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幽灵潜艇303找到了吗的攻击方式怎么样,我虽然才到3

  潜艇在海里怎样和外界联系?还要不能被其他人侦察出自己的位置,挺困难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啊:有发报的浮漂,先放出去,等潜艇驶离了那个区域以后若干小时,再发报。接受信号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上浮后接收电报、飞机或者其他舰船提供光信号、还有就是水下直接接受长波信号。
  应该是放出一个浮标……  远距离应该用长波……  现在……通信似乎可以用……  好多种方式了吧?
  一般是用长波,嘻嘻
  简单呀,艇内敲锣打鼓,艇外投掷手榴弹
  简单呀,潜艇艇长坐下来打禅,另外一边司令部里司令也打禅,然后两人精神通讯~~  
去掉一个错误联系方式    二
求助海军司令部  
求助艇上的海员
  简单说是分这么几种  1、大型陆基对潜通讯,通常需要建立巨大的陆基发射天线。体积巨大(天线占地面积太夸张,长度最短也要数十公里),花费也非常巨大:)缺点呢,嘿嘿是单向通讯,潜艇只能接受,不能回复,而且只能是发些非常简单的电报。  例如老美的“桑格文”计划,好象是50年代末开始实施,历时30多年才建成(不过时间跨度这么长和这个计划变动了好几次有关系)。它使潜艇能在几百米的水下接收预先拟好的电报,通讯距离可达几千海里。偶依稀记得偶们也有个类似的东西,好象是八、九十年代建好的。老美好象还有个路基对潜通讯系统。是另外一个波段的。  2、机载中继通讯。就是用飞机拖根巨长的发射天线,来实现对潜艇的信息传输。是对上面提到的大型路基对潜通讯方式的备份和补充。同样也是单向的。  3、通信浮标方式。对潜通讯可以用,潜艇对外通讯也可以采用。就是要发送消息的一方(可以是飞机军舰也可以是潜艇)在预定海域释放预先拟好报文的通讯浮标。浮标只能用于发送预先拟好的报文,发送完毕后(一般重复发送三次)就自沉。  4、蓝绿激光通讯。也是只能单向的对潜艇发送。    这个东西比较复杂,我也就知道这么些:)
  我记得潜艇通讯是分不同频率的,根据潜艇不同的深度来看。  应该是路基天线给潜艇发射简讯,然后按情况潜艇艇长做出判定,决定上浮接收高频信息,还是浅水接收低频信息;不过好像浅水低频信息要在靠近海岸的区域才收的到。  路基天线就是龙少说的那个,但是不值数十公里,美国的那个是238公里长,这种天线只能发超低频信号,但可以传送的很远,深度也不是问题。  一般潜艇不会主动通讯的,都是接受陆上的通讯。
  我靠,我刚想冒充一下高手,你就出来捣蛋,什么意思嘛,下次不可以了哈。否则封ID、IE、IF……IP!!!
  这些只是很简单的办法,只是整套通讯体系的一小部分。  整套体系的涉及面太广,说出来可以写成一本书~,太复杂了。
  哇靠我也只是冒充冒充高手啊~~~这东西太复杂了能说出来的都不是人了~~~不要封俺地ID~~~~阿啊啊啊啊啊
  对了补一句,飞机的应该是超高频加密信号和光电信号
  传音入密!需要很强内力的说!
  传音入密这个技术据我所知只有中国有
  啥是传音入密?  是不是打
  现在最新的技术,不是通过天空无线电传播的,而是直线传播:直接通过地壳!    嘿嘿,别问我是谁……
  潜水时间长了,总要上来冒个泡的!
  作者:游走人间
回复日期: 16:15:00
      潜水时间长了,总要上来冒个泡的!  -----------------------------  正解啊正解,哈哈,用那个泡泡通讯。
  潜艇:  /悄悄话 陆地陆地我是潜艇我是潜艇,我已经到夏威夷了。  陆地:  /普通 执行S计划  /悄悄话 按原定A计划进行。  
  最好的方法是敲潜艇壁
  作者:我想不出来了
回复日期: 19:10:00
      潜艇:    /悄悄话 陆地陆地我是潜艇我是潜艇,我已经到夏威夷了。    陆地:    /普通 执行S计划    /悄悄话 按原定A计划进行。    ===============  作者:我想不出来了
回复日期: 19:10:00
      潜艇:    /悄悄话 陆地陆地我是潜艇我是潜艇,我已经到夏威夷了。    陆地:    /普通 执行S计划    /悄悄话 按原定A计划进行。  ============  这个搞笑``    还可以打  @拒绝他人偷听  @拒绝私聊    呵呵``
  小声问一句:不是老美还有蓝光波段的天基激光通讯么?
