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这仨目前基本0成本总监自我评价的装备

91被浏览36,822分享邀请回答1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5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803007|回复: 1063
《中国好消息》军情急,万马战犹酣,刺破青天锷未残,离天三尺三!
石墨烯研究蹉跎岁月一朝改观我国成为石墨烯基础研究领域领跑者 10:50:34
本报讯(记者 沈英甲) 国际石墨烯研究徘徊经年的沉闷局面终于被打破了。中航工业航材院的一组年轻科研人员在国际石墨烯研究领域首创“烯合金”材料,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自主创新,不但发明了一类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高端合金材料,也使我国成为石墨烯这一材料科学前沿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领跑者。“烯合金”这一合金材料崭新名词从此载入世界材料科技发展的史册。5月上旬,记者在航材院见证了烯合金的诞生。石墨烯纳米片是由sp2杂化碳原子组成的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其展现出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物理性能。2004年Novoselov等利用胶带剥离法制备出石墨烯纳米片样品,并对其微观组织结构和物理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石墨烯是迄今为止实验发现的最坚韧,导电和导热最好的材料。石墨烯纳米片因其特殊的二维结构,引起了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为尽快使石墨烯达到工程应用状态,欧盟在2012年启动石墨烯旗舰技术项目,美国也大力投入,并且在石墨烯作为超强电容器等应用研究领域已取得了某些突破性进展。石墨烯是理想的复合材料纳米填料。由于石墨烯具有高强度,如何利用其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关于石墨烯纳米片增强高分子聚合物和陶瓷材料的报道。航材院的年轻科研人员勇于标新立异,他们采用球磨和粉末冶金方法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命名为“铝基烯合金”),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石墨烯纳米片在保持材料良好塑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其强度。他们利用OM,SEM和TEM对铝基烯合金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布在铝合金基体中,与基体形成良好的结合界面,且石墨烯纳米片与铝合金基体未发生化学反应,并保留了原始的纳米片结构;铝基烯合金中石墨烯纳米片含量为0.3%(质量分数,下同)时,铝基烯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322MPa和455MPa,较未添加石墨烯纳米片的合金分别提高58%和25%,且合金的伸长率没有降低。烯合金的研制成功,宣告一代新型具有特殊优异性能的系列材料横空出世,填补了世界材料科学领域的空白,进而将这门学科推向全新的领域。目前,航材院的年轻科研人员正对石墨烯研究的更多未知领域进行进一步探索,对石墨烯纳米片增强增韧行为的深入研究正在后继工作中展开。
“烯合金”的发明是合金材料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革命
——专访中航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
本报记者 沈英甲 10:50:34
中航工业航材院的一组年轻科研人员在国际石墨烯研究领域首创“烯合金”材料,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自主创新,不但发明了一类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高端合金材料,也使我国成为石墨烯这一材料科学前沿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领跑者。近日记者采访了中航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请他就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做出评价,并对“烯合金”改性的微观机理做探索性分析。《中国航空报》:航材院燕绍九、杨程、洪起虎等科技人员近期在《材料工程》杂志上发表了“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文,您对纳米材料技术十分关注,请从这个角度谈谈这项发明的价值和意义?林左鸣:航材院发表的这篇论文,表明他们以石墨烯作为纳米填充材料,对其他材料实现了成功改性,完成了一项在国际上领先的重要发明,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这项发明意味着,我们可以用石墨烯作为填充材料对一系列金属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品质性能,制造出系列的“烯合金”材料。我个人认为,这在合金材料发展历史上,无异于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尤其对航空工业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对此,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说明了多年来航空工业广大科技人员努力在基础和前沿科技领域里探索和耕耘,已经开始结出丰硕果实!为实现“中国发明,世界领先”的战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国航空报》:您对纳米材料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性探索,设立了若干假说。您能否对烯合金改性的微观机理做进一步的探索性分析?林左鸣:我对此仍然只能作猜想性的探索,科学的机理要以科学试验的实证为准绳。石墨烯本身就属于纳米级材料,因此它本身就具有纳米粒子所应有的表面活性状态,容易与其他材料粒子结合。目前纳米粒子最主要的应用是作为其他非纳米材料改性时的填充材料,但很多材料的纳米粒子制取和保存都相对困难,石墨烯目前成为人们比较便于大规模制取和保存的纳米材料,因此,可以广泛用于其他材料改性时的填充材料。由于石墨的韧性和强度及成为纳米材料时的表面活性特点,当作为填充材料时,可能使石墨烯成为其他被填充材料(基础材料)中晶粒之间的隐性焊接材料,在晶粒界面形成链桥效应。也就是说,基础材料晶粒之间通过石墨烯表面活性作用,形成了晶粒界面呈现无缝隙连接的形态。当基础材料中的晶粒界面形成无缝隙连接后,在外力作用时,其晶界滑移现象减少,抗应力能力增加,从而使得被填充的基础材料的强度随着抗应力能力的提高而增强。以上仍然仅仅是一种猜想式的假说,真正的机理最终还需要通过充分的科学试验去印证。《中国航空报》:在我们的印象中,近几年来,您多次谈到今后若有新技术革命,其突破口和领域一定是在材料科学领域,最近您又提出新的材料技术革命,有赖于粒子科学的突破。您是否认为在新的粒子科学突破之前,纳米技术的发展对于新材料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发展十分重要?林左鸣:我赞同您的判断,纳米技术的发展是在微观粒子有突破性的新发现之前,支撑新材料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几百年来,人类技术进步的每一次重要突破,都无一例外地和材料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材料技术的新突破,又缘于人类对微观粒子的认识水平。人们认识到分子和原子时,化学技术突飞猛进;当人们打开了原子核,认识到了中子和质子时,人类拥有了核能;而人们了解到正负电荷以后,人类进入了电力、电子时代。从粒子科学的发展到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直到引发一波又一波的产业革命,这就是几百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现实写照。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关注下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但由于这涉及对微观粒子的新认知,难度似乎越来越大,而其实过渡阶段必然是纳米粒子的认识和其技术的广泛应用。所以,今天我们关注新的材料技术发展,必须十分关注和重视纳米技术的新突破和新应用。
「好文!打赏鼓励」
本帖最后由&&勇敢中国人 于
19:16 编辑
中国好消息之——推进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发展
09:33:44 中国航空报推进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发展 中航工业复材 蔡良元 李宏运
中航研发新一代复合材料技术 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中航|预浸料_凤凰军事
——“探索研究、预先研究、型号攻关和型号工程化”,“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这妥妥的体制体系,节奏节点。
复合材料机身桶段试验件(中国航空报)
自成立以来,中航工业复材作为中航工业复合材料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研究以及技术成果孵化和转移的平台,主要负责探索研究、预先研究、型号攻关和型号工程化研究工作,使“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四个一代技术有机衔接。中航工业复材承担着国家和国防的重要科研生产项目,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型号任务和军品生产,同时将航空复合材料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重点发展了汽车及轨道交通复合材料零部件。先进复合材料设计制备至关重要。中航工业复材自主开发多种高性能树脂体系、多型国产碳纤维预浸料、高性能芳纶纸蜂窝等夹芯材料等一系列先进复合材料体系,为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大型民机复合材料应用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军用关键材料的自主保障。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实验研究,离不开材料表征技术的支持。中航工业复材在复合材料测试表征与检测方面,拥有30余年的研究积累和技术成果积累,先后承担了近100项复合材料测试表征与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及配套支撑项目。中航工业复材专门配备了测试验证技术平台,为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航工业复材材料表征技术方面先进技术主要有:复合材料成分微结构及理化表征技术、复合材料使用性能测试表征技术、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复合材料服役环境结构模拟分析技术。例如,在无损检测方面,中航工业复材研制的FJ系列窄脉冲换能器以其优异的声学性能解决了复合材料无盲区检测的需求,达到了同类产品世界领先水平,另外还开发了多型号便携式超声设备和大型多通道超声无损检测设备满足复合材料结构内外场服务的需求。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材料制备的可控性及质量稳定性控制非常关键。为实现复合材料制备的质量稳定性控制,中航工业复材首先通过完善的技术管理规范,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不同部门承担不同材料应用成熟度阶段的工作,以确保材料和半成品的批产稳定。同时,将信息化技术融合到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从人、机、料、法、环、测全面监控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中航工业复材开展了复合材料成形数字化车间项目,该车间的形成对复合材料制备的质量稳定性具有显著意义。中航工业复材的复合材料结构数字化自动化制造以复合材料设计制造平台和复合材料数字化制造设备为软硬件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复合材料的制造方式,通过采用数字量形式对产品进行全面描述和数据传递,实现了设计与制造之间数据的无缝集成,并越来越体现复合材料设计制造一体化的特点。这使得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制造效率大大提升,明显降低了成本,尤其是提高了制造质量稳定性,如使用自动铺放技术可提高制造精度,自动铺放精度一般可达1.2~1.5mm之内,最佳精度可达0.76mm以内,而人工铺放一般为3mm左右,使用自动铺层技术,铺放、滚压等制造工艺过程都是由程序自动控制,重复性与一致性好,质量稳定。在技术方面,通过优化研究出新材料典型航空构件制造的全套工艺,并通过充分的验证,确保航空构件批产稳定和服役过程的安全可靠。中航工业复材还针对大飞机结构材料的设计制造开展了复合材料成形数字化车间项目,通过采用数字量形式对产品进行全面描述和数据传递,对复合材料制备的质量稳定性具有显著意义。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是实现材料应用的关键步骤。中航工业复材开展了新一代复合材料大型结构整体化制造技术和设备研发,形成了相关的制造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制造技术方面,研发了多种先进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如热压罐、RTM、RFI、VARI等成型技术,以及自动铺带和自动铺丝等自动化制造技术,将有力支撑复合材料航空结构件的研制。与此同时,针对相关技术难点,中航工业复材开发出许多关键技术方法。例如,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材料增韧技术—离位增韧和相迁移增韧,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采用该技术的国产高韧性复合材料的韧性水平已与当前国外同类高韧性复合材料的水平相当;“零吸胶、常温加压”预浸料工艺,特别适于大型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其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中航工业复材开发了包括低压真空成型和液态成型在内的低成本成型工艺及其配套的树脂体系。未来,为了进一步推进复合材料与加工技术的发展,中航工业复材确立了自身在航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主要发展目标:建立完善飞机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体系;建立航空发动机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体系;拓展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技术优势;突破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工程化技术和结构/功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建立发展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技术规范,显著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复合材料产品制造成本;建立复合材料前沿性、基础性技术研究创新平台。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引领国内航空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为复合材料设计提供支撑和为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
「好文!打赏鼓励」
本帖最后由&&勇敢中国人 于
19:17 编辑
中国好消息之——“拆解”波音737:哪些部件中国造?(图)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拆解”波音737:哪些部件中国造?(图) — 新闻视点 — 国防科技信息网
——没有“中国制造”,世界将会怎样?!
