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练习,传统套路可以防身吗

一直在坚持练习中国传统武术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一言以蔽之,习武很好,强身健体,对气质有很大的提升,有危机意识,反应快,可以减少意外伤害。稍微啰嗦一点的:先简单说一下自己经历。99年少林拳和规定拳启蒙,02年接触截拳道,05年开始练散打,07年接触泰拳,08年学习天罡绵掌,古典跤,和擒拿,09年学习东北戳脚翻子拳,10年在澳洲开始教授MMA,并在当地建立了一个武术协会主要教防身术。11年之前训练很猛(每天七八个小时),学习都是马马虎虎(本职是计算机专业,武术是爱好)。11年之后开始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精力,训练时间剧降。在这里我不多说传统武术能不能打的问题,争议太大。只想说现在有比较多的武术爱好者/运动员都是只玩套路但是没有真正练习传统武术功法和打法。散打之类的很不错,起码见效快,而且不需要太多底子。回到题主的问题,我的感觉是长期练武的话整个人的气质会改变,更有魄力和英气。而且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会随时考虑安全或不安全的因素,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而且在玩其他运动的时候也很容易上手。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我只是一位传统武术的仰慕者,爱好者。练了两年散打断断续续,因为以前有体育基础,所以一直很爱运动。对于传武的了解也是从网上的资料和一些书本,现实中接触很少。在散打方面也是野路子吧,就是喜欢爱好。一开始练双节棍吧,就是觉得双节棍帅!特别喜欢,虽说算不上李小龙的粉丝但是觉得李小龙也是不错的。后来接触了散打,因为胆小一直怕练,还是坚持练了下来。可以说武术带跟我一些自信吧,还有从武术这里得到最多的就是通过武术认识了很多朋友。而且练武的朋友都没有心计大多很正直,幸运的是认识了省青年队的教练吧,也算是一位良师益友。我这个野路子也在努力向正规军靠近吧。最近在试着练少林八段锦,希望对自己身体有帮助吧。有,我就回来告诉你。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啥,就这么多吧!武术确实跟我带来很多快乐。感觉说这些不怎么能帮到题主,惭愧惭愧。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如果有机会能体验各家不同的武术,你会发现,原来武术里面的智慧犹如大地万物一样充满活力与灵性 ,又如诗,如画,如书,如乐一般妙趣横生,由此你可以穿越时空看见古人的朴实无华与极其智慧可爱的生活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从无感到对武术感兴趣:08年初一下学期到初一暑假13岁那年,那时我初一,大概是08年年初,电视上在放郑伊健和陈小春演的霍元甲,再加上班上同学有个以前练过散打,经常跟我们吹他打架和训练的故事,我就对武术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武术。那时候班上男同学流行看WWE美国摔角,我那时候就觉得你们这些西方蛮夷远不如我们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武术自学生涯:08年初二到10年初三毕业我很想学武术,但是家里人觉得我一天不务正业,就没让我去学,后来08年李小龙传奇热播,我就买了几本咏春拳的书,在家自学,没事上网百度一些武术的视频比如五步拳啊南拳什么的,一点一点的学习。甚至还在学校组建武术社团,招了几个武校回来的朋友,一起玩玩武术,他们教我一些基本的武术套路动作,包括刀术棍术规定拳,因为我比较喜欢武术,所以学得也比较快,半年就能打起侧空翻了。初三毕业那年,我终于结束了自学武术的生涯,到我们县城最大的武术俱乐部系统的学习武术武馆练武的生涯:10年初三毕业暑假到12年高二暑假结束我来武馆报的是散打班,但我一直对套路和传统武术都有兴趣,那时候我的确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又想套路练得好看,又想散打打得厉害,又想传统武术练得身怀绝世武功。所以我在这什么东西都练。我的教练也是个全才,80年代的最早一批武术散打运动员,那时候散打套路和传统武术都还没分家。所以我在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每周六周日和寒暑假训练,主要是散打,兼顾着练习套路,传统武术。