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组织早稻田言语学校能当上学校物流协会的副会长??竞选内容自定。求帮助

竞选物流协会副会长,说可以给协会带来什么?_百度知道
竞选物流协会副会长,说可以给协会带来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说可以给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地方频道:
专门频道:
当前位置:&>&&&>&&热点回顾
上海市职教协会2007年获奖论文汇编
中职校全面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模式初探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中职校全面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 摘要:本文以我校&中职校全面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研究为依据,形成我校全面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实践模式雏形。
&&& 关键词: 中职校;职业指导教育;实践研究;模式
&&& 贯彻国家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措施,以落实中职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宗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中等技术人才为切入点,我校开展了&中职校全面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课题以实践研究为主,构建中职校全面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模式。
& && 一、中职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背景
&&& 目前,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以此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行业、职业和岗位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突破传统的劳动力的需求,而是需要在工作岗位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样有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并能创造更大的工作效益。在我校&中职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调查&活动走访的30家用人单位中,有16家单位提出应该在学校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指导教育和就业前岗位培训,培养其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意见。因此,在中职校阶段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是一项必需的、重要的工作。
&&&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应用型人才,但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的职业指导教育,一般采取课堂授课的方式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年实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选定的职业指导教材的学习,并通过试卷来考察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包括毕业生仍旧职业意识模糊,对职业态度不明确。如果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的中职学生来说,能够明白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目的,将职业与专业的学习、学校的教育结合起来,根据为自己制订一个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措施具体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其自身的学习和就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能改变学生在职业教育学校中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习惯懒散等现状。,另一方面也会对中职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改革思路。
&&& 二、中职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实践研究
&&& 1、实践研究的目的:
&&& 本项研究主要目的是构建我校全面职业指导教育的新模式&&&一个年级围绕一个主题,一个年级完成一项任务&。
&&& 2、实践研究的对象:
&&& 课题根据实施方案选取实验班级,一年级两个班级共73人,二年级一个班级47人,三年级一个班级45人。
&&& 3、实践研究的步骤:
&&& 4、实践研究的成果:
&&& 实践研究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社会调查及专业教师的辅导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让学生对&职业&产生较为全面的探索和思考,能在此基础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对专业学习有新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的态度产生积极的转变。教师也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行业和专业岗位知识的职业指导重要性。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形成系统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
&&& 现将我校课题研究前后学生情况对照进行说明:
&&& 表一:一年级实验班级职业意识情况对照表
知道&职业指导&的人数
考虑过将来工作的人数
了解父母职业情况的人数
认为专业和职业有联系的人数
新生入学时
12人(占16%)
25人(占34%)
16人(占22%)
56人(占77%)
课题实施后
68人(占73%)
70人(占96%)
73人(占100%)
67人(占92%)
&&& 表一说明课题实施让一年级学生对职业有了初步的概念,并通过了解父母职业的调查、班会及讲座等活动能学会考虑自己将来的工作。
&&& 表二:二年级实验班级职业规划情况对照表
职业岗位明确
了解岗位能力需求
清楚认识个人因素及环境
将专业与职业联系
起来进行规划
理想职业调查
27人(占57%)
6人(占13%)
16人(占34%)
12人(占26%)
职业生涯规划
43人(占913%)
39人(占83%)
37人(占79%)
29人(占62%)
&&& 表三:二年级实验班级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情况表
5人(占11%)
22人(占47%)
17人(占36%)
3人(占6%)
&&& 表二、表三证明课题实施让学生对职业认识更加全面。同时,将专业与职业联系起来的学生明显增多,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
&&&& 三、中职校全面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模式
&&& 1、中职校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学家金斯伯格(Eli Ginzberg)通过对一个人从儿童到成年早期阶段中关于职业选择和定位的典型想法和行为的研究,认为人的职业是一个从童年时代的模糊空想走向成年时期的现实的连续的过程。金斯伯格的研究将侧重点放在11岁到17岁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他称这个阶段称为&尝试期&,并且在这个阶段进行了职业兴趣、能力、价值方面的研究。中职学生的年龄跟理论中的&尝试期&吻合,课题依此理论为基础,结合职业生涯开发的步骤,针对中职校中各个年级学生的特征制定具体的任务。
&&& 2、中职校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的目的&&&
&&&& 3、中职校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的操作程序
&&& 以上述实践研究为基础,构建全面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新模式为:一年级以&认识自己,走进职业&为主题进行自我认识,父母职业现状调查,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的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二年级以&认识职业,肯定自己&为主题进行理想职业的社会现状调查、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三年级以&走近职业,实现梦想&为主题,通过拓展活动和相关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专业实习和协助学生完成求职创业的事项。
&&& 4、中职校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的实现条件
&&& 职业指导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在其开展的过程中,除了学校层面的硬件配备、经费支持外,还应该与岗位挂钩,与行业结合。要求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在学生的工学结合的实践中开展职业指导教育。
&&& 新模式对师资要求比较高,职业指导教师应该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指导知识,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清楚地把握与专业对应的岗位和行业的发展轨迹。
&&& 5、中职校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的评价方法
&&&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针对职业指导教育的过程,传统的标准化测评模式中考试和分数并不能体现评价的真实功能,课题采用表现性的、成长记录袋式的、以知识为背景、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价方式&&真实性评价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展示出来。依此原理制定相对应的评价表来对职业指导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进行评价。
&&& 四、中职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的特点
&&& 1、开展范围全面
&&& 课题根据职业生涯理论将中职校职业指导教育范围进行扩大,时间进行延伸,构成全面性的职业指导教育。全面性具体体现为:(1)参与课题研究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全面性,课题将学校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教研室和心理咨询室众多部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将学校中教学、管理等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利用,以此来搭建我校有效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平台,给学生提供走向职业的良好教育环境。(2)课题制定的模式涉及到的学生在校的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使职业指导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中职教育阶段。课题研究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的成长特征和学校教学工作的特点来开展设置职业指导教育的任务,并保持每个年级的任务上的连续性。以此突出职业指导教育的时间上的全面性,让职业指导教育变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 2、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
&&& 职业指导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让企业参与学校的职业指导教育中,根据行业和岗位的发展和真实需求来对学生进行更直观、更具体的职业指导是必需的环节。
&&& 课题实践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多接触行业和岗位,通过企业参观、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多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深化专业学习。并邀请企业和学校一起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将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融合到学校教学中,使专业课程与企业需要更加吻合。
&&& 3、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
&&& 课题研究的职业指导教育跳出传统的授课模式,充分利用学校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活动,如班会、课外活动、演讲比赛和社会调查、参观等方法来给学生传达职业指导的信息。对于目前的中职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容易让他们感到乏味和反感,而多种多样的活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职业指导教育的内容,更有利于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这些教学方法更多地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参与、行动的过程中明确职业指导的内容和目的。
&&& 4、职业指导教育对专业课程的渗透
&&& 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的新专业标准,专业课程不能只局限于对知识结构的讲解和理论知识的练习,而需要融入职业指导的理念。
