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到学徒眼镜,和四驱兄弟极速眼镜蛇中继器比哪个好,还有

我的关注点和其他的诸位答主不同。我认为如果顾客赖过去这笔账,损失应该由店方承担,而不是店员。&br&我刚来日本打工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店里的一个盘子,报告给店长,店长就是淡淡的说,去收拾一下。之后我以为会被要求赔偿的,后来发现并不会。&br&我后来查了一下日本的谷歌。在日本确实是这样,员工由于工作上的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由公司承担,员工本身不需要对其作出赔偿。这背后的道理是,员工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支付员工工资,不需要把所有的利润都给员工。同样的,员工的工作造成的损失也不需要员工承担。公司在得到利润的同时需要承担损失的风险。利润公司拿走,损失员工承担是不公正的。&br&是人就会有疏忽,工作上的疏忽产生的损失往往是个人难以承担的。假使每个人都背负着这么大的风险去工作,社会会走向不稳定。
我的关注点和其他的诸位答主不同。我认为如果顾客赖过去这笔账,损失应该由店方承担,而不是店员。 我刚来日本打工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店里的一个盘子,报告给店长,店长就是淡淡的说,去收拾一下。之后我以为会被要求赔偿的,后来发现并不会。 我后来查了…
&b&时隔一年,我又拾起了在产品经理领域的写作。&/b&&br&&br&&b&至于为什么从重新编辑这篇一年前的回答开始,有三点原因。&/b&&br&&br&首先,这是我产品经理生涯的起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经历都源于此。&br&&br&其次,一年前我分享的经历和技巧的确非常浅薄肤浅,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帮助了很多有从事产品经理意愿却又找不到方向的人。我想把它当成一个产品,在此基础上对文章本身进行持续迭代。&br&&br&最后,这篇文章应该是产品经理领域下得到赞同最多的回答之一,是一个绝佳的展示位。把这篇文章作为后续我系列写作的入口,无疑对其传播开来有着极大的帮助。&br&&br&做生产者比做消费者要难的多,希望这一年来我所有的成长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作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将从所有新人产品经理都会疑惑和迷茫的问题切入,以下是正文..&br&&br&----------------------------------------------------------------------------------&br&&br&&b&产品中的学问&br&第四章:产品学习要点&/b&&br&&br&&br&每个产品经理都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毋庸置疑。&br&&br&&p&从事互联网相关行业的人都在感叹,互联网的变化实在太快,快到你放个长假归来的时候就濒临落伍。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流通,身处其中的你就像被安装上了涡轮推进器,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飞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向大家反复说明——设计产品同时需要多种能力。它需要整合管理(成本控制)、技术实现、设计(美学)、商业(资源分配)、用户心理(心理学)和运营等多种资源。几乎可以说,随着产品经理能力的提升,他要学习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不断学习是保持创造力的唯一法则,别无他法。&/p&&br&&p&也许是这个行业尚未成熟的特性,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应该学习些什么。在这里我会教大家一些学习路上的方法论,我的方法不是简单的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会给出这么做的依据。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核心特点,摄影的核心特点是发现·联系·重组,产品经理工作的核心特点是创造·实现·验证。所有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这个核心特点所服务的,那么分拆来看就变成了学会更好的创造/学会更好的(推动)实现/学会更好的验证。&/p&&br&&p&关于学习的具体内容这个题目太大,今天在这里我先给大家明确几个学习的要点:&/p&&br&&p&&b&1.取法乎上,享受精华&/b&&/p&&br&&p&孙子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意思是追求上等的,可以得到中等的;追求中等的,可以得到下等的;追求下等的,什么都得不到。这涉及到我们一个筛选学习内容的问题,你的精力有限,是把它们放在大牛的思考精华上还是放在滥竽充数的大多数垃圾上这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成果。互联网出现不过短短几十年,追溯经典理论的源头;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资源,过滤出最优质的内容以飨自己。认真听听顶级的行业大牛都说了些什么,仔细看看官方发出的各种文档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追寻你信任的博主看他最近都思考了些什么,直到它们层层缠绕形成了你思想的枝干,你再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探寻到知识体系的根。&br&&/p&&br&&p&&b&2.知行合一,实践为王&/b&&br&&/p&&br&&p&任何学习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你学习的知识点必须在应用中才能得到价值,二是你学习的任何内容都不一定正确。&/p&&br&&p&“我所说的,都是错的。”据我所知,张小龙前辈不是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们不是这个世界的唯一探索者,发生在个体上的经历转化为个体的思考,并转化为内容产出到这个世界中。作为一名产品经理,你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化是宇宙中唯一不变的事情,一切都在时刻改变。我现在所告诉你的,或许下一秒就错了,在我身上验证成功的,并不一定适用于你。更不提世上有无数种方式方法,并不存在正确唯一解。无数种产品,无数种产品经理,无数种经历,无数种理解,构造了这奇妙的、多种多样分枝树所组成的“大千”。&/p&&br&&p&&b&3.发现未知,拓展极限&/b&&br&&/p&&br&&p&不断接受新鲜的东西,不是仅仅你日常工作中那些必须用到的东西。音乐、舞蹈、美学、哲学、心理学,打几局游戏看几部电影都是你提高自己的过程。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能力正是发现未知并触类旁通的能力,你要尝试其他领域的各种东西,它们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联系与影响中互相促进,互相借鉴。把已有的艺术形式运用到你的产品之中,获得灵感和启发。进入疯魔的产品经理会把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产品化,它对于提高思维能力很有效果,并催生了很多精彩的创造。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最优秀的人往往是在多个领域都有涉猎,并且找到了它们内在的联系。&/p&&br&&p&我要说的就是这三件小事,而且都是错的。&br&&/p&&br&&br&&br&第三章地址:&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refer=lishibo& class=&internal&&产品中的学问 第三章:怎样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 产品中的学问 - 知乎专栏&/a&&br&第二章地址:&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refer=lishibo& class=&internal&&产品中的学问
第二章:你为什么要当产品经理 - 产品中的学问 - 知乎专栏&/a&&br&第一章地址:&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refer=lishibo& class=&internal&&产品中的学问
第一章:什么是产品经理? - 产品中的学问 - 知乎专栏&/a&&br&&br&&br&&p&微信公众号:&b&互联网之歌&/b&&/p&&p&欢迎关注。:)&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2cea692f0c3fdcca0e75b07a06c8310_b.jpg& data-rawwidth=&125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2cea692f0c3fdcca0e75b07a06c8310_r.jpg&&&/figure&&/p&
时隔一年,我又拾起了在产品经理领域的写作。 至于为什么从重新编辑这篇一年前的回答开始,有三点原因。 首先,这是我产品经理生涯的起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经历都源于此。 其次,一年前我分享的经历和技巧的确非常浅薄肤浅,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帮…