  蓝绿激光对潜通讯有几种基站:天基是其中一种还有飞机上用的
  不是用QQ吗?
  楼上的都错了,是用中微子.这个技术只有中国有,        (上面是YY)
  从QQ的隐身功能来看,QQ必是未来潜艇和外界联系的首选方式。  
  确实!如果中微子通讯技术成熟了,这个是最好的方法。      -------------------------------------------------------    作者:1978_
回复日期: 23:49:00
      楼上的都错了,是用中微子.这个技术只有中国有,                (上面是YY)
  难道没有用UC联系的潜艇?
  恩 中微子通讯确实是可以穿过地壳而不损失的,这个最早我是在一篇科幻小说里听到的。不知道有什么难点……有没有物理学得好点儿的来讲一下?
  中微子通讯?目前的技术???  只怕中微子穿过了潜艇都不知道:-)  偶认为只有四个难点,如果解决了肯定尊为国宝:  1. 中微子的受控产生  2. 调制中微子  3. 接收  4. 解调    挖哈哈哈哈
  潜艇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不同类型的潜艇其通信系统都不例外地由综合内部通信系统和综合外部通信系统以及控制它们的中心分配控制系统组成, 潜艇通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岸对潜通信。岸对潜的通信联络主要是用于从岸基广播站到潜人水中的各型潜艇的信息交换,这类通信联络由ELF/VLF/LF和舰队卫星通信系统提供。     (2)潜对岸通信。潜艇对岸基台站的通信联络电路是为支持潜艇到岸上指挥节点间的信息交换而建立的。通常使用附和卫星通信手段,并且均需采用突发方式。     (3)舰对潜通信。舰艇对潜艇的通信联络,主要是为支持战斗群中的某一舰艇与直接支援战斗群作战的潜艇间的信息交换,较常使用潜艇数据链。因其基本上在近程线路上进行,所以可采用HF/VHF/UHF无线电路和卫星通信。     (4)潜对舰通信。潜艇对舰艇的通信联络通常使用近程通信线路,支援潜艇到战斗群中某一舰艇间的信息交换,主要使用HF/VHF/UHF无线通信线路以及卫星通信。     (5)飞机对潜通信。飞机对潜艇的通信联络,主要是为舰载机与直接支援战斗群作战的潜艇之间提供信息交换线路以确保其间的战术协同。     (6)潜艇对飞机通信。潜艇对飞机的通信联络是为战斗群中的直接支援潜艇与舰载战斗巡逻机和观察监视飞机间提供信息交换,它类似于潜艇对舰艇的通信联络。使用HF/VHF/UHF近程、低截获率的通信线路。     (7)潜艇对潜艇通信。潜艇对潜艇的通信联络,是通过HF/VHF/UHF无线电线路、卫星通信和声学电话直接为两艘潜艇之间提供信息交换线路。     (8)潜艇作战及遇险网。这个通信网主要用于在作战指挥机关、潜艇和有关舰艇之间交换作战信息,它主要使用HF和UHF频段。     潜艇通讯系统的主要通讯方式:     一 VIJF无线电通信     
VLF频段通常规定在3-30M仓之间,一般认为这个频段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在水下15m以内的深度接收到。大多数潜艇常装有两种天线来接收VLF信号。第一种是使用很长的拖曳天线,如美国海军使用的拖曳天线长度为500m左右。第二种天线是装在塑料浮标上的环状天线,塑料浮标由低速航行的潜艇在其工作深度放出。虽然这样做可减小潜艇被无线电侦察设备探测到的概率,但是这种天线在水中移动时会产生振动而发出声信号,会被声呐设备探测到;当塑料浮标非常贴近水面,也易被敌人从空中观测到。岸基VLF发射天线非常庞大,按四分之一波长计算其长度也在2.5~25km范围内。显然体积十分庞大,造价极为昂贵,而且易遭受攻击而损坏,但它仍不失为当前比较好的对潜通讯手段之一。因此,一些军事大国都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建立这类VLF发射台。     二 ELF无线电通讯     
