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怎样快速定位一个人汉阳戒毒所在什么地方的详细地方/现在怎样快速

110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8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我都是自学,很少听讲。从大一开始,就不断的思考怎样改进学习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定期整理,打印出来。而且几乎所有的时间,包括周末,都用在学习上。大二暑假也主要在学校学下学期要学的课。&/p&&p&一直到大三才有显著的进步,大三上学期期末获得第一名。之后,大三大四的学分绩排名都是第一。(而在大一大二成绩分别是专业29人中的15和14名。) &/p&&br&&ol&&li&&i&&b&自学的经验&/b&&/i&&/li&&/ol&&br&&p&从大一上学期开始,我就选择自学。上课基本上完全不听讲,一般是坐在最后一排自己抓紧时间读课本。班上的其他成绩好的同学好像都不是这样的,他们上课都在
认真听讲。
我之所以会选择不同的方法,大概是因为高中就喜欢自学。高中时读过的大学程度的书有潘承洞的《初等数论》,华罗庚的《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分册,
费曼的《费曼物理学讲义》第一册,还有最难的一本是孙本旺编的《伽罗华理论》。
那时候刚开始自学,无人指导,只能靠自己一点点积累经验。高中的课程完全没
有难度,我觉得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方法就能完全理解好。但大学的数学,物理难度则大多了。所以,对于学习方法的要求也高多了。一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几乎什么
学习方法都不会。一边读课本,一边在课本上做些标记,比如打个问号,用线画出重点部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在看《初等数论》的时候还不会。后来看到一本书
上讲到这个方法有助于理解,记忆,才明白要这么做。因为方法落后,这几本书看得挺费力,也没完全读完。但好歹为自学打下了一个基础。&/p&&p&
自学的优点我觉得不需要多讲了,实在非常明显。特别是越到后来,速度越快,优势越大。抽象代数课,老师用了刚好四个月才把课本讲完,我开学的两个星期就把
课本读完了一遍。到期中的时候,已经反复读过三四遍了。(这是在还有另外四门专业课的情况下完成的。)大一大二我的方法都不完善,效果不怎么好。但到了大
三,真的有了飞跃式的进步。成绩一下从大二下学期的十四名,变成了大三上学期的第一名。&/p&&p&
废话不多说了,来说自学的经验。&/p&&br&&br&&p&&b&&i&1.1
读课本。&/i&&/b& 以《抽象代数》为例。读课本的话,我是分成几遍,每一遍的重点不同。&/p&&p&a、第一步,第一遍读课本。
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低,要做的事很
简单,课本上的证明,例题,这些比较难理解的东西一概不读,&b&只读那些定义,概念,还有说明文字。读的同时,做一些标记,比如在重点上划线;不明白的地方写
个问号;或者用数字依次把重要结论标出来。不要求读懂,完全不懂都行。只需要这么把课本过一遍任务就完成了。&/b&
很多地方都不懂,这样囫囵吞枣地读一遍有效果
吗?真的有。就是在大脑里留下了一个印象。虽然说现在还不懂,但至少大脑里已经知道了有这么一回事,这些东西已经进入了大脑,慢慢会越来越熟悉。显然这样
读起课本来时比较快的,两三天能把这一步完成。&/p&&p&b、第二步,&b&非常非常重要而有效的一步:将整本书的定义,重要知识点全都整理出来。
&/b&抽象代数的话,知识点全都是课本上的定理。(物理书的话会有许多公式。)&b&整
理方法的话,当然不是自己用笔,这样太累了,速度也慢。我是找到课本的pdf,直接用电脑截图,把定义一个个都截下来,依次粘贴在word中。然后又把定
理一个个截下来,依次粘贴在另一个word中。整理好了后,打印出来。方便以后随时翻阅。&/b&&/p&&p&&u&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
因为,这一步会使后面的学
习变得非常容易,从而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学习这件事,主要就是分为两部分,理解和记忆。课本上的推导,证明,讲解,题目的解题方法,这些是需要理解的。而
那些概念,结论,公式,则是需要牢牢记住的。
有一次,我突然领悟到很重要的一点,大学的课本与高中的相比要难很多很多,原因主要就是要记的东西又多又复
杂。高中根本没有这么多定义,根本没有这么多抽象的定理,公式一个个基本都很简单。我说困难主要就是因为要记的东西多且复杂,而不在于理解,为什么呢?因
为课本真正难懂的地方就是后面的课本会用到很多前面的结论,或者定义。假如,这些结论,定义没有记住,基本上完全不知道哪些推导,证明在说些什么。相反,
如果一个证明,用到的定义,定理全都是我们已经会的,那这个证明绝对不会很难懂。
这么说来,总是需要把前面的东西都弄熟了,记住了,才能读后面的课本吗?
不,这样做读了一节就要停顿好长时间,效率很低。所以必须要用别的方法。只要能把知识点,重要结论分别整理出来,遇到不会的,随时查阅,就和自己已经记住
了的效果是一样的。(就算不刻意去背这些东西,多查个几次,用多了就很熟悉了,再来背就非常容易了。)
这是专门整理出知识点,结论的第一个好处:为以后的
读课本或读例题提供极大的方便。不懂就查,效率高多了,不至于卡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让记忆的效果变得非常好。很多人没有专门整理出知识点和结论,
于是这些要背的东西就零零散散地分布在课本的各处,不仅容易遗漏,而且极度混乱,很不好背。(一般人都是到了期末复习的时候,才整理一下这些东西。而我认
为,一开始就应该把整理知识点,结论这件事做好。)&/u&&/p&&br&&br&&p& c、第三步,第二遍读课本。
这时候主要就是读证明,例题仍然可以不读。这时,就将主要精力完全放在证明上,那些概念,说明文字我都是直接跳过去不读。这时会发
现,由于已经大致读过一遍,而且定义,结论已经专门整理出来,读证明会简单很多。一般都能完全读懂。
假如还有的地方读不懂,怎么办呢?打个问号就好,绝对
不要停顿,不要在这上面耽误时间。因为,很多东西一开始读不好理解,这是因为经验还不丰富。读到后面去了,经验丰富了,再来看前面的就非常容易理解。根据
我自己的经验,这时候读证明一天也可以读完几十页。于是,三四天又把这一步完成了。&/p&&br&&p&&u&采用上诉方法读课本,感觉就和流水线操作一样,将各个步骤分开了。以前,我们习惯的是,按部就班,从头至尾,将概念,定义,例题,证明,叙述一起读下来,
书上写了什么就读什么。而我就是发现,将它们分开来做,比一起做效率会高很多。其中的道理就在于由易到难。先把容易的事做好,基础打好,再做难的,就会感
觉比较轻松。否则,会常常被难的东西卡住,一卡就浪费很多时间。&/u&&/p&&br&&br&&p&&i&&b&1.2
把上面几步做完,课本已经读了两遍,理解得很好了。接下来就该做题目了。&/p&&p&a、第一步,先大量地读题目。
假如共有五章,那我一开始就把前三章的题目都读完,然后
再做第一章的题目。这样的好处是,当我们学到了后面去,再来看前面的东西会觉得很简单。(原因:学到后面去就常常用到前面的东西,所以就会对前面的东西越
来越熟。)&/p&&p&b、第二步,自己做题目。
因为,读课本的方法很好,所以,当老师讲到三分之一的时候,课本已经读完了两遍。于是,接下来就由大量的时间用在读题,做
题上面了。期末考试一般都是很基本的东西。所以,只要平时适量的多读题,多做题,把基础打扎实。到了期末考试,别人会做的,你一定会做。别人不会的,你也
可能会做。这样就立于不败之地。&/p&&p&大三上学期,课真的很多。五门专业课,还有五门任意选修课,还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感觉各种各样的考试,测验一个接一个的
来,让人疲于应付。所以,实际上我做题也做得不是很多。大三上学期课要少些,时间充裕,所以,量子力学做的习题还是比较多的。结果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
分,99分。
大三下学期,读课本的遍数最多的就是《抽象代数》,然后期末考了94分。听说班上很多学霸期末只有六十几,或者七十几分。所以相对来说,94分也不差。&/p&&br&&br&&br&&br&&br&&p&&i&&b&2.提高效率的经验&/b&&/i&&/p&&p&做一件事,那么首先就要一心一意想办法怎么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比如说学习这件事。我现在有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接下来我想要把这个思路变成具体的做法。&/p&&p&a、首先要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道理:一件大的事,往往不能在一时之间马上完成。假如什么安排都没有,就这么去做,那么每一次,自己似乎都感觉离任务的完成遥遥无期。&/p&&p&举个例子:有一个任务在这儿。第一种情况,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它。第二种情况,要五个小时才能完成它。显然,面对第一种情况的时候,我一定会充满斗志,积极性非常高的去做这件事。因为,我感觉这件事并不难做,我不用费太多力气就能做好,任务的完成就在眼前。而第二种情况(每一次开始做专业课的作业的时候,都是这种情况),我总是感觉无精打采,总是找借口拖延着,迟迟不肯专心的去做事。因为,我不能马上就把它完成。我意识到一旦开始这项工作,那么接下来的一大段时间都是枯燥乏味,受到任务的束缚压迫。我要工作好久的时间,还可能遇到很多的麻烦。
这么一想,我的积极性就非常低。积极性低,那么做事的效率就越低,越来越感觉到这个任务极其的枯燥无聊。&/p&&p&b、因此,假如自己总是处于第一种状态,那么显然就总是能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快乐。越做事斗志和积极性越高。而且因为,每一个任务用时不长,自己也就更加愿意抓紧点滴时间来做这件事。相反,处于第二种状态,效率低,自己也做得很不快乐。而且,有了点滴时间(比如半个小时),就总是想着反正半个小时也完成不了多少任务,干脆休息休息算了。因此,时间总是抓不紧。 显然,第一种情况比第二种好太多太多。而学习这件事恰恰本来属于第二种情况,要读的课本,要做的题目都很多,做起来都很费时费力。因此,改进的办法就是要想出一个方案来进行转化,把大的任务转化成一个个小的任务。 &/p&&p&c、上面这些其实也是比较初浅的道理,我真正想说的就是具体怎么转化比较好。
(还是以最重要的事:专业课学习为例。)&/p&&p&总的来说,事情主要分为五类,第一遍读课本(主要是读概念),第二遍读课本(主要是读数学推导),读习题集,总结读过的习题,挑一些习题出来做。
我的一个总的任务是学好第四章和第五章。那么接下来,我就分类划分一下任务,每一个任务大致一个半小时能够完成。比如第一遍读课本这件事,我估计总共需要分成四个小任务(每一个小任务大致是一个半小时的任务量),每一个小的任务是第几节到第几节一一明确的定下来。做题目大致得分成十个小任务,每个小的任务两道题。等等。
任务划分好了之后,就用电脑一一列出来。打印出来。之后就可以开始真正的工作了。那么,虽然自己的总的任务是第四章,第五章这个庞然大物,但是接下来,每一次自己要面对的只是一个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一个轻而易举的小任务。专心致志,一鼓作气,一次性就能做完。然后,自己就体会到了任务完成的成就感。因此,不那么累,也有了很大的斗志去开始接下来的任务。整个大的任务,就将在一次次的专心致志中高效的得到完成。(15.12.3更新,16.7.25重新排版。)&/p&&p&
~~~~~~~~~~~~~~~~提问回复~~~~~~~~~~~~~~~~~··&/p&&p&&b&有知友提了一些问题,我把回答补充在这里,算是对细节的进一步说明&/b&:
&/p&&p&
 一、您说的第二遍读课本,在这里是精读对吗。就是一点一点的顺下来,把定义和证明精读(不读例题)。
&/p&&p&二、在“大量的读题目这一部分”,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呢。是做到“例题的每一个细节基本都能看懂(精读),or走马观花的看一个轮廓,积累一下最原始的解题思路呢(泛读)”?
