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现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提示信息 -
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41被浏览10,371分享邀请回答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写第一个回答4 个回答被折叠()外国青年是怎么看待中国的?五大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又是什么?
两千多年前,三尺丝绸,联系东西大陆;两千多年后,中国以全新姿态迎接世界目光。
无数中国青年走出国门,体验世界,甚至购买世界;无数外国青年走进中国,倾听中国,渴望读懂中国。
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为寻访遍布全球的年轻人心中的中国,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合北外丝绸之路研究院发起了一场街头采访:“青年问青年,世界看中国”。
一次毫无准备的万里寻访,一句毫不虚饰的简单询问,一场没有脚本的年轻相遇,跨越五大洲超过二十国,只为得到一个答案:是什么让你更懂中国?
结果发现,除了长城、成龙、熊猫、饺子等已广为外国人所知的made in China外,五大洲的外国青年为Get(懂)心中的中国,已归纳出五大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答案竟然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方方面面……
中国力量关键词一:基础设施
中国政府帮助修的蒙内铁路可好了,它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改变我们肯尼亚的就业形势,在很多城市人们都从事着铁路相关的工作。它也改变了肯尼亚的经济收入水平,现在其他国家都很羡慕我们。
今天是我第一次乘火车,朋友告诉我火车可舒服了,而且非常干净,安静,速度也快。希望中国能再帮忙升级升级我们的火车,时速最好能提到200公里。
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港口,是我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投资建设了比港,这一举措很有战略意义,好处很多,我们大家钱都哗哗地挣!
中国力量关键词二:科学技术
如果提到科技发展,没有人会不注意到中国。中国在创新方面成绩卓著。我没有刻意对其进行了解,但我也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我对在中国发生的变革感到惊叹,我首先注意到的中国公司显然是阿里巴巴。而我最欣赏的是中国无人机技术在美国的广泛传播。我个人很想买一个无人机。我期待有一天无人机可以变得更小,能随时跟在我周围帮我拍拍照什么的。
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而且还成了中国的新科技、新标签。一提起中国,我满脑子都是这新四大发明。
中国力量关键词三:创新企业
支付宝的系统很棒。我们现在经常使用支付宝买东西,而且不仅限于中国的东西。我认为支付宝这家公司有很棒的眼界,它不仅打入了俄罗斯市场,还打入了其他俄罗斯联邦国家,因为它很灵活。
我尤其喜欢在淘宝上购物。在圣保罗我没有太多时间去做购物一类的事,所以我可以在家里,在手机上购物,非常方便。在圣保罗有很多“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真的非常有趣,因为它是电驱动的,所以很环保。“金砖五国”这一平台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和中国的贸易往来,对巴西经济发展有很大益处。
中国力量关键词四:生活方式
我觉得中国人对吃真的很在意,中国美食不仅多,而且好吃。在与中国人相处以后,中国人最让我欣赏的地方是真的很尊重人,无论对他们的家人或是其他人都是如此。
中国力量关键词五:大国担当
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我觉得中国是一个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的大国,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方面、科技创新方面。
我们看到,世界读懂中国的方式,早已突破了原来的种种传统印象。熊猫、长城等固然还继续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而新时代的中国力量,才是让五大洲青年发自内心审视中国的新视角。
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变得越来越大。中国新力量,早已不仅仅是全世界青年读懂中国的方式,更是中国人向世界绽放的基本姿势。China,I get you!是五大洲青年共同发出的声音,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中国力量的新声音!