&p&看到题主的问题让我回想起半年前的自己,那个时候也是毫无餐饮经验,为了女友毅然辞职一起开了家麻辣烫店,因为没有经验一路磕磕碰碰,不过好在现在基本步入正轨。&/p&&p&先简单回答题主比较关心的问题:&br&1 利润:麻辣烫相对于其他快餐毛利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店前期两个人的时候毛利能达到75%以上,即使现在招了两个帮工净利润也差不多有50%,看了是不是很心动?但其实赚的都是辛苦钱,要有心里准备。&br&2 注意事项:这个咋说,如果之前没做过,那要注意的真的是太多了,从口味、设备采购、店面选址等等,后面我可以把我的经验分享一下你再自己看好了。&br&3 成本控制:问题有点范,麻辣烫店的主要成本在于租金、装修、水电、人工、食材采购等,而每一项的成本则是和你的定位和运营方式直接相关的,比如一般的街边小店和主题餐厅在成本投入上会差很多,但后者利润率也高估计除了第一个问题,后面两个回答恐怕没法让大家满意,麻辣烫创业这半年深知跨行做麻辣烫的不易,纵使一开始满腔热情也要能耐得住日复一日的采购、洗菜、煮麻辣烫、洗刷等各种琐碎的事。&/p&&p&&br&&/p&&p&借这里我也分享下我们这半年的创业经历,或许也可以给大家做个参考。&br&——————————————————————— &br&感兴趣的可以打开下面的链接先了解下我们的故事:&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jM5OTA2MTI0M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aacae18de75c%26scene%3D2%26srcid%3DKYiUj5VleMKsSQh3%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A2MTI0MA==&mid=&idx=1&sn=aacae18de75c&scene=2&srcid=KYiUj5VleMKsSQh3&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a&&br&———————————————————————&/p&&p&【背景】&br&为了表述方便会穿插第三方称呼叙述,这里楼主(小李子),楼主女友(小琳儿)代称。&br&小李子:曾混迹与知名通信公司做技术,后在一互联网创业公司转型做渠道,浙江人;&br&小琳儿:曾在某互联网垂直网站做活动策划和品牌公关,天津人&br&两人异地3年,经历了异地、异国、分手和复合,最后决定一起开一家麻辣烫店来终结他们的异地恋情至于为什么选择开麻辣烫,主要是因为:&br&1. 两个人都喜欢吃和旅行,都有着有朝一日开一家自己的小店的想法;&br&2. 小琳儿喜欢吃;&br&3. 麻辣烫门槛低,不需要厨师&br&4. 目前市面上的麻辣烫还是停留在脏乱差的情况,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可选空间太少&br&大概就是基于以上这几点,我们就开始着手去开一家自己喜欢、有特色并且让大家吃的放心的麻辣烫店&/p&&p&【前期准备】——————————————————————————————————&br&决定做麻辣烫的时候,小琳儿和小李子都还在上班,只是一个在天津一个在浙江,不过好在小李子负责的区域有天津,所以一有机会他就会找理由去那出差。在做前期市场调研的时候发现,麻辣烫这个品类在北方的竞争非常的激烈,有骨汤的、红油的、麻酱的、称重量的,并且开始出现比较能够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主题店。在尝过了各家麻辣烫的口味后,我们决定回杭州开一家带点小资装修风格的骨汤麻辣烫店。&br&好在小李子和小琳儿彼此的执行力都还是比较强的,在确定了方向后,小琳儿负责一些线上平台的搭建(微信公众号、外面平台等),小李子负责麻辣烫技术的引入和各种跑腿的活。大概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们完成了公司的注册、麻辣烫技术的学习和调整、及外面平台的注册,在这些工作都准备好了的情况下,他们俩各自辞职,于2015.7月底,小李子把小琳儿从天津接到了杭州,开始进入实质性的筹备阶段。&/p&&p&来一张麻辣烫成品照片,这张是我第一次自己做的麻辣烫,是不是很赞?&/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31b5b0e6ec1c52d215a8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31b5b0e6ec1c52d215a83_r.jpg&&&/figure&&p&&br&&/p&&p&可能跟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关系,难免一开始就想着做大做强,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花了几千块钱注册了个公司,在拿到了营业执照这些后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把微信支付、微信点餐这些功能都准备好了,花了不少精力。至于为什么要注册公司,当时考虑到为了降低风险,先以家庭小作坊+外卖平台的方式来验证我们产品在杭州是否好做,所以在没有实体店的情况下,如果要拿到微信认证服务号和上外卖平台就都用的公司的营业执照。而事实证明这一步对于后面的帮助其实还是很大的,我们拿着这个营业执照开通了饿了么、口碑和美团外卖(在今年的315之后貌似比较难了)。不过微信平台确实在前期一直没什么卵用,浪费了不少精力。&/p&&p&前期准备的时候他们还设计了自己的LOGO,想想做个麻辣烫一开始就注册了公司、设计了LOGO,还搭建了自己的公众号,想想也是醉了~~&/p&&p&【麻辣烫技术哪里学】&br&说起学麻辣烫的经历,那也是一把辛酸泪,从一开始的盲目试吃,淘宝买配方,实体交流这些都有试过,走了不少弯路,现在总结起来大概是这样的一个顺序:&br&1. 选口味:骨汤、红油、麻酱?为了选择适合的口味,小李子从全国的杨国福、张亮到本地的一些小品牌可吃了不少,最后才定的杨国福的骨汤口味。因为在杭州,这里的人相对于北方和川渝地区,不能吃辣,也不习惯麻酱,比较能够接受的是骨汤口味。&br&2. 找技术:线下实体店、淘宝、论坛、QQ群在确定方向后就是如何找到类似杨国福口味的配方了,网上一搜还真不少,上面列的这几个途径都有,信息繁杂,真假难辨,各路的报价也差距也是相当的大,从淘宝几十块的配方,到去东北上万的学习费用都由,这个时候也是最头痛的,让人纳闷的是一个麻辣烫配方还能搞出那么多名堂来。其实这个还是信息不对称搞的,如果那个时候有个好的平台,我们也就不用只能靠自己不断去一一试错了。(期间买过淘宝评价比较高的配方,辛辛苦苦买了各种药材,调好各种比例,结果一上锅还没怎么炒就糊了,被耍的没有脾气;也买过几个试吃配方,味道也不尽如人意,最后还是找的小琳儿在天津找了个当地的师傅学的配方,花了几千块钱,口味上和杨国福有些相近)&br&3. 学习方式:面授、远程教学由于一直比较忙没时间去师傅那里现场学习,最后只能逼着师傅远程指点,还好小李子的悟性不错,第一次尝试就成功了 。但其实还是有碰到些问题,比如:1)师傅第一次远程教学,没有经验,有些关键的地方没有提前提醒,都得靠自己去问;2)师傅文化水平偏低,之前的配方都是记录在本子上,前后比例还有差异,最后还是小李子发现并帮忙整理成excel表格,一下子就清晰很多;3)底料炒制的过程有不合理的地方,有些步骤温度不能太高,说要等其自然冷却降温,费时间啊;4)有添加剂成分;5)北方的底料相对于南方在口味上还是偏重&br&4. 口味调整:在基本学会师傅教的配方后,就要基于期间碰到的问题不断去改进了。添加剂什么的必须要去,配料该升级的就要升级,流程上不合理的地方也得想办法优化,麻、辣、咸等口味也要根据本地情况不断调整,前后改了差不多半个月才趋于稳定。&br&关于师傅的选择这里再啰嗦几句哈,因为大部分师傅主要就是教个底料配方,而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张纸,到了谁手里都可以拿着这个东西去交,可能有些师傅需要现场交,而有些总结好的师傅,给你个文档你对着文档或者视频也是差不多的效果。如果拿这个底料和网上的一个菜谱比较,差别可能就在于师傅分享的多少和操作难度不同吧,其实门槛不高,也是因为这个所以网上才有那么多卖配方的、教技术的、加盟连锁的。只是对于刚接触的朋友们可能确实不好筛选哪个师傅教的好,只能多看多问了,当时小李子就在想要是有个平台能让我们这些餐饮小白们可以客观的了解到这些师傅并且能以合理的价格一次性学成,那能够减少很多的弯路可就不止那么一点了。虽然教的师傅多,但选择上建议还是要多考察,从口味、价格、实体店营业情况、人品、其他学徒评价等综合考虑,然后在做完第一次之后和师傅抄的料做个对比,找他帮忙分析下差异。&/p&&p&关于麻辣技术学习这方面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有问题欢迎留言交流。&/p&&p&【外卖试运营】&br&完事开头难,外卖也是我们最用心的时候。那个时候小李子负责采购、煮麻辣烫、配送和洗碗,小琳儿负责洗菜、备菜和外卖平台,两个人都算不上专业但都非常用心。比如:&br&1. 采购上小李子一开始也是在不断的尝试,然后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好一些的材料;&br&2. 洗菜上,小琳儿几乎都是一片叶子一片叶子的洗的干干净净;&br&3. 煮麻辣烫,在煮完的时候我们还会适当摆下盘;&br&4. 配送上,除了合理安排好路线尽快送到顾客手里,一般也会注意些细节(礼貌、寒暄等);&br&5. 外卖平台上每一个顾客的评价,小琳儿都会很认真的回复,有的时候也很幽默(有顾客说看着老板娘的回复都觉得这家店挺有趣的),对于客人的建议也会很认真地沟通;&br&6. 外卖的打包盒,选择的是环保可微波炉的,非常的精致(建议顾客洗干净重复利用)注重细节,并且希望从这些点滴里让客人感觉到这家的外卖盒别人是不一样的,卫生、环保、美味并且带有老板和老板娘的温度。&/p&&p&【走上实体之路】&br&在做了一个多月的外卖后,综合来说周边的顾客对他们的麻辣烫口味还算比较认可,积累了一些老顾客,这个时候小李子也开始在物色合适的实体店。&/p&&p&【选址】&br&说来也巧,一次送外卖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了一家门店正在转让,离他们住的地方不远,而且租金还比较合适,所以果断就拿下了。因为小李子在附件住了两年,对这一带比较熟悉,所以在外卖的选址上也没有考虑的太多,在以下几点做了取舍:&br&1. 周围小区及大概的住客情况:周边有10多个小区,回迁房,有很多年轻人租房,符合目标人群;&br&2. 是否有写字楼:周边已经入住的写字楼就有5个以上,还有很多在建的;&br&3. 附件店面的租金:摸了下这一条路上的店面租金,30平米的门店租金普遍在5~8万&br&4. 周围是否有公交车站等人员比较聚集的地方:有,但上下班的主要人流在马路对面&br&5. 同行竞争情况:同一条路上有一家麻辣烫店,三公里内有4家,但和我们走的路子不同,同时这条路上的餐厅能够满足干净、卫生、味道好并且健康的店确实不多;&br&6. 门面醒目与否:门前有树木遮挡,比较难发现,但可以通过线上营销和口碑宣传等弥补;&br&7. 门店是否有升值空间:有虽然列了那么多条件,但个人感觉还主要是靠缘分,对于想开店的朋友建议还是提早留意,该出手时就手!&/p&&p&这是我们第一家的小店,对于选址这些都比较简单,而对于我们第二家旗舰店的选址就没那么简单了,小李子已经跑了一个多月,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伤心ing~)。相关的经验后面我再慢慢分享。&/p&&p&【门店装修】&br&这个说起来都是心酸泪啊!因为装修完在店里待的时间最长,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装修的年轻化和舒服些,在这个前提下再尽可能节省些。所以我们选择了&br&1.清工,硬装所有工人都自己找;&br&2.软装自己设计和动手;&br&3.材料采购,能用二手的就尽可能用二手的;&br&我们从9.1日开始到9.22试营业,整整装修了20天,旁边店的老板都有点看不下去了,说我们这也太慢了,损失了多少营业额~~这么下来省下的钱还没损失的多,各位当做前车之鉴好了,一把辛酸泪啊当然再提醒下小伙伴们,租店的时候多向房东争取些装修免租期。&/p&&p&特别搞笑的是,快要开业的时候我们都还不知道开业还需要有花篮和放鞭炮~还好有小伙伴们主动送过来,很温暖,试营业的几天主要还是朋友过来捧场,墙上的明信片也是满满的祝福&/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a1ecc9a9c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a1ecc9a9cf_r.jpg&&&/figure&&p&再上几张我们装修完的局部图片&/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ae2d3f1f2263fabf87fa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ae2d3f1f2263fabf87fa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cfe2b5f1a0f343c3f88da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cfe2b5f1a0f343c3f88da1_r.jpg&&&/figure&&p&&br&&/p&&p&更新&/p&&p&——————————————————————————————&/p&&p&今天是吃货节,深夜放毒啦,看看我们家的豪华版麻辣烫!