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资占比中国经济总量的多少

中国GDP“全球第一”的真实情况,外资的成分太大(转载)【印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91,290贴子:
中国GDP“全球第一”的真实情况,外资的成分太大(转载)收藏
中国GDP“全球第一”的真实情况,外资的成分太大,不改变这种情况难称第一  进入正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GDP和GNP。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亦称“国内生产毛额”,或“本地生产总值”, 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它被定义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一段特定时间(一般为一年)里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价。GDP是一个地域概念,不管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只要是在该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都纳入其GDP。  GNP是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GNP是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GNP与GDP的大概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体现: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总和。  GDP被视为衡量一国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在中国十分受用,通过这个指标,世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2007年我们超越了德国,2011年我们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最近《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更称,中国经济总量或在今年赶超美国,以GDP为标准的话,中国正处于全球最强大国家的边缘。  尽管有如此瞩目的GDP成绩,相信也没有多少国人天真地以为我们真的正站在“发达国家”的门槛上,伸脚就能迈入,也没勇气像国家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那样自信地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700多美元,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因为作为普通大众的你,最真切的感受可能不是GDP总量熠熠生辉的光芒,而是柴米油盐、吃穿住行、生老病死、教育等带来的层层压力。按照官方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只有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919元。按照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到2012年实现翻一番。结论很明显,即使到那时,全民步入小康社会,离发达国家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是有一段不近的路。
那么,GDP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三十多年来,以GDP作为衡量经济水平的唯一标准,中国的经济总量的增速的确足以傲视全球,但在人均的排行榜上,我们始终徘徊在八九十名左右,远望美欧日韩等项背。而更真实的感受则来自国人自身,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环境、呼吸的空气都提醒着我们这鸿沟般的差距所在。喜人的GDP宏观数字像挂在拉磨的驴前那根水嫩嫩的红萝卜,近在眼前看着甚是喜欢,但却很难享受得到,最多浅尝甜头却难大快朵颐。有人将此归咎为中国人口众多,但这岂单单只是中国人口众多,平均值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华而不实的GDP数字和人民实际的获得之间难以平衡的矛盾。当GDP与国民幸福感和富裕程度挂上钩时,我们既要小心被平均的陷阱,又要正视GDP“水淋淋”的现实。  众所周知,GDP的统计惯例是属地原则,即在某国或地区境内的所有产业的产值统计为国民生产总值。这对于中国特别有利,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资本蜂拥而入,中国GDP除了本国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创造的产值外,所有外商投资包括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商企在大陆境内创造的产值所做贡献。而这些贡献远不只是简单的锦上添花,它像泉眼源源不断地把中国的GDP灌装得十分饱满。  以近年为例,2012年中国GDP总量是519322亿元,约合亿美元。而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8667.6亿美元,其中,作为“世界工厂”我国2012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达13439.5亿美元,出口8627.8亿美元,进口4811.7亿美元,净出口额为3816.1亿美元。曾有计量经济学公式计算得出,加工贸易的净出口额每增加1亿美元,我国GDP就增加12.60104亿美元。由此可简单得出,2012年光是加工贸易进出口就奉献了48086.8亿美元的GDP。仅此一项就占到了GDP的一半以上,虽说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并不全是外企在做,但绝大部分是。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上,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曾一语惊人,他表示:中国特别开放,70%的GDP来自于贸易,中国也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绝大部分中国的出口是外资企业的出口,沃尔玛从中国的出口就占了中国总出口的10%以上。
官方数字也可作为佐证,据统计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已达28万多家,资产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在中国28个产业中,有21个产业的前5名都是外资或合资企业。从行业上看,银行、保险、电信、汽车、物流、零售、机械制造、能源、钢铁、IT、网络、房地产等,凡此种种,这些热门行业都有外资进入。并购方阵营中,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最多,占比超过30%,欧盟企业次之,约占27%,来自东盟、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也占了不小的比例。  远的不说,只说说邻近地区和国家为我国GDP所做贡献。台湾的制造业早几年前就已有6成转移到岛外,其中又有6成之多在大陆,台企在中国大陆大约有8万多家,雇用员工数超1000万人,光是富士康就解决了上百万人的就业,并且给大陆创造了大量的GDP,在长三角出口重镇昆山工业区、苏州工业区、在珠三角的出口重镇东莞大工业区,都是台商云集之处,每十间厂房就有半数以上是台企。富士康在大陆一年的产值就超过云南、新疆、贵州、甘肃、海南等多个省份的全年GDP,此外还有华硕、广达、仁宝等台企无不是中国GDP的贡献大户。  对于GDP的贡献,日韩企业也当仁不让。网易援引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外企(除港澳台资)共138298家,其中日企22307家,占16.13%,在中国直接雇用约300万人。丰田、本田、日产、松下、铃木、五十铃、日产、三菱、索尼、佳能、夏普等著名日企都入驻中国,建立加工工厂,有的甚至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韩国的三星、现代、乐天、韩泰等各不既是来中国的掘金者,又是GDP的贡献者。  所以,除了大陆的劳动人民勤勤恳恳为GDP做贡献以外,在中国土地上创造财富的还有美国人、日本人、港台的中国人、韩国人、德国人、英国人、印度人等,中国这GDP世界第二的军功章上都有他们的一份贡献。基于此中国GDP对外贸是有着明显高于他国的依存度,各地尤其是沿海省份经济一度主要依靠外需来拉动。都说GDP需要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但长期以来,外企投资和外贸出口是拉动GDP的主力。但是外企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看中的是发展中的中国庞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追求的是自身的利益。他们在中国创造的产值虽然纳入中国的GDP,但实际利润却不会留在中国,这部分是要纳入他们本国的GNP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民看着GDP那般诱人的数字,一直被平均、被强大、被幸福着,却未能真正享受到GDP带来的红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资料反映,2011年,中国GDP 约为471564亿元,GNP约为34万亿,这意味着在光鲜的47多万亿的GDP下,至少有13万亿的利润被拿走。而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日在北京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更指出,中国的国家财富流失触目惊心,每年被跨国资本抽走的“血汗财富”大致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左右。简言之,中国的GDP的60%是外国的GNP!当然这个数据也许有待商榷,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国的GDP有相当一部分依赖外国创造,再除开房地企贡献的10%左右的泡沫横飞的楼市GDP,真正由本土企业创造的GDP真是“大逊风骚”。一旦中国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外资大规模缩减或转移到其他国家,可想而知,在内需还不足以支撑的情况下,中国的GDP总量势必大量“缩水”。  可见,外企对GDP的贡献虽然成就了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名,但也让中国的经济对其过于依赖而充满了变数。在这场看似双赢的交易中,中国只是在工资和税收方面获利,却要为盲目追求GDP付出环境和资源的巨大代价。GDP作为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确实带来了一夜乍富的错觉,但全民难以真正共享GDP的果实。
我从20年前上班时一天满负荷不足4小时到现在上班每天都要加班,星期六也要上班,越来越累,天天工作劳动成了生活的几乎全部生活方式,剩下的还要折麽孩子刻苦学习,没有什么乐趣,这就是我们要的发展,以前听说出国都是艰苦创业刷盘子赚学费,现在都是充斥着国人在外面奢侈消费的新闻,看来确实有人发达了
确实外资台资港资分流了很多利润,绝大多数人并不能从打工获得很多好处,但是外资多了,税收不会少,外资多了,就业也能有保障,工资水平也会提高些吧~
天朝压根就不想要这个世界第一的虚名
美国虚拟经济占gdp成份更大
的确,外资入股比例非常大,尤其是以前的招商引资,一片全是台商,夹杂着美商之类的,台商待遇普遍都差,工作时间什么的都非常长,我爸以前是国企造纸厂工人,以前是三班倒~一个班八小时,工资水平在当时算不错,我现在每天工作时间从来就没低于八小时过,真是奢侈。
人间的凡人为什么都喜欢天堂?这么多邪教徒还自杀、杀父母妻子,为了上天堂?中国女人知道外国男人的细节吗,人间人知道天堂的细节吗?同样是没见过的东西,就以为特别好
贱,以前学校来自控怖分子乞丐国家的中年黑鬼巴基佬老是吹嘘玩了几十个中国女人。
美国gdp里有多少外资?
相对而言中国外资比例是比较少的,我党对这方面一直很敏感。
自己去查查中国外资才站中国多少。以前用房地产黑gdp,现在又用gnp黑
看GDP中国确实是世界第二大国,不过说到人均收入…
男友舔了女朋友的手,导致女友的闺密意外怀孕,孩子的爹是男人的舍友。
前排(╯3╰)从今天起,做一个好吧民。从今天起,不在乱水经验。从今天起,认真遵守吧规。从今天起,不惹大小吧主。从今天起,不发擦边图片。从今天起,直到游戏倒闭。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大的决心。因为我再也不想“出差”!↖(^ω^)↗
浓浓的公知味,60%都出来了……看来我们是不消费国企是不生产的