&&& 课题实践中,在学校的重点专业课程中增加了专业与职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职业发展的轨迹;适量增加岗位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的教学;并结合专业的岗位的特征,组织适合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等社交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促使学生热爱专业,更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
&&& 5、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评价
&&& 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授课,那么对应的评价也应该突破传统的问卷和分数的形式。在新的职业指导教育中,应用真实性评价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让学生将整个学习阶段的作品、参加活动的记录、学习过程中的产品收集起来,根据课程的具体模块和环节制定多项评价表进行评定。在打破分数束缚的环境下,学生更愿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展示出来,这样既体现了评价的功能,也能发挥学生的个性。
&&& 五、结语
&&& 职业指导教育的研究是&以人为本&的课题,研究涉及的领域将非常广阔。本文的研究只是对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指导工作的初探,研究中还存在问题未能解决,譬如学生家长方面存在对职业不在乎的态度问题、学校师资培训上的问题等。课题组将继续进行相关研究,尽力解决其中的各项问题,将职业指导教育的模式不断进行完善。
&&& 参考文献:
&&& [1] 孙启林著.职业教育[M].世界教育大系.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编.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3] [英]麦克&扬著.谢维和等译.未来的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4] 钱景舫主编.生涯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5] 关晶.美、英、法学校职业指导比较及启示[J].职教通讯,2002(11)
&&& [6] 何晓红、白玲.从就业后的职业问题看在校生的职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2003(1)
探索&现代物流&专业技能的学习模式
上海市贸易学校&&&& 谢富敏
&[内容提要]
&&& 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成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改的主题之一,伴随而来的是专业技能学习模式的探索。当然,专业技能学习模式与教育体系紧密相连。如何在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下,使学生具备的专业技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一线需求?本文依据中专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代物流&作业的基本特点及贴近企业的理念,在走访企业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专业技能培养必经历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三种学习方式组成了&现代物流&专业技能的学习模式。本文同时指出三种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保障三种学习方式有效实施必须有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共同支持。
&&& 关键词:&&现代物流&专业技能&学习模式
&&&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改革,专业技能的学习模式无疑成为了教改的重点之一。上海市教委先后组织中等职业教育的骨干教师到德国学习,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与德国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我们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我们必须探索一条适合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模式。什么是专业技能?&现代物流&行业的专业技能有何特点?怎样的学习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的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与企业一线需求对接?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使&现代物流&专业技能培养沿着正确方向行使。
&&& 一、专业技能含义与物流专业技能的特点
&&& 二、学习模式的选择
&&& 如果把技能培养的目标比做一座大厦,技能型课程体系是基础,学习模式便是支柱。建立在稳固地基之上的支柱必须牢固才能支撑起这座大厦。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物流配送作业的特性以及贴近企业的理念,我们把专业技能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训练阶段&&实践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三种学习方式,三种学习方式是学生掌握技能的必经之路,它组成了&现代物流&专业技能的学习模式。
&&& 第一阶段为认知阶段,一般设在技能培养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操作技能有一个感性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哲学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特别是对于刚刚从初中学校踏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更感兴趣。因此,首先增加学生感官直觉认识显得非常重要。这也符合人的认知特点。这一阶段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为实地参观或者通过影音像展示给学生实际操作流程。例如:我们在上物流专业实务课时,如果仅靠老师的嘴巴讲,学生听起来总是感觉有些模糊不清,如果让学生到海烟物流参观一次,仓储配送作业工序则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顿时明白&啊,现代仓储分拣、配送原来是这样的&。当学生看到偌大的仓储配送车间,全是自动化操作时,学生不仅感叹现代物流配送作业的先进性,同时深感信息系统处理在现代仓储配送中心的重要性,学生对后续的物流模拟信息系统实训则就感兴趣多了,他们不仅明白了怎样操作信息系统,而且也明白了为何要处理这些信息。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显然增强了许多。有些地方不具备参观企业的条件,则可以看配送作业的录象,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配送作业的流程,当然,它不如去企业参观来得直观。
&&& 第二阶段为训练阶段,这阶段所采取的学习方式是在模拟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这一阶段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而对作业要求的认知度增强,学生从局部技能的训练,慢慢转向更高要求的发展,即通过一系列局部单元训练来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要求教师依照工序分别加强学生单一技能训练,当学生完成了每一道工序所包含的技能训练后,学生自然会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并对技能做出整体匹配。如:学生对配送作业操作工序全过程有了了解并对其中的关键点有了一定认识后,学生就要通过对每一道子工序(集货作业、仓储作业、分拣作业、配送作业)进行操作训练,当把全部工序训练完,学生自然把把各个子技能形成大的连锁,对配送作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初步掌握配送作业各工序的技能。
&&& 实训室训练具有普适性,它是基本的技能训练,但是不同企业由于自身业务性质或者管理流程的差异,导致每一工序的技能要求有所不同。如:信息系统操作训练,由于每个企业管理流程不同、作业的内容不同,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和信息处理也不相同,实训室不可能具有适合所有企业的操作系统,实训室只能提供一种基本功能模块的模拟信息系统,通过这一系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了解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和所能加工的信息,具体到特定企业的信息系统,只有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才能掌握。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触类旁通性,就象用过钱龙股票软件的人,再学大智慧软件就比从没有用过股票软件的人容易的多。物流实训室训练的普适性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正因为此,第三个阶段的实践也就成为必然。
&&& 第三阶段为实践阶段。也就是学生要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践。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在学生对某一岗位技能有一定认识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的模拟操作毕竟是在实训室,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与企业还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环境下,学生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完全不同,实训室环境下的学习,学生的心理比较松弛,学生的判断力较为准确,出错率较低,而企业环境下的实训,学生起初的心理较为紧张,这时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偏差,出错率增加。学生只有通过一个阶段的自我心理调整,逐步适应企业环境,不断纠正判断力的偏差,才能减少出错率。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开端,学生通过实际工作不仅训练操作技能,同时感受企业的文化,感受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感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在学校无论如何都无法感受到。第三阶段的学习,是与一线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进一步对接的过程。而实训室训练无论如何都达不到。
&&&& 三、专业技能学习模式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
&&& 问题之一是来自企业的合作,现在许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参观,更不愿把他们的作业流程拍摄下来。他们没有认识到他们的支持就是降低企业未来员工培训成本,如果全社会的企业都形成一种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态度,那将降低全社会企业员工再培训成本。当然,企业不合作也有它的理由,经常接受学生的参观,如果没有事先计划,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即使事先计划,也会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另外,学生实训时产生的意外伤害,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 问题之二就是实训室建设不能满足技能培训的需求。现在上海开设物流专业的中职校很多,但是,拥有实训室的学校寥寥可数,很多学校都开不出必要的实训。尽管上海政府加大了公共实训中心的建设力度,但是,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一则数目较少,从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学生实训的需求,二则实训室建设和解决企业一线急需的操作技能存在一定差距。如,通过走访企业了解到物流仓储配送企业关键操作岗&&仓管员,其既要会开动力叉车,同时又要懂仓储管理。台湾环众物流咨询公司是这样描述其岗位说明的:工作技能是操作叉车、拖板车、RF、CAPS,工作内容是装卸、验收、入库、补货、拣货、复核、整仓、退货整理、流通加工、环境清洁、储位整理、库存盘点。现在的物流实训室都设计了仓储配送中心,可是,却没有设计动力叉车培训,原因是动力叉车驾驶存在较大危险性,学生管理难度增加。显然,这种实训室建设与一线技能需求存在着较大偏离。而且这种偏离是可以矫正的偏离。
&&& 问题之三就是实训课程开发不到位。如果说实训室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载体,实训内容则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据了解现在公共实训中心装备标准已经有了雏形,但是具体的实训课程标准还没有制定,现有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很随意,又因为教师的一线经验和占据的第一手资料有限,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能训练的效果。确立实训课程标准是当务之急。
&&& 四、保障三种学习方式有效实施的建议
&&& 专业技能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保障学习模式的实施,需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
&&& 1、政府要通过政策鼓励企业支持职业教育
&&& 当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积极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为每位职业者或准备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本领和选择工作机会作为政府的职能。表现在不仅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而且加大政策引导的力度。如:上海市教委组织了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实训室装备标准的制定。但是,这还不够。政府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系统中来。如:企业减税制度的酝酿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政府要建立企业实习安全保障制度,解除企业学校的后顾之忧。
