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收益好的投资公司产品,信誉会不会相对于差一点?

当前位置: >
  像买基金一样买银行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提醒,普通投资者不宜盲目投资净值型理财产品,最好充分了解相关产品的属性,对产品投向有一定的认识后再选择。
  有信用背书、隐性担保,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但在资金面宽松的环境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难有好的表现。净值型理财产品则为投资者获取更高的收益提供了可能,在监管层引导下,净值型理财产品正逐渐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净值型理财产品与传统的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有何区别?又该怎么投资呢?
  1 现象
  银行争推净值型理财产品
  自&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产品相继问世,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灵活性、易申购赎回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市场资金面的宽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为了吸引客户的资金,银行不断加快理财业务转型。
  目前推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试点银行已经超过20家,并从国有、股份制等大中型银行延伸至少数大型城商行。
  以招商银行为典型,上半年该行加大净值型产品创设及发行,推进利率型产品净值化管理,截至上半年末,该行净值型产品规模4539.20亿元,较年初增长87.07%;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运作资金余额的比重为27.65%,较年初提升0.93个百分点。
  提升净值产品占比,扩大表外理财规模是今年理财业务的关键词。交通银行一季报表示,公司一季度发行了首款以新股申购为主题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将净值型产品列入今年的重点规划。
  目前,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占比仍然很小,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5月19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末,按照净值化产品(开放式与封闭式净值产品合计)/理财总规模估算,则净值化产品占比约5.74%,合计规模约8600亿元。
  但增长势头非常迅猛。2014年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中,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5607.5亿元,较2013年年末增长4079.7亿元,增幅达267.03%。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将与存款同质化,市场吸引力会有所下降。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是银行理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银行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率型向开放式净值型转化为大势所趋。& 上述报告指出。
  2 背景
  监管引导,向净值型过渡
  监管部门引导银行理财回归资管本质是促使银行理财转型的外在动力之一。去年12月底,中国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未来力求打破&隐形担保&与&刚性兑付&,引导商业银行发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同时,新规要求预期收益类产品计提50%风险准备金,该类产品发行成本将大幅增加,继而影响产品收益率,而净值型产品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仅为10%,发行成本大幅降低。因此去年部分银行开始大幅减少并入表内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规模,开始推行增加净值型理财产品和非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以减轻资本压力。
  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韩松也撰文表示,&客户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即客户所得实际收益,银行具有&隐性担保&职责,应该&刚性兑付&;而银行认为按照协议约定,产品投资风险应该&买者自负&。双方都认为自己不是风险的承担者,一旦风险真正发生,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声誉和正常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有时为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目标,通过资产池与其他理财产品进行内部交易,或通过理财产品之间的&收益输送&来实现较高的预期收益。同时银行为了控制风险,不得不放弃一些投资机会,投资者也就失去了获取高盈利的可能。净值型理财产品发展,不仅有利于打破刚性兑付,对于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也更为有利。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资本市场资金面宽松,市场利率下行,银行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收益受到影响,使得银行把投资标的转向权益类市场。根据2014年银行发行的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最高,为5.07%;其次是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为5.06%;最低为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为3.89%。
  3 对比
  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交易形式以封闭型为主,起息后都要进入封闭期,产品收益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告知并支付给投资者。
  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则与基金类似,投资者购买产品前无法预知产品实际收益率,收益以产品净值的形式定期公布。比如,假设投资者购买时产品的净值为1,到了下一个开放日,如果产品净值变为1.2,则投资者的收益就是1.2-1=0.2;如果净值变为0.9,则收益为0.9-1=-0.1,也就是亏损0.1。银行会根据签署的协议书,在每日、每周或者每月等固定日期公布净值,用户可以进行净值查询。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由于风险较低,也有预期收益率&刚性兑付&的不成文的保障。人们很少去关注产品的风险程度。但净值类产品则大大不同,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投资盈亏由投资者自负,这是一种打破刚性兑付的产品类型。比如一家银行两款产品,净值分别为1.4367元和0.6921元,也就是说有可能会亏损。
  目前,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基本都能到期兑付,银行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同时也享受了理财产品超过预期收益之上的超额收益。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在投资者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从流动性上看,一般的理财产品都会有投资期限,产品没到期,资金无法赎回;净值型理财产品,每周或每月都有开放日,申购赎回相对更灵活。
  产品门槛降低。根据要求,净值型产品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投资门槛下降至1万元。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通常为5万元。降低门槛后,对于手头资金有限的投资者,是开启银行理财的一个起点。
  净值型产品投资范围更加广泛,挂钩不同的市场,特别是一些高风险的市场,收益率和也比传统理财产品高,在市场行情比较好时,收益会比普通的理财产品要高,但行情不好时也可能亏损。
  类固定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一般都已经去掉了托管费、管理费、销售费等,是最终收益。比如1款1年期5%的产品,10万元的收益就是5000元。但净值类产品则和基金类似,在收取前三种费用的基础上,还要收取赎回费用。
  净值型产品的购买方式与普通银行理财产品类似,可在网点、网上银行、手机等多种渠道购买。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来源:东方财富网
关键词:净值型理财产品 权益类市场
  像买基金一样买银行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提醒,普通投资者不宜盲目投资净值型理财产品,最好充分了解相关产品的属性,对产品投向有一定的认识后再选择。
...  这个世界在高速变化,人们对创新些许已经失去一些敬畏感,被人们每天挂在嘴边,导致曾经清晰明了的事物慢慢变得混沌不清。其中就包括&P2P&这一概...
  美国加息后A股大牛市?再等1-2年
  在打新资金回流、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的背景下,12月17日沪深股市稳步走高,其中后者录得2%以上的涨幅...  美联储重启加息进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正处于经济复苏的状态之中。市场上的机构也大体认同未来美国经济延续复苏状态,美元将继续走强的预测。因此,美元...  年底往往是&房贷族&考虑要不要提前还款的日子。不过,《广厦时代》调查发现,今年准备提前还款的房贷族比以往少了很多。据银行工作人员透露,今...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金小茜)16日在京发布的《P2P互联网投资者行为调研白皮书》显示,随着互联网对理财市场的持续渗透,P2P(个...  在各种社交网络上,我们对&单身狗&似乎已经熟视无睹了。哼,你们以为只有你们可以对单身狗造成伤害吗,其实单身狗的存在足以搞个大新闻你们知道...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美联储正式宣布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这意味着美国将进入加息周期。美联...  以史为鉴方能明智。尽管眼下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与过去的几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大相径庭,但其中的规律仍有借鉴意义。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三点,美联储将...  2016猴年贺岁普通纪念币1月19号发行,面值10元,发行量2亿枚,依旧采取预约方式,每人限5枚。2016猴年贺岁普通纪念币怎么买?12月26日起3种预约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10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7210被浏览604722分享邀请回答1.1K6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361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标配工具,10倍提升你的理财收益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标配工具,10倍提升你的理财收益》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标配工具,10倍提升你的》 精选一一一妈妈说·出品这个标配的工具,开门见山:一一妈妈,你没搞错吧,货币,我还以为你要介绍什么呢。你可能会觉得货币基金我已经掌握了,但是你的银行账户很诚实,你今天可以花一两分钟,查看一下你的账户,有可能随便查一下,可能就会发现有一两万的钱,在哪里躺着睡大觉呢。为什么说货币基金是每的标配呢,因为他可以瞬间提高你的,从活期0.35%提高到年化4%左右。如果一万元,一年400元不是白送的,何乐而不为。今年上半年,走出了一条漂亮的曲线,收益一路狂奔到4%。关键是,随用随取的任性,年化4%,只要稍微勤快点,的门你已经迈入了。