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看好dh混沌理论披风好不好却没搞呢,什么心理

你惯用的阅读方式,正破坏孩子的思维和心理行为?_百度宝宝知道
&你惯用的阅读方式,正破坏孩子的思维和心理行为?
宝宝1岁2个月LV.12
  众所周知,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知道要让孩子阅读,阅读的好处多多,
但是到底应该读什么,怎样读?
很多人却都是一头雾水、病急乱投医。
  在阅读之前,请你先思考第一个问题:
   一、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关于阅读的三大类型
   阅读本身没有好和坏,关键是看你通过阅读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辛辛苦苦读书,结果却与你想达到的目的相反,那么就是“坏”的阅读。
  那么你清楚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吗?
  虽然,每个人的阅读方式、内容和阅读习惯都存在差异,但是阅读都有其目的,可分为三大类型:
   娱乐性阅读
  就是用来娱乐、消遣、打发时间、解除寂寞的,所以是爱啥读啥!
  就像食物一样,如果吃东西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一下嘴巴的口感,当个“美食家”,让自己开心一下,那么当然是爱吃啥就吃啥了。有没有营养无所谓,“口感好”才最重要。这样的“吃”,可以很丰富多样,但是骨子里可能很缺乏营养。
  阅读也是一样:我们很多人只知道要读书,但是却不知道该读什么,也不知道怎样读。于是乱读一气,碰到什么读什么。很多人都是盲目受到欲望和环境的影响,而娱乐性地阅读。想了解现在大多数国人的阅读水平和层次是什么?很简单,随便上一个阅读网站,看看上面的“人气读物”是什么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人气毒物”,但是却可以让人感觉良好。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娱乐性地阅读。
  现在很多学生迷恋魔幻小说、新时代奇幻作品等,有新闻报道高中生因为老师不让他看小说就三刀杀死了老师。就像吸毒会上瘾一样,“娱乐性阅读”只求当下快意,不顾长期后果,往往会让人误入歧途、不利于自我成长。
   提高性阅读
  这是我们应该推崇的阅读的真正目的——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全方位的能力。不过很遗憾,通常只有极少数人愿意进入这个阅读阶段。
  因为这种阅读,不再讲求趣味和可读性,而是特别强调内容的品质和理解的品质,所以往往显得有些无趣乏味。不仅无趣,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因为它会让你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让你看到自己的毛病愚痴,当然痛苦!(比如当年读《你为什么是穷人》,好好死磕观照了一下自己和家人身上的穷人根性,大为沉重。)但是它指出了你的不足,开拓了你的眼界和理解,那么最终你收获的就会是喜悦和智慧!增强了工作赚钱的能力、两性相处的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这种阅读最有助于你人生快乐成功,然而往往也最缺乏娱乐价值。
  这时候,你会如何选择呢?
  这时你当然就不能爱啥读啥了,必须得学会仔细认真地挑选阅读对象,否则有可能收不到智慧反受愚昧!
  这世上,最终总有一些人,会喜欢上这种看起来很“无趣乏味的阅读”,乐此不疲,并通过这种阅读来变得与众不同。而且,一旦习惯了这种高品质阅读的内容后,会对其他“通俗娱乐作品”很不感冒,会觉得喜欢读那些垃圾读物的人简直不可思议,白白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生命,却一无所获。
  就如同习惯了高品质高营养的饮食方式后,你会自动远离人们平时喜欢的“美食”和宴饮方式(因为缺乏营养),别人可能还“不理解”。阅读精品书籍的人,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阅读通俗娱乐作品,偶尔也会读几本玩一下。但是反过来,阅读趣味“很低俗娱乐”的人,很难拿几本严肃书籍来“消闲”一下,很多人都已经不会去读,也几乎读不进去真正有价值的书了。很多人家里甚至连书都没有——连面子都不需要了。
  在我们生活中,愿意读“营养书”的人与愿意吃“营养餐”的人一样少,这是很可悲的。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一名印度工程师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说到中国人不读书,宁愿玩iPad手机、打牌打麻将、唱卡拉OK,这仿佛是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模式,不认为自己“需要提高”,更何况“提高”是一条逆着自己性子走的锤炼之路。
   教育性阅读
  如果想通过阅读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就更不容易了,要求比上面的“提高性阅读”更难。因为你不仅需要考虑营养的问题,还需要考虑消化的问题。就像同样是吃,对于婴幼儿,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恐怕没有父母会光去讲究“味道”、“口感”,有营养就吃的,还要看孩子能否适应和消化,所以要求最高,最认真,可选择的范围也最少。
  我们很难想象父母自己喜欢吃烧烤和重庆火锅,就让自己的小婴儿也吃火锅烧烤的。
  所以在孩子“吃”上都不肯马虎的父母,为什么要在阅读上让孩子“自由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各种垃圾书,垃圾电视节目,垃圾卡通片呢?实在是不可思议!
  12岁以前的孩子,在精神上就相当于婴儿期的孩子,是需要特别保护的,需要父母长辈合适的干预和帮助才行。这个时期如果被不良读物和不良教育“精神污染”了,可能一辈子都缓不过气来。那种以为孩子“只要喜欢读书”就好,就如同以为孩子“只要喜欢吃就好”一样,是很可笑的想法。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多的问题,比如愤青、不动脑子、不会思考等毛病,其实就是从读垃圾书带来的“副作用”。
   二、教育性阅读的要点:培养良好的思维和心理个性行为。
   虽然这是教育性阅读的要点,但是我知道很多家长却根本不知道“培养良好的思维和心理个性行为”这回事,所以当然也就根本没有真正这样做过。
  而这在西方是再也正常不过的积极提倡的事。西方大学在录取学生时,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也特别强调学生的心理个性品质。
  但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家长和老师根本不会关心思维提升,也不在乎心理和个性行为塑造。而只会关心应试,一门心思要个好分数。
  这导致了我们的孩子普遍都缺失了一项最核心的重要素质——良好的思维和心理个性行为。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1、“思维和心理行为”是人生更重要的根基。
  教育为了人生和社会的成长,人生必须要学的东西有三个:
   第一位的是价值体系 :没有价值体系的人,就是没有底线、没有标准的人;他的行为模式会非常紊乱,会活得很累,也很危险;有人感叹我们“世风日下、百无禁忌”,就是指价值体系已经乱套。“心理个性行为”就属于价值观体系。
   第二位的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就是理解和处理一件事情的应对方法策略。思维方式没有对错,可以服务于任何价值体系的人。比如理工科的数理思维,它相当于一把思维的倚天宝剑,掌握了它就有可能顺利地解决很多难题。但缺乏良好思维方式的人,连干坏事都干不好,如马家爵,干的事害人害己。
   第三位是知识体系 :这是三者中唯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惜也相对最不重要。如果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知识会很容易,而且吸收的效率最高。有良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学来的知识才能真正用得上、用得好!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可以创造出本来不存在的知识,可以成为任何专业的专家——只要他愿意。如果没有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学来的知识反而是人生的障碍,如很多孔乙己型的书呆子。
  拿一本书来比喻的话:一本好书,最大价值是它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其次值得学习的才是文章思维表达的流畅清晰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到最末才是该文章用了什么特别“优美精彩”的文字词句。可我们看得见的却只是词句,思想和思维都得靠“心”去把握。所以,当我们的教育只会围绕“摘抄好词好句”而来阅读写作的时候,就是缺乏思想价值和思维训练的表现。这并不是真正合格的“教育性阅读”训练。
  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们的体制包括老师和家长,都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三者之一的“知识体系”教育,全国上下的应试教育都只在知识点的讲解记忆上打转,我们一直都缺失了另外两大块。
  而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由于多元种族文化的融合,公立学校不允许教授某种单一价值观,而代之以普世的价值观如法律法规契约、公民公德等,而那些各种各样的宗教种族的价值观则一般都由教会学校或者家庭学校补足。思维方式,是西方传统很注重的、从小就开始训练培养的素质,如《美国语文》就是很好的例证。
2、不懂教育的家长,在怎样破坏孩子的思维和心理行为?
  第一,家长会买不少《小学生作文》《中学生作文》《楚材杯》之类的垃圾弱智的教辅书让孩子读,可是这些文化垃圾会破坏孩子的正常思维水准。比如让孩子养成“标准答案”思维,破坏正常的质疑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学习很辛苦,所以想让他“娱乐”一下,让他自己去选一些“好玩”的娱乐读物回家。但是,这些读物会对孩子的思维和心理行为造成什么影响,家长想过吗?
  事实上,由于我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日益低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迎合各种低级思维的所谓“通俗流行作品”,其思维方式和文字表达语言都是特别简化、粗俗、甚至脱离基本逻辑思维的幻想之作,实际上是完全的文化垃圾,但是却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孩子的鉴别力有限,但是家长必须明白的是:通俗作品的天生任务,绝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思维品质的提高,而仅仅是通过迎合孩子的趣味和低下的思维能力来吸引“顾客”,从而来让自己成名获利的。他们并不是有责任的教育家,也根本不懂教育;家长怎么能把自己孩子精神世界的引导权交给这种人呢?
  要知道,一旦习惯了阅读思维层次低俗、文字简单粗糙的文字后,孩子们往往无法、也不愿意再进行深度的阅读和思考,结果就是造成目前全民性的思维简单化、肤浅化。许锡良教授说,“中国人的思维需要重新训练”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中国受教育越深,思维就越迟钝,创造力就越差,思考能力越弱,孩子们正常的思维能力受到的破坏就越严重。”
  第三,家长还会偷懒地找个办法,那就是听从“专家”的推荐、“其他家长”的推荐,来为自己的孩子购买读物。
  那么,请你想一下:书店里出书人写的广告词就一定是“真理”吗?他们推荐你“应该买给孩子”的“优秀儿童读物”,是真正关心“教育培养下一代”,还是更关心出版人的利润?