&/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0be36c9d1ac6d8f80872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84& data-rawheight=&7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0be36c9d1ac6d8f80872e_r.jpg&&&/figure&&p&&br&&/p&&p&更新&br&————————————————————————&br&为了不辜负大家的点赞和收藏,要加油更新了!继续说说刚开业的那些事吧~&/p&&p&【试营业】&br&刚开业的一周算是试营业吧,和在家里做外卖比起来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没有经验,前前后后要面对的问题一下子就都暴露出来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一个个去解决。&/p&&p&首先暴露出来的是后厨的效率问题:&br&1 空间设计不合理,厨房面积太小(5平米),一开始没有过多考虑碗筷、物料等需要占用空间,导致最后只能通过采购置物架来增加垂直空间利用率,同样洗菜、洗碗也受到了些限制&br&2 后厨效率低:在家里的时候外卖单子不多最多也就两个灶眼一起煮,开店后高峰期一来人这速度哪行,备了6个灶眼,一开始却只能兼顾3个,那个心塞啊!没办法,只能根据厨房环境慢慢适应和调整,最后终于可以一次性操作6个&br&3 排污问题:开了店才知道对于餐厅后厨最重要的就是排烟和排污了,悲剧的是我们这个店面所处位置一开始没有考虑用于餐馆,在排污排烟的设计上就有问题,对于麻辣烫店排烟到还好,都是水蒸气,排污确实就有点头痛了~~&/p&&p&更新&br&—————————————————————————————————————&br&继续说说排污的事吧,确实一开始搞得有点难受,或许也有些可以借鉴的地方。&br&1 开店选址一定要先了解清楚排污和排烟情况:比如一开始我以为整条街上都开了那么多的餐厅,而且这家店之前就是做中餐的,这些肯定不是问题,结果却不是。我们这是小区底层门面,一开始在排污设计上就有问题,而且门前还是共用排污阴沟,所以很容易出现污水堵管道的问题,而且恶性的是商户之间还相互扯皮推责任。&br&2 自家店里的排污管道设计也要重视:比如我们是在开始营业之后才发现店里的排污管道是厨房的比出口略低,所以厨房下水管的污水怎么都没办法一次性排完,是不是很坑爹!!!&br&3 麻辣烫的汤水也要处理:因为汤底里用了牛油,遇到温度低的时候容易凝固。刚开业的时候天气还比较热,不存在这个问题,随着天气一凉,问题就出来了。&/p&&p&&br&&/p&&p&更新&br&—————————————————————————————————————&br&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快半年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知友在关注着这片文章,有点受宠若惊,也非常感激大家的鼓励和认可。其实过去的半年对于我们而言其实还是经历了不少,无论在麻辣烫还是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最近也终于稍微空闲了一些,索性也拿出来继续和大家分享下。&/p&&p&生活上,我和小琳儿终于修成正果,在十月份步入围城,并且在婚前完成了我们想要的婚纱旅行(自带着三脚架和婚纱给自己拍婚纱照)。第一次是关了10天店,带着小琳儿去了我一直想带她去的清迈;另外一次是自驾1个月,一起走一遍曾经我们各自背包走过的川藏线。&/p&&p&晒张我们在纳木错的婚纱照背影&/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5f691acde75c54e3f42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5f691acde75c54e3f422_r.jpg&&&/figure&&p&&br&&/p&&p&然后再晒一张我们自己操办的草坪婚礼&/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dc1a1f374b7d706fa60a101fc7a08a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52& data-rawheight=&1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6dc1a1f374b7d706fa60a101fc7a08aa_r.jpg&&&/figure&&p&这一刻有多么不容易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貌似老天爷都被我俩感动了,仪式一开始就开始下雨,然后结束了雨就停了。。。&/p&&p&从婚纱旅行到自己操办婚礼,累并快乐着,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我们俩真的不是一般的能折腾!&/p&&p&今天就先到这里,店里汤卖完了,员工收拾完等着开会了,干货后面慢慢分享ing&/p&&p&更新&br&—————————————————————————————————————&br&回到麻辣烫上,我们已经从1家小店发展到了3家,其中两家以堂食为主,1家为外卖店,员工从我们2个人发展到了13个,他们的加入使我们意识到麻辣烫君不再只是我们两个人的小店,促使我们必须把他作为事业来好好经营,否则如何对得起这些和我们共同奋斗的员工 以及一直支持着我们的客人。如果说刚开始的半年我们是为了兴趣而努力的话,那后面这半年我们则是为了让品牌活得更长远。&/p&&p&餐饮业门槛很低,只要你原意都可以开店,餐饮小吃更是如此,一眼望去整条街上十有八九都是夫妻店,他们兢兢业业,日复一日,舍不得休息,也没有自己的生活。显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洗半年的碗,但无法忍受一辈子就被一个小小的店面所局限住。如何突破,大家都能想到,招人呗,说起来容易,殊不知要招到合适的员工是有多难。&/p&&p&【关于餐饮员工招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br&说起招人,从一开始的一人难求,到后面开除不合适员工,展开来能说很多,先罗列下我们试过的方法吧。&br&1 贴招人启示:餐厅门口、附近小区&br&2 网上招聘:58、赶集上发布招聘信息,购买简历和招聘套餐&br&3 周边介绍:找周围小区的人介绍(保洁的、买菜的和小区的人)&br&4 挖墙脚:从周边餐厅挖人&/p&&p&从招聘效果来说123不分伯仲,第4点至今木有成功过,但作为了解周边行情还是需要的。在一人难求时我们发过几百张传单,购买过简历,也有追着保洁阿姨求推荐等,上面罗列的方法我们都有试过,招人之难难到什么程度,就是我们整条街都在招人。&/p&&p&【关于员工管理】——边做边学&br&在餐厅发展的不同阶段,招聘的岗位和人数,包括管理方式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一开始一人难求的时候(农历年前的时候),当时我们使劲了各种办法,结果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那个时候感觉有点像我们是被选择的,他们可以挑餐厅挑老板,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抗住,招不到人就想办法自己提升效率,千万不能放弃。&/p&&p&一般餐饮品牌的发展阶段从单店到2家店然后再到连锁直营到开放加盟等,目前我们最多还只能说连锁直营刚起步,所以最多也只能分享下目前3家店的人员管理经验。&br&1 单店(自己驻店)&br&这个时候主要还是自己带店,我们的人员需求就是再招个厨房帮工,这也是很多夫妻店的配备:夫妻两人再加几个帮工。这个时期的管理其实也是最简单的时候,只要给那个帮工安排好他本身的工作,然后给以应有的尊重和报酬,帮助他找到归属感,一般就可以长期做下去。&/p&&p&2 单店(引入店长)&br&我们俩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心大、贪玩。所以当我们把店里的工作都理顺之后,我们就开始把店里的日常工作都脱手交给员工来做,这个时候对招聘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人员管理上,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最后沉淀下来其实主要是以下几点:&br&首先,是要明确工作分工,我们把店里的岗位进行划分,明确各自的工作界面;&br&其次,是要有例行的监督和沟通机制;&br&然后,再是团队氛围建设;&br&最后,当然要有一个明确的员工发展规划。&br&以上的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员工在店里找到归属感并且能够长期的做下去。具体的方法,就暂不在这里分享了,更多的是结合餐厅自身的情况和之前公司的一些管理经验。&/p&&p&在这些条件具备后,我们俩终于有点时间可以做些自己的事情,比如新家的装修、一个月的婚纱旅行、筹备婚礼等,总之即使不在店里我们也不是说变得好吃懒做,本来我们也是闲不住爱折腾的类型。&/p&&p&3 连锁复制&br&这个目前刚起步,能够分享的还真不多,后面再分享一个我们最近的事情,事关我们老店的口碑。&/p&&p&不知不觉这个帖子已经絮絮叨叨的写了将近7000字,离第一家店开业也有1年多了,很想把这一年经历的都和大家分享,但估计再下去都没有人愿意看了,而且确实也没那么多时间码字,最后分享一个最近的案例吧。&/p&&p&&br&&/p&&p&更新&br&———————————————————————————————————————————&br&今年的9/10月份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时间了,筹备2个新店加自己操办婚礼,每天只睡4~5个小时时间还是不够用。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我们没有太多经历来顾及老店的运营状况。当时老店主要交给了1个老员工+2个新来没多久的小伙子。&/p&&p&我俩的心比较大,对钱看的也不是很重,对于新来的员工我们一般也会给他们一定的适应时间和试错机会,所以在他们过了试用期之后我们就慢慢脱离店面的运营,这样可以加快他们的成长。一开始各种小问题不断,这再所难免,不管是他们主动找我们沟通的还是我们发现的,一般都会教他们怎么去解决。但在几次沟通之后也感觉到了几丝忧虑,担心这几个人是否真的能够店做好,所以中途把之前培养的一个储备店长调回来督店。&/p&&p&最后过了一个月后的实际情况是,外卖平台差评越来越多,老客投诉不断,店里的卫生状况也堪忧。当时我们就做了一个决定,两个小伙子和后来调回来的储备店长全部劝退,自己重新带店,同时对后厨也重新装修,从根本上解决这段时间遗留下来的卫生死角问题。&/p&&p&餐饮是靠人做出来的,什么样的人开什么样的店,如果一个人不用心、没有基本的餐饮职业操守,那么他的店离倒闭也不远了,而这也是我不能接受的,我把餐厅的卫生比作一个人的人品,如果卫生都没有办法做好,那只能说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通过这一次的教训让我明白了,如果一个员工没有办法沉下心把这个店当自己的店一样去对待,那这样的员工趁早换掉。如果人员储备没跟上,那么就不要急着去扩张,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然在连锁门店的管理上我也还有很多的路要走。&/p&&p&有一次,在一片文章上看到一句话“店,是人的延伸”,感同身受,所以放在最后和大家共勉,希望各位都能早日开启自己喜欢的麻辣烫店。