&&& 2、政府要加大支持物流实训室数量和品种的开发
&&& 目前实训室建设数量寥寥可数而且形似比较单一,现有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采用的是缩小的物流装备,训练都是采用虚拟办公室形式。德国实训室建设值得我们借鉴,在德国基本上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以上校内实验实训室;二是校办经济实体(实习公司),如德国开姆尼兹F+u教育中心的餐厅,指导教师与学生共作一室,学生轮流顶岗,负责餐厅日常运营,解决烹饪、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专业的实训实习;三是加入&虚拟公司&系统,该系统总部设欧洲,全球近万家,其中德国院校办的就有800多家,中国院校有1家。其经营管理动作方式完全同公司一样,从申请开业到停业或破产都依据法律程序。内部机构健全,分工负责,帐、单、资金和物品流物品流程规范。&
&&& 借鉴德国经验,政府应该全面布局实训室建设数量和品种,在现有公共实训中心的基础上,财政支持面要扩大,争取物流专业学生较多的学校都有小型物流实训室,基本技能训练在各校完成,综合型训练到公共实训中心完成。政府要鼓励实训室建设方案为可运营的校办实体。如,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建设一个由企业、教师、学生共同管理可以运营的恒温冷库配送中心。最终形成大型开放式实训中心、学校实训室、联营小型营运实体共存的局面。
&&& 3、统一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尽快开发实训课程标准
&&& 当前切实可行的措施是上海市教委(学校)和劳动局及行业协会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因为劳动局及行业协会都有现代物流职业资格的考核,如果能把二者融合为一个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评体系,那是最好的选择。教委再组织学校根据职业资格考核标准设计实训课程标准,并把其纳入教学标准中来。这样,把实训课程和职业资格考核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使职业技能培训有章可寻,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公共实训中心的使用力度,并促使实训中心成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同时可以降低学生的培训成本。
&&& 在实训室模拟训练过程中,关键是老师对实训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把实训内容演绎成学生喜学乐训的任务,教委是否可以在实训标准出来之后,组织一次实训教案设计大赛,通过大赛的形式编写一本生动多采的实训教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训的效果。
&&& 总之,探索专业技能培养是一个新生事物,只要政府政策引导得当、行业协会主动参与、企业积极支持、学校不懈努力,它必将在求索中成长起来。
&&& 参考文献:
&&& 杨群祥 德国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及启示,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王俊英试析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中国职业教育。
汽车专业教学课程整合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第二分校&& 傅耀祖
&&& 一、改革的背景
&&&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在汽车保有量连续数年的持续激增后,已逐渐步入维修期。汽车服务市场迅速扩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职业学校中一直是一个受到重点关注并不断发展的专业。然而汽车专业职校的生源却大多是普教中的所谓&差生&。以往职教的指挥棒来自于政府和学者,很少顾及企业的需求,而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的需求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当前,陈旧的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束缚着大批教师,绝大部分教师未摆脱&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多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受到抑制,变成书本(或笔记)和分数的奴隶。
&&& 如何使这些不适合走&读书高&之路的学生能扬长避短,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职工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探讨的课题。打破职校传统授课模式,建立新的着眼于学生现状和技能学习要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能适应行业用人的要求。是本课题立项的基本出发点。
&&& 二、课程整合模式的构架系统
&&& 课程整合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各个部分发挥综合效能的集合体。事实证明:单一的课程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是难以奏效的。这个系统的大致分布如下:
&&& (一)教材建设系统
&&& 在教材建设中,我们主要在内容的设计上打破原有的学科教材的常规,充分考虑适用实践教学的要求,以技能知识为中心,把相关的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融会进去。要求学生通过工作页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
&&& (二)教学方式系统
&&& 教学方式是课程实施的渠道和工具。新的课程特征和内容要求有相应的方法与之相配套。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中比较突出的有四个方面:一是&小班化教学&。&二是五段教学法,三是STEP-BY-STEP的教学法。四是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法,上述四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 (三)教师配置系统
&&& 专业课教师是新型课程的实施者,传统的教师素质已经不适应以实践环境为主、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他们需要在技能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转型,在能力结构上具有双师队伍的特征。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条渠道实现队伍建设的目标:一是校内培训。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和实训。三是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教学指导,带动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不四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的探讨和交流。
&&& (四)教学技术系统
&&& 为了提高教学效益,降低成本,需要大量仿真模拟教学设备的支持。根据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我们也充分注意教学技术系统的建设,以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发动广大教师开发教学软件,另一方面,引进大量市场上的教学软件为我所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软件教学系统,优化了实践教学的环境,同时降低了教学成本。
&&& (五)设备等硬件系统
&&& 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操作实践条件的同时,学校根据新型课程的要求,需要加快建设自己的实践教学环境。2004年以来,学校通过多方筹资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设了一个技术先进、与现代企业接轨的实训基地,为整合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设施支持。
&&& 三、整合课程的教材建设
&&& (一)整合课程教材的编写思路:
&&& 在参考了加拿大、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培训及维修资料及我国近年大部分维修的教材,经比较、讨论,扬长避短地确定了我们现在的编写模式。我们根据汽修专业的实际情况,将教材按照不同的技能划分为几大模块,各个模块既包含了理论知识,同时又插入了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步骤,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并且加入有针对性的工作页以供练习和教学效果检验。在整个教材写作过程中,我们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step by step(一步接一步)地教学方法。我们力求使教材更贴紧汽修行业,更具实用性和可读性。
&&& (二)教材的内容
&&& 教材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和教材正文两部分。
&&& 1、学习目标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 2、教材正文包括结构认知、工作原理和知识联接、工作页等几部分。
&&& (三)教材特点:
&&& 1、文字短小精悍、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尤其是结构操作等内容,以图为主,辅以文字说明。
&&& 2、学习科普读物的写法,语言由浅入深,尽可能通俗易懂。
&&& 3、知识系统条理清晰。学生学习中可能成为的难点或需重点学习的科学常识专业术语(如摩擦力、间隙、参数等)均以知识连接的形式进行写作。
&&& 4、教材内尽量采用行业中常用的表格,流程图等形式,以使学生尽早接触汽车说明书中常用的表达形式。
&&& 5、用图标形式指示教材与技能教学中其它教学手段,如实物认知、原理描述、操作步骤等的关联。
&&& 6、工作页是本教材的重要创意。
&&& 每一个章节基本都包含一个或数个工作页,体现了要求学生边学边做的实践教学理念。
&&& 工作页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作业,其作用是指导学生实践,反馈学习成绩。结构原理的教学中,工作页的填写必须结合实物完成。实训设计学生学会用表格流程图等方式做记录。工作页要结合等级工考核的要求,工作页的成绩分考核与考察两类,考核包括安全守则,规范操作,工作效率。考察包括尊师守纪,劳动态度,团队协作,每个项目附有小结。
&&& 工作页上还附有对学生技能的评定。两类考核办法,第一类考核成绩的构成:实训成绩占35%,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占35%,期末考试成绩占40%。它主要针对一般学生。第二类考核成绩的构成:完成开放实验或者硬件组网实验的同学,其实验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对于实训特别优秀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下是附在一个工作页上的评价表:
&&& 汽车总体构造认知活动评价表
&&& 总之,我们编写教材的原则是注重职教的特点即:教材能有效与职校生沟通,并适合汽车行业的用人需求。
&&& 五、整合课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 以往专业教师一般分为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模块教学模式注重体现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习惯,使学生能适应职场需求。而保证这一教学目标能顺利实现的首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的这个实验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硬件资源,还需要有很强的软件资源,需要既能精通教学理论,又能熟练操作机器设备的&双师型&教师。
&&&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汽修专业教师进行各类培训。
&&& (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 1、校内自培:自2006年7月份以来,课题组的相关专业教师开展研讨和内部培训。明确模块教学的目的、方式以及对老师的要求等。为模块班的任课教师进行技能补缺。
&&& 2、请进来:请大众技术总监来校帮助专业教师了解企业对人员素质的具体要求,并指导专业教师按企业的规范要求进行技能操作。这一过程使教师切实体验了大众公司严谨的工艺操作要求。
&&& 3、走出去: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的需求,我校多次派汽车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培训。自2006年,我们与通用联合办学(ASEP)后,并先后拍了15位教师到企业或国外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通过培训或调研,教师们了解到各类不同企业对职工的特殊要求。专业教师对企业工业流程和要求等,有了切身的体会。对参与课程的教材编写、大纲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有了更贴近生产第一线的方案。
&&& (二)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帮助教师了解岗位实际
&&& 校企合作无疑是最有效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途径。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教学素质的提高是明显的。2006年,我校分别与通用、大众、丰田等汽车修理公司进行合作,成立了通用班,并专门进行了教师培训,从而使老师的理念不断得到更新,操作更加规范。
&&& (三)成立模块式教学实验班和师资队伍
&&& 我校于2006年9月成立了汽修专业模块教学实验班。为了把汽修模块实验班办好,学校投资了几十万元,配备了丰田轿车一辆、桑车发动机8台、柴油机3台、底盘台架2套、整车电路2套、检测仪2套、配套工具若干、拆装总成件若干、投影仪1套。
&&& 在班级教师配备上,学校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做班主任,配备了三位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骨干教师,其中包括曾到加拿大和德国进修汽车维修技师经历的蒋勇、李玲等老师任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运用模块式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 六、探索整合模式教学方式的最佳途径
