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发展以后会怎么发展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中国旅游业是汇集生态文明、文化发展、扩大内需、振兴消费、缩小贫富差距、增进人民福祉为一体的绿色朝阳产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健康发展旅游经济,有益于GDP绿色发,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成小康社会。
旅游经济具有天然绿色环保特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最佳产业。健康、规范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GDP绿色发展。
旅游消费是继房地产、汽车消费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综合性消费行业,“吃、住、行、游、乐、购”等要素辐射范围广,涉及几十个相关行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带动力强,最具拉动内需龙头效应,是振兴国民消费最理想、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旅游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理想平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强国的载体。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和红色革命史都是中国旅游的核心主题。中国旅游与华夏文明有着天然的耦合性,发展旅游业可以催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意识,有益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旅游已成为国民生活必要组成部分,关系人民福祉,是民众生活幸福的标尺。健康发展旅游业,不断提升民众旅游参与度,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旅游满意度,可以直接提升国民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各民族友好关系。
中国幅员广阔,地貌民俗迥异,经济、生活、文化差距悬殊。发展丰富多彩的旅游经济,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快共同富裕的脚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需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增进人民福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国旅游业是汇集上述要素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需要优先发展的产业。因此,组建XXXXXX对于发展旅游经济,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旅游业的发展环境
朝阳产业、蓝海市场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在国家政策刺激下中国旅游爆棚。全国接待游客4.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劲增40%以上。旅游需求爆炸式增长,充分说明了中国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的巨大潜能。
“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平稳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2%,入境游人数年均增长2%,整个旅游收入年均增长保持13.52%。进入“十二五”,在国内诸多行业显现发展疲态下,中国旅游业依然保持了良好发展趋势。2012年上半年,旅游人数接近16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总收入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
规模集群、产业链成型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976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5573家。旅游景区已成为居民旅游消费的热点之一,景区收益不断增加。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5.54亿人次,平均每人到景区游览约2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658.60亿元,在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截止2011年底,全国有旅行社23690家,旅行社总资产711.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871.77亿,比上年增8.4%,营业税金13.06亿元。旅行社招徕入境游客1454.96万人次,比上年增7%;经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客2280.81万人次,比去年下降5.3%。旅行社组织过夜旅客13710.75万人次,比上年增14.7%,接待国内过夜游客16900.5万人次,比上年增19.5%。
截止2011年底,全国星级饭店13513,其中11676家纳入统计范围的客房147.49万间,床位258.63万张,拥有固定资产4587.1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14.82亿元,上缴税金147.84亿元,全面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1%。其中,五星级615家,四星级2148家,三星级5473家,二星级3276家,一星级164家。截至2012上半年,我国经济型酒店总数已达到8313家,客房总数达到84万间。
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115所,比上年增148所,在校生59.9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93所,比上年增92所,在校学生48.34万人。旅游院校总数2208所,在校学生为108.33万人。2011年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435.65万人次,增长2.1%。
近年,中国建立了全国高速交通体系,飞机、高铁和高速公路组成一张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络,特别是高铁,达到了大批量快速输送能力,而且极大地节约了时间,为旅游开辟了最好的路径。旅游区域公交和汽运系统服务逐步完善,旅游接待中心和旅客集散中心遍布重点旅游城市。一个逐步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综合系统初具规模,为中国旅游业继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截止2012年,中国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分工细化,产业链成型,基本完成初级发展阶段,为今后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奠定了基础。
