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00068葛洲坝重组什么时候停牌啊重组,合并,资产注入

航运央企今起集体停牌 央企改革投资机会掘金 _ 东方财富网
航运央企今起集体停牌 央企改革投资机会掘金
东方财富网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从“中国神车”之后一直被揣测的航运央企整合正渐行渐近。
  ===本文导读===          ===全文阅读===    从“中国神车”之后一直被揣测的航运央企整合正渐行渐近。8月7日晚间,、、、、五家航运央企所属上市公司集体宣布停牌,再度引发市场对航运央企整合的关注。  中远、中海系公司集体停牌  8月7日大盘普涨,其中航运板块表现尤为出色。分别隶属于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旗下的五家公司、中远航运、、中海发展、中海科技全部涨停。  而就在7日晚间,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海科技这五家航运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集体宣布将于10日起停牌,停牌理由是由于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  中国远洋、中远航运隶属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海科技则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因此,在公告发布后,市场对于中远、中海两家航运央企整合的猜测再度甚嚣尘上。  值得注意的是,7日有媒体报道称:“中远和中海两大航运央企拟于近日联合组建集团层面的改革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由五人组成,将于近期商讨两集团整合改革事宜并将在三个月内制定出初步的改革方案。”不过已经敲定重组方案的中海海盛则于9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未收到第二大股东中国海运关于上述报道的通知,公司不存在上述媒体报道提及的相关整合事宜。  航运央企重组预期再升温  虽然航运央企整合的消息尚未落定,但关于航运央企整合的预期却是早有预期。在南北车合并之后,航运就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对于“中国神车”之后“中国神运”接棒的预期更是热议不止。  分析师杨志清认为,航运业上市公司虽多为大型央企,但在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航运业中,我国央企不论从规模上还是服务上,与行业龙头相比,依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随着继续深化,成功的重组将明显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增厚公司利润,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航运央企的整合重组预期有望继续升温。  安信证券分析师徐彪表示,近期必有大动作出现,相关股票也是近期甚至下半年都必须把握的投资方向。他认为,6月中旬到7月中旬股市大调整,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落地受到拖延。但近期,中央高层以及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等都在集中吹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国企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地位。因此短线还可以关注建筑、钢铁、有色以及军工等领域的国企改革个股。(来源:华西都市报)
    近期,受A股重心大幅下移影响,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区域协同发展在内的诸多主题概念股集体出现回调,国资改革概念则成为支撑反弹行情的中流砥柱。随着国企改革“1+N”方案出台时间点临近,受此影响,中粮系等央企上市公司备受资金追捧。券商认为,国企改革近期或有大动作,相关股票是下半年重点把握的投资方向。  概念股再现涨停潮  上周,沪深两市箱体震荡,成交额极度萎缩,下滑至合计不足7000亿元,创出5个月新低。值得一提的是,央企改革指数逆势走强,8月4日涨幅达6.33%,居全部概念板块前列,其中、、、、、等20股集体涨停。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国有企业改革系列配套文件基本形成,而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经形成,将择日公布。事实上,除了央企改革试点外,近期各地都有政策出台,并相继开始改革,初见成效。  7月下旬以来,随着决策层和政府部门集中吹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A股市场相关标的受到追捧。而在香港市场,国企改革品种也备受青睐。伴随中远和中海两大航运央企商讨集团整合改革消息传出,8月7日当天中国远洋大涨13.56%报收4.94港元,中海集运则报收3.11港元,涨23.90%。同一天上述两家公司A股股价双双封至涨停,分别报收11.63元和8.73元。  统计显示,一周以来广东国资改革、央企重组、国资改革板块分别上涨6.16%、4.37%、3.70%,全部跑赢区间大盘涨幅,而且在板块涨幅榜中也位居前列。  紧盯后市投资机遇  上周“国企改革即将进入加速落地期”信号不断传出。据媒体报道,国企改革“1+N”方案随时可能出台,而此轮国企改革将以央企功能界定分类改革为基本前提,随之展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计划将各有侧重。  安信证券认为,包括央企兼并重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在内的资产运作领域大概率会超出预期,投资者应重点跟踪和把握。此外,混合所有制中关于提高资产证券化率的部分不会低于预期,外延式扩张的故事对投资者仍有足够吸引力。  