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微信水果交易群食易国际?

食育食育食育是连接万物的自然教育,亦是回归家庭的生活教育。关注专栏陈小龙 的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食育: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author&:&syoryu&,&content&:&\u003Cp\u003E昨天有个朋友问我,\u003Cstrong\u003E孩子是否必须接受食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认为是必须要,而且是早晚的事,甚至宜早不宜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生活中经常听到很多妈妈在考虑儿女饮食的时候,常常把营养、有机、专家甚至中医挂在嘴边,内容大多是经过好多不同来源辟谣后仍不消停的“告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觉得这恰恰是我们这代人成长经历中缺少食育的结果。因为以前信息闭塞,大家养儿育女的经验都是听上一辈人,不管对错都是唯一的权威。而今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被各种信息冲击,今天一个古方明天一个专家,多到不知道信谁,一句“宁肯信其有”就听之任之,而无有判断。正是这样对什么都一知半解,对什么都信一点,听之任之且长此以往,才容易出现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尤其当下各种商业广告不断的告诉我们营养就是健康,健康就是营养。如果真是这样,以后会不会大家就干脆吃一颗颗的营养素替代食物好了(其实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趋势)。果真如此,日本也不用早在11年前就颁布《食育基本法》来促进营养均衡与文化保育了。所以,说到底营养本身并不是健康,只有营养均衡、身心发展、自我与社交的平衡,才能带来真正全面的健康,这才是食育的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食育是怎么达到这些目的,我们从孩子需求的角度,来谈谈食育分别如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首先我们还是先讲讲营养,但我们关注的是孩子自己认识营养分类和摄入均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父母考虑自己并没有很全面的营养学知识,那么该如何让孩子具备基本的分类和均衡的营养学常识呢?这里推荐一个日本幼儿园里常用的方法,把所有的食物,按照他们能提供的主要营养分成三个大类,分别是:红色(蛋白质类-肉蛋豆制品等),可以变成血和肉;黄色(碳水化合物类-主食及淀粉等),可以变成热量和体力;绿色(纤维素与维生素类-水果蔬菜等),调整身体平衡。并在墙上圈出一个区域,分成三部分并刷上对应的颜色,然后会制作很多食物的卡片。每天做菜使用了什么样的材料,就把材料贴到对应的区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次吃饭呢,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食物,但是三个类的食物都要吃才行。所以慢慢孩子就掌握了基本的营养知识,也养成了均衡摄入的习惯。并且偶尔还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三类物质具体的作用。而红色区域的食物的蛋白质和钙可以让我们增强牙齿、增强骨头、增强鸡肉,黄色区域的食物的碳水化合物能让我们增强运动能力、增强思考能力,如绿色区域的食物的维生素可以让皮肤有光泽、眼睛明亮、增强抗病能力、克制不稳定的情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不是听起来让孩子自己选择食物也不必担心营养摄入不均衡了?但是这里也要提醒,山鸡蛋与普通鸡蛋、强钙牛奶与普通牛奶之间营养素的差异是极其微量的,而新鲜程度、农药激素抗生素残留、腐败病变实际上更为影响我们摄入后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孩子选择之前妈妈们还是要先把把关。\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如此看重营养,并非因为营养本身,而恰恰是看中我们摄入了足够的营养后对于孩子自然发展的支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孩子的自然发展不止是需要营养的摄入,与之对应的甚至是更重要的是使孩子身心均衡的发展。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概念——启蒙。听起来又是一个对家长的要求很高的领域,其实如果能恰当的使用食育作为工具,则对孩子启蒙起来反而不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我们在做饭之前,可以尽可能丰富的让孩子去感受完整的食物,比如洋葱不只是强烈的刺激气味,还有一层一层的结构,还有丰富的汁液,这些都是自然启蒙的良好素材,更不用说一年四季按时令与地区购买的食物,更是带有季节与生命关系的隐藏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我们在做饭之中邀请孩子来参与,并给予Ta充分的时间对食材进行探索,无论是掰断、碾碎还是挤压,不同的食材会给予不同的答案,在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让孩子充分体验探究与实验的过程,这不是在家里能开展的最好的科学启蒙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我们在家准备更多颜色、形状、材质的容器,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食物与容器,这不是最生活的艺术启蒙么?更不用说让孩子一起参与各种准备与收拾,让孩子理解家务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还有那些节日,为什么不叫孩子一起来准备呢?就像以前过年晚上大家一起包饺子的那种合作、交流、分享与团圆的幸福。所以食育本身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教育,恰恰在我们身边最普通的生活场景中,用教育的思维进行重新设计,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营养”,让孩子不但了解如何选择食物,更是为自己的成长做好准备。\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那对于孩子来说,学会自己均衡的摄入营养、通过食物对自己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启蒙就足够了么?并非如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部分,即与社会中其他人的链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下各种教育的理念、形式都在推崇小组合作、团队对抗、学生主导,我同意这些会对大部分孩子有积极良好的影响,但如果认真的观察其中的过程,会发现天生外向性格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更有优势,所以内向的孩子往往在这样的过程中反而不知所措。那我们再想想烹饪中最期待的部分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是我看到一堆有趣的食材?那我确实会开心与惊奇;\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是我装盘完成一道难度颇高的菜品?我确实会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与自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难道你没有邀请一个朋友来品尝你的菜品?恰恰是分享让我们的烹饪过程不只是埋头苦干,而是在别人说出“好吃”并且吃完舔盘子的时候那种难以言喻的时间减缓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最后这种感觉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对于社会交往方面的动力。而对于父母而言,没有什么比得上看着自己孩子笨手笨脚的弄了一桌半生不熟的菜更让人热泪盈眶的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的文化中对于烹饪与食用的过程中赋予了很多社交的含义,而我们成年人也常常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让孩子在食育中参与烹饪以及分享的过程,可以让孩子也有机会在这样的社交活动中对父母的社交行为进行观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父母的社交细节。\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当时我朋友问完我食育是不是必须的,我沉默了一下,脑中出现的就是上面这些描述中无数的破碎的画面,所以给出这个答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我看到了太多的同龄人不规律、不均衡的饮食带来的疾病与痛苦,见过太多我父母的一辈人直到去医院检查出“三高”才开始有意识的控制饮食,更是在给一群孩子共处的过程中看到太多自然常识的缺失、对于饮食的放纵与轻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在这些人能接受一套完整的食育,会不会能改变他们当下的窘境,我不知道。但我至少知道,绝对不会比现在更糟糕。因为我们都知道,会做饭的人往往更会享受其拥有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所以食育,说到底并不是为了食物或者教育,而恰恰是为了我们自己。\u003C\u002Fstrong\u003E即我们作为人的生存、发展与社交,难道你认为这些东西并不是人生所必须的东西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aa124d2723deb8fc42445c_b.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首发公众号:Danna食验室\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1:47:0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83cecab1e8c_r.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topics&:[{&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儿童教育&},{&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家庭教育&},{&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食物&}],&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column&:{&slug&:&shiyu&,&name&:&食育&},&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09:47:04+08:00&,&url&:&\u002Fp\u002F&,&summary&:&\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aa124d2723deb8fc42.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inline-img zh-lightbox-thumb\&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aa124d2723deb8fc42445c_r.jpg\&\u003E昨天有个朋友问我,\u003Cstrong\u003E孩子是否必须接受食育\u003C\u002Fstrong\u003E? 