&&& (一)小班化的授课模式
&&& 在模块班级的教学中,实训课上我们把一班学生分成三组,为便于技能演示操作的教学组人数不超过12人,由三位老师根据教学计划,结合实物讲授不同的内容,这种方式更适于技能教学中学生观察,记录及动手。
&&& (二)上课前教师的充分准备
&&& 要实现模块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重点任务和大量工作是在课前,教师在课前要编写教材,教学大纲(详见教材,教学大纲相关资料),同时做好教学多媒体课件,拍摄相关的录像。教学设备的准备等,这是模块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 (三)联系实际的理论教学
&&& 1、将课程内容中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力求让学习者边听、边看、边做。实验证明,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能掌握所讲授内容的百分比为:靠听能掌握10%、靠看能掌握20%、边听边看能掌握50%、边听边看边做能掌握90%。由此可见,只有使&看、听、做&达到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看、听、做&的和谐统一正是&模块教学&的精髓。
&&& 2、采用五段教学法,提高教学过程质量
&&& 根据学习心理学的原理,授课过程应当分阶段进行,对于专业实践课建议选择简单有效并且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分阶段模式&&五阶段教学法。
&&& 第一阶段:引发兴趣。目的是选择一种有趣的方式引入课题,引发学员对课题的兴趣,并且能够达到使学员:好奇&&对于工作感兴趣&&注意力指向学习目标&&准备学习并且说:&我要学。&
&&& 第二阶段:从理论迈向实践。目的是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有机地结合,使学员在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解释&&获得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过程中能够说:&我知道。&
&&& 第三阶段:了解工作步骤。目的是使学员:明白列出的工作步骤&&能够参与到工作中&&自我设计行为计划&&系统化地划分工作步骤&&指明原因,会跟着教师做并且能够说:&我明白。&
&&& 第四阶段:目的是使学员:应用所获取得的知识&&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尝试&&掌握学习内容&&将工作尽可能地独立完成。之后学员应当能够说:&我会做。&
&&& 第五阶段:目的是确认:授课是富有成效的&&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员知道他现在的能力。最后还达到使学员有自我成就感,学员此时会说:&我怎么样?&&我能行。&
&&& 对于以整合模式为特征的专业实践课来说,五阶段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法,因为新的技术、新的检测方法和工作方式要求学员除了掌握手工操作技能以外,还要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复杂的技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应当只停留于示范和模仿,而应当在介绍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后,与学员一起拟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 3、采用多媒体设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 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并茂的优势,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简练直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制作成录像,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根据录像演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发动机拆装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汽车零件工作原理时,通过可视化模拟软件,动态演示的运方法行,使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使学生不但理解原理,而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学习汽车工作原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4、讨论式的应用
&&& 检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重要知识、安全规范、操作注意事项等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在相关工作页中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组分别展示讨论结果,并阐述理由,教师加以点评,充分肯定并指出不足。结合工作页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团队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小组讨论的主要模式:
&&& 模式1:动手前讨论模式
&&& 老师将拆装的步骤一一写在教材上,并且将拆装步骤拍成录像,学生在整个拆装过程中同学按照老师的布置拆(装)一步,停下,经老师检查后,再进行下一步。这样有效保证装配工艺的规范,又能防止零件的损伤。例如: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制作成录像,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根据录像演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发动机拆装训练,大多数学生拆装后的发动机可顺利启动运转。
&&& 七、形成效果
&&& 经过近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课题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我校汽修专业的特色,主要成效如下:
&&& (一)教学方面
&&& 1、教学理念的转变
&&& 通过开展模块式教学研究,广大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不断改变,形成了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学习的场所主要是实训场所,而非课堂;学习的中心是基于工作项目而非教材内容。实行以技能考核为中心的考试评分方式。考试评分不仅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序,更重要的是要反馈学生对相关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规范,效率。
&&&&2、学习方式的转变
&&& 模块式教学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少数基础尤其差的同学,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只要求其能够认知实物,即看到零件,能叫出名称;能够按规范拆装几种总成,会合理使用工具等。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全班学生均能达到以上要求。而这些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3、学生形成了良好职业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 模块教学的实践对学生良好职业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起到了相当有效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合理正确选择使用工具,阅读简单的说明书,并按步骤拆装;拆装时工具、零件分类摆放整齐,能做好周围场地的清洁和保洁工作。模块教学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合作。在分组讨论、拆装实训的过程中,都要求学生要相互协作,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细节方面的不断操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 4、实训带动理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模块班共36人,有30人能够准确指认发动机的各组成部分,熟练地叫出各零件的名称;有20人能够熟练地根据操作步骤拆装发动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连接线束,启动发动机,正常运转;对于化油器、汽油泵、喷油泵、喷油器等总成大部分同学也能熟悉结构组成,并熟练地拆装,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现尤为出色。
&&& (二)办学实力方面
&&&& 1、自编教材已经奠定了基础
&&&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编写一系列能体现模块式教学重技能、重实训、易为学生接受的教材。为模块式教学编写的教材《汽车结构及拆装》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07年9月出版。
&&& 2、装备得到进一步完善
&&& 建成了一批模块教学配套的随堂教学和实训操作的系列设施。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研制了一些优化课堂教学的示范课例
&&& (三)整合模式的成果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
&&& 模块式教学课题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企业行家的高度评价认可。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在学期末的家长接待和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座谈中,他们均普遍反映模块班的学生比其他平行班的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均有了更大的收获。
&&& 模块式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但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肯定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我们将再接再厉,为给汽车行业输送汽修人才作出贡献。
&&& 参考文献:
&&& [1] 杨黎明: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年9月。
&&& [2]成永林、黄克孝:职教模式实验研究&&&全国职教实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研讨会&论文集,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1999年。
&&& [3]雷正光:职教课程实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00年。
&&& [4]郭扬主编:监控与评价&&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04。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9。
&&& [6]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5。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互动机制的探索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 黄芳
&&& 摘要:在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做法比较多,但趋于散乱,统合到机制层面的系统化研究与实践相对缺乏。本文将在初步分析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期望对实践中的校企合作有所启示。
&&&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机制
&&&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问题依然颇多,包括师资、专业与课程、教材、实训设施、经费等,而这些问题的形成,往往可以归因于校企互动渠道不畅,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产学合作不到位。因此,如何从互动机制层面,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效度进行把握,值得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现状解读
&&& 根据对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对校企合作模式实践的分析,可以基本疏理出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初步框架和运行特征。
&&& 1、信息传递机制&&信息传递渠道相对局限,信息的全面性不够。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与企业间的信息传递还相对闭塞,一般都是通过人才市场或是政府信息公开、行业组织、网络、报刊、媒体等渠道传递企业岗位技术要求与人才需求的信息、市场信息,这些信息普遍都是一些通用性的或是基础性的信息,少有涉及具体企业的详细的个性化的需求和岗位技术信息。不仅传递渠道间接,而传递的信息是不够全面的。
