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上瘾或者以前孩子看电视上瘾怎么办有相似原因吗

孩子看电视上瘾怎么办?
我的图书馆
孩子看电视上瘾怎么办?
暑假过半,孩子们都“放羊”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家长非常苦恼。电脑、电视这些电子产品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它对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用得不好就会有弊无利。实际上万事万物都是利害共存的,家长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趋利避害。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看电视是因为喜欢看才会看的,我不这么认为。在三种情况下,孩子看电视和上网玩游戏的概率会大幅下降:
  第一种情况,你居住的地方或社区,经常有同学叫孩子出去玩儿。有伙伴玩的时候,孩子看电视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大城市里邻居互不来往,又是独生子女,孩子的交往圈子越来越窄,这无疑会增加孩子的孤独感,孩子就会寻找别的东西来作为玩的方向,最后选择了电视和网络。
  第二种情况,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少,很少与孩子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般年轻父母教育孩子有个特点:只要你不捣乱,把老师的作业任务完成,你干什么都可以,我也不干扰你。你不理他,孩子就会感到孤独,他不能闲着,他得找点事儿。电视有趣、有人物、有情节、有声音、有色彩,慢慢的孩子就爱上了电视,把电视当成了朋友,把网络游戏当成了情感的渲泄场。所以,父母在家一定要多陪孩子,你陪他时间多了,孩子染上别的不良习惯的概率就少了。
  第三种情况,从小喜欢读书的孩子对电视的依赖明显减少。认真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喜欢看电视和打电脑游戏的学生往往不喜欢看课外书,并且也不能专心学习。喜欢看书的孩子,往往不依赖电视。有位喜欢看书的小孩说:“电视是个傻瓜盒子,那是头脑简单的人看的。”他的话不无道理,因为看电视时人的思维总是跟着剧中的情节走,很少需要思考。电视看多了,头脑就会变得简单(就像看电视股评买股票的人,往往都赔钱)。看书却能引发思考,认真读书的人会钻到书的思想里去,会通过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与思想。
  一个人如果不喜欢看书,又没有人陪他玩儿,也没有有意义的活动吸引他,他就会把电视当成伙伴,把电视当成朋友。孩子喜欢电视是在没有选择之下的选择,他是无奈的。他不是喜欢看电视,而是缺乏伙伴和关注,孩子的内心是空虚的。在美国对电视有个俗称叫“白痴箱”,意思是说电视看多了的人会变得头脑简单。长期看电视的人永远成不了明星,为什么?你的时间全看电视了,哪有时间做自我提高。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不看电视,方法很简单也很有效。就看家长能不能做得到。
  一是家里不要买电视,如果已经买了电视的,从现在起就不要去交闭路电视费了。塑造一个没有电视的环境,环境会不知不觉改变你孩子的行为。
  像我家有电视,但是我家的电视没信号,收不到台。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非常喜欢看电视,看完电视没事干就到处折腾,我们不在家时也管不住孩子,没办法让他不看电视,可闭路电视费是我交,决定权在我手里。第二年我不交了,电视没台了,即使孩子开始不高兴,但也没办法。在没有电视的环境,孩子无聊时你陪他读读故事、看看书,一两个月以后孩子读书的兴趣就起来了,也慢慢习惯了不看电视。自从儿子不看电视,不但好动的特症大为减少,连性格也没以前急躁了。
  还有一种让孩子不看电视的方法,心理学上叫“厌恶疗法”。
  五个步骤你照着做,我敢保证一百个孩子中有九十五个时间一久都不会想看电视了,甚至像痛恨学习一样痛恨电视。方法很简单,一到两周的时间就够了,关键还是看你能不能做得到。
  孩子看电视时,家长需提五个要求,方法如下:
  第一,固定坐姿。要求坐得端正或者两手背在身后,要求孩子像在学校上课一样认真看,没坐好和开小差时就批评他。
  第二,规定时间。规定几点到几点看电视,这个时间段除了看电视不能干别的。不能违例,也不能迟到和早退。假设看四十分钟电视的话,在四十分钟内不许孩子离开座位,口渴要喝水和上洗手间也不可以。
  第三,固定内容。只准许他看你规定的台,不能换台,不喜欢看也要求他看。学习中称之为强迫学习。
  第四,固定进度。四十分钟一到关掉电视,就看这么多内容,不能多看也不能少看,然后叫孩子描述给你听。
  第五,考他,叫孩子把刚才看电视的内容描述给你听,说不出来或说得不正确就批评他。前面四项是一般武器,第五项武器才最厉害:你光遵守前面四项认真看还不行,我还得考你,你说不出来还得接受批评和写检讨。
  孩子看电视时,以上五条只要有任何一条没有做好,家长就像老师一样批评他、指责他。只要孩子能按部就班地去做,最多两个礼拜,95%以上的孩子都不会想看电视了,这种方法能把孩子逼疯,他会恨不得把电视砸掉。因为当你这样做时,看电视对他来说不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是一种折磨。
  细心的家长看到这五个步骤就会发现“学生在学校时,老师就是这么要求他们的”,方法一模一样。这也难怪真正喜欢学习和视写作业为乐趣的学生不到5%,95%的学生都不是出于自愿想学习,而是他们挣脱不了和不得不去面对。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去怪老师,因为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如此。老师的孩子也接受着与我们的孩子一样的教育和桎梏。
馆藏&7568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世卫组织称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 你符合标准吗?_新浪网
世卫组织称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 你符合标准吗?
