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专利围剿,酷派诉小米专利侵权为什么不能和黑莓在一起

遭遇专利围剿,小米为什么不能和黑莓在一起? - iDoNews
> 遭遇专利围剿,小米为什么不能和黑莓在一起?
遭遇专利围剿,小米为什么不能和黑莓在一起?
今年,手机行业刮起了一阵“在一起”的风。联想和摩托罗拉在一起了,小米和美的在一起了,360和酷派在一起了。联想到之前的微软和诺基亚在一起,谷歌和摩托罗拉在一起,以及更早的TCL和阿尔卡特在一起,我突然有了个奇怪的想法:小米为什么不能和黑莓“在一起”呢?
有这个想法并非是无缘无故的,,国外的专利大户爱立信已然举起大棒,而国内的几家企业也在虎视眈眈。小米专利数量的可怜,为这家年轻的大企业担忧。虽然小米已经计划申请近千项专利,据雷军说,小米在2015年预计申请1300项发明专利,其中有300项国际发明专利,并且,小米还联系相关公司开启收购专利的工作。但从近期看,这些连权宜之计都算不上,很难改变小米专利缺失的局面。而雷军对小米专利这场仗预计可能要打上5-10年的估计,更让我遐思:“小米莫不是在使用‘拖字诀’,等爱立信的专利过期?”当然这只是笑谈。笑谈归笑谈,想想联想、TCL的经验,小米为什么不收购一家日薄西山的国际手机企业,安然度过这场危机呢?
在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时候,曾经有一家手机企业也被人们假定为联想的收购目标,那就是黑莓。在去年,。那时,应该是一个最佳的收购时机。甚至,连黑莓的掌门人都曾经露出过想要被收购的信息,虽然事后当事人矢口否认。现在想想,拥有大量专利的黑莓,的确是专利饥渴者最佳的选择对象。按2013年8月份的估计,当时黑莓拥有近9000项各种专利。而黑莓实验室在2013年“大爆发”,在2013年年底获得的专利数量达到1334项。也就是说,迄今为止,黑莓获得的专利数量可能更为庞大。当时美国科技网站AllThingsD一篇题为《黑莓专利或许没那么值钱》的文章显示,“‘黑莓对美国、欧洲等地区的技术标准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许多标准发展工作中贡献了自己的专利技术’。黑莓‘已经签订了大量SEP的授权及交叉授权协议’。”这个细节,曾被视为黑莓专利的短板;而今天看来,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的,正是SEP.要知道,黑莓还拥有很多与其他手机企业交叉授权的专利,这对初生的手机企业可能更加有力。
如果小米能够收购黑莓,那么,小米的专利危机很可能会风消云散。但是,小米能够这么做吗?或者说,它做得到吗?
在2013年,黑莓陷入出售传言的时候,外界给黑莓专利的估值是20亿美元至50亿美元之间。那个时候,是黑莓的低谷期,外界唱衰很正常。而今年,黑莓已经从谷底慢慢走出。就在日,黑莓与三星和其他知名科技公司签订协议,为上述公司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受此消息影响,黑莓股价大涨7%,创下自2013年6月以来的最高记录。而在,黑莓发布了Classic智能手机,决心在物理键盘手机上打翻身仗。在这种势头下,无论谁想收购黑莓的专利业务,恐怕都得在“20亿美元至50亿美元”的上限50亿美元上下功夫了。
小米最近被估值400亿美元,已经世界前几名了;小米也赚了很多钱,不管是外界公布的还是没有公布的。但它是否能拿出50亿美元来,还真的让我们怀疑。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时候,花了29亿美元。且不说50亿美元,29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小米舍得出吗?这次小米入股美的,拿出了12.66亿人民币,这种价码,跟专利的天价价格相比,真的不算什么。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小米不能在最快的速度内获得大量的专利,那,且不说国际化,国内的地位也很危险。而小米与黑莓“在一起”的遐想,只是我的个人胡思乱想,当然与现实甚远。所以,我们就静观小米打四五年的专利官司吧!对了,补充一句,听说韩国第三大手机厂商泛泰破产了,不知小米感兴趣不?
注:本文首发iDoNews 专栏,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正在加载......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IT互联网
国产手机出海赴美 如何应对NPE的“专利围剿”?
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进军美国市场,面临的最大诉讼压力未必是来自同业竞争对手,而更多是NPE机构,那该如何应对呢?