政策给力,前景美好
随着旅游经济发展壮大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走强,中国旅游产业已成为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的重要抓手。1998年中国把旅游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来,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旅游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基本达到10%。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更是将旅游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路径和新的经济亮点。
2009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争取到2015年,旅游消费达到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把发展旅游产业提升到振兴中华文明意义的高度,发挥旅游业弘扬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重温中国红色革命历程的教育作用,让旅游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旅游规划中,国务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使旅游业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2012年国务院7部委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指出各类金融机构应当全力支持旅游业,为其发展积极提供和创新金融服务,促进旅游行业全面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其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也是中国旅游业加速实现美丽中国的根本动力。
党中央的文件精神和国务院政策指引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旅游市场分析
发展阶段的认识:中国旅游业基本完成初级发展阶段。
中国旅游业以2012“中秋十一”双节旅游需求爆炸式增长,旅游瓶颈凸显为界,中国旅游已成为全民生活必要组成部分,中国全民旅游概念已经现实。从十多年来,旅游发展势态分析,无论是中国旅游人次规模的高速增长、旅游企业裂变式发展、旅游市场爆炸性增长、旅游产品及服务百花齐放的势态,无论是旅游产业链延长深度,旅游基础建设的不断提升和规模扩展,无论是旅游消费占国民消费占比的快速提升,旅游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占比,还是中国民众对旅游的认识,还是中国政府对旅游经济倚重和期待,还是中国民间资本开始扎堆旅游投资开发,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旅游业已经基本完成旅游产业初期发展阶段,开始进入成长期的前端。
中国旅游的特点
特点一、新世纪新的内需消费龙头。
在中国,房子、汽车和旅游是新世纪三大主流消费。中国买房和买车的消费已经完成爆炸性增长。中国房地产的爆炸性增长已经给国民经济、中国民生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汽车消费在爆炸性增长后也成为城市交通和都市环保的最大问题,其对中国经济和民众生活的负面影响也在日益彰显。房奴和车奴概念的出现就是最好的标签。而中国旅游是继房子和汽车消费之后,在新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综合性消费。2012年中国旅游人次或将突破30亿人次,距十二五发展目标33亿人次仅仅是咫尺之离,旅游收入估计在2.5万亿以上,提前超过十二五发展目标。中国人均年度旅游2.1人次,这是一个比房子和汽车消费更为广阔而具有深度发展潜力的市场。无论是覆盖的地域面积,涉及的人口规模,牵动的相关产业,带动的就业规模,都确定了旅游消费将是中国扩大内需和振兴消费的龙头。
对于中国大多数民众,买房和买车在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内,没有二次消费。而旅游可以在一年里达到多次、重复和持续性的消费。吃、住、行、游、乐、购等旅游六大要素,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广泛渗透性的特征,辐射延伸到国民经济半数以上的行业。而旅游多样性、个性化和生活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移动电信和电商服务解除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时空壁垒,使旅游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边缘越来越模糊,旅游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将来也会成为工作中的一种形态。最近两年高速翻番发展的会展和商务旅游充分说明了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是一种生活中的享受形态,也将会成为工作中最舒适的一种形态。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旅游将是新世纪最具发展前景和潜力的朝阳产业。
特点二、生态文明的宠儿。
绵延千里滨海,风采万里江川,五岳雄伟峥嵘,三江奔腾如歌,江南春意怏然,塞北银装素裹。中国旅游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展现了美丽中国江山如画。旅游,一个天然的绿色产业,无疑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先锋,其天然的绿色环保特性,污染少,资源消耗低,如果规范发展,完全可以促进资源节约,改变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宠儿。云南香格里拉、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北京798、上海崇明岛、浙江西溪湿地、海南亚龙湾、吉林长白山,无不展现旅游与生态文明如影随形的辉煌发展。健康发展旅游业,必将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特点三、弘扬中华文明的载体。
旅游是人们认知社会,感受自然,愉悦精神的文化交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是以物质消费对价文化与精神的享受,也是文化价值的体现。旅游是一种文化迁徙,是跨时空的交往,跨文化的交流。三皇五帝、孔孟之道、春秋论语、诸子百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元帝烽火、明清文化;佛寺道观、太极理学、屈原李白、《三国》《水浒》;神农百草、造纸印刷、火药罗盘、江南丝茶、青瓷汝窑、故宫长城都江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无不浸透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
