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特林是什么意思。

比如他的射速有实际意义吗?每分钟6000千发,特别是还有3架加特林机枪连在一起的每分钟有1万8千发射速的,这有什么实际用途,适合什么样的战场环境呢?
他的后勤如何保障呢?瞬间威力很大,但一下就没子弹了,这枪还有什么用?在战场上难道要一个人在打枪,后面跟着卡车运子弹吗?
比如他的射速有实际意义吗?每分钟6000千发,特别是还有3架加特林机枪连在一起的每分钟有1万8千发射速的,这有什么实际用途,适合什么样的战场环境呢?
他的后勤如何保障呢?瞬间威力很大,但一下就没子弹了,这枪还有什么用?在战场上难道要一个人在打枪,后面跟着卡车运子弹吗?
如果卡壳了,或是遇到哑弹呢?
子弹毕竟不是流体的,弹连是如何快速的供弹呢?是不是每个子弹壳都涂有润滑剂呢?
它的击发原理是什么,是一个枪膛六个枪管,还是六个枪膛呢?
如果是一个枪膛六个枪管,在击发的时候正好转到两个枪管连接的部位不是要炸膛了?
弹头在通过枪膛的过程中还要横向运动,是不是会影响精度呢?
一个一个来吧
1. 格林机枪的高射速是有意义的。
首先来看其发明初期,格林机枪是1860年格林所发明,是世界上第一挺实用的机枪。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相关信息的格局。拿破仑时期流行的骑兵突击和密集火枪阵被具有强大连续火力的机枪死得粉碎,从此开始了堑壕战和散兵线防守的流行。
今天,由于不断提高的射速,格林机枪任然被应用在很多对火力密度要求很大的领域,如飞机航炮、舰船近防等。其中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应用在高速移动的平台或对付高速移动的目标上。由于平台和目标的相对移动速率大,因此由开火时机误差造成的命中误差就会特别大。解决的办法就是使弹药成为连续的直线。而在激光武器不成熟的现在,就只有提高武器射速这个办法最有效。所以,针对现代格林式枪炮的应用,其射速是太低了,而不是太高了。
2. 格林式机枪对后勤的要求远没有你想象地那么苛刻。一般的重机枪都能达到上千的射速,但真正应用起来,绝不可能连续一分钟的射击。就算是开火时间最长领域,对地扫射的直升机航炮,也很少有持续超过10秒钟的。像地面的重机枪火力压制,更是很少持续射击超过3秒。所以一般备弹超过3000发的高射速机枪,在战斗中还是基本够用了。
...
一个一个来吧
1. 格林机枪的高射速是有意义的。
首先来看其发明初期,格林机枪是1860年格林所发明,是世界上第一挺实用的机枪。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相关信息的格局。拿破仑时期流行的骑兵突击和密集火枪阵被具有强大连续火力的机枪死得粉碎,从此开始了堑壕战和散兵线防守的流行。
今天,由于不断提高的射速,格林机枪任然被应用在很多对火力密度要求很大的领域,如飞机航炮、舰船近防等。其中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应用在高速移动的平台或对付高速移动的目标上。由于平台和目标的相对移动速率大,因此由开火时机误差造成的命中误差就会特别大。解决的办法就是使弹药成为连续的直线。而在激光武器不成熟的现在,就只有提高武器射速这个办法最有效。所以,针对现代格林式枪炮的应用,其射速是太低了,而不是太高了。