&/p&&p&三、到了自己做题目的阶段。您觉得一道题怎么刷是高效的。由于专业课的解题思路相当多是以前没见过的,所以一开始刷题罕有会的。这个时候怎么做能节省时间?一道题做几遍能有不错的效果?
&/p&&p&四、因为我最近在用电动力学做这个自学的实验。请问您对电动力学的重点、如何提升电动力学的学习效率,有什么建议吗。
&/p&&p&&b&回答&/b&:&/p&&p&
 1.第二遍与第一遍相比,要稍微精读。但也不必完全弄懂。a1.太复杂的东西暂且放着,不必太纠结。以后再回头看,效率会高一些。
a2.总的来说是要分成多遍读,每一遍比上次理解得更深即可。
2.看题目的话,还是应该仔细认真地比较好。a1.要把细节弄懂。因为很多细节其实很关键,细节不会题目还是做不出来。
a2.总体上来说,要多读题。但是不能一次读太多。那样消化不了。比如说可以:自己一次认真读5道题,然后去做2道。再读5道,再做两道。这样循环着来。
a3.读题是为了做题服务的。要提高水平,根本还是多做题。
a4.大学里数学物理题比较难。全都自己去想的话,没那么多时间。所以必须通过读例题来学习解题方法。
3.刷题的话,a1.因为题目确实不好做,所以一开始有必要参照着答案做。自己想一想,不会就看一下答案,然后把答案关上,再去做。要是又不会,那再看答案。循环直到会做为止。
a2.通过看答案的方式做了几道题之后,至少熟悉了同类型的题怎么做。以后遇到同类型的,应该不用答案也能做出来了。
a3.一道题做几遍,我感觉没有必要。与其这样,不如去做同类型的新题。
4.电动力学我的经验不是特别多,因为我也只是93分左右,不是特别好。而且我们当时考得比较简单,大部分都是课后习题改动一点。
a1.我看过一些电动力学的题,也尝试刷过。但效果不太好。计算量实在太大。
你可以问一下你们专业上一届的学长,看电动力学考的难不难。如果不难的话,把书上的课后习题仔细认真做完应该就好了。如果难的话,我感觉也没什么好办法。
a2.我当时主要是刷量子力学的题。量子力学的计算机不是特别大,主要是靠解题思路。这样的话,刷题提升得快。 &/p&
我都是自学,很少听讲。从大一开始,就不断的思考怎样改进学习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定期整理,打印出来。而且几乎所有的时间,包括周末,都用在学习上。大二暑假也主要在学校学下学期要学的课。一直到大三才有显著的进步,大三上学期期末获得第一名。…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5cfc47dcddca155c371ad14081dbde3_b.jpg& data-rawwidth=&1691&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9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5cfc47dcddca155c371ad14081dbde3_r.jpg&&&/figure&&p&&b&? 类比学习法&/b&&/p&&p&在高中、大学、和职场阶段,我们如何在理解复杂概念时,砍掉近一半的学习时间?今天我将带来自己的学习心得——用类比法加速复杂概念的理解。&/p&&p&基于 UCLA 心理学教授 Keith Holyoak 和 西北大学心理学教授 Dedre Gentner 的研究成果,在类比学习法的 Live 课堂中,我们解读了类比法对于学习的奇效。我们也讲解了类比学习法的方法论,供听众践行。Live 课程后,我收到了几条私信——发信者希望能看到更多类比学习法的讲解和更多案例。&/p&&p&的确,1小时的 Live 课程无法服务到所有听众的学习诉求,所以我想借这篇文章开展一次课程拾遗。在此,感谢这几位发信者,给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灵感和框架。&br&&/p&&br&&br&?&b& 根深蒂固的低效学习体系&br&&/b&&p&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曾如此批评当今的教育体系。他说,在高中和大学里,老师必须按照既定课程大纲的进度,去讲解每一节课。比如,老师讲完第1节课后,全班有20个同学都理解了该节课的所有概念,但还有7位同学对这些概念毫无头绪。&/p&&p&这时,老师会做什么呢?老师会带着全班同学继续前进,第2节、第3节、第4节。问题来了,要理解第2, 3, 4 节的概念,学员就需要先理解第1节的概念——这可就坑惨了那7位同学了,他们还没搞明白第1节,蓦然回首却发现第3节都已经在身后了。&br&&/p&&br&&p&这就是人类现行的主流教育体系,其设计思路,源于工业革命后英国对教育社会螺丝钉的需求。工业革命始于何年?1760年。那一年,大清国的嘉庆皇帝刚出生。好吧,如果现行的体系无法确保我们理解每节课的概念,那我们该怎么办?&/p&&br&&p&&b&我们可以自救。&/b&&/p&&br&&p&虽然我已毕业,但我一直在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允许自己在心理上毕业,要保持终生学习。在学习中,我当然也会遇到难懂的概念——这种情况很常见。这两年,我一般都会在两个场景下应用类比法,去攻克复杂概念。&/p&&br&&br&&p&&b&? 开始实践&/b&&/p&&p&首先,我会上网寻找类比相关的学习资料。我会用『概念名 + analogy』的关键词去谷歌里搜索。&/p&&p&&b&比如,机器学习:&/b&&/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e2561dab3c5fdbc1de5854fadba98cf_b.png& data-rawwidth=&1298& data-rawheight=&9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e2561dab3c5fdbc1de5854fadba98cf_r.jpg&&&/figure&&p&&b&比如,波粒二象性:&/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8ceefaf3cdb731b4ff4cf1dc8e906f4_b.png& data-rawwidth=&1282& data-rawheight=&9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8ceefaf3cdb731b4ff4cf1dc8e906f4_r.jpg&&&/figure&&p&当然,契合度越高的类比,越能促进我们的理解。但契合度多高,取决于提出该类比的人有多强的思考能力。&/p&&p&如果看了类比资料,我还无法理解,我就会向他人需求帮助。我会问对方,关于某某概念,你能不能提供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类比?&/p&&p&当然,直接让别人帮我现场想一个类比,对方的工作量会特别大,这很考验友谊。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在请教对方时,先行展现自己的思考,与对方讨论后,再提出这个难度较大的要求。&br&&/p&&br&&p&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认为有需要补充的内容,请私信告诉我。祝大家新的一周一切顺利。2017年,我们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p&&br&&p&&b&最后,在此向所有学员道歉,这篇文章这么迟才来到。具体迟发的理由我就不解释了,错了就是错了。我抓紧时间继续写其他拖欠的文章了,明天也会开始回复私信。&/b&&/p&
? 类比学习法在高中、大学、和职场阶段,我们如何在理解复杂概念时,砍掉近一半的学习时间?今天我将带来自己的学习心得——用类比法加速复杂概念的理解。基于 UCLA 心理学教授 Keith Holyoak 和 西北大学心理学教授 Dedre Gentner 的研究成果,在类比学习…
说说自己的一点经历,拿知识管理举例。&br&1、首先,确定方向,主题/目标;&br&2、网上搜索知识管理;&br&3、通过搜索,知道了研究这方面的网友博客,行业专家,著作,工具;&br&4、通过研究博客和著作,开始知道了思维导图,笔记软件;&br&5、开始试用不同的方法画思维导图,同样,试用不同的笔记软件; &br&6、在相关论坛参与讨论;&br&其实我知道知识管理这个概念还是偶然在人家博客看到的,后来大肆搜索相关信息,所以知道思维导图等信息的速度很快。比较关键的点:&br&1、要不断拓宽思维,就是脑子里有个小导图,维度在不断扩大;&br&2、初期保持较大的信息量,比如关注相关的RSS,保持一定的阅读量,进行主题阅读等等;&br&3、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要碰到和你学习点契合的朋友相当难,试着在网络上寻找;&br&其实很多东西都是相见恨晚的,不用太过刻意,就像我毕业了才知道知识管理,才知道透析英语学习法,但这并不影响我之前和现在的生活。生活中的发现,应该是让你的生活更加添彩,而不用懊恼遇见太晚。
说说自己的一点经历,拿知识管理举例。 1、首先,确定方向,主题/目标; 2、网上搜索知识管理; 3、通过搜索,知道了研究这方面的网友博客,行业专家,著作,工具; 4、通过研究博客和著作,开始知道了思维导图,笔记软件; 5、开始试用不同的方法画思维导…
谢邀。先说一个例子,再回答问题。&br&&br&我一位朋友,在一很大的企业当一把手,现在已经退了。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第二年,我去看他,谈到了企业效益。我问他产品售价,他说了,以我对这个行业了解,这个售价下,企业可能是微利更可能已经亏损,我再问职工收入,他说了一个不错的数字,我吃了一惊,说有这么多?他说,我账上积累有数十亿(具体数隐了吧),可以对付。&br&&br&看过电视剧《大宅门》吗,宅子里当家的那位老太太,在日本人打进来他们家最艰难时,她把她家兴旺时暗存在花旗银行等处的一批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了,度过了难关。&br&&br&聪明的当家人,都知道以丰补歉、狡兔三窟的道理,他们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决不轻易示人,关键时候就起作用了。像我那位朋友,大宅门的老太太,要早说了,早被当唐僧肉了。就算做了,也不会说。这可是他们的秘密武器啊。&br&&br&像我那位朋友,能如此给我亮底,需要三个条件:一、信任,知道话会到我这里为止;二、知识,如非交流到这个份上,他也不会说,说了我也听不懂,没意义;三、无伤,我和他没有利益上的瓜葛。&br&&br&假如不具备这三个条件,他会口若悬河说一通,一通无关紧要的东西,云山雾海地就把人似懂非懂地应付了。&br&&br&现在我们看财经方面的报道,常常看不明白,其实许多说的都是皮毛。不管有多少乱象,紧要之处,常常在常识范围内,几句话就能让人明白。这得看操盘手愿不愿说,或者是他其实已经点到了,但你太缺乏相关知识了,听不出来。&br&&br&下面回答问题:&br&&br&一、高中毕业前,我们所学的是最基础的知识,对后期的学习,不管怎么分支,都是基础至少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关联度;到了大学,分了专业,学的主要也是这个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个长达10多年的时间,本来就是让人去弄懂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明白一些基本概念的,如果荒废了或者学得较差,这有点糟糕。&br&&br&二、现在你提出的是,电脑、汽车、奢侈品、军事等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假设你对这些方面从前知之甚少甚至完全就不了解,而每一个方面包括术语在内的知识,都浩如烟海,而现在你已经没有在学校里那样的专门的学习时间和条件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即使下决心去背了一些术语,是死知识,在没有建立相关的知识框架时,知道一点,还是支离破碎的,或者记不住。&br&&br&如果只是想粗通一点,或者有时也能明白那些紧要的关键点,看你的提问是这个意思,捷径或许也有,但前提还得是你真感兴趣或真有需要。&br&&br&第一、找真正的高明者,给你说概要,说紧要点。然后你能运用你的既有知识和常识,对这个领域,大致形成一个是怎么回事的印象。此种开门见山,提玄钩要式的介绍,加上语言的轻重使用,容易让人获知要领。远比看那些正襟危坐写下来的书来得快捷。如果当时不方便记录,随后宜追记,这个“记”,是进一步消化。如果你能有机会多找几个这方面的人,能有多次请教更好。对对方的讲述,既要有点敬畏之心,但又不宜奉为金科玉律。最终还得结合实例,促成自己认识。&br&&br&第二、从问题和事件入手。问题和事件,最易唤起人的思考热情。弄明白一个问题,弄清一个事件,常常会让你有扫荡了一片知识盲区的感觉。搭载在上面的知识和术语,也因有了问题和事件为内容,会更容易记住并更知其含义和功用。&br&&br&第三、有了上面两点最好,只能做其中一项也行。同时需要从书籍上或网上补充相关知识,逐步拓宽相关的知识面并加以准确把握。&br&&br&如果要归纳一下,可以将其称为直接进入法,一路扩展,以至越来越多。当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无知时,正是越来越知道得多的最好时候。&br&&br&人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或者是寻求最佳的行为。当我们进小学时,就一白丁,理解力不行,教什么就学什么,以后靠学历增加循序渐进学知识。当我们已经大学毕业甚至已经在社会上操练了一个阶段后,强项就变成了理解力。需要倒过来学,从需要认识的问题直接入手,包括一些A、B、C级东西的学习也在其中。而在这一过程中,还会让人获得一些和高明者接触的机会。&br&&br&到达一定的程度,你可能就不再单纯的是要请教了,而可以是对话是交流,当着有了信任度,他所深思熟虑的一些见解,他把握的一些关键情况,会随口就说了出来,让你豁然开朗,同样,你所形成的一些见解,也可能会让他豁然开朗。我那位朋友,和我有多年深交,如非如此,他不可能会一句话就抛出他不轻易示人的情况,让我明了的。&br&&br&据我所知,一些高明者,特别是当他们把握要津,被人仰慕,握有权利,被人恭维时,一言九鼎,说错了也被他人恭维为对,不管他是否享受这种状态,内心却常常是孤寂的,渴望和值得一谈的人交流分享看法,此时,你正好成了他的需要。如果某一天,你达到了这个程度,那就自在多了。&br&&br&上述意见,属我观察和人生中的心得,供你参考吧。
