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市值超新东方市值多少,是什么原因支撑其高股价

试比较一下新东方与好未来(即学而思)?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331分享邀请回答4675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19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好未来估值高新东方一倍,是虚是实好未来估值高新东方一倍,是虚是实蓝鲸edu百家号近日,新东方(NYSE:EDU)、好未来(NYSE:TAL)两大教育巨头先后发布最新财报。新东方23日发布2018财年Q2业绩后,盘前下跌6%;好未来25日发布2018财年Q3业绩后,盘前一度大涨12%。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对好未来意义重大的一年。5月8日,好未来市值跨越100亿美元大关,7月29日,好未来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今年开年,新东方又重回市值第一宝座,但截至1月26日收盘,好未来以168.09亿美元市值,略高于新东方145.36亿美元市值。也许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两大教育巨头的市值将处于你追我赶的胶着状态。但是,若以PE静态市盈率来看估值情况,好未来为143.66倍,新东方为53.05倍,好未来估值高新东方逾1倍。是什么支撑起好未来如此高估值?好未来能长期支撑高于新东方1倍的估值吗?过去一年,在美国大牛市背景下,新东方与好未来估值都有所升高,市值先后在4月、5月突破100亿美元关口。未来,好未来会做价值回归,还是继续乘风而上?双巨头格局形成2017年年底,在好未来主办的GES2017未来教育大会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谈及与张邦鑫的私人关系和竞争时说道,“新东方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对手,没有竞争对手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有对手更痛苦,但是很有快感。”同是北大毕业,先后创办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教育公司,并都逐渐发展为教育巨头,这还是俞敏洪和张邦鑫首次公开进行同台对话。的确,新东方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对手的,它比好未来早诞生了10年。1993年成立,2006年上市,而此时,好未来才刚刚诞生3年时间。在教育圈,好未来向来以发展克制而为人称道。在2010年上市前,好未来的业务一直以自身擅长的小学奥数这一细分领域为主,此时的好未来还不足以称为新东方的对手。美股上市之后,K12理科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好未来的发展,借助资本的力量,好未来逐渐进行业务扩张,教育领域的其他实体业务布局与投资趋向逐渐清晰。2013年,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定位为“一个用科技与互联网来推动教育进步的公司”,便是标志之一。日,好未来的市值首次超越新东方,这是好未来与新东方正式成为双巨头的标志。从过去一年的股价走势来看,在7月底之前,好未来股价增幅走势略高于新东方,但差距不大。但以7月29日为界,好未来股价陡增,与新东方拉大了差距。直到今年1月,好未来与新东方股价走势再次趋于一致。新东方增长趋势远不如好未来新东方、好未来两大教育巨头先后发布最新财报后,市场表现不一。新东方23日发布2018财年Q2业绩后,盘前下跌6%;好未来25日发布2018财年Q3业绩后,盘前一度大涨12%,收盘上涨17.71%,新东方也随之收盘上涨2.2%。雪球大V用户Ricky评论称,“投资者对好未来比较宠爱,对新东方比较苛刻。”其实,财报表现是此次股价表现的基石。好未来2018财年Q3各项财务数据增长趋势明显,Q3净收入为4.33亿美元,增幅为66.3%;经营利润为4460万美元,增幅为102.1%;总学生人次约1,543,740,同比增长85.0%。相比较而下,新东方的表现则差强人意。新东方2018财年Q2净收入逾4.67亿美元,同比增长36.9%;经营亏损约为1300万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约为20万美元;学生报名人数约为1,877,100,同比上升43%。从最新财报的业绩表现看,好未来的爆发能力是新东方所不能及的。其实,这种增长趋势的差距表现要追溯到更早。从财年数据来看,好未来已经表现出了这种强劲的增长趋势。从两家教育巨头财年的净收入及同比增幅来看,好未来近四年发展迅猛,新东方的营收增速,则处于一个较低且趋缓的状态。结合两家教育巨头财年的经营利润及同比增幅来看,好未来主营业务的盈利速度已进入高速增长期,新东方主营业务盈利速度的增长态势远不如好未来。