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现在就没有人接每日王者荣耀首胜奖励强化单了吗

学法网,与法律人共成长!马上注册学法网,结交更多法友。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方志平,民法出题人是钱明星教授,钱明星比较忙,所以一直出题都是他的学生出题,他来拼题(就是从他们出好的题库里选几个,方志平是其中一个。(不用怀疑,我已经找内部的人求证过,确实是他),以前一直不涉及司考,但今年被华旭请出来,于是16年是他第一年从出题人变为民法老师。(但公正起见,今年就不会让他出题了、或者排除他的题)。近两年都是钱明星主要拼题,尤其物权法,但知识产权出题人是张耕教授(西政的)。 当然也有其他出题人,具体不一一介绍了,钱明星是主要的。(以上内容来自蒋四金老师微信公共账号:sikao411)
方志平的《民法宝典》还是很好的,就是厚了些
密码:h6v9
width:100%">
下了,有PDF么楼主?
width:100%">
学法网-手机版
楼主 你关于命题人的信息 方志平在多次公开课 讲座里都回应说 不准确了&&
width:100%">
学法网-手机版
不是传说 他就是命题人
width:100%">
本人想辞职去当律师。
司考的几点心得体会以下几点供参考:1
B说的太绝对了吧?????
14.齐某起诉宋某要求返还借款八万元,法
多机关共同行为,复议机关是共同的上一级机
新年第一天,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非全日制法律本科能报考麽?
各位复习进度,到哪个阶段了?
这几天松懈了,立贴为戒
27.关于民事诉讼的裁定,下列哪一选项是
Copyright &我在广州,因为工厂拖欠工资。被劳动部分查封了,封厂五个月了还没有拿到工资,难道就没有人管了吗?_百度宝宝知道金山通行证
手机安全令牌
使用便利完全免费
支持多手机平台
金山通行证登录
填写通行证账号与密码
手机号/会员名/邮箱
请先完成验证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无人货架能成为投资新风口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无人货架能成为投资新风口吗?》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无人货架能成为新风口吗?》 精选一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截至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其中不乏单笔融资金额过亿元的案例,最高融资额达3.3亿元,总额超过25亿元。无人货架在短时间内屡屡刷新融资金额,成为新零售风口下的一匹黑马。在北京商圈的写字楼里,无人货架成为白领热议的焦点。没吃早餐,扫一袋面包;中午犯困,买瓶绿茶;加班肚饿,来点儿零食。与在便利店和网上购买相比,无人货架把商品放到了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地方,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成本,尤为方便。国内爆红“以前在工作时间想出办公室买点东西也得偷偷摸摸的,怕被领导看见了说我开小差儿,怕被同事看见了说我工作太清闲。自从有了无人货架,这些都不怕了。”刘醒在北京中关村某互联网公司工作,据她观察,零食在他们公司有着不小的需求量。每到下班时,无人货架上总有些商品销售一空。在刘醒看来,无人货架的出现可以说是公司为员工谋的小福利。在她所在的公司,每隔一周,公司还会付款为员工买零食。无人货架通常会放在一家企业的办公室内部,当消费者选中某样商品后,扫码付款即可。无人货架并不是新出现的事物,有不少网友就吐槽说这是2.0版的无人售货机。事实上,与传统的无人售货机相比,现在的无人货架也的确是其升级版。不同之处在于,旧式的无人售货机是封闭式的,需要付款后才能拿到商品,无人货架则是开放的,消费者可以自由拿取。在精准销售上,无人货架更胜一筹。它会在后台记录消费者的购买商品数据及频率,可以为消费者精准推销商品。此外,无人售货机属于强制付款,而无人货架则大部分靠自觉。无人货架的便利性让其大受欢迎。而且它还贴着“”和“新零售”这两个时下最火的标签。因此,无人货架顺理成章地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很多创业者竞相进入无人货架领域,希望能率先占领这块市场。据业内人士称,无人货架其实是切入了零售行业的“真空地带”。随着电商的兴起,线上对线下卖场的冲击严重。一些大卖场因租金、物业、人工成本等原因裁员关店。但无人货架投入小,人力成本低,又能满足顾客及时性的需求,所以未来大有可为。海外遇冷无人货架在中国成为新一轮的风口明星,不到半年就吸引了资本的注意。然而,在海外,无人货架却不太受欢迎。据媒体报道,谷歌的两位前员工推出了创业项目:酒窖智能无人货架,并获投250资金。创始人麦克唐纳介绍,酒窖用到了技术,会通过该技术不断重估某一地区需求量最高的100件商品。例如,在一个女学生联谊会所,年轻女性可能会定期购买椒盐脆饼干、卸妆水等;在公寓大楼,居民可能会定期购买卫生纸、意大利面和糖果。麦克唐纳分析:各个社区通常都会有相对同的偏好,希望通过研究他们的购物行为,最终能够了解一座公寓大楼的人的需求跟另一座公寓大楼的人有什么不同。在商品提供上,可以针对相邻的两栋公寓进行定制化。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酒窖智能无人货架推出后并没有那么受欢迎,反而在各大媒体、社交网络上招来了一片骂声。从搜集到的信息来看,酒窖智能无人货架最主要引起反感的原因是冲撞了消费者从小对街边店就有感情的心理需求。在其他国家,无人货架似乎也不受欢迎。在日本留学的张金(化名)表示,日本目前很少设置无人货架,大部分都是无人售货机。“无人售货机就很方便,为什么还要用无人货架呢?二者的主要差别不就是是否能够摸得到产品吗?在我看来区别不大。”与张金的观点类似,定居澳大利亚的王玮也表示,在她工作的区域并没有看见无人货架,大都是无人售货机。“无人货架是开放式的,难道不怕有人拿了就走吗?无人售货机是封闭的,买东西是必须要付钱的。”争议不断无人货架正值风口,资本和争议携伴而行。有认为,无人货架解决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最后100米”的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且与网络购物相比,无人货架满足了“所见即所得”的需求。因此,无人货架无疑是新零售赛道上少有的千亿级别的大机会,一大批无人货架创业公司开始“攻城略地”。对此,金沙江创投江澜曾撰文指出:无人货架门槛不够高,市场上很快会进入很多个玩家,难防守。从货架投放来看,现在各家的做法差别不大,商品差异也不大,大家都在齐头并进向前冲的阶段。根据公开消息统计,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有超过10个无人货架项目累计获得数亿元融资,共有20多家或入局。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无人货架企业对外公布过能够核算销售利润的有效数据。”在零售业界,还有不少这样的声音。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要冷静看待无人货架,因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单靠自觉或道德就能把一个生意做下去的”。究其原因,则不得不提起无人货架的开放式售卖方式。无人货架只有一个小小的摄像头进行拍摄,付款全凭自觉。尽管它大多设置在办公室里,属于熟人社会,很多人碍于“面子”不得不付款,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人“拿了就走”。“目前来看,市面上还没有一家无人货架到了爆发的程度。”华创资本合伙人王道平认为,无人货架的壁垒不是很高,所以这个领域相对比较容易进入,同质化严重。“此外我还有两点担忧,一方面是随着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办公室无人货架落地的成本未来可能会提升。还有一方面就是无人货架的丢失率如何解决的问题。”“不要低估了人性的贪婪,不要高估了白领们的素质。”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无人货架能成为投资新风口吗?》 精选二原标题:无人货架困局:风口半年瞬移,数十亿资本逃亡作者:陈芳刚刚进入2018年,无人货架风口上的风停了,快得让许多人手足无措。“过去一年无人货架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月17日,得出这个结论的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辉决定退出无人货架市场,转型做封闭智能设备考拉盒子。在此前的1月12日,这个领域最早期的玩家之一领蛙,迫于融资形势严峻,选择出卖控制权,投靠便利蜂麾下。同样“卖身”的还有番茄便利和51零食,分别被果小美和猩便利收购。那些去年还紧缺的运营及拓展人才,不得不另谋出路。媒体给出的数据是,有些公司裁员比例甚至高达九成。这些找到“下家”的都是无人货架领域的中型玩家,此前的融资额均在千万级别。《》周刊在采访中获悉,中型玩家的退场只是开始,2018年上半年将有众多无人货架创业公司退出市场,能找到接盘的只有少数,更多的是离场。大多数获得融资的无人货架、无人货柜企业都是在2017年2月份之后才成立,大规模的融资从去年年中开始,无人货架才成为所谓的风口。但风口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来得快去得也快。与当年旷日持久的出行、团购烧钱大战相比,直播从2016年的创投热门话题到2017无人问津,只持续了一年多。进入2017年,由小型产品带来的风口大多风光不过一年,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莫不如此。对这类技术含量不高,由资本催生的风口,越来越多投资人采取快进快出的策略。而无人货架从起飞受追捧到黯然降落,只用了半年左右。“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市场已经完蛋了”1月18日,多牛资本创始人蒋海炳失眠了,凌晨两点还在发朋友圈。6天前发生的事依然让他愤怒。1月12日,他的得意之作无人货架公司领蛙居然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卖给便利蜂,让他情绪波动了好几天。作为领蛙的,蒋海炳认为自己对便利蜂和领蛙之间的交易有知情权,但事实上他却是通过媒体得知交易达成的消息的。当时他一下子懵了。在多次联系领蛙创始人兼CEO胡双勇无果后,三天后蒋海炳决定爆料,发文章痛斥领蛙被卖。领蛙是无人货架最早入场的玩家之一,此前共获得三轮融资。天使轮包括多牛资本、银杏谷资本、乐创会,金额为数百万。2017年4月完成志拙资本所投的第二轮数千万融资,4个月后,长岭资本投了第三轮,金额为数千万。领蛙方面拒绝就此回应《财经天下》周刊,仅表示蒋海炳所说不属实,且问题内部已经解决好。卖身便利蜂后,胡双勇曾通过中间人告诉蒋海炳:“除了你,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市场已经完蛋了,没有机会了,要尽快撤出。”与领蛙一样,七只考拉也是无人货架的早期玩家,融资额也同处千万梯队。