不过这个时候我的思想开始有些看重散打了。想练散打能在重庆市青少年锦标赛拿个前三。只不过我们武馆条件有限,想打比赛的就只有我一个,最后我在有局限的情况下自己努力训练了一年多,虽然走了很多冤路,但是也算有进步。就这样高二暑假结束因为高三学习就没再练了。大学交流自练生涯:大一到大二到重庆读大学,当时想选择一个武馆能天天训练,我走了重庆很多家武馆,在很多武馆拳馆都训练过几天,不过都没有我想要的那种训练,我就在学校跟武协的兄弟们,平时打打靶打打沙袋打打实战,慢慢交流技术,交流实战经验,我的散打技术也慢慢在提升,这时候就代表学校武协开始出去打比赛,也得过许多奖牌。套路和传统武术我也没落下,因为之前教练教得好,我悟性比较高喜欢琢磨,学校武协也有几个以前专业队的朋友,所以传统武术我拿了重庆市第一名的成绩。找到新拳馆的训练/自练生涯:大三这时候我在重庆渝北找到了一家拳馆,名字我就不说了,以免有打广告的嫌疑。这家拳馆目前被重庆市各界武术同胞称为仅次于重庆市体工队的散打队。我的学校在大学城,到这里要坐三个小时的车,于是我每周就来训练一两次,回学校了自己练。但是经过这里的训练,才发现之前的那些训练真的特别肤浅,很多技术的细节都没注意,我在这里业余训练了半年到现在。技术上升了很多。本准备参加今年的重庆市五运会,不过由于户籍有问题没能参加,但是前段时间馆内举行了内部测试赛,跟我对阵的是今年重庆市散打锦标赛75kg级第二名,去年的重庆市散打锦标赛70kg级第二名。我赢了。所以觉得自己还能打打,开始准备今年十一月的重庆市武术散打擂台赛。细心的人也许发现了,我从一开始的坚定的传统武术崇拜者到现在是散打习练者。为什么?因为传统武术和散打我都练过,但是我就觉得散打更好用。我从来没有黑传统武术的意思。实际上没有传统武术,就不会有现在的武术散打。武术散打就是继承了传统武术里最实用的东西。散打的快摔,完全来自中国跤和太极拳。但是他通过上擂台检验,细化了技术,散打的拳腿摔,继承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抛去了很多擂台上不实用的技术,留下来的就是传统武术里最实用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和坚持练习体操效果完全一样。没有力量耐力抗击打对抗训练,现代武术完全就是健身操的一种而己。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套路在实战中有用吗
套路是传统武术习练的主要形式,很多练习者都经历了学拳和多次改拳的过程。现今虽然练习传统武术的有数千万人之众,但绝大部分人不具备基本的防身能力,换句话说,都不一定打的过和自己身体条件差不多不练武的普通人。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能打?传统武术有两种打人的方式,一是靠内家神通力打人,据童旭东先生的亲身体验,支一峰先生用手指在他胳膊上轻轻一敲,其劲即透入内脏,令他昏晕倒地,这就是神通力,即内劲。现在具备这种神通力的人已经基本见不到了,大家只能靠外家俗力打人,靠的是力量、速度、技巧、反应和体能。因此,你若想打人,那就需要通过训练大幅提高力量、速度、技巧、反应和体能这五个方面。遗憾的是,传统武术套路尤其是太极八卦对于这五个方面的训练效果甚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许多人认为传统武术之所以不能打,是因为老师只讲招式,不讲用法。他们要问,网上不是有不少太极拳用法的视频吗?视频里面演示的用法不是看起来很有用吗?
视频里拳师演示的那叫说手,这种说手的效用是有前提的,你必需按他的要求出手,不能快,不能用力,不能反抗,也不能有后续动作,否则说手就无法进行。比方说,我一拳打过去,他这么翻手一捋,我胳膊和身体就被带偏了,他再移到我身后一掌把我推到在地。但是,真打的时候,对方还会如此配合你吗?你捋我的时候,我用力抗住你呢?我进身撞你呢?更何况,受过训练的拳手出手非常快,往往是组合拳或者拳腿组合,根本不会给你表演招式用法的机会。
& 还有人说,我老师那是真功夫,他教的用法绝对是有用的。
我相信是有这样的拳师存在,比如说马来旺老师,从来不保守,招式讲解的非常细致,每式的用法讲解的非常清晰,他在示范用法时,不管弟子多强壮,几乎都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但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马来旺老师的功力比弟子们大的太多,就像大人打小孩,强壮的男人打弱小的女人一样。进一步想想,如果功力真有这么大差异,怎么打都有,何必依靠这些繁复的用法呢?而且这些用法对普通人有用,对受过严格训练的现代搏击高手还能用上吗?