原环球雅思创始人、现鲨鱼公园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永琪曾对蓝鲸教育表示,“好未来每一季几乎都有近50%的增长,新东方与之相比,广大投资者看不到这么高的增速。”在张永琪看来,好未来的营销模式更偏向互联网企业的“饥饿型营销”,投资者认为,如果好未来全面放开操作,盈利会更高。而新东方该放开的业务全都放开了,已无太多促进自身业务增长的战略储备。徐小平曾对比新东方与好未来的营销模式,他认为,学而思是一家有着互联网心脏的教育公司。与新东方进行对比,好未来所有的营销和口碑,都是通过互联网建立,几乎全部免费,而新东方则过于依赖演讲营销与口碑营销,投放了大量媒体广告,发放大量传单,并且在学校中进行了耗资不菲的推广活动。不过,国金证券分析师吴劲草告诉蓝鲸教育,目前好未来与新东方的估值是基本匹配两者的增长情况的,增长速度与估值差距的原因在于两家公司发展周期不同,新东方2012年~2015年都在做内部调整,从2016年开始加快了扩张速度;好未来2012年~2016年是在加速扩张阶段,2017年好未来就已经在减弱扩张速度。“好未来这几年的战略上发展比较快,但过上两年看,就到了好未来的调整期和新东方的发展期了。”吴劲草说。估值回归,还是乘风而上“两家公司都是极其优秀的,目前好未来市值略超新东方,只能说是两个高手赛跑,其中一位阶段性地跑得快了一点,这很正常。”光大控股曾分别参与过这两家教育巨头投资,在好未来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时,其董事总经理兼股票投资主管吴元青对蓝鲸教育表示。的确如此,自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以来,好未来股价已几经起落,似乎有估值回归的趋势。吴劲草说,随着好未来业绩增长,估值一定会被消化。目前,两家巨头已经在教育的各个领域短兵相接。好未来是以小学数学辅导起家,但近几年,就像出国培训起家的新东方将触角延伸到K12业务一样,好未来也已经将业务逐渐延伸至国际教育、留学等业务,而且,好未来频繁的投资布局也一直引人注目。俞敏洪曾坦承,新东方投资策略比好未来保守一些。新东方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线上线下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少儿英语、游学、出国咨询、海归服务、出国考试、四六级、考研、出版、职业教育、幼儿园、国际学校等14项;好未来则包括线上线下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少儿英语、出国咨询、考研等6项。但是,好未来主要营业收入依然来自于K12小班教学。K12市场能支撑起好未来接下来的高速增长吗?“K12市场虽然巨大,但由于地方教学标准不一的行业特点,其市场分布极其分散,目前已经形成了双巨头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地头蛇把持三四线城市的格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年,好未来的业绩增速虽然领先,但是在业绩规模上新东方却基本保持在好未来的2倍。如果说好未来风头正劲,那么新东方则是老成持重。正如吴劲草所说,目前,新东方是在调整期,好未来是在快速扩张期,那么,等到好未来业绩体量与新东方同等规模后,好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这种高速增长态势,支撑起如此高的估值,就要划一个疑问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蓝鲸edu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蓝鲸edu:我们只报道教育上市公司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好未来估值高新东方一倍,是虚是实
近日,新东方(NYSE:EDU)、好未来(NYSE:TAL)两大教育巨头先后发布最新财报。新东方23日发布2018财年Q2业绩后,盘前下跌6%;好未来25日发布2018财年Q3业绩后,盘前一度大涨12%。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对好未来意义重大的一年。5月8日,好未来市值跨越100亿美元大关,7月29日,好未来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今年开年,新东方又重回市值第一宝座,但截至1月26日收盘,好未来以168.09亿美元市值,略高于新东方145.36亿美元市值。
也许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两大教育巨头的市值将处于你追我赶的胶着状态。
但是,若以PE静态市盈率来看估值情况,好未来为143.66倍,新东方为53.05倍,好未来估值高新东方逾1倍。
是什么支撑起好未来如此高估值?好未来能长期支撑高于新东方1倍的估值吗?过去一年,在美国大牛市背景下,新东方与好未来估值都有所升高,市值先后在4月、5月突破100亿美元关口。未来,好未来会做价值回归,还是继续乘风而上?