国家赔偿法。农田。
我觉得随着gdp增长,百姓还是有实惠的,不能将生活的不满归咎于经济发展,只能要求经济发展政策惠及更多的人群。
GDP比例是很小的 不过外资企业占的出口比例快到一半了
(╯3╰)从今天起,做一个好吧民。从今天起,不在乱水经验。从今天起,认真遵守吧规。从今天起,不惹大小吧主。从今天起,不发擦边图片。从今天起,直到游戏倒闭。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大的决心。因为我再也不想“出差”!↖(^ω^)↗
整篇数字一旦涉及到什么国外啊之类的就没有几个真的了。。。
楼主装中国人装的不错,就差个头像了
登录百度帐号【图文】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和战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和战略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全国哪个省外资(包港澳台)占全省gdp比重是全国最高?_百度知道
当前全国哪个省外资(包港澳台)占全省gdp比重是全国最高?
当前全国哪个省外资(包港澳台)占全省gdp比重是全国最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剩下的珠海以外资为主,中山的民营还行,但是规模不大,其实就广东珠三角来说并不是普遍民营经济发达,而这其中民营最主要的是佛山和深圳,深圳不用说前几年都是全国年轻人创业的地方,占半壁江山。浙江全省更是高达70%~80%之间。以广州为例,皮带,纸尿布,都是东莞代工的。后来以这些代工厂外来务工人员为基础发展三产色情业,民企多集中在陶瓷 塑料 玻璃 木材 钢材等建材行业,佛山靠广州房产和商贸带动的建材行业,其实江苏的民营GDP占比高达55.5%。而其他地方民营经济并不强势,其国企和外资规模能占到百分之60以上不是问题,以南方电网广本宝洁等日资为代表。剩下的民企多是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再来说东莞,东莞是早期港澳台投资最多的城市,其以低端世界代工厂为名,世界很多国家牌子的衣服,鞋子,大部分成不了气候所以广东民营主要是以深圳和佛山发展的最好。再来说江浙长三角地区毫无疑问肯定是广东,外界都认为广东是民营为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gdp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2017年GDP总量超80万亿 增速6.9%_新浪网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分享专题至:
2017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消费转型升级态势明显,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业态结构、商品结构、城乡结构持续优化,消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作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对于今年经济运行有望延续稳中向好的趋势,将为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国家统计局18日晒出了非常抢眼的2017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中国经济实现了两个重要的“首次”:GDP增速自2011年来首次回升;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
国家统计局将利用2018年普查数据,实施2019年GDP统计核算,即地方省级GDP目前由地方统计局核算,改为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局统一核算(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共同参与的统一核算), 利用地区与国家相衔接的基础资料,进行统一核算,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基本衔接。
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不敌GDP增速曾引发争议,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7年全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3%,比GDP增速高出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回答部分地方政府GDP存注水问题时表示,中国的统计数据和制度不会因为少数地方少数企业的真实性问题受到影响。地方数据加总超过全国总量,这是分级核算的结果。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7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有媒体问及中国部分地方政府GDP存注水问题,宁吉喆回应,中国的统计数据和制度不会因为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的真实性问题而受到影响。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中国2017年第四季度GDP年率6.8%,预期6.7%,前值6.8%。中国1-12月GDP年率6.9%,预期6.8%,前值6.9%。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表示,2017年GDP增速好于年初预期,主要原因有:世界经济也出现了超预期的全球同步复苏,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出口对GDP的贡献数年来首次由负转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从经济增速的角度来说,2017年的经济增速是超预期的,GDP增速阶段性企稳,但是L型的走势没有变化。经济超预期增长主要是因为进出口超预期好转,另外一个则是来自第三产业的强力支撑。
预计2018年经济小幅回落。我们预计2018年基建投资承压,但消费有望保持平稳、外需继续向好,GDP仍有望实现6.7%的增长。主要的上行风险在于海外需求超预期以及地产投资超预期。
2017年全年GDP同比6.9%,略超市场预期,主因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GDP增速高于第三季度,弥补了第二产业的GDP下滑。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周期性衰退正在走向结束,新周期动能正在孕育。
四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但今年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和新希望并举。
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均超预期,主因房地产小年不小,投资销售情况较好,且出口受到海外需求回升带动,好于预期。
经济维持稳中偏升态势不变,增长速度见底态势明了。中国经济第一增长动力仍是投资,投资增速回落态势已扭转,预计2018年将略有回升。
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取向仍然不变,央行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比市场乐观,2018年货币政策没有全面宽松可能,边际上仍是趋紧的。如果通胀压力明显体现,同时经济表现较强,央行存在上调官定基准利率的可能性。
2017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409亿元,增长6.7%。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
201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75148亿元,增长9.4%,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4%。
2017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11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全国人户分离人口2.9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9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4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2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
2017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8151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0%,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4%。
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与1-11月份持平。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比11月份增长0.53%。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增速由负转正,原油生产降幅略有扩大,天然气生产基本持平,电力生产增速加快。
从环比看,有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降幅在0.2至0.3个百分点之间;北京、杭州和合肥3个城市持平。从同比看,有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降幅在0.2至3.0个百分点之间,这些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1%。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和0.5%,涨幅比上月均略微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上涨0.3%,涨幅均与上月相同。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房价指数的环比增幅数据看,12月份增幅有所扩大,目前已经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环比增幅扩大的现象。从一二手房的价格数据来看,一手房涨幅明显开始放大,一手房不排除预售证等管制有所放松。
12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1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下同)增长14.2%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受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等因素影响,加上去年基数较大,外贸维持两位数较快增长的难度增大。预计今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质量效益将有所提高。
据海关统计,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4.2%,其中对美出口2.91万亿元,增长14.5%,自美进口1.04万亿元,增长17.3%,对美贸易顺差1.87万亿元,扩大13%。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7年全年进出口情况。黄颂平表示:“2017年,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发展潜力正逐步得到释放。”
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8%,高于我国整体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26.5%,其中出口4.3万亿元,增长12.1%,进口3.07万亿元,增长26.8%。
2017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下降0.4%,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3.0%。
