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之路有哪些挑战及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从EIMA展看中国农机全球化
&&&&来源:&&&&
&&&&&&字号
人民网讯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农机展会之一,两年一届的EIMA展似乎也成了全球农机行业必不可少的“盛宴”,也成了窥探全球农机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伴随着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今年,EIMA展上的“中国面孔”和“中国制造”也越来越多,既是中国农机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窗口,也能一定程度上看到国内企业与世界先进之间的差距,对中国农机产业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具有很好的借鉴、学习意义。
“我们上届EIMA展就参加了,作为全球顶尖的农机专业展览会,是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这里不仅可以找到客户,关键是让我们对中联重机全球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实现路径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中联重机副总经理袁勇富已经是连续两届参加EIMA展。
的确,全球化发展对中国农机行业来讲已是一个必须面对而又略显急迫的课题。
中国农机行业“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成绩是不争的事实
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中国农机行业再次聚焦,盘点十年成绩,共谋未来长远发展大计,农机行业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从行业公布数据看,2004年中国农机工业产值是850亿元,2013年则达到3570亿元,十年高速发展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而从反应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另一个指标看,我国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十年前的34%跃升到2013年的59.48%,十年中年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用“黄金十年”形容中国农机工业走过的这十年确实不为过。
从中国企业参加EIMA展来看,也反映出中国农机工业的不断发展。早在2004年行业协会就开始组织国内企业组团参加EIMA展,2012年的上一届展会国内参展企业已经达到80多家,而且企业的参展规模不断扩大。
“从参加EIMA展的中国企业来看,不仅是参展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关键是参展的产品技术水平、产品品质、产品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印证了中国农机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成绩和农机工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参加展会的国内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深有感触。
在中联重机展区,简洁大气的展区布置处处体现着国际化的品牌元素,而16款技术先进、工艺精细的展示产品则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着企业品牌的内涵,到现场咨询洽谈的客户络绎不绝,现场说着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的企业商务人员专业、专注的和每一个嘉宾交流,这一切也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农机自主品牌企业正在走向世界、迈向高端。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农机企业全球化之路并不平坦
虽然EIMA展上的“中国军团”越来越庞大,参展企业数量、展位面积、展出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等方面看都在彰显着“中国力量”的存在,但是当我们在展会上仔细研究、了解、对比世界一流农机企业展出的产品,无论是技术、品质、制造工艺等方面我们与跨国巨头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当你走完迪尔、凯斯纽荷兰、克拉斯等企业展区,会发现无论是大型收获机械、大马力拖拉机,还是牧草机械,国内企业和他们还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不仅体现在主机方面,在大型、复合作业、高端农机具方面,以库恩、雷肯、格兰等为代表的领先企业也让中国企业“望尘莫及”。而在部分经济作物、林果等方面的机械化产品,根本找不到“中国制造”的影子,尚存在许多空白区。
“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都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技术力量雄厚,特别是在液压技术、控制技术、先进工艺等方面我们差距最大,部分高端产品我们尚没有市场化,同时一部分市场化的产品在适用性、可靠性等方面需要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参展的一位行业专家对中国农机产业表露出许多担忧。
这种担忧并不过分。从国内市场和我国农机企业的出口情况来看,中国农机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全球化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
2013年,克拉斯并购山东金亿公司,标志着世界五大农机巨头企业全部落户中国市场。中国农机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巨头竞争、蚕食的主战场,对中国本土农机企业来说,不管你愿不愿意,有没有能力,和跨国巨头的直接竞争已不可避免,而且这种趋势会随着跨国巨头产品下延、本土开发力度加大等,竞争更加激烈。目前从国内市场看,大型农机市场几乎被外资品牌垄断,在农垦、兵团等大型农场尤为突出。据行业统计,我国高端动力机械和配套农机具的对外依存度到达90%以上,已经引起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
而从中国农机出口情况来看,虽然2013年我国实现农机出口交货值310.8亿元,同比增长近7%,月份农机出口168.86亿美元,同比增长8.22%。但详细分析后亦不容乐观。从出口结构看,月份168.86亿美元的出口额中,代表农机制造水平的主机产品仅50.7亿美元(共58种产品,内燃机、发电机组除外),仅占出口总比30%,出口结构不均衡。这其中泵类占19种,总计出口额达27.32亿美元,占主机总比53%,其余39种农机产品中,犁、耙、喷雾器、中耕机、农产品干燥器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附加值较低产品占比近20%,轮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其他拖拉机、收获机等仅占8%。这表明,我国农机产品仍集中在对原材料简单粗加工领域,用于大田作业、经济作物采收的收获机械、大型拖拉机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出口区域看,亚洲仍是我国农机出口最大市场,市场份额达38%,小型拖拉机、耕种、收获机械等以亚非拉市场为主,欧美等高端市场对国内农机企业来讲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农机出口总体价格看,月份同比下降0.85%,凸显出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和激烈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这无疑对中国农机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增加了阻力。
“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农机产业已经走到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机遇与风险并存,行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中联重机副总经理袁勇富表示。
(责编:范晓琳、苏恒)
聊时局微信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推荐|图说天下
热门资讯|图说中国
热点栏目|环球博览
点击排行|时尚大片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十年跑赢33年 农机化加速现代农业进程
我的图书馆
十年跑赢33年 农机化加速现代农业进程
&十年跑赢33年 农机化加速现代农业进程
&&&&&&& ——访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
发布日期:日&&&&&&&&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作者:孙红梅 刘小伟
十六大召开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辉煌十年,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201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挖掘了粮食增长潜力,引领了耕作制度改革,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八连快”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十年,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发生了哪些巨变,未来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就这些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
十年两跨越
中国农机化导报: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您认为,十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宗锦耀:那就是两个历史性跨越。一个是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5%,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降至40%以下,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另一个是201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3%,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人力畜力为主成功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实现了十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二个历史性跨越。