该机构认为,未来央企兼并重组很可能围绕两个维度进行:一是针对外向型央企,力求通过兼并重组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避免央企之间的恶性竞争,热门个股有、、中国远洋等;二是针对内向型央企,兼并重组有利于这些企业从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的环境中走出来,提升集中度、率先做大,热门标的包括武钢、宝钢、中煤、神华等。  强调,国企改革是下半年最重要的事,深圳有望成为“排头兵”。年初,高层要求深圳在“四个全面”建设中增创优势、迈上新台阶。深圳国企改革总体目标是实现“五个突破”,建议重点关注产业布局优化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预计未来深圳国资国企改革加速,进一步提升投资者预期。其中,国有经济产业布局将向“一体两翼”领域集中,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圳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国资运营平台,预计会给多家上市公司带来投资机遇。(来源:中国证券报)
    7日晚间,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远航运四家公司同时公告停牌,原因均为接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通知。央企改革大幕似已揭开一角。  上证报记者分析超过50家央企的年中会议发现,在国企改革的“风口”上,近期密集召开的各大央企年中会议传递出下半年央企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向: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保增长成为下半年央企的首要目标;顺应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央企下半年创新、改革亮点多多;与之相随,央企资产证券化将向纵深推进。  保增长为首要目标  记者翻阅了50多家央企的年中会议报告及相关会议情况发现,“保增长”是大多数央企下半年首要目标。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王小康在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对集团来说,第一就是要稳增长,要多措并举做好收入和效益的增长。  这些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是,绝大多数央企上半年发展稳中有进,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部分亏损央企同比情况也明显好转,甚至部分业务扭亏为盈。其中,招商局集团整体经营在金融板块的带动下,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0.53亿元,同比增幅51.1%;实现利润总额239.03亿元,同比增幅47.7%;航天科工上半年营收、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15.5%、10.7%;即便是业绩持续不振的中铝公司,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也明显出现好转,铝业板块更是实现扭亏为盈。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渐大,但鉴于央企运营态势良好,结合接下来的产业升级、创新创业、国企改革等有利因素,央企下半年有望实现“保增长”目标。  创新成最大看点  在央企的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中,“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成为其创新的“标配”;二次创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亦可圈可点。  航天科工集团在下半年任务中明确提出,要融入产品服务定制化、产业互联网等新趋势,抓好“互联网+”应用、安全保密等工作。航天科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旗下现有、、、、、等上市平台。  中航工业总经理谭瑞松表示,要充分借助“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支持,加快思维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中航工业旗下目前有、、、、等诸多A股上市平台。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则在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集团将深入推进“三产一科创”(产融结合、产城联动、产网融合和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包括认真研究探索在北京设立“招商局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  值得关注的是,主动结合地方发展政策、产业方向,加快创新发展成为央企创新新模式。宝钢集团在谈及下一步工作时表示,将紧密结合国家创新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等战略实施;还将紧密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求,加快推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通过智慧制造、等加快推进传统钢铁业的转型升级。  而结合央企改革试点上市公司的改革路径与最新进展,资产置换、设立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成为良好路径。宝钢集团通过旗下华宝信托与上海临港集团联合发起成立了规模100亿元的临港产业园区开发基金,在助力科创中心建设的同时,探索行业转型之路。  “创新是下半年央企最大的看点。”