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银行托管p2p平台背书p2p真的很值钱吗

银行如何避免为P2P背书?|银行|P2P|存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银行如何避免为P2P背书?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李庚南
  P2P平台资金存管不仅能给银行机构带来稳定的存款资源,还能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但在P2P行业乱象丛生、平台“跑路”已为常态的情况下,如果摸不清所涉平台的“底子”,银行或许会被动地成为平台的背书。
银行别成为P2P平台的背书
  存管,还是托管,一直是P2P网贷圈里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线团。但无论是存管还是托管,形式上都是为了实现P2P平台与客户资金(包括投资人和借款人)的物理隔离,防止平台搞“资金池”、做自融业务,防止客户资金被平台挪用。换言之,是p2p平台自证清白、避免“瓜田李下”之嫌的行业惯例。
  存管与托管,形似而神非。
  存管与托管,虽一字之差,但背后是责任与义务的区别,也是平台与客户资金真隔离还是假隔离的分界。一般地,资金存管是指P2P网贷平台将客户交易资金或平台备付金、风险金等存放于第三方机构账户,如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公司账户,类似于证券资金第三方存管(习惯上往往混同于第三方托管)。
  在这种模式下,第三方机构实际上并不承担监督资金流向的义务,P2P平台也未真正与客户资金隔离,平台可以随时从第三方提取这些资金;而资金托管是指投资人与借款人均在银行开设个人账户,银行按照指令做资金划转,整个过程投资人都能看到自己资金的准确去向,平台绝无接触借贷资金的可能。
  两者最根本的区别表现在,托管需要银行对资金账户进行监控,并定期出具报告,以证实资金用途是专项用于保障投资者投资本息,并定期向大众公开余额;而存管仅仅是开一个定期存款账户而已。
  尽管在实践中,存管与托管往往被混淆、混用,但监管者不这么看。从此前监管部门提出P2P机构“十大监管原则”、要求“贷款人和投资人的资金要进行第三方托管,不能以存管代替托管”看,资金托管与存管的区别显而易见。
  此“存管”已非彼“存管”
  7月18日,被业内外称作互联网“基本法”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挟清理场外配资之风雷,赫然面世。长期以来令P2P行业大佬们难以入寝的“靴子”貌似落地,实则“悬念”多多,其中关于平台资金存管的规定,更增添了业内外的困惑。原指望监管能释疑解惑,不曾想,“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第十四条明确规定,“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客户资金存管账户应接受独立审计并向客户公开审计结果”。与此前的“十大监管原则”对比,人们赫然发现监管的脸色有了微妙的变化,“托管”变成了“存管”,但此“存管”已非彼“存管”。在这里,“存管”实际上被赋予了“托管”的内涵,即需承担对客户资金监督管理的责任。
  存管还是托管?对于一这微妙变化,各界解读不一,也多了诸多的猜测。P2P平台、第三方支付以及被钦点为资金存管机构的银行各抱春秋,各自在《意见》的字里行间寻找自己的释义。
  最纠结的当属第三方支付机构:它们或许并不在意“存管”与“托管”的差异,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奶酪”不仅仅要被别人动了,而且可能要被银行完全拿走。在此之前,P2P资金的托管业务几乎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自留地。
  但也有机构很淡定。汇付天下坚持认为“存管”与“托管”是有区别的。认为其一直以来只是为P2P平台提供账户系统托管模式,从未做过资金存管,资金存管全部都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汇付天下主要是提供“账户系统+支付服务”, 汇付实际上是和银行共同为P2P平台服务。因此,P2P平台资金存管新规并不对其构成威胁。不知道,这是真误解呢,还是故作镇定?
