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什么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轴,中国发

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转发]
导读:华工在巴黎的时候,成就了今天所谓的“中国梦”。
就中国而言,广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说起始于1895年,终结于1919年。这期间的中国同春秋战国时代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潮,东方的、西方的,都拿到中国试验;共和政体、民主政体,杜威的哲学、罗素的哲学,各种学派和学者都在中国粉墨登场。这个时代就像狄更斯《双城记》里所描述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代新人开始崭露头角。
顾维钧先生1912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博士毕业之后,马上就回到中国,做袁世凯的英文秘书。1915年,顾
华工在巴黎的时候,成就了今天所谓的“中国梦”。就中国而言,广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说起始于1895年,终结于1919年。这期间的中国同春秋战国时代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潮,东方的、西方的,都拿到中国试验;共和政体、民主政体,杜威的哲学、罗素的哲学,各种学派和学者都在中国粉墨登场。这个时代就像狄更斯《双城记》里所描述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代新人开始崭露头角。顾维钧先生1912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博士毕业之后,马上就回到中国,做袁世凯的英文秘书。1915年,顾维钧是在华盛顿最年轻的公使——在二战以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还只是公使级不是大使级。王宠惠是耶鲁的博士,王正廷在密歇根和耶鲁受过教育,梁启超虽然没有西方的学术背景,但还是在1919年以私人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为中国发挥软实力扮演重要角色。这些人的绝对数量并不大,但他们发挥的能量非常大。我把他们叫做“外交政策群体”,这时不仅是民族主义成为主宰中国政治外交的洪流,“外交政策群体”也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这个群体不仅包括精英,还有许多平民百姓。百姓如何成为政治力量?他们通过罢工、罢市和其他个人手段——下面我要说到的,就是一战期间的法国华工(参政议政的行动),他们中间85%到90%的人来自山东,而山东的命运正是在巴黎和会上受到考验,他们为山东的命运主宰发挥了什么样的角色?从我个人看来,他们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平民百姓成为外交政策群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现象,过去不曾有过,非常遗憾的是,1919年之后也日渐式微,唯独这个时候有,在北洋政府时期,至少在外交层面,是允许百姓发声的,百姓的声音是被倾听的。以工代兵一战对中国来说是“危机”,“危”险加“机”会。在一战之前,中国之所以没有重蹈印度的覆辙,没有成为殖民地,是因为各国在华均势力量相互制衡,这样的均势机制造成中国在一战之前没有成为任何大国的殖民地。一战爆发,西方的注意力转移,列强在华均势被打破,中国的命运就控制在日本手里。日本从1895年之后成为亚洲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帝国——帝国,意味着拥有殖民地。1895年,日本打败中国后,强迫中国割让台湾,之后又把朝鲜变为殖民地。中国在年间处于转型时期,没法和日本背水一战。但是一战来了,对中国来说除了可能受制于日本的危险,还有机会,机会在哪?首先,一战打破了当时的国际体系,)对中国不利的国际体系崩溃,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机会。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为所谓的“world order”即世界秩序付出重大代价。1840年以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是很不利的,而一战的爆发提供了一个改变现有机制的机会。当时的中国精英阶层认为,中国已经完成从儒家文明到西方意义上的nation-state(民族国家)的转变,这是一个以nation-state(民族国家)身份平等加入西方主宰的世界秩序的机会。哈佛大学的欧洲政治学者Stanley Hoffmann,他在考量法国历史的时候指出,法兰西民族二十世纪政治史重点只有两点,一是法德关系,二是法国的国际地位。借用他的理论,中国自1895年以来,政治及外交史的主要议题一是如何对待日本,二是如何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这是国家认同的问题。直到今天也一样,我们仍然在寻求国家认同。所以 1915年春天中国提出参战的时候,英法俄都接受了。只有一个国家反对,那就是日本。二十一条之后,日本向英法俄暗示,如果它们不在日本对华利益上有所保证的话,用中国古话讲日本就可能“琵琶别抱”,它也许就转投到德国的阵营。由于日本的强烈反对,中国虽在1915年不能直接参加一战,但在1915年提出一个非常杰出的外交策略,叫做“以工代兵”。