来源:中国海外交流协会 中山市外事侨务局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如何看待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看待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08-12-17 &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与55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的国际角色,和半个世纪前不可同日而语。 五十多年前它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一员,三十多年前它加入了联合国,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得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方面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两年前,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过去十年到十五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出口产业的壮大推动了贸易的扩张。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专家拉迪预言,“2004年,中国将成为在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经济。” 他指出,中国的贸易迅速增长,对亚洲造成尤其重大的影响。 拉迪说:“其他亚洲国家认识到中国是它们的头号出口市场,又因为中国的进口增长也很快,所以中国对亚洲国家,包括最大的经济体日本的经济增长,起了重大作用。” 正因为近十年中国在区域和国际经济、贸易和外交层面的角色日益显赫,打破了国际间原有的势力均衡,由此引起各方的不同反应,中国威胁论是其中最明确的一种。 未知数 但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室的东北亚事务专家季北慈认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到底是不是一种威胁,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因为还有不少未知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国际社会和中国是否能互相容纳和适应对方。 他说:“世界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国际间出现一个新的力量时,有时会造成破坏,因为现有体系中的力量需要接纳和适应新的力量,而新的力量,现在是中国,显然要寻求更大的影响力,要扮演更大的角色。至少历史表明这个过程不会一直顺顺当当。所以这是个最大的问号。” 另一个未知数与历史有关。季北慈指出,在中国,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扬眉吐气感或民族自豪感有可能向极端方向演变而成民族主义情绪,而中国人同时也有受害者心态,这两种情绪如果结合在一起,很可能具有爆炸性。 “直到最近,中国一直认为在历史上自己是国际力量的受害者。它在强国圈子里应有的位置,被强行、无理地剥夺了,尤其是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这种带着怨气的强大力量,这种自己觉得是历史的受害者的心态,是可能带来问题的,因为如果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试图讨回公道,这就值得担忧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振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在当今世界,无论从什么角度、出于何种动机和采取怎样的态度,各国在处理对外关系和国际问题时,几乎都要认真考虑中国这一因素。实际上,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起,“中国因素”对国际格局就开始产生影响,而且还时常占据显要位置。
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以往“中国因素”的分量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国地广人多,任何国家都不会完全忽视一个拥有世界人口1/5的大国;二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良好关系所具有的影响力;三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地缘政治作用。但当前的“中国因素”是由中国的综合国力衬托起来的。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动起政治、安全等各个方面影响力的发挥。“中国因素”囊括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外交政策与主张、发展模式、文明传统、国民素质等各个方面,对世界形成了多方位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客观的。这种影响也是全局的、持久的、自然的。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中国,相应对中国的期待值也加大,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以相互借重维护自身利益的各种设想和考虑也应运而生。中国目前更加侧重与各方建立合作对话机制,如“中非合作论坛”、“中阿(拉伯)合作论坛”等,这种机制是加强南南合作的有益方式,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平等互利合作的精神。中国同时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欧盟等国际、地区组织发展关系,这些都是出于促进全球的和平、发展与合作,而不是出于搞对抗、谋霸权的目的。“中国因素”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对国际事务表现了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对世界来讲,对中国来讲,都是件大好事。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实力。
周刚(中国前驻印度大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区和世界经济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并以一个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可逆转,中国人感到高兴和骄傲是理所当然的。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经济总量不大,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例仅为4%,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有限,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持续奋斗的过程。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戒骄戒躁,既不要自吹自擂,又不要被别人的吹捧冲昏了头脑,因此,不要高估“中国因素”的影响力。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对那些给予中国很高期望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而对那些心怀不善,企图“捧杀”中国,变相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国家,我们也要心中有数,保持警惕。
陈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客观地估价“中国因素”的影响是现实的需要。中国目前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对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依赖等等,国家的统一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这些都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中国因素”,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宫力(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的过程之中,但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力量对比看,仍然“西强东弱”。因此,我们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善于守拙,埋头苦干。
善于首拙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直接涉及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不能没有声音,没有影响。比如,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我们应该尽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再如,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要继续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妥善处理领海争端,维护和改善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要达到这些目标,关键是要善于把握形势和利用机遇,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并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民要论: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日07:09&&&&来源: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培育世界胸怀、作出世界贡献。为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引领旗帜。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21世纪中叶,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这一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形成和丰富完善,并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其主要历史任务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回答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问题,如何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等问题。这一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列宁主义的形成,在中国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初步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到下个世纪中叶,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21世纪中叶,正是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的伟大历史时刻,这在科学社会主义第三个历史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作出过关于第三个历史阶段的深远预见:“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们要从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解答了“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课题
我们党治理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历史进程。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需要把以往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得很好”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今天,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根据我国传统、现实国情和长期治理经验,创造性地推进治国理政事业,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了不同于历史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形成了相对于西方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为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积累了成功经验。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根本特征和重要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现代化新路
我们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为世界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成功发展之路。
在历史上,西方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先行一步,其成功经验和积极成果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但据此就认为西方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可行之路、普世之路,其他国家别无选择,必须亦步亦趋,则是错误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有其固有的矛盾弊端和制度局限性。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西方现代化的危机。现在的“西方乱象”,如贫富差距悬殊、难民潮危机、民粹主义泛滥、恐怖主义猖獗、逆经济全球化暗流涌动等,都标志着西方现代化弊端重重。一些对西方现代化模式亦步亦趋的发展中国家,有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有的成为受西方国家统治和支配的“外围国家”,丧失了独立性;有的在“华盛顿共识”等方案的引诱下,或在“结构性调整计划”的猛药“医治”下陷入破产;有的在“颜色革命”中陷入政治动荡、国家分裂。
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借鉴但不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中国开辟的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把现代化的“后发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走出了一条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现代化道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符合当今中国实际的鲜活的原版。中国开创的新的现代化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榜样和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党围绕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发展道路等,积极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西方金融寡头和西方国家为追求超额资本利润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而今却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关门建墙,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向何处去?人类走向何方?对此许多国际政治家和战略家都陷入焦虑、彷徨和迷惘之中。
在深刻复杂的世界大变局中,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各国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把握历史发展大势、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积极向人类社会提供丰盈鲜活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推动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推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众多治理难题。中国遵循新发展理念,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包容发展、共赢发展”的新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国际秩序新原则和人类社会发展新愿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创造性回答,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世界更美好、让各国人民更幸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