双巨头格局形成
2017年年底,在好未来主办的GES2017未来教育大会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谈及与张邦鑫的私人关系和竞争时说道,“新东方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对手,没有竞争对手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有对手更痛苦,但是很有快感。”
同是北大毕业,先后创办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教育公司,并都逐渐发展为教育巨头,这还是俞敏洪和张邦鑫首次公开进行同台对话。
的确,新东方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对手的,它比好未来早诞生了10年。1993年成立,2006年上市,而此时,好未来才刚刚诞生3年时间。
在教育圈,好未来向来以发展克制而为人称道。在2010年上市前,好未来的业务一直以自身擅长的小学奥数这一细分领域为主,此时的好未来还不足以称为新东方的对手。美股上市之后,K12理科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好未来的发展,借助资本的力量,好未来逐渐进行业务扩张,教育领域的其他实体业务布局与投资趋向逐渐清晰。2013年,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定位为“一个用科技与互联网来推动教育进步的公司”,便是标志之一。
日,好未来的市值首次超越新东方,这是好未来与新东方正式成为双巨头的标志。
从过去一年的股价走势来看,在7月底之前,好未来股价增幅走势略高于新东方,但差距不大。但以7月29日为界,好未来股价陡增,与新东方拉大了差距。直到今年1月,好未来与新东方股价走势再次趋于一致。
新东方增长趋势远不如好未来
新东方、好未来两大教育巨头先后发布最新财报后,市场表现不一。新东方23日发布2018财年Q2业绩后,盘前下跌6%;好未来25日发布2018财年Q3业绩后,盘前一度大涨12%,收盘上涨17.71%,新东方也随之收盘上涨2.2%。雪球大V用户Ricky评论称,“投资者对好未来比较宠爱,对新东方比较苛刻。”
其实,财报表现是此次股价表现的基石。好未来2018财年Q3各项财务数据增长趋势明显,Q3净收入为4.33亿美元,增幅为66.3%;经营利润为4460万美元,增幅为102.1%;总学生人次约1,543,740,同比增长85.0%。
相比较而下,新东方的表现则差强人意。新东方2018财年Q2净收入逾4.67亿美元,同比增长36.9%;经营亏损约为1300万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约为20万美元;学生报名人数约为1,877,100,同比上升43%。
从最新财报的业绩表现看,好未来的爆发能力是新东方所不能及的。
其实,这种增长趋势的差距表现要追溯到更早。从财年数据来看,好未来已经表现出了这种强劲的增长趋势。
从两家教育巨头财年的净收入及同比增幅来看,好未来近四年发展迅猛,新东方的营收增速,则处于一个较低且趋缓的状态。
结合两家教育巨头财年的经营利润及同比增幅来看,好未来主营业务的盈利速度已进入高速增长期,新东方主营业务盈利速度的增长态势远不如好未来。
原环球雅思创始人、现鲨鱼公园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永琪曾对蓝鲸教育表示,“好未来每一季几乎都有近50%的增长,新东方与之相比,广大投资者看不到这么高的增速。”
在张永琪看来,好未来的营销模式更偏向互联网企业的“饥饿型营销”,投资者认为,如果好未来全面放开操作,盈利会更高。而新东方该放开的业务全都放开了,已无太多促进自身业务增长的战略储备。
徐小平曾对比新东方与好未来的营销模式,他认为,学而思是一家有着互联网心脏的教育公司。与新东方进行对比,好未来所有的营销和口碑,都是通过互联网建立,几乎全部免费,而新东方则过于依赖演讲营销与口碑营销,投放了大量媒体广告,发放大量传单,并且在学校中进行了耗资不菲的推广活动。
不过,国金证券分析师吴劲草告诉蓝鲸教育,目前好未来与新东方的估值是基本匹配两者的增长情况的,增长速度与估值差距的原因在于两家公司发展周期不同,新东方2012年~2015年都在做内部调整,从2016年开始加快了扩张速度;好未来2012年~2016年是在加速扩张阶段,2017年好未来就已经在减弱扩张速度。
“好未来这几年的战略上发展比较快,但过上两年看,就到了好未来的调整期和新东方的发展期了。”吴劲草说。
估值回归,还是乘风而上
“两家公司都是极其优秀的,目前好未来市值略超新东方,只能说是两个高手赛跑,其中一位阶段性地跑得快了一点,这很正常。”光大控股曾分别参与过这两家教育巨头投资,在好未来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时,其董事总经理兼股票投资主管吴元青对蓝鲸教育表示。
的确如此,自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以来,好未来股价已几经起落,似乎有估值回归的趋势。吴劲草说,随着好未来业绩增长,估值一定会被消化。
目前,两家巨头已经在教育的各个领域短兵相接。
好未来是以小学数学辅导起家,但近几年,就像出国培训起家的新东方将触角延伸到K12业务一样,好未来也已经将业务逐渐延伸至国际教育、留学等业务,而且,好未来频繁的投资布局也一直引人注目。俞敏洪曾坦承,新东方投资策略比好未来保守一些。
新东方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线上线下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少儿英语、游学、出国咨询、海归服务、出国考试、四六级、考研、出版、职业教育、幼儿园、国际学校等14项;好未来则包括线上线下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少儿英语、出国咨询、考研等6项。
但是,好未来主要营业收入依然来自于K12小班教学。K12市场能支撑起好未来接下来的高速增长吗?