从2004年开始,张艺谋和梅帅元在旅游景区创意的实景演出“印象系列”,如《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普陀》、《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天骄·成吉思汗》、《道解都江堰》等旅游经典艺术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的名片。通过旅游媒介,文化表现形式得到发展和创新,其所蕴含的文明精髓通过旅游者的鉴赏得以传播和发展。旅游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值、创新,为文化发展和价值发现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锦绣中华、三川五岳,五湖四海、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名人故居、民俗风情和红色历史都是中国旅游的核心主题。中国旅游与中华文明有着天然的耦合性。发展旅游业可以弘扬中华文化,解读华夏文明进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激发爱国意识,树立自强精神,有益于传承中华文明,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
特点四、旅游是民众幸福生活的标尺。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统计规律,一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其旅游需求将急剧增长,当接近5000美元后,旅游将成为该国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消费需求,也是国民幸福生活的标尺。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我国人均GDP达到4382美元。2012年,中国旅游人次或将突破30亿人次,国民旅游人次占比超过90%。中国全民旅游概念已然兑现,旅游业基本完成爆发性增长阶段。
到“十三五”初期,中国人均GDP必将超过5000美元,人均收入比“十一五”末期翻番。中国旅游必将成为中国民众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中国民众幸福生活的标尺。因此,健康发展中国旅游,不断提升民众旅游参与度,丰富品种,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民众在旅游中的满意度,可以改善民众生活,直接提高国民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可以更多吸引国外游客,传播中华文化,达到文化交流作用,促进国际关系友好发展。
特点五、旅游是缩小贫富差距最佳途径。
中国幅员广阔,地貌地理、民族民俗、经济文化在东部西部、南海北疆、山川内外,城乡之间差异迥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差异悬殊。旅游活动是人员、物资、信息文化以及资金的交互流动。中国旅游近十年的发展,风光旅游、生态旅游、探询古迹旅游、追索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和农家乐等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的各色旅游,大有成效地改变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了东西、南北、城乡间的贫富差距,协调社会经济趋向平衡发展。特别是红色旅游,为中国革命老区,带来无限生机。南海、云南、贵州、江西、陕西、甘肃和安徽等区域亲历旅游带来的巨变,对旅游产业寄予着无限期望。
旅游市场分析
特点一、中国旅游以国民国内旅游为主。2011年国民国内旅游26亿人次,同比增长13%,占中国旅游28亿人次的93%。2012年上半年国民国内旅游15.5亿人次,同比增长14%,占比达到95%。入境旅游人次几年维持平稳,维持在1.3亿人次区间。出境旅游基数较小,但是增速迅猛。2011年是7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2012年上半年是3800万人次,同比增长率18%。这一特点说明中国旅游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佳行业。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堪比旅游的民生效应,承载着全民的消费和福祉。
特点二、旅游收入增长高于旅游人次增长。2011年中国旅游人次增长为14%,旅游收入增长20%,2012年上半年中国旅游人次增长15%,旅游收入增长20%。这是旅游业进入成长期的一个标志,也许旅游需求多样化,可以催开旅游市场百花齐放的基础,也是旅游行业探索和创新盈利模式的基础。
特点三、中国旅游者来源和消费结构。2011年,国民国内旅游,城镇居民占比70%,乡村居民占比30%。入境旅游者,港澳台占比63%,亚洲国家占比10%。在国民国内旅游中,城镇居民消费占比69%,人均消费878元;乡村居民消费占比31%,人均消费471元。国外旅游者在中国人均停留时间为7.3天,每日消费约209美元。中国旅游者构成和消费结构,无疑反应了中国经济和国民生活的变化,旅游成为中国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体现在城镇居民中,农村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发展旅游业,更是提高乡村民众生活水平,开阔视野,分享中国蛋糕的一个重要手段。
特点四、入境游的热点地区和城市。
2011年,按地区排名统计,入境旅游者总计为10655.23万人次,接待前十地区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广西。接待外国旅游者总计为5920.59万人次,接待前十地区是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辽宁、山东、云南、黑龙江、陕西。201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前十地区是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辽宁、山东、云南、黑龙江、陕西。
按城市排名统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前十城市有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苏州、重庆、厦门、桂林。接待外国旅游者前十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天津、苏州、大连、重庆、桂林。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前十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苏州、珠海、厦门、南京。
这是一个清晰的入境旅游市场在地区和城市细分构成,也是中国旅游在国际市场中的热点分布。这些地区不仅仅有吸引境外旅游者的风景名胜和古老的中国文化,还有她们的民族特性与经济及历史的个性,更有中国崛起后现代人文的魅力。
