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8后壳边缘圆弧处出现手机黑边模糊处理怎么办,原来它填充的东西好像没有了

iPhone X 一周使用评测:这是 7 年来最大的 iPhone 升级_智能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智能iPhone X 一周使用评测:这是 7 年来最大的 iPhone 升级
黄俊杰 周韶宏 马若飞
是未来,也是最贵的
如果不主动显摆,苹果最贵的 iPhone 并不引人注目。
我上周一拿到银色 iPhone X 测试机,换上自己的 SIM 卡、恢复备份每日使用。
8 天,经过两个机场、两家酒店、十来间餐厅酒吧咖啡店,没几个人认出苹果尚未发货的新手机。
不亮屏幕很难注意到它有什么不同。延续十年的圆角设计、接近 4.7 寸 iPhone 的轮廓、同样全黑的正面。
iPhone X 银色版
上:iPhone X 银色;下:iPhone 8 银色
iPhone 8 银色 VS iPhone X 银色。涂层的关系,银色 iPhone X 的后盖更接近镜面,但没有 8 那么白
iPhone 的第十年,苹果主推的银色版 iPhone X 有着颇为复古的搭配,黑屏幕搭配闪亮的不锈钢边框神似 2007 - 2009 的前三代 iPhone。
不过相似之处也就到此为止。
银色 iPhone 8 VS 银色(没打错)iPhone X
iPhone X 侧边键大了许多
金色 iPhone 8 Plus VS 银色 iPhone X。iPhone X 的重了近 1/6
金色 iPhone 8 Plus、银色 iPhone X、黑色 iPhone 7 Plus。原本摄像头边上的麦克风和闪光灯放在了两个镜头中间
交互方式也变了,我们拍了一段视频解释。
打开 iPhone X,你看到的只有一个屏幕。
它的两侧边框和从 6 开始的 iPhone 一样是 3mm。Home 键消失以后,原本 iPhone 上下最占空间的黑边完全消失,边框和侧边同宽。唯一的异样是顶部那块放着一堆传感器的黑色凸起。
在用上这块屏幕以及背后的新系统之前,你首先会碰到 Face ID。
Face ID 足够流畅,有时你会忘记它的存在
解锁是手机上最常用的功能,不管你偏爱什么应用,每天使用次数总多不过解锁。
从 5s 开始,我已经养成肌肉记忆,抬手之间拇指按下 Home 键解锁 iPhone。难以想象有什么会比 Touch ID 指纹识别更自然、更方便。
Face ID 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我们和 Siri 说话,多少会放慢语速、用更简单的词句,因为担心它听不懂。它也确实经常听不懂。
对着 Face ID 用不着这么小心,你不用一本正经,可以说话、刷牙、大笑,甚至跑步到精疲力竭面容扭曲。只有夸张的鬼脸会提示识别失败。
Face ID 也不用看清整张脸,吃饭时咀嚼食物、拿起水杯甚至汉堡放在嘴边都不会影响。
它以红外视物,不需要光、也不受黑夜白天、室内室外的影响。理论上,足够热辣的阳光会影响它的红外成像系统识别。但北京并不富裕的阳光下,我还没遇到问题。(更新:)
一般的装束变化,诸如戴没戴眼镜、化没化妆,换了发型或者用帽子遮住头发,都不会影响识别。
如果敷面膜,得过一会儿,等到面膜与脸部完全贴合。
苹果说阻隔特定红外波长的墨镜可能会影响对眼部的识别。我们在亮视点试了 11 幅不同深浅的墨镜,包括像镜面一样反光的镜片,还没有碰到会影响识别的。如果你用这种墨镜,可以在设置里关掉对人眼的识别。
一掌距离外,30 度以内差不多是它认出你的限制,一般不会超出。如果你要在开会、上课时悄悄解锁,可以稍微低头快速看一眼。
Face ID 是一个远比 Siri 更像人的人工智能功能。它像人一样在数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认出你是谁,然后将 iPhone 上的秘密全交给你。
在 Face ID 录入人脸,需要扭两圈头,比录入指纹更快
识别错误会发生,我差不多每一二十次会碰到一次,基本都是因为拿起手机屏幕亮了还没来得及看,已经开始识别。