一券商人士表示,“创新和新兴产业是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可为央企注入新活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下半年央企的相关布局值得关注。”   资产证券化向纵深推进  按照此前国资委设定的2015年央企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0%的目标,今年下半年央企资产证券化将向纵深推进。  分析人士表示,下半年央企资产注入、引入战投和员工持股等题材的投资机会可期。研报显示,国资证券化主流方式包括国资控股公司整体上市,国资控股公司主业资产上市,跨集团资产置换、借壳上市;央企资产证券化主要借助其上市平台进行资本运作,预期央企资产注入上市平台将是主要方式。  而高级策略分析师谢伟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半年央企、地方国企改革都值得期待,预计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将于下半年公布,地方国资改革方案也将陆续上报。谢伟玉认为,央企改革的逻辑是“做大做强做优”,对外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走出去,对内进行兼并重组。  宝钢集团在提及下一步工作时明确表示,将推进重组。在去产能化、提高产能集中度进程中,宝钢将加快推进改革,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勇于创新、加快转型发展。  恒天集团在资产整合方面已卓有成效,在接连卖壳中国服装(现)、、*后,目前旗下A股上市平台仅剩,兼营商用汽车、医疗设备、农用机械以及信托业务。恒天集团表示,接下来还将创新资本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事实上,一些央企已有所动作。7日晚间,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远航运四家公司同时公告停牌,原因均为接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通知;早在4月份,有关上述4家公司在大股东层面整合的消息就已传出,但彼时4家公司均发布了澄清公告,否认大股东间的整合。  5日晚间,五矿集团旗下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五矿集团正在筹划与公司有关的重大事项。目前五矿集团旗下尚有、、等上市平台。  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拆分资产挂牌新三板成为央企资产运作的新选择。中核控股表示,已就其下属中国同辅股份有限公司股改上市召开多次上市工作沟通会议,制定了多种可行性方案。中核控股积极推进板块深化改革工作,上半年开展了凯利公司新三板挂牌及浦原、黎话等股权多元化试点,并就挂牌新三板与进行了深入沟通。  中国电科于7月1日在上海召开中电科微波通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通公司”)创立大会,这是中国电科旗下今年首家股改获批企业。中国电科表示,此次股份制改革是微通公司借助上海市经信委和上海市科委的政策扶持机遇,完善公司资本结构、借助证券化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也为公司规范运作、申请新三板上市形成了基本框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来源:上海证券报)
  8月7日晚间,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远航运四家公司同时公告宣布停牌,原因均为接控股股东通知,其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此消息一出,又将本来火热的央企改革概念推上风口。国泰居安认为,大盘目前维持区间震荡的观点,以交易性机会的视角博取绝对收益,央企合并主题投资的交易性机会值得参与。
  分析称,央企改革主题沿市场预期边际变化最大的方向配置。央企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深水区”,虽然顶层设计方案会给央企改革以最终蓝图,但在方案公布之前,政策方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企一策”的改革思路也为选股提升了难度。博弈市场预期的变化可能比预判政策方向更为重要。市场目前对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同行业的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恶性竞争或者严重产能过剩的外向型行业和资源型行业的整合预期最高,或引发集中的主题机会。交运、机械、煤炭、建筑、建材、有色、石化、汽车和通信等行业主要受益。
  推荐,交运受益标的:中海海盛;机械推荐:;煤炭受益标的:;建材推荐:;建筑推荐:;有色受益标的:;石化受益标的:;汽车推荐:;通信推荐:.
  研报原文如下:
  国君策略戴康/罗雨/乔永远、交运郑武、机械吕娟、煤炭史江辉、建材鲍雁辛、建筑王永彬、有色刘华峰、石化肖洁、汽车王炎学、通信宋嘉吉
  事件:
  8月7日晚间,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远航运四家公司同时公告宣布停牌,原因均为接控股股东通知,其正在筹划重大事项。
  我们策略团队在6月23日最早提示了A股调整,目前维持区间震荡的观点,以交易性机会的视角博取绝对收益,央企合并主题投资的交易性机会值得参与。
  摘要:
  四家航运公司停牌推升央企改革预期。8月7日《经济参考报》等媒体报道,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两大航运央企拟于近日联合组建集团层面的“改革领导小组”,商讨两集团整合改革事宜并制定出初步的改革方案。央企整合一直是市场对央企改革预期的重点方向。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多位国家领导人都释放出央企重组“强强联合”指引信号的背景下,国资委和相关公司每一次的声明都成为引发市场对央企整合主题行情热情的催化剂。此次两集团下四家航运公司因为控股股东重大事项停牌,与之前市场预期的方向一致,并且和2014年南北车合并前的节奏类似。市场传言的证实引爆了航运央企整合的预期,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其他领域央企整合的进一步想象。