图:说到旅客们经常乘坐的单通道飞机波音737,很多人知道它是美国造,但可能很少人清楚,这架飞机上的很多部件,都是由中国的企业生产的。说到旅客们经常乘坐的单通道飞机波音737,很多人知道它是美国造,但可能很少人清楚,这架飞机上的很多部件,都是由中国的企业生产的。《第一财经日报》今天获得的一份“737——中国贡献”图表就显示,多家中国企业为新一代的波音737 飞机制造了水平安定面、垂直尾翼、后机尾段、舱门、翼板、束线等多个部件。其中,波音737飞机的后机身段由沈飞制造,垂直尾翼由西飞制造,前登机门、翼上逃生门、方向舵均由成飞制造。而沈飞、西飞、成飞都是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企业。中航工业与美国波音成立的合资公司天津波音,也负责了波音737飞机部分部件的生产,包括遮挡板、盖板、背鳍、驾驶舱面板、符合材料内饰面板、机翼固定前缘和后缘等。此外,中国商飞旗下的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上飞公司”),还为波音737飞机供应水平安定面,截至今天,上飞公司已经为新一代737供应了3000架份水平安定面。目前在波音公司生产的新一代737飞机中,有60%使用了由上飞公司制造的水平安定面。今天,上飞公司还获得了波音新一代737 MAX 飞机的水平安定面转包合同。而除了737飞机,上飞公司还制造波音787-8和787-9机翼整流罩以及737机翼整流罩,并于近日获得了777背鳍和747前起落架舱门的生产合同。事实上,目前中国已经参与了所有波音机型的制造,包括737、747、767、777 和 最新的787 梦想飞机,超过35 家中国公司作为直接供应商,另外有数以百计的中国公司也参与到了波音飞机零部件的生产。比如为747飞机生产后缘翼肋以及747-8 的水平安定面、垂直尾翼、副翼、扰流板和内侧襟翼零部件。为787 梦想飞机制造方向舵、翼身整流罩面板、垂直尾翼前缘和面板以及其他复合材料零部件。
「好文!打赏鼓励」
国台办主任访台、五星红旗迎接张志军访台_台湾频道
台胞高举“两岸都是中国人”红布条欢迎张志军_台海_环球网
——五星红旗是那么的鲜艳、亲切!
国台办主任访台、五星红旗迎接上午在机场,除了媒体之外,不少民间团体也早早在机场等待接机,6、7个欢迎团体中,统派、陆配先抢地盘,高喊“欢迎娘家来的人”,并在现场带动唱,唱着我们都是一家人等歌曲。张志军预定今日中午抵达桃园机场,上午约10时半,已有6、7个团体抵达机场拉起红布条欢迎张志军,也有新住民团体捧花在等待接机,现场高喊“两岸一家亲,欢迎张志军”、“有来有往,愈走愈亲”等口号,十分热闹。台商举五星红旗迎接张志军。图为桃园机场,各路媒体和团体静候。图为桃园机场,各路媒体和团体静候。参与大陆对台契作养殖虱目鱼的近40位渔民,与台南市各区里长联谊会代表共30几人,25日一早在台南学甲集合,搭游览车出发北上桃园机场,准备迎接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来台。
「好文!打赏鼓励」
六要素逐一对比96A坦克与M1坦克系列火力 11:02:00 来源:环球网中将:六要素逐一对比96A坦克与M1坦克系列火力_军事_环球网
——浅析略较,破除疑惑。
【坦克大赛我96A参赛高清照曝光】  【环球军事报道】日前,笔者在《如何看我96A坦克在坦克大赛上的表现》一文中提到,我96A坦克的火力,不逊于美制M1坦克系列(M1A1、M1A2、M1A2SEP),有些网友提出质疑。俄罗斯坦克大赛96A坦克19发全中的战绩,证明了笔者此言不虚。近日已经拉开帷幕的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4”军演,我99坦克重装上阵,正所谓好戏连台。借此机会,我把“96A坦克火力不逊于美M1坦克系列”作一详解,请军迷以此为参照,评估96A坦克的表现。  坦克火力所谓强大,通俗来讲,就是“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打得快,就是先于敌人发现对方的目标,先于对方坦克射击;打得准,就是力求首发命中,确保次发命中;打得狠,就是命中必摧毁,不给敌人还手之机。
  “三打”综合成火力的六个要素:一是观瞄和火控系统,二是火炮威力,三是弹丸侵彻力,四是装弹速度,五是夜视夜瞄,六是炮射导弹和激光压制。下文分别就这六个要素,逐一把96A坦克与M1坦克系列作对比。
  1、观瞄和火控系统。96A坦克和M1坦克系列都配备了激光测距测角速度、射击诸元解算计算机,性能差别不大。双方都采用了“上反式稳像火控”,而俄制坦克用的是“下反式稳像火控”,稳定整个瞄准线并通过一个类似平行四边形的连杆机构稳定火炮,由于稳定的部件多,所以精度较差。激光测距和测角速度功能双方也差不多。96A的火控加装了自动跟踪和锁定功能,射手只要搜索到目标,加以锁定,按下射击按钮(即打开“射击门”)等待数秒,只要各参数符合要求,火炮会自动发射。只要对方坦克所处地形不十分复杂,基本是跑不掉的。所以96A坦克在坦克大赛上对静止目标19发全中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射击诸元解算计算机把测得的目标距离、角速度和气压气温、风速风向、弹种和火炮倾角等因素加以解算,并自动赋予火炮射向、射角,修正误差,双方坦克相差不大。96A还可以加装360度周视潜望镜,实现与M1A2相当的 “猎-歼”能力,所谓“猎-歼”,就是紧急时车长可以超越射手,直接使用车长观瞄系统射击,减少向射手指示目标的时间。因为车长较射手位置更高,使用360度周视潜望镜,发现目标的概率比射手高不少。如果双方都有性能差不多的“猎-歼”系统,车长的素质就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实际是在比人的素质,装备因素倒是其次了。关于信息化战场管理系统,美M1A1和M1A2坦克不具备,而M1A2SEP坦克是全数字化的,我96A坦克具有车际信息系统,有一定的数字化战场管理能力,但与全数字化的美M1A2SEP坦克有一定差距。坦克的信息化水平虽然不直接涉及火力强弱,但它可以通过系统的发挥,让车长了解看不到的战场情况,尤其是敌方对本车的主要威胁在什么方向,有助于加强本车对这一方向的打击和防护。
  2、火炮威力。96A坦克装备的是125毫米口径火炮,比M1坦克系列大5毫米,先天占有一定优势。我国军事工业从八十年代引进西方制炮技术,采用了新的炮钢冶炼技术、锻造拉伸技术、身管自紧技术、全膛镀铬技术和热护套,全炮重量大大减轻,而承受的膛压大大增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炮口动能,为弹丸的侵彻力提供了前提条件。别看96A坦克和T-72坦克系列都是125炮,但技术不在一个层次上。<font color="#A坦克炮的炮口动能高于T-72坦克45%,比美M1坦克系列也高30%以上。我国军工为新的火炮创新了火炮驻退和复进技术,电控、炮控技术,使坦克炮威力得以充分发挥。由于炮口初速增大,使得弹道低伸、平直,射弹分布集中。可以这样表示:把一个胸环靶放在1000米处,用96A坦克炮使用脱壳穿甲弹,可以保证发发命中,绝不脱靶!  3、弹丸侵彻力。评估弹丸侵彻力,就是把各类型装甲都换算成匀质钢装甲,穿深大的,侵彻力强。双方坦克都使用榴弹、碎甲弹、破甲弹和尾翼稳定钨芯脱壳穿甲弹。此外,美M1坦克系列还能用贫铀弹。由于前三种弹不要求初速,弹丸侵彻力主要是比穿甲弹。谁的初速高,弹芯的长度长,刚度、韧度好,谁的侵彻力就强。96A坦克由于是125炮,口径比美制M1坦克系列120炮大,装药多,在火药性质相似的情况下,侵彻力比M1坦克系列大。但M1坦克系列使用贫铀弹。贫铀弹的密度与钨芯弹差不多,都是19多一点,按理说,同样的动能穿深应该一样。但贫铀弹有一个钨芯弹不具备的特点,即当它击中装甲时,不仅有与钨芯弹差不多的凿通功能,还另有高温燃烧功能,在撞击和燃烧的双重作用下,有比相同质量和密度的钨芯弹更深的穿深能力,大约高出10%。美军都是在海外作战,从不顾及贫铀弹给战场造成的核污染,至今伊拉克老百姓大量的白血病、骨股病、呼吸病等,都是贫铀弹造成的。由于M1坦克系列还大量使用贫铀装甲(抗弹能力也提高10%),所以美军大量退伍士兵患有“战争综合症”,也与贫铀装甲和车内的贫铀弹脱不了干系。贫铀弹的制造技术我国已经掌握,一旦今后战争需要,也不难批量生产。到那时,在现有钨芯弹穿深的基础上再提高10%,就可以击穿世界上所有三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不论它是钢质、复合、贫铀或反应装甲。  4、装弹速度。96A坦克是自动装弹机装弹,M1坦克系列都是人工装弹。96A每分钟装弹10-12发,M1坦克系列每分钟人工装填6-7发。换句话说,如果双方首发都没有命中的话,算上重新瞄准速度和次发弹需要耗费的装弹时间,那么96A坦克肯定要比M1坦克系列更早射出下一发炮弹。
  5、夜视夜瞄。热成像是三代坦克的“标配”。96坦克开始是微光夜视夜瞄(即把星光放大,照亮目标),视距不能满足作战要求。随着热成像技术过关,价格也大幅下降,96A装备的热成像在性能上逐步接近M1坦克系列,尤其是常温(非致冷型)下的成像能力,不需依靠极低温的致冷器,热成像的可靠性有了进一步保证。在探测距离和目标温差上,96A坦克热成像仪还不如M1A2SEP坦克的热像仪,需要进一步提高。
  6、炮射导弹和激光压制。 <font color="#A坦克可以有两个M1坦克系列不具有的优势。一是稍加改进,就可以发射125炮通用的炮射导弹,打击四五千米以远的目标。我们都知道,坦克与坦克作战大都在3000米以内的距离上展开。当在战场上双方坦克遭遇,在四五千米距离上发现对方时,M1坦克系列由于距离太远,无法有效射击,而96A坦克射手则可以操作炮射导弹,对M1坦克系列实施精准打击。在随后一两千米的接近距离上,至少可以发射数枚导弹,M1坦克系列在其射程外即遭到毁灭性打击。二是96A坦克可以安装激光主动压制系统。该系统能探测到敌方坦克照射过来的测距激光,并对准激光方向发射强激光,可以在瞬间烧毁敌观瞄系统的光电元器件,甚至烧伤敌射手眼睛,使其暂时失明,失去战斗力。这个系统不需乘员操作,自己可以主动应对。