这时候 iPhone X 机身和屏幕顶部的小锁图标会轻轻抖动,提醒你解锁失败。当你从屏幕底部往上划动屏幕,它会再次试图解锁,这时候再失败的非常罕见。
如果这次再有问题,iPhone X 不会请你挪动头部、调整姿势,而是提示输入 PIN 码。
这么设计大概是为了让用户尽快开始用手机,而不是停下来研究 Face ID。
Face ID 的效率来自屏幕上方黑色部分藏着的传感器:每当屏幕亮起,都会有 3 万个不可见的红外光点打向前方,红外摄像头将会根据这些点的位置和距离判断你的面部形状。依靠名字怪异的 A11“仿生”处理器加速,识别在瞬间内完成。
根据苹果提供的信息。每次识别,Face ID 不只是判断你的身份,也是在学习。慢慢变长的胡子、去多了或者去少了健身房所带来的变化都会被它看在眼里。识别错误的时候,你输入正确的密码,它也会将识别错误的数据用来学习。
目前只有两种情况让我想念 Touch ID。
一是躺在床上的时候。比如早上醒来,侧卧在床上看夜里错过什么新闻。这种姿势下很容易过于靠近手机,而 Face ID 要求你的脸距离它一掌以外。下床以后我还没遇到过距离造成的解锁失败。
还有戴口罩的时候。上周三北京起霾,我戴上普通的 3M 呼吸阀口罩,iPhone X 就完全认不出,只能密码解锁。
不止有雾霾才需要戴口罩,医生护士、感冒咳嗽,还有烈日下徒步都不能用 Face ID 解锁。
说来让人安心,人工智能加上那么多传感器还是比不上我们低功耗的大脑和眼睛。
让 Face ID 更流畅,你需要养成新的肌肉记忆
根据苹果高管在发布会上的演示,Face ID 解锁分三步,亮屏、看屏幕完成解锁、手指从底部往上推开锁屏界面。
iPhone X 的锁屏界面上方的小锁图标也在暗示你需要等待它解开。
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可以缩减到一步:拿起手机,不等 Face ID 解锁提示、拇指直接从屏幕底部向上滑动,解锁就完成了。
不论从口袋掏出 iPhone X 还是从桌上拿起来,等到你正视屏幕的时候,屏幕都会自动点亮。
你也不用等那个锁的动画改变,直接从屏幕底部往上滑动就会自动完成解锁并到达主屏。如果动作快,Face ID 解锁的动画会一闪而过。动作慢一点,根本看不到动画。
收到通知消息后,Face ID 解锁更自然。
iPhone X 会默认藏起刚发来的通知(如果没有,可以在通知系统里设置具体应用的通知选项),比如微信只提示“1 条通知”、看不到发信人是谁。
面对屏幕完成解锁,它会自动展示出通知里的完整内容。
原本因为 Touch ID 解锁太快而变成鸡肋的锁屏通知又回来了。
认出用户前后的 iPhone X 锁屏界面
点亮屏幕直接看推送,Face ID 也会在后台默默解锁。当我点开通知进具体应用的时候,往往觉察不到面部识别的存在。
Face ID 的上手曲线比 Touch ID 稍抖,但你习惯之后会觉得很自然。
特别是解锁手机之后用到它的时候,比如付款时的身份确认、在网页里调出 Safari 存储的信用卡或者密码信息。以往用 Touch ID 你要让手指从屏幕移动到底部按 Home 键。
如果你盯着屏幕上的照片出神,它也会注意到你的注视,保持屏幕不关闭。
在 App Store 购买应用,或者 Apple Pay 往上付款,Face ID 不会直接识别,它会提示你点两下屏幕右侧的侧边键,也就是之前 iPhone 上的电源键。
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时候没有这一步确认。
屏幕顶部独特的弧度会延续下去
iPhone X 和三星 S8 在如何用屏幕填满正面这件事上做了不同的选择。
同样是三星制造的超高分辨率显示屏,iPhone X 用了没有那么艳丽但更准确的色彩。比如同样打开《神奇女侠》开场,戴安娜在卢浮宫外,三星 Galaxy S8 的地面颜色发青,iPhone X 是略泛黄的灰色,真实情况接近后者。
组成 iPhone X 屏幕的像素也更密集,这是 2010 年 iPhone 4 之后苹果首次改变 iPhone 的像素密度。
iPhone 8 Plus 和 iPhone X 屏幕的像素级对比,iPhone X 的高密度像素带来了更清晰的字体边缘,不过你要贴近屏幕盯着看才能有感知
但每个人第一次看到这块屏幕,注意到的应该都不是它的色彩或者长度或者有多细致。你的视线会停在顶部那块黑色区域。