  央企整合继续稳步推进。央企间的整合和重组是国企改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筹划之中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应有进一步的规划。央企之间的整合一直以来都在稳步推进,2010年初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集团共有128家。经过几轮的整合,2014年央企集团的数量减少至114家。2015年中铁集团和国家电投的整合成立,使得这一名单进一步减少至112家。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此次如果顺利整合,将是这一趋势的延续。习近平主席7月调研时明确提出了国企改革的三条硬标准:即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可能是央企整合下一步推进的重点方向。(见7月23日报告《“硬标准”下的国企改革投资组合》)
  央企改革主题沿市场预期边际变化最大的方向配置。央企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深水区”,虽然顶层设计方案会给央企改革以最终蓝图,但在方案公布之前,政策方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企一策”的改革思路也为选股提升了难度。博弈市场预期的变化可能比预判政策方向更为重要。市场目前对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同行业的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恶性竞争或者严重产能过剩的外向型行业和资源型行业的整合预期最高,或引发集中的主题机会。交运、机械、煤炭、建筑、建材、有色、石化、汽车和通信等行业主要受益。
  央企合并主题投资的交易性机会值得参与。交运(郑武)受益标的:中海海盛;机械(吕娟)推荐:中国重工;煤炭(史江辉)受益标的:;建材(鲍雁辛)推荐:中国巨石;建筑(王永彬)推荐:葛洲坝;有色(刘华峰)受益标的:中色股份;石化(肖洁)受益标的:中国石化;汽车(王炎学)推荐:风神股份;通信(宋嘉吉)推荐:。参见国泰君安相关行业分析师个股报告。
  正文:
  1。央企改革预期再起(策略:乔永远/戴康/罗雨)
  周五晚上,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远航运四家公司同时公告宣布停牌,原因都是接控股股东通知,其正在筹划重大事项。
  四当日早些时候,《经济参考报》等媒体报道,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两大航运央企拟于近日联合组建集团层面的“改革领导小组”,商讨两集团整合改革事宜并制定出初步的改革方案。央企整合一直是市场对央企改革预期的重点方向。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多位国家领导人都释放出央企重组“强强联合”指引信号的背景下,国资委和相关公司每一次的声明都成为引发市场对央企整合主题行情热情的催化剂。此次两集团下四家航运公司因为控股股东重大事项停牌,与之前市场预期的方向一致,并且和2014年南北车合并前的节奏类似。市场传言的证实引爆了航运央企整合的预期,也将引发市场对于其他领域央企整合的进一步想象。
  央企间的整合和重组是国企改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筹划之中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应有进一步的规划。我们在4月29日报告《大国重器:央企改革受益标的全梳理》中已有分析。事实上,央企之间的整合一直以来都在稳步推进,2010年初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集团共有128家。经过几轮的整合,2014年央企集团的数量减少至114家。2015年中铁集团和国家电投的整合成立,使得这一名单进一步减少至112家。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此次如果顺利整合,将是这一趋势的延续。习近平主席7月调研时明确提出了国企改革的三条硬标准:即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可能是央企整合下一步推进的重点方向。我们在7月23日报告《“硬标准”下的国企改革投资组合》)已有相关梳理。
  央企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深水区”,虽然顶层设计方案会给央企改革以最终蓝图,但在方案公布之前,政策方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企一策”的改革思路也为选股提升了难度。博弈市场预期的变化可能比预判政策方向更为重要。市场目前对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同行业的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恶性竞争或者严重产能过剩的外向型行业和资源型行业的整合预期最高,这也是我们在近期路演中强调的方向。四公司停牌后会引发集中的风险偏好驱动的主题机会。交运、机械、煤炭、建筑、建材、有色、石化、汽车和通信等行业相关标的受益。推荐:中国重工/中煤能源/中国巨石/葛洲坝//中国石化/风神股份/中国联通。
  另外,第一批央企改革试点仍然是最具有市场共识的方向,也是改革落地确定性最高的方向,其中国资管理体制和混改的试点我们继续推荐:中国巨石//国投新集.
  2。可参与,莫当真。首选中海海盛(交运:郑武)