  现在市面上很多“语文专家”、“权威机构”推荐的书单,以及很多“儿童教育产品”,往往背后都隐藏着商业和利润,与“教育”关系不大。所以,家长有必要尽快提升基本的思考和鉴别力,从而建立自己的判断体系。
,建议你从以下这些问题开始思考:
思维方式有哪些?
思维如何培养?
什么内容的书是什么级别的思维方式?如何让孩子吸收?
你希望孩子需要拥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方式?
什么是好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好在哪里?
如何通过阅读来帮助你实现需要的这个类型和方向的教育?
,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初次训练:
1.你让孩子看一本童话书,想一想:这本童话书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它的价值观是什么?它的心理行为反应是什么?
  比如,“小红帽”和“狮子王”在思维模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看他们,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心理行为反应?
  “奥特曼”、“蜡笔小新”反应了哪些思维特点?这些东西孩子看后会形成怎样的心理行为和思维反应模式?(比如无厘头思维、混乱的心理和激烈的情绪表现)
2.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一些古怪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低级弱智的思维方式,那么是否和他阅读的书籍有关系?
3.你的孩子读书之后,是更会做人做事会感恩?还是更怪异粗俗无厘头、心理不健康、行为不良、习惯更坏?
   三、思维模式的培养——你追求哪一种思维模式?
   如果以上这些问题你都基本没有想过,或想不通的话,那就证明了你的思维模式也是混乱的。你还没有具备通过基础教育就应该获得的,最基本的人类思维能力:一元思维模式!
  一元思维模式是最基本的思维模式,拥有一元思维意味着“拥有常识、拥有理性思考和判断力”。这种思维模式相当于稳定踏实的“大地”,它是一切人生行为的基础。缺乏大地支撑的其他“花样”注定是失败的。
  但是并非人一生下来就拥有这种思维模式。人生下来的思维是“混沌”的,是没有方向的。一元思维模式就是建立一套有序的方向和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模式,需要正常的基础教育才能培养起来。
  中国目前的教育,基本都没有培养这种思维模式。所以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是“元都不元”的混乱型思维。所以往往很多人批评中国人“思维混乱、没有常识、不讲道理”,其实就是指中国人缺乏思维的教育。
  一元思维是一条完整的、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思维模式。它可以一环扣一环推导出看不见的环节,推测过去,也可以指引未来,有助于理性抉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逻辑清晰,它是人类认知外在世界的重要武器和手段,是人类面向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维模式。
  二元思维模式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种可以完全融合对立一元思维的思维模式。这就是为什么“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为什么当你说“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二元思维的女生为了维护跟你的关系,虽然惊讶,仍然会说对啊;而一元思维的理科男则会跟你辩论“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模式,这是人文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二元思维必须建立在一元思维模式上,没有一元基础的所谓二元思维模式,是假的二元思维,本质上是混乱的思维模式。
  三元思维模式是立体思维,也叫做“多元思维模式”。能从更多的思维角度来看待世间万物,甚至超脱人心思维和判断。高明的哲学和艺术,就是三元思维的东西,古代中国的禅宗也是。这不是教得出来的,只能等待“水到渠成”,需要个人的深度“体悟”才行。
  这里拿一篇文章或者一篇书籍来比喻,你就更容易明白了。
  在市面上大部分的书籍,很多都存在思维混乱的现象。特别是很多无厘头、虚幻的文学作品,存在文字粗制滥造、不合逻辑、违背常识、不能自圆其说等诸多错漏。读这样的书,只会把人的脑子搞乱,让你常常理不清思路,自己纠结、干些自相矛盾的事。
  而遇到拥有一元思维的书籍,你会觉得这本书论证严谨、条条有理、逻辑能力超强。你会清楚地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该怎样做?”,学会了让你做起事情来非常清晰干练,可以实事求是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书籍文章,虽然可能不能满足人浪漫的想法,但是确实是一元思维的可靠训练。比如专业的医学教材。
  而二元思维层次的书籍,让你从另一个更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事物,会很容易看出一元思维的漏洞,会补充一元思维的想法。比如文学作品,陈述人生的多样性,绝非说一不二。
  用在管理上,一元思维的人会很愿意跟从二元思维的人,二元思维的人具有很好的领导和管理才能,而一元思维的人可以是优秀的打工仔、工程师等。而断线思维的人是很不好管理的低级打工仔,他需要领导不断的关注和命令,只要事情稍稍复杂一点就会把事情办砸了。
  如果能遇见三元立体思维的人,就更了不起了。会觉得对方莫测高深,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跟他在一起总会发现自己很多漏洞不完善。中国古代《易经》《老子》《庄子》《五灯会元》等很多经典都是三元思维层次的书籍。
   四、如何培养一元思维模式?
   首先,一元思维模式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工作行为来学习,建立正常的“因果链”方式来培养。这就是很多会做事的人,虽然读书不多,但是脑子很清楚的原因。这是很重要的一环。
  其次,本来读书使人明理。可为什么有些人越读书越晕乎、越不明理?还不如没读过书的人?按道理,读书越多应该越会做事,能力越强。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读的越多,越不会做事?现在的企业家如果听书生专家的话,99%要垮掉!
  原来读书固然可以帮人明理,但是必须读正确的书。
  现在应试教育这套东西,基本上都是越读越傻的,因为里面缺乏思维教育,还破坏孩子基本的思考力。前几年,针对语文教材反人性、反常识、反逻辑的大批判活动就曾热烈开展过。
  那么,该给孩子读怎样的书呢?
在小学阶段,学习和阅读的内容最好主要是科学类、自然类的内容。
  在内容选择上,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最好采用各种科学和自然类的读物,有利于培养“一元思维”。因为“自然”和“世界”,就是依据严格的因果链条来运行的。这是人生的基础思维,也是我们适应真实世界的基本武器。
  要选择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介绍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的阅读,是让孩子越来越能够面对真实生活和真实世界,养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个性品行的,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最踏实的人来。
12岁以后,再开始培养二元思维,但也不用文学作品,而多用历史和文化典籍。
  二元思维模式的培养,要依靠“人文教育”。同时还必须是懂得思维训练的老师来教授,否则就又会沦为知识点讲解。
  因为小孩子小时候尚未具备良好的线性一元思维的时候,就拿人文思维这种二元的思维模式给他们,就只会搞乱孩子们的思维模式。他们不仅无法吸收,还会伤害身体。
  让孩子从小背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林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样的豪气和哀怨,对他们形成有序和理性的思维有害无益。这种话学多了、玩弄文字,很容易把人培养成一群非理性而情绪动荡,只会说漂亮话、空话、假话的梦幻型疯子。
在高中或者大学之后,再去读文学不迟。
  文学最好在基础教育阶段离孩子远一点。而在高中以上,选取文学作品的注意事项是:
  第一,要选择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作为教材。
  这样的书籍,来源于生活,真实而深刻地反应生活。
  这样的作品,可以让我们见识人生,增长阅历,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
  不需要自己亲自用生命去体验别人人生的各种苦难、过错和艰险,从而利用别人的经验来让我们成长。
  这是聪明的人用最低成本成就自己智慧人生的方式。难道看了别人婚姻失败的经历、叛逆少年混黑社会的经历、历史国家衰亡的经历,我们还要自己去重演吗?这就是,读书使人智慧。
  不能选择虚幻文学,比如琼瑶类言情小说和玄幻小说等,不然就是让孩子沉浸在虚幻中,不愿意面对事实。
  第二,选择那些作者能够深刻洞察人性,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的作品。
  作者能用平实而细腻的语言叙述人物的语言行为和事件的发展,让人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人物的心理状态和鲜明完整的性格特征,从而培养孩子理解真实的人生和真正的人性。
  这样一步一步地来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心理分析和思维训练。
传递正能量,拒绝冷漠
推荐2016最HOT微信
↘ 长按微信号复制 ↙
心理咨询师
   微信号:
专注于心理咨询师报考·心理疾病·婚姻咨询·感情咨询等心理辅导。
   微信号:
:最大的催眠术学习培训平台,催眠师培训考证 。
销售心理学顾问
   微信号:
中国最好的销售心理学.培训.交流平台·每天分享最新销售文章资讯。
到底是几楼的女人出轨?
