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佳能和尼康这些年都不再更新低端尼康定焦镜头大全了

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35mm定焦大爆发 五个理由告诉你为啥买
35mm定焦大爆发 五个理由告诉你为啥买
06:00:00 蜂鸟网
&&作者:文子林
&&责编:文子林
  还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了2015年年初发布的几支广角镜头,比如腾龙SP 15-30mm F2.8 Di VC U、 11-24mm f/4L USM、适马24mm F1.4 Art等,这在每年都会有镜头新品的时代并不多见,这几款镜头几乎是在同一季度出现,而且又在同一个时期上市,咋看似乎并没有太过交织的市场,实则还是有着明显的对抗。但当时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时间节点仅仅控制在了2015年的第一个季度,而广角镜头的脚步却仍然没有停止,随后索尼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适马24-35mm F2 DG HSM|ART、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SP 45mm F1.8 Di VC USD、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尼康24mm f/1.8G ED等镜头相继问世,此外,我们还听到了富士也即将更新35mm定焦镜头的传闻,这使得今年的广角市场异常的火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要选择35mm焦距的定焦镜头呢?  说到这里,我觉得还是先从挂机镜头说起,相信很多人在选择镜头的时候,特别是定焦镜头,都会选择一支50mm焦距的镜头,可能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都向被身边的朋友询问,也就是所谓的咨询,而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50mm,为什么?因为50mm可能是最接近标头的一个焦段(最接近135mm全画幅相机传感器对角线的长度43.2mm),目前最接近这个尺寸的是是腾龙SP 45mm F1.8 Di VC USD,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全画幅的镜头,实际上最接近的应该是宾得“三公主”镜头中的长公主:FA43mm F1.9 Limited,但可惜的是宾得没有全画幅数码相机,所以这个头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不过利好消息是宾得在2016年的春天应该会正式发布,而且笔者也在2015年的日本CP+展会上看到了宾得全画幅的模型机,相信蜂鸟的读者对我们当时的报道都应该还有印象。35mm和50mm似乎一直在被人争论  话扯的有点远了,我们还是回到为什么很多人一开始都会选50mm标头的这个问题上来,除了前面说的人人都言传身教的因素之外,还有好几个因素:比如大光圈、比如价格便宜、比如体积小巧等等,而且用过50mm焦距镜头的用户反馈一般来说都还不错。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 | ▲索尼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 | ▲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 | ▲  既然如此,为什么今年的发力重点不是50而是35呢?接下来我们就要从用户实际拍摄的题材来说了,从各大相机镜头厂商的官网来看,35mm焦距的镜头都被列入在了广角定焦镜头行列中,50mm焦距的镜头则被列入在了标准定焦镜头的列表中,相信说到这里,不管数学有没有及过格的读者都已经知道了吧!35mm定焦是广角镜头,虽然不够广,但仍然是广角,而50mm定焦镜头虽然是标头,但最终还是属于一支标准定焦镜头。二者在实际拍摄中虽然焦距差了15mm,但是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   我首先来谈一谈35mm的灵活性,我依稀还记得那样一句话:变焦基本靠走、对焦基本靠扭……,这句话可能是所有喜欢的人都知道的一句话,说的就是定焦镜头相对变焦镜头所存在的一些不便利性,但是定焦却有着一般变焦镜头所无法达到的画质表现。既然变焦要靠走,那么相对50mm焦距足足短了15mm的35mm定焦,优势就体现的淋漓尽致,35mm的视角属于小广角,拍摄不同题材有非常大的弹性,进可攻、退可守。35mm扫街,后面就是墙了,真不能后退了  所谓“进可攻 ”是指可以因应构图需要向前进把不必要的东西排除不入镜,因为35mm镜的最近对焦距离一般都是0.25-0.3m,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目前已经达到了0.2m ,是目前35mm定焦镜头中对焦距离最近的,对焦距离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跟主体靠近一点,“退可守”是指其广角特性,退后几步的话,一般的景物都能涵盖得到,例如在室内环境拍摄家庭合照,都足够应付,而这一点在50mm上似乎有点难度,虽然只有15mm的焦距差距,但是在拍摄中,50mm要往后退的步数要多很多,而在实际拍摄中,别小看这几步,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35mm可以同时收纳人像和环境  其次就是拍摄题材,其实镜头在研发之初都是考虑到拍摄题材的,但是厂商从来不把镜头的拍摄题材限定,但是从目前国内的摄影行列来看,人们似乎总喜欢将镜头进行定义,比如风光镜头、人像镜头等等,既然是在国内,那我也就不免俗了,对于35mm定焦头,我的理解是“连人带景”。