&&& 2、供需分配机制&&供与需求不能有效衔接,供需出现错位。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供需渠道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对企业岗位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企业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满足这些技术需求,或是引进人才或是企业自己培养人才,由此,企业会对社会或职业院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岗位需求现状;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技术需求,单独或与企业共同调整专业与课程,培养所需的人才。由于当前的供需机制显现松散与不紧密,使供需要求传递出现失真,加之借助企业实践资源的有限性,使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 3、培养联系机制&&主要以学校培养为主,企业的深度参与较为缺乏。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企业发展还没有摆脱为了争得经济市场的先机而进行大规模粗放式发展的现象,因此,我国的企业普遍需求的是人才的支持和技术的支持,对于与职业院校共同培养人才的兴趣十分有限。已经建立校企共同培养机制的情况来看,这种合作也并非十分紧密,首先它对教师的培养没有作为重点来抓,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实质提升的可能性;其次,整个培养过程中,还是以学校培养为主,企业对于标准的核定、管理的规范、考核评价的参与都相对有限。
&&& 4、资源流动机制&&资源流动形式与内容比较单一,企业明显缺乏兴趣。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与发展目标,学校与企业之的资源流动十分不畅,企业基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和经济利益的权衡,它对于与学校间的资源流动更缺乏兴趣。已经实现的流动主要体现在,一是有些企业开始对职业院校的发展进行经费支持;二是企业向学校提供部分的实训设施设备;三是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或企业专家去学校进行讲课或开设讲座,学校派部分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四是企业与学校在文化上开始实现交融,比如有些职业学校的外部环境建设与布置完全参照企业厂房或建筑的标准和样式进行。
&&& 5、市场协同机制&&市场化协同网络尚未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市场行为难以有效规范。市场协同是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行为规范和效率体现的重要方面。从当前校企合作实践来看,尚未形成一个中间的组织进行协调,市场给予的力量也有限,使得学校,甚至企业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发展障碍难以得到有效协调,比如,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跟踪调查就因为缺失市场协同机制而很难完成,即便是做了,其成本也非常之高。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纽带&的行业协会,在市场化过程中难以行使权利。加之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纽带&尚未形成,致使市场协作不能有效链接,机制出现&断节&。
&&& 6、评价监督机制&&学校参与学生教学管理与评价的全过程,企业参与度相对不足。从对学生和学生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来看,学校与企业还没有形成双方&共抓共管&的合力。一般都是由学校管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企业则对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过程进行适当的管理,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校的老师也要主要参与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和规范,主体以学校管理为主。对于学生的评价工作,除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由学校来评价之外,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评价一般也由学校&一手策划&,如制订实习规范要求,制订实习报告集和反馈信息表等。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主导作用并没有体现,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和评价标准等都没有具体的展现。
&&& 二、新型校企合作互动机制的设想
&&& 新型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涉及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和环节,包括行为主体、运行条件、运行方式、运行内容、运行规则与管理行为、评价预警与反馈等。在这种良性互动机制中,学校与企业可以达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并逐步发展为利益互惠、资源共享的联合体。
&&& (一)框架结构。校企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有一个互相牵制的条件,这是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我们认为,这个牵制条件就是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牵动关系。即学校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而企业可以提供资源条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良性互动机制应当是一个&一二六翼型动态系统&,即一套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二个主体的共同利益基础,六个有效运转的子机制组建(参图1),形同机翼。
&&&& &一&:一套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是实现校企双方行为约束和调节的核心。如果校企合作没有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作为基础,那么不仅在双方的行为上不能得到规范,而且也会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陷于功利,偏离基本的轴心。
&&&&二&:二个主体的共同利益基础。要实现平等互惠的合作与交流,双方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基础和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良性互动,最终达到&共赢&效果。这是目标就是人才与技术战略。企业则应当树立&流动人力资源库&的观念,对学校的实习人才进行动态管理,构建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储备体系。
&&&& &六&:六个有效运转的子机制组建。在完整的政策框架下,在互惠的利益基础上,应当构建起若干个健康运转的子机制,在此,我们选用六个子机制,它们是整个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运行的&内脏&。互动机制包涵的各个子机制不是静态的独立体,而是需要互动沟通的动态机制,它是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缺了任何一方,这个体系就难以运转。
&&& (二)细分机制&供需协调机制
&供需关系主要涉及三大行为主体,即政府、学校与企业。供与需在互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和错位,此时,就要求供需协调机制进行适度的调节,使两者达到均衡点的人才供给、人才储备和需求水平。新型的系统中,除了市场调节之外,企业具有直接向学校提出供给要求的可能性,即建立了人才供需的&独立通道&,完善了校企之间的&供需协商制度&,学校与企业可以进行正面沟通与协调。供给与需求方应当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率和收益的基础上,有效吸收与过滤市场信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流动体(参图2)。
&&&信息服务机制
&新型校企合作互动机制中,信息的传递建立起了有效的信息互通平台和制度。通常所说的信息载体,如报刊、媒体等,只是作为辅助的传递载体,直接交流是以&校企协作网络平台&和信息互通制度规定的信息互通形式来完成。信息互通制度规定了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一次,以互通市场信息、就业信息、用人信息、技术创新信息、人才结构信息等,该制度除了双方的自觉遵守之外,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校企协作网络平台&是企业与学校间开展交流的信息技术系统,它以网站为媒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认定的部门或机构进行管理,实时地公布行业、企业、学校的重要改革与发展信息。该平台是一个大的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分行业的版块设置(参图3)。
&&&培养联动机制
&新型互动机制中,学生的培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完成(参图4)。这种参与包括规划、培养、管理、评价、监督等。学校每个专业都与相关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入学后随即可与企业发生联系,比如入学参观。在学生学习的整个阶段,特别是新生阶段,就要为学生树立起&学生&与&职业人&的双重身份理念,这可以通过实践环节的穿插和职业指导的开展来实现。学校、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共同拟定或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考核与评估标准等。企业要派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辅导等。有条件的部分地区或院校可以让学生全程在企业中学习。
&&&资源流动机制
&学校与企业有着各自的资源优势,学校有人才、信息、科技成果的资源优势,企业有生产技术、实践环境、资金、设备、科技转化等优势,因此,学校与企业有着长远合作的条件和基础。新型互动机制中,资源流动包括资金流动、师资流动、设备流动、项目流动、文化流动等(参图5)。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企业可以依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和长远谋划,对学校进行经费的支持和投入;企业专家可以来学校教学或开设讲座,学校师资也可在企业挂职培训;实习设备、实训基地应当实现由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文化是历史的载体,是特定群体的共同性格特征和发展渊源的表征,它也是人类文明活动的历史积淀反映,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流动,如设立&冠名班&、改造校园建设与布局等。
&&&市场协作机制
&校企合作不能离开市场的协调和调节功能。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的监督调控职能,应当建立起市场化的协作机制,利用市场的各种资源来充学校与企业资源的相对不足,并以第三方的立场对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某些固有障碍和局限,如市场需求判断、职业能力分析等,进行公正的&裁决&(参图6)。可以作为第三方组织的可以是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也可以是其他市场化组织。建议建立如,行业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其职能是:就业需求预测与职业分析、职业能力标准制订、监控管理、规范、协调、评估、毕业生跟踪等。建立有行业企业代表参加的校董事会。完善行业协会的职能,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
&&&& &&管理保障机制
&&&&管理与保障除了具备维护校企合作健康开展的诸要素及其运行,并提供其必需的诸多资源之外,还具有监督与预警的功能,即对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并实时予以反馈与预警。新型互动机制中,应逐步实现学分制;职业院校各部门或院系的副职可以由企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担任;构建与供需市场相适应的校内管理体制,包括校内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制度等改革;保障学校运行经费、学生实习津贴和教师课时要求;完善校企合作组织体系,成立产学合作教育领导小组、联合教研室、学生工作小组、&合作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紧密市场、教学与就业指导的关系(参图7)。
三、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为了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互动机制的诸多环节,提出如下几点可供参考与思索的想法。
&1、运行机制的诸多环节是一个个动态的组合体,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结和关系。新型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所细分的六个子机制并不是割裂的单独体,各个子机制之间是互相联结的关系,每个子机制的存在必定是在其他子机制运转和完整的基础之上。比如,供需协调机制紧密于信息服务机制,因为,供需要求必须通过信息传递的形式进行扩散;再如,培养联动机制与市场协作机制也关系甚密,没有市场化的运作和调节,人才培养必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些细分的子机制实质也是一个个动态的系统,每个子机制都有内部的自调节体系,它们并不是静态的个体,而是在运动着的动态体。
&2、外部环境的孕育是校企合作互动机制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绝非可有可无。外部环境是互动机制运行的&土壤&。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互动机制的外部主要包括观念、政策、市场机制、文化等,它们对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互动机制的运行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社会观念是老百姓作出选择的基本&准绳&,社会观念的不改变,则必定使老百姓的选择出现偏向,造成人才的部分领域&高消费&而部分领域却&高空缺&。政策是在老百姓选择出现偏差的时候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和约束的最重要的牵制力,政府应当也必须在社会观念尚不能有效转变的社会背景下,通过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保障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应用性。除此之外,社会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完善可以通过市场的手段和力量,来规范和引导人们的选择。文化氛围的筑就可以从精神上,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形成意识上的逐渐认同。