很多朋友是从开始认识货币基金的,一直存余额宝,但是有时候,又不敢大额放在货币基金上,其实还是对货币基金本质,安全不安全不太放心。1.先解决安全性问题。至于安全性,虽然货币基金名义上是不保本,但它所对象有多靠谱,大家看:根据《暂行规定》的规定,我国:现金;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剩余期限在三百九十七天以内(含三百九十七天)的债券;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中央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的货币市场工具。翻译一下上面的话,就是货币的对象基本上都是风险较低,信用较好的债券呀,商业银行之间短期内缺钱,互相借钱产生的利息。说道商业银行互相借钱,叫做银行拆借。今年为什么收益可以到达4%,也是和银行之间互相借钱玩有关系。这个叫做:。(Shibor)来看今年走势:所以货币基金一般都不会出现亏损情况,这点是可以放心的。2.其次是流动性好。可以作为应急来用,随便你任性想进就进,想出就出。更赞的是,货币基金进出买卖都是免费的,没有交易成本损耗。有T+1日确认赎回的。某些宝做到了T+0是自己资金做垫付,另外还有一点提醒,平日现金的开销,多选择用,然后规划好,这样和货币基金搭配来使用,大大提高自己手头现金的使用效率。3.收益秒杀掉市场很多其他工具。5万门槛,我刚刚扫了一眼,收益大多停留在3.5%上下。也不灵活。再次提醒家庭,其实我们平常没那么多应急事儿,很多时候,要有敢于放弃部分安全感的勇气,钱,不要想着短期就有急事要花掉。你把钱趴着活期,收益0.35%,几乎可以忽略,货币基金4%,是不是收益瞬间提高10倍。4.特殊时期,收益冲高。当市场钱紧的时候,会很可观,尤其是规模小的货基。今年市场,货基收益就尤为可观。货币基金优势说说具体购买。支付宝余额宝,不过有资金上限,25万,其实够用,除非你短期类家里需要用大量现金。目前7日年化收益在4.2%左右。今年来余额宝树大招风,限制比以往多。所以一一妈妈推荐大家可以直接,你查看一下你常用手机银行,一般都会有货币基金的推荐。比如招商银行博士A,目前7日年化收益4.28%。赎回最迟T+2到账。支付宝或者蚂蚁财富里,目前也不仅仅是天弘一只,还有好些,今天看了一眼,目前博时合惠货币(004137),年化是4.72%,赎回t+1到账。一一妈妈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在各大平台折腾,选择一个常用的银行,别让零钱闲置了,时不时查漏补缺一下你的账户,安排到货币基金上即可。昨天一一妈妈跟一个妹妹聊天,我问她,同样的钱如果能在河北买一个90平米的房子,在北京只能买一个30平米的房子,你选哪个?工作地点北京你会怎样选择呢?两个思维方向。一:及时享乐,宁愿放弃现有的工作,找一份离家稍近一点的公司上班,也不愿意忍受生活中暂时的不舒适,职业发展不如怎样生活的更舒适重要。二:看中的是购买商品的价值和未来发展空间,延迟满足,甚至可以卧薪尝胆数十年,就为积攒原始资本,获得成为富人的第,厚积薄发,等待机会的来临。对自身的发展也非常重视,重视发展前景,不会随意因为外界条件而放弃机会!小伙伴们可以体会一下,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看看你现在是哪种思维方式?今天文章欢迎大家多多点赞留言,和一一妈妈互动,等你哟。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家庭CFO第一堂理财课》长按下方二维码一一妈妈说理财,赚钱的秘密,手把手教你!微信ID:oneonemamilife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标配工具,10倍提升你的理财收益》 精选二余额宝们的“前辈”:美国货基普遍0.5%更爱周艾琳[对于而言,者更偏爱货基,而在美国,个人投资者更多投资ETF,尤其是股票型ETF,而机构则多投资于货基,但也主要是用来做现金管理工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MoneyMarketFund)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间经历了两次重大“危机”,也经历了两次重大监管改革。危机后,美国货基规模和收益率都大幅下挫,如今普遍为0.5%~1%。相反,中国货基近年来不断放量,收益率接近美国的5~10倍。截至2017年3月末,中国货基管理达4.5万亿人民币(66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货基国家。2017年,第一季度末余额宝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增至165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另外两大货基。近期,市场也开始热议可能推出的中国货基监管新规,网传新规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基金禁止投AA+级以下的存单,AAA级以下存单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等。近日,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由原来的25万份调整为10万份,亦被业内认为这是应对潜在的后续新规要求适时做出的业务调整。作为中国余额宝的“前辈”,美国货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监管又如何与时俱进?美国老百姓(47.870, -0.07, -0.15%)也如中国一样,将货基作为主要现金理财工具吗?下,货基崛起在上世纪70年代,美联储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0%的上限,但通胀高企,银行存款面临实际利率为负的窘境。70年代,当时最大“教师年金”现金管理部主管鲁斯·本特和搭档亨利·布朗,提出了在保持高流动性条件下“让小额投资者享有大企业才能获得的回报率”的念头。1971年底美国储蓄,并于1972年初购买了30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为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诞生。银行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间的巨大差别,成为了货基发展的重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第一只真正具有“类现金”功能的货币基金出现在日。当时,美国富达集团推出的“富达日收益信”实施T+0交易,收益日日结转,并可签发支票。该基金推出仅7个月规模就超过了,占到当时零售型货币的1/4,可见这一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欢迎。此外,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货币市场工具组合的收益,也可据以签发支票。由于当时美国尚未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大多数州禁止银行对支票存款账户支付利息,外加美联储通过Q条款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的上限。因此,这一产品的推出,其实是给了中小投资者随时享受随市场波动收益更高的的机会。在过去,鉴于最低交易额门槛的限制,一般只有和大投资者才能进入这一市场,货基的诞生无疑是弘扬了一种“”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推进后,货基发展就停滞了吗?其实不然。当年仍不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外加几次冲击,反而助长了货基规模。美国货基总规模从1977年的不足40亿美元急增到1982年的2400亿美元,并在上首次超过了股票和。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再次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货基,其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之后1991年达到5000亿美元(储蓄存款9392亿美元),2001年达2.29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越储蓄存款总规模,在总资产中始终占比超过25%,投资者账户达到4720万个,占共同基金总账户的一半。几经危机,规模、收益下降鲜为人知的是,美国货基存在一个备受争议的做法——维持净值在以上的会计处理手法。1983年,美国证监会(SEC)允许货币市场基金放弃“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方法,把固定为每份基金1美元(2014年新规打破了这一做法)。然而,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进入90年代后,随着资本市场大发展,竞争的加剧、的频发也使美国货基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过净值跌破1美元的情况,这在美国被称为“breakthebuck”。一次发生在1994年,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另一次就是2008年。1994年,货币市场基金CommunityBankersUSGovernmentFund一直持有“可调节利率”(ARM),且头寸较集中。ARM的利率会定期根据在市场上的拆借成本调整。该货币基金主要面向的是,而不是个人投资者。这些“可调节”多为政府机构所发行,包括GinnieMae、FreddieMac等。这些政府机构在发行这些债券时承诺以更小的风险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兴业研究此前分析称,虽然这些证券定期重新“锚定”利率,但其在未来的市场价格仍然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调节利率抵押债券”因价格下跌,虽然其票息较高且会定期调整,但是市场参与者愿意出的买价仍大幅下降,使其整体风险甚至大于长期固息。而正好在1994年期间,,美国利率曲线在短期内平行上移,在一年内上行约200bp。这对于该基金的打击非常严重,直接使得其净值跌破1美元,最终引发亏损。2008年的那次冲击则来得更为猛烈,且对行业进行了彻底重塑。根据公开资料,在2008年危机发生时,美国货基ReservePrimaryFund持有的和商业票据共约7.85亿美元,占当时该基金资产的1.5%。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度导致美国庞大的商业票据市场陷入停滞,令市场瘫痪。由于雷曼兄弟的倒闭,ReservePrimaryFund持有的相关票据也随之丧失了价值。9月16日,基金净值跌破1美元至97美分。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立刻引发了疯狂的资金赎回潮。根据相关文件,在赎回发生之前,该基金共管理了620亿美元的资产,而在一周之内,投资者赎回申请高达600亿美元。该基金不得不临时向SEC申请停止接受投资者的赎回申请。同年9月19日,SEC启动临时担保计划,注入资金给当时另外几个货币基金,以保证它们的净值在1美元以上,但不幸的是ReserveManagementCompany并不在受保护的基金里。9月23日,穆迪下调了该公司旗下数只基金的。在赎回潮的重压下,董事会最终于当年9月29日投票决定开始基金程序。SEC还在2009年对ReserveManagementCompany的高管提起诉讼,罪名包括误导对于该基金的雷曼兄弟的认识。危机后,货基的规模有所下降。截至日,美国货基总资产约为26590亿美元。截至2015年末,美国货基总资产与全部银行存款之比约为24%。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收益率下降,这与危机后全球央行实行量化宽松(QE)、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有关。其间,有一些货基甚至出现了主动清盘的现象。最著名的案例就是2011年美国PayPal关闭旗下的货基。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1999年其便设立了账户余额货基(PayPalMoneyMarketFund),用户可以通过简单设置把其在账户中的余额放在货基中,赚取货币市场收益,与中国基于支付宝的“余额宝”模式类似。2002年,连续下调后,PayPal选择“强忍痛苦”,主动放弃大部分管理费用来维持货基收益率。但2008年之后,PayPal终于忍无可忍。美国实行QE,维持在0~0.25%的绝对低位,大多数货基公司通过放弃管理费用来维持货基组合不亏损,业绩也都很低,因此PayPal货基的收益优势丧失,规模也逐步缩水,PayPal最终在2011年主动选择将货币基金清盘。这种尴尬的案例还发生在日本。日,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政策,震惊全球,应声下滑,10年期及以下在今年以来均在0以下。原先货基还能牺牲管理费“委曲求全”,但当为负时,摆在货基面前的选择无非是两个——一是给投资人负收益,二是倒贴投资人钱。二者显然都不可持续。于是,三菱UFJ在2016年5月已停止了旗下货基的运营;同年9月和10月,野村公司、大和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停止运营旗下货基。较之90年代鼎盛时期20万亿日元的管理规模,如今仅存8000亿日元。