什么意思呢?就是拍摄人像题材时,可以跟主体保持近距离之余,一并把选好的背景入镜,思考需要加入或纹的构图元素,而这里短了15mm的焦距的优势似乎再一次得到了体现。35mm拍摄美食作品35mm定焦拍摄风光作品35mm定焦拍摄人文作品35mm定焦应付这样的场景毫无压力35mm视角,小广角拍夜景毫无压力  不过既然说到拍摄题材,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多说两句,35mm定焦镜头的光学构造决定了其能够提供相对广阔的视角以及较短的最近拍摄距离,无论是风光、人像、美食、纪实、夜景等都能应付自如,在搭配目前主流的高像素机型,后期可以进行随意的裁切,有的时候甚至还能营造出微距的效果,这样是不是连微距镜头也省了。  第三点我要说的就是大光圈,35mm定焦镜头的光圈值一般都不小,比如F1.8、F1.4等。如果你单纯的以为大光圈仅仅是为了营造很好的浅景深效果(通俗的说就是背景虚化效果),那么我只能说你理解的还不够透彻,特别是目前相机的像素越来越高以及视频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大光圈的确能营造出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另外一方面,光圈值越大,在相同快门速度的情况下,进入传感器的光线也就越多,可以提高安全快门速度,具体的曝光原理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具体实际拍摄中,比如拍摄运动的物体,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通过光圈的变大,可以追求更高的快门速度,来保证拍摄主题的清晰。此外,大光圈在视频拍摄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前面提到的拍摄题材丰富以及可以获得浅景深均适用于视频领域。大光圈是每一个35mm定焦必不可少的配置大光圈拍摄作品  第四点我要说的就是体积和便携性的关系了,比如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的重量为480g、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的重量为760g、索尼索尼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的重量为630g、适马35mm F1.4 DG HSM Art的重量为665g……从这些镜头上来看,似乎重量很大,但是我们评价一个东西重或者不重是有一个参照物的,一般成像还算不错的变焦镜头重量都在800g左右,而且体积也不小,比如佳能和尼康的24-70,而在广角镜头中,变焦镜头的重量也要比一般的定焦镜头沉一些。所以35mm定焦镜头的重量和体积一般都控制的还算不错。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配备VC光学防抖  第五点我想说说防抖,很多用户会有一种误解:比如镜头带有四级防抖和大一级的光圈有关系,其实二者并没有什么关系,二者的共同点就是在弱光下最大程度的保证成像清晰。防震只会帮助静态影像因手震产生的模糊,而为了想凝结动态的影像,提高快门速度,只能通过ISO或者光圈来进行调整。在相同的光线下,光圈值越大或者是防抖级数越高,理论上都可以获得更低的安全快门速度。目前35mm定焦镜头因为有配备大光圈的缘故,所以基本很少搭载防抖功能,但也有例外,比如 IS USM、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等,无非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手震对画面产生影像。  最后一点我来谈谈F1.4和F1.8的关系,比如佳能35mm定焦,目前佳能推出了四支35mm定焦:EF 35mm f/2.0、EF 35mm f/2 IS USM、EF 35mm f/1.4L USM以及EF 35mm F1.4L II USM,重量分别是210g、335g、580g以及760g;尼康的三支35mm定焦:AF Nikkor 35mm F2D、AF-S Nikkor 35mm f/1.8G、AF-S Nikkor 35mm f/1.4G,重量分别是205g、305g以及600g;卡尔蔡司有两支35mm定焦:Carl Zeiss Distagon T* 2/35(530g)、Carl Zeiss Distagon T* 1.4/35(830g)。虽然我们知道光圈越大,镜头重量越重的道理,但是从这些镜头上,我们看到,F1.4光圈的35mm定焦镜头的重量大多在600g以上,而F1.8比F1.4小了一丢丢,重量却有了质的变化,不仅小巧而且重量还轻,那么应该怎么选呢?相必这应该是目前买35mm定焦用户最大的困扰了吧!我在这里也不绕弯子了:“买新不买旧,管它是F1.8还是F1.4呢”!不知道这个回答有没有帮你解开弥天大难题呢?