&3、校企合作互动机制的健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我国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基础并不很好,有很多急需改革与发展之处。加之我国当前的很多条件也并不成熟,而这些条件也并非在短时间内可以完善的。因此,必须要明确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且这种循序渐进要有&适度&的把控,这个度意味着:&过&则使发展陷于混沌,&不及&则使发展沦入疲态,过与不及都会影响校企合作互动的效果。在当前情势下,由于对校企合作的强烈需求,更容易使发展出现急于求成的现象,因此,必须时刻警惕。我们应当给予发展足够的空间,依照事物的和谐发展规律进行革新与创造,准确把握校企合作的基本发展脉络。
&4、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是需要实时调整的,应当紧跟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技术的革新力也是与时俱进,虽然校企合作互动机制的各个子机制都具有自调节的动态功能,但是有时可能对于技术变化的调节功能还是略显不足,即,很难跟上技术的变革,使得子机制的状态显现陈旧且不合时宜。此时,就必须要实时地依据经济的变化和各个环节的成熟度进行适时地调整,以逐步完善各个子机制的运行。总之,校企合作的互动机制是一个需要实时创新和改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著.《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 闵维方主编.《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模拟实践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袁圣东
创业教育在中国发展较晚,学科跨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理论体系尚不完整、实际运作还在不断的摸索与发展之中。怎样使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接触实践,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创业水平的人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模拟实践教学的几种模式,希望对从事创业教育的同仁们有所启迪。
&&& [关键词] 模拟实践&& 创业教育&&应用
Enterprise education began lately in China. The subject across a wide degree, and it is comprehensive, so the theories system is still not complete,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is still in continuously exploring and developing. How to make the student contact the practice by the greatest extent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knowledge foundation, and to develop one real talent who have innovation to start a business, it&s a question. The writer summed up a few modes of instruction in practice, and hope to give some revelations to the colleagues being engaged in KAB teaching work.
practice&Key words: Enterprise education&& Mode in application
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人;2005年毕业生达到338万人;2006年毕业生达到413万人。今年大学毕业生达495万,为近年来最高。另一方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01年到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左右。同时,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01年34万人,2002年37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69万人,2005年79万人。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鼓励和扶持青年人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创业教育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创业教育的特点
创业教育就是为创业者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心理准备。使创业者通过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掌握一定知识,应对创业过程出现的问题。
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不是实际创业。形式上大都表现为在大学的课堂上开设的一门为了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课程。创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创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侧重于创业意识培养
创业教育既然是一种教育,它本质上属于精神、意识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进行创业教育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创业。而是先了解创业,培养创业的精神。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英文名称为Know About Business,简称KAB项目)意在培养大中学生的一种企业家精神,在国外也称为企业家精神教育。
创业教育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处世观。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柯林&博尔曾这样描述具有创业素质的人:他们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冒险、危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样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规划和组织。
创业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心理学家马斯罗认为,一种潜能即一种价值,潜能的实现即价值的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懂得,个人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因此创业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社会价值观,这种新价值观以主体力量为核心。只有当主体力量得到充分发挥时,知识才能在运动中发挥创造性的巨大能量。
2、侧重于过程
创业是一个过程,创业教育理所当然是一个过程。创业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在各个环节中必须具备的潜质,分解落实到创业教育的每堂课上,最后让学生明白如何选择项目?如何筹措资金?如何选址?如何设置岗位?如何经营管理?以及做好这些事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等。即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达到对创业全过程认识的目的。
创业教育强调人的&会学习&与&会做事&的高度统一。强调培养人的&自学&、&自教&和&自做&。前两项反映的是个人的主动学习精神,后一项反映的则是个人的实践能力。只有把这两项结合到一起,融会在一个有机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会学习和会做事的高度统一,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创业能力的人。
3、侧重于实践
创业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实践。学生创业理论知识学得再好,考试的分数再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根本不会去解决,是没有用的。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叫他们说观点,讲道理,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如果是实际的问题让他们去解决,他们的理论往往就不起作用了。因而,创业教育必须和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业只有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创业成功。创业教育只有融入创业实践,才能使受教育者不仅成为认识主体,而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主体、创造主体。
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涉及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大部分都在探索和尝试过程中。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目标危机
从学生个体方面看自古以来的就业型教育观念消解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传统思想,其实都不是说读书如何能创业,而是宣扬读书能谋得高官厚禄、钱财美色。因而,对大学生而言,存在创业目标缺失的危机;另一方面,从高校自身的目标定位来看,在现有的高等学校水平评估考核模式下,高校不是在追求内涵发展,而是在追求外在的名望,教师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教学对象&&学生身上,而是被迫集中于科研,科研才是真饭碗,教学反而变得无足轻。院校追求的是核心期刊的论文有多少,档次有多高,之于应用价值则无人关注,对于院校培养了多少创新型人才,培养了多少创业者,更无人过问。与中国相比美国的情形则是完全不同,据麻省理工大学(MIT)的一项统计,自1990年以来,MIT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多个新公司,截止1999年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家公司,雇用了110万人,创造出2 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代许多著名的美国高科技大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如Intel的摩尔、葛鲁夫,Microsoft的盖茨、艾伦,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pe的安德森,Dell的戴尔等都是美国大学培养创业者的典范。我们的大学相比之下,大为逊色,不能不说,我们的大学存在培养创业者目标缺失的问题。
2.师资缺乏
由于创业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大多数师资是从团委、学生处、招毕办以及经管、人文等其他专业转移而来,专业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弱点,其知识储备难以满足高素质的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虽然通过一些师资培训和教师自身知识的补充,可以弥补理论知识的空缺,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创业实践,所讲内容大多高屋建瓴,也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还是会语焉不详。
3.资源不足
在美国,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足,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齐全,因而美国大学的创业计划多数都具有可行性,市场前景好,容易得到风险投资,公司发展快。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二级市场尚在酝酿中,融资就相当困难。大学生们由于缺乏资金和时间,因而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于实践。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办学费用和摇摆不定的资金来源已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有的高校甚至是债台高筑,尤其是经费来源主要由地方财政拨款的高校往往情况更为严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不足使得常规教学有时都得不到充足的资源,创业教育理所当然遇到了&资金性瓶颈&。
4.难以实践
创业是劳动者依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利用个人的资源,发现机会并选择、开拓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活动的过程。不仅难度大,而且风险高。成功者的成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可复制。因而创业教育难以直接付著于创业实践。
三、模拟实践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创业教育侧重过程、侧重实践的特点,创业教育必须要有实践;根据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师资缺乏、资源不足、难以实践的问题,创业教育本身也必须创新,开拓实践的新形式。我们在教学中立足现状,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形成了几种模拟实践的创业教育形式。
1.方案设计