   这是一道趣味逻辑测试题,你看出来几楼的女人出轨了吗
   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其它热门问题
来自《寻梦环游记》
来自《寻梦环游记》
来自《百日孤独》
来自《暴雪将至》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figure&&img src=&/v2-c7c7b9fefc580c_b.jpg& data-rawwidth=&509&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9& data-original=&/v2-c7c7b9fefc580c_r.jpg&&&/figure&&blockquote&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br&&br&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blockquote&&p&&br&&/p&&p&&br&&/p&&figure&&img src=&/v2-c596e225d0857664cdc839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9&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9& data-original=&/v2-c596e225d0857664cdc839f_r.jpg&&&/figure&&p&&br&&/p&&p&&br&&/p&&p&&u&&i&&b&01&/b&&/i&&/u&&/p&&p&去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p&&p&&br&&/p&&p&“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p&&p&&br&&/p&&p&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b&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b&。&/p&&p&&br&&/p&&blockquote&&b&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b&&/blockquote&&p&&br&&/p&&p&我有一个员工,单亲家庭,父母工作不稳定,他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家里也穷,但正因为穷,只要有10块钱,就把10块钱全花在他身上。&/p&&p&&br&&/p&&p&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p&&p&&br&&/p&&p&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让同事对他意见很大。&/p&&p&&br&&/p&&p&离职前,我找他谈话,他表情游离,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个人,特别像我爷爷。”&/p&&p&&br&&/p&&p&我知道长大成人对他是一种凌厉的痛,因为宠爱他的人再也帮不了他。&/p&&p&&br&&/p&&p&&u&&i&&b&02&/b&&/i&&/u&&/p&&p&&b&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b&&/p&&p&&br&&/p&&blockquote&10年前,穷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br&&br&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blockquote&&p&&br&&/p&&p&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b&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b&&/p&&p&&br&&/p&&p&&br&&/p&&figure&&img src=&/v2-a064328adb184b49fb7a278eec4b178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v2-a064328adb184b49fb7a278eec4b178e_r.jpg&&&/figure&&p&&br&&/p&&p&&br&&/p&&p&我去一个赛艇俱乐部玩过几次,有个14岁的男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公交转地铁再步行来训练。训练完毕,帮教练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个地方打篮球。要去美国留学,他担心体力跟不上,跟同学玩不到一块儿,所以拼命练习。&/p&&p&&br&&/p&&p&晚上,他还要回家给父母做饭。他妈妈只会做西餐,他爸对吃没什么要求,他想吃什么,就得做给全家人吃。&/p&&p&&br&&/p&&p&如果不是在赛艇俱乐部看到他,我会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到他头上。&/p&&p&&br&&/p&&p&他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舍得孩子吃苦。他惊讶地说:“怎么叫吃苦。这不就是活着的日常吗?”&/p&&p&&br&&/p&&p&如果你身边有诚实的创业者,而不是像马爸爸一样会演讲的,你可能同意这样的观点:富人都是真正苦过的,他们不会觉得让孩子吃苦是很大的问题。&/p&&p&&br&&/p&&p&&u&&i&&b&03&/b&&/i&&/u&&/p&&p&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b&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b&&/p&&p&&br&&/p&&p&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p&&p&&br&&/p&&p&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p&&p&&br&&/p&&p&他们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对某个综合性的项目负责,而是一枚螺丝、一个零件,幻想后面有为自己收拾战场的家长。&/p&&p&&br&&/p&&p&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p&&p&&br&&/p&&p&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馆打工。&/p&&p&&br&&/p&&p&&br&&/p&&figure&&img src=&/v2-a693840febaf8bc95dac580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42&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2& data-original=&/v2-a693840febaf8bc95dac5807_r.jpg&&&/figure&&p&&br&&/p&&p&贝克汉姆的儿子曾经去咖啡馆打工,时薪20元人民币&/p&&p&&br&&/p&&p&然而,&b&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b&&/p&&p&&br&&/p&&p&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p&&p&&br&&/p&&p&&b&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b&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p&&p&&br&&/p&&p&&b&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b&&/p&&p&&br&&/p&&p&&u&&i&&b&04&/b&&/i&&/u&&/p&&p&林青霞人生最抑郁的时候,圣严法师送给她8个字:&b&面对、接受,处理,放下。&/b&这8字方针,同样适用于家境不如意的父母。&/p&&p&&br&&/p&&p&为人父母真正的成长,是能够正视自己人生的失败,反思贫穷的成因。我永远记得小学5年级的某天,一贯冷傲坚强的父亲在饭桌上说:“我这辈子才华和努力都够,赚不到钱的原因是个性太强、处事不圆滑。”&/p&&p&&br&&/p&&p&后来他又多次反思这个问题,以至我大学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一直特别重视自己的情商修炼。&/p&&p&&br&&/p&&p&&br&&/p&&figure&&img src=&/v2-c0f4edadadb774042eff9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c0f4edadadb774042eff91_r.jpg&&&/figure&&p&&br&&/p&&p&&br&&/p&&p&父亲身上贫穷的成因,在我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如果他没有坦诚面对,而是怪家庭怪社会,后代可能就会在偏执的怪圈中,变得又穷又骄傲。&/p&&p&&br&&/p&&p&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坚强更有威信。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跟住在罗马的人比,父母与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终究是离罗马一天天近了。&/p&&p&&br&&/p&&p&&b&面对、接受、处理、放下。&/b&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坚信父母比学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过父母心态的差异。&/p&&p&&br&&/p&&p&最近看到太多穷人家的“富二代”,工作中畏难,自尊心超强,做不得,说不得。&br&&/p&&p&&br&&/p&&p&教育的差异,会让贫富差异定格,甚至加剧。而这种差异,不是你上什么学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的处境,在反思与成长中,摸索教育的方法。&/p&&p&&br&&/p&&p&&br&&/p&&blockquote&&b&附: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却惊醒全国无数父母!&/b&&/blockquote&&p&&br&&/p&&p&&br&&/p&&p&一个奶奶经常带着放学的孙子到学校旁边的一家牛肉面店吃面才回家,他们经常点两碗面,每次吃面之前,奶奶总是将自己碗里的牛肉夹到孩子碗里,然后笑呵呵地看着囫囵吞枣的孙子大口大口地吃。&/p&&p&&br&&/p&&p&&br&&/p&&p&&br&&/p&&p&&b&&i&&u&01&/u&&/i&&/b&&/p&&p&&b&你没有把牛肉给我&/b&&/p&&p&&br&&/p&&p&&br&&/p&&p&&br&&/p&&p&这家面店没有服务员,面条一般是老板煮好后,客人自己来端的。这一天,奶奶来端面的时候,干脆拿起筷子,将自己碗里的所有牛肉都夹到另外一个碗里,然后才端着两碗面到孙子面前。店主看到这情形猛摇头,但没吭声。&/p&&p&&br&&/p&&p&奶奶微笑着让孙子吃,但孙子盯着奶奶的碗,皱了皱眉毛,“奶奶,你今天怎么没将牛肉给我?”&/p&&p&&br&&/p&&p&奶奶说自己的牛肉已经在端来前全部夹给他了,但孙子不相信,在那里大叫:“你骗人!你肯定将牛肉偷偷藏起来了!”一边叫嚷一边用筷子往奶奶碗里掏,竟然将全部面条都掏在了桌子上!&/p&&p&&br&&/p&&p&奶奶露出无奈的表情,一边说你真不听话,一边用筷子将桌面上的面夹回自己碗里。&/p&&p&&br&&/p&&p&&br&&/p&&p&&br&&/p&&p&&b&&i&&u&02&/u&&/i&&/b&&/p&&p&&br&&/p&&p&&br&&/p&&p&&b&我的面不卖给你&/b&&/p&&p&&br&&/p&&p&“那肯定是被你偷吃了!你怎么能这样?我不吃了,不吃了……”周围的食客都匪夷所思地看着这个小霸王。&/p&&p&&br&&/p&&p&奶奶叹了一口气,“不吃会饿肚子的,那我再买一碗吧!”&/p&&p&&br&&/p&&p&正要开口,店老板冷冷地说:“不好意思,我的面不卖给你们了!”&/p&&p&&br&&/p&&p&奶奶无奈地坐回去,“我的牛肉已经给你了,我真的没偷吃!”&/p&&p&&br&&/p&&p&这时生气的孩子愤怒得连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一伸手,竟将桌面上两碗面都打掉,气呼呼地走了,奶奶灰溜溜地跟在后面。&/p&&p&&br&&/p&&p&周围的人投去谴责的目光,这孩子也太霸道了,这个奶奶怎么能这样溺爱孙子?&/p&&p&&br&&/p&&p&没多久,孩子带来了一个男人,看样子,应该是孩子的爸爸,后面跟着的奶奶在抹泪。&/p&&p&&br&&/p&&p&这个男人一进门径直找到了店主,说:“给我三碗面!”然后气呼呼地坐下。&/p&&p&&br&&/p&&p&&br&&/p&&p&&br&&/p&&p&&b&&i&&u&03&/u&&/i&&/b&&/p&&p&&br&&/p&&p&&br&&/p&&p&&b&我买的面,我说了算&/b&&/p&&p&&br&&/p&&p&店主没吭声,给他们做了三碗面。