2. 格林式机枪对后勤的要求远没有你想象地那么苛刻。一般的重机枪都能达到上千的射速,但真正应用起来,绝不可能连续一分钟的射击。就算是开火时间最长领域,对地扫射的直升机航炮,也很少有持续超过10秒钟的。像地面的重机枪火力压制,更是很少持续射击超过3秒。所以一般备弹超过3000发的高射速机枪,在战斗中还是基本够用了。
3. 卡壳、哑弹之类的问题并非只有格林机枪才遇到,而且格林拆枪修理的过程也并不比单管机枪麻烦多少(毕竟只有一套枪机)。其实最麻烦的是并列机枪,由于枪机之间空隙小,往往需要两挺枪机一起拆。
4. 子弹的供弹依靠软性连接的弹链。扫下盲。弹链是高速机枪中普遍应用的将单个子弹串成很长一排的装置。目前的金属弹链多使用可以灵活转动的铰链结构,使子弹可以很方便地盘成一个弹饼。
5. 枪膛是跟枪管相对应的。不过击发装置只有一套。具体的原理就比较繁琐就不再说了。不过要注意区别转膛枪和旋管枪。
6. 格林式机枪有专门的供弹击发系统,保障击发的安全。而且前面说了,是枪管连膛的,子弹进膛后再到指定位置击发。
7. 相对与枪弹的出膛初速,枪管的转速对子弹的精度影响不大。而且格林机枪的旋转是定速定向的,这种误差也是经过修正的。
8. 关于格林式机枪枪机、枪膛的闭锁结构,那就比较复杂了。做个类比,左轮手枪也是类似的开膛结构,但经过工程师的设计,击发时的气密还是做得很好。
9. 前面说过是连膛转的,而且枪机部分由于枪膛管的转动也有换气冷却的风流。不过这种散热也只是比普通单管机枪好一点。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里有MG-134的射击视频,看过一次就知道了,什么叫恐怖火力。
MiniGun最初就是为直升机研制的,为的是在敌军后方降落时开辟一个降落场,强大的火力可以瞬时击垮敌人。
2.参照上个问题,7.62口径的子弹本身就很重,这么大基数的弹药不是人可以背得动的,所以7.62口径的MiniG...
1.如果你在战场上,你绝对觉得这个火力有意义,因为这叫“压制火力”,让你可以压制数量多于你的敌人,“枪炮世界”网站里有MG-134的射击视频,看过一次就知道了,什么叫恐怖火力。
MiniGun最初就是为直升机研制的,为的是在敌军后方降落时开辟一个降落场,强大的火力可以瞬时击垮敌人。
2.参照上个问题,7.62口径的子弹本身就很重,这么大基数的弹药不是人可以背得动的,所以7.62口径的MiniGun都是有载具的,一般是装在飞机是,有5.56口径的MiniGun,可以人背,背上装一大箱子子弹,但是因为太笨重不是很实用,很少见过实战使用,“枪炮世界”里有图。
3.MiniGun设计时就考虑了这些因素,所以它不是靠火药的动力运转的,MiniGun需要靠电源才能运作,射击时的一切动作都是靠电动机运行,不管打没打响的子弹,都按照同一个流程:装填-上堂-击发-抛壳,如果不响的哑火弹也一并当作弹壳扔掉了,所以只要不停电就不会卡壳。(枪本身的机械故障当然还是要卡壳,不过很少)
4.MiniGun就是用弹链供弹的,当然要保持送弹的连续性,弹链一般都是散放的,没多大阻力,不用涂油。
5.按它的结构,应该是有6个枪堂和6个枪管,只是每个枪堂都轮流运转完成一系列动作,就象流水线“枪炮世界”也有图片介绍,一目了然。
6.理论上说,旋转的枪管肯定要影响精度的,但是MiniGun火力非常猛,打的是“一片”目标,不是一个目标,所以散射面非常大反而是它的好处。
7.6根枪管轮流射击,所以每根枪管的实际射速是60006=1000发分,对现在的工艺来说,并不算高,是枪管可以承受的,而且因为火力太强大,从节约弹药的方面来讲,MiniGun一般也是几秒的短扫射,几秒就已经可以打几百发子弹了,还不够么?