监管打破“隐性担保”每一次危机也都是一次重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SEC对于此前并不重视的货基进行强势监管,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对原先的法案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修改。根据记者分析比较,2010年和2014年的修订在《1940年法》项下的《Rule2a-7》基础上,着重提高了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要求,例如缩短的平均期限、减少次级证券的投资比例、新增对每日和每周的流动性要求等,以达到降低和高风险比例的目的。《Rule2a-7》最初的目的在于,货币基金可以通过“摊销成本”的会计处理手法,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来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等。2010年的修改内容则主要为——货币基金必须把10%于现金、国债或者可以在1天以内转换为现金的证券;30%或以上的资产必须投在现金、国债,可以在一周以内转换为现金的证券,或者剩余期限在60天以内的其他券;20%或以上的资产必须投资于1周内到期的证券;禁止投资剩余超过120天的资产和剩余存续期超过45日的;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等。2014年的改革则可谓轰动全市场,因为该改革触动了一个“隐性担保”——货基必须采取浮动资产净值,不能再维持每单位1美元的固定价格。此外,每日NAV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调整(浮动NAV);货基董事会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增收流动性费用或者停止,条件是基金的流动性将到监管要求以下;货基的投资组合必须满足多元化要求而且向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公开更多信息等。华尔街某大型投行主管冯磊对称,主要是针对低风险高流通性货币基金(ultrariskaversionmoneymarketfunds),其主要投资于最优质公司债和免税货基,免税货基主要投资于高质量。新规要求这些基金抛弃隐性担保,即指机构投资者能够全额本金(即不低于票面价值),以及基金在出现危机时能够暂时停止资金赎回。“SEC主要希望防止在危机时发生挤兑。”冯磊称,新规将能增强一级市场基金的流动性缓冲,加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国际银行(BIS)当时就预计,货基监管改革将导致资金从优质货基转入政府货基,因为各方普遍认为后者更安全。BIS当时测算,在这几个季度中(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优质货基损失了约5550亿美元,但从政府货基获得约1400亿美元的回购资金。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货基主要分为免税货基和应税货基。前者只投资于免税证券,后者又分为政府货基和优质货基。政府货基只投资于美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发行的证券,优质货基则类似于我国的普通货基,投资范围更为广阔,商业票据是其重要。由于货基的同质性较强,能否投资商业票据及投资比例则成为货币市场基金之间收益差距的主要来源。中国爱货基,美国青睐ETF眼下,中国各类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维持在3.5%~4.4%之间,第一翻阅对比多家主要的美国货基后发现,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低于1%,多数实现年化收益率在0.5%以下,优质货基收益率高于政府货基。更令人诧异的是,2007年,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在4.5%左右,如今有些实现收益率仅0.1%,“如果按这个利率走下去,你的钱要在6000年后才能实现翻番。”RBC顾问MikeGeri表示。记者翻阅基金资料发现,例如,摩根大通优质货币基金年初至今收益率为0.43%,7日年化收益率为0.86%,年化收益率(过去一年)0.52%,其中存单占比达到43.9%,不可转让占比27.9%,其他再回购协议占比11%,国债占比1%。Fidelity货基年初至今收益率0.52%,年化收益率0.66%(过去一年),7日年化收益率0.97%,其中存单占比27.02%,不可转让定期存单占比5.89%,美国政府机构回购协议占比7.47%,国债占比2.52%。Vanguard联邦货基年初至今收益率0.3%,年化收益率(过去一年)0.46%,7日年化收益率0.95%,美国国库券占比64.5%,再回购协议占比18.5%。“在美国,个人投资货基门槛比中国高很多(多为1000美元起投)。”CEO王金龙对记者表示。但也有留学生对记者表示,美国中,有三个户口,分别是:储蓄、支票和货币市场基金,相互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网上银行转账。其中,货基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但取现的灵活性则略差一点,每个月都有转出次数和最低金额的限制。部分投资者把大部分流动资金放在货基中,以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更偏爱货基,而事实上,在美国,“个人投资者更多投资ETF(指数型基金),尤其是股票型ETF,而机构则多投资于货基,但也主要是用来做现金管理工具。”冯磊告诉记者。近年来,股票型ETF的收益率随着的八年牛市持续攀升,部分回报可达10%甚至更高,这也使得货基少得可怜的收益率更加黯然失色。(ICI)数据显示,美国的共同以普通家庭为代表。截至2015年,其89%的基金持有者为散户,持有资产近16万亿美元。在期限1年以上的长期中,散户持有者的比例更高,达到了95%。货基的散户持有人占比则相对较低,仅为12%。从不同类型ETF的规模来看,最受欢迎的是美国ETF。2015年底,其规模为5016亿美元,占比27%。国际化的投资需求也使得投资全球市场的ETF迅速壮大,其规模达到4750亿美元,占比23%,超过了债券与混合型ETF3440亿美元的水平。《标配工具,10倍提升你的理财收益》 精选三(原标题:余额宝们的“前辈”: 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0.5% 投资者更爱ETF)[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更偏爱货基,而在美国,个人投资者更多投资ETF,尤其是股票型ETF,而机构则多投资于货基,但也主要是用来做现金管理工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货币市场基金(MoneyMarketFund)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间经历了两次重大“挤兑危机”,也经历了两次重大监管改革。危机后,美国货基规模和收益率都大幅下挫,如今普遍年化收益率为0.5%~1%。相反,中国货基近年来不断放量,收益率接近美国的5~10倍。截至2017年3月末,中国货基管理资产总额达4.5万亿人民币(66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货基国家。2017年,第一季度末余额宝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增至165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另外两大货基。近期,市场也开始热议可能推出的中国货基监管新规,网传新规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基金禁止投AA+级以下的存单,AAA级以下存单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等。近日,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由原来的25万份调整为10万份,亦被业内认为这是应对潜在的后续新规要求适时做出的业务调整。作为中国余额宝的“前辈”,美国货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监管又如何与时俱进?美国老百姓也如中国一样,将货基作为主要现金理财工具吗?利率市场化下,货基崛起在上世纪70年代,美联储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0%的上限,但通胀高企,银行存款面临实际利率为负的窘境。70年代,当时最大养老基金“教师年金保险公司”现金管理部主管鲁斯·本特和搭档亨利·布朗,提出了在保持高流动性条件下“让小额投资者享有大企业才能获得的回报率”的念头。1971年底美国储蓄成立,并于1972年初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诞生。银行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间的巨大差别,成为了货基发展的重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第一只真正具有“类现金”功能的货币基金出现在日。当时,美国富达集团推出的“富达日收益信托”实施T+0交易,收益日日结转,并可签发支票。该基金推出仅7个月规模就超过了5亿美元,占到当时零售型货币基金资产的1/4,可见这一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欢迎。此外,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货币市场工具组合的收益,也可据以签发支票。由于当时美国尚未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大多数州禁止银行对支票存款账户支付利息,外加美联储通过Q条款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的上限。因此,这一产品的推出,其实是给了中小投资者随时享受随市场波动收益更高的浮动利率的机会。在过去,鉴于最低交易额门槛的限制,一般只有投资机构和大投资者才能进入这一市场,货基的诞生无疑是弘扬了一种“普惠理财”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推进后,货基发展就停滞了吗?其实不然。当年仍不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外加几次冲击,反而助长了货基规模。美国货基总规模从1977年的不足40亿美元急增到1982年的2400亿美元,并在总资产上首次超过了股票和债券共同基金。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再次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货基,其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之后1991年达到5000亿美元(储蓄存款9392亿美元),2001年达2.29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越储蓄存款总规模,在共同基金总资产中始终占比超过25%,投资者账户达到4720万个,占共同基金总账户的一半。几经危机,规模、收益下降鲜为人知的是,美国货基存在一个备受争议的做法——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的会计处理手法。1983年,美国证监会(SEC)允许货币市场基金放弃“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方法,把资产净值固定为每份基金1美元(2014年新规打破了这一做法)。然而,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进入90年代后,随着资本市场大发展,竞争的加剧、金融危机的频发也使美国货基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过净值跌破1美元的情况,这在美国被称为“breakthebuck”。一次发生在1994年,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另一次就是2008年。1994年,货币市场基金CommunityBankersUSGovernmentFund一直持有“可调节利率抵押债券”(ARM),且头寸较集中。ARM的利率会定期根据借款人在市场上的拆借成本调整。该货币基金主要面向的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这些“可调节利率债券”多为政府机构所发行,包括GinnieMae、FreddieMac等。这些政府机构在发行这些债券时承诺以更小的风险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兴业研究此前分析称,虽然这些证券定期重新“锚定”利率,但其在未来的市场价格仍然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调节利率抵押债券”因价格下跌,虽然其票息较高且会定期调整,但是市场参与者愿意出的买价仍大幅下降,使其整体风险甚至大于长期固息政府债券。而正好在1994年期间,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国利率曲线在短期内平行上移,在一年内上行约200bp。这对于该基金的打击非常严重,直接使得其净值跌破1美元,最终引发亏损。2008年的那次冲击则来得更为猛烈,且对行业进行了彻底重塑。根据公开资料,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美国货基ReservePrimaryFund持有雷曼兄弟的中期票据和商业票据共约7.85亿美元,占当时该基金资产的1.5%。