三碗面一放下,男人将其中两碗面的牛肉全部夹到了孩子面前,“老板,过来!”当店主走近后,男人敲着桌子说:“我给钱买的面,我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我喜欢给我儿子吃就给我儿子吃,你看,我全部夹给了我儿子。现在我们还不想吃你的面了!”&/p&&p&&br&&/p&&p&说完,往碗里吐痰、吐口水!!然后甩下了100元,牵着孩子的手走了。&/p&&p&&br&&/p&&p&店主生气得掉泪,说当初拒绝卖第三碗面给婆孙,是希望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还想让老人知道那样溺爱孩子是不对的,没想到给自己招来侮辱,这个社会好人难做!&/p&&p&&br&&/p&&p&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b&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b&”&/p&&p&&br&&/p&&p&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这个可怕的礼物完完整整地送给自己的孩子,这个礼物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重智轻德”。其表现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溺爱成性,片面注重智力的培养。&/p&&p&&br&&/p&&p&&br&&/p&&p&&br&&/p&&p&&b&&u&&i&04&/i&&/u&&/b&&/p&&p&&br&&/p&&p&&br&&/p&&p&&b&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形式&/b&&/p&&p&&br&&/p&&p&1、特殊待遇&/p&&p&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p&&p&&br&&/p&&p&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p&&p&&br&&/p&&p&2、过分注意&/p&&p&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p&&p&&br&&/p&&p&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p&&p&&br&&/p&&p&3、轻易满足&/p&&p&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p&&p&&br&&/p&&p&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p&&p&&br&&/p&&p&4、生活懒散&/p&&p&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p&&p&&br&&/p&&p&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p&&p&&br&&/p&&p&5、祈求央告&/p&&p&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p&&p&&br&&/p&&p&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p&&p&&br&&/p&&p&6、包办代替&/p&&p&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j绝不是耸人听闻。&/p&&p&&br&&/p&&p&7、大惊小怪&/p&&p&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p&&p&&br&&/p&&p&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p&&p&&br&&/p&&p&8、剥夺独立&/p&&p&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p&&p&&br&&/p&&p&9、害怕哭闹&/p&&p&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p&&p&&br&&/p&&p&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p&&p&&br&&/p&&p&10、当面袒护&/p&&p&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p&&p&&br&&/p&&p&中国俗话说:“&b&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b&”&/p&&p&&br&&/p&&p&这是告诫家长怎么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p&&p&&br&&/p&&p&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首先走出爱的误区。&/p&&p&&br&&/p&&p&经常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不懂得为人着想, 也不知道大人的艰辛和付出。&/p&&p&&br&&/p&&p&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骄横乖张,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他们甚至不懂得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p&&p&&br&&/p&&p&这完全是孩子的错吗?不要只是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样懂事,我家的孩子却是个小霸王。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变身霸王并非一日之功,当孩子习惯了索取,他们就忘记了感恩,他们总在希望别人不断地给予,也不会想到自己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p&&p&&br&&/p&&p&所以,爱他就教他学会分享,爱他就让他懂得感恩!&/p&&p&&br&&/p&&p&(作者:艾小羊)&/p&
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
&figure&&img src=&/v2-eee5fdc71e75cb845faeb5f23a0f400c_b.jpg& data-rawwidth=&603&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3& data-original=&/v2-eee5fdc71e75cb845faeb5f23a0f400c_r.jpg&&&/figure&&blockquote&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30期:&a href=&/?target=http%3A///a/54111_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类大脑有哪些天生缺陷?| 新知&i class=&icon-external&&&/i&&/a&&br&本文系之前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东华君:人类的大脑有哪些天生的设计缺陷?&/a&)的简化版&/blockquote&&p&&b&文 /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852a80f459d4b2aa80d2& data-hash=&852a80f459d4b2aa80d2& data-hovercard=&p$b$852a80f459d4b2aa80d2&&@东华君&/a&&/b& &/p&&p&&b&编辑 / 孙凌宇&/b&&/p&&figure&&img src=&/v2-748f6de5c5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84& data-rawheight=&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v2-748f6de5c5d_r.jpg&&&/figure&&p&在进化的过程中,祖先们不断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这促进了我们大脑的进化。比如,为了应付复杂的视觉信息,产生了视皮层;为了应付复杂任务,产生了前额叶。因为大脑是连续进化的产物,所以只能在旧有结构的基础上做改良,而不能推倒重来。所以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缺陷”:大脑中的各大部分的进化程度参差不一,遗留了很多“历史问题”。&/p&&p&这就好比飞机工程师这么工作:先做一个螺旋桨发动机,再改进它,不能全拆掉重新设计,一次只能更换一个零件,所有的零件都不能废弃不用,渐渐地把螺旋桨发动机改造为喷气式发动机,每个部件的功能还得比以前更先进。&/p&&p&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有一个有趣的假说。“三位一体的大脑”(triune brain)假说是Paul MacLean 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理论。此理论根据在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人类大脑分成“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三大部分。简单地说,“新哺乳动物脑”控制着认知功能,包括语言理解、学习和记忆、推理和计划等等;“古哺乳动物脑”关系着社交、互惠和育儿等从早期哺乳动物就开始具备的行为;“爬行动物脑”则与保护领土、仪式化和其他类似的爬行动物行为相关。&/p&&p&所以说,人类的大脑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体设计的产物。就像一台七拼八凑的电脑,CPU 是新的,主板却是老的,老的主板不能很好地兼容新的CPU,结果CPU 的性能便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p&&p&我们在进化上比较新近的“新哺乳动物脑”拥有强大的计划、决策和认知能力,但是我们的“古哺乳动物脑”和“爬行动物脑”却总是无法在一些原始诱惑或恐吓面前做到淡定。正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这些原始“模块”的存在,我们的高级脑结构需要不断地抑制原始大脑所控制的冲动的想法和行动,并发展出一些挽救性的措施。&/p&&p&前额叶皮层是人类大脑最高级的部位,负责控制大多数认知的过程,以保证复杂行为被有序、适度地执行。其中,行为抑制(behavioral inhibition)是一项重要的“刹车”机制。它通过调整认知和运动过程,最终阻止某些外显行为的执行,包括运动抑制、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和冲动控制。如果前额叶不能正常启动行为抑制过程,将导致冲动、强迫和注意缺陷(例如,ADHD)等症状。所以,我们会听说某些人在前额叶损伤之后,会变得冲动易怒,有暴力倾向。这同样也是为什么很多“脑子不太好使”的人会倾向于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举动。这里的“脑子”不太好使,主要指的是人家前额叶的功能低下。&/p&&p&关于大脑的这一缺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都会深有体会。比如,我们有时候会因为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而干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再比如,热恋的时候,我们看到同性和伴侣聊天就会嫉妒心起,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那些时候,其实我们的大脑已经被原始大脑所主导,新近进化出来的高级大脑没能阻止原始大脑的行动。&/p&&p&某些由原始大脑所控制的行为,甚至已经深深地“编码”在我们的大脑之中,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克服这些想法。比如,你面前有一条毒牙被拔掉了的小蛇,你敢用手去抓么?虽然你的高级大脑的强大认知能力让你确信这条蛇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完全不用担心,但是你的原始大脑却根本不理会。如果你多接触这些无毒的蛇,多抓它们几次,久而久之你就不会怕了,这叫去敏感化。去敏感化就是我们的高级大脑试图“说服”原始大脑相信某些刺激是对人无害的方式(哎,原始大脑就像一个呆板倔强的小宝宝)。&/p&&p&所以说,人类的大脑不是被“设计”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如果硬要挑毛病的话,我认为最大的缺陷就是各个脑区在进化史上出现的时间不一致,导致后期出现的脑结构不得不“将就”先前出现的脑结构,进而导致大脑的工作方式不够完美。&/p&&figure&&img src=&/v2-ffacf0effe4a52ab845af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v2-ffacf0effe4a52ab845af8_r.jpg&&&/figure&&p&&b&《前额叶是个好东西》专题的其他文章:&/b&&/p&&ul&&li&&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860864& class=&internal&&人类的大脑有哪些天生的设计缺陷?&/a&&/li&&li&&a href=&/p/& class=&internal&&额叶切除术,诺贝尔奖的&黑历史&?&/a&&/li&&/ul&&p&&b&《大脑进化论》专题的其他文章:&/b&&/p&&ul&&li&&a href=&/p/& class=&internal&&人类有三个大脑? 有趣的Triune Brain假说&/a&&/li&&li&&a href=&/p/& class=&internal&&屏状核:大脑的意识开关?&/a&&/li&&li&&a href=&/p/& class=&internal&&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简史&/a&&/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大脑要分左右两个半球?&/a&&/li&&li&&a href=&/p/?group_id=682432& class=&internal&&男女有别的大脑&/a&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有什么样的区别?&/a&)&/li&&/ul&&p&&b&欢迎大家阅读本人的其他专栏文章:&/b&&/p&&ul&&li&&a href=&/p/& class=&internal&&东华君的知乎《专栏文章目录》&/a&&/li&&/ul&&p&&b&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其他平台:&/b&&/p&&ul&&li&微信公众号:脑人言(ibrain-talk)&/li&&li&新浪微博:脑人言&/li&&/ul&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30期: 本文系之前回答()的简化版文 /