  “98/485,约20%”。
  这是BlueSpike声称持有的美国专利数量与小米已获得授权的中国专利数量之比。单纯从数据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似乎很大,而小米持有的专利规模要远大于BlueSpike。不过,BlueSpike却将小米起诉至美国法院,指责小米涉嫌侵犯其专利权。
  11月19日,一家名为BlueSpike的NPE将小米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诉至美国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指责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
  另据媒体报道,11月18日BlueSpike以同一个专利在同一个法院控告了华为侵权。
  按照过往经验,伴随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布局美国市场的步伐不断提速,自然会有越来越多NPE把小米、华为等当作攻击的“靶心”,那么,怀揣“美梦”的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到底该如何应对来自NPE的专利侵权诉讼“围剿”?
  缘起:NPE诉讼策略坚持“冒头就打”?
  众所周知,包括专利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较强的地域或国别属性。简单说,只有产品进入一国市场,才可能发生侵犯该国特定权利人知识产权的可能。
  而所谓NPE,是英文Non-Practicing Entity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非专利实施实体”或“非生产专利实体”。简单说,NPE是指代那些拥有专利但不从事专利产品生产的机构。
  最常见的NPE应该算是科研机构,当然,还有一些NPE主要以专利授权许可为其主要盈利模式,同时以发起专利诉讼作为主要促成合作手段。
  而作为一家NPE,BlueSpike对外宣称拥有98项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安全、深度检测、软件签名”等诸多领域。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2月1日,BlueSpike的专利检索量为47件,小米手机的专利检索量为5件。
  显然,仅从专利持有数量来看,BlueSpike并不算一家大型的NPE机构。但是,与小米相比,其专利规模优势还是比较领先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NPE机构,其以专利许可为核心业务,并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势必增加了小米与其谈判合作的难度。
  而从发起的专利诉讼来看,BlueSpike确实一家久经沙场的老手。比如,在2012年至2013年间,不到两年时间,BlueSpike曾以其持有的四项与信号提取(signal abstracting)相关的专利,前后在德州联邦地院提起超过70起的专利侵权诉讼,被告中不乏大众所熟知的Google、Yahoo、Adobe等公司。
  根据一份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从2001年到2011的十年之内,在美国内被NPE发起诉讼的企业从11家激增到336家。
  而PatentFreedom 2014年所作的统计显示,被NPE起诉的对象高达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
  事实上,大多数NPE机构多采取“冒头就打”的策略,通常会把知名公司列为靶心,有的会先发送侵权警告函,促使双方谈判,如果对方不予理会则会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有的则跳过通知,直接发起专利诉讼。
  教训:黑莓手机曾赔偿NPE 6亿多美金
  谈及NPE与实业公司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最著名的案例应该是发生在2000年到2006年间的黑莓手机被诉无线接收邮件专利侵权案。
  当时,生产黑莓手机RIM公司的(全称“Research in Motion”)被一家名为NTP公司的NPE机构诉至美国弗吉尼亚东区联邦地区法院。
  事实上,NTP公司也是一家小型NPE机构,其持有的专利仅有25件。但是,这家公司最终让黑莓支付了高达6.12亿美金的和解费用。
  那么,这家小公司是如何让当时鼎鼎大名的黑莓手机付出了堪称天价的和解费用呢?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该公司持有的专利含金量高;其二,黑莓历经6年还是无法赢得诉讼。
  在该案中,NTP公司诉黑莓手机侵权的专利为“整合既存电子邮件系统(网络线系统,wireline systems)与广播频率(RF)无线通信网络”的系统科技,通过该技术可让手机用户通过无线网络接收电子邮件。
  值得一提的是,NTP公司当时没有任何员工,而且诉争专利也非NTP公司直接发明。只不过,与电子邮件系统相关的五件美国专利后来都转至NTP公司名下。
  2000年,NTP公司向RIM公司发出警告信函,索取授权金,RIM公司没有响应,随后,日, NTP公司将RIM公司诉至法院,声称黑莓手机侵犯了其五项专利中的40个系统请求项和方法请求项。
  案件审理过程中,针对14件请求是否构成侵权,曾进入陪审团审理环节。陪审团于日作出裁决,认定RIM公司构成侵权,应赔偿约2300万美金。但RIM公司不服,要求法院直接判决,法院于日作出判决,认定RIM公司侵权,需支付约5300万赔偿金。
  对此,RIM公司不服提起上诉,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判决,部分维持地区法院判决。此后,RIM公司试图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但最高法院拒绝受理其案件。
  专利诉讼期间,RIM公司也在通过申请专利无效试图“釜底抽薪”。但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判决后,专利商标局才作出认定,认为该案系争专利全部无效。而NTP公司明确表示不服,将对专利无效认定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诉讼。
  至此,黑莓手机已基本穷尽了所有法律救济手段。迫不得已,RIM公司与NTP公司开始和解谈判,并于2006年达成和解,最终的和解费用高达6.12亿美金。包括:支付侵权的损害赔偿费用和未来永久使用的许可费用。
  应对:针对不同NPE应采取差别策略
  在美国,包括苹果、三星、HTC等在内的诸多知名企业,常常成为NPE机构发起的专利诉讼被告。
  日,在Apple Watch以及新Macbook发布会前夕,苹果被美国联邦法院判决侵犯了Smartflash所拥有的三项专利,必须支付其5亿多美元的赔偿金。与此同时,这家名为Smartflash的NPE机构也将三星、谷歌、HTC起诉至法院。
  显然,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进军美国市场,面临的最大诉讼压力未必是来自同业竞争对手,而更多是NPE机构。那么,磨刀霍霍欲抢滩美国的小米、华为等,该如何应对来自NPE的“围剿”?