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度导致美国庞大的商业票据市场陷入停滞,令短期融资市场瘫痪。由于雷曼兄弟的倒闭,ReservePrimaryFund持有的相关票据也随之丧失了价值。9月16日,基金净值跌破1美元至97美分。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立刻引发了疯狂的资金赎回潮。根据相关文件,在赎回发生之前,该基金共管理了620亿美元的资产,而在一周之内,投资者赎回申请高达600亿美元。该基金不得不临时向SEC申请停止接受投资者的赎回申请。同年9月19日,SEC启动临时担保计划,注入资金给当时另外几个货币基金,以保证它们的净值在1美元以上,但不幸的是ReserveManagementCompany并不在受保护的基金里。9月23日,穆迪下调了该公司旗下数只基金的评级。在赎回潮的重压下,董事会最终于当年9月29日投票决定开始基金清盘程序。SEC还在2009年对ReserveManagementCompany的高管提起诉讼,罪名包括误导投资人对于该基金的雷曼兄弟风险敞口的认识。危机后,货基的规模有所下降。截至日,美国货基总资产约为26590亿美元。截至2015年末,美国货基总资产与全部银行存款之比约为24%。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收益率下降,这与危机后全球央行实行量化宽松(QE)、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有关。其间,有一些货基甚至出现了主动清盘的现象。最著名的案例就是2011年美国PayPal关闭旗下的货基。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1999年其便设立了账户余额货基(PayPalMoneyMarketFund),用户可以通过简单设置把其在账户中的余额放在货基中,赚取货币市场收益,与中国基于支付宝的“余额宝”模式类似。2002年,美联储连续下调后,PayPal选择“强忍痛苦”,主动放弃大部分管理费用来维持货基收益率。但2008年之后,PayPal终于忍无可忍。美国实行QE,目标利率维持在0~0.25%的绝对低位,大多数货基公司通过放弃管理费用来维持货基组合不亏损,业绩也都很低,因此PayPal货基的收益优势丧失,规模也逐步缩水,PayPal最终在2011年主动选择将货币基金清盘。这种尴尬的案例还发生在日本。日,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政策,震惊全球,日本国债收益率应声下滑,10年期及以下国债收益率在今年以来均在0以下。原先货基还能牺牲管理费“委曲求全”,但当资产收益为负时,摆在货基面前的选择无非是两个——一是给投资人负收益,二是倒贴投资人钱。二者显然都不可持续。于是,三菱UFJ资产管理公司在2016年5月已停止了旗下货基的运营;同年9月和10月,野村资产管理公司、大和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停止运营旗下货基。较之90年代鼎盛时期20万亿日元的管理规模,如今仅存8000亿日元。监管打破“隐性担保”每一次危机也都是一次重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SEC对于此前并不重视的货基进行强势监管,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对原先的法案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修改。根据记者分析比较,2010年和2014年的修订在《1940年投资公司法》项下的《Rule2a-7》基础上,着重提高了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要求,例如缩短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减少次级证券的投资比例、新增对每日和每周的流动性要求等,以达到降低长期债券和高风险证券投资比例的目的。《Rule2a-7》最初的目的在于,货币基金可以通过“摊销成本”的会计处理手法,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来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等。2010年的修改内容则主要为——货币基金必须把10%资产投资于现金、国债或者可以在1天以内转换为现金的证券;30%或以上的资产必须投在现金、国债,可以在一周以内转换为现金的证券,或者剩余期限在60天以内的其他政府债券;20%或以上的资产必须投资于1周内到期的证券;禁止投资剩余存续期超过120天的资产和剩余存续期超过45日的次级债券;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等。2014年的改革则可谓轰动全市场,因为该改革触动了一个“隐性担保”——货基必须采取浮动资产净值,不能再维持每单位1美元的固定价格。此外,每日NAV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调整(浮动NAV);货基董事会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增收流动性费用或者停止基金赎回,条件是基金的流动性将到监管要求以下;货基的投资组合必须满足多元化要求而且向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公开更多信息等。华尔街某大型投行风控主管冯磊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基金新规主要是针对低风险高流通性货币基金(ultrariskaversionmoneymarketfunds),其主要投资于最优质公司债和免税货基,免税货基主要投资于高质量市政债券。新规要求这些基金抛弃隐性担保,即指机构投资者能够全额收回投资本金(即不低于票面价值),以及基金在出现危机时能够暂时停止资金赎回。“SEC主要希望防止影子银行在危机时发生挤兑。”冯磊称,新规将能增强一级市场基金的流动性缓冲,加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国际清算银行(BIS)当时就预计,货基监管改革预期将导致资金从优质货基转入政府货基,因为各方普遍认为后者更安全。BIS当时测算,在这几个季度中(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优质货基损失了约5550亿美元,但从政府货基获得约1400亿美元的回购资金。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货基主要分为免税货基和应税货基。前者只投资于免税证券,后者又分为政府货基和优质货基。政府货基只投资于美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发行的证券,优质货基则类似于我国的普通货基,投资范围更为广阔,商业票据是其重要种。由于货基的同质性较强,能否投资商业票据及投资比例则成为货币市场基金之间收益差距的主要来源。中国爱货基,美国青睐ETF眼下,中国各类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维持在3.5%~4.4%之间,第一财经记者翻阅对比多家主要的美国货基后发现,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低于1%,多数实现年化收益率在0.5%以下,优质货基收益率高于政府货基。更令人诧异的是,2007年,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在4.5%左右,如今有些实现收益率仅0.1%,“如果按这个利率走下去,你的钱要在6000年后才能实现翻番。”RBC财富管理顾问MikeGeri表示。记者翻阅基金资料发现,例如,摩根大通优质货币基金年初至今收益率为0.43%,7日年化收益率为0.86%,年化收益率(过去一年)0.52%,其中存单占比达到43.9%,不可转让定期存单占比27.9%,其他再回购协议占比11%,国债占比1%。Fidelity货基年初至今收益率0.52%,年化收益率0.66%(过去一年),7日年化收益率0.97%,其中存单占比27.02%,不可转让定期存单占比5.89%,美国政府机构回购协议占比7.47%,国债占比2.52%。Vanguard联邦货基年初至今收益率0.3%,年化收益率(过去一年)0.46%,7日年化收益率0.95%,美国国库券占比64.5%,再回购协议占比18.5%。“在美国,个人投资货基门槛比中国高很多(多为1000美元起投)。”海投金融CEO王金龙对记者表示。但也有留学生对记者表示,美国个人银行账户中,有三个户口,分别是:储蓄、支票和货币市场基金,相互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网上银行转账。其中,货基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但取现的灵活性则略差一点,每个月都有转出次数和最低金额的限制。部分投资者把大部分流动资金放在货基中,以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更偏爱货基,而事实上,在美国,“个人投资者更多投资ETF(指数型基金),尤其是股票型ETF,而机构则多投资于货基,但也主要是用来做现金管理工具。”冯磊告诉记者。近年来,股票型ETF的收益率随着美股的八年牛市持续攀升,部分回报可达10%甚至更高,这也使得货基少得可怜的收益率更加黯然失色。美国投资公司(ICI)数据显示,美国的共同基金市场以普通家庭为代表。截至2015年,其89%的基金持有者为散户,持有资产近16万亿美元。在期限1年以上的长期基金产品中,散户持有者的比例更高,达到了95%。货基的散户持有人占比则相对较低,仅为12%。从不同类型ETF的规模来看,最受欢迎的是美国大盘股ETF。2015年底,其规模为5016亿美元,占比27%。国际化的投资需求也使得投资全球市场的ETF迅速壮大,其规模达到4750亿美元,占比23%,超过了债券与混合型ETF3440亿美元的水平。本文来源:
作者:周艾琳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标配工具,10倍提升你的理财收益》 精选四今天,我们来聊聊“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的全称是“ 货币市场基金”,它是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的有价证券的一种。例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等。它的特点,一是流动性强,一般T+1就能到账了,最慢也就是T+2,而且有一些渠道还可以T+0,不过T+0一般就都有限额了。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安全。有多安全呢?跟银行存款差不多。ok,我们看,它流动性很好,流动性跟活期储蓄相差无几,又非常安全,那收益如何呢?现在活期存款的利率是0.35%,一年期定存利率是1.5%。而货币基金是多少呢?现在的货币基金有上百只,收益率各不相同,近一年里,收益率高的超过3.6%,低的也有2%,我们就按3%算,那也是一年期定存的2倍,活期利率的8.6倍。货币基金没有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成本很低。上个周六周日,在我的训练营上,我发现有的同学还有大笔资金放在存款上,而且放了很长时间,并且也没有很明确的目的,为什么放在存款上,原因可能就是不知道还能放哪?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今天跟大家讲讲货币基金。未来,大家就把定期存款束之高阁,现在存定期真的没有必要了。在我们的中,有一项规划叫做“现金规划”,就是我们要保留一笔资金,以备不时之需,金额大约在我们月支出的3-6倍。而这笔钱,除了少部分放在活期储蓄上之外,其他的我们就选几只货币基金投进去就好了。同时,我们再备几张信用卡,万一有紧急大额支出,用信用卡周转一下。万一还不够,我们也可以用,,等方式来救急。但这都是极个别的情况,大多数情况是,我们这笔钱应急资金可能很多年都不会动用。货币基金就相当于银行活期存款,只不过收益率要比银行活期和定期都要高。有了这个工具,可以说,我们跟定期存款基本就拜拜了。而大家以后也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只要工资发了,留够这个月要支出的钱,其他的资金马上就买成货币基金,至于这些钱以后想做什么安排,那想好了再说,反正货币基金1天左右就可以赎回到账。总之我们不能让钱闲着。那么呢?如果从收益率上来考虑,应该选择中等规模的货币基金,因为规模特别大的货币基金,收益率不容易做上去,而规模小的货币基金,虽然容易抓到收益率高的资产,但是一旦规模变大,收益就容易被摊薄。但是从安全性上来考虑,应该选,因为货币基金最重要的风险就是,万一有特别大额的赎回,小的货币基金就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而规模大的货币基金显然抗冲击性强。除了大小,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新旧。历史长的丰富,各方面运作都比较成熟,显然,我们应该选旧不选新。也非常方便,大家通过网银,手机银行,或者基金公司、金融机构的APP上都可以购买。总之,未来大家就别做定期储蓄了,活期上更不能放太多钱,养成习惯,一发工资,就先买成货币基金,别让钱闲着。↓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所有文章《标配工具,10倍提升你的理财收益》 精选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货币市场基金(MoneyMarketFund)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间经历了两次重大“挤兑危机”,也经历了两次重大监管改革。