编辑 / 孙凌宇在进化的过程中,祖先们不断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这促进了我们大脑的进化。比如,为了…
&figure&&img src=&/v2-d35fd7bf7baad7bce55cf5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v2-d35fd7bf7baad7bce55cf5_r.jpg&&&/figure&&p&你通勤的时候,都是怎样利用时间的?&/p&&p&我刚毕业的时候,没多少余钱,不得已租了一个远离市区的房子。每天,赶50 分钟的地铁上班,晚上再赶 50 分钟的地铁下班。&/p&&p&这段时间当然不能浪费掉,于是就想着利用起来。&/p&&p&一开始,和大多数人一样,下了一堆电子书,每天废寝忘食在地铁上读书 —— 当时还没有罗辑思维,也没那么多听书、拆书的服务。&/p&&p&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样做效率很低。&/p&&p&明明读过的书,只能记得一个大概,记不住内容,连写了什么都忘了。更有甚者,打开一本书,翻了几页,才发现自己几个月前已经看过 —— 但内容显然已经忘光了。&/p&&p&为什么会这样呢?&/p&&p&其实很简单。在很多时候,阅读,是吸收效率最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人的眼球扫视和认知速度,远远超过理解和记忆速度。&/p&&p&也就是说:我们读完一篇文章、一段章节,以为自己理解了,但实际上,只是「读完」了而已。我们的大脑根本没有做好接受它们的准备。&/p&&p&据研究,单纯进行文字阅读的吸收率,大致只有20% - 25%。&/p&&p&也就是说,你读完一本书,过了一个月,能记住里面四分之一的内容,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p&&p&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呼吁大家读书呢?如何才能提高阅读的吸收率呢?&/p&&p&答案也很简单:&b&加工。&/b&&/p&&p&单靠阅读,是很难记住知识的;&b&你必须在阅读的同时,让大脑参与进来,进行深度加工,才能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b&&/p&&p&&br&&/p&&p&什么是加工?简单来说,就是对所读到的信息,进行思考。&/p&&p&举个例子,当我问「你如何利用通勤时间」时,不急着往下看,而是抬起头,回忆自己通勤时的状态,想一想自己通常都在做什么 —— 这就是一种加工。&/p&&p&同样,当你看到「加工」时,先回忆一下,调取你的知识,来猜测这里「加工」的含义,这也是一种加工。&/p&&p&认知神经科学认为,我们对知识的储存,是&b&以「点」和「线」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之中的。&/b&&/p&&p&当我们接受到任何一个外来的新信息时,进行回忆和沉思,&b&从脑海中「提取」出相应的节点,将它们跟新信息联结到一起&/b& —— 这就是「加工」的整个过程。&/p&&p&我们思考得越多,「提取」出来的节点越多,建立的新联结越多,加工的深度也就越深,我们对于一个新知识,也就能记得越牢。&/p&&p&这就是学习最本质的过程。&/p&&p&当我们利用整段时间(1-2个小时)读一本书时,我们会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下,摒除外界干扰,沉浸到书的信息里面。&/p&&p&我们会反复阅读晦涩的内容,会将不同章节、不同页码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读到有趣的地方,会掩卷沉思;模糊的地方,会回过头来重读;甚至,会猜测下文,联系起自己的经历。诸如此类。&/p&&p&这些,都在不知不觉地,强化我们的「加工」过程。&/p&&p&但是,碎片化时间,往往比较短(15-30分钟),也容易受到打扰,并不利于我们集中精力,进行沉浸阅读。&/p&&p&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阅读效率,其实是较低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匆匆一瞥,告诉自己「我获得了这些信息」,但并没有真的学会它们。&/p&&p&我们是在满足自己的信息焦虑,而不是真的在学习。&/p&&p&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p&&p&我们对所有的信息,都是惊鸿一瞥。心理上,我们认为已经「读过了」,不再愿意去看它们。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正获取里面的价值。&/p&&p&所以,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本书我读过了,感觉没什么价值,不推荐看。&/p&&p&其实,是真的没有价值吗?&/p&&p&很多时候,是你的阅读方式不对,没能激发出它真正的价值。&/p&&p&&br&&/p&&p&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呢?&/p&&p&我不再在通勤路上读书,而是相反,我尽量利用在办公室、家里的时间读书,并将「阅读」和「加工」分离,将「加工」,留到碎片化时间去做。&/p&&p&这就是很多人做时间管理所忽略的地方。&/p&&p&许多人会认为,时间管理,就是最大化利用每一段时间。于是,即使只有10分钟,他们也要把它利用起来。不能读书,就读文章;不能读文章,就听音频。总而言之,不能让自己觉得「这段时间被浪费了」。&/p&&p&所以这几年,这一类「帮你把碎片时间用起来」的知识服务,才如此盛行。&/p&&p&但实际上,最有效的碎片时间利用方式,不是阅读,而是思考。&/p&&p&举个例子。当我读一本书,读到一段关于舒缓压力的方式时,我可能会问自己:&/p&&ul&&li&为什么这些方式有效?&/li&&li&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li&&li&有没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可以联系起来?&/li&&li&我能够如何应用这些方法?&/li&&li&下一步要怎么做?&/li&&li&……&/li&&/ul&&p&诸如此类。&/p&&p&那么,我会把它们记下来,记在待办事项的 Focused 清单里面(参见:&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xNTY0NjEzN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7d661712fcae35fb1b75%26chksm%3D9b81ae6dacf154d0202c6eba9edceef4a20f6ead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高效管理时间的秘诀,就在于这三个清单&i class=&icon-external&&&/i&&/a&)。&/p&&p&然后,等到碎片时间,没有紧急的事情需要做时,我就打开这个清单,从最上面开始,找到需要思考的问题 —— 比如「为什么这些方式有效?」,一个个去攻克。&/p&&p&我会调动起自己的知识积累,去进行逻辑推理,思考彼此之间的联系、架构,尝试找出问题的答案。&/p&&p&与此同时,打开笔记软件。当我找到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时,或者产生任何有意思的灵感和想法,我就把它们记下来。&/p&&p&这种做法,不但可以提高加工深度,增加对知识的吸收率,而且,可以不断地丰富我的选题和素材库。&/p&&p&我写出来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的素材,都来源于这种方式。&/p&&p&&br&&/p&&p&那么,在碎片化思考的时候,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呢?&/p&&p&这里面非常重要的,是&b&发散思维。&/b&&/p&&p&人的大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专注模式,另一种是发散模式。当人处于专注模式时,主要活跃的脑区是前额叶皮质 —— 也就是负责逻辑思考和推理的地方。&/p&&p&这时,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问题上,试图对它进行理解、分析和推理。我们激活的神经元是集中的。&/p&&p&而当我们处于「发散模式」时,脑成像显示,没有哪一个脑区特别活跃,它「弥散」在我们整个大脑中。所以,它不利于对问题进行复杂的理解,但激活的神经元会更广泛、更多元。&/p&&p&也就是说,在发散模式下,我们能够联系的「节点」会更多。那么,针对新信息,能够进行重构和联结的机会,也会更多。&/p&&p&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在阅读时,先利用「专注思维」,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接着,再调到「发散思维」,从文中的知识点出发,漫无边际地想象、漫游,让知识点尽可能多地跟脑海中的「节点」建立联系。&/p&&p&这里,前者可以在整段时间、系统阅读时做;后者,则不妨放到碎片时间来进行。&/p&&p&有一个方法,叫做 &b&TEC 架构法&/b&,可以帮你训练这种模式。&/p&&p&假设你现在有 5 分钟的碎片时间,想弄清楚一个问题,你可以这么问自己:&/p&&ol&&li&我要思考的焦点和任务是什么?(Target & Task)&/li&&li&我能想到多少跟它们相关的信息、线索、可能性?(Expand & Explore)&/li&&li&这些收获中有哪些是可以进一步利用的?(Contract & Conclude)&/li&&/ol&&p&简而言之,TEC 的操作步骤就是:先澄清问题、确定自己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然后发散思维,让大脑放松,想象出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和线索,把它们逐一记下来;最后,再从这些记录之中,筛选出能用的,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推理。&/p&&p&一次 TEC 练习的标准时间是 5 分钟,亦即分别分配 1 分钟、3 分钟、1 分钟到三部分上。&/p&&p&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和习惯来调整。不宜太长,否则很容易感到疲倦。&/p&&p&&br&&/p&&p&我们知道,人有这么一种特征:当你脑海里想着一种事物时,无论你遇到什么东西,碰到什么事件,你都很容易把它们,跟脑海中的事物联系起来。&/p&&p&有一句俗话形容这种现象,叫做:&b&当你手上有锤子的时候,看什么都是钉子。&/b&&/p&&p&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起来呢?&/p&&p&通过 TEC 架构法,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大脑里,过一遍,不但能理清思路、扩充节点,还能帮你&b&保持对问题的敏感性。&/b&&/p&&p&这样一来,你就会下意识地,将这个问题,跟见到的事物建立联结。&/p&&p&举个简单的例子。&/p&&p&倘若你是设计师,需要构思一个海报的排版,一时没有头绪。你日思夜想,走路时都在思考。这时,你看到的任何图案,包括店铺的招牌、商场里的海报,都会被你纳入意识中,代入设计需求里。&/p&&p&你会想:咦,这个排版能不能用?这个细节很有意思,能不能拿过来?