每日经济新闻
  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了人体的一个器官,除了工作、社交、阅读、视频之外,玩游戏是很多人使用手机时间最长的功能。但是,爱玩游戏的你,是否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每次心想,再来一把就睡觉;一把结束后,又想,再来一把就睡觉;结果,一把接着一把玩到深夜;
  或者,中午时候,匆匆吃完午饭,就迫不及待地来两把《王者荣耀》或“吃鸡游戏”……
  你是否发觉,自己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且无法自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你符合这些情况,不幸,你可能真的游戏成瘾了。更可怕的是,明年,游戏成瘾将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列为“精神疾病”的一种了!
  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
  12月20日,《新科学家》报道称,WHO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部门的Vladimir Poznya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关于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即游戏成瘾)是否被列入精神疾病,WHO已经做了十几年研究和考量,如今,WHO认为游戏成瘾已经符合了相关标准。
图片来源:《新科学家》报道
  目前使用的WHO《国际疾病分类》(ICD)是1990年版本。2018年,WHO将会发布最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早在今年11月中旬,游戏障碍就已经被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修改草案中的“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但是,写入草案并不代表确定无疑。不过日前,《新科学家》周刊从WHO方面获悉,游戏障碍将被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草案中的描述,“游戏障碍”的特点是,持续或过于频繁地玩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它表现为:
  在起止时间、频率、强度、时长和情境等方面,被游戏所控制;
  将游戏的优先性置于其他重要事项和日常活动之上;
  在游戏已产生负面影响之后,这种行为仍然持续或升级。
图片来源:WHO《国际疾病分类》草案
  WHO在草案中表示,这种行为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断性的,它会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等产生严重影响。要判断游戏成瘾,通常需要至少12个月的诊断,但如果成瘾特征非常明显,诊断时间可能缩短。
  游戏上瘾是精神疾病?争议不断
  虽然游戏成瘾已经被纳入WHO的疾病分类草案,并得到了相关人士的肯定,但是围绕游戏成瘾是否属于精神疾病的争论一直不断。
图片来源:摄图网
  早在2007年,智能手机游戏尚未普及时,医学界以及有人主张将视频游戏列为和酒精上瘾一样的精神障碍了。但是当时,这一主张遭到了美国成瘾医学协会专家的反对。
  目前,国际精神医学领域通用的诊断体系主要由WHO的《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构成。
  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发布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引入了“互联网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这一概念。因为,当时亚洲一些国家和研究中心对年轻男性的研究发现,当人全神贯注于互联网游戏时,他们大脑的活动与毒品成瘾者相似,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为上瘾行为。
图片来源: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报告
  但当时,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将“互联网游戏障碍”归类为“尚待进一步研究”。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列出了9种症状,满足其中5项,才能诊断为“互联网游戏障碍”:
  完全专注游戏;
  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继续游戏;