这是苹果的设计选择。
采访中,每一位苹果高管都说这是一块“凹口(Notch)”——屏幕的凹陷,而非边框的凸起。让屏幕尽可能填满机身正面是它的目标。
Face ID 让苹果得以去掉 Home 键,实现这个目标,但也要占据一条 34 x 5 mm 的空间。最后苹果的选择是尽可能大的屏幕,而不是在顶部留一条窄边,维持传统。
这个决定很像 iPhone 6 开始,机身底部凸起的摄像头。苹果选择了尽可能大的镜头搭配尽可能薄的机身,而不是为平滑或者说传统的背部设计牺牲其一。
和凸起的摄像头一样,凹下的屏幕顶缘设计也挑战了传统。特别是在苹果明确了不会通过数字黑边修饰屏幕形状之后。
负责用户界面设计的苹果副总裁 Alan Dye 对我解释说,苹果在设计阶段尝试过用黑色填满两边的区域,让你看到一块完整的圆角长方形。但最后他们还是决定让屏幕画面占传感器以外区域,因为这样才是真的让屏幕覆盖整个正面。
这是一个为功能而生的设计,不是遵循传统或者降低生产成本的选择。
对于这个设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意见。就好像库哈斯留给北京的 CCTV 总部大楼,会有人觉得它美、也会有人觉得它丑。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无聊。
确定这个大胆设计之后,苹果毫不遮掩地拥抱那块凹陷。软件设计、到户外广告,甚至藏在系统里的线图都是如此。
这将成为未来几代 iPhone 的一个新标志,一如曾经的弧角和正圆 Home 键。采访中,苹果软件高级副总裁 Craig Federighi 很肯定地说,苹果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沿用这个设计。
为了适应凹陷,苹果改了 iOS 11 系统几乎所有用户界面,曾经贴着顶边的标题、搜索框全部被往下挪,以免太靠近凹陷。
凹陷两侧也被利用起来,并且是动态的。它的左侧平时显示运营商信息,录音、拨打电话时那里会改成红蓝两色的录音与通话提示;右侧是手机信号、Wi-Fi 和电池状态,VPN 连接建立时会动态出现你熟悉的加框 VPN 标志,几秒后消失。
实际使用两天之后,我挺习惯顶部的凹陷。
但有一个例外,看视频。
很多视频是 16:9 显示,在 iPhone X 上播放左右两侧黑边。
不过也有很多视频是 2.35:1 的超宽影院比例,比如苹果最喜欢用来展示 iPhone X 屏幕细节的《神奇女侠》在腾讯视频上就是这个比例。这时 iPhone X 左侧会缺一块画面。
从上到下:三星 Galaxy S8、iPhone X、iPhone 8 Plus
我觉得你很难习惯看电影的时候边上缺这一块。
为 Face ID 影响的还有背后的摄像头位置,它不得不变成纵向排列以腾出空间。
当我把手机放在桌面上,手指点屏幕中间区域机身也会晃动。吃饭的时候放在桌上刷刷社交网络、看看新闻还挺明显。
相对来说,更大屏幕的好处超过这些不足。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手机上竖屏阅读。超过 2:1 的显示屏让 iPhone X 能比 4.7 英寸 iPhone 多几行字,大部分时候默认字号显示信息比实际屏幕更大的 Plus 系列更多。
iPhone 8 Plus VS iPhone 8 VS iPhone X。X 系统设置多了两行
iPhone 8 Plus VS iPhone 8 VS iPhone X。X 在好奇心日报正文比 4.7 英寸多 5 行文字、比 5.5 英寸多两行
iPhone 8 Plus VS iPhone 8 VS iPhone X。X 淘宝首页多显示完整一行商品图片
智能手机本质是应用和游戏的画布,其它都是多余的存在。iPhone X 让你在一个相对尺寸较小的手机上得到了一块大画布。
随着 Home 键消失,iOS 界面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改版
从初代 iPhone 开始,Home 键就一直在那里。不管你在哪里、遇到什么问题,按下 iPhone 正面唯一的那个按钮,它就会回到主界面,一切从头开始。
谁都会用。
