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清军伤亡 万历大哭有机会赢吗

查看: 30112|回复: 21
萨尔浒之战,明朝可能赢吗?
萨尔浒之战,明朝可能赢吗?
泪痕春雨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在分析萨尔浒之战时,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从军事上分析明帝国的失败。总而言之,杨镐分兵四路,让明军的兵力分散了,所以才让努尔哈赤可以集中兵力逐个击破。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其实呢?谁处于杨镐的位置上,也会全军覆灭的。如果以杨镐的权力、兵力、后勤保障,只要应用得当,就有机会歼灭努尔哈赤,那后来的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岂不是得羞得无地自容?
  杨镐的兵力,是非常有限的;杨镐的后勤保障,也是非常有限的;关键是杨镐的权力,也是非常有限的。
  在萨尔浒之战时,杨镐是这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这位老兄当时统率了多少军队呢?对外宣传是四十七万,实际上呢?却不过十万左右。关于这一点,我们看一下现代明清历史学者的分析。
  在萨尔浒之战时“我们认为,明军的总数在十万以下,七八万以上”。(见孙文良、李治亭所著的《明清战争史略》)
  在萨尔浒之战时“派经略杨镐统帅12万大军,号称47万”(见阎崇年《袁崇焕传》)
  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年),明廷抽调了大批精兵,并责令朝鲜和海西女真叶赫部出兵助战,兵员总额达十一万多人,在辽东经略杨镐的统率下四路出师,期以“旬日毕事”,一举荡平。(见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这三个明清历史学者,对杨镐所率军队,最高估计为12万,最少为的七八万。
  我们常常把明军在萨尔浒之战的失败,归于杨镐分兵四路的战术。问题是,在萨尔浒战役中,明帝国把那十万左右的军队集中起来使用,就有机会重创满清军队吗?显然一点机会也没有!甚至而言,就是把明帝国那十万左右的军队集中起来使用,也很难避免全军覆灭的结局,因为明帝国军队早已丧失了野战的能力。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下所谓的宁锦大捷就可以知道。
  在宁锦之战时“明关内外共十二万兵马,加上援兵三万余,已超过十五万,尚有数省兵员待命,随时调往前线。关外兵八万,加上满桂的援兵万余人,达到九万人左右,这在兵力上已超过后金。”(孙文良、李治亭所著《明清战争史略》)
  在宁锦之战时“明有关内兵4万,关外兵8万,四上援兵3万,共有官兵15万。还有数省兵员待命,随时调往关门外。”(阎崇年所著《袁崇焕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宁锦之战的明军数量,是远远超过了萨尔浒之战时的明军。
  问题是,袁崇焕这种背景下,也绝不敢率主力大军出城与皇太极打一仗,因为袁崇焕清楚的知道,如果这样做,那随时都可能导致全军覆灭的。
  既然如此,明军在萨尔浒之战时,被满清打得全军覆灭了,真是杨镐指挥造成的吗?显然不是的。
  萨尔浒之战时,杨镐虽然是大军统帅,但帝国政府为他准备的军队、后勤,却实在是太糟糕了;杨镐虽然是大军统帅,但帝国政府给他的选择几乎是没有的。事实上,杨镐除了率这十万临时拼凑的“杂牌大军”抓紧进攻努尔哈赤外,已没有任何选择了。
  杨镐也懂得出城打仗凶多吉少,躲在城里玩所谓的“城墙大炮”战术相对安全保险,问题是,帝国政府就是一个劲的催他出战,杨镐有什么办法呢?
  在袁崇焕时代,明军已让努尔哈赤打得一败再败;所以袁崇焕说,出城打仗凶多吉少,躲在城里相对安全(美其名曰城墙大炮战术)。帝国政府也不敢说袁崇焕说得不对。问题是,在萨尔浒之战,如果杨镐也敢宣扬这种理论,肯定会让人骂臭的。因为,不就是躲在城里不出去吗?你再扯淡,就能改变了这种事实?
