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养老金延迟退休方案,以后打算不交养老金的有么有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出来后,可能很多人都不缴养老金了,为什么呢?因为打工的太多缴不起养老金了,一是等我_百度知道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出来后,可能很多人都不缴养老金了,为什么呢?因为打工的太多缴不起养老金了,一是等我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出来后,可能很多人都不缴养老金了,为什么呢?因为打工的太多缴不起养老金了,一是等我们这些女人到了四十几岁有好多商场要我们上班,而我们现在的工资只一千四百多元钱,现在吃饭座车上班这点钱都困难,那还有存钱来缴养金。加上我们这些扛工族...
我有更好的答案
社保交满25年即可退休,2022年之后才实施。反对一步到位(65岁)、反对一刀切。建议1:2022年起:希腊:交满30年的养老保险可自愿退休。日本。延迟退休草案2016年下半年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原来50岁退休的每4年提高一岁:建立灵活(或称弹性)退休制度。参考,再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保基金积累决定是否调整退休年龄。 建议2。缴费15年以上的部分,每缴费5年可提前1年退休,原来55岁退休的每8年提高一岁现在还没有实施推迟的具体政策。2017年推出。 建议3:建立提前退休制度。如缴费20年的。到2062年统一60岁退休。《深圳事业单位职工管理条例》规定:男满55岁女满45岁工作满20年可申请退休,建议推广到全国、全民。缴费35年的,可比法定年龄早4年退休。 建议4,可以比法定年龄早退休,但要自愿少领,最多不超过5年,可比法定年龄早1年退休:给公民选择权。比如缴费25年以上的
采纳率:8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延迟退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没有延迟退休 只是延迟领取退休金
来源:融360
不是延迟退休 只是延迟领取退休金
  这个周末人社部的专家明确表示了,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或到2022年正式实施。
  其实中国往后看,可能最大的一个问题正来自于人口老龄化,跟一个家庭是一样的,之前一个家庭四个儿子,各个都赚钱,再加上娶来了4个儿媳妇,算上老两口,一大家子十个人。可谓人丁兴旺,那这家生活条件肯定差不了,但随着时间推移。四个儿子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加上儿媳妇们,一家八个人全都不赚钱了,不但没有了进账,反而医疗养老的支出大大增加,于是问题来了,这个家庭的负担极大。而且现在的社会结构基本已经淡化了家族的概念,全部都化整为零,让各家各户单过。于是你会看到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421家庭结构下,年轻人既要承担社会的养老重担(交税、和费),又要承担家庭养老责任(尽孝)。
  但人口结构可不是你想逆转就逆转的,只要出生率一降下来,就再没有回升的先例,美国如此、欧洲如此、 日本也如此,加拿大和澳洲给了很多的生育福利,但还是人口危机。反而是越穷的地方越爱生孩子,越进入发达社会,大家的生育意愿大大降低,这跟社会诱惑有关,可干的事情多了,就不见得每天盯着要孩子了。还有就是社会福利增加,让养儿防老变成了养儿啃老,完全指不上子女,当然还有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家族化整为零,很多家庭都在过着迁徙的生活,这让生育的成本极高,因为如果父母年迈或者不在身边,养个孩子无异于牺牲一个家里赚钱的劳动力。所以尽管二胎都放开了,但从执行情况来看,未来依然不够乐观。很可能并没什么卵用。
  劳动力不可能增加了,养老金改革太晚,到时候肯定也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样的艰难局面下,延迟退休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很多人都抱怨,到时候还得拄着拐棍去上班。其实这真是你想多了,所谓的延迟退休实质就是延迟领取退休金。现在20多岁的大学生很多还找不到工作,如果你50岁以上,再重新回到就业市场,结果可想而知。当然特殊人才除外,比如有技术的、有人脉的,这种可能早已经发家致富,退不退休也根本不在乎,退休金更是浮云无所谓,而更多的基层劳动者,可能不得不面对一个无法就业,却又没有退休金可领,反而还要继续缴纳各种保险的局面。
(中国也一样,大城市的出生率已经降到了0.5)
  所以这就是延迟退休的最大软肋,他只能保证延迟,却并不能保证你继续就业,能不能就业还要看你的能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基本上还是没问题的,但80%的民营企业就业,这其中可能10%算是人才,或者管理岗位,这些人也是企业栋梁,大概延不延迟退休,人家都是要继续干,继续奋斗的,又或者早就财富自由早早享受生活了,剩下那70-75%左右的人可能真的要提前打算了,如果你没有特殊技能,如果你的就业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就业比例是7.5比1,也就是一个人对应着7.5个岗位需求,所以基本不愁找工作。相反财会从业就十分堪忧,就业比例是1:3,平均每三个人对应1个岗位需求)。如果你只是一个基层的工人。那么很可能等不到退休,就会被扫地出门。这才是问题所在。
  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男女都怕入错行。现在趋势就在这里,延迟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如何增强自己50岁以后的社会竞争力,值得每个人去深深思考。提早准备,尽量提升自己,这可能决定了你的晚年幸福。
1.延迟退休方案今年内将面世,你关注吗?