换掉 Home 键对苹果是件大事。最终取代 Home 键的是一系列手势。
Home 键最主要的功能是回到主屏,取代它的是从屏幕底部往上轻划屏幕的手势。在任何应用、任何界面下,这么一划都是回到主屏,没有例外。
为了帮助用户过渡,苹果在屏幕底部留了一个细长的小条提醒你可以上划。在锁屏界面下,它还会轻轻跳动并带出文字提示。
在 iPhone X 上,这个操作的优先级高于一切。过去一周我没有遇到上划时误触发第三方应用内其它功能的情况,只有它遮挡未适配第三方应用按钮的情况。
它个条的优先级高于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者无法对这个条做任何调整,只有在视频横屏全屏播放时,它才会自动隐去。小条本身的颜色会随着背景变化,以避免背景的深浅变化让你看不清它。类似的小细节在 iPhone X 的 iOS 11.1 上到处都是。
在划动屏幕时,你会明显感到 iPhone X 比之前的其它 iPhone 更流畅。苹果确认 iPhone X 屏幕的触控层刷新率翻倍到了 120Hz,这样它对触控的响应从每秒 60 次变成了每秒 120 次。
但 iPhone X 屏幕本身的刷新率还是传统的 60Hz,不会像新 iPad Pro 一样在 24 到 120 的多个刷新率之间切换。
变化更大的是多任务手势。有两个手势可以在不同应用间切换。一个是从底部往上划动屏幕时,手指划到屏幕中部稍等一会儿就会显示一个类似其它 iPhone 的卡片式多任务界面。
在其它 iPhone 上,你只能向左右滑动,或者向上扔出卡片关掉特定应用。iPhone X 不再有上下和左右两个滑动方向的位置,你可以任意拖动卡片,往上推得足够远再松手就会回到桌面,整个过程更自然。
经过两代系统更新,iOS 11 的所有界面元素都被改成了卡片设计。每个应用就都是一个卡片,iPhone X 的多任务就是在管理这些卡片。
这是一个说起来比实际用起来更麻烦的过程,可以看下面的视频:
还是开头的视频,刚刚没看的可以点开。
用过 Palm webOS、黑莓 BB10 这两个系统手机的人会觉得熟悉。苹果的设计再往前走了一步,彻底拿掉了屏幕以外的部分,不再需要手势区,也不再需要在屏幕上留出一条边放虚拟按钮。
另一个切换方式是在屏幕底部边缘左右划动。从左往右划是上一个应用,顺序和卡片上一样。
这在返回上一应用时格外方便。iOS 10 开始,你从一个应用跳到另一个应用,左上角会有上一个应用的名字,点它可以跳回去。但那几个字特别小,很容易点错。现在你只要在屏幕底部从左往右划一下就会回到上个应用。
新的快速切换对于用手机工作的人来说非常有用。比如你要从微信或者网页里复制多个不同的信息到邮件客户端写邮件的时候。
这里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应用切换的顺序。往回切多个应用后,任何触碰都会让那个应用变成最新使用的应用,顺序就变了。
原本通过手势从底部拽出来的控制中心现在到了屏幕右上角,左手拿手机很难单手拖出来开关 Wi-Fi。加上它比 iPhone 6 重近 1/3,单手使用 iPhone X 需要适应一下。
如果你像我一样有精确清楚电力的强迫症,就得经常打开控制中心。受限于顶部空间,现在电源百分比只在控制中心显示,不会出现在右上角。
iPhone X 主屏和从右上角拉出的控制中心,蓝牙、VPN、闹铃、电源百分比都在
拿掉 Home 键之后,苹果把右侧的侧边键做的更大,并且改变了一些组合键。这些按键大部分都有触控的操作替代。
单击侧边键:开屏/关屏(关屏时手指点屏幕也能直接点亮它)
双击侧边键:打开 Apple Pay 支付(可以直接把 Apple Wallet 放在桌面上)
同时按住音量加和侧边键:截图
同时按住音量减和侧边键并超过两秒:关机
还有一些需要自己设置的:
三击侧边键:辅助功能。需要自己开启、选择激活何种辅助功能,我用它让屏幕进入灰阶模式
五击侧边键:SOS 报警,可以拨打当地各种报警和急救电话
增加很多功能的侧边键比 iPhone 8 的加长了 60% 左右
还有个救急的:
先按一次音量加、再按一次音量减,松开后长按侧边键:强行重新启动手机。我遇到过一次,因为第三方应用迈生活调用推送请求出错卡住,最后只能重启。
第三方应用大多没准备好