  一般来说,根据NPE的运作模式或诉求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研究型NPE机构,主要以科研机构为主,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侧重于科技创新,比如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2)营利性NPE机构,主要通过许可授权或诉讼获得收入,由于自己不从事商品生产,不担心被诉也无专利交叉许可需求,比如高智公司,以及前文提到的BlueSpike、NTP、Smartflash等;3)联盟型NPE机构,此类NPE相当于特定领域或行业的联盟机构,通过汇集成员专利或购买专利,方便成员使用,比如美国专利公司RPX(Rational Patent Exchange).
  由于不同NPE机构的诉求不同,面对来自NPE机构发起的专利诉讼,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首先,对于研究型NPE机构,应该加强合作。通过项目资助等方式,提早获得一些前瞻性技术专利的许可授权;
  其次,对于联盟型NPE机构,可选择性加入。则需要根据自身的专利积累情况,结合所处行业的特点,选择加入一些NPE机构,通过支付少量的费用,获得大量的专利授权许可使用。
  最后,对于营利性NPE机构,则需多加小心。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投资或入股的方式,掌握一定的NPE机构资源,藉此可以遏制竞争对手。而一旦被此类机构起诉,则需要综合考虑通过投资、谈判、诉讼以及无效认定等手段,有效化解一些风险。
  对于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如果想好了要抢滩美国市场,也必须有全面的应对NPE机构策略,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为名所累,成为各路NPE机构争相起诉的对象,而一旦陷入诉讼泥潭中,漫长的诉讼周期以及高额的赔偿费用,都有可能把自己拖垮。
(责任编辑:DF154)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当前位置:
国产手机出海赴美 如何应对NPE的“专利围剿”?
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进军美国市场,面临的最大诉讼压力未必是来自同业竞争对手,而更多是NPE机构,那该如何应对呢?
  &98/485,约20%&。这是BlueSpike声称持有的美国专利数量与小米已获得授权的中国专利数量之比。单纯从数据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似乎很大,而小米持有的专利规模要远大于BlueSpike。不过,BlueSpike却将小米起诉至美国法院,指责小米涉嫌侵犯其专利权。  11月19日,一家名为BlueSpike的NPE将小米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诉至美国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指责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  另据媒体报道,11月18日BlueSpike以同一个专利在同一个法院控告了华为侵权。  按照过往经验,伴随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布局美国市场的步伐不断提速,自然会有越来越多NPE把小米、华为等当作攻击的&靶心&,那么,怀揣&美梦&的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到底该如何应对来自NPE的专利侵权诉讼&围剿&?  缘起:NPE诉讼策略坚持&冒头就打&?  众所周知,包括专利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较强的地域或国别属性。简单说,只有产品进入一国市场,才可能发生侵犯该国特定权利人知识产权的可能。  而所谓NPE,是英文Non-Practicing Entity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非专利实施实体&或&非生产专利实体&。简单说,NPE是指代那些拥有专利但不从事专利产品生产的机构。  最常见的NPE应该算是科研机构,当然,还有一些NPE主要以专利授权许可为其主要盈利模式,同时以发起专利诉讼作为主要促成合作手段。  而作为一家NPE,BlueSpike对外宣称拥有98项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安全、深度检测、软件签名&等诸多领域。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2月1日,BlueSpike的专利检索量为47件,小米手机的专利检索量为5件。  显然,仅从专利持有数量来看,BlueSpike并不算一家大型的NPE机构。但是,与小米相比,其专利规模优势还是比较领先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NPE机构,其以专利许可为核心业务,并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势必增加了小米与其谈判合作的难度。  而从发起的专利诉讼来看,BlueSpike确实一家久经沙场的老手。