ELF频段被定义在3KHz以下的频率范围内,潜艇能在100m的深度上接收ELF无线电信号。据悉,若采用先进接收设备和天线,还可使潜艇在400m的深度上接收到该频段信号。使用ELF频段进行对潜通讯还有抗干扰能力较强和·受核爆炸影响小的优点,因此它比较适合于弹道导弹核潜艇通讯。使用这个频段进行对潜通讯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是信息传输能力低。美国海军在70年代建立的“海员”系统,其信息传输速率每分钟只能传送10bit左右的信息。以后提出的“紧缩”ELF系统,据说需要15min才能传送一个三字符组。但是据称采用高度压缩的代码后,可用三字苻码组发送更多的报文。第二问题是陆基天线占地面积大,长度最短也要数十公里。     
为了充分利用这个频段穿透海水的能力,实现潜艇在几百米的水下接收信号。在1958年美国便开始实施“桑格文”计划,历时30多年,计划几经变更,最后终于建成一个ELF对潜通讯系统并投入使用。它使潜艇能以最佳深度和速度航行时,在几百米的水下接收预先拟好的低速报文,通讯距离可达几千海里。其确定是不能发送复杂的核控制指令(紧急行动报文)到舰队弹道导弹核潜艇。如果要发送这种报文,只能选用ELF信号通知潜艇上浮到水下声呐层以上,然后用VLF发送报文。除此之外,由于岸站目标太大,易遭到攻击破坏的危险也是明显的。     三 机载对潜中继通讯系统     
上述两种对潜通讯系统均属于陆基固定通讯设施,它们体积庞大,特别是天线系统,极难采用隐蔽措施,极易被敌人发现和遭到攻击摧毁。为了保证与战略核潜艇的联络,还可以使用一种具有较高生存能力的机载VLF通讯系统。例如,美国所谓的“塔卡木(TACAMO)”机载中继通讯系统就属于此类。该系统全套设备装在大型运输机EC-130Q的无线电设备舱内,基本组成有VLF,LF,HF和SHF通讯设备。VLF通讯采用一台200kW发信机和一根约10Km的拖曳天线,天线端部带一具稳定伞。需要发射信号时,飞机沿小半径圆圈连续飞行,使天线的垂直方向有效长度达到实际长度的70%。当陆基固定VLF通讯发射台被摧毁时,则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有一架或多架这种飞机处于巡航状态和时刻准备转发发往战略核潜艇的报文。     四 潜艇HF/VHF/UHF通讯     
潜艇的生存能力完全维系于自身的隐蔽性上,潜艇在海上一旦被敌人水面舰艇或飞机发现便很难逃脱被攻击的厄运。为了安全,潜艇原则上要尽量少发射或不发射任何无线电波。     
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尽量缩短通讯时间和提高信息传输速率,无线电波在空中总的发射时间限制在无线电侦察定位系统的反应时间内。比如:完成一次通讯时间只有0.08s,这使敌人的定位系统来不及对无线电波信号的存在做出反应。     五 UHF/SHF/EHF卫星通讯     
由于卫星通讯的许多优点,特别是它的全天候通讯能力,使它成为潜艇通讯的一种主要手段。现在,大多数潜艇都在升降桅杆上装有卫星通讯天线,这种天线能在潜艇贴近水面或在潜望镜深度航行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敌方的侦察探测难度。     六、对潜通信浮标     
对潜通信浮标是指在与潜艇进行通信时,可利用飞机或水面舰艇向潜艇投放的通信浮标。例如,为了向水下潜艇发送电报,可将通信浮标装在标准声呐浮标内由飞机投放或从水面舰艇投入水中。预先拟好的报文(最多出四组三字符电码组成),利用一个按钮开关输入到浮标中。浮标入水时,在水面附近完成第一次发送电报工作,然后下降到预定深度第二次发送电报,在同一深度停留5min后再发送一次电报,然后沉没c从浮标入水到沉没全部过程约持续17min。     
潜艇向外(岸基、水面舰艇或飞机)通信时,可由潜艇发射通信浮标,如需发送的信息对实时性要求不高时,可使用一种装有盒式录音机和无线电发射机的浮标从水下潜艇发射出去。在其上浮到水面后,经过15-60min的设定时延将预先拟好的电文(最长4min)发射出去,经1h的延迟后再重发一次。设定这样的时间是为了潜艇的隐蔽。     七、蓝绿激光对潜通信     
早在70年代初,美国海军就开始利用海水的这个所谓蓝绿光“窗口”为潜艇通信开辟新的途径。据悉,一些主要技术难关目前已全部解决,应用前景比较乐观,只是还存在一些实现上的问题。对潜蓝绿激光通信是指利用在海水低损耗窗口波长上的篮绿激光,通过卫星或飞机与深水中潜行潜艇的通信,也包括水面舰只与潜艇之间的通信。一般来讲,蓝绿激光对潜通信系统可分为陆基、天基和空基三种方案:     (1)陆基系统。由陆上基