  笔者相信,《意见》在“存管”与“托管”二词上的切换,绝非不经意的纰漏,或许是一种技巧吧,或许有更深的意味隐含在那句“除另有规定外”也未可知。
  存管与托管,终究是一种背书。
  且按下存管与托管在概念上的纠缠和实践中的歧义。就其行为本身而言,除了为平台满足“监管红线”的要求外,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平台的增信。对于投资者而言,恐怕弄不清、也无意去深究资金存管与托管的区别。
  因为,无论是存管也好,托管也好,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都是对借款人的“隐性”背书,――尽管这种背书逻辑上并不成立,但厌恶损失是人之本性,一旦出现风险,投资人会把前事忘得一干二净,而把拿回本金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国人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在这种时刻往往能发挥到极致,抱团取暖,结群而诉,无往而不胜。这就是“群体事件”的魅力!“群体事件”铸造了刚性兑付。其实,刚性兑付的发生,并非完全的无理取闹。被“刚兑”的一方总存在或多或少的软肋。
  因此,无论是平台提供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还是以平台自身的风险保证(准备)金担保,抑或第三方托管,都是现行P2P平台向投资人提供的一种背书。尽管平台以自身提供担保的做法触碰了“监管红线”,但这恰恰是投资人敢于、愿意将资金冒险涉足P2P平台的基础。
  试想,在中国现有的信用体系和状况下,如果没有平台信用做背书,P2P在中国的发展势必失去根基。试想,如果P2P平台仅仅履行信息的搜集、发布,如实提供平台所面对的借款群体信用(这一群体的资信状况显然要低于银行贷款客户N个等级),借款人的资信怎能入投资人之眼?如果平台对借款人信息做不实披露、甚至有意美化包装,则出了问题,投资人自然也要向平台问责,其结果何异于背书?去担保化无疑是还P2P网贷以本原、推动P2P行业稳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当下的社会诚信环境下,如果完全没有担保,风险全部由投资人自行承担的模式恐怕很难走远。
  所以,平台在哪里,背书就在哪里。而第三方存管或托管也难免成为平台“隐性”的背书、追加的背书,背靠的陆金所、背靠的人人贷莫不如此。
  银行存管或致“隐性”背书显性化
  如果说《意见》带给现有第三方支付的是一种惶惑不安,那么带给银行业的或许是意外的“桃子”。吃,还是不吃,银行其实也很纠结:吃了会不会消化不良?
  毫无疑问,在当前社会财富资源配置日益多元化、存款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势下,P2P平台资金存管不仅能给银行机构带来稳定的存款资源,还能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但在P2P行业乱象丛生、平台“跑路”已为常态的情况下,如果摸不清所涉平台的“底子”,银行或许会被动地成为平台的背书。
  而且银行的背书较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背书“含金量”更高,因此,也更受投资人“青睐”。一旦资产端的借款人爽约,投资人找的是平台;如果平台跑路,投资人走的最直接的路,或许不是去追诉平台、借款人,而是寻找最理想的“替罪羊”――银行!到这个时候,“隐性”的背书或成为现实的背书,刚性兑付的诉求或引发群体性事件。
  现实的教训其实很深刻。如房地产领域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方面,银行被“背书”的案例很多:开发商“跑路”了,开发的楼盘成为“烂尾楼”,欲哭无泪的购房者最后找可以背书的还是银行。尽管在预售资金监管各个环节,还有很多的部门可以被追责,但在社会公众眼里,银行的确是很好的“背书”人。
  如何避免成为P2P平台的背书,这将是资金存管银行绕不过的一个全新的风控课题。笔者以为,银行对合作平台资质的考量,除了平台的规模、过往的业绩、不良率的高低等显性指标外,还需对拟合作平台的风控模式加以研究(尽管按照监管的要求,平台不承担系统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只是信息的提供者,但目测目前比较优质的P2P平台,无一不是在对借款人风险把控方面下足功夫的、实施类银行风控的)。
  一个重要的指标值得关注,就是平台对客户拒绝率的高低,拒绝率愈高,说明平台在风险把控方面愈严。如美国Lending& Club的客户拒绝率高达累计借款额的8.5倍。
  必须正视的是,尽管P2P平台本质上是信息平台,但作为负责的平台,始终会将控制客户风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客户风险的有效把控始终是平台存续和发展的基础。即使西方成熟国家的P2P平台,在比较完善的征信体系下,对客户的选择仍是有严格的把握,而不是把风险完全留给客户去判断。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P2P的这些虚假“背书” 你知道吗?
