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和AR能否共存,谁更略胜一筹的意思

大家静一静,听我来告诉大家AR和VR到底是什么鬼_网易新闻
大家静一静,听我来告诉大家AR和VR到底是什么鬼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大家静一静,听我来告诉大家AR和VR到底是什么鬼)
各种科技信息里充斥着AR和VR,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就算之前耳闻过,是不是也傻傻分不清楚啊?
小编也经常搞混两个技术,今天我们就撸一撸到底AR和VR是什么?
AR是增强现实,VR则是虚拟现实,VR与AR技术最大的不同是,VR技术通过佩戴硬件使体验者完全沉浸在虚拟构造的世界中,因而多配合一些智能硬件来实现,而AR则是将一些虚拟的元素添加到现实环境中,以增强虚拟元素的真实感。
VR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百科上面的官方版本是如何解读的(为啥不是维基百科?你懂的。)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始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显示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成为虚拟环境(即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VE)。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好吧我知道你没看懂,下面是说人话版本。
1、 VR虚拟现实场景是可交互的而非单向的。通过人机界面、控制设备等实现人机交互这一点不难理解,比如我们通过触控操作实现了与智能手机的交互,通过鼠标键盘实现了与PC的交互,VR设备目前比较常见的交互主要有以下几种:
手势控制:带上副手套就能在VR场景中看到自己的手啦;
头部追踪:场景跟随头部视角移动所变换;
触觉反馈:穿上一件VR护具,它会帮你实现VR场景中的触觉反馈哦,比如在你玩射击游戏的时候会模拟出中弹的感觉。
其他如动作捕捉、眼球追踪以及各类传感器技术目前都正在完善,未来也逐渐会推出更多的消费级产品。
2、视觉效果是3D的,但又和3D电影不是一个概念。人眼在固定视角下的视角范围通常为120度,这个视角范围也通常是我们在电影院观影时的最佳范围,那么超过这个范围呢,你抬头可能看到的是天花板,低头可能是鞋,简单说除了你面对的荧幕部分实现了3D,只要一低头就“一秒出戏”。
而VR与3D最直观的区别就在于VR实现了720度全景无死角3D沉浸观感。720度全景,即指在水平360度的基础上,增加垂直360度的范围,能看到“天”和“地”的全景。这样一来,配合VR头盔的陀螺仪传感器,当你的头部转动时,所观看到的画面也会同步切换场景,这就是所谓融入虚拟场景的“沉浸感”。
3、沉浸感,渐渐让你分不清虚拟与现实。沉浸感是衡量一台VR设备优劣的重要指标,沉浸感越强的设备,用户就越相信自己所处的虚拟场景为真实的,理论上来讲,当达到完全沉浸时,用户便无法区分自己处于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当然以目前的技术想要达到完全沉浸还为时尚早,真正的完全沉浸不只是视觉与听觉、包括触觉甚至嗅觉、味觉五感都实现与虚拟场景的交互。
这一点如果不容易理解可以脑补一下自己做过的最真实的梦,在梦境中,你以第一人称视角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同理,VR的完全沉浸也是这种体验。
AR是什么意思?