  (1)陆基系统。由陆上基地台发出强脉冲激光束,经卫星上的反射镜,将激光束反射至所需照射的海域,实现与水下潜艇的通信。这种方式可通过星载反射镜扩束成宽光束,实现一个相当大范围内的通信;也可以控制成窄光束,以扫描方式通信。这种方案灵活,通信距离远,可用于全球范围内光束所能照射到的海域,通信速率也高,不容易被敌人截获,安全、隐蔽性好,但实现难度大。     (2)天基系统。与陆基方案不同的是,把大功率激光器置于卫星上完成上述通信功能,地面通过电通信系统对星上设备实施控制和联络。还可以借助一颗卫星与另一颗卫星的星际之间的通信,让位置最佳的一颗卫星实现与指定海域的潜艇通信。这种方亨不论是隐蔽性还是有效性都是不容置疑的,应该说它是激光对潜通信的最佳体制,当然实现的难度也很大。     (3)空基系统。将大功率激光器置于飞机上,飞机飞越预定海域时,激光束以一定形状的波束(如15Km长1Km宽的矩形)扫过目标海域,完成对水下潜艇的广播式通讯。     
如果飞机高度为10Km,以300m/s速度飞过潜艇上空时,激光束将在海面上扫过一条15Km宽的照射带。在飞机一次飞过潜艇上空的约3秒的时间内,可完成40~80个汉字符号的信息量的通讯。这种方法实现起来较为容易,在条件成熟时,这种办法很容易升级至天基系统之中。  激光通信的优点是:穿透海水能力强,可实现与下潜400m以上的潜艇通信;工作频率高(10&12&-10&14&Hz),通信频带宽,数据传输能力强;波束宽度窄,方向性好;设备轻小;抗截获、抗干扰、抗毁能力强;不受电磁以及核辐射的影响。但是,由于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经大气传播的光波,在大气中会引起光散射,造成信号的衰减。     十 现代(SSB)调幅水声通信     
其技术核心是:水声通信信号(话音、电报)的传输采用单边带(SSB)调幅技术。水声通信往往都是单程传输信号,传播损失比主动声呐小得多,最大通信距离可达约100n mile。发信机把从用户终端送来的话音或电报信号(300-3000Hz或800Hz单音)和一个8.078kHz的载波混频后,只留下上边声带经换能器送出。鉴于战略核潜艇以及常规潜艇在现代以及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迫切希望为其提供更多优良的通信手段。从目前发展情况分析,水声通信很可能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对潜通信手段。近期的研究表明,在海下600一2000m之间有一声道,声波在该声道中可传输到数干公里之外,其传播方式与光波在光波导内的传播类似。现代潜艇的下潜深度一般为250一400m,而未来潜艇的潜深达1000m将是普遍的。因此,这种通信方式将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对潜通信方式。     对潜艇通信常用的几种通恬浮标附加介绍:    一、综合通信浮标     
这是一种用玻璃钢做的新型通信浮标,可由潜艇遥控。浮标内装有四通道的短波发信机和超短波发信机,用来向指挥中心发送信息,报告有关军事情报;另外还装备超长波前置放大器,用来放大指挥部门发给潜艇的微弱信号;在浮标上还装有与海水绝缘的各波段收、发天线,以提高通信性能。这种浮标通常用几百米长的电缆和潜艇的控制台连接,潜艇的通信控制台可以通过电缆遥控浮标上的各种通信设备。潜艇内装有电缆绞盘,通信时把浮标放出海面,不用时用绞盘快速收回浮标。     二、高速曳航浮标     
当潜艇在水下高速航行时,一般通信浮标受到海水的阻力很大,稳定性也比较差,只能在潜艇处于潜伏状态下使用。这不仅影响了潜艇的机动性,而且容易被敌方发现。为此,设计出了适应潜艇高速潜航时使用的曳航通信浮标。这种浮标由一个流线型玻璃钢外壳和可以折叠的天线组成。浮标尾部带有昆翼,它包括一个水平舵和一个垂直舵,形似一架倒悬的飞机,有很好的水动力特性和拖曳航行性能。它可以贴近水面随潜艇高速航行,能保障潜艇在快速潜航时实现对外通信。     三、应急通信浮标     
这是一种用于潜艇遇险救生、发射报警信号的通信浮标。当潜艇一旦遇难而陷入危险状态时,可以立即放出这种浮标,向水面舰艇发出求救信号。通常,浮标内装有短波信标、氖灯信号器和水声定位信号发生器等各种报警通信装置。水面舰艇收到应急浮标发出的各种求救报警信号后,即可根据水声定位信号迅速确定遇难潜艇方位,立即快速前往抢救。     四、消耗型无线电浮标       