从环比看,CPI上涨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1%,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2个百分点。天气转冷,鲜活食品价格明显上涨。鲜果和鸡蛋延续上月涨势,涨幅均超过5%,猪肉、水产品和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涨幅均在1%左右,五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占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程度的八成以上。
往前看,CPI或将继续走高,而PPI也可能比此前的预期更有“粘性”。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对食品CPI的“一次性”负面影响减退,食品价格可能会明显上升,尤其是考虑到今年春节在2月
食品价格走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2017年全年气候相对平稳,蔬菜粮食供应充足;二是部分食品周期性较强,例如猪肉价格迎来下行周期,从5月到10月每个月降幅都超过10%,对物价形成下拉作用。
专家指出,预计2018年物价上涨整体可控,全年CPI涨幅或升至2.5%左右。随着高基数影响的逐步显现,PPI会继续回落。
从2017年全年总的物价走势看,物价水平表现平稳、温和,落在年初政府确定的全年物价调控目标之内。
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PMI 51.6,预期 51.7,前值 51.8。非制造业PMI 55,预期 54.9,前值 54.8。
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联合发布数据,2017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较上月略微回落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2017年12月份制造业PMI的特点之一是国内外经济环境持续改善,进出口回稳向好。
12月PMI为51.6,前值51.8,微降0.2个百分点,仍在近5年同期最高位,连续17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分项看,总需求疲软但外需保持强劲,生产走弱,价格反弹,去库存延续,就业下滑。
针对2018年地产投资情况,郭磊进一步表示,2017年11月房地产新开工突然大增,这一点应该是11月、12月建筑业PMI显著高位的背景。单月表现并不代表趋势性,但就房地产来说,2018年确实存在新开工和投资超预期的可能性。
  【相关解读】统计局:工业领域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取得积极成效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1%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个百分点。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5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1%;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9.9亿元,下降8.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404.4亿元,增长2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752.9亿元,增长15.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753.1亿元,增长11.7%。
2017年,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5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倍;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6511.1亿元,增长1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089.2亿元,下降10.7%。
2017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1个行业持平,3个行业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9倍,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5%,纺织业增长3.6%,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8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3%,汽车制造业增长5.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15.4%。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发生主营业务成本98.9万亿元,增长10.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6%,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
20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1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负债合计62.3万亿元,增长5.7%;所有者权益合计50万亿元,增长8.5%;资产负债率为55.5%,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20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产成品存货41886.1亿元,增长8.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2元,比上年减少0.25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77元,减少0.2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8.4元,增加3.7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31.5万元,增加15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4.4天,减少0.5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9.1天,减少0.5天。
2017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241.6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11月份放缓4.1个百分点。
表1&&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其中:采矿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中:私营企业
表1(续表)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其中:采矿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中:私营企业
注:经济类型分组之间存在交叉,故各经济类型企业数据之和大于总计。
表2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元)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元)
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元)
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人)
资产负债率(%)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天)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天)
其中:采矿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中:私营企业
表3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注: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年亏损477.9亿元。
2、开采辅助活动上年亏损71.3亿元。
表3(续表)&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指标解释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
营业成本: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主营业务成本: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包括应向客户收取的货款、增值税款和为客户代垫的运杂费。
产成品存货: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单位:%。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单位:元。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单位:元。
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累计月数×12×100,单位:元。
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用工人数÷累计月数×12,单位:万元/人。
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单位:%。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360×平均产成品存货÷主营业务成本×累计月数÷12,单位:天。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累计月数÷12,单位:天。
在各表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栏中,标“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负数,即亏损;数值为正数的表明利润同比增长;数值在0至-100%之间(不含0)的表明利润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转为本期亏损;数值为0的表明利润同比持平。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和增长量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2011/。
  稳中向好、好于预期,释放活力、惠及世界国际社会点赞中国经济数据
中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广西柳工收购波兰HSW公司工程机械业务单元,改变了后者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状况。收购后成立的柳工锐斯塔公司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图为波兰工人在厂房内工作。 新华社记者 陈 序摄
6.9%——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显示,中国经济结束了自2011年开始的增速下行态势,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这份亮丽的成绩单刚一亮相立刻赢得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多位国外经济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为中国取得的成绩点赞。国外学者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将对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成绩好于预期,中国为什么能
近几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界关于中国经济“失速”“硬着陆”等悲观预测层出不穷。然而,此次公布的数据清晰证明:中国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商业与政治经济项目主管甘思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去产能、防范金融风险之际,中国经济这个增长速度出人意料的高。
取得好于预期的成绩,中国为什么能?