&/p&&p&&br&&/p&&p&最后附上1张我们2.0新店的照片,老店是1.0,,接下来要为明年的3.0而努力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0dc3affb46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0dc3affb465_r.jpg&&&/figure&&p&&br&&/p&&p&————————————————————————————————————&/p&&p&华丽丽的分割线,更新于 &/p&&p&———————————————————————————————————&/p&&p&距离上次更新已经过去半年,这篇絮絮叨叨的流水账似乎已成了自己的餐饮从业笔记,从一个对餐饮完全不懂的小白到靠努力一点点地创立自己的连锁品牌,很多事情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去,有这样的一篇文章来记录每个阶段的成长也不错,虽然文章里之前记录的一些观点已经发生变化,但回过头来看却是非常的真实。所以,我想还是会不定期地更新这篇文章,写给未来的自己看的同时,也能给大家一些借鉴那是再好不过了。&/p&&p&回顾过去的半年,都没怎么出去旅行过,自我感觉可以用兢兢业业来形容,就干了这么几件事:&/p&&p&1. 产品标准化&/p&&p&2. 人员管理流程化&/p&&p&3. 创立第二个品牌&/p&&p&4. 努力,为了在餐饮这一行做的更好&/p&&p&一、产品标准化&/p&&p&都说产品标准化是连锁复制的必经之路,产品都不稳定何来复制之说,这个道理没啥好多说的。说点其他的吧,比如产品上之前一直比较困扰我的几个事情:&/p&&p&1. 炒底料:刚开店的时候最讨厌的事情,没有之一!每次熬底料都要提前采购几十种料,然后要花半天时间才能搞出一锅,身心俱疲。我记得最累的一次是熬底料到凌晨3点(因为第二天没底料用了),因为实在太困洒了,差点搞出厨房事故。门店一多,炒制的频率就更高了,这个就成了我的心头痛。&/p&&p&2. 配辅料:自己做还好,但交给员工后就出了几次乱子,因为辅料里包含很多种调味料,时间长了总能出现那么几次,忘了放盐等各种情况,搞得我也很是无语。。。&/p&&p&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困扰了我很久,在研究了很多同行的案例后,发现他们都是将底料和辅料通过自建加工厂或者委托第三方生产,只是要有足够的量来支撑。幸运的是我们几家店基本可以满足,所以在评估了很多合作公司后,最后终于把这些都给外包出去了(核心配方材料自己控制)。虽然材料成本有所提高,但员工效率和产品复制性上有了较大的提升。&/p&&p&有很多的知友发我私信求分享配方,说实在的,即使你学会了配方,也不一定能坚持的下来,因为大部分人都被复杂的程序给累死了,如果还是什么都亲力亲为的夫妻店模式,很难做长远,因为太重。&/p&&p&除了上面的两点,设备的问题其实也很让人头疼。因为厨房设备的效率直接决定的就是后厨的产能,但每家店的客观环境可能导致要选择不同的设备方案,紧接而来的问题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设备做些操作上的变化。比如我们现在的3家店,用了3套设备方案,对于我们的几个在几家门店间调度的员工来说就要求比较高。至于为啥要用3套,主要是为了做更多的尝试,为后面做准备,这里还没包括之前抛弃的两套方案,都是用人民币买来的经验教训&br&————————————————————————————————————&/p&&p&更新&/p&&p&————————————————————————————————————&/p&&p&2018年第一次更新,感觉已经有点江郎才尽,但定期更新知乎麻辣烫创业经历的承诺还是要兑现的,大家就权当流水账来看好了。&/p&&p&过去的半年里我们一如既往地奋战在麻辣烫创业的最前线,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商标,并把品牌开到了综合体里。商场店是我们4.0版本的门店,自诩已经走在了国内麻辣烫品牌的前沿(请允许我自high一下)。除了在原先门店的经验基础上,我们还借鉴了很多行业里做的好品牌的成功经验,并且大胆的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去我们公众号(餐饮梦想孵化器)或者来我们店里看看。&/p&&p&另外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的麻辣烫品牌孵化项目也成功帮助了好几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情侣们开启了他们的麻辣烫创业之旅,做的也都还不错。先爆几张他们的门店角落照片给大家看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bf2e774de61cf266a0a46eed03b0ca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bf2e774de61cf266a0a46eed03b0cad_r.jpg&&&figcaption&河北的小伙伴,因为老婆喜欢粉色,于是他们的店就成了这样&/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cc0af9f68aa3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46&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cc0af9f68aa3_r.jpg&&&figcaption&广东的小伙伴,斜对面就是某福,刚开始还有点担心竞争问题,不过开业后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6d62bdcf8e890c9f4c31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6d62bdcf8e890c9f4c31_r.jpg&&&figcaption&浙江的小伙伴,拿了当地商场的铺子来谈加盟,但因为我们不放杭州以外的品牌加盟,最后改为品牌孵化,花了不少心思,开出来后生意非常火爆&/figcaption&&/figure&&p&相对于那些千篇一律的快餐店装修风格,每个小伙伴的门店都融入了浓浓的创始人元素,无论在色彩还是装修风格上都非常有个性。在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天天在店里待着也是件很惬意的事情。&/p&&p&&br&&/p&&p&除了这几个最近开的,让我们特别开心的还有他们,都很厉害!&/p&&p&1. 安徽一姑娘,原在上海国企上班,在我们的帮助下回老家创业,开了第一家麻辣烫店,半年时间开出了第二家分店;&/p&&p&2. 江苏一小伙子,辞去销售工作转行做麻辣烫,在我们的帮助下也是在半年时间内开出了第二家分店;&/p&&p&3. 安徽一对情侣,原先都在合肥上班,后来回老家一起开麻辣烫店,看着他们从开店、出去婚纱旅行再到结婚,仿佛看到了曾今的我们。最近还买了一个商铺,这样以后就再也不用受制于房东。&/p&&p&&br&&/p&&p&之所以把公众号取名叫“餐饮梦想孵化器”,是因为里面记录着我们从餐饮小白一路摸爬滚打实现自己的餐饮梦想的过程,而且还会一直更新下去。与此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既能兼顾生活又有个自己喜欢的小事业。&/p&&p&如果你也对麻辣烫创业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大家一起把麻辣烫事业搞大!&/p&&p&微信搜索公众号:餐饮梦想孵化器&/p&
看到题主的问题让我回想起半年前的自己,那个时候也是毫无餐饮经验,为了女友毅然辞职一起开了家麻辣烫店,因为没有经验一路磕磕碰碰,不过好在现在基本步入正轨。先简单回答题主比较关心的问题: 1 利润:麻辣烫相对于其他快餐毛利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店前…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e80b8f6b6c86ac87ea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e80b8f6b6c86ac87ea7_r.jpg&&&/figure&&p&我一位朋友前些时加入了一家在深圳做无人机的公司,也让我第一次有机会了解这个行业。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这家叫做DJI的声名不显的中国公司已经有1000多名员工,年会时曾给优秀员工发过奔驰汽车,在多旋翼无人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占了全球的七成以上,被称为无人机领域最像苹果的公司,倍受硅谷的追捧。&/p&&br&&p&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汪滔,创业的想法源于他的大学毕业设计,当时他在毕业设计里解决了无人机自主悬停的问题。与很多大学生不同的是,汪滔没有把这个成果束之高阁然后继续深造,而是选择了创业。而他们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是来自于自己的导师。&/p&&br&&p&对于当时的汪滔来说,把产品卖给企业,做成一门面向企业市场的生意,是很容易活下来的,但作为技术极客的他却并不喜欢企业市场的玩法。&/p&&br&&p&------ 引文 ------&/p&&br&&p&&i&
“一开始就是在论坛上去卖我们的产品,那时候一个模型就能卖好几万块钱。”因为能够采用自主悬停技术的产品当时实在稀缺,创业初期,DJI的一个单品就能卖到20万元。 “但是我觉得初期的商业模式非常畸形。”汪滔说。&/i&&/p&&br&&p&&i&
那时候DJI的主要客户是一些大型国企,它们购买产品的需求主要为了给领导演示,以显示企业对尖端科技的积极态度,尽管那时候自动悬停的技术还很难做到特别实用。&/i&&/p&&p&&i&
对于汪滔来说,那时候的钱实在太好赚。“他们买一架机器,我们出一群人去给他演示,然后领导看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他们给我们20万。”&/i&&/p&&br&&p&&i&
汪滔说他从心里不喜欢这种商业模式,他说自己知道很多脱胎于科研机构的创业公司就是因为钱太好赚而永远挺留在小作坊阶段,再也没能做大。&/i&&/p&&p&&i&
一台机器卖20万看起来诱人,不过那意味着为了拉拢大客户要拿出很大精力去做公关、每日围着客户需求转圈圈。&/i&&/p&&p&&i&
“这不符合我的性格,我是做产品的人,我只想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发挥到极致。”汪滔说。&/i&&/p&&p&&i&
年轻的DJI在利润率最高的时候开始了主动转型,探索怎么能把价格降下去,从过去的小作坊变成直接面对消费者市场,主打全世界范围内的模型爱好者。&/i&&/p&&br&&p&&i&