头条粉丝:10万+
希财金管家
微信粉丝:30万+
希财网订阅号
微信粉丝:15万+
微信粉丝:12万+
P2P的这些虚假“背书” 你知道吗?
changym&&&&&&
&&&&&&来源:网络转载
  如今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鱼目混珠,很多都存在虚假背书的情况。什么是背书?其实就是所谓的证书荣誉之类的,能够为企业加分的东西。有好多问题平台都有虚假背书情况,骗取投资者信任。下面就来好好说一下这个虚假背书的事。  “他们拿过政府颁发的奖杯,我们去找政府。”前期记者赴浙江调查P2P跑路事件时,一名资金受损的投资者激动地站在已经被查封的公司门口,扒着玻璃门窗高声喊道。  可是投资者说的这个奖杯并非政府颁发,而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奖杯。但是,投资者并不能清晰地分辨。  当前互联网金融风头正盛,大量鱼龙混杂的p2p平台涌现,与之相伴的是,为争夺客户,降低获客成本,出现了大量吹嘘、滑稽的宣传手段,骗取大量前赴后继为了高利润而不顾“合理逻辑”的投资者,导致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P2P平台自贴身后有“银行”  “我们是一家银行,只做房地产业务,资金放在我们这里绝对安全。”一名年长的投资者曾经这样描述过一家P2P平台的宣传方式。该投资者参加某团体组织活动,这家平台为活动的赞助方,当活动结束的时候,一名男士拉住了参加活动的所有大爷大妈,讲出了上面一番话。更夸张的是,该平台居然声称其名称叫“普惠银行”,大量的年长人士在经过短暂的洗脑之后,纷纷在一张白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并承诺在未来几天之内存入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元的存款。  一些P2P网贷行业诞生的一刻起,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背书”的可能性,而在备选对象中,银行以安全可靠、深入百姓成为其利用的“炮灰”。  这些千方百计与银行搭上关系的手段其实大同小异:第一,平台计提的风险准备金账户开设在某某银行,由银行监管;第二,平台同某某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第三,平台同某某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第四,平台借款人和投资人账户均开设在某某银行。  事实上,更多情况下,平台所谓的在银行的某某账户,与老百姓平时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从实质上讲并无差异,仅仅是将钱选择了A银行而非B银行而已,如果硬要说区别,那么则是,一个是个人账户,一个是企业账户,仅此而已。  李鬼行业协会遍地开花  寻找靠谱背书,始终是一些推广的不二法则,除上述的银行之外,看似有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也成为一些P2P平台的目标所在。  但是当前,在网贷行业存在游走着大量虚假,以骗钱为主要目的的行业协会。运用一个看似带有政府背景的名字,给更多人以错乱感,其中代表之一即“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看似熟悉的名字,实则偷龙转凤。于2014年4月获得国务院批复,由央行条法司牵头筹建的正规军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两个名字相似度高达99%。  在李鬼行业协会的网页上可以看到该协会所谓的高层并无一人出自互联网金融行业,而会长宏皓的个人新闻占据了整个新闻页面,此外,本报记者多方打听了解到,宏皓也非其真实姓名。  在李鬼协会之外,也有部分群体充当正规军中的“蛀虫”,日,中国互联网金融诚信联盟发布公告称,联盟以及联盟的发起机构从未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以及任何第三方收取费用或授牌及颁发证书。但是联盟近日收到全国部分区域的连续举报,称有人以联盟的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图谋个人私利,给联盟造成恶劣影响。  坏账和风险为零你信吗?  “平台成立至今没有一笔坏账,坏账率为零。”某P2P平台线下地推人员曾经这样在电话里对记者宣传。而对于记者咨询平台坏账率这一问题,他们也充满了“神奇感”,似乎这是一个较为高深、普通人并不会关心的问题。  银监会发布的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4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无论是借款资源还是风控水平,传统商业银行远在P2P之上,如果按照同样口径计算,P2P的不良率甚至5倍、10倍于银行数字,而那些宣称零逾期、零坏账的平台又从何而来?  更多平台会声称,零坏账的背后是“银行级风控”在把关。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即能戳破此泡沫:贷款预期年化利率-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信贷利润。  如果一个P2P平台能够提供超出常识理财所拥有的资金预期年化收益,并且能够在大量线下渠道、多种媒体方式中看到平台的宣传成本,那么平台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一定高。  风控并非说说而已,高强度的线下调查、精密的系统搭建、高素质人才的配备,这一切都意味着风控成本不是一个小数字。那么,最终的利润何来?平台着眼于长期发展还是只做一票生意,辨别似乎只在一秒钟。  拓展阅读        希财网网贷()是一个专业的p2p网贷信息服务门户,网站提供最新、最全的p2p网贷资讯,汇聚了国内权威的p2p网贷产品。更多p2p网贷信息欢迎关注希财网网贷。
扫一扫“希财理财”,福利满满等你来!