  在《如何看我96A坦克在坦克大赛上的表现》一文中,笔者说一辆99式可以买三辆96式坦克,说的都是“标配”,好比我们买汽车时最低配置一样。现在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安装不同性能的系统。比如我们国家出口的 “外贸坦克”,有安装乌克兰生产的1200马力发动机的,也有安装国产的新型1500马力发动机的;火控系统可以安装“猎-歼”系统,也可以安装车长和射手分别独立的观瞄系统;夜视夜瞄可以安装一代热成像仪,也可以安装二代热成像仪;可以安装发射炮射导弹的装置,也可以不安装;可以安装激光主动压制装置,也可以不装。当然不同配置价格就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可以说,99坦克上的很多高新技术,都可以毫不费力地移植到96坦克上,当然96坦克的价格也就上去了。  综合上述六个要素,96A坦克和M1坦克系列各自的优长和短劣都大体呈现出来。
  上个世纪末,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作战仿真实验室,在计算机仿真交互平台上,进行了一场99坦克与M1A2坦克的对抗。对抗由两名教员各操作一台99坦克射击模拟器和美M1A2坦克射击模拟器,战场是一个虚拟的宽阔的河谷地带,两辆坦克从相距10千米相对而行,自主发现目标,自行射击。双方在米距离上都能发现对方,在行进到3000米时能识别敌我并进入有效射击距离,首发弹先敌开火者占优,大样本量的仿真下来,双方基本上打个平手。次发弹99坦克占绝对优势,因为99坦克是自动装弹,而M1A2是人工装填。因此,M1A2坦克只有一次发射机会,未命中则预示着自己被击中。在双方坦克被弹面上,99坦克正面射弹相当一部分射弹击中的不是要害部位,不能确保摧毁。而M1A2坦克正面上射弹部位,一次命中即被摧毁。
  综上所述,是否可以得出“96A坦克火力不逊于美M1坦克系列”的判断,请军迷们评定。
  (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 王洪光)
「好文!打赏鼓励」
美国霸权梦始于中东熄于中东 想要撤离不容易日 10:04 来源:瞭望美国霸权梦始于中东熄于中东 想要撤离不容易-中新网
——中国人很早就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霉果仁今天在证明“始于中东、熄于中东 ”。
  事实上,无论美国将战略重心置于中东还是亚太,其都会内心充满焦虑
  文/田文林
  近些年,美国不断加大中东战略收缩,同时加快战略重心东移。然而,中东热点问题频发,令美国的战略部署一波三折。尤其2014年6月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异军突起,并将整个中东搅得鸡犬不宁,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这无疑给美国出了个大难题,美国明显到了是“中东收缩”,还是“重返中东”的重新抉择的十字路口。
  美国的全球霸权梦
  始于中东,也熄灭于中东
  中东地缘与资源“合二为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从地缘角度看,中东是沟通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地带;从资源禀赋看,中东是国际最主要的能源供应中心。与此同时,中东至今没有形成稳定的地区体系,其内部矛盾重重,难以自行排解各种问题,有时甚至主动求助于外部支持,这就为大国在该地区进行折冲樽俎提供历史契机。巨大的战略回报与微小的反霸抵抗相结合,诱使外部大国竞相进入该地区,并将其作为归属未定的霸权名利场。尼克松就曾说过,“‘谁在波斯湾和中东控制着什么’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是‘谁在世界上控制着什么’这一问题的关键。”
  对美国来说,控制中东一直是其全球称霸的重要一环。而且,美国实力越是接近巅峰,控制中东的欲望就越强烈。冷战时期,美国由于顾忌苏联掣肘,不可能在中东全力投入,其政策主导面是促进和维护该地区稳定。在国家层面,推行“代理人政策”,避免干涉中东内部事务;在地区层面,推行相互制衡的均势政策,使美国可以用有限的力量,防止该地区出现威胁美国利益的地区性大圈。这种不乏实用主义色彩的政策,很大程度沿袭了老英国的外交精髓,使美国在中东这一最为复杂敏感的地区,较为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霸权利益,并保持了一定的战略灵活性。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日趋膨胀。而1991年发动的海湾战争,正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第一场战争。此后,美国几乎每隔几年就发动一场地区战争,仗越打越顺,心态却越来越浮,全球称霸的野心更是日益膨胀。“9·11”事件发生后,当时的小布什政府以此为借口,彻底改变美国以往现实主义为底色的政策,转而在中东推行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政策:一是通过发动“反恐战争”,用武力手段在中东推行政权更替;二是对亲美国家推行“民主改造”,直接插手中东国家的内政。但这种政策造成两大问题:一是接连发动战争使美国深陷战争泥潭。阿富汗战场和伊拉克战争成为消耗美国国力的“地缘政治黑洞”;二是黩武战争使中东脆弱的力量平衡遭到极大破坏,美国在中东的夙敌由此“相对崛起”;三是美国推动“民主改造”使伊拉克等国出现教派矛盾升温、安全局势恶化等一系列治理难题。
  在历史上,美国经济繁荣乃至霸权地位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是与对外战争的胜利分不开的。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美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并最终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战争失败(如越战)则会使其经济迅速衰退,并使国力下降。“胜利—增长”和“失败—衰退”已成为考察美国经济发展走势的基本线索。而长达十年的“反恐战争”使美国软硬实力严重受损,美国财政状况日趋恶化,并出现了增长放慢、美元贬值等一系列问题。美国全球霸权由盛转衰。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美国在中东铩羽而归,使其独霸世界的单极世界梦由此日益熄灭,不得不考虑从中东泥潭脱身。
  想要撤离不容易
  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引发新问题
  事实上,从小布什政府后期,美国就出现中东战略收缩的迹象。当时,小布什向尼克松时期的高层智囊基辛格请教,是“尼克松主义”抬头的先兆;撤换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则是政策转折的风向标,这与美国当年在朝鲜战场撤换麦克阿瑟、在越南战场上麦克纳马拉辞职异曲同工;将伊拉克安全部队推向前线,实行“伊人治伊”,这与当初在越南战争中推行“越南化”政策如出一辙。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美战略收缩的幅度更趋加大:2009年6月初,奥巴马在开罗发表缓和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演讲,完全可与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尼克松主义”比拟。
  数年来,美国中东战略收缩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降低反恐调门,并在2011年从伊拉克撤军,准备于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二是在2011年中东剧变后,美国虽在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策动政权更替,但主要采取经济制裁、资助反对派等“文斗”方式,拒绝直接军事介入。如2013年8月叙化武事件曝光后,奥巴马无视“使用化武就动武”的承诺和盟友怂恿,接受了“化武换和平”方案。三是在伊朗问题上,美国不顾地区盟友反对,积极回应鲁哈尼“魅力攻势”。两国总统最终实现首次通信、首次通话,僵持十年多的伊核危机首次出现降温趋势,各方先是于日达成初步协议,2014年2月又启动一揽子解决核问题的直接谈判。
  美国独霸中东固然是导致中东动荡的渊薮,但中东已出现“功能紊乱”,美国在此关键时刻加速从中东收缩,使中东出现极大的“不适应症”,各种新旧矛盾日趋迸发。
  一是教派冲突矛盾日趋公开化。中东逊尼派与什叶派间虽然有矛盾,但长期处于“潜伏期”。2011年中东剧变后,该矛盾被明显“激活”,叙利亚内战升温使该国成为教派矛盾的“辐射源”,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以及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都将叙利亚视为主要竞技场。伊拉克教派矛盾本就十分突出,而2014年6月“伊斯兰国”搅局,使该国教派矛盾更加激化。而叙伊两国地处中东教派断裂线的中心位置,地区辐射效应明显。中东各国大多是逊尼派与什叶派杂居,如果任由中东教派矛盾升温,将会使这些国家内耗加剧甚至元气大伤,并对地区和整个世界构成持续威胁。
  二是极端恐怖势力空前壮大。美国撤军和中东剧变,使地区权力真空增多,持续十年的反恐战争功亏一篑,此前一度收敛的恐怖主义势力重新壮大。一方面,过去鲜少恐怖活动的国家,成为恐怖主义“新天堂”。叙利亚由“和平绿洲”变成“全球**”的大本营;利比亚极端势力渐成气候,“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死灰复燃,并涌现出不少新的极端组织;埃及变局后,活跃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埃及籍“基地”分子纷纷回国,境内被关押的伊斯兰分子也恢复自由,该国恐怖袭击增多。另一方面,也门、伊拉克等国恐情更加严峻。尤其是“伊斯兰国”攻城略地并公开“建国”,意味该国反恐形势已经从量变演变到质变阶段。