创业第三年,DJI第一款基于飞控技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Ace One面世,把市面上几万元的产品价格做到不到两万,迅速打败了当时德国和美国的两家竞争对手。&/i&&/p&&br&&p&------ 摘自极客公园文章「DJI揭秘:极客与『硬球』,作者:王伟」 ------&/p&&br&&p&此后DJI的战略调整为了建立一体化的产品体系,涉及了云台、相机等技术,最终制造出了适用于大众消费者的航拍飞行器。在最近三年,DJI的收入翻了80倍,成为了全球增长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p&&br&&p&因为对这家公司的关注,所以我入手了他们主打的大众消费产品 -- Phantom 2 Vision +。在我完成第一次试飞后,我就成为了它的粉丝。它带给我的愉悦感远超Google Glass。&/p&&br&&p&下面先看看我的开箱照:&/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c5fdf202a9be804d2bea0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c5fdf202a9be804d2bea0e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14daffae3f4ceea78c61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14daffae3f4ceea78c61d_r.jpg&&&/figure&&br&&p&飞行器已经配置成了开箱可用。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来很快就可以运转起来了。它通过手机屏幕实时观测飞行器上的相机(装一个App),使用WIFI进行数据传输。在遥控器上架了一个中继器,可以把WIFI信号放大到700米左右。&/p&&br&&p&下面就要开始试飞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45cca1bddbc0f4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45cca1bddbc0f4_r.jpg&&&/figure&&br&&p&飞行器飞起来悬停在空中那一刻的感觉让人惊叹无比,它仿佛就在看着你。因为动力足的原因,声音非常响亮。而且四个机翼带来的风力也很大,站在一两米外都能感觉到风迎面扑来,如果地面上有泥沙,那就是一片飞沙走石了。&/p&&br&&p&但目前手机上控制飞行器的App还是比较简单,而online部分也没有太多的内容,其实完全可以把手机和云端做的更加一体化一些,比如直接把相片存到云端、分享给朋友等。&/p&&br&&p&我问了我朋友为什么在线部分做的这么简单,他就开始向我吐槽说现在招人不好招,特别是他们做无人机,不是纯搞互联网和手机App开发的公司,很多程序员都没听说过他们。而他们正准备大力发展线上业务,需要大量人才,所以我也替我朋友问问大家,有没有愿意加入这家非常酷的、潜力无限的高科技公司。他们的招聘URL是:&/p&&br&&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dji.com/hr/ecommer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JI电子商务部招聘&/a&&/p&&br&&p&最后,我在自己小区里用飞行器航拍了一段,发给大家感受感受。&/p&&br&&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zY0ODE0NTYw.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youku.com/v_show/id_X&/span&&span class=&invisible&&NzY0ODE0NTYw.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br&&p&==== &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aosay.n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道哥的黑板报&/a& ====&/p&&p&走在创业路上的文艺白帽子。&/p&&p&微博、知乎:aullik5&/p&
我一位朋友前些时加入了一家在深圳做无人机的公司,也让我第一次有机会了解这个行业。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这家叫做DJI的声名不显的中国公司已经有1000多名员工,年会时曾给优秀员工发过奔驰汽车,在多旋翼无人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占了全球的七成以上,被称为无…
&p&天使轮的估值其实是一个很艺术的事情,不同公司估值不同,不同创始人和股东愿意要的估值也都不一样。估值在金融领域一直是一个很复杂的计算过程,我司通常会通过考量企业过往几年的财务表现、可比公司特别是可比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估值水平,帮助创始人判定估值。&/p&&p&然而对于早期创业公司来说,并没有太多财务数据参考,商业模式也不一定有直接可比公司对照。所以根据我司已经成功交割的800+案例的经验来说,天使轮融资金额几百万人民币比较常见,对于团队和方向非常优秀的公司,一两千万人民币或等值美元的天使轮融资也会出现。而Pre-A到A轮,通常从大几百万至两三千万人民币。 &/p&&p&天使轮时企业通常不一定有成熟的产品,即有团队有想法,但是还没有产品的阶段(当然现在有的天使轮已经产生业务数据了),公司估值多与创始人的能力和投资人对团队的考量与方向的认可相关。&/p&&p&比如,曾经有创业经验的创始人,天使轮项目的估值就会很高,雷军的天使甚至可以融500万美金甚至一千万美金,是为顶级创业者。&/p&&p&再往下比如互联网公司的高管,或者没把公司做到上市,但也做到几亿美金的公司创始人,通常也能获得几百万美金的融资额,是为优秀创业者。&/p&&p&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变数,毕竟估值是一种艺术;有时也取决于创始人和投资人是否“来电”,因为估值与投资人的信心通常成正比。&/p&&p&对于A轮融资,此时企业通常会有一些数据表现或者验证了商业模式,此时可以参考一些主要KPI,比如DAU、GMV、用户数等等。而对于B轮及以后的融资,因为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数据增长会较明显,估值会很大程度上依赖此时的关键KPI、与同行KPI比较,甚至和类似模式的非直接竞争对手的数据比较。&/p&&p&说完估值,股份出让比例顺口也多说一句。&/p&&p&股权出让比例通常为10%-20%,而现实中15%左右较为常见,最高也能到30个点。但是公司后期还要经过很多轮融资,天使轮如果就占30%以上的股份,后面的融资稀释起来就会比较辛苦。一般来讲,股份太少对于一些机构投资人来讲可能不太愿意,对于个人投资者反而容易接受,可能拿两三个就好。
天使轮的估值其实是一个很艺术的事情,不同公司估值不同,不同创始人和股东愿意要的估值也都不一样。估值在金融领域一直是一个很复杂的计算过程,我司通常会通过考量企业过往几年的财务表现、可比公司特别是可比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估值水平,帮助创始人判…
&p&工作原因,我会接触到大量的富人。&/p&&p&富人是一种很有趣的生物,你想研究他,然后成为他。&/p&&p&从小我就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好奇心强到小时候站在家里房顶上,忽然想如果跳下去会发生什么,刚想完我就跳了,虽是平房可也不低啊!&/p&&p&当然那件事后,我学会了对好奇心的敬畏!&/p&&p&(此处应该有辛晓琪的歌声:啊!多么痛的领悟!)&/p&&p&长大以后,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富人会成为富人,他们之中会不会有一些共同特质,有没有哪些特质是我能学会的,总不能一辈子都做个失败人士吧。&/p&&p&别说,在和他们交流、相处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些与常人不同的东西,也许正是这些特质决定了他们混的会比大多数人好些。&/p&&p&&br&&/p&&p&&b&一,善于寻找和整合资源&/b&&/p&&p&我个人比较爱和40~50岁的中年老板聊天,年轻人往往意气风发,刚融个天使就恨不得做好敲钟的准备。而40~50岁的人,经历过那个我们想象不到的奇葩和困苦的年代,还能一直泛舟商海不败,基本都有过人之处,这些人的很多话都是宝贵的经验。&/p&&p&接触多了,我发现他们普遍有一项能力特别强,就是善于寻找和整合资源。&/p&&p&其实这点也不难理解,一个公司最重要的当然是如何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到业务,业务没的做也就倒闭了。&/p&&p&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销售出身的老板开的公司普遍的成活率能高一点,因为公司初期大部分业务基本都得靠老板自己去外面接,很多老板可能初期本身并没有创业的想法,只是当时正好干私活挣点外快,结果发现私活越来越多,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索性就招人开干。&/p&&p&这种良性的循环多了,一个公司也就平稳的运转起来了,所以有些时候还真别看不起新款iPhone发售前雇一帮学生去通宵排队的黄牛党,他们懂得把握时机(iPhone发售时期),利用资源(想赚点小钱的学生党),他们赚的远可能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p&&p&&b&简而言之,寻找资源就是如何尽可能多的在外面接到订单业务;整合资源就是把业务和能干活的人联系起来,促成交易,赚取利润。&/b&&/p&&p&&br&&/p&&p&&b&二,以结果为导向,目的性强&/b&&/p&&p&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目的性不强,随心所欲,漫无目的。&/p&&p&前一阵有一个刚毕业两年的职场新人给我发私信,说最近刚刚被公司提拔为一个部门主管,很多事情可以发给手下去做了,自己反而每天闲的要命,但是目前的薪水没达到他的心理预期,他觉得这样下去很危险,所以要充实自己。&/p&&p&好,是个上进的年轻人,我喜欢。&/p&&p&于是我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充实自己呢”?结果他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他说他准备每天下班都去剧场看一场话剧。&/p&&p&当时我的内心有一万个黑人问号。&/p&&p&这是个在年轻人中发生比较多的典型例子,就是目的性不强,不知道自己在干嘛。&/p&&p&虽然看话剧也是充实自己,但是他目前碰到的是职业的瓶颈,不是更应该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或者进行一些职业规划么?&/p&&p&在《浣花洗剑录》里,白衣人败给紫衣侯后,选择经商来悟剑道,但亲爱的,那是古龙先生……瞎编的啊,就连释迦摩尼大大,也是经历人间艰苦以后,才能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你不去纠结,不去体验,看个话剧就想解决职场问题,哪有这种便宜事,而且,你真的不是因为懒惰和逃避么?&/p&&p&我所认识的很多富人,在这一点上特别明确,他们往往先想明白一个确切的自己想得到的结果,之后通过结果来细化自己的行动步骤,目的性强,执行力强,未必每次事情都能做对做成,但不管怎样,就算是做错,他们也能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这样下一次做对做成的机率,就更大了些。&/p&&p&&br&&/p&&p&&b&三,敢于冒险,在实战中解决问题&/b&&/p&&p&这个我深有感触!&/p&&p&我之前写过我的职场经历,因为觉得自己各方面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所以推掉过一个做新项目的机会,结果跟我能力差不多的同事勇敢的把项目接过去做了,人家碰到问题就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虽然做的磕磕绊绊的,但是最后也把项目圆满完成了,还收获了一整个项目周期的宝贵经验,从那以后他就在公司里平步青云,虽然是同龄人,但是人家现在已经远远的把我甩开了一大截,这事我一直梗在心里,要是当时胆子大一点,现在的人生绝对完全的不一样。&/p&&p&我发现那些成事的人,普遍都是胆子大,遇到机会,先拿下在说,困难当然是会有的,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自身亦成长为强人。