特点五、出境旅游特点。近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加速增长,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加。2011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702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因公出境人数613.21万人次,增长4.3%;因私出境人数6411.79万人次,增长24.5%。出境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韩国、台湾、马来西亚、日本、泰国、美国、柬埔寨、越南。2011年,我国内地居民赴香港的旅游人数为2832.07 万人次,增长22.6%;赴澳门1976.53万人次,增长22.7%;赴日本162.79万人次,下降17.3%;赴韩国236.78万人次,增长20.3%;赴台湾184.50万人次,增长11.0%;赴越南114.15万人次,下降5.7%;赴美国136.04万人次,增长26.3%;赴马来西亚173.78万人次,增长68.1%;赴泰国152.26万人次,增长50.1%;赴新加坡100.42万人次,增长21.6%;赴俄罗斯80.96万人次,增长13.9%;赴澳大利亚65.23万人次,增长19.6%;赴印度尼西亚57.86万人次,增长23.4%;赴柬埔寨121.55万人次,增长231.0%。其中,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2021.92万人次,增长21.5%,其中:组织出国游1261.65万人次,增长44.0%;组织港澳游760.27万人次,下降3.5%。
中国居民出境游,反应了一个国家强大和民众富裕起来后,人们生活态度的变化和探询境外生活和文化的需求,特别是因私出境旅游人数暴增,更加说明中国民众与全球融合的心态。回首百年历史,中国人出国大多为了谋生、求知或救国。而今百年沧桑巨变,中国出境旅游也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梦想。
特点六、星级饭店规模与经营情况。截至2011年底,全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饭店共计13513家。其中11676家星级饭店纳入管理序列,详细情况是:2011年末,全国11676家星级饭店,拥有客房147.49万间,床位258.63万张;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587.1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314.82亿元;上缴营业税金147.84亿元;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1.1%。其中,五星级饭店615家;四星级饭店2148家;三星级饭店5473家,二星级饭店3276家,一星级饭店164家。全国3646家国有星级饭店,201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713.09亿元,上缴营业税金39.16亿元。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兴建的492家星级饭店,201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37.46亿元;上缴营业税金20.83亿元。
饭店、酒店是旅游产业链重要一环,其即使旅游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旅游发展的动力。星级饭店酒店与旅游的关系更近,因而,她们更是旅游业的一面镜子,旅游品质、旅游服务无不被其映照一清二楚。
特点七、旅行社规模与经营情况。截止到2011年末,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23690家,比上年末增长4.0%。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711.1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28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8.4%;营业税金及附加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011年,全国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游客1454.96万人次、6181.81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增长34.0%;经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客为2280.81万人次、7165.44万人天,分别比上年下降5.3%和增长27.7%。2011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过夜游客13710.75万人次、35854.01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9.2%;经旅行社接待的国内过夜游客为16900.50万人次、33674.13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9.5%和16.8%。
旅行社是旅游需求与消费结合的纽带,是旅游服务的核心和标尺。中国各种旅行社的发展和状态清晰地反映了中国旅游的发展情况。目前,中国的旅行社几乎都是微利或微亏状态,尚未找到可以持续健康发展的盈利模式。因此,扶持旅行社发展,帮助旅行社建立或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经营模式,改善旅行社的盈利状态,可以最有效地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特点八、国内旅游需求的变化。近两年,国内观光旅游发展速度趋缓,个性化、专题性、自由行、自驾游、健康运动游、度假游、休闲游和商务游快速增长。海上豪华游、私家游艇、高尔夫、高山滑雪、海滨和名胜景区别墅休闲、港澳及海外购物游等高端旅游和各种深度旅游的需求逐步兴起,旅游品质层次逐步分明,旅游市场细分化逐步清晰,为旅游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专业化的路径。随着中国旅游也收入增长快速超过旅游人次数增长,旅游业的盈利模式和效益将跟随其服务逐渐清晰,旅游满意度和旅游商誉将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这是旅游业成长阶段的突出特点。
旅游需求升级是个必然趋势。马斯洛需求理论说人类需求从低向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5个部分。旅游作为人的需求其发展自然会走向高端。旅游高端需求分为娱乐和身心康健、投入感情的参与和创造性的参与三个部分。旅游消费从低端观光旅游开始,会逐步趋向于有特色和个性化的休闲度假游和专项旅游。旅游者在旅游中的文化需求、养生需求、探索特定价值的旅游都会逐步彰显,成为促进旅游发展的不断升级的需求。
在旅游多样性发展过程,城郊乡村游和自驾游成为新热点。这些本是周末休闲活动的延伸,后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是对现代都市满负荷工作状态的一种平衡,最后变成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为短期旅游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驴族旅游、自助游和自由行等旅游方式的兴起,几乎就是对传统旅游组织模式的否定,是对旅游服务恶性化的反叛。传统的旅游组织行为,在旅游发展初期,不仅没有给旅游者带来团队的优惠和实惠,不仅限制了旅游个性化的自由,还成为旅游商业灰色陷阱和强买强卖以及商业欺诈的温床。所以,成就个性化、给予自由时空和躲避旅游陷阱的旅游形式就成为新的旅游发展趋势。