2.你愿意延迟退休吗?
3.在你看来,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什么?
缓解养老金支付风险
增加劳动力供给
4.延迟退休后,你担心自己领取的养老金变少吗?
5.在你看来,延迟退休会导致年轻人就业压力增大吗?
6.在你看来,延迟退休有利于哪些职业的人?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员工
国企、央企员工
三资企业员工
民营企业员工
7.有人认为,延迟退休不能“一刀切”,应在延迟退休方案中引入弹性机制,养老金标准可与退休年龄挂钩,遵循“多缴多领,少缴少领”的原则,你赞同吗?
8.你的年龄段是?
(责任编辑:陈大伟 UF065)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如果不交养老金而是自己存款,退休后收益更大?看过会了解这个 一朵小女子七七文章
如果不交养老金而是自己存款,退休后收益更大?看过会了解这个
内容概要:
1. 当然统筹账户的存在主要是向中低收入的倾斜。
2. 对这些人我很理解,但除了有点对我自己的职业感到悲哀之外,无言以对。
3. 问题是大部分人的收益增速并不能跟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
网上流传「如果不交养老金而是自己存款,退休后收益更大」的说法是否属实?
长辈发来一段话如下:
-25岁工作,如果不交养老金,每月存500元,工作30年,以第一个5年零存整取,计32287.50元;
第二个5年3万多整存整取计39955.78元,再加5年的零存整取32287.50元就是72243.28元。
这样30年后,55岁总计可得元,存5年定期可得利息90535.82元,分到每月是1508.93元,和现在的养老金对比一下,少吗?
那时,你才55岁,再等5年拿自己存的退休金,每月就可以有3376.23元。
而本金还是38万多,自己挂了还可以留给子女,我看也别给国家添麻烦了,都自己养老吧。
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的整理网上的一些分析:
1.我们国家采取统帐结合的方式,也就是说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统筹账户金额,主要与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相关,第二部分是个人账户金额,就是你多年来的缴费储蓄。
2.题主觉得亏,主要在于个人储蓄可以选择利率最高的方式,而目前个人账户是按一年期利率计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亏的。
3.但首先个人储蓄就不会有统筹账户金额,这部分钱主要来自于企业缴费和政府补贴,没有强制性的制度,你的企业不会按月给你存钱养老的。你的账面工资也就没有现在这么高了。当然统筹账户的存在主要是向中低收入的倾斜。对于高收入者而言,他们的企业缴费会被平均到中低收入者那儿去。
4.其次如果你活得久(高于社会平均预期寿命就可以,没有很难)就是赚的,因为个人储蓄面临钱花完了,人还活着的囧境,但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只要你缴费年限够,只要你还活着,统筹账户那部分钱还是得按月发给你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保险也给个人一种安全感,如果你选择自己储蓄,总是处于担忧中,不知道将来到底会活多久,所以不知道每个月到底存多少好,出于对这种风险的担忧,很多人可能会抑制年轻时应有的消费,最后留了一大笔钱给下一代(我觉得这是最亏的)。
5.再就是个人短视性的问题,虽然大家知道现在存钱可以预防养老,但如果真的自愿的话,实际上是没有多少人会真的付诸实践的。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个数量够大,就会产生社会问题,最终还是要由政府来解决,所以还不如早点打算,强制大家缴费养老。
6.如果你不幸起得早,也不要难过,个人账户的钱还是你的,你的想捡便宜的子孙可以领走的。
如果不交养老金而是自己存款,退休后收益更大?
现在看来我们还需要交社保吗?看完小编的分析,你就明确要不要交社保了!
第一,如果每个人投资都顺利,每种收益都没风险,那确实不需要社保。
问题是大部分人的收益增速并不能跟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
道理很简单,你的存款是被更有能力的人拿去投资的,如果他们收益低于你们的存款利息,可能吗?
你现在算一个月入几千觉得很多,到时候值几个钱就不知道了。
如果到时候确实不值钱了,只有社保会无条件给你涨工资,吹逼的商保们涨一个我看看?