去年4月获得了经纬创投的天使轮融资,金额为100万元。5个月后,执一资本领投、经纬创投跟投的A轮融资,金额上升到5000万元。网传七只考拉劳动合同终止证明1月17日,七只考拉被传裁员高达9成,无人货架项目停摆。随后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辉的内部信证实,公司正在缩减员工,无人货架项目也遭放弃。“根据市场的发展,公司在原来业务规划的节奏上正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未来重点通过智能设备考拉盒子进行布局,而不是开放式货架,并且后续只拓展100人以上的点位。因此,拓展团队的一些同事和部分的运营同事会离开我们。”文朝辉在邮件中写道。领蛙卖身以及七只考拉转型拉开无人货架洗牌大幕,凛冬来临。《财经天下》周刊获悉,当前中小无人货架公司正在纷纷求收购,一些钱已烧完却找不到接盘的只能倒闭。对于未来,一位业内人士看法悲观:“2018年上半年无人货架领域肯定会洗牌,过两天还会有无人货架公司经营不下去的新闻爆出。”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司江华表达的更为直接:随着一些玩家的退出,2018年年中无人货架的战争就会结束。无人零售去年的火爆多少让人有些意外。2016年年底,亚马逊推出了无人超市Amazon Go,后来因为技术原因项目暂时搁浅。直到今年1月22日,Amazon Go时隔一年终于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但一年前一闪而过的Amazon Go,却早已在大洋彼岸点燃了无人零售这把火。去年下半年众多资本涌入无人货架领域,几十家创业公司都拿到了融资,不到半年累计融资额已超30亿元。这与共享单车的局面颇为类似。无人货架风口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在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渐入瓶颈期,线上流量越来越贵、流通渠道被巨头垄断,资本和创业者都在寻找零售领域的新机会。一切为跑马圈地让路在蒋海炳看来,领蛙及其所创造办公室零食货架模式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急功近利。蒋海炳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领蛙的商业模型是他2014年设计的,主要做开放式办公室零食货架,2015年通过朋友介绍找来胡双勇负责具体运作,并担任,走精耕细作的路线发展,但是引入新投资方后,领蛙的动作慢慢变形。新投资方的入局虽然让领蛙规模上了一层楼,但之后的发展方向却与蒋海炳的期望背道而驰。“资本是逐利的,只希望快速跑马圈地,扩张点位,把估值做高再融资套现。去年10月问题已经开始显现,领蛙只有点位数在扩张,营业额却没有增长,货损还在增加,亏损越来越严重,我非常着急。”蒋海炳无奈地说。领蛙的无人货架。当时他提议,不应该盲目铺点位,而要为冬天来临做好准备,包括主动关停深圳与南京市场,力保上海和杭州,但是董事会最终决定还是继续扩张。蒋海炳表示,一个月前胡双勇曾找到他谈及融资形势严峻,其他两家建议出售,他没同意,认为原创者被抄袭者收购是一种耻辱,“账上还有千万元,可以撑半年”。不曾想在他没同意的前提下,领蛙就被便利蜂控股了。据蒋海炳了解,领蛙第二轮和第三轮融资均与投资方签署了回购协议,约定如果项目失败,创始团队需要回购。“这太不合理了,投资人没有任何风险,这不就是逼着领蛙卖身吗?”蒋海炳直言。除了对公司的未来失去信心,这也正是胡双勇选择快速撤出的重要原因,“否则有可能触发回购条款,年化30%的连本带息数千万的回购压力,我和团队不得不考虑。”实际上,和共享充电宝一样,这个新风口在去年下半年诞生时,就伴随着质疑:在当下的零售市场中,无人货架未来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业态?投资机构被分裂成正反两派。接下来的故事是,短短几个月内创业团队和资本就造成风口,几十家公司、几十亿资金入场。这样一个速成的风口上,其后的份额之战也打得格外激烈,以求速战速决。对此,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司江华曾表示,率先达到30万点位的无人货架,就能在行业中占据绝对优势。果小美创始人兼CEO阎利珉也指出,只有在一个城市铺满1万个点位,才有可能切换到下半场。在点位之争如火如荼的同时,所有人都曾清醒的认识到,无人货架是一个通过精细运营逐步实现盈利的市场,供应链的广度和稳定性决定着运营指质量,而运营指标的好坏则决定着未来的发展空间。“无人货架说到底是零售生意,是一个重运营、重供应链的事情,能不能做好取决于零售技巧、点位选择、运营效率,供应链很重要,决定成败。” 启明创投合伙人吴静说。但在跑马圈地时,精细运营可以为速度让路。在点位目标大跃进的同时,货损、运营等问题开始变得突出。蒋海炳透露,遭遇竞争对手破坏性打砸市场后,领蛙的货损从个位数上升到13%,两家头部玩家的货损甚至接近40%,“这是完全违背商业本质的”。货损严重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数量,降低对点位质量要求造成的,另外,竞争对手直接上手破坏也不罕见,还有一些是配送人员没有来得及培训带来的。“一些无人货架公司为了铺市场,选择临时拼凑兼职团队,他们为了拿活动佣金和开新户奖金,不管后期运营,把关不严,人数少的铺,宾馆等半开放场景铺,人群道德约束低的场所也铺,商品损耗比较大。”地推王负责人说。甚至有一些地推人员装样子去竞争对手货架上支付,扫光货架,造成极大货损。友盒创始人陈惠鲁曾发现,竞争对手为了抢市场,直接伪装成他们的员工将一个点位的货架从办公区域搬了出去。而低技术含量的商业模式,对于用户支付几乎没有控制能力。一位业内人士说,这几乎不是什么秘密, “用户拿走不付款一部分,很多无人货架的配送是外包,采用兼职人员送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送货人员不仅自己吃还偷拿,这是问题的关键。”去年5月叫停无人货架项目的用点心吧创始人易涛算了一笔帐,每个货架的月销售额为1000元,零食毛利41%,货架成本270元,一周补一次货的成本占30%,货损控制在5%的情况下,300个货架能实现盈亏平衡。但货损成为压垮项目的稻草,运营几个月后货损成本不断升高,个别点位甚至达到了50%。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余思敏表示,由于货损高、商品种类少、竞争激烈,导致无人货架盈利艰难,只能靠烧钱发展。因此,中小无人货架公司在难以融资的背景下只能退出或者转型,而头部企业却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其扩张。A轮死接下来的故事属于资本、巨头和头部项目。“现在无人货架领域的格局开始清晰,前面几家已经分出来了,排在后面的公司,很多不得不寻求转型或者找其他人合作。”吴静告诉《财经天下》周刊。1月16日,数据研究机构TalkingData发布的《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将行业划分为几大梯队,融资额高达13亿元的每日优鲜便利购排在第一梯队,具有领跑优势;果小美、猩便利、小e微店等融资额处于1亿元到10亿元之间的,为第二梯队;众多融资额在1亿元以下的构成第三梯队,行业头部化格局已经开始显现。《财经天下》周刊统计发现,美味生活、哈米科技、魔盒、小闪科技、果小7、友盒、阳光乐选、老虎快购等在内的十多家无人货架公司成立时间均不长,并且总融资额均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而现实情况是,他们想要继续从资本手里融资变得越来越难。在吴静看来,风口形成的早期,由于格局不明朗,融资机会很多,越往后头部和其他梯队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如果你的团队管理能力、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都跟不上,获得融资的难度极大。截至目前,大多数无人货架公司的融资均处于A轮,还没有进入B轮以及C轮。技术含量低、仅有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类似的小风口寿命越来越短,资本的态度也转变成快进快出。泰合资本创始合伙人郭如意观察到,的切换速度在明显加快,过去是以一年或者半年为周期,现在已经缩小到按季度涌现,并且热点的生命力越来越短。在寒风中,幸存者也开始重新衡量这个行业的未来。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判断,这个市场的规模只有几百亿元。而猩便利相关负责人认为,中国办公场所用户量是5000万,这是相当精准的白领用户,收入相对较高、消费能力强,因此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猩便利创始人司江华“投资每日优鲜便利购的时候我们测算过,按照白领的数量,按照渗透率计算,至少是一个千亿以上的市场,因为办公场景的零食消费是一个相对高频的市场。”吴静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在市场现有玩家的眼里,对无人货架有两种判断,一种认为是一个小而美的生意,也只有百亿的规模;另外一种认为市场规模有千亿元,空间够大。吴静从无人货架刚兴起时就开始关注,大大小小的公司都看过,但在每日优鲜便利购之前没有一家打动她。与独立业态相比,更多投资人认为无人货架应该成为一个大的商品流通渠道的延伸和补充。巨头和的世界在创业项目跑马圈地的同时,巨头们也把手伸了进来。2017年年底,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猎豹移动旗下推出的“豹便利”,刚刚上线就铺设了5000个点位;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一直对新零售不死心的顺丰的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也在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此外,诸如每日优鲜、饿了么、便利蜂、盒马鲜生、三全鲜食、良品铺子等独角兽们,也都基于既有的相关业务,将各自的触角先后伸向了无人货架。这让无人货架的入场资格迅速提升。便利蜂称投入上没有量化的指标,且做好了长期不盈利的准备。每日优鲜便利购则宣布,今年在无人货架上要砸10亿元。便利蜂投放的共享单车点位数方面,猩便利去年11月就宣布点位数突破3万个,京东到家Go、便利蜂、每日优鲜便利购均宣布优质点位数已达近万家。《财经天下》周刊获悉,当前良品铺子正在内测无人货架,项目名为“良品小时刻”,今年1月会在写字楼、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场景铺设,预计全年会铺设200台,具体的布局思路是以线下2000多家门店带仓,支撑周边的无人货架布局。提及为何布局无人货架领域,良品铺子副总裁赵刚表示,因为这是新零售和结合的重要应用场景,也是一个新方向,良品铺子希望通过布局,了解消费者在办公室里喜欢吃什么,这能帮助其洞察目标市场。而猎豹做豹便利是看中线下流量洼地。猎豹移动 CEO傅盛认为,后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了,线下的到来已成重要特征。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围绕用户需求不断扩充品类。