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和更新,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深化,旅游市场营销需要注入新的经济形态和营销模式探索创新服务和盈利模式。
一是旅游消费者构成复杂化。从人数分析,旅游队伍逐步壮大,其构成逐渐复杂化,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偏好、不同地区的人组成了不同构成的旅游群体。因此,他们的旅游目的、需求和行为方式逐步个性化和分散化。
二是旅游行为生活化。对于偏好旅游的群体,从时间上讲,不仅黄金周是出游的高峰期,每个周末,甚至一年四季中只要有适宜出游的时机,就是他们旅游的季节。旅游不再是有闲的特权,而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是旅游目的地的个性化。当前,旅游目的地不仅仅是国家级著名旅游风景名胜的地区,不仅仅是那些激动人心的名山大川和历史烟云。那些风景独特、情趣浓厚、疗养身心、幽静庭院、古老民街、特色餐饮、独特人文、时尚情韵和历史烙印等几乎所有可以赏心悦目、回忆人生、消磨愉快时光的城镇、山乡、村落,田野、草原、湖滨、河湾、湿地等地方,都会成为旅游者个性化的选择。从资源角度分析,旅游目的地不在拘泥于那些本身具有很高自然文化价值的地方。从旅游市场开发程度说,旅游目的地不在局限于那些旅游产品和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方,一些尚未开发或者正在开发的地方,只有存在特色,就有许多旅游者的光顾。
从经济学角度看旅游消费者行为,大多数消费者都是考虑到经济实力和闲暇时间的约束,理性选择旅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差异化的服务,高品质的享受付出高于平均水平的费用,甚至利用借贷方式超前消费。从人类学与社会学角度看看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文明,旅游素质提高,能够以一种欣赏的角度,接受、包容并且保护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从心理学角度看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旅游偏好,旅游决策过程等越来越多样化,旅游市场成为一个绚丽缤纷的天地。
纵观几年来旅游方式和需求的变化,可以总结出只有更多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加便利和快捷的服务,才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方向。
特点九、景区资源升温,文化提升景区价值。近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资源炙手可热,抢夺旅游资源的现象此起披伏,不绝于耳。旅游景区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成为旅游盈利模式的核心。凡是自然景观独特,凡是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地方,都被设计为旅游项目。不断挖掘人文历史、挖掘民族文化艺术、挖掘前卫的时尚休闲概念、挖掘绿色生态健康时空,各种名人效应逐步彰显。各种旅游资源成为暴富神话一次次被现实复制出来。一个历史人物,如曹操、西施、秦桧、杨贵妃都是旅游资源的聚宝盆,冯小刚一部电影《非诚勿扰2》成就亚龙湾人间天堂旅游区繁荣和暴利的神话不断发酵。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成为一种新趋势。
特点十、旅游项目投资风险逐步升温。
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综合性发展是个明显的趋势,聚吃、住、行、游、乐、购等旅游要素为一体的项目投资升温,方兴未艾,如长白山综合旅游度假旅游区、青旅的水乡风情乌镇和长城脚下的水镇古城等,项目规模宏大,投资巨大,投资限和回报期拉长。如今,类似的投资项目在国内遍地开花,投资逐步升温中,投资风险逐步加剧。
旅游业发展的问题
中国旅游业初期发展阶段高速繁荣,必然鱼龙混杂,夹带很多恶性竞争、非法暴利、商业欺诈、宰客等等不规范的问题。随着旅游业逐步发展,旅游行业有所规范后,其它问题依然不断涌出,给健康发展旅游业带来更多问题。例如,旅游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体制机制相对滞后,法制环境尚需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人才科技支撑不足等,都需要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加以解决。从保障条件来看,财政导向投入尚需要进一步增加,公共保障体系有待于更加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尽完善,缺乏有力的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从目前看,主要问题初步归纳如下:
问题一、旅游资源的封闭性。
名山大川、秀丽风光、名胜古迹、人文地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都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核心资源,其赋有鲜明的地域和时空特性。由于蕴含丰富的旅游价值,因而出现被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公司封闭开发和垄断自营趋势,把其视为地方的摇钱树。从高昂的全景全价的景点门票和景区超溢价的普通商品消费,到对外地人歧视性的高票价,以及景区辐射地域强制乘用的高价专用交通车,甚至存在诱导性消费陷阱。总之,在景区,特别是著名景区,任何消费都是挨宰的概念。而服务质量,为了赚钱,必然是越来越差。这种现象已经风行在各个旅游景区,已经被旅游者厌恶,很多著名景区因之游客人数衰减,出现萎缩。短视、捞钱、封闭性管理,必然导致,旅游消费质次价高,旅游产品低级趣味,环境设施和环境难以改善,最后自绝于市场,被旅游者抛弃。景区的垄断封闭只能导致衰败。
其中,最大问题在于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和封闭垄断思想,部分地方政府漠视、默许和纵容的态度,使之很多问题愈发不可收拾。地方政府在发展旅游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树立开放形态?如何建立长效利益关系?如何提供物美价廉的旅游商品?如何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取得经济效益?如何保护旅游者,特别是外地游客?如何公平管理景区收费?景区商业物价和交通?都是旅游业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政府在旅游经济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政府不仅是企业进入旅游市场的审查者,也是旅游企业之间、游客与旅游企业之间利益关系政策的制定者;政府不仅是向市场推广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宣传者,也是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行为规范的监督者;政府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受益者,也是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者。只要政府坚持健康、长效、公平和自律的管理方针,鼓励并造就一个开放式的旅游环境,景区旅游经济和旅游者双赢局面不难实现。