我认为是必须要,而且是早晚的事,甚至宜早不宜晚。 \u003Cstrong\u003E生活中经常听到很多妈妈在考虑儿女饮食的时候,常常把营养、有机、专家甚至中医挂在嘴边,内容大多是经过好多不同来源辟谣后仍不消停的“告诫”。\u003C\u002Fstrong\u003E我觉得这恰恰…&,&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2},&&:{&title&:&家庭食育指南:如何让餐桌充满吸引力?&,&author&:&syoryu&,&content&:&\u003Cp\u003E我是一张木桌子,我的木匠父亲在制造的时候和我说,我的出生是为了一个伟大的使命——我将成为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每一天,家里的每个人都会在我这相聚,一起享受美好的食物,我会见证一个家庭其乐融融的时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怀抱着希望等待着,有一天,有个看起来很斯文的男士决定带走我了。我去入了一个三口之家,刚进门就看到女主人一脸开心的拥抱着男主人,把我仔细的擦干净并且在桌面上放上了一个花瓶,认真的插了一枝花进去。一家三口愉快的在我这里享受了第一顿晚餐,我想起了木匠父亲说的话,我觉得我会在这个幸福家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家里来了一台超大的平板电视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电视机几乎和我一样大!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只是到了饭点,需要女主人把大家的注意力从电视机那转移回我这,可是,慢慢地,女主人再也不把一盘盘好吃的食物放在我身上,而是径直端到了电视前的茶几上了。其他人也会径直的走向沙发,围坐在茶几旁,享受着电视,而非盘子中的食物。甚至吃完了好久也都窝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不断变换的光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跟木匠父亲说的话不一样,我像是个多余的东西,又大、又占空间。女主人每次路过我身边,总是轻轻地皱一下眉头,让我不知所措,买回来的东西也经常随手就压在我身上。也忘了是哪一天,女主人路过我身边时,原本紧皱的眉头突然舒开了,眼睛一亮还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难道她终于记起了角落中的我,又要一家人围坐在我身旁享受美好的食物了么?我突然感觉又紧张又兴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后她把花瓶放到了茶几上,把一些用不到的箱子、盒子塞到了我的桌下,然后把热水壶、微波炉一股脑堆在了我身上。边堆还便说道——这样餐桌就能用起来了,嗯,感觉家里清爽多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em\u003E对很多家庭来说,餐桌变成了摆设——茶几成了餐桌的替代品,而餐桌成了置物架的替代品。\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为什么不在餐桌上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难道真的是电视把我们的家庭成员吸引走的么?我认为并不是。真正把我们的家庭成员从餐桌上赶走的恰恰是餐桌本身,或者说是餐桌旁的人造成的这一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成人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与孩子身上越来越重的课业压力,似乎在餐桌上一张嘴就是聊有没有好好学习、有没有认真完成作业。这个话题本身其实并不是问题,而恰恰暴露了背后父母与儿童之间共同语言的匮乏。父母觉得不能和孩子聊工作,孩子也不想和父母聊学习,好像除了工作与学习之外,并没有其他好聊的东西。而对于人最重要的“生活”,却并不在谈话的范畴中。餐桌变成了制造压力的地方,而茶几前的电视往往可以让家庭成员忽视这样的冷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基于成人工作的繁忙、压力大等问题,成人在食物的选择上也越来越倾向冻品、快餐以及现在很流行的送餐,所以出现在家庭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多的是深度加工的食品——不但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形状,味道也因为重盐重糖而掩盖一空。我们对食物的要求也在看电视的过程中越来越趋向于填饱肚子、简单粗暴的味蕾刺激、便于制作与收拾。其结果就是餐桌上的食物再也没有了“妈妈的味道”、“家传的做法”与新鲜期待的感觉。一个又有压力,有没有故事、有趣与期待的地方,当然会把我们驱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离开餐桌后常见的茶几就餐本身,其实也是有着大量难以预见的隐患的。已经有科学研究表明,当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我们的食量会有明显的提升,这是因为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更容易忽略胃部的感受,从而造成了过量进食。在很多家庭,这样的过量进食每天都在发生——又是高盐高糖高刺激的饮食与过量摄入同时发生,增加了太多我们患各种疾病的风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当我们习惯于以卷在沙发看电视、刷手机为主的来去排解每天的压力的时候,其实就等于我们拒绝了与家人的互动与沟通。这样的成员之间的冷漠会加剧,青春期与更年期的对立会更甚,代沟会更明显,并不是孩子难管了,而是家庭成员的关系淡薄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并不是我们被电视吸引,而是我们被现在家庭的餐桌文化给逼迫离开。所以要避免上述的情况,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现状,重建我们家庭的餐桌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如何重新回到餐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重建餐桌文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启我们的餐桌,而不是将餐桌变成一个置物架子。把餐桌变成一个家庭中具有家庭文化与充满趣味的一个角落,让每一次在这个餐桌上享用的过程,都充满了彼此尊重、温馨、分享与欢乐。那我们该如何重新回到餐桌呢?给大家一个简单的三步法,让我们的家庭重新回到餐桌边。\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一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围坐一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是为了愉快的享受美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我们的家庭成员,应该在吃饭的时候都围坐在餐桌旁,并建立一个小小的感谢食物的仪式(有点像日剧里的“开动啦!”),这个仪式可以根据不同家庭的不同情况进行设计,最好有一句引导语作为大家一起开始吃饭的口号。这样既有仪式感,让孩子意识到一定要大家一起吃饭,并且感谢食物,又会让孩子进入“吃饭模式”,从而可以放下电视、手机,专心和家人边聊聊天,边吃饭。如果发现孩子很喜欢,饭后也可以设计一个小仪式,有始有终,大人也是要一起的哟!\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二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围坐一起,是为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愉快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享受美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聊聊天是我们文化中在饭桌上最常做的事情,但聊天会可能引向不愉快的话题。所以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成人之间一定要先做一个明确的约定,就是在饭桌上不谈让任何人(包括家庭中的小成员)所不愉快的事。而另一个角度说,如果遇到不愉快的话题,不愉快的人也需要克制自己,不要让不愉快的氛围出现在饭桌上。从而减少来自于餐桌上不愉快的经历所带来的压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三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围坐一起,是为了愉快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享受美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关于美味,最美味的东西恰恰在于食物本身。在有孩子或者没有孩子的家庭中,我都建议更多的选择少加工的天然食材与不同的盛装美味的餐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少加工的天然食材会具有更多自然的色彩、形状,而且完整的吃一个食物,给予身体的营养素更为均衡。而且对孩子来说,更少加工的食物,给予孩子更多的感觉上的刺激(食物本身的口感、味道、风味等),而减少单纯味道上的刺激(咸、甜、辣等),可以让孩子建立更丰富的理解食材的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不同的餐具,与不同的食物进行搭配,从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艺术效果,从而刺激孩子对美的启蒙。另外独特的容器、工具(如筷子、勺子),孩子与其更容易建立情感上的连接,从而在我们餐桌仪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孩子进入“吃饭模式”,更专注也更愉悦的投入到吃的过程中。这样也能让孩子更容易关注到食材本身的味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也可以寻找更适合儿童的儿童餐桌,专门用于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一起吃饭时用,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孩子对于自己家庭文化的自豪感,与对其他人的分享期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开头被当作置物架的木餐桌,希望能被女主人重新解脱出来,成为家庭中的一员。也希望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也能从疲惫所带来的家庭冷漠的怪圈中,打破电视、手机的垄断而解脱出来。最后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会出生在一个倍受现代社会的重压而变得冷漠的家庭。希望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以围坐在一起,愉快的享受美味的家。\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39:0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39:0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83cecab1e8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家庭食育指南:被忽略的厨房与烹饪&,&author&:&syoryu&,&content&:&\u003Cp\u003E今天的文章,我们先进入干货的部分,在让孩子进入厨房协助你工作之前,务必需要确认以下几件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今天的工作的内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通常将工作内容分为四个基本部分,以此从易到难分别是食材观察、食材加工、食材烹饪(简单加热)、食材烹饪(复杂加热),具体建议如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食材观察,这主要是通过食材的观察,让孩子加深对食材的理解与感受,通常小朋友,\u003Cstrong\u003E只要具备集中的注意力就可以开始食材观察\u003C\u002Fstrong\u003E,但注意给小朋友之前需要帮助他清洗干净,另外就是不要给太小的,否则容易吞咽发生意外。