在探索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内核而非边界,否则就会丧失机会。以苏宁、京东到家、饿了么、便利蜂、顺丰等为代表的巨头,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商品离消费者更近,满足消费者即时消费需求。不过,在内测的过程中,良品铺子已主动放弃开放式货架,选择封闭式智能货柜。赵刚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我们设备成本投入很多,一个差不多一万元。需要用支付宝扫码才能开门,只要拿东西关门就能自动结账。但这么做能避免办公室零食柜的损耗。”无独有偶,当前京东到家Go正在迭代的智能货柜采用的就是封闭式。巨头入场后,过去投放的普通货架会逐步被替代掉。每日优鲜便利购、便利蜂、猩便利均采用封闭加开放两种形式发展,果小美坦言后期会增加封闭式货柜。苏宁小店负责人鲍俊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目前苏宁小店biu开放式无人货架已经布局1000多个,智能货柜有100个,这两个一个货损高,一个没有;一个设备成本低,一个设备成本高,各有利弊。苏宁将无人货架放在封闭式的场景内,智能货柜放在社区、医院、地铁里等场所。巨头们的入场更加速了中小玩家的离场。“有一些同行的员工来我们这面试。”苏宁小店负责人鲍俊伟说,“不过我只留了两个。”来源:财经天下周刊(id:cjtxzk)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无人货架能成为投资新风口吗?》 精选三原标题: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风口之下的新零售生死战新型便利店报告壹流研究出品精华版约7000字,阅读全文约需18分钟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线下消费正持续回暖。相比超市、百货业态的销售额在过去三年出现的明显增速下滑,便利店行业销售增速在过去七年持续保持在9%的水平以上。经济的持续增长、年轻消费人群的崛起、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和零售业企业的介入,成为便利店过去几年稳定增长的驱动因素。随着生活节奏的提升,工作压力的增大,消费者对生活的即时便利的需求不断提升。在互联网将尽的时代,线下零售商们都开展了积极策略:全家计划到2024年达到1万家店;罗森计划从目前的约千店规模,到2020年达到3000家,到2025年达到1万家店;7-11则希望每一到两年在一个新城市进行布局,在主要城市每年新开30-40家门店。目前零售行业在线上已是一片红海,而线下零售变革的临界点也已经来临,在传统零售商跑马圈地的同时,能和消费者有更多互动或更贴近消费者的新型便利店也逐渐出现。流量的获取已成为当前各商业模式博弈的关键因素之一,而80后、90后消费的占比增长,则是改变市场格局的重要催化剂。在都市化和人口结构变化大潮下,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力消费人群,与上一代消费者不同,新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便捷、个性、高品质的购物体验。此前,便利店是传统零售最前端,是距离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站点,但通过APP打通线上线下的新型便利店的出现将这一服务点提前到了消费者身边的最后十米,更接近消费者也更碎片化。满足了消费者在以办公室为消费场景下的近距离无计划、即时性的消费需求,可以获得来自线下的稳固流量。在本文中,壹流研究将针对新型便利店业态现状、明星企业、存在问题等方面,剖析大消费风口下的新零售最佳模式。二、行业现状【此处省略新型便利店行业现状分析,仅完整版可见】三、明星玩家1、便利蜂1)创立过程A. 时间:2016年11月B. 规模:根据便利蜂APP数据,目前,便利蜂在北京拥有41家门店,提供用户APP自助结账、预定自提、配送到家等服务。商品除便利店日常配备的休闲食品、日用百货外,还提供大量的鲜食。购物过程既包括市场潜力巨大的便利店模式,又包括移动端的自助购物模式。2)融资情况:A轮,3亿美元,投资方为斑马资本3)核心团队:便利蜂由庄辰超、王紫共同创办。庄辰超系前去哪儿创始人兼CEO。王紫曾为7-11北京大区经理,并曾创办邻家便利店。4)业务模式:A. 特点:a、门店:便利蜂大部分门店都开在了商铺,并且以高于市场2至3倍的租金变相抬高了整体租赁价格。从店铺面积上来看,相对于100平米左右的传统便利店更大,并且在陈设上把“”演绎到了极致,以宽敞利落的门店陈设区分于传统的拥挤便利店,对顾客来说购物体验无疑是可以提升的,但是在零售从业者眼里,这是被白白浪费的银子。b、代工厂:便利蜂大手笔买断北京7-Eleven的鲜食合作工厂呀咪呀咪,门店售卖的大部分面包都是直接从代工厂定制的,只有少数来自曼可顿这些品牌。便利蜂代加工的面包,保质期普遍在4天到7天之间,抛去上架和下架的时间,能够陈列销售的时间十分有限。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差异化商品的购物体验有助于提高品牌忠诚度,但同时也意味着高额的供应链成本。此外,品牌面包往往是便利店的退货率最高的商品,但是代加工的商品,是没有办法退给工厂,所以损耗成本很高。c、人员:据公开报道,便利蜂仍处在中,从一线BD、BD经理到城市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原去哪网,此外,还有部分员工来自成熟便利店的高薪挖角。d、共享单车:便利蜂还推出了自己的便利蜂单车,不过便利蜂单车只能在便利蜂APP内扫码使用,目前还处于烧钱阶段,从体量上来说也与共享单车第一梯队相距甚远,更像是对便利蜂用户的关怀服务。e、无人货架:今年9月,有消息称便利蜂将正式入局无人货架,且该项目将独立运作。从流量入口角度来看,无人货架的发展势必会对便利店的流量产生一定影响,因为无人货架与便利店的主要受众一致,但无人货架离消费者更近,相同产品、价格差异不大情况下,更近意味着更容易被选择。对于便利店而言,与其等待被收割流量,不如主动出击、自己去做便利店周边3公里以内的办公室无人货架。从目前流露的资料来看,便利蜂的办公室货架有三种,除了包括普通货架常见的零食简易货架、冷藏柜/冰箱等,还有新增的热柜。从货架的配置能看得出,鲜食、热食、便当、饮料等都将是便利蜂无人货架选品的重点,这些也正是便利蜂主体模式便利店的强项。有传闻声称便利蜂发展并不顺利,此次进军无人货架,或许正是破局的方式之一。B. 优势从形式上来说,便利店和无人货架可以互为补充。便利店可以充当仓店一体的角色,从而节约掉专门的仓储和物流成本,也无需专门的补货团队,店员在便利店非高峰期可以进行补货。无人货架则由于其掌握了消费者“最后十米”的贴近性,因而品牌强化和导流作用不可小觑。此外,多种形式的无人货架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拉开技术差距,在市场厮杀中掌握占据更大的主动性。而且,无人货架也能贡献一些成交量、作为便利店高峰时期分流工具(如接受早餐/午餐预定,提前送到货架热柜)、以及提供新品展示机会等。C. 劣势无论是便利店领域、共享单车领域,还是无人货架领域都已有明星企业出现,市场已经进入生死搏杀的红海阶段。而随着资本的大举入局,便利蜂的资金优势不再明显,作为新生力量在巨头手中“抢食”,相比更早的入局者将更为艰难。在便利店运营上,便利蜂不设收款终端,自助收款,需要在便利蜂APP上使用扫一扫功能,完成后还需要到收银台排队让店员核对商品和付款信息。同时,便利店的鲜食商品也不是24小时提供。从便利蜂APP使用体验来说,即使选择绑定微信账号也无法直接登录,除了多点两下之外和用手机账号登录没有任何区别。并且, APP自助结账功能必须连接店内WiFi或扫描店内二维码才能使用。APP承载着便利蜂连接线上线下,向产业上游延展的愿景。不过从整体来看,相比于接入第三方送餐平台的便利店,便利蜂并没有通过APP形成足够有竞争力的差异化,即将发力的无人货架或许是便利蜂的破局之道,补贴停掉后如何吸引顾客继续停留在APP,则是便利蜂之后需要思考的问题。D. 出路a、利用团队背景,发挥差异性竞争公开数据显示,随着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服务性消费明显上涨,包括文化娱乐、教育、医疗、旅游、生活服务等服务和体验式消费。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作为曾经去哪网的创始人兼CEO,与旅游出行网站去哪网的关系密不可分。从经营业务上来看,便利蜂可以跨界与去哪网合作,在店内及APP内设置特价机票、特价旅游线路即时推荐位,符合便利蜂主要受众群体“说走就走的旅行”诉求,也能在日渐同质化的便利店竞争中差异性出位。b、深耕咖啡领域,直击消费者刚需目前,便利店出售现磨咖啡几乎已经成为了连锁便利店的标配。而便利店选择做精简版咖啡厅的理由,跟自身的消费人群有很大关系。通常来说,便利店的主力消费者为对价格不太敏感的学生及白领,提供的现磨咖啡消费者多为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上班族,大多数时间买咖啡是基于工作压力的刚需。消费者对于便利店咖啡的印象,往往是便宜、高效、方便,对咖啡本身口感期望值较为宽容。同时,星巴克、Costa等提供花式咖啡的传统咖啡店依旧是咖啡行业的主流业态。从操作难度来看,摩卡、拿铁、卡布奇诺等花式咖啡往往是以意式浓缩咖啡为基底,进行简单的调味而制作的。在便利店普遍搭售咖啡的前提下,便利蜂可以对门店店员进行简单的咖啡师培训,使之能够胜任简单的花式咖啡制作,从而在便利店咖啡领域提供差异化商品。c、学习国外经验,建立新的便民服务线将便利店打造成服务项目更丰富的综合设施,是在便利店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的新出路。便利店的领军品牌“全家”在进入卡拉OK、洗衣房业务后,近日又宣布将推出24小时健身房业务。从商业模式来看,便利店的24小时营业模式无疑可以让其附加业态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此外,使用卡拉OK、等待洗衣、甚至健身间隙都可以为便利店带来更多客流。便利店提供的健康食品、食品饮料补给、毛巾、洗浴用品等也可以吸引健身消费者,而且在这样的氛围下,健康与美容相关的商品也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兴趣。便利蜂门店选址往往在写字楼附近的黄金商圈,而且门店布局上往往处于“浪费坪效”的状态,结合全家的融合模式,便利蜂可以提供一些占地面积小、且翻台率高的商业模式,如肩颈按摩沙龙、欢唱卡拉OK、迷你影吧,甚至可以入驻知名面包房,提供足够差异的服务。d、开发网红商品,发展跨行业融合业务在便利店业态最为发达的日本,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集团7-11不仅提供日常休闲食品、日用百货等标准化商品,而且善于与不同商业模式跨界合作,并推出网红商品。举例来说,“7 lifestyle BOTANICAL FORCE”是7-11与FANCL共同合作的护肤品牌,其中“美容卸妆精油”人气最旺,在各大导购网站也是备受好评的清洁产品。此外,7-11与KOSE高丝共同开发的人气品牌“雪肌粹”,全日本只能在 7-11 买到,不仅在日本本土大受好评,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评价,已成为代购的必买品牌。