这个字体不错,回去马上买……&/p&&p&所以,我跟专业人士打交道的时候,注意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p&&p&无论聊到什么、看到什么,他们都会下意识地联想到自己的业务,思考「这个东西可以怎么用?」&/p&&p&原因很简单,无非是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十分热忱,无时无刻不在脑子里构思而已。&/p&&p&像上次和几位朋友逛商场,看到一个体验活动,我们的第一反应是:&/p&&ul&&li&这个活动的场地布置和宣传不行啊;&/li&&li&没有指引,没有维序,也没有客户服务,乙方太偷工减料了吧;&/li&&li&现场提交的信息如何保证有效性?这不是浪费钱嘛;&/li&&li&……&/li&&/ul&&p&在心理学上,这就叫做&b&「敏感化技术」。&/b&&/p&&p&很多人会有这种体验:被一个问题长久困扰,一直不得门径,突然间某一天灵光一闪,瞬间想通了之前的关隘,所有迷雾一扫而空。&/p&&p&这些时刻,背后往往都是「敏感化技术」在起作用。&/p&&p&&br&&/p&&p&那么,如何调动自己的「发散思维」,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呢?&/p&&p&最关键的,是要&b&保持放松。&/b&&/p&&p&可以试试,&b&聚焦在自己的呼吸上&/b&,一起一落,减慢速度,使心情平静下来,将脑子里的杂念和思维清出大脑。&/p&&p&如果有条件的话,拿出纸笔,花上30秒,&b&将脑海中的念头写下来&/b&,不需要成文,也不用管内容。写上三五行,会感觉很舒畅。&/p&&p&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b&换个环境&/b&。&/p&&p&去一些新奇的、陌生的环境,走一条没走过的路,都可以刺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地去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建立模型。&/p&&p&这可以帮助我们,将注意力从内部转移到外部。这样一来,在减轻压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刺激和活化思维。&/p&&p&所以,当你觉得思维堵塞时,不妨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让大脑放松,给思维减负。说不定,问题的答案,就会自然而然浮现出来。&/p&&p&当然,这样做也有一个缺点:从旁人的角度看,会觉得你经常在「发呆」。&/p&&p&不过,很多时候,适当的发呆是有益的:它可以梳理我们的思维和知识体系,让我们更好地前进。&/p&&p&而且,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将注意力从信息上转移开来,能有一段闲暇时间去发呆,难道不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享受么?&/p&
你通勤的时候,都是怎样利用时间的?我刚毕业的时候,没多少余钱,不得已租了一个远离市区的房子。每天,赶50 分钟的地铁上班,晚上再赶 50 分钟的地铁下班。这段时间当然不能浪费掉,于是就想着利用起来。一开始,和大多数人一样,下了一堆电子书,每天废…
&p&从小被教育好好学习,但却从没人教我怎样好好学习,直到接触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才发现以前的学习多么低效,高效的学习又多么迷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心理学视角探究学习理论,既能将常用的老方法化腐朽为神奇,又能指导我们培养新的高效方法。&/p&&p&以下6个方法,每个方法都从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有效”(认知心理学理论),以及“怎样高效利用”(理论照进现实),另外,部分理论还结合了年初参加职业考试的经历,这场考试也让我真切体会到高效学习的威力和魅力,学习真不是一件苦差事!&/p&&p&&b&1、注意力稳定性理论:必须有目的的预习。&/b&&/p&&p&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是周期性起伏变化,通俗讲就是课堂45分钟,真正有效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成为学霸,有效的课堂时间必须用来听重点,听难点,听方法思路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有目的的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要带着问题听讲。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要么不预习,要么稀里糊涂预习,虽然瞪大眼睛听讲,最后只能自证智商确实存在差异!&/p&&p&之所以将这条放到第一点,一是课堂听重点太重要了,另外就是对于N多年没踏入课堂的人来讲,集中精神听讲基本不可能,时不时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立难安,尽管大多数时候在开小差,但我对上课内容吸收非常高效,这归功于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一旦老师讲解到问题内容,自然就全神贯注!&/p&&p&&b&2、记忆衰退理论:必须及时复习。&/b&&/p&&p&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p&&figure&&img src=&/209ee28a1d0bfabc59ae60_b.jp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3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figure&&p&上面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非常重要,但实验又证实,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非常重要,并非复习就有效果,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就会事半功倍!&/p&&figure&&img src=&/82f9bd79ea3bb4c05dc3a40_b.jp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82f9bd79ea3bb4c05dc3a40_r.jpg&&&/figure&&p&什么才是最佳的时间节点,实验给出的建议是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很难再遗忘。但对于较为繁重的学习,这近乎不太可能,我个人的实践是:即时复述很关键(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12小时或睡前温习很重要(最好是通过题目巩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复习,效果通常就已经非常不错。&/p&&p&&b&3、记忆编码理论:必须动手构建知识树。&/b&&/p&&p&认知心理学研究指出,记忆效果取决于信息编码方式,“深层次”加工比“浅层次”加工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换句话说,记忆和理解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加工深度很难衡量、定义,因时而异,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记忆内容和已知信息间建立联系,而建立知识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树形结构把知识串联、和组织!&/p&&p&以年初的考试学习为例,在我眼中,书本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树形结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我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这课知识树,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增删节点,不断发展、壮大这棵知识树。知识树一旦被搭建出来,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与周边知识节点的一次连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知识树也就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生命力,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团浆糊,毫无头绪!&/p&&p&具体搭建方法可参见思维导图,为限制篇幅这里不细述,已经发布在公众号《终身学习?不懂这个方法都是白学》。&/p&&p&&b&4、内隐语言理论:打破学习错觉。&/b&&/p&&p&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画了重点记号,甚至还做了笔记,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再比如,问自己一个经典问题:“什么是囚徒困境”?心里是不是很快闪出“两个人”、“博弈”、“策略”等关键词,觉得对这个问题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来,你真的知道吗?&/p&&p&这种学习错觉(误将熟悉当知道)是内隐语言与外部语言的差异造成的。语言分为内隐语言和外部语言。通俗讲,内隐语言是我们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外部语言就是我们正常交谈或小声默念。内隐语言过于隐秘、快捷、破碎,而外部语言(或者书写表达)是逻辑、完整、成体系的,但如果一个知识点能用内隐语言描述,我们就误以为很熟悉。&/p&&p&具体到学习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时,内隐语言抓住了几个关键点,我们就会产生学习错觉,误以为都知道,但知识点不是孤岛,是由逻辑关系构成的,这需要外部语言去描述、串联,唯有经过外部语言检验,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因此,必须将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认知心理学推荐生成与测试两种办法:&/p&&p&生成效应是指向同学、朋友、家人解释解释所学知识,在解释过程中,主动思考组织知识,构建出知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有经验的童鞋都知道,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甚至是请教别人时恍然大悟,另外做讲座之类的对掌握知识非常有用!&/p&&p&测试是指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提问,然后将答案小声说出来,或者完整写出来,不能心里一晃而过几个关键词就觉得了解然后测试结束。&/p&&p&&b&5、情绪绩效理论:压力是资源。&/b&&/p&&p&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但对学生及成人教育而言,考场发挥也非常重要,临场心态非常关键,那一刻的心态抵得上几个礼拜、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苦功!这就涉及情绪绩效理,即情绪唤醒水平和绩效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情绪太低或太高都会损害绩效。所以适当的压力是有好处的,完全没有压力或压力过高都会影响发挥。&/p&&p&压力的最新研究还表明,我们对压力的认知会改变这一压力曲线(大致是左、右平移)。比如一个实验证实,如果人们被简单告知“你是那种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他们实际表现会提高33%,即使这只是随便说说也无妨,重要的是信息改变了个人对压力的评估方式。所以,视压力为资源,会让我们在压力下表现更好(向右平移),而谈压色变则会让哪怕一丁点的压力都影像我们发挥(向左平移)。&/p&&p&&b&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学习。&/b&
曾翻译一篇长达44页的学习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异类》等畅销书就是以该论文为原型),译文为《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该论文对合理休息的描述非常精准:&/p&&blockquote&A number of training studies in real life have compared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e durations ranging from 1 -8 hr per day. These studies show essentially no benefit from dura-tions exceeding 4 hr per day and reduced benefits from practice exceeding 2 hr (Welford, 1968; Woodworth & Schlosberg, 1954).