以前看过这个枪的文章,全凭记忆哈。
弹链供弹,旁边有个箱子放子弹的,很多子弹哦!!!(人直接控制的那种)
卡壳的问题不知道
激发的原理好象不是撞针的那种,一个枪膛。6支枪管。
这种东西很少手持,一般都是固定在直升机或者车上的。
以下的也不知道了。
关于实际用途想想就知道了,你拿着一把射速为100发的枪,我控制着6000发的加特林,火力压制绝对比你强,多管的金属风暴更加BT,可以达到数万甚至更高的射速,好像有这个拦截导弹行。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越南战争期间在加特林20毫米机枪的基础上改进研制出M134转管机枪。其口径为7.62MM,射速高达每分钟6000发,几乎是普通机枪的十倍。由于其猛烈强大的火力及高速度的射速,又被冠名为“火神”。
虽然加特林M134机枪射速极高,可靠性同样十分出色,由于使用外部电源驱动枪管转动,并完成供弹、击发、抽壳等动作,因此不受枪弹发火性能的影响,少数哑弹对其没有任何影响,可以不间断地持续射击,可靠性为20万发,最低寿命150万发。尤为可贵的是,如此凶猛的机枪却不比普通机枪重多少,只有16公斤左右。
基于加特林M134机枪性能优异可靠性高,火力强大且又不失精度,在越战期间被使用于航空机炮,以提供地面猛烈的火力援助,广被当时美国官兵称道,在后来许多的越战片中几乎都可见其身影。
口径----7.62mm
初速----869m/s
有效射程----1000m
枪口动能----3626J
理论射速----6000发/min
战斗射速----2000~4000发/min
自动方式----加特林(转管)式
枪机回转式
供弹方式----弹链
容弹量----4000~5200发
全枪长----801.6mm
枪管长----559mm
膛线----4条,右旋
全枪质量(不含电动机和供弹机)----15.9kg
供弹机质量----4.8kg
准星----柱形
瞄准基线长----335mm
配用弹种----北约7.62×51,mm枪弹
加特林自动原理,即左轮枪式转膛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加特林机枪是机械式的,最初枪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
1.由美国人Richard Jordan Gatling()在1862年发明,用手把摇动6-10个枪管围绕轴心转动,火力十分猛烈。它是世界上第...
衣服是自己做的? 根据加入宝石的种类和是否精灵变身等等因素,闪的最终值是不一样的.
衣服本身就可以100闪. 具体就不说了(骑士宝石加在防具上都可以加闪.),就...
所谓“密封弹链”其实是供弹通道
主要用于高射速机枪
尤以加特林自动原理机枪为主要
加特林机枪的射速动辄300发/分以上
如果使用常规弹链
即便是坚固的金属弹链
速射机枪采用加特林自动原理,比如象美国陆军的M134速射机枪和美国海军的"密集阵"近程武器防御系统.转管机枪需要转动枪管来实现自动循环.以美国陆军M134速射机...