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蒂斯表示,2017年中国政府着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去产能,主动优化经济结构,一系列举措使得经济结构改善步伐不断加快,释放出经济增长的动力。
罗格·蒂斯认为,在政府推动经济转型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经济2017年取得6.9%增长率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费与出口。“这说明,中国正在实现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与投资共同拉动,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已经形成。”
日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露口洋介同样认为个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露口洋介分析,从2010年开始,中国个人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一直在上升,而投资所占的比重在减少。2017年,个人消费与投资一起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个人消费之所以出现大幅增长,是因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发挥了巨大作用。群众脱贫摘帽之后,会去采购耐用消费品,拉动个人消费增长。
1月19日出版的日本各大报纸在多个版面大篇幅报道中国经济成就。《日本经济新闻》刊登了日本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伊藤信悟和SMBC日兴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肖敏捷的分析。伊藤信悟表示,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肖敏捷认为,像中国这样大体量的经济体实现这样的增长“实属罕见”。
哈萨克斯坦—德国大学国际问题专家伊戈里·伊万诺夫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实,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老百姓收入稳步增长,为消费品市场和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些积极变化都是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历史新高的重要原因。
阿根廷《贸易纪事报》报道称,推动中国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部门出现明显复苏,进出口强劲上升。
巴西亚太研究所所长卡布拉尔表示,中国经济2017年的增速超出各方预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稳定措施逐步取得成效的显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进一步发挥积极成果,“一带一路”创造的外部需求正在不断释放,有力地带动了中国进出口增长。
“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表明,中国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乌克兰戈尔舍宁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维克多·索科洛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力发展创新科技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表示,未来中国要支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仍应继续以稳中求进的方式来推进改革,同时应控制债务风险。
助力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为什么行
6.9%的增速,在全球大经济体中仍是一枝独秀。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向好预期和健康动力。
“最新经济数据打消了外界对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动能不足的担忧。”罗格·蒂斯认为,中国在保持自身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呼吁国际社会摒弃以邻为壑的做法,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露口洋介对本报记者说,尽管中国依然持续贸易顺差,但是2017年进口增幅超过出口增幅。更重要的是,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出口而进口的原材料和产业机械,而是面向国内个人消费的进口在不断增加。今后,随着中国个人消费不断增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望进一步增加。
俄罗斯亚太地区发展预测研究中心主任萨纳科耶夫对本报记者表示,最近20年里,俄中之间的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俄中之间油气管道设施的更新和扩建为俄罗斯出口能源提供了更多可能。“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给了俄罗斯很大信心,让俄罗斯的非能源类产品找到了广大市场,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现在,俄罗斯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认为同中国合作是未来方向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维克多·索科洛夫表示,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将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埃及地区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易卜拉欣·赫伊塔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波折,中国坚持开放,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坚持打造开放型经济体。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更多动力和机遇,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各方都在推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以及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这为扩大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新引擎。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复苏向好,这与中国的贡献密不可分。中国已成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和重要的需求来源地。
(本报华盛顿、布鲁塞尔、东京、阿斯塔纳、巴西利亚、基辅、曼谷、莫斯科、开罗1月19日电&记者张朋辉、吴刚、刘军国、周翰博、范剑青、谭武军、林芮、曲颂、韩晓明)
  中国经济七年来首次提速,外媒怎么看?
来源:国是直通车
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2016年的6.7%,增速在七年来首次回升。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快进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民生保障继续改善以及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表现也得到了国外媒体的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关键驱动力,因此,好于预期的数据可能会令全球投资者感到振奋。
中新社发 俞方平 摄
为何超预期?
法新社(AFP)报道称,为减少国内庞大债务规模和对抗顽强的污染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行动,外界原本预期这会拉低中国经济成长率。
但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超过年初6.5%的预期,而且还实现七年来首次提速。
据彭博社(Bloomberg News)报道,高盛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Jim O’Neill指出:“名义GDP规模已经证实中国降低了之前的通缩风险,将中国跟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比较是不恰当的。”
新加坡《海峡时报》也指出,与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其他表现出色的东亚经济体不同,中国超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不但要长得多,而且这种高速增长也不是突然结束的。
中新社发 周长国 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稳增长,而且“非常健康”。
荷兰国际集团(ING)驻香港经济学家Iris Pang表示:“我们担心的2017年中国经济风险并没有发生,比如去产能会对GDP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新兴行业实际上在助推经济增长。”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7年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
路透社(Reuters)报道称,在供给侧改革、环保、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制约下,中国经济仍有反弹,表明当前实体经济的确称得上“稳中向好”,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进一步增加。
图片来源:路透社网站截图
最亮眼的表现是?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亿,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增长18.7%。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经济2017年约9%的增量来自净出口,与之前两年对外贸易拖累经济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BBC指出,外贸数字的回升成为全年经济亮点,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动力主要来源于外贸的高位增长。
外贸为何在2017年“超常发挥”?