比如,在2012年至2013年间,不到两年时间,BlueSpike曾以其持有的四项与信号提取(signal abstracting)相关的专利,前后在德州联邦地院提起超过70起的专利侵权诉讼,被告中不乏大众所熟知的Google、Yahoo、Adobe等公司。  根据一份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从2001年到2011的十年之内,在美国内被NPE发起诉讼的企业从11家激增到336家。  而PatentFreedom 2014年所作的统计显示,被NPE起诉的对象高达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  事实上,大多数NPE机构多采取&冒头就打&的策略,通常会把知名公司列为靶心,有的会先发送侵权警告函,促使双方谈判,如果对方不予理会则会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有的则跳过通知,直接发起专利诉讼。  教训:黑莓手机曾赔偿NPE 6亿多美金  谈及NPE与实业公司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最著名的案例应该是发生在2000年到2006年间的黑莓手机被诉无线接收邮件专利侵权案。  当时,生产黑莓手机RIM公司的(全称&Research in Motion&)被一家名为NTP公司的NPE机构诉至美国弗吉尼亚东区联邦地区法院。  事实上,NTP公司也是一家小型NPE机构,其持有的专利仅有25件。但是,这家公司最终让黑莓支付了高达6.12亿美金的和解费用。  那么,这家小公司是如何让当时鼎鼎大名的黑莓手机付出了堪称天价的和解费用呢?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该公司持有的专利含金量高;其二,黑莓历经6年还是无法赢得诉讼。  在该案中,NTP公司诉黑莓手机侵权的专利为&整合既存电子邮件系统(网络线系统,wireline& systems)与广播频率(RF)无线通信网络&的系统科技,通过该技术可让手机用户通过无线网络接收电子邮件。  值得一提的是,NTP公司当时没有任何员工,而且诉争专利也非NTP公司直接发明。只不过,与电子邮件系统相关的五件美国专利后来都转至NTP公司名下。  2000年,NTP公司向RIM公司发出警告信函,索取授权金,RIM公司没有响应,随后,日, NTP公司将RIM公司诉至法院,声称黑莓手机侵犯了其五项专利中的40个系统请求项和方法请求项。  案件审理过程中,针对14件请求是否构成侵权,曾进入陪审团审理环节。陪审团于日作出裁决,认定RIM公司构成侵权,应赔偿约2300万美金。但RIM公司不服,要求法院直接判决,法院于日作出判决,认定RIM公司侵权,需支付约5300万赔偿金。  对此,RIM公司不服提起上诉,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判决,部分维持地区法院判决。此后,RIM公司试图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但最高法院拒绝受理其案件。  专利诉讼期间,RIM公司也在通过申请专利无效试图&釜底抽薪&。但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判决后,专利商标局才作出认定,认为该案系争专利全部无效。而NTP公司明确表示不服,将对专利无效认定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诉讼。  至此,黑莓手机已基本穷尽了所有法律救济手段。迫不得已,RIM公司与NTP公司开始和解谈判,并于2006年达成和解,最终的和解费用高达6.12亿美金。包括:支付侵权的损害赔偿费用和未来永久使用的许可费用。  应对:针对不同NPE应采取差别策略&  在美国,包括苹果、三星、HTC等在内的诸多知名企业,常常成为NPE机构发起的专利诉讼被告。  日,在Apple Watch以及新Macbook发布会前夕,苹果被美国联邦法院判决侵犯了Smartflash所拥有的三项专利,必须支付其5亿多美元的赔偿金。与此同时,这家名为Smartflash的NPE机构也将三星、谷歌、HTC起诉至法院。  显然,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进军美国市场,面临的最大诉讼压力未必是来自同业竞争对手,而更多是NPE机构。那么,磨刀霍霍欲抢滩美国的小米、华为等,该如何应对来自NPE的&围剿&?  一般来说,根据NPE的运作模式或诉求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研究型NPE机构,主要以科研机构为主,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侧重于科技创新,比如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2)营利性NPE机构,主要通过许可授权或诉讼获得收入,由于自己不从事商品生产,不担心被诉也无专利交叉许可需求,比如高智公司,以及前文提到的BlueSpike、NTP、Smartflash等;3)联盟型NPE机构,此类NPE相当于特定领域或行业的联盟机构,通过汇集成员专利或购买专利,方便成员使用,比如美国专利公司RPX(Rational Patent Exchange)。  由于不同NPE机构的诉求不同,面对来自NPE机构发起的专利诉讼,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首先,对于研究型NPE机构,应该加强合作。通过项目资助等方式,提早获得一些前瞻性技术专利的许可授权;  其次,对于联盟型NPE机构,可选择性加入。