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手机到底有多少“毒” 检测结果实在太吓人

看手机到底有多少“毒” 检测结果实在太吓人
手机也会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吗?近日,在制造商对它们的“秘方”守口如瓶的情况下,美国环境健康非营利组织生态中心创建的Healthy Stuff网站和拆解网站Ifixit对市场上36种手机进行了拆机,分析了它们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此次研究中表现最好的手机也含有危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和先天缺陷、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有关。手机部件有多“毒”?手机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内部零件却往往隐藏着很多看不见的有毒或有害物质,例如阻燃剂、PVC、聚氯乙烯,溴,以及铅,汞,镉,铬等金属物质。两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将这几十种手机的零部件用X线荧光光谱测定法(一种确定材料化学成分的方法)进行检测,对手机各个部件(如屏幕、电路板等)中化学物质含量进行测评,及综合测评。根据对12种最常见有毒化学物质在手机中的含量进行评分,最低零分、最高5分,得分越低,手机的绿色环保性能越高。最终的综合测评结果显示,有6种手机属于“低风险”,其中包括苹果最新推出的iPhone5;24种手机为“中等风险”;剩余6种手机为“高风险”,包括诺基亚的N95和苹果的iPhone 2G。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测评表现良好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标准测评中表现良好。例如三星Reclaim系列手机虽然整体风险性较低,但在砷含量这一项却属于高风险产品;而36种手机中,有24款手机在铜含量上都属于高风险范畴。被检测的36种手机都是在过去5年中推出的,覆盖了苹果、三星、黑莓、LG、诺基亚、摩托罗拉、HTC等10种常见手机品牌。美国生态中心研究主管、HealthyStuff网站创始人杰夫·吉尔哈特解释分析结果时说,即便是在此次研究中表现最好的手机也含有危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和先天缺陷、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有关。值得欣喜的是,研究发现新款手机比老款更为“绿色环保”,新一代手机的整体表现比2007年面世产品的表现要高出约33%。其中在所有的行业领导者中,苹果公司iPhone系列产品的改观最为明显,它的iPhone2G是表现最差的产品,各种有害物质含量最高,而新一代iPhone5和去年推出的iPhone4S都是表现最好的产品。此外,苹果、三星、索尼等大厂商都开始使用更为安全、环保的原材料,如使用危险性小的树脂材料、阻燃剂、使用不含汞的液晶面板和不含砷的玻璃、使用不含溴和氯的印刷电路板、以及简化产品设计以减少布线的需要等。专家指出,涉“毒”成分的高低往往与制造商所选用的材料、工艺设备、生产流程以及设计方案有关,苹果公司在过去5年逐步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含量,令iPhone5仅含有极少量的有毒物质,就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勿需“谈毒色变”“真的会有毒吗,那我每天和这些重金属打交道,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一听说手机零部件有毒,不少消费者都忧心忡忡,尤其是一些家里有小孩的家长尤甚。“以前看到孩子拿着手机玩都不以为意,以后得小心些。”郑女士紧张地说道。业内人士表示,手机中所含的有毒或有害物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在内部电子元件上,另一种在外部手机塑料外壳上。但也同时指出,尽管电子制造产业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能源、材料以及一些有毒物质,消费者尚不需“谈毒色变”,因为这些物质在手机日常使用中不会轻易“释放”。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大量废弃手机在回收后因不合规地露天拆解、焚烧,对水、大气、土壤造成的污染。“但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家长还是得留心,不要让小孩舔舐或吞含手机表面,以免部分脱落或者沾有浮灰的工程塑料被吸入体内。”长期关注电子垃圾处理的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经理马天杰对记者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指出,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应当对其投放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进行标注,标明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含量、所在部件及其可否回收利用等;由于产品体积或功能的限制不能在产品上标注的,应当在产品说明书中注明。国内一家智能手机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大多数品牌手机厂商的产品说明书中,都会将所含有的一些重金属以及是否超标等信息予以告知,敢超“国标”的还是少数。“手机电路板、屏幕、外壳在组装和生产过程中会含有一些有毒成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的大多在低成本的山寨机上,而‘正规军’的产品在上市前需要通过质量检测、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估等,加上这些制造商非常注重品牌形象,安全问题基本不大。”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称。废弃手机让人担心杰夫·吉尔哈特在接受本报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说,他们并不研究手机中的化学物质是否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该组织目前对手机影响健康的担心还是电磁辐射问题;但他们希望借此次研究呼吁业内和管理部门重视电子垃圾处理问题,因为废弃手机得不到妥善处理,其中所含的危险化学物质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存在更为长期的影响。尽管电子产品回收在美国较为普遍,但是移动电话的回收率依旧不高,美国人丢弃了1.3亿部移动电话,在这些移动电话中回收率仅为8%。“相比之下,中国现在每年的电子垃圾也有23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300万吨的水平。”马天杰说。相关研究显示,在这些电子垃圾中有大量的贵重金属,一些非法拆解中心通过溶解和燃烧电路板,从中换取贵金属盈利。但由于工序并不规范,露天焚烧的做法会导致重金属进入地下水或者空气中,造成污染。