  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的游戏时间;
  通过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今年3月,《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最新研究对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德国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符合美国精神病学学会提出的“互联网游戏障碍”症状的游戏玩家少之又少,只有0.3%到1%的人满足“互联网游戏障碍”标准,65%的游戏玩家并没有上述任何症状。相比之下,赌博上瘾比游戏成瘾的比例高得多,而且,即便符合“互联网游戏障碍”症状的玩家,他们的精神健康、生理健康和社会活动与其他人并没有显著差异。
  2008年,中国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范畴
  事实上,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的“互联网游戏障碍”标准来源于中国。
  2008年11月,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疾病”诊断范畴。这一标准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出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国家。
  2013年,《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正式被收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这标志着中国人制定的标准首次在世界精神疾病诊断领域被国际认可,填补了网络非物质成瘾领域的空白。
  据《人民日报》2013年报道,从2003年开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当大夫的陶然发现,陆续有家长因孩子沉溺网络而来求诊。这是不是病?能不能治?当时有医生们还拿不准。经过学习摸索,2005年,陶然团队收治了200多个沉迷网络的孩子。通过临床实践,他们慢慢发觉这是一种病。
  2013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超过2400万人,还有18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倾向。
  “很多孩子玩网络游戏不上学,在生物学上这叫‘社会功能受损’。检查发现,他们的大脑功能出现变化。”陶然说,
  大脑组织与人体肌肉一样,用进废退。因玩游戏无需太多思考,大脑只要兴奋一个区就够用,时间久了,其社会功能就“废用性萎缩”,出现情感麻痹等症状,注意力、情感能力、情绪表达能力严重退化。大量核磁、脑功能检查显示,孩子若每天玩网游6小时以上,半年后,其大脑前额叶的葡萄糖代谢下降15%,大脑氧代谢下降8%。
  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游戏已经从电脑转移到了手机上,手机游戏也成为了网瘾的重灾区。不过,就目前看来,防止游戏上瘾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例如,今年5月1日,文化部印发的《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开始实施,提倡给未成年用户消费设限,并限定其游戏时间,屏蔽不适宜他们的场景和功能等。但是,现在的手机游戏用户覆盖各个年龄段人群,WHO将游戏上瘾纳入精神疾病范畴,有助于大家重视游戏上瘾的现象。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孩子看电视上瘾:与酒精上瘾类似
孩子看电视上瘾:与酒精上瘾类似。看电视是现在世界上好几百万人最喜爱的休闲活动(或者说是“不动”,nonactivity)。对一个年届六十的美国人来说,他们平均花了大约十五年的时间盯着电视屏幕。在很多其他的国家,这个数字也差不多。很多青少年看电视成瘾,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孩子们在看电视时的真实状态 | 澳大利亚摄影师 Donna Stevens)
看电视为什么会上瘾?
很多人觉得电视能够让他们放松。仔细地观察自己,你会发现,当专注在屏幕的时间愈长时,你的思想活动就愈被抑止。而当花很多的时间在谈话性节目、竞赛节目、剧情片甚至广告时,你的心智就几乎不制造任何思想了。你不但不再记得自己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暂时地从自己当中解放出来,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放松的呢?