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条件,如10万元启动基金,6个企业员工,从医院、学校、超市、餐馆、IT公司中选择一个予以创建,请设计出你创建的这家公司的关键机构岗位配置方案,只能使用这六个人,并且要确保公司得以正常的运转。结果办超市的没有采购部,开医院的是院长兼会计,开IT公司的没有网络维护人员,办学校的没有设置教师岗位,六家公司,&五家倒闭&,听了老师的分析,大家心悦诚服。再如公司原来是什么样的状况、现在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去解决;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等等。通过方案设计的模拟实践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案设计的模拟实践教学形式,形式简单,使用灵活,可以针对性地就创业中的某个环节展开,如如何融资?如何选址?等效果极佳。
2、过程模拟
针对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综合性环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他们划分成一个个较大的项目,然后对其进行过程模拟。如模拟招聘,先给出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要求各组对其进行分析,确定要招聘的岗位,制作招聘广告,老板必须按照招聘广告的要求招聘员工,所有员工的工资必须不同,招聘人力资源成本最高的老板被淘汰,招聘人力资源成本最低的老板获胜。所有员工必须应聘,在工资上必须和老板讨价还价,工资价位最高者获胜。
老板把相关的结果写出来.填在下面的表上:
招聘的人数
&招聘现场,人员往来穿梭,讨价还价,商谈工资、岗位之声不绝于耳。对于KAB专门开发的游戏模块,企业基本周期的模拟,供给和需求的模拟,等效果都十分的理想。过程模拟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难以理解,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体验,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3.模拟运作
要真正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还必须把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付著实践,为其提供一个操作的平台,我院在课外活动,科技小组等形式的基础上成功地推出专业社团,并广泛开展专业社团的活动,专业社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招募会员,开展勤工俭学、职业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挑战杯系列比赛等活动很好地实现了创业教育的目的。专业社团的活动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①依托专业办社团。专业社团顾名思义是有专业背景的社团。在专业社团的筹建的过程中,学院提出把同学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的项目、实践相结合,起到强化应用,突出技能的作用。为达到目的,学院对社团实行统一的管理,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章程,明确各自的性质、宗旨、组织机构、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学院为每一个专业社团指定了专业指导老师,下拨了活动经费,从而保证了专业社团活动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目前学院有各种类型的专业社团35个,入会学生1600多人。②模拟&公司&去运营。创业就是办一个公司,具体的公司到底是什么样子?在项目的运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去分析?怎么去处理?通过&公司化&运营使同学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真实地感受到公司的存在。首先,社团是一个自愿组成的团体,社团批准成立后都要自己去招募会员,社团招新是统一时间进行的,实际上把公司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人才的招聘引入到社团的筹建中来。其次,社团的组织机构&公司化&。以人力资源协会为例,人力资源协会分设会长、副会长、秘书处、对外联络部、教育培训部、公益活动部、宣传策划部。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以秘书处为例,设有档案保管,资金管理,帐目管理,组织联络,各个部门之间既统一又独立,通过真实的公司环境培养、锻炼的他们的协调、组织和适应能力。再次,部门活动的成绩,模仿公司实行绩效考核,各部门负责人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工作,实行民主评议等。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是十分有效的,每个部门都能开创性的完成工作,以人力资源协会对外联络部为例,上学期找到126人次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发放勤工俭学收入8012元,组织的井然有条,深受会员的好评。③通过实践达目的。专业社团成立以后,每一个社团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宗旨,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社会调查、专业研讨、项目策划、职业心理咨询、实验、实训、比赛等多种形式,尤其是比赛,我院专业社团形成了&挑战杯&系列大赛,以人力资源协会的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为例,比赛项目策划、宣传、报名、分组、竞赛组织规则的制定以及初赛的具体实施都有专业社团的会员自主进行,只有决赛的时候有本校的老师和校外的企业专家来当评委,充分体现社团自身的主体性;在比赛进行的过程中协会邀请指导老师袁圣东做了两场报告,一场是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一场是如何制作简历;还邀请了上海市林紫心理咨询中心的王怀齐、王明艳等十二位职业心理咨询师做了两次的职业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同学们把性格和职业进行匹配。另外,还邀请了多位企业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校做企业用人标准和就业形势的报告。专业社团模拟公司化运作,完全类似于一个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业化公司,专业社团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个夯实、奠基的作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创业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日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国际劳工组织对我院开展大学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简称KAB)创业教育项目进行了评审和验收,并为我们颁发了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的奖牌和荣誉证书,目前获此殊荣的职业院校全国仅有三家,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更是上海地区首家获此殊荣的高等院校。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办学理念,蓄积人才,扬长补短,强化优势,加强交流,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创业教育新模式,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1]连涛,刘伟主编.创新与创业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8
&[2]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
[3]吴研.必由之路&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马必学. 职场必修&高等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王艺荣.求职与创业.[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袁圣东(1971.3&),男,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师,上海诤正律师事务所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大学生KAB创业教育讲师
联系电话:&&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金沙路280号&邮编:201800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简介
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英文名称为Know About Business,简称KAB项目)意在培养大中学生的一种企业家精神,在国外也称为企业家精神教育。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设的培训课程。该课程已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开展,该项目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对创业问题的正确认识,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目前已在北大、清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六所高校成功试点,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
为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服务青年的就业工作,我校派出朱建新董事长和经管系袁圣东老师参加了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在华推广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育的师资培训,把该项目成功引入我校,我校也因此成为上海市首家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以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教材为蓝本,培训内容分为8个模块,依次为:模块1:什么是企业?模块2: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模块3: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模块4:如何成为创业者?模块5:如何找到一个好的企业想法?模块6:如何组建一家企业?模块7:如何经营一家企业?模块8:创业准备:商业计划书。
该门课程对企业、创业等职场元素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通过测量工具和团队游戏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者基本特征和所需素质,使学生了解从产生商业想法、写出商业计划书、组建一个企业直到运营的企业发展、运作的基本过程。
本课程是全校性的公选课,2个学分,每周一次,三个学时,总共36学时,实行小班授课(不超过30人),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法,可使学生从中对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基本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
本科程的考核实行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二者各占50%,对于考核合格学生可以拿到本校的学分,还可以获得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统一制作的结业证书。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较为深入的了解职业环境和商业的基本运作过程;同时掌握建立和运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提高毕业后的职场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日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国际劳工组织对我院开展大学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简称KAB)创业教育项目进行了评审和验收,并为我们颁发了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的奖牌和荣誉证书,目前获此殊荣的职业院校全国仅有三家,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更是上海地区首家获此殊荣的高等院校。&&&&&&&&&&&&&&&&&&&&&&&&&&&&&&&&
经请示团中央国际部,董事长朱建新先生于2007年9月在上海比乐中学、上海沪东中学开始给中学生上KAB课程,利用KAB教材作为高中拓展课,学时数20,共10周,受到师生们的一致欢迎。董事长朱建新先生既是KAB教学的实践者,又是KAB教学的拓展者。其为创业教育在中国的推广与传播所做的贡献,受到上海市教委、团中央等有关领导的高度称赞。
第六篇&&&&&&&
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
上海市医药学校校长&陆国民
[摘要] 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企业需要和学生需求,我校进行了学分制深化改革的探索,实现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的转变。本文从我校学分制深化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第一阶段我校学分制改革的不足和目前学生的特点;进而指出了我校学分制深化改革的内容,即建立学生特色档案、预警体系和学分补偿体系;最后介绍了我校学分制深化改革的进程并对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学分制 学生特色档案 预警 学分补偿
学分制作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而采取的一种弹性学制。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随着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在尝到学分制改革的好处时也遇到了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在学分制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应职业学校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学分制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了使学分制实施更能符合学生需要,我校进行了学分制深化改革的探索,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的转变。