则需要根据自身的专利积累情况,结合所处行业的特点,选择加入一些NPE机构,通过支付少量的费用,获得大量的专利授权许可使用。  最后,对于营利性NPE机构,则需多加小心。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投资或入股的方式,掌握一定的NPE机构资源,藉此可以遏制竞争对手。而一旦被此类机构起诉,则需要综合考虑通过投资、谈判、诉讼以及无效认定等手段,有效化解一些风险。  对于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如果想好了要抢滩美国市场,也必须有全面的应对NPE机构策略,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为名所累,成为各路NPE机构争相起诉的对象,而一旦陷入诉讼泥潭中,漫长的诉讼周期以及高额的赔偿费用,都有可能把自己拖垮。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市/海淀区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2017年会 -->
“98/485,约20%”。这是BlueSpike声称持有的美国专利数量与小米已获得授权的中国专利数量之比。单纯从数据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似乎很大,而小米持有的专利规模要远大于BlueSpike。不过,BlueSpike却将小米起诉至美国法院,指责小米涉嫌侵犯其专利权。11月19日,一家名为BlueSpike的NPE将小米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诉至美国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指责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另据媒体报道,11月18日BlueSpike以同一个专利在同一个法院控告了华为侵权。按照过往经验,伴随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布局美国市场的步伐不断提速,自然会有越来越多NPE把小米、华为等当作攻击的“靶心”,那么,怀揣“美梦”的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到底该如何应对来自NPE的专利侵权诉讼“围剿”?缘起:NPE诉讼策略坚持“冒头就打”?众所周知,包括专利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较强的地域或国别属性。简单说,只有产品进入一国市场,才可能发生侵犯该国特定权利人知识产权的可能。而所谓NPE,是英文Non-Practicing Entity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非专利实施实体”或“非生产专利实体”。简单说,NPE是指代那些拥有专利但不从事专利产品生产的机构。最常见的NPE应该算是科研机构,当然,还有一些NPE主要以专利授权许可为其主要盈利模式,同时以发起专利诉讼作为主要促成合作手段。而作为一家NPE,BlueSpike对外宣称拥有98项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安全、深度检测、软件签名”等诸多领域。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2月1日,BlueSpike的专利检索量为47件,小米手机的专利检索量为5件。显然,仅从专利持有数量来看,BlueSpike并不算一家大型的NPE机构。但是,与小米相比,其专利规模优势还是比较领先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NPE机构,其以专利许可为核心业务,并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势必增加了小米与其谈判合作的难度。而从发起的专利诉讼来看,BlueSpike确实一家久经沙场的老手。比如,在2012年至2013年间,不到两年时间,BlueSpike曾以其持有的四项与信号提取(signal abstracting)相关的专利,前后在德州联邦地院提起超过70起的专利侵权诉讼,被告中不乏大众所熟知的Google、Yahoo、Adobe等公司。根据一份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从2001年到2011的十年之内,在美国内被NPE发起诉讼的企业从11家激增到336家。而PatentFreedom 2014年所作的统计显示,被NPE起诉的对象高达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事实上,大多数NPE机构多采取“冒头就打”的策略,通常会把知名公司列为靶心,有的会先发送侵权警告函,促使双方谈判,如果对方不予理会则会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有的则跳过通知,直接发起专利诉讼。教训:黑莓手机曾赔偿NPE 6亿多美金谈及NPE与实业公司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最著名的案例应该是发生在2000年-2006年间的黑莓手机被诉无线接收邮件专利侵权案。当时,生产黑莓手机RIM公司的(全称“Research in Motion”)被一家名为NTP公司的NPE机构诉至美国弗吉尼亚东区联邦地区法院。