本文版权归蜂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子林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24小时热文12345678910
24小时热帖13696次21693次31151次4985次5979次6711次7686次8677次9636次10577次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玩镜头玩疯了!用定焦头固定视角看不一样的世界
本文来自网友分享在最数码论坛的文章:  玩定焦镜头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它可以用一种固定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通过镜头展示出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额,打住,这不是扯淡么,不就是个定焦镜头么,是个摄影爱好者都知道定焦头视角改不了,还对世界的认识呢,不就是自己自娱自乐拍几张然后对着屏幕臭美么。  定焦头和变焦头比并没什么明显的优势,之所以能吸引一些像我这样半文艺半正常的青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比较便宜,再加上经常有人说&定焦画质高&&布列松都用定焦&&大光圈效果好&什么的,甭管是不是真的,反正听长了肯定心里有点痒痒,再看看50&1.8低廉的价格。买个定焦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然后就可以抱着定焦头做摄影大湿的白日梦了。  (令人着迷的大眼睛)  定焦镜头好不好,这个很难说,与变焦镜头相比,定焦头确实有一些优势,比如大光圈、相对便宜的价格、轻便小巧的镜身。当然,这里有很大程度是自我安慰。现在牛变一样能做到2.8的光圈,适马的黑科技还整出一个1.8恒定光圈的残幅变焦。而且那些廉价的定焦头全开效果都不怎么样,有大光圈却没法用,诸如全开画质肉、紫边、边角画质低之类的问题几乎是所有廉价定焦头共同的问题。价格上就不用多说了随便一个24G之类的顶尖定焦就是一万多,和大三元比没有任何价格优势。便宜的大多数都是老镜头,有的年龄都快有我大了,说到这有的朋友又要说什么经典设计之类的,好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莱卡的镜头设计够经典吧,找个老镜头试试,绝对见光死,那眩光看着都让人眼晕,新设计的镜头这个问题就小的多了。看着现在CN两家玩了命的更新大三元,我只能感叹,就不能把那些廉价定焦头改进一下吗?体积上如果不买老头似乎也没什么优势,105微就不比2470小多少。而且老镜头体积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焦系统,要么镜身没马达,要么是个STM马达,先不说对焦速度,就那个对焦声音听着就挺闹心。  (定焦一样黑粗硬长,而且不一定是300定之类的)  这么一分析,貌似定焦头没啥优势,简直就是谁买定焦谁坑爹的节奏。不用担心,虽然定焦头问题不少,不过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挺简单。大光圈效果不好不要紧,收两档试试,1.4的光圈收到2.8,然后在和那些牛变比一比,你会发现原来定焦的画质还是相当给力的。价格上怎么也比大三元之类的便宜不少,又不是非得买1.4光圈的镜头,何况还有副厂呢,S35就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4000多的价格,不比原厂的35G差多少。体积上就不用多说了,现在随便一个牛变就是700多克,而尼康的那几个廉价定焦也就是200多克而已。虽说有几个对焦什么的确实不怎么快,不过如果你用过50L你会发现,那个镜头对焦速度也没你想的那么快,毕竟是大光圈对焦慢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说来说去貌似说定焦好的也是我,说不好的也是我,那么到底买变焦还是买定焦。就我个人来看,如果比较强调画质,不在于来回多走几步路,腰里钱包不够鼓,身板还不够强悍的朋友最好买定焦。什么,你是土豪,那不用想了直接大三元走起。在变焦头里有个说法叫尼康的广角佳能的长焦,不过定焦头就没那么大差别了,各家的水平都差不太多,CNSP这几家都有拿的出手的硬货,而且那些硬货不见得比莱卡蔡司差。我当初选尼康主要是因为D7000比较便宜,性能也不错,而且以后还可以升级全幅,如果不准备上全幅的话买宾得更好一些,K5&IIs配上三公主也就是2W多点而已。  玩定焦一般需要三个镜头,广角&中焦&长焦各一个,比较典型的搭配是35&50&135,不过这似乎是胶片时代的玩法,对于用残幅数码机的朋友来说35显然不够广,而135又显得太长了一些。