一、学分制深化改革的背景
(一)我校第一阶段学分制改革有成果也有不足
我校从2003年开始实行学分制,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建立了模块化、综合化、个性化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完成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的机制;制定了学分制实施的制度性文件;引进了保障学分制顺利开展的信息化技术,即网上选修课平台和网络学习平台。在学分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仔细审视我校已经开展的第一阶段的学分制改革,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分层教学的问题
我校从03级学生开始实行A、B分层教学,按学生成绩进行分班。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比较大,我校在本学期根据情况将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略高于教学要求,B层为正常教学要求,C层略低于教学要求。A层可以获得奖励学分, C层学生由于学习内容难度偏低学分相应减少。C层学生要想修完中专所要求的学分必须进行一定的学分补偿。如何充分发挥学分制的激励性,让A层学生获得更多的学分,让C层学生有学分来补偿,需要对学分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2.教学质量控制环节比较薄弱
除实验和实训课程之外,我校对学生成绩评定的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学校规定学期过程中的测验由教师自己把握,阶段性测验不得少于四次,学期末学校组织统一的考试,学生成绩总评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3:7比例计算出的结果。尽管学期中也有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评价,但缺少制度层面上对整个教学质量的分析、评价以及对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措施及结果反馈。由于教学环节质量控制薄弱,学生不及格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3.学生管理跟不上学分制的需要
目前我校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是将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进行管理。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实行行政班授课,选修课程实行教学班授课,各个教学班涉及班级数目多,学生人数多,班级教学纪律的管理是一个难题。而且从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层级越低,管理难度越大。
(二)对中职学生重新定位分析,学生状况决定了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从&供给驱动&逐渐转向&需求驱动&,既要服务于企业的要求还要服务于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学校的改革要想符合学生和家长需要,就要对服务的对象进行定位分析,才能准确提供出符合服务对象需要的服务。经过认真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学生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l&这是一群特定时期的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多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行为、性格、态度等方面存在缺陷,存在个性乖张和依赖性比较强的特点。
l&这是一群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与家庭的优越地位相比,在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又是一群备受挫折的孩子。因为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从小到大他们受惯了老师的白眼和批评,在老师和家长的失望中无奈的进入了中职学校。
l&这是一群日益被边缘化的青年人。边缘化主要是指一些社会成员游离于正式社会组织体系之外,正式社会规则难以对其行为发挥监护与规范作用的状态。职业学校中,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早恋、逃课、逃学的学生比较多,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l&这是一群有着特殊的家庭成长环境的学生。进入中职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家庭生活状况不够理想。我校的一项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家庭一般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父母文化层次偏低、父母不在业的人数偏高、家庭收入偏低、问题家庭大量存在。同时,我校本学期申请困难补助的学生数为1690人,占全部在校学生人数的 29%。
尽管中职学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自己的优点,有的学生尽管理论学习差,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有的学生文化基础差,但身体运动能力却很强。从特色档案试点班的学生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还是有自己的优点的,有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善良的人、也曾经有过骄傲的事情,如认为骄傲的事情是某一学科获得高分,他们也有自己喜欢的学科,有的喜欢英语,有的喜欢化学等等,他们有的擅长唱歌,有的擅长电脑,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手工制作。对于目前我们无法改变的学生状况,关键要看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学生存在的或者潜在的优势寻找教育改革的突破。
二、学分制深化改革的内容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愿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规划人生和服务社会&为愿景目标,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学校人性化的关怀,让所有的孩子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让所有的孩子顺利地、快乐地度过中专学习生活&为具体目标。我校在第二阶段学分制深化改革中,将从建立学生特色档案、建立预警体系和学分补偿体系三方面入手,融服务理念于管理之中,更好地服务学生,成就学生学业。
(一)&&&& 建立三个机制
1.&&&&&&& 通过建立特色档案,找回自信
在中职学校推行学分制,其首要任务就是全方位激发每一位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中职校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素质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如何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的特长?由于学生内心的自卑,他们并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往往因为成绩差掩盖了其他方面的长处。&学生特色档案&,是从个性化角度出发,由学生本人、教师、同学等不同主体所填写的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学生材料,里面并不需要填写学生的家庭信息、教育经历、也不反映学生的学生成绩。基于特色档案是为了增强学生自信,挖掘学生长处这一目的,特色档案仅反映学生阳光的一面而无学生不良记录。学生特色档案分别从学生自己、同学、家长、教师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充分反思自己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填写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每个学期学生的进步。而其它评价主体也从各自视角,比较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鼓励学生在原有的起点上,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帮助学生在反思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追求完美。通过建立学生特色档案,学生可以从比较全面的角度重新来认识自己,不会因为成绩这一项而抬不起头,特色档案可以给学生找到了自信。
2.通过建立预警机制,享受快乐
通过建立预警机制,教师要定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进行预警,当预计不及格比例较小时,教师可以自己采取一定的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力求将不及格控制到最低,当比例较大时教师不再是孤立解决问题的独行者,可以发挥学部、教务科甚至校部的力量,商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使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增加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可以避免学生失败的挫折感。通过建立预警体系,减少了差生的不及格科目,让学生也体验一下被教师关注和通过考试的快乐。因为有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学习不再痛苦而变得快乐。
3.通过建立补偿机制,充分发展
学分补偿是指因某种原因未能按规定修完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未获得相应的规定学分),但通过其他的方式,修完规定的课程,用新获得的学分来弥补先期的不足。学分补偿是职业教育个性化的重要前提。
人在生物学上的特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潜在的、自然的基础,然而这种潜在的、自然的基础要转化为一种现实可能性,则离不开社会实践。特色档案一项重要的功能除了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于那些因为学习成绩差不能通过学业考试的学生,通过用特长获得学分进而补偿不及格课程学分。使学生获得学分的同时充分发展了兴趣、发挥了特长。
三、我校学分制深化改革的进程
1. 2006年10月~12月,针对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情况提出进行学分制深化改革的建议,并着手建立三种机制,进行学生特色档案、预警体系方案的设计。
2006&2007学年10月,学校成立学分制深化改革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由教务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为推动学分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课题组邀请了在学分制方面具有深入研究的专家进行指导,同时各学部的负责人也参与到课题中来。从而启动了以构架服务体系,建立学生&特色档案&,构架预警体系,构筑补偿体系为主干的第二轮学分制改革。
课题组每周组织一次研讨会,对特色档案和预警体系的文本和方案进行讨论。特色档案的文本设计和预警体系的方案好坏直接影响到第二轮学分制改革成败与否。以特色档案为例,因为&特色档案&文本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服务体系的质量、预警体系和补偿体系建立。在设计过程中,从&特色档案&名称的确定到每一个主干部分乃至每个选项的设置都作了反复推敲和研究。经集体讨论,由课题负责人审定后,选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先后五易其稿,使文本在设计上尽可能让学生能实现自己的亮点,找回自信,树立努力完成学业的信心。
2. 2007年4月~6月学生特色档案试点阶段和预警体系方案设计的完善
随着特色档案文本设计完毕,我校在0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了学生特色档案的试点工作。在专家指导下,在学校分管校长和教育运行部部长的领导下,在各部部长的支持配合下,选择了基础部普通班中学生学习基础的相对较差,但管理基础又相对较好的06014班;国际部中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希望自己成才的05中澳1班;艺术部中学习基础和管理较好,专业又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相对不是很高的06群众文化班等三个班级。为了保证试点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推进。课题组共进行了10多次研讨会和工作会议。从而使&特色档案&的文本更加科学合理,实际操作得到了稳步推进,时间节点紧凑,质量得到了保证。
在特色档案试点的同时,课题组也在不断讨论预警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流程,对预警的主体和预警的不及格比率进行论证、修改。同时邀请一部分教研组长参与对预警体系的讨论,根据目前学生情况确定预警比率,但在预警比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上达成了共识,从而使预警体制更具有操作性。
3. 2007年9月至今,学生特色档案在07级铺开,预警体系试点,补偿体系方案设计和完善
特色档案的试点工作取得成功,为在本学期中全校07级新生全面铺开,胜利完成提供了经验,本学期开始特色档案就在07级新生中启动,由于涉及面比较广,为了保证实施进度和效果,我校组织了2次专家培训、召开了多次班主任座谈会,听取班主任的意见并及时解决特色档案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同时,教学预警体系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试点。本学期我们选取了要参加市教学质量检查的语文、数学教研组对教学过程进行试点,将其中考试结果和平时教学情况结合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协会的组织架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