AR全称为Augmented Reality,专业术语为“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AR(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AR技术由1990年提出,随着随身电子产品运算能力的提升,预期增强现实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比如联想与谷歌合作推出的联想Phab2 Pro智能手机,就是首款AR手机。
AR系统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真实世界和虚拟的信息集成; 具有实时交互性; 是在三维尺度空间中增添定位虚拟物体。AR技术可广泛应等领域。
AR是增强现实,VR则是虚拟现实,VR与AR技术有啥不同
有别于VR虚拟现实的沉浸感,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顾名思义,即通过设备增强了现实世界的观感体验,使用者是处于现实世界,所观察到的内容是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的。
VR设备通常比较“笨重”,有以下几个特点:需要像头盔一样罩在头上;全封闭,与面部接触部位有橡胶或海绵制品使脸部与设备紧密贴合以防漏光;眼部镜片通常为圆形凸透镜。
AR设备就相对来说较为“轻便”(关于AR领域硬件设备实际较为宽泛,本文仅就可穿戴设备举例。)AR设备通常以眼镜的形式呈现,比如Google glass,眼部镜片通常为方形棱镜,用户佩戴AR眼镜后,图像就通过镜框中的微型投影仪投射在棱镜上,再通过棱镜反射近人眼,人眼透过棱镜,就观看到了叠加在现实场景之上的显示内容。
VR全都是假的,假的场景,假的元素,一切都是电脑做出来的。AR是半真半假,比如用手机镜头看真实的场景,当看到某一真实的元素的时候,触发一个程序,来加强体验,比如看到招贴画突然发现招贴画上面的人走下来之类的。
关于AR是什么意思以及AR和VR的区别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总的来,AR可以看做是半真半假的沉浸体验,混合了真实场景和虚拟常见。而VR则全部是沉浸式虚拟场景。由于目前AR和VR设备还没有普及开来,相信今后用户体验后,对两者的区别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齐鲁壹点)
编辑:盖里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原标题:大家静一静,听我来告诉大家AR和VR到底是什么鬼)
本文来源:齐鲁壹点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如何区分AR和VR间的不同?
(原标题:大家静一静,听我来告诉大家VR到底是什么鬼)
摘要VR,长期活跃于极客与硬件爱好者的圈子,直到最近才成为了资本与媒体所追逐的热点,随着2016年VR消费级市场的开启,我认为十分有必要写一篇,基础的,通俗的,甚至在业内人士看起来有点“二”的文章,解释一下,VR到底是什么?
直到2015年上半年,VR还是一个相对小众圈子里自嗨的产物,然而从下半年开始,随着Oculus、、等几大VR硬件巨头陆续宣布2016年消费级产品的计划,国内厂商们也终于按捺不住,、、乐视、、暴风影音一众纷纷曝光了自己“蓄谋已久”的VR产业布局,一时间,VR大热。对于极客和硬件爱好者来说,解释VR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无关紧要,但随着消费者市场即将打开之际,面对普通大众的VR认知普及可谓是却少之又少。网上的大多数关于VR的文章,要么是技术党毫无上限的秀着智商的优越感,各种专业名词把小白们吓得一愣一愣的;要么就是毫无认知,配着AR的图片就开始大谈VR产业。所以,我认为十分有必要写一篇,基础的,通俗的,甚至在业内人士看起来有点“二”的文章,面向普通大众解释一下,VR到底是什么?Part1:VR到底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百科上面的官方版本是如何解读的(为啥不是维基百科?你懂的。)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始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显示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成为虚拟环境(即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VE)。