专业的产品测评,贴心的理财攻略,及时的平台资讯,更有超高的红包活动,统统一手掌握。
微信公众号:希财理财(xicaiwang-p2p)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风险提示:广告信息均来自平台方,不代表平台安全性,不构成投资建议!红包、体验金、理财金、大礼包、加息券、满减券、优惠券等都不直接等同于现金。参考收益说明不是收益承诺,不代表最终真实收益。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银行“背书”P2P连倒三家?其实你错了
新闻:P2P平台集中式爆发兑付危机 华兴银行连踩雷
媒体:中国经营报
自去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银行资金存管已经成为网贷平台合规整改的必经门槛。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日,已有450家正常运营平台上线了P2P平台的银行存管业务,广东华兴银行以80家平台存管量位居榜首,占到存管平台的17.7 %。
不过,9月以来华兴银行连番踩雷,三分贷、网行金融、华银金服等网贷平台集中式爆发兑付危机,也导致银行信誉风险持续上升。
先说观点:老南去年以来多篇关于P2P的文章中,就反复提醒:“银行托管只能让P2P的资金进出更加规范,但并不能降低P2P平台的信用风险,更无所谓的信用背书功能。”
而且不少咨询老南P2P的客人,经常会说:这平台银行托管,所以很安全。
真是这样吗?
先简单说下,什么叫“银行托管”。就是投资人的钱,和P2P平台的钱分离,单独由银行作为第三方,根据投资人和P2P平台交易指令,进行资金进、出的管理。
以前不少P2P跑路,有相当一部分在于做假账。如你在系统中看到自己账上有钱,可实际上,可能仅仅是个数字。这些投资流水、收益分配流水,都是假的。直到平台跑路了,你才发现之前的财富仅是黄粱一梦。
而“银行托管”,从资金监管的角度,起码你账面上的资金留存、进出记录,是真实的,难以伪造的。
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你的投资行为就因此而高枕无忧了。
我们拿P2P的“银行托管”,与大家熟悉的证券公司的“银行第三方存管”,做个对比
P2P“银行托管”流程
券商“银行第三方存管”流程
图看昏了?没事,老南简单总结下:
1、P2P是债权发行市场,所以他的“银行托管”不是闭环。投资人的钱最终必然脱离银行监管,到借款人手中。之后借款人是否能还款,银行无法追踪、监管、负责。极端点说, P2P平台理论上可以控制一批假借款人,把投资人的资金洗出去挪作他用。
2、券商是股票交易市场,所以他的“第三方存管”是闭环。股民资金进出、买卖、盈亏,全程均在银行的监管下。最坏的情况是股票亏钱,但资金不可能被任何人挪用。
所以,P2P是否可以投资,本质上还是看平台的风控能力、合规能力,“银行托管”只是合规的一个体现,并代表坏账率低。
老南一直提醒,老百姓的血汗钱,赚的不容易,理财理好更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楚资金投向、看明白产品结构、看仔细合同条款。了解风险、认识风险,才可以赚风险背后的钱。切记不要被广告语所忽悠。
所以,看完这篇,就别因为某P2P“银行托管”了,就闭着眼睛投。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品牌背书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