目前,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旅游小镇引领了地方经济繁荣发展。比如“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和乌镇、名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阳朔、“茶马古道”上的丽江、“中国第一票号”发祥地的平遥古城、“徽商”云集的宏村。它们都是以开放的心态,以不断提升的服务,以保护旅游者的政策,以长效管理的机制,将旅游资源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共同打造的中国城镇旅游品牌。
从理论上说,旅游资源是种公共资源。它具有为公众提供观赏、休闲与健康的作用。旅游资源是一种共享资源,而不是垄断资源。共享资源意味着资源的使用者要与旅游者共享,需要与社会共享,需要与旅游产品的开发者和销售者共享。所以,政府必须维护一个公平关系。
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封闭垄断必然造成景区深度开发的困难,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壮大的产业链,最终会失去竞争力和发展前途。
问题二、恶性竞争,盲目开发旅游项目。
随着旅游资源价值发现如火如荼,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开发已经出现很多过热现象,乃至很多荒唐事件。如曹操墓穴的争议,赤壁地点的争议,挖掘秦桧奸臣故乡笑话。恶性争夺名人资源,如故居、坟墓、古迹,开发历史负面人物资源,变相无度开发旅游地产,不切实际盲目扩张旅游开发区域,破坏旅游自然景观和资源。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人、财、物的严重浪费,形成社会负面影响,造成盲目投资,大量涌现旅游不良资产和投资陷阱。
盲目开发、投资过热是中国经发展中的不良习性。钢铁、水泥、房地产、汽车无不如此。即便使是新型产业,太阳能的多晶硅、陆路风电设备、LED照明等产业,也是一哄而上,老马识途,结果几乎全军覆没。旅游业在爆炸性发展中,业出现了同样的苗头。
如何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审慎评估、扬长避短、讲求实效,避免投资风险,不仅需要地方政府有个健康发展的心态,更需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原则,按照生态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运用专业化的技术,参与投资评估,明确风险,给出一个合理的投资分析意见。
在抑制恶性竞争、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和项目中,地方政府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政府可以制定或遵循一系列相关的规定政策,维护旅游市场的法制环境,劝导规范开发。政府可以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调动有效资源,树立旅游目的地的中长期形象和战略发展目标。政府可以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旅游行业发展的经济文化环境。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财力完善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和卫生、治安等环境建设和改造,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开发市场,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旅游信息系统,规避因为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投资问题。地方政府要在旅游资源和项目开发之,前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统一的旅游规划工作,进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景区的整体布局,避免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和破坏性开发等短视行为的出现,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市场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方向。
问题三、旅游服务低水平恶性竞争,缺乏规范自律。
尽管,近年国家有关部门多次严肃整顿旅行社和游客招徕及组织市场,而旅行社以及游客招徕和组织市场一直是旅游业市场秩序中最为混乱的部分。旅行社数量众多,服务水平却参差不齐,游客招徕和组织市场混乱不堪,黑白相间。游客招徕市场竞争激烈,及其不规范,造成很多竞争弊端和不良行为的组织活动,例如,相当一些旅游企业不靠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来竞争,而是打“价格战”,有损品牌声誉;很多旅游产品和服务比较粗放,旅游促销手段单一落后,旅游商业欺诈,购物陷阱事件频发。从旅行社零团费的现象可以看出,旅游骨干行业主要盈利模式依然是靠天吃饭,服务低水平恶性竞争,灰色折扣利益诱惑引发的导购欺诈,严重侵害了旅游者的利益,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行业缺乏道德规范,服务质量普遍存在信誉问题,旅行社抵御风险能力薄弱,行业盈利水平参差不齐,低水平的服务难以引领旅游健康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激活了饭店行业的发展。目前饭店分为两个趋势发展。一个是星级饭店系列,主要服务于中高端客户;一个商业连锁酒店,主要服务于中低端客户。此外,还有个体或家庭式旅馆,特别是在旅游人气最旺的城市,旅游季节和假日中连个体和家庭式也是供不应求。星级饭店和连锁酒店是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管理环境相对规矩一些,因此,从旅游业整体看,饭店、连锁酒店服务相对较好,特别是星级饭店中4星、5星饭店相对规范,服务水平较高,但是差异化的服务特色严重缺乏。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住宿客人更多需求,使饭店和酒店服务的性价比更加优化。
中国旅游业的景区服务是个参差不齐的行业,国家4A、5A景区相对规范,虽然价格较高,但是,吃、行、咨询相对令人满意,只是旅游旺季,人满为患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而档次较差景区问题无穷多,服务质量无从谈起,存在消费陷阱,收费成为最重要的服务,此外,都是问题。如何管理这些景区的服务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问题四、配套设施落后,形成产业链瓶颈。