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好吧我知道你没看懂,下面是说人话版本体验过VR设备的小伙伴们都会理解,VR观感是很难用语言所描述的,我们试图从上述描述中提取出三个关键词,即可交互的、三维(3D)的、沉浸的,围绕这三点来解释:1、&VR虚拟现实场景是可交互的而非单向的。通过人机界面、控制设备等实现人机交互这一点不难理解,比如我们通过触控操作实现了与智能手机的交互,通过鼠标键盘实现了与PC的交互,VR设备目前比较常见的交互主要有以下几种:手势控制:带上副手套就能在VR场景中看到自己的手啦;头部追踪:场景跟随头部视角移动所变换;触觉反馈:穿上一件VR护具,它会帮你实现VR场景中的触觉反馈哦,比如在你玩射击游戏的时候会模拟出中弹的感觉。其他如动作捕捉、眼球追踪以及各类传感器技术目前都正在完善,未来也逐渐会推出更多的消费级产品。2、视觉效果是3D的,但又和3D电影不是一个概念。人眼在固定视角下的视角范围通常为120度,这个视角范围也通常是我们在电影院观影时的最佳范围,那么超过这个范围呢,你抬头可能看到的是天花板,低头可能是鞋,简单说除了你面对的荧幕部分实现了3D,只要一低头就“一秒出戏”。而VR与3D最直观的区别就在于VR实现了720度全景无死角3D沉浸观感。720度全景,即指在水平360度的基础上,增加垂直360度的范围,能看到“天”和“地”的全景。这样一来,配合VR头盔的陀螺仪传感器,当你的头部转动时,所观看到的画面也会同步切换场景,这就是所谓融入虚拟场景的“沉浸感”。3、沉浸感,渐渐让你分不清虚拟与现实。沉浸感是衡量一台VR设备优劣的重要指标,沉浸感越强的设备,用户就越相信自己所处的虚拟场景为真实的,理论上来讲,当达到完全沉浸时,用户便无法区分自己处于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当然以目前的技术想要达到完全沉浸还为时尚早,真正的完全沉浸不只是视觉与听觉、包括触觉甚至嗅觉、味觉五感都实现与虚拟场景的交互。这一点如果不容易理解可以脑补一下自己做过的最真实的梦,在梦境中,你以第一人称视角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同理,VR的完全沉浸也是这种体验。Part2:如何通过外观区分一台硬件设备究竟是VR还是AR?很多人容易将VR与AR的概念弄混,以为二者是一码事,但实际上目前看来AR与VR除了都属于前沿科技外,无论在技术还是应用上都并无任何关系。那么在VR与AR同样大行其道的今天,普通消费者改如何去区分它们呢,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最基础的,你能分别说出这三款硬件设备属于VR还是AR吗?VR设备:目前的VR设备通常比较“笨重”,有以下几个特点:需要像头盔一样罩在头上;全封闭,与面部接触部位有橡胶或海绵制品使脸部与设备紧密贴合以防漏光;眼部镜片通常为圆形凸透镜。AR设备:AR设备就相对来说较为“轻便”(关于AR领域硬件设备实际较为宽泛,本文仅就可穿戴设备举例。)AR设备通常以眼镜的形式呈现,比如Google glass,眼部镜片通常为方形棱镜,用户佩戴AR眼镜后,图像就通过镜框中的微型投影仪投射在棱镜上,再通过棱镜反射近人眼,人眼透过棱镜,就观看到了叠加在现实场景之上的显示内容。所以回到开头那张图,图 和图 分别是AR设备Google glass和VR设备Oculus,那么图 ,微软的Hololens属于什么呢?因为它看起来也既没有Oculus笨重,也没有Google glass轻便。不过接下来我们看着一张图就明白了:我们看可以看到,Hololens内部拥有和Google glass异曲同工的全息镜片(非圆形),头盔非封闭式,所以我们判定它是一台AR设备,是不是很简单?有别于VR虚拟现实的沉浸感,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顾名思义,即通过设备增强了现实世界的观感体验,使用者是处于现实世界,所观察到的内容是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举个栗子:这是微软在展示使用Hololens玩《我的世界》这款游戏,图中的演示者在现实世界的桌子上建造了一个虚拟的游戏全息影像,此时玩家所处的是现实世界,通过增强现实摄像机,我们看到了佩戴Hololens的演示者所能观察到的画面:下图是非增强现实摄像机的视角,演示者像一个“疯子”一样对着空气在控制着什么。这就是增强现实,叠加于现实世界之上所构建的影像,并且只有在佩戴AR设备时才能观察到。为什么VR视频都是“弯”的?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图片,图片中使用者观看的视频/游戏是“弯曲”的。