中国农机化导报:请您用一组具体数据解读十年来农机化发展的速度。
宗锦耀: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4.8%,比2002年增加22.5个百分点,增幅超过之前33年总和,这样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其中,全国小麦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8.8%、86.0%和91.1%,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成为农机作业的新亮点,机械种植和收获水平分别达到26.2%和69.3%,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20.9和53.6个百分点,机收水平年均增幅达到6个百分点;玉米机收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收水平达到33.6%,比2002年提高了31.9个百分点。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中国农机化导报:在十年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除了机械化水平的迅猛提升,最让您自豪的是什么?
宗锦耀:最自豪的是我们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十年来,我们通过科技创新使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部分“瓶颈”环节技术与集成问题得到解决,如大马力拖拉机研发取得明显进展,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装备基本成熟;通过农机化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使一些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范围逐年扩大。如农机深松整地、机械化秸秆还田、化肥深施、高效节水灌溉、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高效植保、精量播种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挖掘了农业增产潜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通过创建农机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为实现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求得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载体,通过十年来的扶持,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截至2011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17.1万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78万个。农机作业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农机跨区作业从小麦机收向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机械化收获及水稻机插等作业环节快速拓展。
应该说,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之路,在这条道路的引领下,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将不断提高,农机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生产农机具,农机服务组织在政府的政策扶持、技术指引下,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作业服务,最终实现让雇佣农机作业的农户在经济上获得更多收益,让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机户有利可图,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构建了政策法规体系
中国农机化导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法规的保障,这十年农机化事业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政策法规在其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目前农机化行业的法规体系是否已经健全?
宗锦耀:农机化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其源头归功于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2004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法律,首次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地位,全面规范了国家支持农民发展农机化的责任,使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几年来,资金规模由当年的7000万元,达到了2012年的200亿元。2009年9月国务院又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国农业机械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事故处理、监督管理等有关管理制度,构建了统一、完整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2010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扶持政策,表明了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法》《条例》《意见》的颁布实施,基本构建起了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以此为基础,近几年来,农业部及省级政府相继出台农机化行政规章87部,省级地方性农机化法规62部,全国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形成了农业机械化工作有法可依、依法促进和依法管理的长效发展机制。
地位作用持续增强
中国农机化导报:两大跨越的实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的开创以及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让我们看到了这十年间农机化发展的脉络,那么,农机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到了哪些具体作用?
宗锦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机械担当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角色,农机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务农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实现粮食“八连增”、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二,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深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力量。带动了规模作业、规模种植、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第三,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推动了先进农业科技入户到田、实现了现代意义的精耕细作。第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一大批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效果明显的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五,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涌现了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了更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未来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农机化导报:正如您所言,这十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辉煌十年。作为一段历史,我们在总结经验得失的同时,更关注未来的发展。在未来的十年中,您觉得应如何再造新的辉煌?
宗锦耀:展望未来,我国农机化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当前及今后十年,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农业发展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机化对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农机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必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发展。
首先,农机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将深度融合。其次,农业机械化将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第三,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化的主要力量,将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区域发展将更加协调,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将逐渐缩小。展望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将进入高级阶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左右,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机化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最新播报:
中国电影国际化机遇挑战并存 模式创新是关键
  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齐聚法国南部小城戛纳,一系列关于中国电影产业的研讨活动以“中国峰会”的形式出现在电影节上。当中国电影碰撞国际电影产业,其国际化之路还有多长?
  受热捧的是中国电影,还是中国市场?