\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食材加工,这个主要包括洗菜、摘菜、切成不同的大小粗细等,\u003Cstrong\u003E通常有抓握能力的小朋友,就可以开始协助完成这项工作\u003C\u002Fstrong\u003E,而到四五岁完全能控制抓握的力度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尝试独立胜任该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食材烹饪(简单加热),进入烹饪,就要涉及简单的加热工作了。这里的\u003Cstrong\u003E简单加热是指能定时定温的加热工具\u003C\u002Fstrong\u003E,如烤箱、电蒸笼等。这样的工具因为操作简单容易,所以基本上5、6岁的小朋友就可以协助本阶段的一些工作,而等到8、9岁学会认识数字与积累一些加热判断生熟的经验,就可以独立操作本步骤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食材烹饪(复杂加热),复杂加热的特点就是\u003Cstrong\u003E不容易控制加热的温度,比如任何用在煤气灶具上的锅、直接火烤或碳烤等\u003C\u002Fstrong\u003E。因为这样的加热需要有非常丰富的对于加热工具的判断能力与对食材充分均匀加热的判断能力与搅拌手法,所以建议8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协助完成本工作,通常10岁左右积累了足够多协助的经验后就可以尝试独立完成该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合适的工具与清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合适孩子使用的穿戴劳动保护用具、加工用具、烹饪用具,这点需要父母为孩子提前准备好。\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劳动保护用具是必须要买的,如\u003Cstrong\u003E围裙、套袖、帽子\u003C\u002Fstrong\u003E,建议这三件套要让孩子养成习惯佩戴,教给他们这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人也在每次烹饪的时候佩戴。\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然后是加工工具,如洗菜盆、切菜板、菜刀等等。首先\u003Cstrong\u003E洗菜盆建议按照孩子所能掌握的大小\u003C\u002Fstrong\u003E,以及你家儿童的厨房工作桌的高度进行购买。不能太高太深,否则清洗不便。也不能太浅否则容易溢出水。而\u003Cstrong\u003E切菜板建议购买整木菜板\u003C\u002Fstrong\u003E,不要购买拼接(质量问题,尤其是竹材),也可以考虑塑料菜板(易于清洁)。而\u003Cstrong\u003E菜刀建议购买安全菜刀\u003C\u002Fstrong\u003E,以塑料材质较为安全,在孩子熟练掌握后可以逐步考虑买金属菜刀。\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然后是烹饪用具,也就是加热用具。这点建议从容易的加热用具开始,如烤箱、电蒸笼。\u003Cstrong\u003E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工具的是否可以定时,以及是否可以定温\u003C\u002Fstrong\u003E。而不要选择那些只能设置大中小火的工具。蒸笼比较特殊,一般温度稳定,所以只要能定时就可以了。逐步在让孩子尝试一些复杂加热的锅等,但一定要有成人在旁协助,并且说明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锅内引燃迅速盖锅盖灭火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材料清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使用的食材及重量,这点就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了,大家在每次邀请孩子参与之前,一定要制作独立的材料清单和工具清单,这是为了孩子开始时进行材料和工具准备工作时,进行使用的。而烹饪过程才会用到下一步提到的食谱。所以\u003Cstrong\u003E在找到食谱之后,可以将其中的材料和工具单独抄写或者打印,用作与孩子一起烹饪之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清晰的制作流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少有三个要求:详细的步骤(最好是有示意图的)、精确的数量、关键的判断节点。\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详细的步骤,指的是\u003Cstrong\u003E一步一步需要如何去操作\u003C\u002Fstrong\u003E,最好有示意图这样可以有一些手法、关键细节的描述;\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精确的数量,中餐喜欢用少许、若干这些词,但是对于孩子刚接触烹饪,\u003Cstrong\u003E精确的量往往能给孩子更多的信心,也更容易保证成品的稳定性\u003C\u002Fstrong\u003E,何乐不为?\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关键的判断节点\u003C\u002Fstrong\u003E,这个是中餐食谱中较少描述的,所以家长可能要在这一点上费一些脑筋。比如如何判断蛋液搅拌的程度,如何判断某种食材的熟度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上边是实操建议\u003C\u002Fem\u003E--------\u003Cem\u003E下面就聊聊为什么孩子要进厨房与学烹饪\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觉得搞艺术是个天赋的事,其实不然。钢琴十年算是略有小成,绘画也是要从素描画线开始弄得蓬头垢面。一切艺术的基础在于对于某种艺术表达形式的基本元素的掌握,而往往这种基本功的积累少说几年,多则十几年。\u003Cstrong\u003E烹饪这个事也是一样,刀工、火候、温度和味道的变化、对食材属性的了解都是一个个需要不断的亲身体验从而不断改进的过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所以任何一道“妈妈的味道”,看似简单,实际上都是妈妈多年厨艺的一种浓缩的精华。所以作为食育中最核心的烹饪技能,确实是对这些基本功有要求的,所以想在家中开展食育首先要摆正心态的就是——\u003Cstrong\u003E即使孩子对烹饪充满了十分的兴趣,也不可能上来就独立的完成一盘美食,并且把厨房弄的整洁如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所以这个积累基本功的过程,恰恰也是一个孩子去了解食材、锻炼自己的手眼协调、体会不同口感与味道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u003Cstrong\u003E需要我们成人在一旁进行指导,并且帮助他去寻找适合他水平的食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可能有人看到这里会奇怪,我们是在把孩子培养成一名厨师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有意思,是不是我们让孩子听古典音乐学乐器就是希望这个孩子成为音乐家?我觉得并不是,学习艺术的过程是让孩子学会审美,学会发现美,而非要求孩子成为一名艺术大师。而\u003Cstrong\u003E学习烹饪的目的,恰恰是让孩子学会一门生活与自我照顾的技能\u003C\u002Fstrong\u003E,而非要求孩子成为一名烹饪大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的倾向,不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未来的前途,这样的教出的孩子可能确实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特长,但会不会存在着“成为一个人”的某些基本方面的缺失呢?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毫无疑问的是审美与生活是必要启蒙的内容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在烹饪的过程中,就像我们去承担任何一项家务工作一样\u003C\u002Fstrong\u003E,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而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收拾,在做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机会去以触摸、挤压、切拌、观察的方式与食材进行亲密的交流,最终再通过火、水这些自然中常见的元素,让食物变得美味而诱人——这难道不是厨房里的魔法?\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更神奇的是,食材的魔法最终装在风格各异的容器中,而\u003Cstrong\u003E品尝的人不必有任何学识、经验、智慧,便可以在品尝之后感叹盘中之物的美味\u003C\u002Fstrong\u003E。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体验么?就像一个手艺人一样用灵巧的双手制作,过程中就像一场化学实验一样缤纷多彩而小心翼翼,而最终的成品与开始的材料之间的差别就像一场盛大的魔术,本来平凡的食材变得香气迷人、秀色可餐。\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这样的一个结果,竟然不需要品尝的人了解与参与任何制作的过程,对方就可以非常直观的用舌头上的一万多个味蕾感受到那或轻盈、或厚重、或浓烈、或细腻的美味。还有什么比这盘美味,更适合去招待一个最要好的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所以会烹饪的孩子,不光会照顾自己,更擅长结交朋友。\u003Cstrong\u003E一个素未蒙面的陌生人,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都会让我戒备的心流出几滴口水,更不用说一个平常就交谈甚欢、志趣相投的好友,端出一盘精心烹制的佳肴,那种内心的温暖与感动会瞬间拉近两个人的距离\u003C\u002Fstrong\u003E。并且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下,大概聊什么都能聊的十分愉快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们常常以安全为由、以捣乱为由拒绝孩子进厨房。但实际上这样的\u003Cstrong\u003E阻止不但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恰恰也给家庭教育堵上了一条捷径\u003C\u002Fstrong\u003E。通过学习烹饪,孩子会在与食材大量的接触中建立基本的自然认知与思考,在不断的观察、加工、烹饪食材中去积累厨房里的基本功,在一次次帮厨的过程中建立准备与收拾的习惯,在一次次选择容器与布置餐桌中培养美感,并因为烹饪而在与人社交中把握主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所以厨房是家庭中最被低估的教育场所,没有之一。