为了使潜艇不必到浅水处进行通信,有时还使用被称之为消耗型的无线电浮标,浮标内装有一部无线电发射机和预编好程序的报文。在潜艇下潜时它可以弹出并浮至水面,天线能马上或在设定的延迟时间之后竖立起来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后,浮标自动引爆并下沉。这种装置可向潜艇提供有效的发射手段而不限制潜艇作战的机动性,可用于除VLF和LF以外的任一频段。虽然在其发射信号时有可能被敌方的测向系统探测到,但是发射前的设定延时使潜艇可以在浮标位置被测出之前就已远离这一地点。     五、潜艇卫星终端浮标     
现代新型潜艇都尽量配备卫星通信设备,潜艇卫星终端可装在一个特殊的浮标内。潜艇通过浮标天线,向通信卫星定向发射信息,通信卫星再把信息放大转发给地面站、水面舰艇或飞机。同样,这种浮标也可以接收通信卫星转发来的信息,然后由潜艇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这种通信方式速度快、容量大、方向性强、保密性能好,敌方难于察觉潜艇的行踪。   
  “桑格文“计划:  --------------------------  早在50年代末,美国开始研制北极星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同时就考虑其在深水的通信问题。尽管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战后以及50和60年代已在美国本土、巴拿马、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处建造了可以覆盖全球的甚低频(3~30千赫)对潜通信台站网,但这一频段的无线电信号在海水中传播的衰减率为3分贝/米,虽然具有一定的穿透海水能力,但在数千公里外穿透海水的深度一般只有几米,无法保证对潜航在80~100米以下潜艇指挥控制通信的需要,因此提出利用超/极低频来解决深潜潜艇的通信问题。1958年,美国海军开始研究利用超/极低频向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进行抗毁单向信息传输。1961年5月,一个专门委员会建议用一个实验性陆基超/极低频通信系统来论证最现实的技术和经济的方,1962年在弗吉尼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架设起一付175公里长的传播试验天线,并成功地论证了在水下潜艇和在拉布拉多、冰岛、挪威和格陵兰等地接收信息的可行性。这些工作是以“桑格文“(Sanguine)计划的名义进行的。“桑格文“也有人称其为“血红“,原计划设想天线占地13750平方公里,投资10亿美元以上,建立一个能经受核打击、完全深埋的、100部发射机,采用全方向辐射,可达全球海域,向弹道导弹核潜艇发送紧急行动电文的对潜通信系统。1968年选定在威斯康星州克拉姆湖地区的花岗岩低导电率地质结构区开始建站,1969年建成各长22.5公里的十字型天线,发射机功率为2兆瓦的试验台。在1972年的试验中,海军成功地实施了与4600公里外,天线在水下102米深、航速为16节的潜艇进行通信联络。尽管美国在年期间的研究中,在超/极低频信号接收和极文处理方面取得了技术性突破,可以使原计划投资和天线规模减少到原来设想的1/5或1/6,美国国家科学技术部门在1972年5月也核准了“桑格文“计划的技术可行性,原定1973年开始工程建设,1975年交付使用,然而,由于环境保护论者担心系统对人体有害,对电力设备、电话线路、放收围栏导线会诱发高电压造成伤害,再加上担心设站会招致前苏联的核打击以及美国国内方面的政治因素,迫使海军于1975年撤消了“桑格文“计划,重新提出缩小规模的“水手“(Seafarer)计划,并从1976年开始设计和论证工作。“水手“计划与它前面的“桑格文“计划有大致相同的经历,也基本上是出于相同的原因,在1978年2月,被当时当选总统卡特先生宣布停止,但他同时建议海军首先寻找可供选择的站址,其次做议员和密执安地区居民的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建立超/极低通信系统的必要性。海军立即响应,提出了一个规模更小的“简易型“(Austere)计划,最后的选址也得到总统批准,但由于国会一直拒绝再给超/极低频计划拨款,卡特总统本人对此也不那么热心,使美国的超/极低频计划在年间停歇了三年之久。