&/p&&p&我认识一个白手起家的房地产公司老板,早年是一个蹬三轮车的送货工,80年代中期兜里揣了一点钱去广州打工,本来打算在广州摆个小地摊,挣点小钱,后来闲逛,发现了一个批发街机的店,进去逛了一圈觉得这玩意在他老家开一个绝对赚钱,打听好了机器价钱和物流问题后,马上就决定离开广州回老家开街机厅(他当时才到广州一个月不到)&/p&&p&回家后跟亲戚东拼西凑借了当时能借到的所有的钱,买了五台机器,开了间街机厅,从此人家的人生就发迹了,后来到了90年代末期流行上网的时候,果断把街机厅低价兑出,开始开网吧,从一间10台电脑的小网吧开始,连续开了13家连锁网吧,捞到钱后又果断进入了房地产业。&/p&&p&他当时跟我说他的创业史的时候,我问过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你当时的决定是对的,你不怕失败么?”&/p&&p&&b&他说:“当然怕了,你怕别人也怕,大家都怕的时候才有机会。你做的早市场就可能是你的,稍微晚一点点,可能就连口热乎的汤都喝不上了。”&/b&&/p&&p&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p&&p&&br&&/p&&p&&b&四,懂得如何花钱,善于人情投资&/b&&/p&&p&人们普遍对于有钱人有一种误区,就是觉得有钱人因为有钱,花钱肯定大手大脚。这种现象在富二代里出现的较多,因为他们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没体会过赚钱的艰辛,而富一代普遍对花钱的态度是:&b&绝对不会乱花一分钱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他们舍得花钱的东西都是他们认为有价值的。&/b&&/p&&p&我有一次陪朋友跟我们本地的一家大型煤化工业的老板谈合作的事,到了他的办公室后,发现他正在跟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谈事,就在外面等了会。&/p&&p&进去后郭总客气地抱歉,说刚才是他的侄子,小伙子学广告的,想开个广告公司,让我给他投点钱,我觉得项目不错,而且钱也不多,30万就够,就答应了,没准每年还能分个三五万花花。&/p&&p&我玩笑说,三五万郭总你也看在眼里啊,郭总笑着说,蚊子再小也是肉啊,而且小伙子我挺看好的,将来能成事,他将来要是发达了,能记着我这份人情就成。30万赌他一个未来,值!&/p&&p&尼玛,当时听到这一句,我差点热泪盈眶,有点香克斯给白胡子说他把一条手臂赌在了新时代的即视感。&/p&&p&那次跟郭总的聊天,我深受启发,富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让别人欠他人情,其实欠人情也是人家的投资方式之一,就像《教父》里的老维多,以及深受《教父》启发而写出的《流星蝴蝶剑》里的老伯,都喜欢帮助别人,除了感情外,不失为一种投资。只是这个回报不一定是现在,也有可能是未来。&/p&&p&&br&&/p&&p&以上就是这么多年,我从接触过的富人身上总结出的东西,也许稀松平常你我早就知道,但真的经历了,才知道平常的道理往往不凡。&/p&&p&曾经我也觉得富人之所以富,很多是因为靠关系,要么就是走了狗屎运,雷军说风口的猪时,我也深以为然过,但大家不要忘了,风停了的时候,猪是会摔下来的,而且飞的越高,摔的越惨。但就是有这样一些人,风停了他们照样飞。&/p&&p&你好奇,你纳闷,为什么同样是猪,大部分都摔了下来,可他还在上面,他不说话,微笑着拿出了早已准备的滑翔伞。&/p&&p&我发现很多人喜欢仇富,没错,仇富是很爽的事情,尤其你发现不仅仅你一个人仇,一堆人变着法的骂,盖着楼骂,恨不得在骂声中高潮,可是骂完以后呢?&/p&&p&&b&其实你本有选择。&/b&&/p&&p&鲁迅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你可以把无聊蛋疼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怎么提升我不告诉你,你自己去找,也许找得到,也许找不到,谁又知道呢,关键是,你找了没?&/p&&p&希望每个读了本文的朋友,都能在某年某日回来,现身说法告诉大家,你靠了什么赚了那么多钱。&/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究竟为什么要努力? - 血公子的回答 - 知乎&/a&&/p&&p&&br&&/p&&p&&br&&/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HUQRCTLE4G_frXZq9xE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HUQRCTL&/span&&span class=&invisible&&E4G_frXZq9xEP&/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工作原因,我会接触到大量的富人。富人是一种很有趣的生物,你想研究他,然后成为他。从小我就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好奇心强到小时候站在家里房顶上,忽然想如果跳下去会发生什么,刚想完我就跳了,虽是平房可也不低啊!当然那件事后,我学会了对好奇心的…
如前面答主所述,实验是有人做过的。如Duncan Watts用电子邮件做的实验。再如Stanley Milgram做的寄信实验。题主可以在网上搜索。但这些是实验,不是数理的推理。社会网络学者确实给出过一个推理过程,虽然不是数理证明。&br&推理过程如下:&br&&ul&&li&假定1:社会网络不是随机的,而是由一个个的社会小圈子构成的。&/li&&li&假定2:圈子内的交往密度极高,但圈子和圈子之间均存在虽然稀薄而仍然一定的交往联系。&/li&&li&一个人既有圈子熟人(clique friends,亲戚、同事、死党),也有圈子之外的“点赞之交”( random friends)。假定平均而言,一个人圈子熟人数为C,点赞之交数为R。&br&&/li&&li&因此这个人的一度空间就只有C + R个人。&/li&&li&这个人的二度空间有CR + RR + RC个人。CR是你的圈子熟人的点赞之交,RR是你的点赞之交的点赞之交,RC是你的点赞之交的圈子熟人。&/li&&li&有评论提到,为什么二度空间中没有CC?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一个死党圈子里,你的死党的死党CC,是什么人?其实还是你原先死党圈了中的人(C),跳不出这个圈子的。而C属于你的一度空间,所以二度空间里就没有必要再有CC了。&/li&&li&接下来,这个人的三度空间有RRR + RRC + RCR + CRR + CRC个人。&/li&&li&为什么三度空间里没有CCC、CCR、RCC,题主可以自己想一想。逻辑其实和二度空间中没有CC是一样的。&/li&&li&假定3:一个人的圈子熟人应当在140人左右,圈子之外的点赞之交为10(调查表明这可能是一个现实的平均数据)。&/li&&li&那么一度空间为150人,二度空间为2900人,三度空间为229000人。&/li&&li&如此计算下去,你可以想到六度空间是一个极其大的数字,远超过目前地球上的人口总数。&/li&&li&当然,你可以看到,这个推理的成立要取决于前面的两个假定。如果你是太平洋上原始部落中的成员,假定2就不成立,你的圈子是孤立的,你的一百度空间可能也只是你的部落。或者你是一个特别不爱交往之人,圈子熟人只有3人,没有点赞之交,那么假定3也不成立。&/li&&li&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三个假定看起来是非常靠谱的,因此其推理的结论也就可以接受。&/li&&/ul&最后,我看到许多答主用简单的指数函数来推论六度空间的成立:一个人有100个朋友,100的6次方就超过地球人口总数。但这种数学式的推论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这里的问题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网络的结构问题。&br&&ul&&li&假定社会是由无数个101人左右的孤立的原始部落组成,那么这个社会中每人都有100个朋友,这时他的一度空间有100个人,二度空间还是这100个人;无限度空间也还是这100个人,社会网络根本无法扩展出去,更别说实现指数增长了。&/li&&li&所以六度空间理论的推理过程中,假定2是非常重要的:圈子之间存在着虽然不多但极其重要的桥梁式关系,这些关系是由“点头之交”或“点赞之交&构成的。&/li&&li&无论你的圈子熟人有多少个,但如果不存在那些跨出圈子之外的”点赞之交“,你的社会网络是极有限的,六度空间也就在你身上不成立的。有个社会学家Granovette就是用这个思想写了篇文章,叫《弱关系的力量》,从此暴得大名。&/li&&li&所以,上述证明中最重要的推论是,&b&”点赞之交“极其重要!&/b&&/li&&li&&b&既然如此,……&/b&&/li&&/ul&
如前面答主所述,实验是有人做过的。如Duncan Watts用电子邮件做的实验。再如Stanley Milgram做的寄信实验。题主可以在网上搜索。但这些是实验,不是数理的推理。社会网络学者确实给出过一个推理过程,虽然不是数理证明。 推理过程如下: 假定1:社会网络…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8b8cef88ebb169c1261b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8b8cef88ebb169c1261bd_r.jpg&&&/figure&? 引言&br&&br&看到白泽夜巡的一篇&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网页设计巅峰你之作》&/a&感触良多,知友对其中的作品赞赏有加:&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e9cfaee501b3e84fb489f3271bdd6d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e9cfaee501b3e84fb489f3271bdd6dd_r.jpg&&&/figure&是的,网站可以这么写。&br&然而,大家知道这些网站是什么吗?为什么网站会做成这样?背后是怎样一批人?还有,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的作品?&br&&br&在此先给一个定义,文章中的绝大部分作品属于互动网站,但必须特别提出除了这个:The FWA - Favorite Website Awards&/p&&p&这个网站相当于互动网站的奥斯卡,由Rob Ford创立Group94设计制作,自2000年起开始收录全球最优秀的网站作品,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权威网站评奖平台,也几乎是所有互动人的梦想。&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2ddeca3aac41b4b914e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然而,我特意在知乎搜索了“互动设计”、“互动网站”等关键词,没有发现任何相关介绍。深感心寒之余,我默默决心不能在历史上做个无名尸,至此才有了这篇文章。目标是从以下角度解读互动行业:&br&&/p&&p&· 互动设计是什么?&br&· 为什么要这样做网站?&br&· 行业教育现状&br&· 以及国内互动业的发展兴衰历程(已经衰败了吗?其实没有,只不过好多互动前辈已被拍在了沙滩上,后文详述)&/p&&p&&br&? &b&什么是互动设计(Interactive Design)&/b&&br&&br&听上去很类似现在互联网行业时髦的交互设计(IxD)、用户体验设计(UE/UX),但互动设计是侧重点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领域。