  更主要的是,帝国政府给杨镐准备的粮草就非常有限,如果杨镐率领十万大军远赴关外光吃饭不打仗,这不是想把帝国政府给吃穷了吗?于是帝国政府那是天天催杨镐赶紧出去打仗,迟几天都不行。
  “朝议只恐师久饷匮,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皆不顾边防实际,每天发红旗催战。方从哲写信促杨镐急发兵,杨镐惶惧计无所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转引自孙文良、李治亭《明清战争史略》)
  如果在宁锦之战前后,帝国政府也逼着袁崇焕主动进攻满清军队,我估计袁崇焕也会全军覆灭的。
  率领明帝国那种十来万的军队,就去主动进攻努尔哈赤;这种战略决策绝不是杨镐制定出来的,也不是杨镐能拒绝的。问题是,这种战略决策本身,就注定了明帝国军队要全军覆灭的结局。因为以腐烂的十万军队,去主动进攻一只新兴的六万敌军,本身就没有任何获胜的机会。
  如果靠这么点军事资源就可以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并有机会获取胜利;那后来的熊庭弼、孙承宗、袁崇焕岂非太失职了?因为他们曾经拥有的军事资源,实际上都远超过萨尔浒之战时的杨镐,但是谁敢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呢?
  熊庭弼、孙承宗、袁崇焕都清楚的知道,就靠明帝国那种所谓的十万军队去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那不过是敌人去上一道菜罢了,如果想保证不全军覆灭,恐怕就得求上帝去保佑了。所以他们谁也不敢干这种事。
  杨镐也知道这个事实,问题是,上面一个劲的催杨镐出战,杨镐最后只有硬着头皮去打仗了。
  萨尔浒之战的失败,与杨镐的指挥自然有关系,问题是,这绝对不是主要关系。换而言之,在当时背景下,换谁上去,恐怕也会全军覆灭的。
  但是,只有把战争的失败归于杨镐的无能、指挥错误,才能把帝国政府的军事、经济、政治责任推卸掉;好象这场战争的失败,只是前敌统帅的无能造成的。实际上,这本身就是自欺欺人的。
  杨镐当时的处境,实际上比熊庭弼、孙承宗、袁崇焕差得多了。
  熊庭弼之时,明帝国面对辽事已相对冷静了,熊庭弼自然有机会和帝国政府讨价还价,总而言之我要多少兵,你就得给我多少兵;我要多少后勤保障,你就得给我多少后勤保障;帝国政府对此也只有表示会尽全力去解决。
  袁崇焕之时,明帝国政府对辽事更是冷静多了。所以,前敌指挥官不敢出城作战,政府也绝不会强迫他们出战,相反还会为他们新发明的伟大战术(躲在城里不出战,美其名曰城墙大炮战术)喝彩。
  在萨尔浒之战时,杨镐绝不敢跟帝国政府狮子大张嘴,开口就是要十八万军队、九万匹战马。否则这仗没法打。如果杨镐敢和帝国政府提这种条件,当时就会让皇帝唾他一脸,因为,你这是在开国际玩笑吧?
  在萨尔浒之战时,杨镐也绝不敢宣扬我军不能出城作战,所以只能躲在城里(美其名曰城墙大炮战术)。如果杨镐敢说这种话,当时就会让皇帝唾他一脸,因为,你是不是觉得,我管不了你了?
  我们后来的历史,实际上都是一个劲的抠萨尔浒之战的细节,好象是这些细节决定了萨尔浒之战的结果。于是最终把杨镐的错误无限的放大了,好象是杨镐的错误造成了这次战争的失败。
  但就是没有杨镐的错误,明帝国军队躲过全军覆灭的机会有多大呢?
  熊庭弼在关外率军十多万(所拥有的后勤、马匹)都是是远远超过了杨镐。但是,熊廷弼什么时候敢和满清打一仗呢?事实上,熊廷弼一再都说,没有十八万军队、九万匹战马,就没法与满清开战。最后,帝国没有给足他相关物资,熊廷弼当时就撂挑子了。
  孙承宗率领十多万大军,一年领取帝国五百多万两白银的军费,在宁锦修了四年的土木工程,什么时候率军与满清军事主力打过一仗呢?从来也没有过!如果帝国政府也是一个劲催他主动进攻满清,我估计他也会全军覆灭的。
  而杨镐呢?拿着临时拼凑起来的十万大军,临时加派的二百万两白银军费,就被逼着主动进攻努尔哈赤去了。
  天启七年时,满清军事主力去攻打朝鲜;出于唇亡齿寒的、避实击虚的考虑,魏忠贤让袁崇焕趁机去攻打满清的老巢。但袁崇焕编造理由说了:“满清一共有二十万军队,十万去攻打朝鲜、还有十万留守老巢;我们哪有机会避实击虚呢?”最后迫于来自各方的压力,袁崇焕也就只派出九千军队出去转一圈了事。总而言之,让袁崇焕率主力军队与满清打仗,那是打死也不干。[注1]
  如果魏忠贤一心逼着袁崇焕和满清打仗;如果袁崇焕只能硬着头皮出战,袁崇焕估计也无法避免全军覆灭的结局。
  一个月后,满清率军来攻打宁锦;袁崇焕还是抱着老主意不放手;总而言之,打死也不率主力出城与敌人打仗的!