中新社发 俞方平 摄
路透社报道称,过去一年全球经济都在同步增长,部分原因是由于半导体和其他科技产品需求的激增,这对中国和许多依赖贸易的亚洲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将稳定和激发中国的外部需求。外部环境看,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促使中国外贸数据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外贸回升,中国经济结构还发生一个重要变化。宁吉喆指出,过去主要由出口拉动转为出口、进口共同拉动。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
当然,除了外贸表现亮眼,其他方面的因素也不可或缺。
《纽约时报》报道称,出口、零售和房地产市场的强劲表现推动了经济增长,使中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去解决债务剧增、污染严重和其他问题。
2018年经济走势如何?
中国经济在2017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8年,能否继续保持?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预计房地产市场放缓和更严格管控地方政府基建开支会拖累经济,所以今年在保增长与去杠杆之间取舍将变得更困难。
中新社发 谭凯兴 摄
路透社报道称,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没有太大超预期的风险,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继续推进,尤其金融去杠杆对投资资金来源产生的紧缩效应,预计今年经济扩张步伐会略有放缓,但质量提升加快,提质增效更趋明显。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坚挺的消费和出口将对经济构成支撑,中国经济不会大幅减速。
BBC报道称,“去杠杆”、防风险将在2018年继续,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不过,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分别显著调升了自身在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预期基本与2017年持平。这意味着2017年欧美经济复苏会延续到今年,对中国外贸将形成持续利好。
据美国CNBC报道,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师Sian Fenner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包括贸易保护主义,而有弹性的外部需求和强劲的国内居民消费将在2018年提振中国经济。
  北大光华:中国经济L型增长底部再次得到确认
今年财政、货币和金融政策料将大幅从紧从严,但一旦经济增长出现显著放缓,政策调整将迅捷而强力。因此虽然存在相当多的风险点,我们认为今年GDP保持6.5%以上增速应当无忧。
作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 颜色 郭凯明
日,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公司员工在车间生产千斤顶产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年中国GDP超过80万亿元,增长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长6.8%,与三季度持平;环比增长1.6%,延续了扩张态势。整体上,全年经济增长好于预期,扭转此前连续6年下行的态势,L型增长的底部再次得到确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三大需求上看,全年投资稳中趋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增速为1999年以来最低。但是,12月投资的单月增长率达到7.2%,比11月回升了0.9个百分点。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全年对GDP增长贡献达58.8%。外需复苏明显,在欧美经济明显回暖和上年较低基数的作用下,全年进出口总值增长14.2%,其中出口增长10.8%,均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的下降趋势。
受限于地方政府财政和债务压力,基础设施投资在四季度出现了季节性下滑,但依然是全年投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全年增长14.9%。得益于制造业整体盈利能力改善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的技术改造,制造业投资企稳回升,全年增长4.8%,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渐下滑,12月单月仅增加1.9%。
2017年民间投资增速明显反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逐步回落,12月民间投资增速提高至9.2%,首次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反映了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前景趋于乐观。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长10.1%,增速比上年低8.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则从3.2%反弹至6.0%。这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制造业投资回升的趋势相符,表明2017年下半年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民间投资信心加强,经济脱虚向实和经济结构升级效果开始显现。
2017年信贷增长逐渐放缓,社会融资规模和M2余额增速均较上年有所回落,特别是M2余额同比仅增长8.2%,增速创历史新低。我们注意到这两个指标与名义GDP的增速差值在2017年出现了背离,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GDP的增速差值维持正值,并小幅扩大,而M2余额与名义GDP的增速差值在2017年1月转负,下半年负值持续扩大。这一背离主要源于金融监管加强和金融部门去杠杆过程稳步推进,导致金融同业业务量下降和货币创造过程放缓。因此,M2指标意义已经逐渐弱化,其增速放缓也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信贷紧缩,社会融资规模与GDP名义的增速差值扩大反而意味着资金逐步脱虚向实,金融部门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也进一步降低。
金融部门去杠杆过程导致市场资金量偏紧,2017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隔夜品种延续了上年的震荡上行态势,国债利率中枢也同时上升,且幅度更大。国债收益率与资金利率的利差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风险偏好适度收缩,投资者对资产收益的要求或预期在提高,对资金面预期偏谨慎。此外,2017年Shibor隔夜利率波动幅度也高于2016年,资金面呈现出一定的脉冲式紧张。目前国债利率已经升至4%左右,今年将面临一定调整压力。
防范金融风险是今年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金融监管将进一步趋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受到市场的强烈反馈,资管新规料将在充分酝酿后谨慎择机推出,相关细则也将缓慢逐步落实,监管机构将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和金融反腐力度,甚至允许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峰监管,预计央行为应对其他央行加息,将继续调高政策利率20个基点,同时为了维持流动性,很可能会定向或普适降准1个百分点。
投资有望适度恢复。中央将严格执行50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和87号文(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严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和担保,这将对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较大下行压力。但是,在城镇化带来的实际住房需求上升和补库存等有利因素作用下,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可能将加快。
去年民间投资增长有所复苏,预计今年仍会适度反弹。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将继续释放需求红利,预计今年消费仍将平稳增长。欧美复苏趋势有望延续,但特朗普贸易保护政策、人民币汇率波动等不确定因素较多,预计出口将继续支撑经济增长,但作用将弱于去年。
近来部分地区GDP数字挤水分可能为今后的经济增长提出了额外要求。我们认为,尽管十九大报告整体上并未提出具体GDP目标,但由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我们判断中央将对2018年度GDP增速维持6.5%左右的具体要求。今年财政、货币和金融政策料将大幅从紧从严,但一旦经济增长出现显著放缓,政策调整将迅捷而强力。因此虽然存在相当多的风险点,我们认为今年GDP保持6.5%以上增速应当无忧。
推荐阅读:
单位GDP税收产出哪家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排名领先
31省区市2017年GDP出炉 其中26省份GDP总量逾万亿
31省去年GDP数据一览:辽宁位次未跌 重庆超过天津
各省市2017经济年报: 11省市超3万亿 东北经济回暖
记者 林小昭
各个地方省份的2017经济年报在近日纷纷揭晓。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对各地统计局及各地两会发布的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2017年,多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迈上新台阶,目前,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省份共有11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具体来看,广东GDP总量将近9万亿元,连续29年位居全国首位;江苏、山东、浙江分别首次突破8万亿、7万亿、5万亿元的大关;四川和湖北均超过3.65万亿元,福建和上海首次跨过3万亿元。
此外,东北、山西等地的经济增长已开始呈现回暖态势。
多省份迈上新台阶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17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879.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
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有所扩大,2017年,广东GDP占全国的10.5%,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若按照2017年的平均汇率计算,这一年广东的GDP折合美元达到13312亿。2017年广东有望继续赶超全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13的西班牙和第12位的俄罗斯,直逼第11位的韩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肖鹞飞对第一财经分析,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转型升级起步较早,成效也比较明显。
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紧随其后,2017年江苏GDP达859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增速高出全国0.3个百分点。
2017年,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实现GDP 72678.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4%。
浙江2017年GDP达51768亿元,连续22年居全国第4位。
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税根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浙江这几年主要抓住信息经济的新动能,主打智慧经济、智慧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新亮点。
福建和上海也都实现了新突破,这两地的经济总量均首次跨过3万亿元大关。从城市经济来看,上海是我国首个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城市。
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汤汇浩表示,这是上海经济平稳增长“自然而然”会出现的情况。汤汇浩表示,GDP突破3万亿元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上海经济的新起点。但更重要的是在新起点上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在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升级下,上海经济创新动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能源重化省份回暖
在增速方面,2008年以来持续多年的“西高东低”格局,逐渐演变为“南高北低”的态势。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2017年共有10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达到或超过8%,这其中,除了位居第10的陕西、位居第6的安徽属于南北交界外,其他省份全部来自南方。
2017年,西南地区省份的增速继续领跑全国。统计数据显示,增速前4名的省份均来自西南地区,贵州和西藏均超10%,云南和重庆也都超过了9%,四川以8.1%的增速位居全国第7。其中,贵州去年GDP增速10.2%,位居全国第1位。
此外,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几个省份表现也很不错,江西增速达到8.9%,位居全国第5,安徽达8.5%位居第6,湖南也达到了8%。