&br&有很多关于学习时间与效率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超过2小时学习效果就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根本就没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无效学习尤其会让人心生厌恶。 &br& one would expect that the level of practice an individual can sustain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is limited by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recover and thereby main-tain a steady state from day to day. After the individual has slowly adapted to a constant level of practice, increases ought to be possible. In contrast, if an individual cannot recover each day from a given level of practice, sustaining that level will lead to exhaustion and mental fatigue. &br& 要想长期能够保持稳定的学习效率,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确保每次学习时精力都能够恢复。一旦过度透支,不仅会造成效率低下,甚至带来精神疲劳,削弱动机和坚持动力,很多少年天才通常过于急功近利(或被迫),致使兴趣、热情被消耗干净,最后无法坚持而失败。&/blockquote&&p&对于长期的学习,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强度学习时间,避免精神疲劳或逆反心理,简而言之:&/p&&p&1)短期内,要合理调配好学习与休息,避免过度透支精力和兴趣,要细水长流。&/p&&p&2)长期看,长时间的坚持学习,能够让身心能逐步适应,之后可逐渐增加学习量和学习强度。&/p&&p&另外,认知心理学有一个“间隔效应”:分几段时间来学习,不要试图一次学完所有东西,这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知乎答题更是如此,比如本题我陆陆续续写了快3天,每天写一点压力不大,状态还好,如果非要一次性写完,答案要么太水,要么兴趣透支就此封笔)。此外,研究还证实,学习之后休息或睡一会,能有效提高记忆效果。&/p&&p&以上。影响学习效率的理论还有很多,比如注意力切换损耗理论,记忆构建理论,格式塔理论,学习区理论等等,将在下篇分享。&/p&&br&&br&&p&PS:公众号搜「高太爷」 ,后台回复“刻意练习”获取学习论文及译文;回复“学习之道”获取《学习之道》笔记及思维导图。&/p&&figure&&img src=&/v2-3f4c8aefab347ef258513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3f4c8aefab347ef258513f_r.jpg&&&/figure&
从小被教育好好学习,但却从没人教我怎样好好学习,直到接触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才发现以前的学习多么低效,高效的学习又多么迷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心理学视角探究学习理论,既能将常用的老方法化腐朽为神奇,又能指导我们培养新的高效方法。以…
&figure&&img src=&/v2-9b310d5bb6afa324ba608bdb0030151e_b.jp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v2-9b310d5bb6afa324ba608bdb0030151e_r.jpg&&&/figure&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网站:&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扑克投资家 大宗产业与金融智库平台&i class=&icon-external&&&/i&&/a&&br&&p&&i&来源:小基快跑,ID:xiaojikuaipao2014
编辑: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i&&/p&&p&导语:如何炼就完善的交易心理?&br&&/p&&p&&b&导读&/b&&/p&&p&美国期货专家“市场轮廓理论”的作者施泰美亚总结出一个非常精辟的公式。交易结果=市场理解×(交易策略+自我认识)。从长期看,交易成绩是一个人以他的整体或全部投入到市场中运作的结果。交易者投入的不仅是资金,精力和时间,交易者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同样不可或缺,更为微妙的是交易者的品性趣向、哲学价值观、艺术素养以及宗教信仰都会对最终的交易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p&&p&市场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出赤裸裸的你,尤其完全真实反映出你内在的一切。你所有的外包装和面具都毫无用处。甚至法律都没有期货市场来的公正。一个投机者短期的盈亏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长期而言,一个交易者的盈亏一定源于某种内在机制的推动。商品价格有走势图,每个人的资金曲线也是一个走势图。就这个角度看,我们实际做的是自己的期货。&/p&&p&&b&意识与无意识&/b&&/p&&p&我们常说‘我无法控制住自己’。这个我就是有意识的头脑,这个自己则是内在无意识的冲动。我们内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我们既是控制者,同时又是被控制者。&/p&&p&人的意识那部分只占10%, 无意识却占90%。无意识就像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那部分。&/p&&p&意识是人智力和理性的那部分,这个意识不太稳定,经常处于摇晃、犹豫不决的状态。人的意识来自后天的培养,如社会规范、礼仪、观念以及学校的教育。人有意识的部分不是先天就具有的,也不是内在的自然成长,而是人在长大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强加上去的,它只是一个面具,所以它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力量。&/p&&p&无意识是盲目的冲动。它是与生俱来的习气,所以它有着强大的力量。我们内在的贪婪、暴力、愤怒、嫉妒、性欲等等这些都属于无意识。这些习性是文明社会所谴责的,所以这些无意识被我们压抑在内在的暗处,但它们仍然在内部沸腾,随时跃跃欲试要挣扎出来。&/p&&p&我们行动的力量往往出自我们的无意识,而不是出自有意识的决定。这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恰好相反。当我们内在意识和无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后占上风的往往是无意识。意识可以做出一个决定,但这个决定的背后却没有力量的支持。有一个伊索寓言非常能够说明这一点。一天一只乌龟来到河边准备过河,这时一只蝎子上来搭话说“我也要到对岸去,你能不能把我放到你的背上载我一起过去”。乌龟笑着说“你以为我是傻瓜吗?一旦你在我的背上的时候咬我怎么办?我可不想冒这个险”。蝎子不屑地说“我看你白活了这么多年,你连基本的逻辑都不懂,如果过河的时候我咬了你死了,我不也跟着淹死了吗?”于是乌龟就同意背蝎子过河,刚过了河中央,蝎子还是咬了乌龟。乌龟临死前问蝎子“你的逻辑哪里去了?”蝎子说“我也后悔,我自己也活不成了。我是承诺过不咬你,但这不是逻辑的问题,我可以那样说,但实际上我做不到,这是我的本性,理智上我知道不应该咬你,但我没有办法不这样。&/p&&p&意识和无意识经常处于冲突中,意识像是狱吏,无意识如同囚犯。这是人类大部分紧张和焦虑的根源。任何压抑都创造出焦虑和内在的混乱。正是因为我们内在无意识的骚动才使得我们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很不自在,我们对别人的寻求,对各种活动的热衷都只是逃离自己的方式。&/p&&p&&b&认识力与意欲的关系&/b&&/p&&p&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他的哲学里对智力和意欲的关系有过非常详尽而透彻的探讨。他认为智力是意欲的工具,人有限的认识力为欲望效劳。为生存意志服务。当人的意欲完全平息冷却,智力才能完美工作,才能清晰客观。这和老子的观点不谋而合,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就有这样一句话“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p&&p&每个人身上智力和意欲的比例不同。所以人类外表看起来很相似,但内在个性差异甚大。而动物只有种属的特性,没有明显的个性。天才有多余的智力,当智力脱离意欲的摆布就成为纯粹的认识力,纯粹的认识力能够看到和领悟真理。在诸多事物中看到整体、普遍性和理念。科学,艺术,音乐,哲学的产生就是来自少数天才多余的智力。&/p&&p&我们一般人还无法超越生存的层面,时时被意欲所驱使。被意欲驱使的认识力必然是主观的,为狭隘的个人目的服务,纯粹而客观的智力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是一种奢望。被意欲驱使的智力只能看到局部、个体和现象,不可避免造成扭曲和片面。&/p&&p&水面平静时相当于镜子,这就是心如止水的意思。如果水在加热沸腾的情况下就会失去镜子的功能,无法清晰映照事物的真实面貌。这时的镜子如同哈哈镜。一切反映在里面的事物都被扭曲。&/p&&p&意欲是热情,是热是火,智力相当于水。因为智力是意欲的工具,在意欲的骚动中,智力必然失去清晰和客观。在少数情况下,认识力可以作为意欲的冷却剂,用水熄灭欲望之火,这样就产生了无欲无求的圣人,修行人。但无欲无求的达成不是通过压抑而是了解和领悟,领悟到欲望带来的痛苦和欲望最终的无用。不过人本身就是欲望的化身,众多欲望的集合体。无欲做不到,只能争取达到老子所说的“少私寡欲”。&/p&&p&&b&奥修的进化观&/b&&/p&&p&印度的神秘家奥修认为整个宇宙进化的过程就是从无意识进化到有意识的过程。他的进化论比达尔文的进化论更广延和深刻。按照他的观点,无机物的石头是完全的无意识,植物已经有了一点意识,动物里面的意识更多一点,所以更活跃。到了人的阶段意识变得更多一些,但人内在是分裂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认识力和意欲之间有很大的冲突,所以人是最痛苦的。而人一旦把自己内在的无意识完全转变为有意识,他就开悟成佛。一个佛是百分百的意识,相反石头是百分百的无意识。所以开悟、成道、成佛就是生命进化的顶点。当一个生命成佛,他将以无形的状态存在,不会再进入现象界即生死轮回中,这就是涅盘。所以意识和无意识可以互相转化,智力和意欲可以互相转化。一个人意识的成分越多,那么他内在无意识的成分就越少。一个人的智慧越高,意欲的成分就越降低。无意识是内在的黑暗和混乱,无意识的状态就是痛苦。意识是一种光和照明,是一种内在的清晰与和谐,意识是本能地充满喜悦的。所以我们应该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我们的意识状态,提升意识就等于提高智慧。哲学,宗教,艺术和音乐这些层面都能够有效地提升我们的智慧和悟性。&/p&&p&&b&人性的缺陷&/b&&/p&&p&大多数投机者在期货市场上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对自己人性上的盲点毫无察觉,他们多次掉进同一个陷阱中。&/p&&p&1、主观、扭曲的智力。大部分情况下,智力受意欲的操纵,尤其在你涉入你的情感和愿望的情况下,相信这样的智力就等于相信一个瞎子的眼睛。&/p&&p&2、就我们目前的内在而言,我们还没有一个中心,我们的内在是由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部分拼凑而成,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在叫嚣,我们的内在是一个乌合之众。我们常常做出一个决定,但很快又后悔了,因为没有一个中心能够做出真正的决定。一个人无法承诺,因为他的内在有很多相互矛盾的东西各自为政。我们有时无法入睡就是因为各种矛盾的思想在头脑里不停地撞击。&/p&&p&3、头脑会制造幻觉蒙蔽你,安慰你。如果你过分渴望一个东西,头脑就会制造幻觉欺骗你,给你一个虚假的满足。