第三方应用决定着手机的体验,也一直是 iPhone 占优的地方。
iPhone X 调整了屏幕长宽比,并且新的设计决定了应用顶部和底部的按钮不能太抵边、视觉上也需要重新考虑。这就需要开发者调整自己的应用。
截止 10 月 30 日,大部分开发者还没准备好。
最糟糕的是银行应用,招商银行网银(不是掌上生活)、浦发信用卡启动直接崩溃。
互联网公司的应用少有崩溃的,大公司产品里暂时我只发现爱奇艺启动就崩溃。但这不意味着它们都准备好了。
大部分应用上下留有黑边,包括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亚马逊 Kindle、大众点评、美团等等以及几乎所有的游戏。
百度地图的上下黑边,截止 10 月 30 日的最新版
两个不同应用下,输入法布局变了
这些应用带来另一个问题,输入文字时苹果会按照上一代 iPhone 的样式显示键盘,而新键盘底部布局变了,切换输入法的地球和上一代不在一个位置。如果你经常需要切换中英文或者全键盘和数字键盘,这是很不好的体验。
没有黑边的应用很多也有问题。有一部分还没有调整按钮位置,像微信底部的按钮都贴着底边被底部的系统滑动小条挡住。腾讯视频咋看上去一切正常,但全屏播放视频时不会隐去小条,影响了进度条的拖动。
微信公号底部的按钮被挡住,Spark 邮箱遮住了顶部的状态栏
看似正常的应用中,有不少在展示全屏图片的时候也被强行从 16:9 拉升到 19.5:9。
这是第三方应用的问题。但当 11 月 3 日第一批用户拿到 iPhone X 的时候,这些应用将直接影响使用体验。
在 iPhone X 上,苹果留给开发者的时间不是很够。9 月发布会后的测试版虚拟机并不完整,当时看不到控制中心、没有桌面背景、在 Mac 上拖放卡顿严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 iPhone X 时间表有多紧。
拍摄的进步主要在人像模式和夜间
和 iPhone 7 Plus 及 iPhone 8 Plus 一样,iPhone X 背后也有两颗 1200 万像素摄像头。iPhone X 硬件上的变化在于第二颗用于光学变焦的镜头,它的光圈更大,由 ?/2.8 提升到 ?/2.4。
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光线进入这颗摄像头,改善暗光环境下的拍照效果。
从我们拍摄来看,提升主要集中在人像模式上。
先来看夜间的拍摄效果。非人像模式下,iPhone 8 Plus 到 iPhone X 的改观并不明显。放大来看的话,iPhone X 的噪点会少一些,让整体的画面稍微细腻了一些。
从左到右依次是 iPhone 7 Plus、8Plus、X。
iPhone 8 Plus
因为有更大的感光元件,iPhone 8 Plus 相比 iPhone 7 Plus 有一些显而易见的提升,不过也没有到令人惊艳的地步。
总之三张照片放在一起可能并不会让人觉得差异巨大。
但打开人像模式你会看到明显的差别。iPhone X 的边缘更加清晰、色彩更加自然,更重要的是噪点明显少了很多。相比之下你会发现 iPhone 7 Plus 甚至都有很大的色彩偏差,iPhone X 用于夜间人像模式的效果最好。
从左到右依次是 iPhone 7 Plus、8Plus、X
iPhone 8 Plus
同样的差异在白天也有所体现,iPhone X 在日光下的人像模式会有自然一些的肤色。不过这里的差异并没有夜间那么巨大。不仔细对比的话,iPhone X 和 iPhone 8 Plus 几乎是一样的。
从左到右依次是 iPhone 7 Plus、8Plus、X
iPhone 8 Plus
白天的样张来看,其他方面的差异就更小了,比如 2 倍光学变焦的对比、色彩、明暗度差异的场景。iPhone X 基本上和 iPhone 8 Plus 保持了一样的水准。
iPhone X 其他样张
比较吸引人的地方是前置摄像头,iPhone X 虽然也是 700 万像素,但因为深度传感器的加入,这颗镜头也可以生成人像模式的图片。
从我们的体验来看,前置人像模式显然不如后置的精细,包括边缘的处理都有瑕疵,接近于 iPhone 7 Plus 上的人像模式。
iPhone X 说明苹果依然能拿出最好的产品,但它能造出第二好的么?