还有人认为套路是前辈实战用法的总结提炼,不可能没用,要不然前辈们创编这些套路干嘛。
对外家拳来说,套路或许是实战用法的总结,但对内家拳来说绝非如此,内家拳套路是用于修炼神通力的,而不是练用法的。即便外家拳套路中的招式是从实战中提炼出来的,但那只是创拳者在某个特定场合下的使用,对方不那样打,我这招还能用上吗?就算真有用,为什么不直接把用法传给弟子们,而是要创编成晦涩的套路呢?套路的主要作用是表演,也是过去拳师们赖以生存的手段之一。
当现代搏击练习者们挥汗如雨地苦练力量、速度、技巧、反应和体能时,传统武术练习者尤其是太极拳练习者优雅地舞着套路,还幻想着能打人,那也就只能停留在幻想中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停留在幻想中?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抗,即便一些教人的拳师,也从没和人真正打过,不知道拳头打到对手的滋味,也从没有过挨打的经验,一切全凭想象。本人发现对套路中的招式如何用,往往不同拳师有不同的理解,每人都可以发明出一套用法用于说手。传统武术练习者趁着还年轻应当多找人对打,打过几次就会发现,实战就是本能的反应,无招胜有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极真空手道在实战中真的有效吗?要练到哪个带才可以在生活实战中起到防身效果?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练套路等同于盘拳架吗?
俗话所说的“打拳”,可细分为“练套路”、“盘拳架”。太极拳的套路多指简化太极拳24式、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8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拳架多指诸如杨氏太极拳85式、103式、108式、115式大架等。有些太极拳初学者以为练套路就是盘架子,练套路真是等同盘架子吗? “拳架”与“套路”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拳架”与“套路”的相同点是武术攻防招式的组合。不同点在哪里呢?如下所述:
一、 套路的姿势动作具有绝对标准性,而拳架的姿势动作没有绝对标准性
(单鞭掌)
前人在搏击格斗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若干个实用有效的招术(“招”是外形的攻防动作,“术”是劲道、气势和内功),为了方便训练,利于记忆,就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个招术串连起来依次演练。这种顺序,是依照动作的开合、虚实的转换、攻防的规律来进行编排拳架的。说得稍微专业一点,传统太极拳的拳架太极拳是由“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和其劲法技法结合实践的运动与经验而构成。套路可以是拳架组合,但拳架不一定敷演成套路。练习太极拳,可以不练套路,但不可不练拳架。练习套路,往往要求遵循固定的着法、方位、路线,不能擅自更改。套路一经形成就具有外形动作的绝对标准性,不妨观察练习简化太极拳、国标竞赛太极拳套路的太极拳爱好者,神州大地,几乎人人一样。套路练得好,是临摹逼真、循规蹈矩;练不好,恐有呆板僵化、丧失自我之虞。
太极拳架是功夫修炼之本,也是太极功夫的载体,拳架是只有相对标准性而没有绝对标准性的。各人对太极拳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各位名家明师的再研再传,使得拳架有多样化打法,这是必然的历史发展形成的,拳势的过渡动作有所不同,练法也会不一样。不妨观察练习杨氏太极拳85式或115式大架的太极拳爱好者,同一拳式,定势一样,过渡动作和练法却有不一样的,比如有实脚内碾外碾的,也有虚脚或撇或扣的。
二、套路是打拳不练功,拳架是练武又练功
(打虎势)
不妨观察一下,练习简化太极拳24式、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人,多是会练诸如前俯腰、侧俯腰、压腿、搬腿、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转胳膊等等的热身基本功,然而这些热身基本功的含金量是很低的。拳架是太极拳基础和知己功夫(稳静安舒的功夫、柔软的功夫、松沉的功夫、轻灵的功夫、虚实变换的功夫、用意用气的功夫等)的载体,当然要注重基本功的支持,需要练习含金量较高的站桩功、松腰功、松胯功、松肩功、吐纳功、太极步等。内家拳名师李仲轩说:“拳法里出功夫的都是基本功,要吃苦。”对于传统拳架而言,倘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说什么松沉又轻灵的打拳、以腰胯带动四肢的盘架等等,那么不是假话就是大打折扣了。练武又练功的盘拳架是追求练出太极拳基础和知己功夫,打拳不练功的套路则是追求姿势外形好看,有没有太极拳基础和知己功夫不重要。
三、套路不讲究太极拳文化底蕴,拳架则讲究太极拳文化底蕴
(转身右摆莲脚)