事实上,NTP公司也是一家小型NPE机构,其持有的专利仅有25件。但是,这家公司最终让黑莓支付了高达6.12亿美金的和解费用。那么,这家小公司是如何让当时鼎鼎大名的黑莓手机付出了堪称天价的和解费用呢?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该公司持有的专利含金量高;其二,黑莓历经6年还是无法赢得诉讼。在该案中,NTP公司诉黑莓手机侵权的专利为“整合既存电子邮件系统(网络线系统,wireline &systems)与广播频率(RF)无线通信网络”的系统科技,通过该技术可让手机用户通过无线网络接收电子邮件。值得一提的是,NTP公司当时没有任何员工,而且诉争专利也非NTP公司直接发明。只不过,与电子邮件系统相关的五件美国专利后来都转至NTP公司名下。2000年,NTP公司向RIM公司发出警告信函,索取授权金,RIM公司没有响应,随后,日, NTP公司将RIM公司诉至法院,声称黑莓手机侵犯了其五项专利中的40个系统请求项和方法请求项。案件审理过程中,针对14件请求是否构成侵权,曾进入陪审团审理环节。陪审团于日作出裁决,认定RIM公司构成侵权,应赔偿约2300万美金。但RIM公司不服,要求法院直接判决,法院于日作出判决,认定RIM公司侵权,需支付约5300万赔偿金。对此,RIM公司不服提起上诉,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判决,部分维持地区法院判决。此后,RIM公司试图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但最高法院拒绝受理其案件。专利诉讼期间,RIM公司也在通过申请专利无效试图“釜底抽薪”。但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判决后,专利商标局才作出认定,认为该案系争专利全部无效。而NTP公司明确表示不服,将对专利无效认定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诉讼。至此,黑莓手机已基本穷尽了所有法律救济手段。迫不得已,RIM公司与NTP公司开始和解谈判,并于2006年达成和解,最终的和解费用高达6.12亿美金。包括:支付侵权的损害赔偿费用和未来永久使用的许可费用。应对:针对不同NPE应采取差别策略在美国,包括苹果、三星、HTC等在内的诸多知名企业,常常成为NPE机构发起的专利诉讼被告。2015年2月25日,在Apple Watch以及新Macbook发布会前夕,苹果被美国联邦法院判决侵犯了Smartflash所拥有的三项专利,必须支付其5亿多美元的赔偿金。与此同时,这家名为Smartflash的NPE机构也将三星、谷歌、HTC起诉至法院。显然,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进军美国市场,面临的最大诉讼压力未必是来自同业竞争对手,而更多是NPE机构。那么,磨刀霍霍欲抢滩美国的小米、华为等,该如何应对来自NPE的“围剿”?一般来说,根据NPE的运作模式或诉求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研究型NPE机构,主要以科研机构为主,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侧重于科技创新,比如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2)营利性NPE机构,主要通过许可授权或诉讼获得收入,由于自己不从事商品生产,不担心被诉也无专利交叉许可需求,比如高智公司,以及前文提到的BlueSpike、NTP、Smartflash等;3)联盟型NPE机构,此类NPE相当于特定领域或行业的联盟机构,通过汇集成员专利或购买专利,方便成员使用,比如美国专利公司RPX(Rational Patent Exchange)。由于不同NPE机构的诉求不同,面对来自NPE机构发起的专利诉讼,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首先,对于研究型NPE机构,应该加强合作。通过项目资助等方式,提早获得一些前瞻性技术专利的许可授权;其次,对于联盟型NPE机构,可选择性加入。则需要根据自身的专利积累情况,结合所处行业的特点,选择加入一些NPE机构,通过支付少量的费用,获得大量的专利授权许可使用。最后,对于营利性NPE机构,则需多加小心。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投资或入股的方式,掌握一定的NPE机构资源,藉此可以遏制竞争对手。而一旦被此类机构起诉,则需要综合考虑通过投资、谈判、诉讼以及无效认定等手段,有效化解一些风险。对于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如果想好了要抢滩美国市场,也必须有全面的应对NPE机构策略,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为名所累,成为各路NPE机构争相起诉的对象,而一旦陷入诉讼泥潭中,漫长的诉讼周期以及高额的赔偿费用,都有可能把自己拖垮。
【关于商道】派代商道定位为中小创业者的决策参考,内容集合电商业界评论、热点解读、高效资讯,聚焦创新创业、经营之道。 派代网微信订阅号——为中小电商创业者提供最鲜活、最干货的知识!电商大爷——全网电商精选内容,电商人必备APP,即刻扫码下载!
 [汗][汗][脸红]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的专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