  三是地缘版图碎片化趋势日趋明显。当前中东地缘版图主要是当年英法殖民者为“委任统治”而人为划定的,各国内部部族、教派、民族矛盾突出,地区秩序基础并不牢固。2011年中东剧变后,中东强人政权纷纷被推翻或遭削弱,致使潜在的部族、民族矛盾公开化,促使分离主义抬头。也门南部重新出现分离呼声,北部胡塞武装拥兵自重。利比亚在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日趋分裂为的黎波里塔尼亚、昔兰尼加和费赞三部分,要求实现联邦制等分离主义倾向日益增强。伊拉克局势在伊战后,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之间的教派矛盾日趋升温,使该国一分为三可能性日增。这种地缘分裂苗头,无疑是导致中东局势动荡长期化的祸根。
  而2014年6月以来异军突起的“伊斯兰国”则是这种动荡源的总代表,而该组织的兴起与美国战略收缩政策直接相关。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此前在美国和伊拉克安全部队打击下,本已元气大伤,42位高级领导人中有34人被杀或被擒。但美国撤军使其重新壮大起来。2014年6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詹姆斯·阿莫斯认为,如果美军没有在2011年全部撤出伊拉克,ISIS就不会占领伊拉克中部,马利基政府和逊尼派之间的政治分歧就不会日益加剧。
  “战略收缩”还是“重返中东”
  美国处在两难境地
  当前,美国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花大力气搞好国内经济,同时还要集中精力应对中国崛起对美国带来的传统安全挑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战略兴趣”日趋下降,中东战略收缩步伐不断加快。但美国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的前提,是中东局势不失控,尤其不能威胁美国的利益和安全。2013年七八月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受命谋划美国未来中东政策。赖斯等认为,美国应避免让中东热点事件左右美国外交议程,除非出现美国盟友遭入侵、石油供应中断,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否则美国将避免在中东使用武力。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前中东日趋陷入大乱局:利比亚陷入混战、埃及转型艰难、叙利亚内战僵持、伊拉克濒临崩溃、巴以冲突难以平息、伊核谈判迟迟难以突破。所有这些,都迫使美国不得不时时“牵挂中东”,难以安心进行战略收缩。尤其是异军突起的“伊斯兰国”,其政策血腥极端,战斗力强大,攻击方向飘忽不定,且政治野心极大,宣称将建立地跨西亚北非的“哈里发帝国”。“伊斯兰国”的膨胀和扩张态势,不仅威胁伊朗、叙利亚等美国的地区对手,也威胁沙特、约旦等美国的中东盟友。而该组织近期斩首美国记者,以及此前扬言血洗美国,意味着该组织对美国公民和本土安全也在构成威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4年8月以来,美国开始对该组织持续发动空袭。
  中东坏消息不断,令美国决策者面临艰难抉择:继续坚持战略收缩,容忍“伊斯兰国”壮大;还是加大重返中东,全力围剿伊斯兰极端势力。在特定时空内,美国不可能驻足东亚与西亚两个“战略重心”,没有能力在应对中国传统安全挑战的同时,应对来自伊斯兰极端势力的非传统安全挑战。这种“选边”对美国无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事实上,无论美国将战略重心置于中东还是亚太,其都会内心充满焦虑,担忧其认定的另一个威胁源头进一步壮大。这种“按倒葫芦起来瓢”的战略窘境,归根到底是美国咎由自取的结果。(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
「好文!打赏鼓励」
图文字的版本解密“神鹰400”“BP-12A”:央视解密“神鹰400”“BP-12A”地地弹道导弹 09:42:44央视解密“神鹰400”“BP-12A”地地弹道导弹-观察者网
昨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继续公开介绍我国新型导弹。继前天的地空导弹和昨天的飞航式反舰导弹后,今天走上央视荧屏的是航天科工集团9院(066基地)研制的新型外贸地对地弹道导弹系统,该系统包含两种导弹,分别是“SY-400”和“BP-12A”,它们的射程可达70公里-280公里,威力巨大,精度优良,堪称我国新一代外贸导弹的精品。同时这一系统也展示了中国在弹道导弹技术方面的深厚功力。央视节目截图,导弹发射装置起竖以下是央视节目中采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家的部分内容:据报道主持人:今天我们要带您看到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战术地对地导弹——BP-12A地对地导弹。BP-12A可以对上百公里外的地面目标发起攻击,而体型相对小巧的是神鹰-400制导火箭弹,它可以对大面积的暴露目标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而除了毁灭性的打击,有些地方还需要进行精确打击,这就需要我身后这辆导弹车,通过配备不同的弹药所形成的地对地导弹系统。记者: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种弹结合在一个发射系统上面?汤克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导弹专家):因为火箭弹它是对面目标形成密集的面杀伤,那么战术地地导弹它是对那些高价值的点目标进行精确点打击,那么这两个优势结合在一起,使我们这个武器系统它的效能更高。记者:像这种点面结合这种打击,在国际上有没有这个先例?汤克辉:在国际上,真正作为武器装备,现在使用的还没有见到。解说:不仅威力强大,这个导弹系统的作战方式也是机动灵活,每一辆导弹车就是一个发射阵地,穿越崇山峻岭,大漠戈壁,一旦得到命令就能第一时间发起攻击。央视新闻节目截图汤课辉:因为你在发射过程中,这个目标还(尽)可能别暴露,所以要求我们发射时间控制在越短越好,那么我们这武器系统它能做到在10分钟以内完成发射,而且发射完以后在3分钟以内就能全部撤离。记者:我们大家都很关心这个导弹的威力怎么样。汤克辉:对,我们这个SY-400也好,还是BP-12A也好,它的弹头是多种弹头,这么多不同种类的弹头,对不同性质的目标都可以进行杀伤,所以提高了这种武器的综合飞行能力。据了解,SY-400最早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露面,同时露面的还有采用专用发射车的BP-12A导弹。在2012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集团9院展示了采用共架垂直发射方式的SY-400和BP-12A导弹。以下是2010年时媒体采访SY-400火箭炮系统设计师:东风-11导弹,采用了万山集团研制的发射车,该车基于苏联MAZ543研制早年试验的东风-11导弹,央视节目披露,由于当时军费缩减,对于威力精度并不理想的东风-11导弹国内当时有下马的意见,后来由于外国用户订货才“起死回生”,不过射程按中美条约限制为300公里以下(原设计射程超过500公里),96年台海危机后我军才开始大批量订购战术弹道导弹<font color="#99年阅兵式上展示的东风-11导弹问:首先请您解释一下,“神鹰”400这个名称从何而来?为什么没有“神鹰”100/200/300,而直接是“神鹰”400?答:数字400其实是指弹径。至于有的武器命名的启发,像“山鹰”,“猎鹰”高级教练机,“海鹰”反舰导弹等。毕竟,我们这个弹也是在空中飞行的。问:您提到了“神鹰”400具有相对复杂的制导方式,能详细解释一下吗?答:传统火箭弹要么是无制导,要么是在主动段进行简易制导,而“神鹰”400则同时采用 GPS 制导加惯导体制的全程制导体制。你看我们这次展出的火箭弹样品,弹头部侧面有一处开口,里面就是惯导组件,其对面就是 GPS天线组件惯性制导不怕外界干扰,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累计误差越来越大;而GPS制导侧没有累计误差,但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组合应用两者,就可以互相补充,在GPS信号良好的时候,可以靠 GPS 不断修正惯导的累计误差;在GPS受到干扰或信号中断的时候,可以靠惯导保证一定精度。当然,出于成本的考虑,“神鹰”400的惯导组件采用了精度较低,成本也相对便宜的系统,毕竟这种武器是一种面压制武器,可以靠增加发射数量弥补制导精度的不足。上述制导方式的运用,使“神鹰”400在成本增加不大的前提下,具有高于普通火箭弹的命中精度。问:除子母弹和杀爆弹外,“神鹰”400还有没有其他类型战斗部?答:还有整体式战斗部问:既然是整体弹头,肯定是打击点目标的,那岂不是对精准要求很高了?答:的确是很高,不过就算没有打得很准也没有关系,毕竟我们是火箭弹,比较便宜,实在不行,一发不行可以打两发,靠密集射击把它覆盖。问:“神鹰”400采用的发射车看上去挺眼熟的,它是什么型号?答:这个发射车平台并不陌生。他也是东风11甲,东风21等弹道导弹的载车,相信看过99年阅兵式的朋友应该会有印象。(观察者网注:该车为三江集团研制,也就是9院自己研制的,是目前我国二炮主要装备的导弹发射运载车)<font color="#10年珠海航展上BP-12A和SY-400导弹各有自己的发射车,图为BP-12A发射车问:好像俄罗斯很多导弹用的也是这种载车?答:该车原型车由白俄罗斯生产,采用的是德国的发动机和瑞典的变速箱。发动机排量700多马力,几乎等同于一辆中型坦克的动力。全车总重40吨,载重20多吨。可以8轮转向,有许多挡位。越野能力强,爬坡是35度以下,涉水0.8米,越壕宽2.5米。在越野道路条件下行军,时速为40到50千米,公路最高时速80千米。问:目前国际上大口径火箭炮也有不少,比如美国 M270/ 俄罗斯“龙卷风”都很有名,“神鹰”400与之相比,技术水平如何?答:我们推出“神鹰”400这一款新产品,事先是经过了深入的市场调研论证的,提出技战指标时参考了美国,俄罗斯产品,经过全国对比,我们的产品可以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够满足和适应市场需求情况下才推出的。