套路的教学和练习是不讲究太极拳文化底蕴的,最多是在课堂上泛讲而已,并未融入套路练习。传统拳架具有深厚的太极拳文化底蕴,是较好的过河之筏,帮助我们认识拳理。太极拳是文化拳,太极拳推手中的引、化、拿、发等技艺都与人体的骨骼、经络、穴位、关节有关,如果掌握医学、力学、美学等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就会帮助提高太极拳的功夫层次和水平;太极拳是哲理拳,以中国传统的太极哲学思维方式和阴阳学说理论为指导;太极拳是智慧拳,它的推手和技击术特别强调以柔克刚、舍己从人、牵动四两拨千斤等等,要求习练者积极开动脑筋,善于谋划,对待矛盾的态度就是从矛盾的侧面人手解决矛盾,而不是硬碰硬激化矛盾。比如我的深圳弟子刘春伟,与外人推手交流时,若遇对方圈内功夫较好,他就不轻易进对方之圈,而是着重在对方圈外找破绽,多次实例证明,学会用头脑推手的效果较好。好像这个例子是题外之话,其实不是,练拳架是知己功夫,练推手是加上知人功夫,如果没有知己功夫,怎么能整合懂劲功夫呢?总之,太极拳的拳理深奥,涉及的知识面极广。事实证明,对太极拳理论认识越深,再通过刻苦训练功夫就会越高。否则只能是花拳绣腿的空架子。“太极”思维认为,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两个方面分别称为阴和阳。阴阳两方面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并且在运动中互相转化,互相包容,最终实现了阴阳两方面的平衡和协调。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是在这种不断地寻求平衡和协调的过程中前进和发展的。只有认识到太极阴阳哲学理念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的本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特殊载体,才能使行拳走架魅力无穷,不是人练拳,而是拳练人的好境界。
四、套路没有太极拳内涵技术要求,拳架则讲究太极拳内涵技术要求
(进步指裆捶)
为什么不少人说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是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其实是太极操还是太极拳,关键是在于练法。在练传统拳架倘若没按王宗岳《太极拳论》、杨澄浦《太极拳说十要》等经典的技术要求去练的,同样被视为太极操。其实如果一个练拳者了解拳架,那么即使他表面上打着套路,实际上他的心中并没有套路。反之,倘若一个练拳者不了解拳架,仅会套路,那么这种套路就是机械化的刻意编排。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不是没有学练的技术要求,而是学练的技术要求姓操不姓拳。不妨观察一下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学习培训班的教学,有多少个老师或教练是以太极拳术的技术要求来传授的啊?我从没见过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的教练或老师给学员们讲解怎么练立身中正、安舒松静、虚灵顶劲、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气沉丹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分清虚实、连绵不断、呼吸自然、心性沉着、举动轻灵、运行匀缓等等,如提问十个学员,会有八个、九个不知道。有些国标竞赛套路的老师为了提高学员的习拳兴趣,增加了拆招讲解和太极拳对练,但是这些没有劲道、气势和内功的外形动作,怎能练出真太极的东西呢?
我赞成全民健身运动,但我不认可偷工减料的教法和练法,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的优点是动作简单容易学。但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达不到健身所需的运动量,降低了其原有的疗病健身效果。二是破坏了传统拳架的体系结构,其防身的技击功能更是无从谈起。这里说那些套路是偷工减料,拳式较少还不是主要问题,教法和练法才是主要问题,起重要作用的。这样的快餐式套路教法练法对于太极拳来说,是利少弊多还是利多弊少呢?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思考掂量吧!太极拳明师牛胜先说:“先辈太极拳家们一再提醒我们,练太极拳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仰脸、端肩、掀肘、直腕、指无形、挺胸、提肚、撅臀、拔腰的假太极,与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腰松的真太极,何止是差之毫厘,而是根本没有丝毫共同之处,所以谬之也不止千里,而是天壤之别。”这番话确实言之有理。如果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按照太极拳内涵技术要求去教去练,效果就大不一样。当然,投入练拳的时间、精力和功课也会多一点。如不是这样练法,那来对身心健康的较好回报呢!