  中法电影人座谈会结束了20分钟,万达影视制作中心总经理郑剑锋面前排起的长龙仍旧没有缩短,一张张名片伴随着有各国口音的英语向他递过去,“大家对跟中国合作兴趣很大。”郑剑锋说。
  “作为世界电影大国,中国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占据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对法国而言,中国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战略伙伴。两国导演、制片人通过座谈会交流各自的优势与经验,意义非凡。”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主席弗雷德丽克·贝尔丹在开幕式上这样说。
  中国目前仅次于美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占全球票房的比重为13%。2005年到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平均每年为30%以上,2014年票房实现近300亿元,比2013年增长36%;截至今年4月,每天新增27.8块电影放映银幕。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市场潜力仍旧巨大。法国中国电影节中方主席、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说,法国平均每人每年观看3部电影,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仅为0.6。
  在中国实力和影响力整体提升及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实行倾斜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电影市场体量大、增速猛、潜力大,成为全球电影人无法错过的一块大蛋糕。而在这个正在发生巨变的市场中培育出的中国电影,其国际化之路刚刚起步。
  受关注易,进院线难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与侯孝贤的电影《聂隐娘》双双入围主竞赛单元,与其他15部作品竞逐金棕榈奖;《寻龙诀》的创作班底自戛纳电影节一开始就高调现身红毯,为影片的国际发行谋求合作伙伴;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更为今年的国际电影市场带来了50部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中国电影无论是追求艺术、启用国际化宣传方式还是直接体现其文化产品属性,其迈向国际影坛的脚步从未停歇过,虽然中国电影无论在艺术成就还是电影票房领域都在国际上有所收获,但中国电影作为一个整体产业,“走出去”仍处在初级阶段。
  日前在法国启动的中国电影节吸引了一大批爱好中国电影的观众走进影院,不少法国影迷表示,他们喜欢看中国电影,但在法国很难看到各种类型的中国电影。近年来,中国电影真正走上法国院线的数量屈指可数,《神探狄仁杰》、《桃姐》、《赤壁》是中国电影的杰出作品,在法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却也只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小小零头。
  面临挑战,也有机遇
  面对中国电影国际化发展所遇到的挑战,中外影人都意识到,中国电影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之中,这是在全球电影发展历史上似乎未曾出现过的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时期,“下一步怎么走”影响着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
  自2010年中法两国签订电影合拍协议以来,《夜莺》、《狼图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口碑和票房均成绩不俗,与中国合拍电影自然成为今年各国电影人讨论的焦点之一,有不少制片人直接向中国参会的各方电影人提出两国甚至多国合拍片计划。负责中法合拍影片《狼图腾》发行工作的格扎维埃·卡斯塔诺认为,无论是将中国电影搬上法国荧幕,还是法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合拍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可以达到令两国观众都感兴趣的效果。(邢雪)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图文】设计公司的专业化之路发展分析之挑战与机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设计公司的专业化之路发展分析之挑战与机遇
总评分4.1|
浏览量360648
用知识赚钱
大小:68页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请输入用户名或密码
第三方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或密码
农机化之路有哪些挑战及机遇?
来源:变宝网 | 责任编辑:废旧头条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款》等法规和规章,制定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将农机装备发展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举措。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00多亿元对农民购置农机、开展机械深松整地作业等进行补贴,对农机生产作业服务经营收入实行税费减免,连续实施了“智能农机装备”等国家重点研发创新项目以及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等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和推广项目,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也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亮点。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持续改善。截至2016年底,中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7亿千瓦,比2012年增长了20%;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300万台,联合收获机、插秧机保有量分别达到190万台和77万台。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养殖业、林果业机械稳定增长,大型、高效和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占比持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的农机制造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2016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745亿元人民币,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今年有100多家中国农机制造企业参加了德国的汉诺威国际农机展。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全程机械化加快推进。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2016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2%;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作业服务效益不断增长。目前中国的农村出现了一大批从事农机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跨区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订单作业、“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2016年中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7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达6.3万多个;全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5388亿元。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新的产业业态,成为推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为中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带来了新变化,增添了新动能。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了从千百年来人畜力为主向以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当前,中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对农机装备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机械化换人”成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必然选择。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中国政府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重点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围绕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粮棉油糖及饲草等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果菜茶、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和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提供装备技术支撑。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围绕提升农机装备的供给能力,推动农机与农艺融合,以“产业急需、农民急用”为导向,加快研发高效、低耗、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的引进,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强化技术集成配套,为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着力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提高农机服务的供给水平,积极培育专业化、综合性的农机服务组织,探索完善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加快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经济便捷、专业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围绕促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统筹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机耕道、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机械装备的广泛应用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力争到2020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宗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明显突破,建成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到2025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农产品优势产区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农业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
来源:废旧头条网址:www.feijiu.net/toutiao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LCHtzz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