谢邀。先说一个例子,再回答问题。 我一位朋友,在一很大的企业当一把手,现在已经退了。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第二年,我去看他,谈到了企业效益。我问他产品售价,他说了,以我对这个行业了解,这个售价下,企业可能是微利更可能已经亏损,我再问职工收入,他…
只说我看过并觉得很有质量的几本书:&br&&br&1.&b&《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斯蒂芬.柯维&/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cdcb8e966b2fb8c9398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cdcb8e966b2fb8c9398b_r.jpg&&&/figure&&br&看书名和目录,很多人会误以为是一本充满鸡汤、很多废话的成功学书籍(关于我对鸡汤的观点更新在了最后),实际上这是本干货满满、有利于塑造个人原则和价值观的好书。相对于知道作者说的7个习惯是什么,我对为什么要去养成这7个习惯的那些内容更感兴趣。作者所说的七个习惯并不是泛泛而谈的表面功夫,其实是在谈论为人处事的原则。在部分普遍问题的理解上,我觉得作者阐述得比下面我推荐的其他书还要透彻。我有几个在其他书中理解得不是很深刻的观点,到他这里一经他的阐述就顿悟了。&br&&br&&br&&b&2.《爱的艺术》——艾.弗洛姆&/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7c027efc4997cfafca6ded1f69e050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67c027efc4997cfafca6ded1f69e0504_r.jpg&&&/figure&&br&这本书让我们大部分人对爱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全本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这一节。没仔细了解过的人会以为这只是个普通的浪漫类型的回答,实际上这是作者非常深刻和全面的思考,涵盖了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解,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如果觉得书中内容难以理解的,可以结合作者的另一本著作《逃避自由》来读。&br&&br&&br&&b&3.《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f701efee2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f701efee26_r.jpg&&&/figure&&br&想心智变得成熟,先认识人的心智是很有帮助的。这本书很大很厚,却很少多余的东西。其涵盖范围之广,我认为知乎上大部分基础的社会心理类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上找到答案。书中的理论和实验案例结合得很自然,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我看到不少这方面的优秀回答的内容,都直接来源于这本书,与其在知乎的回答里面找答案,不如直接从这本书中系统地学习。书中从众和群体影响两章的内容,个人认为顶得上一本《乌合之众》。&br&&br&&br&&b&4.《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8eb212f8dee84ff6ab2dec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68eb212f8dee84ff6ab2decb_r.jpg&&&/figure&&br&这本书是批判性地解构中国文化,曾经被禁。虽然是大概30年前写下的,但是现在整体看来并不落后。结合实际生活去读这本书会特别有共鸣,以前只知道周围的文化是什么,现在对这种文化是如何组织与联系的有了理解。个人认为中国文化再继续深一层的分析就是人类学、心理学等内容,而作者主要从人文的角度进行论述,未免会让人觉得论据还不够深入,但不影响本书在人文角度解释中国文化的价值。&br&&br&&b&5.《人生的智慧》——叔本华&/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9c1e495b3f9ec57ab21f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9c1e495b3f9ec57ab21f4_r.jpg&&&/figure&&br&这本书是叔本华写给普罗大众看的,全是大白话大实话,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所以读起来不会很吃力。叔本华对事物的理解清澈见底,正因为他对生活理解得够透,他才那么擅长运用比喻,读叔本华的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语言上都能得到享受。但是鉴于这是叔本华写的,建议不要优先看,心智不够成熟的话有可能会误解叔本华的思想。&br&&br&&br&&b&6.《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2e4fb1c226fd032ee3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2e4fb1c226fd032ee3f_r.jpg&&&/figure&&br&这本书的阅读说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不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这本书主张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一个人必须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后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谁都“知道”喜欢跟人比较是不好的,但是具体为什么不好,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而作者是对他谈论的问题能说出个所以然的人。&br&&br&&br&&b&7.《少有人走的路》——斯科特.派克&/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eff299e25f0f0dcd27d6b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eff299e25f0f0dcd27d6b6_r.jpg&&&/figure&&br&本书的副标题就叫[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生活苦难重重,人生本来就不是应该舒适又顺利的,要理解这个事实才不会遇到问题就怨天尤人。读这本书的时候触动很大,自己意识到或者意识不到的问题,作者都帮我清晰地理了出来。心智成长类的必读书籍,经典之作。&br&&br&&br&&br&建议先读《把时间当朋友》《少有人走的路》《七个习惯》《社会心理学》,再读《爱的艺术》《人生的智慧》《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效果会更佳。&br&&br&&br&&br&&br&———————————————————————————————————&br&有些人不经大脑就把涉及到“成长”、“做人”、“感悟”等内容的东西斥之为“鸡汤”。&br&我想,其实这些人分不分得清什么是鸡汤?他们经常把某些积极的东西归类到“鸡汤”,以示自己不容易被骗,不会因为别人说了什么积极的东西,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试图展现自己的“理性”、“客观”。&br&&br&而恰恰是思考能力低下的人,才会这么愿意去斥某些东西为“鸡汤”。因为他没能力去分辨哪些积极的内容是鸡汤,哪些不是,索性一律归类到鸡汤。这时他有一种虚假的优越感,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br&&br&我自己区别一篇文章是不是毒鸡汤很简单,&br&1.看内容符不符合逻辑,经不经得起推敲。&br&2.看作者的分析够不够深入,是流于表面,还是接近本质。能把道理说清楚,就不是毒鸡汤。&br&有的人可能被毒鸡汤毒害怕了,一看到积极内容就赶紧归到鸡汤,那他们错过的东西可就多了。————————————————————————————————————&br&针对部分人说到心智成熟还是要多实践这个问题。&br&我本来都不打算回应的,因为这难道不是一句废话?当然要实践啊,但是这个问题不是问实践的啊。&br&这个问题是想找有帮助的书籍,又不是问怎么使得心智成熟这个更大问题,我当然主要推荐书了。难道有人问有什么鞋子穿起来舒服,你跟他说光穿鞋没用的,要穿袜子才行……&br&讲道理,不要误解成只看书就能心智成熟,但要知道明智的行动来源于知识,理论性的原则会归纳出出色的行事规则,这是个有帮助的推荐书单。&br&&br&————————————————————————————————————————&br&其他类别的书的推荐见我的文章。
只说我看过并觉得很有质量的几本书: 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斯蒂芬.柯维 看书名和目录,很多人会误以为是一本充满鸡汤、很多废话的成功学书籍(关于我对鸡汤的观点更新在了最后),实际上这是本干货满满、有利于塑造个人原则和价值观的好书。相对于…