“K12市场虽然巨大,但由于地方教学标准不一的行业特点,其市场分布极其分散,目前已经形成了双巨头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地头蛇把持三四线城市的格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年,好未来的业绩增速虽然领先,但是在业绩规模上新东方却基本保持在好未来的2倍。如果说好未来风头正劲,那么新东方则是老成持重。
正如吴劲草所说,目前,新东方是在调整期,好未来是在快速扩张期,那么,等到好未来业绩体量与新东方同等规模后,好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这种高速增长态势,支撑起如此高的估值,就要划一个疑问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好未来估值高新东方一倍,是虚是实 -ZAKER新闻
近日,新东方 ( NYSE:EDU ) 、好未来 ( NYSE:TAL ) 两大教育巨头先后发布最新财报。新东方 23 日发布 2018 财年 Q2 业绩后,盘前下跌 6%; 好未来 25 日发布 2018 财年 Q3 业绩后,盘前一度大涨 12%。刚刚过去的 2017 年是对好未来意义重大的一年。5 月 8 日,好未来市值跨越 100 亿美元大关,7 月 29 日,好未来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今年开年,新东方又重回市值第一宝座,但截至 1 月 26 日收盘,好未来以 168.09 亿美元市值,略高于新东方 145.36 亿美元市值。也许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两大教育巨头的市值将处于你追我赶的胶着状态。但是,若以 PE 静态市盈率来看估值情况,好未来为 143.66 倍,新东方为 53.05 倍,好未来估值高新东方逾 1 倍。是什么支撑起好未来如此高估值 ? 好未来能长期支撑高于新东方 1 倍的估值吗 ? 过去一年,在美国大牛市背景下,新东方与好未来估值都有所升高,市值先后在 4 月、5 月突破 100 亿美元关口。未来,好未来会做价值回归,还是继续乘风而上 ?双巨头格局形成2017 年年底,在好未来主办的 GES2017 未来教育大会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谈及与张邦鑫的私人关系和竞争时说道," 新东方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对手,没有竞争对手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有对手更痛苦,但是很有快感。"同是北大毕业,先后创办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教育公司,并都逐渐发展为教育巨头,这还是俞敏洪和张邦鑫首次公开进行同台对话。的确,新东方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对手的,它比好未来早诞生了 10 年。1993 年成立,2006 年上市,而此时,好未来才刚刚诞生 3 年时间。在教育圈,好未来向来以发展克制而为人称道。在 2010 年上市前,好未来的业务一直以自身擅长的小学奥数这一细分领域为主,此时的好未来还不足以称为新东方的对手。美股上市之后,K12 理科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好未来的发展,借助资本的力量,好未来逐渐进行业务扩张,教育领域的其他实体业务布局与投资趋向逐渐清晰。2013 年,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定位为 " 一个用科技与互联网来推动教育进步的公司 ",便是标志之一。2017 年 7 月 29 日,好未来的市值首次超越新东方,这是好未来与新东方正式成为双巨头的标志。从过去一年的股价走势来看,在 7 月底之前,好未来股价增幅走势略高于新东方,但差距不大。但以 7 月 29 日为界,好未来股价陡增,与新东方拉大了差距。直到今年 1 月,好未来与新东方股价走势再次趋于一致。新东方增长趋势远不如好未来新东方、好未来两大教育巨头先后发布最新财报后,市场表现不一。