相比之下,便利蜂的受众多为学生和白领,由于中国消费者购买化妆护肤品的渠道往往不是便利店的消费习惯,可以与开价国货品牌开发限量版包装来“养市场”。这类品牌往往单价不高,功能性和品质会让消费者产生“物超所值”的欣悦感。同时,限量版包装也容易击中消费者“颜值至上”痛点,便于培养网红商品。2、猩便利1)创立过程A. 时间:2017年6月B. 规模:根据公开数据,目前猩便利无人货架布点规模已经超过1万架,规模堪称第一。此外,猩便利已在上海开设2家APP打通门店。2)融资情况:A、天使轮:1亿元,投资方为光速中国B、A轮:3.8亿元,投资方为红杉中国3)核心团队:创始人兼CEO吕广渝、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司江华、联合创始人兼COO晓村、联合创始人兼CTO蒋一新、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辉4)业务模式:【此处省略猩便利商业模式剖析,仅完整版可见】3、果小美1)创立过程A. 时间:2017年6月B. 规模: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果小美已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11个一二线城市开启了无人货架业务。2)融资情况:A、天使轮:数百万元,投资方为IDG资本、峰瑞资本、雕爷牛腩创始人孟醒、热电场创始人兼CEO罗西B、Pre-A轮:数千万元,投资方为IDG资本C、A轮:,投资方为蓝驰创投、IDG资本、峰瑞资本D、B轮:7000万美元,投资方未公开E、C轮:5000万美元,投资方为祥峰投资、IDG资本、德商资本、、蓝驰创投此外,有消息称,果小美未对外公开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掌管的湖畔山南。3)核心团队:创始人阎利珉曾是阿里聚划算创始人,公司骨干成员中囊括了阿里、美团、京东、平安、沃尔玛等资深业内人士。4)业务模式:【此处省略果小美商业模式剖析,仅完整版可见】四、存在问题【此处省略新型便利店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仅完整版可见】五、研究结论1、行业趋势1)贴近消费者业态将长足发展在“懒人经济”火热的当下,适合新消费主力的,方便、快捷、高品质的零售业态才能够得到发展。无论是离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新型便利店,还是离消费者“最后十米”的无人货架都是迎合着懒人经济发展的。这些新型便利店整体上还是一个零售本质的生意,未来无人货架的不会局限在办公室领域。无人货架只是引线,点燃线下场景革命的新一轮红利。场景革命不会局限于办公室,还可以延伸到更多场景,到更多碎片化的情境中,甚至延伸到消费者家中。2)生鲜化将成为行业壁垒鲜食商品具有高客单价、高毛利、高频刚需和粘性强等特点,无论是从带动人气,销售共享,包括带动周边商品销售来说,鲜食都是零售便利业态的重头戏,也是无人货架是入局者试图构建起的第一个行业壁垒。包括便当在内的鲜食是60%-70%消费者走进便利店的原因。它是便利店的“强目的性”产品。而在无人货架领域,生鲜化的发展趋势几乎是人人认同的。生鲜化的运营难度会高于目前商品的难度,考验的是企业的供应链能力。在无人货架领域,供应链包括前端采购选品的能力、仓库存储能力以及配送能力。其中,仓储和配送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企业能否做生鲜。3)市场进入拼规模和资本阶段新玩家的介入让零售行业有了更高关注,同时让贴近消费者的新型便利店更加互联网化,更加重视服务个人的即时需求,把服务物化为商品。在线下单、送货上门或直接入驻办公室也逐渐发展成为新型便利店的服务项目。办公室零售赛道有亿级的规模,无人货架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很好的场景,吸引了资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开始介入新零售行业,其中不仅有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希望通过涉足新零售来推进全渠道的布局,也有便利蜂这样互联网和零售领域的跨界“联姻”,还有猩便利、果小美这样的新生业态。资本的涌入将加速推进传统模式的技术革新。以供应商为例,过去更多为大卖场供货,产品设计也是为超市消费群体所定制。现在供应商也开始生产适合新型便利店的商品设备,在包装、货架、冷藏冷冻柜上开始更多考虑小型业态的需求。在资本的推动下,在新零售未来竞争领域,很快会发生并购和收购,没有供应链和底层技术的小玩家很快会退场,拥有自有物流和供应链将成为竞争的关键。缺乏自有物流和供应链的业态,将被第一梯队抛弃,只能作为追风者,跟随在真正具有话语权的玩家身后。4)品牌地区化将是未来趋势无人货架等新型便利店行业,虽然有很多创业企业进入,但本质都是一门零售的生意。零售的生意就意味着有很强的地域性,很难一家独大。从便利店的经验来看,便利店的地域性发展差异十分明显,除了美宜佳、全家、7-Eleven 和罗森等少数几家进行了多地区布局,其他便利店企业主要以所在的省、市为中心进行发展和延伸,经营区域相对局限。而无人货架等新零售作为便利店业务的延伸,根据品牌推进路线的差别,在不同城市也存在品牌分布不均的现象。区域品牌的扩张、新进资本的助力,使得新型便利店业态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同时,发展空间在进一步被释放的同时,竞争压力也在进一步增大。2、值得看好业态1)强调自有品牌业态是未来必然方向众所周知,在零售业态中,如果全部只卖标准化的产品,很难保持高毛利。事实上,品牌化是国际领先的零售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自有品牌使得零售企业能够通过高品质、差异化的商品向消费者传递独特的品质和价值理念,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在全球便利店业态中,自营品牌的占比早已大幅提高。无论是自营品牌的面包,还是自营品牌的盒饭,又或者是自营品牌的咖啡,通过自营品牌,便利店摆脱了单一的渠道分发平台,还兼具了商品严选以及品牌打造的功能,能大大增加商品的差异性,提升品牌差异度,增加消费者粘性。这种商品的独占性,将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2)融合其他消费模式业态电子商务企业布局线下,网络零售增速逐年放缓已成事实。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正成为影响零售业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未来新零售领域,比拼的是三个阶段的竞争力,首先是要比谁布点更快更多,其次是运营能力,新零售要考虑切中用户场景、需求,前置商品到用户身边。第三是供应链,通过数据跟踪用户需求的变化。不管是线下货架还是线上APP,都可以是广告和其他信息的载体,甚至可以从广告再延伸出流量,包括有活动时可以互相导流等。如果要在现有零售业态基础上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答案是:不只有零售,还有能带动销售的其他业态。尽可能覆盖消费者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而不只是到便利店活着货架买盒创口贴或是买瓶水那么简单。纵观现在中国便利店市场,10万家便利店、1300亿的市场规模、每万人1-2家的密度,还远远无法与日本欧美的成熟市场相比。功能更全,服务更完善的新型便利店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这些新型便利店业态是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和等技术支持下的创新方式,在消费者角度,通过更加精准的SKU组合、更加快捷商品获取,高效的支付方式创造新的价值,这个业态好不好,最终由消费者决定就目前来说,融合互联网技术和的无人零售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也提供了一种新奇的消费体验,但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目前激战正酣的新型便利店圈子还会越来越小,到中后期能存活的企业可能只有几家,最终会以什么形式留下,还有待观望。—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无人货架能成为投资新风口吗?》 精选四原标题:每日优鲜地推大将到位+巨头重金加持 ,无人货架的结局会不会是2+N?“风口中的风口”无人货架新年初热闹不减。1月3日,每日优鲜便利购继在上周宣布2亿美元A+B轮融资“震惊”整个创投圈后,又发布重磅消息称,前美团外卖大连锁部总经理刘澍,于近日加盟每日优鲜便利购,担任每日优鲜便利购合伙人兼CMO,负责每日优鲜便利购的整体市场工作。作为每日优鲜的孵化项目,便利购在供应链、资金支持上都具备了充足的优势,此时携刘澍入局意图十分明显:加强无人货架最重要的地推能力。按照CEO李漾的说法,“我不需要重构供应链,我可以撒开腿,疯狂的去做拓展。”在已有的1.8万优质点位的基础上,便利购50万优质点位的目标无疑需要一只销售铁军来实现。这只铁军的建立,需要的是刘澍丰富而厚重的地推管理和实战经验。据了解,2011年加入美团的刘澍7年时间轮岗8次,经历过多种不同的业务,是美团最早的大区负责人之一,为美团后期各业务线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也是原美团直销铁军的核心人物,具有非常丰富的大规模销售团队管理经验和实战经验。年,正是“百团大战”打完、“团购三强争霸”激战正酣之时,攻城略地同样风风火火,彼时的刘澍恰恰在京津大区这个美团最重要的战场的负责人职位上,仅用五个月时间让美团原本落后的市场份额超过竞对。后来在外卖跑马圈地的关键时段,刘澍担任美团外卖大连锁部总经理,其带领的餐饮KA团队迅速锁定了美团在白领外卖市场的领导地位。刘澍最重要的几段经历与今天的无人货架竞争十分相似:在以地推、占点为主旋律的竞争格局下,谁能在风口期拔下占绝对优势的山头,谁就能抢占主导权,迅速形成奠定行业格局。无人货架的竞争玩法依靠经验丰富的高效领导和强执行力的线下推广大军一个一个点占据,由点成线成面。也因此,在与无人货架相似情境下的团购、外卖烽火硝烟中走出的刘澍,加入便利购的意义不言而喻。至此,便利购在人(团队)、钱(资本)、物(供应链)三方面构建起了没有短板的竞争组合,参与到滚滚的、短时间就将决出胜负、决定生死的行业残酷竞争当中。开场哨吹响后,无人货架进入正式赛道新零售—无人零售—无人货架……从逻辑上说,无人货架已经是一个非常细分的零售业态,但从时间上说,无人货架却早在2015年就开始发端,比经常口出惊人之语的马云抛出新零售的概念要早很多。起初的两年,在行业内的玩家零零散散并不多的时候,某无人货架的品牌创始人就断言“在一个时间段之后,很多人都会关注到这种商业模式。”也不知道是沾了无人零售的光还是大家忽然注意到它的价值能量,这个创始人对一个时间段的估计显然过于保守,疯狂的资本、巨头、创业者让无人货架的“春天”急速到来。据凤凰科技统计,2017下半年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就有50余玩家入场,涌入资本超过40亿。毫无疑问,尽管2017下半年在创投圈持续走红的无人零售质疑不断,但精明的资本们仍蜂拥而上绝不是凑热闹那么简单,无人货架这门生意肯定有它的做头。