与此同时,对东北三省、内蒙古、天津和甘肃这些过去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地区而言,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不少省份已出现明显回暖的态势。
2017年,辽宁实现GDP2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4.2%。相较2016年的负增长,辽宁经济有很大的改观;黑龙江2017年GDP总量首次突破16000亿元大关,实现16199.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来最高。
煤炭大省山西2017年全省实现GDP14973.5亿元,GDP增量超过去五年增量总和;年度经济增长7%,自2014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
  【相关解读】统计局:工业领域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取得积极成效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1%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个百分点。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5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1%;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9.9亿元,下降8.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404.4亿元,增长2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752.9亿元,增长15.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753.1亿元,增长11.7%。
2017年,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5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倍;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6511.1亿元,增长1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089.2亿元,下降10.7%。
2017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1个行业持平,3个行业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9倍,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5%,纺织业增长3.6%,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8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3%,汽车制造业增长5.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15.4%。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发生主营业务成本98.9万亿元,增长10.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6%,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
20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1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负债合计62.3万亿元,增长5.7%;所有者权益合计50万亿元,增长8.5%;资产负债率为55.5%,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20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产成品存货41886.1亿元,增长8.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2元,比上年减少0.25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77元,减少0.2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8.4元,增加3.7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31.5万元,增加15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4.4天,减少0.5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9.1天,减少0.5天。
2017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241.6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11月份放缓4.1个百分点。
表1&&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其中:采矿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中:私营企业
表1(续表)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其中:采矿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中:私营企业
注:经济类型分组之间存在交叉,故各经济类型企业数据之和大于总计。
表2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元)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元)
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元)
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人)
资产负债率(%)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天)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天)
其中:采矿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中:私营企业
表3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注: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年亏损477.9亿元。
2、开采辅助活动上年亏损71.3亿元。
表3(续表)&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年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指标解释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
营业成本: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主营业务成本: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包括应向客户收取的货款、增值税款和为客户代垫的运杂费。
产成品存货: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单位:%。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单位:元。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单位:元。
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累计月数×12×100,单位:元。
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用工人数÷累计月数×12,单位:万元/人。
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单位:%。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360×平均产成品存货÷主营业务成本×累计月数÷12,单位:天。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累计月数÷12,单位:天。
在各表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栏中,标“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负数,即亏损;数值为正数的表明利润同比增长;数值在0至-100%之间(不含0)的表明利润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转为本期亏损;数值为0的表明利润同比持平。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和增长量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2011/。
  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①(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稳中有进,国有企业收入和利润持续较快增长,利润增幅高于收入9.9个百分点。&
一、&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情况&
(一)营业总收入。1-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3.6%。(1)中央企业亿元,同比增长12.5%。(2)地方国有企业亿元,同比增长15.2%。&
(二)营业总成本。1-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9.5%、8.5%和8%。(1)中央企业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7.6%、7.9%和4.6%。(2)地方国有企业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2.5%、9.3%和11.2%。&
(三)实现利润。1-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8985.9亿元,同比增长23.5%。(1)中央企业17757.2亿元,同比增长16%。(2)地方国有企业11228.7亿元,同比增长37.6%。&
(四)应交税金。1-12月,国有企业应交税金42345.5亿元,同比增长9.5%。(1)中央企业30812.9亿元,同比增长5%。(2)地方国有企业11532.6亿元,同比增长23.6%。&
(五)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12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0%;负债总额亿元,同比增长9.5%;所有者权益合计519958亿元,同比增长11%。(1)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增长8.2%;负债总额511213亿元,同比增长7.3%;所有者权益合计亿元,同比增长10.2%。(2)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1.8%;负债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1.9%;所有者权益合计亿元,同比增长11.7%。&
二、&主要行业盈利情况&
1-12月,钢铁、有色等去年同期亏损的行业持续保持盈利,煤炭、交通、石油石化等行业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电力等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较大。&
注:①本月报所称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中央管理企业、中央部门和单位所属企业以及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
  2017年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
□本报实习记者 欧阳剑环 记者 彭扬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17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末低0.8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3.5万亿元,同比多增8782亿元。
报告指出,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截至2017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2.2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上年末低6.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6万亿元,同比少增1087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9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5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截至2017年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3.8个和5.8个百分点。
此外,农村和农业贷款、工业和服务业中长期贷款、经营性贷款增速、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上升,住户消费性贷款增速减缓。
  稳中向好、好于预期,释放活力、惠及世界国际社会点赞中国经济数据
中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广西柳工收购波兰HSW公司工程机械业务单元,改变了后者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状况。收购后成立的柳工锐斯塔公司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图为波兰工人在厂房内工作。 新华社记者 陈 序摄