因此没必要拘泥于以前的说法,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我现在最常用的定焦镜头是35&2D、60&2.8D、1052.8G,这三个镜头都还算不错(我又开始自我安慰了,没办法,当钱包不足的时候必须学会脑补),下面就简单谈谈我为何选购这三个镜头的。  (全套家当,可惜没啥硬货)  先说广角端吧,广角最省钱的办法就是买个14-24,一次解决问题,不过不能上UV镜对于我这样有强迫症的朋友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圣杯之类传说中的镜头也不考虑了,那玩意真不是一般人摸得起的。14定貌似意义也不大,2.8的光圈真有点对不起大光定的称号,24移轴和24定是好东西,当然价格也相当的好,广角端我最想要的镜头就是这两个,前者就不用多说了,移轴头的画质和效果绝对没得说,后者可以看做28&1.4D的进化版本。唉,价格,还是价格的问题,要真有一万多我肯定先换个D800。贵的就不说了,说点便宜的,尼康的廉价广角定焦可不少,有20、24、28、35、等多个焦段多款镜头可供选择,20和24那两颗多少有点超出预算,毕竟那个价格还不如加点钱上28G(又是喜闻乐见的加点钱系列),28D画质就很一般了,2.8的光圈怎么看也对不起大光定的称号。  这么一看真正够得上广角的头似乎没啥合适的,还是考虑一下那些不怎么广的广角头吧,毕竟在尼康自己的定义里,焦距小于50mm的都算广角。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35焦段了。传说中的人文广角呀,一说人文就显得很文艺了,画质之类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残副头不考虑了看看尼康廉价全幅35定,首选就是35&2D。要说这个镜头那可是不得了,什么全开比较肉、边缘画质差、紫边、做工没质感等等问题一个不落全都有。但是这个头可是据说有德味的,德味呀,再加上人文和2000块的价格,简直就是伪文青必备装备。反正我对广角没什么需要,有这么一个凑合着也就可以了,如果比较讲究那么还是考虑买28G或者35&1.8G&ED,不过买了1.8还想S35,买了S35还想35&1.4G或者是24G,总之就是个无底洞。  (穷人的德味人文头,AF35&2D)  (虽然是大光定,不过眼睛比较小)  因为对广角需求很少,所以广角头完全可以凑合一下,好不好的有一个能用就行,标头焦段就要讲究点了。我总觉得日本的标头貌似有点乱,从43mm到58mm都有,其中名头不少,坑爹的也不少。在产的50L、58G、大公主都够毒,尤其是大公主,做工真是没的说,夸张点说和莱卡比也不掉价。停产的名器也不少,尼康有50&55&58三只1.2光圈的镜头,佳能有50&1.0。不过这些镜头对于我这个穷人来说基本是没缘了,停产的好成色不好找,找到了价格也挺高,新的就不用想了,根本没那个预算。唯一靠点谱就是大公主,可惜我又没有宾得的机身。  在反复的纠结之后我搞了一颗50&1.4D,价格还不错,就是镜头有点老,紫边什么的再正常不过了,全开那是相当的肉,边角画质一如352一般的不给力。但是它便宜呀,不到2000块就能买个1.4光圈的镜头,反正又不会整天拍夜景,收两档光圈画质也挺给力的。不过现在来看这个头的画质表现也就是个中档水平,买50&1.8G可能会更合适一点,至于50&1.8D我的体会是&&除了便宜之外基本没什么优点了。本来上了5014之后挺淡定的,也没有去想S50和501.4G,真正让我出掉5014的原因是它的最近对焦距离,都快有半米了。想拍小东西什么的基本没戏,就算拍出来效果也一般,可是最近对焦距离近的352拍小东西也不够给力,许多细节感觉被模糊掉了,而且不能把小东西拍的大一些。这时候我发现我很需要一支微距镜头,焦段在50mm附近就可以了,于是我入了60&2.8D。  老60微画质是相当不错的,做工用料也比现在大多数中低端镜头实在些,最起码前镜筒是金属材质的。这个头不给力的地方也是比较老,不过微距镜头基本没有差的,老点也能接受。而且由于超深眼窝结构,外拍不用遮光罩也没什么眩光的问题。紫边也不是问题,你看谁用微距镜头拍照光圈全开的,最少也要F8以上吧,要不合焦范围太窄了。当然,如果预算足够的话我也会选60G,那个头性能比60D要强很多,是尼康自家也比较推荐的高分辨率优质镜头。  (超深的大眼窝)  长焦端我很少用,体育拍摄打鸟什么的和我无缘。说到这我终于明白为啥现在不少朋友都喜欢买佳能的机身,很可能不少就是冲着小白去的,甭管画质怎么样,白炮看着就亮骚呀。要说佳能也挺体贴这些客户的,高中低档四款不同的70-200可供选择。尼康没这么理解客户,不过也有些价格不贵样子还特别威猛的镜头比如300D还有180D,如果你是尼康用户又特别享受外拍时别人羡慕的眼光,那么不用犹豫300&F4是你最好的选择,你还可以看着他们的小白轻蔑的说一句,变焦头的画质也就那么回事吧。  我买长焦镜头的原因是由于手上镜头视角偏大,不利于拍小物品特写照片。