1981年10月,新一届美国总统里根在第12号国家安全决策指令(NSDD-12)中指出,要把缩小规模的超极低频通信系统搞下去,使威斯康星州的试验台恢复工作,美国国防部也认为超/极低频对潜通信是提高战略指挥与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并建议将威斯康星州试验台升级为正式工作台,还建议在密执安州半岛再建一个2×45公里天线的发射台,用电话线与试验台联合进行工作。两个台于1983年开工,但是,在1984年1月,地方法院又强制要求海军提供环境试验证明,证明这样的系统对人类健康无害,海军又委托美国生物科学研究所重做以前的试验。1985年拿出试验报告后,法院撤消强制要求,两台又恢复建设,地方又提出上诉,最高法院最后判决:同意地方法院撤消强制要求的决定,至此,这一公案才算了结。从1985年5月起,美国先后在太平洋舰队、地中海、西太平洋及北极冰盖条件下对潜极低频通信均试验成功。1986年底,两台同时完工,交付给海军投入使用,随后,在美国所有的核潜艇上逐步安装上超/极低频接收机。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近30年中,美国在超/极低频对潜通信技术的研究中,花去了数亿美元,仅1982年与通用电话和电子设备(GTE)的一项合同就达1.21亿美元之多。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铁通,手机大灵通小灵通
  作者:阿斯龙
回复日期: 14:00:00
      我靠,我刚想冒充一下高手,你就出来捣蛋,什么意思嘛,下次不可以了哈。否则封ID、IE、IF……IP!!!      老大,应该封他的IQ
啊    老大,应该封他的IQ
  jianice写的好详细,谢谢!我最烦你们这些抢沙发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简单呀,潜艇艇长坐下来打禅,另外一边司令部里司令也打禅,然后两人精神通讯~~    封他的IQ 啊  
  高手都是千里传音的    潜艇里的高手定时传    陆基里的高手定时收    PS海水也是音导体
  jianice写的好详细,谢谢!  --------------------  声明:不是俺写滴,是俺在网上找到后再缩编滴~~~  打进大都生擒忽必烈!救出文天祥!  无名英雄,公元1282年,河北中山府发生一场农民起义。起义义士是一位使枪的英雄。起义军不到万人,号召天下汉人起来“反抗蒙古元朝的统治,打进大都生擒忽必烈!救出文天祥!”义军打到离元大都只一百多里的地方。要不是辽宁的蒙古精兵赶回来的及时,已经杀进了大都。或者中国就要少被蒙古统治七十年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深海蓝鲨—中国海军091,093型攻击核潜艇(二)_网易新闻
深海蓝鲨—中国海军091,093型攻击核潜艇(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91型和093型攻击型核潜艇分别为中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091型核潜艇解决了中国有无核潜艇的问题,而093型核潜艇则改变了中国性能落后的状况,让中国真正拥有了可靠性高,隐蔽性能好,打击威力大的攻击核潜艇。
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期间,正是我国经历三年自然灾害,10年文革动乱的非常时期。国家经济困难,国防工业能力落后,整个国家以勒着裤腰带的精神,支持着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的研制工作。虽然第一代核动力潜艇在水下最高航速,最大潜深等硬指标上,与当时苏美英法的核潜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上。但是在核动力装置热工性能与可靠性上,与国外先进核潜艇相比,还是存在相当差距。1970年装备核动力艇的综合声呐、探雷声呐、声线轨迹仪、侦察声呐等水声探测设备,受限制于当时的国防工业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其性能自然也和国外先进核潜艇上装备的先进水声探测设备,有着很大的差距。