  我无意因此苛责袁崇焕,我只是想说,统率明帝国的十万大军,去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那是谁也不敢干的事,袁崇焕也不例外!后来洪承畴也没有这种胆量,只是这位老兄与杨镐一样;最后逼得只有赶鸭子上架,于是一战也全军覆灭了。
  从熊庭弼、孙承宗、袁崇焕的表现去看,我们可以知道杨镐统率明帝国那种十万左右的军队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那是一种多么英勇的、无知的行为!而帝国政府,给杨镐这样有限的、衰弱之极的军事资源,就逼着他去主动进攻努尔哈赤,那不是让杨镐率军集体自杀吗?最后失败了,却认为一切是杨镐无能、愚蠢造成的,这公平吗?
  杨镐只是一个官僚,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帅;做为一个统帅,首先得能与帝国政府讨价还价。
  如果杨镐是熊庭弼,他自然会说了:政府给我的兵太少了、兵的素质也太差了、至于后勤保障就更差劲了。我需要更多的军队,而且士兵必须是足额的、合格的;我需要更充足的后勤保障。否则?这仗我没法打!
  但处于杨镐当时的处境,哪能、哪敢说这种话呢?当然了,杨镐不这样说,也自有他的道理;因为熊庭弼的下场实在比他还糟糕。作为一个统帅,敢这样与帝国政府讨价还价,那实在是反天了!
  我们不否定杨镐在萨尔浒之战中的错误,但没有杨镐的错误呢?过分夸大杨镐个人的错误,永远是既得利益集团最喜欢听到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证明帝国的衰亡不是他们造成的。过分夸大杨镐的个人错误,永远是帝国政府最愿意听到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证明这场失败与他们无关!
  杨镐为什么四路出兵呢?
  许多人似乎总认为,杨镐就是一个傻子。因为,随便拉出一个人都懂得,四路分兵的结果,就是会让敌人逐个击破,集中一路就可以避免这种结果。杨镐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的也不懂得呢?
  其实呢?说这种话的人,肯定连最基本的军事常识也没有。  
  上面的地图是辽东地图。我把开原、清河、沈阳、宽奠都用红点标了出来。明帝国军队就是从这四个地点出发的。相关的行军路线,虽然只是随意标出来的,但是大致意思应该很清楚,那就是明军四路出兵直指努尔哈赤的老巢。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杨镐为什么不从一个地方率军出发呢?
  一切是显然的,无论你集中到哪里,其它相关地区,都会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因为当地军队都被调走了),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你把军队刚调走,努尔哈赤就被率军大规模的抄掠这些地方。这种后果谁去承担?
  辽东是一个广阔的地区,帝国必须得在辽东主要军事、经济地区配备一定的兵力。否则,敌人大举抄掠相关地区,岂非如同进了棉花地,随便采摘。更主要的是,如果敌人把相关地区抄掠遍了,就算明帝国的军事主力安然无恙,你说明帝国军队算不算失败?而且,这样折腾过几轮,敌人的物资自然不会匮乏(因为抢够了),而明帝国的后勤保障靠什么维持呢?