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电子产品在前端设计生产和被废弃后的加工利用所造成的污染比较集中也有目共睹,例如广东贵屿,已经成为电子垃圾污染的重灾区,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一些专家认为,虽然未来电子产品中有毒或有害物质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日益减少,但对于依旧存在的物质,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其压碎、掩埋,还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此,马天杰建议,首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对于每部手机的设计和生产,各家制造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一方面是寻求可替代的环保材料,另一方面可通过设计,将易燃和易发热的材料分开,避免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明确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处理过程中应禁止的行为,增加违法成本。最后还要通过一些鼓励措施,刺激企业进一步创新。“制造商应当生产更环保绿色的产品,消费者应当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决策者则应当从全球角度出发制定更好的电子垃圾循环处理法案。”iFixit网站评论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闻客户端 更多惊喜送给你
想了解福建古闻、习俗、人文、美食等可以订阅精品原创栏目《光阴福建》
《翁进谈心》有专家为你解读情感方面的问题,让你生活更加美满。
关注原创栏目《康师父》,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的方方面面,让你更为养生。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damin029]
福州市交警公布14条电动车行人违法处罚标准
厦门半马本周六海沧开跑 最美路线助攻周末“跑旅”
关注排行图片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手机到底有多“毒”?检测结果吓人
来源:环球网
  也会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吗?近日,在制造商对它们的“秘方”守口如瓶的情况下,美国环境健康非营利组织生态中心创建的Healthy Stuff网站和拆解网站Ifixit对市场上36种手机进行了拆机,分析了它们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此次研究中表现最好的手机也含有危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和先天缺陷、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有关。
  手机部件有多“毒”?
  手机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内部零件却往往隐藏着很多看不见的有毒或有害物质,例如阻燃剂、PVC、聚氯乙烯,溴,以及铅,汞,镉,铬等金属物质。
  两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将这几十种手机的零部件用X线荧光光谱测定法(一种确定材料化学成分的方法)进行检测,对手机各个部件(如屏幕、电路板等)中化学物质含量进行测评,及综合测评。根据对12种最常见有毒化学物质在手机中的含量进行评分,最低零分、最高5分,得分越低,手机的绿色环保性能越高。
  最终的综合测评结果显示,有6种手机属于“低风险”,其中包括苹果最新推出的iPhone5;24种手机为“中等风险”;剩余6种手机为“高风险”,包括诺基亚的N95和苹果的iPhone 2G。
  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测评表现良好并不意味着在标准测评中表现良好。例如三星Reclaim系列手机虽然整体风险性较低,但在砷含量这一项却属于高风险产品;而36种手机中,有24款手机在铜含量上都属于高风险范畴。
  被检测的36种手机都是在过去5年中推出的,覆盖了苹果、三星、黑莓、LG、诺基亚、摩托罗拉、HTC等10种常见手机品牌。美国生态中心研究主管、HealthyStuff网站创始人杰夫?吉尔哈特解释分析结果时说,即便是在此次研究中表现最好的手机也含有危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和先天缺陷、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有关。
  值得欣喜的是,研究发现新款手机比老款更为“绿色环保”,新一代手机的整体表现比2007年面世产品的表现要高出约33%。其中在所有的行业领导者中,苹果公司iPhone系列产品的改观最为明显,它的iPhone2G是表现最差的产品,各种有害物质含量最高,而新一代iPhone5和去年推出的iPhone4S都是表现最好的产品。
  此外,苹果、三星、索尼等大厂商都开始使用更为安全、环保的原材料,如使用危险性小的树脂材料、阻燃剂、使用不含汞的液晶面板和不含砷的玻璃、使用不含溴和氯的印刷电路板、以及简化产品设计以减少布线的需要等。
  专家指出,涉“毒”成分的高低往往与制造商所选用的材料、工艺设备、生产流程以及设计方案有关,苹果公司在过去5年逐步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含量,令iPhone5仅含有极少量的有毒物质,就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勿需“谈毒色变”
  “真的会有毒吗,那我每天和这些重金属打交道,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一听说手机零部件有毒,不少消费者都忧心忡忡,尤其是一些家里有小孩的家长尤甚。“以前看到孩子拿着手机玩都不以为意,以后得小心些。”郑女士紧张地说道。
  业内人士表示,手机中所含的有毒或有害物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在内部电子元件上,另一种在外部手机塑料外壳上。但也同时指出,尽管电子制造产业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能源、材料以及一些有毒物质,消费者尚不需“谈毒色变”,因为这些物质在手机日常使用中不会轻易“释放”。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大量废弃手机在回收后因不合规地露天拆解、焚烧,对水、大气、土壤造成的污染。