这股热潮远没有降温的意思。在布局上,12月19日,阿里联合美的推出“小卖柜”,同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猎豹移动也确认已在11月运营无人零售品牌“豹便利”,并已先期铺设5000个点位。在融资上,早先猩便利、果小美先后获得的5亿元左右的融资额震惊了创投圈,而这个记录很快被每日优鲜便利购的2亿美元融资额远远甩在身后。在品类上,9月创立的“蚂蚁鲜生”尚能够号称国内首家办公室鲜食柜运营服务商,其主打“鲜食”的特色随后很快被跟进,无人货架在长质保零食、短保鲜鲜食甚至非食品领域都已经全面渗透。新零售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成为关键词,而在新零售反复强调的线下形态中,距离用户最近、最后100米等标签都让无人货架对巨头亦或是创业者来说都魅力十足,也造成了类似百团大战、、共享经济一样的风口浪潮。在当下开场哨吹响后,无人货架毫无疑问已经进入竞争的正式赛道,这个赛道和上述风口一样也是个“短跑赛道”,不用多久我们就能知道结局。所不同的是,零售是非常古老的行业,有充足的“群众基础”,利益测算也十分透明,在概念上并不容易产生肆意鼓吹的泡沫,由硬实力所决定的单纯竞争方式也能让人更早看到谁是领跑者。无人货架就是“掰手腕”,三大硬实力决定胜负在跑马圈地这个阶段,无人货架领域并没有太多道理可讲,“掰手腕决胜负”,全凭硬实力,谁的肌肉粗、手劲大,谁就能胜出。具体来说,这种硬实力也非常直接,无非由人、财、物三方面构成。1、人:在这个阶段,人才PK的首要是销售团队美团与竞争对手争抢商户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在这个即便是大佬做后台,创业者也面临随时死亡的残酷竞争年代,尤其在布点阶段,销售团队必须具备强执行力和狼性特征,就好比一场战争的先锋军,旗开不能得胜,后续的战争就很难打。毫无疑问,目前由大佬扶持的几个无人货架创业项目,销售团队用铁军来形容并不过分,尤其是美团系人物,其历经烽火洗礼的特质与无人货架的地推节奏天然相符。例如,正如文章开头所讲,在地推人员到达500人后,每日优鲜便利购又引入了美团刘澍来构建自己的销售铁军,在当前10个城市覆盖的基础上,1月要进入30个城市,这样的蓝图没有强力人才支持是无法保障的。当然,销售团队为首要并不代表其他团队不重要,谋定后动永远没有错,比如每日优鲜便利购在“舍命狂奔”的同时,市场、商品、物流管理、设备管理、客户体验中心也在进行同步搭建,协同升级,毕竟,打下来的江山还得有能力好好经营。2、财:估值支撑的逻辑决定无人货架是高门槛的生意先来算一笔账。如果是街边的便利店,目前国内较好的便利店单日销售额在6000元-10000元,一个大卖场单日营收额在60万-120万,而一个货架日销售额普遍在50-100元,约100个货架等于1个便利店,10000个货架等于1个大卖场。乘上365,粗略估计,要达到年10亿规模,无人货架的布点量在3万以上,更进一步到百亿,布点量更是需要30万以上。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支撑它实现的唯有雄厚的资本,说无人货架门槛低的肯定只看到了表象。在无人货架经典的融资事件中,各方你争我抢一轮比一轮要更“高潮”,风头出尽的果小美继8月天使轮+Pre-A轮3000万元、9月A轮1000万美元融资后,11月左右又披露7000万美元的融资,而猩便利9月1亿元、11月3.8亿元也总计达到了5亿元。而便利购上星期的2亿美元(超13亿人民币)远远刷新了这个记录,加之母公司提供的3亿元“专款专用”资金,便利购占据了此前无人货架行业总体投资额一半的规模,在“财”的支持上获得了绝对领先,其未来快速扩张50万个点位看来是有充分底气的。3、物:无人货架的无名英雄—供应链成为“生穴”如果说拓展点位数是决定无人货架创业项目生死的“死穴”,那么供应链能力就是它们的“生穴”,它决定了企业能否活得更好、更稳定,品牌能否做得更长久。拓展是打江山,供应链就是守江山。随着围绕“增量”的拓展大战的深入,无人货架的存量上的战争也显现出来。“无人”是从商家角度出发的价值,消费者并不关心是否有人,他们需要的价值是更准确的品类覆盖,更快速的补货速度,这都考验着供应链能力,也进一步证明无人货架不是简简单单在企业内放置几组货架、冷柜那么简单,它有着极高的门槛。但是,供应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一套好的供应链体系既非一朝一夕能够建设好,也非随随便便就可以有效运营,它需要的是不断的积累和经验,即便是大佬加持,没有底子要凭空起来也十分困难,更别说讲故事拉来融资就开始干的创业者了,几乎都没有成熟完整供应链。这给了原本在零售供应链方面就具备优势的企业更大的优势,像每日优鲜这样深耕生鲜电商多年,顺势切入无人货架领域的产业玩家,其有着更成熟的生鲜供应链、更完备的前置仓网络以及现成的电商平台用来让货架导流,优势凸显。比如,每日优鲜便利购在其现有的供应链和运营能力支撑下,已经率先开启了品类竞争的大幕,由常温零食开放式货架、存放生鲜水果短保乳品的冷藏柜和存放冰激凌等产品的冷冻柜、存放餐食、热饮的热储柜组成的货柜组合,SKU数量近百个,改变了无人货架SKU量少的固有印象,而其竞争对手,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品类计划。这其中,前置仓的作用功不可没。每日优鲜在20来个城市每个区域2-3公里周边都有前置冷库,保证用户在任何地方下单,产品都能一个小时内送达,在一些地方甚至有30分钟服务。这种短距离、高效率的送达服务,让每日优鲜真正占领了家庭消费场景,而便利购则是每日优鲜供应链向前端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复用每日优鲜的前置供应链,便利购商品可以实现一日一补甚至一日两补,运营效率远超其他行业玩家,在便利购强调点位质量优势(即布点在100人以上的公司,而不是普遍的30人左右的公司)时,这样的供应链又能保证高频、精装的需求覆盖,对提高单点营业额价值明显,做大规模有了多一层的保障。不是共享单车,但排他性决定2+N成为必然很多人会把无人货架的热潮同共享单车对比,这其实是不公允的。共享单车本质上属于“非排他市场”,每个用户的手机可以装很多APP,只要他觉得方便即可。而无人货架是典型的“排他性市场”,一家企业只会有一个无人货架,A进去了B就没机会或者必须花大价钱重新挤出A。所以,无人货架创业的窗口期更短,竞争更残酷,胜负立马可见,不会有长期拉锯。但是,二者的结局又一定会十分相似,共享单车基于马太效应形成了2+N的格局(N的值还在不断缩小),无人货架的拼杀在“排他性”属性下剩余机会越来越小,最终也可能是2+N的结局,这个N的数字可能比共享单车的大,但体量与领跑者的距离将差得更多。问题的关键是,谁会是领跑的那两个?是阿里系、美团系、腾讯系还是更多的创业者?这里不敢妄言,但从一系列的客观分析中,每日优鲜便利购在人、财、物三方面都具备了领先的优势,数字和事实不会鼓吹和撒谎,便利购很可能将是领跑者的一员。好在这是一场短跑,一切的结果,在2018上半年或者更早的时间前就会见分晓。来源|品途商业评论《无人货架能成为投资新风口吗?》 精选五原标题:无人货架半年爆红记:疯狂入局者与快进的风口编者按:本文系凤凰网科技《风眼》栏目出品,记者:管艺雯,编辑:贺树龙。36氪经授权融资。荣光最近被团队频繁问及:“某个巨头又入场了,我们要不要做点什么?”小e微店从2016年下半年就开始转型无人货架,创始人荣光曾经判断,“在一个时间段之后,很多人都会关注到这种商业模式。”但他可能没有预料到的是,无人货架的战局,会来得如此迅速和猛烈,整个行业像是按下了快进键。据《风眼》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超过50个玩家入场,三个月内已经涌入的资金至少超过20亿元人民币。无人货架究竟有多疯狂?可以类比的是,共享单车的鼎盛时期,半年时间里融资近30亿元;上半年的共享充电宝热潮,在3个月内获得16笔融资,融资金额近12亿元。某公司陈列着三个不同品牌的无人货架身为无人货架行业的元老,荣光似乎并不焦虑:“我跟他们说,现在只需要聚焦做好一件事情,就是快速占领优质网点,提升运营效率。其他的事,明年下半年再去做。”他计划明年上半年铺满2.5万个优质点位,实现一个亿的月交易流水。然而,巨头正扬鞭策马赶来。12月19日,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看似和无人货架八竿子打不着的猎豹移动,也在这一天确认布局无人货架,旗下“豹便利”从11月初开始运营,已铺设5000个点位;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顺丰的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也在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此外,诸如每日优鲜、饿了么、便利蜂、盒马鲜生、三全鲜食等独角兽们,也都基于既有的相关业务,将各自的触角先后伸向了无人货架。互联网里的人们似乎总在寻求一个可以趋之若鹜的风口,从千团大战到O2O浪潮,再到如疯如魔的共享经济,然后是当下的新零售。怎么赶时髦、凑上新零售这个关键词?无人货架或许是门槛最低、最容易快速进入的切口。《风眼》记者最近聊了十几家无人货架企业,几乎所有人都在说:最迟到明年上半年,这个领域就会迎来清洗倒闭潮,快过此前出现的任何风口。在下一个风口到来之前,无人货架或许既是膨胀最快的风口、又是最短命的风口。派系纵览:阿里系、美团系,纷纷入场《风眼》记者根据采访内容、网上公开资料整理了当前无人值守货架的玩家纵览(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全的列表),并进行了简单分类,包括目前主流的18位创业玩家、5家基于原有业务延展的独角兽玩家以及4家已经确认入局的巨头玩家。无人值守货架的玩家纵览,凤凰网科技《风眼》制图这是一张值得反复琢磨的列表,表上所列的众多创始团队,他们的出身背景都颇为集中,多数都来自美团点评系、阿里系。无人货架的创业玩家中,目前当属猩便利和果小美风头最盛。猩便利在11月初宣布获得由红杉资本领投的3.8亿元A1轮融资,果小美则在最近获得了祥峰资本领投的5000万美元C1轮融资,并称下一轮C2轮融资也即将结束。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为原阿里聚划算总经理,经历过“淘江湖”,“聚划算”的他,延续着阿里的花名文化,在和《风眼》记者的沟通中,他更喜欢被称呼为“”,这是他给自己在果小美取的花名。团队的总裁殷志华和参谋长干嘉伟也都出身自阿里,而这两位果小美的核心团队成员,最近的一份工作又都在美团度过——殷志华曾任美团智能餐厅事业部总经理、华东区总经理,为美团八大金刚之一;而干嘉伟2011年出任美团网COO,为美团建立强大的地推团队,帮助美团在百团大战中得以存活下来。类似的职业经历也发生在猩便利的两位创始人身上,猩便利创始人吕广渝为原大众点评COO,此前是阿里中供铁军的早期骨干之一,曾参与阿里B2B在全国的开疆扩土,在阿里工作期间,吕的精力充沛程度给很多同事留下深刻印象。他多半在夜间开会,被部下称为“夜总会”之王,曾创下连续开会72小时不间断的记录。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司江华与吕广渝师出同门,作为吕的后辈,司江华曾任职阿里中供销售主管,后担任美团点评休闲娱乐事业部总经理,司江华深受王兴下半场理论的影响,他向《风眼》记者这样阐述猩便利创业初期的动力,“线上流量和逐渐下降,其实还有线下的价值洼地没有被挖掘,我们在线下寻找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映射线上刚需高频的流量入口。”