  [注1]:袁崇焕奏言:“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何所见而妄揣夷穴之虚乎?我纵倾伍捣之,无论悬军不能深入,纵深入奚损于逸待之夷?”(转于阎崇年《袁崇焕传》)
  会朝鲜及毛文龙同告急,朝命崇焕发兵援,崇焕以水师援文龙,又遣左辅、赵率教、硃梅等九将将精卒九千先后逼三岔河,为牵制之势,而朝鲜已为大清所服,诸将乃还。(《明史、袁崇焕传》)
  萨尔浒之战,明帝国调集的军队,有学都估计不过七八万,就是最高的估算,也不过十二万;而且这些军队还是从四面八方临时调集过来的军队;而明帝国给杨镐的军费,不过二百万两白银;而且还没有继续追加军费的意思。
  但是,在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时代,明帝国在辽西、关宁的常驻军队,就有十多万,而且战争一起,随时还可以调来援军。而相关军费,一年就是五百万两白银,而且没有期限,总而言之,战争不结束,相关军费一直供给。
  只要我们把这两组数字一比较,就会发现,萨尔浒之战时的明军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从相关的后勤供给,都实在不值一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30aed0102vqc9.html
分析的不错,必须点赞啊。
不能用后来的明军战斗力去套之前的明军,同样也不能用皇太极时代的清军战斗力去套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军。实力的对比始终是会变化的。
萨尔浒的时候,明军在备倭和援朝战争中遗留下来的精兵宿将还是有不少的。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本帖最后由 stephenzhao 于
09:10 编辑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以战止战、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的明军跟以战养兵、拥有地区优势的清军怎么耗得下去?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明朝早该改革了,如果早点向近代国家转变,任何游牧民族都将没有得势的机会。
英国为支撑对欧洲大陆、爱尔兰和海外殖民地的战争,可是在1694年成立了英格兰银行发行国债和证券,转嫁分配中央财政危机,这就是个变革,后来欧洲各国纷纷效仿。而大明在那几十年前的1644年就覆亡了。
没有那么多晋商汉奸走私生铁私盐,明朝剿灭后金也不会那么困难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没有那么多晋商汉奸走私生铁私盐,明朝剿灭后金也不会那么困难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乔家大院少主人不会放过你的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以战止战、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的明军跟以战养兵、拥有地区优势的清军怎么耗得下去?
明朝早该改革了,如 ...
如果明朝那个时期进入现代社会现在已经殖民全球了。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没有那么多晋商汉奸走私生铁私盐,明朝剿灭后金也不会那么困难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晋商就是后金的血管,输入盐铁粮食,为后金销赃,才换来清朝皇商的地位
龙腾移动网页版
杨镐不过是党争的牺牲品,借异族的刀杀政敌,有明一代的士大夫都这么干,土木堡更是借刀压皇权。从军事上讲,萨尔浒之战也不是不能赢,但在政治压力下,根本没有时间让这些军队作更充分的准备,所以败是不可更改的。萨尔浒之战留给后人的意义,或许就是教育我们,政争是军事失败的开始。
晋商就是后金的血管,输入盐铁粮食,为后金销赃,才换来清朝皇商的地位
就是就是,这种汉奸发国难财为人所不耻
明军能真正的投入战力,萨尔浒想败都难
可惜开战之前明军就已经各种内耗了
不晓得 曹操曹操
明军能真正的投入战力,萨尔浒想败都难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可惜开战之前明军就已经各种内耗了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你这说的很没意思。元朝还是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的蒙古军队。朱元璋有机会?说别的没用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你这说的很没意思。元朝还是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的蒙古军队。朱元璋有机会?说别的没用国恒以弱灭,而汉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没机会才怪,蒙古的精锐军一直在西伯利亚苦寒之地,战斗力就没下降过,你以为元朝是用烂到家的中原军和起义军打的么?要真是那样历史上就没北元了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明军能撵兔子一样的把元军打进草原,靠得不是什么元军内乱,而是火器打冷兵器的结果
这种规模的战争,打的都不是军队,而是体制和银子,归根到底还是银子
本帖最后由 宁静的云 于
16:17 编辑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没机会才怪,蒙古的精锐军一直在西伯利亚苦寒之地,战斗力就没下降过,你以为元朝是用烂到家的中原军和起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你可拉倒吧。元朝进入中原后自忽必烈铁穆耳开始迅速腐化。军饷层层克扣戍边士兵供给不足。军队忙于应役训练不足,军纪败坏新军成分不纯。元成宗铁穆耳死后内部夺权力争夺不断,地方多是拥兵自重不听从中央号令造成严重的内耗。自成宗以后蒙古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皇帝大臣生活奢靡蒙古铁骑已经不是铁木真时代的蒙古铁骑了。其次是蒙古人把宋朝时期的木制的火铳改成铁铸的回回炮的。先且不论当时的火器水平对于骑兵没有绝对的优势。你以为元朝的炮军是摆设?蒙古人只知道骑马?还有你以为当时的朱元璋是什么天兵天将灭了元朝?到了朱元璋时期由于红巾军等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元朝已经大为削弱了。朱元璋还反元主力红巾军主帅郭子兴的连襟呢(虽然是干的)。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你可拉倒吧。元朝进入中原后自忽必烈铁穆耳开始迅速腐化。军饷层层克扣戍边士兵供给不足。军队忙于应役 ...