从全国来讲,很多著名5A旅游景区,配套设施有所提高和完善,全国旅游景区也有改善。但是,大多数国内旅游景区或热点地区,依旧赶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旅游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如、辅助道路、交通运输、住宿、供水供电照明、旅游咨询、饮食卫生、医疗安全等等,产生很多瓶颈困难,使之难以形成良好的产业链,阻碍旅游发展。2012年国庆期间,著名旅游景区华山由于交通问题,出现严重恶意伤人事件;2012年春节期间,海南三亚出现餐饮物价暴涨和宰客事件等等。由于这些投资基本属于地方政府管辖,地方的管理政策和投资政策对此影响巨大。所以,如何均衡旅游产业链上各种利益,调动民间投资和金融投资的积极性,完善配套设及公共性的服务,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问题五、旅游商业缺乏信誉。
每到旅游高峰期或公假期,旅游投诉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吃住行游乐购都会出现很多问题。旅游业的旅游商业信誉始终是阻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行业缺乏自律,缺乏标准、规范和管理规则,市场混乱,质次价高,坑蒙欺诈,没有质量保证,不守信用等等问题,都严重伤害了旅游消费者,最终一定会伤害旅游产业。只有做大做强,树立信誉,建立品牌,规范化,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才能逐步化解信誉问题。
问题六、缺乏品牌意识
中国旅游业企业众多而庞杂,大大小小二、三十万家。其中,已经确立品牌的企业凤毛麟角,商品和服务没有规范化,从而给做强做大造成巨大困难。中国旅游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已经是由来已久的问题。随着旅游业进入发展阶段,品牌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品牌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一种标识,品牌是产品的抽象形式,也是企业的标示,表明与其他企业在产品质量、产品功能、服务特色等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差异之处。旅游产品提供的是一种全方位,连续的服务,提供的是一次旅行体验,没有一个完整的综合标准客观的评定旅行服务是好坏,等级,游客无法预知未来的服务效果,无法获得一致的信息。品牌的首要问题是明确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品牌明确的定位包含丰富的信息,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会对游客形成强势的拉力。
怎样的服务能保证满足旅游者期望的效用,游客自身以往的经验或者是他人的经验都不可靠,只有有保证的品牌,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才能满足游客的效用。从消费者行为学上讲,游客出游时是有选择偏好的,品牌偏好是选择偏好的一种,旅游企业的品牌就是游客作出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如果行业有品牌,选择的过程就是对品牌选择的过程。品牌的树立,推广和维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企业的品牌主要是靠精准的定位和完善的服务取胜。旅游企业亦是如此。游客完成一次旅行是众多企业共同服务的结果,如果一个企业的服务有差错就会影响这次的旅行回忆。所以旅游企业不仅要保证自己的服务质量还要选择信赖的伙伴合作。
在中国旅行社中,缺少象日本交通公社、美国运通、英国托马斯?库克那样的名牌企业。在饭店领域,也没有马里奥特、雅高、希尔顿、凯悦这样的名牌公司。而在景点领域,只有深圳华侨城、苏州乐园等极少企业进行品牌化的探索,远不能同迪斯尼公司那样的名牌相提并论。中国旅游企业已经认识到品牌对一个企业生存、壮大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品牌经营发展之路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例如,如家快捷酒店、锦江酒店分别在美国和香港挂牌上市,企业运用资本手段推动酒店的市场运作和品牌运作;深圳华侨城旗下的欢乐谷主题乐园是中国主题公园中的明星,企业运用品牌效应扩张使欢乐谷在北京登陆就收到游客欢迎。还有中国大型的旅游社也在逐步探讨品牌发展之路。但是,就整个行业说,还是个不小的问题。
问题七、旅游产业链发展滞后
旅游业是个开放性外联共生的产业,以契约为纽带,通过相互间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合作来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共赢。其专业化分工是发展趋势,是产业链的基础,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在同一平台或产品上过度竞争。但是,由于诸如垄断封闭、信誉缺失,灰色折扣、配套瓶颈等等各种问题,旅游产业链发展严重滞后,导致各个环节不能平衡发展,有机连接,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盈亏差异巨大,使得旅游产业投资盈利模式难以确定,阻碍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其中,很多问题在于地方政策和管理问题,缺乏一个开放的市场机制,以及利益均衡的分配管理。
旅游消费涉及旅游者从一地到另一地过程中对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一般上来讲,旅游行业包括指旅行社、交通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景区管理这五个单一产业,由单个产业要素发展扩张到上下游的旅游企业之间、相关企业之间,通过建立与上下游的旅游企业,相关企业密切的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链。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直接促进餐饮、娱乐、交通、景区的建设,同时也将带动农业、建筑业、金融、通讯等行业的发展。按照世界旅游理事会的划分,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服务的产业被称之为“旅游业”,这包括旅行社、饭店、交通、餐饮和旅游景区等行业,而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的所有产业综合被称作“旅游经济”。据世界旅游理事会的旅游卫星账户测算,旅游业的增加值和旅游经济的增加值比例大约为1&#。
所以,由于旅游业的这种综合性强和关联性广的产业特点,适时采用旅游业间或旅游经济间相互协调组织起来共同营销的方式,会对游客的注意力有极大的冲击,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香港旅游业在非典结束之后开展行业共同营销联合自救的活动,日开始的“同心为香港”活动,有超过1800家本地公司和商号参加,其中包括1300多家旅行社、80家酒店、8家娱乐集团、118家饮食公司和312家零售商号,它们共同为顾客提供各式优惠,刺激本地消费。比如国泰航空、港龙航空和其它往来香港的航空公司提供超过了28000张免费机票,赞助旅游业和传媒考察活动,以及支持旅发局在全球各地举办的消费者推广活动等等,这是香港的旅游业在短期内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行业间的联合营销对市场的推动作用。