6.9%——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显示,中国经济结束了自2011年开始的增速下行态势,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这份亮丽的成绩单刚一亮相立刻赢得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多位国外经济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为中国取得的成绩点赞。国外学者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将对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成绩好于预期,中国为什么能
近几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界关于中国经济“失速”“硬着陆”等悲观预测层出不穷。然而,此次公布的数据清晰证明:中国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商业与政治经济项目主管甘思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去产能、防范金融风险之际,中国经济这个增长速度出人意料的高。
取得好于预期的成绩,中国为什么能?
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蒂斯表示,2017年中国政府着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去产能,主动优化经济结构,一系列举措使得经济结构改善步伐不断加快,释放出经济增长的动力。
罗格·蒂斯认为,在政府推动经济转型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经济2017年取得6.9%增长率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费与出口。“这说明,中国正在实现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与投资共同拉动,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已经形成。”
日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露口洋介同样认为个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露口洋介分析,从2010年开始,中国个人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一直在上升,而投资所占的比重在减少。2017年,个人消费与投资一起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个人消费之所以出现大幅增长,是因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发挥了巨大作用。群众脱贫摘帽之后,会去采购耐用消费品,拉动个人消费增长。
1月19日出版的日本各大报纸在多个版面大篇幅报道中国经济成就。《日本经济新闻》刊登了日本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伊藤信悟和SMBC日兴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肖敏捷的分析。伊藤信悟表示,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肖敏捷认为,像中国这样大体量的经济体实现这样的增长“实属罕见”。
哈萨克斯坦—德国大学国际问题专家伊戈里·伊万诺夫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实,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老百姓收入稳步增长,为消费品市场和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些积极变化都是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历史新高的重要原因。
阿根廷《贸易纪事报》报道称,推动中国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部门出现明显复苏,进出口强劲上升。
巴西亚太研究所所长卡布拉尔表示,中国经济2017年的增速超出各方预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稳定措施逐步取得成效的显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进一步发挥积极成果,“一带一路”创造的外部需求正在不断释放,有力地带动了中国进出口增长。
“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表明,中国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乌克兰戈尔舍宁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维克多·索科洛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力发展创新科技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表示,未来中国要支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仍应继续以稳中求进的方式来推进改革,同时应控制债务风险。
助力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为什么行
6.9%的增速,在全球大经济体中仍是一枝独秀。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向好预期和健康动力。
“最新经济数据打消了外界对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动能不足的担忧。”罗格·蒂斯认为,中国在保持自身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呼吁国际社会摒弃以邻为壑的做法,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露口洋介对本报记者说,尽管中国依然持续贸易顺差,但是2017年进口增幅超过出口增幅。更重要的是,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出口而进口的原材料和产业机械,而是面向国内个人消费的进口在不断增加。今后,随着中国个人消费不断增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望进一步增加。
俄罗斯亚太地区发展预测研究中心主任萨纳科耶夫对本报记者表示,最近20年里,俄中之间的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俄中之间油气管道设施的更新和扩建为俄罗斯出口能源提供了更多可能。“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给了俄罗斯很大信心,让俄罗斯的非能源类产品找到了广大市场,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现在,俄罗斯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认为同中国合作是未来方向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维克多·索科洛夫表示,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将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埃及地区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易卜拉欣·赫伊塔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波折,中国坚持开放,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坚持打造开放型经济体。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更多动力和机遇,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各方都在推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以及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这为扩大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新引擎。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复苏向好,这与中国的贡献密不可分。中国已成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和重要的需求来源地。
(本报华盛顿、布鲁塞尔、东京、阿斯塔纳、巴西利亚、基辅、曼谷、莫斯科、开罗1月19日电&记者张朋辉、吴刚、刘军国、周翰博、范剑青、谭武军、林芮、曲颂、韩晓明)
  【经济实说·专家谈】2017经济数据好于预期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约
作者: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据初步核算,中国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按年初计划,GDP增长目标在6.5%左右,并在实际中争取更好结果。总体看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
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接近7%的经济增长率并不容易。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也表现良好。从物价形势来看,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稳定,CPI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从进出口来看,201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从就业来看,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保持了稳定的水平。
2017年的中国经济数据反映新时代的一些特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会在消费升级上得到体现。2017年,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
新时代需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且成就突出。在去产能上,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在去库存上,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在去杠杆上,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在降成本上,企业成本继续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8元。在补短板上,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3.9%、16.4%和16.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6.7、9.2和9.2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可以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重要推动力。2017年,除了常规的技术创新之外,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一批重大科成果涌现,高端技术创新成绩显著。可以更全面体现创新成绩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
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结构的优化,这需要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2017年,新动能继续较快增长。这在新登记企业指标上清楚地得到体现。全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
新时代电子商务交易活跃,互联网交易效率远远高于传统商业交易。2017年,网上销售额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即使这样,网上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仍然较低,电子商务依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任务仍然非常艰巨。2018年,经济增长总体趋势向好,但现实中的风险点仍然不少。201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复杂。这意味着有诸多不确定性,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特别注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防止不实数据误导风险应对之策的选择。精准扶贫越到最后阶段,任务越艰巨,要特别注意脱贫后的返贫,进一步巩固扶贫效果。全面建成小社会的决胜阶段,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蓝天白云保卫战既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呼唤,又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建设的是美丽的中国。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以拥抱这个全球化的世界。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拆除行业封锁的藩篱,这需要进一步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消费和投资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中国要继续吸引国际资本的输入,以更开放的姿态向全世界开放。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踏踏实实的姿态,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
新时代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未来的许多遐想。让我们共同祝愿2018年的中国经济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中国经济七年来首次提速,外媒怎么看?