\u003Cstrong\u003E我们会在书房教孩子阅读与学习,我们会在院子里教孩子运动与勇敢,我们会在客厅中教孩子谈吐与待人接物,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孩子进入厨房,与家人一起开始这场有趣的烹饪魔法\u003C\u002Fstrong\u003E。而你难道不期待孩子学成之日,独自从厨房端出一盘精心调制并且心怀感恩的菜肴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Ps:\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据大家之前填写调查的水平,这次特别增加了实操建议,希望大家可以参考着进行家庭食育。\u003Cstrong\u003E另外微信群正在筹备中,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愿意在家进行食育的妈妈联盟\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们希望大家在群里分享经验与技巧,与我们一起探索家庭食育。另外大家看了文章之后\u003Cstrong\u003E已经开始实践的,就可以把一些问题、想法、建议分享在本文的评论中(右下角写评论)\u003C\u002Fstrong\u003E,可以给其他实行食育的家庭更多的支持。\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02:5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02:5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83cecab1e8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0},&&:{&title&:&我们的#家庭食育计划#&,&author&:&syoryu&,&content&:&\u003Cp\u003E最初开始研究食育时,看到国外那么多的项目都是在学校推广的,也就想学校是推广食育比较好的切入口与方向了。但是实地试了一段时间之后,更觉得食育终究是是要回归生活和家庭的。即使在学校做得再好也只是个过程,而让孩子回到家中依然能接受到优质的食育,才是根本。所以我们在改版前召集了十几位对家庭食育感兴趣的同伴,一起开始了家庭食育之旅。\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既然说到优质的食育,我还是想先谈谈我现在对食育的看法——食育是一种以食物为教材的生活形式,希望用教育的思维来去重新设计接触食物的过程。但和传统教育中的学科细分不同的是,食育是一种基于生活场景的,融合了自然、艺术、科学、家务等各个元素的,具有启蒙作用的生活方式。这虽然不是一种教育形式,但却具有教育的某些本质——启蒙、因材施教等,同时为教育增加了基于生活场景的元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我们会称之为“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但是我现在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更趋向于以人为本,食育本身也更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所以我现在喜欢称之为“教育生活”(教育回归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完这些抽象的理论,我们还是回来继续说说我们的家庭食育计划,并且和大家谈谈效果如何。\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先谈谈效果好了!\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很不错!我们家庭食育群的伙伴现在已经开始了尝试和家人、朋友协作食物的阶段,并且有一位朋友已经开始和儿子每周都一起做点吃的(当然也不排除本来人家儿子和妈妈经常做吃的),每次发到群里的照片都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要的家庭食育!”另外有超过1\u002F3的群成员也或多或少的开始尝试和家人、朋友协作过食物,超过1\u002F2的群成员坚持每天做早餐,并且进行基本的三色营养均衡的分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实话,第一次尝试家庭食育计划就得到这么好的成果是出乎我意料的,当然这也基于几个前提,一是关注我们公众号的朋友已经是原本关注有机农业、自然教育、食物与健康等领域的先觉者了,所以理念上接受起来自然是如鱼得水;二是本来大家都已经有了这个理念,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和大家一起捅破一层窗户纸,从理论落地变成一种具体的生活习惯。这些成果确切来说都是我们群里每位成员的理念、兴趣与坚持的结果,我当然很高兴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我的一点点助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再谈谈我们是怎么做的!\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我们每个周都会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大家回家坚持完成。比如我们第一周的小任务,就是坚持在家做早餐,刚开始只有零星几个成员会做,但慢慢的有超过半数的成员都会坚持每天在家做早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能大家会很奇怪,为什么家庭食育要从做早餐开始。但如果认真看过我之前写的\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u002Fs?__biz=MzA5NDMxNDM0Mw==&mid=&idx=2&sn=36e205ffb80d2ae564deb0bd&scene=21#wechat_redirect\&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日本政府坚持十年的事,会做成什么样?》\& class=\&\&\u003E《日本政府坚持十年的事,会做成什么样?》\u003C\u002Fa\u003E中关于评价日本食育基本法出台之后的效果,就会发现哪怕国家、专家、学者非常清楚早餐对于学习、工作的重要性,甚至不惜立法来去推动大家吃早餐,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如果能自己在家做早餐,往往能改善不吃早餐的习惯,而一天的学习与工作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改善。这就是每天一顿早餐的作用,里面不只是一种身体需要的营养的供给,坚持下去的人会慢慢的发现,这是家的一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这样每周一个不同的小任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实际上就已经改善了关于家庭食物生活的四个小习惯。虽然每一个都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如果这些小任务都能坚持下去,其互相之间也会产生促进作用。单单坚持了一个月,家庭食育就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改善,如果又过了一个月,不知不觉又养成了新的小习惯呢?我相信终究会逐步达成我们期望的“优质家庭食育”。\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我们接下来还会做什么?\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当然是分两步走,一步是继续开第二个、第三个家庭食育计划的群,让更多对食育感兴趣的人开始#家庭食育计划#!另一个事呢,就是和我们已有的群成员继续探索如何把#家庭食育计划#做的更好,能找到关于食物的更多可以改善的点,来去一起推动#家庭食育计划#,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2:59:3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59:3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6f968cd79cca2b3505144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周末荐书:《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author&:&syoryu&,&content&:&\u003Cp\u003E从开始了解食育到现在,看过了那么多资料,回过头来说要推荐关于食育的书,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本——\u003Cstrong\u003E《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u003C\u002Fstrong\u003E。与其说充满了食育实践技巧的干货,不如说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更多是食育观念的改变。如果你只准备画一点时间了解一下食育,或者如果通过一本书了解日本的食育,这本书就再合适不过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们通常关注食育的动机是来自于儿童的养育,更具体的说是对于“做什么给孩子吃比较好”的回答。但开始实际接触食育后的人都会发现,食育可不单单是营养,而是更多的涉及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与家庭、社会、自然信息的一种传承。我们从来不只是希望把孩子养育成一个健康的白胖小子,而是希望他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生活、会和自然和周围的他人相处的孩子。那么这本书的作者,日本的一个幼儿园园长,通过述说他在园内实践的食育,来回答了上面我们说的那些期待。\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本书结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在作者看来,这本书有三大部分的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对食育的思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过描述剩饭之战、试着牛奶等细节的故事来讲述一起吃饭的快乐,从观察婴儿吃饭等案例讲述食育如何引发孩子自身的能力,不要妨碍孩子的生长。\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食育的实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保育园(幼儿园)怎么建立食育环境?从调整孩子与炊事员的关系开始,营造食育空间(“待客之心”三要点),与食材的相会则可以让孩子运用五感,了解不同的食物和文化,也产生感谢的心情。\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为什么开始重视食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讲述日本的饮食文化和分享世界的食育案例,也从人类饮食特点(栽培、做饭、共食)讲享受“吃饭的快乐”才是适合人类的食育。\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本书亮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我们挑选一些这本书里面特别喜欢的部分和大家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关于挑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在儿童喂养中最常见的问题大概就是挑食了吧?那在幼儿园中,面对如此多的孩子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这本书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挑食问题真的重要么?