1915年的夏天,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为一战付出严重代价,尤其是法国,伤亡率极高。所以战争还没有进入第二个年头,法国人和英国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战争、total war(全面战争),不仅依靠经济军事实力,还是human resource(人力)的较量。这时梁士诒对法国人提出,我们可以为法国提供大量工人。在此之前,梁士诒曾通过驻英公使向英国政府提出以工代兵的想法,遭到了拒绝。英国拒绝的原因很简单,首先英国在一战开始时伤亡状况不如法国惨重,第二英国对于中国寻求国际地位的考量是,如果中国成功了,印度怎么办?英国人不希望印度成为第二个中国。但是法国人很快接受了。他们派了一位退役上校来中国和梁士诒谈判,因为中国当时还是中立国,没有参战。所以他们必须把这个谈判伪装成私人的交往。梁士诒首先创立一个公司叫“惠民公司”,后来在天津、上海、香港都设立过分公司,这个法国退役上校假装是农业科学家,与梁士诒签订合约。于是从1916年初,中国开始向法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华工。到了1916年夏天,英国人也坐不住了。大英帝国本身命悬一线,丘吉尔在英国下院发表演说,为了存亡,英国必须接受各种帮助,“even from the Chinese”(即使是来自于中国人)。最终法国在中国招募了4万华工,英国招募了大约10万。中国的“以工代兵”一举,让协约国免除人力资源破产之虞,如同美国的参战,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意义并不大,但在财政上意义重大, 使协约国免于财政破产。美国参战后,向法国政府借了1万华工,为美国在欧洲的远征军服务。在美华人的地位很低,且多数是南方人,身材矮小,靠开饭店、洗衣店谋生。在法国的华人,不仅人高马大,还有法律保护。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在美国的中国人,是不能申请国籍、拥有资产的。但是在法华工,在法律上是和英国人、美国人平等的。如果大家去看惠民公司的合同,他们的每项权益都很清楚,有多少粮食、多少冬衣,都写得很清楚。华工的招募和命运华工绝大多数是山东人,一开始英国想要在殖民地香港招募,但是遭到了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John Jordan)的反对。他的考量有两点,一、英国招募的华工,绝对不能踏入英国国土,对英国工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当时英国的工会非常厉害——只能送到法国战场。(而法国的天气非常冷,南方人无法适应。)当时很多国家都为欧洲战场输送工人,印度、越南,这些都是英法的海外殖民地,必须鼎立支持母国战争,但是印度的工人在法国效率很低,就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如果大家看印度人写的家信,大都是在抱怨天气寒冷。有一个印度劳工的家信是这么写的,“这里的冬天是一篇白——地是白的,尿是白的,吐沫是白的。”这是朱尔典反对用中国南方人的原因。第二,他认为南方人不如北方人强壮。山东的面积不到法国的四分之一,但是人口,不包括殖民地的话,可能是法国的两倍。华工分三种,穿白色制服的是技术工人,穿灰色衣服的是一般工人,还有工头和警察。不同工种薪水不同。当时想要去法国成为劳工,竞争非常激烈。首先要进行二十一项身体指标的检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筛查沙眼。我想大家生活在这个时代都不大熟悉沙眼,我小时候还有所体会。沙眼是传染病,患沙眼的劳工被首先淘汰。英法所招的华工大多身高六英尺,一米八以上。每个被录取的人,要经过所谓“sausage machine”,先剪掉辫子,换了衣服,再洗三次澡。洗澡、体检完毕,就给每个人制定一个编码,从此编码就是他们的名字。为什么给他们编码呢?因为当时许多山东人没有名字。你问他“你姓什么?”,“姓张”“叫张什么?”“张老二”,可是有好多个张老二,所以就给这些人编码,就是为了处理这种情况。整个一战延续了不到1500天,但华工在战争结束后,仍旧牺牲生命。因为他们要清理战场,战场里有许多未引爆的炸弹。不少华工在清理战场中死亡。大致说来,14万华工有3000人死亡。一部分是还没到法国,被德国潜艇击沉,如有一艘船所载的大约五百华工因此葬身大海;有一部分华工为英国远征军服务,而英国人在一战战场上经常战败,因此为英军服务的华工经常受到战争直接波及。直到1918年春天的时候,德军的一次反攻还把英军打败,因此为英军服务的华工经常受制于战火。(还有一些华工,死于对武器的无知。)(有一次)德国战俘和华工发生矛盾——后来证实这是澳大利亚军人在其中挑拨离间,对华工说“你看德国佬欺负你们,还不扔个手榴弹过去”,当时华工是能接触武器的,手榴弹也很好买到,十法郎一个。但是他们扔过去不知道把引线拔掉,扔到德国战俘营的时候,又被扔回来,华工就被炸死了。还有的人是怎么死的呢?华工在午休的时候,法国的夏天娇阳似火,他就用雷管编成帽子,打个盹,醒来后再抽根烟,就被炸死了。所以我们看到,有的华工死于战火,有的死于无知。今天在法国南部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华工墓地,墓碑上一般都写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的字样。去年法国一些学者想要把这个墓地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我协助参与。威海市政府一位官员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对威海的华工遗产感兴趣,结果发现威海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与一战华工有关的遗址了。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动者是中国人,还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导读:相信大家都记得距我们不久的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大战的惨烈程度已经是令人震惊了。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但是又有几人知道其实世界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早在六个世纪之前就发生过了呢?他的名字叫做——蒙古战争。