实际上视频本来不是弯的,是我们故意让他变弯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前面提到我们的VR设备采用的是两个圆形的凸透镜,这样当我们的眼球透过透镜看后面的显示屏时,视频边缘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枕形畸变”,这个时候为了防止畸变导致观感体验的下降,我们就事先把原视频先做一次“桶形畸变”,这样二者一抵消,我们看到的视频就是正常的了,是不是很好理解。通过以上内容,相信你已经对VR有了一定初步的认知,不过认识VR的最有效方式终究还是需要亲自去体验一番。徐小平老师在参加16年初的CES展后就开始对VR赞不绝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感叹道“就VR给我们带来的体验而言,进入消费者视线太迟了。VR发展至今,从技术上说已经可以造福用户,每个人都应该体验一下VR产品,商业化产品太少了。”不出意外的话,就像大家普遍认知的一样,2016年将成为VR步入消费级市场的元年,不过VR真正会在何时爆红,谁都难以预料。
本文来源:投资界网站
责任编辑:张彬彬_NT5025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VR和AR除了应用在游戏上,也逐步入侵了汽车!VR和AR除了应用在游戏上,也逐步入侵了汽车!解密高科技百家号2016年7月,由任天堂、Pokémon公司和谷歌Niantic Labs公司联合制作开发的现实增强(AR)宠物养成对战类RPG手游“Pokemon Go”(中译名《精灵宝可梦Go》)火爆全球,再一次将VR/AR技术推上了热点,在大众消费领域又大大地刷了一次存在感。VR/AR的潜力被科技和创投圈普遍看好,根据高盛最新的VR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VR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神马是VR和AR?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是一种革命性的高沉浸性媒体。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AR(Augmented Reality)是增强现实。简单来说,VR看到的画面全部是虚拟的,而AR所看到东西是一半真实一半虚拟。VR/AR在汽车行业也是混得风生水起。宝马甚至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汽车了。2000 年以来,福特也开始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而它也是第一个设立&VR 实验室 —— Ford's Immersive Vehicle Environment(FiVE) Lab 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品牌。魔方君今天带着司机们回味一下VR/AR汽车应用带来的刺激体验。(以下有大量图片,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浏览。)1福特:设立 VR&实验室设计新车在过去的 7年时间里,福特VR 开发部门的FiVE&Lab 实验室一直在利用 VR 技术帮助设计师进行车辆外观设计。在实验室中,设计师们戴上 Oculus Rift 的头盔,在计算机模拟环境中检查汽车的整个外观与内饰设计,并查看中控台与内饰板等特定细节,提升设计水平。2014 年,福特也曾经联合美国 Oculus 公司推出过一项面向汽车工程师的服务。佩戴上 Oculus 的汽车工程师,可以查看不同款式的汽车外观,再进一步进入汽车查看汽车内饰,还能透视汽车内部的零部件,并与世界各地的汽车工程师一起商讨后进行调节。到目前为止,福特已经从不同形式上应用&VR 测试 10 多年了,也在&100 多场汽车发布项目上应用了 VR,如&2015 年的野马和 2016年的探险者。2宝马:虚拟现实电影、驾驶辅助显示、辅助维修宝马可谓是VR/AR汽车应用的集大成者,除了最早设立实验室,自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宝马就开始使用 VR 研发汽车,近年来还推出了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VR/AR汽车应用体验。首先是宝马&MINI360 °虚拟现实电影。宝马旗下的&MINI 曾与创意代理公司 KKLD 合作,在 2015 年制作了两部 6 分钟的&360 °虚拟现实微电影《记忆拼图》和《死水》,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在 2015 年广州车展期间,Mini 展台三星与宝马合作的一次发布会上,Mini 全新发布了 VR 视频,让参展观众体验到了一场不是车和美女可以给人带来的视觉盛宴。