我们在意挑食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如其强制把所谓有营养的东西塞进孩子的嘴里,不如引导孩子自己去选择摄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色均衡饮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我们一直在家庭食育计划中倡导的摄入均衡的方法就来自于本书。本书中有在幼儿园中是如何使用三色法的,而我们将这个方法的原则进行归纳提炼而应用于家庭,效果也不错哟。所以想知道三色法原本的应用场景与原理的,这本书里的这方面内容是不容错过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食材感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原本介绍全球食育的时候,有提到过法国很重视食材感知的内容,这本书里的这部分内容也同样能看出日本对此也颇为重视。 食物的颜色、形状、味道、气味、声音、感觉,都会影响孩子对一种食物的喜欢或厌恶,但是孩子是因为单纯的一层感觉而不去尝试,还是真实的对某种食物过敏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食材感知强调的是多方位的去感知食物,从而产生对于食物态度更多的可能。而不是因为单纯的气味、颜色就厌恶一种食物,而不曾去尝试。这本书里也对幼儿园的食材感知过程进行了介绍,很有趣。\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本书缺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嗯,由于能接触到的食育书不多,相比之下真的觉得这本很不错,但是非要说出一些“问题”的话,可能对于想要直接能实操指导食育开展的人来说,会觉得许些“不符国情”,例如没办法去改变幼儿与炊事员的关系,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生产、制作等环节中(真的没办法吗?!)和没有菜谱和所谓的营养指导干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如果想开始食育,买这本书当作入门书吧,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具体的食育方法,而在于一种正确的食育理念。\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ps:亚马逊上有试读和更多的内容摘要,可自行查看。\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0:12:2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12:2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261d78a8f975da9c43bd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0},&&:{&title&:&食育设计:万圣节玩南瓜&,&author&:&syoryu&,&content&:&\u003Cp\u003EHello,大小朋友,下周一晚上就会有人来敲你家的门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Knock,knock! Trick or treat!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除了捣蛋之外,还有什么有趣的习俗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一起吃呢?锵锵,当然不能错过最万圣节的食物——南瓜!\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先和大家讲一个南瓜先生的故事吧。(嘘!心急想看食育设计的可以跳过南瓜先生的故事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南瓜先生出生在菜园子里,他从小妈妈就对他说:“我们南瓜啊,长大了就要被吃掉,但是呢,有少数南瓜,会被做成南瓜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瓜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嗯,那些被做成南瓜灯的南瓜,都是最厉害的南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哇!最厉害的南瓜,那我肯定做不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谁说你做不到的,跟着我说,'我要成为最厉害的南瓜,我要变成一个南瓜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多久,南瓜妈妈就被摘走了,南瓜先生心里想,妈妈比我厉害多了,她可以变成南瓜灯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园子外的路灯嘿嘿地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有在万圣节前夕被摘下的南瓜才可以做南瓜灯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瓜先生听了非常伤心,他哭了一晚上。\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南瓜先生跟其他南瓜一样,在菜园子里慢慢长大,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女人来给他们浇水施肥,一个小男孩跟在她身边,摸摸南瓜们的脸,偶尔有几个比较成熟的南瓜被摘走外,就没什么特别的。生活就这么平平淡淡,一点也不离奇,一点都不厉害,南瓜先生差不多把南瓜灯这件事都忘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直到有一天,妈妈正在浇水时,小孩子撒娇说,“妈妈,你可以送我一个南瓜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行啊”妈妈头也没抬,“这些南瓜是要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卖了才有钱给你买好吃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后天就是万圣节了!”小男孩有点委屈,“别的小孩都有南瓜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瓜们听到了万圣节,又听到了南瓜灯,都兴奋得不得了。风出得呼呼响,仿佛也帮着南瓜们争先恐后地喊,“选我!选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妈妈什么都没说,叹了口气,就带着小男孩走了,只留下南瓜们还在议论纷纷。\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小男孩家很简朴,妈妈每天浇完水,就得走几里路去卖蔬菜,只有小男孩一个在家。小男孩看着窗外的孩子玩耍,虽然万圣节前夜还没到,但是已经有小朋友提着南瓜灯到处走了。看着那些南瓜灯,小男孩心里想,我也好想有一个南瓜灯,哪怕是拿园子里最小的那个南瓜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瓜先生听着园子外的热闹,看着小男孩,看着他眼睛里闪闪的光,心里忽然又冒出那个想法,“我想,我想变成一个南瓜灯!”要说以前,南瓜先生只会把这个当成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想法,但这一次,他真的想为小男孩,成为一个南瓜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第二天妈妈照常出去了,小男孩趴在窗前想,既然没有真的南瓜灯,那我就画一个吧!他拿出纸笔开始画起来。正当小男孩专心致志地画画时,园子里一些奇妙的事情正在发生!南瓜先生对风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风,我需要你的帮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其他的南瓜和泥土,还有对厨房的刀、蜡烛和火柴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需要你们的帮助!”\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忽然风呼呼地刮起来,其他的南瓜不断地摇晃南瓜先生,南瓜先生掉到地上,小草接住了他,南瓜先生又滚到了厨房,大刀把南瓜先生切开一个开口,把里面的瓤取出来,小刀给南瓜先生雕了眼睛、嘴巴,还有精美的花纹,蜡烛钻进南瓜先生的肚子,火柴点燃了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男孩的画也画好了,但忽然一阵风把画吹飞了。小男孩跟着画跑,想要把画抓回来。画被吹到了厨房,在南瓜灯前落下来,小男孩看到南瓜灯,非常惊喜,心想着这是妈妈悄悄送我的礼物!\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小男孩高兴去提着南瓜灯出去逛,因为小男孩的南瓜灯是最精美最漂亮的,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和小男孩一起走,他们一户户地敲别人的门,说着:“不给糖,就捣蛋!”那个晚上,小男孩提着南瓜灯,装着最多糖果回家了。这个时候妈妈回来了,小男孩飞奔着去拥抱了妈妈,妈妈看着小男孩的南瓜灯和糖果,虽然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是她从来没见过小男孩这么高兴,所以什么都没说。\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那天晚上,小男孩就一直点着南瓜灯睡觉,而南瓜先生看着熟睡的小男孩,有点明白为什么做成南瓜灯的南瓜是最厉害的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故事讲完了,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南瓜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南瓜的食育课程设计,主要集中在对食材的认知与感知部分。可以和自己的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大约合适的年龄为6岁~10岁,预计课程时间30min~60min。等到万圣节一起试试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课前准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两个不同品种的南瓜,刀、勺子、电子称(可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过程设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引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先问大家看过的南瓜是什么样的?(描述大、小、形状、颜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后将事前准备的两种尽量不同的南瓜展示出来,再询问。\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初步感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那你认为南瓜皮是什么样的?(皮的颜色?手感?可以吃么?跟香蕉皮一样可以剥开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瓜里面是什么样的?(肉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籽?籽的颜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展示南瓜内部的某部分,这是南瓜的哪部分?(选取几个不同部分的南瓜,让孩子猜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认知讨论\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成熟的南瓜是什么样的?(皮硬的?软的?