问:也就是说“神鹰”400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答:总的来说,“神鹰”400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八联装垂直发射,0到360度全方位攻击。其次是精度高,可以单点重复打击,或一次多点打击。第三是自动化程度高,反应时间短,只需三个人就能完成运输,发射,从行军状态到作战状态,转换时间很短,能实现打完就走。最后是越野性能好,能越障、越沟、涉水。可以进行长时间大范围作战机动。& && &2013年,BP-12A和SY-400结合武器系统首次亮相,以下为当时媒体对该系统副总设计师的采访:主持人:各位网友好,欢迎大家收看珠海航展访谈栏目。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航天科工集团神鹰400和B611M系统的总师助理高海军先生,高先生你好。我知道您主要从事神鹰400和B611M方面的研究,您能给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这两款武器的特点?高海军:这两款武器是第四代武器,这一块还有神鹰400、BP—12A。它的技术特点,一个是以前是单机发动机推助。第二个,它是前喷控制。这个弹在大气层内飞行都是可以控制的,BP—12A也好,都是后面可以控制的,它能够控制这个弹进行飞行。全程控制飞行主要的好处,一个是它可以不断地修正偏差,第二个好处还可以把飞行器做一个集控,做一个突防。第三,它要限制弹道的位置,你要是打地下监控目标,它的入角肯定要大于60度左右,导弹对角可以调,使它打到地下的目标。到了2012年珠海航展上,就出现了BP-12A和SY-400导弹混装的发射车主持人:这种混装的模式跟美国的火箭弹体系也非常像。高海军:火箭弹和远程的战术导弹混装,混装的好处是可以共用一个发射平台,可以简化后勤的任务。因为你要有一个发射平台,你从部队里面就有一个保障的东西在里面,有一个队伍来保护。不同的武器、不同的平台,它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主持人:您能不能着重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套系统的使用,BP—12A主要是针对哪些距离的、什么样的目标?BP—12A主要是针对什么的?高海军:BP—12A的射程是70公里到280公里。它主要是针对远程敌方战地目标,比如说指挥所、指挥中心、重要军事目标,对它进行精确的打击。而且BP—12A是八连装,还可以打击飞机集结地、军火库、装甲车辆的集结地。主持人:这套系统主要是配属集团军一级还是战区一级?高海军:BP—12A是集团配置,可以配到战区。主持人:最高射程280公里,我们现在在国际上有一个控制导弹技术出口的条例,它最好不要超过300公里。高海军:它的最大射程不超过300公里,它的战斗重量不超过500公斤。现在我们所有出口的都卡着这个线,所以现在射程是280公里,我们现在战斗部重量是480公斤。主持人:现在有人提出,咱们神鹰400是叫制导火箭弹。据我了解,导弹和火箭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制导和没有制导。神鹰400有了制导以后,可以称为一枚准导弹。但是我们依旧管它叫火箭弹。这一块是不是考虑到导弹出口与导弹控制方面的限制?高海军:围绕火箭弹来说,打在射程以内的,而且是多管发射,火力也比较密集。无控来说,它的精度很差,比如说按照我们现在比较好的武控,比如说150公里,它至少要偏一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当你空击100米乘100米的目标时,可能要用无控武器来摧毁目标,你可能要耗费上千发,这个成本是很高的。随着我们现在控制技术、信息化技术发展,慢慢就可以把制导技术应用在火箭弹上,这就成了制导火箭弹。制导火箭弹一方面把让使用火箭和火炮一样,而不像以前导弹那样。第二,它可以大幅地把火箭弹的精度提高。神鹰400可以达到30米的精度水平。30米的精度水平概念就是同样打一个100米乘100米的目标,只需要用3发。为了满足用户需求,9院还设计了更加廉价的SY-300火箭弹,口径降低为300毫米,具备制导能力主持人:要攻击某些目标,只要把它的弹头换成子母弹,就可以确保没有这30米的出入?高海军:比如说你攻击一百米的目标,你要测控。按照神鹰400来说,这时候就两发就够了,但是你的偏差是不确定的,你不知道打到哪,可能上千发中才有两发打到。主持人:如果同样的射距,神鹰400和BP-12A哪个精度更高一点?高海军:这两个精度都是一样的。主持人:制导方式是什么?高海军:惯性制导加GNSS组合制导,而且我们国家现在也在发展北斗系统。主持人:如果有时候没有GPS信号的话,可以用北斗?高海军:还可以用俄罗斯的GNSS。主持人:跟俄罗斯的是可以兼容的?高海军:你可以用三向定位系统。(兼容中美俄三种卫星制导系统)主持人:现在看来神鹰400其实就是类似导弹?高海军:对,它其实就是一枚导弹。主持人:但是它为什么还要叫制导火箭弹?高海军:主要有几个特色:第一,它采用多连装的发射。第二,这个导弹采用总前控制。它的测试都很方便,平时维护使用都跟火炮一样。第三,它采用机动发射。虽然这个发射车看起来很大,但它可以爬一米或两米高的坑,爬坡可以达到30米。此外,发射车的越野能力也是非常强的,而且到野外的时候它不需要事先布置阵地,自己可以带上定位定向系统。而且,车一停下来的时候,这个整车是采用自动化的体系控制技术,只要你按一个键,从确定目标、测试,到点火以及发射都是一键完成,在十分钟以内全部搞定。以前使用导弹比较麻烦,首先平时要维护,要对惯组进行标定,要对导弹进行分解,拆下来进行标定。这都可以不开箱,它的保存期现在来说都是12年。主持人:如果在中东等风沙比较大的地方?高海军:没有问题,因为这个箱子的密封性很好,而且中东那些地方都比较干燥。另外,它在库房里面一年进行一次通电测试就可以了。主持人:就是说非常的便捷?高海军:对。它把导弹高技术通过现在信息化的技术做得像大炮一样,所以它卖得非常好。主持人:我们也听科工集团说神鹰400和BP-12A也是可以提供出口的?高海军:它主要是出口。主持人:很多使用者,比如说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军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并不高,你们这一键式服务就使得操作门槛降得很低?高海军:打仗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而且陆军武器对时间要求得非常严格。我们出口的对象第三世界国家,要求这个武器要方便使用。高海军:垂直发射都是一样的,都是采用热发射的。弹在这个箱子里面,你要进行点火。主持人:如果今后有可能的话,垂直发射是可以上舰的?高海军:这对我们太容易了。主持人:热发射方式对上舰没有什么影响?高海军:对我们来说,热发射方式上舰只是一个排练的问题。其实现在很多上舰的导弹都是采用热发射方式,美国的导弹基本上百分之百采用热发射。主持人:我们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装?高海军:不需要。主持人:它跟传统导弹比,价格还是有优势的?高海军:它的价格不是很高。主持人:是不是便于再进行一些设计,然后挪到舰船上?高海军:对。一般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都把前面的导引头、机械接口和电子接口运营化,考虑它后面的发展,来进一步精确打击,比如说打到2米、5米的水平。这必然这是未来武器发展的趋势,追求相对的精确化。不仅可以打固定目标,而且还可以打慢速移动的目标,所以它上舰也是可以的。高海军:它出口在国际上,就拿BP-12A来说,在国际上它的同类竞争对手,和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武器。主持人:那个系统美国现在卖得多吗?高海军:好像卖得比较多。因为整个北欧的国家都采用的他们的系统。主持人:我们跟他们相比,价格有优势吧?是不是美国的产品都很贵?高海军:有优势。但是也不一定,美国很多武器还是比较便宜的。主持人:除了这一套系统以外还有什么?高海军:还有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它就比我们的产品贵很多。但是我们的技术水平一点也不比他们差。而且我们的产品还要比它新。其实我们的技术水平应该是有一些优势。前天,我在展台的时候,当时俄罗斯的专家就过来询问这个导弹的最新技术。他问导弹的射程如何,我就跟他说了。他说导弹的这个技术是什么,我也告诉他了。他说,你这个仅仅是一个想法,这个不可能实现。主持人:它是无控制的?高海军:它是简控的,它要是无控的话,(精度)肯定就是1公里了。我告诉俄罗斯专家,我们是全程控制带综合制导,他还是不相信。他说射程是150公里,你的弹岂不是要偏离半径以外。后来我就说,你了不了解你们国家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它的射程是280公里,它整个导弹都是在大气层以内飞行的。他一听我说这个话他就不说了,就走了。主持人:上次航展,我还看见了一个类似于伊斯坎德尔的导弹发射系统,还拿到这边来展示了一下。高海军:对,上次的产品也是我们的。主持人:这次怎么没有来?高海军:这次也来了,只是没有带武器过来。它的射程只有150公里。它和伊斯坎德尔更接近一些,有的是梁式发射,它也可以是车载弹,这是一个弹道改进型,更能适合一些用户的使用需求。主持人:我们今后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新的引进项目?高海军:我们现在想完善对地导弹这个体系,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开发了神鹰400,是70公里到200多公里,BP-12A达到280公里。我们后面还有一个神鹰300的,12联,它是40公里到130公里。主持人:它是简控的吗?高海军:它是低成本的。
「好文!打赏鼓励」
跳动“中国心”鲲鹏万里不是梦
日期:&&来源:文汇报跳动“中国心”鲲鹏万里不是梦运-20与伊尔-476相当 大幅领先日本C2和欧洲A400M|鲲鹏|涡扇发动机_凤凰军事——中国心、中国运、中国梦、中国成!