其次是AR汽车应用驾驶辅助显示。同年的上海国际车展,宝马 Mini 联合高通推出一款专为车主配备的增强现实的 AR 眼镜。车主带上眼镜可以啊看到导航数据、行驶速度、限速提示、岔道口信息。同时,还具备「透视」功能,让司机通过 AR 眼镜可以直接看到被车身挡住的障碍物、行人或者其他机动车。至于新手,这款&AR眼镜还能准确测出车身与路边石的距离,帮助新手更轻松地停车。再次是AR汽车应用辅助维修。宝马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一款专用眼镜,这款眼镜能够指导维修工进行车辆维修。通过宝马车辆智能钥匙中存储的故障代码,智能眼镜就可以对车辆进行故障诊断并给出维修建议。维修工佩戴此眼镜后,眼镜会在维修工视野上叠加彩色的三维立体图像指示维修工要施工的部位、需要使用的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维修操作。宝马维修眼镜在汽车维修领域可谓是创新之举,引领着汽车维修行业的潮流。最后,在2015&年的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 IFA 上,宝马与三星的 Gear&VR 合作提供了宝马 BMW&i3 的虚拟驾驶体验,参展者通过佩戴三星的虚拟现实头盔 Gear&VR,就可以获得近乎真实情景下的宝马汽车驾驶体验。3现代:AR汽车应用汽车说明书现代汽车推出了一款APP,借用增强现实技术取代了传统纸质的用户指南手册。在智能手机或平板上安装专属App,通过摄像头识别车辆的细节,在屏幕中汽车的相应部位标识相关信息,例如按键的功能、车辆重点保养部位等,并且还会内置丰富互动内容让用户能了解如何正确保养车辆。现代汽车首先将为2015款/2016款的Sonata提供此项服务,随后此项App也会陆续支持更多现代汽车旗下的汽车,提供更方便更直观的方式让消费者最快熟悉汽车,保养好自己的汽车。5日产:吸引年轻人的 VR 游戏、1:1还原驾驶GT-R2013&年的东京汽车展上,日产汽车与数字营销机构&AKQA 合作为两款概念车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消费者戴着&OculusRift&头盔并转动头部,就可以在 3D 环境下可视化设计自己想要的汽车,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眼光。注:此时 Oculus Rift 尚未面向大众市场,由于&Oculus 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 募集资金时,AKQA 就资助了这个项目,便得到了原型机进行了这次试验。游戏的玩法其实很简单,在视频中一个场景里,用户可以从热气球和皮划艇中,选择其一对概念车进行改造。选择热气球表示消费者更倾向于安全舒适的氛围,而选择皮划艇可能代表更激进冒险的态度。日产汽车试图以这样有趣的方式收集消费者的数据。截止东京车展结束,有超过 1500 名观众体验了这项活动,甚至有人愿意为了这个游戏花上 70 分钟来排队。2016年在古德伍德速度节上,日产便用VR高精度还原了驾驶全新GT-R的快感。该体验可以允许15人同时乘坐,各自带着Gear VR头戴式显示器,由NISMO赛车手Jann Mardenborough的驾驶,带领大家体验GT-R的性能。利用虚拟现实的视觉效果,还加上了来自动感座位, 这个座位会根据车身行驶的情况同步发生相应的动作。5沃尔沃:首个 Google Cardboard 提供虚拟试驾沃尔沃是第一个用 Google Cardboard 做营销的品牌,在推出新车型 XC90 之时,他们与代理商&R/GA 以及 VR 内容工作室 Framestore 合作,发布了「Volvo Reality」虚拟现实试驾体验。用户可以申请免费的谷歌 Cardboard ,并下载沃尔沃的 app,将手机装在眼镜上,就可以 360 度无死角地体验沃尔沃的新车 XC90 了。在体验中,你可以看清 XC90 内部的结构,还能驾驶它上路。沃尔沃提供的虚拟现实影像从一片空地开始,之后你的车会穿过山谷河流,最后停在湖边。6奥迪、捷豹路虎:VR选车体验奥迪与Oculus 合作,让前来奥迪汽车销售店里的顾客体验用 VR 选车的乐趣。用户戴上 Oculus Rift 头戴设备环顾四周,通过场景设置来浏览和选择车型内部不同的皮革、装饰、颜色以及车载娱乐系统。据悉,早在 2014 年开始,奥迪就已经在欧洲地区 16 个汽车经销商店试运行了 VR 汽车配置技术。而在汽车生产装配方面,奥迪的 CAVE 工作室推出过一项虚拟装配线校验技术,利用 3D 投射影像、MYO前臂环检测手势等,让流水线上的工人在三维虚拟的空间里对汽车的装配进行提前预估和校准。