来源:国是直通车
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2016年的6.7%,增速在七年来首次回升。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快进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民生保障继续改善以及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表现也得到了国外媒体的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关键驱动力,因此,好于预期的数据可能会令全球投资者感到振奋。
中新社发 俞方平 摄
为何超预期?
法新社(AFP)报道称,为减少国内庞大债务规模和对抗顽强的污染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行动,外界原本预期这会拉低中国经济成长率。
但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超过年初6.5%的预期,而且还实现七年来首次提速。
据彭博社(Bloomberg News)报道,高盛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Jim O’Neill指出:“名义GDP规模已经证实中国降低了之前的通缩风险,将中国跟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比较是不恰当的。”
新加坡《海峡时报》也指出,与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其他表现出色的东亚经济体不同,中国超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不但要长得多,而且这种高速增长也不是突然结束的。
中新社发 周长国 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稳增长,而且“非常健康”。
荷兰国际集团(ING)驻香港经济学家Iris Pang表示:“我们担心的2017年中国经济风险并没有发生,比如去产能会对GDP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新兴行业实际上在助推经济增长。”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7年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
路透社(Reuters)报道称,在供给侧改革、环保、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制约下,中国经济仍有反弹,表明当前实体经济的确称得上“稳中向好”,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进一步增加。
图片来源:路透社网站截图
最亮眼的表现是?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亿,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增长18.7%。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经济2017年约9%的增量来自净出口,与之前两年对外贸易拖累经济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BBC指出,外贸数字的回升成为全年经济亮点,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动力主要来源于外贸的高位增长。
外贸为何在2017年“超常发挥”?
中新社发 俞方平 摄
路透社报道称,过去一年全球经济都在同步增长,部分原因是由于半导体和其他科技产品需求的激增,这对中国和许多依赖贸易的亚洲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将稳定和激发中国的外部需求。外部环境看,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促使中国外贸数据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外贸回升,中国经济结构还发生一个重要变化。宁吉喆指出,过去主要由出口拉动转为出口、进口共同拉动。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
当然,除了外贸表现亮眼,其他方面的因素也不可或缺。
《纽约时报》报道称,出口、零售和房地产市场的强劲表现推动了经济增长,使中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去解决债务剧增、污染严重和其他问题。
2018年经济走势如何?
中国经济在2017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8年,能否继续保持?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预计房地产市场放缓和更严格管控地方政府基建开支会拖累经济,所以今年在保增长与去杠杆之间取舍将变得更困难。
中新社发 谭凯兴 摄
路透社报道称,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没有太大超预期的风险,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继续推进,尤其金融去杠杆对投资资金来源产生的紧缩效应,预计今年经济扩张步伐会略有放缓,但质量提升加快,提质增效更趋明显。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坚挺的消费和出口将对经济构成支撑,中国经济不会大幅减速。
BBC报道称,“去杠杆”、防风险将在2018年继续,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不过,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分别显著调升了自身在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预期基本与2017年持平。这意味着2017年欧美经济复苏会延续到今年,对中国外贸将形成持续利好。
据美国CNBC报道,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师Sian Fenner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包括贸易保护主义,而有弹性的外部需求和强劲的国内居民消费将在2018年提振中国经济。
  国家统计局9位司局长撰文解读2017中国经济年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9日讯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9位司局长撰文,用2万字解读2017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礼华:2017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消费需求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新动能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增速比上年有所加快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比上年增加83537亿元,折美元相当于2016年世界排名第14位的澳大利亚GDP总量规模(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提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比上年增长8.0%,提高0.3个百分点。分季看,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6.9%、6.9%、6.8%和6.8%,保持了较为平稳增长的态势。
2017年延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GDP总量比2012年增加286755亿元,增量占2012年GDP的53.1%。年均增长7.1%,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3.8%、6.8%和8.0%,第三产业发展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9%、40.5%和51.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与上年持平。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7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4.9%、36.3%和58.8%,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2.5和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2.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2012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下降1.5和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6%、42.6%和52.8%,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10.2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12年提高了13.9个百分点。
三、外需贡献率由负转正,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1%,比上年下降11.0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1%,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提升,但最终消费支出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近五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平均贡献率为56.2%,资本形成总额的年平均贡献率为43.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年平均贡献率几乎为0。其中,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2017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大幅回升的原因,一是我国外贸形势总体较好。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外贸稳增长效应显现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使得2017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现价增速降幅收窄。二是价格因素影响。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同比上涨态势,带动我国货物进口价格指数上升至109.4%,大于货物出口价格指数的103.9%,所以剔除价格因素后,不变价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为正增长,且增速比上年大幅提高。
四、企业效益继续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农林牧渔业发展形势稳中向好,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质增效,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17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3%,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同时工业品价格大幅回升,企业效益明显好于上年。2017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提高0.3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6.7%,是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2017年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7.0%,为近五年最高水平。
在第三产业中,受工业生产增长加快等因素的带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提高2.4个百分点。1-11月,铁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4.9%,比上年同期提高16.0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9.5%,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2.3%,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营业利润大幅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0%,提高7.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3%,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1-11月,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2.2%,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6.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7.4%。
五、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经济总量在全国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