蒙古战争范围
当时的蒙古经过铁木真的领导,得以统一,他们开始进行扩张,所以就发动了蒙古战争。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是13世纪的蒙古扩张战争,13世纪的蒙古战争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战场覆及欧亚两洲,面积达2500万平方公里,造成上亿人死亡,仅仅在中国,
相信大家都记得距我们不久的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大战的惨烈程度已经是令人震惊了。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但是又有几人知道其实世界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早在六个世纪之前就发生过了呢?他的名字叫做——蒙古战争。蒙古战争范围当时的蒙古经过铁木真的领导,得以统一,他们开始进行扩张,所以就发动了蒙古战争。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是13世纪的蒙古扩张战争,13世纪的蒙古战争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战场覆及欧亚两洲,面积达2500万平方公里,造成上亿人死亡,仅仅在中国,人口便从战前的11000多万降至战后的5000万人。特别是当时的四川,四川在蒙古帝国屠杀前,估计有多万人,屠杀后竟然不满80 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近7000万人口。 据记载,宋人到中原后发现,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白骨遍地,井里塞满了死尸而水不可饮,偶尔有逃脱漏网的人,也因找不到食物和干净的水源活活饿死。蒙古军西征这仅仅是在中国的数据,要知道这场战争被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在这场战争中,有近2亿人死亡,当时世界的人口也才4亿左右。这场战争不单单在中国进行,它波及很广,包括中亚西亚和东欧也受到了蒙古铁骑的侵犯。这场战争所波及地域之广,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惨重,不但第一次世界大战难望其项背,就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相形见绌。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谈谈这场战争的悲惨程度,可谓是世界毁灭般的存在。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数百城,包括屠杀了巴格达的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废墟。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损失率高达91%。 公元1215年,铁木真攻陷金国都城中都,对城中居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大屠杀,超过100万人为此殒命。公元1227年,铁木真的继承者实现了对西夏的征服,出于报复,下令将西夏从皇帝到乞丐全部杀绝,近2000万人被屠杀,党项民族也从此灭绝于中华大地。仅西夏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就有超过80万的居民被屠杀。公元年,蒙古人第一次西征时,对多思汗也就是撒马尔罕进行了疯狂屠杀。当时共计5万蒙古兵,平均每人手刃24个百姓之多。被屠杀者多达120万。铁木真当然这只是蒙古战争中的一部分数据。2亿的死亡也是蒙军经过了数百次的屠城之后累计的结果。据说,成吉思汗在西征归来的途中教育后代时,说了一段著名的格言:“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著他们亲属痛哭流泪,骑他们的马,强奸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世界上所有不愿意被他们屠杀、不愿意被他们掠夺、不愿意被他们奴役的人民都是他们的敌人。这完全说明了当时蒙古的文明程度。这次战争对于世界来说试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蒙古军的屠城行为,破坏了许多地方的文化成果,一定程度上也拖缓了世界的进步。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20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9|
上传日期: 10:01:2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_百度知道
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国的第一次世界大站应该是在抗日战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