在2014年,捷豹路虎也发布了虚拟现实体验,让消费者佩戴头盔并在虚拟现实中挑选车辆模型、颜色和功能等等。用户可以进入车内,360度查看内部情况,并可实时对车辆作出调整。7丰田:青少年训练驾驶技能2015&年丰田和Oculus 联手推出了一个面向青少年的“TeenDrive365”虚拟现实体验项目,帮助青少年安全地锻炼出一些必要的驾驶技能。通过在静止的真车上模拟各种交通场景,还加入了类似的短信和无线电噪声干扰,考验他们专注驾驶而不分心的能力。这相当于用 VR玩赛车游戏,给新手带来置身于城市街道中的真实体验。另外在2015 年的纽约车展上,丰田同样也选择 Oculus 公司合作,在卡罗拉车型上推出了一套分心驾驶模拟器(Distracted Driving Simulator)的系统。佩戴&Oculus设备后的试驾者不仅将身临其近般地在城市街道中驾驶;车内还有两名虚拟的乘客,不停干扰试驾者的驾驶判断,比如敦促试驾者查看手机信息、调节车内音响分贝等,从而使得试驾者分心驾驶。目的就是让人们引起对不集中注意力开车的关注,在一种可控的虚拟环境里,让大家体验、感受车祸事故。8克莱斯勒:参观车厂虚拟体验2015&年的纽约国际车展上,克莱斯勒利用 VR 技术邀请参展者参观自己的整车工厂。体验者坐进克莱斯勒 2015 版 Chrysler 200C,戴上 Oculus Rift 的 VR 头盔后就会置身于一个虚拟的载具中,伴随着语音介绍体验者就可以体验一场&4 分钟的整车厂之旅。刚刚戴上这一虚拟现实头盔的时候,无论视线集中在哪个方向,体验者的视野中央都能看到一辆车,而几秒钟之后,车辆会被分解成许多不同的组件悬浮在观看者眼前。只要盯着某一组件看,就能看到一段这一组件被制造出来的过程视频。9荣威:新车虚拟现实发布会2015&年 9 月的成都车展上荣威&360 举行了一场 VR 发布会。到场嘉宾只需戴上 VR 眼镜将特定的点和预先设定的点重合,就能看到荣威&360 的立体车身以及包括动力、显示屏、中控台、外观颜色在内的车辆信息。10起亚:360 度全景展示无人驾驶概念车在 2016年的 CES 上,起亚推出了一支 360°全景视频概念广告《Autonomous Driving Soul saves the day》,片中展示了起亚无人驾驶概念车,协助美女探员解救人质,杀出重围。此前,起亚也在其创嘉年华中展示了一个 VR 驾驶自学项目。驾驶员只要头戴 VR 头盔,通过头盔显示器内的模拟路况感知前方情况,就可以进行驾驶学习。这有助于缓解韩国考驾照难的问题,学员需要的只是一块大的实习场地,一辆车以及一款 VR 显示头盔。11大众:VR观看新车德国慕尼黑的BAUMA&是全球最大型、最重要的工程机械行业交易会,三年举办一次。今年大众就在&BAUMA展会上亮相了 2017 年新一代 Crafter,最关键的是,他们利用了虚拟现实屏幕让大家抢先看到新车。参观人员能通过虚拟现实头显,自己感受明年新款 Crafter 车内空间的各种功能设置。利用&VR&技术作为汽车产品的展示方式确实是不错的办法,厂商无需将实物运往世界各地的展会,只需要设置一个简易的模型剩下的都可以交给 VR 设备解决。同时,相比实物展览,VR 技术能向参观者展示更多的产品信息,更重要的是其具备极好的引导作用,让参观者主要到更多的细节,也让厂商有机会最大化地体现出产品的各项优点。12雷克萨斯:首支美剧 VR 植入式广告2016年3月,ABC 为犯罪剧《Quantico》(中文译名:《谍网》)创作了一段有剧本的虚拟现实 VR 短片《缉凶》,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也巧妙将赞助商雷克萨斯的新车完美结合到剧情中。作为广告商,雷克萨斯的营销传播和产品营销部门的负责人 Brian Bolain 也表示,项目做到了让雷克萨斯与 Quantico 的故事情节无缝对接,让粉丝通过全景镜头能够更好地感受和了解我们的新车。13雪佛兰:带用户参与实景越野冒险美国雪佛兰汽车公司也开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敞篷卡车提供越野体验,他们把这个虚拟现实体验命名为 “The Delivery”。The Delivery 把用户从车展中带到了新西兰的雪佛兰 Colorado 车中参与实景越野冒险。用户会发现他们被放置在一辆特别准备的车里的副驾驶座上,然后他们会在崎岖的地形中穿过独特的风景和河流,目的就是为了运输一个神秘的盒子。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控制摄像头来观看任何地方。如果用户完成了这个体验,用户可以通过社交网络页面分享他们的经历。雪佛兰在新的顶级 Colorado High Country 皮卡的推出中也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15奔驰邀网红萌宠出镜,制作 VR 视频体验随着谷歌Cardboard 和三星 Gear VR 用户越来越多,奔驰分别为两种不同的车型制作了视频体验。