危机后,美国货基规模和收益率都大幅下挫,如今普遍年化收益率为0.5%~1%。相反,中国货基近年来不断放量,收益率接近美国的5~10倍。截至2017年3月末,中国货基管理资产总额达4.5万亿人民币(66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货基国家。2017年,第一季度末余额宝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增至165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另外两大货基。近期,市场也开始热议可能推出的中国货基监管新规,网传新规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基金禁止投AA+级以下的存单,AAA级以下存单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等。近日,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由原来的25万份调整为10万份,亦被业内认为这是应对潜在的后续新规要求适时做出的业务调整。作为中国余额宝的“前辈”,美国货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监管又如何与时俱进?美国老百姓也如中国一样,将货基作为主要现金理财工具吗?利率市场化下 货基崛起在上世纪70年代,美联储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0%的上限,但通胀高企,银行存款面临实际利率为负的窘境。70年代,当时最大养老基金“教师年金保险公司”现金管理部主管鲁斯·本特和搭档亨利·布朗,提出了在保持高流动性条件下“让小额投资者享有大企业才能获得的回报率”的念头。1971年底美国储蓄基金公司成立,并于1972年初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诞生。银行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间的巨大差别,成为了货基发展的重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第一只真正具有“类现金”功能的货币基金出现在日。当时,美国富达集团推出的“富达日收益信托”实施T+0交易,收益日日结转,并可签发支票。该基金推出仅7个月规模就超过了5亿美元,占到当时零售型货币基金资产的1/4,可见这一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欢迎。此外,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货币市场工具组合的收益,也可据以签发支票。由于当时美国尚未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大多数州禁止银行对支票存款账户支付利息,外加美联储通过Q条款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的上限。因此,这一产品的推出,其实是给了中小投资者随时享受随市场波动收益更高的浮动利率的机会。在过去,鉴于最低交易额门槛的限制,一般只有投资机构和大投资者才能进入这一市场,货基的诞生无疑是弘扬了一种“普惠理财”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推进后,货基发展就停滞了吗?其实不然。当年仍不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外加几次冲击,反而助长了货基规模。美国货基总规模从1977年的不足40亿美元急增到1982年的2400亿美元,并在总资产上首次超过了股票和债券共同基金。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再次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货基,其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之后1991年达到5000亿美元(储蓄存款9392亿美元),2001年达2.29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越储蓄存款总规模,在共同基金总资产中始终占比超过25%,投资者账户达到4720万个,占共同基金总账户的一半。几经危机 规模、收益下降鲜为人知的是,美国货基存在一个备受争议的做法——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的会计处理手法。1983年,美国证监会(SEC)允许货币市场基金放弃“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方法,把资产净值固定为每份基金1美元(2014年新规打破了这一做法)。然而,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进入90年代后,随着资本市场大发展,竞争的加剧、金融危机的频发也使美国货基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过净值跌破1美元的情况,这在美国被称为“breakthebuck”。一次发生在1994年,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另一次就是2008年。1994年,货币市场基金CommunityBankersUSGovernmentFund一直持有“可调节利率抵押债券”(ARM),且头寸较集中。ARM的利率会定期根据借款人在市场上的拆借成本调整。该货币基金主要面向的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这些“可调节利率债券”多为政府机构所发行,包括GinnieMae、FreddieMac等。这些政府机构在发行这些债券时承诺以更小的风险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兴业研究此前分析称,虽然这些证券定期重新“锚定”利率,但其在未来的市场价格仍然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调节利率抵押债券”因价格下跌,虽然其票息较高且会定期调整,但是市场参与者愿意出的买价仍大幅下降,使其整体风险甚至大于长期固息政府债券。而正好在1994年期间,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国利率曲线在短期内平行上移,在一年内上行约200bp。这对于该基金的打击非常严重,直接使得其净值跌破1美元,最终引发亏损。2008年的那次冲击则来得更为猛烈,且对行业进行了彻底重塑。根据公开资料,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美国货基ReservePrimaryFund持有雷曼兄弟的中期票据和商业票据共约7.85亿美元,占当时该基金资产的1.5%。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度导致美国庞大的商业票据市场陷入停滞,令短期融资市场瘫痪。由于雷曼兄弟的倒闭,ReservePrimaryFund持有的相关票据也随之丧失了价值。9月16日,基金净值跌破1美元至97美分。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立刻引发了疯狂的资金赎回潮。根据相关文件,在赎回发生之前,该基金共管理了620亿美元的资产,而在一周之内,投资者赎回申请高达600亿美元。该基金不得不临时向SEC申请停止接受投资者的赎回申请。同年9月19日,SEC启动临时担保计划,注入资金给当时另外几个货币基金,以保证它们的净值在1美元以上,但不幸的是ReserveManagementCompany并不在受保护的基金里。9月23日,穆迪下调了该公司旗下数只基金的评级。在赎回潮的重压下,董事会最终于当年9月29日投票决定开始基金清盘程序。SEC还在2009年对ReserveManagementCompany的高管提起诉讼,罪名包括误导投资人对于该基金的雷曼兄弟风险敞口的认识。危机后,货基的规模有所下降。截至日,美国货基总资产约为26590亿美元。截至2015年末,美国货基总资产与全部银行存款之比约为24%。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收益率下降,这与危机后全球央行实行量化宽松(QE)、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有关。其间,有一些货基甚至出现了主动清盘的现象。最著名的案例就是2011年美国PayPal关闭旗下的货基。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1999年其便设立了账户余额货基(PayPalMoneyMarketFund),用户可以通过简单设置把其在账户中的余额放在货基中,赚取货币市场收益,与中国基于支付宝的“余额宝”模式类似。2002年,美联储基准利率连续下调后,PayPal选择“强忍痛苦”,主动放弃大部分管理费用来维持货基收益率。但2008年之后,PayPal终于忍无可忍。美国实行QE,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0~0.25%的绝对低位,大多数货基公司通过放弃管理费用来维持货基组合不亏损,业绩也都很低,因此PayPal货基的收益优势丧失,规模也逐步缩水,PayPal最终在2011年主动选择将货币基金清盘。这种尴尬的案例还发生在日本。日,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政策,震惊全球,日本国债收益率应声下滑,10年期及以下国债收益率在今年以来均在0以下。原先货基还能牺牲管理费“委曲求全”,但当资产收益为负时,摆在货基面前的选择无非是两个——一是给投资人负收益,二是倒贴投资人钱。二者显然都不可持续。于是,三菱UFJ资产管理公司在2016年5月已停止了旗下货基的运营;同年9月和10月,野村资产管理公司、大和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停止运营旗下货基。较之90年代鼎盛时期20万亿日元的管理规模,如今仅存8000亿日元。监管打破“隐性担保”每一次危机也都是一次重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SEC对于此前并不重视的货基进行强势监管,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对原先的法案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修改。根据记者分析比较,2010年和2014年的修订在《1940年投资公司法》项下的《Rule2a-7》基础上,着重提高了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要求,例如缩短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减少次级证券的投资比例、新增对每日和每周的流动性要求等,以达到降低长期债券和高风险证券投资比例的目的。《Rule2a-7》最初的目的在于,货币基金可以通过“摊销成本”的会计处理手法,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来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等。2010年的修改内容则主要为——货币基金必须把10%资产投资于现金、国债或者可以在1天以内转换为现金的证券;30%或以上的资产必须投在现金、国债,可以在一周以内转换为现金的证券,或者剩余期限在60天以内的其他政府债券;20%或以上的资产必须投资于1周内到期的证券;禁止投资剩余存续期超过120天的资产和剩余存续期超过45日的次级债券;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等。2014年的改革则可谓轰动全市场,因为该改革触动了一个“隐性担保”——货基必须采取浮动资产净值,不能再维持每单位1美元的固定价格。此外,每日NAV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调整(浮动NAV);货基董事会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增收流动性费用或者停止基金赎回,条件是基金的流动性将到监管要求以下;货基的投资组合必须满足多元化要求而且向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公开更多信息等。华尔街某大型投行风控主管冯磊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基金新规主要是针对低风险高流通性货币基金(ultrariskaversionmoneymarketfunds),其主要投资于最优质公司债和免税货基,免税货基主要投资于高质量市政债券。新规要求这些基金抛弃隐性担保,即指机构投资者能够全额收回投资本金(即不低于票面价值),以及基金在出现危机时能够暂时停止资金赎回。“SEC主要希望防止影子银行在危机时发生挤兑。”冯磊称,新规将能增强一级市场基金的流动性缓冲,加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国际清算银行(BIS)当时就预计,货基监管改革预期将导致资金从优质货基转入政府货基,因为各方普遍认为后者更安全。BIS当时测算,在这几个季度中(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优质货基损失了约5550亿美元,但从政府货基获得约1400亿美元的回购资金。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货基主要分为免税货基和应税货基。前者只投资于免税证券,后者又分为政府货基和优质货基。