第二,社保的本质,是共济。
赤裸裸一点来说就是劫富济贫。
这个制度里,和你们想的不一样,吃亏的不是屌丝和倒霉的人,而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高富帅。
具体公式就不跟你们说了,估计大部分人也不关心,结论就是如果低收入者不进社保,高富帅恐怕收益更好,基金压力更小。
从个人收益角度探讨社保制度,我不认为是一个聪明的角度。
说直白点,大家都探讨个人收益,不去讨论风险共担,真心没意义。
我再说的直白一点,假设真的没有社保制度的话,只会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富人更富,穷人造反,双输。
这也是政府为什么不惜代价建立这个制度的根本原因。
第三,恕我直言,问这个问题的,大多是两种人。
第一种真的很有投资能力的,对这种人,我只想说,麻烦你们照顾下投资能力弱的人,即便你不认同我的观点,那也不要去鼓动别人脱保,这也算是种美德吧。
第二种是收入不佳,比较在意当期收入的。对这些人我很理解,但除了有点对我自己的职业感到悲哀之外,无言以对。我只能说,客观讲,你们是受益者,请尽量缴费吧,实在不信我也没办法了。如果真的不相信政府,请老的时候也一样硬气。
当然,不交费就能受益是最好的制度,我也想要,不过大部分老实人是做不到的。有意如此的,请提前做好上访哭诉的准备工作。
第四,社保不是一点问题没有,不注意宣传、缺乏透明、政策复杂、收益率不确定等都是急需提高的,但是恕我直言,有国家担保的保障体系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制度。
最后说一句,这么多人把个人利益这种“恶”作为社保制度的驱动来探讨,而不是把风险共济这种“善”来作为社保的亮点来宣传,这确实是值得顶层设计师们反思的。
作为社保基层的人员,我们无力改变大势,但我们也做了一个社保普及的小文章,希望能做一些改变,也算是聊胜于无吧。不管如何,希望对于别人的这种问题,懂的朋友们慎言,不懂的不如不言。毕竟,这是别人一辈子的事情。
就说这么多吧,手动一声叹息。
本文「如果不交养老金而是自己存款,退休后收益更大?看过会了解这个」转载自网络,作者一朵小女子七七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关于延迟退休,还有多少“专家意见”
知风 时评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赵耀辉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中国不提高退休年龄,到2050年,年轻一代必须拿出自己收入的41%用来供养老年人。(4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时至今日。关于“延退”已经超出了“见仁见智”的各抒己见,而是挖空心思在为养老制度或因设计上的缺陷自圆其说。“延退”之争伊始,有关方面还是顾及了一点契约精神,始终不肯承认“延退”是因养老金入不敷出,取而代之的是所谓“劳动力”、“老龄化”等借口,甚至不顾国情地“国际接轨”。总之,“延退”不是因为缺钱,而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在对这些所谓“利国利民”的“延退”说辞,绝大多数民众并不领情的僵持下,有关部门或专家学者,终于吞吞吐吐地露出了养老金捉襟见肘的窘迫。然而,这本来有关养老金制度设计上,或者是具体运作上造成的问题,在某些专家学者口中,却变成了仍需要投保人买单的“规则修正”;将由政府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变成了“现收现付”的“寅吃卯粮”。而一句“随着制度赡养比的恶化”,把养老制度赋予政府的责任,转嫁到“年轻一代”身上。政府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和五花八门的商业养老保险,共同的特点都是一份契约,都有着关于权利和义务的事先约定。而人们更趋向于政府的养老保险,并非嫌商业保险的赢利属性,而是看重了政府养老保险有国家财政二次支付的保障。特别是在推行“计生”政策时,还给出了“政府来养老”的承诺。那么,包含了赢利的商业保险都不会推迟兑现期限,而政府统筹的养老保险,却要用“延退”来变兑现为续交?纵观“延退之争”,一路过来的风风雨雨,已经从尽量挽回政府面子的遮遮掩掩,发展到直接为制度卸责的直言不讳。赵耀辉教授所谓的“在当前现收现付的制度之下,养老保险成为两代人之间‘跷跷板’的游戏”就是如此。他认为“随着制度赡养比的恶化,如果老年人不愿意多做一些贡献,比如降低养老金或是延迟退休,那么年轻人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养老‘税率’”。如此说来,在一份有关养老的既定“契约”面前,如果不在“降低养老金或是延迟退休”之间二选一,就要“父债子偿”?不知赵耀辉教授是不是受了关于戒烟宣传的启发,一种说法叫做“吸二手烟比吸烟者危害更大”,可能因为戒烟是好事,所以这种明显带有“挑唆”的宣传也无人细究。但赵耀辉教授所谓的如果不“降低养老金或是延迟退休,那么年轻人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养老‘税率’”,确实比之前任何有关“延退”的言说“煽情”。我真的佩服死了这些专家学者嘴巴的两层皮,当要批评年轻一代无所作为时,发明了“啃老”一词,而且为了说明这个群体之大,干脆归纳为“啃老族”。现在,用减轻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来说明“延退”的长远意义,不知其中是谁在养活谁,养老金的“保险”作用又在哪里?其实,赵耀辉教授担心什么呢?怎么会“年轻人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养老‘税率’”?从来不交养老金的公务员群体,不是活的比任何人都有保障?制度都能把不交养老金的群体,“统筹”的比交养老金的退休金还高,难道交了养老金的群体,退休金反而要向下一代“啃&#23280;”?【更多新闻解读,微信添加公众账号“今日话题”收听】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ajuanchen]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最近几天,有两条关于养老金的消息非常火爆。