从&b&&u&哲学&/u&&/b&角度来提供一个看法:&br&&br&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这个翻译很差,pragmatism本义跟汉语的“实用”相差甚远。。。)认为, 人没有所谓固定的本质,一切皆是习惯,&b&人要过好一生就需要不断习得更适合生存的习惯&/b&。&br&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学习习惯。&br&&br&&u&那么怎样习得更好的习惯?&/u&&br&&br&&u&人习得习惯的方式,只有一个,&b&试错。&/b&&/u&&br&&br&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先迎上去,伸个触角,摸一摸,尝一尝,探一探。&br&然后看这个事物对自己以及环境带来了什么改变。&br&如果没有任何改变,再换种方法,捏一捏,闻一闻,抛起来,摔下去。&br&&b&如果还是没有什么变化,那么这个东西,在人类体验世界里就没有位置,也不会进入我们知识体系。&/b&&br&&br&如果它改变了我们或者周边的环境,那么它对我们抑或环境的&b&改变&/b&,就是它的&b&“意义”&/b&,也是所有有关它的&b&“知识”&/b&。&br&&br&所以,在学习什么东西以前,没有必要太畏手畏脚,大可放胆学起来,不用太担心学习方法是不是最好,这是&b&第一层启示。简单来说,要有稍显盲目的冲劲和勇气,这是人作为进化链条最高端的生物的最大美德。&/b&&br&&br&&br&&b&第二层启示更重要&/b&:在学的过程中,去寻找那些能给你带来反馈,&b&能纠正你&/b&的方式。&br&比如习题,比如跟别人讨论,如果没有习题就自己设计问题,寻求答案,再跟正确答案比对,总之,&b&&u&尽可能地“试错”,然后再反思为什么会犯错,改变之前导致你犯错的想法和认知。 &/u&&/b&&br&&br&&b&&u&如果你犯了最多的错,那么你一定会是学的最快、效果最好的人。&/u&&/b&&br&&br&对该原则的简单应用,就比如,背gre单词的时候,你一遍遍地读和看,很难记住他们。但是你读了一两遍之后,合上课本,开始默诵出单词和意义,那么这样几遍之后,会形成深刻的记忆。&br&&br&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欢这个过程。读多容易啊,靠记忆来默诵多难受。但正因为其难受,其实反而是它有效的表现。你的大脑,正在加速形成更为深刻和稳定的回路。 &br&&br&而这种方式的本质,就是试错。读单词很难错,但是默诵出来,可能你发现10个里面你能错6个,但是接下来,你就可以确定自己不需要对已经记住的4个再浪费时间关注,同时错的那6个,你通过查看正确答案,纠正错误,就能形成更难忘的记忆。&br&&br&&b&因为默诵比单纯读单词更容易犯错,所以也更有效。&br&但也正因为更容易犯错,我们心理总有种惰性,不喜欢去尝试。&/b&&br&&br&毕竟我们喜欢安全感,敢于尝试和犯错的,一直都只是Homo sapiens里面,为数不多的少数派。&br&&br&这些少数派不怕上课回答问题出错丢人,所以有更多机会锻炼出好口才。&br&这些少数派也不怕追求别人会追不上,所以有更多机会锻炼与异性相处的技巧。&br&他们敢于担风险,于是在人生路上,越往后走,就越能走出正确的路。&br&而那些乖乖宝们,还一边惶恐一边自得地政治正确着,一辈子,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br&&b&就因为没有犯错,所以也无法长大。&/b&&br&&br&武志红说我们社会充斥着巨婴式的成人,而巨婴们的特点就是,害怕失控,所以特别想依赖别人、blame别人,控制别人。&br&是啊,怎么会不是巨婴呢。 在这个从不鼓励冒险、对犯错零容忍、从小培养人们拿双百听话顺从才能拿小红花的社会,到处充斥了从不敢犯错,从不敢冒险,一味期待父母、伴侣、社会来给自己解决问题的巨婴。巨婴type 1:如果我生活中有不如意的事,那么一定是他们的错。他们改了,我才能过得好。 巨婴type 2:如果我生活中有不如意的事,那么一定是我的错。我就是这么坏这么蠢,我没有价值我不配活。&br&type1巨婴和type2巨婴本质都一样,失去了犯错纠错的功能:第一个看不到自己的错,从而也谈不上纠错,第二种只关注错误却被错误压垮,看不到人的本质其实是流动的,当下的坏和当下的错,只要有意识纠正,那么做过的蠢事和错事,都无法定义真实的你。是的,你犯过错,但你改掉了,那么那些错误就跟你没关系了。&br&&b&你就是这个有无限可能的,具有强大纠错能力的种族-homo sapiens-的一员。&/b&&br&&br&&b&而我们种族里,总有那些巨婴式的成人,他们从不犯错,直到犯愚蠢的大错。抑或,他们没犯大错,而是战战兢兢地过完这优等生自我怀疑的一生。&/b&&br&&b&就像从未活过。&/b&
从哲学角度来提供一个看法: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这个翻译很差,pragmatism本义跟汉语的“实用”相差甚远。。。)认为, 人没有所谓固定的本质,一切皆是习惯,人要过好一生就需要不断习得更适合生存的习惯。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学习习惯。 …
很多人对学霸的时间安排存在两个极端的误区,一个极端是“学霸每天都在学习”,另一个极端是“学霸每天都不怎么学习(学神)”。事实上,比起大量的时间投入,很多学霸更看重的反而是效率。想起赫胥黎的一句话:&blockquote&&p&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br&时间也是偏私的,给任何人都&b&不是&/b&二十四小时。&/p&&/blockquote&&p&大抵是如此。&/p&&blockquote&&b&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创知路教育帮(czljyb)&/b&&/blockquote&关联问题:&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学霸们是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工作、生活的? - 陈柞同的回答 - 知乎&/a&&p&------------------------------------&/p&&p&&b&以下为正文:&/b&&/p&&blockquote&&b&要事为先 | 如何成为一个多核处理器?&/b&&/blockquote&&p&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学生,往往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在于:事情太多。&/p&&br&&p&学习成绩想提高、辩论队/模拟联合国/社团想玩、游戏/篮球想打,只要想填充自己一天24小时的时间,总是会有无穷的事情涌入自己的To-Do-List。即便是高三紧张的学习时间,同样存在着分给这个科目还是那个科目,去刷题还是归纳总结这样的问题。&b&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需要完成的事情永远是无穷的。&/b&&/p&&br&&p&李开复老师谈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其中一条即“&b&要事为先&/b&”:&br&&/p&&blockquote&&p&在有限的时间中需要做的就是&b&分清轻重缓急&/b&。&/p&&p&&b&很多紧迫的事情不一定等同于重要的事情。&/b&&/p&&p&一定不能成为急事的奴隶。&/p&&/blockquote&&figure&&img data-rawwidth=&1013& data-rawheight=&253&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bc0eb02caee3b16e17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bc0eb02caee3b16e175_r.jpg&&&/figure&&br&&p&紧迫性是事件的客观属性,重要性则是执行者的主观判断。既紧迫又重要的事情,比如考前突击复习;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比如制定计划;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比如一些日常琐事;既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情,比如看一场电影。&/p&&blockquote&&p&&b&&b&◆&/b&既紧迫又重要&/b&的事情,在短期内会带来较大的收益,需要在当下优先完成。&/p&&br&&p&&b&&b&◆&/b&既不紧迫也不重要&/b&的事情,暂时搁置或是削减必要的时间投入则是最合理的决策。&/p&&br&&p&&b&&b&◆&/b&重要但不紧迫&/b&的事情,虽然不会在短期产生明显的收益,但确是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任务。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归纳知识结构、分析错题错因、背单词、课外阅读等。&/p&&br&&p&&b&◆&/b&&b&紧迫但不重要&/b&的事情,看似十万火急,但对自己短期和长期的收益有限,却往往会占用非常多不必要的时间。例如朋友圈的一个新消息提醒、突然的一个电话、社团的一个临时任务,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底线和处理规则(比如拒绝或寻求帮助)。&/p&&/blockquote&&br&&p&&b&分清楚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而哪些事情不过是紧迫的。&/b&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每天的时间安排,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是否在一些看似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上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p&&p&如果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不妨在每天结束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一天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按照15-30分钟的最小时间单元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每天、每周结束后,考虑是否存在更有效率的安排方式?娱乐、活动、休息的时间是否过多或过少?&/p&&blockquote&&p&世间何物催人老,&br&半是鸡声半马蹄。&/p&&p&——《题旅店》,王九龄(清)&/p&&/blockquote&&br&&p&-------------------------------------&br&&/p&&blockquote&&b&不弃功于寸阴 | 如何提高时间利用率?&/b&&/blockquote&&p&即便分清了不同任务的轻重缓急,很多学生仍然面临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细细盘点下来,&b&一天的有效学习时间&/b&&b&被大量的琐事占用&/b&,例如通勤(上下学)、等待(等吃饭、等家长接送、排队)、放松(饭后、午睡后)。&/p&&br&&p&一些学生习惯于在完整的时间单元中进行学习,而忽视了一些碎片化的、持续时间短的学习时间,比如放学后等吃饭的时候无所事事,晚自习下课后吃完宵夜就不像学习。另一些学生则在精神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黄金时间”安排琐碎的、用脑量不大的学习任务,而在精神状态不好、学习效率低的“疲顿时间”试图进行高强度的刷题。&/p&&br&&p&在时间利用与效率当中,当中同样存在&b&“二八定律”(Pareto Principle)&/b&。在效率最高“黄金时间”,2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80%的回报。在效率最低的“疲顿时间”,8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20%的回报。&b&因此,提高时间利用率,关键在于对时间的精细化把握。&/b&&/p&&br&&p&如果按照学习单元的客观情况划分,可以得到完整时间和碎片时间;如果按照学生的效率高低划分,可以得到高效时间和低效时间。&/p&&figure&&img data-rawwidth=&976& data-rawheight=&251&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aff80fb8c8ff8f3e31d90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aff80fb8c8ff8f3e31d902_r.jpg&&&/figure&&br&&p&&b&&b&◆&/b&“黄金时间”:高强度的主动学习&br&&/b&&/p&&blockquote&&p&&b&大段完整的高效率时间是学习的“黄金时间”。&/b&例如晚自习期间(尤其晚自习的前半节课)、或是早晨的9点-11点的自习时间。“黄金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完成一些&b&高强度的学习任务&/b&,例如各科的限时训练(尤其数学、理综)、难题的重点突破、复杂问题的深入思考。