政府货基只投资于美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发行的证券,优质货基则类似于我国的普通货基,投资范围更为广阔,商业票据是其重要投资品种。由于货基的同质性较强,能否投资商业票据及投资比例则成为货币市场基金之间收益差距的主要来源。中国爱货基 美国青睐ETF眼下,中国各类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维持在3.5%~4.4%之间,第一财经记者翻阅对比多家主要的美国货基后发现,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低于1%,多数实现年化收益率在0.5%以下,优质货基收益率高于政府货基。更令人诧异的是,2007年,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在4.5%左右,如今有些实现收益率仅0.1%,“如果按这个利率走下去,你的钱要在6000年后才能实现翻番。”RBC财富管理顾问MikeGeri表示。记者翻阅基金资料发现,例如,摩根大通优质货币基金年初至今收益率为0.43%,7日年化收益率为0.86%,年化收益率(过去一年)0.52%,其中存单占比达到43.9%,不可转让定期存单占比27.9%,其他再回购协议占比11%,国债占比1%。Fidelity货基年初至今收益率0.52%,年化收益率0.66%(过去一年),7日年化收益率0.97%,其中存单占比27.02%,不可转让定期存单占比5.89%,美国政府机构回购协议占比7.47%,国债占比2.52%。Vanguard联邦货基年初至今收益率0.3%,年化收益率(过去一年)0.46%,7日年化收益率0.95%,美国国库券占比64.5%,再回购协议占比18.5%。“在美国,个人投资货基门槛比中国高很多(多为1000美元起投)。”海投金融CEO王金龙对记者表示。但也有留学生对记者表示,美国个人银行账户中,有三个户口,分别是:储蓄、支票和货币市场基金,相互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网上银行转账。其中,货基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但取现的灵活性则略差一点,每个月都有转出次数和最低金额的限制。部分投资者把大部分流动资金放在货基中,以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更偏爱货基,而事实上,在美国,“个人投资者更多投资ETF(指数型基金),尤其是股票型ETF,而机构则多投资于货基,但也主要是用来做现金管理工具。”冯磊告诉记者。近年来,股票型ETF的收益率随着美股的八年牛市持续攀升,部分回报可达10%甚至更高,这也使得货基少得可怜的收益率更加黯然失色。美国投资公司(ICI)数据显示,美国的共同基金市场以普通家庭为代表。截至2015年,其89%的基金持有者为散户,持有资产近16万亿美元。在期限1年以上的长期基金产品中,散户持有者的比例更高,达到了95%。货基的散户持有人占比则相对较低,仅为12%。从不同类型ETF的规模来看,最受欢迎的是美国大盘股ETF。2015年底,其规模为5016亿美元,占比27%。国际化的投资需求也使得投资全球市场的ETF迅速壮大,其规模达到4750亿美元,占比23%,超过了债券与混合型ETF3440亿美元的水平。《标配工具,10倍提升你的理财收益》 精选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货币市场基金(MoneyMarketFund)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间经历了两次重大“挤兑危机”,也经历了两次重大监管改革。危机后,美国货基规模和收益率都大幅下挫,如今普遍年化收益率为0.5%~1%。相反,中国货基近年来不断放量,收益率接近美国的5~10倍。截至2017年3月末,中国货基管理资产总额达4.5万亿人民币(66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货基国家。2017年,第一季度末余额宝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增至165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另外两大货基。近期,市场也开始热议可能推出的中国货基监管新规,网传新规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基金禁止投AA+级以下的存单,AAA级以下存单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等。近日,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由原来的25万份调整为10万份,亦被业内认为这是应对潜在的后续新规要求适时做出的业务调整。作为中国余额宝的“前辈”,美国货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监管又如何与时俱进?美国老百姓也如中国一样,将货基作为主要现金理财工具吗?利率市场化下 货基崛起在上世纪70年代,美联储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0%的上限,但通胀高企,银行存款面临实际利率为负的窘境。70年代,当时最大养老基金“教师年金保险公司”现金管理部主管鲁斯·本特和搭档亨利·布朗,提出了在保持高流动性条件下“让小额投资者享有大企业才能获得的回报率”的念头。1971年底美国储蓄基金公司成立,并于1972年初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诞生。银行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间的巨大差别,成为了货基发展的重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第一只真正具有“类现金”功能的货币基金出现在日。当时,美国富达集团推出的“富达日收益信托”实施T+0交易,收益日日结转,并可签发支票。该基金推出仅7个月规模就超过了5亿美元,占到当时零售型货币基金资产的1/4,可见这一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欢迎。此外,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货币市场工具组合的收益,也可据以签发支票。由于当时美国尚未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大多数州禁止银行对支票存款账户支付利息,外加美联储通过Q条款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的上限。因此,这一产品的推出,其实是给了中小投资者随时享受随市场波动收益更高的浮动利率的机会。在过去,鉴于最低交易额门槛的限制,一般只有投资机构和大投资者才能进入这一市场,货基的诞生无疑是弘扬了一种“普惠理财”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推进后,货基发展就停滞了吗?其实不然。当年仍不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外加几次冲击,反而助长了货基规模。美国货基总规模从1977年的不足40亿美元急增到1982年的2400亿美元,并在总资产上首次超过了股票和债券共同基金。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再次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货基,其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之后1991年达到5000亿美元(储蓄存款9392亿美元),2001年达2.29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越储蓄存款总规模,在共同基金总资产中始终占比超过25%,投资者账户达到4720万个,占共同基金总账户的一半。几经危机 规模、收益下降鲜为人知的是,美国货基存在一个备受争议的做法——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的会计处理手法。1983年,美国证监会(SEC)允许货币市场基金放弃“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方法,把资产净值固定为每份基金1美元(2014年新规打破了这一做法)。然而,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进入90年代后,随着资本市场大发展,竞争的加剧、金融危机的频发也使美国货基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过净值跌破1美元的情况,这在美国被称为“breakthebuck”。一次发生在1994年,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另一次就是2008年。1994年,货币市场基金CommunityBankersUSGovernmentFund一直持有“可调节利率抵押债券”(ARM),且头寸较集中。ARM的利率会定期根据借款人在市场上的拆借成本调整。该货币基金主要面向的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这些“可调节利率债券”多为政府机构所发行,包括GinnieMae、FreddieMac等。这些政府机构在发行这些债券时承诺以更小的风险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兴业研究此前分析称,虽然这些证券定期重新“锚定”利率,但其在未来的市场价格仍然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调节利率抵押债券”因价格下跌,虽然其票息较高且会定期调整,但是市场参与者愿意出的买价仍大幅下降,使其整体风险甚至大于长期固息政府债券。而正好在1994年期间,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国利率曲线在短期内平行上移,在一年内上行约200bp。这对于该基金的打击非常严重,直接使得其净值跌破1美元,最终引发亏损。2008年的那次冲击则来得更为猛烈,且对行业进行了彻底重塑。根据公开资料,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美国货基ReservePrimaryFund持有雷曼兄弟的中期票据和商业票据共约7.85亿美元,占当时该基金资产的1.5%。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度导致美国庞大的商业票据市场陷入停滞,令短期融资市场瘫痪。由于雷曼兄弟的倒闭,ReservePrimaryFund持有的相关票据也随之丧失了价值。9月16日,基金净值跌破1美元至97美分。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立刻引发了疯狂的资金赎回潮。根据相关文件,在赎回发生之前,该基金共管理了620亿美元的资产,而在一周之内,投资者赎回申请高达600亿美元。该基金不得不临时向SEC申请停止接受投资者的赎回申请。同年9月19日,SEC启动临时担保计划,注入资金给当时另外几个货币基金,以保证它们的净值在1美元以上,但不幸的是ReserveManagementCompany并不在受保护的基金里。9月23日,穆迪下调了该公司旗下数只基金的评级。在赎回潮的重压下,董事会最终于当年9月29日投票决定开始基金清盘程序。SEC还在2009年对ReserveManagementCompany的高管提起诉讼,罪名包括误导投资人对于该基金的雷曼兄弟风险敞口的认识。危机后,货基的规模有所下降。截至日,美国货基总资产约为26590亿美元。截至2015年末,美国货基总资产与全部银行存款之比约为24%。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收益率下降,这与危机后全球央行实行量化宽松(QE)、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有关。其间,有一些货基甚至出现了主动清盘的现象。最著名的案例就是2011年美国PayPal关闭旗下的货基。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1999年其便设立了账户余额货基(PayPalMoneyMarketFund),用户可以通过简单设置把其在账户中的余额放在货基中,赚取货币市场收益,与中国基于支付宝的“余额宝”模式类似。2002年,美联储基准利率连续下调后,PayPal选择“强忍痛苦”,主动放弃大部分管理费用来维持货基收益率。但2008年之后,PayPal终于忍无可忍。美国实行QE,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0~0.25%的绝对低位,大多数货基公司通过放弃管理费用来维持货基组合不亏损,业绩也都很低,因此PayPal货基的收益优势丧失,规模也逐步缩水,PayPal最终在2011年主动选择将货币基金清盘。这种尴尬的案例还发生在日本。日,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政策,震惊全球,日本国债收益率应声下滑,10年期及以下国债收益率在今年以来均在0以下。原先货基还能牺牲管理费“委曲求全”,但当资产收益为负时,摆在货基面前的选择无非是两个——一是给投资人负收益,二是倒贴投资人钱。二者显然都不可持续。于是,三菱UFJ资产管理公司在2016年5月已停止了旗下货基的运营;同年9月和10月,野村资产管理公司、大和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停止运营旗下货基。较之90年代鼎盛时期20万亿日元的管理规模,如今仅存8000亿日元。