iPhone X 至少是 iPhone 4 之后跨越最大的一代 iPhone。
除了那些大变动,一些细节也更好了,比如 iPhone X 的不锈钢边框配方和 Apple Watch 不同,镁更少、更硬。虽然用一周还是会有划痕,但不像一代 Apple Watch 那么容易。
iPhone X 的电力续航也从 4.7 英寸 iPhone 跳到了接近 5.5 英寸水平,只是无线充电 2 分钟只能充 1%。
iPhone X 在发布时最吸引人的卖点可能是 Face ID。拿到手上用一段时间之后,很明显更吸引人的是充满生机的新交互方式,一个从芯片到传感器到机身设计到应用到系统界面都为全面屏幕而优化的完整体验。
苹果不是第一个拿出全面屏的公司,也不是第一个推出面部识别功能的公司。但它以前也不是第一,Touch ID 比惠普指纹识别完十年、iPhone 比微软触屏手机晚四年。第一个做到足够好更重要。
这大概也只能是苹果来做的事。这么些年下来手机制造商里只有苹果靠 iPhone 的高利润率积累了近乎无限的资金、慢慢研发这些底层技术。
开发 Face ID 所用红外传感器的 Prime Sense 团队早先为微软 Kinect 提供技术,2013 年被苹果 3.6 亿美元买下。之后几年苹果并未推出类似 Kinect 的产品,一直等到它能做进 iPhone。Kinect 上周停产,总销量不会有 iPhone X 一个季度多。
驱动 iPhone X 的 A11 芯片来自苹果收购芯片制造公司 P.A.Semi,已经是更新了 8 代。
这些技术投入从乔布斯时代开始,被库克延续。iPhone 相关的技术越来越多由苹果自己掌控。现在苹果连图形处理器和无线耳机的芯片都自己做。AirPods 推出一年,还没有第二家公司能造出同样小尺寸的竞争产品。
手机的体验不是单单由硬件或者软件决定。三星可以造出 iPhone X 的屏幕,两年前就抹掉 Galaxy S 系列手机两侧的边框。但它得等 Google 完善 Android 系统,认出手掌碰到屏幕边缘是握持所需还是在滑动屏幕。至今 Google 没能处理好边缘误触,躺着用手机时有发生。
掌握手机体验的不同组成部分,意味着苹果不用等 Google 重新设计操作系统、不用等高通推出人工智能芯片、不用等整个行业对应用开发者提出新的要求、不用等“方案公司”告诉它下一部手机可以是什么样子。
全球科技巨头里只有苹果一个公司,背靠 8000 多亿美元的市值、2000 多亿美元现金,每年投入全公司之力只做这么几个产品。
同样巨头中也只有苹果,市值仅靠一系列产品,甚至一个机型支撑。
为了不打算花 8388 买手机的人,这家公司也造出了 iPhone 8。不过很明显,整个苹果公司的注意力都不够两款手机用的。
苹果从最初的发布会上就没给出让人买 iPhone 8 的理由。产品本身也是一样,iOS 11 的大改动全为 iPhone X 准备。
上一代的交互、没有尽力的系统,iPhone 8 不是与 iPhone X 同代的中端产品。只隔一个多月,iPhone 8 已经是 X 的上一代。
既然是旧款,为什么用户不买更便宜的旧款?都,中国市场更多用户在 iPhone 8 推出后买了更早期的机型。
当然还有 Android。过去一年间,Android 在中国 3999 以上价位智能手机市场所占份额从23% 增长到 32%。其中中国厂商份额翻了 4 倍多。
Gfk 2017 年 7 月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报告,
今天 iPhone X 靠超前的技术和高昂的成本获得了差异化,也卖出了更高的价格。
从近期苹果股价激增看,看重利润和分红的华尔街也并不在意 iPhone 8 的失败。
习惯了 iPhone X 带来的新价格之后,苹果还会愿意认真投入可能影响利润的中端产品么?