回回炮不是铁炮,是投石车一样的攻城设备。木头的管状火器很早就有了,但用处不大。铁炮没蒙古人啥事,铸铁大炮需要的科技含量很高,最初用铜更稳当,铜炮和蒙古也没什么关系,当时蒙古连文字都刚发明没多久,没什么文明程度,更别说搞研究或改进设备了。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炮军只是以阿拉伯人为主的攻城部队,蒙古最强的军队是怯薛军,主打战法就是运用机动能力的骑兵战。蒙古军队机动能力强,完全可以绕开坚城对后方地区进行突袭,一些地形不适于骑兵发挥的城市,就要硬碰硬攻城了,只要守军意志坚定,后勤有保障,钓鱼城就可以守几十年。宋朝很多城都是投降的,并不是被硬打下来的,当时的所谓“炮”没这么神奇。直到大批汉奸投降蒙古之后,这军队才开始犀利起来,否则怎么在长江打水战
龙腾移动网页版
真扯淡,那时候的明军是有野战能力的!1950的志愿军能抗住美军,所以你就能得出1930年的红军能扛住美军?不是智商问题就是良心问题!
本帖最后由 宁静的云 于
18:49 编辑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回回炮不是铁炮,是投石车一样的攻城设备。木头的管状火器很早就有了,但用处不大。铁炮没蒙古人啥事,铸 ...
关于回回炮你说的不错。是我没搞明白。谢谢指正丰富了我的知识。但还有几点要说明.
1已经出土了元朝时期铜制与铁制的火炮。详细介绍请参考。《中国火药史》元代第四章金属管形火器的出现。西安通州内蒙古出土铜制手火统。还有张家口出土比较大的碗口火炮。这些都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历史博物院。
2关于元代军队火器在战争当中的应用与配置在《中国火药史》与《中国古代军事通史 元代篇》当中有介绍其中。内容篇幅太多没法一一打出来。只能这么说在与宋以及对农民起义的镇压方面元朝都用了专习火器部队。所以说元朝没有或不重视造不出来火器都是不正确的。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关于回回炮你说的不错。是我没搞明白。谢谢指正丰富了我的知识。但还有几点要说明.
1已经出土了元朝时 ...多谢,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原先一直以为元末明初的时候金属火器才开始列装使用
龙腾移动网页版
萨尔浒明军还不算虚弱,杜松的北防军,李如柏的李家军,刘綎的川军,很多都经历过实战,万历三大征。虽然可能无法一举歼灭全敌,但绝不至于大败。萨尔浒犯的最大错误是轻敌。三大征刚胜,整个明朝都过于骄傲,以为这次也会像以前剿灭一个叛军一样轻松,以为号称40万吓都把人吓死了,以为努尔哈赤会同以前那些一样守在原地等待明军进攻,绝没想到他会主动出击
龙腾移动网页版
记得以前看过的资料此战明军损失在五万,后金伤亡也在一两万。如果这个数据属实,在兵力分散且中了各种诡计的情况下能达到这个伤亡比,那明军战略战术得当跟后金绝不是没得打。另外后金军的战力是个越来越强的过程,萨尔浒时的后金军的战力跟松锦之战时是没得比的。后金军是越战越强,比如萨尔浒一战明军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枝,去了哪自然不必说。总而言之萨尔浒一战是一个转折点,使得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翻转。而萨尔浒一战绝不是没有或胜的机会,明朝是有机会通过此战击败相对还未羽翼丰满的后金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萨尔浒之战,如果大明获胜,还有人骂万历吗?【明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0,233贴子:
萨尔浒之战,如果大明获胜,还有人骂万历吗?