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那帮买70-200或者300定之类镜头的朋友,先不说能不能用的上,光那个重量就够我犹豫半天的了,难道现在就这么流行黑粗硬长?还是说没有大炮体现不出玩单反的高贵之处?反正我对那类大炮是不怎么感兴趣。话说回来,既是拍小物品还要长焦,105微距显然是最好的选择。要说尼康的105微距,网上评价是相当高的,而且在试过实物之后我也觉得这个镜头相当的超值。镜身做工用料扎实,对焦快速准确,还带个金圈。尤其是装上遮光罩之后,模样相当威猛。虽然没有300D或小白那么高调,但考虑他的实用性,绝对是是冒牌高富帅居家旅行高调亮骚之必备利器。  (尺寸很大但是镜头口径很小,属于矮胖型的镜头)  总而言之经过以上的反复纠结,最后我搞了这么三支定焦镜头,就目前来看,我觉得他们还是能满足我的需求。对于24G之类镜头的渴望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用,而且单纯的想占有而已。(不知道这是不是器材党的通病)各位看官需要什么样的定焦镜头我不清楚,不过我建议最好先搞明白自己的需求,然后再购买适合自己的镜头,然后我相信你们就能和我一样,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和小巧的体积享受摄影的乐趣。  今年的P&E展会我是没去成,只能在网上过过干瘾了。其实之前能有什么新品网上大多数都有些预告,就像A7S和莱卡T之类的新品除了真机没见到之外,其他的看的都差不多。在最数码提供的一些话题中,我不玩闪光灯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摄像也不是我的菜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还是简单谈一谈我对脚架选择方面的心得,新品全幅微单的看法吧  脚架选择&&实用是最重要的  什么样的脚架是好脚架,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自重适中、结实耐用、承重量大的脚架就是好脚架。当然现在的脚架承重都差不多,对于一般的民用级器材来说承重5kg就可以了,更重的不是说不好,而是随着承重的提升,脚架自重也跟着上来了,要是没有那么重的器材却选一个重脚架,在我看来纯属自虐的选择。  脚架的品牌很多,但是在我看来其实只有两种,进口和国产。进口的就不用多说了,曼富图、捷信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国产的在实体店见得比较多的是百诺和思锐。这些脚架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功能上都差不多,无非是做工品牌产地的区别。进口脚架确实比较好,但是价格也要贵很多,从讲究实用的角度来看,国产货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进口脚架更多的是给器材发烧友或者专业人士准备的。但是要注意一点,国产的往往有虚标的可能,就像思锐R2004,我很难相信那么轻巧的一个脚架能负重15kg,何况就算是真能负重那么多你敢在一个自重仅2kg的架子上放那么沉的器材吗?以个人需要来看,一般民用器材比如D800配上大三元,其重量也就是2kg左右,选一个承重5kg的脚架就可以满足需求,没有必要盲目的追求高负重。  脚架的材质主流的就两种,铝合金和碳纤维。碳纤维的自重较轻,但是受到磕碰损坏的几率也大一些,虽说现在碳纤维加工技术比较成熟,但整体上看碳纤维脚架还是比较娇贵一些。铝合金是比较传统的材质,便宜抗造是它最大的优点,而且现在通过使用不同配方的铝合金,其自重和碳纤维脚架相比差距很小,以190XPROB和190CXPRO3为例,二者参数基本一致,只是在重量方面,前者比后者多了0.51kg,但价格就要贵一倍。你觉得真的差这么0.5kg的重量?无非是多带或者少带一瓶水的事情。一瓶水和一千块钱,二者哪个合适我想不用多说吧?  综合以上的说法,我认为一个承重5kg的铝合金三脚架是很实用的选择,根据这个思路我选择了曼富图190XPROB脚架,配上496RC2云台,加起来也不过2.3kg而已,轻便实用而且价格也不是很高,均价在1400左右。如果没有这么高的预算那就考虑百诺的旅游天使或者思锐R2004,都是几百元的脚架,除了没有曼富图亮骚之外,性能上都差不多。至于更便宜的脚架则不建议购买,毕竟单反也不是个便宜货,脚架倒了无所谓,把机器摔了能心疼死。  对全幅微单的看法&&SONY一家独大,CN几年之内不会跟风  A7这一系列相机绝对对得起市场搅局者这个称号,不到8000块的全幅机身,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不过A7并不完美,续航差、镜头群少等问题自从A7上市的那天起就一直伴随着它。当然有的朋友要说,续航不够上手柄,镜头少可以转接,而且只有SONY能用可以自动对焦的蔡司头。