五、 套路的姿势动作具有绝对稳定性,而拳架的姿势动作没有绝对稳定性
(白蛇吐信)
由于套路没有太极拳文化底蕴与太极拳内涵技术要求的支持,所以姿势动作(含过渡动作与定式动作)具有绝对稳定性,今年初练是这样,明年熟练了也是这样,后年练得更好亦这样,没有因练熟练好了而有所变化,或增或减。传统拳架是讲究太极拳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技术,所以有着从学架子到定架子的功课和过程,拳式的过渡动作与定势动作。它会相对变化,变在细微处,今年与去年不一样,与前年更不一样,有与时俱进的意思,正是“一层功夫一层理”啊!修炼拳架之中,心性与身形都要像水一样,平缓、柔和、静虚。在修炼拳架的过程中,有如大冶洪炉,运用文火武火,熔炼铸造出太极劲道、气势和内功。各家各派的拳架样式不同,但样式的不同并不是真正的不同,真正的不同在于内涵。比样式,无论简繁、难易,都与武术没有很大关系。比内涵,则有高低、深浅之分。所谓内涵,其本质是思想,是认知,是心法。它超越了概念与逻辑。一个人对于太极拳只是在概念中了解,在逻辑上分析,决不代表他得了心法,得了内涵。只有在拳架里面实践,实践一分得到一分,实践十分得到十分。拳架是太极拳推手、散手的基础,拳架的质量会影响到太极拳功夫的层次。在学习老师拳架的过程中,要细心模仿,悉心领悟动作要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太极拳架中包含有极丰富的内容,要掌握这些内容,需要经过不断的充实与锤炼,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练到位。比如陈式太极拳的“学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定架子”,就是这样的系统化训练。
练习拳架有一个“从外引内,以内带外”的“周身一家”(协调与整合)过程。要求形象,还要求神象。如不得太极拳之神形,则练一辈子也是茫然,不成大器。对于中下层次来说,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大架,慢到极处好像不动,那是落地生根的桩功,而在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快架中,每一个位移的瞬间仍然是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还是无根之根的桩功。只有运势行走始终处于桩态,全身任何一点才具有八面的支撑力与螺旋力。对于中上层次来说,慢练和快练的拳架都有如风之势,似水之势,空气膨胀之势,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之势,忽聚忽散、忽隐忽现之势。桩架和势架的形式可以是简朴的,也可以是复杂多样的,但必须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是适合个人体形和性格的,如此才能提炼出内家拳劲道和气势,才能形成独特的技艺风格。如果打出千篇一律的拳架,那是误解传统太极拳的悲哀啊!只有在具体的训练阶段中,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修正、调整,日新又新,才合乎太极之道。
太极拳习练者在其青年、中年、晚年时期有着不同风貌,这是正常的进程。太极拳的体悟同各人的练法、进程、感觉、理解、悟性有关,但这决不会因为你的体悟不同而改变太极拳本身内涵的真义。总之,练习太极拳要往心法上揣摩,而不是往形式上雕饰。一如儒家、道家用功之诀窍,皆在于心正意诚、释智遗形。心正意诚为一切学术之体,形无所碍、无所滞,极松、极静、极虚、极灵,这样才得其妙用。对得道之人而言,一切套路招法,俱是人之编造,故先贤屡屡告诫我们,要放弃后天的智巧人伪,回归天真自然之境。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有形,炼至无形。无形者,心法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以观无,虽有而不有。最终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综上所述,练套路与盘拳架按现状情况相比较,主要是:一、追求练拳的目标不一致,二、拳的内涵和技术要求不同,三、练法不一样。在此指出:套路和拳架的称谓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练拳者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认识和追求的目标与层次。换句话来说:如果练套路练出了应有的太极拳基础和知己功夫,那样实际上就是真太极的拳架;倘若盘拳架没盘出应有的太极拳基础和知己功夫,这种功效不是与套路一样吗?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只练习,传统套路可以防身吗_百度知道
只练习,传统套路可以防身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只练套路不能防身。中国武术一般分为套路和散手两个部分,只学套路是不行的。套路只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但在建国后套路从中国武术中分化出来的,成为独立的部分,实际上成为了武术体操。当初分化出来的时候就有很多老拳师反对,但反对无效。分化出来的套路本质上是体操,不是武术。所以学武术要搞清楚你学的是武术操还是武术本身。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