  两大航运集团重组点评—“可参与,莫当真”。首选非航运非国企的中海海盛,其次是不属于两大集团的:1,国企的问题从来都不是规模,而是体制;2,航运是全球开放竞争行业,分类合并或大一统对效率帮助不大;3,中国远洋与中海集运A股股价均接近同一公司港股3倍,估值不宜久留;4,可参与的原因在于央企整合总是势在必得,涉及A/H两地上市公司,我们预计方案有望给予投资者套利和撤退的机会;5,首选中海海盛(600896)的原因是公司已公告将转型为民营非航运股,且已澄清不参与此次重组,因此在其他公司停牌期间成为稀缺标的,我们近期行业调研后看好公司转型决心;6,其次利好招商轮船(601872),因为不参与两大集团重组所以无需停牌;7,重组预期或将蔓延至三大航空公司,但概率难以预判。
  3。中建材系有望继续领跑(建材:鲍雁辛)
  中建材系有望继续领跑:未来我们认为重心在央企整合和资产注入两个方面:
  1资产注入:我们继续推荐中国巨石及(贯穿全年独家品种)、、洛阳玻璃;
  2,央企整合:及中材集团具备合并的可能(提高行业集中度、解过剩产能),并考虑到中材集团水泥业务的同业竞争解决的整合承诺(今年9月7日到期),主要受益标的为、、;
  4。推荐中国石化、(石化:肖洁)
  央企合并主题下,我们推荐中国石化(600028)和上海石化(600688)。我们认为,无论是中石化中石油合并预期,还是中石化中海油合并预期,中国石化(600028)都是最好的投资标的,其一,中石化PB1.1倍远低于中石油(1.7倍),安全边际更高;其二,低下,资本开支大幅收窄,炼化业务盈利大幅改善,业绩超预期的概率大,现金流大幅好转支撑更高的分红比例。上海石化(600688)作为中石化控股下唯一市值500-1000亿的炼油企业,针对国内油气资产体量大的特征,更适合资本运作;另外上海石化(600688)作为低油价下炼化行业反转的最为受益的标的,业绩反转和超预期的确定性最强。
  5。重点推荐中国重工(机械:吕娟)
  机械吕娟团队:央企合并主题下,重点推荐中国重工。首先,船舶央企处于民船业绩见底与军船景气度持续提升的共振阶段,基本面最坏的时期即将过去,未来业绩弹性大。其次,南北船集团领导上半年对调,尽管上市公司层面否认合并预期,但是我们认为未来依然存在集团合并的可能性。最后,我们认为从资本运作层面来讲,2015年北船集团的资本运作更值得期待,重点推荐中国重工,其次是、、等。
  6。中煤能源受益(煤炭:史江辉)
  央企合并主题升温,推荐中煤能源。我们认为下半年煤炭行业最大投资机会就在于国企改革,我们对煤价的判断是1个月内继续下跌、年底前季节性旺季会有小幅反弹,因此行业比较难有基于价格逻辑的投资机会。从国企改革角度,煤企中大部分都是国企,而且运营效率较低,在目前行业经营困局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煤企参与国企改革积极性较高,下半年国企改革将是煤炭板块最大的投资热点。中煤能源国企改革的逻辑在于预期和合并,由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是煤炭行业脱困的毕竟之路,再加上央企里只有神华、中煤两家煤炭企业,我们认为合并概率较大,由于中煤运营效率低于神华、估值也低于神华,合并将明显提升中煤盈利能力以及估值。
  7。重点推荐葛洲坝(建筑:王永彬)
  国有建筑企业整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从解决同业竞争,提升海外经营能力逻辑角度来看可能存在三大整合方面:1、铁路施工领域-、,双方在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相互压价现象,整合可解决恶性竞争;2、水利水电建设领域-、中国能建,国内大型水利工程市场有限,双方合作可争取海外大型工程;3、上海本地基建-、,省属建筑施工资产,整合可避免同业竞争。
  但是从公司调研的反馈意见来看,是否进行整合及其时间点存在较大不确定,因此在建筑版块我们建议将“国企整合”作为阶段性主题,其中重点推荐葛洲坝(母公司能建集团整体上市稳步推进,子公司混合所有者改革显成效)、隧道股份(上海国企改革有望推动集团整体上市,地下管廊投资兴修为地下业务扩张带来契机),受益公司、.
  8。中色股份受益(有色:刘华峰)
  1,国企合并加速,利好行业。首先有利于加快去杠杆和产能出清,其次是加强国内企业海外资源获取和定价能力,最后是减少海外拿项目订单的恶性竞争。
  2,重点推荐中色股份.1)中色股份和海外订单较为类似,都是集中在海外矿山、冶炼项目的建设和服务,整合有利于降低恶性竞争。2)中色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的(HK:1258)主业为资源,2014年净利润11亿港币,市值仅为63亿港币,存在退市后注入中色股份的预期,将有效增厚中色股份的业绩。3)中色受益于一路一带,海外项目建设订单未来3年增速极高。其次推荐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但铝价见底的.
  9。风神股份受益(汽车:王炎学)
  央企改革之,首推确定性小市值轮胎行业龙头风神股份(600469),资产注入空间大,目标价30元,90%空间。
  推荐逻辑:
  1、估值足够安全,20倍以下PE,2倍PB以下。
  2、确定性强,公司公告在日前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公司隶属于中国化工集团,大股东收购了全球第五大轮胎倍耐力轮胎(法拉利、奥迪、沃尔沃、宝马等供应商),公司近日公告中国化工已与CF等当事方确定日作为本次收购的股权交割日。
  3、升值空间大,2倍以上,倍耐力2014年销售收入79亿美元,本次拟收购总金额71亿欧元,按照最低预期的卡客车商用车轮胎估值占25%,也有近100亿元的市值需要注入上市公司,对应公司目前市值60亿,也有2倍以上增值空间。
  10。首选中国联通(通信:宋嘉吉)
  通信行业国企改革首选中国联通。具体逻辑:1、十三五期间信息基建将成为新的投资方向,宽带中国、4G/5G将维持较高景气,持续投资必不可少;2、政府对运营商高密度的重复投资已给予关注,适度合并有望减少资本浪费;3、从2014年起,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通信行业,虚拟运营商、驻地网运营、IDC等相继开放,因此大家可以预期行业进一步开放。
  其次,我们建议关注地方国企的改革,相比央企,地方国企基本以提高管理层激励、放开外延并购为主。涉及标的为深圳特发集团旗下的(000070)、研究院旗下的(000851)和普天集团旗下的信(600776).
(责任编辑:DF101)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闻科技重组资产注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