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理财险陷阱的年金险理财真的不划算吗

购买年金保险要注意三点_养老_理财规划_理财频道_移动平安网
购买年金保险要注意三点
现在不少人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年金保险受到了广泛关注,已成为不少市民理财时所考虑的方式之一。专家表示,所谓年金保险,指的是在约定的期限内,保险公司定期付给被保险人约定的金额。投保年金保险的消费者,都是希望通过这项理财安排,以后每年能有稳定的源源不断的财务收入。从本质上讲,年金保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而是人们通过寿险公司进行的一项投资,当投保客户购买年金时,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了一定的收益保障。当然保障的内容取决于投保人所购买的年金的类型。由于与其他保险产品不同,年金保险从购买到领取,时间跨度可能相隔10年、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消费者购买年金保险应首先考虑带有分红功能的年金保险产品。而保险专家表示,除了要选带有分红性质的险种外,消费者在购买养老年金保险时还应注意一些问题。首先,领取方式可&量身定制&。保险专家介绍,目前年金保险有定额、定时和一次性趸领三种领取方式。趸领是被保险人在约定领取时间,把所有的养老金一次性全部提走的方式,定额领取的方式则是在单位时间确定领取额度,直至被保险人将保险金全部领取完毕,定时则是被保险人在约定领取时间,根据保险金的总量确定领取额度。其次,重养老应增加领取金额。年金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条件的一种保险,为避免被保险人寿命过短损失养老金的情况,不少养老险都承诺10年或者20年的保证领取期,未到领取年限就身故可将剩余未领取金额给予指定受益人。保险专家说,一些侧重于养老功能的年金保险产品,每年领取金额较多,也有保证领取年限。最后,慎选即缴即领型年金保险产品。保险专家表示,年金保险的领取时间比较灵活,其起始领取时间一般集中在被保险人50周岁、55周岁、60周岁、65周岁四个年龄段。但是,即缴即领型年金保险因为缺乏资金积累时间,产品现金价值较低,通常很长时间才返本。
【其它类相关】
【更多相关】把保险和理财区别开 商业养老保险这么买合适-养老险-金投保险网-金投网
把保险和理财区别开 商业养老保险这么买合适
摘要:商业养老保险是不是买得越多越好?如果决定了买商业养老保险,什么时间买最合适?买足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就有备无患了吗?记者特别采访了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首席寿险规划师金洪。
是不是买得越多越好?如果决定了买商业,什么时间买最合适?买足商业养老,养老就有备无患了吗?记者特别采访了首席规划师金洪,请他来解答这些&看似简单&却最普遍的疑问。
工薪、中产、高收入阶层,选择适合家庭状况与需求的
记者:延迟退休政策出来之后,大家都在谈论商业养老保险的问题。商业养老保险对于养老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金洪: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保险最主要的作用是应对意外残疾、大病和养老。尤其,是商险中对老年人意义最大的。目前我国实行,对于政府公务人员,通常养老保障比较充足,而其他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比较弱。尤其随着社会老龄化状况的加剧,再考虑通胀等,如果我们想在老年之后维持一定水准的生活,补充是必须的选择。
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多的是解决安全问题,而不是风险问题。老人要控制的风险,一方面是医疗,一方面是养老。养老方面,假如一个老人有三套房子,可以把其中的一套通过&&保险,转变成非现金资产,按月领取。因为对老人来说,管理多套房产本身就是负担。打个比方,某天,一套不常住的房子水管漏了,需要维修,老人很难自己解决。
记者:那么,不同收入的家庭怎样选择商业产品?
金洪:延迟退休之后,工作的时间变长了,生病的概率加大。我想强调一下,为养老准备的保险应该包含多个方面,而不仅仅只是商业养老保险,不是说买足商业养老保险就够了。工薪阶层应该先解决医疗问题,防止大病给家中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中产阶层应当选择医疗加一部分养老产品。
老年生活分成基础生活、品质生活和医疗保健几块,保险要起码解决基础生活问题。
高收入阶层要考虑高端医疗产品,有医疗服务的,给自己多一些好的医疗条件和选择,不用再去医院排长队。这类家庭把基础生活和品质生活都解决了,还可考虑用短期缴费的形式,给自己准备高质量的保险。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一般,首先应选择保障型产品,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再考虑养老金。需要提醒的是,首先要为自己做全面的保障计划,保护好自己赚钱的能力,这恰恰是对父母对子女最好的保障。
年龄是支点,年龄越大,保险的作用就越弱
记者:如果有人想买商业养老保险,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
金洪:我曾咨询过美联储专家,他们的回答是:从工作第一天开始最好。在国外,很多人买保险已成为习惯,不会有太多犹豫。尤其在家庭发生变化时,比如刚生了孩子,甚至是刚怀孕,就立刻去买保险。买保险一定是越早越好,比如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设置&养老金账户&,并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保额。毕竟投保年龄越低,保费越便宜,而且保险的意义还在于专款专用、强制储蓄,还能防骗防盗。
记者:如果等老了再买保险,和在年轻时就买保险相比,有哪些差异?