什么颜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展示栗子南瓜(绿皮)、XX南瓜(软皮)等反差案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得出结论:皮硬或者某种颜色并不是南瓜成熟的唯一标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参与感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孩子自己掂量,猜测重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称重,南瓜实际重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得出结论:不同的南瓜重量是完全不同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故事结尾\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大家怎么吃?(炒南瓜、蒸南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今天是万圣节,女巫家是怎么吃南瓜的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哎?不对,等等,女巫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讲故事《万圣节的大南瓜》\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课后实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去菜市场数数有几种南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各自是什么样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买一种自己回家试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 试着画下来怎么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玩完整个游戏的小朋友,一定对南瓜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与感受,并且在未来每次吃南瓜的时候,都会回忆起这个有趣的过程。接下来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创造各种各样的南瓜食谱呢!\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万圣节和南瓜甜点食谱参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u002Fs?__biz=MzA5NDMxNDM0Mw==&mid=&idx=1&sn=a25a963fecf4c74ff56ceee&scene=21#wechat_redirect\&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女巫手指》\&\u003E《女巫手指》\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u002Fs?__biz=MzA5NDMxNDM0Mw==&mid=&idx=1&sn=0cacb3abbfe1#wechat_redirect\&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妖魔鬼怪饼干》\&\u003E《妖魔鬼怪饼干》\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u002Fs?__biz=MzA5NDMxNDM0Mw==&mid=&idx=1&sn=1ab06f51a80a4f8cb8f52&scene=21#wechat_redirect\&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南瓜马芬》\&\u003E《南瓜马芬》\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u002Fs?__biz=MzA5NDMxNDM0Mw==&mid=&idx=1&sn=ee9b7cad20adcabab171b3fc3c224885&scene=21#wechat_redirect\&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南瓜派》\&\u003E《南瓜派》\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u002Fs?__biz=MzA5NDMxNDM0Mw==&mid=&idx=1&sn=1ee7cab3e3c0cdff31cfe5&scene=21#wechat_redirect\&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冬日暖饮,南瓜牛奶》\&\u003E《冬日暖饮,南瓜牛奶》\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欢迎大家实践这个课程后和我们分享感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封面图片来源:《万圣节的大南瓜》绘本封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故事来源:《南瓜先生》是Danna从一个叫做《卡哚讲故事》的公众号里听到的故事的回忆稿,作者寻麦\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21:59:0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5:59:0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ab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不得设立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author&:&syoryu&,&content&:&\u003Cp\u003E这两天教育圈有个大新闻,内容是:10月31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继续审议《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草案)》(下称“草案”),这是该草案第三次审议。草案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同二审稿相比,草案增加了“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规定。(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新闻链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键句:\u003Cstrong\u003E 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句话大家通俗的看应该都懂,但是有一个词可能需要补充解释的一下“ 营利性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词还不好懂么?不就是不能赚钱么?通俗来讲也可以这么说,但是要想真搞清楚,这样的说法就有点简单粗暴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营利这个词少见,但是盈利我们经常见,经常听到什么公司会说“我们的盈利模式是XXX”,所以盈利模式的意思是如何产生扣出成本后的收入。而营利的意思是“谋求利润”,我们常常讲商业机构就是为了谋求利润的,所以“营利性”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以赚钱为第一位”。而对应着“营利”,我们自然就可以想到“非营利”,有着非营利性质的机构,就是“不以赚钱为第一位”。那以什么为第一位呢?可能我们很关注环境保护,那我们可能以环境保护为第一位的机构。而我们如果关注教育,就以教育为第一位的机构。而国内常常将“非营利性”的“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机构称之为公益慈善组织。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无论什么机构都需要资金进行运转,所以所有的机构都要“盈利”。商业机构就是经营收入,非营利机构也有捐赠收入,包括政府也需要税收。但是只有商业机构才将“谋求利润”作为第一位,所以称之为营利性机构。而包括政府及公立医院、学校、警察、消防、公益慈善组织在内的,都是非营利机构,其并不以赚钱为第一位,而另有其他的组织使命。这是性质上的差异(听起来高大上),简而言之——营利性机构(公司)的目的就是盈利后进行股东分红(资本收益),而非营利机构也有捐赠收入、(政府的)税收收入甚至营业性收入,但是这个收入只能用作支付项目成本、机构发展等,而不能进入个人腰包(明确的说是资本收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注意:这里的项目成本包括人员工资,是工资而不是分红,不是资本收益(通过投入资本而获得的分红)而是劳务收益(通过投入个人的劳动而获得的报酬)。\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释完“营利性”这个词,大家应该更明确的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 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u003Cstrong\u003E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以赚钱为第一位的民办学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那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2:09:5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09:5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ef333c1bab8fea83d462d87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3},&&:{&title&:&食育设计 | 广州深井古村的食物朋友&,&author&:&syoryu&,&content&:&\u003Cimg src=\&v2-a9e66b3a3df24fcd9941a7.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811\&\u003E\u003Cp\u003E立冬一周多了,广州还在努力捕捉初冬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个周日(11月6日)看到一个叫“食物朋友”的公众号发布一个“节气食物派对”的活动,反正周末没有安排,就带着好奇又无聊的心态,兴致勃勃一个人跑去参加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活动地点在深井古村(位于广州长洲的一座古村),我倒腾了两趟公交再加一次水巴才到达。在137路公交总站下来的时候,有种误入世外桃源的感觉,立刻让我想起台东的那个小渔村,简单、朴素、宁静,我愿有个小屋就此常住…...\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cbda89826cca34a09788.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p\u003E梦做完了,还是言归正传吧。活动的发起人木耳先生就参加活动的人都给自己起一个食物名字,结果红薯、西蓝花(外国友人)、禾苗、空心菜、柚子、辣椒…凑在了一起,开始了一天奇妙的旅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说广州的冬天不冷,叶菜在冬天也能茂盛生长,那么第一个环节便是参观有机菜园,和菜园主人包叔、木耳辨识与了解当季的蔬菜。菜园不是很大,边上还有个小鱼塘,菜园里有快过季的空心菜、木瓜、芥兰、萝卜苗、白萝卜、生菜等等。