  “但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家长还是得留心,不要让小孩舔舐或吞含手机表面,以免部分脱落或者沾有浮灰的工程塑料被吸入体内。”长期关注电子垃圾处理的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经理马天杰对记者说。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指出,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应当对其投放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进行标注,标明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含量、所在部件及其可否回收利用等;由于产品体积或功能的限制不能在产品上标注的,应当在产品说明书中注明。国内一家智能手机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大多数品牌手机厂商的产品说明书中,都会将所含有的一些重金属以及是否超标等信息予以告知,敢超“国标”的还是少数。
  “手机电路板、屏幕、外壳在组装和生产过程中会含有一些有毒成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的大多在低成本的山寨机上,而&正规军&的产品在上市前需要通过质量检测、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估等,加上这些制造商非常注重品牌形象,安全问题基本不大。”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称。
  废弃手机让人担心
  杰夫?吉尔哈特在接受本报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说,他们并不研究手机中的化学物质是否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该组织目前对手机影响健康的担心还是电磁辐射问题;但他们希望借此次研究呼吁业内和管理部门重视电子垃圾处理问题,因为废弃手机得不到妥善处理,其中所含的危险化学物质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存在更为长期的影响。
  尽管电子产品回收在美国较为普遍,但是移动电话的回收率依旧不高,美国人丢弃了1.3亿部移动电话,在这些移动电话中回收率仅为8%。“相比之下,中国现在每年的电子垃圾也有23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300万吨的水平。”马天杰说。
  相关研究显示,在这些电子垃圾中有大量的贵重金属,一些非法拆解中心通过溶解和燃烧电路板,从中换取贵金属盈利。但由于工序并不规范,露天焚烧的做法会导致重金属进入地下水或者空气中,造成污染。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电子产品在前端设计生产和被废弃后的加工利用所造成的污染比较集中也有目共睹,例如广东贵屿,已经成为电子垃圾污染的重灾区,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一些专家认为,虽然未来电子产品中有毒或有害物质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日益减少,但对于依旧存在的物质,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其压碎、掩埋,还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此,马天杰建议,首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对于每部手机的设计和生产,各家制造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一方面是寻求可替代的环保材料,另一方面可通过设计,将易燃和易发热的材料分开,避免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明确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处理过程中应禁止的行为,增加违法成本。最后还要通过一些鼓励措施,刺激企业进一步创新。
  “制造商应当生产更环保绿色的产品,消费者应当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决策者则应当从全球角度出发制定更好的电子垃圾循环处理法案。”iFixit网站评论道。
(责任编辑:黄瑶)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5款手机壳检测有毒,它们有一个共性……5款手机壳检测有毒,它们有一个共性……简科技百家号点击上方“深圳壹号”可订阅噢昨天壹号君下班回到家边吃水果边用手机刷朋友圈“叮”一条微博推送映入我眼帘“手机壳致癌物超标1000多倍 你还敢用吗”吓得我赶紧停下摸过手机壳吃水果的手近日一些手机壳被爆出可能含有有毒物质而且致癌!!4月12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28个品牌30多款塑料手机壳的比较试验结果其中 5款手机壳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试验结果显示,苹果手机壳多环芳烃含量超标近50倍,小米手机壳增塑剂含量超出限值……最为震惊的是一款名为“水钻闪粉彩膜”的手机壳中的铅含量竟然达155000ppm,超出标准限值1550倍!为了消除大家的恐慌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牵头发起全国首个手机壳团体标准编制项目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日前,由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牵头发起的全国首个手机壳团体标准编制项目正式启动并召开了项目启动大会。华为、VIVO、三星、网易严选、锐舞、仁清卓越、信毅科技等业内知名企业和华测等第三方检测机构均参与标准的制定。该团体标准将是全国首部手机保护套团体标准,侧重化学安全性指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为重心来设计。同时该标准将填补手机保护套产品领域中化学安全标准的空白,助力行业品质全面升级。深圳市消委会副秘书长于喜峰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消费者体察,让消费者近距离了解产品品质,消除“手机壳有毒”的恐慌,深圳市消委会将联合相关技术机构、行业、企业推动手机壳团标的出台,用欧盟最严的要求,促进产品品质提升,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那么,如何正确挑选手机壳呢?挑选手机壳要注意哪些问题?手机壳并不是价格越高越有质量保障。(请参考288元的苹果手机壳)5款检测结果超标的样品,均为不透明手机壳,透明材质的手机壳相对更安全。警惕闪粉水钻手机壳,越漂亮的手机壳可能越有“毒”。请购买正规渠道的手机壳。这些小技巧,你都学会了吗?-END-往期精彩资料来源: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整理编辑:陈晓玲(ID:sz)深圳壹号|晶报政务融媒体中心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简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 科技大百科,介绍实用先进的科技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60手机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