&/p&&/blockquote&&br&&p&&b&◆&/b&&b&“疲顿时间”:低强度的被动学习&br&&/b&&/p&&blockquote&&p&&b&碎片化的低效率时间是学习的“疲顿时间”。&/b&例如晚自习下课后的回家路上、等待吃完饭的十几分钟、睡前睡意正浓的半个小时。在“疲顿时间”,学生的精神状态欠佳,也没有充足的完整时间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此时适合进行一些&b&不需要进行大量思考的低强度学习任务&/b&,例如听英语新闻/录音、进行课外阅读、语文或英语的练字、摘抄积累作文素材。 &/p&&/blockquote&&br&&p&&b&◆&/b&&b&“反馈时间”:归纳、总结、调整、计划&br&&/b&&/p&&blockquote&&p&&b&完整的低效率时间是一天当中的“反馈时间”。&/b&例如晚自习下课到家后,学生的精神状态已经比较差,不适合进行高强度深入的学习,但或许距离睡觉还有大约4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p&&p&&反馈时间&适合进行&b&对白天所学知识方法的总结、错题的分析与归纳、反思自己的学习计划、思考下一阶段自己努力的方向。&/b&&/p&&/blockquote&&br&&p&&b&◆ &/b&&b&“积累时间”:背诵、记忆、复习、提升&/b&&br&&/p&&blockquote&&p&&b&碎片化的高效率时间是一天当中的“积累时间”。&/b&例如每天早晨上学路上,学生的精神状态明显较好,但由于通勤途中时间非常碎片化(通常在家长的车上、地铁上、公交上),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b&“积累时间”,适合进行与记忆和积累相关的学习任务&/b&,例如巩固英语单词、背诵语文古诗词、熟悉作文素材、背诵文综知识点。&/p&&/blockquote&&br&&p&将自己所有的时间进行类型化的划分能够更好地兼顾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每日的时间安排和精神状态进行&b&灵活的调整&/b&。&br&&/p&&br&&p&例如睡前的30分钟,时间较短: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好,即进入“积累时间”,完全可以进行积累、背诵、记忆单词/古诗词/文综知识点;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差,即进入“疲顿时间”,可以进行课外阅读、练字(临摹)、摘抄素材、听英语新闻或听力录音。例如在家晚自习,时间相对完整: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好,即进入“黄金时间”,可以进行刷题、限时训练、钻研难题(如同一些竞赛生);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差(比如白天运动过量,或是经历了高强度考试),即进入“反馈时间”,可以进行思考、归纳、整理。&/p&&br&&p&需要认清的是:并不是只有“黄金时间”才适合学习,每天有大量的学习任务发生在一些细枝末节或是精神萎靡的时间当中。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得这样挤才会有。&/p&&blockquote&&p&不饱食于终日,&br&不弃功于寸阴。&/p&&p&——《抱朴子》,葛洪(东晋)&br&&/p&&/blockquote&&p&&br&---------------------------------------&br&&/p&&blockquote&&b&效率为王 | 如何提高效率?&/b&&/blockquote&&p&一天当中,完整的学习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b&如果碎片化时间过多或是精神状态长时间欠佳都是有问题的,前者说明时间规划有大问题,后者说明身体状况跟不上学习进度。&/b&以下主要讲三点:专注一件事、万事开头难、身体是革命的本钱。&/p&&p&&br&&b&◆&/b&&b&专注一件事&/b&&/p&&br&&p&很多人认为同时进行多任务能够提高效率,事实上,这只适用于少数简单而琐碎的事务。&b&对于高强度的学习而言,应当尽可能地保证每个时间单元专注同一件事。&/b&&/p&&br&&p&如果让一个人左手画圆的同时,右手画方,他会不自觉地“一段圆、一段方”交错进行,看似“同时画圆画方”,实际上不过是“圆方交替”的一个过程。人类的大脑实际上并不擅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多任务实际上是不过是在不同的单任务之间快速切换。&/p&&br&&p&不仅如此,对于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来说,在切换的过程中大脑需要更多的预热时间,不同的任务也会相互干扰,注意力被不断的切换所分散。&b&事实上,多任务不仅增加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总时间,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b&&/p&&br&&p&高效的完整时间是学习的“黄金时间”,而多任务同时进行实际上把一块完整的时间人为地分割成碎片化的时间,使得效率反而下降了。当一个人越来越习惯多任务同时进行的时候,他也越难在一件复杂的事情上集中精力,很多时间就被无端地浪费掉了。&/p&&blockquote&&p&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r&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r&用心一也。&/p&&p&——《荀子·劝学》&br&&/p&&/blockquote&&br&&p&基于同样的理由,一些学生在大段学习当中容易分心走神,使得时间单元的完整性被破坏,效率降低。&b&避免分心走神,有如下几点建议:&/b&&/p&&blockquote&&p&&b&◇&/b&&b&第一,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保证学习不会受到无关的因素干扰。&/b&零食、水果、小说、电视和电脑都应当尽量避免出现在学习的环境中。此外,尽量保证自己的学习区域、书房、书桌干净整洁。&/p&&br&&p&&b&◇&/b&&b&第二,将学习区域尽可能与生活区域、娱乐区域保持相对独立。&/b&一个独立的学习区域能够保证自己不容易轻易过渡到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即便短时间的脱离学习状态,也能够较快速地回到学习当中。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假期,一些学生也习惯到图书馆、学校的自习室学习。&/p&&br&&p&&b&◇&/b&最后,分心走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学习过程中蹦出来的种种想法,如果是无关的或者不重要的事情,重新回到学习过程中即可;&b&如果真的是重要的事情,就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计划本),学习单元结束后尽快去处理。&/b&&/p&&/blockquote&&br&&p&&b&◆&/b&&b&万事开头难&/b&&/p&&br&&p&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短期收益,而忽视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收益的任务,比如背单词、总结生物课本知识点、坚持锻炼减肥等。每当面临相对复杂和枯燥的任务时,就更容易被其它诱惑所干扰。&/p&&br&&p&&b&避免拖延的办法,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计划,但更进一步,需要拒绝等待。&/b&很多人喜欢等到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有时不过是心理节点)再开始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还剩一小时作业也写不完,不如等到明天早晨再做”、“月底考试,考前一周再复习”、“等放暑假,我就能好好补英语了”。&/p&&br&&p&决定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的标准,永远是这件事情对自己短期的和长期的、现实的和心理上的价值,一拖再拖或是总要等到某一个特定时间点再开始,只能说明这件事情在你的心里并没有那么重要。&/p&&br&&p&&b&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惰怠、抗拒和逃避现实,让开始一件事情变得异常困难。&/b&&b&如果一件事情足够重要,那么完成它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马上、刻不容缓地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b&&/p&&br&&p&&b&至少,迈过最初的这个门槛。&/b&&/p&&br&&p&&b&◆&/b&&b&身体是革命的本钱&/b&&/p&&br&&p&一些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到晚上自己很容易就陷入嗜睡的疲劳期,不能长久地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除了精细化地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考虑如何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使得自己能够在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当中保证效率。让自己保持精力充沛的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b&休息&/b&&b&、饮食、运动&/b&。&/p&&br&&p&&b&◇&/b&&b&休息规律&/b&&/p&&blockquote&&p&&b&第一,保证最少的睡眠时间。&/b&长期来看,在高强度的学习工作下,每天至少应当保证6小时的睡眠。即便到了高三,“6点30分起,12点钟睡”的作息并不难保证。&/p&&br&&p&&b&第二,作息应当尽可能规律。&/b&周末不必赖床、考前不必熬夜或者特意早睡,尽可能让自己的作息趋于规律化。因为对于身体来说,&b&每一次的调整作息都要耗费额外的精力&/b&,想想周末赖床过后起不来的周一和考前特意早睡反而失眠的经历就明白了。&/p&&br&&p&&b&第三,午间休息。&/b&&b&午间休息并不完全不等于睡午觉&/b&,而是说在午间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放松(午睡、闭目养神、冥思),或是选择低强度的学习(比如阅读课外书、练字)。对于没有午睡习惯的学生,没有必要为了休息而去休息。&/p&&br&&p&&b&第四,周期性计划性的放松。&/b&在完成一个相对长期的学习计划或学习周期(如月考、质检)后,在开始下一个学习计划或学习周期之前,可以有计划性给自己一段时间的放松。&b&但放松不等同于放纵&/b&,如果“放松”过后身体更加疲劳,则需要调整放松方式。&/p&&/blockquote&&br&&p&&b&◇&/b&&b&饮食均衡&/b&&/p&&blockquote&&p&饮食构成了身体非常重要的能量摄入,保证高效率的脑力或体力劳动。饮食方面其实非常简单,即饮食规律、营养均衡。一方面&b&三餐规律&/b&,避免不吃早饭/晚饭,避免过饱/过饥,在夜间可以选择一些方便消化的粥、汤、羹、牛奶、水果等;另一方面需要摄入各种营养,避免营养单一化的饮食。&/p&&/blockquote&&br&&p&&b&◇&/b&&b&运动锻炼&/b&&/p&&blockquote&&p&运动本身虽然是消耗能量的,但是保持规律性的运动能够激发身体活力(增强心血管功能、增强抗压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课间休息时候踢毽子、打羽毛球,晚自习下课5分钟的慢跑,既不花时间也能保持身体的活跃机能。即便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经过1~2星期的慢跑也能够很快感受到精神状况的好转。 &/p&&/blockquote&&p&归根结底,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能够减少精力的消耗。&/p&&p&以上。&/p&