我们晚上做的很多梦就是头脑给你的一个安慰,你白天不能满足的,头脑就创造梦境来满足你,以缓解你的紧张和焦虑。我们就是带着一个经常扭曲的智力,一个会制造幻觉的头脑和一群乌合之众贸然闯进期货市场,难免不被强力的市场冲击得头昏眼花、七零八落。所以为了避免被市场冲击得散了架,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内在而言,我们首先要在整合自己的心态上下很大的功夫,外在的方面则需要有一个完整和相对固定的交易策略和方案。&/p&&p&&b&在交易过程中智力与意欲的运作&/b&&/p&&p&建立头寸之前,一般人能够保持相对客观,但不可能绝对客观。人就是过去所有经验积累的产物,每个人受过去的经验、积累制约。有人偏乐观,或偏悲观。乐观的人擅长做多,悲观的人则热衷于做空。&/p&&p&但建立头寸后我们甚至无法保持相对的客观,大多数人绝对主观。智力被意欲所收买,这时的智力无法被信任。头脑无法理性的思维,无法公正客观的分析市场。&/p&&p&相反意欲操纵了思维,意欲寻求头脑思维对自己的错误决定给予支持,寻求合理化。&/p&&p&这时的头脑思维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展开工作,它排斥任何相反的观点,对任何不利于自己头寸的盘面迹象和信号视而不见,这时的思维有倾向性,因为染上意欲的色彩。&/p&&p&&b&正是因为这样,交易前的计划,策略至关重要。&/b&&/p&&p&一旦进入市场,头脑思维就变得不可靠,完全无法信任。所以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非常有必要。例如止损,我们常常无法执行事先计划好的止损,而且还会为自己不止损寻找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放纵自己,等等看,放大止损,有第一步就有第二步,最后造成重大亏损。&/p&&p&头脑还有这样一个倾向,你应该去做而你却不想做的事情你会去推迟,这是欲望的一个诡计。这就是止损被一再推迟的原因。无意识的冲 动对投机交易活动的巨大杀伤力&/p&&p&在交易过程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我们事先对这次的交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理,制定了周密可行的策略,但真正落实到交易活动过程中却变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对于无意识的冲动给交易活动带来的冲击还没有充分的认识。&/p&&p&我们所有的理论,分析,策略这些理性的部分只属于有意识的头脑,但这部分很脆弱。而非理性的部分,意欲的部分却是非常强有力的,它有它自己的愿意和不愿意,喜欢和不喜欢。理性的头脑只能建议,决策权和行动的能力属于非理性的部分。这就好像专家没有决策权,而掌握决策权的人又什么都不懂。&/p&&p&我们理性的部分,有意识的努力那部分就像是一个菜农,他小心而勤劳地耕种和照料着自己的一块菜地。我们内在无意识的冲动犹如一头狂躁的野猪,它随时都会闯进这块菜地,把整个菜地糟蹋得一片狼藉。大多数情况下,人非理性的部分,冲动的部分无法约束自己。它常常不是根据理智上的对错,事实上的对错来行动,而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和喜好来行动。就像伊索那个寓言里的蝎子。我们明明知道重仓是不好的,频繁交易是不好的,与市场赌气是不对的,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不这样。所以无意识的冲动对交易活动的最终结果有着非常大的破坏力。其实野猪和菜农都是我们内在的部分。谁占据主导地位将决定我们整个投机生涯的成败。&/p&&p&&b&如何去了解和超越自己内在的无意识&/b&&/p&&p&几乎每个人对自己的定位都偏高,因为他们与自己有意识的头脑认同,他们压抑,回避自己本性中那些阴暗,负面的东西。&/p&&p&但这些东西仍然存在,在里面沸腾。随时要冲到外面。因为我们压抑和回避的态度,这些东西就无法进入我们的意识,从而在暗中操纵着我们,这样事情就变得更加糟糕。因为我们如果对它们没有察觉的话,就没有办法预防。&/p&&p&人的无意识的冲动是一种习惯或习气,佛教把它称为无明或业力。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它一旦形成就不再需要你的帮助能够自己运作。通常我们只是它的奴隶,那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而不能自拔。&/p&&p&压抑和回避是无法超越的,只有和它们面对面的接触,有了彻底的了解,才有超越。&/p&&p&一个人必须要花很大的功夫去穿透自己的无意识,经常性的捶打和练习是需要的,仅仅理智的了解不会有太大的帮助。&/p&&p&永远记住:我是所有发生在我身上事情的原因。但自我总是向外找借口,一旦什么事情出错,我们通常首先要保护的就是自我。自我会去怀疑一切,唯独不去怀疑他自己,其实我们的自我才是最可疑的。所以一个人首先要变得真实,这是在期货市场上能够成功的首要条件。一个虚假的人很难在市场上生存,因为他不习惯面对事实,他会自我欺骗。&/p&&p&&strong&几个常见的交易心理陷阱&/strong&&/p&&p&人性中有很多的品质,这些品质能够帮助一个人在其他行业获得成功,但是这些品质在期货市场却变成了毒药。如钢铁般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勤奋,乐观,自信等等。&/p&&p&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出于生存竞争的需要,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坚硬的自我。也许在其他行业,没有什么能够像自我那么成功,但是在期货市场,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像自我那么失败。&/p&&p&&b&抗争的心理&/b&&/p&&p&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建立在抗争和竞争的基础上,如征服自然,战胜各种艰难障碍,与困难搏斗。这种意识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内在。当我们进入期货市场还是带着这样的心理意识。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各行各业的精英,成功人士来到期货市场,但他们失败了,而且遭到了比一般人更彻底的失败。这是因为这些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很强烈的自我,他们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也非常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失败。他们的成功使他们的个性变得很坚硬,所以当市场变得对他们不利的时候,他们不懂得屈服和退让,而是采用抗争的态度,直到被摧毁。&/p&&p&在期货市场要生存下去往往需要一些反人性的品质,柔软而有弹性的交易者更适合投机市场,坚硬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老子非常赞赏柔软的品质,他说柔软的东西更有生命力。当飓风来临,柔软的小草能够安然无恙,坚硬的大树却被连根拔起。&/p&&p&在人性中有这样一个几乎是最顽固的倾向,那就是捍卫自己的观点和不情愿承认自己在判断上出现的失误。所以一个人不管自己是对是错,都会把自己的态度坚持到底。因为那个观点是自己的观点,所以他捍卫的不是真理,而是他的自我。&/p&&p&人性为什么喜欢抗争?因为通过抗争、摩擦、否定,对别人说‘不’,一个人的自我就会被增强。通过抗争他会觉得自己是强有力的,觉得自己是个人物。顺从,屈服,说‘是’却很伤一个人的自我。那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跟别人抬杠。那就是为什么只要你去政府部门办事,在每一个办公室,你都会听到‘不’。&/p&&p&人性中这种抗争的天性,这种不愿意屈服,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错误的态度是期货交易的最大障碍。&/p&&p&&b&追求完美的心理&/b&&/p&&p&追求完美是一种非常贪婪的心理,是一种极端的心理。因为追求完美,你就不允许有一点瑕疵,就不能承担哪怕小小的损失,该止损时就难以下手执行。因为追求完美,一个人就试图抓住所有的波动,不希望漏过任何行情。每个人都有自己局限性,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追求完美的心理很容易导致重仓交易和频繁交易。&/p&&p&&b&毕其功于一役的心理&/b&&/p&&p&把单次交易的结果看得过重,图谋在一次交易中暴富。或者拒绝在明显看错市场的情况下止损离场,像守寡一样坚守亏损的头寸。&/p&&p&期货交易是长期的过程,没有必要为一次交易的结果弄得要死要活,死去活来的。有时候接受一些小的损失是非常健康的,这样就能够预防大的亏损。这就像适当的感冒对一个人的整体健康有益无害。&/p&&p&&b&数钱的心理&/b&&/p&&p&这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我们一旦建立头寸,就时时惦记账面资金的起伏变化,并被这种变化左右了情绪,忽略真实的行情本身。这对我们正常的思维判断有非常大的干扰。&/p&&p&我们更应该注重过程的正确,结果会随之而来。如果提前去考虑结果,就会扰乱整个交易过程,从而导致动作变形。人的头脑总是提前跳到远处想着虚幻的结果而忽略当下真实发生的事情,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荒谬和颠倒。&/p&&p&&b&转换时间框架&/b&&/p&&p&本来是短线交易的单子被迫转换为中长线。还有把本来中线的单子做短线处理。整个交易混乱,无序。&/p&&p&热衷于预测市场,试图抓住头部或底部。&/p&&p&任何预测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客观的,甚至许多著名的咨询机构的预测都是错误百出。一旦你预测了行情或者相信某个市场评论的观点,你就无法看到市场的真实面貌,因为你会把自己的主观看法投射到市场,市场变成一块屏幕,不论市场怎样波动,你都会有自己的解释。你会形成一个看多或看空的情结,这个情结就像一块乌云一样笼罩在投机者的脑海里,最后这个情结就变成了死结。他会带着扭曲的观点看待市场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从而导致整个投机活动陷于瘫痪。&/p&&p&一旦预测了市场,你就不愿意设置止损位,因为你相信任何对你不利的波动都是短暂的,市场最终会回到你预测的方向上。许多投机者在试图抓住市场底部或顶部的时候损失惨重。&/p&&p&&b&值得推荐的一些交易格言&/b&&/p&&p&不要被盘面短暂的迹象所吸引,除非市场发出明确的入场信号。有时候盘面的短暂波动非常诱人,我们不顾一切冲进去。但我们没有认真考察这一小段波动在整个大趋势中的地位,这种交易只有很低的胜算,常常让我们狼狈不堪。最糟糕的交易方式是重仓甚至满仓频繁地杀进去,杀出来。这是完全失去自制力,几乎是一个疯子的行为。一贯坚持在那些最有可能成功的交易上下赌注。这是一个胜算和概率的问题。有些市场情况或价格形态你可能非常有感觉,而且以前同样的情形曾经获利过几次,那么不要错过这种出手的机会。根据胜算的大小调整你的入市头寸。放弃那些不合自己口味的交易机会,因为在这种机会面前你会缺乏自信,迟疑不决。&/p&&p&行动时候的质量取决于没有行动时候的质量。&/p&&p&准备得充分,才不会匆忙,才会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p&&p&频繁交易必然导致整体交易质量的下降,因为脑子里有太多的头绪,整个思维必然处于混乱之中。&/p&&p&人的身体,心理情绪,智力存在一个高低起伏的周期,它们的周期分别是23天,28天,33天。当自己的身心处于低潮,思维一片混乱时最好避开市场。&/p&&p&糟糕的交易不仅本身带来损失,而且还妨碍真正的机会出现时及时入市&/p&&p&一个交易者应该在有为和无为之间保持平衡,在交易和休息之间保持平衡。这就像白天的活动是需要的,夜晚的睡眠和休息也是需要的。如果只有白天,没有夜晚,一个人会发疯。&/p&&p&我们常常因为耐不住寂寞而不能保持空仓,其实保持空仓是非常健康的,你可以保持中立的态度,客观冷静的观察市场。一旦真正的机会出现,可以全然的进入市场,没有任何拖累。平时我们做了大量不应该做的交易,当真正的获利机会,真正属于你的机会来临时,你却正深陷不良交易的泥潭当中,根本无暇顾及。这是期货交易中最遗憾的事情之一。&/p&&p&这就好像当你真正理想中的情人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却早已陷入婚姻的泥潭之中,和一个不怎么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彩虹岛混沌梦灵怎么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