Smart 两厢敞篷的热衷者们,夏天开卖之前就能抢先体验。在其中一个 360 度的 VR 视频里,用户坐在副驾驶位,在迈阿密热辣的海滨兜风,与街上舞者一起律动、看极限单车飞跃车头等等。除此之外,奔驰还与网红汪 Loki 合作了另一款 VR 体验。Loki的主人 Kelly Lund 借开一辆 2017 款 GLS 全尺寸奢华 SUV,在科罗拉多山脉的克雷斯特德比特山峰,进行雪地拍摄。该体验由 CO. Matchstick 和 Experius VR 两家公司制作后期。15英菲尼迪利用虚拟现实展示 Q60 QX30 概念车英菲尼迪和TEN(The Enthusiast Network)合作在2015 圆石滩汽车周上通过技术体验来展示他们的设计和性能。嘉宾可以在现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英菲尼迪 Q60概念车,还可以把 Google Cardboard 带回家。参与者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开车去到意大利的斯泰尔维奥山道和挪威的大西洋大道。英菲尼迪与 CXC Simulations 以及专业的司机合作仿制出真实生活中开车会遇到的颠簸,加速和转弯。自定义模拟器再现重力和倾斜,带来一种完全沉浸式的 VR 体验。16兰博基尼联手三星用虚拟现实卖车2015&年兰博基尼联合三星,在日内瓦汽车展上提供了一项数字体验,旨在让体验者感觉自己驾着超级跑车,切切实实地沉浸在它的声响、色彩和图像中。兰博基尼把一台三星 VR Gear 放进他们的一辆四轮驱车,体验者坐在真实的兰博基尼车座上,配上特效 3D音响和视频,好好感受一番。体验者的身体体验来自 Aventador 车座,而虚拟驾驶体验由 Huracan 提供。17乐视与北京现代 360 度直播新车发布会2016年&3 月 25 日,由当红明星胡歌代言的北京现代领动,在上海世博中心的新车上市发布会与乐视合作,采用创虚拟现实 VR 技术 + 乐视独有的四屏(TV+ PC + PAD + Phone)资源,实现了领动上市发布会“高清+ 360 度全景+ VR”多模式的直播,为用户带来全新感受。双方本着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通过合作建立了品牌、创新技术与智能终端之间的一场融合,把一场新车发布会做出了新的高度,在中高级车市场成为领头羊,而且实现了多模式直播百万级播放量。18用 VR 打造的法拉利主题公园阿布扎比的法拉利主题乐园「法拉利世界」利用虚拟现实帮助其创建一个独特的主题公园。据 BlooLoop 报道,Ferrari World 设计团队使用 Holovis Attractions RideView 软件创建了一款独特的过山车体验。该软件搭载 Holovis VR CAVE 环境,创建一个&3D&立体投影的房间,房间内有置入头部追踪和交互的五面全息显示屏。这使得参与到该项目的任何人,从设计团队到游园的顾客都可以在 1:1 实时环境下查看每一步设计流程。超级跑车法拉利也对增强现实技术情有独钟,推出了一款名为 Augmented Reality Showroom 的 iPad 应用,用户只需将摄像头对准展厅中的法拉利跑车,就能提前预览各种车身颜色效果,甚至还可观察轮胎、传动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空气动力学测试表现等。借用SocialBeta总结的VR/AR的汽车应用回顾历史可以看出,虽然如上文罗列的19个汽车品牌(SocilaBetas少统计了两个)将VR/AR和汽车的结合,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富刺激的体验,但目前这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作为一项可视化技术,它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想象空间是广阔的。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技术必将在汽车的驾乘体验上带来又一次的颠覆性改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解密高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畅谈IT业界的新鲜事、奇趣事和热门焦点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聊胜一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