除此以外,美味生活创始人周显军曾为美团第一位90后区域总经理,如今他的无人货架创业项目,获得了包括点亮和水滴公司的投资,前者由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李璟联合创办,后者则为原美团第10号员工沈鹏的创业项目,沈鹏还将出任美味生活的业务顾问。如果将眼光放得更宽泛一些,盒马鲜生9月被曝进入无人货架领域;饿了么于同月宣布启动无人货架项目,后更名为饿了么NOW;再到12月19日,阿里按捺不住,自己直接上手,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这些都是阿里系入局的更具象表现。司江华在接受《风眼》记者的采访时表达了他的观点,无人值守便利架的战争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点位之争、运营之争、技术和供应链之争,而在第一个阶段,“哪一家可以率先达到30万个左右点位的体量,基本上就可以占据绝对优势”。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会更多得集中在美团系和阿里系,在最早期的点位之争中,地推能力将是占据优势的关键能力。市场疯狂加速:三个月融资超20亿无论是从融资并购角度,还是在业务层面去观望,无人货架都可以称之为一个被快进的风口。据《风眼》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超过50个玩家入场,三个月内已经涌入的资金至少超过2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究竟有多疯狂?可以类比的是,共享单车的鼎盛时期,半年时间里融资近30亿元;上半年的共享充电宝热潮,在3个月内获得16笔融资,融资金额近12亿元。2017年10月,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宣布合并,比起共享单车爆红一年才姗姗来迟的合并第一案,无人货架领域的合并显得雷厉风行——9月28日,果小美与番茄便利战略合并,对外使用“果小美”作为统一品牌,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任合并后新公司的CEO,番茄便利创始人殷志华担任总裁;10月23日,猩便利宣布已全资完成对51零食的收购,后者在川渝地区具备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图为合并后董事会合影:IDG资本董事楼军(左一),原美团COO干嘉伟(左二),番茄便利创始人殷志华(中),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右二),蓝驰创投执行董事吴佳捷(右一)而在点位的争夺上,数量和质量孰轻孰重?多数玩家给到《风眼》记者的答案是后者。小e微店荣光11月底接受《风眼》记者采访时强调,从2016年下半年转型做无人货架开始,团队就坚持只做100人以上的企业,“低于100人的企业我们是不做的,今年年底应该能达到近万的点位,明年上半年是2.5万个,预计可以实现一个亿的月交易流水,全国单点销售额在170元左右。”在荣光的眼里,针对三四十人小规模企业的点位其实已经偏离了商业模式本质,他预判这个规模的点位会打得非常凶,“(进驻三四十人规模的企业)不可能赚到钱,我也不愿意趟这趟浑水。”小e微店无人货架司江华的观点和荣光恰恰相反,他对《风眼》记者的回答显得针锋相对,“你不能说100人公司的人有需求,30人公司的人就没有需求,只能证明你没有能力满足30人的公司。把这个业务当成生意看,跟当成商业模式看是两种思考路径,猩便利要打造的是消费方式,要做消费平台。”根据司江华提供的数据,目前猩便利的无人值守便利架已经覆盖了全国40多座城市,首先渗透超一线、一线二线城市,超过3万个点位,覆盖几十万用户,累积购买用户达300万;果小美阎利珉透露,目前公司每天新增的进驻公司早已超过一千家,预计2018年将覆盖100万个点位。猩便利无人货架在9月宣布完成C+轮融资的同时,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同时表示要在内部孵化的无人货架项目便利购上投入3亿元,并迅速拓展10万个点位,便利购负责人李漾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在2018年年终达到这个量级,同时他向《风眼》记者透露,明年内部还将拿出投入在无人货架上,“总共10亿元人民币,无人货架对于每日优鲜来说是战略和意义的,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这一说法在徐正这里得到了印证,此前接受《风眼》记者采访时,他将办公室的场景视为到家场景之后的第二场景,“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战略发力点。”在最初给徐正提出做无人货架的建议时,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回忆,“当时大家觉得很兴奋,各方面都有增强的意义,怎么想怎么对,这个事应该干。”全国将近1000个的前置仓,让每日优鲜在无人货架项目上天然具备了一大优势,李漾说,“我不需要重构供应链,我可以撒开腿,疯狂得去做拓展。”截至12月6日,每日优鲜便利购给到的最新数据是,已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完成近万个优质(百人以上)点位拓展,单点销售额约150-200元。每日优鲜四种无人货柜:冷藏柜、热柜、普通货架、冷冻柜顺丰丰e足食的团队告诉《风眼》记者,自11月20日正式在深圳投入运营,他们在一周时间内,铺设点位覆盖了深圳区所有区域,很快突破1000个点,同时已经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组建核心团队,将很快在全国复制。而在京东到家Go的项目负责人江军眼中,优质的供应链和高效的物流补货是京东到家切入无人货架市场的两项天然优势,他认为,这场战争中,选取优质的点位最为重要,当点位数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京东到家Go也有可能和其坐拥的7万多家线下商超资源进行深度协同。作为京东到家“全场景消费”战略中的一环,京东到家Go目前将集中在办公室进行铺设,未来的布置场景将会布局在楼道、电梯口、社区、商场、加油站、娱乐场所等开放空间,考虑到开放空间的耗损问题,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在9月推出,又在两个月后宣布升级至第二代,后者则是与京东AI以及部共同研发的智能货柜。京东到家Go乱象总是与疯狂的竞争的相生相伴。在和一些无人货架地推人员的沟通中,他们告诉《风眼》记者,一些竞对的地推会主动找到他们,希望花钱买下其手中淘汰掉的点位,这些通常是被验证过是低质量的、或者覆盖员工人数较少的点位,对经营没有太大的正向作用,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他们完成绩效,快速增长点位的数量。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晖谈到他们对于一些低质量点位的处理,比如到达一定的丢失率,他们会主动撤架,关于同行对货品丢了就丢了的做法,文朝晖不作评价,“但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丢。”除了卖货,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无人货架?文朝晖拒绝外界给公司贴的“办公室无人货架”的标签,他更愿意将七只考拉定位成一个做“近场零售”的公司,解决用户100米以内的消费需求,并让用户的消费需求能在3s内被满足。基于这样的考虑,他和他的团队更多思考的是把货物和产品通过什么样的介质投到对应的场景里,这个场景,可能是封闭的、半开放的、开放的。这一观点和猩便利类似,司江华说,猩便利更多考虑的是怎样以最小颗粒度渗透到用户的身边。“对猩便利来讲,看上去我们在做无人便利架、智能自助便利店,实际上我们打造的是围绕白领生活500米、15分钟生活圈的即时消费平台。未来某一天,我们也可能放弃便利店和便利架,但我们围绕白领生活500米15分钟的生活是不会改变的,这是核心的底层逻辑。”如果说七只考拉和猩便利把无人货架业务当成是受众近场消费生态的一块拼图,那么对于小e微店和果小美等玩家来说,无人货架更像是一把流量刺刀。七只考拉无人货架/柜阎利珉将无人货架称为果小美的“杀手级应用”,流量价值远远高于卖货。当成为流量入口之后,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阎利珉说,“首先它可以是一个果小美的聚划算,我们可以销售B端产品和云端服务;第二它是办公室的拼多多,是熟人之间相互拉人很好的场景。”36氪曾分析无人货架和分众传媒讲的其实是一个故事。事实上,相比较分众传媒主要在电梯里,信息触达短暂而固定,无人货架这种深入到用户办公区域10米范围内的产品,信息触达频率远远高于分众。荣光认为,用户在小e微店购买一次百岁山,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商品销售,还是一次信息的发布;而这个用户所见即所得的线下场景,拥有着很多高品质白领用户的线下渠道,对于新的消费品品牌的拓展是一个最佳渠道。关于这一点,熊猫资本丁一丁——他曾经密集看过一个月无人货架项目——认为,用户不是为了尝鲜来货架购买东西,通常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即时性、冲动性消费需求,这种情况下,核心要看新产品在货架上能不能卖得动。他认为,机会可能在没有太强品牌效应的品类里进行尝试,比如沙拉、果切、面包等。“在无人货架这块,不要仅仅盯着商品销售,它可以延伸的价值太大了。”荣光的眼里透着光。无人货架的未来,市场的判断是?《风眼》此前曾结合与多位玩家、投资人的沟通,泼出了几盆冷水(《聊了十几家无人货架,我们想给这个风口泼点凉水|前线》),同时,我们也做出了几点“不负责任”的预判。预判一:2018年上半年会出现无人货架公司的倒闭潮。共享单车从真正火爆到迎来倒闭潮,大概一年的时间,这个过程放在无人货架领域,时间可能会进一步压缩,预计在2018年上半年就将会出现无人货架企业的倒闭潮。阎利珉说,“窗口期是3-6个月,从现在算起,很快就会有一些里程碑式的结果。”荣光认为,退出者主要具备几点特征:第一是点位数量少,尤其是优质点位数量少;二是运营效率低;三是没有供应链支撑。预判二:行业并购案会越来越多,资源向头部两家集中。目前,无人货架领域已经出现了果小美与番茄便利、猩便利与51零食的并购,明年将会是打群架的局面,而在“千架大战”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行业并购案。司江华曾向《风眼》记者做出判断,他认为,今年元旦或者春节前,这个赛道会快速聚拢在两三个玩家,“哪一家可以率先达到30万个左右点位的体量,基本上就可以占据绝对优势”。预判三:单纯只做无人货架的想象空间已经不大。单纯只做无人货架的企业,可能将支撑不起扩张和消耗战,目前巨头的入场越来越多,优势就在于他们的核心业务与无人货架可以有所补充,可共享人力、物流、仓库,且天生有BD资源和采销资源。聊天到最后,《风眼》问李漾,“每日优鲜现在做便利购,算是比较拼命的富二代角色吗?”“不,我们每天都在面临死亡。”李漾说,没有犹豫。(完)《无人货架能成为投资新风口吗?》 精选六原标题:拐点中的无人货架:体量能有多大、模式应该轻还是重?