很多人对学霸的时间安排存在两个极端的误区,一个极端是“学霸每天都在学习”,另一个极端是“学霸每天都不怎么学习(学神)”。事实上,比起大量的时间投入,很多学霸更看重的反而是效率。想起赫胥黎的一句话: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 时…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ecbb5cdabe35_b.jpg& data-rawwidth=&644&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ecbb5cdabe35_r.jpg&&&/figure&&p&1、&/p&&p& 在看了几篇关于熬夜危害身体的爆文后,我的学生小听决定把手机——这个导致熬夜的罪魁祸首给消灭掉。她还加入了一个意志训练营,要断网一周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p&&p&她坚持下来了。但没有手机的几个晚上,她越来越难熬,每晚都像被一种巨大的空虚感所吞没,入睡时间也没有提前。&/p&&p&她问我:为什么她已经凭借意志力戒掉了手机,可还是睡不着。&/p&&p&我告诉她:假装快乐的人,都是熬夜一把好手!即便你戒掉了手机,你喜欢的人依旧不会找你。&/p&&p&关于熬夜这件事,手机不幸背了锅。甚至手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安眠药,它让你越来越空虚的人生有了点实感。&/p&&p&&b&跟骂胖子会让胖子更胖的道理一样,越是责怪自己熬夜伤身体就越是容易熬夜。&/b&人很难意识到自己潜意识下的某种深层逻辑,比如越是责怪自己熬夜,越是容易在内心深处形成暗示“既然改不了,不如就这样了”。口号一开始对人是有鼓励作用的,但是喊多了,大家都真认为那只是一个口号而已。&/p&&p&人的深层意识里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意义感”,心理学家罗伯特o凯恩说:“人生作为一种活动本身,就是创造意义的活动。建构意义感这件事不仅是我们的生物本能,甚至可以等同于生命活动的全部。”&/p&&p&你为什么熬夜是因为你今天没有找到意义感,某种声音告诉着你“没完成工作,还不能睡觉。”&/p&&p&徐凯文教授说的好:“空心感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它是意义感缺失的现实写照。当我们总是按照别人的逻辑生活下去,我们甚至会选择死。&b&你之所以熬夜,是因为你的意识深处在惩罚你今天丝毫没有进步,没有任何经验和阅历的上升。&/b&&/p&&p&你每天完成一大堆报告,其实你内心知道根本没有人看,那个所谓挑剔的主管,无非是用材料的细节折磨你。这报告写再好,跟升职加薪一点毛关系都没。&/p&&p&你住在高楼林立的校园里,女同学得意地炫耀起男朋友给她买的LV的包。你不经意间发现,包上的英文字母似乎少了一个,就像是康师傅写成了“康帅博”。你不会提醒她,因为你知道,这话说不说都是一句废话。&/p&&p&回到家,街坊邻居,父老乡亲开始问你“想结婚了吗?”“一个月收入多少?”“有五险一金吗?”“准备买房了吗?”当他们转身离开去广场舞时,你很想抄起一把AK对着他们扭动的屁股一阵扫射。&/p&&p&也许你意识到了,这样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活着比死了还难受。&/p&&p&2、&/p&&p&我也曾想大家一样迷茫,沉迷在网络游戏里不可自拔。当我摆脱网瘾,走上人生正轨时。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游戏上,可以为一个虚拟的坐骑,吃着泡面、睡着沙发日夜奋战,充满激情。为什么一到现实人生,我们就空虚寂寞冷了呢?&/p&&p&后来我明白了,原因在于:地球onlin这款游戏的自由度实在太高了,高到对于新手而言完全找不到新手指南。&/p&&p&我们做了任务没有奖励,打倒BOSS不掉装备。即便该到下线的时候,我们还是只能在主城发呆,看着一堆VIP玩家左拥右抱,装备闪闪发亮。&/p&&p&魔兽世界曾经有段时间在线率也大幅下滑,游戏制作者加入了日常任务后,在线率一下就回复上来。制作者之后不断加入成就系统,世界BOSS,职业大厅等玩法,让一款已经游戏持续了十二年仍然火爆异常。&/p&&p&我们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人生也建立起这样的系统,来让地球online这款游戏永葆生气呢!&/p&&p&于是,我给自己的人生加入了“日常任务”系统。魔兽世界里的日常任务,通常都简单容易完成,完成后要有确定的回报,回报价值还得略高,通俗地说这叫“小确幸”。&/p&&p&有段时间,我每天都在知乎上回答一个问题,有时甚至用一句话的段子。一开始无人问津,看了某些大神的答案后,渐渐掌握要点,开始陆续有人点赞、关注。后面渐渐变成了一个小V后,于是有人撕我喷我。&/p&&p&这件事让我有时很开心,有时很生气。但我发现自己的熬夜症慢慢就痊愈了,因为我不用抬着手机,也能得到外界有效的回应了。&/p&&p&其实并不是知乎发布答案这个动作有意义感,而是别人积极的回应,热烈的评论使得我们体验到自己的信号是真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互动的关系,必有一方是缺乏存在感的。&/p&&p&很多人的日常任务喜欢选择跑步,看书之类,有时坚持不下来就是因为缺乏回应。很多人用手机软件记录跑步的步数,甚至用路线作画,便是一种创意回应。&b&别老是劝自己注重长远利益,短平快的小目标积累下来,那才能真正的长远。&/b&&/p&&p&有人问我,微信每天给人问好行吗?不行,永远不要把你这辈子最灿烂的笑容,都奉献给手机屏幕。&/p&&p&你为什么不现场去咖啡厅和人搭讪,尤其是那种一男一女的组合,最容易聊得起来。你是不是害怕被打,害怕别人看不起你,害怕自己嘴笨。&/p&&p&你去试,因为你所担心的根本不会发生。有没有交到朋友不重要,每天减少一点无聊的自我限制才重要。&/p&&p&3、&/p&&p&魔兽世界里还有一种机制,我命名为“紧急任务”,就像一大群人本来是无所事事的,突然系统公告“XXX地方出现了世界BOSS,大家快去讨伐。”&/p&&p&紧急任务的特点在于,临时出现,具有不可预料的随机性,但完成任务后的奖励是特别丰厚的。&/p&&p&所谓热点是公众号的春药。XX明星结婚离婚的新闻,我一开始是拒绝讨论的。后来我发现,只要第一时间更了热点,阅读量会是平常的几倍。假如你自命清高拒绝参与,只会导致你不喜欢的观点广为流传。&/p&&p&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每次紧急事件的发生,都在对你身体和精神进行一种微调。&b&首先&/b&&b&完成紧急任务的成就感会在潜意识里去除一些懒惰的自我束缚,其次这种第一时间参与竞争的机制是一种精神上最好的强心剂。&/b&&/p&&p&我生活中也有不少的紧急任务,比如教育厅征文,突然危机干预,女神遇到麻烦等。但紧急任务不能多,你得了解自己大概多久能承担一次。其次很多人单位里经常遇到加班的紧急任务,你得深刻评定,这样的任务从根本上是否有意义,是否有足够报酬,值得你集中精力去解决。&/p&&p&游戏让人沉迷的机制还有很多,类似成就系统,随从任务等,其实都可以用来转换为我们的生活机制,篇幅有限,我会在今后的文章中进一步分享。&/p&&p&4、&/p&&p&我一直都认为,&b&最笨的人用意志力去做事,聪明人用习惯做事,而高手用系统做事。&/b& 因为系统和习惯去做事,精神消耗是最小的。活在这个世上,其实我们并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心理能量不足。&/p&&p&用角色扮演游戏上的术语来说,你必须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各项数值,才有可能高效稳定地提升等级。只可惜现实人生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血条和精力槽,但庆幸地是,我们可以在长期的生活时间里慢慢摸索出来。&/p&&p&很多人直到三十岁都没找到过自己的“日常任务”和“紧急任务”,生活茫然又乏味。地球online这款网游,需要你自己去寻找最适合你的升级方案,然后建立起这个机制。所谓时间管理,也不是单纯的时间分配,而是基于对事件的分类,构建高效地任务分配系统。&/p&&p&&b&这也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b&&b&,&/b&&b&当你每天能确实体会自己正在前进时,你内心那个不甘平庸的自己才会安心地放你去睡觉,那个自己很宽容,一点小事都会满足,但你无论如何都骗不了他。&/b&&/p&
1、 在看了几篇关于熬夜危害身体的爆文后,我的学生小听决定把手机——这个导致熬夜的罪魁祸首给消灭掉。她还加入了一个意志训练营,要断网一周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她坚持下来了。但没有手机的几个晚上,她越来越难熬,每晚都像被一种巨大的空虚感所吞没…
&p&——&br&何为相见恨晚的知识?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答主基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试着分享一份重要知识列表,无法做到全面,但求言之有物。&/p&&ul&&li&&b&回答太长,不想读?&/b&&/li&&ul&&li&有空再读。记住四个字&b&“回归专注”,你就赚了&/b&&br&&br&网上虽然有知识宝藏可挖,但也有刻意吸人眼球的“垃圾信息”。若被这些垃圾信息吸引,很可能陷入思绪紊乱和内疚!&br&&br&【上网时请珍惜超链接的点击动作,不要漫不经心。】&br&每多点一次,思维关注点就偏离一点,想做的事就耽搁了一些……&br&连点三次后,可能会迷失方向,陷入无序信息的黑洞!!&/li&&/ul&&/ul&&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5b6fbca9bbf0e61_b.jpg& data-rawwidth=&642& data-rawheight=&370&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5b6fbca9bbf0e61_r.jpg&&&figcaption&小心,别陷入无序信息的黑洞&/figcaption&&/figure&&ul&&ul&&li&如何做到&b&回归专注?&/b&&/li&&ul&&li&如果闲来无事,只是想通过上网漫游寻找某种&b&意外的舒适感或收获新情报&/b&:那么请牢记——&b&凡事有始必有终(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b&&br& 如果没想好上网漫游的活动何时停下来,怎样停下来,&br&&br&那么请在看到这则回答时【立刻停下来】&/li&&/ul&&/ul&&/ul&&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b07d12d1354dbd75d78fba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b07d12d1354dbd75d78fba_r.jpg&&&/figure&&ul&&ul&&ul&&li&如果是&b&替别人做事时&/b&失去耐心上网闲逛,那么请亲口说出自己当下&b&正在做什么事,自觉难度如何?&/b&&br&&br&如果&b&相对于自己当前的技能水平,这事的难度过高或者过低&/b&,那么试着与那人商量,逐步调整任务难度,&b&直到难度比自己技能水平略高一点,就有可能专注进去&/b&。可参考 &/li&&/ul&&/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F%%25B5%%E8%25AB%259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心流理论 - Being in the flow&/a&&ul&&ul&&ul&&ul&&li&举个例子:&/li&&ul&&li&漫不经心地浏览网页,不求收获新知 =& 难度过低易迷失;&/li&&li&点开十多个超链接之后,还想保持阅读重点 =& 难度过高易内疚;&/li&&li&集中精力阅读单一主题&b&“如何看懂知识地图” &/b&=& &b&难度略高&/b&,容易专注进去&br&上述建议并不是答主的突发奇想,请看动画视频 &/li&&/ul&&/ul&&/ul&&/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d7bba9dacf72c1ccfe53a12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300& data-image-height=&188& class=&internal&&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这本书里描述的工作驱动力究竟是什么?