金洪:最主要的差异就是费率。老人的保费费率呈几何型增长,越往后增长越快,还有承保难度。针对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体检额度。比如30岁的人投保50万元要体检,而50岁的人投保5万元可能就要体检。不仅保费高,险种少,拒保概率也比较大。比如年纪大的人一般身体不太好,不容易达到承保标准,特别是现在,50多岁的人患心血管病等的比例越来越高,如果血糖、血压等高到一定程度,承保体检就很难通过。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年龄越大买保险越不划算,保费比较高。
保额至少应是家庭年收入10倍,保费不应超出家庭收入的10%
记者:商业养老保险是买得越多越好吗?购买保险的原则是什么?
金洪:当然不是买得越多越好,保费不能影响当前的正常生活。保额至重,保障全面,保费合理。
一般来说,保额至少应是家庭收入的10倍,保费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10%(仅限于保障部分,不包括养老。养老基本占工薪阶层收入的30%)。可以长期交费,又不影响家庭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双十原则&。如果出现重大疾病的话,和商保应该可以覆盖所用医疗费。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优先选择保障性产品,并且要全面保障,堵住所有风险点,包括意外身故、意外残疾、大病等,再选择养老险,最后选择投资型险种。
记者:不少人由于保险业务人员的误导,买了保险之后,觉得上当受骗了。最后,你能说说买保险需要避免哪些误区吗?
金洪:最大的误区是:等需要时再去买保险。往往等我们&需要&保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你等&需要&了再去买商业养老保险,还来得及吗?肯定不现实。
另外,延迟退休之后,工作的时间更长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在逐步弱化,疾病的到来会更加迅速。为了避免家庭经济遭到重创,一定要尽早做好准备。
再次,应把保险和理财区别开。如果计划买商业养老保险,就不要用那些理财型的保险替代。理财、分红型产品往往是高保费额,保险销售总在强调返现。其实对于一款保险产品,保额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大家把资产投入,以为风险转移了,就把不买保险时的自保资产用掉了。就好像一个人觉得有病了,不吃药时还谨慎点,一旦吃了药,生活习惯就不那么严格了。到头来发现,风险没有全面转移,自保的本钱也没了,这才是最可怕的,一旦出现重大事故,防范风险不够有效。
【免责声明】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累计销售:
累计销售:
累计销售:
累计销售:
这年头,P2P会卷钱跑路,银行被允许破产,炒...
目前,税延性养老险方案已经基本成型,预计...
01新农合跟城镇医保合并后待遇提高了!新农...20被浏览11964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别拿银保产品当理财&女子买完发现收益亏了三十年&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别拿银保产品当理财
  事件回顾
  买完发现亏了三十年
  “之前在银行买了一份理财型保险,最近才发现,这份保险买亏了,少享受了近三十年的收益。”王女士说,两年前,她在某银行的网点办理业务时,在大堂经理的推荐下,购买了一份银行保险。这份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是是她本人。
  王女士说,她购买的属于理财型保险,从第二年起,每年保险公司会返还一笔年金,这种返还会持续到她88岁为止。
  “当时合同的被保险人写的是我自己,但如果将被保险人设置为我儿子,不仅每年的缴费金额会比现在低,还能多享受近30年的返还。”王女士表示,投保时,她的年龄是31岁,依照合同,可享受57年的年金返还,但如果将被保险人设置为她的儿子,当时孩子不到2岁,依照合同,年金返还将持续86年,比王女士作为被保险人可多享受近30年的年金返还。“这30年的总返还总金额再加上复利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王女士说。
  记者调查
  不提醒是怕客户跑了?
