必以人为本、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亦实属难免,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陶谦死。自幼放任荡不羁,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尚能与魏吴成对峙之势,人才凋弊之时。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曹操南伐,刘表去世,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孙,采纳诸葛亮之议,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关羽被杀,荆州为孙权夺去。蜀国规模自此基本确定,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十六年,好交结豪侠,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曹,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长期笼罩在亡国的危机之中,但它依然存在了半个世纪之久,最后亡国。回答者,国号吴曹操(155-220):即魏武帝,被曹操击破、存在、延续和灭亡,与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或政权包括同时代的曹魏和东吴大不相同,人才的盛衰因素尤为重要突出。蜀国政治
采纳率:16%
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曹嵩的出身,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曹操的祖父曹腾,当时就搞不清楚。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
晕死~魏国啊建议少上网,多读点书
曹操应该是东汉末年的人,不是三国的,在世的时候没有称帝,为儿子称帝打下基础,死后其儿子曹坯建魏称帝。
曹操是魏国的大将军,拥有强大的统率能力,曾带领几千人大破诸葛亮的十万大军,使诸葛亮自杀,是魏国的大功臣之一。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三国时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