一条是“今年养老金上调开始落地上海已率先发放到位”,另一条则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年轻人来说充满陷阱”。养老金年年涨,享受人群的待遇逐年提高,退休人员乐了,可还一直交着钱尚未领取过待遇的年轻人却盘算着,养老保险这个“买卖”到底划不划算?甚至有个别人干脆主动不参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养老保险费率高实际到手工资少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年轻人来说充满陷阱》的消息采用了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的观点,杨燕绥认为,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年轻人来说,既看不到实在的收益,又缺乏激励性,而且还充满陷阱,政府必须加快养老保险改革的步伐以增强制度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杨燕绥的话不假。此前,我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保的缴费比例,企业为29.8%(养老20%、医疗6%、失业2%、工伤1%、生育0.8%),个人已经达到11%左右,合计超过了工资的40%。劳动者大都习惯按照税后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资水平,以月工资实到手4000元来计算,企业实际要付出的成本是7400多元,除了税费、公积金等,很大一部分都是社保的缴费。不少中小企业都抱怨社保的费率太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招人用人。2016年,虽然调整了部分险种的缴费费率,但下降幅度并不大,例如缴费占最大头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从20%下降到19%,只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还是让人们觉得降得太少,“不解渴”。
于是,就有了消息中所说的——一些年轻人认为交社保并不“划算”,尤其对社保中占到“大头”的养老保险,没什么信心。相对于看起来渺茫的养老保险,一些人宁愿先拿到更多的现金来应付当前的生活。
自由职业者自掏腰包挂靠社保
不过,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主动放弃社保或者中途退保只是极个别的现象,绝大多数人担心的不是未来能不能领到养老金,而是万一没有了社保,自己在大城市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51社保CEO余清泉一直是在一线从事社保实务工作,相比之下,他更加了解人们参保的实际情况。他的感觉是,这几年,年轻人的社保意愿并没有降低,反而是强烈升温。2016年,51社保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16》,该调查显示,企业社保参保覆盖面已经连续几年高于90%,2016年达到了92.8%。在对企业一线社保管理人员的调查中,64.53%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感觉到员工咨询社保问题的热度及员工社保意识呈现略微上升或显著增强的态势。还有一个最直接的数据是社保争议也随之升温。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广州劳动争议诉讼情况白皮书》()显示,近3年来受理的5.3万多宗案件中,涉及社会保险纠纷的案件出现了大幅上升,社保纠纷占劳动争议案件超过40%。
由社保引发的劳动争议往往都是企业没有给员工参保而被告上法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社保权益,哪怕是一些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个人,都会想方设法为自己谋求一份社保的参保资格。
互联网+时代,公司的概念逐渐淡化,平台的作用更加凸显,很多人可以摆脱公司的束缚,成为自由职业者,例如专车司机、厨师、美甲师、按摩师等,都可以通过平台获得订单,但他们与平台之间并无劳动关系。还有大量的自己做生意的、演艺圈的人士等,都因为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而无法参加社保,于是很多人不得不求助于社保代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违规的,但仍旧有大量的自由职业者选择这条途径。
小孙就是通过一家社保代理公司进行社保挂靠,他每月的社保费是1300多元,这还是按照北京市社保的最低缴费基数来缴纳的,这里面包含了公司应该为员工缴纳的部分和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因为他没有工作单位,公司应缴的大头部分也只能自己承担,所以他比别人要多交好几倍的社保费。小孙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昆明,他退休以后肯定是要回老家养老的,所以交着北京的养老保险,对他来说,将来养老的意义并不大。但因为社保捆绑了太多的公共政策,诸如外地户籍者买房需要连续缴纳5年社保,购车摇号需要连续缴纳5年社保,将来孩子在北京上学各区县也对家长的社保缴费年限有不同的要求。这些硬杠杠都是挡在他们这些外地户籍者面前的拦路虎。因此,为了享受到这些利益,自己花钱买社保是个不得已的选择。
延迟退休不会降低养老金待遇
如今,延迟退休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方案迟迟未出台,但肯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这个消息就更让一些人对养老保险“绝望”了。因为延迟退休就意味着工作时间延长,缴纳社保的时间又多了几年,而将来领养老金的时间又少了几年。“听说男的要延迟到65岁,假设从25岁开始工作,80岁寿终吧。男的过去60岁退休,交35年养老保险,将来能领20年养老金;以后65岁退休,那就相当于交40年养老保险,领15年养老金。交的时间比领的时间长那么多,肯定不划算啊!”老吴说出了很多人的顾虑。