监管打破“隐性担保”每一次危机也都是一次重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SEC对于此前并不重视的货基进行强势监管,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对原先的法案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修改。根据记者分析比较,2010年和2014年的修订在《1940年投资公司法》项下的《Rule2a-7》基础上,着重提高了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要求,例如缩短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减少次级证券的投资比例、新增对每日和每周的流动性要求等,以达到降低长期债券和高风险证券投资比例的目的。《Rule2a-7》最初的目的在于,货币基金可以通过“摊销成本”的会计处理手法,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来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等。2010年的修改内容则主要为——货币基金必须把10%资产投资于现金、国债或者可以在1天以内转换为现金的证券;30%或以上的资产必须投在现金、国债,可以在一周以内转换为现金的证券,或者剩余期限在60天以内的其他政府债券;20%或以上的资产必须投资于1周内到期的证券;禁止投资剩余存续期超过120天的资产和剩余存续期超过45日的次级债券;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等。2014年的改革则可谓轰动全市场,因为该改革触动了一个“隐性担保”——货基必须采取浮动资产净值,不能再维持每单位1美元的固定价格。此外,每日NAV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调整(浮动NAV);货基董事会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增收流动性费用或者停止基金赎回,条件是基金的流动性将到监管要求以下;货基的投资组合必须满足多元化要求而且向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公开更多信息等。华尔街某大型投行风控主管冯磊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基金新规主要是针对低风险高流通性货币基金(ultrariskaversionmoneymarketfunds),其主要投资于最优质公司债和免税货基,免税货基主要投资于高质量市政债券。新规要求这些基金抛弃隐性担保,即指机构投资者能够全额收回投资本金(即不低于票面价值),以及基金在出现危机时能够暂时停止资金赎回。“SEC主要希望防止影子银行在危机时发生挤兑。”冯磊称,新规将能增强一级市场基金的流动性缓冲,加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国际清算银行(BIS)当时就预计,货基监管改革预期将导致资金从优质货基转入政府货基,因为各方普遍认为后者更安全。BIS当时测算,在这几个季度中(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优质货基损失了约5550亿美元,但从政府货基获得约1400亿美元的回购资金。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货基主要分为免税货基和应税货基。前者只投资于免税证券,后者又分为政府货基和优质货基。政府货基只投资于美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发行的证券,优质货基则类似于我国的普通货基,投资范围更为广阔,商业票据是其重要投资品种。由于货基的同质性较强,能否投资商业票据及投资比例则成为货币市场基金之间收益差距的主要来源。中国爱货基 美国青睐ETF眼下,中国各类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维持在3.5%~4.4%之间,第一财经记者翻阅对比多家主要的美国货基后发现,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低于1%,多数实现年化收益率在0.5%以下,优质货基收益率高于政府货基。更令人诧异的是,2007年,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在4.5%左右,如今有些实现收益率仅0.1%,“如果按这个利率走下去,你的钱要在6000年后才能实现翻番。”RBC财富管理顾问MikeGeri表示。记者翻阅基金资料发现,例如,摩根大通优质货币基金年初至今收益率为0.43%,7日年化收益率为0.86%,年化收益率(过去一年)0.52%,其中存单占比达到43.9%,不可转让定期存单占比27.9%,其他再回购协议占比11%,国债占比1%。Fidelity货基年初至今收益率0.52%,年化收益率0.66%(过去一年),7日年化收益率0.97%,其中存单占比27.02%,不可转让定期存单占比5.89%,美国政府机构回购协议占比7.47%,国债占比2.52%。Vanguard联邦货基年初至今收益率0.3%,年化收益率(过去一年)0.46%,7日年化收益率0.95%,美国国库券占比64.5%,再回购协议占比18.5%。“在美国,个人投资货基门槛比中国高很多(多为1000美元起投)。”海投金融CEO王金龙对记者表示。但也有留学生对记者表示,美国个人银行账户中,有三个户口,分别是:储蓄、支票和货币市场基金,相互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网上银行转账。其中,货基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但取现的灵活性则略差一点,每个月都有转出次数和最低金额的限制。部分投资者把大部分流动资金放在货基中,以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更偏爱货基,而事实上,在美国,“个人投资者更多投资ETF(指数型基金),尤其是股票型ETF,而机构则多投资于货基,但也主要是用来做现金管理工具。”冯磊告诉记者。近年来,股票型ETF的收益率随着美股的八年牛市持续攀升,部分回报可达10%甚至更高,这也使得货基少得可怜的收益率更加黯然失色。美国投资公司(ICI)数据显示,美国的共同基金市场以普通家庭为代表。截至2015年,其89%的基金持有者为散户,持有资产近16万亿美元。在期限1年以上的长期基金产品中,散户持有者的比例更高,达到了95%。货基的散户持有人占比则相对较低,仅为12%。从不同类型ETF的规模来看,最受欢迎的是美国大盘股ETF。2015年底,其规模为5016亿美元,占比27%。国际化的投资需求也使得投资全球市场的ETF迅速壮大,其规模达到4750亿美元,占比23%,超过了债券与混合型ETF3440亿美元的水平。《标配工具,10倍提升你的理财收益》 精选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货币市场基金(MoneyMarketFund)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间经历了两次重大“挤兑危机”,也经历了两次重大监管改革。危机后,美国货基规模和收益率都大幅下挫,如今普遍年化收益率为0.5%~1%。相反,中国货基近年来不断放量,收益率接近美国的5~10倍。截至2017年3月末,中国货基管理资产总额达4.5万亿人民币(66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货基国家。2017年,第一季度末余额宝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增至165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另外两大货基。近期,市场也开始热议可能推出的中国货基监管新规,网传新规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基金禁止投AA+级以下的存单,AAA级以下存单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等。近日,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由原来的25万份调整为10万份,亦被业内认为这是应对潜在的后续新规要求适时做出的业务调整。作为中国余额宝的“前辈”,美国货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监管又如何与时俱进?美国老百姓也如中国一样,将货基作为主要现金理财工具吗?利率市场化下 货基崛起在上世纪70年代,美联储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0%的上限,但通胀高企,银行存款面临实际利率为负的窘境。70年代,当时最大养老基金“教师年金保险公司”现金管理部主管鲁斯·本特和搭档亨利·布朗,提出了在保持高流动性条件下“让小额投资者享有大企业才能获得的回报率”的念头。1971年底美国储蓄基金公司成立,并于1972年初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诞生。银行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间的巨大差别,成为了货基发展的重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第一只真正具有“类现金”功能的货币基金出现在日。当时,美国富达集团推出的“富达日收益信托”实施T+0交易,收益日日结转,并可签发支票。该基金推出仅7个月规模就超过了5亿美元,占到当时零售型货币基金资产的1/4,可见这一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欢迎。此外,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货币市场工具组合的收益,也可据以签发支票。由于当时美国尚未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大多数州禁止银行对支票存款账户支付利息,外加美联储通过Q条款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的上限。因此,这一产品的推出,其实是给了中小投资者随时享受随市场波动收益更高的浮动利率的机会。在过去,鉴于最低交易额门槛的限制,一般只有投资机构和大投资者才能进入这一市场,货基的诞生无疑是弘扬了一种“普惠理财”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推进后,货基发展就停滞了吗?其实不然。当年仍不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外加几次冲击,反而助长了货基规模。美国货基总规模从1977年的不足40亿美元急增到1982年的2400亿美元,并在总资产上首次超过了股票和债券共同基金。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再次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货基,其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之后1991年达到5000亿美元(储蓄存款9392亿美元),2001年达2.29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越储蓄存款总规模,在共同基金总资产中始终占比超过25%,投资者账户达到4720万个,占共同基金总账户的一半。几经危机 规模、收益下降鲜为人知的是,美国货基存在一个备受争议的做法——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的会计处理手法。1983年,美国证监会(SEC)允许货币市场基金放弃“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方法,把资产净值固定为每份基金1美元(2014年新规打破了这一做法)。然而,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进入90年代后,随着资本市场大发展,竞争的加剧、金融危机的频发也使美国货基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过净值跌破1美元的情况,这在美国被称为“breakthebuck”。一次发生在1994年,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另一次就是2008年。1994年,货币市场基金CommunityBankersUSGovernmentFund一直持有“可调节利率抵押债券”(ARM),且头寸较集中。ARM的利率会定期根据借款人在市场上的拆借成本调整。该货币基金主要面向的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这些“可调节利率债券”多为政府机构所发行,包括GinnieMae、FreddieMac等。这些政府机构在发行这些债券时承诺以更小的风险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兴业研究此前分析称,虽然这些证券定期重新“锚定”利率,但其在未来的市场价格仍然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调节利率抵押债券”因价格下跌,虽然其票息较高且会定期调整,但是市场参与者愿意出的买价仍大幅下降,使其整体风险甚至大于长期固息政府债券。而正好在1994年期间,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国利率曲线在短期内平行上移,在一年内上行约200bp。这对于该基金的打击非常严重,直接使得其净值跌破1美元,最终引发亏损。2008年的那次冲击则来得更为猛烈,且对行业进行了彻底重塑。