旅游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第一,旅游中介分工越来越细分,专业化的中介公司越来越多,包括酒店预订专业化公司、票务预订专业化、餐饮预订专业化公司、旅游景点预订专业化服务公司、旅游咨询专业化服务公司等。旅行社从过去的传统的做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之分外,现在更加分工细致,不同的旅行社开发不同的旅游专线,同一品牌的旅行社也分别开发出不同的主体旅游和专题旅游。第二,旅游服务项目不断拓新,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在旅游中介及各旅游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逐步开发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是以工业生产过程、厂风厂貌、工业产品展示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旅游业需要整合。整合分为产业整合和区域整合。产业整合是旅游产业内分工更加深化和细化,关联效应增强。但是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趋势也会增强,纵向整合发生在旅游服务链两个不同层次之间的组织集中,比如旅游批发商兼并旅游代理商,航空公司兼并旅行社,旅游经营商兼并旅游目的地的饭店企业。横向整合是旅游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同类企业或投资组建新的经营单位形成的多地点的企业集团。如旅行社之间的一体化经营、航空公司的一体化经营等。上海锦江集团和新亚集团合并成立新的锦江国际集团,目的就是作强区域性旅游集团。这种跨行业,规模化的旅游集团必定会增强旅游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区域整合。旅游产业将会有更多的超越企业层面的区域内合作。从境内情况来看,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基本成型,区域内15个城市共同发起的“无障碍旅游区”构想在会渐次落实。珠江三角洲的合作是进一步深化的问题,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旅游圈也正在从理念走向现实。可能的事件还有西南四省一市、西北五省区、中原四省等区域内的合作。与此相应的则是区域间的竞争。跨国境的区域合作包括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合作圈,以及涉及中、越、泰、缅、老五国的湄公河旅游开发和涉及中、朝、日、蒙、俄、韩六国的图门江旅游开发等。类似的区域间的合作肯定会对整个产业运行带来深远影响。
旅游产品的消费具有综合性和关联性,游客到某地旅游,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会产生消费,尤其是游玩方面,不可能局限在一两个景区,更不可能错过风景名胜区,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具有垄断性质,市场上无法提供相同资源的复制本或者同类体,所以游客的需求弹性很小,不会因为景区价格偏高或者上浮采取不进入的行为。风景名胜地用门票收入作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没有看到游客带来的是景区的综合经济效益。因为他们一般不采取营销方式,坐拥高品位和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就能过吸引大批游客。杭州西湖同一般景区的做法恰恰相反,将门票免费,反而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其他景区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风景名胜区同国际接轨采用低价策略,他们面对中国庞大的旅游市场该如何营销。
问题八、文化与旅游结合
中国旅游业最近几年开始意识到文化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很多地方已经体验到文化镶嵌在旅游景区后,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的实景演出。但是,从整体说,文化的挖掘、价值的体现、旅游者享受的感觉等方面都存在更多问题。文化是附着在实体上渲染的文化气息和氛围,通过人的感观和心理感受去体会。很多地区的文化才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因为游客能体验到他们平日无法体验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同时游客还能感受到旅游目的地特有的生活方式。正因为文化的独特性和不易模仿、改变性,会造成以文化旅游为主要旅游产品的景区形成垄断,进而在与游客的讨价还价中处于优势地位,获得市场定价的主动权,形成价格歧视,提高利润率。例如,中国国旅在五一期间推出的塞北踏春专列游,游线贯穿了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这条旅游线路就是围绕文化这个中心运作旅游产品。但是什么样的文化旅游名副其实,什么样的旅游产品能使文化更具有表现力和认同感。旅游产品中文化的表现离不开当地的建筑,服饰,手工艺等等实体产品,但是当地的语言,音乐舞蹈,民间故事传说,生活方式,民俗等等能进一步的体现当地特色。一个旅游者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感受当地的文化,决不是走几个景点能够做到的,需要静下心来,与当地的居民交谈交流,需要融入当地社会,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所以企业在设计和安排文化旅游产品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注重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可以让当地人讲讲自己的生活趣事,倾听当地人对事物的想法,参观或者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工作中,只有这样真实的具体的活动,才能让游客体验不同的文化内涵。所以说如何将文化融入旅游中,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问题九、旅游业尚未适应季节性和假日瓶颈
旅游旺季、淡季的问题是旅游产业固有的特点,特别是假日瓶颈,给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波动性,更造成巨大的供需矛盾。如何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有待于旅游产业大胆探索,和金融服务的支持。也许,旅游产品深度和广度的开放,发展逐步兴起的商务会展旅游,旅游业价格市场化和市场化风险管理,可以缓解这些矛盾。
总之,上面罗列的旅游业发展问题说明中国旅游业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要促进中国旅游业发展升级,不仅需要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还需要旅游产业,按照市场化准则,自律、规范、整合、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树立品牌,做大做强,优化服务,更需要旅游金融丰富多彩的、长期稳定的、专业化的金融支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