感觉神宗的武功不差吧
你的手_美丽着、MARS丶无状态、铁血龙泉校尉.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三大征全胜,民间经济也不错,內帑也很充裕
这锅你背也是背,不背也是背
就因为不上朝给陛下扣了个昏君的大帽子更严重还说是暴君
难得有高清图,收了
无论胜负骂万历都是一定的,除非后来的不是满清
没办法,通敌的晋商,卖国的士子,军事情报对面全知道,打毛线
这里说一下,三大征虽然都是大胜打出了明朝的国威,但也消耗了大量国力,给了满鞑子崛起的机会
楼主是不是玩坦克世界啊,坦吧见过楼主
赢了再说吧万历长期怠政和对辽东重建的轻视,明朝辽东实力虚弱才是萨尔浒惨败根本原因
不上朝还有理了
危机四伏,山雨欲来。
居然不杀东林,留着坑朕啊
管你什么君王,只要是明朝的皇帝都得抠帽子才能有利。实在没什么黑的了斗个蟋蟀也是罪,必须的蟋蟀天子抠上。我大清十二位任何污点都没有。有了也是皇汉造谣或者是民族分裂
当然不会,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问题是大败
用错统帅了吧…
老话说得好啊:事不过三
关键的问题是万历正好死了,之前没人重视野猪皮,之后如果万历能多活十年,那么调兵遣将,把女真推平也不难,对比征朝征征缅甸之战,初期都是吃亏的多,但是明朝家大业大,能不断地加码,日本播州缅甸就承受不住了。
请汉魂加明朝吧官微:日月汉魂 或微信公众号搜索:scgszds
要是打赢了,估计今天就没有满遗了
万历还是不够阴险毒辣,当初应该调遣女真迎战日本,借刀杀人使其两败俱伤。
朱翊鈞的腿疾 有苦不能言明
万历再不济也比好得多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1,033被浏览463,726分享邀请回答44425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972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从电影《绣春刀2》,看萨尔浒之战 - 简书
从电影《绣春刀2》,看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电影《绣春刀2》,开篇短短几分钟拍到了萨尔浒之战。我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主要为了看这短短的几分钟。这是历史教科书从来不提的事情。这是晚明的悲歌!万历四十七年,既公元1619年,三月,明军在辽东和后金进行了一次军事较量,兵员占优势的明军惨败。此后后金在白山黑水间迅速崛起壮大。萨尔浒之战是大明王朝灭亡的开始。万历帝在位,此战败北,所以后世史学家言“明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第二年,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不乐观的万历帝终于驾崩,结束了他47年的帝王生涯。萨尔浒之战对大明,对万历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话说当年朱麻子立国时吊打四方,威名远扬。麻子后人搞对外政策延续了麻子的风格。就是,大棒加大棒。以为暴力是蛮族唯一听得懂的语言。谁不听话,就在他的头上抡棒子,在他的面前秀肌肉。这次东北的女贞族不听话了。1616年,努尔哈赤公然起兵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并且主动出击攻打明朝在东北的势力范围。万历不是怂人,想当年万历三大征全部打赢了,1592年宁夏之战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1592年朝鲜之战击退日本丰成秀吉进攻,1099年播州之战战胜苗疆杨应龙叛乱。差不多过了二十年又见战事。万历帝果断用兵东北。想要一口气就把努尔哈赤揍翻,完成万历四大征。用大棒把后金打死于摇篮。很多人说此次战斗明军兵员素质不行,精锐部队忙着镇压农民起义,边军废弛,导致挨打。这样的观点就在鬼扯。民变是天启年间的事情,大规模农民起义则是崇祯年间的事情。萨尔浒之战是万历年间的事情。此次参与战斗的明军可以说很强的,有五成来自边防重镇,他们是长期和游牧民族厮杀的老兵。另外五成来自内地,其中有两千来自浙江的戚家军余脉,七千是各地土司兵,属于凶狠善战的少数民族联军。此外,还有女贞叶赫部和朝鲜都来助战。明军主将有两大狠货。山海关总兵杜松与胡骑大小百余战,无不克捷,打仗冲在第一线,两个黑臂膀抡起西瓜刀乱砍,人称“杜黑子”。