根据公开资料,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美国货基ReservePrimaryFund持有雷曼兄弟的中期票据和商业票据共约7.85亿美元,占当时该基金资产的1.5%。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度导致美国庞大的商业票据市场陷入停滞,令短期融资市场瘫痪。由于雷曼兄弟的倒闭,ReservePrimaryFund持有的相关票据也随之丧失了价值。9月16日,基金净值跌破1美元至97美分。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立刻引发了疯狂的资金赎回潮。根据相关文件,在赎回发生之前,该基金共管理了620亿美元的资产,而在一周之内,投资者赎回申请高达600亿美元。该基金不得不临时向SEC申请停止接受投资者的赎回申请。同年9月19日,SEC启动临时担保计划,注入资金给当时另外几个货币基金,以保证它们的净值在1美元以上,但不幸的是ReserveManagementCompany并不在受保护的基金里。9月23日,穆迪下调了该公司旗下数只基金的评级。在赎回潮的重压下,董事会最终于当年9月29日投票决定开始基金清盘程序。SEC还在2009年对ReserveManagementCompany的高管提起诉讼,罪名包括误导投资人对于该基金的雷曼兄弟风险敞口的认识。危机后,货基的规模有所下降。截至日,美国货基总资产约为26590亿美元。截至2015年末,美国货基总资产与全部银行存款之比约为24%。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收益率下降,这与危机后全球央行实行量化宽松(QE)、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有关。其间,有一些货基甚至出现了主动清盘的现象。最著名的案例就是2011年美国PayPal关闭旗下的货基。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1999年其便设立了账户余额货基(PayPalMoneyMarketFund),用户可以通过简单设置把其在账户中的余额放在货基中,赚取货币市场收益,与中国基于支付宝的“余额宝”模式类似。2002年,美联储基准利率连续下调后,PayPal选择“强忍痛苦”,主动放弃大部分管理费用来维持货基收益率。但2008年之后,PayPal终于忍无可忍。美国实行QE,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0~0.25%的绝对低位,大多数货基公司通过放弃管理费用来维持货基组合不亏损,业绩也都很低,因此PayPal货基的收益优势丧失,规模也逐步缩水,PayPal最终在2011年主动选择将货币基金清盘。这种尴尬的案例还发生在日本。日,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政策,震惊全球,日本国债收益率应声下滑,10年期及以下国债收益率在今年以来均在0以下。原先货基还能牺牲管理费“委曲求全”,但当资产收益为负时,摆在货基面前的选择无非是两个——一是给投资人负收益,二是倒贴投资人钱。二者显然都不可持续。于是,三菱UFJ资产管理公司在2016年5月已停止了旗下货基的运营;同年9月和10月,野村资产管理公司、大和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停止运营旗下货基。较之90年代鼎盛时期20万亿日元的管理规模,如今仅存8000亿日元。监管打破“隐性担保”每一次危机也都是一次重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SEC对于此前并不重视的货基进行强势监管,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对原先的法案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修改。根据记者分析比较,2010年和2014年的修订在《1940年投资公司法》项下的《Rule2a-7》基础上,着重提高了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要求,例如缩短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减少次级证券的投资比例、新增对每日和每周的流动性要求等,以达到降低长期债券和高风险证券投资比例的目的。《Rule2a-7》最初的目的在于,货币基金可以通过“摊销成本”的会计处理手法,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来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等。2010年的修改内容则主要为——货币基金必须把10%资产投资于现金、国债或者可以在1天以内转换为现金的证券;30%或以上的资产必须投在现金、国债,可以在一周以内转换为现金的证券,或者剩余期限在60天以内的其他政府债券;20%或以上的资产必须投资于1周内到期的证券;禁止投资剩余存续期超过120天的资产和剩余存续期超过45日的次级债券;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等。2014年的改革则可谓轰动全市场,因为该改革触动了一个“隐性担保”——货基必须采取浮动资产净值,不能再维持每单位1美元的固定价格。此外,每日NAV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调整(浮动NAV);货基董事会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增收流动性费用或者停止基金赎回,条件是基金的流动性将到监管要求以下;货基的投资组合必须满足多元化要求而且向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公开更多信息等。华尔街某大型投行风控主管冯磊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基金新规主要是针对低风险高流通性货币基金(ultrariskaversionmoneymarketfunds),其主要投资于最优质公司债和免税货基,免税货基主要投资于高质量市政债券。新规要求这些基金抛弃隐性担保,即指机构投资者能够全额收回投资本金(即不低于票面价值),以及基金在出现危机时能够暂时停止资金赎回。“SEC主要希望防止影子银行在危机时发生挤兑。”冯磊称,新规将能增强一级市场基金的流动性缓冲,加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国际清算银行(BIS)当时就预计,货基监管改革预期将导致资金从优质货基转入政府货基,因为各方普遍认为后者更安全。BIS当时测算,在这几个季度中(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优质货基损失了约5550亿美元,但从政府货基获得约1400亿美元的回购资金。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货基主要分为免税货基和应税货基。前者只投资于免税证券,后者又分为政府货基和优质货基。政府货基只投资于美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发行的证券,优质货基则类似于我国的普通货基,投资范围更为广阔,商业票据是其重要投资品种。由于货基的同质性较强,能否投资商业票据及投资比例则成为货币市场基金之间收益差距的主要来源。中国爱货基 美国青睐ETF眼下,中国各类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维持在3.5%~4.4%之间,第一财经记者翻阅对比多家主要的美国货基后发现,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低于1%,多数实现年化收益率在0.5%以下,优质货基收益率高于政府货基。更令人诧异的是,2007年,美国货基收益率普遍在4.5%左右,如今有些实现收益率仅0.1%,“如果按这个利率走下去,你的钱要在6000年后才能实现翻番。”RBC财富管理顾问MikeGeri表示。记者翻阅基金资料发现,例如,摩根大通优质货币基金年初至今收益率为0.43%,7日年化收益率为0.86%,年化收益率(过去一年)0.52%,其中存单占比达到43.9%,不可转让定期存单占比27.9%,其他再回购协议占比11%,国债占比1%。Fidelity货基年初至今收益率0.52%,年化收益率0.66%(过去一年),7日年化收益率0.97%,其中存单占比27.02%,不可转让定期存单占比5.89%,美国政府机构回购协议占比7.47%,国债占比2.52%。Vanguard联邦货基年初至今收益率0.3%,年化收益率(过去一年)0.46%,7日年化收益率0.95%,美国国库券占比64.5%,再回购协议占比18.5%。“在美国,个人投资货基门槛比中国高很多(多为1000美元起投)。”海投金融CEO王金龙对记者表示。但也有留学生对记者表示,美国个人银行账户中,有三个户口,分别是:储蓄、支票和货币市场基金,相互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网上银行转账。其中,货基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但取现的灵活性则略差一点,每个月都有转出次数和最低金额的限制。部分投资者把大部分流动资金放在货基中,以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更偏爱货基,而事实上,在美国,“个人投资者更多投资ETF(指数型基金),尤其是股票型ETF,而机构则多投资于货基,但也主要是用来做现金管理工具。”冯磊告诉记者。近年来,股票型ETF的收益率随着美股的八年牛市持续攀升,部分回报可达10%甚至更高,这也使得货基少得可怜的收益率更加黯然失色。美国投资公司(ICI)数据显示,美国的共同基金市场以普通家庭为代表。截至2015年,其89%的基金持有者为散户,持有资产近16万亿美元。在期限1年以上的长期基金产品中,散户持有者的比例更高,达到了95%。货基的散户持有人占比则相对较低,仅为12%。从不同类型ETF的规模来看,最受欢迎的是美国大盘股ETF。2015年底,其规模为5016亿美元,占比27%。国际化的投资需求也使得投资全球市场的ETF迅速壮大,其规模达到4750亿美元,占比23%,超过了债券与混合型ETF3440亿美元的水平。《标配工具,10倍提升你的理财收益》 精选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期间经历了两次重大“挤兑危机”,也经历了两次重大监管改革。危机后,美国货基规模和收益率都大幅下挫,如今普遍年化收益率为0.5-1%。相反,中国货基近年来不断放量,收益率接近美国的5-10倍。截至2017年3月末,中国货基管理资产总额达4.5万亿人民币(66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货基国家。2017年,第一季度末余额宝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增至1,65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另外两大货基。近期,市场也开始热议可能推出的中国货基监管新规,网传新规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基金禁止投AA+级以下的存单,AAA级以下存单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等。近日,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由原来的25万份调整为10万份,亦被业内认为这是应对潜在的后续新规要求适时做出的业务调整。作为中国余额宝的“前辈”,美国货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监管又如何与时俱进?美国老百姓也如中国一样,将货基作为主要现金理财工具吗?利率市场化下,货基崛起在上世纪70年代,美联储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0%的上限,但通胀高企,银行存款面临实际利率为负的窘境。1970年代,当时最大养老基金“教师年金保险公司”现金管理部主管的鲁斯·本特和搭档亨利·布朗,提出了在保持高流动性条件下“让小额投资者享有大企业才能获得的回报率”的念头。1971年底美国储蓄基金公司成立,并于1972年初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诞生。银行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间的巨大差别,成为了货基发展的重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第一只真正具有“类现金”功能的货币基金出现在日。当时,美国富达集团推出的“富达日收益信托”实施T+0交易,收益日日结转,并可签发支票。该基金推出仅7个月规模就超过了5亿美元,占到当时零售型货币基金资产的1/4。可见这一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欢迎。此外,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货币市场工具组合的收益,也可据以签发支票。由于当时美国尚未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大多数州禁止银行对支票存款账户支付利息,外加美联储通过Q条款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的上限。 因此,这一产品的推出,其实是给了中小投资者随时享受随市场波动收益更高的浮动利率的机会。在过去,鉴于最低交易额门槛的限制,一般只有投资机构和大投资者才能进入这一市场 ,货基的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誉财富年收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