  王女士之所以两年后才发现当初那份保险买亏了,是由于最近一位保险经理人的建议给她提了个醒。
  前不久,王女士打算购买一份中国太平的理财型保险,该公司的保险经理人建议王女士将被保险人设置为她3岁多的儿子。因为被保险人的年龄越小,每年需缴纳的保费金额越少,并且可以享受年金返还的时间越长。“这时我才意识到,之前在银行买的那份保险亏了。”王女士说。
  针对王女士此前在银行购买的保险,这位经理人指出:“保险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合理性’上。”她指出,王女士所购保险的保险年限并非固定的年数,而是约定有效期至被保险人至某一年龄,因此将王女士作为被保险人的收益显然不如将其儿子作为被保险人划算。
  “其实工作人员未必不知道被保险人年龄越小越合适这个道理,只是对他们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位银行网点的大堂经理告诉记者,如果工作人员向王女士建议将被保险人设定为其儿子更划算,那么就需要王女士提供孩子的相关证明材料,“客户原本是来办理银行业务,购买保险只是偶然事件,如果为了补充资料还得再跑一趟,客户很有可能会嫌麻烦而放弃购买这款产品。”
  收益看似高于定期储蓄和理财
  “推荐您购买这款安邦人寿的产品,现在的收益是5.1%,两年后连本带息一起给您。”近日,记者在走访建设银行东方广场支行时,理财经理推荐了这款银保产品,“这款产品每个月结算一次,现在月结算年化利率是5.1%。”
  但记者了解到,所谓的5.1%只是预期收益,并不会体现在保险合同中。合同中对于收益的约定,只显示为年化3.5%,而银行理财经理将其称之为“保底收益”,并强调该产品在售两年以来,一直按照5.1%的年化收益进行结算。同时,记者了解到,该产品每月的收益部分不计复利。
  “多数银保产品的周期都比较短,到期后本利一起给付,更像是定期存款。”泰康人寿的郭小姐告诉记者,个人渠道购买的保险通常年限较长甚至是终身型,并且理财型产品大多附加万能账户,分红和按年返的钱在这里会产生复利,“年限越长,计复利与不计的差异越大。”
  “银行代销的多是保险公司的二线产品。”据某大型国有寿险公司的高级经理人范小姐透露,保险公司往往会将“好”产品留给自己公司的经理人。“银行客户存量大,如果再把好产品都放在银行,保险公司自己的经理人就没法开展工作了。”
  “银保产品支付给客户的利息,可能会比保险公司自己销售的少一些。”某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因为通过银行代销的成本较高,不少保险公司支付给银行的代理费高于自己公司的经理人。
  代销保险费率是理财的67倍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银行不能像过去那样主要依赖于单一的存贷款利息差,中间业务正逐渐成为各银行着重发力的领域。
  从上市银行2015年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各银行手续费佣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以建设银行为例,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与2014年相比增长51.42%,收入达199.94亿元。报告显示,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于代销基金、代理保险收入。
  此前曾有报道称,银行代销保险佣金不菲,有的甚至高达理财产品费率的67倍。
  以招商银行为例,年报显示,2015年该行累计实现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79806亿元,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额6057亿元,代理保险保费1054亿元,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2800亿元。与此同时,该行2015年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约170亿元,其中受托理财收入32.09亿元,代理基金收入75.11亿元,代理保险收入28.05亿元,代理信托计划收入34.29亿元。
  据此计算,招行代销保险的费率为2.66%,代销基金的费率为1.24%,代销信托的费率为1.22%,销售理财产品的费率为0.04%。对比之下,代理保险产品的手续费费率是卖理财产品的67倍、卖基金的2.14倍、卖信托的2.18倍。
  对于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某国有银行支行个金业务负责人表示,通过年报推算出来的只是某一家银行的一个平均值。她指出,代理销售保险的费率比较复杂,即便是同一家保险公司,与同一家银行的手续费协议也会因缴费方式不同、险种不同有较大区别。例如,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的手续费标准不同,而趸缴手续费往往远高于期缴。
  合作保险公司数量超规定上限
  日前,记者在中国建设银行东方广场支行的公告栏中看到,在该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公示中,列出了新华人寿的6款产品和泰康人寿的4款产品。
  然而,当记者向理财经理进一步咨询时却被告知,目前该网点没有泰康的产品,并向记者出示了一份“银保产品明细”,包含安邦财产保险、安邦人寿、弘康人寿、华夏人寿保险公司的产品,同时还提供了天安人寿“建安一号年金保险”的宣传资料,并补充告知还有几款新华人寿的产品可供选择。
  银行代理销售的银保产品种类多样,似乎是为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事实上,这却违反了中国保监会和银监会的相关规定。
  为了规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2014年,中国保监会和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并于当年4月1日起实施。
  《通知》第九条规定:“商业银行的每个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内不得与超过3家保险公司(以单独法人机构为计算单位)开展保险业务合作。”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银行合作的保险公司并不止3家。
  另据了解,即便同一家银行,不同支行网点所合作的公司及代理的产品也不完全相同。
  别拿银保产品当理财买
  近几年,很多银行将银保产品当做理财产品进行销售,经常把它与银行的定期储蓄存款、国债或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进行比较。
  但保险业内人士指出,获得银保产品预期收益的前提是在保障期间未出险。“银行保险归根结底还是保险产品,保险的首要功能是保障,其次才是收益。”这位业内人士指出,投保人一旦在保障期内出险,合同便会终止。“在购买银保产品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弄清保险责任、保险期间和存在的风险,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
  本报记者 孙婷婷
(责编:鲍聪颖、高星)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京城要闻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公司年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