努尔哈赤亲口叫他“杜疯子”。辽阳总兵刘綎,是万历年间武状元,一生平缅寇,平罗雄,平倭寇,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一把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镔铁大刀,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号称“晚明第一猛将”。由此可见,对后金的态度,明朝准备好了重拳出击一举歼灭。可是主帅杨镐是一介文官,时任兵部右侍兼辽东经略,就是国防部副部长兼东北军区总司令。说杨司令不懂军事嘛,他又几次三番上过战场,干过取敌方上将首级这种牛逼哄哄的事情,也干过瞒报败讯,谎报军功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说他懂军事嘛,给他统兵水平打个分数,只能打60分而已。他是战场上的菜鸟,官场上的老油条。杨镐这样的人物能全面主持辽东军事,和当时朝中的派系有关。杨司令和当朝主政的清流派关系极好。他也被认为是懂军事的书生,极受推崇。几百年来,杨镐被骂惨了。无非指责他分散了兵力,被各个击破。明军打仗传统是不分散兵力的,因为对手往往是游牧民族,分散兵力容易在大漠里迷路,遭到袭击会疲于应付。杨镐制定的策略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分散兵力各处出击,叫分兵合击。从理论上看很可行。马林指挥北路军从三岔儿堡进发,杜松指挥西路军走抚顺大路,李如柏指挥南路军从鸦虎关突袭,刘綎指挥东路军从宽甸口突袭。四条道是建州女贞商队到边境贸易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只有这四条大道通往后金的地盘。明军从这四路齐头并进,一则可以很快杀到后金的营帐前,欲速战速决,东北寒冷,且大明朝此时国库空虚,后勤难以保障,无法进行持久战。其中李如柏进攻的南路离赫图阿拉距离最短。二则四路大军堵死后金通往内地的道路,防备敌人战败后向大明边关逃窜,袭扰边境。四路兵马,两两会和,能步步为营则步步为营,能奇袭则奇袭。总之要把努尔哈赤压制在老巢进行轮番狂扁。目标就是直接冲着赫图阿拉而去,打下这里极具战略意义,后金没有战略纵深,且都城周边部落均是大明朝的爪牙,没有多少战略回旋之余地,只能逃向长白山老林,天寒地冻,不被官军灭也被老天爷灭。杨司令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想当年,他就跟着董一元董大元帅干过一回,在雪夜翻越墨山袭击蒙古炒花部的营帐,大获全胜。如今也下着雪,奇迹一定会重演的!杨司令的战略部署很像三国时期蜀国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设想诸葛亮大军出斜谷,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两军会合潼关,再问鼎中原。再加上内阁首辅方从哲不断催促进攻。方大人自从当了这个光杆首辅,没错,当时空缺严重,内阁就他一人。他当了这个光杆首辅不断遭受非议。他急需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来给自己增添光彩。明军就大张旗鼓杀向赫图阿拉,号称有四十万,这完全是吹牛逼,哪有这么多兵马,黄仁宇考证明军有十万人左右。对方努尔哈赤也在吹牛,说自己有十万人,实际上只有六万。西路杜松的军队最早出现在浑河,可是此地静悄悄,约定好在此会合的北路马林军却没有到达,当时马林这支部队还在路上呢。是进还是等?分兵合击的意思是先分后合,按照战略部署要在此地等北路军抵达后再行动。可是杜黑子这暴脾气上来怎么等得了,抡起两条黑胳膊耍起西瓜刀直接带着人马过河了,火急火燎地杀过去,把明军的炮兵部队留在了对岸。原本就是孤军,孤军又被一分为二。对岸还是静悄悄,迎接杜松的是大雾,雾里藏着努尔哈赤的精锐的骑兵部队。老努不是宋襄公,等雾散了再打,也不是日本武士自报姓名后再打,而是依靠大雾的掩护突然杀出,杀得杜松内裤都没了。对岸的明军炮兵被另一支敌方的侧翼部队给切菜一样给切了。首战猛将杜松战死,西路军全军覆没。努尔哈赤乐开了花,叫你分兵合击,我在自家地盘神出鬼没打游击。接着后金集中优势兵力毫不费劲吃了紧接着杀到的马林部。马林在少数亲兵的护卫下逃离战场。明军西北两路军事行动彻底失败。东方战场,后金500骑兵,在刘綎面前虚晃一下就逃走,不熟悉地形的刘綎部一路追杀一路扑空,后金成功牵制住了这路明军,其实此时努尔哈赤正在和杜松厮杀,后方空虚,假如刘綎加快速度行军能直捣赫图阿拉,再反过来把努尔哈赤给包饺子。