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野草新消费(ID:yecaoxxf),整理:梦云。36氪经授权转载。无人货架,最近貌似走到了历史关口,猩便利、果小美先后获得超过5亿元融资,京东、阿里、饿了么等巨头也纷纷布局,每日优鲜便利购融资2亿美元的消息,更是在创投圈炸开了锅,无人货架的战争在快速演变升级。喧嚣的背后,尽管有资金和资源的强势注入,但每家货架公司本质上都会绕不开几个核心问题,那就是背后需求的真伪与大小,轻模式还是重模式切入,如何找到突破点,怎么样才能持续盈利?临近年末,【野草新消费】举办了第二期行业,主题为“无人货架背后是门什么样的生意”,我们与友盒便利店创始人陈惠鲁、小闪科技创始人林孝毅、鲜喵网络创始人应向阳、便利客创始人孙亮,以及众海投资合伙人李颖,针对以上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以下5个主要观点:一. 无人货架从写字楼数量、覆盖面积、用户人数三个层面去计算,均可验证为百亿级市场;二. 无人货架正在从上游供应、中游物流、下游延展三个维度实现近几十年零售业的两大变革:更近的位置、更快的速度;三. 轻和重模式的争议,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凡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总是轻的。凡是涉及到物质需求,怎么做都是重的;四. 无人货架的利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做挣钱的生意,就是要突破盈亏的平衡点,第二是做值钱的生意,那就需要资本的运作;五. 对于零售行业,无人货架和当年的电商一样,触发了更高频、更及时的消费,并引导行业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1 市场体量到底有多大?主持人:无人货架这门生意的需求和体量到底有多大?在现有体量的基础上,还有哪些扩容的方向?陈惠鲁:无人货架肯定是百亿级市场,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推算市场规模:一. 包含商住一体式公寓,北京有2000多栋写字楼,根据运营模型,货架的投放门槛是20-30个常住人口一个点位。正常情况下,一栋办公楼可以铺设50个点位,那么北京可供铺设的点位是十几万个。在这个基础上乘以20-30倍,就是全国的大致体量,也就是300万个无人货架;二. 2016年,北京地区公布的A级写字楼面积是400多万平米。一个货架可以覆盖的面积接近于100平米,也就是说,在北京的A级写字楼场景,有4万个货架点位可以被开发。如果将A级写字楼以外的办公场所也纳入其中,那是这个数值的2-3倍,差不多也是十几万个点位。三. 从人口去推算,全国有1.5亿白领人群,按照一个货架可以服务50个白领,要满足所有白领的办公室食品需求,市场的天花板同样是300万个,和前述的两个预估值相匹配。一个货架一年到底能挣多少钱?我这里的数据是,一个月的营业额2000块,减去节假日,一年大约是1.5万的流水。换句话说,按照无人货架的市场峰值,在全国有300万个货架成功落地运营,市场体量接近500亿元。李颖:有需求,有体量,那这个业态往后如何去演进?我从场景角度提出一个方向。我们发现,消费的本质并不是简单的时间占有或者消费力分配,而是与消费场景有关。也就是说,同在办公室场景,流水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如何去抢占高消费能力的办公场景是第一步的关键。林孝毅:还有一个方向是从消费者角度,从办公室到公寓,我们可能服务的是同一批用户。对这批用户而言,他们希望在办公场景之外,不管是到家还是到学校、医院、酒店,都有货架满足他的即时需求。也就是说,现在的无人货架,如果能在不同场景中延伸,体量能再跨越一个层次。孙亮:无人货架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日本有560万台自动售货机,可见这个行业还是非常庞大和成熟的。用时间机器理论去解释,我们可以相信,日本、美国今天的样子,很大概率上,也会是中国未来的状态。2 行业突破点在哪里?主持人:结合无人货架目前的突破点,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做技术升级,一个是和物流、便利店等业态融合,第三是围绕产品、人群、场景去做延伸服务。各自的空间有多大的可能性?孙亮:在我看来,过去十年,有两个大趋势是不变的:一个是从大卖场演进到便利店,再到售货机,货物离用户越来越近;另一个是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7-11早期有仓库,后来为了实现快速配送,异地覆盖取消了仓库,流通过程中的停留点减少,速度也随之加快。应向阳:某种意义上,无人货架正在将两种趋势推向极致化,可以从3个方面得到体现:一. 在上游供应商,突破标品的瓶颈。在世界范围内,卖矿泉水、红牛是赚不到钱的,能靠卖标品挣钱的渠道一定是厂商直接参与的。既然标品利润极低,无人货架作为新渠道、新终端,怎么去倒逼供应链,去做又能满足其独特性,又能保持一定利润率的非标产品?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一些在办公室场景下的消费品牌,比如自加热火锅,小包装坚果,果切沙拉,都是上游定制的方向;二. 重构物流和供应链。在物流环节,就像饿了么或者美团过去催生了人人快递、达达这样的平台化配送公司。在未来,无人货架可能会催生更多同城派送的新兴模式,使物流密度和效率进一步血管化。在这个过程中,以无人货架为代表的新零售供应链,不仅要与传统供应链相融合,更要起到反向重构的作用。就像做生鲜,如果供应链不重构,在旧有的供应体系下,我们不可能满足新人群的新需求。三. 在终端形态,无人货架可能是下一个分众场景。和分众的模式相对比,无人货架场景下的人群不仅与其完全重合,甚至能和终端接触更长的时间,从曝光次数、粘性、转化率,以及停留时间,都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延伸。林孝毅:还有第一个可能性,做更细颗粒度的运营,向不同的场景延伸。共享单刚出来的时候,被偷、被盗的现象非常多,现在大街上都是共享单车了,你还会去偷盗吗?90年代初,商超刚刚进入中国,盗损率高达30%。在我印象中,当时台湾的一家企业好又多来到中国,亏本很惊人。当新兴的业态处于前期时,一定会向其他的方向去融合,所以我们看重的是,商业场景的原生价值,和延伸空间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在同一个城市里,运营1万个点位的无人货架和100个便利店,两者的运营能力有什么区别?从这个维度去分析,你会发现,经营无人货架的企业只有具备更精细化、科技化的运营能力,生意才能打开局面。一旦形成精细化运营1万个点位的能力,再去线下收购其他业务就比较容易了。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线下的大的百货公司,包括一些大型商超,为什么要反向到线上找便利商谈收购?因为它们自身运营能力的颗粒度不足以兼并其他业态。而阿里巴巴或京东,却能够较轻松的向线下延伸,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到足够细,比如把零售物流做的非常细,如果你连毛细血管都打通了,那么动脉和静脉,你是可以反向打回去的。3 商业模式是做轻还是做重?主持人:近十年,商业模式正在由轻转重,但争议仍然较大。轻模式可能有利于快速扩张,重模式相对容易形成行业壁垒,那在无人货架上,轻重之间该如何取舍?陈惠鲁:我认为最终是要回归到用户体验。我们曾经尝试外包供应链,公司只负责铺货和IT系统。结果是,用户对服务速度和规范有要求,比如货品陈列、清理摆放、客户沟通,这是外包企业顾及不到的。通常来讲,如果运营做得轻,细节体验就很难做好。应向阳:做重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服务做到位,形成壁垒。同时,进一步做透密度之后,可以建立自己的运营效率。如果要快速发展,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把局部区域做透,做直营;另一种是在三四线城市借助轻模式,找到一个当地的合作伙伴,规避高管理成本。因为小城市的市场体量有限,全直营的模式不具备流量、营收的规模优势。李颖:换一个思路,轻和重没有本质的区别。凡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总是轻的。前几年,互联网的主要突破口还在于满足消费者的轻需求,降低人们在追求阅读、娱乐、社交乐趣时的成本。往后,凡是涉及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怎么做都是重的。4 货架本身能否盈利?主持人:无人货架本质上面还是一门零售生意,所以我们必须考虑盈利问题,那无人货架本身到底能否盈利,以后的盈利空间主要在哪里?林孝毅:无人货架是能盈利的,但前提是需要做精细化的区域运营。举个例子,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如果有一家公司踏踏实实的经营货架,再逐步放大,做一个片区,做一个城市,把每个货架做成盈利,收入自然是正向的。就像铃木敏文所说,过去的20年,他只在日本做7-11;过去的10年,他只在东京和大阪的都市圈里做711;在过去刚刚开始的那5年,他只在东京做,在东京刚刚开始的前三年,他只在一个片区做,挣钱的思路就是从把一个片区做到极致开始的。应向阳:要实现无人货架的盈利,核心需要管控两块的成本。第一是损耗。损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丢失损失,一部分是过保损失。过保损耗可以通过管理控制,丢失损耗如果是大势所趋,一旦出现破窗效应,比如对手已经拉高了损耗,会使教育用户的难度更大。第二是物流。一个货架如果一周补货2-3次,仓配成本大约占总流水的10到20个点。如果只销售标准品,毛利能做到35个点。假如仓配成本是13个点,那还大概剩下22个点。再加上管理成本、设备折旧,还有地推成本的摊销,关键是用剩余的20个点去平衡损耗。李颖:无人货架想要盈利,本质上还是考虑如何增收,或者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在解决用户需求和摊薄供应链成本之间,做一个权衡。当然这是如何赚钱,需要想办法去做盈利的突破点。另一个思路是把货架做成值钱的生意,那需要更多的资产或者资本层面的运作。5 对零售产生了什么根本变革?主持人:从90年代开始大卖场兴起,到现在近场零售的热度不断提升,像是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等近场零售形态,给整个零售市场带来哪些根源性变化?有什么时代意义?林孝毅:近场零售,有两个让我非常兴奋的因素:第一,交易变成了交互,客户变成了用户。以前,你买完东西之后和我就没交集了,现在极具革命性的变化是,你在我这买了东西,我知道你在哪工作,消费水平如何,下一次可能会买什么。零售业变得更加好玩、有趣了。举个例子,有一款安全套在货架上卖得很好,我问生产商,你今年准备生产多少个?他很头疼,如果在传统零售渠道他肯定是不知道的,但在我的货架上,能清晰的把控这些数据。也就是说,无人货架的出现使得商品的交易流通量,用户的需求量可视化,使得供应链能够精准的反向推导至生产供应。以前电商的流通路径是F2B,2C,现在由于消费数据更加敏感、精细,开始打通C2B,2F的路线。第二,社会生产力会被重构一遍。可以设想一下,在北京,现在还没有一个物流体系,可以支撑整个北京3万、5万甚至10万个无人货架的补货。