答: 200米距离打穿2毫米钢板再过13厘米松木板
答: 没有!中国要走向民主,我认为必须国内的高层人士有民主的意识、有能力平行各个阶级的利益分配。还有就是在选举的时候怎样在排除外国势力干涉。
答: 人权还没有保障。谈民主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加特林凭科技赢博尔特? 美媒揭老将坚挺内幕
[摘要]美国著名科技杂志《大众机械杂志》最新专题介绍了34岁美国短跑老将加特林,从2012年以来近四年的训练及幕后情况。 腾讯体育 0.01秒是怎么样的差距?人类正常一眨眼的1/10,就是0.01秒。美国著名科技杂志《大众机械杂志》最新专题介绍了34岁美国短跑老将加特林,从2012年以来近四年的训练及幕后情况。高水平教练的指导,以及生物力学专家的辅助,让他在如此高龄还有这么高的竞技水平。去年的北京世锦赛,加特林距离击败博尔特只差0.01秒。《大众机械杂志》这篇报道的标题就是——《加特林以及美国科技,能战胜博尔特吗?》。2011年大邱世锦赛,加特林从四年的禁赛中复出后不久,但那时候他连决赛都没进。2012年伦敦奥运会,加特林终于在大赛中与博尔特一起站在了决赛的起跑线上,博尔特以9秒63卫冕成功并打破奥运会纪录,加特林跑出9秒79获得铜牌。2015年北京世锦赛,是加特林与博尔特较量最激烈的一次,加特林最终以9秒80获得亚军,而博尔特9秒79夺冠。这篇报道说:“0.01秒,你需要借助高速摄影设备才能确定最终发生了什么。10毫秒,大约是人眨一次眼的1/10的时间。”即将到来的里约奥运会,将是两人再一次的巅峰较量。如果博尔特的速度和状态与去年的世锦赛比没有变化的话,需要46步跑完全程的加特林,只需要每一步稍微快一点点,总共只需要快20毫秒,他就能实现战胜博尔特拿到男子100米金牌的愿望。为了追求这0.02秒的进步,加特林最近继续与美国生物力学专家拉尔夫-曼合作,在他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在奥兰多训练营,四台高速卡西欧相机能够达到每秒300帧,可以捕捉蜂鸟扇动翅膀。已经34岁高龄的加特林依然保持目前世界一流水平,他每次训练中瞬间的肌肉结构都可以被拉尔夫-曼记录在案。拉尔夫-曼由此给他提出建议,让他注意哪些细节,以便可以提高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运动效率。67岁的拉尔夫-曼以前也是一名田径跨栏运动员,他父亲是一位职业棒球球员,他曾获得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子400米栏银牌。出于从生物力学角度追求速度的强烈兴趣,他退役后到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生物力学博士学位,在那里他开始建立以基于统计分析的数学模型来解读速度的新模式。六年前美国田径协会聘请拉尔夫-曼和他的公司,为美国顶级短跑运动员以及教练,提供科学训练计划方面的帮助。加特林2010年从第二次禁赛中复出后,只能跑10秒17,那是一个距离博尔特非常远的成绩。拉尔夫-曼开始着手帮助加特林,让他逐渐从状态回升中寻找到了自信。2012年加特林换了一名新教练——丹尼斯-米切尔,一位曾三次获得冠军的资深教练。新的教练以及拉尔夫-曼的协助,让加特林有了更科学的训练计划,甚至饮食计划。他的体重从210磅(190斤)减到175磅(约160斤),他体内的脂肪含量从之前的25%下降到只有6%。拉尔夫-曼根据从加特林训练中捕捉到的信息,在步频步速上为他进行了最科学的调整,甚至细到每一步蹬地时身体不同部位肌肉的发力点,以及支撑腿之外的那一条腿的腾空高度。米切尔认为加特林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跑者,通过两年多的尝试和调整,加特林在技术方面日趋完善。拉尔夫-曼的研究表明,加特林在现有的步数的基础上,稍微降低一些每一步的步频,可以得到更多的向前的动力,就能达到更好的提高整体成绩的效果。加特林的特点是爆发力强,每一步的歩幅比较大,但在比赛中腾空后浪费的时间比较多。米切尔称加特林的技术还没有达到完美,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拉尔夫-曼建议,加特林比赛中可以将臀部的重心略微前移,脚蹬地的角度再进行一些微调,这样将有助于帮助他提升成绩。(陈雒城)
正在加载...
(此视频与原文内容无关,仅供延伸阅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lvisre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公开赛
美国大师赛
F1中国大奖赛
F1巴林大奖赛
钻石联赛上海站
F1西班牙大奖赛
法国网球公开赛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视频:1挺加特林算什么,3挺加特林一起疯狂扫射,光子弹壳就有1吨重!
&gt花絮片段
视频介绍:
1挺加特林不算什么,3挺加特林一起疯狂扫射,光子弹壳就有1吨重!《新特警判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王加特林是什么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