可惜东路军被后金区区两个连的兵力就给迷惑住了在原地徘徊到处寻找敌人。坐镇大本营的杨司令得知有两路人马战败,完全没了主意,杨镐这个人,构想很好,可是敌人偏偏不按照他的构想来,当敌人的行动超出他的理解范围后他就懵逼了。而且竟然没有预备役部队去策应,完全不是一个司令员的做派。他发出两支另箭,让另外两路人马赶紧撤军。后金方面俘获了送给刘綎的令箭,就扮人假传军令,说杜松打到了赫图阿拉。刘綎一听就急了,呀呀呀呀呀呀!尼玛老子才是大明第一猛将,你滴快给老子指路,老子要先破城。打下赫图阿拉,老子就是英雄。以后北京城戏台上唱的不是关老爷,而是我刘老爷。于是刘綎部抛弃了辎重,轻装急着冒进,跟着这个奸细钻进了努尔哈赤设好的口袋。时值大风天气,史书记载,风雨吹进明军阵营,明军那些逆天的火器装备全部失灵,在加上垫后的朝鲜兵哗变,明军在离赫图阿拉六十公里处遭到了后金军队的毁灭性打击,明军士兵要么战死要么被朝鲜兵捆了邀功。猛人刘綎也阵亡。后面的李如柏部听到这么能打的杜松、刘綎都挂了,立马吓尿撤退…萨尔浒之战决定了明清两国未来国运。此战明军惨败,归纳原因,国力下降是最大的原因,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那么就说主要原因是明军的肉搏能力已经大幅下降,过于倚靠火器,靠城墙大炮战术明军还是很能打的,如果出去野战争锋就不行了。当主动出击遇到人强马壮,强弓硬弩的后金满族兵,带着大炮等重装备的明军不仅机动性大打折扣,而且在长于肉搏步战的满族兵面前,只能被各种猪突。还有,明军开战前连军饷都没发,以当时的情况国库也确实发不出来,赢了自然也没啥经济上的奖励,而后金军呢,一但赢了,就可以抢钱抢粮抢地盘抢女人。
谢谢关注!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日—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
5.10如箭 要说武力出众一对一单挑,还有刘铤;要说诗书礼易个人学历,那是马林;要是说家庭出身二代背景,那得说李如柏。这三点杜松说不上第一,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以下这一点上杜松第一毫无争议: 狂。 在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杜松的第一句话就是: “奴酋的项上人头俺杜松要了!” 奴...
王波简介:
1963年五月十五日生于吉林市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
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国家二级编剧
山东省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特聘兼职教授
吉林市”松花江文化讲坛“特聘客座研究员
曾任职多家杂志社...
快嘴媳妇爪子脸,薄嘴唇,一看就是天生的能说会道,嘴上功夫了得,能把活人说死了,也能把死人给你说活了。她经常赤脚穿一双男人穿剩下的塑料黑色凉鞋,跳着高跺着脚说话,肥厚的屁股颤抖着配合着伴奏着。丈夫经常骂她,你他妈过日子本事不大,...
十二星座的故事从这里开始,首先狮子!
大二的生活已经结束,我还在抓住暑假最后一点点的尾巴来回忆,总结我的这一年。 这一年,我很忙碌,从成为了学姐的第一天开始就在忙。刚刚结束了大一暑假心酸又辛酸的兼职工作,又开始忙着做微商、做推销。我尽量让自己忙起来,尽量去尝试各种新的东西,去探寻什么才是自己喜...
JavaScript是解释性语言,运行的时候动态解析执行 JavaScript加载编译的时候,是以 遵守document加载html节点树形加载的,先加载的 是会先运行,在 标签里面,JavaScript遇到编译错误的代码行的时候就会报错跳出这段 ,之前没有跳出 的时候加载...
近日被称为雷鬼公爵的“百音达”(中文名)受邀录制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王牌节目《风华国乐》,当天一身红色西服尽显中国风与节目完美融合,和章磊一起表演了一首代表作品《丝绸之路》。雷鬼公爵百音达来自于非洲喀麦隆,主要音乐风格雷鬼( reggae)、RAGGA、dancehall,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历皇帝看萨尔浒之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