这个生意就像20年前电商还未兴起之时,快递就是因为小物件的流通需求而不得不建立的。再回溯去看,快运的建立也是基于大物流的运输需求。现在快送一直在发展,但速度并不快,它需要一个新业务快速引领行业变革,建设城市范围内的毛细血管快送网络。在我看来,无人货架就是这个角色,这门生意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李颖:不管是无人货架、共享单车,还是早几年的快递柜,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行业里的玩家,不管是头部还是小玩家,大多处于亏本运营的状态。与之相反,在生态链中为行业玩家提供工具或者服务的企业,都能生存得很好。例如共享单车的上游车厂,快递柜的上游生产商,无人货架的上游产品供给。可以发现,上游产品在更新换代的同时,它也是在培养新的个人消费品牌。三只松鼠为什么会兴起?当电商出现时,效率低下、渠道链条长的品牌,因为价格高、消费体验不佳而被首先颠覆。放在无人货架的场景下,也会有这样的推演。无人货架的出现触发了更高频、更及时的需求,在新零售的体系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季节、时间来提供坚果产品,将原来大包装拆成小包装,不仅更方便,满足现在年轻人及时,健康、节制的饮食习惯,更可以用产品链建立一个新品牌,重新定位于用户心智。自动化的将产品无限细分,并离用户无限接近。最终,现在的无人货架,和当年的电商一样,满足了用户更便利的升级需求。《无人货架能成为投资新风口吗?》 精选七“融资数额不实,具体金额将在近期公布。”12月26日,每日优鲜相关人士向《国际报》记者表示。近日,有媒体报道,生鲜电商每日优鲜获得5亿美元融资。每日优鲜合伙人许晓辉透露,所获资金将用于无人货架便利购业务。2017年下半年,无人货架市场颇为火热:不仅初创公司涌现,还有大佬入局。那么,每日优鲜是否还将继续在这场混战加码?1每日优鲜入局12月21日,成立半年的猩便利宣布无人值守便利货架上产生的订单数突破100万,是即时便利新零售行业中第一家日订单量破百万的企业。11月才正式启动无人货架业务的新零售创业公司便利蜂,短时间内大规模布点,目前已在全国投放2.5万个无人货架,预计2018年春节前完成50万个货架投放。业内人士称,目前来看,无人货架很难盈利,但是概念已成为风口,入场者只能不断烧钱。生鲜电商中,每日优鲜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企业,其ABC三轮融资中均有腾讯身影。在模式重、烧钱多的生鲜电商中,每日优鲜也曾因高补贴而被质疑成本太高、难以盈利。但在今年8月下旬,每日优鲜宣布在一线城市已实现整体盈利,当月营收2.8亿元。通过“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前置仓”的二级仓储体系,每日优鲜正不断缩小与客户的半径距离。在北京、上海等地,每日优鲜正在将前置仓扩充到1公里一个,同时于今年6月上线“便利购”业务,抢占“最后10米”。每日优鲜合伙人许晓辉称,每日优鲜最终要实现的是货找人,在办公室距离10米、20米范围内有货架。业内人士称,快速送达是每日优鲜的优势,但货仓出货再快,也不如货架距离人群近,面对猩便利、果小美等企业的竞争,每日优鲜也必须要加入这个赛道,布局无人货架有利于其融资和估值。2“最后10米”争夺战在“最后10米”内,每日优鲜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有猩便利、果小美等。猩便利于2017年6月正式上线,创始人是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 9月初完成超亿元天使轮融资后,便开始快速布局。截至9月底,猩便利无人值守便利架已在全国布局过万,覆盖一、二线城市。11月1日,猩便利获得3.8亿元A1轮融资,短短两个月内融资近5亿元,一跃成为无人货架市场的头部玩家。据公开资料显示,猩便利目前已辐射全国40多个城市,投放无人值守便利架3万多个,12月21日,猩便利当日订单量突破100万,成为即时便利新零售业内第一家日订单量破百万的企业。果小美同样成立于今年6月,融资超5亿。其联合创始人殷志华于近日称,果小美要在2018年做到100万货架的体量。去哪儿前CEO庄辰超创办的便利蜂也在11月正式入局无人货架业务。上线不到两个月,便利蜂已在全国投放2.5万个无人货架,布点速度直逼猩便利。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庄帅称,无人货架是一种新业态,处于市场发展初期,跑马圈地仍是入场者目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3倒闭潮将至?一周前,阿里联手美的推出无人货架“小卖柜”,产品由美的内部孵化,阿里提供技术支持,京东到家、饿了么也陆续入局。庄帅称,巨头布局无人货架的目的主要在于推广支付和培养消费习惯。此类企业的优势是抗风险能力较强,即便在无人货架上,对自身影响也不大,同时也比初创企业更具品牌效应,推广成本更低。但在头部玩家在全国快速布局的同时,业内也频繁出现质疑声音,认为无人货架行业将在2018年出现倒闭潮、合并潮。9月28日,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果小美和智能零售货柜番茄便利战略合并,新公司使用果小美为统一品牌。10月23日,猩便利完成对无人货架公司51零售的全资收购。庄帅认为,到2018年,资本对无人货架不会像今年这么热情,而无人货架自身管理上也有可能暴露出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货柜安全隐患等。此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可能回归到办公场所附近的传统便利店和商超。业内人士分析,无人货架难盈利的关键问题在于行业缺乏标准化,这意味着成本将更高。无人货架目前主要分布在办公场所,产品主要为零食,具体品类受公司的人数、男女比例、员工年龄、员工消费水平影响,补货周期、服务成本、商品成本均不同,很难形成规模效应。虽然个性化可能反而成为企业的一个营销噱头,如猩便利称通过自主开发的技术可以精准地洞察用户需求,实现“千架千面”,满足各个办公室的不同需求,但这意味着更多投入,业内人士称,资本将逐步地向头部企业集中。庄帅称,无人货架能否真正形成一个新业态,目前还不能定论,2018年,随着资本的冷静,或许会有很多小规模玩家倒闭或被收购。记者蔡淑敏好文推荐年末大甩卖!陆家嘴靠获利17亿,比前三季度净利润还多!贾跃亭:请给我@圣诞老人2017互金行业: 监管风暴升级,热情不减《无人货架能成为投资新风口吗?》 精选八业内人士指出,无人货架是一个看似门槛低、谁都可以进入的行业,但真正的难点在于规模化之后的精细化运营。证券时报记者 岳亚楠 张国锋在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后,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迅速成为创业者和资本青睐的焦点。只要是沾边新零售、办公室无人货架的项目似乎都能获得资本垂青。据《风眼》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超过50个玩家入场,三个月内涌入的资金至少超过20亿元人民币。屡屡刷新的融资金额就像龙卷风一样迅速猛烈,整个行业就像按下了快进键。急速扩张背后乱象在中商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中提到,2017年是无人零售的“元年”,就市场潜力来看,无人零售是块千亿级蛋糕。也许正是因为资本敏锐地嗅到这一变化,才使得场景化的“办公室货架”这一标签的热度居高不下。但热闹背后,也有隐忧。随意挑选商品、无人值守监督、手机扫码付款,这种看似没有门槛的限制似乎让无人货架比楼下的便利店来得更方便、更易于复制。如何快速攻占更多办公室领地,快速获得新流量让各路玩家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一味的跑马圈地、极速扩张带来的是行业厮杀戏码:烧钱抢地盘、争点位、打价格战免费吃、撤换对标商品……除了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问题外,如何解决经营模式同质化、货损率高、刚需不高频等问题对投资人和无人货架企业来说也是亟待探索解决的关键问题。一家上海VC机构合伙人在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无人货架是件很冒风险的事。首先,通过无人货架所获取的利润往往覆盖不了运营成本,点位太多也会导致配货速度慢、货品SKU减少等问题。第二,货品丢失率呈不断上扬趋势,这是个考验人性的事情,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客户会因为网络或者其他原因付款不成功,最终直接拿走货品,或者出现配送员直接私藏货品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目前许多无人货架依旧处于“放养”状态:没有识别技术、没有智能安防、更没有科技更迭。第三,对于比较开放的公司,无人货架进驻数量无关紧要越多越好,甚至有些商家会为了进驻“贿赂”公司,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也显露无遗,对于完全没有壁垒的项目,盈利模式堪忧,未来只能像共享单车一样,小玩家迅速消失,获得巨头加持的头部企业之间互相残杀。此前无人货架“果小美”与智能货柜“番茄便利”完成战略合并以及猩便利对51零食的收购便印证了这一点。记者在南山区科技园片区实地走访了几家企业,目前在该片区的无人货架主要集中在猩便利、京东到家、饿了么Now等品牌。通常,这些无人货架摆放在公司进门处,以及行政前台人员可以看到的地方。据园区内一名行政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内进驻的无人货架品牌是猩便利,在合作方式上,双方免费合作——猩便利免费提供货架和安装,公司免费提供场地。“具体的合作方式可以自己谈,公司人数超过一定数量的话,还能跟货架方约定利润分成,按照每月的销售量结清。”其透露,在无人货架火起来之后,自己也曾经接触过几家无人货架的商务推广人员来推销。“大部分都是承诺入驻企业后会有哪些福利,以及商品的供货、补货等。确实现在线下商务推广人员非常积极主动,竞争也比较激烈,你跟一家说另一家的条件后,往往这家就会开出更优惠的条件。”记者随后以想要咨询相关业务为由,添加了某品牌无人货架市场总监的微信。其上来就跟记者介绍公司货架的优势:保证每日补货、每周上新、优惠活动很多等。该市场总监还表示,自己品牌的资金充足,且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很多同类都说要超过我们,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我们公司实力目前是所有玩家里面最强大的。”“我们对于这个行业是全部投入,不像饿了么、京东、苏宁及其他号称大玩家,他们做不到All in这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主业要做,所以服务比不上我们。”该市场总监说完这段话后,还有意补了一句“我不想去贬低任何对手”。这位市场总监还表示,相比较其他货架,他们货架上的商品价格比其他货架相对要便宜一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首胜奖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