对于这个问题,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称,延迟退休并不会减少个人养老金的待遇,养老金的待遇无非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总的计发办法是长缴长得、多缴多得。即养老金和工龄是成正比的,延迟退休养老金也会随之增长。
影响养老保险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缴费的基数和缴费时间长短。从缴纳基数看,延迟退休后,工资上涨的概率大。从缴费时间来说,延迟退休后缴费时间延长,基础养老金数额自然是增加的。根据李忠的说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工龄越长,最后拿到手的养老金就越多。
李忠还用数学的方式解释了这个问题:养老保险有关文件规定,50岁退休的月除数是190,55岁退休的月除数是175,60岁退休的月除数是139。月除数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小的,则越推迟退休,个体账户的养老金就会越多。
通过上述说法可以得出结论:延迟退休年龄对个人养老保险待遇不会有大的影响。受延迟退休政策影响最严重的70、80后们可以放心了,除了需要在工作单位多待几年外,其他的方面是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的。
年轻人不愿参保是因为不懂社保
余清泉认为,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参保的情况确实存在,但真正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养老保险是个陷阱”,而是这个群体存在另外一些顾虑。
第一,担心将来跨省转移麻烦。尤其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很多人都是外地户籍务工者,人员流行性很大,而且很多人多计划退休后回家乡养老。因此他们担心将来养老保险关系还要跨省转移,这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事实上,人社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号),人社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问题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5号)等文件已经明确转移接续办法,从2009年至今接近8年的实际运行,转移接续早已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第二,担心将来通货膨胀贬值。国发[2005]38号文明确,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与计算,这个制度设计实际上是挂钩了社平,本身就具有了抗通胀机制,再加上连续多年以来的退休后增资等措施,养老保险恰恰是公众应该重视的一种抵御通胀的保值手段。
第三,担心老龄化带来制度破产。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难题,但恰恰社保制度是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手段,只不过各国都在不断完善优化,希望找到更适合自己国家的制度而已。道理很简单,为了应对老龄化,个人更应该提前做保障,才更不应该放弃公共制度保障,缺失公共制度基础保障的安排是空中楼阁,根基不稳,并不是一个完善的安排。包括社保制度在内的多支柱保障体系,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余清泉觉得,很多人不愿意参保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懂社保,而恰恰是不懂;而有很多担忧,有失主观或片面,无法理性看待。
参保人数增速下滑因就业人员总量下降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显示,虽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在2015年仍然有所增长,但企业和其他人员的参保人数增速下滑,总参保人数的增速进一步下降。一些媒体据此认为养老保险制度遇到了瓶颈,但这个现象需要深入研究背后的原因。
余清泉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速下降背后的原因也并非是人们参保意愿下降,而是跟“大盘子”的缩小有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12年到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分别是30426.8万人、32218.4万人、34124.4万人、35361.2万人,环比增速从105.89%降低到103.62%;从2012年到2015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分别是37102万人、38240万人、39310万人、40410万人,环比增速从103.07%降低到102.80%。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增速下降,但与此同时城镇就业人员增速也是下降的。并且我们看到二者人数比例反而是上升的,前者与后者占比反而从82.01%上升到87.51%。所以,这个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社保制度本身,而是当前经济环境下就业遇到困难,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就业关联的“职工保险”,自然也会遇到增长问题。
记者 代丽丽 制图吴薇
(原标题:养老保险制度并非“陷阱”)
责任编辑: 吕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交养老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