图片说明:鲲鹏展翅,翱翔蓝天。图为运-20试飞英姿。
跳动“中国心”鲲鹏万里不是梦 ——国产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运—20研制揭秘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运-20,11月中旬将首次在珠海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公开亮相。
  这个圆嘟嘟、胖乎乎的家伙,从其呱呱落地起就被研制者昵称为“胖妞”,被视作宝贝疙瘩,而其大名则是响当当的“鲲鹏”。
  这是我国迄今研制的最大飞机,已跻身全球十大运力最强运输机之列。它是中国国防工业进步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去年1月26日,承载着无数中国人期望与梦想的运-20重型军用运输机成功首飞,全球为之瞩目。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第四个能够研制200吨级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意味着中国空军向战略空军层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前,世界上成功试飞的200吨级大型运输机只有俄罗斯的伊尔-476运输机、美国波音公司的C-17运输机和乌克兰的安-225运输机。
  据记者了解,去年1月成功首飞以来,已有多架运-20原型机先后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投入飞行试验。首飞一个多月后,整个机身除雷达罩外,黄绿色的涂装已悄然隐褪,代之以灰黑色的容颜。
  与此同时,该机的国产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也取得巨大突破。今年以来,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已在空中试验台投入试验飞行,这种发动机有望解决我国国产大型运输机的“心脏病”,国产发动机配装运-20已经不是梦想。
  航空专家称,这些均表明,中国大飞机的研制已取得重大进展,研制技术已获得巨大突破,中国正稳步推进大飞机项目的科研试飞。
  首次完成转场试飞,极限性和可靠性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运-20首次完成转场试飞,标志该机的极限性和可靠性取得重大突破。投入此次转场试飞的是第三架原型机。去年1月、12月,两架原型机已先后上天试飞验证。
  运-20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说:“运-20目前各方面技术更趋成熟,研制进展非常顺利。目前的试飞频次和留空时间均创造了试飞历史上的纪录,留空时间多达四五个小时,已经实现了最大起飞重量和最大飞行高度。”
  他说:“试飞的成功验证了运-20的‘优质’!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一些极限要求都达到了原来的设计意图,特别是飞机有比较良好的抗颠簸特性,比较舒服。”试飞员描述飞行感觉是“飞机很平稳,具有优良的气动特性、起飞着落特性、承载能力等。”该运输机的试飞员正在培训中。
  据悉,运-20原型机的试飞还要接受带有损害性的任务考验,譬如强度试验、颤振试验、失速速度飞行、结冰任务等极限飞行、高风险飞行科目。“要全部验证,原型机大概要飞行上千架次。”“飞机试验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非常精准,才能投入使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飞机的边界性和极限性进行很多测试。要飞到边界,还要做很长时间的努力。”
  “首飞成功只能证明飞机能飞上天,而真正的考验还在试飞阶段,这个过程相当长,要求很高,风险很大。”曾长期承担某国家重点型号战机研制监造任务的高级工程师林殿君告诉记者,首飞成功后,还要经过调整试飞、定型试飞等环节的论证,才能定型和批量生产,交付用户。
  记者了解到,当飞机的迎角增加到某一数值后,飞机的升力系数如不升反降,导致飞机升力迅速小于飞机重力,飞机便会很快下坠,这被称为“失速”。林殿君说:“飞机失速后,就是一点也不能上升了,要往下掉了,这个时候事故比较多,试飞员必须赶快采取措施!”
  所谓“飞边界”,就是试飞员在真实飞行状态下,对飞机的飞行高度、速度、迎角、过载、发动机启动、武器发射等各种边界状态,进行试飞考核,飞出各种极限数据。这是一个个接近、达到甚至超过飞机设计的高风险试飞科目,一般训练中绝对禁止,但试飞员必须飞出数据。
  一位常年从事这种“冒险飞行”的试飞员说:“边界飞行,飞机都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因为它不可控,而一旦超越了边界,飞机更是处于复杂状态,要把它从边界挽救回来,难度极大。试飞员只有通过特殊操控才能控制和挽救飞机,否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飞机坠毁……”
  据相关人士透露,运-20还将在合适时机飞赴海上、寒区、高温高湿地区、高原地区等空域“蓝天考场”,在各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接受各种考核。
  突破数百项关键技术,3D打印显威力
  记者了解到,运-20由全国数千家企业共同参与研制,统一制造标准难度空前,为我国航空工业史上的首次。它的成功首飞,是我国大型飞机研制自主创新能力的巨大跃升,标志着我国与欧美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可以并驾齐驱。
  从全面研制到首飞成功,运-20用了5年多的时间,只是以往同类飞机研制时间的2/3,甚至更短,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目前航空工业技术的最新成果。唐长红说:“相比世界其它同类飞机的研制,这是一个相当快的周期。”
  运-20参考了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并融合了美国C-17的部分特点。它采用常规布局,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无翼梢小翼,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超过66吨,最大时速≥800千米,航程&7800千米,实用升限13000米。拥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唐长红介绍说,200吨级意味着运-20是中国研制的最大飞机,它突破了数百项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大飞机行列,“它充分体现了时代技术,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大型运输机平台”。
  据悉,国内外报道分析认为,运-20的性能要优于俄罗斯的伊尔-76,与其最新改进的伊尔-476性能相当,在承载能力上略低于美国的C-17,而大幅领先于日本的C-2和欧洲的A-400M。
  据了解,运-20采用了当今世界上顶尖的激光堆积成形技术(即3D打印技术),打印生产零部件。它成功应用激光钛合金成形技术,使我国在航空材料科学领域第一次走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前列。研制生产中充分运用了数字化,充分发挥了并行工程的好处。驾驶舱设计还运用了动作捕捉技术,模拟实际操作情况,研制人机功效最优的座舱布局。
  这个庞然大物要飞起来,需要轻而有强度的结构,且能在极限、恶劣环境下运行,仅此要突破多重关键技术。唐长红说,“该机采用超零件基因、轻质材料,在空气动力学、大型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机载设备、高可靠性操纵系统的研制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航空电子系统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
  运-20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驾驶舱人机功效的分析和评估,如,设计人员身上布满各种动作捕捉装置,通过头戴式显示器,用完全虚拟的方式设计驾驶舱;再如,可以检验驾驶舱整体布局的美观度、飞行员视野与头部活动空间、操纵手柄(或按钮)与显示器等布置合理性、仪表板反光影响、显示屏亮度舒适性及驾驶员飞行疲劳等。驾驶舱还装备了4个大型液晶显示屏,这是我国军用运输机首次配备平显。
  运-20使用多轮多柱式起落架,可在条件恶劣的简易机场起降,就连机场旁的草地经过平整后也能起降,最短时六七百米就能飞起来,在比较粗糙的机场如山区的小机场就可以降落。据悉,中国进口的伊尔-76MD运输机起飞距离最少需要800米,美国的C-17运输机简易机场起飞距离不到427米。
  “运—20”有望装上“中国心”
  国内一位权威航空发动机专家认为,“发动机的研制难度非常大,几乎不亚于再造一架飞机。”而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则是制约我国研制大飞机的主要瓶颈。
  “涵道比”是涡轮发动机外涵道与内涵道空气流量的比值。同样的燃料,涵道比高的发动机,由于推进效率高,油耗低,可以飞得更远,载荷也更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是指涵道比4以上的涡扇发动机,耗油率低、噪声小。这种发动机的研制投入巨大,周期长、风险大,一直被美、英、法、俄等少数国家的几家公司所垄断。
  中国空军指挥学院教授乔良少将说,中国航空工业正在研发更强大的国产发动机替代俄产品,相关工作已接近尾声。国产新型大功率发动机的使用,未来将使运-20的最大载重量至少再提升10吨左右。唐长红说,即将配备运-20的国产发动机,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不久前,一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我国伊尔—76空中试验台试飞的照片曝光,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分析人士指出,这就是中国以“太行”发动机为基础,自行研制的涡扇-2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也称“WS-20”),将主要用于运-20,未来,还可作为大型客机、新型双发中型运输机、飞翼布局远程隐身轰炸机和第二代远程反潜巡逻机的主要动力。
  运-20首飞时安装了4台俄罗斯的D-30KP2发动机,耗油率高,推力为117千牛。在测试的第二阶段,将安装国产的WS-20涡扇发动机,推力122千牛。
  据外国媒体推测,WS-20发动机已经进入飞行试飞阶段,将在未来5至7年内投入使用。至此,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俄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大涵道比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国家。该型发动机不仅填补了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更是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可以说,迈过这道坎,中国航空发动机将正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太行”发动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其推重比达到8,即产生的推力是自身重量的8倍,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懋章说,“太行”发动机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成功研发,不仅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从“涡喷”向“涡扇”转变,而且使我国航空发动机实现由中等推力向大推力演进。他认为,“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正在筹谋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我国在军用和民用发动机方面都在发力追赶,‘太行’无疑大大缩短了追赶的时间。与运-20将装配上国产动力一样,我国C-919等大型客机也将拥有一个‘中国心’!”
  有专家分析认为,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成功研发,将解决困扰中国大飞机发展的“心脏病”,以运-20、C-919为基础的特种飞机平台和其它新型飞机的研发速度必然加快。
  2013年7月,美国智库“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公布了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的一篇文章,文章称,一旦中国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发成功并应用到运-20运输机上,估计可将其最大运力提升至65吨——不但可以为解放军三个空降师提供巨大运力,还可以运输中国军队现役的ZBD-09轮式步战车。环球网军事特约评论员雷泽认为,目前,我国除研制军民两用的涡扇-20发动机外,还在研制以C-919客机为装机对象的长江-1000A发动机,并计划生产具有世界超一流水平的LEAP-X发动机。除此之外,中国已在研究下一代推力为200至400千牛的多款先进大涵道比发动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大涵道比发动机的春天已经来临。 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
  (本报西安9月25日专电)
「好文!打赏鼓励」
《致敬!国家工程师》系列报道之四:ARJ21的最后考试日 07:40:27来源: 新华网——中国工程师,世界智造者!