不愿意的话,8388 大概就是新起点了。这么一年年加上去最终不会是好事。
起价越来越贵的 iPhone
文中图片、视频以及拍摄部分评测来自周韶宏和马若飞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手机屏幕黑边不均匀是怎么回事?学问大全我也要这条黑边是从设计层面考量的,它的学名叫做BM区。
  而BM区的首要作用就是防止屏幕漏光的,如果一块屏幕上没有这个BM区的话,在屏幕的边缘就会看到明显的光晕。因为每款手机在组装时屏幕都会出现些许误差,不可能做到绝对对齐。如果在屏幕的外框与BM区可视边缘切齐的话,在边框边缘会出现一条彩色的眩光,白色边框的手机可能会反射屏幕光,屏幕四周就会出现亮边。而现在有些手机屏幕出现明显的漏光现象,就是因为屏幕组装时误差比较大,BM区无法进行有效遮挡而造成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手机内外屏幕的间距问题造成的黑边,很多产品屏幕不但屏幕框有一层黑边,在黑边内还有一层窄窄的黑框,这是因为手机的屏幕一般都分为两层,最里层的是显示层,外层的则为保护玻璃触控层。内层显示屏到保护玻璃还存有一定的距离,有了间距自然会产生黑暗的阴影,这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现在很多手机的屏幕都已经采用了超窄边框的设计,当然这个超窄边框理论上还是要把屏幕BM区算进去的。因此现在的手机厂商在宣传超窄边框屏幕时,也看到其手机屏幕的黑边(BM区)做得越来越窄了,有些厂商甚至把黑边做到近乎贴近边框的效果,这也是技术工艺提高的表现。在不久的将来,或者会有真正的无黑边的屏幕出现
由于显屏幕不是直接露出来的,上面还有很多层,比如电容触控板,玻璃,在这就产生了一个落差,如果将可视区域做的和显示区域一样大,那么从某些角度看屏幕,屏幕的显示区域就会被上边的面板遮挡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将可视区域的丝印外扩,使得斜视屏幕的时候不至于遮挡可视区域。显示屏距离屏幕面板表面越深,可视区域外扩就越大,一般做0o5mm手机的,其他的产品有更大的,于是就露出了屏幕的黑边,这个黑边属于屏幕的一部分。只有显示屏幕外露的,可以不需要露这个黑边。
更多回答wo根据情况而定,看你这是什么显示屏,是什么样的黑边了。
如果是液晶显示器:
两边的黑边处不能显示完整的画面(就是黑边这部分画面消失了,少东西了),那可能是显示器输入信号部分有问题(FPC
peeling,或是信号相关元件异常);
两边有黑边,但是画面还是完整的(相当于整个画面左右压缩了),那可能是输入信号出问题。
所以,要根据你的黑边情况看具体问题原因。
sakuramarko原因及步骤:1、可能是图像的亮度设置太低导致的,可以进入电视机的菜单——图像设置——亮度——自行调节亮度,使屏幕变亮即可。 2、也可能是电视机的屏幕故障导致亮度低,这种情况需要联系电视机的售后服务进行检测和维修才能解决;必要时可以换屏处理。
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频黑边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