新东方 23 日发布 2018 财年 Q2 业绩后,盘前下跌 6%; 好未来 25 日发布 2018 财年 Q3 业绩后,盘前一度大涨 12%,收盘上涨 17.71%,新东方也随之收盘上涨 2.2%。雪球大 V 用户 Ricky 评论称," 投资者对好未来比较宠爱,对新东方比较苛刻。"其实,财报表现是此次股价表现的基石。好未来 2018 财年 Q3 各项财务数据增长趋势明显,Q3 净收入为 4.33 亿美元,增幅为 66.3%; 经营利润为 4460 万美元,增幅为 102.1%; 总学生人次约 1,543,740,同比增长 85.0%。相比较而下,新东方的表现则差强人意。新东方 2018 财年 Q2 净收入逾 4.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9%; 经营亏损约为 1300 万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约为 20 万美元 ; 学生报名人数约为 1,877,100,同比上升 43%。从最新财报的业绩表现看,好未来的爆发能力是新东方所不能及的。其实,这种增长趋势的差距表现要追溯到更早。从
财年数据来看,好未来已经表现出了这种强劲的增长趋势。从两家教育巨头
财年的净收入及同比增幅来看,好未来近四年发展迅猛,新东方的营收增速,则处于一个较低且趋缓的状态。结合两家教育巨头
财年的经营利润及同比增幅来看,好未来主营业务的盈利速度已进入高速增长期,新东方主营业务盈利速度的增长态势远不如好未来。原环球雅思创始人、现鲨鱼公园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永琪曾对蓝鲸教育表示," 好未来每一季几乎都有近 50% 的增长,新东方与之相比,广大投资者看不到这么高的增速。"在张永琪看来,好未来的营销模式更偏向互联网企业的 " 饥饿型营销 ",投资者认为,如果好未来全面放开操作,盈利会更高。而新东方该放开的业务全都放开了,已无太多促进自身业务增长的战略储备。徐小平曾对比新东方与好未来的营销模式,他认为,学而思是一家有着互联网心脏的教育公司。与新东方进行对比,好未来所有的营销和口碑,都是通过互联网建立,几乎全部免费,而新东方则过于依赖演讲营销与口碑营销,投放了大量媒体广告,发放大量传单,并且在学校中进行了耗资不菲的推广活动。不过,国金证券分析师吴劲草告诉蓝鲸教育,目前好未来与新东方的估值是基本匹配两者的增长情况的,增长速度与估值差距的原因在于两家公司发展周期不同,新东方 2012 年~2015 年都在做内部调整,从 2016 年开始加快了扩张速度 ; 好未来 2012 年~2016 年是在加速扩张阶段,2017 年好未来就已经在减弱扩张速度。" 好未来这几年的战略上发展比较快,但过上两年看,就到了好未来的调整期和新东方的发展期了。" 吴劲草说。估值回归,还是乘风而上" 两家公司都是极其优秀的,目前好未来市值略超新东方,只能说是两个高手赛跑,其中一位阶段性地跑得快了一点,这很正常。" 光大控股曾分别参与过这两家教育巨头投资,在好未来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时,其董事总经理兼股票投资主管吴元青对蓝鲸教育表示。的确如此,自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以来,好未来股价已几经起落,似乎有估值回归的趋势。吴劲草说,随着好未来业绩增长,估值一定会被消化。目前,两家巨头已经在教育的各个领域短兵相接。好未来是以小学数学辅导起家,但近几年,就像出国培训起家的新东方将触角延伸到 K12 业务一样,好未来也已经将业务逐渐延伸至国际教育、留学等业务,而且,好未来频繁的投资布局也一直引人注目。俞敏洪曾坦承,新东方投资策略比好未来保守一些。新东方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线上线下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少儿英语、游学、出国咨询、海归服务、出国考试、四六级、考研、出版、职业教育、幼儿园、国际学校等 14 项 ; 好未来则包括线上线下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少儿英语、出国咨询、考研等 6 项。但是,好未来主要营业收入依然来自于 K12 小班教学。K12 市场能支撑起好未来接下来的高速增长吗 ?"K12 市场虽然巨大,但由于地方教学标准不一的行业特点,其市场分布极其分散,目前已经形成了双巨头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地头蛇把持三四线城市的格局。"