这话没错,但是如果上了手柄那么如何凸显微单的体积优势,而且看看那些ZA镜头的价格,再看看一共有几款E口全幅镜头。不要和我说SONY镜头需要积累什么的,之前美能达买来难道是当摆设的吗?转接什么的就更别提了,在一个自动对焦的时代,手动对焦镜头可以拿来玩玩,但注定只适合一小部分人,大多数人只是用相机而已。你觉得一个不甚了解相机普通消费者,买了A7会去不嫌麻烦的玩转接?然后再没事上网淘那些手动老镜头?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  其实SONY出A7系列机器也是逼不得已的做法,毕竟做单反的话怎么也干不过CN,当年美能达也就是个老三的水平,到了你SONY的手上就能变老大?本来NEX系列产品卖得不错,不过SONY习惯每年都要出新品,结果后缀变来变去本质上却换汤不换药,这时候出A7,更多是给那些微单客户看的,让他们知道,微单也可以做全幅,也可以做高端,不是说微单玩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换单反,可以在这条路上一直折腾下去。  A7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两千块的廉价全幅镜头的支持,之前美能达怎么死的?就是因为他没有大家最需要的那些民用级产品,想买好的、贵的、特立独行的镜头,找美能达准没错,想买民用级廉价镜头,对不起,没有。别看大家现在都瞧不起18-200或者55-200之类的镜头,其实这些是相当实用的产品,许多人并不是摄影爱好者,相机对他们来说只是拍照的工具而已,可能他们一辈子都用不上MAS档,但他们也是最广大的消费群体。要真指望着摄影发烧友,那厂商估计早就活不下去了。  而且微单这个产品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意味着廉价小巧,买不起好的单反或者只想买个便宜的用用才选择微单,NEX系列为什么卖得好,便宜、小巧、大品牌,要照着单反的定价卖试试。而单反就不一样了,许多人觉得单反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端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D3200之类的产品能卖的不错的原因。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懂相机,长期以来单反的价格和定位让他们形成了&单反=高端&的概念,是不是全画幅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何况现在D610和6D也就是一万左右,都花8000买相机了还差那2000?就算图省钱买了A7,想配个几百块的全幅自动镜头都没有。  所以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就全幅微单这个产品而言,SONY是一家独大的,其他厂商短时间内不会跟风,毕竟A7才买不到8000,CN两家也出个类似价位?那完了,D610&6D之类的就不用卖了。出个价格高的?那就更完了,都花了那么多钱才买了个没OVF的微单,有那个钱买D800不是更好?  从现有的产品来看,CN两家更倾向出廉价残幅微单,比如尼康1系列和佳能EOS&M系列,通过转接口可以直接通用CN两家的单反镜头。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很多的,首先厂商扩充了产品线,给微单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次对于那些单反用户来说,多了一个备机的选择,毕竟镜头不用再买了,只需要买个机身就可以实现和单反类似的功能。兼顾玩家和普通用户,称得上是一箭双雕,再加上CN两家都拥有非常丰富的镜头群,这种做法可以说是非常稳健。  因此,短时间内CN两家肯定不会涉足全幅微单,暂时会保持SONY一家独大的局面,奥林巴斯和松下会坚守M43阵营,倒是富士有可能看SONY发财眼红出一个复古外观的全幅单电。佳能-尼康镜头选择建议[资料]doc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佳能-尼康镜头选择建议[资料].doc
佳能-尼康镜头选择建议[资料].doc
佳能-尼康镜头选择建议[资料].doc
简介:本文档为《佳能-尼康镜头选择建议[资料]doc》,可适用于企业制度领域,主题内容包含佳能尼康镜头选择建议资料佳能尼康镜头选择建议佳能尼康镜头选择建议网上有个非常著名的镜头逐个挑系列是给要新买机子的爱好者们参考所用的。最近很多朋友想小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康定焦镜头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