&/a&&ul&&ul&&ul&&ul&&li&你会发现高效的工作/学习的特点:&b&一要有自主权、二要熟练、三要有目的&/b&&/li&&/ul&&/ul&&/ul&&/ul&&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81ad0d4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59&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81ad0d42_r.jpg&&&/figure&&ul&&ul&&li&如何才能彻底改变旧习惯,让自己更长时间地保持专注?&/li&&ul&&li&首先可参考【&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永持正念(Mindfulness)- 逝水的回答&/a&】&/li&&li&其次,请试着了解并且参加“葛印卡老师的内观禅修课程”&/li&&/ul&&/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cbb7fbaca37ae74d1ec9ede_120x160.jpg& data-image-width=&500& data-image-height=&774& class=&internal&&希望平复乱糟糟的情绪?这个方法值得一试。&/a&&ul&&ul&&ul&&li&内观禅修(Vipassana Meditation)是一种非常具体、通用而且实用的修炼方法。除了能让自己更长时间地保持专注,还会有更多超出想象的益处(特别说明:葛印卡老师的十日内观课程并不是宗教活动)。&/li&&/ul&&/ul&&/ul&&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995e334aa6dbd8e93c5a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74&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995e334aa6dbd8e93c5ae_r.jpg&&&/figure&&ul&&li&&b&言归正传,相见恨晚的知识&/b&是怎么回事?&br&1. 很可能是突然想解决一个问题(比如交友赚钱、治病等),但是发现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才能做好它。&br&2. 以前可能从未听说过这种专业知识,或者虽然听过但是没有及时学起来。&br&3. 眼下这个时刻,内心特别想用它迅速解决问题,但却做不到,所以着急又懊恼。&br&&/li&&li&&b&怎样减少相见恨晚的情绪?&/b& &/li&&ul&&li&通过读书与交往增长见闻和经历,&b&拓宽视野&/b&&/li&&li&通过沉思与内心反省,&b&发现自身知识缺失&/b&&/li&&li&发现知识缺失后&b&立刻开始学习&/b&&/li&&li&学习不下去时&b&主动寻求智者点拨&/b&&/li&&li&因自律太差或遭遇人生变故导致以上方法都无效时,&b&勇敢面对别逃避&/b&&br&&/li&&/ul&&li&人类知识浩如烟海,&b&如何早点发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b&&/li&&ul&&li&行万里路,要靠出行地图,读万卷书,要借助 &b&知识地图&/b&。&/li&&li&知识地图是什么样的?在哪里可以看到?&/li&&ul&&li&知识地图大部分存在于专家的头脑里,它的样子不固定,只能粗略地画出来。为了搞清楚知识地图是什么,应当先试着了解人类知识的概貌,以及人们对“知识海洋”的常见探索路径,请打开以下介绍资料阅读:&/li&&/ul&&/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imgeek.github.io/chat/what-is-ph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对话泡泡学知识:什么是博士?(大屏版)&/a&&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imgeek.github.io/chat/what-is-phd-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对话泡泡学知识:什么是博士?(手机版)&/a&&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ruanyifeng.com/blog/2010/08/illustrated_guide_to_a_ph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什么是博士?(静态网页版,阮一峰的网络日志)&/a&&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b245e20b0c2f781fea56a37edfee26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b245e20b0c2f781fea56a37edfee265_r.jpg&&&/figure&&p&&br&&/p&&ul&&li&&b&既然人类知识是有边界的,那么在今天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前沿知识?&/b&&/li&&ul&&li&在庆祝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_%28journal%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CIENCE&/a& 创刊 125 周年之际,该刊杂志社公布了 125 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简单归纳统计这 125 个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占 46%,关系宇宙和地球的问题占 16%,与物质科学相关的问题占 14% 以上,认知科学问题占 9%。其余问题分别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在今后 1/4 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将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br&其中,答主最关注的两个问题是:&br&&b&001. 宇宙由什么构成?002. 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b&&br&其余问题分别是:&br&003 为什么人类基因会如此之少?004 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br&005 物理定律能否统一?006 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br&007 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008 皮肤细胞如何成为神经细胞?&br&009 单个体细胞怎样成为整株植物?010 地球内部如何运行?&br&011 地球人类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012 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br&013 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014 什么基因的改变造就了独特的人类?&br&015 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016 人类合作行为如何发展?&br&…… 详见 &/li&&/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j.sina.com.cn/article/detail//395010&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8cd1fb281b7d94e4aaae515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40& data-image-height=&44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a&&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5ccdb0e64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118&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65ccdb0e64c_r.jpg&&&/figure&&ul&&li&&b&知识地图究竟是什么样的?是否有人绘制过?&/b&&/li&&ul&&li&&b&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就有人绘制过——狄德罗与达朗贝尔:人类知识全图&/b&&/li&&/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quod.lib.umich.edu/d/did/tree.html&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f07c5a4d2cccaaa2f6ec8b6dda8b508f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384& data-image-height=&10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Encyclopedia of Diderot & d'Alembert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Project&/a&&ul&&ul&&li&若希望看中文介绍,可参考一则知乎专栏文章学习:(感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38e9d62dd391bf8d7da50& data-hash=&38e9d62dd391bf8d7da50& data-hovercard=&p$b$38e9d62dd391bf8d7da50&&@莫祥熙&/a& 贡献链接)&/li&&/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8d50707fdaaad44aba0.jpg& data-image-width=&785& data-image-height=&1080& class=&internal&&莫祥熙: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之树&/a&&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f6ce12d1267d10fbd7f576f_b.jpg& data-rawwidth=&1174& data-rawheight=&1644&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f6ce12d1267d10fbd7f576f_r.jpg&&&/figure&&p&&br&&/p&&ul&&li&上面的知识图脉络太多?年代太久?想看到&b&更简明,更现代的知识地图?&/b&&/li&&ul&&li&其一:请浏览 &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learn-anything.xyz/learn-anyth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arn Anything&/a&&/b& 在线思维导图,里面包含了各种主流学科的入口,并且在不同的知识节点之间建立了关联关系连线,便于学习者理顺各类知识之间的大概关系(图中所有内容开源并且公开发布到 GitHub 以便更多的人不断参与内容贡献工作,目前大部分内容都是英文的)。