《致敬!国家工程师》系列报道之四:ARJ21的最后考试-科技频道-新华网
ARJ21飞天:美供应商出错不认 诬赖中方安装不好|arj21|航电系统_凤凰军事
  ARJ21项目副总设计师赵春玲(第二排中)和她的团队正在准备几个月后的最后考试。(罗鑫 摄)  编者按:13层楼高的8万吨“大压机”,锻压出飞机的起落架、主梁;上千个软件组成的网络控制系统,成为高铁列车的大脑和神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期待着挽起南海的浪涛;4000吨起重机,将为大型核电站扬起臂膀。  重大装备制造,事关国家命脉、国家安全。在这个领域默默付出的人们,当得起“国家工程师”之名。他们专注的,是代表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国重器;他们的事业,撑起国民经济的脊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新华网与《瞭望东方周刊》联合推出大型报道《致敬!国家工程师》,向读者介绍十个代表“中国创造”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项目以及它们的核心团队。  到2014年9月,上海宝山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商飞公司”)总装车间,巨大的轰鸣声穿透厂房。80多名工人围在绿黄色机体旁紧张忙碌,这架飞机的临机发电机性能模拟测试即将开始。  这就是中国国产支线客机ARJ21的总装试验现场。直到目睹完全过程,其复杂和精密程度依然难以用语言描述。  2014年12月底,ARJ21必须通过最后的考试:争取到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适航认证。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国首款严格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喷气飞机,ARJ21还在接受美国适航当局的“影子审查”,以期未来可以飞上北美以及更多地区的天空。也就是说,它要通过美国人所设定的各种条件下的飞行要求。  作为一架飞机的“神经系统”,航电系统的综合、可靠、精准,是决定考试成绩的根本因素之一。  比如,它是否能在数千米高空精确地预警结冰带来的风险。  距离总装车间数十公里外的浦东新区金科南路5188号的上海市设计研究院,47岁的赵春玲——负责航电系统的ARJ21项目副总设计师,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准备这次考试。  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制造的部件和系统源源不断运往上海,赵春玲需要用航电系统将它们细致连接,最终让这架飞机飞起来。  蓝天怎么就飞不起中国商用机  赵春玲出生在河南偃师,父亲是工人,母亲来自农村。1985年高考时,因为数理化成绩较好,她选择了以航空为特色的西北工业大学。  航电系统,即飞机上的通讯、导航、显示、信息综合处理和集成系统,也是飞机先进性、综合化水平的集中体现。它负责给飞行员提供信息:我要去哪儿?我现在在哪?下一步我怎么走?以及我有什么问题。  赵春玲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洛阳的613研究所,这是中国最好的航空控制系统研究机构。就在赵春玲上大学的1985年,中国决定控制军工开支,自此,整个装备制造业都进入低谷。十多年后,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改变终于到来。  直到今天,赵春玲仍然认为,那时起的几年是自己成长最快的时段。“军机上有句话,叫‘型号成功我成才’,这段时期也给我们这些人很大的机会。”  然而,她的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熬过在此之前那段漫长的低潮期。很多人离开,下海,或者到民企。时至今日,赵春玲的100多个大学同学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仍在航空系统工作。  而她,因为“感觉这个事情还值得一干”,坚持下来了,“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做研究上,对于是不是应该作出别的选择没有想太多。” 从1985年看到第一架尚在设计中的飞机,在不为公众所知的机构中默默工作了20年后,赵春玲于2006年出任613所副总师。  同年,中国大飞机立项。 3年后,赵春玲自荐参与大飞机项目。  与大飞机相比,后来赵春玲担任副总师的ARJ21支线客机立项更早。  与经常被悲情渲染的中国大飞机相比,中国的支线客机同样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历程。”  中国国产民用飞机的起步,从支线飞机开始。早在20世纪60年代,原航空工业部就下达了参照外国型号研制小型客机的任务,也就是后来的“运7”。  80年代完成后,“运7”曾经一度受到关注。但1986年航空界4位老同志联名给邓小平写信,认为“对中国来说仍是空白的干线飞机应当优先”。  当时,与美国麦道公司共同研制“MD-82”干线飞机的合作已经拉开帷幕,国产支线飞机的研制就此停滞。 到1993年,在中韩建交的大背景之下,韩国大宇集团提出合作研制或专利生产110~130座级飞机,即“AE-100”项目。  最后因中韩间主导权的问题,“AE-100”不了了之。  1998 年,曾经的“AE-100”中方总设计师牵头推出一个70座级、窄机身支线飞机“NRJ”,但没有得到支持。很快,这一项目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失败。  二三十年间,无论大飞机还是支线客机,中国人似乎失去了自主进军天空的可能性。新华社记者刘济美在《为了中国》一书中描述:“AE-100”解散、设计人员在北京告别,“面对吉凶未卜的前途,他们极其悲壮地喝了一次酒,几十号人站在祖国的星空下掩面痛哭:这一辈子恐怕是再也别想研制民机了!他们站在祖国的蓝天下拥抱告别:祖国的蓝天上怎么就飞不起来中国的商用飞机。”  ARJ21支线客机150机械班组组长杨伟清曾服务过“运10”项目。这位59岁的技术工人向《我们东方周刊》回忆说,组装“运10”时,虽然厂里条件非常艰苦,大家却非常齐心。后来很多项目停止,工人无事可做,便相继离开。 他四处游荡,在香港、无锡修了7年飞机,“特别希望有一天能回来。”如今组装ARJ21的车间,就是当年“运10”的组装厂。1985年,完成首飞的“运10”停止研制。  从没有遇到这样苛刻的适航认证  很多人在谈及这些最终停摆的飞机和项目——运10、运7、MD-90、MPC-75、AE-100、NRJ??依然满腔遗憾。  其实,它们虽未给中国航天事业带来质的飞跃,却触动了ARJ21项目在人员、技术、乃至体制方面量的爆发。  “NRJ”失败后,国内航空界人士再次提出国产支线客机项目。这个计划在2000年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领导人的支持。  2002年“ARJ”终于立项。杨伟清等老一辈技术工人又从全国各地回到了商飞。  到2008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第一架ARJ21飞机“ARJ21—700”也率先在上海大场机场首飞成功。  正是由于对ARJ21飞机的良好预期,赵春玲被任命为ARJ21副总设计师。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管理“ARJ21”航电、电气系统的适航。正因为此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ARJ21飞机的交付从预期的2009年一直推迟到2014年。  “飞机首飞并不算成功,必须拿到适航证,才能在别的国家运营飞行,表示此飞机的安全性设计符合适航标准规定的‘最低安全性要求’。”商飞公司适航中心主任郝莲对《我们东方周刊》解释说。  “ARJ21”适航的关键是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许可,从而进入美国市场以及相当多以此为标准的国家。  种种利益纠缠之下,“ARJ21”将受到也许是历史上最严格的适航考察。中国人第一次应对此类试验,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不愿提供任何建议。  赵春玲已经和适航团队到过中国所有的极端自然环境:在嘉峪关做大侧风试验,到海拉尔做高寒试验,去三亚做高温试验,到格尔木做高原试验??  她说,做了20多年军机研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苛刻的适航认证过程。  仅为了结冰试验,ARJ21飞机就去了新疆4次。“如果飞机结冰,影响最大的部分是机翼和发动机,所以必须测试结冰后冰层能否快速融化,以及飞机的操纵性将受到何种不利影响。这就需要飞机到能结冰的云层里去。”  乌鲁木齐是从全国44个机场中选出来的,“当时我们单位的气象员和中央气象台的气象员都来了,大家天天瞄着云,云层到哪就追到哪。追到云,飞机还要在里面呆上40分钟,直至结冰。这是非常危险的。”  最终只有日一次捕捉到满足适航条件的结冰气象,完成了部分试飞任务。后来,“ARJ21”只好在加拿大完成了全部自然结冰试飞科目的测试。  对于适航审查,赵春玲感受最深的是“落后的国家卖东西,先进的国家卖标准”。  “直到现在,我才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我们对美国的飞机认可,美国对我们的飞机却并不认可。发达国家会用标准作为门槛禁止你进入。它自己制定适航规章,如果你的飞机不按这个标准来研制,就会被卡死。”赵春玲说。  据郝莲介绍,在300项试验中已经完成了95%,300个试飞科目也完成了91%。关键是, 他们已经积累了经验,“也知道流程如何”。  这也正如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罗荣怀所言:“ARJ 相当于探路者,我在前面披荆斩棘,你们大客机在后面就好多了。”   时至今日,赵春玲的100 多个大学同学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仍在航空系统工作。(罗鑫 摄)  很后悔的一件事  赵春玲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供应商打交道。  “总有人说国产飞机不安全,但我们的ARJ21实际上是很先进的,也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研制。譬如,航电系统选择的供应商同样为波音、空客研制航电系统。”赵春玲说,“在与他们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后面的大飞机国产化率一定会相当高。”  而眼下,这些先进的供应商却总让赵春玲感到心力交瘁。  “她经常和美国人开电话会,因为时差,要开到夜里12点。碰到很难缠的供应商,她会千方百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ARJ21性能设计师李栋成这样评价。  赵春玲觉得,“ARJ21”对自己的性格改变很大。最锻炼她的,大概就是美国人的傲慢与偏见。  2013年,在乌鲁木齐试飞时飞机失速保护系统结冰。失速对于飞机来说,往往意味着坠毁。  研究者连续几天开会研讨,认定问题来自供应商,但对方不承认,“你们安装得不好。” 赵春玲等人又做了一次试验,对方仍然狡辩。  美国供货商最后说,由中国人提出试验条件,“这是将了我们一军。我们提了要求,万一后续忽略了哪个环节,他做的设计更改后又出了问题,还得我们承担责任。”赵春玲说。  试验结果最终证明确实是供应商的问题,“这下老外彻底承认了,一分钱也没要。但为了说服他们,我们做了太多的工作。”  所有此类情况,都不能希望外国供货商自己检讨问题,“他们就是不认,就是不搭理你,特别傲慢。他们觉得这方面我是一流的,你才学了几天?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干耗下去,时间都耗尽了。”  “很难,每走一步都很难。”赵春玲说,“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别看老外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也打鼓:‘哦,原来商飞还是有能力的。’这一点你从他们态度的变化上就能看出来。”  日以继夜,赵春玲和整个ARJ21团队获得很多,也失去很多。  比如,她因为开会将手机静音,错过了回洛阳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这是我这辈子,很后悔很后悔的一件事。每次提起,我就没法继续说下去。”她静默了很久,最终拿出纸巾,抹掉了眼角的泪水。  不过,“国家有这么大的项目,把你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你就得负起责任来。再说成就感还是有的。有时和离开航空事业的同学聊天,还是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她说。  而付出似乎永远不会结束。  “歼-15”负责人罗阳因过劳、突发心脏病去世时,曾带领赵春玲做项目的中航工业副总设计师孙聪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你说我们不加班能行吗,我们在走,别人也在走,我们不加班你什么时候能够赶上人家?” “我的感触特别深。就咱们这个底子、基础,还想四平八稳?老外休假,我们也休假,那我们永远也赶不上!”赵春玲说。(记者姚玮洁/北京报道)
「好文!打赏鼓励」
兰新高铁青海段顺利完成动车组提速试验 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图集)
10:16:21——大西北,高铁连,意义重大,发展西北,稳定边陲,驻有建设兵团,运有高铁动车。
兰新高铁青海段顺利完成动车组提速试验 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图集)-观察者网