其实我觉得这个时候菜园的菜相对还是比较少,加上是分组进行采摘,所以在这个环节过程中,我并没有真的与包叔进行深入的交流,感觉自己匆匆采摘完了就完事了。倒是旁边的一对母女引起我注意,那个妈妈带着孩子来开荒,隐约听见那位妈妈对木耳说:“我已经开始第二片地了。”像广州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找一片地种菜说难不难,说易不易,难得的是还带着孩子来体验!想想现在的周围的父母都巴不得时时刻刻可以把孩子捧在自己手心里,能从小带着孩子体验小农生活,知道食物来之不易,便更懂得珍惜了吧。\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eabb2982a.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811\&\u003E\u003Cp\u003E摘完菜该回去做饭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一组都只能选三种调料。”,木耳先生宣布做饭的“规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说限制调料是因为我们要做的不是超级美食,而是如何做出健康美味的美食。是不是听起来像厨王争霸赛一样?因为都是蔬菜,所以准备起来都不算困难,每一组(组名还是比较有趣的:阳光、雨水、土地)三四个人分工协助,洗菜、切菜、炒菜,流水线生产。其中一个组有位9岁的小朋友,也非常积极参与其中,洗菜、切水果、拌沙拉、摆盘,样样都有模有样,一点都不调皮捣蛋。她妈妈在介绍的时候说小朋友在家都不干活,所以才带她出来体验一下,我想即使真的是这样,相信这次体验结束,回去以后也会改善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途中我有跟小朋友聊天,她说她现在学会煲饭,但是妈妈经常担心她搞砸了,所以就不让她动手。想起很多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太麻烦!想让小孩子自己吃饭,担心小孩子自己吃得慢、吃不饱,要再热饭什么的,太麻烦!或者是担心会把饭菜洒到桌子、地板上,收拾起来,更麻烦!小朋友看到妈妈在厨房煮饭的时候,跑进厨房想帮妈妈洗菜,孩子太小什么都不会,菜没洗干净要重洗,麻烦!水溅得到处都是,麻烦!洗碗筷打烂更麻烦!切菜炒菜,天啊,受伤了还要照顾,简直是无法想象的麻烦!就是这一堆堆怕麻烦的理由,不让小朋友动手,可是等小朋友长大了又开始各种担心、埋怨,我的孩子怎么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想小时候的过分保护就是父母的可怜与可恨之处吧。\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4e0ba3d16fbbc0aab2f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811\&\u003E\u003Cp\u003E午饭的时候,木耳先生提倡了15分钟的正念午餐时间,大致就是在这15分钟里面全意全意得好好吃饭,彼此不说话交流,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感受食物的美味。不得不说,芥兰与木瓜真的好甜好美味,广州很多年,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蔬菜,比我自己在超市买的昂贵的有机蔬菜好吃好了。午饭过后,在那个小院里面休息真的是好惬意的事情,90年代的老房子,门前有个小院子,院子里有秋千、跷跷板,泡一壶茶,享受惬意的午后时光,又开始做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be0df8b7f6a2d22a474.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811\&\u003E\u003Cp\u003E午后是自由时间,有人在院子里晃荡,有人在打盹,我简单得与参加活动的小伙伴、木耳先生交流了几句,如果那个时候木耳先生组织有个关于食物的话题,我想可以再次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可以进一步交流、探讨,参加活动的小伙伴应该都是对食物、生态、环境、大自然等等有浓厚兴趣的。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更愿意认识多一些蔬菜品种,甚至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蔬菜的种植情况,因为早上摘菜的时间并还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利用午后空闲的时间多交流探讨。\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58f5a693a2e.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811\&\u003E\u003Cp\u003E我是一个从小不爱干家务的家伙,也是一个从小就不爱好好吃饭的家伙,只是当下的大环境,让我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与家人好好吃饭这件事情。如何可以获得新鲜的食材?如何烹制美味的美食?将来如何教育我的小孩独立自主......我想这样的活动我以后还是会参加的,不断去体验,不断去探索,为自己走出更美味的人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的文章是广州的好友的投稿,也欢迎其他对食育感兴趣的朋友投稿、一起交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图片来源:食物朋友(已获得授权)\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0:43:4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8:43:4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eeabb2982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周末荐书:《25堂食物实验课》&,&author&:&syoryu&,&content&:&\u003Cp\u003E一听这个书名就知道这是一个系列,来自于“做中学丛书”。从这个系列的名字来看,感觉这个丛书的思路不错,所以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会有种期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 [美]詹妮丝·范克里夫\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译者: 王晓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出版年: 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页数: 176\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定价: 20.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体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给食育课程设计者\u003Cstrong\u003E关于课程环节设置的启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本书概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写作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①知识讲述(常识须知)和检测(练习题),②关于关键知识点的实验设计,最后有检测结果参考讲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内容上,先讲述我们经常提到的“营养”里的基础概念,如水、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等。讲完这些基础概念后再讲述“营养”的“平衡”,如食物选择、保持健康体重等。最后是影响食物的相关知识,如食物的味道、颜色、口感、变化(发酵和腐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光看目录非常像一本科普读物,里面的内容较为适合小学的中高阶以上的学生阅读,如果上初中,可以让孩子自己边看边试一下操作本书的实验。\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本书优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对学习者的知识背景与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小学低阶可能理解起来就有点难度),但插图和内容结构设计得不错,通过大量生动拟人化的图示、演示、实验、观察等方式,孩子可以更为直观的理解食物的各种属性与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拿出其中的一个章节来看,会分成“常识须知”、“练习题”、“小实验”、“练习题参考答案”,可以看出是参考兴趣曲线、好奇变化而进行设计的,并且增加了知识强化的思路在里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每一个“小实验”又会按照“实验目的”、“你会用到”、“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解谜”这样明显具有探究思维的习惯培养与思维启蒙的内容。可以说每个课程都是一个很棒的科学启蒙课。\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本书缺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本书里面的缺点,其实可以说跟作者无关,主要在于这本书编著时间较早,所以涉及到部分知识点已经“更新换代”了。例如关于里面提到的“好脂肪坏脂肪”,目前关于脂肪的争议比较大,现在已经开始有不少的研究表明,脂肪本身只有不同并不分好坏。还有“能量金字塔”的概念美国早已经不用多年,而中国也刚刚在最新版的膳食指南中进行了修改。所以这本书部分的内容已经稍显老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本书较为强调科学方面的食材探究,多数以实验的方式进行,偏向客观的物理、化学、营养的供需等,如果想在这本书里寻找关于食材与文化、食材与人文方面的内容,那就选错书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的来说,不管是循序渐进的课程环节设计,还是直观有趣的插图,都值得借鉴。只是这本书的定位是“食物实验课”,在使用这本书的时候,最好在进行自然科学启蒙的同时,增加一些艺术、人文方面的内容,来利用“食物”本身丰富的信息,达到对孩子各方面进行启蒙的目的。\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0:20:2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8:20:2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c6d88c3a1b77bcf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周末荐书:《因爱料理——给孩子的节气菜谱》&,&author&:&syoryu&,&content&:&\u003Cp\u003E这本书拿在手里会感觉重重的,除了方方正正的原因,大概还因为里面充满了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 [台] 种籽节气饮食研究室\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出版年: 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页数: 30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定价: 48.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刚开始做食育书评,我总是想绞尽脑汁找到一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的食育书。