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年,好未来的业绩增速虽然领先,但是在业绩规模上新东方却基本保持在好未来的 2 倍。如果说好未来风头正劲,那么新东方则是老成持重。正如吴劲草所说,目前,新东方是在调整期,好未来是在快速扩张期,那么,等到好未来业绩体量与新东方同等规模后,好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这种高速增长态势,支撑起如此高的估值,就要划一个疑问了。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砍柴网21小时前
砍柴网22小时前
36氪1小时前
36氪1小时前
36氪1小时前
砍柴网16小时前
砍柴网昨天
互联网新闻2小时前
亿欧网55分钟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51分钟前
亿欧网1小时前
晓枫说1小时前
36氪11小时前
36氪12小时前好未来市值超新东方,是什么原因支撑其高股价?
多知网7月31日消息,上周,在新东方、好未来相继发布财报,随后两家公司股价都有上涨。但新东方周四股价略有回落,而好未来股价则持续攀升,且涨幅高于新东方。最终,截止美国东部时间7月28日下午收盘,好未来以127.4亿美元的市值超过新东方的126.2亿美元市值,成为目前中国教育行业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在好未来股价节节攀升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在支撑其高股价?
毋庸置疑,好未来的业绩一直保持了令人惊讶的高速增长:2018财年Q1,营收同比增长65%,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3.6%。
其实新东方K12业务的增速也很快:2017财年K12业务营收增长44.2%,营收规模约9.9亿美元(占总营收约55%)。在新东方K12的步步紧逼下,好未来2017财年还实现了营收增长68.3%,营收规模为10.43亿美元。
并且,这个高速增长在可以预计的一段时间内是可持续的。好未来CFO罗戎曾预计:在未来的3-5年,好未来都将保持30%-50%的增速。
现在从Q1以及上季度公布的2017财年的财报看,这个预计或许偏保守。
从好未来现在的打法来看,不论是快步新进城市、加入暑期“价格战”,还是推动“双师”,目的都非常明确——用各种方式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
而就线下业务来看,仅地缘扩张红利就能支撑好未来在一段时间内的高速增长。
据2018财年Q1公布的财报显示:当季,好未来进入到了5个城市—东莞、常州、徐州、佛山、南通,新开了60个教学中心。相比于好未来此前的扩张速度,这次可以说是大踏步的节奏。当季扩张结束后,好未来有35个城市分校,而新东方已进入了64个城市,其他机构还有多达百余城市的情况。也就是,好未来还有很多可以进入的城市。
但如果好未来也走纯地缘式扩张,则必然面临新东方以及其他培训机构都面临过的管控难题,比如内耗成本增加。因此,好未来选择了一条折中路线。在加快步伐新进入城市的同时,控制新进城市上线,对于覆盖不了的城市,尝试远距离在线辐射。
好未来CFO罗戎2017财年Q1时曾表示:好未来线下学习中心目标是覆盖40个城市。
再看好未来的生源结构。
当季,好未来的营收主力学而思培优占据了81%的份额。学而思培优的生源结构是正三角形,小学阶段是优势。这种正三角形的生源结构利于实现从低龄段到高龄段的生源流转,以及培养学生的品牌忠诚度。比如,说服一个从二年级开始上学而思培优的学生去续报初中的课程,这个难度很低。
另外,学而思培优的班课一直供需不平衡,很多家长处于报不上名的状态。但如果学而思能解决自身产能不足的问题,后续还有更大发展空间。
只是,当低龄端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向后涌时,好未来的后端产品链需要更多、更丰富成熟的产品供学生和家长做出选择,比如国际教育、大学生考培等。这也是好未来正在面临的考验。(多知网 邱珣)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东方市值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