在此我并不想搬很多概念来解释,容易混淆,只从国内招聘的职能要求来说明一下。&br&&br&主流互联网公司对交互设计师要求如下:精通UI界面设计,但更重要的是深入关注和理解用户体验以及易用性,可熟练运用产品原型图、流程图表达产品方案,举个例子:&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9f5c4ebcf21e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而主流广告公司对互动设计师的要求为:可以理解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概念,设计出独特新奇、精彩有趣的互动体验,关注互动网站的体验趣味、实时交互及用户连接等。&br&&br&静态的例子不太能表达,我就援引一下优秀互动设计师的DEMO:&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ad235f169c2c0ca91d5148bed05b13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体验链接 - &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emo.infinitysia.com/roxi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emo.infinitysia.com/ro&/span&&span class=&invisible&&xik/&/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作者是Masayuki Kido,互动业早期的技术标杆,受邀于Adobe开发者大会做演讲嘉宾。&br&&br&优秀的互动设计师更像设计师和程序员的结合体,十分稀有。对他们来说,互动业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事业,关联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早期的矢量动画、3D动画、脚本编程开始,发展到现在的图形学、三维、全景、面部识别、声音识别等等。只要创意十足,能带给用户体验的冲击,都可以制作成互动网站作品,引领潮流并让客户埋单。&br&&br&例举一家世界上最杰出的互动制作公司之一:MediaMonks,目前FWA名人墙的首位(Google Creative Lab排名第八),他们这样定义自己 - &b&广告代理公司和知名品牌的“创意制作合伙人”,将概念、策略、IP转化为获奖级别的互动网站、影视、内容以及产品平台。&/b&&/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f45a58f07f26a8fb6f13d0f9c67c43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f45a58f07f26a8fb6f13d0f9c67c435_r.jpg&&&/figure&视频作品集 - &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g1NDg3Mjg5Mg%3D%3D.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youku.com/v_show/id_X&/span&&span class=&invisible&&MTg1NDg3Mjg5Mg==.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br&&br&? &b&为什么网站要这样做&/b&&p&我将以白泽文章中提到的此例做详细解读,网站链接 - &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resn.co.n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resn.co.nz/&/a&&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e3ecaf95f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e3ecaf95f1_r.jpg&&&/figure&这是RESN互动公司的官网,他们也是FWA的常客,以技术先进和创意丰富为著称。可以注意一下他们网站的标题:&br&&b&Infecting your screen for your enjoyment&br&为你的愉悦而感染你的屏幕&/b&&br&&br&概括非常精髓,他们创造的东西像细菌感染一样具备令人无法抗拒的能力,带给用户体验上的乐趣。这就是第一个层面(I):通过精彩的互动体验,影响到用户,使其沉浸其中。说直白一点就是“酷炫”,正如白泽文章下面的评论:&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1a5a9e563bcb58c46e0e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1a5a9e563bcb58c46e0ed_r.jpg&&&/figure&大部分人看到这个互动作品都会情不自禁的“哇”,不论作者想表达什么都先赞叹不已。&br&&br&再深入一层(II):&br&网站一打开,是一颗钻石模样,这究竟是什么呢?按照提示触摸并按住(Touch & Hold),钻石颤动直到爆裂,出现了万花筒模样的画面。&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bc49d5aed941b396c97d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bc49d5aed941b396c97d4_r.jpg&&&/figure&我姑且以自己的共鸣来解读:我们不仅外表像华丽,而且内在更加丰富,震撼用户的方式,绝不只有一种。&br&&br&传递深意却无需一字一句,全凭用户共鸣,这正是高超的表达技巧 - 互动作品可以用来当作表达自己的工具,并收获共鸣。这也正是商用广告之所需,抓住用户眼球目的是要表达广告主的诉求,传递品牌价值。&br&&br&第三层(III):体现制作者具备业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以及设计能力。比如这颗钻石一样的东西,对于很多前端开发来说,是难以实现的。&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aa9a80fa7f1a6c7e9b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aa9a80fa7f1a6c7e9ba_r.jpg&&&/figure&想实现这种效果:&br&I) 需要使用H5支持的三维标准 - WebGL&br&II) 需要掌握三维建模 - 钻石模型(或许实现原理是程序生成的模型,但我觉得至少会有软件建模作为参考,或者提供模型数据)&br&III) 需要掌握实时镜面材质 - GLSL(可调用设备GPU计算特效渲染输出)&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e359c67a0ed3c998e7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e359c67a0ed3c998e79_r.jpg&&&/figure&接下来,一个球和一个圆柱要表达的是三维物体的碰撞检测,也是做物理模拟的基础,用于判断在三维空间里一个物体的边缘,是否与另一个物体有接触。这个需要比三维模型展示更深入一层的研究,更能说明作者的研发能力。&br&&br&其他的DEMO不赘述了,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老板,拿着这样的作品,足以展现高超设计和技术水平,轻而易举征服客户。&br&&br&总结一下,&b&一个好的互动网站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的作品,可以感染用户获得共鸣。&/b&&b&于我来说,从事互动业这么久,其实没有太多其他的原因,就是想做出更多这样的作品。&/b&&br&&br&&br&&/p&&p&? &b&追溯国内互动行业的发源&/b&&br&&br&最早一批网页开发者都经历过网页三剑客时代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这些工具当时在Macromedia旗下,还没被Adobe收购。&br&&br&互动网站的发源,正是基于Flash多媒体插件提供的动画能力和用户交互能力。Flash技术出现后发展很快,插件在各大浏览器广泛普及,网站便有了各种形式的互动可能。而将整个网站以全Flash的互动形式表现,是由美国和日本创造的流行,并传向世界。&br&&br&国内Flash大热始于2005年前后,当时有一种种时髦的职业叫“闪客”,比较有名的是“小小”的火柴人动画和互动小游戏,是当年国内最先进的闪客作品,下图是《第八部》终极代表作品,我可以断言:现在很多Flash动画师依然无法用矢量做出三维的镜头感。&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7baec9cf3f79bf3da55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7baec9cf3f79bf3da558_r.jpg&&&/figure&视频链接 - &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jA1OTU1MTI%3D%3D.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youku.com/v_show/id_X&/span&&span class=&invisible&&NjA1OTU1MTI==.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闪客时代国内对Flash的理解大多为动画工具,最多也只是为现有的网站加点动画,但相对水平不高。我对互动网站认知的三观被刷,是因为看到了当年最顶尖的高手&b&2advanced&/b&&/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730d989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730d989b_r.jpg&&&/figure&&b&2advanced V4 Prophecy (2006) &/b&这个作品在当时风靡一时,引领了全球互动网站潮流,同时对Flash开发工具的推广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虽然整体风格可能有些过时了,但我觉得就其设计和动画水平来讲,哪怕是现如今十年后的设计师,仍然不容易模仿。十分可惜在线的版本已经找不到了,官方也删除了存档。&br&&br&&br&? &b&国内互动行业的教育现状&/b&&br&&br&前面提到过,互动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但由于国内教育体系将理工和艺术的界限划分的很清晰,对于懵懂的学子来说,就算有意识走向互动设计的道路,也基本上没有土壤。&/p&&p&正所谓立志容易成志难,我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朝着这个行业一路走来相当不易。眼睛盯着2A立志,但不知从何入手,当年能找到的书本知识基本上是空白,其实现在也比空白好不到哪去。10本Flash书籍里大概只有1本能看,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追赶潮流的吸金科普读物。比如教你做一个小鸡吃米的渐变过渡动画,一本书就过去一半了,这种怎么可能做出2Advanced级别作品啊!&br&&br&我还记得,在校时学过多媒体设计课上,一位的女教师在制作类似“小鸡吃米”的Flash动画时,动作不受控制,导致小鸡的脑袋不慎掉在地上,引来哄堂大笑。