那么,看电视是否创造了更多的内在空间呢?它能让你更加地临在吗?很不幸,它没有。即使你的心智很长时间没有产生任何思想,但它却与电视节目的思考活动联结在一块了。它与人类集体心智的电视版本联结,而且在思考着这个版本的想法。你的心智好像是静止的,因为它不在创造任何思想。但是,它不停地吸收从电视屏幕传来的思想和影像。这引发了一种出神恍惚的被动状态,就像催眠的效果一样,很容易受到摆布。
在这种状态下,你的心智就会让所谓的“公众意见”来随意操纵。这就是为什么政客、利益团体以及广告业主理解并且愿意花上百万美元的广告费,好利用你在这种无觉知的接受状态下来操控你。他们要让他们的思想变成你的,而他们通常都做到了。
所以,当你看电视的时候,通常你都会落入思想下,而不是扬升于其上。这一点,电视和酒精以及一些药物是很相近的。在它提供一些心智上的释放的同时,你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失去意识。就像一些药物一样,电视本身也有让人上瘾的特质。你拿起遥控器想要关电视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把所有的频道都浏览了一遍。半小时或一小时过去了,你还是转来转去地在看。“关”这个按钮好像是你手指最无法去按的那一个。你还是在看,通常不是因为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吸引你注意,而是正因为没什么好看的所以你一直在看。一旦你上钩了,愈无聊愈无意义的东西,反而愈让你上瘾。
孩子们在看电视时的真实状态
(澳大利亚摄影师 Donna Stevens)
看什么内容很重要
如果电视节目很有趣,可以激发一些想法的话,它会刺激你的脑子,让它又开始从事思考,这是一种比较有意识的状态,比由电视所引发的出神状态来得好些。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注意力不会完全地被屏幕上的影像所操控。
电视节目的内容,如果有一定品质的话,可以削减甚至解除一些电视媒体所带来的催眠和麻醉心智的效果。有一些电视节目的确也对很多人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打开他们的心房,使他们更有意识。甚至一些不着痛痒的幽默喜剧,也可能在无意间借由讽刺人类的愚蠢和小我,而流露一些灵性的意味。它教导我们不要把事情看得太认真,用轻松的方式看待生活,最重要的是,它用让我们发笑的方式来教导我们。笑声是特别具有释放和疗愈效果的。但总而言之,电视还是由一群小我挂帅的人来主导的,所以电视有一个隐含的目的就是:利用让你入眠来控制你,也就是说,让你进入无意识。然而,电视媒体还是蕴涵着巨大的未开发的潜力。
到底该怎么办?——看电视法则
避免观看那些不停用各种画面(而且每两三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转换的)来袭击你的节目或是广告。过度地观看电视,尤其是看多了以上那种节目的孩子,特别容易得注意力缺乏症,现在全球有几百万名这样的心理失调的儿童。注意力的短缺会让你所有的观点和人际关系都肤浅而且不能让你满足。在那种状态下,不管做什么,或是采取什么行动,都会缺乏品质,因为品质是需要高度专注的。
经常长时间地看电视不但会让你无意识,也会造成被动性,并且耗费你的能量。因此:
看电视六法则
1.选择你要看的节目,而不是漫无目的地随便看。
2.看电视的时候,如果记得的话,随时感觉你身体中的生命力。或是,你也可以不时地去觉察你的呼吸。
3.定时地把眼睛特意地离开屏幕一下,这样它就不会夺走你所有的视觉感受。
4.不要把音量开得太大,免得它完全占据了你的听觉感受。
5.在广告时段就把电视放到静音。
6.确定你不会一关电视就马上去睡觉,或更糟的是看着电视就睡着了。
【京师博仁倡议】
普及心理学,提高公众认知,惠及行业大众!
让我们把热爱的行业,变成博施济众的事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中国心理应用技术的引导者
把我们所热爱的行业,变成博施济众的事业
今日搜狐热点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
版权所有 & 中国网·东海资讯
技术支持: 监督电话:025-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京ICP证 040089号
|法律顾问:|||||||||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Flow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探究.pdf 5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Flow 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研究
姓名:李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傅宏
本研究以四位具有网络游戏经验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
访谈等方法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资料收集,再利用扎根理论分析、归纳、整合,以
体验在网络游戏成瘾中所起的作用,网络游戏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游
戏状态的差异及二者在网络游戏中所追求的需要和体验是否相同。从而为防治网
络游戏成瘾提出建议。
关键词:网络游戏成瘾 flow 理论 质化研究
In this study, the four online gam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collection,
interation,
understand the flow experience in online gaming addictionin the role of online game
differences
game in the pursuit of the needs and experience. So as to combat addiction to online
games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online game addiction,flow theory,qulitative research
对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往往揉杂在网络成瘾的研究中,且网络成瘾与网络游
戏成瘾二者的涵义有诸多交叠之处,在中国甚至常常被当作同义词使用。因此,
在正式讨论之前有必要对二者的概念做一个澄清和界定。
关于网络游戏成瘾,还未有一个被研究界或社会广泛接受的定义。在国外,
较常见的说法有“computer addiction ”(Young, 1999) “online game addiction ”(Choi
& Kim, 2004),“cyber-game addiction ”(Ting-Jui Chou & Chih-Chen Ting, 2003),
“computer game addiction ”(National Internet Advisory Committee of Singapore,
2004)或“game addiction ”(Lim & Sellman) 。国内主要称之为“游戏成瘾”“网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游戏上瘾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