&/li&&/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learn-anything.xyz/learn-anyth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arn Anything&/a&&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0921bef97cf_b.jpg& data-rawwidth=&1338& data-rawheight=&598&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c0921bef97cf_r.jpg&&&/figure&&ul&&ul&&li&其二:请参考 &b&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图&/b&&br&以下内容非原创,转载自科学松鼠会 &b&作者:曼斯·雷德&/b&&/li&&/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ongshuhui.net/archives/7460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二十世纪最“反直觉”的伟大生物学发现:化学渗透&/a&&p&…… 自然科学中的各个领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其中一些学科是另一些的天然基础。最主要的一个层次系统是这样的:&br&&br&&b&  物理学 → 化学 → 生物学 → 医学,人类学,心理学 → 社会科学&/b& &br&&br&越前面的越基础,每一种科学也许人类开始认识的时候是独立的,但追究到深处,你总是会发现你需要前面一层的大量知识才能产生认识突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88eb063caceb975be94bfa2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280& data-size=&normal&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figcaption&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示意图&/figcaption&&/figure&&ul&&li&手头已有知识地图,&b&怎样才能快速定位到自己最需要的具体资料?&/b&&/li&&ul&&li&善用图书馆,搜索引擎等信息检索手段。尤其在互联网上,&b&要掌握从海量资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技能。&/b&关于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请参考以下教程和文章:&/li&&ul&&li&初级使用技巧&/li&&/ul&&/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imgeek.github.io/chat/googl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 搜索引擎使用入门(大屏版)&/a&&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imgeek.github.io/chat/google-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 搜索引擎使用入门(手机版)&/a&&ul&&ul&&ul&&li&进阶使用技巧&/li&&/ul&&/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找到物理定律的英文原始文献?&/a&&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hintsnet.com/pimgeek//what-useful-info-could-we-find-with-the-help-of-google/&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2a24496b41cabd605e1e24eebdx120.jpg& data-image-width=&2000& data-image-height=&12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善用 Google 搜索引擎,我们能找到哪些有用的信息?&/a&&ul&&ul&&li&&b&鉴于目前国内访问 Google 不顺畅,建议采用替代网站访问:&/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dynalist.io/d/vTe7R1Lb7fg7_udlLuYe-Hke%23z%3DznQmF-tePHvb0A3QSrZ1ySBV&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 镜像&/a& &/li&&/ul&&/ul&&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0fa4bcab0351fdccb69c66fb55dcd00_b.jp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184&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0fa4bcab0351fdccb69c66fb55dcd00_r.jpg&&&/figure&&ul&&li&随时都能从网上找到一些具体资料了,怎样把随手找到的资料尽快整理起来,&b&而不是仅仅放进浏览器收藏夹然后再不问津呢&/b&?&/li&&ul&&li&推荐一款数字化笔记工具 Workflowy,特别适合探索式学习者:&/li&&/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dfccd1db07eb0a8f627a7_ipico.jpg& data-image-width=&1034& data-image-height=&1080& class=&internal&&如何玩转 WorkFlowy?&/a&&ul&&ul&&li&利用它,你可以把手头的资料&b&按照个人的学习目的,灵活便捷地整理起来&/b&。(也可以使用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ynalist.i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ynalist.io&/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支持 Markdown 语法和直接贴图)&/li&&/ul&&/ul&&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ba96c977c206a590794fbd_b.jpg& data-rawwidth=&1253& data-rawheight=&1080&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ba96c977c206a590794fbd_r.jpg&&&/figure&&ul&&li&资料找到了,也得到了个人化的整理,&b&接下来该如何阅读呢?&/b&&/li&&ul&&li&读一读莫提默·J. 艾德勒的&b&“如何阅读一本书”&/b&&/li&&/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01320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阅读一本书 (豆瓣)&/a&&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ad9c7e1d74da6c871699_b.jpg&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426&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ul&&ul&&li&关于网络阅读,请参考这则博客文章:&/li&&/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imgeek.github.io/jekyll/.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高效地使用电脑和网络 · 思圆笔记(BETA)&/a&&ul&&li&阅读策略有了,&b&先从哪个门类学起呢?&/b&&/li&&ul&&li&不确定学什么的话,可以先了解自身——学心理学,然后再沿着知识地图,向其它门类延伸。请参考这则博客文章:&/li&&/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indhacks.cn//escape-from-your-shawshank-part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逃出你的肖申克:为什么一定要亲身经历了之后才能明白? by 刘未鹏&/a&&ul&&li&&b&心理学有什么用?&/b&不做心理咨询师也值得了解吗?&/li&&ul&&li&心理学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比如:&/li&&ul&&li&买卖东西为何要设法让对方先开价?好消息与坏消息是否应该一起讲出来?看了《奚恺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87448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别做正常的傻瓜 (豆瓣)&/a&》就明白了。&/li&&/ul&&/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87448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别做正常的傻瓜 (豆瓣)&/a&&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af5eda56fad885ca7fb17c479b99c7a_b.jpg& data-rawwidth=&327& data-rawheight=&405&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7&&&/figure&&ul&&ul&&ul&&ul&&li&作者奚恺元个人介绍:&/li&&/ul&&/ul&&/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sina.com.cn/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奚恺元和他的幸福学&/a&&ul&&ul&&ul&&li&发现自己有缺点为何不想主动承认?为什么仅仅被人言语拒绝也会有刺痛感?伤自尊时吃止疼片能缓解吗?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社会性疼痛”理论会给出有趣的解读。请参考另一个知乎回答:&/li&&/ul&&/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都有弱点和黑暗面,为什么人们又习惯于惧怕暴露脆弱的一面?&/a&&ul&&ul&&ul&&ul&&li&英文好的读者请直接参考外文问答网站:&/li&&/ul&&/ul&&/ul&&/ul&&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gsci.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239/what-are-the-effects-of-social-rejection-on-the-bra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at are the effects of social 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查询电话号码所在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