当时还是我上去手把手调好为她解决的尴尬。&br&&br&我在大学里都是靠自己的想法来自学,动画、脚本、3D建模、渲染技术等等。毕业设计是一个可交互的3D手机展示,用自己Dopod C858(很自豪的说,那是在校时为企业制作互动网站赚钱买的,5500大洋)进行建模再加载到Flash,可以进行手机开合、菜单交互等操作模拟。&/p&&p&以上是我亲身经历的教育现状,如今可能有所改善。也通过跟国外朋友的咨询,了解到国外有很多互动艺术设计专业。纽约NYU ITP,Parsons DT,SVA Computer Arts,鸣谢&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561fd44efd745e& data-hash=&561fd44efd745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561fd44efd745e&&@黄瓜&/a&。还有加州极富盛名的是CIA New Media,由迪士尼投建为好莱坞培养顶尖动画及新媒体人才。还有德国ZSMD,瑞典UMEA Institute of Design等等,鸣谢我的小表妹。&/p&&p&互动领域教育差距可见一斑,而这也更使我一路走来坚信自学可以成才。有人帮你时,就珍惜学习的机会;没人帮你时,就自己多看多想多研究。&br&&br&总之,&b&路是你的,别让它停下。&/b&&br&&br&&br&? &b&国内互动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历程&/b&&br&&br&随着Flash的更新换代,互动业在Web2.0的PC时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时,人人网、开心网大热,似乎包括阿姨妈妈等所有人都在电脑上“偷菜”。大家对网页上可以玩游戏达成了共识,也变成了习惯。那个时代,是Flash最好的时代。&br&&br&随着Flash技术的发展,每一个版本增加新的功能特性,互动人就为之振奋。我对互动行业认知的升华,就是在这个阶段。通过对FWA网站的分析,技术资料收集,案例代码学习,广泛扩展了互动领域的眼界,研究了基本上Flash技术可达到的所有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功能特性:三维原理及构建(自制三维引擎)、模型互动、全景、语音识别(DTW、HMM、MFCC)、音频波形频谱分析与表现、MIDI、物理碰撞模拟、流体模拟、图像表现、图像识别、摄像头动作捕捉、AR识别、多人实时互动、GPU渲染等等等等。&br&&br&其实目前的HTML5,很多方面的标准和性能依然达不到Flash的水准。虽然我对某些特定领域不精深,只达到理解原理和基础应用的层面,但这足以建立我对互动事业坚实的信心。&br&互动作品除了技术,还有设计和动画,我感觉自己非常幸运,毕业后第一份简历就入对了公司,结识了上海互动圈子的第一批互动人才,每个人都可以称作我的导师。&br&&br&Manson,当年我的创意主管 - 国内FWA收录作品第一人(2005)&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68ac75e767f5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68ac75e767f5c_r.jpg&&&/figure&北邦,当年我的互动美术指导,当代新锐艺术家,被FWA两次作品收录()&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ded184ad306db1f7ef0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ded184ad306db1f7ef0e_r.jpg&&&/figure&回首当年跟着他们相处的日子,是我职业生涯最幸运的时光,也是我现在依然选择互动业并无悔坚持的巨大动力,我希望把各位大神的奇迹传承下去。&br&&br&正所谓时移势易,成败萧何,很可惜Flash没能坚持到最后。移动互联时代网悄然而至,用户习惯从PC大界面转到了手机的方寸间,加之苹果拒绝Flash,安卓的Flash也并不像PC时代那么普及,Flash迅速衰落了,互动业也发生了巨大的震荡。&br&&br&大浪淘沙,就像web2.0时代最火的人人、开心网没有把握移动互联网的机遇纷纷衰败,转型脚步落后的互动公司也逆流而逝,很多互动设计师都被迫找寻新的方向。&br&&br&那一批曾经辉煌的“闪客”,消失了。&br&那一批曾经名噪的互动人,转行了。&br&&br&据了解圈内朋友有的去做APP,有的去做智能硬件,有的去创办互联网平台,其实我的确也在互动业最困难的时代,选择了去腾讯闭关修炼。学前端优化、学后台架构、学运维安全,我也逐渐的发现,缺少了这些素质,也无法做好最优化的互动网站,再次深感幸运。&br&&br&有些开发者在责怪Adobe,责怪这个时代。其实Flash死了并不可怕,Flash带来的互动精神依然活着,动画表达依然活着,三维互动依然可以应用于WebGL,图形识别依然可以应用于后台开发。非要要责怪的话,其实只能责怪自己不够努力,才错过了Flash提供过的,打开眼界的机会,提升各方面能力的机会。&br&&br&如果知乎能插音乐,我一定会放这首做背景:&br&&/p&&blockquote&被遗忘的是&br&&br&那些放开手的人&/blockquote&&br&而&br&&br&&b&因为不甘被遗忘,&/b&&br&&b&&br&因为有梦还没做完,&/b&&br&&b&&br&我选择重整行囊,&/b&&br&&b&&br&继续互动之路。&/b&&br&&br&&br&▲ &b&写在最后&/b&&br&&br&谢谢所有耐心读到这里的朋友们,作为一个互动人,我充满感激。&br&&br&希望这篇文章不只是记录一个互动行业幸存者的心路历程,而是可以唤起更多国内有志的伙伴可以跨入互动,让梦想启程,让中国的互动行业早日回归世界舞台。不知是否有在探索的路上,有兴趣做很酷网站,却半路感到困惑的同学,可以加群跟大家讨论:&a href=&tel:&&&/a&&br&&br&最最后,想以自己的拙句做结:&br&&blockquote&&b&梦里南柯,且无痕,浮生若是;&/b&&br&&b&生非苦短,知天命,则无所怠。&/b&&/blockquote&&br&&br&此致
? 引言 看到白泽夜巡的一篇感触良多,知友对其中的作品赞赏有加:是的,网站可以这么写。 然而,大家知道这些网站是什么吗?为什么网站会做成这样?背后是怎样一批人?还有,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的作品? 在此先给一个定义,文章中…
楼主,我刚好遇到这个问题。&br&&br&&p&产品“衣橱日记”
历经数次磨合与修改终于在app store上线了,大家都欣喜若狂,赶紧推荐身边朋友去搜索下载,希望得到用户的真诚反馈,希望大家帮助我们一起进步。&/p&&p&“为什么下载你们的app特别慢,但是下载其他app就不是这样呢?”“转转转,转这么久,都不出来,我性格很急躁的,不想等啊….”“是不是你们的软件有问题?”….我们收到了好几条这种反馈。&/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47eec53ae1b_b.jp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47eec53ae1b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7c33f715e32cee64b038_b.jpg&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7c33f715e32cee64b038_r.jpg&&&/figure&&br&&p&收到这种反馈的第一反应是这苹果的确实没有办法啊,天朝网络环境如此,似乎没有办法,无从下手。后来,我搜索了好几个不同的app,最后发现在同一个时间用同一个网确实有快有慢,而且有些虽然很小,但是下载速度却比大的更慢…我们猜测是不是苹果把更多的宽带分给了一些用户量超大的app?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我们这些初创团队不公平呀。&/p&&p&随后,我们致电了苹果的400电话。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苹果的态度特别好,接电话的MM很耐心的给我们解答,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挂了电话之后,就受到了苹果发来的邮件,详情如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ee8dbfb64d64131fef0299deeec945a_b.jp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7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ee8dbfb64d64131fef0299deeec945a_r.jpg&&&/figure&&br&&p&原因给得太多,但我们猜想这些应该都不是问题。于是我们找公司小伙伴继续测试之后,发现应该是CDN的问题。&/p&&p&苹果全球使用的是akamai的CDN服务。Akamai在国内还没有布点,基本都是通过和第三方国内厂商进行合作的。对于AppStore这么重要的服务,苹果自然也不会自建缓存服务器,而是把网页和下载包承包给国内服务质量比较好的厂商。通过测试苹果国内选择CDN是网宿,用抓包工具抓包可以知道苹果的下载服务器是 a[1-99].&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hobos.apple.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hobos.apple.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大家可能会说这个地址明显是苹果的地址啊?不着急,我们来ping一下,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eb9d056b57a8b0a01d0e585a19df43d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eb9d056b57a8b0a01d0e585a19df43d_r.jpg&&&/figure&&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pp.dlmix.ourdvs.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pp.dlmix.ourdvs.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就是网宿科技的CDN域名。&/p&&p&这样我们就弄清楚了,为啥appstore已经上架了,下载怎么还这么慢啊!原因是上架看到的是在appstore服务器,下载又是在网宿服务器上。网宿服务器刚开始是没有我们新上线的app下载包,必须要要从appstore那边去拉取后才能下载。&/p&&br&&p&总结出在上架之后自己多下载几次,这样速度慢慢的就上来了。随后我们把消息发给了用户,用户也都反应确实快了很多。&/p&&p&所以,以后大家的app刚上架,下载速度很慢,不妨让小伙伴们多测试下载几次,把速度带上来,希望大家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好。&/p&
楼主,我刚好遇到这个问题。 产品“衣橱日记”
历经数次磨合与修改终于在app store上线了,大家都欣喜若狂,赶紧推荐身边朋友去搜索下载,希望得到用户的真诚反馈,希望大家帮助我们一起进步。“为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到极速伤车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