而一些装艇的武备系统,由于受到文革动乱的影响,其研制的进程更加困难。鱼三大型声被动制导鱼雷自1972年开始研制,直到1983年十月才定型完毕,1984年还进行了补充定型试验。鱼四声自导反舰鱼雷则一直到1982年12月才算研制成功,装艇试用。前后被拖延了近十余年的研发时间,让我国原本就不容乐观的武器系统研制工作雪上加霜,造成的代差问题更让我国第一代核潜艇装备的自导鱼雷,性能大大落后与国外同期鱼雷水平。
鱼三是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自导引反潜鱼雷。
同时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的一些项目定型工作也因为文革的干扰,被严重拖后。本该在首艇服役后就进行的深潜、水下最高航速与大深度发射鱼雷试验,一直到月期间才完成,我国第一代攻击核潜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也因此被拖后了十余年之久。由此可见,文革长达十年的动乱时间,严重干扰了我国核动力潜艇的研发进程,所造成的研制进度滞后,设备性能落后的困局,让我国核动力潜艇研制工作在一个时期内举步维艰。而荒废的这宝贵十年时间,也是直接造成我国第二代新型核动力潜艇,在性能上没有能够赶上国际先进核潜艇的主要因素。
第一代核潜艇下水时的照片
为了改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作战能力,我国于90年代对第一代核动力潜艇进行了升级改造,型号命名为09-I改型。用新设计的综合声呐替换了原有的老型号声呐。新型声呐系统采取了卡尔曼滤波、自适应噪声抵消、最佳线性预测等先进技术,使得新型声呐系统具有鱼雷报警、多目标自动跟踪、低频线谱检测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的水声探测水平。
从最近曝光的照片分析,09-I改型潜艇在舷侧也装备了舷侧阵声呐,艇体上相同位置的三条白色避碰线明确的标定了声呐基阵的安装位置,这将显著提高我国潜艇对动目标距离的探测精度,并改善武器系统的跟踪、计算和快速打击能力。同时在武器装备上,也以具备线导与声自导功能的新型鱼三改进型号鱼雷,鱼6热动力线导鱼雷(引用外媒信息,尚不能完全证实YU6线导鱼雷是否装备第一代核潜艇)代替了性能落后的早期鱼雷,并为09-I改型核潜艇装备了鹰击型82潜射反舰导弹,这使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的作战威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海上阅舰式露面的403号艇,曾经创下了水下连续长航90昼夜的辉煌纪录,为中国核潜艇水下最大自持力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该艇的流水孔从原来的长条纵缝形式,改为栅式流水孔与细小纵缝流水孔相结合的模式,可能在进行新式流水孔水动力研究工作。根据最近公开资料表明,该艇也有可能承担了新型攻击核潜艇09-III项目的声呐试验工作。
09-I型核潜艇建造完毕后,中国科研人员在对09-I型核潜艇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也开始了新型核潜艇的研制准备工作。根据国外媒体报道,09-III型攻击核潜艇立项于90年代中后期,98年前后进入总体建造阶段,2001年建成下水,2003年左右开始海试。这段期间09-III新型核潜艇的相关报道频繁见于国外媒体,但是其身影却一直没有出现。直到2007年7月在军方举办的《解放军新时期成就展》上,09-III新型核潜艇以模型与照片的方式公开展出,新一代核潜艇终于正式亮相。随后中央台曝光了胡锦涛主席为新型核潜艇入役授军旗仪式的画面,证明09-III新型核潜艇首艇已正式服役,并形成了战斗力。自此,09-III新型核潜艇正式公开,并以昂扬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
最早公开出现在期刊上的09III型潜艇图片。
中央台播放的胡锦涛为09III型核潜艇首艇入役授军旗仪式。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潜艇兵到底有多危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