所以看了不少讲活动设计、讲理论方法的书之后,总有点觉得不对劲,也总是觉得国内的哪怕定位在“食育”的书都觉得怪怪的,找不到最初给大家推荐的那本讲日本幼儿园怎么做食育的那本《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的感觉。直到我打开这本书,我就感觉找到了答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本书概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食育如果你把它当作一种冰冷的工具,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那我可以给你提供更多更好用、更高效率、更直接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这个时候食育并不是你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是希望在教育的同时,让孩子慢慢体味你们家特有的文化,给予孩子成长的启蒙,或者传达作为父母的爱,那食育恰恰就是你最应该选择的,而这本书也许也能在这方面给你不少启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主要就是围绕节气来简单推荐时令食材、规划全年菜单,包括点心、儿童餐和周末大餐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本书优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本书值得推荐的地方有三:\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整个书的结构以24节气编制,也就是每两周你就可以参考里面的食谱,制定您家的食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每一个节气都会有一道早餐、有一道午餐便当、有一道周六的晚餐还有一道周日大家一起的聚餐,参考性很强;\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每一个节气会介绍一种“一周分量的秘密武器”,就是一种可以做一次,吃一周的酱(这点是我觉得本书最让我启发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如果只是分析以上三点,那我觉得这本书我就算是白看了,因为这本书不是一本节气食谱,而是一本家庭用食物传递的爱,每一页的菜谱都有非常有爱的趣味的插图。\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种籽节气饮食研究室 ,这是一所注重食饮开发的团队。他们这样介绍自己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们相信饮食的灵魂在风土;我们相信因爱料理是当代的情感印记;我们揣摩不同土地植生的农法、农作、农食、农加工以及食物原味;我们学习有机农业、节气饮食、祖传食谱、传统食品制造法;我们收集土地甜度的故事;我们敬畏风土的纵深与转化的陈义;我们明白古老的智慧是可敬的灵魂。这是,我们的节气生活与生命节气,厚生利用的亚洲式养生,不只是养到理想的岁数。而是,养出对生命的态度。我们是种籽。”\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是一个台湾的开发团队,打开书还介绍了他们团队大大小小的成员。与其说他们是一个工作团队,更像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家庭。而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食谱,更像是记录这个“家庭”的通过食物传递的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除了节气食材页、菜谱页,还在每个节气结束后有这样的和孩子说的话的内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本书缺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本书有也是有少许缺点的:\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一是这本书是台湾饮食开发的团队,所以食谱当然是台湾的当地时令,对非福建地区的参考意义比较有限;\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里面的食材翻译可能会有一些不太习惯的地方,例如酸奶会翻译成优格,用的是台湾的叫法,食材和口味同第一点提到的,也较多选用适合台湾本土的,所以不同地方的人用起来可能会觉得不太适用。\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菜谱描述简单浅显,这个不能算是缺点,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照着里面的东西做,但是对于已经是烹饪能手妈妈的参考意义不大,对于零基础来说可能又会觉得讲得不够详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前两天看到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向大家推荐这本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的饮食参考书。愿您家也能结合着您当地的风土物候,顿顿都是因爱料理。\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0:23:1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8:23:1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0a4a877c681321aea8d6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家庭食育指南:菜市场的启示&,&author&:&syoryu&,&content&:&\u003Cp\u003E我们在城市中,不再亲身务农,也少了几分与土地的链接。有些家庭会在屋顶,在窗台边开辟出一片种植区,种些蔬菜、香草,图个天然新鲜方便,都是极好的。但条件终归有限,所以我们家庭的食物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于每天都会去的——楼下的菜市、附近的集市或超市。我们今天先来聊聊菜市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形色各异的蔬果,丰富多样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还有形形色色售卖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菜市场,对于孩子而言,这像一个永远也走不完的食物迷宫,一个永远也探索不完的神秘城堡。这就是为什么菜市场可能成为家庭食育的好地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形色各异”的启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炎热的夏天带着小朋友外出玩耍,到了饭点问孩子想要吃什么,就说什么也不想吃。我也是一样,明明肚子里传来咕咕的饥饿感,但是就是提不起胃口想吃些什么。突然发现附近超市里有菜市场,逛着逛着,丰富的蔬果直观地回答了我想吃什么,有了,吃个西瓜吧,再来一份蔬菜沙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菜市场可以带来的,食育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叫食材体验。直接接触到食材可以给予孩子非常直观的刺激,食材的质感、色彩、形状等的多样性都可以感受到,这点上菜市比餐厅或厨房的成品或半成品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带着孩子逛菜市,可以引导孩子充分的调动感官去感受食物所包含的信息,比如手感是硬是软?看起来是饱满还是干瘪?问起来是有成熟的香气,还是只有青涩的味道?记得我家人小时候带我去买菜,就经常告诉我黄瓜一定要选择刺硬的,这样才更新鲜,饱含充足的水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但可以充分的感受食物的各种属性,更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各种各样食物的状态,比如还有点青涩的、已经成熟饱满的、过渡成熟的、失去水分的等等,这些都对孩子对于自然信息的把握建立了丰富的样本。\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差异性”的启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在食材体验之上的,还有一层重要的信息附着,那就是季节、时令、水土的变化在食材上体现而来的非常有趣的差异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一个品种,种植在两地都会有不同的状态;同一个地方,两个不同的品种也会有本质的不同;同一个品种、同一块地,不同的人管理、不同的用心程度,也会造成巨大的不同;同一个品种、同一块地、同样的人管理,哪怕间隔一个星期所采摘的食材,也有细微成熟度、水份的差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在学校所学,往往要有一个正确答案,哪怕出外学乐器绘画,也总是会有老师告诉你所谓的正误。但是在食材里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而只存在差异。哪怕是青涩或者过熟的蔬果,只要没有腐烂变质,都可以专门为其设计一道美味的佳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在逛市场的过程中,通过上文的多样的质感、色彩、形状作为吸引,让孩子去观察与探索食材中这样细微的差异,对孩子来说恰恰是更大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在差异巨大的食材之间,放弃“正误之观”而感受“差异之美”。\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丰富的人与交流”的启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菜市场中有形形色色的人,这点比单纯面对土地要复杂的多,也比商超无人售货、明码标价要复杂的多,但对于我们希望做家庭食育的父母来说却也有趣的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买菜的过程中,恰恰是父母给孩子展示交流之道的时候。父母的购买沟通购买策略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孩子。对人和善的父母,孩子在观察中也会变得心平气和;待人热情的父母,孩子在观察中也更为主动积极;善于在沟通中降低食材采购成本(俗称:讲价~)的父母,孩子在观察中也能逐渐建立语言博弈的思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似只是浮于表面的交流,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承载着大量信息的交互:\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售卖者交流时的态度(今天刚来的,买点?)\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购买者的“想不想买”所表现出的情绪(这个番茄挺新鲜的!)\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购买者报出低价后售卖者的反应(X元我就买点!)\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称量过程中多几毛钱还是少几毛钱购买者的反应(不差这几个!)\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交易达成后售卖者的话语中表达出的对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子而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