【】全长1776公里,其中甘肃境内799公里,青海境内268公里,新疆境内710公里。线路为Ⅰ级双线,设计时速为线下350km/h,线上初期按200-250km/h,预留进一步提速的条件。兰新二线据新华网18日报道,记者从青藏铁路公司获悉,兰新高铁青海段已于17日完成动车组逐级提速试验,顺利进入信号系统联调联试阶段,为年底全线通车做准备。17日,记者跟随一列和谐号动车,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站开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浩门站,途中列车行驶平稳,运行噪音小。“全线开通后,从兰州到新疆只需8个小时左右,一方面比原来节省一半多的时间,另一方面从西宁到新疆再也不用去兰州换乘了。”青藏铁路公司总工室主任索华宁说。(点击请看大图) 这是10月17日拍摄的一辆停放在青藏铁路公司西宁车辆段动车所的CRH5型动车。“针对高原低温寒冷、风沙大、紫外线强的特点,行驶在高原的动车具备耐高寒、抗风沙和防紫外线的条件。”青藏铁路公司西宁车辆段动车组随车机械师王伟涛说。王伟涛介绍,动车车厢内均加装了大功率空调系统和电加热设备,车体玻璃也进行加厚处理,车窗玻璃加厚还要贴膜。同时,车体电气设备和油水管路等也要进行防结冰之类的特殊处理。此外,高原动车组车体密封性还提高了等级。兰新高铁又称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全长1776公里,途经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到达乌鲁木齐,其中兰州至西宁段最高运行速度250km/h,西宁至哈密段最高运行速度200km/h,哈密至乌鲁木齐段最高运行速度250km/h。全线通车运营后,将结束甘肃、青海、新疆没有高铁的历史。。<font color="#月17日,在青海门源县浩门站,列车长郑媛媛(右)和两名乘务员站在兰新高铁青海段CRH2试验型动车组旁边。兰新高铁创多项之最兰新高铁它有着多项之最,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距离最长的高铁、有着世界最长高原高铁隧道、是世界上穿越最长风区的铁路、是世界上防风工程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有着国内最长的客运专线、是青海境内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一次性建成通车距离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线路全长1776公里,总投资1435亿元,跨越甘肃、青海、新疆,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运输通道,其中青海境内线路里程为267公里。<font color="#月17日,工作人员在青藏铁路公司西宁车辆段动车所调度指挥中心工作。青海首条高速铁路兰新高铁是青海首条高速铁路,兰新高铁青海段共有车站7个,自东向西分别为民和南站、乐都南站、平安西站、西宁站、大通西站、门源站以及浩门站,其中兰州西至西宁段最高运行速度250公里每小时,西宁至哈密段最高运行速度200公里每小时,哈密至乌鲁木齐新客站最高运行速度可以达到250公里每小时。高原高铁第一长隧道达坂山隧道全长15918米,位于青海省大通县和门源县境内达坂山中高山区,海拔3000米至4200米,穿越达坂山主峰,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高速铁路隧道。世界高铁第一高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2号隧道位于青海省门源县城以西60公里的祁连山高山区,隧道两头分别连接青海、甘肃两省。这一隧道全长9.49公里,最高海拔4345米,最大埋深超过800米,开挖断面达16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和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铁路隧道,属Ⅰ级高风险隧道。世界上穿越最长风区铁路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经过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和达坂城风区四大风区,沿途建有462公里的挡风墙,占新疆段线路总长的65%。<font color="#月17日,在青海门源县浩门站,两名乘务员站在兰新高铁青海段CRH2试验型动车组旁边。兰新高铁上运行的CRH2型动车组一列动车从兰新高铁新疆哈密特大桥上驶过(日摄)。新华社发(蔡增乐 摄)羊群从兰新高铁新疆哈密段一座立交桥下经过(日摄)。新华社发(蔡增乐 摄)
「好文!打赏鼓励」
99式坦克之父祝榆生逝世 享年96岁
15:59:57——致敬默哀,一路走好!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永远记住。有你,中国强!
——99式有很多前瞻、特色的规划、设计和实现,大赞!
99式坦克之父祝榆生逝世 享年96岁-观察者网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兵器》杂志官方微博消息:全国战斗英雄,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独臂神师”祝榆生老先生, 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祝榆生先生与99式坦克样车合影祝榆生简历祝榆生,四川重庆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参加革命,曾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参谋、股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科长、山东军大处长、副部长。战争期间根据战斗需要,创造和改进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1947年立大功一次。1948年1月在组织迫击炮敌前试射时,右臂被炸断。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模范军事教育工作者。1955年5月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授予大校军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大处长、解放军总高级步校训练部副部长、部长,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二系副主任,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兵器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兵工学会第十届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和军事系统工程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1984年,国防科工委任命即将退休的祝榆生为新型主战坦克总设计师。2005年,祝榆生获“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解放后祝榆生先生的留影日,祝榆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以下是《兵器》杂志2011年发表的专访祝榆生先生的文章《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传奇祝榆生和99式坦克》,在此转发,沉痛悼念祝榆生先生。他1938年参加革命,是胸前挂满了勋章的功臣;他曾一身戎装,是肩扛“两杠四星”的大校军官;他曾身兼数职,是集管理能力和学术水平于一身的领导和专家;他曾亦军亦民,在军队和军工两条战线成就斐然;他因战争失去了整个右臂,是一位身残志坚、笑对人生的强者;他博采众长,知人善任,是一位兼收并蓄的智者;他淡泊名利,有功不傲,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他今年93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步履轻盈,是阅尽人间春色的“寿星老”; 当他被授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的时候,会场的掌声经久不息; 他,就是66岁重披战袍、在已到退休年龄时又出任99式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的祝榆生。2010年金秋的一个上午,本刊采访了祝总,听他讲述了99式坦克研制期间的一些故事。“高综合、系统取胜”理念<font color="#84年,即将退休的祝榆生受命担任99式主战坦克总设计师。坦克是陆军的主要装备之一。对现代陆军来说,主战坦克的性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兵种的战斗力。中国作为一个有漫长陆地边境的大国,主战坦克的性能对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font color="#86年参加工作会议的祝榆生先生,他身后是当时三代坦克的设计方案模型,许多细节与作为参考对象的T-72坦克已有较大区别和外界的很多猜测不同,99式在研制之初并没有某个固定的“假想敌”或者模仿对象,为99式确定的研制目标是要成为我军装甲部队的主要装备,要能应付2000年以后的先进作战对象。应该说,以当时中国的基础工业和科技水平,这个要求是很高的。80年代中期,我国兵器工业的很多基本技术不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设计能力、工艺水平和工艺装备上都存在巨大差距,设计院所和工厂里的计算机屈指可数,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中心更是寥寥无几。而且,由于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的影响,兵器工业系统从80年代中期开始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行业亏损,科研工作也是举步维艰。以这样的基础,要想造出各方面性能都能与西方或前苏联水平相当的主战坦克,困难可想而知。祝总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当时有一种舆论认为,应该采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坦克设计风格。但祝总认为,不应该在新型坦克上搞这种东西方风格之分,应该按照确定的研制目标总要求来设计我们自己的主战坦克,不管东方西方,只要能打得赢就行。而且要走自力更生、自主研发、体现中国特色、考虑实战需求的研制道路。祝总提出了“高综合、系统取胜”的研制理念,在有限的工业基础上,通过高综合、优化匹配系统功能等手段,来达到最优的坦克性能设计。为了实践这个理念,祝总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认真考察,对各国的主战坦克技术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并与国外的一些技术人员进行了研讨交流。如对T-80坦克不能原地转向问题,俄方的见解是,几十年前瞄准具功能还不完善时,原地转向功能是有意义的,现在的瞄准具已具备自动跟踪功能,是否可以原地转向就无所谓了。因此祝总说,技术问题各有各的看法,关键是要适合自己国家的国情和现代战争的需求。小插曲: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尚未解冻,苏联可能把自己的先进型号展示给中国代表团吗?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后,祝总笑着说,他早年在解放军中高级步兵学校担任训练部长时,结识了几位苏联顾问。其中有人回国后在苏/俄坦克院校任教,祝总前往该学院访问时参观了实验室,不但看到了T-80的挂图,还看到了实物。因此,他早在俄罗斯公开T-80坦克之前,就对其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了。<font color="#式坦克参试人员与坦克合影在大量调研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祝总领导设计团队确定了99式主战坦克的具体技术指标。应该说,这是武器装备研制中最关键、也最艰难的一步。如果主要战术技术指标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研制工作满盘皆输。那么99式主战坦克是如何抉择的呢?125毫米主炮的选择坦克三大性能--火力、防护、机动--已为人们所熟知。而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在研制坦克时对这三大性能的优先次序排列是不同的。祝总在领导99式坦克研制时提出,火力是第一位的,一定要超过美国,一定要抢占火力的制高点。因此,99式的主炮口径选择成为坦克设计的关键之一。99式坦克于1999年首次露面,当时国际坦克界充斥着“尊西贬俄”的论调,对俄罗斯的125毫米坦克炮大加批评,以德国RH120为代表的西方坦克炮则沉浸在一片赞誉之中。因此99式选用125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猜测,议论之声至今不绝。祝总作为主炮方案的决策人,当年是如何考虑的呢?祝总说,99式开始论证时,就有人提出,西方的120口径性能很好。但他认为,120炮确实性能不错,尤其是炮口动能和装药的匹配很好。但详细比较起来,125炮发展潜力更大。祝总说,120炮很完美,但作为一件武器,他的生命力是不及125炮的。这两种火炮的药室容积、火药力和装药结构都不同。M1A2的120炮,药室容积是9.8~9.9升;而俄罗斯出口型坦克的125炮药室容积高达13.4升。当时我国的发射药药力低于美国的125万焦耳/千克。因此必须选择较大药室容积,才能使99式的火炮具有赶上乃至超过西方的炮口动能。120炮因为药室容积小,即使改进发射药、加长身管,其炮口动能的提高潜力也有限。125炮的大药室必然带来比120炮大得多的炮口动能。祝总特意指出,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装备的T-72坦克之所以惨败,有各方面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炮。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出口给伊拉克的T-72坦克不是先进的型号,所配用的弹药穿甲威力只有300多毫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幻三孔装备成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